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PDF《电工材料实用手册》张军 2018版
本手册是一部综合性电工材料 工具书,系统性较强,叙述简要,反映了现代许多新的电工材料,内容实用,便于查阅。是电气工作者的实用手册 。全书共分二十五章,主要内容包括:常用电工基础知识、导电材料、电线电缆、电阻合金、电热材料、热电偶材料、热双金属材料、弹性合金材料、膨胀合金材料、电触头材料、熔体材料、电碳材料及其制品、磁性材料的基础知识、软磁材料、永磁材料、绝缘材料基础知识、气体电介质、液体电介质、绝缘纸品、绝缘纤维制品、绝缘浸渍材料、浸渍纤维制品、云母制品、电工用膜带及复合制品、电工用层压制品。
本手册可供从事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的电气技术人员和电气技术工人阅读,也可供电气管理人员及有关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本手册以翔实的资料,大量的插图、表格、数据,对常用的电工材料从分类、规格、性能和技术参数等方面知识作了较详尽的介绍,有较强的实用性。与同类书相比,具有内容紧凑、资料新颖、叙述详尽、通俗易懂、实用性强等特点。全书共分二十五章,主要内容包括:常用电工基础知识、导电材料、电线电缆、电阻合金、电热材料、热电偶材料、热双金属材料、弹性合金材料、膨胀合金材料、电触头材料、熔体材料、电碳材料及其制品、磁性材料的基础知识、软磁材料、永磁材料、绝缘材料基础知识、气体电介质、液体电介质、绝缘纸品、绝缘纤维织品、绝缘浸渍材料、浸渍纤维制品、云母制品、电工用膜带及复合制品、电工用层压制品。
本手册可供从事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的电气技术人员和电气技术工人阅读,也可供电气管理人员及有关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内容索引:
第一章常用电工基础知识…1
第一节常用名词………1
第二节常用电工计算公式………3
一、电路的基本定律…3
二、电路元件的计算公式………4
三、交流电路…10
四、磁路……16
五、铁芯线圈电路……18
六、电机………20
第三节常用计量单位及换算……23
一、国际单位制的单位·23
二、可与国际单位制并用的我国法定计量单位………24
三、常用电磁量及其单位……25
四、常用单位的换算27
第四节常用物理量数据……………31
一、常用物理量常数…31
二、电阻湿度系数31
三、导体的电阻率………32
四、常用物质的介电常数……..….32
第五节常用电工图形符号及文字符号…33
一、常用电工图形符号……33
二、电工文字符号…62
第二章导电材料…….74
第一节导电材料的概述………74
一、导电材料的电性能及机械性能74
二、导电材料的分类及用途…………78
三、导电材料的一般选用……79
四、导电合金的强化及影响导电金属电阻的因素…80
第二节铜及铜合金…81
一、铜的特性、品种及用途81
二、铜合全的品种、性能及用途…82
三、电工产品对导电铜合金的性能要求、选用及注意事项…189
第三节铝及铝合金…90
一、得的特性、品种及用途…90
二、铝合金的品种、特性及用途…
三、铝及铝合金的焊楼与机械连接95
第四节复合金属导体……96
一、复合金属导体的分类、产品名称、特性和用途……96
二、复合金属导体的加工……98
第三章电线电缆…………99
第一节裸电线……………99
一、圆单线99
二、裸饺线…107
三、软接线………114
四、型线121
第二节电磁线……137
一、漆包线……138
二、绕包线………148
三、无机绝缘线……168
四、特种屯磁线……169
五、电磁线的选用………172
第三节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175
一、通用橡套软屯缆…………175
二、电机、电器引出线…180
三、电器、仪表安装线……183
四、测量仪表、计算机用电缆…………185
五、电焊机用软电缆188
六、无线屯装置用屯缆…………………189
七、摄影光源用软电缆189
八、电梯电缆……190
九、机车车辆用电缆………………。191
十、防水橡套电缆192
十一、家用电器用接插线……193
十二、公路车辆用电缆电线……197
十三、电气设各用电线屯缆的选用199
第四节电力电缆200
一、油漫纸绝缘电力电缆…202
二、橡皮绝缘电力电缆206
三、聚氣乙烯绝缘屯力电缆………208
四、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210
五、电力电缆附件……213
六、屯力电缆选择……221
七、电力电缆试验…227
第五节控制电缆……229
一、聚氯乙烯绝缘聚象乙烯护套控制电缆…………230
二、交联聚乙烯绝缘控制电缆…239
三、乙丙绝缘氯磺化聚乙烯护套控制电缆……244
四、船用控制电缆…244
五、电子计算机用屏蔽控制电缆…248
第六节信号电缆………250
一、信号电缆的型号、名称、用途及使用条件…………251
二、聚氯乙烯绝缘信号电缆………252
三、聚乙烯绝缘信号电缆………254
四、同轴多芯高频信号电缆……………254
第七节通信电缆……255
一、船用通信电缆…………256
二、通信光缆…………257
第八节其他类型电缆……260
一、直流高压软屯缆-……260
二、加热电缆……261
三、特种电缆262
第九节母线……264
一、母线的分类和作用…………264
二、裸母线选择和安装…………265
三、封闭插接母线选择和安装………-270
四、母线的颜色标志和相序的排列……273
第四章电阻合金………274
第一节调节元件用电阻合金274
一、康铜……275
二、新康铜279
三、镍格、镍络铁、电阻合金281
四、铁铭铝合金·281
第二节精密元件用电阻合金…283
一、电工仪器用猛铜合金283
二、分流器用锰铜电阻合金……288
三、高屯阻率电阻合全……289
第三节电位器用电阻合金291
一、电位器用电合金的规格、性能和特点………291
二、电位器用贵金属电阻合金的性能和特点…291
第四节传感元件用电阻合金…293
一、应变元件用电阻合金…293
二、温度补偿用电阻合金…295
三、测温用电阻材料……295
第五章电热材料296
第一节电热材料的品种及性能………296
第二节金属线带电热元件……298
一、铁铬铝系材料……298
二、电热合件的选用及计算301
第三节硅碳电热元件…………305
一、硅碳电热元件的特性
二、硅碳电热元件的选用……309
三、硅碳电热元件使用注意事项……………………310
第四节硅钼棒电热元件……
一、硅棒电热元件的特性……311
二、国棒电热元件的规格及电气参数……311
三、硅钳棒选用的估算……314
四、硅棒使用注意事项……314
第五节管状加热元件…………315
一、管状加热元件的特性、结构及种类…315
二、管状加热元件的应用…315
三、JGW型远红外电热管…………………320
四、板状电热器1321
第六节电热圈322
第七节远红外电热元件……325
一、全属管状运红外元件…325
二、陶瓷类远红外元件………325
三、直热式远红外元件.326
四、远红外辐射材料及涂覆工艺……326
第六章热电偶材料329
第一节常用热电偶及电偶丝…329
一、热电偶性能及技术参数……329
二、热电偶丝相关参数336
第二节补偿导线……337
一、补偿导线的型号、绝缘层标识及性能参数……337
二、补偿导线合金丝的品种、成分及技术参数……338
三、补偿导线合金丝的直径及允许误差……339
四、补偿导线的使用注意事项339
第三节特种热电偶…339
一、装热电偶………339
二、薄膜热电偶……340
三、非金属热电偶……340
第四节热电偶材料的选用…………340
第五节热电偶材料的焊接……342
第七章热双金属材料…343
第一节热双金属材料的概述……343
第二节热金属材料的类型与构成方法………344
一、热双金属片的类型、特点和应用344
二、热双金属片的构成方法·344
第三节热双金属片组合材料……345
第四节常用热双金属片……349
第五节特殊型热双金属片351
第六节热双金属的牌号含义、尺寸规格及质量要求……352
一、热双金属片牌号、代号含叉……352
二、热双全属片产品的标记…352
三、热双金属尺寸规格及允许偏差…352
四、热双金属的外形质量和性能质量要求……353
第七节热双金属片的热处理及选用……353
一、热双全属元件的稳定化热处理353
二、热双金属元件的选用和热双金属成形零件的采用……354
第八章弹性合金材料355
第一节弹性合金的基本知识355
第二节高弹性合金材料356
第三节高温高弹性合金材料363
第四节恒弹性合金365
第五节耐腐蚀弹性合金材料368
第六节铜基弹性合金材料
第七节常用弹性合金的品种、规格………376
第八节弹性合金的选用377
第九节弹性合金材料的表面清洗378
第九章膨胀合金材料380
第一节膨胀合金的分类、名称、牌号、特点………380
第二节膨胀合金的技术性能381
第三节膨胀合金的品种、规格及尺寸公差……386
第十章电触头材料389
第一节电触头材料的分类、特性及用途……389
一、轻负载触头材料…389
二、中负载触头材料………389
三、重负载触头材料…389
四、真空触头材料390
第二节电触头材料的选用……395
一、电气条件-395
二、机械条件……396
三、环境条件……397
第三节电触头的尺寸……397
第四节电触头接触形式……398
第五节电触头的焊接……399
第六节银基电触头……401
一、触头符号及其标注方法………401
二、银基电触头基本形状、符号及尺寸……402
第十一章熔体材料404
第一节熔体材料的种类与选用
一、一般熔体…404
二、快速熔体……404
三、特珠熔体404
第二节纯金属熔体材料405
第三节低熔点合金熔体材料……407
第四节熔体的结构及选用…
一、熔体的形状及尺寸…409
二、熔体电流密度的选择………………410
三、体的计算……411
四、熔体长度………412
第十二章电碳材料及其制品…………413
第一节电碳材料性质及主要用途……413
一、石墨的性质…413
二、电碳制品的特性及主要用逢…………414
第二节电机用电刷414
一、常用电刷的分类、特性及主要用途…414
二、电刷的理化特性…417
三、电刷的接触特性……417
四、电刷的结构418
五、电刷的选用………422
六、电刷的装配方式…422
七、电刷的使用维护、常见故障及放障处理…423
第三节银石墨电刷424
第四节航空电机用电刷425
一、适用范围……425
二、型号与使用条件……425
三、技术要求…426
第五节其他电碳制品…………431
一、破和石墨触头,434
二、碳棒………434
三、高纯石墨件……434
四、碳电阻片柱435
五、碳滑块和碳滑板………438
六、机械用碳制品439
七、送话器用碳砂…445
八、特种石墨………446
九、石墨制品…………………447
十、青铜石墨含油轴永…448
第十三章磁性材料的基础知识452
第一节磁性材料的分类452
第二节磁性材料的主要性能、参数及其定义……452
一、磁感应强度、磁极化强度和磁场强度452
二、磁化曲线…-453
三、磁滞回线…453
四、磁导率…454
五、居里湿度和温度系数及铁横…………454
六、其他磁性能455
第三节磁性材料的品种……455
一、软磁材料与永磁材料……455
二、镍铁磁粉芯…457
第十四章软磁材料·461
第一节电工用纯铁及低碳钢……461
一、电工用纯铁…461
二、低碳钢…463
第二节电工用硅钢片……463
一、热硅钢片……463
二、冷无取向电工硅钢片(带)……466
三、冷扎单取向电工硅钢片(带)…467
四、电信用冷单取向鞋钢片……467
第三节铁镍合金…………-470
第四节铁铝合金…475
第五节软磁铁氧体………-477
一、铁氧体软磁材料…478
二、铁氧体矩磁材料…479
三、铁氧体压磁材料……479
第六节高饱和磁感应强度合金………480
第七节高硬度高电阻高磁导合金……481
第八节磁温度补偿合金482
第九节恒导磁合金483
第十节非晶态软磁合金484
一、钻基非晶合金……484
二、铁基非品合金………484
三、铁镍基非晶态软磁合金…485
第十一节纳米结品软磁材料486
第十二节其他磁性材料……487
一、低膨胀合金材料……487
二、磁带仲缩合金材料……488
三、磁屏蔽合金材料488
四、矩磁合全材料…489
第十三节软磁材料的选用……489
一、高磁场下使用的软磁材料489
二、低磁场下使用的软磁材料……………490
三、高下使用的软磁材料490
四、特殊场合下使用的软磁材料……490
第十四节常用软磁材料的热处理及表面处理……491
一、硅钢片退火工艺491
二、电工用纯铁及合金的热处理……………491
第十五章永磁材料……494
第一节铝镍钻合金……494
一、铸造铝镍钻系永磁材料……495
二、粉末烧结铝镍钻系永磁材料………….496
三、铁敦体永碰材料496
四、稀土钻永磁材料……………………………………497
五、塑性变形永磁材料…497
第二节铁氧体永磁材料……497
第三节稀土钻永磁材料……500
第四节磁滞合金材料……502
一、磁滞合金材料的性能、特点、技术参数以及热处理制度……502
二、磁滞电机转子对磁滞材料性能的要求505
三、磁滞材料的最终热处理……-505
第五节铃铁硼合金506
第六节稀土系黏结永磁材料……508
第七节铁钻钒永磁合金………509
第八节永磁材料的选用……510
一、在静态条件下工作的永磁体对材料的性能要求…510
二、在动态条件下工作的永磁体对材料的性能要求……510
第九节永磁体的充磁、退磁及老化处理511
一、充磁511
二、退磁……512
三、永磁体的稳定性(老化)处理…512
第十节永磁体的加工性能与简易测量方法512
一、永磁体的加工性能…512
二、永磁体的简易测量方法514
第十六章绝缘材料基础知识515
第一节绝缘材料的基本概念……515
第二节绝缘材料的分类号及型号编制方法……-515
一、绝缘材料的分类…515
二、型号编制方法516
第三节绝缘材料特性517
一、电导率与电阻率…517
二、相对介电系数……………517
三、介质损耗517
四、击穿强度…………518
五、绝缘材料的老化518
第十七章气体电介质…520
第一节气体电介质的种类和特性……520
一、空气…520
二、氮气…521
三、氢气52
四、六氟化硫……………………521
五、化经气体523
第二节气体使用时应注意的间题……523
第十八章液体电介质…524
第一节液体电介质的基本知识…524
第二节常用矿物绝缘油……526
第三节常用合成绝缘油………528
第四节植物绝缘油…529
第五节油的维护与净化530
一、油的维护…530
二、油的净化………531
第十九章绝缘纸品532
第一节绝缘纸……………………………533
一、电缆纸…533
二、电话纸………534
三、电容器纸534
四、卷绕纸……536
五、聚酯纤维纸536
六、耐高温合成纤维纸…537
七、金属化纸和半导体纸…………537
八、复合纸……538
第二节绝缘纸板……539
一、50/50型纸板…539
二、100/00型纸板…539
第三节钢纸晶…………540
一、硬锅纸板540
二、钢纸管…-541
三、玻璃钢复合钢纸管542
第二十章绝缘纤维制品-.543
一、棉织品543
二、玻瑞纤维制品…………………544
三、合成纤维制品546
第二十一章绝缘浸渍材料…548
第一节绝缘漆548
一、浸清漆……………………548
二、漆包线漆…556
三、覆盖漆………-.558
四、硅钢片漆…560
五、防电晕562
第二节绝缘胶……………563
一、电器浇注胶563
二、电缆浇注胶566
第三节熔敷绝缘粉567
第二十二章浸渍纤维制品…….570
第一节漆布570
第二节漆管……575
第三节绑扎带…576
第二十三章云母制品-…578
第一节天然云母…578
第二节合成云母579
第三节粉云母……-….580
