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I B16.9/16.28 美国管件标准尺寸
在建筑学及其相关专业(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的基础课程中,前两个学年安排了素描课和水彩课,使学生初步掌握美术基本理论和形象表现技巧并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而培养学生创作设计时的徒手作草图能力,则需要在不断的考察、调研和学习中,坚持速写、写生、线描的技术训练。
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设计领域中计算机的普及与运用已经司空见惯,而手绘这项基本技能的不可替代性被忽略了。但设计构思时的草图创作是计算机难以替代的,因此中外建筑名家都强调应重视作图基本技能的学习。
本书的编写分以下三个部分:
①归纳总结以建筑为主体画的画理,将透视、阴影、用笔、配景、色调的主要方面与速写和设计草图等实践结合起来,并作简图辅以必要说明。
②作者把历年来以马克笔为主的建筑画(30幅)结合速写或原始的线描一并刊印,一则可作为临摹时的参照,二来为今后深入学习创作建筑画做准备。
③在中外建筑名家的速写和建筑画选中精选45幅或潇洒严谨或粗犷精微或流畅奔放的作品,从中领略这些名家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体现出的高超的表现技巧与精深的艺术修养。
内容索引:
1画理篇…1
1.1透视1
1.2阴影1
1.3用笔…………2
1.4色调………2
1.5配景2
2线描篇21
图2-1法国朗香教堂22
图2-2美国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24
图2-3悉尼歌剧院26
图2-4香港城市大学设计学院28
图2-5欧洲某美术馆…30
图2-6加拿大蒙特利尔沿街住宅……32
图2-7广州某采石场遗址公园34
图2-8安徽宏村……………36
图2-9山城重庆一角38
图2-10南京栖霞寺经幢40
图2-11四川大足石刻42
图2-12安徽婺源小镇44
图2-13江苏某小镇双桥46
图2-14上海朱家角窄巷48
图2-15上海西式里弄50
图2-16郑州二七纪念塔52
图2-17上海徐家汇54
图2-18郑州中州大道56
图2-19西欧小镇58
图2-20北欧山城60
图2-21意大利威尼斯即景62
图2-22欧洲某钟楼64
图2-23意大利某城市广场66
图2-24北京银河商厦68
图2-25某商场中庭70
图2-26景观设计一景墙72
图2-27景观设计—休闲广场....74
图2-28景观设计一四方亭76
图2-29景观设计一小池汀步78
图2-30景观设计一廊架80
3佳作篇…………………82
图3-1速写一意大利古建筑(作者:梁思成)》83
图3-2速写一古建筑(作者:吴良镛)84
图3-3速写一苏州拙政园(作者:杨廷宝)85
图3-4桂林伏波楼(选自《莫伯治集》)……86
图3-5桂林白龙桥(选自《莫伯治集》)87
图3-6北京人民大会堂(1959年,齐康)88
图37方案效果图一云谷山庄(作者:汪国瑜)89
图38方案草图—印第安纳波利斯市新广场(作者:钟训正)90
图3-9方案透视图一南京中山陵园区东苑宾馆(作者:钟训正)91
图3-10速写一拙政园(作者:钟训正)…。92
图3-11方案透视图一甲午海战纪念馆(作者:彭一刚)93
图3-12方案透视图—天津大学建筑系馆(作者:彭一刚)94
图3-13方案透视图一苏州留园(作者:彭一刚)95
图3-14白塔(作者:程泰宁)…96
图3-15方案草图—浙江美术馆(作者:程泰宁)97
图3-16速写一凡尔赛小村庄(作者:张耀曾)98
图3-17方案草图一龙柏饭店(作者:张耀曾)98
图3-18速写—一天津原西站(作者:黄为隽)99
图3-19方案透视图一某纪念馆(作者:黄为隽)100
图3-20方案草图—深圳国际大厦(作者:陈世民)101
图3-21速写一新加坡城市景观(作者:陈庆生)102
图3-22速写一日本奈良法隆寺(作者:陈庆生)102
图3-23方案透视图一桂林芦笛岩接待室(选自《桂林风景建筑》)…103
图3-24方案透视图—桂林七星公园驼峰茶室(选自《桂林风景建筑》)…104
图3-25方案透视图—桂林芦笛岩芳莲池水榭(选自《桂林风景建筑》)…105
图3-26方案草图一某餐厅室内设计(作者:张文忠)106
图3-27福建古田某坡地民居(选自《福建民居》)107
图3-28福建某西洋邢宅(选自《福建民居》)108
图3-29某民居庭院(作者:鲁愚力)109
图3-30村寨(作者:鲁愚力)109
图3-31乡村旅社(选自《世界酒店画集》)110
图3-32国外某大厦竞选方案111
图3-33国外某大厦中庭112
图3-34速写一北欧某城市广场113
图3-35室内透视图一住宅(作者:F.L.赖特)114
图3-36建筑方案—一流水别墅(作者:F,L.赖特)115
图3-37方案透视图—国外某别墅一…116
图3-38方案透视图一国外某别墅二116
图3-39国外某教学楼117
图3-40国外某街景117
图3-41国外某商业大厦中庭118
图3-42国外某阅览室内景118
图3-43国外某酒店建筑…119
图3-44国外某住宅起居室设计120
图345国外某餐厅室内设计121
参考文献122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有关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和最新颁布的国家制图标准编写而成的,与《建筑制图与识图》教材配套使用。本书主要包括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正投影基础,立体的投影,轴测图,组合体的投影,建筑形体的表达方法,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给水排水施工图,道路、桥梁及涵洞工程图,计算机绘制建筑施工图等共11章。各部分习题都是结合生产实际,与教材各章节的制图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紧密结合,通过精挑细选而得。本习题集内容从简到难,题型多样化,采用单面印刷,有利于学生在空白页上试做习题或在老师讲评习题时修改、重做。
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程监理专业、建筑设计专业、工程造价专业、建筑企业管理专业的基础课教材,也可作为函授和自考学生以及相关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建筑制图与识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特点决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抓住重点,有目的地进行相关训练。若能有一本实用的、有针对性的建筑制图与识图习题集,对学生来说无疑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们根据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特点及就业需求,精心编写了这本《建筑制图与识图习题集》。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1)本书在选题上按照教学的基本要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能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材中所学的内容。
(2)本书题量略多于一般教学规定的分量,可供不同专业的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
内容索引:
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1
第二章正投影基础…19
第三章立体的投影…43
第四章轴测图…73
第五章组合体的投影…81
第六章建筑形体的表达方法107
第七章建筑施工图…127
第八章结构施工图…151
第九章给水排水施工图…161
第十章道路、桥梁及涵洞工程图167
第十一章计算机绘制建筑施工图…173
内容索引:
第1章精细化设计
1.1需求与现实3
1.1.1设计无法满足需求4
1.1.2设计不满足需求的原因4
1.2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6
1.2.1精细化设计是什么6
1.客户与需求6
1)建筑设计的客户6
2)客户需求8
(1)客户核心需求8
(2)显性与隐性需求9
(3)客户关心什么10
3)产品要素11
(1)哪些要素11
(2)要素分解12
(3)运用于建筑设计17
2.价值设计19
1)价值设计是什么19
(1)内涵分解19
(2)建筑设计与价值设计21
2)相关信息21
(1)作品与产品21
(2)精细化设计22
1.2.2为什么做精细化设计24
1.人性24
2.社会25
1.2.3怎么做精细化设计26
1.产品设计26
1)产品定位26
2)产品(空间)与资源26
(1)产品(空间)27
(2)资源32
(3)如何配置34
2.价值实现37
1)价值规律37
2)要素实现38
(1)如何实现供不应求38
(2)如何实现价值最大化40
(3)如何实现品质适优化42
(4)如何实现成本合理化43
3)改进当下45
(1)原则45
(2)具体方法45
1.3步骤与要点47
1.3.1步骤与成果47
1.步骤47
2.成果与评估48
1)过程与成果49
2)思考与评估50
1.3.2经验与更新50
1.4本章回顾50
第2章建筑策划
2.1疑问与思考54
2.2是什么与为什么55
2.2.1是什么55
1.场景与成果55
1)建筑策划场景55
2)建筑策划成果55
2.2.2具体定义56
2.2.3与建筑设计58
1.场景与互动58
2.进程与互动60
3.流程与相关61
2.3步骤与方法62
2.3.1全局性步骤62
2.3.2全局性方法64
2.3.3具体过程65
1,过程概要65
2.输入65
1)总清单65
2)专题67
3.目标与加工68
1)内容68
(1)概念方案69
(2)设计任务书(简报)70
2)方法72
(1)分析资源73
(2)方案诞生75
4.问答与评估78
5.输出78
1)输出要求78
2)关于模型80
6.反复的过程81
2.3.4相关专业策划82
2.3.5常用数据83
1.指标数据83
2.成本相关84
2.3.6经验与更新85
2.4本章回顾86
第3章总平面
3.1建筑专业91
3.1.1简介91
1.总平面最重要91
2.常见问题92
3.正确方法93
3.1.2建筑策划93
1.价值设计94
1)要素排序94
2)设计内容95
3)设计依据95
(1)市场类95
(2)技术类96
2.步骤成果与评估96
1)步骤96
2)成果99
(1)内容与形式99
(2)技术表达101
3)问答与评估102
3.要点分析102
1)概念方案102
(1)空间组合103
(2)场地设计105
(3)空间与交通组合107
(4)相关专业108
2)经验与更新109
3.1.3总平面方案109
1.价值与内容109
2.步骤与评估110
1)步骤110
2)成果与形式111
3)问答与评估111
3.要点分析112
1)产品与资源112
(1)产品112
(2)资源113
(3)配置配对114
(4)经验与更新116
2)空间组合116
(1)内容与要素116
(2)常见形式117
(3)价值设计方法120
(4)指标与技术122
(5)经验与更新123
3.2相关专业134
3.2.1哪些与昨用134
3.2.2景观专业135
1.内容与方法135
1)景观给买家(住户)什么135
2)直观看看做什么与怎么做136
3)你要做什么136
4)一步一步来137
(1)拿出您的意境想法137
(2)再布局点线面体138
(3)最后多次协调140
2.知识干货142
1)关键指标142
2)设计专题142
(1)景观尺度142
(2)景观点线面体143
