首页 > 2022 > 6月 ( 第 112 页)

天津市工程建设标准
DB/T29-156-2021
备案号:J10680-2022
天津市居住区绿地设计标准
Standard for the design of residential area greenland for Tianjin
2022-01-27发布2022-04-01实施
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

DB/T 29-156,DB/T 29-156-2021,天津市,居住区绿地,设计标准,DB/T 29-156-2021 天津市居住区绿地设计标准

1总则
1.0.1为规范天津市居住区绿地设计,保障建设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天津市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居住区绿地设计。
1.0.3居住区绿地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生态科学、安全卫生、彰显特色和管护简便的基本原则。
1.0.4居住区绿地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天津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居住区用地residential area landuse
城镇居住区的住宅用地、配套设施用地、公共绿地以及城市路用地的总称。
2.0.2居住区绿地greenland in residential area
城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的绿地,包括居住街坊集中绿地、宅旁绿地、配套设施绿地、公共绿地、城市道路绿地等。还包括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深度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屋顶绿地。
2.0.3社区公园residential park
用地独立,具有基本的游憩和服务设施,主要为一定社区范围内居民就近开展日常休闲活动服务的绿地。
2.0.4游园recreation park
用地独立,规模较小或形状多样,方便居民就近进入,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绿地。
2.0.5居住街坊集中绿地neighborhood concentrated green space
居住街坊内满足一定宽度且集中设置的开放式附属绿地,简称街坊集中绿地。
2.0.6宅旁绿地green space beside residence
居住街坊内,除集中绿地以外紧邻住宅建筑周围的其他附属绿地。
2..7配套设施绿地green space attached to neighborhood facility
居住区用地范围内涉及的配套设施用地内的附属绿地。
2.0.8道路绿地green space attached to urban road
城市道路用地内的附属绿地。

2.0.9遮阳覆盖率shading coverage rate
在居住区的广场、人行道、游憩场及停车场等特定场地的硬化地面范围内,遮阳体正投影面积总和占该场地硬化地面面积的比率(%)。

3基本规定
3.0.1居住区绿地应具有改善环境、休闲游憩、防护隔离、景观文化、社会善治及应急避险等功能。
3.0.2居住区绿地设计应与居住区规划设计同步进行,应理解并贯彻居住项目场地环境整体的规划思想和技术要求。
3.0.3居住区绿地设计应统筹考虑居住建筑、道路交通、配套设施之间空间与功能的关系,并通过区域内各级各类绿地的合理配置,组成有机协调的居住区绿地系统。
3.0.4新建各级生活圈居住区应配套规划建设公共绿地,并应集中设置具有一定规模,且能开展休闲、体育活动的居住区公园;公共绿地控制指标及最小规模应符合表3.0.4的规定。

3.0.5既有社区改扩建确实无法满足表3.0.4的规定时,可采取多点分布等方式改善居住环境,但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应低于相应控制指标的70%。
3.0.6居住街坊内集中绿地的规划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新区建设不应低于0.50m2/人,旧区改建不应低于0.35m2/人;
2宽度不应小于8m;3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的绿地面积不应少于1/3,其中应设置用地面积不小于170m2的老年人、儿童活动场地。
3.0.7居住街坊绿地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的规定。
3.0.8居住街坊内绿地面积的计算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符合天津市绿地管理的有关规定,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且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屋顶绿地可计入绿地;
2当绿地边界与城市道路临接时,应算至道路红线;当与居住街坊附属道路临接时,应算至路面边缘;当与建筑物临接时,应算至距房屋墙脚1.0m处;当与围墙、院墙临接时,应算至墙脚;
3当集中绿地与城市道路临接时,应算至道路红线:当与居住街坊附属道路临接时,应算至距路面边缘1.0m处;当与建筑物临接时,应算至距房屋墙脚1.5m处。
3.0.9新建居住街坊计入绿地率指标的绿地范围内,绿化种植面积占总绿地面积的比例不应小于75%,其余园路场地铺装、人工水景、园林建(构)筑物及小品等硬质景观的占地面积之和所占比例不应大于25%。
3.0.10既有社区改扩建时应保留原有绿地内的特色植物,新植宜以小乔木及直立灌木为主,且绿化植物种植面积占该绿地总面积的比例不应低于原指标。
3.0.11居住街坊内绿地的主要公共活动空间应进行无障碍设计,与附属道路、住宅及相关配套建筑出入口共同构成社区无障碍环境系统。
3.0.12居住街坊内绿地的植物配植及景观构筑物的设置不应妨碍消防车道、消防回车场及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正常使用。
3.0.13居住区公园的设计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园设计规范》GB51192的规定外,还应设置占地总面积10%~15%的体育活动场地。

3.0.14居住区夏季户外活动场地应有遮阳,遮阳覆盖率不应小于表3.0.14的规定。

3.0.15居住区绿地设计应以植物造景为主,采用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绿化,并结合立地条件采用垂直绿化、屋顶绿化等方式进行有效的立体绿化,丰富绿化层次,增加环境绿量。
3.0.16居住区绿地宜采用海绵城市建设等低影响开发生态措施,充分利用雨水等绿色资源,其设计应符合本标准第5.1.3条、第9.2.2条的相关要求。

4总体设计
4.0.1居住区绿地的总体设计应通过点、线、面等设计要素的均好性布局,统筹协调居住功能与绿地景观、平面流线与空间营造,形成清新自然、简洁流畅、区划清晰的整体效果。
4.0.2居住区绿地的竖向设计在顺应自然地形走势的基础上,宜遵循土方就地平衡的原则,塑造出开合有致、起伏延绵的竖向变化:利用地下建筑顶板作为绿地或者室外场地的,覆土或者场地上皮高出室外地坪不应大于1.0m。竖向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有利于地表径流的控制、调蓄利用与安全排放;
2满足植物的生态习性和正常生长的需要;
3保证竖向起伏的构造稳定和环境安全。
4.0.3居住区绿地的总体平面设计应兼顾从高层住宅俯视观赏的整体效果,直线构图宜简洁大方,曲线构图宜舒缓流畅。
4.0.4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应根据环境特点和功能要求,进行植物材料的选择和空间布局,形成生态结构稳定、疏密错落有致、季相变化丰富的植物景观。
4.0.5居住街坊集中绿地宜位置适当且独立布置,当集中绿地采用与宅旁绿地自然衔接融为一体的布局时,其开放空间、完整形态、适度场地和适用设施配置的有效占地范围应符合本标准第3.0.6条的规定。
4.0.6大于1.0hm2的居住区公园应设置儿童游戏、休闲游憩、运动康体、文化科普、公共服务、商业服务、园务管理等设施,设施的设置应符合表4.0.6的规定。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抗疫政策,政策文件,疫情政策文件,福建省,福建省内工程项目所在地涉及工程造价方面政策文件汇编(福建省受疫情影响(造价政策性文件))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天津市工程建设标准
DB/T29-111-2018
备案号:J10496-2019
埋地钢质管道阴极保护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cathodic protection for underground steel pipeline
2018-12-25发布2019-02-01实施
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

DB/T 29-111,DB/T 29-111-2018,保护技术规程,埋地钢质管道,阴极,DB/T 29-111-2018 埋地钢质管道阴极保护技术规程

1总则
1.0.1为进一步规范天津市在埋地钢质管道的腐蚀控制工程设计、施工、运行和管理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统一技术标准,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合理设计、规范施工、确保质量,特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天津市燃气、给排水、热力等埋地钢质管道的外壁阴极保护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和管理。
1.0.3埋地钢质管道阴极保护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管理,除应符合本规程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或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阴极保护(cathodic protection)
通以直流电源,使被保护金属成为阴极,从而降低被保护金属表面腐蚀电位而达到降低腐蚀速度的电化学保护。阴极保护通常有强制电流保护和牺牲阳极保护两种方法。
2.0.2强制电流法(impressed current method)
通过外部电源对被保护金属提供负电流,以实现阴极保护的方法,称强制电流法。
2.0.3牺牲阳极(sacrificial anode)
在牺牲阳极阴极保护中,电位较被保护体负的金属或合金称为牺性阳极,通常有镁、锌、铝三类。
2.0.4牺性阳极法(sacrificial anode method)
通过与电位较负的牲阳极相连接,依靠牺性阳极消耗对被保护体提供的负电流,实现对被保护体阴极保护的方法。
2.0.5辅助阳极(impressed current anode)
在强制电流阴极保护系统中,与外部电源正极相连,并在阴极保护回路中与被保护体一起构成电流回路的电极。
2.0.6最小保护电位(minimum protective potential)
被保护体达到完全保护所需要的绝对值最小的负电位值。
2.0.7最大保护电位(maximum protective potential)
阴极保护条件下,被保护体允许的绝对值最大的负电位值。
2.0.8最小保护电流密度(minimum protective current per m2)
达到最小保护电位所需提供的单位面积的电流值。
2.0.9参比电极(reference electrode)

具有稳定可再现电位的电极,在测量其他电极电位值时用以作为参考。
2.0.10IR降(IR drop)
根据欧姆定律,由于电流的流动在参比电极与金属管道之间电解质上产生的电压。
2.0.11杂散电流(stray current)
在非指定回路中流动的电流。
2.0.12杂散电流腐蚀(stray current corrosion)
由非指定回路中流动的电流引起的外加电流腐蚀。
2.0.13千扰(interference)
由于杂散电流作用而对金属构筑物产生的电扰动。
2.0.14排流保护(electrical drainage protection)
用电学的或物理的方法把进入管道的杂散电流导出或阻止杂散电流进入管道,以防止杂散电流腐蚀的保护方法。
2.0.15法兰绝缘(flange isolating)
对法兰进行在线绝缘的方法。
2.0.16绝缘法兰(insulating flange)
对同时具有埋地钢质管道要求的密封性能和电化学保护工程所要求的电绝缘性能的管道法兰的统称。它包括一对钢法兰、两法兰间的绝缘密封件、法兰紧固件和紧固件绝缘零件以及与两片法兰已分别相焊的一对钢质短管。
2.0.17绝缘接头(isolating joint)
安装在两管段之间用于隔断电连续的电绝缘组件。

3基本规定
3.0.1新建埋地钢质管道应采用防腐层加阴极保护联合保护的腐蚀控制方式。管道运行期间阴极保护不得间断。对有条件的在役无阴极保护的埋地钢质管道应追加阴极保护。
3.0.2阴极保护系统应有检查和监测设施。
3.0.3阴极保护工程应与主体工程同时勘察、设计、施工和投运。当阴极保护系统在管道埋地后三个月内不能投入运行时,应采取临时性阴极保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临时性阴极保护可采用牺牲阳极方式,在阴极保护系统调试期间及调试后,牺牲阳极和管道应通过测试桩连接。
2应安装测试装置测试临时性阴极保护效果,测试装置应与管道同时安装。
3.0.4处于干扰腐蚀地区的管道,应采取防干扰保护措施。
3.0.5在杂散电流地区,管道埋地后,其减缓措施应立即投入运行。

4阴极保护的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阴极保护系统的设计寿命应与管道使用年限相匹配,并应确保阴极保护在设计寿命内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4.1.2阴极保护在设计前应进行现场踏勘、土壤腐蚀性调查及可能存在的交直流干扰状况调查,并对已有埋地管道进行防腐层缺陷点检测及防腐层质量等级评估。
4.1.3选用阴极保护方式应考虑以下主要因素:
1工程规模;
2保护电流密度及所需保护电流量;
3电源的经济可靠性;
4被保护体与周围地下金属构筑物的相互影响;
5土壤或介质电阻率;
6杂散电流的影响;
7阴极保护电流对邻近结构物的影响;
8施工、运行维护可行性;
9安装、监测和维护的费用。
4.1.4在工程设计中,埋地管道阴极保护可采用强制电流法、牺性阳极法或两种方法结合的方式,应按表4.1.4进行全面分析比较,视工程规模、土壤环境、管道防腐层绝缘性能等因素,经济合理地择优选用。4.1.5在管网密集的地区实施阴极保护,应优先选用牺牲阳极保护方式。当牺牲阳极不适用,必须采用强制电流时,辅助阳极地床可采用深井阳极,也可采用柔性阳极、低输出阳极,并应对干扰进行有效全面监控。
4.1.6当牺牲阳极与强制电流两种方式混用时,应保证两种系统的协调一致,必要时采用绝缘措施将两个系统分隔开。
4.1.7套管内的管道应单独设置阴极保护系统,宜采用置于内管底部的块状阳极或带状阳极。
4.1.8当钢筋混凝土井室内的管道和管件处于电解质环境中时,应单独设置牺牲阳极进行保护。
4.1.9直流干扰腐蚀的判断及干扰防护效果的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管道任意点的管地电位较自然电位正向偏移大于20mV或管道附近土壤的地电位梯度大于0.5mV/m时,可确认管道受到直流干扰;
2当管道任意点的管地电位较自然电位正向偏移大于100mV或管道附近土壤的地电位梯度大于2.5mV/m时,应采取排流保护或其它防护措施。

3管道直流干扰防护效果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埋地钢质管道直流干扰防护技术标准》GB50991的要求。
4.1.10管道交流干扰的判断及干扰防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埋地钢质管道交流干扰防护技术标准》GB/T50698的要求。
4.2阴极保护准则
4.2.1正常情况下的阴极保护效果应至少达到下列指标之一:
1施加阴极保护后,使用铜一饱和硫酸铜参比电极(以下简称CSE参比电极)测得的阴极保护电位应达到-850mV,但极限保护电位不能比-1200mV(相对于CSE参比电极)更负。测量电位时,必须考虑IR降的影响。
2采用断电法测得管道相对于CSE参比电极的极化电位应达到-850mV或更负。
3阴极保护极化形成或衰减时,测得被保护管道表面与土壤接触、稳定的参比电极之间的阴极电位偏移不应小于100mV。
4.2.2特殊情况下的阴极保护,其保护效果应符合下列规定:
1介质中有硫酸盐还原菌腐蚀,且硫酸根含量大于0.5%时,测得的极化电位应达到-950mV或更负(相对于CSE参比电极).
2管道埋设于混凝土中或干燥充气的高电阻率(大于5002m)土壤中,测得的极化电位至少应达到-750mV(相对于CSE参比电极)。
4.2.3阴极保护参数的测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埋地钢质管道阴极保护参数测量方法》GB/T21246。

4.3电绝缘
4.3.1采用阴极保护的管道应设置绝缘装置,以形成独立的阴极保护系统,切、改线作业时更应注意绝缘处理,以防止保护电流的流失。电绝缘装置包括绝缘法兰、绝缘接头、绝缘固定支墩和绝缘垫块等。
4.3.2绝缘法兰或绝缘接头可在下列部位设置:
1管道与井、站、库的进口及出口;
2管道与管道或设备所有权的分界处;
3支线管道与干线管道的连接处;
4有防腐层的管道与裸管道的连接处;
5管道大型穿、跨越段的两端;
6有阴极保护和无阴极保护的分界处;
7杂散电流干扰区;
8不同金属材料之间。
4.3.3设计安装绝缘法兰或绝缘接头时,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管道的温度、压力、绝缘性能的要求,选择适宜的绝缘连接设施;
2不应安装在可燃性气体聚积的部位和封闭的场所;
3严禁安装在管道热补偿器等受张力部位;
4绝缘法兰和绝缘接头两侧各10m内的管道外壁,应做特加强级防腐层;
5在绝缘连接设施上应有防雷电过电流保护设施,如接地电池、火花间隙放电装置、极化电池、避雷器、固态去耦合器及等电位连接器等;
6架空管道宜使用绝缘法兰,埋地管道宜使用绝缘接头。
7预装式绝缘接头和绝缘法兰应先进行整体试压和绝缘性能检测,合格后方可安装到管道系统中。