第四节云母带581
第五节云母板………584
第六节云母箔-…589
第七节云母玻璃
第二十四章电工用膜带及复合制品……591
第一节电工薄膜591
第二节薄膜复合箔……595
第三节粘带596
第二十五章电工用层压制品……599
第一节层压板599
第二节层压管607
第三节电容套管芯…610
第四节覆铜箔板610
第五节层压棒…….612
参考文献613
高清PDF《电力工程设计手册 06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及附属系统设计》
本书是《电力工程 设计手册 》系列手册中的一个分册,是专门针对燃气一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按电力行业热机专业的设计要求编写的实用性工具书,可以满足燃气一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各设计阶段的内容深度要求。主要内容 包括燃气一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发展历程以及设计原则、设计过程、设计内容与深度、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计算, 燃气轮机、余热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的特点、分类和选型,联合循环机组配置和性能优化,各个附属系统的功 能和范围、系统拟定、设计参数选取、设备选型、管道规格及材料、布置要求和联锁条件,主厂房和辅助车间布 置,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和防爆措施,天然气管道、燃油管道和管道通用设计等。为了便于读者使用,本书还列举了大量的典型设计案例。 本书充分吸纳了新型燃气一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发电厂建设的先进理念和成熟技术,力求全面反映近年来我国燃气一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发电厂热机专业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 本书是供燃气一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发电厂专业设计、施工、运行和管理人员使用的工具书,也可供高等院校 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使用。
本书是专门针对燃气一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设计要求编写的实用性工具书,重点讲述燃气轮机容量为B级及以上的燃气一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编写时,在全面总结 燃气一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发电厂热机设计、施工、运行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特别 吸收了近年来新型燃气一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发电厂设计和建设的先进理念和成熟技 术,广泛收集了燃气一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发电厂热机设计的成熟先进案例,力求全 面反映进入21世纪以来燃气一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发电厂工程建设中使用的新技术、 新设备、新工艺,希望本书能够为提高燃气一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发电厂热机专业设计质量,提升设计水平,实现燃气一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发电厂系统设计的标准化、规范化,促进绿色、节能、环保型燃气一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发电厂建设起到指导作用。
本书强调实用性,可以满足燃气一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发电厂前期工作、初步设 计、施工图设计等阶段的深度要求。本书结合燃气一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特点,按 照现行的国家、行业政策和标准规定,介绍了燃气一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发展历程以及设计原则、设计过程、设计内容与深度、专业配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计算, 燃气轮机、余热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的特点、分类和选型,联合循环机组配置和 性能优化,各个附属系统的功能和范围、系统拟定、设计参数选取、设备选型、管道规格及材料、布置要求和联锁条件,主厂房和辅助车间布置,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和防爆措施,天然气管道、燃油管道和管道通用设计等。为了便于读者使用,本书 还列举了大量的典型案例。
内容索引:
第一章综述........................... 1
第一节燃气一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发展简述∙∙∙∙∙1
—、燃气轮机的发展....................... 1
二、 我国燃气轮机发电技术的发展.......... 1
三、 燃气一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2
第二节燃气一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设计原则及流程.... 2
一、 设计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2
二、 设计的基本过程....................... 3
三、 设计内容与深度....................... 3
四、 专业配合..............................4
第三节燃气一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计算..5
一、 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所需基本条件....... 5
二、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计算................ 6
三、 计算实例..............................9
第二章 机组选型......................11
第一节 燃气轮机.......................... 11
一、 燃气轮机分类.........................11
二、 大中型燃气轮机特点..................12
三、 J级燃气轮机的特点.................. 31
第二节余热锅炉..............................33
一、 余热锅炉设计特点....................33
二、 余热锅炉分类........................ 34
三、 余热锅炉主要制造厂家............... 38
四、 余热锅炉主要技术特点.............. 38
五、 余热锅炉选型........................ 48
第三节 汽轮机............................ 49
—、汽轮机特点.......................... 49
二、 汽轮机分类.......................... 49
三、 汽轮机主要制造厂家................. 50
四、 汽轮机主要结构特点..................50
五、 汽轮机选型...........................64
第四节发电机............................. 67
一、 发电机特点...........................67
二、 发电机分类.......................... 67
三、 发电机选型.......................... 67
第五节机组配置...........................68
―、机组循环方式........................ 68
二、 机组配置方式及特点..................68
三、 热电联产机组选型................... 69
四、 联合循环机组的性能及优化...........70
五、 典型机组配置案例................... 83
第三章 燃料供应系统................. 86
第一节燃料分类及基本特性............... 86
一、 燃料分类............................. 86
二、 燃料基本特性........................ 86
第二节 天然气供应系统....................89
一、 系统功能及范围...................... 89
二、 系统设计............................. 90
三、 常见系统设计方案................... 91
四、 管道设计参数选取........... 95
五、 设备选型............................. 95
六、 管道规格及材料选取..................98
七、 布置要求............................. 98
八、 安全防护............................. 98
九、 联锁条件............................. 98
第三节 燃油供应系统...................... 98
一、 系统功能及范围...................... 98
二、 系统设计............................. 98
三、 设备选型............................ 106
四、 设计参数选取....................... 108
五、 管道规格及材料选取.................109
六、 布置要求...........................109
七、 消防及安全防护....................109
八、 联锁条件...........................109
第四章进气和烟气系统.............110
第一节进气系统.........................110
―、系统功能及范围....................110
二、 常见系统方案.......................110
三、 设备选型...........................111
四、 联锁条件...........................112
第二节烟气系统.........................112
―、系统功能及范围....................112
二、 常见系统方案.......................112
三、 膨胀节.............................115
四、 烟囱...............................115
五、 烟气系统阻力.......................115
六、 排烟温度...........................115
七、 联锁条件...........................115
第三节辅助系统.........................116
—、脱硝系统...........................116
二、 燃气轮机压气机叶片清洗系统.......116
三、 燃气轮机的注水或注蒸汽系统.......118
第五章主蒸汽、再热蒸汽和旁路系统•••••119
第一节高压主蒸汽系统..................119
一、 系统功能及范围....................119
二、 系统设计...........................119
三、 设计参数选取.......................124
四、 管道规格及材料选取................124
五、 联锁条件...........................127
第二节中压主蒸汽系统..................127
第三节再热蒸汽系统....................127
一、 系统功能及范围....................127
二、 系统设计...........................128
三、 设计参数选取.......................129
四、 管道规格及材料选取................134
五、 联锁条件...........................136
第四节低压蒸汽系统....................136
一、 系统功能及范围....................136
二、 系统设计...........................136
三、 设计参数选取.......................141
四、 管道规格及材料选取................141
五、 联锁条件...........................141
第五节蒸汽旁路系统....................142
一、 系统功能及范围....................142
二、 系统设计...........................142
三、 设计参数选取.......................143
四、 旁路阀设备选型..................... 143
五、 管道规格及材料选取........... 143
六、 联锁条件............................ 144
第六章 凝结水、给水系统............146
第一节 凝结水系统....................... 146
一、 系统功能及范围..................... 146
二、 系统设计............................ 146
三、 设计参数选取....................... 147
四、 设备选型............................147
五、 管道规格及材料选取.................148
六、 联锁要求............................148
第二节给水系统......................... 148
一、 系统功能及范围..................... 148
