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2 > 6月 ( 第 145 页)

IC875,180,10:77.040.20
E92;H26 SY
备案号:37565—2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6858.3—2012代替SY/T5448-1992
油井管无损检测方法第3部分:钻具螺纹磁粉检测
Nondestructive testing method for OCTG-Part 3:Magnetic particle testing for drilling tool thread
2012-08一23发布 2012-12-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SY/T 6858.3,SY/T 6858.3-2012,无损检测方法,油井管,钻具螺纹磁粉检测,SY/T 6858.3-2012 油井管无损检测方法 第3部分:钻具螺纹磁粉检测

1范围
SY/T6858的本部分规定了钻具螺纹磁粉检测磁化方法、磁场强度、破悬液配制、检测方法、磁痕评判、检测报告的内容及检测人员的一般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油气井钻井用铁磁性钻具螺纹部位表面或近表面缺陷的磁粉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9445无报检测人员资格定与认证(GB/T9445一2008.150712:205,1DT)
3检测人员
3.1人员资质
检测人员的矫正视力应不低于5.(小数记录值为1.0),检测人员不得有色育,色弱等。
从事钻具螺纹磁粉检测人员,应取得行业资格鉴定委员会颁发的磁粉检测等级资格证书。检测人员其他条件应满足GB/T9445的要求。
取得各技术等级的检测人员只能从事与该等级相应的检测工作,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3.2经验
检测人员应具有一定的钻具结构,井下受力情况及钻具使用的一般靠识。
4被检工件
4.1清理范围
应清理需要检测的钻具螺纹部位。
4.2清理要求
当受检表面有异物影响星示时,应进行消除处理。如泊脂、铁锈、氧化皮、钻井液、非导电涂层等要消除干净。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高清带书签 津12S9图集,pdf格式,实施日期:2013年10月1日,统一编号:DBJT29-18-2013,主编单位:天津市建设工程技术研究所,批准单位:天津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批准文号:津建设[2013]587号

排水工程,津12S9,管道,给水工程,给水排水管道及连接图集,连接,高清带书签 津12S9 给水排水管道及连接图集(无水印).pdf

1.编制依据:
《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版)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程》GB50363-2005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冷热水用聚丙烯管道系统》GB/T18742-2002
《建筑给水聚丙烯管道工程技术规范》GB/T50349-2005
《建筑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GB/T5836.1-2006
《建筑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管件》GB/T5836.2-2006
《排水用柔性接口铸铁管、管件及附件》GB/T12772-2008
《埋地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双壁波纹管材》GB/T18477-2001
《埋地排污、皮水用硬聚氯乙烯(PVC-)管材》GB/T10002.3-1996
《建筑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50106-2010
《建筑排水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材及管件》CJ/T50-2007
《冷热水用耐热聚乙烯(P阳-RT)管道系统》CJ/T175-2002
《建筑排水塑料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29-2010
《建筑排水金属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27-2009
《埋地平壁钢塑复合缠绕排水管》CJ/T329-2010
《建筑拌水用卡箍式铸铁管及管件》CJ/T177-2002
《建筑排水用柔性接口承插式铸铁管及管件》CJ/T178-2003
《热熔连接铝合金衬塑(PP-R)管材》Q/XJL003-2011
《埋地硬聚氯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7:2000
《建筑给水硬聚氯乙烯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41:2004
《特殊单立管排水系统设计规程》CECS79:2011
《建筑排水用硬聚氯乙烯内螺旋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94:2002

《建筑给水铝塑复合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05:2000
《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43-2010(各案号J1037-2010)
《建筑排水塑料营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29-2010(备案号J1136-2010)
《建筑给水钢塑复合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25:2001
《建筑给水超薄壁不锈钢塑料复合管管送工程技术规程》CECS135:2002
《建筑给水薄壁不锈钢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53:2003
《埋地聚乙烯排水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64:2004
《建筑给水铜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71:2004
《给水钢丝网骨架塑料(聚乙烯)复合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81:2005
《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技术规范》CECS183:2005
《给水内衬不锈钢复合钢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205:2006
《埋地聚乙烯钢肋复合缠绕非水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210:2006
《AD型特殊单立管排水系统技术规程》CECS232:2007
《给水钢塑复合压力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237:2008
《聚乙烯塑钢缠绕排水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248:2008
《旋流加强(CHT)型单立管拌水系统技术规程》CECS271:2010
《苏维托单立管排水系统技术规程》CECS275:2010
《建筑给水排水薄壁不锈钢管连接技术规程》CECS277:2010
《建筑排水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282:2010
《潢流降噪特殊单立管排水系统技术规程》CECS287:2011
《加强型旋流器特殊单立管排水系统技术规程》CECS307:2012
《埋地聚乙烯(PE)排水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DB29/T-70-2004(J10437-2004)

2.适用范围:
2.1本图集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各类民用建筑、居住小区、公共建筑区及工业建筑中给水排水、雨水排水系统管道及其连接的设计选用和施工安装。
2.2本图集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地区的一般民用与工业建筑的给排水工程的施工及安装。
2.3如用于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地区以及其他特殊情况时,应根据有关规范及规程的规定另作处理。
3.编制内容:
主要包括现阶段民用建筑中常用的室内、外给水、排水、雨水管道及其连接。
3.1给水管道及连接:主要有无规共聚聚丙烯管(PP-R)、聚丁烯管(PB)、聚乙烯管(PE)、交联聚乙烯管(PE-X)、高密度聚乙烯管(HDPE)、硬聚氯乙烯管(PVC-U)、丙烯酸共聚聚氯乙烯管(AGR)、给水铝塑复合管、给水钢塑复合管、给水铜管、球墨铸铁给水管及给水不锈钢管等管道及其连接
3.2排水管道及连接:主要有排水铸铁管、排水硬聚氯乙烯管(PVC-U)、排水共聚聚丙烯管(PP-B)、排水聚乙烯(PE)钢塑复合缠绕及高密度聚乙烯管(HDPE)双平壁钢塑复合管等管道及其连接。
3.3建第特殊单立管拌水系统:GY型旋流式铸铁苏维托单立管排水系统、HDPE苏维托单立营排水系统、CHT型加强旋流器单立管排水系统、GY型加强旋流器单立管排水系统、AD型特殊单立管排水系统、STD型特殊单立管排水系统及DT型特殊单立管排水系统

3.4塑料盲沟系统
4.其他部分:
4.1本图集是在总结各类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对国家或行业的法规、标准、规范及规程的细化和补充,为相关技术人员使用,但本图集不能代替相关法规、标准、规范及规程,应以有效版本的条文为准,
4.2在本图集使用中,所依据的规范、标准若有新的版本时,选用者应按有效版本执行,在使用中除应遵循国家或行业的法规、标准、规范及规程外,还应符合当地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