8绝缘接头宜采用整体型。对于输送介质具有导电性的管道,绝缘接头内表面及与绝缘接头相连的管道内表面应涂敷内防腐层,涂敷长度应根据输送介质的电阻率计算,以能够消除两侧电位差导致的腐蚀为准。所使用的密封材料、防腐层材料和绝缘材料应适应所输送的介质。
9绝缘接头和绝缘法兰安装前应进行绝缘电阻检测,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绝缘接头和绝缘法兰技术规范》SY/T0516的规定。
10绝缘接头安装处应设置测试设施。
11绝缘法兰安装时宜采取防尘防水密封措施。
4.3.4绝缘法兰和绝缘接头应符合下列标准的规定:
1绝缘法兰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绝缘接头和绝缘法兰技术规范》SY/T0516的规定;
2绝缘接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阴极保护管道的电绝缘标准》SY/I0086的规定。
4.3.5管道设有金属套管时,管道与套管间应设有可靠的电绝缘垫块。安装的电绝缘垫块不得在管道上滑动。套管两端应采取良好的密封封口,避免外来物质进入套管中。
4.3.6管道与导电的支撑之间应有可靠的电绝缘。
4.3.7管道穿越江河时,若稳管设施有导电金属,则该金属必须与管道绝缘,且不得损坏管道的防腐层,同时也不得对管道产生电屏蔽。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天津市工程建设标准
DB/T29-26-2017
备案号J10067-2017
天津市集中供热住宅计量供热设计规程
Specification for Design of Heat Measurement-based Supply System in Residential Building with Central Heating of Tian Jin
2017-09-25发布2017-12-01实施
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

DB/T 29-26,DB/T 29-26-2017,天津市,计量供热,设计规程,集中供热住宅,DB/T 29-26-2017 天津市集中供热住宅计量供热设计规程

1总则
1.0.1为继续推进天津市计量供热发展,在保证供热质量的同时实现节能降耗,修编《天津市集中供热住宅计量供热设计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天津市行政区域内的新建、改建住宅及住宅补建集中供热工程的设计。公寓、别墅、商住楼、集体宿舍等居住建筑的供热系统设计可参照执行。
1.0.3住宅计量供热系统设计,应执行本规程。同时还应遵循国家和天津市的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并积极采用先进、成熟的适用技术,使计量供热系统安全可靠、节能降耗、方便适用、经济合理。

2术语
2.0.1热计量heat metering
对集中供暖系统的热源供热量、热用户的用热量进行的计量。
2.0.2分户热计量heat metering in consumers
以住宅户(套)为单位,以热量直接计量或热量分摊计量方式计算每户的供热量。
2.0.3计量供热系统measurable heating system
热源、热力站及热用户等均具有热量计量功能的供热系统。
2.0.4建筑物热力入口building heating entrance
连接外网和建筑物内系统,具有调节、监测、关断等功能的装置组合。
2.0.5建筑物内系统heating system in building
自建筑热力入口起至分户墙之间的供暖系统。
2.0.6户内系统heating system in apartment and house
设置于住宅户(套)内的供暖系统。
2.0.7共用立管common riser
多层或高层住宅内,用以连接各层户内系统的垂直供、回水管
道,区别于传统的连接各层散热器的户内立管。
2.0.8户内供暖系统入口装置indoor heating system inlet device
连接共用立管与户内系统,具有调节、计量、关断等功能的装置组合。
2.0.9户间传热负荷heat load between neighborhood
同一栋建筑内相邻的不同供暖住户之间,由于户间隔墙及楼板两侧的室温差异而产生的热负荷。

2.0.10散热设备热负荷heat load for selecting radiator capacity
用于确定散热设备换热面积的热负荷,在数值上为供热设计热负荷与户间传热负荷之和。
2.0.11热力站热负荷heat load for selecting substation capacity
用于确定热力站供热系统计算的热负荷,是热力站供热范围内用户设计热负荷与室外管网热输送损失之和。
2.0.12静态水力平衡阀static hydraulic balancing valve
阀体设有压力测孔,通过手动调节阀门阻力,实现系统静态水力平衡的专用调节阀,简称平衡阀。
2.0.13可现场设定型自力式压差控制阀adjustable self-active differential pressure control valve
被控压差设定值可现场重置,无需外部动力驱动,使被控压差保持稳定的调节阀,简称压差控制阀,又称定压差阀。
2.0.14在线排污过滤器on-line sewage discharge filter
排污过程不影响供热系统运行的过滤器。
2.0.15散热器恒温控制阀thermostatic radiator valve
与供暖散热器配合使用的一种专用阀门,可人为设定室内温度,通过温包感应环境温度产生动作,无需外界动力即可调节流经散热器的热水流量从而实现室温恒定的调节阀。简称散热器恒温阀或恒温阀,通常有预调节型恒温阀和非预调节型恒温阀。
2.0.16分水器primary supply water manifold
用于连接集中供暖系统的供水管和各加热管分支环路的配水装置。
2.0.17集水器primary return water manifold
用于连接集中供暖系统的回水管和各加热管分支环路的汇水装置。
2.0.18钢塑复合压力管(PSP)plastic-steel-plastic compositedpressure pipe

以氩弧对接焊镀锌钢管为中间层,以耐高温、高压和耐低温冲击的B晶型无规共聚聚丙烯(PP-R)为内、外层,采用耐高温热熔胶,通过同步复合而成的一种复合型压力管道。
2.0.19对接焊铝塑复合管(PE/AL/PE)pipe butt-welded by aluminum pipe
内层和外层为交联聚乙烯或聚乙烯、中间层为对接焊铝合金(或铝)、层间通过热熔粘合剂形成胶粘层的复合管。
2.0.20热量表heat meter
用于测量及显示水流经热交换系统所释放或吸收热能量的仪表。
2.0.21分阶段改变温度的量调节flow control with temperature varied by steps
根据室外温度的变化把供热期分成几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内保持供水温度稳定,改变循环水流量的运行调节方式。

3供暖热负荷
3.1设计热负荷
3.1.1实施分户计量供热的住宅,其室内供暖设计温度应按《天津市住宅设计标准》DB29-22的相关规定执行。卧室、起居室(厅)等主要居住空间和卫生间的室内设计温度,可按相应的设计标准提高2℃,但最高不得超过24℃。采用低温地面辐射供暖的住宅,其室内设计温度可降低2℃。
3.1.2设计热负荷应按《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的相关规定进行计算。房间处在建筑物边、顶、底等不利位置时,应按下列要求,增加围护结构的附加耗热量:
1当不利房间有两面外墙或与室外空气接触的楼板时,附加15%;
2当不利房间有三面外墙或与室外空气接触的楼板时,附加20%
3.2户间传热负荷、散热设备热负荷、热力站热负荷
3.2.1实施分户计量供热的非独立住宅,除计算供热设计热负荷外还应计算因各户室温差异而形成的户间传热附加负荷。户间传热负荷的计算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1应计算通过户间楼板与隔墙的传热量;

2宜采用面积法计算户间传热负荷;
3户间传热温差宜取为△t=5℃~8℃;
4计算户间传热负荷时,应考虑各户间传热面同时出现户间传热的概率(设置加热管的地面无需计算);
5户间传热负荷的计算方法见附录A。
3.2.2户间传热负荷不宜大于房间供暖设计热负荷的30%。当计算结果大于30%时,宜取30%。
3.2.3户间传热负荷仅作为确定户内供暖设备容量和计算户内管道的依据,不应计入户外共用立管和干管热负荷以及建筑物总供暖设计热负荷。
3.2.4散热设备热负荷等于户间传热负荷与房间供暖设计热负荷之和。
3.2.5热力站热负荷QE应按下式确定。

4热源、热力站及供热管网
4.1热源
4.1.1城镇集中供热热源的选择应符合以下要求:
1当以煤为燃料时,应优先采用热电厂和区域锅炉房作为主要热源;
2当以天然气为燃料时,直供系统半径宜小于等于300m;
3在工厂附近时,应充分利用工厂稳定的余热和废热:
4有条件时应积极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浅层地能、空气能等;
5历史文化街区或历史地段,宜采用电、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太阳能等为能源的供热系统:其它地区除建筑物所在地无法利用其它形式的能源外,不应直接采用电热供暖。
4.1.2承担民用建筑物供暖的城镇供热管网应采用热水作为供热介质。
4.1.3热水供热管网最佳设计供回水温度,应结合具体工程条件,考虑热源、供热管网、热力站、热用户系统等方面的因素,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4.1.4当不具备条件进行最佳供、回水温度的技术经济比较时,供、回水温度可按下列原则确定:
1以热电厂或大型区域锅炉房为热源时,设计供水温度可取110℃~150℃,回水温度不应高于70℃;

2以小型区域锅炉房为热源,设计供、回水温度可采用户内供暖系统的设计温度,但温差不应小于25℃;
3多热源联网运行的供热系统中,各热源的设计供、回水温度宜一致。当区域锅炉房与热电厂联网运行时,应采用以热电厂为热源的供热系统的最佳供、回水温度。
4.1.5热电厂供热首站的设计应符合《大中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50660的规定,并应遵循以下要求:
1供热首站宜设在热电厂的主厂房内。当必须设在厂外时,应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2加热器的容量和台数应根据供热负荷选择,不应少于两台,且不宜考虑备用。但当任何一台加热器停止运行时,其余设备不应小于65%热负荷的需要;
3热网循环水泵、凝结水泵、热网补水泵不应少于两台,其中一台备用;
4热网循环水泵单台泵设计工况点的效率不应低于80%;
5当热水供热管网采用质一量调节时,供热管网循环水泵和补水泵应选用调速水泵;
6供热管网循环水系统回水总管上应设除污器,同时宜并联流量为1%~5%的旁路过滤器;
7热源应设总热量表,并宜设置在对外供热总回水管上。
4.1.6区域锅炉房供热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1供热系统宜采用热源循环泵和热网循环泵分别设置的两级循环泵系统或采用分布式变频泵系统;
2两级循环泵系统中热源循环泵与热网循环泵均应按系统设计流量选型。热源循环泵扬程按热源内部的阻力计算确定;热网循环泵扬程按供热管网最不利环路阻力计算确定;热源循环泵宜选择工频泵,并按大小泵匹配。当采用质量并调时,热网循环泵应选择变频泵,水泵台数不应少于2台,其中1台备用;

3两级循环泵系统中热源循环泵和热网循环泵入口通过均压管相连接,补水泵的台数不宜少于2台,其中1台备用;
4热网循环泵系统回水总管上应设除污器,同时宜并联流量为1%~5%的旁路过滤器;
5热源应设总热量表,并应设置在对外供热总回水管网上。
4.2热力站
4.2.1热力站位置宜靠近热负荷中心,并应设置在地上。
4.2.2对于新建的居住区,其热力站的最大规模以供热范围不超过本街区为限。热力站供热最佳规模,一般以单系统建筑面积5万m2~10万m㎡2为宜,供热半径宜小于500m。当对已有供热系统进行改造时,热力站规模可不受此限制。
4.2.3热力站内换热设备宜采用板式换热机组,并应满足《城镇供热用换热机组》GB/T28185的要求。
4.2.4热力站系统配置应遵循以下要求:
1热力站一、二次侧入口均应分别设两级除污器,第一级应设置在入口总管上,滤网规格为6目~8目;第二级应设置在换热器入口管上,滤网规格为40目~60目,滤网应采用不锈钢材质。二级网回水管除污器上宜并联设置流量为1%~5%的旁路过滤器;
2热力站应配置气候补偿控制设备、一次侧平衡调节设备以及二次侧变频调节设备;
4.2.5热力站的一、二次侧回水管应设热量表。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13-406-202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6191-2022
福建省预制混凝土构件工厂综合评价标准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precast concrete components factory of Fujian
2022-01-12发布2022-03-01实施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DBJ/T 13-406,DBJ/T 13-406-2021,构件工厂,福建省,综合评价标准,预制混凝土,DBJ/T 13-406-2021 福建省预制混凝土构件工厂综合评价标准

1总则
1.0.1为推动福建省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行业高质量发展,引导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工厂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能力,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福建省行政区域内以房屋建筑预制混凝土构件为主营产品的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工厂的综合能力评价。
1.0.3本标准适用于以单个工厂为对象进行评价。当企业存在多个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工厂时,应对所申请工厂分别评价。
1.0.4申请评价的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工厂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基本规定
2.1一般规定
2.1.1申请评价的工厂应提交申请材料,并对所提交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2.1.2评价机构应按照本标准的相关要求,科学、公正、公开地对申请评价工厂提交的申请文件和资料进行审查,对申请评价的工厂进行现场评审,并出具评价报告。
2.1.3申请评价的预制混凝土构件工厂应满足以下条件:
1营业执照、税务登记等证书有效齐全;
2近1年内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或质量责任事故。
2.2评价体系
2.2.1预制混凝土构件工厂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由工厂的场地与设备、智能制造与信息化、综合运营与管理体系、产品质量与检验检测、安全文明与应急保障、科技与研发6类指标和附加评价指标组成。
2.2.2控制项的评定结果为满足或不满足。评分项的评定结果为分值。
2.2.3申请评价的工厂满足全部控制项要求时,方可按照本标准进行评分项评价。
2.2.4评价指标体系6类指标的总分均为100分.6类指标各自的评分项得分Q1、Q2、Q3、Q4、Q5、Q6按照参评工厂该类指标的评分项实际得分计算。
2.2.5附加评价指标得分Q7按照本标准第9章的有关规定确定。

3场地与设备
3.1控制项
3.1.1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
3.1.2场地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应建设有污水处理设施。
3.1.3场地与设备评分总得分不应低于70分。
3.2评分项
3.2.1工厂应合理选址,节约利用土地,评价总分值为20分,按表3.2.1的规则评分。

3.2.2工厂应合理建设生产车间,评价总分值为20分,按表3.2.2的规则评分。

3.2.3工厂应合理配置混凝土设备生产能力,评价总分值为20分,按表3.2.3的规则评分。

3.2.4工厂搅拌站主楼、骨料仓和传送装置均采用钢结构封闭,评价分值2分:工厂搅拌站主楼、原料罐设置降尘除尘装置,评价分值2分:工厂骨料仓安装有喷淋、喷雾设备,评价分值2分。本项评价总分值为6分。
3.2.5工厂应合理配置起吊设备,评价总分值为10分,按表
3.2.5的规则评分。

4智能制造与信息化
4.1控制项
4.1.1智能制造与信息化评分总得分不应低于40分。
4.2评分项
4.2.1工厂配备有自动流水线生产设备,且模台数量不少于50张,评价分值20分。
4.2.2工厂配备有钢筋布架机,评价分值10分。
4.2.3工厂配备有钢筋数控网片机,评价分值10分。
4.2.4工厂配备有钢筋数控弯箍机,评价分值5分。
4.2.5工厂配备有钢筋数控调直切断机,评价分值5分。
4.2.6工厂配备有预应力构件生产设备,评价分值5分。
4.2.7工厂配备有机械手智能化生产设备,评价分值5分。
4.2.8工厂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信息化管理系统需满足信息的可追溯性、协同性,能够实现生产任务下达、生产图纸上传、隐蔽验收过程影像资料上传、浇筑确认、成品检验、构件入库、构件出库等功能,评价分值10分。
4.2.9工厂采用0A办公系统,0A办公系统需满足信息发布、流程审批等功能,评价分值5分。

4.2.10工厂采用物料信息化管理系统,物料信息化管理系统需满足材料采购审批、材料入库、材料出库、物料盘点等功能,评价分值5分。
4.2.11在构件生产过程中采用BM技术,评价分值10分。
4.2.12工厂模具组装、钢筋下料、钢筋绑扎、预埋件安装、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模台进出养护窑、构件脱模、搅拌站生产等关键工位监控全覆盖,评价分值5分:工厂关键工位可实现智能安全预警,评价分值5分。本项评价总分值为10分。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问题专业:安装

所属地区:

提问日期:2022-06-13 09:51:23

提问网友:7z


如图所示:问题1:标注1处是投影线电源插座图纸说明是吸顶安装,然后它是从地面插座过去的,怎么算立管?2处是地面插座是否不算立管?

问题2:插座线的拉线计算长度的算法是图示3处还是4处的算法?

安装,答疑:插座问题-

解答网友:你叫什么名字


问题1:标注1处是投影线电源插座图纸说明是吸顶安装,然后它是从地面插座过去的,怎么算立管?2处是地面插座是否不算立管?

投影线电源插座不是从地插接过去的,蓝色箭头示意,蓝色圆圈处有立管;地插没有立管了

安装,答疑:插座问题-

问题2:插座线的拉线计算长度的算法是图示3处还是4处的算法?

