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消防风机控制箱连接风机为什么要用两个回路同时连接-河北
问题专业:安装
所属地区:河北
提问日期:2022-07-18 22:49:56
提问网友:努力未来
消防风机控制箱连接风机为什么要用两个回路同时连接,一个用阻燃线穿jdg管,另一个用普通电线穿PC管?
解答网友:小鱼学造价
这是双速风机,回路一是高速回路8kw,回路二是低速回路2.8kw
问题专业:安装
所属地区:河北
提问日期:2022-07-18 22:49:56
提问网友:努力未来
消防风机控制箱连接风机为什么要用两个回路同时连接,一个用阻燃线穿jdg管,另一个用普通电线穿PC管?
解答网友:小鱼学造价
这是双速风机,回路一是高速回路8kw,回路二是低速回路2.8kw
问题专业:土建
所属地区:安徽
提问日期:2022-07-18 22:49:17
提问网友:官方提醒
解答网友:大家广联
一般是建筑面积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3481-2016
DB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
DBJ50/T-237-2016
城市道路橡胶沥青路面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sphalt rubber pavement of urban road
2016-06-23发布2016-09-01实施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
1总则
1.0.1为规范橡胶沥青混凝土在城市道路路面的设计、施工及验收,确保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重庆市新建或改建城市道路橡胶沥青路面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橡胶沥青路面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橡胶沥青asphalt rubber
指将废胎橡胶粉加入到沥青中,在一定温度下经过充分搅拌并经物理、化学反应而得到的一种改性沥青。
2.1.2橡胶沥青混合料asphalt rubber hot mixture
指采用橡胶沥青与矿料按一定比例拌和生产的沥青混合料,当摊铺碾压成型后,又称为橡胶沥青混凝土。
2.1.3废胎橡胶粉waste tire crumb rubber for urban road engineering
指采用废旧轮胎经过机械粉碎得到一定细度,并满足城市道路技术要求的胶粉,本规程简称橡胶粉。
2.1.4湿法工艺wet process
指将橡胶粉和沥青加工成橡胶沥青后,再与矿料拌合成橡胶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工艺。
2.1.5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asphalt rubber stress absorbing membrane interlayer
指采用橡胶沥青作为胶结料,在橡胶沥青上撒布一定量的碎石形成的一种应力吸收层结构。
3材料
3.0.1加工橡胶沥青的基质沥青应采用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其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0.1的规定。3.0.2橡胶粉应符合下列规定:
1橡胶粉宜选用常温磨细的废旧轮胎胶粉,且宜选用斜交胎胶粉或天然胶含量较高的胶粉;
2橡胶粉不得含有可见的木屑、砂砾、玻璃等杂质。橡胶粉颗粒粒径宜在30目~60目范围内;
3橡胶粉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3.0.2的规定。
3.0.3橡胶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应采用石质坚硬、清洁、干燥、不含风化颗粒、近圆形或立方体颗粒的碎石。粗集料技术指标应符合表3.0.3的规定。表面层的粗集料与橡胶沥青的粘附性应达到5级。
4橡胶沥青混合料与结构层设计
4.1橡胶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
4.1.1橡胶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要求根据交通等级进行分类。其性能应符合表4.1.1的规定。
4.1.2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和低温抗裂性能应符合表4.1.2的规定。
4.1.3当橡胶沥青混合料作为上面层时,其构造深度应不小于0.65mm,渗水系数应不大于100ml/min。
4.2橡胶沥青混合料级配
4.2.1橡胶沥青混合料宜采用骨架密实型级配。
4.2.2橡胶沥青混合料级配范围可按表4.2.2-1、表4.2.2-2选用。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
型混凝土复合保温砌块自承重墙体工程技术规程
Type Z self insulation concrete composite block filling of bearing wall engineer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DBJ50/T-236-2016
主编单位:重庆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
重庆建工第八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批准部门: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施行日期:2016年8月1日
2016重庆
1总则
1.0.1为规范Z型混凝土复合保温砌块在自承重墙体工程中的应用,做到技术先进、质量可靠、安全适用、节能环保、经济合理,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重庆市新建、扩建、改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自承重墙体采用Z型混凝土复合保温砌块的材料、设计、施工和验收。
1.0.3Z型混凝土复合保温砌块在自承重墙体工程中的应用,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及重庆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Z型混凝土复合保温砌块Type Z self insulation concrete composite block
以水泥为胶结材料、轻质工业废渣为主要轻集料、粉煤灰或烧结页岩粉为混合材料,经机被压制而成的平面呈Z型且有三排空腔(中间空腔为空气间层、前后空腔内用有机或无机保温材料填充),其所砌筑的砌体具有自保温功能的轻集料混凝土小型复合砌块,以下简称Z型砌块。
2.0.2配块Supporting block
砌筑砌体时与主规格砌块配合使用、主要用于门窗洞口和砌体两端的砌块。
2.0.3热桥Thermal bridges
建筑围护结构中的金属、钢筋混凝土柱、梁、板等部位,在室内外温差的作用下所形成的热流相对密集的区域。
2.0.4当量导热系数Equivalent thermal conductivity
表征Z型砌块砌体热传导能力的参数,为砌体的厚度与热阻的比值。
2.0.5当量蓄热系数Equivalent heat storage coefficient
表征Z型砌块砌体在周期性热作用条件下热稳定性能力的参数。
3材料
3.1Z型砌块