二、 系统设计............................ 148
三、 设计参数选取....................... 150
四、 设备选型............................150
五、 管道规格及材料选取.................151
六、 联锁条件............................ 151
第三节 除盐水系统....................... 151
一、 系统功能及范围..................... 151
二、 系统设计............................ 151
三、 设计参数选取....................... 153
四、 管道规格及材料选取.................153
第七章燃气轮机及发电机、汽轮机及 发电机本体系统. 154
第一节 汽轮机轴封及本体疏水系统....... 154
一、 系统功能及范围..................... 154
二、 常见系统设计方案..................-154
三、 设计接口............................154
四、 联锁要求. .......................... 154
五、 设备、管道布置与安装设计......... 156
第二节润滑油系统....................... 156
一、 系统功能及范围................. 156
二、 常见系统设计方案................ 158
三、 管道设计参数选取................... 162
四、 润滑油储存与净化系统设备及管道组成件选择.... 164
五、 设计接口 ............................ 164
六、 联锁要求............................165
七、 设备、管道布置与安装设计.... .. 165
第三节发电机氢、油、水系统............ 165
一、 系统功能及范围…. ............ 165
二、 常见系统方案...................... 166
三、 设计接口............................ 170
四、联锁要求........................... 170
五、设备、管道布置与安装设计......... 171
第八章 辅助系统.................... 172
第一节辅助蒸汽系统..................... 172
一、 系统功能及范围..................... 172
二、 系统设计........................... 172
三、 设计参数选取....................... 175
四、 设备选型........................... 175
五、 管道规格及材料选取................ 175
六、 布置要求........................... 175
七、 联锁条件........................... 176
第二节冷却水系统....................... 176
—、汽轮机循环冷却水系统.............. 176
二、辅机循环冷却水系统................ 176
第三节凝汽器抽真空系统及真空
破坏系统......................... 181
一、 系统功能及范围..................... 181
二、 系统设计........................... 182
三、 设计参数选取....................... 182
四、 设备选型........................... 182
五、 管道规格及材料选取................ 188
六、 布置要求........................... 188
七、 联锁条件........................... 188
第四节压缩空气系统..................... 188
一、 系统功能及范围..................... 188
二、 系统设计........................... 188
三、 设计参数选取....................... 190
四、 设备选型........................... 190
五、 管道规格及材料选取................ 190
六、 布置要求........................... 192
七、 联锁条件........................... 193
第五节 氮气系统......................... 193
一、 系统功能及范围..................... 193
二、 系统设计........................... 193
三、 设计参数选取....................... 195
四、 设备选型........................... 195
五、 管道规格及材料选取................ 195
六、 布置要求........................... 195
第六节全厂疏放水系统...................195
一、 系统功能及范围..................... 195
二、 系统设计........................... 195
三、 设计参数选取....................... 196
四、 设备选型........................... 196
五、 管道规格及材料选取................ 196
六、 布置要求........................... 196
第九章热网系统.....................198
第一节热网加热蒸汽系统.................198
一、 系统功能及范围.....................198
二、 系统设计............................198
三、 设备选型............................201
四、 设计参数选取....................... 203
五、 管道规格及材料选取................ 203
六、 布置要求............................203
七、 联锁要求............................203
第二节热网循环水系统.................. 204
一、 系统功能及范围.....................204
二、 系统设计............................204
三、 设备选型........................... 205
四、 设计参数选取....................... 206
五、 管道规格及材料选取................ 206
六、 布置要求............................206
七、 联锁要求............................206
第三节热网加热器疏水系统.............. 207
一、 系统功能及范围.....................207
二、 系统设计............................207
三、 设备选型............................208
四、 设计参数选取....................... 209
五、 管道规格及材料选取................ 209
六、 布置要求............................209
七、 联锁要求............................210
第四节热网补水系统.....................210
一、 系统功能及范围.....................210
二、 系统设计........................... 210
三、 设备选型........................... 210
四、 设计参数选取....................... 212
五、 管道规格及材料选取................ 212
六、 布置要求............................212
七' 联锁要求........................... 213
第十章厂房布置.................... 214
第一节主厂房布置....................... 214
一、 主厂房的布置原则.................. 214
二、 主厂房模块划分.....................214
三、 主厂房典型布置.....................220
第二节辅助车间布置.....................238
一、 调压站..............................238
二、 启动锅炉房......................... 238
第---章防爆....................... 241
第一节爆炸危险区域及其划分............241
一、爆炸危险区域定义.................. 241
二、 爆炸危险区域分析..................241
三、 爆炸危险区域划分案例.............242
第二节防爆措施.........................242
一、 爆炸发生条件.......................242
二、 防爆措施...........................242
第十二章燃料供应系统管道设计.....243
第一节天然气管道设计..................243
一、 管道组成件选择....................243
二、 管道布置...........................245
三、 管道放水、放气系统................245
四、 管道应力计算.......................245
五、 管道支吊架.........................245
六、 保温、油漆和防腐..................245
七、 管道检验和试验....................246
第二节燃油管道设计....................247
一、 管道组成件选择....................247
二、 管道布置设计.......................248
三、 管道放油和放气系统................248
四、 管道应力计算.......................248
五、 管道支吊架.........................248
六、 油漆防腐...........................248
七、 管道检查和试验....................248
第十三章管道通用设计.............249
第一节管道组成件选择..................249
一、 管子...............................249
二、 弯头...............................251
三、 支管连接...........................251
四、 异径管.............................253
五、 封头...............................253
六、 法兰...............................255
七、 垫片...............................257
八、 紧固件.............................258
九、 阀门...............................259
第二节管道布置设计....................261
一、一般要求...........................261
二、 厂区架空管道................... 262
三、 管沟管道............................263
四、 埋地管道............................263
五、 管道组成件的布置...................264
第三节 管道疏放水和放气系统............266
一、 一般要求............................266
二、 疏放水系统的主要形式.............. 266
三、 疏放水管道组成件的选择............268
四、 疏放水管道的布置...................269
第四节管道应力计算..................... 269
—、一般要求........................... 269
二、管道的应力验算..................... 269
第五节 管道支吊架....................... 270
一、 一般要求............................270
二、 支吊架间距......................... 271
三、 支吊架荷载......................... 272
四、 弹簧选择........................... 273
五、 支吊架结构强度计算................ 273
第六节保温、油漆和防腐................ 274
—、保温................................ 274
二、 油漆................................ 276
三、 防腐................................ 279
第七节管道的检查和试验................ 279
一、 检查................................ 279
二、 试验................................ 280
附录..................................282
附录A饱和蒸汽、凝结水及过热蒸汽比恰表........ 282
附录B压缩空气在不同露点温度与压力下对应的空气饱和含湿量286
附录C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288
附录D热网水管道水力计算表............316
主要量的符号及其计量单位............324
参考文献............................. 325
DB3502/T 064.3-2021 建设工程电子投标保函平台 第3部分:接入规范
ICS35.240
CCS L77 DB3502
福建省厦门市地方标准
DB3502/T064.3—2021
建设工程 电子投标保函平台 第3部分:接入规范
E-bidding guarantee platform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art 3:Interface specification
2021-09-28发布 2021-10-30实施
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建设工程电子投标保函平台的电子投标保函的格式规范、接口规范和字典表。