一般都是最短距离计算,红色箭头示意,现场施工也不会像图示那样埋管子的

安装,答疑:插座问题-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13-310-2019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4953-2019
装配式住宅建筑模数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odular coordination of assembled residential buildings
2019-12-10发布2020-03-01实施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DBJ/T 13-310,DBJ/T 13-310-2019,建筑模数,技术规程,装配式住宅,DBJ/T 13-310-2019 装配式住宅建筑模数技术规程

1总则
1.0.1为推进福建省住宅建筑工业化,从住宅设计源头实现建筑或部件的尺寸和安装位置的模数协调,推动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部品部件生产、施工安装过程的通用化、模数化、标准化,特制定本技术规程。
1.0.2本技术规程适用于福建省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住宅工程的设计、部品部件生产、施工安装的模数协调。福建省装配式钢结构、木结构住宅可参考本规程执行。
1.0.3福建省装配式住宅的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福建省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装配式住宅assembled housing
以工业化生产方式的系统性建造体系为基础,建筑结构体与建筑内装体中全部或部分部件部品采用装配方式集成化建造的住宅建筑。
2.0.2模数module
选定的尺寸单位,作为尺度协调中的增值单位。
2.0.3基本模数basic module
模数协调中的基本尺寸单位,用M表示。
2.0.4扩大模数multi-module
基本模数的整数倍数。
2.0.5分模数infra-modular size
基本模数的分数值,一般为整数分数。
2.0.6模数协调modular coordination
应用模数实现尺寸协调及安装位置的方法和过程。
2.0.7部件element
建筑功能的组成单元,由建筑材料或分部件构成。在一个及以上方向的协调尺寸符合模数的部件称为模数部件。
2.0.8分部件component
作为一个独立单位的建筑制品,是部件的组成单元,在长、宽、高三个方向有规定尺寸。在一个及以上方向的协调尺寸符合模数的分部件称为模数分部件。

2.0.9基准面datum plane
部件或分部件按模数要求设立的参照面(系),包括为安装和建造的需要而设立的面。
2.0.10
安装基准面erection datum plane
为部件或分部件的安装而设立的基准面。
2.0.11模数数列modular array
以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为基础,扩展成的一系列尺寸。
2.0.12优先尺寸preferred size
从模数数列中事先排选出的推荐优先选用的模数或扩大模数尺寸。
2.0.13公差tolerance
部件或分部件在制作、放线或安装时的允许偏差的数值。
2.0.14制作公差manufacturing tolerance
部件或分部件在生产制作时,与制作尺寸之间的允许偏差。
2.0.15安装公差erection tolerance
部件或分部件安装时,基准面或基准线之间的允许偏差。
2.0.16位形公差performance tolerance
在力学、物理、化学等作用下,部件或分部件所产生的位移和变形的允许偏差。
2.0.17连接空间joint space
安装时,为保证与相邻部件或分部件之间的连接所需要的最小空间,也称空隙。
2.0.18标志尺寸coordinating size
符合模数数列的规定,用以标注建筑物定位线或基准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以及建筑部件、建筑分部件、有关设备安装基准面之间的尺寸。
2.0.19制作尺寸manufacturing size
制作部件或分部件所依据的设计尺寸。
2.0.20实际尺寸actual size
部件、分部件等生产制作后的实际测得的尺寸。

3模数
3.1基本模数、导出模数
3.1.1基本模数的数值应为100mm(即1M等于100mm)
3.1.2导出模数应分为扩大模数和分模数,其基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扩大模数基数应为2M、3M、6M、9M、12M.;
2分模数基数应为M/10、M/5、M/2。
3.2模数协调应用
3.2.1装配式住宅的建筑设计、部品部件生产、施工安装等,均应采用基本模数或导出模数,并优先选用本规程规定的优先尺寸模数数列,实现建筑模数协调。
3.2.2装配式住宅建筑的开间或柱距、进深或跨度,应采用3M为优先尺寸模数数列。
3.2.3装配式住宅建筑的层高基本模数应采用1M为优先尺寸模数数列。
3.2.4装配式住宅建筑的门窗洞口宽度宜采用3M为优先尺寸模数数列。
3.2.5剪力墙厚度、框架柱、梁的截面尺寸应采用M/2、1M为模数数列。

3.2.6预制楼板厚度应采用M/10为模数数列,预制楼板宽度应采用1M为模数数列。
3.2.7预制墙板厚度应采用M/10、M/2、1M为模数数列。4定位法
4.1基本定位
4.1.1本规程中装配式住宅的建筑设计、部品部件生产、施工安装等采用的中心定位法与界面定位法均以轴线为基准线。
4.2部件定位
4.2.1主体结构部件柱、梁、承重墙平面方向的定位,应采用中心定位法。
4.2.2楼板及屋面板平面方向的定位,应采用界面定位法。
4.2.3建筑沿竖向的部品部件定位,应采用以建筑标高为基准的界面定位法。
4.2.4外围护墙体、外墙铺装、外墙装饰线条、飘窗、阳台、屋面女儿墙等外装部件的安装,应采用界面定位法。
4.2.5内装部件的定位
1内部空间隔墙部件的安装:分户墙应采用中心定位法,除分户墙外其余户内隔墙均应采用界面定位法。当多个部件汇集安装到一条线或填充墙部件的一侧及双侧空间要求模数空间时,应采用界面定位法(图4.2.5)。
2内部空间墙面、地面、天花等铺装部件的安装,当内装修面层所在一侧要求模数空间时,应采用界面定位法。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13-302-2018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4548-2019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应用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ast-in-situ concrete hollow floor structure
2018-12-18发布2019-03-01实施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DBJ/T 13-302,DBJ/T 13-302-2018,应用技术规程,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DBJ/T 13-302-2018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应用技术规程

1总则
1.0.1为使我省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的设计、施工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根据我省实际工程需要,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福建省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及构筑物,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100年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要求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及福建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符号
2.1术语
2.1.1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Cast-in-situ Concrete Hollow Slab
采用内置或外露填充体,经现场浇筑混凝土形成的空腔楼板。
2.1.2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Cast-in-situ Concrete Hollow Floor Structure
由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和支撑梁(或暗梁)等水平构件形成的楼盖结构。
2.1.3刚性支承楼盖Rigid Edge Supported Floor Structure
由墙或竖向刚度较大的梁作为楼板竖向支承的楼盖。
2.1.4柔性支承楼盖Flexible Edge Supported Floor Structure
由竖向刚度较小的梁作为楼板竖向支承的楼盖。
2.1.5柱支承楼盖Column Supported Floor Structure
由柱作为楼板竖向支承,且支承间没有刚性梁和柔性梁的楼盖。
2.1.6填充体(或称成孔芯模)Filler
永久埋置于现浇混凝土楼板中,置换部分混凝土以达到减轻结构自重的填充物体。按形状可分为:填充管、填充棒、填充箱和填充块等。
2.1.7内置填充体Embedded Filler

埋置于现浇混凝土楼板内,表面均不外露的填充体。
2.1.8外露填充体Exposed Filler
放置于现浇混凝土楼板中,其下表面暴露于楼板表面的填充体。包含底板仅做装饰的一般外露填充体和底板参与结构受力的装配箱。
2.1.9装配箱(装配式填充箱)Assembly-box Filler
由预制的钢筋混凝土顶板、底板及由硬质材料制作的侧壁筒三个部件在施工现场组装而成、用作空心楼盖内模和结构底面层,且其底板参与结构受力的箱形外露填充体。
2.1.10剪力齿Shearing Slot
在装配箱底板四周外沿部位按一定规则设置的,起到增加装配箱与肋咬合力的凹槽。
2.1.11吊挂型填充体Hanging-capable Filler
满足强度及构造要求,可吊挂物品的外露填充体。
2.1.12体积空心率Volumetric Void Ratio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区格内填充体的体积与楼板体积的比值。填充体的体积包括了填充体材料的体积和内部空腔的体积。
2.1.13表观密度Apparent Density
自然状态下填充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2.1.14肋Rib
同一柱网内相邻填充体侧面之间、端面之间形成的混凝土区域。

2.1.15肋梁Rib Beam
同一柱网内相邻填充体侧面之间、端面之间形成的混凝土区域,按梁配筋时称为肋梁。
2.1.16框架肋梁Frame Rib
空心板楼盖中,布置在竖向支承构件之间的、与竖向构件组成抗侧力体系的框架主梁、扁梁或实心暗梁。
2.1.17肋(肋梁)间距Rib Spacing
相邻两肋(肋梁)中心线之间距离。
2.1.18翼缘厚度Wing Predestined Relationship Thickness
填充体上表面至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顶面或填充体下表面至混凝土空心楼板底面的距离。
2.1.19空间等代框架法Equivalent Space Frame Method
将空心楼盖柱上板带及跨中板带按拟梁法等效为多根梁,同竖向构件一起参与在水平作用、竖向荷载共同作用下的整体内力分析的计算方法。

3材料
3.1混凝土
3.1.1用于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的现浇混凝土强度等级,普通混凝土楼盖不应低于C25,预应力混凝土楼盖不宜低于C40,且不应低于C30。
3.1.2装配箱顶板、底板的混凝土等级不应低于C30。装配箱顶板应为自防水混凝土预制构件,抗渗等级不应低于P6。
3.2普通钢筋
3.2.1现浇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楼盖用的普通钢筋宜采HRB400、HRB500、HRBF400和HRBF500钢筋,也可采用HRB335和RRB400级钢筋。
3.3预应力钢筋及锚固系统
3.3.1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楼盖所用的预应力筋宜优先选用高强低松驰钢绞线,必要时也可选用钢丝束、纤维预应力筋等性能可靠的预应力材料,其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饺线》GB/T5224和《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T5223等相关标准的规定。
3.3.2预应力可采用有粘结、无粘结、缓粘结等技术体系,其性
能应符合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2和《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JG/T369的规定。
3.3.3预应力错固系统应符合现行标准《预应力筋用错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的规定。
3.4填充体
3.4.1填充体材料中,氯离子和碱的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对混凝土材料的要求;放射性核素的限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要求;除设计专门规定外,正常使用环境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的要求。
3.4.2填充体外露部件应为不燃烧体,内置部件燃烧性能不应低于《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规定的B2级,产烟毒性应满足《材料产烟毒性危险分级》GB/T20285准安全级的要求,其形成的空心结构耐火极限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要求。填充体不应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制品及聚氨酯泡沫
制品。
3.4.3填充体可采用内置填充体,也可采用外露填充体。填充体可选用空心的管型、箱型(即填充管、填充箱),也可选用实心的棒型、块型(即填充棒、填充块)等多种形状。
3.4.4填充体的形状结构、规格尺寸及强度要求等应根据施工和使用中的各种工况进行设计,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且应保证空心楼盖的各部分形状、尺寸和位置准确,便于钢筋安装和混凝土浇筑、养护。
3.4.5填充管、填充棒可为圆形或椭圆形等形状,其横截面外径或长轴可取100mm~500mm。填充管、填充棒的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3.4.5的要求。填充管、填充棒的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表面平滑、无明显贯通性裂纹、孔洞;
2管端封堵密实、牢固;
3当填充棒有外裹封闭层时,封裹应密实,粘附应牢固。

4基本规定
4.1结构布置原则
4.1.1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的整体布置应受力明确、传力合理。
4.1.2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为单向板时,填充体长向应沿板主要受力方向布置。
4.1.3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为双向板时,填充体宜为平面对称形状,并宜按双向对称布置;当填充体为填充管、填充棒等平面不对称形状时,其长向宜沿主要受力方向布置。
4.1.4现浇空心板与现浇实心板可单一或混合布置在同一楼面、屋面结构中;与空心板相邻的的小跨度实心板,应按弹性板进行计算,其内力与配筋应根据计算结果确定。
4.1.5现浇空心板填充体宜对齐布置,现浇肋梁宜对齐。
4.1.6设计单位应在设计文件中提出保证空心楼盖质量、安全的注意事项、技术要求与措施。
4.2截面特性计算
4.2.1双向布置填充体的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两正交方向的截面特性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1选取两相邻填充体中心线之间的范围作为一个计算单元(图4.2.1-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2019版,中外钢铁牌号,张永裕,李军,李维钺,第4版,速查手册,高清PDF《中外钢铁牌号速查手册(第4版)》张永裕、李维钺、李军 2019版

本手册是一本中外常用钢铁牌号及其化学成分的速查工具书。其 主要内容是我国现行通用钢铁产品标准中的钢铁牌号、标准号及化学 成分,与俄罗斯、日本、美国、国际标准化组织、欧洲标准委员会相 近似钢铁牌号的对照表。一个牌号基本上用一个表格来介绍,查找方 便。本手册还对钢的分类,钢的化学成分测定用试样的取样、制样和 试验方法,中外钢铁牌号表示方法做了简单介绍,并将中外常用钢铁 材料相关标准目录、中外钢铁牌号近似对照、钢产品分类作为附录供 读者参考。本手册内容新,数据翔实可靠,实用性强。 本手册可供机械、冶金、化工、电力、航空等行业的工程技术人 员、营销人员参考 ,也可供相关专业在校师生参考。

本手册的主要内容是我国现行通用钢铁产品标准中的钢铁牌号、 标准号及化学成分,与俄罗斯、日本、美国、国际标准化组织、欧洲 标准委员会相近似钢铁牌号的对照表。一个牌号基本上用一个表格来 介绍,查找方便。本手册还对钢的分类,钢的化学成分测定用试样的 取样、制样和试验方法,中外钢铁牌号表示方法做了简单介绍,并将 中外常用钢铁材料相关标准目录、中外钢铁牌号近似对照、钢产品分 类作为附录供读者参考。本手册可供机械、冶金、化工、电力、航空 等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营销人员参考 ,也可供相关专业在校师生 参考。

内容索引:

前言
第1章钢的分类1
1.1按化学成分分类1
1.2按主要质量等级和主要特性分类2
1.2.1非合金钢的主要分类…3
1.2.2低合金钢的主要分类…7
1.2.3合金钢的主要分类…10
第2章钢的化学成分测定用试样的取样、制样和试验方法…14
2.1熔炼分析取样、制样及其试验方法14
2.2钢产品成品分析、取样及允许偏差……15
第3章中外钢铁牌号表示方法简介24
3.1中国(GB)钢铁牌号表示方法简介…24
3.1.1钢铁牌号表示方法概述…24
3.1.2钢牌号表示方法26
3.1.3铸钢牌号表示方法…31
3.1.4铸铁牌号表示方法……32
3.1.5钢铁及合金牌号统一数字代号体系……33
3.2俄罗斯(Γ0CT)钢铁牌号表示方法简介……39
3.2.1钢铁牌号表示方法概述39
3.2.2钢牌号表示方法…40
3.2.3铸钢牌号表示方法…42
3.2.4铸铁牌号表示方法……43
3.3日本(JIS)钢铁牌号表示方法简介…43
3.3.1钢铁牌号表示方法概述……44
3.3.2钢牌号表示方法44
3.3.3锻钢牌号表示方法……47

3.3.4铸钢牌号表示方法……48
3.3.5铸铁牌号表示方法……4849
3.3.6钢牌号分类及其代号…
3.4美国(ASM)钢铁牌号表示方法简介……54
3.4.1美国钢铁标准化机构简介……54
3.4.2AS1M钢铁牌号表示方法55
3.4.3UNS系统简介59
3.4.4UNS、SAE、AISI体系…59
3.5国际标准化组织(1S0)钢铁牌号表示方法简介…71
3.5.1国际标准化组织简介…71
3.5.2钢牌号表示方法71
3.5.3铸钢牌号表示方法…74
3.5.4铸铁牌号表示方法74
3.6欧洲标准化委员会(EN)钢铁牌号表示方法简介……76
3.6.1钢铁牌号表示方法概述…
3.6.2钢牌号表示方法…77
3.6.3铸钢牌号表示方法…84
3.6.4铸铁牌号表示方法……84
3.6.5钢铁材料的数字牌号系统……85
第4章中外通用结构钢牌号及化学成分……94
4.1碳素结构钢牌号及化学成分…94
4.2优质碳素结构钢牌号及化学成分……101
4.3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牌号及化学成分……115
4.4合金结构钢牌号及化学成分145
4.5保证淬透性结构钢牌号及化学成分……182
4.6易切削结构钢牌号及化学成分…196

4.7冷镦和冷挤压用钢牌号及化学成分……203
4.8耐候结构钢牌号及化学成分
4.9冷轧低碳钢板和钢带牌号及化学成分…231
4.10非调质机械结构钢牌号及化学成分……234
4.11弹簧钢牌号及化学成分……238
4.12轴承钢牌号及化学成分250