(3)种植与水景145
(4)景观出图要求149
3)景观与功能150
(1)出入口150
(2)景观覆盖面150
(3)话动场地151
(4)附属围墙153
3.经验与更新155
3.2.3结构与设备155
1.建筑结构155
1)实地实景155
2)知识干货156
(1)内容汇总156
(2)应知专题157
3)经验与更新161
2.建筑设备162
1)实景与知识点162
(1)项目内设备实景162
(2)设备与设施信息163
2)各专业干货164
(1)给排水专业164
(2)电气专业166
(3)暖通专业167
(4)管线综合168
3)其他设备设施169
4)经验与更新169
3.2.4相关专题169
1.人性化设计170
1)实地实景170
2)内容与方法170
(1)内容与标准170
(2)设计方法172
3)人性化设计专题173
(1)社区养老173
(2)全程设计174
4)经验与更新175
2.物业服务175
1)简介175
(1)物管场景175
(2)内容与方法175
2)服务专题177
(1)保洁与垃圾177
(2)餐饮仓储178
3)经验与更新179
3.销售与施工179
3.3成本管理180
3.3.1成本与指标180
3.3.2造价简况180
3.3.3经验与更新180
3.4本章回顾181
第4章社区商业
4.1疑难与所思187
4.1.1疑难187
1.设计本身187
2.相关因素187
1)物业买家187
2)项目甲方188
3)营销策划方189
4.1.2反思与趋势190
4.2商业基础191
4.3建筑专业192
4.3.1建筑策划192
1.开始前192
1)价值要素排序192
2)资料与内容192
2.步骤与原则193
1)原则进程193
2)步骤图194
3)思考与评估194
3.要点分析196
1)策划内容196
2)内容细分196
(1)政策与甲方决策196
(2)产品与资源200
(3)空间与交通201
3)经验与更新201
4.3.2建筑方案201
1.开工前201
2.步骤标准与评估202
1)步骤与标准202
2)反思与评估204
3.要点解析204
1)基本知识204
(1)商铺204
(2)低层商业215
2)各类商业形式223
(1)底商224
(2)商业街227
(3)集中商业233
(4)经验与更新234
4.4结构与设备235
4.4.1建筑结构235
1.结构场景235
2.相关知识点235
1)结构体系235
2)结构专题235
(1)专题包括235
(2)详细内容236
3.经验与更新238
4.4.2建筑设备238
1.实景与内容238
2.知识干货239
1)统一方法239
2)各专业知识点240
(1)给排水专业240
(2)电气专业242
(3)暖通专业245
4.5景观与装修249
4.5.1景观250
1.景观实景250
2.内容与方法250
1)你建筑师做什么251
2)商业景观点线面251
3.经验与更新253
4.5.2装修253
1.实景与内容253
2.引导与配合255
3.经验与更新255
4.6成本管理255
4.6.1基本方法255
4.6.2经验与更新256
4.7本章回顾257
ICS91.010
河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13(J)/T8427-2021
京津冀统-备案号:J11906-202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Assessment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京津冀区域协同工程建设标准)
2021-07-16发布
2021-09-01实施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促进城市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牵头,会同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组织相关单位,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相关标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为京津冀区域协同工程建设标准,按照京津冀三地互认共享的原则,由三地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分别组织实施。
本标准根据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20年度河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和标准设计第一批制(修)订计划》(冀建节科函〔2020)43号)要求制定。
本标准共分9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安全耐久:5.健康舒适;6.生活便利:7.资源节约;8.环境宜居;9.提高与创新。
本标准由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由河北省绿色建筑推广与建设工程标准编制中心负责管理。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将意见或有关资料寄送至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石家庄市鹿泉区上庄镇槐安西路395号,河北省建筑科技研发中心,邮编:050021,电话:0311-89919599,电子邮箱:48316109@q9.com),以便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促进中心
北京建筑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天津城建大学
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内容摘抄:
1总则
1.0.1为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京津冀地区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京津冀地区行政区域内民用建筑绿色性能的评价。
1.0.3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京津冀地区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和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的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1.0.4绿色建筑应结合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且建筑布局应与场地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相适应,并应对场地的风环境、光环境、热环境、声环境等加以组织和利用。
1.0.5绿色建筑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
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2.0.2绿色性能green performance
涉及建筑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境宜居等方面的综合性能。
2.0.3全装修decorated
在交付前,住宅建筑内部墙面、顶面、地面全部铺贴、粉刷完成,门窗、固定家具、设备管线、开关插座及厨房、卫生间固定设施安装到位:公共建筑公共区域的固定面全部铺贴、粉刷完成,水、暖、电、通风等基本设备全部安装到位。
2.0.4热岛强度heat island intensity
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用二者代表性测点气温的差值表示,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2.0.5绿色建材green building material
在全寿命期内可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节能、减排、安全、健康、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
2.0.6绿色金融green finance
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
3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11绿色建筑评价应以单栋建筑或建筑群为评价对象。评价对象应落实并深化上位法定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提出的绿色发展要求:涉及系统性、整体性指标,应根据建筑所属工程项目的总体进行评价。
3.1.2绿色建筑评价应在建筑工程竣工后进行。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可进行预评价。
3.1.3申请评价方应对参评建筑进行全寿命期技术和经济分析,选用适宜技术、设备和材料,对规划、设计、施工、运行阶段进行全过程控制,并应在评价时提交相应分析、测试报告和相关文件。申请评价方应对所提交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3.1.4评价机构应对申请评价方提交的分析、测试报告和相关文件进行审查,出具评价报告,确定等级。
3.1.5申请绿色金融服务的建筑项目,应对节能措施、节水措施、建筑能耗和碳排放等进行计算和说明,并应形成专项报告。
3.2评价与等级划分
3.2.1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5类指标组成,且每类指标均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评价指标体系还统一设置加分项。
3.2.2控制项的评定结果应为达标或不达标:评分项和加分项的评定结果应为分值。
(略)
4安全耐久
4.1控制项
41.1场地应避开滑坡、泥石流等地质危险地段,易发生洪涝地区应有可靠的防洪涝基础设施:场地应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应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的危害。
4.1.2建筑结构应满足承载力和建筑使用功能要求。建筑外墙、屋面、门窗、幕墙及外保温等围护结构应满足安全、耐久和防护的要求。
4.13外遮阳系统、太阳能设施、空调室外机位、外墙花池等外部设施应与建筑主体结构统一设计、施工,并应具备安装、检修与维护条件。
4.1.4建筑内部的非结构构件、设备及附属设施等应连接牢固并能适应主体结构变形。
4.1.5建筑外门窗必须安装牢固,其抗风压性能和水密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1.6卫生间、浴室的地面应设置防水层,墙面、顶棚应设置防潮层。
4.1.7走廊、疏散通道等通行空间应满足紧急疏散、应急救护等要求,且应保持畅通。
4.1.8应具有安全防护的警示和引导标识系统。
(略)
内容索引:
1总则1
2术语2
3基本规定…3
3.1一般规定3
3.2评价与等级划分..3
4安全耐久6
4.1控制项6
4.2评分项.…7
1安全.7
Ⅱ耐久..8
5健康舒适10
5.1控制项…10
5.2评分项11
Ⅰ室内空气品质…11
Ⅱ水质12
Ⅲ声环境与光环境…12
Ⅳ室内热湿环境.13
6生活便利.15
6.1控制项..15
6.2评分项15
Ⅰ出行与无障碍..15
Ⅱ服务设施.