PDF书签目录:
编制说明 15
给水无规共聚聚丙烯管(PP-R)说明 17
PP-R管材规格尺寸与技术性能 18
PP-R管道连接 19
给水聚丁烯管(PB)说明 20
PB管材规格尺寸与技术性能 21
给水聚乙烯管(PE)说明 22
PE管材规格尺寸与技术性能 23
PB、PE管道连接 24
给水交联聚乙烯管(PE-X) 说明 25
PE-X管材规格尺寸与技术性能 26
PE-X管道连接 27
双层(双色)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道说明及规格尺寸 28
给水硬聚氯乙烯管(PVC-U)说明 29
PVC-U管材规格性能及卫生指标 30
PVC-U管道连接 31
PVC-U管道与其他材质给水管的连接PVC-U管道埋地 32
PVC-U管道分水鞍接头安装 33
丙烯酸共聚聚氯乙烯(ACR)管道说明(一)~(二) 34
ACR管道承接口连接规格尺寸 36
给水铝塑复合管说明 37
铝塑管道规格与结构尺寸 38
铝塑管道主要性能 39
铝塑管道卡(钳)压式卡套(紧固)式连接 40
PE-X、PP-R、PVC-U、铝塑管管道支管连接 41
PE-X、PP-R、PVC-U、钼塑管、PB、PE管道穿楼面、地面 42
PE-X、PP-R、PVC-U、铝塑管、PB、PE管道穿墙体 43
PE-X、PP-R、PVC-U、铝塑管、PB、PE管道支承与补偿(一) - (二) 44
PE-X 、PP-R 、PVC-U、铝塑管、PB 、PE管道暗装 46
给水孔网钢带塑料复合管说明 47
孔网钢带塑料复合管管材规格尺寸及性能 48
孔网钢带塑料复合管管道连接 孔网钢带塑料复合管管道埋地 49
孔网钢带塑料复合管管道支承与补偿 50
给水钢塑复合管说明 51
衬塑铜管管材规格尺寸与技术性能 52
涂塑铜管管材规格尺寸与技术性能 53
内外涂塑环氧(EP)复合铜管说明(一)~(三) 54
内外涂塑环氧(EP)复合铜管规格(一)~(二) 57
内外涂塑环氧(EP)复合铜管滚槽及法兰连接结构图 59
给水不锈钢塑料复合管说明 60
不锈钢塑料复合管管材规格尺寸与技术性能 61
不锈钢塑料复合管热烙卡压式连接 62
不锈钢塑料复合管热熔法兰连接与活接式连接 63
钢塑复合管道穿墙、板及建筑缝 64
铝合金衬塑(PE-RT)复合管说明(一)~(三) 65
铝合金衬塑(PE-RT) 复合管规格尺寸(一)~(二) 68
铝合金衬塑(PE-RT) 复合管热熔承插连接管件 70
给水铜管说明(一)~(二) 71
无缝紫铜管管道 73
塑覆无缝紫铜管管道 74
承插式针焊铜管管道安装 75
卡套式铜管管道安装 76
压接式铜管管道安装 77
活套法兰式铜管管道安装 78
铜管管道自然补偿安装 79
铜质波纹伸缩节安装 80
给水薄壁不锈钢管说明 81
薄壁不锈钢管卡压式管道安装 82
薄壁不锈钢管卡压式管件承口 83
卡凸压缩式管道安装 84
卡凸压缩式锁紧螺母、锁紧法兰管道安装 85
卡凸压缩式锁紧螺母型直通、弯头及其转换接头 86
卡凸压缩式锁紧螺母型三通、四通及其转换管件 87
卡凸压缩式锁紧法兰型直通及其转换管件 88
卡凸压缩式锁紧法兰型弯头、三通、四通管件 89
卡凸压缩式锁紧法兰型三通管件 90
锥螺纹接口薄壁不锈钢管说明 91
不锈钢管螺纹接口的基本尺寸 92
锥螺纹接口薄壁不锈钢管件 93
锥螺纹接口薄壁不锈钢管件尺寸 94
自动锁扣式不锈钢管说明 95
自动锁扣式不锈钢管基本规格及直通的基本尺寸 96
自动锁扣式不锈钢管三通的基本尺寸 97
自动锁扣式不锈钢管弯头的基本尺寸 98
铜管、薄壁不锈钢管管道穿墙体、池壁安装 99
铜管、薄壁不锈钢管管道穿楼板、屋面安装 100
球墨铸铁给水管说明(一)~(二) 101
T型接口球墨铸铁给水管尺寸图 103
90°弯头球墨铸铁给水管件尺寸 104
三通球墨铸铁给水管件尺寸 105
四通球墨铸铁给水管件尺寸 106
球墨铸铁给水管承、插口用堵头尺寸 107
PVC-U排水管安装说明 108
PVC-U管立管安装图 109
PVC-U管横管伸缩节及管卡装设位置 110
PVC-U管伸缩节安装图 111
PVC-U管墙基留洞、穿地下室外墙及检查井壁 112
PVC-U管道穿楼板、屋面板 113
PVC-U管道穿楼板 114
PVC-U管防火套管安装图 115
塑料排水管A ,B型阻火圈外形尺寸图 116
塑料排水管A ,B型阻火圈切割圆后外形尺寸图 117
聚丙烯(PP)静音排水管说明(一)~(二) 118
聚丙烯静音管材与管件的连接(一)~(二) 120
聚丙烯静音管材管件的基本类型及结构尺寸(一)~(四) 122
柔性接口离心铸铁排水管说明 126
柔性接口离心铸铁排水管管件的基本类型及结构尺寸(一)~(五) 127
A型机械式接口安装图 132
A型柔性接口排水铸铁管通气管,立管检查口尺寸及重量 133
W型无承口机制排水铸铁管(一)~(二) 134
排水管道连接 136
排水铸铁管穿墙及穿基础图 137
特殊单立管排水系统总说明(一)~(四) 138
GY型旋流式铸铁苏维托单立管排水系统说明(一) - (二) 142
GY型旋流式铸铁苏维托特殊管件(一)~(二) 144
GY型旋流式铸铁苏维托安装图(A.B型接口) 146
GY型旋流式铸铁苏维托安装图(W型接口) 147
HDPE苏维托单立管排水系统说明 148
HDPE苏维托安装布置图 149
CHT型加强旋流器单立管排水系统说明(一)~(二) 150
CA4N、CB4N型加强旋流器外形图 152
CHT型加强旋流器安装图 153
GY型加强旋流器单立管排水系统说明(一)~(二) 154
GYA4型加强旋流器外形图及尺寸表 156
GYB4型加强旋流器外形图及尺寸表 157
GYW4型加强旋流器外形图及尺寸表 158
GY型加强旋流器平面安装图 159
GY型加强旋流器竖向安装图 160
AD型特殊单立管排水系统说明 161
AD型管件外形图 162
AD型细长接头安装图 163
AD型小型接头及底部接头安装图 164
STD型特殊单立管排水系统说明 165
STD型管件外形图 166
STD型旋流接头安装图 167
STD型小型旋流接头及底部弯头安装图 168
DT型特殊单立管排水系统说明 169
DT型导流接头规格尺寸图 170
埋地塑料排水管道编制说明(一)~(十一) 171
硬聚氯乙烯(PVC-U)双壁波纹管 182
硬聚氯乙烯(PVC-U)双壁波纹管承插口尺寸 183
硬聚氯乙烯(PVC-U)双壁波纹管接口及橡胶圈 184
硬聚氯乙烯(PVC-U)如筋管 185
硬聚氯乙炜(PVC-U)加筋管接口及橡胶圈 186
硬聚氯乙烯(PVC-U)平壁管 187
硬聚氯乙烯( PVC-U) 平壁管接口橡胶圈及胶粘剂(一)~(二) 188
聚乙烯(PE)双壁波纹管 190
扩口增强型聚乙烯(PE)双壁波纹管 191
内肋增强聚乙烯(PE)螺旋波纹管 192
聚乙烯(PE)钢塑复合缠绕管 193
聚乙烯(PE)钢塑复合缠绕管接口与板材材料特性 194
聚乙烯(PE)钢塑复合缠绕管钢肋材料力学特性 195
HDPE双平壁钢塑复合管管材及性能要求 196
HDPE双平壁钢塑复合管管材规格 197
埋地塑料排水管基础及沟槽宽度 198
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土工布加固技术要求 199
塑料盲沟说明(一)~(四) 200
HM系列塑料盲沟型号规格及性能指标一览表 204
塑料盲沟的回填及连接 205
塑料盲沟的固定 206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问题专业:其他专业

所属地区:北京

提问日期:2022-06-07 09:57:56

提问网友:造价解惑小能手


祝所有考生金榜题名!锦鲤附身!2022年高考必胜!其他专业,北京,答疑:2022年全国高考正式开考,造价人是否还记得那段挥洒汗水泪水为目标奋斗的时光?-北京

留下一句你对考生的祝福吧

解答网友:行走大陆


高考是你人生中最公平最可以自己选择的一次机会,好好珍惜,加油,愿你985 211一路畅通

问题专业:安装

所属地区:河北

提问日期:2022-06-07 09:55:51

提问网友:生而平凡


圆25的PVC管 埋深0.525 长度是102.37米  请问挖土方怎么算  列出公式,还有回填方,谢谢!

解答网友:行走大陆


室外地坪是多少或者开挖起点是多少的?
假设刚好就是挖0.525米  那就是3.14*(直径+工作)*深度*长度

问题专业:土建 预算 结算 土建算量GCL2013

所属地区:

提问日期:2022-06-07 09:55:00

提问网友:杨钒


土建,土建算量GCL2013,结算,预算,答疑:该楼地面沿墙上翻300mm卷边,软件如何设置?500mm高度已经地面设置了-

2022-06-07 10:06:24 补充

老师,上面说适用部位厨房,这个只有厨房,问题是厨房地面我已经设置了500,怎么再沿墙设置300?土建,土建算量GCL2013,结算,预算,答疑:该楼地面沿墙上翻300mm卷边,软件如何设置?500mm高度已经地面设置了-

解答网友:


  1. 直接设置除厨房外,其他楼6防水卷边300mm高

  2. 厨房设置500mm高

ICS73.020
E12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6824-2019代替SY/T6824-2011
油气井复合射孔器通用技术条件
Genera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ompound perforator for oil and gas well
2019-11-04发布 2020-05-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SY/T 6824,SY/T 6824-2019,复合射孔器,油气井,通用技术条件,SY/T 6824-2019 油气井用复合射孔器通用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气井用复合射孔器(以下简称复合射孔器)的分类与型号命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评价方法及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内置式复合射孔器的制造和检验,其他类型的复合射孔器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服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90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拍样计划(id1SO2859-1:1999)
GB/T10111随机数的产生及其在产品质量抽样检验中的应用程序
GBT10238油井水泥
GB12463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3889油气井用电雷管
GB50089民用爆炸物品工程设计安全标准
SY5436井筒作业用民用爆炸物品安全规范
SY/T6163油气井用聚能射孔器材通用技术条件及性能试验方法
SY/T6411油气井用导爆索通用技术条件
SY/T6753油气井用传爆管通用技术条件及检测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压裂药fracturing powder
用于射孔后瞬间产生高能气体以提高射孔孔道导流能力的药剂成品。
3.2
复合射孔枪compound perforating gun
用于承载聚能射孔弹,压裂药及配套组件的射孔枪。
3.3
复合射孔器compound perforator
由复合射孔枪、聚能射孔弹,压裂药及配套的火工件组装而成的总成。
3.4
内置式复合射孔器inner一oaded compound perforator