4.12.1高碳路轴承钢牌号及化学成分…250
4.12.2渗碳轴承钢牌号及化学成分…253
4.12.3碳素轴承钢牌号及化学成分…257
4.12.4高碳路不锈轴承钢牌号及化学成分……258
4.12.5高温轴承钢牌号及化学成分……260
4.12.6高温渗碳轴承钢牌号及化学成分……261
第5章中外专用产品结构钢牌号及化学成分……262
5.1汽车用结构钢牌号及化学成分……262
5.1.1汽车大梁用热乳钢板和钢带……262
5.1.2汽车用高强度冷连乳钢板及钢带一一烘烤硬化钢……262
5.1.3汽车用高强度冷连乳钢板及钢带一一双相钢……262
5.2船舶及海洋工程结构钢牌号及化学成分……264
5.3锅炉和压力容器用结构钢牌号及化学成分……266
5.3.1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板牌号及化学成分……266
5.3.2低温压力容器用低合金钢钢板牌号及化学成分…274
5.3.3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牌号及化学成分…
5.4桥梁用结构钢牌号及化学成分…292
5.5矿用焊接圆环链用钢牌号及化学成分…328
5.6石油天然气输送管用热轧宽钢带牌号及化学成分…335
第6章中外建筑用钢牌号及化学成分…350
6.1建筑结构用钢板牌号及化学成分……350
6.2冷轧带肋钢筋牌号及化学成分……352
6.3热轧带肋钢筋牌号及化学成分……353
6.4热轧光圆钢筋牌号及化学成分……355
第7章中外不锈钢和耐热钢牌号及化学成分……356
7.1奥氏体型不锈钢和耐热钢牌号及化学成分……356

7.2奥氏体型-铁素体型不锈钢牌号及化学成分……395
7.3铁素体型不锈钢和耐热钢牌号及化学成分……406
7.4马氏体型不锈钢和耐热钢牌号及化学成分…421
7.5沉淀硬化型不锈钢和耐热钢牌号及化学成分…438
第8章中外工模具钢和高速工具钢牌号及化学成分……445
8.1工模具钢牌号及化学成分…445

8.1.1刃具模具用非合金钢……445
8.1.2量具刃具用钢450
8.1.3耐冲击工具用钢452
8.1.4乳混用钢…455
8.1.5冷作模具用钢456
8.1.6热作模具用钢…465
8.1.7塑料模具用钢…474
8.1.8特殊用途模具用钢…483
8.2高速工具钢牌号及化学成分…486
第9章轧辊用钢铁材料牌号及化学成分……497
9.1锻钢冷轧辊辊坯钢牌号及化学成分……497
9.2锻钢冷轧工作辊钢牌号及化学成分…498
9.3铸钢轧辊材质代码及化学成分…499
9.4铸铁乳辊细分类和材质代码及化学成分……503
第10章中外铸钢牌号及化学成分……507
10.1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牌号及化学成分……507
10.2焊接结构用铸钢件牌号及化学成分…509
10.3工程结构用中、高强度不锈钢铸件牌号及化学成分…512
10.4通用耐蚀钢铸件牌号及化学成分516
10.5一般用途耐热钢和合金铸件牌号及化学成分…528
10.6奥氏体锰钢铸件牌号及化学成分……541
第11章中外铸铁牌号及化学成分……547
11.1灰铸铁牌号,547
11.2球墨铸铁牌号…548
11.3可锻铸铁牌号…549
11.4耐热铸铁牌号及化学成分551

11.5高硅耐蚀铸铁牌号及化学成分……554
11.6抗磨白口铸铁牌号及化学成分556
11.7墨铸铁件牌号
第12章废钢铁562
第13章中国常用钢铁材料新旧标准牌号对照570
13.1通用钢新旧标准牌号对照…570

13.1.1碳素结构钢新旧标准牌号对照……570
13.1.2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新旧标准牌号对照…570
13.1.3保证淬透性结构钢新旧标准牌号对照……571
13.1.4冷和冷挤压用钢新旧标准牌号对照……572
13.1.5非调质机械结构钢新旧标准牌号对照573
13.L6易切削结构钢新旧标准牌号对照……574
13.1.7耐候结构钢新旧标准牌号对照……575
13.1.8弹簧钢新旧标准牌号对照576
13.1.9高碳铬轴承钢新旧标准牌号对照……576
13.1.10高碳铬不锈轴承钢新旧标准牌号对照…577
13.1.11高速工具钢新旧标准牌号对照577
13.2不锈钢和耐热钢棒新旧标准牌号对照……578
13.2.1不锈钢棒新旧标准牌号对照578
13.2.2耐热钢棒新旧标准牌号对照…
13.3铸造钢铁材料新旧标准牌号对照……583
13.3.1一般用途耐蚀钢铸件新旧标准牌号……583
13.3.2一般用途耐热钢和合金铸件新旧标准牌号…584
13.3.3高锰钢铸件新旧标准牌号对照586
13.3.4铸钢乳辊新旧标准牌号对照……586
13.3.5铸铁乳辊新旧标准牌号对照…587
13.4专用产品结构钢新旧标准牌号对照……588
13.4.1汽车大梁用热乳钢板和钢带新旧标准牌号对照……588
13.4.2矿山巷道支护用热乳U型钢新旧标准牌号对照……589
13.4.3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新旧标准牌号对照…589
13.44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板新旧标准牌号对照……590
13.4.5桥梁用结构钢新旧标准牌号对照…590
13.4.6矿用高强度圆环链用钢新旧标准牌号对照…591

13.4.7石油天然气输送管用热乳宽钢带新旧标准牌号对照…591
13.5建筑用钢新旧标准牌号对照…592
13.5.1钢筋混凝土用热礼带助钢筋新旧标准牌号对照…592
13.5.2钢筋混凝土用热礼光圆钢筋新旧标准牌号对照…592
13.5.3冷乳带助钢筋新旧标准牌号对照……592
附录593

附录A中外常用钢铁材料相关标准目录……593
A1中国(GB、YB)常用钢铁材料相关标准目录…593
A2俄罗斯(10CT)常用钢铁材料相关标准目录…595
A3目本(J1S)常用钢铁材料相关标准目录…596
A4美国(ASM)常用钢铁材料相关标准目录…599
A5国际标准化组织(IS0)常用钢铁材料相关标准目录603
A6欧洲标准化委员会(EN)常用钢铁材料相关标准目录…607
附录B中外钢铁牌号近似对照611
B1中外通用结构钢牌号近似对照.611
B2中外专用产品结构钢牌号近似对照·649
B3中外建筑结构用钢牌号近似对照660
B4中外不锈钢和耐热钢牌号近似对照663
B5中外工模具钢和高速工具钢牌号近似对照692
B6中外铸钢牌号近似对照703
7中外铸铁牌号近似对照712
附录C钢产品分类(GB/115574一2016)……714
参考文献726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13-282-2018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4167-2018
建筑边坡工程监测与检测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onitoring and inspection of building slope engineering
2018-02-14发布2018-04-01实施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DBJ/T 13-282,DBJ/T 13-282-2018,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程,监测与检测,DBJ/T 13-282-2018 建筑边坡工程监测与检测技术规程

1总则
1.0.1为规范建筑边坡工程监测与检测工作,保证监测与检测质量,做到技术先进、数据准确、确保安全和保护边坡周边环境,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建筑边坡工程监测与检测。建筑边坡工程的监测与检测对象包括支护结构、边坡环境。
1.0.3建筑边坡工程监测与检测应综合考虑建设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设计方案、周边环境及施工条件等因素,合理编制监测与检测方案,并组织实施,及时提供准确的监测与检测成果。
1.0.4建筑边坡工程监测与检测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福建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与符号
2.1术语
2.1.1建筑边坡building slope
在建筑场地及其周边,由于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开挖或填筑施工所形成的人工边坡和对建(构)筑物安全或稳定有不利影响的自然斜坡。本规程中简称边坡。
2.1.2边坡支护slope retaining
为保证边坡稳定及其环境的安全,对边坡采取的结构性支挡、加固与防护行为。
2.1.3边坡环境slope environment
边坡影响范围内或影响边坡安全的岩土体、地表水、地下水、建(构)筑物、道路及管线等的统称。
2.1.4永久性边坡permanent slope
设计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边坡。
2.1.5临时性边坡temporary slope
设计使用年限不超过2年的边坡。
2.1.6锚杆anchor bar
将拉力传至稳定岩土层的构件。当采用钢绞线或高强钢丝束作杆体材料并施加一定的预拉应力时,也可称为锚索。
2.1.7锚喷支护anchor-plate retaining
由锚杆和喷射混凝土面板组成的支护结构。
2.1.8锚杆挡墙retaining wall with anchors

由锚杆、立柱和面板组成的支护结构。
2.1.9重力式挡墙gravity retaining wall
依靠自身重力使边坡保持稳定的支护结构。
2.1.10扶壁式挡墙counterfort retaining wall
由立板、底板、扶壁和墙后填土组成的支护结构。
2.1.11桩板式挡墙pile-sheet retaining
由抗滑桩和桩间挡板等构件组成的支护结构。
2.1.12边坡工程监测slope engineering monitoring
边坡工程施工及运行过程中,对支护结构、边坡环境等对象的位移、沉降、倾斜、裂缝、应力(内力)、压力、水位等项目所进行的检查、监控和反馈工作。
2.1.13边坡工程检测slope engineering inspection
为评定建筑边坡工程的施工质量或性能等所实施的检查、测量、试验和检验活动。
1检测批inspection lot

检测项目相同、质量要求和施工(生产)工艺等基本相同,由一定数量构件等构成的检测对象。
2抽样检测sampling inspection
从检测批中抽取样本,通过对样本的测试确定检测批质量的检测方法。
3测区testing zone
按检测方法要求布置的,有一个或若千个测点的检测区域。
4测点testing point
在测区内,取得检测数据的检测点。

2.1.14锚固长度anchorage length
错入稳定岩土层中的锚固体长度。
2.1.15锚固密实度compactness of rock bolt
锚杆锚固长度范围内填充粘结物的密实程度,一般用锚杆孔中有效的锚固长度占设计锚固长度的百分比来评价。
2.1.16检测单元detection unit
根据被检测边坡工程的支护结构体系、结构布置、构造特点、边坡高度和作用大小等不同所划分的可以独立进行检测的区段。

3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1.1边坡工程的监测与检测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承担,并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3.1.2边坡工程的监测与检测项目应满足施工图设计要求,应配合施工进展,做好监测点埋设、保护、测试工作,做好支护结构检测工作,及时提供监测、检测资料,分析判断监测对象的变化特征和检测对象的安全状态。
3.1.3边坡工程的监测与检测应采用仪器量测与现场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巡视内容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3.1.4边坡工程的监测与检测所用仪器设备应在检定或校准的有效期内;进行监测、检测工作前,应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调试。
3.1.5调查收集资料阶段宜包括下列工作内容:
1收集边坡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及工程概况等资料;
2调查边坡工程现场监测与检测条件、周边环境、使用期间的加固与维修情况、功能用途、边坡负荷等情况;
3与监测和检测相关的其他资料。
3.1.6边坡工程应进行常规检查,检查内容按附录B的规定执行。安全等级为一、二级的边坡检查频率不少于一个季度一次。运行期间当发现存在影响边坡工程安全的问题时,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边坡工程监测或检测。
3.1.7边坡工程所用原材料的质量、检验项目、批量和检验方法,应符合国家、福建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2边坡工程监测
3.2.1边坡工程监测工作程序,宜按图3.2.1的流程进行。

3.2.2边坡工程监测可分为施工监测和运行监测。施工监测应为边坡施工安全及动态设计提供依据,运行监测应为判定边坡稳定性提供依据。
3.2.3边坡工程施工前,应由建设单位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监测单位对边坡工程实施监测。
3.2.4边坡工程的监测方案宜包括下列内容:
1工程参建单位,主要包括设计、施工单位;
2工程概况、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边坡类型、支护形式、边坡高度、边坡长度、周边环境等;
3监测目的和要求;
4监测依据,主要包括所依据的标准及有关的技术资料等;
5监测项目、方法及精度、控制标准、监测范围、监测频率、监测点的数量;
6人员和仪器设备配置;
7监测基准点、工作基点、监测点的布设与保护措施,并附监测点平面布置图、必要时附立面布置图;
8数据处理方法及信息反馈制度,包括出现异常情况时的应对措施;
9异常情况的应急监测预案;
10监测成果报告的主要内容。
3.2.5边坡工程监测应针对不同的监测对象提出相应的监测项目、测点布设及监测频率的技术要求。监测项目应根据边坡工程安全等级、边坡支护结构形式、边坡环境等综合确定。
3.2.6边坡工程监测频率应根据边坡高度和变化速率确定,以能准确、系统、及时地反映支护结构、边坡环境变化为前提,应采用定时监测,当出现异常时,应加密监测,必要时进行跟踪监测。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的边坡工程,必要时可采用自动化监测系统对监测对象开展实时监控。
3.2.7边坡监测点应在边坡开挖前埋设并测得基数,基数测量不应少于2次。

4边坡工程监测
4.1一般规定
4.1.1边坡工程监测工作应按监测方案进行,必要时应根据设计要求、边坡环境及施工进程等因素进行动态调整。
4.1.2边坡工程的监测应符合《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和《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的有关规定。
4.2监测项目与监测点布设
4.2.1边坡工程可根据安全等级、地质环境、边坡类型、支护结构类型和变形控制要求,按表4.2.1选择监测项目。

4.2.2边坡工程监测范围内周边环境的监测项目、监测点的布设位置和数量应根据环境对象的类型和特征、重要性等级、所处工程影响分区等综合确定,并应满足反映环境对象变化规律和分析环境对象安全状态的要求。
4.2.3边坡岩土体及周边环境各监测项目的监测点,应在边坡工程施工前布设,但应考虑边坡工程施工可能对其造成的影响,并做好防护措施;支护结构各监测项目的监测点,宜随施工进度实时布设。
4.2.4边坡工程监测项目主要分为位移监测和应力监测。位移监测点的水平布设间距可根据边坡类型、边坡安全等级按表
4.2.4确定,应力监测点布设位置、间距应根据设计要求、支护结构受力特征、地质条件和边坡工程安全等级综合确定,且应力监测点与位移监测点宜布设在同一断面。

4.2.5边坡工程的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应满足以下要求:
1监测桩身深层水平位移时,单位工程监测点数量不宜少于3个,测斜管宜埋设在桩身混凝土内,管底应与桩端齐平,管长不应小于桩长;
2监测岩土体深层水平位移时,单位工程监测点数量不宜少于3个,且宜布设在位移监测断面上,测斜管可布设在坡顶后缘1/5H范围内,管底应嵌入到稳定岩土层或坡脚标高不少于5m以下的土体中;
3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埋设时,测斜管一对导槽的方向应与所需测量的位移方向保持一致。
4.2.6监测点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监测点应根据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保护对象的特点、边坡的破坏模式、支护结构类型、施工工艺及监测方法等综合确定布设位置和数量;监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注意保护,防止损坏;
2不同监测项目的监测点应沿边坡走向,按一定水平间距布设在能反映监测对象内力及变形变化规律的典型监测断面上;
3监测点的布设应不妨碍监测对象的正常工作,并应减少对施工作业的不利影响;
4水平位移和沉降监测点宜布设在同一位置;
5边坡坡顶沉降监测点布设,宜将结构硬化层打穿,将沉降标贯入至稳定。若受现场条件限制无法布设沉降断面,则该断面应作相应调整或取消。
4.2.7建(构)筑物、地表及支护结构裂缝监测点应布设在有代表性的部位,当原有裂缝增大或出现新裂缝时,应视开裂情况及时增设监测点。裂缝监测点宜设置在裂缝的最宽处及裂缝末端,监测内容包括裂缝的长度、宽度和分布形态。
4.2.8建(构)筑物沉降监测点可按下列要求布设:
1监测点应沿建(构)筑物的外墙布设,建筑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m~20m处或每隔2~3根柱处应有监测点且每栋不应少于4个;
2高低建筑或新旧建(构)筑物连接处、不同结构分界处、伸缩缝、沉降缝、严重开裂处、不同基础形式和不同基础埋深两侧宜分别布设监测点;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2017版,CAD,中文版AutoCAD,园林设计,辅助设计,高清PDF《中文版AutoCAD 2016园林设计从入门到精通》CAD辅助设计教育研究室 2017版