Ⅲ智慧运行17
Ⅳ物业管理…18
7资源节约.20
7.1控制项.20
7.2评分项.21
Ⅰ节地与土地利用21
Ⅱ节能与能源利用23
Ⅲ节水与水资源利用.….26
Ⅳ节材与绿色建材27
8环境宜居.29
8.1控制项29
8.2评分项.29
Ⅰ场地生态与景观29
Ⅱ室外物理环境.31
9提高与创新34
9.1一般规定...34
92加分项.…34
本标准用词说明37
引用标准名录.38
附:条文说明39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13-197-2022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2822-2022
福建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Design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s in Fujian
2022年6月10日发布
2022年9月1日实施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福建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加快发展绿色建筑,提升绿色建筑设计品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根据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办公室《关于公布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2020年第一批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的通知》(闽建办科〔2020)3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根据我省气候特点,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相关标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总平面设计:5.建筑设计:6.结构设计:7.给水排水
设计:8.暖通空调设计:9.电气设计。
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1.拓展了安全、健康、宜居等绿色建筑设计内容:
2.确立了绿色建筑设计新等级划分:
3.构建了福建省绿色建筑设计新体系:
4.提高了福建省绿色建筑性能要求:
5.细化了福建省适宜的绿色建筑技术措施。
本标准由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给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与设计处(地址:福州市北大路242号,邮编:350001)和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地址:福建省福州高新区创业路8号万福中心3号楼,邮编:350108),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
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福州市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1 总 则
1. 0. 1 为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减少碳排放,改善人居环境,规范绿色建筑的设计,制定本标准。
1. 0. 2 本标准适用于福建省新建民用建筑的设计。
1. 0. 3 绿色建筑的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福建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 语
2. 0. 1 建筑全寿命期 building life cycle
建筑从立项、规划、设计、建造、使用到拆除的全过程。包括原材料的获取,建筑材料与构配件的加工制造,现场施工与安装,建筑的运行和维护,以及建筑最终的拆除与处置。
2. 0. 2 绿色建筑 green building
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2. 0. 3 全装修 decorated
在交付前,住宅建筑内部墙面、顶面、地面全部铺贴、粉刷完成,门窗、固定家具、设备管线、开关插座及厨房、卫生间固定设施安装到位;公共建筑公共区域的固定面全部铺贴、粉刷完成,水、暖、电、通风等基本设备全部安装到位。
2. 0. 4 热岛强度 heat island intensity
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用二者代表性测点气温的差值表示,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2. 0. 5 绿色建材 green building material
在全寿命期内可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节能、减排、安全、健康、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
2. 0. 6 全龄化设计 aging design
指在各类建筑中充分考虑到各年龄层使用者的身体机能及行动特点做出相应的设计,以满足其生活及出行需求。
2. 0. 7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annual runoff volume capture ratio
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入渗、滞蓄、调蓄和收集回用,场地内累计一年得到控制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
2. 0. 8 光污染 light pollution
照明装置发出的光中落在目标区域或边界以外的部分或建筑表面反射光线的数量或方向足以引起人们烦躁、不舒适、注意力不集中或降低对于某些重要信息(如交通信号)的感知能力,以及对于动、植物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
2. 0. 9 不舒适眩光 discomfort glare
在视野中由于光亮度的分布不适宜,或在空间或时间上存在着极端的亮度对比,以致引起不舒适的视觉条件。
2. 0. 10 再生水 reclaimed water
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满足一定使用要求的非饮用水。
2. 0. 11 非传统水源 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
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3 基本规定
3. 0. 1 绿色建筑设计应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和文化等特点,以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等为设计目标,采用适宜的技术措施,并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略)
4. 1 一般规定
4. 1. 1 场地的规划设计应符合项目所在地城乡规划的要求,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等建设控制要求。
4. 1. 2 场地的自然条件应安全可靠,总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略)
内容索引:
1 总 则... 1
2 术 语... 2
3 基本规定... 4
4 总平面设计........................... 7
4. 1 一般规定...................7
4. 2 星级设计要求...........9
4. 3 提高与创新.............14
5 建筑设计. 15
5. 1 一般规定.................15
5. 2 星级设计要求.........17
5. 3 提高与创新.............26
6 结构设计. 28
6. 1 一般规定.................28
6. 2 星级设计要求.........28
6. 3 提高与创新.............30
7 给水排水设计.....................31
7. 1 一般规定.................31
7. 2 星级设计要求.........33
7. 3 提高与创新.............39
8 暖通空调设计.....................40
8. 1 一般规定.................40
8. 2 星级设计要求.........41
8. 3 提高与创新.............48
9 电气设计. 49
9. 1 一般规定.................49
9. 2 星级设计要求.........51
9. 3 提高与创新.............56
附录 A 福建省绿色建筑适宜技术和产品.......58
附录 B 绿色建筑设计得分计算方法............... 61
附录 C 福建省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汇总表...........................63
附录 D 福建省常用乡土植物列表.................108
附录 E 室内允许噪声级..... 109
附录 F 围护结构空气声隔声要求..................110
附录 G 楼板撞击声隔声要求.........................113
附录 H 公共建筑采光系数标准值.................114
附录 J 福建省各地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 115
附录 K 节水率和非传统水源利用率的计算.116
附录 L 福建省各地市多年平均逐月降水与蒸发量数据表..... 117
附录 M 不同下垫面的径流系数.................... 118
附录 N 居住区智能化系统基本配置要求.....119
附录 P 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电量比例计算......120
本标准用词说明.....................122
引用标准名录......................... 123
附:条文说明...................126
问题专业:土建
所属地区:云南
提问日期:2022-07-04 11:26:38
提问网友:鎏澧 简単dè恛忆
解答网友:将军峰
ICS45.020
S41 DB43
湖南省地方标准
DB43/T1835-2020
智能轨道快运系统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Autonmous-rail Rapid Transit
2020-09-30发布2020-10-15实施
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智能轨道快运系统(以下简称智轨系统)的总体要求、运营组织、交通组织设计、车辆、虚拟轨道、限界、线路、路面设计、桥涵及隧道、车站建筑及结构、通风空调、给排水及消防、机电设备、交通信号和交通安全及管理设施、运营控制中心、车柄基地、环境设计、节能环保等相关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智能轨道快运系统新建、改建及扩建工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件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68(所有部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8702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GB/T8923.1涂涂料前钢材表而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第1部分:未涂覆过的钢材表面和全面清除原有涂层后的钢材表面的锈等级和处理等级
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T10001(所有部分)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GB10070城市区域环境据动标准
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327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14227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声学要求和测量方法
GB1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17467高压/低压预装式变电站
GB18483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
GB18597危险废物心存污染控制标准
GB/T18920城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
GB50009建筑结构荷我规范
GB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3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T50046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标准
GB5005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68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GB5008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139内河通航标准
GB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57地铁设计规范
GB5018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222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50325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50343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490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
GB50688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
GB50736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63无障得设计规范
GB5097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CJJ11一2011城市桥梁设计规范
CJ37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75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CJ166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CJ169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CJJ183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系统技术规范
CJ221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T236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
JG116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
JTGD50一201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D60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D8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
JT/T280路面标线涂料
JT/T933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BT)站台安全门
NB/T33001电动汽车非车我传导式充电机技术条件建标10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DB43/003湖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43/T1837一2020智能轨道快运电车通用技术条件公通字〔2007)43号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
3术语和定义
DB43/T1837一202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智能轨道快运系统Aut onomous--rail Rapid Transit
采用智轨电车作为运载交通工具,通过智轨控制在路径感知的虚拟轨道上运行,并融合了智能运控的中低运量轨道交通系统。
3.2
车辆轮廓线vehicle outline
智轨电车以纵向作为投影方向得到横断面上最外点的连线即为计算车辆轮廓线。
3.3
车辆限界vehicle gauge
计算智轨电车(不论是空车或者重车)在平直的道路上按规定速度运行,考虑了车辆的公差值,弹性元件变形量、车辆的震动以及城市道路路面变形、沉降等正常状态下运行的各种限定因素而产生的车辆各部位横向和竖向动态偏移后的统计轨迹。
3.4
设备限界equipment gauge
在车辆限界外加入未考忠的因素和安全间距(包括智轨电车轮胎破损、减振元件故障状态)的界限,设备限界外安装的任何设备,包括安装误差值和柔性变形量在内均不应侵入的界线。
3.5
虚拟轨道virtual rai
拟轨道区别于传统有形的钢轨,拟轨道是采用感知、定位技术约束,引导智轨电车行驶的一种媒介。包括但不限于地面涂画标识线、电磁感应,高精度定位等形式。
3.6
轨迹跟随track following
一种协同控制智轨电车各袖转角的方法,确保前后车轮行驶在同一轨迹上,实现无刚性釣束下的类轨道运行。
4总体要求
4.1一般规定