本文件适用于建设工程电子投标保函平台与外部系统和内部系统之间的接口对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8540信息安全技术安全电子签章密码技术规范
DB3502/T064.1建设工程电子投标保函平台第1部分:总体设计
DB3502/T064.2建设工程电子投标保函平台第2部分:运行管理
3术语和定义
DB3502/T064.1-2021和DB3502/T064.2202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符号和缩略语
下列符号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ES:密码学中的高级加密标准(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
CA:电子认证服务(Certificate Authority)
GUID:全局唯一标识符(Globally Unique Identifier)
HASH:散列函数(Hash Function)
MD5:MD5信息摘要算法(MD5 Message-Digest Algorithm)
OFD:开放版式文档(Open Fixed-layout Document)
PDF:便携式文档格式(Portable Document Format)
SM2:椭圆曲线公钥密码算法(Public Key Cryptographic Algorithm SM2 Based on Elliptic Curves)
XML:扩展性标识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3502/T 064.2-2021 建设工程电子投标保函平台 第2部分:运行管理
ICS35.240
CCS L01
DB3502
福建省厦门市地方标准
DB3502/T064.2—2021
建设工程 电子投标保函平台 第2部分:运行管理
E-bidding guarantee platform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art 2:Operations management
2021-09-28发布 2021-10-30实施
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建设工程电子投标保函平台的管理要求、相关主体职责、对接、服务功能、运行维护。
本文件适用于建设工程电子投标保函平台的运行管理工作。工程领域之外的公共资源交易应用电子投标保函的,可参照本部分有关要求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3502/T064.1建设工程电子投标保函平台第1部分:总体设计
3术语和定义
DB3502/T064.1-202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平台运维公司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ompany for platform
受平台运行服务机构委托,具体负责电子投标保函平台开发建设、运维服务和安全保障工作的公司。
4管理要求
4.1应具备电子投标保函在线购买、在线提交、在线核验、在线退保、在线理赔等服务功能。
4.2应与工程担保保证人业务系统和电子交易系统等对接,实现数据互联互通。
4.3采用SM2非对称加解密算法,加密算法应符合GB/T32918.4规定的要求。实现可信身份登录、电子签章、数据点对点加密传输,确保电子投标保函文件的安全性、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3502/T 064.1-2021 建设工程电子投标保函平台 第1部分:总体设计
ICS35.240
CCS L77
DB3502
福建省厦门市地方标准
DB3502/T064.1—2021
建设工程 电子投标保函平台 技术规范 第1部分:总体设计
E-bidding guarantee platform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art 1:Integrated design
2021-09-28发布2021-10-30实施
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建设工程电子投标保函平台的建设目标、总体架构、接口设计、安全设计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建设工程电子投标保函平台的设计和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2918.4信息安全技术S2椭圆曲线公钥密码算法第4部分:公钥加密算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子投标保函平台e-bidding guarantee platform
具备在线办理功能,以数据电文形式为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活动提供电子投标保函服务和管理的信息平台。
3.2
电子投标保函文件documents of e-bidding guarantee
工程担保保证人以数据电文形式向招标人开具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投标保函文件。
3.3
电子投标保函结构化数据文件structured data documents of e-bidding guarantee
以L格式存储电子投标保函结构化信息的数据文件。
3.4
电子投标保函附件文件attachment of e-bidding guarantee
内嵌在电子投标保函文件中,以“附件列表”方式展示,用于存放本电子投标保函文件开具及理赔过程要求提供的所有附件。
3.5
电子投标保函平台使用主体main users of e-bidding guarantee platform
行业主管部门、平台运行服务机构、工程担保保证人、招标人和投标人。
3.6
平台运行服务机构service organization for operating platform
负责电子投标保函平台建设、运行服务和管理工作的单位。
3.7
工程担保保证人guarantor of engineer ing guarantee
具备开展电子投标保函业务能力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工程担保公司和保险公司。
3.8
工程担保保证人业务系统business system for guarantor of engineering guarantee
银行业金融机构、工程担保公司和保险公司等工程担保保证人开展电子投标保函业务所使用的业务系统。
3.9
第三方网络平台third-party web platform
受工程担保保证人委托,为工程担保保证人业务系统与电子投标保函平台对接提供技术服务的网络平台。
3.10
电子交易系统electronic trading system
厦门市建设工程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的简称。
3.11
CA证书CA certificate
电子交易系统支持使用的CA数字证书。
4建设目标
按照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出台的相关文件,开发建设电子投标保函平台,实现电子投标保函在线购买、在线提交、在线核验、在线退保、在线理赔、雷同信息查看和报表统计等功能,降低投标人的投标成本,提高招投标效率,维护招标人合法权益,净化招投标市场。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宁波三官堂大桥及接线工程(主桥)施工技术交流材料(四川路桥)
文字内容摘抄:
三官堂大桥及接线工程(主桥)交流材料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及项目信息
一、工程总体概况
室公技的工市市责宁:单女重
三官堂大桥及接线(江南路至中官西路)工程南起高新区江南路、中跨甬江、北至镇海区中官西路。当前镇海、江北及高新区的跨甬江通道仅有常洪隧道,实施本工程,对沟通南北向交通、加快区域联动发展,进一步完善区域道路网络、缓解交通拥堵状况、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官堂连接交通区域图
三官堂大桥主线按城市主干路双向八车道设计,采用一跨过江方案,跨江主桥中跨设人非通道。项目起讫桩号为K1+276一K2+211,其中主桥钢桁梁起讫桩号为K1+336一K2+121。
三官堂大桥及接线(江南路至中官西路)工程主桥上部结构为三跨连续钢桁梁 ,跨径布置为160+465+160=785M,为同类型桥梁 “世界第一”,桥面系采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板桁结合。桁架采用变高桁,桁式采用“”形桁,跨中桁高14.5m,边墩顶桁高15m,中墩墩顶垫吊的进私本品藏式
桁高42m,桁架基本节间距15m,在中墩顶附近为18.75m,主墩处桥面下设置V撑。
引桥上部结构采用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引桥标准跨径30m。
二、项目信息介绍
工程造价:68796.2176万元;
工期:36个月;
建设单位:宁波市市政工程前期办公室
勘察单位:宁波冶金勘察设计研究股份有限公司
西宫中全南)缝堂宫三
设计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宁波市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武汉桥梁建筑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监控单位: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第二部分三跨连续钢桁梁施工方案概要
三、总体施工方案
1、总体施工原则
本桥主桥为全焊钢桁架结构体系,为减少现场焊接工作量,保证结构的安装精度,提高施工效率,节省全桥总体工期,主桥尽量采用大节段、大块件拼装。
2、总体施工工艺
主中其,1IS+S一T+1式批3目。
边跨与中跨桁梁杆件与桥面系在工厂组装成整体运输到现场采用进行节段整体吊装;三角区钢桁梁杆件组装成“K型”大型块件进行安装。结合上表所述,边跨及三角区桁梁采用支架法分节段、分块拼装,而中跨采用悬臂拼装。
为满足本桥节段的吊装重量要求,边跨及三角区节段和块件采用MEA4300/50+300t跨墩龙门吊支架拼装,中跨节段采用650t桁上吊机悬臂安装。
钢桁梁安装方法
3、总体工序流程钢
钢桁梁工程施工顺序按施工准备钢桁梁支架搭设开始,以节段安装施工为关键工程,至钢桁梁安装完成,主桥施工过程中,同步进行钢桁梁工程的加工制造。总体施工顺序如下图所示。
4、支座限位固定
支座采用临时支墩限制其转角位置,与支座垫石形成整体,防止支座在安装过程中形成转角偏差。淋附同,中工前得主,如宗菜安架静至工支座限位采用C50砼浇筑730mm×630mm×3000mm条形基础,其上预埋10mm钢板,作为限位支墩,并前后高差7m,确保其旋转角度符合精度要求。限位支墩拆除时期为钢桁梁合龙之后,线性调整之前。
5、下三角区钢桁梁安装
三角区钢桁梁安装顺序为:先下三角区杆件、再钢主梁(含桥面系)、后上三角杆件;先竖立面杆件后横向联系杆件对称安装。
下三角区(V撑)钢桁梁各杆件样式变化多、尺寸差异大等特点,因此下三角区搭设支撑支架,分节分块采用龙门吊现场组拼的方式安装。节段划分参照MEA4300/50+300t龙门吊起吊重量及运输便捷性,尽量减小节段划分减少现场焊接工作量的原则进行确定,并报设计单位审批。
钢梁支架采用中800×10mm钢管,间距3mx3.5m(纵向×:解翅氏0001用采☒前三不横向),钢管灌入地基深度,依据地质条件及受载要求确定,管间横联采用325得×10mm。钢管顶承力分配梁采用2140a,横桥向布置,对斜杆及杆件变化圆弧段结合特制马凳,确保支撑稳定,受力明确。边跨侧顶高程按下压80cm布置。具体布置详见下图。
下三角区支架法安装示意图
由于下三角杆件截面高宽比较大,因此支架固定时考虑侧向约束,并可可靠的固定各杆件位置,防止偏移,保证安装精度。
(1)三角区钢桁梁船舶运输:
钢桁梁装船姿态与安装姿态方向一致,下三角区杆件边跨一侧节点指向船艏,靠中跨一侧指向船艉,具体运输姿态详见《下三角区钢横梁运量姿态示意图》。
(2)钢桁梁船舶停靠:
下三角区采用1000t级升舱驳船运输,下三角区架设时码头平台不封闭,栈0桥形成港池,驳船在技术人员指挥下缓慢驶入港池(详见驳船停靠示意图),抛锚定位桩采用800mm钢管组成的格构柱形式。具体杆件详见《1000t级运输船停靠示意图》。丑进高女。阳受,宝麻支,凳合
(3)钢桁梁卸船
运输船停靠固定后,移动600t龙门吊至吊装位置,并在靠江侧临时限位,限位安全距离控制为1.5m,防止龙门吊滑移至江侧,临时限位锁定后,大车左右调整位置,使其吊点位于杆件重心线位置正上方。采用6×37-70mm钢绳绳、中靠15t手拉葫芦及各类卸扣与600t龙门吊机300t吊钩、临时吊耳锁定。具体杆件详见《1000t级运输船停靠示意图》。
6、下三角区桥面系安装
三角区桥面系钢桁梁由1000t驳船经水路运输至桥位附近永久码头等待甬江潮水位。待涨潮接近高平潮时驳船行驶至临时栈桥码头,及时抛锚定位,滑移至平台、龙门吊起吊至安装区域安装。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3501/T 001-2021 工业(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建设导则
1C303.100
CCS A 00/09
DB3501
福建省福州市地方标准
DB3501/T001—2021
工业(产业)园区 绿色低碳 建设导则
Construction guide of green low-carbon in industrial park
2021-10-28发布 2022-01-01实施
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工业(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建设总体要求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绿色生产、绿色生活和运行维护管理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福州市工业(产业)园区的绿色低碳建设、改造提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316节能监测技术通则
GB/T17166能源审计技术延则
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T2333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29456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GB/T33761绿色产品评价通则
GB/T35626室外照明干扰光限制规范