本书是一本帮助园林设计相关专业的读者实现AutoCAD2016软件从入门到精通的自学教程,全书采
用“基础十手册十案例”的写作方法,一本书相当于三本书。
本书内容分为4篇共24章,第1篇为入门篇,主要介绍AutoCAD的基本知识与界面、参数设置,内容包括初识园林制图与设计知识、软件入门、文件管理、坐标系与辅助绘图工具、绘图环境的设置、图形的绘制与编辑等;第2篇为精通篇,内容包括图形标注、文字和表格、图层、图块、打印设置等AutoCAD的高级功能;第3篇为园林单元设计篇,介绍了园林建筑、园林小品、园林水景、园林山石、园林道路、园林植物和园林路灯等内容:第4篇为综合实例篇,主要以别墅庭院、住宅小区、屋顶花园、道路绿化和小游园景观设计5类主要的园林设计领域来进行详细的实战讲解,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本书配套资源丰富,不仅有生动详细的高清讲解视频,还有各类习题训练的素材文件和效果文件,以及9本超值电子书,可以大大提升读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本书适合AutoCAD初、中级读者学习,可作为广大AutoCAD初学者和爱好者学习AutoCAD的专业指导教材。对园林专业技术人员来说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和速查手册。

内容索引:

入门篇
第1章初识园林制图与设计
1.1园林设计基础.14
1.1.1园林设计概述.14
1.1.2中国园林的分类…….14
1.1.3园林设计的发展前景…..…15
1.1.4园林设计构成要素15
1.1.5园林设计相关软件简介….16
1.2 AutoCAD园林制图规范..17
1.2.1图纸幅面…-18
1.2.2标题栏及会签栏18
1.2.3线完及线型18
1.2.4汉字、字符和数字…18
1.2.5线段标注19
1.2.6符号19
第2章AutoCAD2016入门
视频讲解:1分钟
2.1 AutoCAD的启动与退出20
2.2 AutoCAD2016操作界面…21
2.2.1 AutoCAD的操作界面简介…21
2.2.2应用程序按钮…21
2.2.3快速访问工具栏……..21
2.2.4菜单栏21
2.2.5标题栏22
练习2-1在标题栏中显示出图形的保存路径…22
★进阶★2.2.6交互信息工具栏22
练习2-2下载手机APP实现电脑AutoCAD图纸的云共享23

★进阶★练习2-3下载Autodesk应用程序实现AutoCAD的文本翻译26
2.2.8标签栏27
2.2.9绘图区27
2.2.10命令行与文本窗口27
2.2.11状态栏28
2.3 AutoCAD2016执行命令的方式29
2.3.1命令调用的5种方式29
2.3.2命令的重复、撒销与重做30
★进阶★2.3.3透明命令31
2.3.4自定义快捷键31
练习2-4向功能区面板中添加【多线】按钮31
2.4 AutoCAD视图的控制32
2.4.1视图缩放32
2.4.2视图平移34
2.4.3使用导航栏34
★进阶★2.4.4命名视图34
2.4.5重画与重生成视图35

2.5 AutoCAD2016工作空间35
业点★2.5.1【草图与注释】工作空间35
2.5.2【三维基础】工作空间35
2.5.3【三维建模】工作空间35
2.5.4切换工作空间36
练习2-5创建个性化的工作空间36
2.5.5工作空间设置36
练习2-6创建带【工具栏】的经典工作空间…37
第3章文件管理
视频讲解:2分钟
3.1 AutoCAD文件的管理39
3.1.1 AutoCAD文件的主要格式39
3.1.2新建文件39
3.1.3打开文件…40
练习3-1局部打开图形40
3.1.4保存文件41
练习3-2将图形另存为低版本文件....42
练习3-3设置定时保存.42
3.1.5关闭文件42
3.2文件的备份、修复与清理……43
★重点★3.2.1自动备份文件……43
★重点★3.2.2备份文件的恢复与取消…43
★进阶★3.2.3文件的核查与修复….43
3.2.4图形修复管理器44
练习3-4通过自动保存文件来修复意外中断的图形45
3.2.5清理图形45
3.3文件的输出46
★进阶3.3.1输出为dxf文件46
★进阶★3.3.2输出为stl文件…46
★进阶★3.3.3输出为dwf文件46
★进价★3.3.4输出为PDF文件46

3.3.5其他格式文件的输出47
3.4样板文件47
3.4.1什么是样板文件47
3.4.2不使用样板创建图形文件48
练习3-5设置默认样板48
第4章坐标系与辅助绘图工具
视频讲解:21分钟
4.1 AutoCAD的坐标系49
4.1.1认识坐标系49
4.1.2坐标的4种表示方法49
练习4-1通过绝对直角坐标绘制图形……50
练习4-2通过相对直角坐标绘制图形…50
练习4-3通过相对极坐标绘制图形…...51
4.1.3坐标值的显示51
4.2辅助绘图工具52

4.2.1动态输入52
4.2.2栅格52
4.2.3捕捉54
练习4-4通过栅格与捕提绘制图形55
★重点★4.2.4正交….55
练习4-5通过【正交】功能绘制图形…56
★重点★4.2.5极轴追踪…56
练习4-6通过【极轴追踪】功能绘制图形…58
4.3对象捕捉158
4.3.1对象捕捉概述58
★重点★14.3.2设置对象捕提点59
4.3.3对象捕捉追踪159
4.4临时捕提.60
4.4.1临时捕捉概述.60
练习4-7使用【临时捕捉】绘制公切线61
4.4.2临时追踪点61
练习4-8使用【临时追踪点】绘制图形61
4.4.3【自】功能62
练习4-9使用【自】功能绘制图形62
4.4.4两点之间的中点63
练习4-10使用【两点之间的中点】绘制图形…63
4.4.5点过滤器.64
练习4-11使用【点过滤器】绘制图形
4.5选择图形65
4.5.1点选….65
4.5.2窗口选择…65
4.5.3窗交选择………65
4.5.4栏选…65
4.5.5圈围………………….66
4.5.6圈交…66
4.5.7套索选择…66
4.5.8快速选择图形对象66
4.6使用过滤器选择对象…67
★进阶★4.6.1使用Filter命令……...67
★进阶★4.6.2命名和编辑过滤器69

★进阶★4.6.3使用过滤器69
第5章绘图环境的设置
视频讲解:3分钟
5.1设置度量单位70
5.1.1设置图形单位70
5.1.2设置角度的类型70
5.1.3设置角度的测量方法与方向71
5.2设置图形界限71
练习5-1设置园林标准常用A4(297mm×210mm)的图纸界限71
5.3设置系统环境72
5.3.1设置文件保存路径72
5.3.2设置AutoCAD界面颜色,
5.3.3设置图形显示精度73
5.3.4设置十字光标大小74

5.3.5设置默认打印设备74
★进阶★练习5-2设置打印截记74
5.3.6设置自动捕提标记效果76
5.3.7设置十字光标拾取框大小……77
5.3.8设置夹点的大小和颜色…………78
第6章图形绘制
视频讲解:44分钟
6.1绘制点79
6.1.1点样式79
练习6-1设置点样式创建刻度
6.1.2单点和多点80
6.1.3定数等分80
练习6-2通过【定数等分】绘制笑脸……81
★进阶★
练习6-3通过【定数等分】绘制休闲椅……82
6.1.4定距等分82
练习6-4通过【定距等分】绘制台阶83
6.2绘制直线类图形83
★童点★6.2.1直线83
练习6-5使用【直线】绘制五角星84
练习6-6标高符号84
★进阶★6.2.2射线…86
练习6-7绘制休闲伞86
6.2.3构造线87
练习6-8绘制水平和倾斜构造线88
6.3绘制圆、圆弧类图形88
★业点★6.3.1圆89
练习6-9绘制圆完善小广场平面图形……90
练习6-10索引符号91
6.3.2圆弧92
练习6-11绘制圆弧完善景观图94
★童点★练习6-12绘制葫芦形体95

6.3.3椭圆95
练习6-13绘制挂钟96
6.3.4椭圆弧97
★进阶★6.3.5圆环98
6.4多段线99
6.4.1多段线概述99
6.4.2多段线一直线99
练习6-14指定多段线宽度绘制图形100
6.4.3多段线一圆弧101
练习6-15通过【多段线】绘制花朵图形101
6.5多线102
6.5.1多线概述102
6.5.2设置多线样式102
练习6-16创建“墙体”多线样式103
6.5.3绘制多线.104
练习6-17绘制墙体104
6.5.4编辑多线105
练习6-18编辑墙体107
6.6矩形与多边形108

6.6.1矩形108
练习6-19使用矩形绘制特色瓷砖110
6.6.2多边形111
练习6-20完善室外栏杆图形….112
6.7样条曲线.113
★重点★6.7.1绘制样条曲线113
练习6-21使用样条曲线绘制鱼池轮廓……114
★业点★6.7.2编辑样条曲线...115
6.8其他绘图命令....117
进阶★6.8.1三维多段线……。。。…117
6.8.2螺旋线…….117
★进阶★6.8.3修订云线……………118
练习6-22绘制绿篱……120
★进阶★6.8.4徒手画..…120
6.9图案填充与渐变色填充……121
6.9.1图案填充….121
6.9.2渐变色填充…123
6.9.3编辑填充的图案……124
练习6-23填充地面铺装………125
第7章图形编辑
视频讲解:22分钟
7.1图形修剪类.126
★重点★7.1.1修剪
练习7-1绘制三叶草.127
7.1.2延伸……...128
练习7-2使用【延伸】完善桥图形……128
7.1.3删除….129
7.2图形变化类....129
7.2.1移动129
练习7-3使用【移动】完善树池图形……130
7.2.2旋转.130

练习7-4旋转图形.131
7.2.3缩放131
练习7-5参照缩放树图形….......132
★重点★7.2.4拉伸….133
练习7-6使用【拉伸】修改路灯高度……….134
7.2.5拉长.134
练习7-7使用【拉长】修改中心线......136
7.3图形复制类.136
★重点★7.3.1复制.136
练习7-8使用【复制】完善小轿车
7.3.2偏移.138
练习7-9通过【偏移】绘制立面门
7.3.3镜像139
练习7-10镜像绘制篮球场图形......140
7.4图形复制类..140
7.4.1矩形阵列.141
练习7-11矩形阵列快速绘制行道路142
★重点★7.4.2路径阵列.142
练习7-12路径阵列绘制花架144
★点★7.4.3环形阵列145
练习7-13环形阵列绘制小广场147
7.5辅助绘图类148
7.5.1圆角148

练习7-14城市道路倒圆角149
7.5.2倒角..150
练习7-15水盆倒角处理151
7.5.3光顺曲线…151
★进迁阶★7.5.4编辑多段线….152
★童点★7.5.5对齐154
★重点★练习7-16对齐花坛座椅155
7.5.6分解156
7.5.7打断157
练习7-17使用【打断】创建注释空间…158
7.5.8合并..159
★进阶★7.5.9绘图次序160
练习7-18更改绘图次序修改图形……161
7.6通过夹点编辑图形162
7.6.1夹点模式概述………….162
7.6.2利用夹点拉伸对象…162
7.6.3利用夹点移动对象……162
7.6.4利用夹点旋转对象…162
7,6.5利用夹点缩放对象…163
7.6.6利用夹点镜像对象……..163
7.6.7利用夹点复制对象…………163
精通篇
第8章创建图形标注
视频讲解:18分钟
8.1尺寸标注的组成与原则164
8.1.1尺寸标注的组成.164
8.1.2尺寸标注的原则….164
8.2尺寸标注样式164
8.2.1新建标注样式.164

★重点★8.2.2设置标注样式166
练习8-1创建园林制图标注样式….......171
8.3标注的创建173
★重点★8.3.1智能标注173
★重点★练习8-2使用智能标注注释图形175
★重点★8.3.2线性标注175
练习8-3线性标注177
★重点★8.3.3对齐标注.177
练习8-4对齐标注.178
8.3.4角度标注.......178
练习8-5角度标注……179
★重点★8.3.5半径标注.179
练习8-6半径标注…179
★重点★8.3.6直径标注..180
练习8-7直径标注……180
★进阶★8.3.7折弯标注……418
8.3.8弧长标注…181
★进阶★8.3.9坐标标注….181
8.3.10连续标注…..182
练习8-8连续标注…….183
8.3.11基线标注183
★点★8.3.12多重引线标注.184
★进阶★练习8-9多重引线标注详图材料185
★进阶★练习8-10创建多重引线标注立面图标高……189

8.3.13快速引线标注……191
8.3.14圆心标记…191
8.4标注的编辑….191
8.4.1标注打断……..192
8.4.2调整标注间距…192
★进阶★8.4.3更新标注….……193
★进阶★8.4.4尺寸关联性…193
★进阶★8.4.5倾斜标注….194
★进阶★8.4.6对齐标注文字……195
★重点★8.4.7编辑多重引线…….196
练习8-11编辑多重引线调整详图材料标注……198
第9章文字和表格
视频讲解:16分钟
9.1创建文字199
9.1.1文字样式的创建与其他操作199
练习9-1创建园林常用文字样式202
9.1.2创建单行文字203
练习9-2使用单行文字注释图形…204
9.1.3单行文字的编辑与其他操作205
9.1.4创建多行文字….206
练习9-3使用多行文字创建说明207
9.1.5多行文字的编辑与其他操作..208
9.1.6文字的查找与替换208
练习9-4替换技术要求中的文字-.209
9.1.7注释性文字.210
9.2创建表格.210
9.2.1表格样式的创建…210
练习9-5创建“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统计表”的表格样式212
9.2.2创建表格.214
9.2.3编辑表格214

9.2.4添加表格内容215
练习9-6绘制园林标题栏表格216
第10章图层与图层特性
视频讲解:4分钟
10.1图层概述217
10.1.1图层的基本概念217
10.1.2图层分类原则.217
10.2图层的创建与设置…217
10.2.1新建并命名图层……217
★中点★10.2.2设置图层颜色218
★重点★10.2.3设置图层线型..219
练习10-1调整中心线线型比例…220
★重点★10.2.4设置图层线宽220
练习10-2创建绘图园林基本图层…221
10.3图层的其他操作222
★重点★10.3.1打开与关闭图层222
练习10-3通过关闭图层控制图形……223
★重点★10.3.2冻结与解冻图层223
10.3.3锁定与解锁图层…224
★点★10.3.4设置当前图层224

★重点★10.3.5转换图形所在图层225
练习10-4切换图形至虚线图层225
10.3.6排序图层、按名称搜索图层……225
★重点★10.3.7保存和恢复图层状态226
10.3.8删除多余图层227
★进阶★10.3.9清理图层和线型228
10.4图形特性设置228
10.4.1查看并修改图形特性…229
10.4.2匹配图形属性.229
练习10-5特性匹配图形230
第11章图块与外部参照
视频讲解:15分钟
11.1图块231
11.1.1内部图块231
练习11-1创建画框图块231
11.1.2外部图块232
练习11-2创建台阶立面图块232
★重点★11.1.3属性块233
★重点★练习11-3创建图名标注属性块.…234
★业点★11.1.4动态图块.234
★点★练习11-4创建动态图块234
11.1.5插入块235
★重点★练习11-5布置游园小品236
11.2编辑块236
11.2.1设置插入基点236
11.2.2重命名图块236
练习11-6重命名图块…236
11.2.3重新定义图块237
11.3外部参照237
11.3.1了解外部参照237
★进阶★11.3.2附着外部参照……237

练习11-7【附着】外部参照238
11.3.3拆离外部参照239
113.4管理外部参照239
11.3.5剪裁外部参照.240
练习11-8剪裁外部参照240
11.4 AutoCAD设计中心241
11.4.1设计中心窗口241
11.4.2设计中心查找功能……241
★进阶★11.4.3插入设计中心图形….241
练习11-9插入汽车图块242
第12章图形打印和输出
视频讲解:19分钟
12.1模型空间与布局空间243
12.1.1模型空间243
12.1.2布局空间…243
12.1.3空间管理243
练习12-1插入样板布局244
12.2打印样式245
12.2.1打印样式的类型245

12.2.2打印样式的设置245
练习12-2添加颜色打印样式.246
添加命名打印样式247
12.3布局图样
12.3.1创建布局.248
12.3.2调整布局……...….248
练习12-4调整布局249
12.4视口..249
12.4.1删除视口250
12.4.2新建视口.250
练习12-5创建正五边形视口.251
12.4.3调整视口…….....251
★重点★12.5页而设置251
12.5.1指定打印设备…252
12.5.2设置打印区域………252
12.5.3设置打印偏移……253
12.5.4设置打印比例253
12.5.5指定打印样式表253
12.5.6设置打印方向253
12.6打印253
12.6.1模型打印…253
练习12-6打印公园植物配置图..254
★重点★12.6.2布局打印.….255
★点★练习12-7单比例打印256
★阶★练习12-8多比例打印…257