压裂药置于复合射孔枪内部的复合射孔器。
3.5
外置式复合射孔器outer一nounted compound perforator
压裂药置于聚能射孔器外部的复合射孔器。
3.6
组合式复合射孔器combined compound perforator
内部和外部均装有压裂药的复合射孔器。
3.7
峰值压力peak pressure
复合射孔器射孔过程中,压裂药作用后井筒环空内测得的最高压力。
3.8
有效作用压力effective imposing pressure
复合射孔器射孔过程中压裂药形成的高于某一特定压力值的压力,其能对地层产生压裂作用又低于井筒安全压力。
3.9
有效作用时间effective imposing time
复合射孔器的有效作用压力持续时问。
3.10
复合射孔器单元unit of perforator with fracturing powder
单发聚能射孔弹及配套的压裂药、火工件和射孔枪组成的总成。
4分类与命名
4.1压裂药
4.1.1命名规则
采用压裂药对应复合射孔器类型、装药量和耐温级别等进行命名,并用相应符号表示。
4.12编制方法
压裂药型号的编制方法如图1所示。
4.2复合射孔枪
4.2.1型号命名规则
采用复合射孔枪的分类代码、复合射孔枪外径、复合射孔枪孔密、相位角和复合射孔枪额定压力值等进行命名,并用相应的符号表示。
4.2.2编制方法
复合射孔枪型号的编制方法如图2所示。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5-010
E11 SY
备案号:57672-2017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6811-2016代替SY/T6811—2010
岩心油水饱和度蒸馏仪校准方法
The calibration method of core oil-water saturation meter
2016-12-05发布 2017-05-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SY/T 6811,SY/T 6811-2016,岩心油水饱和度蒸馏仪,校准方法,SY/T 6811-2016 岩心油水饱和度蒸馏仪校准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岩心油水饱和度蒸馏仅(以下简称燕馏仪》的技术要求、校准条件、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校准结果处理及复校时间间隔。
本标准适用于岩心油水饱和度燕馏仪的校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一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3概述
蒸仅根据液体分馏理论。将岩心放人蒸馏仪中。利用沸点高于水、密度小于水而又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蒸烟测定出岩心中的水分,再用孔隙度密度等参数即可计算出该块岩心的含油、含水饱和度。
4技术要求
4.1外观
蒸馏仪内外表面应光洁透明,不应有影响示值读数及使用强度的缺陷。包括密集的气线、气泡、擦伤和明显的直棱线等。
4.2分度线
4.2.1分度线和量的数值应清、完整、耐用:量的数值刻在主分度线的右上方,数值自下面上递增。
4.2.2分度线应平直,分格均匀,与器轴相垂直:相邻两分度线的中心距离应大于1mm。
4.2.3分度线的长度:
短线长度为圆周长的10%~20%:
—中线长度不短于短线的15倍,
一长线长度不短于短线的2倍。
4.3技术指标
蒸馏仪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的要求。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高清带书签 津12S10图集,pdf格式,实施日期:2013年10月1日,统一编号:DBJT29-18-2013,主编单位:天津市建设工程技术研究所,批准单位:天津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批准文号:津建设[2013]587号

吊架,津12S10,管道支架,高清带书签 津12S10 管道支架、吊架图集(无水印).pdf

1.适用范围
1.1.本图集适用于一般工业企业及民用建筑小区中,给排水管道和热力管道的滑动支架、导向支架、固定支架、吊架、立管管卡的制作与安装。
1.2.设计管道输送介质参数:介质温度不大于150℃,水压不大于1.6MPa,蒸汽压力不大于0.8MPa。
1.3.设计管径适用范围:根据安装的结构形式,除水平管支座及弯管托管适用DN200-DN800外,其它适用的管径范围为DN15-DN800.
1.4.管材适用范围:金属管、塑料管、复合管,
2.编制依据
2.1.《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
2.2.《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GJJ34-2002)
2.3.《城市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JJ28-2004)
2.4.《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2008)
2.5.《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2.6.《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版)
2.7.《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2.8.《建筑给水聚乙烯类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98-2003)

2.9.《建筑拌水塑料管道工程技术规范》(GJJ/T29-2010)
2.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2.1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2.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2.13.《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2.1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2.15.《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2.16.《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2.17.《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
2.18.《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184-2011)
2.19.《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683-2011)
3.本图集管道,支架、吊架主要内容
3.1.室内管道敷设于楼板、梁下、墙、柱上的吊架,托架(包括设备层及管井内的支架)及立管管卡
3.2.室内外不通行,半通行地沟内设置的吊架、托架及定支架(包括套管、液纹伸缩器支架),

3.3.室外架空管道滑动支架,固定支架,弯管支座,
3.4.塑料管、铜管、薄壁不锈钢管管道支吊架。
4.编制技术条件
4.1.滑动支架吊架安装最大间距

4.2.管道重量计算依据
4.2.1.管道自重
管径DN15-DN150按照国家标准GB/T3091-2008《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管径DN200-DN800按照国家标准GB8163-2008《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的常用管材(电焊PN1.6,无缝钢管PN2.5)壁厚管重计算.其重量见附录附表1,
4.2.2.塑料管自重:管径De20-De315按照国家GB/T10002.1-2006《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的管重计算。其重量见附录附表2.
4.2.3.管道的重量计算:管道重量按保温管与不保温管两种情况计算.
1.保温管道:按设计管架问距内的管道自重,满管水重,聚氨酯硬质泡沫保温材料(DN15-DN50,8=30mm;DN70-DN150,8=40m;DN>200,8=40mm)的保温层重,以上三项之和及10%的附加重量计算,保温材料密度按80kg/m3计.
2.不保温管道:按设计管架问距内的管道自重,满管水重以上两项之和及10%的附加重量计算
3.各种管架之间的管重均未计入阀门重量(弯管托座管重包括阀门重量),当管架中有阀门时,在阀门两段应采取加设支架加强措施。

5.支、吊架选用注意事项
5.1.金属管、塑料管连续承托的支、吊架,可根据本图集所规定的管架问距选用。给水、排水铸铁管选用与钢管管重相近的管架。有防震要求的钢管及塑料管应在管卡部位的管道周圈衬垫3m厚的橡胶层,以保护管道。
5.2.如设计的管材、管架间距与本图集不一致时,应根据实际荷重进行核算。
5.3.用于供热及热水系统的钢管、固定支架其设置条件及水平推力等计算资料见附录一附表7、塑料管及复合管的固定支架无具体计算资料,可自行设计或参考本图集使用。
5.4.保温管道的管卡一般应安装于保温层外,应选用中硬度的木材或硬质人造发泡绝热材料,使之具有足够支撑强度,较好的绝热性能和一定的使用年限,
5.5.设管卡的滑动支架安装时,不要把管卡两端的螺栓拧紧,留有管子自由伸缩滑动的适当余地。
5.6.架空管道支架问距的选用:单根和双根管子按钢管支、吊架最大间距选用,多根管子(三根及三根以上)根据管子数量及最小管径支架间距确定,
5.7.本图集仅考虑支、吊架本身的强度与变形。当管径较大时支、吊架的预埋件及预留洞对于梁、板、柱、钢架等结构强度的影响,应按本图集要求向土建人员提供资料,须经结构专业设计人员验算。

5.8.支、吊架的生根结构,特别是固定支架的生根部位,应支撑在可靠的建筑结构上,并由土建人员对有关梁、柱、墙、板等结构强度进行核算
5.9.本图集选用的错栓均采用冶金工业部YG型膨胀螺栓,其承载力见附录-一附表6当支、吊架上管道口径DN>200时,支、吊架中的锚栓采用A级结构胶锚固
6.支架制作及施工要求
6.1.支、吊架的制作安装应满足现行《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的要求,
6.2.采用本图集中的标准件应为专业厂家生产,若自行制作的管架部件钢材材质应采用Q235或Q300钢,电焊条全部采用E4303型。
6.3.所用材料应有厂家质量证明书。如缺乏证明时,由制作单位根据国标GB/T700-2006碳素结构钢标准的规定,对材料进行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并决定是否可以果用。
6.4.支架支座制作加工零件的毛坯,可用机械方法或烧割方法切割,但要将毛刺打磨干净。
6.5.需要焊接的零件,要预先清除铁锈和油污物。焊接前装配支座组件的工具应能准确地保证各焊件的相互位置。
6.6.本图集支架支座焊接部分,焊缝高度k不小于1.5VT(t为较厚烨件厚度),且不大于较薄焊件厚度的1.2倍。

6.7.焊接可按照《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进行施工验收。
6.8.钢筋混凝土墙,柱上的管道支、吊架安装时应根据管道敷设标高,坡度预埋铁件(或膨胀螺栓错固铁件),将支架安装在预埋(错固)铁件上。砖墙及地沟砖壁支架安装时应事先预留孔洞,必须与土建施工密切配合,施工时不得遗漏。
6.9.砖墙的预留孔洞:支架安装后,填塞孔洞前,应先用水湿润,再填塞C20细石混凝土,并应捣圆密实。当砼未达到强度的75%时,不得安装管道,否则,应采取加强播施。
6.10.安装滑动支架的管道支座和零件时,应考虑管道的热位移,一般应向管道膨胀相反方向偏移一定距离,其偏移值为该处全部热位移1/2.
6.11.安装吊架时,对无热位移的管道,其吊架的吊杆应垂直安装。对有热位移的管道其吊杆应向管道膨张相反方向偏移一定距离倾斜安装其偏移值为该处全部热位移的1/2.
6.12.支、吊架防腐:安装于砖墙(柱)、混凝土墙(柱)、地沟内、楼板下的室内及室外的架空管架、支吊架等,在涂底漆前必须清除表面的灰尘.污希.锈斑及焊渣等物,涂防锈漆两道,(除地沟敷设外再涂非金属涂料两道),如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应按设计要求采取与管道相同的防腐措施
7.其他

7.1.本图集为用方便起见,特用汉语拼音组合为“代号”,代表管道支、吊架。常选用的各部位名称列于下表

7.2.本图集使用过程中,当图集所依据的标准更新后,围集与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不符的内容,视为无效。工程技术人员在参考使用时,应注意加以区分,
7.3.本图集所注尺寸,除注明者外其余尺寸以毫米计

