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电缆项目余缆井图纸(cad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
JT/T307.6—2000
公路及主要构筑物、管理养护单位代码国道交通量观测站代码
Code for highway and main form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s--Code for national trunk highway of traffic volume observation station
2000-12-25发布2001-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发布

1范围
本标准编制了全国国道交通量观测站代码。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公路规划、计划、统计、养护等有关部门对国道交通量观测站信息进行管理和数据交换。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917.22000公路路线标识规则国道名称和编号
GB/T220-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JT/T132—2000公路数据库编目编码规则
07396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3分类原则
根据073一96及现行的公路交通量观测站设置情况,将交通量观测站分为连续式、间式和临时性三种类型。
4偏制规则
本标准以T/T132一2000的5.40为编制依据,对国道交通量观测站编制代码。其代码结构由国道编号、交通量观测站编号和中国行政区划代码三部分组配而成。
4.1国道编号
国道编号采用GB917.2的规定。
4.2交通量观测站编号
4.2.1连续式交通量观测站编号
连续式交通量观测站编号,按每条国道的起点至终点方向,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范围,从15开始,间隔为5,编制序列顺序号。编号区间自J100至J195,如新增交通量观测站编号,可在相应代码位置前插人。
4.2.2间隙式交通量观测站编号
间隙式交通量观测站编号,按每条国道的起点至终点方向,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范围,从205开始,间隔为5,编制序列顺序号。编号区间自J205至J895,如新增交通量观测站编号,可在相应代码位置前插入。
4.2.3临时性交通量观测站编号
临时性交通量观测站编号,按每条国道的起点至终点方向,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范围,从J905顺序编制,编号区间自J905至J998。
4.3中国行政区划代码
中国行政区划代码采用GB/T2260的规定,用户可根据需要对6位行政区划代码截取使用。本标准截取使用前2位省级行政区划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
JT/T307.1-1997
公路及主要构筑物、管理养护单位代码省干线公路代码
Code for highway and main formation and administrative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s -Code for the provincial trunk highway
1997-03-21发布1997-08-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省干线公路的名称(全称、简称)编号和代码。
本标准适用于公路管理(养护)部门和相关行业对省干线公路信息的标识、信息处理与交换,也适用于公共信息载体的标识。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2260一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919一1994公路等级代码
GB917.1-89公路路线命名编号和编码规则命名和编号规则
GB917.2—89公路路线命名编号和编码规则国家干线公路路线编号
3编制原则
3.1国家干线公路(简称国道)的名称和代码表采用GB917.2的规定。
3.2省干线公路(简称省道)按GB917,1第3、4、5章规定的原则命名和编号。
4编码方法及代码结构
4.1省道代码按GB917.1第7章的规定编码,省道代码由六位数字字母混合码组成。
4.2代码结构为。
ICS93.080.30
R19 JT
备案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
JT/T277—2005代替开/T2771995,JT/T41一1993
沥青混合料摊铺机
Asphalt paver
2005-09-21发布2006-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沥青混合料摊铺机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自行式沥青混合料摊铺机(以下简称摊铺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后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助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标准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3766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T3846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测量方法
GB4094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
GB/T4798.5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地面车辆使用
GB5959.1电热设各的安全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GB7258机动车运行安全条件
GB/T13802工程机械辐射声测量的通用方法
GB/T13325机器和设备辐射的噪声操作者位置噪声测量的基本准则(工程级)
GB/T18411道路车辆产品标牌
GB50092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JG/T69液压油箱液样抽取法
JG/T 70油液中固体颗粒污物的显微镜计数法
JG/T5035建筑机械设备用油液固体污染清洁度分级
JG/T5079.1建筑机械与设各噪声限值
JC/T5011.12建筑机械与设备涂漆通用技术条件
JB/T5943工程机械焊接通用技术条件
JB/T5945工程机械装配通用技术条件
QC/T413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J052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沥青混合料bituminous material