园林单元设计篇
第13章园林建筑
视频讲解:183分钟
13.1概述260
13.1.1园林建筑的功能260
13.1.2园林建筑的类型…..260
13.1.3园林建筑的设计261
13.2亭262
13.2.1亭概述262
13.2.2方亭平面图绘制-264
13.2.3方亭其他视图绘制…265
13.2.4方亭剖面图绘制268
13.2.5方亭详图绘制268
13.2.6其他类型亭绘制方法.270
13.3花架….270
13.3.1花架概述.270
13.3.2双柱花架平面图绘制…271
13.3.3双柱花架立面图绘制272
13.3.4双柱花架剖面图绘制……274
13.3.5双柱花架详图绘制275
13.3.6其他类型的花架绘制方法276
13.4桥277
13.4.1桥概述277
13.4.2木拱桥平面图绘制278
13.4.3木拱桥立面图绘制…279
13.4.4木拱桥剖面图绘制……281
13.4.5木拱桥详图绘制282

13.4.6其他类型的桥绘制方法…...…284
13.5景墙284
13.5.1景墙概述..284
13.5.2文化墙平面图绘制285
13.5.3文化墙立面图绘制.…..286
13.5.4文化墙剖面图绘制287
13.5.5文化墙详图绘制…288
13.5.6其他类型的景墙绘制方法289
13.6大门.…289
13.6.1大门的概述289
13.6.2山门式大门平面图绘制…291
13.6.3山门式大门立面图绘制…293
13.6.4山门式大门剖面图绘制………..295
13.6.5山门式大门详图绘制297
13.6.6其他类型大门的绘制方法…298
第14章园林小品
视频讲解:101分钟
14.1园林小品概述299
14.1.1园林小品的分类.299
14.1.2园林小品的用途…299
14.1.3园林小品设计原则……299
14.2雕塑.300
14.2.1雕塑概述301
14.2.2装饰性雕塑平面图绘制302
14.2.3装饰性雕塑立面图绘制….303
14.2.4装饰性雕塑剖面图绘制…305
14.2.5其他类型雕塑绘制方法……307

14.3园椅307
14.3.1园椅概述307
14.3.2石桌椅平面图绘制309
14.3.3石桌椅1-1剖面图绘制310
14.3.4其他类型园椅绘制方法.311
14.4树池.311
14.4.1树池概述311
14.4.2方形坐凳树池平面图绘制313
14.4.3方形坐凳树池其他视图绘制…313
14.4.4方形坐凳树池剖面图绘制316
14.4.5方形坐凳树池详图绘制.317
14.4.6其他类型树池绘制方法319
14.5花池.319
14.5.1花池概述319
14.5.2花池平面图绘制321
14.5.3花泡立面图绘制…322
14.5.4花泡大样图绘制….323
14.5.5花池1-1剖面图绘制.324
14.5.6其他类型绘制方法325
14.6标识325
14.6.1标识概述325
14.6.2定位类标识牌平面图绘制…328
14.6.3定位类标识牌侧立面图绘制329
14.6.4定位类标识牌立面图绘制…330
14.6.5其他类型标识牌绘制330
14.7垃圾桶331
14.7.1垃圾桶概述331

14.7.2木质垃圾桶平面图绘制………332
14.7.3木质垃圾桶其他视图绘制…333
14.7.4木质垃圾桶剖面图绘制…335
14.7.5其他类型垃圾桶绘制方法…336
第15章园林水景
视频讲解:68分钟
15.1园林水体设计概述337
15.1.1园林水体的作用337
15.1.2园林水体的形式-338
15.1.3园林水体的设计338
15.1.4园林水体的表现方法339
15.2水池…....340
15.2.1水池概述..340
15.2.2水池平面图绘制..340
15.2.3水池A-A剖面图绘制.341
15.3溪流…....344
15.3.1溪流概述344
15.3.2溪流平面图绘制…344
15.3.3溪流1-1剖面图绘制345
15.4瀑布.347
15.4.1瀑布概述….347
15.4.2瀑布平面图绘制347
15.4.3瀑布立面图绘制…349
15.4.4瀑布剖面图绘制……….350
15.5叠水.353
15.5.1叠水概述353
15.5.2叠水平面图绘制353
15.5.3叠水立面图绘制354

15.6喷泉356
15.6.1喷泉概述356
15.6.2喷泉平面图绘制356
15.6.3喷泉剖立面图绘制357
15.7涌泉..359
15.7.1涌泉概述359
15.7.2涌泉平面图绘制…359
15.7.3涌泉立面图绘制360
第16章园林山石
视频讲解:65分钟
16.1园林山石概述362
16.1.1园林山石的功能…362
16.1.2园林山石的类型.363
16.1.3园林山石的处理手法…363
16.1.4园林景石的设计原则….364
16.2山石和石块的画法..365
16.2.1山石的画法……365
16.2.2石块的画法…365
16.3假山的绘制365
16.3.1假山概述…….365
16.3.2假山平面图绘制…366

16.3.3假山立面图绘制367
16.3.4假山剖面图绘制368
16.3.5其他类型假山绘制方法369
16.4孤石..369
16.4.1孤石概述369
16.4.2孤石平面图绘制…….……369
16.4.3孤石立面图绘制370
16.4.4孤石剖面图绘制.371
16.4.5其他类型孤石绘制方法372
16.5组石372
16.5.1组石概述372
16.5.2组石平面图绘制……....373
16.5.3组石立面图绘制373
16.5.4组石剖面图绘制….374
16.5.5其他类型组石绘制方法375
16.6群石..375
16.6.1群石概述375
16.6.2群石平面图绘制.376
16.6.3群石A-A剖面图376
16.6.4其他类型群石绘制方法377
第17章园林道路
视频讲解:86分钟
17.1园林道路概述378
17.1.1园路的功能…378
17.1.2园路的组成…378
17.1.3园路的分类……379
17.1.4园路的设计…380
17.2铺装382
17.2.1地面铺装作用382
17.2.2地面铺装材质…382

17.2.3地面铺装设计要素384
17.2.4地面铺装材料386
17.2.5地面铺装基本构造387
17.2.6地面铺装样式390
17.3广场...393
17.3.1广场概述393
17.3.2广场平面图绘制…….394
17.3.3广场剖面图绘制395
17.3.4其他类型广场绘制….…396
17.4路396
17.4.1道路概述397
17.4.2人行道402
17.4.3小径404
17.4.4助残坡道..406
17.5路牙408
17.5.1路牙概述410
17.5.2立牙详图绘制…410
17.5.3其他类型路牙绘制方法……411
17.6台阶411
17.6.1台阶概述.412
17.6.2台阶平面图绘制413
17.6.3台阶剖面图绘制414
17.6.4其他类型台阶绘制415
17.7驳岸416

17.7.1驳岸概述...416
17.7.2自然石驳岸平面图绘制.416
17.7.3自然石驳岸剖面图绘制..417
17.7.4其他类型驳岸绘制方法...418
17.8观景平台….418
17.8.1观景平台概述………。418
17.8.2观景平台平面图绘制..420
17.8.3观景平台立面图绘制…421
17.8.4其他类型观景平台绘制……423
第18章园林植物
视频讲解:57分钟
18.1园林植物设计概述.424
18.1.1园林植物的功能…424
18.1.2园林植物的分类…426
18.1.3园林植物的设计原则……427
18.1.4园林植物的配置…427
18.2植物的表示方法………..430
18.2.1植物平面的表示方法430
18.2.2植物立面的表示方法….….431
18.2.3植物效果图的表示方法…432
18.2.4种植设计图概述…432
18.3绘制乔木….432
18.3.1乔木概述…...432
18.3.2桂花图例绘制433
18.3.3金山葵图例绘制…..434
18.3.4园林常用乔木图例…435
18.4绘制灌木………435
18.4.1灌木概述……435
18.4.2黄金榕图例绘制…436
18.4.3红千层图例绘制…437

18.4.4园林常用灌木图例…438
18.5绘制其他类型植物438
18.5.1青皮竹图例绘制….438
18.5.2绘制地被植物439
18.5.3绘制绿篱……440
18.5.4绘制葡萄藤441
18.5.5其他园林常用植物图例…441
第19章园林路灯
视频讲解:51分钟
19.1园林路灯概述.442
19.1.1园灯的构造…..442
19.1.2园灯的分类442
19.1.3园林照明的方法…443
19.1.4园林照明的运用443
19.1.5园林照明的设计原则与技巧……444
19.2园灯平面图例.445
19.2.1草坪灯图例绘制445
19.2.2插地射灯图例绘制446
19.2.3水底射灯图例绘制446
19.2.4台阶灯图例绘制446

19.2.5接线盒图例绘制446
19.2.6其他园灯图例绘制…447
19.3道路灯.447
19.3.1道路灯剖面图绘制.…447
19.3.2道路灯详图绘制..448
19.4景观灯448
19.5矮柱式草坪灯…449
19.5.1草坪灯平面图绘制……450
19.5.2草坪灯立面图绘制…451
19.5.3草坪灯剖面图绘制…452
综合实例篇
第20章别墅庭院设计实例
视频讲解:49分钟
20.1别墅庭院设计概述453
20.1.1别墅类型及其景观特征分析…...….453
20.1.2别墅庭院空间概述454
20.1.3别墅庭院景观设计分析….….455
20.1.4不同风格的庭院景观设计455
20.2别墅庭院项目案例分析…457
20.2.1项目概况457
20.2.2设计理念…….457
20.2.3交通分析458
20.2.4功能分析-.458
20.3绘制园林景观及常用设施…..458
20.3.1绘制别墅庭院内园林水体……458
20.3.2绘制园路459
20.3.3绘制大水池内景观…459

20.3.4绘制景观亭460
20.3.5绘制特色树池景区景观460
20.3.6绘制台阶平面图461
20.3.7绘制特色坐墙景区景观461
20.3.8绘制休闲小广场景观462
20.3.9绘制特色花钵景区景观…462
20.3.10绘制入口处铺装463
20.4绘制地形与植物…463
20.4.1绘制地形图463
20.4.2绘制地被植物及绿篱464
20.4.3绘制乔灌木464
第21章住宅小区设计实例
视频讲解:180分钟
21.1住宅小区园林设计概述465
21.1.1住宅小区概念465
21.1.2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原则…465
21.1.3住宅小区景观设计要点………466
21.1.4住宅小区环境综合营造…467
21.1.5总体方案构思468
21.1.6细化景观设计468

21.2住宅小区项目案例分析.472
21.2.1项目概况.472
21.2.2设计理念..472
21.2.3交通分析-473
21.2.4功能分析.473
21.3住宅小区总平面图设施的绘制.….473
21.3.1绘制园路473
21.3.2绘制园林自然式水体474
21.3.3绘制小区出入口景观.…….475
21.3.4绘制弧形单柱花架476
21.3.5绘制网球场.477
21.3.6绘制下沉式广场478
21.3.7绘制水帘区景观………………。480
21.3.8绘制观景亭481
21.3.9绘制日式景园…….482
21.3.10绘制小区会所景观.…483
21.3.11绘制住宅小区其他设施……484
21.4住宅小区植物配置图的绘制,485
21.4.1绘制住宅小区地被植物配置图…486
21.4.2绘制住宅小区灌木配置图……487
21.4.3绘制住宅小区乔木配置图……487
第22章屋顶花园设计实例
视频讲解:118分钟
22.1屋顶花园景观设计概念…....488
22.1.1屋顶花园的功能……,488
22.1.2屋顶花园的规划设计…488
22.1.3屋顶花园的设计要点…490
22.2屋顶花园中项目案例分析.490
22.2.1项目概况491
22.2.2设计理念.......491
22.2.3交通分析491

22.2.4功能分区491
22.2.5景观示意图491
22.3屋顶花园总平面图绘制492
22.3.1绘制铺装492
22.3.2绘制休闲区……492
22.3.3绘制跌水水池……493
22.3.4绘制木藤架…493
22.3.5绘制景观亭.….494
22.3.6绘制带坐凳树池….494
22.3.7绘制屋顶花园其他设施……495
22.3.8绘制植物和草坪496
22.4屋顶花园排水大样图绘制497
22.5屋顶花园剖面图绘制498
第23章道路绿化设计实例
视频讲解:75分钟
23.1道路概述500
23.1.1道路的功能500

23.1.2道路的分类500
23.1.3道路景观的构成-501
23.1.4城市道路绿地设计专用语…501
23.1.5城市道路绿地规划.501
23.2道路绿化标准段设计实例502
23.3城镇道路绿化设计实例503
23.3.1城镇道路绿化平面图的绘制…503
23.3.2城镇道路绿化立面图的绘制…505
23.3.3城镇道路绿化断面图的绘制…505
23.3.4城镇道路绿化大样图的绘制…506
第24章小游园景观设计实例
视频讲解:70分钟
24.1小游园概述...507
24.1.1小游园的概念…507
24.1.2小游园的设计理念507
24.1.3小游园设计要点…507
24.2小游园项目案例分析…508
24.2.1项目概况……508
24.2.2设计理念…508
24.2.3交通分析……509
24.2.4功能分析509
24.3绘制园林景观及常用设施.509
24.3.1绘制园林水体….509
24.3.2绘制园路509
24.3.3绘制景石510
24.3.4绘制停车场…511
24.3.5绘制葡萄架……512
24.3.6绘制休闲长廊及其周围设施……513
24.3.7绘制八角亭513
24.3.8绘制花架514

24.3.9绘制羽毛球场…..514
24.3.10绘制休闲桌椅514
24.3.11绘制观景亭以及曲木桥………515
24.3.12绘制中心广场景观515
24.4绘制植物.515
24.4.1绘制地被植物及绿篱516
24.4.2绘制乔灌木.516
附录1—一AutoCAD常见问题索引……517
文件管理类517
绘图编辑类517
图形标注类518
系统设置类……-518
视图与打印类….518
程序与应用类.519
附录2一AutoCAD行业知识索引……520
园林设计类........520
其他类.521
附录3—一AutoCAD命令快捷键索引……522
CAD常用快捷键522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13—277一2017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40932018
福建省内衬聚乙烯水池(箱)应用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application of lined with polyethylene water pool (tank)in Fujian
2017-12-25发布2018-02-01实施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DBJ/T 13-277,DBJ/T 13-277-2017,内衬聚乙烯水池(箱),应用技术标准,福建省,DBJ/T 13-277-2017 福建省内衬聚乙烯水池(箱)应用技术标准

1总则
1.0.1为使福建省内衬聚乙烯水池(箱)的设计、施工安装、工程验收及维护管理,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工程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民用及工业建筑内衬聚乙烯水池(箱)的设计、施工安装、工程验收及维护管理。
1.0.3内衬聚乙烯水池(箱)所有涉及饮用水的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7219的规定。
1.0.4内衬聚乙烯水池(箱)的设计、施工安装、工程验收与维护管理等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内衬聚乙烯水池(箱)lined with polyethylene plate water pool (tank)
内层用聚乙烯板内衬全包覆的水池(箱)。包括钢塑复合非焊接装配式水池(箱)和内衬聚乙烯板混凝土水池(箱)两大类。
2.0.2钢塑复合非焊接装配式水池(箱)non welding steel-plastic complex packaged water pool (tank)
外层为镀锌钢板或覆铝锌钢板(镀铝锌钢板)、内层为聚乙烯板的非焊接装配式水池(箱)。分为保温型(中间层添加聚氨酯发泡剂)和非保温型。
2.0.3内衬聚乙烯板混凝土水池(箱)lined with polyethylene plate concrete water pool (tank)
用聚乙烯板内衬全包覆形成不漏水内胆的混凝土水池(箱)。
2.0.4拉筋lacing wire
在钢塑复合非焊接装配式水池(箱)内设置的相对水池(箱)侧板与侧板的对拉水平不锈钢型材构件。
2.0.5支撑筋strut wire
在钢塑复合非焊接装配式水池(箱)内设置的相对水池(箱)顶板与底板的对拉垂直不锈钢型材构件。
2.0.6拉筋与支撑筋夹件lacing wire and strut wire clamp
在钢塑复合非焊接装配式水池(箱)内,用于固定拉筋与支撑筋的不锈钢涂覆食品级环氧树脂配件。
2.0.7法兰条flange parts
钢塑复合非焊接装配式水池(箱)用于固定水池(箱)板与板、板与基础等的碳素结构钢镀锌配件。分为L形、Z形、十字形、门字形等形式。
2.0.8水池(箱)通气装置ventilation device of water pool(tank)
采用聚乙烯材料制作的钢塑复合非焊接装配式水池(箱)专用通气装置。
2.0.9不锈钢固定锚片stainless steel fixed anchor
在内衬聚乙烯板混凝土水池(箱)内,固定混凝土池壁与聚乙烯板的不锈钢构件。
2.0.10超声波热熔ultrasonic hot melt
在内衬聚乙烯板混凝土水池(箱)内,用一种超声波设备把聚乙烯板与不锈钢固定锚片连接在一起的一种热熔连接方式。
2.0.11自动焊接机automatic welding machine
在内衬聚乙烯板混凝土水池(箱)内,一种用于连续焊接内衬聚乙烯板的间接热风式焊接机。