PDF书签目录:
编制说明 15
管道吊架 19
吊架根部大样(吊于楼板) 19
吊架根部大样(吊于梁下) 22
吊架根部大样(吊于墙体) 24
吊架根部大样(吊于吊杆) 25
吊杆大样 26
吊架不保温型管卡大样 31
吊架保温型管卡大样 35
单管弹性吊架安装图 38
二管、三管单杆角钢吊架 39
不保温单管双杆吊托架 40
不保温双管双杆吊托架 41
不保温三管双杆吊托架 42
保温单管双杆吊托架 43
保温双管双杆吊托架 44
保温三管双杆吊托架 45
管道支架 46
不保温单管砖墙上滑动支架 46
不保温单管混凝土墙、柱上滑动支架 49
不保温单管钢柱上滑动支架 54
不保温单管砖墙、柱上固定支架 55
不保温单管混凝土墙、柱上固定支架 58
不保温单管钢柱上固定支架 62
保温单管砖墙上滑动支架 63
保温单管混凝土墙、柱上滑动支架 66
保温单管钢柱上滑动支架 73
保温单管穿墙滑动支架 74
保温单管砖墙上导向支架 75
保温单管混凝土墙上导向支架 77
保温单管混凝土柱上导向支架 79
保温单管砖墙、砖柱上固定支架 81
保温单管混凝土墙、柱上固定支架 84
保温单管钢柱上固定支架 88
不保温双管砖墙上滑动支架 89
不保温双管混凝土墙、柱上滑动支架 90
不保温双管钢柱上滑动支架 94
不保温双管砖墙上固定支架 95
不保温双管混凝土墙、柱上固定支架 97
不保温双管钢柱上固定支架 101
保温双管砖墙上滑动支架 102
保温双管混凝土墙、柱上滑动支架 104
保温双管钢柱上滑动支架 108
保温双管砖墙上固定支架 109
保温双管混凝土墙、柱上固定支架 112
保温双管钢柱上固定支架 118
立管管卡 119
不保温单立管砖墙、柱上滑动管卡 119
砖墙上单、双立管管卡零件大样 121
不保温单立管混凝土墙、柱上滑动管卡 122
混凝土墙上单、双立管管卡零件大样 125
立管穿楼板固定支架 126
保温单立管砖墙上滑动管卡 127
保温单立管混凝土墙、柱上滑动管卡 128
保温单立管砖墙上固定支架 130
保温单立管混凝土墙上固定支架 131
不保温双立管砖墙、混凝土墙上滑动管卡 132
双立管砖墙(柱)上滑动管卡 133
双立管混凝土墙(柱)上滑动管卡 134
双立管砖墙(柱)上固定管卡 135
双立管混凝土墙(柱)上固定管卡 136
管井中单排(三管)、双排(六管)立管支架安装 137
管井中单排(四管)、双排(八管)立管支架安装 138
管井中单排(五管)、双排(十管)立管支架安装 139
I型弯管焊接滑动支座制作安装 140
II型弯管焊接滑动支座制作安装 141
I型弯管焊接固定支座制作安装 142
II型弯管焊接固定支座制作安装 143
塑料管支吊架 144
PVC—U塑料管成品管卡 144
塑料管滑动支架(成品管卡) 145
塑料管成品管卡大样 146
塑料管滑动支架金属成品管卡 147
塑料管滑动托架金属管卡 148
塑料管滑动吊架及金属管卡详图 149
塑料管圆钢管卡详图 150
塑料管扁钢管卡详图 151
塑料管角钢管托详图 152
塑料管固定吊架 153
塑料管固定管卡 154
塑料管固定支架 155
地沟管道支架 156
不通行地沟单管滑动支架(支墩) 156
不通行地沟双管滑动支架(支墩) 157
半通行地沟二~四管吊架安装 158
半通行地沟二、三管双侧支托架安装 159
半通行地沟四管双侧吊托架安装 160
半通行地沟六管双侧安装 161
支墩制作详图 162
地沟砖壁上不保温单、双管滑动支架详图 163
地沟砖壁上保温单管滑动支架详图 164
地沟砖壁及支墩上管道导向支架详图 165
地沟砖壁上保温管托吊滑动支架详图 166
不通行地沟管道固定支架安装 167
半通行地沟管道固定支架安装 168
不通行地沟单向套管补偿器安装 169
半通行地沟单向套管补偿器安装 170
单向套管补偿器支架详图 171
室内架空管道轴向型波纹补偿器安装图 172
不通行地沟轴向型波纹补偿器安装 173
半通行地沟轴向型波纹补偿器安装 174
钢筋混凝土地沟管道支架膨胀螺栓锚接详图 175
钢筋混凝土地沟管道支架预埋件埋置详图 176
室外管道架空支架 177
单管架空I型钢管管架 177
双管架空I型钢管管架 178
双管架空型钢管管架 179
三管架空型钢管管架 181
四管架空型钢管管架 182
四管(双层)架空型钢管管架 183
五管架空型钢管管架 184
六管架空型钢管管架 185
II型钢管管架立柱制作详图 186
双管架空固定管架 187
三管架空固定管架 189
四管架空固定管架 190
四管(双层)架空固定管架 191
五管(双层)架空固定管架 192
六管(双层)架空固定管架 193
Ⅲ型型钢固定管架柱详图 194
Ⅲ型型钢固定管架牛腿、横梁斜撑详图 195
Ⅲ型型钢固定管架基础 196
薄壁不锈钢管管架 197
薄壁不锈钢管管架说明 197
薄壁不锈钢管道活动支架配件 199
薄壁不锈钢管道固定支架安装 200
铜管管架 202
铜管管架说明 202
铜管活动支架配件 204
铜管固定支架配件 205
组合吊架 207
组合吊架说明 207
三排管道组合吊架布置图 209
二排管道组合吊架布置图 计算组合吊架用管道基础数据表 210
管道之间中心距L3 211
组合吊架型钢选用图 组合吊架型钢选用表 212
组合吊架连接节点详图 213
防晃支架 轻质墙管道支架 215
室内架空管道防晃支架 215
轻质墙水平管道支架 216
轻质墙立管支架 217
管道支座及预埋件 218
弧形板滑动支架支座 218
滑动支架管卡 219
滑动支架支座 222
固定支架固定支座 224
混凝土板下滑动支、吊架预埋件 228
混凝土墙(柱)上滑动支架预埋件 229
混凝土墙(柱)上固定支架预埋件 230
附录 23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5.020
E12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6744—2019代替SY/T6744—2008
油气藏数值模拟应用技术规范
The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numerical reservoir simulation
2019-11-04发布 2020-05-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SY/T 6744,SY/T 6744-2019,技术规范,油气藏数值模拟应用,SY/T 6744-2019 油气藏数值模拟应用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气藏数值模拟应用的研究内容、工作步骤及技术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碎屑岩水驱、化学驱及注票汽热力采油的油气藏数值模拟应用研究,其他开发方式可参考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性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YT6174一2012油气藏工程常用词汇
SYT7378一2017油气藏三维定量地质模型建立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油气藏数值模拟numerical reservoir simulation
利用计算设备,采用数值方法描述油气藏内流体流动规律、研究油气藏开发的一项技术。
3.2
黑油模型black oil model
描述含有非挥发性组分的黑油(原油)和挥发性组分的原油溶解气两个系统在油气藏中运动规律的数学模型。
[SY/T6174-2012,定义6.15]
3.3
组分模型compositional model
以经体系的白然组分为基础,将其划分为三个以上的组分,建立能够描述各组分在液相和气相状态下性质的数学模型。
3.4
化学驱模型chemical flooding model
述化学驱油剂(聚合物、表面活性剂或碱等)在油藏开发过程中物化机理的数学模型。
3.5
热力采油模型thermal recovery model
描述热力采油过程中,油藏各种介质之间热能传递和交换的数学模型。
3.6
网格grid block

离散后的几何空间的最小单元。
3.7
局部网格加密ocal grid refinement
在网格模型中,对于重点研究区域使用细网格的方法。
3.8
网格粗化grid up scaling
将组网格模型转换为能反映地质与渗流特征,并计算效率的粗网格模型的技术。
4总则
4.1根据不同的油气藏类型,不同的开发方式,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
4.2油气藏数值模拟应反肤地质特征、渗流规律及生产动态。
4.3油气藏数值模拟应反映不同开发阶段对模拟精度的要求。
4.4油气藏数值模拟综合了地质、动态,监测等认识,模拟结果应加强综合分析,增加可靠性,减少不确定性。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5.020
E13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6708-2019代替SY/T6708-2008
石油天然气钻井液日报表
Daily drilling fluid report for oil and natural gas industry
2019-11-04发布 2020-05-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SY/T 6708,SY/T 6708-2019,日报表,石油天然气钻井液,SY/T 6708-2019 石油天然气钻井液日报表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石油天然气工业钻井过程中钻井液用日报表的格式、填报要求和填写说明。
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天然气工业中水基、油基和合成基钻井液的日报表填写,其他类型钻井液日报表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口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16783.1石油天然气工业钻井液现场测试第1部分:水基钻井液
GB/T167832石油天然气工业钻井液现场测试第2部分:油基钻井液
SY/T6613钻井液流变学与水力学计算程序推荐作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日初循环量daily initial cireulation
日报时间节点起始时间的钻井液总循环量。
3.2
日终循环量daily final circulation
日报时间节点结束时间的钻井液总循环量。
4报表格式
4.1内容与格式
水基钻井液日报表内容与格式要求参见附录A,油基和合成基钻井液日报表内容与格式要求参见附录B。
4.2尺寸
钻井液用日报表的尺寸为A4纸尺寸(长297mmx宽210mm,允许公差±1mm)。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高清带书签 津12S5图集,pdf格式,实施日期:2013年10月1日,统一编号:DBJT29-18-2013,主编单位:天津市建设工程技术研究所,批准单位:天津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批准文号:津建设[2013]587号

水处理工程,水处理工程图集,津12S5,高清带书签 津12S5 水处理工程图集(无水印).pdf

一、编制依据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医院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12/356-2008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苑》GB50014-2011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
《工业循环水冷却设计规范》GB50102-2003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2007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48921-2002
《化学法复合二氧化氯发生器》GB/T20621-2006
《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94-2005
《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CJJ110-2006
《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标准》DB29-104-2010
《污水排入拔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
《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CECS07:2004
国家其他现行有关规范及标准。