由矿料与沥青结合料拌和面成的混合料的总称。
3.2
料斗hopper
摊铺机接受并存放沥青混合料的装置。
3.3
刮板输送器bar feeder
摊铺机前料斗的衡青混合料向后输送的工作系统。
3.4
螺旋布料器spreader screw
摊铺机对沥青混合料的横向输送布料的工作系统。
3.5
熨平装置screed unit
摊铺机对铺筑的沥青混合料进行平整和密实的工作装置。
3.6
自动调平系统auto leveling system
自动保持摊铺机摊铺路面平整度的工作系统。
4分类
4.1型式
摊铺机按行走型式划分为:
a)腰带式摊铺机;
b)轮胎式摊铺机。
4.2摊铺机主参数
摊铺机以最大摊铺宽度为主参数,主参数系列为:1500、2000、2500、3000、4000、4500、5000、6000、7000、7500、8000、8500、9000、9500、12000,单位为mm。


ICS93.080
P68 JT
备案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雅
JT/T137—2005代替T137—1994
公路沥青库
The bitumen store house of highways
2005-09-21发布2006-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路沥青库的等级、类型和组成,技术要求,设备验收,沥青产品包装、留样及计量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公路沥青库。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面,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以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985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型式与尺寸
GB/T4064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
GBJ 65工业和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规范
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3271锅炉大气污染排放标准
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74石油库设计规范
CB5016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CB5017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椎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85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50235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中及验收规范
GB50236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施工及验收规范
JB/T10094工业锅炉通用技术条件
3等级、类型和组成
3.1等级
沥青库的等级划分应符合表1的规定。
3.2类型
公路沥青库的型式有导热油加热方式沥青库和热管直热方式沥青库。
3.3组成
沥青库主要设备包括不同容量的沥青储罐、加热系统、加热炉、输油及热力管道、泵、阀、仪表、电气系统等。
4技术要求
4.1库址选择
4.1.1沥青库库址选择应符合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和防火安全要求,且交通方便。
4.1.2沥青库的库址应具备良好的地质条件,不得选在有土崩、断层、滑坡、沼泽、流沙及泥石流的地区和地下矿藏开采后可能有其他潜在地质灾害的地区。
4.1.3一、二、三级沥青库的库址,不得选在地震基本烈度为9度及以上的地区。
4.1.4沥青库场地设计标高,应符合下列规定:
a)当库址选在靠近江河、湖泊等地段时,库区场地的最低设计标高应高于计算洪水位0.5m以上。
b)计算洪水位采用的防洪水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二、三级沥青库洪水重现期50年;
—四、五级沥青库洪水重现期25年。
c)当库址选在海岛、沿海地段或潮沙作用明显的河口段时,库区场地的最低设计标高应高于计算水位1m及以上;在无掩护海岸,还应考虑波浪超高;计算水位应采用高潮累积频率10%的潮位。
4.2基本要求
4.2.1沥青库的建设应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制造,浙青库的设计应符合GB50074的要求。
4.2.2沥青库中配套用的材料和附件需有制造厂合格证明文件,所有零部件需经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4.2.3各阀门应开启灵活、工作可靠、并在阀门显著位置设置操作指示铭牌。
4.2.4输送泵工作可靠、运转平稳、声低,连接处无泄蒲。
4.2.5加热罐和输油及热力管道的保湿材料应铺敷均匀,外蒙皮应紧贴牢靠、平整光顺,并保证锦钉在使用过程中不被外蒙皮与骨架剪切、损坏。
4.2.6加热方式如下:
a)整体加热,适用于发送量不小于50%单个储罐容积的沥青库;
b)分层加热,适用于发送量不大于1/5储容量;
c)局部加热,适用于急需的量少用户或需发送少量温度较高沥青的特殊要求用户。
4.2.7焊接
4.2.7.1建库施焊前焊接处应除净锈迹和油污,焊后除净熔渣。
4.2.7.2所有焊缝形式和尺寸应符合GB/T985的规定,焊缝表面应均匀整齐。
4.2.7.3沥青贮罐、沥青加热罐的焊缝不得有影响强度及密封等性能的裂纹、气孔、烧穿以及漏焊、脱焊、错位等现象。
4.2.8涂漆
4.2.8.1涂漆前应先进行除锈、除油、除污处理,涂刷防锈漆后再涂面漆。
4.2.8.2贮罐涂漆颜色符合防腐等的有关规定。
4.2.8.3涂层表面均匀光滑,无脱落、起泡、漏漆及漆痕存在。
4.3沥青贮罐
4.3.1沥青贮罐应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每24沥青温度下降值不超过沥青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的5%。
4.3.2500t沥青贮罐应具有足够的加热面积,保证环境温度在25℃时额定容量的沥青加热24h后能连续供给100℃以上的沥青。
4.3.3沥青贮罐上应设置液位测量装置和在不同高度两个以上位置安装测温装置。
4.3.4罐顶人孔应安装易拆卸的安全网,人孔周围应设置围栏和操作平台。
4.3.5沥青贮罐可制成内置式,即在沥青贮罐内设置局部加热罐,能将罐内沥青加热到规定温度,并将罐外沥青加热到流动状态。
4.3.6热管直热式沥青加热贮罐应能保证在4h内将局部加热罐内的30t沥青从25℃加热到160℃,以便向加热罐内外补充沥青,保证连续生产。
4.4沥青高温加热罐
4.4.1沥青高温加热罐应具有良好的保湿性能,每小时沥青温度下降值不应超过青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的1%。