GB5003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1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T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878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
JGJ/T163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
DBJ/T13-118福建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DBJ13-197福建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DBJ13-278福建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工业(产业)园区industrial park
各级政府为整合经济、高新技术资源或实验示范而划定的功能区,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进行科学整合,优化功能布局,以适应产业升级和市场竟争需要的产业集聚区。
注:福州市工业(产业)园区包括国家级、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以及市、县政府设立的工业聚集区。
3.2
绿色低碳园区green low-carbon park
由政府集中统一规划,土地集约利用,产业功能结构合理;能源、资源合理高效利用,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污染物排放减少;发展与能源利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有机结合,人与环境和谐统一、协调发展的产业区城。
3.3
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
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来源:GB/T50378—2019,2.0.1]
3.4
绿色产品green product
在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或危害小、资源能源消耗少、品质高的产品。
[来源:GB/T33761—2017,3.1]
3.5
绿色交通green transportation
提高交通效率、促进社会公平、安全舒适、节能环保的城市交通运输系统。
4总体要求
4.1园区绿色低碳规划应与当地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产业规划以及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等有机衔接,落实“多规合一”
4.2基础设施建设应遵循梯次优化、合理配置、节能减排、绿色化、低碳化、智能化原则,避兔重复建设。
4.3园区应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对工业用地容积率、绿地率的要求见《福建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4.4园区应指导和督促企业通过原料替代、改进生产工艺、使用先进设备等措施,对煤电、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治炼、建材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进行绿色低碳化改造。
4.5园区应根据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及园区绿色低碳发展需要,对新改扩建项目实行绿色低碳准入管理,对高碳落后产业和企业实行淘汰或升级改造。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3212/T 1099-2022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ICS03.100.50
CCS C 78
DB3212
泰州市地方标准
DB3212/T1099—2022
有限空间 作业安全 技术规范
2022-03-08发布 2022-03-15实施
泰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有限空间作业总要求、作业环境分级标准、作业前工作准备、作业过程控制、安全技术要求等。
本文件适用于有限空间常规作业及其安全管理。本文件不适用于井下作业、核工业辐射及其他辐射伤害的有限作业空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2811安全帽
GB/T2893.5安全色与安全标志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3787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
GB3836.1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备通用要求
GB6095安全带
GB6220呼吸防护长管呼吸器
GB12358作业场所环境气体检测报警仪通用技术要求
GB/T13869用电安全导则
GB15577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GB/T16556自给开路式压缩空气呼吸器
GB20653职业用高可视性警示服
GB24543坠落防护安全绳
GB24544坠落防护速差自控器
GB26164.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第1部分:热力和机械
GB30862坠落防护挂点装置
GB39805.1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AQ3028化学品生产单位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
JGJ4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有限空间Iimited space
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受限但人员可以进入、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3.2
作业者operator
进入或探入有限空间内实施作业的人员。
3.3
有限空间作业working in limited space
作业者进入或探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3.4
作业单位working unit
进入有限空间实施作业的单位。
3.5
发包单位contract issuing unit
将有限空间作业进行发包的单位。
3.6
作业负责人working supervisor
由作业单位确定的负责组织实施有限空间作业的管理人员。
3.7
监护者attendant
为保障作业者安全,在有限空间外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专职看护的人员。
3.8
救援者rescuer
对有限空间内作业者进行救援的人员。
3.9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条件conditions for work safety in limited space
满足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所需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安全防护设备设施、应急救援设备设施、人员资质和应急处置能力等条件的总称。
3.10
作业前检测pre-operational testing
作业前,对有限空间气体进行的检测,检测值作为有限空间环境危险性分级、可香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和采取防护措施的依据。
3.11
过程监护检测process monitoring testing
作业时,监护者在有限空间外通过气体检测报警仪或设置在有限空间内的远程在线监测设备,对有限空间内气体进行的定时检测或连续监测,检测值作为监护者实施有效监护的依据。
3.12
个体检测individual detection
作业时,作业者通过随身携带的气体检测报警仪,对作业面气体进行的实时监测,检测值作为作业者采取防护措施的依据。
3.13
特殊作业special work
进入有限空间后涉及的动火、临时用电、高处作业、吊装等对作业者本人、他人及周围建(构)筑物、设备、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危害的作业。
3.14
缺氧环境oxygen deficient atmosphere
空气中氧含量(体积百分比)低于19.5%。
3.15
富氧环境oxygen enr iched atmosphere
空气中氧含量(体积百分比)高于23.5%。
3.16
最高容许浓度maximum al lowable concentration,MAC
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3.17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time weighted average.PC-TWA
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3.18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short term exposure limit,PC-STEL
在遵守PC-TWA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
3.19
吊救装备retrieval equipment
为抢救受害人员所采用的绳索、胸部或全身的套具、腕套、升降设施等。
3.20
隔离isolation of limited space
通过封闭、切断、阻断等措施,完全阻止有害物质和能源(水、电、气)进入有限空间。
4一般要求
4.1机构
存在有限空间的单位,应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纳入本单位安全管理体系,并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工作。
4.2职责
4.2.1存在有限空间的单位应建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并纳入公司安全标准化体系中。
4.2.2有限空间作业岗位责任制应涵盖安全管理部门和(或)人员、审批部门和(或)审批责任人、现场责任人、作业负责人、监护者、作业者、应急救援人员及其他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要求等内容。
4.3制度和规程
4.3.1企业应建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有限空间发包作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4.3.2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至少包括:
a)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涵盖审批部门和(或)审批责任人、审批要求、审批内容、审批流程、审批单样式和审批文件存挡等;
b)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制度:涵盖有限空间作业培训计划、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档案管理等;
c)有限空间作业防护设备设施管理制度:涵盖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防护设备、个体防护装备、应急救援设备设施的采购、使用、存放、更新、维护保养及报废等;
d)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管理制度:涵盖有限空间作业现场人员、设备设施管理及相关安全要求等;
e)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涵盖应急管理机构及职责、应急救援预案制修订、应急救援设备设施管理、应急救援演练及效果评估等。
4.3.3有限空间发包作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至少包括:
a)有限空间发包作业管理制度:涵盖发包作业管理部门及人员职责、安全生产条件审查内容及程序、发包作业安全管理协议内容及签订等;
b)有限空间发包作业审批制度:涵盖发包作业审批部门和(或)审批责任人、审批要求、审批内容、审批流程、审批单样式和审批文件存档等;
c)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制度:涵盖有限空间作业培训计划、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档案管理等。
4.3.4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应涵盖有限空间作业风险、程序、安全技术要求、注意事项等内容。
4.4发包作业管理
4.4.1发包单位对其发包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承担主体责任。承包方对其承包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承担直接责任。
4.4.2不具备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条件的单位,不应实施有限空间作业。
4.4.3发包单位应将有限空间作业发包给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作业单位,并对作业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进行审核和存档保存。
4.4.4发包单位应与作业单位签订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协议,对各自的安全生产职责进行约定:
a)双方在场地、设备设施、人员等方面安全管理的职责分工;
b)双方在承发包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
c)应急救援设备设施的提供方和管理方;
d)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职责分工、程序以及各自应当履行的义务;
e)其他需要明确的安全事项。