二,适用范围
本图集适用于居住小区、公建,
1.直饮水系统:本项以工艺技术的先进性、可靠性、实用性为设计原则,依据直饮水进、出水水质特征和使用标准提出不同的处理工艺流程、
2.消毒系统:本图集选用的消毒设各可用于管道直饮水处理、循环冷却水处理、医院污水处理等给水、排水处理工程
3.循环冷却水系统:本项适用于建筑空调制冷机组循环冷却水系统,JB业循环冷却水系统经计算复被可参照选用,
4.医院污水处理:对于城市和乡镇各级医院污水处理设计可参照使用.
5.景观水处理:适用于各类景观环境用水。
6.中和水处理:适用于高等院校及中小学等化验室实验水处理。
三、施工安装要求
1.所有管道穿建筑物基础、墙、屋面的孔洞和防水套管等均雾要配合土建施工预,
2.设备间的水系和鼓风机进出口安装可曲挠柔性接头,
3.管道与钢制设备防腐应严格按有关施工规程要求,将管道与钢制设备表面除锈等合格后方可防腐。
4.有防冻要求的管道均须作保温,保温做法按设计要求并参照相关标准图集选用,
5.营道、设备安装时应严格在供货商的指导下进行,保证设各的正常运行
6.水泵扬程由设计人员根据使用对象确定,并完善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7.系统内各压力管道应进行管道强度和严密性试验,无压力管道应进行严密性试验。管道水压试验压力按相关规范要求执行,
8.供水系统投入使用之前应对管路进行冲洗,冲洗时应保证排水管路畅通,直至出水口处浊度、色度与入水口处冲洗水的浊度、色度相同为止,
9.管材连接方式、支吊架形式、同距等均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按有关规范执行。
10.本图集采用的设备和处理构筑物是根据所处理的原水水质和处理规模及相应的工艺参数确定和计算的。直饮水、循环冷却水、医院污水,景观水、酸碱中和水处理出水水质满足相应的标准。
11.本图集尺寸除注明外,均以毫米计.所注标高为相对标高以米计;地面标高为±0.00.
12.管道施工应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GB50268-2008的规定。混凝土施工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的规定。构筑物土建施工后应按照《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的规定进行满水试验,地面以下渗水量最大不得超过21/(c2·d)
13.施工使用的设备、材料、半成品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和设计要求,产品应有供货商的合格证书,不得使用不合格产品。设各安装应符合《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2009的规定。
14.处理构筑物应根据当地气温和环境条件,采取防冻措施。
15.应定期检测进、出水水质,并定期对检测仪、仪表进行校验。
16.本图集主要设各材料表中管道长度计算到外1米.
17.本图集所依据的规范、标准若有新的版本时,选用者应按有效版本对有关做法进行检查、调整,以使所选做法符合相关规范有效版本的要求,

PDF书签目录:
编制说明 14
一、 直饮水系统 16
直饮水处理系统说明(一)~(三) 16
直饮水系统工艺流程 19
0.5m³/h、1.0m³/h工艺流程图 20
0.5m³/h、1.0m³/h平面布置图 21
0.5m³/h、1.0m³/h主要设备材料表 22
2.0m³/h、5.0m³/h工艺流程图 23
2.0m³/h、5.0m³/h平面布置图 24
2.0m³/h、5.0m³/h主要设备材料表 25
机械过滤器 26
活性炭过滤器 27
全自动软水器 28
精密过滤器 29
微孔过滤器 30
新型中空超滤膜技术参数 31
新型中空超滤膜壳外形图 32
中空纤维超滤(一)~(二) 33
纳滤装置 35
反渗透装置(一)~(二) 36
TFZH系列矿化净水机安装示意图 38
直饮水供水系统原理示意图 39
高层建筑管道布置 40
多幢多层小区建筑管道布置 41
直饮水处理系统自控设计说明 42
二、消毒系统 43
消毒说明 43
紫外线消毒器结构及规格图 47
紫外线消毒器规格选型表 48
紫外线消毒器安装图(一)~(二) 49
臭氧消毒设备 51
臭氧消毒设备规格选型表 52
电解法二氧化氯发生器结构流程及参考用量 53
电解法二氧化氯发生器规格选型表 54
化学法二氧化氯发生器安装图(一)~(三) 55
化学法二氧化氯发生器型号及性能参数(一)~(三) 58
化学法二氧化氯发生器投加流程 61
二氧化氯发生器外型及投加原理 62
正压式二氧化氯发生器技术数据 63
负压式二氧化氯发生器技术数据 64
次氯酸钠发生器使用说明 65
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选型 66
内置式水箱自洁器安装示意图 67
外置式水箱自洁器安装示意图 68
三、循环冷却水系统 69
循环冷却水处理系统说明 69
循环冷却水系统流程图 70
压差全自动过滤机技术参数说明 71
卧式水动压差全自动过滤机 72
立式电动压差全自动过滤机 73
卧式电动压差全自动过滤机 74
冷却塔选用方法(一)~(二) 75
冷却塔布置安装说明(一)~(二) 77
自动加药设备 79
自动加药设备工作原理 80
智能型灭菌灵 81
智能旁流处理器 82
多相全程处理器(一)~(二) 83
循环冷却水物化处理说明 85
循环冷却水物化处理配置表 86
化学处理药剂型号和配置 87
循环冷却水系统安装示意图 88
循环冷却水水处理监控系统(一)~(二) 89
水处理监控系统设备示意图 91
四、医院污水处理 92
医院污水处理工艺说明(一)~(三) 92
一级强化处理工艺流程 95
50m³/d调节池平面图 96
50m³/d调节池剖面图(一)~(二) 97
150m³/d 调节池平面图 99
150m³/d调节池剖面图(一)~(二) 100
250m³/d调节池平面图 102
250m³/d调节池剖面图(一)~(二) 103
竖流沉淀池 105
竖流沉淀地主要设备材料表 106
50m³/d接触消毒池平剖面图 107
150m³/d接触消毒池平面图 108
150m³/d接触消毒池剖面图 109
250m³/d接触消毒池平面图 110
250m³/d接触消毒池剖面图 111
污泥消毒池平剖面图 112
污泥消毒池剖面图 113
污泥消毒池主要设备材料表 114
加氯间平面布置图 115
加氯间剖面图及设备材料表 116
二级处理工艺流程(一)~(三) 117
水解池平剖面图 120
水解池主要设备材料表 121
生物接触氧化池 122
生物接触氧化池主要设备材料表 123
混凝沉淀池 124
混凝沉淀池主要设备材料表 125
曝气生物滤池 126
曝气生物滤池主要设备材料表 127
CASS反应池平剖面图 128
CASS反应池设备材料表 129
衰变池设计说明 130
衰变池平、剖面图 131
医院污水处理电气设计说明 132
医院污水处理自控设计说明 133
一级强化处理监测流程图 134
二级处理监测流程图 135
五、景观水处理 136
景观水处理系统说明 136
设备选型 137
机房式工艺流程图 138
机房平剖面布置图 139
机房系统工艺图 140
工艺流程图 141
平面布置图 142
地埋一体化工艺流程图 143
地埋一体化设备平面图 144
一体化地埋式机房平面图 145
六、中和水处理 146
酸碱中和池设计说明 146
酸碱中和池平剖面图(一)~(二) 147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5.180
E13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6704-2019代替SY/T6704-2007,SY/T69032012
井斜仪校准装置校准方法
Calibration method of inclinometer calibration facility
2019-11-04发布 2020-05-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SY/T 6704,SY/T 6704-2019,井斜仪校准装置,校准方法,SY/T 6704-2019 井斜仪校准装置校准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井斜仅校准装置的计量特性、校准条件,校准项目,校准方法。校准结果和校准间隔。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立、使用中和修理后的三轴转台并斜仪校准装置的校准,其他类型的井斜仅校准装置亦可参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服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JF1083光学顿斜仪校准规范
3概述
井斜仅校准装置通过调节、设置井斜仅校准装置的不同状态,给定方位角、井斜角和工具面角标准值,然后用井斜仪与校准装置各参数进行比较,得到井斜仅各参数的测量误差,对井斜仪进行校准。井斜仪校准装置的并斜角使用光学倾斜仅进行量值传递,方位角使用磁方位仪进行量值传递,工具面角的量值传递只在出厂时进行一次。使用中不再进行工具面角的量值传通。井斜仅校准装置主要由井斜角调节轴、方位角调节盘,工具面角调节轴三部分组成(见图1),井斜仪校准装置量值传递关系图见附录A
4计量特性
井斜仅校准装置的测量范围及允许误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高清带书签  津12S6图集,pdf格式,实施日期:2013年10月1日,统一编号:DBJT29-18-2013,主编单位:天津市建设工程技术研究所,批准单位:天津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批准文号:津建设[2013]587号