4.1.1智能轨道快运系统是一种新型轨道交通运输系统,一般包含:智轨电车、地面供电系统、信号系统、站台门系统、售检票系统、控制中心及其他各子系统。
4.1.2智能轨道快运系统应达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功能合理、经济适用、节能环保。
4.1.3智能轨道快运系统整体工程应结合城市规划及景观要求设计,体量应简约,结构形式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车站设计以简易化、轻量化为原则,车站宜与周边建筑、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等设施相结合。
4.1.4智能轨道快运系统是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组成部分,应与其他方式的城市公共交通一体化规划建设、便捷换乘。
4.1.5针对极甜气候条件,智轨线路沿线应设有防冻、融雪、融冰等相应设施。
4.2道路条件
4.2.1根据智轨电车载荷特征,智轨电车通行的道路等级应达到CJJ169要求的主干路及以上等级道路上通行。在智能轨道快运系统整体工程设计时,应苑分利用符合智轨电车通行条件的既有道路或按照行业相关标准进行道路的改造或新建,同时考忠智轨电车运行时渠化精度高、轮胎接地压强大等特征,宜按照第11章的设计要求执行。
4.2.2根据智轨电车我荷特征,智轨电车通行的桥梁等级应达到CJJ11一2011规定的城市A级及以上。在智能轨道快运系统整体工程设计时,应苑分利用符合智轨电车通行条件的既有桥梁或按照行业相关标准进行桥梁的改造或新建。同时考忠智轨电车的通行对桥梁荷我的影响,宜按照第12章的设计要求执行。
4.2.3根据智轨电车特征,在智能轨道快运系统整体工程设计时,拟定的智轨线路中涉及有隧道的,隧道的净空高应大于等于4.5m,宽度应满足9.1.2.2规定的要求。涉及改造或新建隧道的,应按照行业相关标准进行。
当前如何处理好聚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平衡点,不仅是一个理论间题,更是一个重大实践问题。本书从我国聚落保护现实出发,运用自组织理论搭建聚落空间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基本叙述框架,对聚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要素特征进行基础研究,在此基础上探索其旅游开发的机制和路径:比较闽台聚落保护与开发的特点和差异,结合闽台聚落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聚落发展的策略、设想、路径等。
本书可供建筑学、城市规划、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专业的研究者阅读参考。
内容索引:
绪论1
0.1闽台聚落保护与旅游开发面临的问题…1
0.2关于乡村聚落旅游2
0.3本书的主要内容3
第1章闽台聚落保护与开发研究现状4
1.1基本概念和理论…4
1.2国内外聚落研究现状……5
1.3闽台聚落保护的理论探讨………7
第2章闽台文化孕育下的聚落形态特征10
2.1闽台聚落地域生态特征10
2.2福建闽文化特征与聚落形态特征12
2.3台湾文化特征与聚落形态特征…16
2.4闽台聚落类型48
第3章闽台聚落空间形态变迁……59
3.1影响聚落空间形态变迁的多因子分析59
3.2闽台聚落时空分布特征…74
3.3闽台聚落空间形态演变分析78
3.4案例一永宁卫城空间解析86
3.5案例二金门琼林聚落空间解析104
第4章。开发视角下的闽台聚落保护规划120
4.1聚落中的古镇古村保护……120
4.2在总体规划层面的几个重要问题121
4.3保护范围划定与整体格局保护122
4.4详细规划层面的几个重要问题…123
4.5台湾聚落保护规划对大陆的启示125
第5章闽台聚落旅游开发具体实践……129
5.1大陆聚落旅游开发实践……129
5.2案例分析:永宁卫城保护与旅游规划135
5.3台湾聚落旅游开发实践…155
5.4案例分析:金门琼林聚落旅游规划156
第6章闽台地区聚落保护与发展比较及启发181
6.1闽台地区聚落保护与发展比较181
6.2闽台聚落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启发183
参考文献………………189
内容索引:
第一章绪论001
第一节概念界定002
第二节研究意义004
第三节国内外研究现状005
第四节研究方法和内容框架007
第二章历史溯源010
第一节明代之前的宫廷宗教建筑013
第二节明代的宫廷宗教建筑情况022
第三节本章小结037
第三章清代北京城内宫廷宗教建筑概况038
第一节一紫禁城内的宗教建筑。039
第二书西苑及景山083
第三节”雍和官095
第四节其他103
第四章西郊三山五园中的宫廷宗教建筑,105
第一节圆明三园106
第二节清漪园一颐和园135
第三节畅春园157
第四节·静明园159
第五节静宜园.168
第五章清代宫廷宗教建筑的空间特性和艺术特点176
第一节地偏心自远一总体布局的趋势177
第二节皇家宗教建筑的空间结构系统。178
第三节营廷票教建筑的几种空间模式185
第四节皇家宗教建筑的艺术特点193
第六章清代皇家宗教文化的特征202
第一节清代帝王的宗教思想203
第二节官廷宗教建筑中所体现的宗教文化.219
第三节皇家宗教建筑同皇家园林的关系230
结语233
参考文献236
附录:清代宫廷宗教建筑年表241
美国 ASCE 7-10《建筑物和其他结构最小设计荷载》 (ASCE 7-10 Minimum Design Loads for Buildings and Other Structures )
美国 2010 年新版荷载规范 ASCE/SEI 7-10“Minimum Design Loads for Buildings and Other Structures”共分 31 章和 4 个附录以及使用说明。
需要指出的是,ASCE/SEI 7-10 的第 6 章之所以为空白,是由于为了便于设计人员理解和应用,ASCE7-10 对风荷载的规定进行了全面改写,并将风荷载的规定从原来的第 6 章扩充为六个章节(第 26 章到第 31 章)。为了与降低了的风载系数相适应,ASCE7-10 给出了新的极值风速分布图。
ASCE/SEI 7-10 的第九章之所以作为空白,是由于与 ASCE/SEI 7-02 相比,ASCE/SEI 7-10 对抗震设计做了较大的调整,原规范仅用第 9 章一章给出了所有有关抗震设计的规定。为了能使修订后的新规范在抗震设计部分的上下文内容上具有更强的逻辑性,使之能更加清楚准确地反映抗震设计的有关内容(如抗震设防标准和地震动参数的取值及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等 ),ASCE/SEI 7-10 重新组织了抗震设计的规范条文,分多个章节给出了有关抗震设计的详细规定。由于要继续保留原有第 10 章“大气环境下的覆冰荷载”,为保证抗震设计规定的连贯性,新规范将原来作为抗震设计的第 9 章暂时留为空白。从 11 章至 23 章共分 13 个
章节另加两个附录“11A 和 11B”分别给出抗震设计的有关规定。
ASCE/SEI 7-10 是按概率极限状态设计原则和结构可靠度理论编制的,统一了美国各种结构设计规范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荷载取值标准(包括地震作用的取值标准)及荷载组合原则、荷载分项系数及组合系数的取值规定等,类似于我国的荷载规范,并包括了类似于我国抗震规范中的抗震设防标准、地震动参数及地震作用的取值标准等内容。
ASCE/SEI 7-10 的编制者认为,各种荷载组合的概率,以及某些荷载超载的概率,应该说与结构物所用的材料类别无关。从这一概念出发,美国标准化协会ANSI 组织编制了这样一本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适用于各种建筑材料建造的建筑物的荷载规范国家标准,其第一版为 ANSI A58.1:1982A58.1-1982 “MinimumDesign Loads for Buildings and Other Structures”,其最新版本为 ASCE/SEI7-10“Minimum Design Loads for Buildings and Other Structures”,作为美国各种结构设计规范统一的概率设计准则和荷载取值依据。
内容摘抄:
1 总则
1.1 适用范围
本标准提供了符合建筑法规规定的建筑物和其他结构的最小设计荷载的相关规定。给出了荷载抗力系数设计法(LRFD)和容许应力设计法(ASD)的荷载组合规定。
1.2 术语和符号
ASCE/SEI 7-10 1.2 节列出了本标准常用术语的定义及常用符号的解释。
与 ASCE/SEI 7-05 不同的是,ASCE/SEI 7-10 提出了新的建筑结构分类方法,即按建筑结构风险类型进行分类。ASCE/SEI 7-10 1.2 节给出了“风险类型”的定义,即风险级别是为了确定建筑及其他结构上的洪水荷载、风荷载、雪荷载、覆冰荷载、地震荷载,根据建筑结构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建筑结构的分类。
1.3 基本规定
1.3.1 强度和刚度
规范规定建筑和其他结构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来保证自身的稳定和非结构构件不产生不可接受的破坏。同时也必须满足 1.3.2 节提出的适用性的要求。
ASCE/SEI 7-10 规定的强度设计方法有三种:荷载抗力系数设计法(LRFD)、容许应力设计法(ASD)和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Performance-Based Procedures)。
荷载抗力系数设计法(LRFD)采用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设计表达式中的荷载系数和抗力系数是通过可靠度校准分析,并结合工程经验校准确定的。
容许应力设计法(ASD)采用单一安全系数的设计表达式,安全系数主要是根据工程经验校准,并与 LRFD 设计法的安全度设置水平相协调确定的。
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Performance-Based Procedures)采用分析或者分析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并与 LRFD 设计法的安全度设置水平相协调。采用此法时需要获得有关当局的批准。
1.3.1 的条文说明中指出,建筑和其他结构必须满足强度极限状态的要求。
结构构件在抵抗荷载作用下引起的屈曲、屈服、拉断和其他不可接受的性能等方面应有一定的安全储备。
附录 C 的条文说明的表 C.1.3.1a 和表 C.1.3.1b 分别给出了不同建筑类别对应的可靠指标及失效概率。
(略)
2 荷载组合
2.1 一般规定
建筑物和其它结构应该按第 2.3 或 2.4 节的规定设计,结构构件如果按特定的材料标准和规范设计时,应符合 2.3 或 2.4 节的规定。
2.2 符号说明
—偶然事件 A 引起的荷载或荷载效应;D—恒荷载; —覆冰荷载; E—地震作用;F—水压力; —洪水压力;H—侧向土压力,地下水压力;L—活荷载;Lr—屋面活荷载; R—雨水荷载; S—雪荷载;T—自应变荷载; W—风荷载。 —根据第 10 章确定的风雪荷载。
2.3 荷载抗力系数设计法(LRFD)的荷载组合
2.3.1 应用范围
在 2.3.2 节中给出的荷载组合和荷载系数仅适用于符合材料标准所规定的材料的情况。
2.3.2 基本组合
为了使设计强度等于或大于荷载效应,结构、构件和基础应按下列荷载组合进行设计:
1. 1.4D;
2. 1.2D+1.6L+0.5( 或 S 或 R) ;
3. 1.2D+1.6( 或 S 或 R)+(L+0.5W);
4. 1.2D+1.0W +L+ 0.5( 或 S 或 R);
5. 1.2D+1.0E+L+0.2S;
6. 0.9D+1.0W;
7. 0.9D+1.0E
例外:
(1) 在荷载组合 1、4、5 中,除车库和公共聚集场所外,当活载 L 依照本规范表 4-1 规定的 的取值小于或等于 100psf(4.79 )时,L 的荷载系数可取为 0.5;
(2) 在荷载组合 2、4 和 5 中,S 既可以是平屋面雪荷载也可以是坡屋面雪荷载。
在荷载组合 1~5 和 7 中,水压力 F 参与组合时,F 的荷载系数取与恒载的相同。
当荷载 H 参与组合时,如果 H 增大了主要荷载的效应,则 H 和该主要荷载的荷载系数应取为 1.6;如果 H 减小了主要荷载的效应,则 H 和该主要荷载的荷载系数应取为 0.9,该主要荷载可以是永久荷载或是荷载系数为 0 的荷载。
应按上述每一种荷载组合进行结构的极限状态验算。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分别考虑由于风荷载或地震荷载造成的最不利情况,但两者不必同时考虑。
2.3.2 的条文说明指出,荷载组合 4 和 6 的风荷载系数已从 ASCE7-05 的 1.6修订为 ASCE7-10 的 1.0。这种减小是必要的,因为在第 26 章对基本风速的取值进行了修订。正如第 26 章的条文说明中解释的,由于针对建筑物的不同风险级别分别给出了不同的基本风速分布图,并指出了不同的超越概率、年超越概率和平均重现期 MRI(Mean Recurrence Interval),因而不需要再考虑重要性系数和风荷载系数。风险级别为Ⅰ级的建筑物,图 26.5-1C 中给出的基本风速 50 年的超越概率为 15%(年超越概率为 0.00333, MRI=300 年);风险级别为Ⅱ级的建筑物,图 26.5-1A 中给出的基本风速 50 年的超越概率为 7%(年超越概率为 0.00143,MRI=700 年);风险级别为Ⅲ、Ⅳ级的建筑物,图 26.5-1B 中给出的基本风速 50带格式的: 德语(德国)域代码已更改年的超越概率为 3%(年超越概率为 0.000588,MRI=1700 年)。 与 ASCE 7-05 标准比,取消了飓风多发的沿海地区和其余危险不连续的地区,从而更好地考虑风和地震的影响。
荷载组合6 及7适用于由于侧向力和重力荷载产生的结构反应彼此抵消的情况。
2.3 节的荷载组合要求只适用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相关的荷载系数在本标准的附录 C 给出
条文说明中同时指出,特殊情况下允许荷载 S 出现在组合 2、4 和 5,以考 虑第 7.3 节定义的屋顶平台和第 7.3 节的斜屋顶的雪负载。漂移和不平衡雪荷载作为主要的荷载,已包含在组合 3 中。
2.3.3 考虑洪水荷载的荷载组合
(略)
内容索引:
目录
0 规范内容简介..1
1 总则..................7
1.1 适用范围........................................7
1.2 定义和解释....................................7
1.3 基本要求........................................7
1.3.1 强度和刚度.........................7
1.3.2 适用性.................................8
1.3.3 自应变.................................8
1.3.4 分析.....................................8
1.3.5 结构抗力的作用...............9
1.4 结构的整体稳固性........................9
1.4.1 结构整体稳固性验算的荷载组合..............................9
1.4.2 传力路径的连接.................9
1.4.3 侧向力.................................9
1.4.4 支承上的连接.....................9
1.4.5 结构墙的锚固.....................9
1.4.6 偶然事件的荷载...............10
1.5 建筑物和其他结构的分类.............10
1.5.1 风险级别...........................10
1.5.2 复杂风险类型...................11
1.5.3 毒、剧毒、爆炸性物质...11
1.6 既有建筑物的维护和改造..........11
1.7 荷载试验......................................11
1.8 引用标准和其他文件....................11
2 荷载组合........11
2.1 一般规定......................................11
2.2 符号说明......................................12
2.3 荷载抗力系数设计法(LRFD)的荷载组合.....................12
2.3.1 适用范围.............................12
2.3.2 基本组合.............................12
2.3.3 考虑洪水荷载的荷载组合..13
2.3.4 考虑覆冰荷载的荷载组合..13
2.3.5 考虑自应变的荷载组合......13
2.3.6 考虑偶然事件的荷载组合..14
2.4 容许应力设计法(ASD)的荷载组合...............................14
2.4.1 基本组合..............................14
2.4.2 考虑洪水荷载的荷载组合.......................................15
2.4.3 考虑覆冰荷载的荷载组合..15
2.4.4 考虑自应变的荷载组合......15
2.5 考虑偶然事件的荷载组合..........15
10 大气环境下的覆冰荷载...................15
10.1 一般规定................................15
10.1.1 特殊场地的研究.........15
10.1.2 动荷载.........................16
10.1.3 例外.............................16
10.2 定义........................................16
10.3 符号说明................................16
10.4 冻雨产生的覆冰荷载............16
10.4.1 覆冰重量.....................16
10.4.2 名义覆冰厚度.............17
10.4.3 高度系数 ................17
10.4.4 重要性系数.................17
10.4.5 地形系数.....................17
10.4.6 冻雨覆冰的设计厚度.17
10.5 覆冰结构上的风荷载............17
10.5.1 覆冰烟囱、水箱和类似结构上的风荷载..........18
10.5.2 覆冰实心独立墙和实心标牌上的风荷载..........18
10.5.3 覆冰开敞式标牌和格构式框架上的风荷载......18
10.5.4 覆冰塔架上的风荷载.18
10.5.5 覆冰拉索电缆上的风荷载..................................18
10.6 冻雨的设计温度....................18
10.7 局部荷载................................18
10.8 设计方法................................18