4.4.250t以内额定容量加热罐中的沥青在3h内应能从120℃加热到160℃以上,加热温度可任意调整。
4.4.3加热罐应设置超湿报警装置。
4.4.4加热罐应设置液位报警装置,当液位达到规定位置时除自动报警外并自动停止沥青泵运转。
4.4.5局部加热罐(罐中罐)在承受外压作用后不得有明显变形,自动补油阀应开启灵活。
4.5导热油加热系统
4.5.1导热油加热系统的供热能力应满足设备最大生产能力时的热量需求,热载体温度不低于所需沥青温度的1.3倍。
4.5.2导热油加热炉炉体应由国家安检合格的单位制造,并具有该类产品的生产许可证。
4.5.3导热油加热炉应具有自动控制工作功能,并具有全过程安全防护措施。
4.5.4导热油罐的容积不应小于全系统油量的1.2倍,其上应设有液位计和排气管。
4.5.5导热油循环系统至少安装两台电动循环泵,一台为工作泵,另一台为备用泵。
4.5.6导热油管路连接应可靠、安全,不得有泄漏。
4.5.7膨胀器的调节容积不应小于系统中导热油在工作温度下因受热膨胀而增加的容积的1.3倍。
膨胀器内导热油温度在系统正常运行情况下应不高于60℃。
4.5.8膨胀器上应有液位计、液位报警装置。报警时相应装置应能自动操作。
4.5.9膨胀器溢流管直径不得小于膨胀管的直径,膨胀管直径不得小于表2所列的数值。
4.5.10膨胀器安装位置应使底部高出加热炉顶部和系统中所有用热和供热设备的热油液面1m-1.5m。
4.5.11导热油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3规定。
4.6热管加热系统
4.6.1热管加热系统的供热能力应满足设各最大生产能力时的热量需求。
4.6.2传热元件热管的材质、管壳的型式,热管的等温性能、启动性能和最大传输功率等应符合设计要求,热管直热式加热器热管的寿命大于10年。
4.6.3热管加热系统应具有自动控制功能,并具有全过程安全防护措施。
4.6.4热管加热器与罐体的连接要安装补偿器。
4.6.5热管的焊接应可靠、安全、不得有泄漏。
4.7加热炉
4.7.1加热炉的设计和制造应符合劳动部颁发的《有机载体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有关要求。
4.7.2加热炉的热效率应符合表4规定。
4.7.3加热炉正常工作时,其噪声应符合B/T10094的规定。
4.7.4加热炉应设置有超温报警装置、差压报警装置,并能准确、可靠地自动报警。当各报警装置报警时,相应系统应能自动调节保护。
4.7.5加热炉大气污染物排放应符合GB13271的规定。
4.8输油及热力管道
4.8.1管道应采用无缝钢管,管道的管径和壁厚应满足流量、压力和温度的要求。管道公称直径大于25mm时,连接方式采用法兰连接,不得采用螺纹连接,法兰许用公称压力不小于1.6MPa。
4.8.2供热管路密封垫片的材料应耐高温、耐腐法,采用金属网缠绕石墨垫片或膨胀石墨复合垫片。
4.8.3距离较长的受热管道应采取热补偿措施。
4.8.4靠近罐体拐弯的输油主管线在0.5m长度范围内不得安装阀门。
4.8.5管路的最高点应设置放气阀,最低点应设置排泄阀。
4.8.6管路应有保温措施,其保温层表面温度不大于环境温度20℃。
4.8.7管路和接头应清洁、杨通,不得有堵塞和漏油现象。
4.8.8在有海水腐蚀的场合应采取防腐措施。
4.9泵、阀
4.9.1各泵工作应可靠无泄漏,不得有冲击和异常响声。泵的配置应满足使用温度和流量的要求。
4.9.2各泵人口处应设置过滤器。
4.9.3泵体不带安全阀的出口管道上应设置安全阀。
4.9.4管道上的阀门应采用钢制阀门,各阀工作可靠无泄漏,阀的配置应满足使用温度和流量的要求。
4.10仪表
4.10.1沥青库配套的仪表等级、测量范围和精度应符合使用要求。
4.10.2仪表安装牢固、连接可靠,易于观察,凡易碰撞的仪表应加装防护罩。
4.10.3控制台的仪表、指示灯应齐全,布置应合理、便于维修。
4.11电气系统
4.11.1电气线路的布线合理、整齐,各元件连接牢固、可靠,其绝缘性和安全性应符合GB/T4064的规定,电缆不得与输油管道、热力管道同沟敷设。
4.11.2电控柜电源进线与机壳间绝缘电阻不小于2M,并应有明显的接地标志和安全可靠的接地装置。
4.11.3一、二、三级沥青库应设置供信息系统使用的应急电源。
4.11.4各控制按钮和开关的位置应便于操作。
4.11.5室外的电气控制箱应严格按户外防水要求设计和安装。
4.12防雷和防静电
4.12.1防雷设计应符合CB50057。
4.12.2防静电设计应符合GBJ65。
4.12.3库区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电气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及信息系统的接地等宜共用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门。
4.13消防
4.13.1沥青库内生产性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耐火等级不得低于GB50074的规定。
4.13.2沥青库储罐、加热炉附近应设置专用消防灭火设施。
4.13.3沥青库内应设消防冷却水系统。
4.13.4一、二、三、四级油库应设独立消防给水系统。
4.13.5沥青库的控制室、电话间、化验室均应配置灭火器材,宜选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其他场所宜选
用干粉型或泡沫型灭火器。
4.13.6一、二、三级浙青库的消防泵应设两个动力源。
4.14污水处理
4.14.1沥青库的含油与不含油污水,应采用分流制排放。含油污水应采用管道排放;未被油品污染的地面雨水和生产废水可采用明渠排放。但在排出石油库围墙之前应设置水封装置,水封装置与围墙之间的排水通道应采用暗渠或暗管。
4.14.2沥青库的污水排放应符合GB8978,含油污水应经过处理达到现行的国家排放标准后方能排放。
4.14.3油罐区防火堤内的含油污水管引出防火堤时,应在堤外采取防止油品流出罐区的切断措施。
4.14.4含油污水处理应根据污水的水质进行相应的调节,采用隔油过滤等设施,对于间断排放的含油污水,应设调节池。
4.14.5在沥青库污水排放处,应设置取样点或检测水质和测量水量的设施。

JT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
JT0022-90
公路管理养护单位代码编制规则
coding rules for organizations of highway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
1990-12-14发布 1991-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发布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全国公路管理养护单位代码的编制规则和编码方法,以适应公路部门和其他有关业务单位实现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的需要。
1.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公路管理养护、计划、统计、人事等部门。
2引用标准
GB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3编码方法