中水与雨水利用工程图集,中水处理工程,津12S6,雨水利用工程,高清带书签 津12S6 中水与雨水利用工程图集(无水印).pdf

中水工程编制说明

1设计依据
《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版)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
《城市污水处理厂管道和设各色标》CJ/T158-2002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天津市再生水设计规范》DB29-167-2007
2适用范围
2.1本图集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物和建筑小区的1-300m3/h的中水处理工程
2.2工业建筑中生活污水再生利用的中水处理工程可参照本图集选用
3图集内容
3.1图集编制内容
本图集包括:生物接触氧化法、曝气生物滤池、膜生物反应器(MBR)、速分生物处理工艺、生物膜生物反应器(BMR)、连续膜过滤(CMF)过滤系统、DA863过滤系统等生物处理工艺的工艺设计说明、流程图、不同处理水量处理站房的典型平剖面工艺布置图、工艺相关设备的选型安装图以及相关附展设施施工图。
3.2图集的编制深度
本图集处理工艺和典型布置等按初步设计深度编制,设计人员应根据实际工程情况造择合适的工艺流程,并可以调整中水处理站房布置;中水处理站房的施工图需进行深化设计,专用设备安装按施工图深度编制,设计人员可直接选用。
3.3图集使用方法
在进行污水处理工艺选择时,首先应确定被处理水一一即原水的水量、水质,结合处理后需要达到的水质要求,选择经济合理的水处理方式。然后根据系统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处理场/站的占地面积、与其他水系统的关联关系等边界条件,确定处理设施的布局、结构及安装形式,最终选择合理的工艺处理方式。

4工艺选用及适用条件
4.1中水处理工艺应根据中水原水的水量、水质及回用水的水量、水质要求,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在确定原水水量水质、中水的水量水质及二者之间的变化规律之后,结合运营管理需求、投资及运营成本等多方面因素考虑,确定水处理的核心技术。目前污水处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需要运行维护简单、运行成本低、无异味。无污泥、可实现模块化建设的污水处理工艺。表1为不同原水/用水类型条件下,推荐使用的处理工艺,
4.2设计人员一散情况下可根据原水水质、中水用途及用量选择本图集推荐的处理流程及设计参数,也可根据具体工程实际条件,有针对性的调整处理工艺的处理单元组成和相关设计参数,确保处理后的出水达到相应中水用途的水质标准。
4.3中水用作景观用水、补充水时,应从处理工艺上强化脱氮除磷效果,或采用增加人工湿地设计等措施,确保出水氨、磷等有机物含量符合相应水质标准要求,并注意选择适当的换水周期。

5中水处理站位置的确定
中水处理站的位置应根据建筑的总体规划、原水的产生源头、中水用水位置、污泥处置方式、环境卫生和管理要求、经济等综合因素确定。
5.1室内中水站
5.1.1建筑物内的中水处理站宜设在建筑物的最底层;建筑群(组团)的中水处理站宜设在其中心建筑物的地下室或裙房内。
5.1.2中水处理站避开建筑主立面、主要通道口和重要场所,优先选择建筑边角。
5.1.3高程布置宜满足原水的自流引入和事故时重力排入污水管道,当达不到重力排放要求时,应设置污水泵,其排水能力不应小于最大小时来水量。
5.1.4室内中水站应避免水淹机房,需设置超越管或紧急排水口(包括污水泵)
5.1.5室内中水站通风要求与整个建筑通风要求配合良好。
5.2室外中水站

5.2.1建筑小区内处理站适宜独立建设,地埋式或地上封闭式。
5.2.2室外中水站靠近主要取水点或用水点,降低管网投资,要与周图景观相结合,做到隐藏、隔离。
5.2.3地埋式处理站,注意排水安全,谨防拌水事故淹机房,或雨天导致的雨水浇灌机房。
5.2.4地理式处理站,注意通风安全,机房内通风满足换气次数要求,避免对操作人员造成不适或因通风不良导致的设备湿露受湖等,
5.2.5如处理站有污泥处置系统,设计时需考虑操作便利性及污泥造成的环境、卫生等问题。
5.2.6中水站应考虑除臭系统的设计,注意气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6管道要求
6.1管道材质及接口
处理工艺水管道、回用水管道、排水管、排气管、加药管、自来水管道等不同类别的管道所需材质、连接做法见表2要求
6.2管道标识

6.3所有穿墙、穿顶板管道需要做防水套管、具体做法及要求见12系列相关图集。
7施工、安装及验收规范
施工、安装、管道试压、钢筋混凝土构筑物渗漏试验及验收按照现行《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执行

8污泥处置
中水站产生的少量污泥,含水率较高,定期由吸粪车运走;也可另设污泥浓缩池,或采用污泥脱水设施,由设计人员确定,
9其他说明
9.1根据雷要设在室内的中水站,其调节池、中水池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水池,有困难时,亦可改为各种材质的水箱,如复合玻璃钢(SMC)、糖瓷钢板等组合水箱,
9.2本图集如用于跑震烈度为八度以上地区、湿陷性黄土地区、高压缩性软土地区、永久性冻土或其他特殊地区时,应根据有关规范和规程的规定另行处理
9.3中水站噪声要求符合国家相应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中有关规定.
9.4本图集编制内容是根据部分厂家的产品绘制的,其他单位如生产类似的产品时,其工艺参数必须符合本图集的有关要求,

雨水利用工程编制说明

1设计依据
《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版)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2编制原则及图集内容
本图集用于指导设计人员在进行雨水综合利用工程设计。其中部分具体设备尺寸需结合项目现场的情况而定,雨水利用系统分为五个分系统,分别为雨水收集系统(包含屋面和硬化地面雨水收集)、雨水入渗、雨水储存与回用系统、雨水水质处理及雨水调蓄排放系统。雨水调蓄排放系统是指把雨水排放的流量峰值减缓、排放时间延长,其手段是储存调节,目前多利用附近的天然注池、池塘或景观水体作调蓄池,较少采用人工修建的调蓄池,因此本图集未将其列入编制内容。

3适用苑围
本图集适用于五省区一市的民用建筑、工业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项目。
本图集不适用于雨水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游泳池补水及其他与人体密切接触的雨水利用工程;不适用于有特殊污染源如化工厂、制药厂等的雨水利用工程。
4雨水利用系统说明
雨水的利用应根据工程内各类排水和中水用水的水资源平衡分析及经济分析,结合下垫面的面积、雨量径流系数、雨水回用的水质和水量要求等进行综合判断,最终确定合理的雨水收集方式、范图和收集量,雨水利用应采用雨水收集、入渗、回用、调蓄排放系统之一或其组合,并满足如下要求:
(1)雨水入渗系统宜设雨水收集、入渗等设施;
(2)回用系统应设雨水收集、储存、处理和回用水管网等设施;

5雨水利用系统类型与构成
5.1雨水收集系统
雨水下垫面分为屋面、道路广场、绿地、绿化屋面等,工程应用中一般将雨水收集系统分为两大类:屋面和硬化地面雨水收集系统。根据不同的下垫面采取不同的收集和截污措施。
5.1.1屋面雨水收集系统
宜采用半有压雨水收集系统,也可采用重力流系统;大型屋面宜采用虹吸式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并应有溢流设施。屋面集水宜采用集水沟。后者系统中含虹吸雨水斗,虹吸雨水排放收集管材,系统配件及其安装。
5.1.2硬化地面雨水收集系统
硬化地面指通过人工行为使自然地面硬化形成的不透水或软透水地面,硬化地面雨水收集系统含各种形式的用于路面雨水收集的设备选用及其安装,除种植屋面外,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均应设置弃流设施,雨水入渗系统宜设气流设施。弃流设施设计详见本册“室外弃流控制系统设计”
5.2雨水入渗系统
雨水入渗系统是把雨水转化为土壤水,其手段或设施主要有地面入渗、埋地管渠入渗、渗水泡井入渗等,除地面雨水就地入渗不需要配置雨水收集系统外,其他渗透设施一般都需要通过雨水收集设施把雨水收集起来并引流到渗透设施中。
雨水渗透设施计算详见本册“雨水利用工程设施造用计算”。

5.2.1适用范围
适用于降雨量相对较少而集中、地下水利用比例较大、地区蒸发量大、雨水直接利用效益不明显的地区,不适用于地下水位高,土壤渗透能力差、雨水水质污染严重的地区
5.2.2雨水入渗利用流程及设计要求

a,雨水入渗根据入渗方式的不同,分为分散式和集中式。分散式雨水入渗含渗透检查井、渗透管、渗透沟、渗透池、透水地面、绿地渗透等,入渗设施的土壤渗透面需敷设土工布;集中式雨水入渗含千式深井回灌和湿式深井回灌。采用入渗池时,应进行详细的土力、承载计算,且土填渗透系数应大于5x10m/s。
b.初期雨水处理装置适用于利用管沟收集的雨水入渗工程,主要含拦污雨水口、初期雨水弃流装置、雨水过滤井等,
c.非管渠收集的雨水宜采用下凹绿地处理初期雨水,

d.雨水需求用水量较小的建设项目,应优先采用雨水入渗系统.
e.地下室项板上面的覆土层中敷设有疏水管时,可用于土壤入渗
f.埋地入渗设施不应设置在机动车道下,入渗管(渠)包裹土工布的外侧边距建筑基础外墙不得小于3m,入渗池外壁距建筑基础外壁不得小于10m
5.2.3下列场所之一者不得采用雨水入渗系统
a.需防止陡被坍塌、滑坡灾害的危险场所;
b.对居住环境以及自然环境造成危害的场所;
c.自重湿陷性黄土,脚胀土和高含盐土等特殊土壤地质场所。
5.2.4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宜采用雨水入渗系统
a。土壤渗透面与地下水位的距离小于1n时;
b.土壤的渗透系数小于10n/s或者大于10n/s时。

5.3雨水储存和回用系统
雨水储存和回用系统应优选收集屋面雨水,不宜收集机动车道等污染严重的下垫面上的雨水
5.3.1雨水储存系统
水面景观水体宜作为雨水储存设施。附近不具备水体条件时,雨水储存净化系统可采用人工建造储水设施。本图集用于指导设计人员对雨水的储水罐、塑料模块组合水及储存净化池(含净化功能)等设各的选用及其安装.
雨水储存设施的有效储水容积不宜小于集水面重现期为1-2年的日雨水设计径流总量扣除设计初期径流弃流量,雨水储存设施应设有溢流排水措施,宜采用重力流。
5.3.2雨水回用系统
雨水收集回用系统设计应进行水量平衡计算,回用系统的最高日设计用水量不宜小于集水面日雨水设计径流总量的40%;雨水量足以满足需用量的地区或项目,集水面最高月雨水设计径流总量不宜小于回用管网该月用水量。