3.1.1Z型砌块的轴测图及各部位名称见示意图3.1.1-1和图
3.1.1-2。3.1.2Z型砌块的规格、性能和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Z型砌块主块和配块应同材质,性能应一致,按宽度系列配套。
2Z型砌块的规格、强度及表观密度应符合表3.1.2-1的规定。
3Z型砌块热流方向为3排矩形孔,填充孔沿热流方向厚度为60mm,辅助规格为L型的配块。
4Z型砌块的尺寸偏差及外观质量应符合表3.1.2-2的规定。
4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Z型砌块自承重墙体体系设计应包括自保温墙砌部位、结构性热桥部位保温处理、交接面拉结、抗裂防渗处理等。
4.1.2Z型砌块自承重墙体构造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T14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等对填充墙的相关规定。
4.1.3Z型砌块自承重墙体体系设计应有各部位构造详图、节点大样及相关技术要求。
4.1.4Z型砌块自承重墙体体系设计中热桥部位保温应符合相关节能设计规定。
4.1.5在地面以下或防潮层以下的砌体中不应采用Z型砌块;Z型砌块墙体平面尺寸宜采用2M为基本模数,特殊情况下可采用1M;其立面设计及砌块砌体分段长度尺寸宜采用1M为基本模数。门窗洞口尺寸宜与砌块规格尺寸相协调,宜采用1M为基本模数。
4.1.6Z型砌块自承重墙体的外墙饰面根据材料类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126及《建筑用反射隔热涂料》GB/T25261等相应规定。
4.1.7建筑外墙防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GJ/T235的有关规定。
4.2节能设计
4.2.1Z型砌块自承重墙体体系节能设计应符合现行重庆市地方标准《居住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DBJ50-071、《居住建筑节能50%设计标准》DB50-102和《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50-052的规定。
4.2.2Z型砌块自承重墙体体系中的梁、柱、剪力墙等热桥部位应进行保温设计。热桥保温材料及其构造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节能、防火性能规定。
4.2.3Z型砌块自承重墙体的其他部位如外门窗洞口四周侧面、凸窗侧板及上顶板和下底板、空调室外机搁板、封闭阳台栏板、女儿墙、外墙挑出构件及附墙部件等热桥部位均应作保温、防水处理,且应满足最小传热阻的要求并保证其内表面温度不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
4.2.4Z型砌块自承重墙体与门窗框之间的缝隙应采用保温材料填充,并用密封胶嵌缝,不得采用水泥砂浆填缝。
4.2.5Z型砌块自承重墙体砌筑所采用的普通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b5.0。
4.2.6Z型砌块自承重墙体的热工设计计算应按本规程第3章的规定取值,蓄热系数为3.22W/(m2·K),比热容为0.84K灯/(kg·K),热工修正系数为1.0。
4.3体系构造设计
4.3.1梁、柱、剪力墙等热桥部位采用热桥保温层施工完成后,应与自保温砌块自承重墙体外侧在同一垂直立面上。自保温砌体与混凝土梁、柱、剪力墙的交接处应采用后热镀锌电焊网或耐碱玻纤网格布加抗裂砂浆进行加强处理。详见图4,3.1-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3435-2016
DB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
DBJ50/T-235-2016
后张法预应力孔道灌浆应用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Post-prestressed Grouting
2016-04-18发布2016-08-01实施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
1总则
1.0.1为规范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灌浆料和灌浆剂的应用及孔道灌浆施工,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重庆地区民用建筑和市政工程中对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孔道灌浆的材料、施工质量控制及质量验收。
1.0.3后张法预应力孔道灌浆施工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重庆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灌浆料Grouting material
以水泥为主要胶凝材料,摻入高效减水剂、膨胀剂和矿物掺合料等多种材料经工业化生产的干混料,在施工现场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后,用于后张法预应力结构孔道填充。
2.0.2灌浆剂Grouting admixture
以高效减水剂、膨胀剂和矿物摻合料等材料经工业化生产的干混料,在施工现场按一定比例与水泥、水混合均匀后,用于后张法预应力结构孔道填充。
2.0.3压力灌浆Pressured grouting
采用灌浆增压设备来满足后张法预应力结构孔道灌浆要求的施工工艺。
2.0.4真空辅助灌浆Vacuum aided grouting
灌浆前,在灌浆孔道的另一端,采用抽真空的方式提高灌浆材料充盈度的施工工艺。
3基本规定
3.0.1灌浆料和灌浆剂宜采用专业厂家生产的产品。
3.0.2灌浆料、灌浆剂及水泥等材料在运输与贮存时不得受潮和混入杂物。
3.0.3灌浆浆体应按产品要求的用水量拌合,不得通过增加用水量来提高其流动性。
3.0.4预应力张拉、锚固完毕后,应在48h内进行孔道灌浆,否则应采取避免预应力筋锈蚀的措施。
3.0.5灌浆前应对所用灌浆料、灌浆剂进行试配验证以确认灌浆浆体的性能满足本规程表4.1.1和表4.2.1的要求。
4材料性能要求
4.1灌浆料
4.1.1灌浆料的性能应符合表4.1.1的规定。
4.1.2当进行灌浆料性能检验时,拌合用水与灌浆料的质量比取0.28,检验方法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的规定进行测定。氯离子含量的检验方法按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规定进行测定。
2灌浆剂
4.2.1灌浆剂的性能应符合表4.2.1的规定。
4.3拌合用水
4.3.1拌合用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4.3.2拌合用水的性能检验方法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进行测定。
4.4其他原材料
4.4.1水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泥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的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规定。
2水泥熟料中C3A含量不应大于8%。