代码表由单位名称、单位分类代码和中国行政区划代码三部分组成《见表1)。
3.1单位名称
指公路管理养护单位的规范化全称,用汉字表示。
3.2单位分类代码
对公路管理养护单位按职责范围进行的分类,已实行分级管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国、省道管理的地(市)、县(市)级公路管理养护单位代码用21、31负责县、乡道管理的地(市)、县(市)级公路管理养护单位代码用22、32。未实行分级管理的省(市)自治区、直轴市省级公路局所属公路管理总段、公路管理段代码用21、31地(市)交通局所辖公路管理处,县(市)交通局所辖公路管理站代码用22、32。单位分类代码见表2。
3.3中国行政区划代码
表示公路管理养护单位的管辖区域,等同果用GB2260,可根据需要截取使用。
4县级及县级以上公路管理养护单位代码
县级及县级以上公路管理养护单位编制代码时,代码结构为。
ICS25.120.30
J61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4172-2021
V法铸造加砂阀技术条件
Sand valve for V-process-Technical requirements
2021-08-21发布2022-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1范圈
本标准规定了V法铸造加砂阀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和运输及保用期。
本标准适用于V法铸造加砂阀(以下简称加砂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184一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GB/T1804一2000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3766液压传动系统及其元件的通用规则和安全要求
GB/T5226.1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7932气动对系统及其元件的一般规则和安全要求
GB/T9969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
GB/T13306标牌
GB20905铸造机械安全要求
GB/T25371铸造机械噪声声压级测量方法
GB/T25711一2010铸造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GB/T31552铸造机械型号编制方法
B/T8356机床包装技术条件
3技术要求
3.1一般要求
3.1.1加砂阀应符合GB/T25711的规定,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3.12加砂阀的型号、名称和基本参数应符合GB/T31552的规定。
3.1.3加砂阀的电气系统应符合GB/T5226.1的规定。
3.1.4气动系统应符合GB/T7932的规定。
3.1.5液压系统应符合GB/T3766的规定。
3.1.6机械加工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应符合GB/T1804一2000规定的m级公差要求。
3.1.7螺纹连接件应有防锈保护层。
3.1.8加砂阀的配套件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3.1.9气动、液压系统管路及电气线路应排列整齐、固定牢固。
3.1.10加砂阀上的各种标牌应符合GB/T13306的规定。
3.1.11加砂阀涂装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
3.1.12加砂阀的安全防护应符合GB20905的规定,安全防护装置应齐全可靠。
3.1.13随机技术文件应符合GB/T9969的规定。
3.2制造与性能要求
3.2.1加砂阀结构件焊接后应消除内应力。
3.2.2加砂阀应具有足够的刚性,应避免因刚性不足引起阀体或阀板受压变形。
3.2.3加砂阀阀板平面度公差不应低于GB/T1184一1996中12级的要求。
3.2.4加砂阀活动阀板可设计成一块或多块组合,每块阀板应单独开启、闭合。
3.2.5加砂阀活动阀板与固定阀板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可调。
3.2.6加砂阀与砂箱结合面应设置缓冲密封垫。
3.2.7加砂阀应设计有抽尘口。
3.3空运转要求
3.3.1加砂阀空运转试验次数不应少于20次。
3.3.2加砂阀活动阀板开启、闭合应运行平稳、无卡阻。
3.3.3在空运转试验条件下,加砂阀工作噪声不应大于85dB(A)
3.4负荷运转要求
3.4.1加砂阀在砂库满载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
3.4.2加砂阀活动阀板开启、闭合应运行平稳、无卡阻。
3.4.3加砂阀闭合时不应漏砂。
3.4.4工作时加砂阀四周不应有粉尘外溢。
3.4.5加砂阀加砂速度不应小于设计值,每箱加砂时间不应超过90$。
3.4.6加砂阀连续加砂不应少于10箱。
4试验方法
4.1加砂阀噪声的测定按GB/T25371的规定进行。
4.2加砂阀负荷运转试验应在砂库满载条件下开始进行。
4.3加砂阀活动阀板与固定阀板之间的间隙采用塞尺进行检测。
4.4时间测定采用秒表。
ICS25.120.30
J61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4171-2021
V法铸造自动翻合箱机技术条件
Automatic mold rollover closing machine with manipulator for V-process-Technical requirements
2021-08-21发布2022-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V法铸造用自动翻合箱机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和运输及保用期。
本标准适用于V法铸造用自动翻合箱机(以下简称合箱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04一2000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2893安全色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3766液压传动系统及其元件的通用规则和安全要求
GB/T5226.1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各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7932气动对系统及其元件的一般规则和安全要求
GBT9969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
GB/T13306标牌
GB20905铸造机械安全要求
GB/T23570金属切削机床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
GB/T25371铸造机械噪声声压级测量方法