5.3.3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宜采用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1)年均降雨量≤400mm;
(2)雨水年回用水量小于项目年总用水量的3%。
5.4雨水水质处理系统
雨水水质处理工艺可采用物理法、化学法或多种工艺组合等,根据屋面雨水原水水质可选择下列工艺流程:

6雨水利用系统设计应遵循的总体原则
6.1无论采取何种类型的雨水利用系统,首先均应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应设置有一定的雨水储存容积,并设置有雨水溢流外排措施。
6.2无论采取何种类型的雨水利用系统,都宜设置初期雨水弃流或处理装置,减少初期雨水中的污染物对后续利用系统的影响。
6.3雨水利用的目标是拦截雨水、降低外排径流量的雨水利用系统的选择、配置围绕此目标进行。当采用一种系统控制利用的雨水量达不到雨水控制目标时,应采用雨水综合利用措施,并根据园区内的供水、排水行详细的水量平衡计算和水质分析,最终确定合理的雨水利用规模。
6.4对于降雨量充沛的地区(年均降雨量大于800mm)且杂用水需求量较大的建设项目,宜采用雨水收集回用;年均降雨量较少(年均降雨量小于400mm)及杂用水需求量较少的项目,宜采用雨水入渗系统。
总之根据不同的地区的气候特点、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当地的环保要求、雨水回用的经济效益等,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雨水收集和利用方式,可采用雨水入渗和雨水收集回用中的一种或者多种雨水利用方式的组合,
7其他
7.1本图集未注明的尺寸单位均以mm计。
7.2雨水利用工艺按初步设计深度编制,还应由专业承包商远行深化设计,并由专业承包商施工安装或指导施工安装。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575.020
E12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66922019代替SY/T6692-2013
随钻测井作业技术规范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operation of logging while drilling
2019-11-04发布 2020一05-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SY/T 6692,SY/T 6692-2019,技术规范,随钻测井作业,SY/T 6692-2019 随钻测井作业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随钻测井的作业通用要求,作业准备和现场作业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钻井液脉冲信号传输随钻测井及随钻测量。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118油(气)田非密封型放射源测井卫生防护标准
GB/T25429钻具止回润规范
GBT31033石油天然气钻井井控技术规范
SY/T5144钻低
SY/T5200钻柱转换接头
SY/T5416.1定向井测量仪器测量及检验第1部分:随钻类
SY/T5727井下作业安全规程
3作业通用要求
3.1人员要求
3.1.1随钻测井作业人员应取得健康安全环保培训证书和并控培训合格证书。
3.1.2放射性随钻测井作业人员应取得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合格证书。
3.1.3涉及含硫油气井随钻测井作业人员应取得硫化氢安全培训证书。
3.1.4海上随钻测井作业人员应取得海上五小证。
3.2设备要求
3.2.1下井钻具和转换接头在运至井场前应进行探伤检查,钻挺应符合SY/T5144的要求,转换接头应符合SYT5200的要求,钻具止回阀应符合GBT25429的要求。
3.2.2下井仪器应按照仪器技术要求完成车间刻度,保持刻度在有效期内。
3.2.3按车辆运输长度要求,宜在车间预先完成下井仪器连接与紧扣,不超长为宜。
3.2.4随钻测井操作间宜符合正压防爆要求,并安装烟雾报警器、有害气体探测器等防护设施。
3.2.5井场电源到随钻测井操作间的连线接通良好,各种用电设备及输电线路的安装应符合SY/T5727的规定。
3.2.6随钻测井操作间主电源线应架空成埋置地下,架空时,高度应大于2.5:埋置时,深度应大于0.25m。
3.2.7随钻测井操作间应备有足够输出功率的在线式不间断电源,宜配备稳压器。

3.3安全要求
3.3.1随钻测井作业井控应符合GBT31033的规定。
3.3.2含放射性随钻测井时,应符合GBZ118的相关规定。
3.3.3使用带锂电池随钻测并仅器时,应携带处理锂电池事故的应急用品。
3.4井场和作业条件
3.4.1井场条件
3.4.1.1在井场进行随钻仪器测试,校验时,以井口为中心30m半径范围内不应使用电焊机、电动机等电磁干扰源,并场不应使用无线通信设备。
3.4.1.2井场的安全警示标识应齐全,设立风向标、紧急集合点,并有安全的逃生路线。
3.4.1.3井场空问应调足随钻测井作业设备摆放需要,随钻测井操作间应摆放在安全平整的位置,易于观察井口情况,距离井口宜不小于30m(海上作业根据实际情况摆放)。
3.4.1.4各种用电设备接地电阻应小于40。随钻测井操作间零线对地电压应小于5V。
3.4.1.5钻台应配备两台饺车,
3.4.1.6钻台整洁,钻台吊升设备,照明灯具,安全防护装置完好:天车,游动滑车,并口应在同一垂线上。
3.4.2作业条件
3.4.2.1井眼符合钻井设计和井下安全要求,已钻井眼的最大全角变化率不能超过随钻仅器滑动通过最大允许全角变化率,并筒内无落物,并眼畅通。
3.4.2.2钻井液中含砂量应小于1%。如需在钻井液加人堵漏材料,应及时通知当班随钻测井作业人员相关信息,作业时除气器、除砂器、除泥器、振动筛应处于可运行状态,操动筛滤网应大于了5um(200目),应使用脱气器对钻井液进行除气处理。
3.4.2.3钻井液中不应加人磁性的添加剂,如需在钻井液中添加磁性添加剂,则影响方位测量结果,且无法校正。如需在钻井液加人放射性添加剂,应及时告知随钻测井人员,以便及时校正随钻测井数据。
3.4.2.4钻并泵空气包压力应为工作压力的13,上水平稳,排量符合仅器的使用要求,
3.4.2.5应在井口钻杆内安装钻井液滤清器。
3.4.2.6套管开窗和磨锐作业时,应在钻井液出口安装铁屑清除装置,并及时清除金属屑。
3.4.3下井钻具组合配置要求
3.4.3.1下井钻具组合应满足钻井工程需要,仪器应尽可能靠近钻头,并加装钻具止网阀(浮阀).
3.4.3.2下井钻具组合应使用无磁钻挺或者无磁加重钻杆,新投人无磁钻具首次使用应进行磨扣,下井钻具组合应避免钻具产生剧烈震动。
3.4.3.3下并钻具应使用标准通径规通径确保钻具水眼畅通。
3.4.3.4无磁钻内外径尺寸选择参见附录A,无磁钻长度选择参见附录B。
4作业准备
4.1注意事项
4.1.1吊升作业时,无关人员应远离吊升区城,吊升时,应有专人指挥。专人操作吊升设备。

4.1.2在井口装卸仪器时,应盖好井口。
4.1.3钻水泥塞,套管鞋时不应带随钻仅器。
4.2车问准备
4.2.1收集钻井工程设计、地质设计等资料。
4.2.2收集记录钻井进度、钻具组合及井下情况。记录表参见附录C.
4.2.3编制随钻测井作业施工设计,
4.2.4按照仪器操作手册检查下井仅器和工具。
4.3现场准备
4.3.1作业前协调会
4.3.1.1随钻测井施工前,钻井监督应组织召开随钻测井、钻井、钻井液、录井等相关负责人参加的协调会,明确各方职责及相互配合中的注意事项,随钻测井队负责介绍作业流程,通报各岗位工作人员。
4.3.1.2对于复杂井、事故井。随钻测井队应向钻井队收集复杂井段的详细情况,并与钻井队及相关人员共同制订处理紧急情况的应急预案。
4.3.2传感器安装
4.3.2.1在所有传感器的安装和更换之前,应与钻井工程师协商。由钻井队安排人员协助安装。
4.3.2.2立管压力传感器应安装在立管管汇上,接口应朝向无人的空旷区城。
4.3.2.3钻井泵齿轮转速传感器可根据实际情况安装。
4.3.2.4司钻显示器应根据司钻和定向井工程师的要求,安装在便于观察且安全的位置。
4.3.2.5在钻机纹车轴向一侧安装绞车传感器,在死绳固定器上安装悬重传感器。
4.3.2.6传感器电缆应采用铜丝绳引导架空固定。钢丝绳直径应不小于4mm,架空高度应大于2.5m。若不满足高空架线要求时,埋置地下深度应大于0.25m,海上作业时,传感器电缆应选择安全适宜的路径布线并固定,应留足可活动的电缆余量,以满足丛式井作业时井口移动的需要。
4.3.2.7传感器的量程和精度应满足随钻作业要求。
4.4现场检查、校验与标定
4.4.1连接随钻测井操作间与各类传感器。根据设备需要标定立管压力传感器、悬重传感器、绞车传感器。
4.4.2下井仪器在现场应进行单支检查和连接整体检查,并填写检查报告。
4.4.3按各下井仪器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步骤,进行现场刻度与校验。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5.180
E90 SY
备案号:57665-2017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6679.4—2016
综合录井仪校准方法第4部分:红外气体分析仪
Calibration method of mud-logging unit-Part 4:Infrared gas analyzer
2016-12-05发布 2017-05-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SY/T 6679.4,SY/T 6679.4-2016,校准方法,红外气体分析仪,综合录井仪,SY/T 6679.4-2016 综合录井仪校准方法 第4部分:红外气体分析仪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综合录井仪中红外气体分析仪《以下简称分析仪)的技术要求,校准条件、校准项目、校准方法。校准结果和复校时间间隔。
本标准适用于新制造、使用中和修理后的分析仪校准。
2概述
在录井仅中基于红外吸收光请原理的气体分析仅有两类:一类是测量轻经、重经成全经等烃类气体,主要用于开发井录井,另一类是测量二氧化碳非经类气体,主要作为综合录井仪的功能单元在线实时分析二氧化碳气体含量,完成非经检测的录井任务。
3技术要求
3.1外观
3.1.1分析仪应标明仪器名称、型号、制造厂名、出厂编号、出厂日期,附件应齐全,并附使用说明书。
3.1.2分析仅显示应清所完整。各调节部件应能正常工作,各紧固件应无松动。
3.1.3分析仪气体压力、气体流量显示正常,
3.2技术指标
3.2.1基线漂移:≤10%FSh。
3.2.2最小检测浓度:经类为0.01%,二氧化碳为02%。
3.2.3测量范围:经类为0.01%~100%,二氧化碳为0.2%100%。
3.2.4测量误差:烃类为±3.0%FS,二氧化碳为±20%FS,
3.2.5重复性:≤2.0%。
3.2.6响应时间:≤30。
4校准条件
4.1校准环境
4.1.1环境温度:5℃~35℃
4.1.2相对湿度:20%-85%。
4.1.3室内不得存放与校准无关的易燃、易爆和强腐蚀性的物质。