4.4.5发包单位应向作业单位如实提供以下基本信息:
a)有限空间内部结构特征;
b)有限空间中盛装或残留物料种类、危害;
c)与所作业的有限空间相连系统的基本情况;
d)有限空间周围敷设或安装的管线、设施等情况。
4.4.6发包单位应对作业单位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开展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问题的,应及时督促整改。
4.4.7发包单位应对发包作业进行审批,并留存作业审批材料。
4.5台账管理
4.5.1存在有限空间的单位应辨识本单位存在的有限空间及其安全风险,确定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并进行风险辨识分级建立有限空间辨识清单和有限空间管理台账,并及时更新。
4.5.2有限空间辨识清单参见附录A。
4.5.3有限空间辨识台账参见附录B。
4.5.4有限空间分折表参见附录C。
4.5.5有限空间管理台账应包括有限空间所在区域、名称或编号、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后果、防护控制措施、风险级别、作业形式、警示标志设置、检测仪器应急物资配备、审批责任人和现场责任人等基本情况。
4.5.6存在有限空间的单位应定期对有限空间事故隐患进行排查,纳入台账管理并及时进行整改。
4.5.7有限空间作业主要事故隐患排查表参见附录D。
4.6警示标志
企业辨识出的有限空间应按以下要求设置标牌:
a)地上有限空间和密团设备应在其显著位置张贴或悬挂有限空间告知牌、安全警示标识牌、应急处置卡和安全操作规程;
b)地下有限空间宜设置有限空间标牌、安全警示标识牌、应急处置卡;
c)安全警示标识应符合GB2894、GB/T2893.5的要求;
d)企业应在有限空间集中场所显著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应急处置卡;
e)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告知牌示例参见附录;
f)有限空间作业应急处置卡参见附录F。
4.7安全防护设备设施配置与管理
4.7.1作业单位、发包单位均应配置符合附录、H、I的安全防护和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建立设备设施管理台账并及时更新完善。
4.7.2设备设施应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要求。
4.7.3作业单位、发包单位均应安排专人负责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定期检验、检定、校准、报废和更换等工作,发现设备设施缺失或影响安全使用时,应及时补充、修复或更换。
4.7.4设备设施技术资料、说明书、维修记录和计量检定报告等应存档保存,并易于查阅。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ZJS.MS102-2020 项目管理标准 中建
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营理标准
项目管理标准
编号:ZJS.MS102-2020
2020-01-14发布
2020-01-14实施
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发布
自 2016 年工程局印发《项目管理 标准》(2016 版)(以下简称“《项标》”)以来,经过三年多的执行,企业层面的管控能力得以增强,项目层面的实施能力有效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明显提升。随着国家建筑市场进入新常态,工程局的逆势发展,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为进一步提高《项标》的适用性、系统性、科学性,确保指导性、操作性更强,此次将《项目管理标准 》进行了丰富。为适应局战略规划,将《项目管理标准》丰富为房建类项目管理篇、基础设施类项目管理篇、投资类项目管理篇三大类,以提升房项目管理标准化、信息化水平。
一、房建类项目管理标准方面
局工程部组织局总部各部门以及局属单位各系统业务专家,对《项标》进行修订。本次修订的原则是以中建股份《项目管理手册》(2015 年修订版)为蓝本,在局 2016版《项标》的基础上,按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顺序调整篇章架构,坚持 2016 版“项目管理方针”、“123”的中心思想。本次修订主要针对 2016 年版《项标》执行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管理过程中发生变化或不完善,以及有遗漏的问题进行修改与补充。
1.理顺管理流程,简化管理表单。对项目管理全过程的业务流程进行了梳理,对项目管理表单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修订,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性、通用性和适用性,并汇总形成《项目业务流程运行指南》(试行)。修订后的《项标》正文按照“PDCA循环”或时间轴顺序对项目管理活动进行描述,相应流程及表单须对照使用《项目业务流程运行指南》(试行)。
2.增加《项标》的适用范围。对海外项目、钢结构、机电安装、装饰等专业工程项目的建造管理内容进行了适当的扩充,强化大体系管理。
3.适度运用总承包管理实践的成果。对局实施“441 计划”、精益建造取得的相对稳定的适用性的阶段性成果,“三四八”设计管理方法、“三级四线”计划管理方法等内容,在 2020 版《项标》中进行了完整反映。
4.强化了项目策划、项目实施计划书的重要性,每个章节增加实施计划的内容;明确由公司/分公司编制项目策划,作为项目实施的纲领性文件;项目部根据项目策划编制项目实施计划,作为项目的实施指导文件。
5.章节调整。随着总承包管理纵深推进,设计管理重要性愈发凸显,将项目技术与设计管理章拆分为项目技术管理、项目设计管理两个章节。
二、基础设施类项目管理标准方面
本次修订的原则是以中建股份《项目管理手册》(2015 年修订版)为蓝本,主要针对 2018 版《项目管理标准》执行过程中基础设施项目管理过程的经验积累和管理的差异,进行补充、新增;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
1.理顺基础设施项目管理流程,新增基础设施项目履约管理评价表,针对性地细化进度、技术、质量、安全、商务等管理内容。
2.强化了项目策划、项目实施计划书的重要性,每个章节增加实施计划的内容;明确由公司/分公司编制项目策划,作为项目实施的纲领性文件;项目部根据项目策划编制项目实施计划,作为项目的实施指导文件。
3.章节调整,随着总承包管理纵深推进,设计管理重要性愈发凸显,将项目技术与设计管理章拆分为项目技术管理、项目设计管理两个章节。
4.章节增加,征拆与协调管理工作的推进,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进度,将征拆与协调管理单独成章,突出此项工作的重要性。
5.补充基础设施项目测量、试验、计划、征拆协调岗位设置及人员编制要求,增强项目商务、成本、分包管理的适用性。
三、投资类项目公司管理标准方面
为持续完善局管理标准,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在对标行业先进和内部充分调研研讨的基础上,形成了本次投资类项目公司的新增内容,主要包括:
1.构建“1+2”的框架体系,即 1 个总体篇章--投资类项目公司通用篇,2 个专业篇章-房地产项目公司篇和 SPV 公司篇。上册由项目公司通用的价值活动组成,包括总则、公司治理与决策、财务与融资管理等 7 章 32 节;中册由房地产项目公司全周期价值活动组成,包括报批报建、规划设计、营销策划、商业管理等 7 章;下册由基础设施等 SPV 公司全周期价值活动组成,包括投资管理、设计管理、招标采购、运营管理等 7 章。配套新增了《项目公司业务流程运行指南》,待投资业务中心规范运行后正式发布。
2.充分预留体系建设接口。充分考虑未来将要编制的《投资项目管理办法》、《PPP项目责任目标管理办法》、《PPP 运营管理办法》等系列制度,以及投资业务中心成立、城市投资运营公司揭牌等组织结构的重大变化,预留接口,重点全覆盖,内容逐步规范完善。2020 版《项标》修订并发布实施后,局 2016 年版《项标》不再使用。《项标》是中建三局 项目管理标准化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局属各单位可按照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相应的管理细则贯彻实施本标准的要求。
2020 版《项标》是项目层面管理标准,局总部、各单位及其分公司、项目部应根据工作需要与局 2020 版《企业管理标准》、《岗位管理标准》配合使用。
2020 版《项标》修订工作得到局总部各部门以及局属单位各系统业务专家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诚挚感谢!
内容索引:
2020 版《项目管理标准》总目录
一、房建类项目管理标准................................................................................1
二、基础设施类项目管理标准....................................................................177
三、投资类项目公司管理标准....................................................................441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问题专业: 土建 预算 土建计量GTJ
所属地区: 四川
提问日期: 2022-06-10 15:20:44
提问网友: 随心
请问,梁集中标注2c25+(2c12),原位标注4c25(T)。
这个4c25在跨中钢筋输入时需要打括号吗?
那2c12需要打括号吗?
解答网友: 钢筋撑起半边天
DB2102/T 0038-2021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程技术规程
ICS91.040
CCS P00
DB2102
大连市地方标准
DB2102/T0038—2021
既有住宅 加装电梯工程 技术规程
2021-12-15发布 2022-01-15实施
大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大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联合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程技术规程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总则、基本规定、设计要点、施工及验收、使用维护。
本文件适用于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维护。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7588-2003(所有修改单)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T10058-2009电梯技术条件
GB28621-2012安装于现有建筑物中的新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50011-2010(2016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01-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16-2014(2018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23-2009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GB50096-2011住宅设计规范
GB50180-2018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
GB50202-2018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GB50292-2015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
GB50367-2013/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50373-2019通信管道与管道工程设计标准
GB50550-2010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846-2012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
GB51251-2017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6368-2005住宅建筑规范
CJJ/T2502016城镇燃气管道穿跨越工程技术规程
TSGT5002-2017电梯维护保养规则
TSGT7001-2009(所有修改单)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电引与强制驱动电梯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梯井道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新增建筑中,由结构构件和外围护体系构成、供电梯在其内部沿竖向行走的封闭空间,保证电梯轿用、对重(平衡重)和(或)液压缸柱塞运行。井道空间通常以底坑底、井道壁和井道顶为边界。
3.2
装配式电梯井道
井道结构在工厂预制、现场装配而成的电梯井道。
3.3
平层停靠
加装电梯的停靠层站为各层楼面,从电梯停靠处可以平层无障碍进入户内,无需上(或下)楼梯踏步。
3.4
层间停靠
加装电梯的停靠站为楼梯层间休息平台处,从电梯停靠处需步行上或下一定高度到达入户门
3.5
入户连廊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选择平层停靠或层间停靠方式时,从各电梯停站层候梯厅进入户内的走廊。
4总则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程应遵循安全、节能、环保、经济的原则,同时便于施工安装和运行维护。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2101/T 0048-2022 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ICS91.040.30
CCS P33
DB2101
沈阳市地方标准
DB2101/T0048—2022
超低能耗 居住建筑 节能设计标准