3水泥性能的检验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4.4.2矿物糁合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矿物穆合料宜采用I级粉煤灰、S95级粒化高炉矿渣粉和硅灰等,其性能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和《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18736的规定。
2矿物摻合料性能的检验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和《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18736的规定进行测定。
3矿物糁合料可单独使用,亦可混合使用,所选用品种及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4.4.3诚水剂应符合下列规定。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3325-2016
DB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
DBJ50/T-233-2016
保温装饰复合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Thermal insulation decorative composite board in exterior wall external insulation system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2016-01-14发布2016-05-01实施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
1总则
1.0.1为规范保温装饰复合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工程应用,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重庆市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采用保温装饰复合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建筑节能工程。
1.0.3保温装饰复合板外墙外保温工程的材料、设计、施工与验收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保温装饰复合板insulated decorative panel
在工厂预制成型的板状制品,由保温材料、装饰面板以及胶粘剂、连接件复合而成,具有保温和装饰功能。保温材料主要有不燃型垂直纤维岩棉板、难燃型聚氨酯板、难燃型挤塑板和难燃型模塑板等,装饰面板主要有工厂预涂装纤维增强硅酸钙板或纤维水泥平板、天然花岗石薄板。其中采用不燃型垂直纤维岩棉板作为保温材料的可作为防火隔离带保温装饰板。
2.0.2保温装饰复合板外墙外保温系统external thermal insulation systems based on insulate decorative panel
安装在建筑物外墙外表面的由界面剂、保温装饰复合板或防火隔离带保温装饰板、胶粘剂、锚固件、排汽塞、填缝材料、密封胶等组成的非承重保温装饰构造的总称。
2.0.3基层墙体substrate
外保温系统所依附的外墙。
2.0.4界面剂interface treating mortar
用以改善基层和保温层表面粘结性能的材料。
2.0.5胶粘剂adhesive
用于保温装饰复合板与基层墙体之间粘结的材料。
2.0.6锚固件mechanical fixing
用于将保温装饰复合板固定在基层墙体上的专用固定件(包含锚栓、连接件及其他配件等)。
2.0.7填缝材料cauking material
用于对保温装饰复合板的板缝和分隔缝进行填充的保温材料。
2.0.8密封胶fluid sealant
具有良好耐候性能的用于对保温装饰复合板的板缝和分隔缝进行密封的材料。
2.0.9防火隔离带fireproof isolation belt
采用不燃保温材料,设置在难燃类保温材料外墙外保温系统中,用以阻止火灾蔓延的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防火构造。
2.0.10排汽塞exhaust plugs
安装在保温装饰复合板外墙外保温系统中,利于系统中水汽排出的装置。
3基本规定
3.0.1保温装饰复合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的组成材料必须由系统产品制造商配套提供。
3.0.2保温装饰复合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应能适应基层的正常变形而不产生裂缝、空鼓或脱落。
3.0.3保温装饰复合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应能长期承受自重而不产生有害的变形。
3.0.4保温装饰复合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应能承受风荷载的作用而不产生破坏。
3.0.5保温装饰复合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应能承受室外气候的长期反复作用而不产生破坏。
3.0.6保温装饰复合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在规定的抗震设防烈度内不应从基层上脱落。
3.0.7保温装饰复合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应具有防水渗透与透气性能。
3.0.8保温装饰复合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各组成部分应具有物理一化学稳定性。所有组成材料应彼此相容并应具有防腐性。在可能受到生物侵害(鼠害、虫害等)时,外墙外保温系统还应具有防生物侵害性能。
3.0.9保温装饰复合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的保温、隔热和防潮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及重庆市现行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
3.0.10保温装饰复合板外墙外保温工程的防火设计、施工及使用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的规定。
3.0.11在正确使用和正常维护的条件下,保温装饰复合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的使用年限不应少于25年。
4性能要求
4.1系统性能
4.1.1保温装饰复合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按保温装饰复合板单位面积质量分为I型和Ⅱ型。
I型:单位面积质量≤20kg/m2。
Ⅱ型:20kg/m2<单位面积质量≤30kg/m2。
4.1.2保温装饰复合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性能应符合表4.1.2的规定。
4.2系统组成材料性能
4.2.1保温装饰复合板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难燃型保温材料保温装饰复合板的构造示意见图4。
2.1(a):当采用背栓连接件时,背栓在硅酸钙板和天然花岗石板背面的布置示意见图4.2.1(b),背栓孔深度6±0.5mm。