4.2安装要求
4.2.1分析仅应平稳而牢固地安置在工作台或机柜上。接插件应紧密配合。
4.2.2气体管路应使用不锈钢管、钢管、聚四氟乙烯管、尼龙管。
4.3校准设备
4.3.1气体标准物质
采用甲烧标准气体和二氧化碳标准气体。其不确定度应不大于2%(k=2)。
4.3.2秒表
准确度为0.07s,分度值不大于0.1s。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5.180
E90 SY
备案号:46011—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6679.1-2014代替SY/T6679.1-2007
综合录井仪校准方法 第1部分:传感器
Calibration method of mud-logging unit-Part 1:Sensors
2014一03一18发布 2014-08一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SY/T 6679.1,SY/T 6679.1-2014,传感器,校准方法,综合录井仪,SY/T 6679.1-2014 综合录井仪校准方法 第1部分:传感器

1范围
SY/T6679的本部分规定了综合录并仅脉冲式纹车传感器、接近开关传感器、靶式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霍尔效应扭矩传感器,电导率传感器、超声波式体积传感器、密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硫化氢传感器的校准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新制造,使用中和修理后的综合录井仪脉冲式纹车传感器、接近开关传感器、靶式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霍尔效应扭矩传感器、电导率传感器、超声式体积传感器、密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硫化氢传感器的校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JG695硫化氢气体检测仪
3外观要求
3.1新制造的传感器应标有制造厂名,型号、出厂编号、出厂日期、供电电压、测量范围、准确度等饭和工作温度范围。使用中和修理后的传感器应保持出厂编号、型号标识的消晰。
3.2对带有信号引出线的传感器,其信号引出线的地缘外套应为不同颜色,并有明确标识。
3.3装有接线盒的传感器,其接线端子应标识清晰。
3.4具有防爆性能的传感器,应保持防爆等级标识清断,防爆证书应在有效期内。
3.5传感器本体应有防水密封性能。
4校准条件
4.1校准环境
4.1.1环境温度:20℃±5℃
4.1.2相对湿度:80%。
4.2校准设备
通用校准设备的配置见表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5.180.99
E10 SY
备案号:35142-2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6661—2012代替SY/T6661-2006
地震检波器校准方法
Calibration methods for geophone
2012-01-04发布 2012一03一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SY/T 6661,SY/T 6661-2012,地震检波器,校准方法,SY/T 6661-2012 地震检波器校准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动圈式速度型检波器或串《以下简称动圈检彼器)和压电检波器的找术要求、校准设备和校准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地震世探生产中使用的地震检波器,其他勘探中使用的地震检波器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Y/T5046地震检波器
3技术要求
3.1外观
3.1.1动圈检波器或压电检波器应有清晰的型号,规格、制造厂标识和唯一性缩号。
3.1.2动圈检波器应保持完整,外壳无裂痕,尾锥应固定良好。压电检波器应保持完整。壳体无破报。
3.1.3动圈检波器或压电检波器涵头应完整无损,触点无污物和锈蚀,接线无破报,连接牢固可靠。
3.2技术指标
动圈检波器按照SY/TS146的技术要求分级,其A级和B级动检波器技术指标见表1,压电检波器技术指标见表2.

4校准条件
4.1环境条件
校准环境条件应满足以下要求。
a)环境温度:动圈检波器一40℃~70℃:压电检彼0℃~30℃。
b)相对湿度:≤85%,
c)无影响校准数据的震动和电磁干扰。
4.2校准用设备
4.2.1动围图检波器的校准设备
4.2.1.1检波器测试仪
动圈检波器校准用电励式检波器测试仪的技术指标见表3.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5.020
E14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6645—2019代替SY/T66452006
油气藏型地下储气库注采井完井工程设计编写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drafting completion design of underground natural gas storage wells in hydrocarbon reservoirs
2019-11-04发布 2020-05-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SY/T 6645,SY/T 6645-2019,油气藏型地下储气库,注采井完井工程,设计编写规范,SY/T 6645-2019 油气藏型地下储气库注采井完井工程设计编写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气藏型地下储气库注采井完井工程设计编写依据、原则、设计内容及格式。
本标准适用于油气藏型地下储气库注采井完井工程设计的编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513石油天然气工业钻井和采油设备井口装置和采油树
SYT5325射孔作业技术规范
SY/T5587.3常规修井作业规程第3部分:油气井压井、替喷、诱喷
SY/T5587.5常规修井作业规程第5部分:并下作业井简准备
SY/T5952治气水井井下工艺管柱工具图例
SY/T6127治气水井井下作业资料录取项目规范
SY/T6276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
SY/T6334油水井酸化设计、施工及评价规范
SY/T6610硫化氢环境井下作业场所作业安全规范
SY/T6690井下作业井控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油气藏型地下储气库underground gas storage in hydrocarbon reservoirs
利用油气藏构造,建设的地下储气库。
3.2
注采井injection and production well
储气库中既用于注气又用于采气的井。
4设计内容
4.1设计目的
对该井工程概况、作业目的等进行描述。

4.2设计依据和要求
4.2.1明确设计依据和执行的标准。
4.2.2捕述油气藏基本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地理位置和地面情况,储气层的物性特征,如温度、压力、渗透率,孔度度等,储层流体性质,如原油、凝析油及地层水性质,天然气性质、硫化氢含量、二氧化碳含量等。
4.2.3列出储气库注采井钻井基本数据,具体参见表A.1~表A3。
4.2.4根据储层特性,工况条件。明确储层保护要求。
4.3工艺设计
4.3.1射孔工艺设计
4.3.1.1明确射孔目的、原则及设计依据。
4.3.1.2列出射孔井段明组,参见表A.4。
4.3.1.3明确射孔工艺及方式。
4.3.14列出射孔参数。参见表A.5。
4.3.1.5明确点火方式,
43.1.6列出射孔管柱主要配套工具。
4.3.2酸化工艺设计
4.3.2.1明确酸化目的、原则及设计依据。
4.3.2.2明碗酸化工艺,
4.3.2.3确定酸液性能参数,参见表A.7,
4.3.2.4优化酸化施工参数,参见表A.8,
4.3.2.5酸化设计、施工等技术要求按SYT6334的规定执行,
4.3.3注采工艺设计
4.3.3.1油管规格
4.3.3.1.1油管尺寸、材质、钢级、螺纹采用方案设计结果,
4.3.3.12提供相应螺纹上扣扭矩值范围,宜现场进行螺纹气密封检测
4.3.3.2配套工具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575.180.10
E11 SY
备案号:35140-2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6639—2012代替SY/T66392005
检波器测试仪校准方法
Calibration method for geophone tester
2012-01-04发布 2012-03-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SY/T 6639,SY/T 6639-2012,校准方法,检波器测试仪,SY/T 6639-2012 检波器测试仪校准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于测试动圈式地震检波器的电激助式检波器测试仪《以下简称测试仪)校准方法。
本标准造用于新制造,使用中和修理后的测试仪的校准。
2技术要求
2.1外观
2.1.1测试仪应标明仪器名称、型号、制造厂名、制造编号、制造年月
2.1.2测试仪外观应保持清洁完整。各紧固件无松动。
2.1.3测试仅开关、插座,显示屏应完好,功能正常。
2.1.4测试仪应无影响计量特性的其他缺陷。
2.2技术指标
测试仪按其频率测量范围分为I类、Ⅱ类、田类和W类。按其允许误差分为A级和B级,测试仪技术指标见表1。

3校准条件
3.1环境条件
测试仪校准的环境条件应清足:
a)度:25℃±10℃;
b)相对塑度:80%;
c)无强振动、强电磁干扰,避免在微波台基站及无线发射电台天线附近工作。
3.2校准设备
校准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见表2。

4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4.1校准项日
测试仪的校准目见表3。

4.2校准方法
4.2.1校准前的准备
校准前应确认周围无强震动和强电磁干扰
4.2.2外观
目测检查测试仪外观应符合2.1的要求。
4.2.3直流电阻
校准装置分别输出2000,510,1k,2k0和5.1k共5个标准电阻值,启动测试仅的直流电阻测量程序。依次测量对应电阻值,对每一电阻测量三次,计算其平均值,按公式《》计算每一电阻测量值的相对误差,每个直流电阻测量值的相对误差应符合表1的相应要求。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