Design standard for energy efficiency of ultra-low residential buildings
2022-04-29发布2022-05-29实施
沈阳市城乡建设局 沈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1总则
1.0.1为执行国家有关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可再生能源利用,大幅度降低居住建筑的供暖、制冷能耗及建筑物总能耗,显著改善居住建筑的室内环境,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沈阳市新建、改建和打扩建的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
1.0.3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辽宁省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超低能耗居住建筑ultra low energy residential building
适应气候特征和场地条件,通过被动式建筑设计最大幅度的降低供暖、空调、照明需求,通过主动技术措施最大幅度的提高能源设备与系统效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以最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适室内环境,且其室内环境参数和能效指标符合本标准规定的居住建筑。
2.0.2一次能源primary energy
在自然界中以原有形式存在的、未经加工转换的能量资源,又称天然能源,如原煤、石油、天然气等。
2.0.3一次能源系数primary energy coefficient
将某种能源换算成一次能源时,考虑能源在开采、运输和加工转换过程中造成能源消耗的系数。
2.0.4基准建筑reference building
计算建筑本体节能率和建筑综合节能率时用于计算符合行业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26-2018相关要求的建筑能耗综合值的建筑。
2.0.5建筑能耗综合值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在设定计算条件下,单位面积的年供暖、通凤、空气调节、照明、生活热水、电梯等终端能耗量与可再生能源系统发电量,利用能源换算系数,统一换算到标准煤当量后,两者的差值。不包括坎事、家电和插座等受个体用户行为影响较大的能源系统消耗。
2.0.8建筑综合节能率building energy saving rate
设计建筑和基准建筑的建筑能耗综合值的差值与基准建筑的建筑能耗综合值的比值。
2.o.7建筑本体节能率building energy improvement rate
在设定计算条件下,设计建筑不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建筑能耗综合值与基准建筑的建筑能耗综合值的差值,与基准建筑的建筑能耗家合值的比值。
2.o.8供暖年耗热量annual heating demand
为满足室内环境参数要求,按照设定计算条件,计算出的单位套内使用面积年累计消耗的、需由室内供暖设备供给的热量,单位为kWh/(m2a)
2.0.9供冷年耗冷量annual cooling demand
为满足室内环境参数要求,按照设定计算条件,计算出的单位套内使用面积年累计消耗的、需由室内供冷设备供给的冷量,单位为kWh/(m2a)。
2.0.10建筑气密性air tightness of building
建筑物在封团状态下阻止空气渗漏的能力,表征建筑物或房间在正常密闭情况下的无组织空气渗透量。通常采用压差实验检测建筑气密性,以换气次数N5:即室内外50Pa压差下换气次数来表征建筑气密性。
2.0.11气密层airtightness layers
围护结构内阻止气体渗漏的连续构造层。包括钢筋混凝土墙体、水泥砂浆抹灰层、气密性材料、门、窗等部件。
2.0.12气密性材料air tightness material
对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缝欧进行密封、防止空气渗透的材料
2.0.13防水透气材料anti-water and breathe freely material
对建筑物外围护结构室外侧的缝原进行密封的防水及透出水蒸气的材料。
2.0.14太阳能总透射比(g)total solar energy transmittance
太阳光直接透过玻璃进入室内的能量与太阳光被玻璃吸收转化为热能后二次辐射进入室内的能量之和与透过前能量之比,又称太阳能得热系数。
2.0.15可见光透射比(L)visible light transmittance
在可见光范围内,透过玻璃的光通量与投射在玻璃上的光通量之比。
2.0.18低辐射镀膜玻璃low emissivity coated glass
对4.5一25m的远红外线有较高反射比的镀膜玻璃,也称Low-E玻璃。
2.0.17玻璃暖边间隔条thermally improved spacer
采用低热传导材料制作,用于均匀支撑周边并分隔形成干燥气体空间层的间隔条,其综合热导系数(d2)≤0.007WK。
2.0.18热(冷)回收率rate of heat(cool)recovery
通风换气时,通过新凤换气装置,新鲜空气由室外进入到室内,污浊空气由室内排出到室外。从室内排出空气中所获得的用于加热(制冷)新鲜空气的热(冷)量与不进行热(冷)回收情况下损失的热(冷)量之比。
2.0.19太阳高度角solar elevation angle
某地太阳光线与通过该地与地心相连的地表切面的夹角、
2.0.20太阳总辐射total solar radiation
在地球表面某一观测点水平面上接收的太阳直射辐射与太阳散射辐射的总和。
2.0.21太阳直射辐射direct radiation
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不包括经由大气散射)投射到地面上的太阳辐射,其值取决于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天气情况、海拔高度及地理纬度。
2.0.22太阳散射辐射scattering radiation
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受到大气中气体、尘埃、气溶胶等的散射作用,从天空的各个角度到达地表的一部分太阳辐射。
2.0.23结构性热桥structural thermal bridge
由于梁、柱、板等结构构件穿入保温层而造成保温层减薄或不连续所形成的热桥。
2.0.24系统性热桥systematic thermal bridge
在外墙保温系统中,由连结保温材料与结构墙的错栓等所形成的热桥。
2.0.25环保性工质environmental refrigerant
具有良好的热力学性能、物理化学性能、安全性能、具有对自然环境无害、不破坏大气臭氧层、减小温室效应等良好的环境保护特性,在空调设备内进行循环的工作介质。
3基本规定及技术指标
3.1一般规定
3.1.1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规划和设计,应充分利用场地的自然资源,建筑朝向宜为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建筑的空间布局和立面设计应有利于冬季日照和夏季通凤。
3.1.2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设计应以室内环境和能耗指标为约束性指标,围护结构、能源设备和系统等技术性能参数为推荐性指标。
3.1.3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应满足自然通风要求,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凤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3GB50736的相关规定。
3.1.4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应充分利用自然光,建筑采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3GB50033的相关规定。
3.1.5电梯、水泵、照明、家用电器等用能设备,应使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节能产品。
3.1.6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应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遵循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安全可靠、讲求效益的原则,选择适宜沈阳市经济和资源条件的技术措施。
3.1.7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应进行全装修,室内装修宜简洁,不应损坏建筑围护结构气密层和影响气流组织,并宜采用获得绿色建材标识(或认证)的材料与部品。
3.2室内外计算参数
3.2.1室内环境应全年处于舒适状态,主要房间室内环境参数应按表3.2.1确定。
3.2.2沈阳市供暖期、制冷期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参照《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3GB50736取值。
3.3建筑能效指标
3.3.1建筑的能耗指标,应采用一次能源计算量,并应符合国家标准综合能耗计算通则3GBT2589的规定。各种能源折标准煤的参考系数见附录A
3.3.2沈阳市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能效指标应符合表3.3.2的规定。
4建筑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建筑群的总体规划应有利于营造适宜的微气候。通过优化建筑空间布局,合理选择和利用景观、生态绿化等措施,夏季增强自然通风、减少热岛效应,冬季增加日照,避兔冷风对建筑的影响。建筑的主朝向宣为南北朝向,主入口宜避开冬季主导风向。
4.1.2应依据沈阳市气候特征,进行建筑平面总体布局、朝向、采光通风、室内空间布局等设计。根据建筑功能和环境资源条件,以气候环境适应性为原则,以降低建筑供暖年耗热量和供冷年耗冷量为目标,充分利用天然采光、自然通风,结合围护结构保温隔热和遮阳措施等被动式建筑设计手段,降低建筑的用能需求。
4.1.3超低能耗居住建筑造型宜规整紧凑,避免凹凸变化和装饰性构件。屋面天窗与该房间面积的比例不宜大于0.1,体型系数限值不宜大于表4.1.3中规定的限值。
4.1.4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窗墙面积比应通过性能化设计方法经优化分析计算确定,既要从全年气候特点出发考虑窗墙面积比对建筑供暖供冷需求的影响,同时应兼顾开窗面积对自然通风和采光效果的综合影响。
4.1.5建筑的空间组织和门窗洞口的设置应有利于自然通风,减小自然通风的阻力,并有利于组织穿堂风,实现过渡季和夏季利用自然通风带走室内余热。
4.1.6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应具有良好的隔声性能。建筑设计时,宜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对主要房间隔声性能进行计算,达到本标准相关技术指标的要求。
4.1.7建筑设计宜采用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
4.2热工设计
4.2.1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确定应以满足本规范的能耗指标为目标,遵循个性能化设计原则,通过能耗模拟计算优化分析后确定。宜采用保温和结构一体化的设计。
4.2.2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应采用热惰性大的复合墙体结构。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应选用高性能保温材料。屋面保温材料选择还应具备较低的吸水率和较好的抗压性能。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和做法可参考本标准附录B。
4.2.3外窗玻璃配置应考虑玻璃层数、LoW-E膜层、真空层、惰性气体、边部密封构造等加强玻璃保温隔热性能的措施。宜符合下列要求:
1应采用三层或三层以上的Low-E中空或真空玻璃。玻璃的传热系数,取中空玻璃稳定状态下的传热系数,应依据现行国家标准中空玻璃稳态U值(传热系数)的计算及测定》GB/T22476规定的方法计算,宜采用传热系数K≤0.9W/(m2K)的玻璃。
2玻璃的太阳能总透射比,应依据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151规定的方法测定。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37/T 5062-2016 农村一体式无害化卫生厕所施工及验收规范
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
DB37/T5062—2016
J13510—2016
农村一体式 无害化卫生厕所 施工及验收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of rural harmless integrated sanitary toilet
2016-07-18发布 2016-09-01实施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联合发布
1总则
1.0.1为加强农村一体式无害化卫生厕所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规范施工技术,统一施工质量的验收,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山东省聚乙烯、共聚聚丙烯、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聚氯乙烯等材质的一体式化粪池配套的无害化卫生厕所施工及验收。
1.0.3一体式无害化卫生厕所的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户加household latrine
供家庭成员大小便用的场所,由厕屋、便器、贮粪池等组成。
2.0.2无害化卫生厕所innocuous-sanitary latrine
按照规范要求使用时,具备有效降低粪便中生物性致病因子传染性设施的卫生厕所。
2.0.3厕屋estroom
安装蹲便器(或坐便器)和冲水设备等卫生洁具的独立房间。
2.0.4化粪池septic tank
化粪池是对粪便进行发酵处理并加以过滤沉淀,达到对粪便无害化处理效果的类便处理设备。
2.0.5一体式三格化粪池three-chamber integrated septic tank