GB/T25711一2010铸造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GBT31552铸造机械型号编制方法
JB/T8356机床包装技术条件
3技术要求
3.1一般要求
3.1.1合箱机应符合本标准和GB/T25711的规定,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3.1.2合箱机的型号、名称和基本参数应符合GB/T31552的规定。
3.1.3合箱机的铸件表面应光整,不应有气孔、砂眼等缺陷。
3.1.4合箱机的焊接件应符合GB/T23570的规定。
3.1.5合箱机的电气系统应符合GB/T5226.1的规定。
3.1.6液压系统应符合GB/T3766的规定。
3.1.7气动系统应符合GB/T7932的规定。
3.1.8机械加工零件的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应符合GB/T1804一2000规定的m级公差要求。
3.1.9合箱机各螺纹连接件应有防锈保护层,各紧固件应防松可靠。
3.1.10液压、气动系统管路及电气线路应排列整齐、固定牢固。
3.1.11合箱机上的各种标牌应符合GB/T13306的规定。
3.1.12合箱机涂装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
3.1.13随机技术文件应符合GB/T9969的规定。
3.2制造与性能要求。
3.2.1合箱机结构件焊接后应消除内应力。
3.2.2合箱机翻箱卡槽应进行火处理,热处理硬度不应低于45HRC。
3.2.3合箱机导柱应进行调质处理,热处理硬度不应低于229HBW。
3.2.4合箱机导柱圆柱度不应低于8级精度要求。
3.2.5合箱机两端翻箱回转轴同轴度不应低于10级精度要求。
3.2.6合箱机行走轨道平行度不应低于12级精度要求。
3.2.7合箱机导柱与导向套之间应保持良好的润滑。
3.2.8合箱机所有需要移动的软管及线缆均应安装于拖链中随拖链行走。
3.2.9合箱机应具备自动起模、自动翻箱、自动合箱功能。
3.2.10合箱机行走及翻箱电动机应具备制动、急停功能。
3.2.11合箱机翻箱速度不应大于3r/min。
3.3安全防护要求
3.3.1合箱机的安全防护应符合GB20905的规定。
3.3.2合箱机的危险部位应设置安全防护装置,并应使用安全色或安全标志。合箱机的安全色应符合GB2893的规定,安全标志应符合GB2894的规定。
3.3.3合箱机应有可靠的防止产生不正常动作程序的电气联锁措施。
3.3.4合箱机应有可靠的防止产生翻箱运动失控的联锁保护装置。
3.4空运转要求
3.4.1空运转试验时间不应少于4h,且导柱上下运行不应少于20次。
3.4.2电气控制系统应灵敏、可靠。
3.4.3合箱机气缸或液压缸应无漏气或漏油现象。
3.4.4拖链转动应灵活。
3.4.5所有软管及线缆与拖链之间不应产生相对运动。拖链及软管不应产生扭曲变形。
3.4.6空运转4h后,合箱机滚动轴承温升不应超过35℃,最高温度不应高于70℃。
3.4.7在空运转条件下,合箱机工作噪声不应大于85dB(A)。
3.5负荷运转要求
3.5.1合箱机负荷运转试验前应先进行空运转试验。
3.5.2合箱机在额定负荷条件下,有效起模、翻箱、合箱次数不应少于10次。
3.5.3合箱机起模应平稳可靠,无爬行现象。
3.5.4合箱机翻箱应平稳,无卡顿现象。
3.5.5合箱机翻箱急停时应平稳可靠。
3.5.6合箱机翻箱回转停靠位置应定位准确、制动可靠。
3.5.7合箱机起模、合箱不应损坏薄膜、铸模。
3.5.8合箱机合箱精度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要求。
4试验方法
4.1合箱机两端翻箱回转轴同轴度应采用专用工装(模具轴)检测。
4.2合箱机噪声的测定按GB/T25371的规定进行。
4.3合箱机轴承温升的测定:在合箱机连续空运转4h后,立即用点温计测量轴承座外壳最高温度,该测量值加3℃的修正值,即为轴承的最高温度,轴承的最高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即为轴承温升。
ICs25.120.30
J61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4170-2021
V法铸造翻箱机技术条件
Motor driven mold rollover machine for V-process-Technical requirements
2021-08-21发布2022-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V法铸造用翻箱机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和运输及保用期。
本标准适用于V法铸造用翻箱机(以下简称翻箱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184一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GB/T1804一2000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5226.1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9969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
GB/T13306标牌
GB/T16938紧固件螺栓、螺钉、螺柱和螺母通用技术条件
GB20905铸造机械安全要求
GB/T23570金属切削机床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
GB/T25371铸造机械噪声声压级测量方法
GB/T25711一2010铸造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GB/T31552铸造机械型号编制方法
JB/T8356机床包装技术条件
3技术要求
3.1一般要求
3.1.1翻箱机应符合GB/T25711的规定,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3.1.2翻箱机的型号、名称和基本参数应符合GB/T31552的规定。
3.1.3翻箱机的电气系统应符合GB/T5226.1的规定。
3.1.4翻箱机的焊接件应符合GB/T23570的规定。
3.1.5机械加工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应符合GB/T1804一2000规定的m级公差要求。
3.1.6所有螺纹连接紧固件应符合GB/T16938的规定。
3.1.7螺纹连接件应有防锈保护层。
3.1.8翻箱机的外购配套件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应有产品合格证。
3.1.9翻箱机上的各种标牌应符合GB/T13306的规定。
3.1.10翻箱机涂装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
3.1.11翻箱机的安全防护应符合GB20905的规定,安全防护装置应齐全可靠。
3.1.12翻箱机的随机技术文件应符合GB/T9969的规定。
3.2制造与性能要求
3.2.1翻箱机翻箱卡槽应进行淬火处理,热处理硬度不应低于45HRC。
3.2.2翻箱机两端翻箱回转轴同轴度不应低于GB/T1184一1996中10级精度的要求。