3材料
3.0.1内衬聚乙烯水池(箱)使用的内衬聚乙烯(PE)应为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或高密度聚乙烯(HDPE)的材料,其材料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聚乙烯(PE)树脂》GB/T11115的规定。生活饮用水水池(箱)应采用添加纳米银离子抗菌剂的内衬聚乙烯(PE)材料。
3.0.2内衬聚乙烯水池(箱)使用的内衬聚乙烯板(PE片材)的物理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高分子防水材料第1部分:片材》GB18173.1的规定。内衬聚乙烯板(PE片材)的允许公差、主要物理性能指标应符合表3.0.2-1和表3.0.2-2的要求。

3.0.3内衬聚乙烯水池(箱)使用的聚乙烯焊条应与聚乙烯板(PE片材)的材质及卫生指标相一致。
3.0.4钢塑复合非焊接装配式水池(箱)使用的碳素结构钢应为Q235,其材料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的规定。
3.0.5钢塑复合非焊接装配式水池(箱)使用的外层材料应为镀锌钢板或覆铝锌钢板(镀铝锌钢板)。镀锌钢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连续热镀锌钢板及钢带》GB/T2518的规定;覆铝锌钢板(镀铝锌钢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连续热镀铝锌合金镀层钢板及钢带》GB/T14978的规定。钢塑复合非焊接装配式水池(箱)各部位外层材料板厚应符合表3.0.5的要求。

3.0.6钢塑复合非焊接装配式水池(箱)使用的密封胶条应为闭孔结构形式,规格应根据保温型及非保温型使用的板材宽度而定,其材料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GB4806.1和《食品接触用橡胶材料及制品》GB4806.11的规定。
3.0.7保温型钢塑复合非焊接装配式水池(箱)的保温材料应
为聚氨酯发泡剂,其材料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单组分聚氨酯泡沫填缝剂》JC936的规定。
3.0.8钢塑复合非焊接装配式水池(箱)使用的环氧树脂涂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涂料及涂层》GB4806.10的规定。
3.0.9内衬聚乙烯水池(箱)涉及的不锈钢材料应为S30408(06Crl9Ni10)、S31603(022Cr17Ni12Mo2)或S11972(019Cr19Mo2NbTi)不锈钢,其机械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GB/T3280的规定。
3.0.10内衬聚乙烯水池(箱)使用的镀锌件热浸镀锌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GB/T13912的规定。
3.0.11内衬聚乙烯水池(箱)使用的抗菌剂应为纳米银离子抗菌剂,其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无机抗菌剂——性能及评价》HG/T3794的规定。
3.0.12内衬聚乙烯板混凝土水池(箱)不锈钢固定锚片使用的不锈钢膨胀螺栓规格应为6mm×60mm,其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膨胀型、扩孔型建筑错栓》JG160的要求。

4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内衬聚乙烯水池(箱)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17051和现行行业标准《二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CJ140等相关规定。
4.1.2内衬聚乙烯水池(箱)容积、格(座)数、布置与附件等应按水池(箱)贮水类型与使用功能等要求,按现行国家相关标准确定。
4.1.3当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池(箱)时,内衬聚乙烯水池(箱)设置应防止污水、废水等非饮用水的渗人和污染,并应采用保证贮水不变质、不冻结的措施。
4.1.4当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池(箱)时,内衬聚乙烯水池(箱)不得接纳消防管道试压水、泄压水等回流水或溢流水。
4.1.5当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池(箱)时,内衬聚乙烯水池(箱)应配置安全可靠的消毒设施。
4.1.6新建内衬聚乙烯水池(箱)内应安装远程视频监控设备,视频监控装置宜正对水池(箱)水口附近的水面。
4.1.7新建内衬聚乙烯水池(箱)宜采用混凝土基础。混凝土基础应根据水池(箱)容积、水池(箱)所处位置的基础情况由结构专业设计确定,且混凝土条形基础高度不应小于500mm,宽度不应小于300mm。
4.1.8内衬聚乙烯水池(箱)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建筑使用功能、房屋高度、结构类型和变形特征、附属设备所处的位置和运行要求等,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和《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的相关规定设置相应的抗震措施。
4.1.9内衬聚乙烯水池(箱)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相关规定设置防雷保护措施。内衬聚乙烯水池(箱)所有可触及的导电部件和内部钢筋等都应作等电位连接,并应有可靠接地措施。
4.2水池(箱)容积与格(座)数
4.2.1当作为生活用水的内衬聚乙烯水池(箱)有效容积大于50m3时,宜分成容积基本相等、能独立运行的两格(座)。
4.2.2当作为小区生活用水水池(箱)时,内衬聚乙烯水池(箱)有效容积应根据生活用水调节量和安全贮水量等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生活用水调节量应按流入量和供出量的变化曲线经计算确定,资料不足时可按小区最高日生活用水量的15%~20%确定;
2安全贮水量应根据城镇供水制度、供水可靠程度及小区对供水的保证要求确定。
4.2.3当作为建筑物内生活用水水池(箱)时,内衬聚乙烯水池(箱)有效容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低位水池(箱)有效容积应按进水量与用水量变化曲线经计算确定;当资料不足时,宜按建筑物最高日用水量的20%~25%确定;
2由城镇给水管网夜间直接进水的高位水池(箱)的生活用水调节容积,宜按用水人数和最高日用水定额确定;由水泵联动提升进水的水池(箱)的生活用水调节容积,不宜小于最大用水时水量的50%;3中途转输水池(箱)的转输调节容积宜取转输水泵5min~10min的流量。
4.3水池(箱)布置
4.3.1当作为建筑物内生活水池(箱)时,内衬聚乙烯水池(箱)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池(箱)应设置在通风良好、有排水设施、无污染、不结冻的房间内;
2水池(箱)不应毗邻配变电所或在其上方,不宜毗邻有安静要求的房间或在其下方;
3水池(箱)外壁与建筑本体结构墙面或其他池壁之间的净距,应满足施工或装配的要求,无管道的侧面,净距不宜小于0.7m;安装有管道的侧面,净距不宜小于1.0m,且管道外壁与建筑本体墙面之间的通道宽度不宜小于0.6m;设有人孔的池顶,顶板面与上面建筑本体板底的净空不应小于0.8m;当有管道敷设时,水池(箱)底板与地面净距不宜小于0.8m。
4.3.2当作为建筑物内生活饮用水水池(箱)时,内衬聚乙烯水池(箱)设置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池(箱)不应设置在与厕所、厨房废水收集间、污水处理机房、中水处理机房、雨水处理机房、污水泵房、垃圾间及其他污染源毗邻的房间;
2水池(箱)上层不应有厕所、浴室、盥洗室、厨房、洗衣房、垃圾间及其他产生污染源的房间;
3水池(箱)上方不得穿越排水管道;水池(箱)周围2m内不得有污水管和污染物;
4水池(箱)不得与其他用水水池(箱)共用池(箱)壁,且两座池(箱)壁的自由间距不宜小于150mm。
4.3.3钢塑复合非焊接装配式水池(箱)不应围绕结构柱或剪力墙设置。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13-276-2017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3994-2017
再生骨料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2017-09-26发布2017-12-01实施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DBJ/T 13-276,DBJ/T 13-276-2017,再生骨料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DBJ/T 13-276-2017 再生骨料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1总则
1.0.1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建筑废物有序回收和再生利用,推动循环经济和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指导再生骨料及再生骨料混凝土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编制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再生骨料的应用,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生产、施工和质量检验。
1.0.3再生骨料及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应用,除应遵循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和福建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符号
2.1术语
2.1.1建筑废物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waste
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城市基础设施,如道路、桥梁、地铁及市政管道等在建造、拆除、翻修、装修、铺设等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但不包含施工或拆除过程中产生的,本身有毒或受到危险物质污染的属于危险固体废物的废弃产品或材料(如石棉、铅基油漆、含煤焦油或含汞材料)。
2.1.2原生混凝土parent concrete
指在被废弃并加工成再生骨料之前的混凝土。
2.1.3废混凝土waste concrete
由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城市基础设施,如道路、桥梁、市政管道等在建造、拆除、翻修过程中产生的废混凝土,本规程专指废水泥混凝土。
2.1.4再生粗骨料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由建筑废物中的混凝土、砂浆、石或砖瓦等加工而成粒径大于4.75mm的颗粒。
2.1.5再生细骨料recycled fine aggregate
由建筑废物中的混凝土、砂浆、石或砖瓦等加工而成粒径不大于4.75mm的颗粒。
2.1.6再生骨料recycled aggregate
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的总称。
2.1.7再生骨料混凝土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采用再生骨料部分或全部替代天然骨料所配制的混凝土。本规程中的再生骨料混凝土在没有特别说明时,仅指再生骨料水泥混凝土。
2.1.8再生骨料取代率replacement of recycled aggregate
再生骨料混凝土中再生骨料占骨料总质量(再生骨料和天然骨料质量之和)的百分比,可分为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和再生细骨料取代率。
2.1.9杂物impurities
混凝土用再生粗、细骨料中除混凝土、砂浆、砖瓦和石块之外的其他物质。

3基本规定
3.0.1用于制作再生骨料的原材料不得含危险固体废物,不得以受污染或被腐蚀的建筑废物为原材料制备再生骨料。
3.0.2再生骨料的应用应符合国家和福建省现行有关安全和环保的规定。
3.0.3再生骨料的选择应满足所制备的混凝土和砂浆的性能要求。
3.0.4再生骨料宜与天然骨料(或与天然骨料品质相当的其他骨料)混合使用。
3.0.5再生骨料混凝土不宜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4再生骨料的技术要求
4.1再生粗骨料的技术要求
4.1.1再生粗骨料按性能要求可分为RCA-I、RCA-IⅡI、RCA-Ⅲ、RCA-V、RCA-V五个等级(表4.1.1)。4.1.2再生粗骨料性能的试验方法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GB/T25177的相关要求执行。
4.2再生细骨料的技术要求
4.2.1用于混凝土与砂浆的再生细骨料,按性能要求可分为RFA-I、RFA-IⅡI、RFA-III三个等级(表4.2.1)。

4.2.2制备混凝土砌块、混凝土砖或干粉砂浆用的再生细骨料,按性能要求可分为RFA-V、RFA-V两个等级(表4.2.2)。

4.2.3再生细骨料性能的试验方法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GB/T25176的相关要求执行。
4.3再生骨料的进场检验
4.3.1再生骨料进场时,应按规定批次检查型式检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及合格证等质量证明文件。
4.3.2再生骨料进场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RCA-I、RCA-IⅡ、RCA-III类再生粗骨料应对其泥块含量、吸水率、压碎指标和表观密度进行检验;
2RCA-IV、RCA-V类再生粗骨料应对其泥块含量、吸水率和表观密度进行检验;
3RFA-I、RFA-IⅡ、RFA-II类再生细骨料应对其泥块含量、再生胶砂需水量比和表观密度进行检验;
4RFA-IV、RFA-V类再生细骨料应对其泥块含量、吸水率和表观密度进行检验;
5同一厂家、同一类别、同一规格、同一批次的再生骨料,每400m3或600t应作为一个检验批,不足400m3或600t的应按一批计;
6再生粗、细骨料进场检验结果应符合本规程第4.1节、4.2节的规定。当有一项指标达不到要求时,可从同一批产品中加倍取样,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进行复检。复检结果合格的,可判定该批产品为合格产品;复检结果不合格的,应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产品。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13-274-2017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3963-2017
福建省透水水泥混凝土场地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ervious Cement Concrete Site of Fujian
2017-08-22发布2018-01-01实施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DBJ/T 13-274,DBJ/T 13-274-2017,技术规程,福建省,透水水泥混凝土场地,DBJ/T 13-274-2017 福建省透水水泥混凝土场地技术规程

1总则
1.0.1为在透水水泥混凝土场地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中贯彻执行国家及福建省有关规定,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方便适用、确保工程质量,特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轻荷载道路、户外地面、广场、停车场和体育运动场等透水水泥混凝土场地的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
1.0.3透水水泥混凝土场地的构造设计,应考虑排水要求、地形条件、荷载等级、景观要求、环境情况、施工条件等因素。
1.0.4透水水泥混凝土场地的设计、施工、验收与维护,除应符合本规程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及福建省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与符号
2.1术语
2.1.1透水水泥混凝土pervious cement concrete
由粗集料、细集料(少加或不加)及水泥基胶结材料经拌合均匀,浇筑成型并经水化硬化后形成具有连续孔隙结构的混凝土。
2.1.2有效孔隙率effective porosity
透水水泥混凝土内部存在的并能与外界贯通的连续孔隙体积与透水水泥混凝土体积之百分比。
2.1.3透水系数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表示透水水泥混凝土透水性能的指标。
2.1.4增强料reinforcer
用于改善集料和胶结料的粘结性能,提高透水水泥混凝土强度的添加料。
2.1.5工作性workabi1ity
透水水泥混凝土拌合物粘聚性、保水性、稳定性的综合体现。
2.1.6轻荷载道路1ight1 oad road
仅允许轴载40kN以下车辆行驶的道路。
2.1.7全透水结构total pervious structure
地表水能够直接通过透水水泥混凝土场地的面层和基层向下渗透至地基土中的场地结构体系。
2.1.8半透水结构semi-pervious structure

地表水只能通过透水水泥混凝土场地的面层渗透至基层而不渗透至地基土中的场地结构体系。

3材料
3.1原材料
3.1.1水泥宜选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规定。如采用彩色硅酸盐水泥或白色硅酸盐水泥,应分别符合《彩色硅酸盐水泥》JC/T870及《白色硅酸盐水泥》GBT2015的规定。
3.1.2不同强度等级、厂牌、品种的水泥不得混用。
3.1.3外加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GB50119的规定。
3.1.4透水水泥混凝土采用的增强料宜选用合成纤维材料,其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21的规定,并应附有生产厂家产品使用说明书及质量保证书。
3.1.5透水水泥混凝土采用的粗集料,必须使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密实的碎石料,碎石的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中的二级要求,并应符合表3.1.5规定。
3.1.6透水水泥混凝土的细集料宜选用级配Ⅱ区的中砂,技术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用砂》GB/T14684。
3.1.7透水水泥混凝土拌合用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3.1.8彩色透水水泥混凝土采用的颜料宜选择耐光性和耐碱性良好的颜料,其性能应符合《混凝土和砂浆用颜料及其试验方法》JC/T539的规定。
3.1.9透水水泥混凝土场地接缝用的嵌缝材料应选用能适应透水水泥混凝土膨胀和收缩要求,且施工时不变形、弹性复原率高、耐久性好。嵌缝材料技术要求应满足表3.3.9-1的要求,填缝胶应满足表3.1.9-2的要求。

4设计
4.1结构组合设计
4.1.1透水水泥混凝土场地结构使用寿命应与透水性能有效使用寿命一致。
4.1.2透水水泥混凝土场地的地基应稳定、密实、均质。
4.1.3对特殊地基,应查明情况,分析危害,结合当地成功经验,采取相应措施,增强工程可靠性。
4.1.4地基顶面设计回弹模量值不应小于20MPa;当不满足要求时,应采取措施提高回弹模量。
4.1.5基层与垫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水稳定性。
4.1.6全透水结构、半透水结构的透水水泥混凝土场地基层横坡坡度宜1%~2%,面层横坡应与基层相同。
4.1.7透水水泥混凝土场地的结构类型应按表4.1.7选用。