2采用垂直纤维岩棉板为保温材料的防火隔离带保温装饰复合板的构造示意见图4.2.1(c),其中,可采用硅酸钙板,耐碱玻纤网布或增强聚合物水泥砂浆等作为保护层,保护层应与保温材料粘结良好。当采用耐碱玻纤网布或增强聚合物水泥砂浆作为保护层时,其厚度不应小于2mm。当采用硅酸钙板作保护层(底板)时,其构造示意见图4.2.1(d):采用背栓连接件时,背栓应按图4.2.1(b)布置,背栓孔深度6±0.5mm。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
建设工程监理工作规程
Supervision Procedure for Construction Projiect
DBJ50/T-232-2016
主编单位:重庆联盛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批准部门: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施行日期:2016年5月1日
2016重庆
1总则
1.0.1为提高建设工程监理工作质量及规范相关服务活动行为,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重庆市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监理及相关服务活动。
1.0.3建设工程监理及相关服务活动,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以及重庆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工程监理单位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依法成立并取得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工程监理企业资质证书,从事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活动的服务机构。
2.0.2建设工程监理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工程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根据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标准、勘察设计文件及合同,在施工阶段对建设工程质量、造价、进度进行控制,对合同、信息进行管理,对工程建设相关方的关系进行协调,并履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法定职责的服务活动。
2.0.3相关服务related services
工程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按照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约定,在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保修等阶段提供的服务活动。
2.0.4项目监理机构project management department
工程监理单位派驻工程负责履行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的组织机构。
2.0.5注册监理工程师registered project management engineer
取得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执业证书》和执业印章,从事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等活动的人员。
2.0.(总监理工程师chief project management engineer
由工程监理单位法定代表人书面任命,负责履行建设工程监理合同、主持项目监理机构工作的注册监理工程师。
2.0.7,总监理工程师代表representative of chief project management engineer
经工程监理单位法定代表人同意,由总监理工程师书面授权,代表总监理工程师行使其部分职责和权力,具有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或重庆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领发监理工程师证书的人员。
2.0.8专业监理工程师specialty project management engineer
由总监理工程师授权,负责实施某一专业或某一岗位的监理工作,有相应监理文件签发权,具有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或重庆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监理工程师证书的人员。
2.0.9监理员site supervisor
从事具体监理工作,具有重庆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监理员证书的人员。
2.0.10监理规划project management planning
项目监理机构全面开展建设工程监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0.11监理实施细则detailed rules for project management
针对某一专业或某一方面建设工程监理工作的操作性文件。
2.0.12工程计量engineering measuring
根据工程设计文件及施工合同约定,项目监理机构对施工单位申报的合格工程的工程量进行的核验。
2.0.13旁站key works supervising
项目监理机构对关键部位或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进行的监督活动。
2.0.14巡视patrol inspecting
项目监理机构对施工现场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活动
2.0.15平行检验parallel testing
项目监理机构在施工单位自检的同时,按有关规定、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约定对同一检验项目进行的检测试验活动。
2.0.16见证取样sampling witness
项目监理机构对施工单位进行的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及工程材料现场取样、封样、送检工作的监督活动。
2.0.17工程延期construction duration extension
由于非施工单位原因造成合同工期延长的时间。
2.0.18工期延误delay of construction period
由于施工单位自身原因造成施工工期延长的时间。
2.0.19工程临时延期批准approval of construction duration temporary extension
发生非施工单位原因造成的持续性影响工期事件时所作出的临时延长合同工期的批准。
2.0.20工程最终延期批准approval of construction duration final extension
发生非施工单位原因造成的持续性影响工期事件时所作出的最终延长合同工期的批准。
2.0.21监理日志daily record of project management
项目监理机构每日对建设工程监理工作及施工进展情况所做的记录。
2.0.22监理月报monthly report of project management
项目监理机构每月向建设单位提交的建设工程监理工作及建设工程实施情况等分析总结报告。