由1、2、3三个池连接过粪管、排气管等组成,各池容积比原则为2:1:3,构造设计及质量应符合GB19379农村户厕卫生规范3附录A、DB37/T2792一体式三格化粪池(聚乙烯、共聚聚丙娇、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要求。
2.0.6一体式双瓮漏斗化粪池double-funneled-jar integrated septic tank
由前瓮和后瓷两个瓮体连接过粪管、排气管等组成,构造设计及质量应符合GB19379《农村户厕卫生规范3附录B、DB37/T2793《一体式双瓷漏斗化粪池(聚乙烯、共聚聚丙烯、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要求。
2.0.7高压冲水设备high pressure water flushing devices
借助踩踏压力泵产生的高压将贮水桶中的水高速冲出的设备,由贮水桶和压力泵组成。
3基本规定
3.0.1从事农村一体式无害化卫生厕所工程的施工队伍应经过施工技术培训。
3.0.2施工队伍应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确保施工人员及现场周边院墙、房屋等的安全。
3.0.3施工队伍应按照合同文件、产品说明书和有关规范、标准要求,根据农户家庭具体情况开展施工工作,完善施工记录,保障工程质量。
3.0.4厕屋选址应结合农户现有庭院布局,宜建造在庭院角落等与生活区城相距较远的位置。
3.0.5化粪池的选址应避开房屋,防止因施工对房屋安全造成影响,宜建造在靠近厕屋的院内或院外位置,确保进粪管尽量短而直。
3.0.6应根据农户使用需求及使用意愿选择合适的化粪池类型,施工作业面积小、山区等地下石块较多、土质疏松等区域宜选择三格化粪池,施工土质较硬、地下水位较深、作业面积较宽阔等区域宜选择双瓮漏斗化粪池。
3.0.7农村一体式无害化卫生厕所施工工程所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产品的品种、规格、性能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粪便无害化处理效果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3.0.8一体式无害化卫生厕所应选用高压节水型冲水设备,单次冲水量应低于0.4弘,并可有效冲净类便。
3.0.9所用的管材、构(配)件、卫生洁具、化粪池等在运输、保管和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不得与溶剂、易挥发物、油脂等物品放在一起,室外堆放不应长期露天曝晒。
3.0.10管材、构(配)件、卫生洁具、化粪池等进入现场后应进行进场验收。验收内容应包括订购合同、质量合格证书、性能检验报告、使用说明书等。一体式三格化粪池容积应不低于1.5m,一体式双瓮漏斗化粪池的尺寸应符合DB37/T2793一体式双瓷漏斗化粪池(聚乙烯、共聚聚丙烯、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要求。
3.0.11应严格控制管材、构(配)件、卫生洁具、化粪池等各部位的密封性,密封性可通过闭水法进行检测,检测方法见附录C。
3.0.12一体式无害化卫生厕所应经过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安装示意图参见附录A。
4土石方与地基处理
4.1一般规定
4.1.1池坑的开挖、支护方式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施工方法、周围环境等要素进行设计,确保施工安全。
4.1.2池坑开挖的深度及大小应满足贮水桶、管材及化粪池的施工需要。其中化粪池池坑深度应满足化粪池上沿低于冻土层,一股应不低于地坪500m:贮水桶的池坑深度应根据贮水桶型号确定,确保水位在陈土层以下或在保温材料防护下冬天不结冰。
4.1.3池坑支护应根据沟槽的土质、地下水位、池坑断面、荷载条件等因素进行设计。
4.1.4雨期施工应采取以下措施:
1制定池坑边雨水径流疏导措施,搭盖防雨拥,防止雨水流入池坑。
2随时检查支护是否松动、滑落,防止坑壁丹塌。
3施工宜快挖快建,缩短工期。
4.1.5冬期施工应采取防止池坑底部受陈的措施,并加强支护安全检查。
4.2池坑开挖与支护
4.2.1池坑开挖应保证边坡稳定,当池坑深度小于表1规定值时,可采用直立土壁。
4.2.2池坑深度超过表1规定值时,应放坡开挖,放坡坡度可按表2执行。
4.2.3为确保池壁稳定性,宜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对池壁加以保护,支护可采用木材支护、钢管支护等形式。
4.2.4池坑周围临时堆土或施加其他载荷时,不应影响池坑及周围建筑物的安全。
4.2.5池坑的开挖应符合下列规定:
1池坑底部原状地基土不得扰动,当采用机械开挖时池坑底应预留200m一300mm土层由人工开挖至需求深度,并整平。
2池坑开挖遇地下水时,应采取引水沟、集水井等排水措施,及时将积水排除、引离施工现场。
3池坑底为杂填土、腐蚀性土时,应全部挖除并进行相应的地基处理。
4坑壁平顺,边坡坡度符合施工方案的规定。
5在池坑边坡稳固后,宜设置供施工人员上下池坑的安全梯。
4.2.6池坑挖好后应采取防护措施,防止水灌入池坑,当池坑底部受水浸泡时,宜采用天然级配砂珠石或石灰土回填。
4.3地基处理
4.3.1化粪池池坑挖好后,为避兔坑底地基松动,应将池底原土实,浇筑100m厚、C20混凝土(或100mm厚、C20水泥混凝土预制板)作基础。
4.3.2贮水桶的池坑原土实后,应浇筑50mm厚混凝土作基础。
4.3.3便器宜用50mm厚混凝土作基础。
4.3.4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顶制板)池坑基础必须为一个整块,防止受力不均造成沉降,双瓷漏斗化粪池两个瓷体的基础应为一个整体。
4.3.5特殊地基处理
1淤泥:泥地基开挖后,应先将地基压实,再用炉渣或碎石填平,然后浇筑10mm厚、C20钢筋混凝土(或100m厚、C20钢筋混凝土预制板)作基础。
2膨胀土或湿陷性黄土应采取更换好土等措施。
3当地基局部有地窖、地洞等空洞时,应将空洞填满实。
4.4池坑回填
4.4.1卫生洁具、化粪池安装完毕并经检验合格后,应及时回填池坑,并符合下列规定:
1回填应以原土回填为主。
2卫生洁具、化粪池下入池坑时,不得扰动原状地基。
3回填时采取防止管道、卫生洁具、化粪池发生位移或损伤的措施。
4.4.2池坑回填应符合下列规定:
1池坑内砖、石、木块等杂物应清除干净。
2池坑内不得有积水。
3回填土应以好土为主,土中不得含有有机物、陈土以及砖、石等硬块。
4应均匀对称回填,避免造成化粪池、卫生洁具、管道的移动、倾斜。
5严禁在坑壁取土回填。
4.4.3贮水桶回填土前应预先灌满水,防止空桶受挤压变形。
4.4.4贮水桶、便器回填时应先用细砂捣实,浇筑60m厚混凝土,并用15m厚水泥砂浆找平(宜铺设8mm一12m防滑地砖,用1:1水泥砂浆勾缝)。
4.4.5化茶池回应分三次分层芬实,回填至需求高度为止。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37/T 5212-2022 既有建筑地下增层技术规程(报审版)
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
DB37/T5212-2022
JXXXXX-2022
既有建筑地下增层 技术规程
Code for basement-addition technology in existing building(备案稿)
2022一01一04发布 2022一04一01实施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联合发布
1总则
1.0.1为了在既有建筑地下增层工程的设计、施工中贯彻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可靠、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既有建筑增设或拓展地下空间。
1.0.3既有建筑地下增层的设计、施工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地下增层basement addition
在既有建筑下方利用基础托换或移位等技术增设或拓展地下空间,以达到增加使用面积、提升使用功能的目的。
2.1.2托换桩vertical components of underpinning piles
既有建筑地下增层过程中,土方开挖之前施作于拟建地下空间中,用于支撑上部既有建筑荷载的新增竖向托换构件。托换桩又分为临时托换桩和永久托换桩。
2.1.3桩间侧向支撑support between the piles
地下空间土方开挖期间设置在相邻托换桩间,通过增加桩身约束以提高基桩稳定性的支撑杆件。
2.1.4托换梁underpinning beam
设置在相邻托换桩间,从两侧夹持并支撑既有建筑竖向构件(墙柱)的梁,一般为深受弯构件。
2.1.5托换承台underpinning pile cap
从四周包裹既有建筑竖向构件(柱),并将荷载传递给下方托换桩的承台。
2.1.6托换引起的地基二次沉降additional settlement caused by underpinning
既有建筑地下增层过程中由于基础托换引起的建筑物地基二次变形。
3基本规定
3..1既有建筑地下增层工程的规划、消防、机电、设备等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0.2既有建筑地下增层设计前的准备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
1对场地进行岩土工程勘察;
2调查周边相邻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等情况;
3收集既有建筑物地质勘察报告、施工图纸和竣工验收等相关资料;
4对既有建筑地基基础、上部结构进行鉴定。
3.0.3既有建筑地下增层应根据岩土工程助察结果、既有建筑类型、基础类型、周边环境、开挖深度、施工条件等因素选择地下增层的方案。
3.0.4既有建筑地下增层应根据上部结构、地下结构、地质条件、施工顺序、取土方式及施工进度等因素进行结构设计,包括下列设计内容:
1支护结构设计;
2托换桩设计,包括桩的承载力、稳定性计算;
3托换梁或托换承台的承载力计算,与原有竖向构件结合面承载力计算;
4地基变形计算及其对上部结构影响分析;
5基础设计;
6既有建筑上部结构的安全性和抗震性能若不符合现行规范要求,也应来取相应加固处理措施;
7对地下水位高的地区,应进行基础及防水板的抗浮验算。
3.0.5既有建筑原位地下增层施工应包括基坑土方开挖、设置托换桩、施作新增地下空间的其他构件、地下水控制等。
3.0.6既有建筑地下增层施工过程中应对托换桩、托换梁(托换承台)、支护体系、地下水位、周边土体、地下管线、邻近建(构)筑物进行动态监测并及时反馈。
4岩土工程勘察
4.0.1既有建筑地下增层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应包括以下内容:
1建设用地建筑红线范围、拟建工程平面布置、建筑坐标;
2拟建地下空间工程结构特征、基础类型及埋置深度;
3相邻建筑的建成时间、基础类型和埋深、上部结构现状及道路、地下管线及地下水位情况。
4.0.2既有建筑地下增层工程岩土工程勘察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3GB50330及土工试验方法标准3GB/T50123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岩土工程勘察应重点查明竖向托换构件、围护结构影响范围内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结合既有建筑地下增层工程的特点,除应满足一般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内容要求外,尚需符合下列要求;
1)初步勘察阶段应初步查明既有建筑场地环境状况及工程地质条件,应对工程实施的可行性、合理性进行分析及评估:预测工程实施中可能产生的主要岩土工程问题;
2)详细勘察阶段应查明既有建筑场地范围内岩土层分布类型、规模、工程特性和不良性状:对地基的均匀性和承载能力进行评价:对工程可行性、合理性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估:判断工程实施中地基的稳定性:提供工程设计和施工所需的岩土工程参数及相关建议。
4.0.3岩土工程勘察范围与测试宜符合下列规定:
1勘察范围宜包括既有建筑基础平面并外延至地下空间总开挖深度的1~2倍: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或存在深厚的软弱土区域时,勘察范围宜适当加大,勘探点宜适当加密;
2勘察点的深度宜根据建筑设计、场地岩土工程条件确定,勘察深度一般为拟建地下空间基础埋置深度的2~3倍,并且不小于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的相关要求:当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或存在深厚的软弱土区域,勘察深度宜适当加大;
3移位地下增层时应重点对移动路线以及就位场地进行勘察;
4水文地质测试参数宜包含下列内容:
1)各层地下水的类型、水位、水压、水质、水量补给和变化;
2)各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和渗透影响半径;
3)分析水位变化对地下增层施工工艺的影响,应采取的措施;
4)既有建筑场地周围地表水的径流状况;
5工程地质测试参数宜包含下列内容:
1)岩土常规物理试验指标;
2)岩土抗剪强度及变形指标;
3)特殊性岩土指标,应作专项性测试。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问题专业: 安装
所属地区: 河北
提问日期: 2022-06-10 13:59:16
提问网友: 艺术
解答网友: 小野猫
设备提量识别消火栓,管道识别,立管用布置立管
问题专业: 安装 机电
所属地区: 北京
提问日期: 2022-06-10 13:54:05
提问网友: 大胖
解答网友: xagcc
只是一路,具体导线根数要看平面图的。
问题专业: 安装
所属地区: 北京
提问日期: 2022-06-10 13:53:50
提问网友: 快了天使
解答网友: 冰临城下
散热器下口据地一般为150-200,进水回水高差一般为600,这个根据暖气片型号确定的
问题专业: 安装
所属地区: 辽宁
提问日期: 2022-06-10 13:50:51
提问网友: 尚辰天焱
解答网友:
井内径和外径
问题专业: 土建
所属地区: 四川
提问日期: 2022-06-10 13:48:24
提问网友: Gorgeous
解答网友:
暗柱混凝土等级应该按剪力墙,不能按框柱
答疑:60个窗户,一个窗户5.25平米,换塑钢窗户,如何做预算-山西
问题专业: 装饰 预算 计价软件GCCP
所属地区: 山西
提问日期: 2022-06-10 13:39:37
提问网友: LAURA
解答网友: 翔宇789
套拆除原窗,安装塑钢窗子目。工程量60*5.25平方米。
1
…
123
124
125
…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