3.2.3翻箱机翻箱时砂箱应可停留在任何翻转角度。
3.2.4翻箱机应具备制动、急停、调速功能。
3.3空运转要求
3.3.1空运转试验次数不应少于10次。
3.3.2翻箱机采用链轮或齿轮传动时应加设安全防护装置。
3.3.3电气控制系统应灵敏、可靠。
3.3.4在空运转条件下,翻箱机噪声不应大于85dB(A)。
3.4负荷运转要求
3.4.1翻箱机在设计最大偏重砂型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
3.4.2翻箱机运行应平稳,无卡顿现象。
3.4.3翻箱机急停时应平稳可靠。
3.4.4翻箱机回转停靠位置应定位准确、制动可靠。
3.4.5翻箱机在额定负荷条件下,有效翻箱次数不应少于10次。
4试验方法
4.1翻箱机两端翻箱回转轴同轴度应采用专用工装(模具轴)检测。
4.2翻箱机噪声的测定按GB/T25371的规定进行。
所属地区:陕西
提问日期:2022-06-19 09:55:48
提问网友:漫天星
16年年底一个项目,干到19年底才结束;增值税率从11%-10%,10%-9%
政策变化时的形象进度软件上如何拆分,比如地下车库干到某轴某线
进项税11%对应的销项税17%,11%对应的销项税为16%,一个增一个减,直接进行调整是不是有问题
解答网友:小的大牛
你好,这个陕西就是发生了很多次的变化。我个人认为这个在计价文件中可以同一按照某一个税率进行调整。然后在费用汇总在进行调整的。(进行调差的,按照实际缴纳的税率进行调整。因为这个不仅是税率的问题,还和综合系数有关系的,因为牵扯到抵扣的问题的。)
ICs25.120.30
J61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4169-2021
V法铸造车载真空装置技术条件
Crane mounted vacuum device for V-process-Technical requirements
2021-08-21发布2022-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V法铸造用车载真空装置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和运输及保用期。
本标准适用于V法铸造用车载真空装置(以下简称装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04一2000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5083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GBT5226.1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各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7932气动对系统及其元件的一般规则和安全要求
GBT9969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
GB/T13306标牌
GB/T14405一2011通用桥式起重机
GB/T1615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GB20905铸造机械安全要求
GB/T25371铸造机械噪声声压级测量方法
GB/T25711一2010铸造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GB/T31552铸造机械型号编制方法
B/T7674罗茨真空泵
JB/T8356机床包装技术条件
JB/T12561一2015V法铸造用真空系统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千式罗茨真空泵dry roots vacuum pump
泵内装有两个相反方向同步旋转的叶形转子,转子间、转子与泵壳内壁间有细小间隙而互不接触的一种变容真空泵,泵腔内无油或其他工作介质。
3.2
车载真空装置crane mounted vacuum device
安装于桥式起重机上,随起重机一起移动并提供负压的一种装置,由干式罗茨真空泵、稳压罐、空气过滤器、空压机、真空软管及电气控制系统等组成。
4技术要求
4.1一般要求
4.1.1装置应符合本标准和GB/T25711的规定,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4.1.2装置的型号、名称和基本参数应符合GB/T31552的规定。
4.1.3装置的电气系统应符合GB/T5226.1的规定。
4.1.4气动系统应符合GB/T7932的规定。
4.1.5机械加工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应符合GB/T1804一2000规定的m级公差要求。
4.1.6螺纹连接件应有防锈保护层。
4.1.7气动管路及电气线路应排列整齐、固定牢固。
4.1.8装置的各种标牌应符合GB/T13306的规定。
4.1.9装置的涂装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
4.1.10随机技术文件应符合GB/T9969的规定。
4.2安全与卫生要求
4.2.1装置的安全防护应符合GB20905和GB/T14405一2011中5.4的规定,安全防护装置应齐全可靠。
4.2.2装置的安全卫生设计应符合GB5083的规定。
4.3制造与性能要求
4.3.1装置的结构设计应能满足在桥式起重机上的安装要求。
4.3.2装置所配套的干式罗茨真空泵(以下简称真空泵)应符合B/T7674的规定,真空度不应低于-0.04MPa.
4.3.3装置的电气设备选用和安装、导线及其敷设应符合GB14405一2011中5.9的规定。
4.3.4装置应设置稳压罐,稳压罐的有效容积不应小于真空泵每秒额定抽气量的2倍。
4.3.5稳压罐应具有足够的刚性,在真空度为-0.08MPa的状态下不应发生形变。
4.3.6稳压罐应保证气密性,法兰以及密封件的压力等级不应小于0.2MPa。
4.3.7真空泵气体入口应设置过滤器,进入真空泵的气体应符合B/T12561一2015中3.2.5的规定。
4.3.8装置的阀门、管道应保证气密性,漏气速率应符合JB/T12561一2015中3.2.8的规定。
4.3.9装置的真空软管接口高度应可调节,
4.4空运转要求
4.4.1空运转时间不应少于4h
4.4.2装置电气控制应灵敏可靠。
4.4.3装置各真空表应正常工作。
4.4.4装置各阀门应正常工作,不应漏气。
4.4.5装置管路不应漏气。
4.4.6在空运转条件下,装置噪声声压级不应大于85dB(A)。
4.4.7装置在用户现场进行的车载空运转要求应符合GB/T14405一2011中6.9的要求。
4.5负荷运转要求
4.5.1装置在额定负荷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
4.5.2装置在砂型吊运过程中应能始终保持所需的真空度。
4.5.3装置在额定负荷条件下有效吊运砂型次数不应少于10次。
答疑:山东的20年房屋修缮,如何软件上没有啊,我下载的最新的版本 谢谢-山东
所属地区:山东
提问日期:2022-06-19 09:45:45
提问网友:管钳

解答网友:红梅傲雪

所属地区:贵州
提问日期:2022-06-19 09:44:02
提问网友:漫步人生路
项目为高标准农田项目,材料到达施工现场后,因交通问题,需要人工转运几公里,这种材料的二次转运费怎么处理?