2.0.23设备l监造supervision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项目监理机构按照建设工程监理合同和设备采购合同约定,对设备制造过程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
2.0.24监理文件资料documentation of project management
工程监理单位在履行建设工程监理合同过程中形成或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文件资料。
2.0.25监理例会supervision meeting
由项目监理机构组织的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针对工程质量、造价、进度、安全生产、合同管理等事宜定期召开的由有关单位参加的会议。
3基本规定
3.0.1实施建设工程监理前,工程监理单位应与建设单位订立建设工程监理合同。合同中应包括监理工作的范围、内容、服务期限和酬金,以及双方的义务、违约责任等相关条款。在订立建设工程监理合同时,建设单位将勘察、设计、保修阶段等相关服务一并委托的,应在合同中明确相关服务的工作范围、内容、服务期限和酬金等相关条款。
3.0.2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将工程监理单位的名称、监理的范围、内容和权限以及总监理工程师的姓名书面通知施工单位。
3.0.3在建设工程监理工作范围内,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涉及施工合同的联系活动,应通过工程监理单位进行。
3.0.4实施建设工程监理应遵循以下主要依据:
1法律、行政法规及工程建设标准。
2经审查批准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文件。
3建设工程监理合同及其他合同文件。
3.0.5建设工程监理实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
3.0.6建设工程监理宜实施信息化管理。
3.0.7工程监理单位应公平、独立、诚信、科学地开展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活动。
3.0.8工程监理单位应当根据建设单位的授权、法律规定、有关技术标准、合同约定,代表建设单位对工程施工相关事项进行检查、审核、验收,并签发相关指令。
3.0.9工程监理单位应建立项目监理机构管理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项目监理机构的监理工作进行检查指导。
3.0.10工程监理单位技术管理部门应为项目监理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协助项目监理机构解决工程实施中的重大技术问题。
4项目监理机构及其设施
4.1一般规定
4.1.1工程监理单位实施监理时,应在施工现场派驻项目监理机构。项目监理机构的组织形式和规模,应根据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约定的服务内容、服务期限、工程特点、规模、技术复杂程度以及环境等因素确定。
4.1.2总监理工程师应与工程监理单位法定代表人签订包含质量控制、安全生产以及廉洁从业等内容的责任书,项目监理机构工作人员应与总监理工程师签订包含质量控制、安全生产以及廉洁从业等内容的责任书。
4.1.3工程监理单位在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签订后,应将项目监理机构组织形式、人员构成及对总监理工程师的任命书等书面通知建设单位。项目监理机构人员任命书应按本规程表A.0.1的要求填写;总监理工程师的任命书应按本规程表A.0.2的要求填写。
4.1.4一名注册监理工程师可担任一项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的总监理工程师。当需要同时担任多项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的总监理工程师时,最多不得超过三项。
4.1.5总监理工程师代表、工程主要专业的监理工程师、监理员只能承担一项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的监理工作。非工程主要专业的监理工程师在监理工作量较小时可兼任其它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的监理工作,但最多不得超过三项。
重庆市工程建没标准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Ground Treatment of Buildings
DBJ50/T-229-2015
主编单位: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检验测试中心
批准单位: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施行日期:2016年4月1日
2015重庆
1总则
1.0.1为了在重庆市地基处理的设计、施工和质量检验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重庆市建筑工程地基处理的设计、施工和质量检验。
1.0.3地基处理除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外,尚应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
1.0.4建筑工程地基处理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和重庆市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地基处理ground treatment
提高地基承载力,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技术措施。
2.1.2复合地基composite foundation
部分土体被增强或被置换形成增强体,由增强体和周围地基土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工地基。
2.1.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
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
2.1.4换填垫层法cushion
挖除基础底面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或不均匀土层,回填其他性能稳定、无侵蚀性、强度较高的材料,并夯压密实形成的垫层的地基处理方法。
2.1.5加筋垫层reinforced cushion
在垫层材料内铺设单层或多层水平向加筋材料形成的垫层。
2.1.6压实地基compacted foundation
利用平碾、振动限或其它碾压设备将填土分层密实的处理地基。
2.1.7强夯法dynamic compaction
反复将夯锤提到高处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将地基土夯实的处理方法。
2.1.8强夯置换法dynamic replacement
反复将夯锤提到高处,使其自由落下形成夯坑,并不断往夯坑内回填块碎石、砂石等骨料,使其形成密实墩体的地基处理方法。
2.1.9有效加固深度effective reinforcement depth
从最初起夯面算起,经强夯法处理后地基土的强度、变形等指标在一定深度内满足工程设计要求的深度。
2.1.10静压注浆法grouting