10.9 引用标准和其他文件............19
26 风荷载:总体要求...........................19
26.1 方法........................................19
26.1.1 一般规定.....................19
26.1.2 允许的设计方法.........20
26.2 定义........................................20
26.3 符号和注释............................21
26.4 一般规定................................21
26.4.1 符号法则.....................21
26.4.2 临界荷载情况.............21
26.4.3 作用于建筑物背面的风荷载..............................21
26.5 风载分布图............................21
26.5.1 基本风速.....................21
26.5.2 特殊风区.....................21
26.5.3 从当地气候数据估计基本风速..........................22
26.5.4 限制.............................22
26.6 风向........................................22
26.7 暴露类别................................22
26.7.1 风向和风区.................22
26.7.2 地面粗糙度类别.........22
26.7.3 暴露类别.....................23
26.7.4 相应于暴露类别的有关规定 .............................23
26.8 地形效应................................23
26.8.1 风过小山、山脉和悬崖时的提速......................23
26.8.2 地形系数.....................24
26.9 阵风效应................................24
26.9.1 阵风影响系数.............25
26.9.2 频率的确定.................25
26.9.3 近似固有频率.............25
26.9.4 刚性建筑或其他结构.2627
26.9.5 柔性或动力敏感的建筑或其他结构..................26
26.9.6 理论分析.....................27
26.9.7 限制.............................27
26.10 开敞程度分类......................27
26.10.1 概述...........................27
26.10.2 开口...........................27
26.10.3 玻璃开口保护...........27
26.10.4 多重分类...................27
26.11 内压系数..............................27
26.11.1 内压系数...................27
27 作用在建筑物上的风荷载——主要抗风体系(Directional Procedure).........................28
27.1 一般规定................................28
27.1.1 建筑类型.....................28
27.1.2 条件.............................29
27.1.3 限制.............................29
27.1.4 遮护.............................29
第一部分:各种高度的封闭、部分封闭和开敞建筑物....29
27.2 总体要求................................29
27.2.1 按照第 26 章的规定确定风荷载参数................30
27.3 风速压力................................30
27.3.1 风速高度高度变化系数......................................30
27.3.2 风压.............................30
27.4 风荷载——主要抗风体系....30
27.4.1 各种高度的封闭、部分封闭刚性建筑..............30
27.4.2 封闭、部分封闭的柔性建筑..............................32
27.4.3 具有单坡顶盖、双坡顶盖、槽型顶盖的开敞建筑...................................32
27.4.4 挑檐.............................32
27.4.5 女儿墙.........................32
27.4.6 设计受荷情况.............32
27.4.7 最小设计风荷载.......33
第二部分:有简单横隔墙的高度小于等于 48.8m 的封闭建筑.....................................33
27.5 总体要求....................................34
27.5.1 设计步骤.....................33
27.5.2 条件.................................34
27.5.3 按照第 26 章规定确定的风荷载参数................34
27.5.4 横隔墙的柔性...........34
27.6 风荷载——主要抗风体系........................................34
27.6.1 墙面和屋面.................34
27.6.2 女儿墙.........................35
27.6.3 挑檐...............................36
28 作用在建筑物上的风荷载——主要抗风体系(Envelope Procedure)............................36
28.1 一般规定................................36
28.1.1 建筑类型.....................36
28.1.2 条件.............................36
28.1.3 限制.............................36
28.1.4 遮护.............................36
第一部分:封闭和部分封闭的低层建筑物................................37
28.2 总体要求....................................37
28.2.1 按照第 26 章规定确定的风荷载参数................37
28.3 风速压力................................37
28.3.1 风速高度变化系数.....37
28.3.2 风压.............................37
28.4 风荷载——主要抗风力体系37
28.4.1 低层建筑设计风压力.37
28.4.2 女儿墙.............................39
28.4.3 挑檐.............................39
28.4.4 最小设计风荷载.........39
第二部分:有简单横隔墙的封闭低层建筑物........................39
28.5 总体要求................................39
28.5.1 按照第 26 章的规定确定风荷载参数................39
28.6 风荷载——主要抗风力体系....40
28.6.1 一般规定.........................40
28.6.2 条件.................................40
28.6.3 设计风荷载.................40
28.6.4 最小设计风荷载.........41
29 作用在其他结构和附属建筑物上的风荷载——主要抗风体系.....................................41
29.1 一般规定................................41
29.1.1 结构类型.....................41
29.1.2 条件.............................42
29.1.3 限制.............................42
29.1.4 遮护.............................42
29.2 总体要求................................42
29.2.1 第 26 章的规定确定风荷载参数........................42
29.3 风速压力....................................43
29.3.1 风速高度变化系数.........43
29.3.2 风压.................................43
29.4 设计风荷载——实心独立墙和实心标牌.....................43
29.4.1 实心独立墙和实心独立标牌..............................43
29.4.2 实心固定标牌.............43
29.5 设计风荷载——其他结构....43
29.5.1 h<18.3m 的建筑上的屋面结构设施...................44
29.6 女儿墙....................................44
29.7 挑檐........................................45
29.8 最小设计风荷载....................45
30 风荷载——构件及围护结构...........45
30.1 一般规定................................45
30.1.1 建筑类型.....................45
30.1.2 条件.............................45
30.1.3 限制.................................46
30.1.4 遮护.................................46
30.1.5 透气性围护构件.........46
30.2 总体要求................................46
30.2.1 第 26 章载明的风荷载参数................................46
30.2.2 最小设计风压力.........46
30.2.3 从属面积大于65 .46
30.2.4 风载体型系数.............46
30.3 风速压力................................46
30.3.1 高度变化系数.............46
30.3.2 风压...............................47
第一部分:低层建筑.......................47
30.4 建筑类型................................47
30.4.1 条件.............................47
30.4.2 设计风压...................47
第二部分:低层建筑(简化).......47
30.5 建筑类型................................47
30.5.1 条件.............................47
30.5.2 设计风压...................48
第三部分:高度大于 18.3m 的建筑........................................48
30.6 建筑形式................................48
30.6.1 条件...........................48
30.6.2 设计风压...................48
第四部分:建筑高度小于等于 48.8m 的建筑(简化)........50
30.7 建筑形式................................50
30.7.1 风荷载——构件及围护构件..............................50
第五部分:开敞建筑.......................51
30.8 建筑形式................................51
30.8.1 条件.............................51
30.8.2 设计风压...................51
第六部分:附属建筑和屋顶结构和设施................................51
30.9 女儿墙........................................52
30.10 挑檐......................................52
30.11 高度小于等于 18.3m 的建筑的屋顶结构和设施....52
31 风洞试验..52
31.1 一般规定................................52
31.2 试验条件....................................53
31.3 动力响应................................53
31.4 荷载效应................................53
31.4.1 荷载效应的平均重现期......................................53
31.4.2 风速的限制.................53
31.4.3 荷载的限制.................53
31.5 风载碎片................................54
由于人口和技术/经济系统的飞速增长,人类已经成为造福地球和其他居住者健康和福祉的主要力量。
人类的数量和工业资本的蓬勃发展对地球造成的影响不亚于其冰河时期与小行星相撞带来的破坏性后果。在曾经的两个世纪中,地球人口从10亿增长到了67亿,能源消耗增长了80倍,经济产量增长了68倍,其中大部分发生在20世纪初期。尽管各种环境保护的流程和法律体系已于1970年在工业化国家建立,但根据大多数国家和国际主流科学评估,所有生命系统(海洋、渔业、森林、草原、土壤、珊湖礁、湿地)从长期来看都改处于急速下降的水平。一些(例如,主要海洋渔业、珊瑚礁、森林)已经崩溃,而更多的是正在快速接近着崩溃的边缘。人类与自然界都在经受着考验,有毒环境、人造化学品,以及空气和水污染,这些都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和大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
同时,我们在许多健康和社会目标中并没有获得理想的成绩:32亿人没有卫生设施,并且收入低于2.5美元/天;超过10亿人无法获得清洁的饮用水。世界上最富有的20%和最贫穷的20%的差距已经从1960年的28:1发展到目前的85:1。即使在美国,这样的差距也是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镀金时代以来最大的时期。在资源(如石油和水)方面,我们有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和国际冲突,这破坏了全球社会的稳定性,世界上25%的人口消耗着全球70%-80%的资源。
观念的转变
我们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现代工业社会的文化操作说明就是,只要我们更加努力、聪明,让市场力量在社会中更好地运行,所有这些挑战都会迎刃而解。
但现代文明伴随的日常活动使我们自身的生存问题受到了威胁,并把地球生活系统置于危险之中,而这也会威胁到现代文明的生活条件。在工业化的世界里,我们被一种神话所误导,认为人类随着持续“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最终的目的是控制并独立于自然,因为这种模式在过去三个世纪中确实为世界人口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尽管可能仍是一小部分)在现代社会生活质量提升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个导向性的神话包含了一个隐含的假设,无论人口的数量或其物质欲望的水平如何,地球都将不断地、无限地给我们提供资源并将废弃物变为有用物质。这个神话假定人类的技术创新将使我们忽视星球的限制。
改造建成环境
当我们审视人类的影响和需求的规模时,很明显,重建自然和建成环境必须是当务之急。建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有重大影响,它需要全世界淡水资源的六分之一,收获木材的四分之一,物质和能量流的五分之二(电力的70%),这些对环境和健康都产生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结构也会对当前定位之外的区域产生影响,社区的空气质量、受影响流域、运输模式等一超过五分之四的交通运输是由一座建筑前往另一座建筑的。此外,发达国家的人们将近有90%时间都是在室内,好的室内环境质量关乎健康,但为创造、运营和补给这一水平基础设施所需的资源是巨大的,而这些资源正在减少。据说,我们将不得不替换四分之三的现有建筑存量,并在未来40年内建造双倍的建成环境以适应需求。这些如果没有设计、施工、运营和选址方面的彻底改变,是不可能实现的。
设计原则
这里是有关于我们所知道的长期运作的可持续生活:
■尽可能少用资源和能源;用可再生能源为经济提供动力。
■从线性的“取、造、废”模式转化为循环工业生产,其中“废弃物”的概念将被消除,因为每一种废品都是另一种工业活动的原料或所需物。
■依靠自然所生产的产物生活,而不是依靠资本—以自然界能够自我更新的速度利用自然资源一并将这些理念带入可持续林业、渔业和农业。
这是一种仿生学概念一对在34亿年的实验中存活下来的自然界的模仿和学习。
这些原则为所有当前和未来几代人能够追求有意义的工作,有机会实现自己的全部潜力,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改变我们的思想,价值观和行动
这些原则必须是学习和实践的基础。高等教育必须领导这一努力,因为它将要负责提供大多数开发、领导、管理、教育、从事和影响社会机构的专业人士,包括最基本的:小学、初中和高中。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了实现现代化、先进文明一个关键的杠杆点,它将在这个迅速展开和相互依存的世界中变得更加重要。此外,学院和大学校园是社会的缩影他们就像能够反映社会的一些小城市或社区。
不幸的是,目前的教育系统,总体上来说是在强化当前不可持续发展的模板。事实上,正是那些世界上最好的学院、大学和专业学习的毕业生带领我们走上这条道路。例如,尽管越来越多的建筑学校专注于教学可持续设计,但他们大多数还设有使可持续设计融入教育体系和实践,而且几乎所有知识学科和职业教育也是如此。
内容索引:
第一章为什么要发展绿色建筑?