解答网友:元月。
楼主您好,这种情况,建议您进行人工签证的方式进行确认,保留好影像资料,上报签证文件,这样做是最合适的处理方法了。
祝顺利望采纳。😊
答疑:WKL7(3) 300x650~1050 软件能实现建模吗?-贵州
所属地区:贵州
提问日期:2022-06-19 09:41:44
提问网友:某哥哥


解答网友:nh
定义时截面高度按图纸尺寸输入:650/1050看看;或平均梁高设置
ICS91.220
P97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3971-2020
道路施工与养护机械设备自行式道路扩宽机
Road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machinery and equipment-Self-propelled road widener
2020-08-31发布2021-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道路施工与养护机械设备中的自行式道路扩宽机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使用说明书、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自行式道路扩宽机(以下简称护宽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766液压传动系统及其元件的通用规则和安全要求
GB/T5226.1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
GB/T8499士方机械测定重心位置的方法
GB/T8592土方机械轮胎式机器转向尺寸的测定
GB/T10913土方机械行驶速度测定
GB/T14039一2002液压传动油液固体颗粒污染等级代号
GB20178土方机械机器安全标签通则
GB/T20418土方机械照明、信号和标志灯以及反射器
GB/T21152土方机械轮式或高速橡胶履带式机器制动系统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21154土方机械整机及其工作装置和部件的质量测量方法
GB/T25614土方机械声功率级的测定动态试验条件
GB/T25615土方机械司机位置发射声压级的测定动态试验条件
GB26504一2011移动式道路施工机械通用安全要求
JB/T5943工程机械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
B/T5945工程机械装配通用技术条件
JB/T5946工程机械涂装通用技术条件
JB/T13065一2017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可靠性考核通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自行式道路扩宽机self-propelled road widener
装备有收输料系统、刮料装置、电气控制系统等,能接收路基与路面施工材料,将施工材料输送至道路侧边并刮平的自行式机械。
注:自行式道路扩宽机主要由动力系统、液压系统、行驶系统、操纵系统、作业系统、电气控制系统等组成。
3.2
收-输料系统collecting-conveying system
接收路基与路面施工材料并将其输送到扩宽区域的工作系统。
3.3
刮料装置strike-off device
将施工材料分散于摊铺区域并刮平的工作装置。
3.4
扩宽宽度widening width
扩宽机扩宽作业所形成的工作面的宽度,单位为毫米(mm)。
3.5
刮板上下行程top-and-bottom travel distance of seraper
刮板底面相对于扩宽机轮胎所在支承面上升至上止点、下降至下止点时,上止点与下止点间的距离,单位为毫米(mm)。高于支承面为正值,低于支承面为负值。
3.6
整机质量gross weight
带有全部配置的扩宽机,其燃油箱、水箱、液压油箱等按各自规定容量分别加满时的设备总质量。
4技术要求
4.1基本作业性能参数
基本作业性能参数见表1。
4.2整机
4.2.1所用的配套件、原材料应有制造商的合格证。
4.2.2所有零部件应检验合格方可组装:装配应符合B/T5945的规定。
4.2.3外形尺寸、质量与轴荷应符合设计规定;最小离地间隙应不小于80mm;重心位置应符合整机稳定性要求。
4.2.4结构布局应便于保养与维修。经常检修、润滑、调整的部位,应具有足够的作业空间。
4.2.5焊接应符合JB/T5943的规定。
4.2.6涂装应符合B/T5946的规定。
4.2.7油路、电路等管线应布置整齐、固定可靠,不应与运动部件发生干涉或摩擦。
4.2.8外表面应光滑平整,不应有压伤、划痕等缺陷。
4.2.9安全与环保要求:
a)操作人员耳旁噪声应不大于92dB(A),机外噪声应符合本标准表2的规定;
b)电气控制系统安全应符合GB/T5226.1的规定;
c)照明、信号和标志灯、反射器应符合GB/T20418的规定;
d)操作人员上下通道和作业位置应设置扶手和护栏,踏板和作业平台应防滑;
e)对操作和维护人员构成危险的所有旋转、往复运动及高温部位均应设防护装置,并应按GB20178的要求设置醒目的安全标志和危险图示标志;
f)应按GB26504一2011中5.3.2的规定设置起吊点、拴定点和牵引点。
4.2.10可靠性要求:首次故障前工作时间应不少于200h: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应不少于200h:可靠度应不低于85%。
4.3专用装置与系统
4.3.1作业系统
4.3.1.1收-输料系统
4.3.1.1.1料斗应便于自卸车卸料,并应设有与自卸车进行对接的推辊装置。
4.3.1.1.2带式输送机的输料能力和料斗出料口尺寸应能满足扩宽机最大生产能力的要求。
4.3.1.1.3输送带应设有防漏料装置,输料时输送带两侧不应漏料。
4.3.1.1.4带式输送机应能输送热沥青混合料和路基材料。
4.3.1.2刮料装置