将水泥浆或其它化学浆液注入地基土层中,增强土颗粒间的联结,使土体强度提高、变形减少、渗透性降低的加固方法。
2.1.11树根桩root pile
一种小直径的就地灌注钢筋混凝土桩,制桩时可竖向也可斜向,并在各个方向上可倾斜任意角度,形成的桩基形状如同树根。
2.1.12高压旋喷法high pressure jet grouting
采用注浆管和喷嘴,情高压将水泥浆从喷嘴射出,直接破坏地基土体,并与之混合,或者喷射高压水射流切割破坏土体,参加水泥浆与之混合形成水泥土加固体的一种地基处理方法。
3基本规定
3.0.1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案前,应完成下列工作:
1搜集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上部结构及基础设计资料等;
2根据工程的要求和采用天然地基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地基处理的目的、处理范围和处理后要求达到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等;
3结合工程情况,了解当地地基处理经验和施工条件,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尚应了解相似场地同类工程的地基处理经验和使用情况等;
4调查邻近建筑、地下结构、道路和有关管线等周边环境情况。
3.0.2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案时,应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选用处理地基或加强上部结构与处理地基相结合的方案。
3.0.3地基处理方法的确定宜按下列步骤进行:
1根据结构类型、荷载及使用要求,结合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土质条件、地下水特征、环境情况和对邻近建筑的影响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初步选出几种可行的地基处理方案;
2对初步选出的各种地基处理方案,分别从加固原理、适用范围、预期处理效果、耗用材料、施工机械、期要求和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对比,选择最佳的地基处理方法,当单一地基处理方法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技术、经济指标,可考虑多种处理方法地基处理措施组成的综合处理方案;
3对已选定的地基处理方法,应按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和场地复杂程度,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相应的现场试验或试验性施工,并进行必要的测试,以检验设计参数和处理效果。如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查明原因,修改设计参数或调整地基处理方法。
3.0.4地基处理的施工图设计必须充分掌握场地地质条件,如现有资料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应进行补充地质勘察。
3.0.5经处理后的地基,当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而需要对本规范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修正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大面积压实填土地基,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零;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1.01,5;
2其他处理地基,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零,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1.0。
3.0.6经处理后的地基,当在受力层范围内仍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验算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
3.0.7按地基变形设计或应作变形验算且需进行地基处理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应对处理后的地基进行变形验算。
3.0.8受较大水平荷载或位于斜坡上的建筑物及构筑物,当建造在处理后的地基上时,应进行地基稳定性验算。
3.0.9未经质量检验或检验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处理地基,不得作为建筑工程持力层,在满足变形和承载力要求的情况下,该处理地基可用于荷载较小的环境、市政或道路工程。
3.0.10重庆地区常见不良地基类型与相应的地基处理方法选用应符合表3.0.10的规定。除本规范所列的地基处理方法外,也可根据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处理目的和适用性,参照相关规范采用其他适宜的处理方法。对本地区尚无工程经验的地基处理方法应先进行充分验证其适用性后方可采用。
4换填垫层法
4.1一般规定
4.1.1换填垫层法适用于浅层软弱土层及不均匀土层的地基处理。
4.1.2对于工程量较大的换填垫层,应按所选用的施工机械、换填材料及场地土质条件进行现场试验,确定换填垫层压实效果和施工质量控制标准。
4.1,3换填垫层的厚度应根据置换软弱土的深度以及下卧土层的承载力确定,厚度不宜小于0.5m,也不宜大于3m。
4.1.4应根据建筑体型、结构特点、荷载性质、场地土质条件、施工机械设备及填料性质和来源等进行综合分析,进行换填垫层的设计和选择施工方法。
4.2设计
4.2.1垫层可选用下列材料:
1砂石。宜选用碎石、卵石、角砾、圆砾、砾砂、粗砂、中砂或石屑,应级配良好,不含植物残体、生活垃圾等杂质。
2粉煤灰。粉煤灰垫层上宜覆土0.30.5m。粉煤灰垫层中采用掺加剂时,应通过试验确定其性能及适用条件。作为建筑物地基垫层的粉煤灰应满足相关标准对腐蚀性和放射性的要求。粉煤灰垫层中的金属构件、管网宜采取适当防腐措施。大量填筑粉煤灰时应考虑对地下水和土壤的环境影响。
3水泥稳定碎石。碎石宜采用反击式破碎机轧制的级配碎石,碎石最大粒径应控制在31.5mm以内,针片状颗粒的总含量应不超过20%,压碎值小于30%。水泥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快硬、早强和受潮变质水泥不得使用,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抗压强度等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
盐水泥》GB175的有关规定。
4工业废渣。在有充分依据或成功经验时,也可采用质地坚硬、性能稳定、透水性强、无腐蚀性的其他工业废渣材料,但必须经过现场试验证明其技术经济效果良好及施工措施完善方能应用。
5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垫层所用土工合成材料的品种与性能及填料的土类应根据工程特性和地基土条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50290的有关规定,通过设计计算和现场试验后确定。作为加筋的土工合成材料应采用抗拉强度较高、耐久性好、抗腐蚀的土工带、土工格栅等土工合成材料:垫层填料宜用碎石、角砾、砾砂、粗砂、中砂等材料。当工程要求垫层具有排水功能时,垫层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在软土地基上使用加筋垫层时,应满足建筑物稳定性和变形的要求。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