4.1.8全透水结构的人行道基层可采用级配砂砾、级配碎石及级配砾石基层,基层厚度不应小于150mm,如图4.1.8-1所示。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13-273-2017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3962-2017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设计标准
Planning and Design Standard of City Emergency Shelter
2017-8-22发布2018-1-1实施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DBJ/T 13-273,DBJ/T 13-273-2017,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设计标准,DBJ/T 13-273-2017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设计标准

1总则
1.0.1为了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应急管理、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满足城市防灾减灾需要,妥善安置受突发灾害威胁或危害的人员,规范福建省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做到安全、通达、经济、美观,确保福建省应急避难场所的功能与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福建省城市新建、改建和扩建应急避难场所工程。
1.0.3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应符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及“统筹规划、平灾结合、因地制宜、综合利用”的原则。
1.0.4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应与城市发展建设相协调,与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以及各类防灾专项规划相衔接,尽可能与人防工程建设相结合。
1.0.5根据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类型和容量配备应急避难设施与设备,应急避难设施应保证灾害条件下的安全使用。
1.0.6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设计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及省内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应急emergency response
破坏性灾害(如地震、战争等)或其他重大危害性突发事件发生前所做的各种防御和减轻灾害的准备以及发生后所采取的紧急抢险救援行动。
2.0.2城市应急避难场所city emergency shelter
配置应急保障基础设施、应急辅助设施及应急保障设备和物资,用于因灾害产生的避难人员生活保障及集中救援的避难场地及避难建筑,简称避难场所。
2.0.3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ground-type emergency shelter
利用城市绿地、体育场、操场等开敞空间建设应急配套设施的具有灾时紧急避难和临时生活功能的指定室外场地。
2.0.4场所型应急避难场所venue-type emergency shelter
利用体育场馆、会展中心、人防工程、学校等公共建筑建设的具有灾时紧急避难和临时生活功能的指定设施与其室内场地。
2.0.5混合型应急避难场所mixed-type emergency shelter
在同一场地中,同时利用室外开敞空间和公共建筑室内空间建设的具有灾时紧急避难和临时生活功能的指定场地,是场地型避难场所和场所型避难场所结合各自优势,综合发挥避难功能的避难场所。
2.0.6应急避难通道emergency evacuation passage
指灾害发生时,满足人员疏散、物资运输等功能需要的道路。
2.0.7有效避难面积effective area of evacuation
避难场所内除服务于城镇或城镇分区的城市级应急指挥、医疗卫生救护、物资储备及分发、专业救灾队伍驻扎等应急功能占用的面积之外,用于人员安全避难的避难宿住区及其配套应急设施的面积。
2.0.8人均有效避难面积per capita effective area
供单个避难人员宿住或休息的空间在水平地面的人均投影面积。

2.0.9次生灾害secondary disaster
由于自然灾害引发的如水灾、火灾、爆炸、山体滑坡等其他灾害。
2.0.10城市绿地urban green space
是指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城市绿地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五大类。
2.0.11基本避难设施basic facilities
为保障避难人员基本生活需求设置的配套设施。
2.0.12一般避难设施general facilities
为改善避难人员生活条件,在基本避难设施的基础上增设的配套设施。
2.0.13综合避难设施comprehensive facilities
为提高避难人员的生活条件,在已有的基本避难设施、一般避难设施的基础上增设的配套避难设施。

3一般规定
3.1与相关规划的关系
3.1.1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用地范围、性质、等级应以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综合防灾等规划为依据。
3.1.2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设计应充分利用现有公共资源,贯彻因地制宜、平灾结合的原则,合理配置应急避难设施,满足应急避难场所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经济易用、保证安全、便于管理等要求。
3.1.3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尽量与城市道路衔接,条件不允许时,必须设应急出入口与城市道路相衔接。
3.1.4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必须设置应急疏散专用通道、出入口,条件不允许时,必须划定符合规范的宽度作为应急专用通道。
3.1.5沿城市主、次干道的应急避难场所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必须与城市交通和游人走向、流量相适应,要求主要出入口需设置集散广场。
3.2内容和规模
3.2.1应急避难场所根据其应急功能配置、避难规模、开放时间可分为中心避难场所、固定避难场所、紧急避难场所三个级别,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中心避难场所应位于城市中心安全位置,为具有物资集散、重型医疗救治、救援指挥中心、灾民安置、救援部队驻扎、伤员转运、对外疏散基地、救灾设备存储场所、救灾备用地等应急避难、疏散功能齐全的长期避难场所;每个城市宜设置至少1处中心避难场所,条件受限时,允许相邻或相近的固定避难场所或其他应急疏散资源整合成中心避难场所;
2固定避难场所为满足较为集中的避难需求,提供中长期的生活和救援的避难场所;允许相邻或相近的紧急避难场所或其他应急疏散资源统筹整合成固定避难场所;
3紧急避难场所在应急避难中可快速到达,用于紧急疏散居民,避难时间一般在3日以内,可选择性配置基本设施。
3.2.2应急避难场所根据其场地及建筑位置可分为: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场所型应急避难场所和混合型应急避难场所。且应急避难场所的分级控制要求应符合表3.2.2-1、表3.2.2-2、表3.2.2-3的规定。

3.2.3应急避难场所设计包括:城市主要灾种主从关系分析、应急功能分区设计、应急交通设计、应急消防设计、应急建筑设计、应急设施设计、平灾转换设计、竖向设计和植物配置。
3.2.4应急避难场所设计应满足无障碍设计的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的规定。
3.2.5应急避难场所内应急医疗卫生救护区的有效避难面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GB51143及行业标准《古树名木管理与养护技术标准》DBJ/T13-120的相关规定。
3.2.6应急避难场所内的古树名木及有文物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建(构)筑物,其应急避难功能的设置应以不影响文物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修缮和保护为前提,采取保护措施,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的规定。
3.3场地选择
3.3.1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宜结合城市绿地中的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单位附属绿地等城市绿地或体育场馆、城市广场和学校等开敞空间进行设计。
3.3.2场所型应急避难场所宜结合各类体育场馆、人防工程、展览馆等抗震性能较强的建筑进行设计。场所型应急避难场所的建筑应符合抗震、抗风及防洪要求。
3.3.3混合型应急避难场所选址可将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和场所型应急避难场所选址要求相结合作为依据。
3.3.4应急避难场所选址城市公园时,其基本的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48的规定。
3.3.5应急避难场所的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
1优先选择场地地形较平坦、地势较高、空气流通、周边道路畅通、交通便利,具备一定基础设施的适宜地段;
2应避开易发生地质灾害以及气象、水文地质条件恶劣区域;
3应尽量避开地震带,不应布置在周围建(构)筑物倒塌影响范围之内;
4应符合重大危险源安全防护距离要求;与周围易燃建筑等一般次生火灾源之间应设置不少于50m的防火安全带;距易燃易爆工厂仓库、供气厂、储气站等重大次生火灾或爆炸危险源距离不应小于1000m:
5对于生产或大量使用有毒化学品的工业区,避难所应设于这

4总体布局
4.1一般规定
4.1.1各城市中心避难场所和固定避难场所服务范围宜按建设用地规模不大于30km2,服务总人口不多于30万控制,并不应超过建设用地规模50km2,服务总人口50万人。各避难场所之间保证有2条以上的应急避难通道相连接,互相形成网络。人口小于20万的小城镇可不设中心避难场所。
4.1.2功能区划分应根据应急避难场所的性质和现状条件,确定各分区的规模及功能。
4.1.3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根据应急避难要求设置人员避难、综合保障和出入口交通集散等功能区域,各区域应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并有场内道路连接。道路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内应建有内部道路,路网密度道路宽度应不小于4m;
2场地内桥梁和道路应满足消防和救灾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要求。
4.1.4规模较大的场所型应急避难场所应划分避难单元,每个避难单元均应符合消防规范要求,且每个避难单元出入口不应少于两个,避难单元之间应设置连通口。
4.1.5应急避难设施宜进行隐蔽型设计,对于露出地面的应急避难设施应与周边的环境相协调,宜进行景观美化处理。

4.2功能分区
4.2.1各级应急避难场所功能分区宜符合表4.2.1的规定。

4.2.2应急功能分区内应急设施的配置宜符合表4.2.2的规定。

4.2.3混合型应急避难场所和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应严格按照表
4.2.2配备相应设施。场所型应急避难场所应按疏散要求与人口容量配备相应疏散设施,且应将应急供电设施作为必备设施。
4.3应急管理区
4.3.1应急管理区中宜设广播、图像监控、有线通讯等系统,并符合下列要求:
1收集、掌握城市一定范围内的灾时信息,满足灾时应急指挥和决策的要求;
2应急管理区面积不小于50m2;
3广播系统应覆盖应急避难场所;
4图像监控范围应覆盖应急宿住区和应急避难通道及出入口;
5应配置有线、无线通信设备和网络接口。
4.3.2应急管理区可根据避难场所的等级选择设置应急指挥区或应急管理中心。
4.3.3中心应急避难场所内,宜设置应急指挥区和应急管理中心,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可结合绿地内的管理建筑进行综合设置。
4.3.4紧急避难场所可不设置应急管理区,可结合周边居委会、街道办等配置应急医疗卫生和应急物资发放点等服务。
4.4应急安置区
4.4.1应考虑灾害环境、气候、地形地貌、基础设施配套及应急避难场所内人员特点等综合因素进行应急安置区的布置。
4.4.2应根据不同等级的应急避难场所配置相应的应急设施,并满足消防的要求。
4.4.3紧急避难场所宜布置应急休息区。中心、固定应急避难场所宜布置应急休息区和应急宿住区。
4.4.4紧急应急避难场所内的应急休息区可选择设置应急储水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国家电网公司监理项目部标准化管理手册2018 年版变电工程》是按照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结合《国家电网公司 35 千伏输变电工程监理项目部标准化管理手册(试行)》和国家电网公司基建管理通用制度、“深化基建队伍改革、强化施工安全管理”有关配套政策的要求,在 2014 年出版的《国家电网公司监理项目部标准化管理手册》基础上,经过广泛征求各单位意见修编而成。
本手册修编体现了五大特点:一是总结了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监理项目部标准化管理成果,并紧密结合公司基建管理通用制度要求;二是适用于 35 千伏及以上变电工程,将 2016 年出版的《国家电网公司 35 千伏输变电工程监理项目部标准化管理手册(试行)》结合到本手册中;三是按五大专业管理架构,对相关内容、流程进行优化、完善,突出重要流程和重要控制内容;四是突出监理项目部重点工作及主要管控节点、工作流程等有关内容;五是对上传基建管理信息系统的监理信息进行了集中明确。
本手册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1)监理项目部设置。明确监理项目部定位、组建原则、人员配置、任职资格及条件、设备配置及要求、工作职责及各岗位职责,以及监理项目部重点工作与关键管控节点。
(2)专业管理要求。明确监理项目部项目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造价管理五个专业的工作内容与方法、管理流程和管理依据。
1)管理工作内容与方法。规定监理项目部主要工作内容和基本方法,并标注了完成各项工作所采用标准化管理模板的编号。附录 B 中详细收录了监理项目部标准化管理模板(可登录国家电网公司内网“基建管理”专栏下载使用)。
2)管理流程。设置监理项目部各专业管理重要单项业务的工作流程。
3)管理依据。标明监理项目部各项工作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管理制度等,对于国家电网公司规章制度、技术标准等不再列出文号,只对于通知、文件等列出文号。
(3)标准化管理模板。按项目部设置、项目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造价管理设置监理项目部标准化管理模板。

本手册中管理模板代码的命名规则:JXM 代表监理项目管理模板,JAQ 代表监理安全管理模板,JZL 代表监理质量管理模板,JZJ 代表监理造价管理模板,JJS 代表监理技术管理模板。标包号用来区别多个同性质单位,按照标包号或者进入现场时间的先后顺序填写,如第一个进场的监理单位,编号 JL01,第三个标段的监理单位,编号 JL03。专业或类别号用来区分不同专业或专项里的同一种资料,可用拼音字母的大写缩写表述(例如用“ZT”代表专题会议;“LH”代表监理例会;“TJ”代表土建专业;“DQ”代表电气专业等),流水号用来区分同一类模板,统一用 3 位数字填写,按形成的先后顺序编号,第 1 份为 001,第 2 份为002,以此类推。管理模板的编号原则由发出单位按顺序排列,回复单位发出的回复内容流水号按回复单位模板流水号顺序编制。
对施工项目部报审的文件,监理项目部审查意见、姓名、日期的签署均采用手写,并加盖监理项目部章。审查意见如在栏内写不下可附页,注明“具体意见附后”字样,附页内容采用打印方式,并手签姓名、日期,加盖监理项目部章。通过基建管理信息系统报送施工的文件,在完成全部审批手续后,从基建管理信息系统直接打印相应报审表,手签姓名,加盖监理项目部公章。
通过基建管理信息系统报送业主项目部的监理文件,在完成全部审批手续后,从基建管理信息系统直接打印相应报审表,手签姓名,加盖监理项目部章。
本手册规定的一式多份文件应全部为原件。文件的份数根据各参建单位留存和工程档案归档要求确定。移交归档的文件在移交前由组卷单位负责保管。
使用本手册管理模板时不需要打印模板左上方“模板代码”字段和“填写、使用说明”字段及相关内容。
本手册出版后,2014 年出版的《国家电网公司监理项目部标准化管理手册》即行废止。

PDF书签目录:

//1 监理项目部设置 7
1.1 监理项目部组建/ 7
1.2 监理项目部工作职责 / 11
/2 重点工作及关键管控节点 16
2.1 监理项目部重点工作及关键管控节点/ 16
2.2 监理项目部重点记录汇总/ 19
/3 项目管理 23
3.1 管理工作内容与方法/ 23
3.2 管理流程/ 28
3.3 管理依据/ 31
//4 安全管理 32
4.1 管理工作内容与方法/ 32
4.2 管理流程/ 36
4.3 管理依据/ 41
4.4 安全旁站要点/ 41
4.5 重要设施签证要点/ 46
/5 质量管理 50
5.1 管理工作内容与方法/ 50
5.2 管理流程/ 57
5.3 管理依据/ 64
5.4 质量旁站/ 64
6 技术管理 68
6.1 管理工作内容与方法/ 68
6.2 管理流程/ 71
6.3 管理依据/ 73
/7 造价管理 74
7.1 管理工作内容与方法/ 74
7.2 管理流程/ 76
7.3 管理依据/ 80
附录A 81
附录B 84
B.1 监理项目部设置部分 84
JSZ1:监理项目部成立及总监理工程师任命 84
JSZ2:法定代表人授权书 85
B.2 项 目 管 理 部 分 86
JXM1:项目管理关键人员变更申请 86
JXM2:工程开工令 87
JXM3:文件审查记录表 88
JXM4:监理策划文件报审表 89
JXM5:监理规划 90
JXM6:监理实施细则 93
JXM7:工程复工令 97
JXM8:监理工作联系单 98
JXM9:旁站监理记录表 99
JXM10:会议纪要 101
JXM11:工程暂停令 103
JXM12:监理报告 104
JXM13:质量/安全活动记录 105
JXM14:文件收发记录表 106
JXM15:检查问题通知单 107
JXM16:检查问题整改反馈单 108
JXM17:监理日志 110
JXM18:监理月报 113
JXM19:监理工作总结 115
JXM20:监理人员岗前培训统计表 118
B.3安全管理部分 119
JAQ1:安全文明施工处罚记录 119
B.4 质 量 管 理 部 分 120
JZL1:见证取样统计表 120
JZL2:设备材料开箱检查记录表 121
JZL3:平行检验记录表 122
JZL4:监理初检方案 124
JZL5:监理初检报告 126
JZL6:工程质量中间验收申请表 129
JZL7:工程竣工预验收申请表 130
JZL9: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132
B.5 技 术 管 理 部 分 134
JJS1:监理项目部技术标准目录清单 134
JJS2:技术标准问题及标准间差异汇总表 135
JJS3:施工图预检记录表 136
JJS4:施工图会检纪要 137
JJS5:勘察检查记录表 138
JJS6:主要勘察机械/工器具/安全防护用品(用具)/主要测量、计量器具、试验设备报审表 139
JJS7:主要岗位作业人员/特殊作业人员报审表 141
JJS8: 勘察设计文件通用报审表 143
JJS9: 勘察/设计成果报审表 144
JJS10: 勘察设计费用支付报审表 145
B.6 造 价 管 理 部 分 146
JZJ1:工程监理费付款报审表 146
JZJ2:工程付款申请汇总表 147
JZJ3:设计变更联系单 148
JZJ4:设计变更/现场签证汇总表 149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