1我们的世界
2需求
5我们关心绿色建筑的理由
5绿色建筑先锋
6激励措施
7灰色的世界
7绿色建筑
8美国绿色建筑史
9各等级
9什么是绿色建筑专业?
12遗产
13绿色就业统计
14绿色收入
14如何进入这个领域
19两位的采访
30初露端倪
第二章绿色建筑专家都做什么?
35一般原则
35自然步骤
36指标
39整体性思维
41多角度的观点
第三章绿色建筑教育
60生态教育的重要性
61一个构思严谨的过程
62高等教育
62你是否需要一个“环境方面的”学历
64建筑还是绿色建筑学位?
66学位选择1:建筑专业
66本科/学士学位
68设计和施工类专栏:
68建筑
68建筑科学和施工管理
68通用工程
69土木工程
69MEP工程
70室内设计
71景观建筑师
72城市规划
73非设计与建筑类专栏:
73房地产
73设施管理者
74硕士学位
74博士学位(PhD)
78学位选择2:环境专业
80多学科学位
81选择大学
89大学毕业后的教育选择
89培训计划
90时间与结果
90方式与讨论会
91实践培训计划
92继续教育
92从教育者的视角
第四章绿色体验
103先入为主
105如何获得绿色经验
105亲身体验
107志愿者服务参与其中吧!
108指导
108实习期
111认证
113寻找绿色职业
113计划
113资源
120工具
123确定最适合的地方
125绿色建筑师
130绿色承包商或施工经理
134绿色土木工程师
138绿色机电工程师
142绿色室内设计师
147绿色景观建筑师
154绿色城市规划师
159绿色房地产专业
165绿色设施经理或建筑业主
174经验+资源=结果
第五章可持续和绿色建筑顾问
177一个新的领域
178与时俱进的比赛
180作用范围
180可持续发展顾问
182绿色建筑顾问
191绿色建筑顾问是如何进行工作的?
194从绿色建筑顾问的角度来看
199绿色灯塔
第六章绿色建筑工艺及工具
201工艺
203指南:集成设计
208工具箱
209寻找最佳工具
210透明度
211标准
212第三方
215性能
218绿色建筑认证
238自然的联系
第七章绿色建筑对地区、人和工具的影响
241共同的家园(Common Ecos)
242专家
242工具
244地点/位置
245热岛效应
246棕地修复
248水
254能源
257新建建筑的能源
268现有建筑能源
272调试桥
274下一代能源
285材料
286设计中的材料
288材料认证
290切入点减少再利用/回收利用
291毒性
296新一代材料
304建筑材料
304装修材料
305室内空气质量
308建造阶段的室内空气质量
309设计阶段的室内空气质量
309施工阶段的室内空气质量
311使用阶段中的室内空气质量
312入住/使用后的空气质量
第八章绿色建筑业务
318首席可持续发展官(CSO)
320一种角色,多个名称
321CSO的作用
332绿色法律顾问环境律师
339金融
第九章绿色建筑的未来
365预测
366全球化
367美国
378美丽的年龄
379新面貌
382结束是新的开始
383附录
387索引
ICs91.100.99
Q10 DB43
湖南省地方标准
DB43/T1798-2020
建筑垃圾再生集料水泥稳定混合料
Construction waste recycled aggregate cement-stabilized mixture
2020-07-01发布2020-10-01实施
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垃圾再生集料水泥稳定混合料的原材料、混合料及生产和质量检验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等级公路和城镇道路的基层与底基层混合料的生产,也可供设计、施工、监理、容询及业主单位参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木文件。
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
GB/T176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GB/T1346水泥标准两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
GB/T6920水质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
GB/T11896水质氯化物的测定硝酸银滴定法
GB/T11899水质硫酸盐的测定重量法
GB/T11901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
GB/T14685建设用卵石、碎石
JC/T2281道路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无机混合料
JT/T533沥青路面用木质素纤维
JTGE30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JTGE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E51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G/TP2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再生集料recycled aggregate
由建筑垃圾中的混凝土、石、砖瓦、砂浆、陶瓷等加工而成的粒料。
[来源:JC/T2281一2014,3.1,有修改]
3.2
再生粗集料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粒径大于或等于4.75mm的再生集料。
3.3
再生细集料recycled fine aggregate
粒径小于4.75m的再生集料。
3.4
杂物impurities
再生集料中除混凝土、石、砖瓦、砂浆、陶瓷之外的其他物质。
[来源:JC/T2281一2014,3.5,有修改]
3.5
再生混凝土颗粒recycled concrete particle
再生粗集料中混凝土及石材类颗粒的总称。
[来源:JC/T2281一2014,3.4,有修改]
3.6
再生集料混合料recyeled aggregate mixture
由再生集料或与天然集料按一定比例组成,具有一定级配的混合料。
3.7
再生集料取代率replacement ratio of reeyeled aggregate
再生集料占再生集料混合料总质量的百分比。
3.8
再生集料水泥稳定混合料recycled aggregate cement-stabilized mixture
由水泥、再生集料、天然集料、水、添加剂等材料按一定掺配比例拌和而成的混合料。
3.9
容许延迟时间permitted delay time
在满足强度标准的前提下,再生集料水泥稳定混合料从加水、水泥拌和至限压成型所容许的最大时间间隔。
[来源:JTG/TF20一2015,2.0.11,有修改]
4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Qa再生粗集料中混凝土颗粒含量
Qb再生粗集料中杂物含量
Rd7d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
本书的主要内容有:制图基本规定及基本技能,组合体的视图、剖面图、断面图的画法、读法、构思及尺寸注法,交互式绘图软件AutoCAD的基本用法,房屋建筑施工图、房屋结构施工图、道桥和涵洞工程图、室内给水排水施工图,机械图的识读与绘制方法,以及画法几何简介和建筑信息模型(BM)简介等。其中房屋建筑施工图、房屋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及室内给水排水施工图均按同一房屋配合编写,在机械制图部分,介绍了标准件和常用件、零件图和装配图等的画法与识读,以及机械图和土建工程图在图示方式方法上的异同点。在每章专业图的后面,都有关于如何用AutoCAD绘制本章专业图的介绍及举例。附录一正投影原理,扼要地介绍:点、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常用建筑曲面体的正投影原理和平面立体轴测投影。附录三建筑信息模型(BIM)简介,简述了BIM基本特点、BIM应用及其软件、Revit建模举例。
本书按现行《普通高等院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建筑制图、机械制图有关标准及规范修订,适应当前各校本课程教学改革方向。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工业院校、高等职业学院、函授大学等土木工程类本科有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近土建类及边缘学科的专业的教材,或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或自学。
内容索引:
第5版前言
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1)
第一节手工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1)
第二节制图基本规定(4)
第三节平面图形的作图及尺寸注法(17)
第四节绘图的方法和步骤(23)
第二章投影制图(26)
第一节三视图(26)
第二节六面基本视图和辅助视图(27)
第三节画图、读图与构型…(30)
第四节尺寸注法(50)
第五节断面图和剖面图(54)
第六节简化画法(69)
第三章交互式计算机绘图软件(AutoCAD)入门及应用(72)
第一节AutoCAD简介及绘图前准备…(72)
第二节用AutoCAD画简单的平面图形(76)
第三节绘图命令和修改命令(80)
第四节图层和图块(86)
第五节尺寸标注和图案填充(90)
第六节计算机制图的基本规定和应用示例(95)
第四章房屋建筑图…(100)
第一节房屋图概述(100)
第二节建筑施工图(102)
第三节施工总说明及建筑总平面图(106)
第四节建筑平面图(111)
第五节建筑立面图(119)
第六节建筑剖面图(124)
第七节建筑详图……(129)
第八节绘制建筑平、立、剖面图的步骤和方法(136)
第五章房屋结构图(147)
第一节概述(147)
第二节钢筋混凝土构件图(148)
第三节房屋结构施工图(162)
第四节钢结构图(172)
第五节房屋结构图的计算机绘制(176)
第六章道路、桥梁和涵洞工程图(177)
第一节道路路线平面图…(177)
第二节
路线纵断面图(181)
第三节路线横断面图(185)
第四节道路交叉口(187)
第五节桥梁工程图(191)
第六节涵洞工程图(203)
第七章室内给水排水工程图(205)
第一节·给水排水平面图(205)
第二节。给水排水系统图。(212)
第三节,室外给水排水总平面图(221)
第四节卫生设备安装详图(224)
第五节室内给水排水工程图的计算机绘制(224)
第八章机械制图(226)
第一节概述……(226)
第二节零件图(231)
第三节螺纹紧固件、齿轮及其连接的表达方法(238)
第四节装配图…(248)
第五节用AutoCAD绘制机械图(258)
附录一正投影原理与轴测图(262)
附录二建筑信息模型(BM)简介(284)
编后语……(298)
参考文献(301)
ICS73.080
D59 DB43
湖南省地方标准
DB43/T1794-2020
海泡石室内建筑装饰材料通用技术要求
Gener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sepiolite indoor decorative building materials
2020-07-01发布2020-10-01实施
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泡石室内建筑装饰材料的术语、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包装、标志、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含有海泡石的干粉状内墙功能涂覆材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728一1979漆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
GB6566一2010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T9265建筑涂料涂层耐碱性的测定
GB/T9271色漆和清漆标准试板
GB/T9779一2015复层建筑涂料