建设工程绿色施工规范
Code for green construction of construction
DBJ50/T-228-2015
主编单位: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对外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施行日期:2016年3月1日
2015重庆
1总则
1.0.1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建设工程施工管理、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和环境保护的技术经济政策,规范重庆市建设工程绿色施工管理工作,提高重庆市建设工程绿色施工水平,结合我市建设工程实际,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重庆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和改建建设工程的绿色施工。
1.0.3建设工程绿色施工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及重庆市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2术语
2.0.1建设工程construction projects
是指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各类建筑物和工程设施的统称,主要包括工业与民用建筑、道路、桥梁、隧道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等。
2.0.2绿色施工green construction
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实现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和环境保护(“四节一环保”)的建设工程施工活动。
2.0.3中水reclaimed water
是指施工现场各种排水经处理净化后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25.1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标准,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
2.0.4建筑垃圾construction trash
在新建、改建和扩建各类建设工程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料。
2.0.5可再利用材料reusable materials
在不改变所回收物质形态的前提下进行材料的直接再利用或经过再组合、再修复后再利用的材料。
2.0.6绿色施工评价green construction evaluation
对工程建设项目绿色施工水平及效果所进行的评估活动。
3基本规定
3.1组织与管理
3.1.1建设工程绿色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绿色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方案的内容应涵盖施工管理和“四节一环保”要求,明确绿色施工目标,实施目标管理,并经审批后实施。
3.1.2建设工程绿色施工项目应建立限制、淘汰落后施工工艺设备和材料的制度,严禁使用国家、行业和重庆市明令禁止、淘汰的材料、机具和设备。
3.1.3施工单位应建立绿色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强化技术管理,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及时收集施工过程资料。
3.1.4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编制绿色施工材料计划和生产进度计划,并经审批后执行。
3.1.5施工单位应建立绿色施工项目的合同、成本管理制度,建立合同台账、合同交底记录和发放记录,定期对施工成本进行分析。
3.1.6参建各方应积极推进建筑工业化和信息化施工,钢、木、装配式结构等构件应采取工厂化加工、现场安装的生产方式,构件的加工和进场顺序宜与现场安装顺序一致。
3.1.7施工现场宜采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如需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宜使用散装水泥。
3.1.8施工单位应按现行重庆市地方标准《建设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DB)50/T-221的规定,定期对施工现场绿色施工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做好检查记录与评价工作,并根据施工情况实施改进措施。
3.1.9施工项目部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制定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和人员安全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做好职工的劳动保护工作。
3.1.10管理职责
1建设单位应履行下列职责:
1)建设单位负责对绿色施工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2)在编制工程概算和招标文件时,应明确绿色施工的要求,并提供包括场地、环境、工期和资金等方面的条件保障;
3)应向施工单位提供建设工程绿色施工的设计文件、产品要求等资料,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4)建立绿色施工协调机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负责对外协调。
2设计单位应履行下列职责:
1)应按现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和建设单位的使用功能要求进行绿色施工设计;
2)应协助、支持、配合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做好建设工程绿色施工的有关设计工作。
3监理单位应履行下列职责:
1)应对建设工程绿色施工承担监理责任;
2)应审查绿色施工组织设计或绿色施工专项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做好监督检查工作。
4施工单位应履行下列职责:
1)施工单位是建设工程绿色施工的实施主体,应组织绿色施工的全面实施;
2)实行总承包管理的建设工程,总承包单位应对绿色施工负总责,并对专业承包单位的绿色施工实施管理,专业承包单位对工程承包范围的绿色施工负责;
3)施工单位项目经理为绿色施工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实施绿色施工,定期开展自检、联检和评价工作;
4)绿色施工组织设计或绿色施工专项方案编制前,应进行绿色施工影响因素分析,并据此制定实施对策和绿色施工评价方案;