4.3.1.2.1刮料装置应具有伸缩功能,并应能对扩宽宽度、刮料板上下行程、工作面横向坡度等按扩宽施工要求分别进行设定或调整。
4.3.1.2.2刮料板下平面应光滑,并应在同一平面内。
4.3.1.2.3应设置挡料板,挡料板应能避免施工材料溢出。
4.3.1.2.4作业时刮料板不应产生自动上浮、下沉、后倾、变形等。
4.3.2液压系统
4.3.2.1液压系统应符合GB/T3766的规定。
4.3.2.2液压油温度应不超过80℃,
4.3.2.3液压油固体颗粒污染等级应不大于GB/T14039一2002中-/17/14的规定。
4.3.2.4液压系统应密封可靠。
4.3.3行驶系统
4.3.3.1行驶系统应运行平稳,最高行驶速度应不大于15km/h。
4.3.3.2转向应灵活:最小转弯直径应不大于20m。
4.3.3.3最大爬坡能力应不小于20%坡度。
4.3.3.4制动性能应符合GB/T21152的规定,且扩宽机应能在20%的坡道上实现停车和起步,坡道驻车时,位移量为零。
ICS19.100
N78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3941-2020
无损检测仪器远场涡流检测仪
Nondestructive testing instrument-Remote-field eddy current testing equipment
2020-04-16发布2021-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数字式远场涡流检测仪(以下简称远场涡流仪)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设备、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远场润流仪的性能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一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611一2007试验机通用技术要求
GB/T6587一2012电子测量仪器通用规范
GB/T12604.6无损检测术语涡流检测
GB/T25480一2010仪器仪表运输、贮存基本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
BT6147一2007试验机包装、包装标志、储运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B/T12604.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远场涡流检测仪remote-field eddy current testing equipment
通过采用远场润流检测原理来获取不连续性信息的检测仪器。
4技术要求
4.1正常工作条件与环境
远场润流仪的正常工作条件为:
a)温度:5℃~35℃;
b)相对湿度:不大于80%;
c)大气压:86kPa~106kPa;
d)电源电压:220(1±10%)V;
e)电源频率:(50±1)Hz。
4.2基本参数
远场涡流仪应给出下列基本参数:
a)工作频率范围;
b)可同时工作的不同频率个数;
c)涡流检测信号的通道数量;
d)涡流检测信号的显示方式和显示图数量。
4.3性能要求
4.3.1频率
远场涡流仪应具有良好的低频检测特性,频率范围宜含10Hz~5kHz,類率宜连续可调,远场润流仪应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可选、同时激励的频率,且频率宜连续可调。频率偏差的允许值为±1%。
4.3.2相位
远场润流仪应至少具有360°相位旋转功能,连续可调,步长不大于1°,且远场润流仪应具有手动或自动相位、幅度测量功能。
4.3.3增益
远场润流仪增益应不小于90dB。宜具有X-Y增益比调节功能。
4.3.4灵敏度
用选定的检测探头,远场涡流仪在进行平衡和提离效应补偿后,应能使标准样管(参见附录A)上通孔人工缺陷的信号幅度达到全屏。
4.3.5显示方式
信号处理应给出幅值相位(P-A)变化信息或二维矢量(XY)信息,显示方式应至少具有一维时基显示和二维幅相显示(见图1),推荐远场涡流仪具有带刻度标识的检波前基频信号波形显示功能,如图1c)所示。
4.3.6不同检测信号通道的一致性
远场润流仪可有一个检测信号处理的物理通道或两个及以上的物理通道。不同通道在使用同一探头以及相同的激励频率、增益、相位等参数条件下,对于标准样管上同一个人工缺陷的响应信号幅值差异△M1Am应不大于3%,相位差异△/m应不超出±5°。
4.3.7最大输出电压
最大输出电压是指当发生器输出不加载荷且将其输出电压调整到最大时的峰-峰值电压,根据需要,远场涡流仪还应可配接功率放大器激励探头。
4.3.8最大噪声
远场涡流仪噪声与其输入电压有关。远场润流仪的最大噪声是指将其设定在最大频宽范围且输入端短路时输出的最大信号。
4.3.9绝缘电阻
交流适配器电源进线端与保护接地电路之间,在试验电压为500V时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M。
4.3.10介电强度
交流适配器电源进线端与保护接地电路之间,应能承受1500V、历时1min的介电强度,而不出现跳火或飞弧。
4.3.11外观质量
远场润流仪的外观质量要求应符合GB/T2611一2007中第10章的规定。
4.3.12耐温性能
远场润流仪的耐温性能要求应符合GB/T25480一2010中第3章的规定。
4.3.13耐湿性能
远场涡流仪的耐湿性能要求应符合GB/T25480一2010中第3章的规定。
4.3.14抗振动性能
远场涡流仪的抗振动性能应符合GBT6587一2012中4.7的规定。
4.3.15抗冲击性能
远场润流仪的抗冲击性能应符合GB/T6587一2012中4.7的规定。
4.3.16运输性能
远场涡流仪的运输性能应符合GB/T6587一2012中4.8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