GB18582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GB/T19587一2017气体吸附BET法测定固态物质比表面积
GB/T21782.9粉末涂料第9部分:取样
GB/T23263制品中石棉含量测定方法
HG/T3950一2007抗菌涂料
JC/T412.1一2018纤维水泥平板第1部分:无石棉纤维水泥平板
JC/T574—2006海泡石
JC/T1074一2008室内空气净化功能涂覆材料净化性能
J/T2082一2011调湿功能室内建筑装饰材料
JC/T2177一2013硅藻泥装饰壁材
3术语和定义
3.1
海泡石室内建筑装饰材料sepiolite indoor decorative building materials
以无机胶凝物质为主要粘结材料,海泡石为主要功能性填料,具有调湿、净化和防霉菌等功能的干粉状内墙涂覆材料。
4要求
4.1一般技术要求。
4.2功能性技术要求
产品的功能性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的规定。
ICS03.220.20
R80 DB43
湖南省地方标准
DB43/T1763-2020
中低速磁浮交通运营管理规范
Regulations for operation management of medium and low speed maglev transit
2020-05-15发布2020-08-15实施
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低速磁浮交通运营的总体要求、运输组织管理、土建设施管理、车辆段及车辆基地管理、设备设施管理、运营人员、质量及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湖南省内中低速磁浮交通的运营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T18574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标志
GB/T1402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电压
G/T10411城市轨道交通直流牵引供电系统
GB50157地铁设计规范
GB5097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501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8年第8号)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公消〔2015)301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中低速磁浮交通medium and low speed magley transit
采用直线电机驱动,定子设置在列车上,设计速度为160kh及以下的磁浮交通。
3.2
运营单位peration company
经营中低速磁浮交通运营业务的企业。
3.3
运营管理operation management
运营单位实施的维持正常运营秩序、保障运营安全活动的总称。
3.4
行车组织train operation
利用中低速磁浮交通设施设备,根据列车运行图组织列车运行的活动。
3.5
运营事故operational accident
在磁浮交通运营中,由于运营组织的管理和处置不当或其他原因,造成乘客伤亡、车辆和设备损坏、中断行车及其他危及运营安全的情况。
3.6
非正常情况degraded condition
因列车晚点、区间短时间阻塞、大客流以及设备故障等原因,造成列车不能按列车运行图正常运营,但又不危及乘客生命安全和严重损坏车柄等设备,整个系统能多推持降低标准运行的状态。
3.7
应急情况emergency condition
因发生自然灾害以及公共卫生、社会安全、运营突发件等,已经导致或可能导致故发生或设施设备严重损坏,不能维持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全部或局部运行的状态。
3.8
运营时间service period
为乘客提供中低速磁浮交通运营服务的时间,即线路单一运行方向的始发站从首班车发车到末班车发车之间的时间。
3.9
控制中心operation control center
为调度人员使用信号、电力监控、防灾自动报警、环境与设备监控、PI$信息和通信等系统中央级设备对全线所有运行车辆、车站和区间等设备运行情况进行集中监控、协调、指挥、调度和管理的场所。
3.10
应急指挥中心emergency command center
具有通信、指挥等功能,负责指挥中低速磁浮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处置的应急救援场所。
4运营总体要求
4.1运营单位应当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多中有关规定取得相应的经营许可。
4.2运营管理应工作遵循“安全、可靠、便捷、有效、经济”的运营宗旨,为乘客提供优质的服务。
4.3运营管理应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设置行车组织、客运服务、设备设施维护、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等部门,并保证各部门职责明确,分工合理,衔接紧密,制定切实可行的运营组织管理体系。
4.4运营单位应设立运营技术管理和安全管理机构,建立健全服务质量、安全管理监控体系。
4.5运营单位应建立资产管理体系,加强资产管理,控制风险和降低成本。
4.6运营单位应制定服务质量标准和各项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并根据乘客需求,持续改进服务工作,不断修订和完善运营管理规章制度。
4.7运营单位成注意环境和生态保护,积极推节能环保技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已经成为现代土木建筑工程设计的高效率表达工具,其内容包括使用计算机专业软件进行土木建筑设计、计算、绘图、信息管理和其他相关内容。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已经实现了土木建筑的计算、设计和绘图的程序化、自动化和标准化。本书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AutoCAD软件和天正建筑软件的基础知识,天正建筑软件在建筑施工图绘制中的应用,探索者TSSD软件的应用与工程实例,PKPM软件结构设计过程及参数设置,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和施工图绘制实例。
本书编写注重工程实用性,采用工程实例作为讲解例题,强调训练,目的是使读者快速掌握相关专业软件,形成工程设计能力。AutoCAD是大部分工程专业绘图软件的通用平台,而天正建筑软件是在AutoCAD基础上结合土木建筑专业特点二次开发而来的,目前应用较为广泛PKPM为土木建筑计算和施工图绘制一体化专业软件,可实现常规土木建筑工程计算、绘图的程序化、自动化和标准化,是目前从事土木建筑工程人员最为常用的工程软件。探索者TSSD施工图绘制软件以AutoCAD为平台的二次开发软件,其施工图绘制工具高效实用,可以快速方便地与其他软件结合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结构工程师的重复劳动。掌握上述专业软件后,土木建筑人员可以基本解决目前工程设计实践中遇到的绝大部分问题。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并引用了大量的公开出版和发表的文献,在此谨向原编著者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书2012年12月第1版出版,经过6年,土木建筑软件发展和应用进展很快,加之我们在教学中又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遂对第1版进行修订。
内容索引:
第1章AutoCAD和天正建筑软件的基础知识1
任务1.1 AutoCAD常用命令介绍…1
1.1.1 AutoCAD软件功能1
1.1.2 AutoCAD软件基本操作界面.1
1.1.3 AutoCAD启动、退出与文件管理…3
任务1.2 AutoCAD绘图基本设置与操作……5
1.2.1 AutoCAD绘图环境设置5
1.2.2 AutoCAD基本操作5
1.2.3 AutoCAD图形管理7
任务1.3 AutoCAD常用绘图命令10
1.3.1绘制线段10
1.3.2精确绘图11
1.3.3绘制圆、圆弧、椭圆与椭圆弧16
1.3.4绘制多段线、矩形、正多边形17
1.3.5面域与图案填充21
1.3.6图块23
任务1.4 AutoCAD常用编辑修改命令26
1.4.1移动与复制对象26
1.4.2镜像与旋转对象28
1.4.3偏移与阵列对象30
1.4.4缩放与对齐对象......32
1.4.5修剪与延伸对象34
1.4.6打断与拉伸对象…35
1.4.7倒角与圆角36
1.4.8对象特性与特性匹配37
任务l.5 AutoCAD绘图文字注写、表格绘制与尺寸标注……38
1.5.1文字注写38
1.5.2表格绘制40
1.5.3尺寸标注…44
任务1.6 AutoCAD三维建模49
1.6.1三维坐标系49
1.6.2三维模型观察方法与视觉样式50
1.6.3创建三维模型51
1.6.4编辑修改三维模型55
1.6.5三维建模综合练习
任务1.7天正建筑软件基本界面…59
1.7.1天正工具条59
1.7.2天正建筑菜单及命令行命令输人…59
1.7.3天正状态栏60
任务1.8天正建筑软件入门…60
1.8.1绘制轴网并进行轴线标注……61
1.8.2绘制墙体、绘制柱子…62
1.8.3绘制门窗63
1.8.4绘制楼梯65
1.8.5尺寸标注65
第2章天正建筑软件在建筑施工图绘制中的应用66
任务2.1一层建筑平面图绘制……66
2.1.1天正初始化设置和首层轴网绘制66
2.1.2首层柱子绘制68
2.1.3首层墙体绘制69
2.1.4首层门窗绘制
2.1.5楼梯绘制73
2.1.6室外台阶和散水绘制73
2.1.7文字和尺寸标注74
2.1.8其他细部绘制74
任务2.2其他层平面图绘制…75
2.2.1二、三层平面图绘制…75
2.2.2屋顶平面图绘制75
任务2.3建筑立面图绘制…77
2.3.1立面轴网…77
2.3.2立面轮廓线78
2.3.3立面水平分隔线及立面窗绘制79
任务2.4建筑剖面图绘制…81
2.4.1剖面轴网81
2.4.2绘制剖面柱子、墙体与门窗81
2.4.3绘制梁板、梁板填充…83
2.4.4剖面楼梯绘制84
2.4.5剖面图完善87
第3章探索者TSSD软件的应用与工程实例89
任务3.1一TSSD软件概况…89
3.1.1TSSD软件的概况及特点89
3.1.2TSSD软件的用途及与PKPM的差别90
3.1.3TSSD的运行环境90
3.1.4TSSD的功能特点90
3.1.5TSSD软件的学习方法92
任务3.2建筑结构绘图标准与表达92
3.2.1结构设计规范、规程、标准92
3.2.2TSSD的文字、线条及尺寸标注等…92
任务3.3混凝土结构平法制图规则93
3.3.1柱平法施工图94
3.3.2利用TSSD进行柱的平法配筋97
3.3.3梁的平法施工图99
3.3.4TSSD软件的梁平法施工图绘制……103
3.3.5剪力墙平法施工图105
任务3.4有梁楼盖板的平法施工图110
3.4.1板块集中标注…110
3.4.2板支座原位标注…111
任务3.5TSSD软件的构件计算…113
3.5.1钢筋混凝土构件计算…113
4,5,2楼梯的计算…117
4.5.3基础计算119
任务3.6工程实例122
第4章PKPM软件结构设计过程及参数设置127
4,1结构设计总流程……127
4.2结构设计中与各专业的相互配合…128
4.3PKPM系列软件的组成、特点及工作方式130
4.4结构设计软件PKPM2010的主要设计步骤133
14.52010版PMCAD新增设计参数135
4.6设计参数介绍…………136
4.7 SATWE软件设计模型前处理…140
4.8 SATWE设计过程控制…180
4.9 SATWE计算结果信息…181
第5章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及施工图绘制…187
5.1框架结构柱网布置要点…187
5.2规范的有关规定……187
5.3框架结构设计实例…189
5.4结构模型的建立和荷载输入…190
5.5设计参数的选取…193
5.6 SATWE结构内力和配筋计算195
5.7结构计算结果的分析对比…199
5.8梁柱配筋分析…207
参考文献211
ICS93.020
P13 DB43
湖南省地方标准
DB43T1566-2018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Design report of rural land comprehensive consolid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projects-Code of pratice for compiling
2018-12-28发布2019-03-28实施
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设计报告编制的总要求,以及项目区概祝、水土资源平衡分析、新增耕地来源分析、公众参与分析、工程布置与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土地整治权属调整、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环境影响评价、工程管理设计、投资预算、效益分析等各部分编制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设计报告的编制,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1010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TD/T1039土地整治项目工程量计算规则
TD/T1040土地整治项目制图规范
TD/T1046土地整治权属调整规范
TD/T1054土地整治术语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应于本文件。
3.1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rural comprehensive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为满足农村地区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需要,依据士地整治规划及相关规划,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通过土地开发、土地整治、土地复是、土地修复等综合治理措施,对未利用、低效和闲置利用、损毁和退化土地进行综合治理,以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空间布局,保障士地可持续利用,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和土地利用幸的活动。
3.2
现状水平年base year
现状水平年也叫准年,进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时所设定的现状年份。现状水平年主要用作现有自然条件、经济社会环境现状及工程现状的评价和工程实施后的经济社会效益及环境生态影响的分析对比。
3.3
规划水平年target year
进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时所设定的规划目标年。通常按预期的规划水平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行水土资源的预测分析和相应的工程规划。
3.4
裁弯取直cutoff and straightening
用短直河沟取代原来的弯曲河沟以提高泄洪能力和增加耕地面积的工程措施。
3.5
机耕桥vehicle bridge
田间道路与河渠、沟谷发生交叉时,为方便农业机械通行而设置的桥梁。
3.6
人行桥(板)foot bridge
跨越宽度0.5m及以上沟渠,按人群荷我设计,供农业生产人员通行而设置的人行便桥(板)。
3.7
人行路foot road
供农业生产人员通行而设置的人行道路。
3.8
农田特殊工程special farmland project
对项目区因滑坡、崩嫩、泥石流和地面嫩陷等自然灾害形成的局部灾毁耕地采取工程措施复是为耕地的工程活动。
3.9
施工导流construction diversion
在河沟内修建闸、坝、机耕桥等建筑物的过程中,为创造干地施工条件,前期用堰用护基坑,将河沟水流通过预定方式绕过施工场地导向下游的工程措施。
4总则
4.1承担农剂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设计单位应编制项目设计报告。
4.2设计报告编写应满足下列要求:
a)以批准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依据;
b)认进行调查、勘、研究,取得可靠的基础资料;
c)以因地制宜、安全可靠、经济适用、方便管理、生态环保、节水节地为原则,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
d)有分析、论证和明确的结论和意见;
e)满足招标、设备材料采购和指导施工的要求;
f)文字表述规范准确,内容简明扼要,图纸完整清晰。
4.3设计报告主要内容和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a)确定建设范用,核定建设规模;
b)确定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
c)确定水土资源平衡分析成果;
d)确定新增耕地来源,预测新增耕地面积;
e)确定项目规划方案;
f)确定工程建设规模、工程等级和设计标准,确定各单项工程的设计方案;
g)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确定主体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施工总布置及施工总进度安排,提出主要建筑材料、劳动力、施工机械设备的需要数量及来源,确定需二次转运的建筑材料数量、转运方案及距离;
h)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或(和)土地使用权现状调查,开展权属调整的意愿调查,开展调整区域土地质量评价,编制项目土地权属调整报告。
人类创造历史,文物记录古今。
孟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灿烂,遗存繁多,黑砚水河旧石器遗址的发现表明远在一万多年以前就有古人在这里生存繁衍。大横沟、西烟、兴道、土塔、元吉等地曾是新石器时期人类生活的“天堂”。其建置沿革可追溯至春秋时期白狄族所建仇犹之国,晋国智伯灭仇犹为智地,战国时期为赵所属,秦、汉先后由上艾、石艾、抚城、乌河、原仇县分治。盂县之称始于隋大业二年(606)。我们的先民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曾创造辉煌的历史,蕴存了博大丰厚的遗存,新旧石器遗址、长城遗址、摩崖造像、庙宇壁画,特别是古建筑,在明清县志的县城图录中,可以看到星罗棋布,蔚然可观,犹如一座“古代建筑博物馆”。然而岁月的淘洗,人为的破坏,祖先的这些瑰宝,已遗留甚微,只可在县志的图录中显示着曾经的拥有,诉说着久远的辉煌。
古建筑文物,它的存在与大自然为伍,不可移动,不可再生。它是时代的象征,文化的沉积,无言的史书,凝固的画卷。它的特性能让人们唤起淡却的记忆,在漫漫的时空中寻觅岁月的履痕。它是以历史文明的实物来启迪我们热爱伟大祖国的热情。我们有责任保护这些已经戚戚垂老,令人忧心的古魂。
本书收集了盂县部分古建筑的实物,包括他们的构件数据和现状照片,为我们今后更加有效地保护这些弥足珍贵的“老者”,永续利用这笔财富而尽我们的一点微薄力量。
内容索引:
引子01
一、藏山祠……2
二、烈女祠……10
三、府君庙21
四、泰山庙29
五、大王庙37
六、民居43
七、明清县城古建筑图录释译…45
后记………48
本书是继《中国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17)》成功推出之后,按计划出版的2018年年度报告,主要介绍了我国被动房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国内研发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阐述重要技术和产品如何应用,重点介绍了已获得中德共同认证的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及有代表性示范项目的实践案例等内容。
本书适于欲从事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开发、设计、施工、监理的行业管理人员、科研人员以及实践者参考阅读。
继《中国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17)》推出之后,我国被动房式超低能耗建筑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从小规模试点到大规模开发;二是高质量材料产品受到市场青睐;三是被动房的发展带动了防水卷材、门窗、保温材料等传统行业向高品质转型提升:四是被动房所提倡的屋面系统、门窗系统、保温系统的系统采购模式得到了愈来愈多的工程认可;五是各地出台的被动房鼓励政策促使房地产龙头企业进入被动房领域;六是“京津冀超低能耗建筑产业联盟”成立,表明这一地区被动房将有较大发展。
为了配合我国被动房的发展形势,本年度研究报告主要包括我国被动房的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研究成果、工程案例、政策和被动式低能耗建筑产品选用目录等方面内容,力图对国内建造被动房所遇到基础理论、材料性能、设计构造、施工方法、工程案例分析等全方位提供解决方案和宝贵经验。
本书中的研究成果来自于科技院所、企业等针对我国被动房发展中所遇到关键或普遍性的问题答疑解惑。本书中涉及的防火玻璃、聚氨酯材料、岩棉保温系统、气凝胶真空绝热板、酚醛泡沫板、TICO玻纤增强聚氨酯、木包铝建筑幕墙、外遮阳产品等论文由常年在一线工作的科研院所和国内外生产企业的专业人士撰写。这些被动房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期望可以给被动房的从业人员以帮助。
内容索引:
前言
我国被动房发展现状和影响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张小玲/001
研究成果
真空玻璃安全性综述孙景春刘忠伟蒋毅闫培起/010
防火玻璃的研究进展及在建筑领域的应用赵恩录张文玲黄俏/019
被动房用TCO玻纤增强聚氨酯节能门窗孙生根郭红徐伟/027
我国防水保温系统存在的问题张小玲/033
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岩棉保温系统受力分析与安全质量措施探讨刘立明王磊陈占虎郝建江/039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的阶段性应用及技术尝试熊少波高娴/048
技术产品应用
木包铝建筑幕墙结构分析及应用左群王首杰/060
TPS/4SG长寿命暖边密封系统介绍李国杰/069
低能耗建筑用塑料推拉窗的研究王永信梁芬/085
浅谈建筑外遮阳节能性能与我国寒冷地区外遮阳节能性能实测吴亚洲/090
我国石墨聚苯板市场可能存在的问题郭平安/105
浅谈岩棉保温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方铭丁丽/111
HVP气凝胶真空绝热板用于低能耗建筑的分享与探究高军/117
铝包木窗在被动式建筑中的应用王勇/122
让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更加完美
一浅议如何正确选用“被动门
李国庆霍雨佳张辉/128
聚氨酯材料(PU)在节能门窗领域中的应用
程金学黄雪琼/135
工程案例
南通三建超低能耗装配式专家公寓楼示范工程148
烟台市建城丽都居住区E地块幼儿园165
威海海源公园管理房187
威海海源公园一战华工纪念馆206
各地政策
河北省230
江苏省260
山东省288
河南省299
天津市320
宁夏回族自治区324
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发展大事记339
被动式低能耗建筑产品选用目录(第五批)340
被动式低能耗建筑产业创新联盟名单389
后记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