5)施工单位应制定绿色施工教育培训制度,积极组织教育培训。
3.2施工准备与现场管理
3.2.1施工准备
1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文件、场地条件、周边环境和绿色施工总体要求,明确绿色施工目标、材料、方法和实施内容,并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根据绿色施工要求,必要时进行深化施工图设计;
2绿色施工组织设计或绿色施工专项方案编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考虑施工现场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特点;
2)应有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措施;
3)应明确绿色施工的组织管理体系、技术要求和措施;
4)应选用先进的产品、技术、设备、施工工艺和方法,合理利用规划区域内的设施;
5)应包含改善作业条件、降低劳动强度、节约人力资源等内容。
3施工单位宜建立施工机械设备、材料数据库。应根据现场和周边环境情况,对施工机械和设备进行节能、减排和降耗指标分析和比较,采用高性能、低噪声和低能耗的机械设备;
4施工现场应实行信息化管理,除必须以纸质形式存在的资料外尽可能地减少纸张的使用;
5施工单位应积极推广应用《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中的绿色、低碳建筑施工新技术。
3.2.2施工场地及平面布置
1在施工总平面设计时,根据施工各阶段的特点和要求,实行动态管理,应根据施工场地、环境和条件进行分析,制定具体方案;
2施工总平面设计宜利用现有场地及周边拟建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和管线等;
3施工总平面设计应科学、合理,临时建筑、物料堆放与机械设备定位应准确,施工现场场容场貌应符合绿色环保要求;
4施工前应制定合理的场地使用计划,临时设施的占地面积可按最低面积指标设计,有效使用临时设施用地:施工区域的划分和场地的临时占用区域应符合总体部署和施工流程的要求,施工中应减少场地干扰,保护环境;
5办公用房宜设置在工地入口处,临时设施应方便生产和生活;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宜分区域设置,场地应进行硬化处理;
6施工现场作业棚、库房、材料堆场等布置宜靠近交通线路和主要用料部位;
7塔吊等垂直运输设施基座宜采用可重复利用的装配式基座或利用在建工程的结构;
8施工现场的强噪声机械设备宜远离噪声敏感区;
9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应随施工阶段进行调整,分别绘制施工平面布置图,保证施工全过程平面布置的合理性。
3.2.3场区围护及道路
1施工现场宜设置两个以上大门;大门应考虑周边路网情况、转弯半径和坡度限制,大门的高度和宽度应满足车辆运输和消防需要,尽可能考虑与加工场地、仓库位置的有效衔接;
2施工现场大门、围挡和围墙宜采用可重复利用的材料和部件,并应工具化、标准化;
4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
4.1地基与基础工程一般规定
4.1.1灰土、灰石、混凝土、砂浆宜采用预拌技术,减少现场施工扬尘,采用电子计量,节约建筑材料。
4.1.2施工方案应结合基础施工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绿色施工措施,主要内容应包括:组织管理措施、资源节约措施、环境保护措施、职业健康安全措施等。
4.1.3基础施工现场应优先选用低噪、环保、节能、高效的机械设备和工艺。
4.1.4土石方工程施工应加强场地保护,施工中减少场地干扰、保护基地环境。施工时应当识别场地内现有的自然、文化和构筑物特征,并通过合理的措施将这些特征保存,同时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明确场地内特殊区域和植物的保护方法;
2在满足施工、设计和经济方面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清理和扰动的区域面积,尽量减少临时设施、减少施工用管线;
3合理安排建设场地内被用作仓储和临时设施的用地,合理安排承包商、分包商及各工种对施工场地的使用,减少材料和设备的二次搬运。
4.1.5土石方工程在选择施工方法、施工机械、安排施工顺序、布置施工场地时应结合气候特征,减少因为气候原因而带来施工措施和资源消耗的增加,同时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合理的安排施工顺序,易受不利气候影响的施工工序应在不利气候到来前完成;
2安排好全场性排水、防洪,减少对现场及周边环境的影响。
4.1.6地基工程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区域与非施工区域间设置标准的分隔设施,做到连续、稳固、整洁、美观;
2易产生泥浆的施工,应实行硬地坪施工:所有土堆、料堆须采取加盖防止粉尘污染的遮盖物或喷西覆盖剂等措施;
3土石方施工现场大门位置应设置限高栏杆、冲洗车装置;渣土运输车应有防止遗酒和扬尘的措施;
4土石方类建筑废料、渣土的综合利用,可采用地基填埋、铺路等方式提高再利用率,再利用率应大于50%;
5搬迁树木应手续齐全;在绿化施工中应科学、合理地使用、处置农药,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1.7土石方工程开挖过程应详细勘察,逐层开挖,弃土应合理分类堆放、运输,遇到有腐蚀性的渣土应进行深埋处理,回填土质应满足设计要求。
4.1.8基坑支护结构中有侵入占地红线外的预应力锚杆时,宜采用可拆式锚杆。
Ⅱ土石方工程
4.1.9工程施工前,必须具备完备的地质勘察资料及附近管线、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公共设施的构造情况等相关资料,必要时应作施工勘察和调查以确保工程质量及临近建筑的安全。
4.1.10土石方工程在开挖前应进行挖、填方的平衡计算,综合考虑土石方最短运距和各个项目施工的工序衔接,减少重复挖填,并与城市规划和农田水利相结合,保护环境,减少资源浪费。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
建设领域创新型企业评价标准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Innovative Enterprises in the Construction Field
DBJ50/T227-2015
主编单位:重庆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
批准单位: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施行日期:2016年2月1日
2015重庆
1总则
1.0.1为推进建设领域企业技术进步,引导企业科学、合理、有效地进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创新型企业在行业自主创新中的重要引领作用,规范我市建设领域企业创新水平的评价,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重庆市建设领域创新型企业评价。
1.0.3在对建设领域创新型企业进行评价时,除应遵循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建设领域创新型企业innovative enterprises in the construction field
在建设领域具有健全的创新机制和体系,能够持续进行技术创新,整体技术水平在同行业居于先进地位,有行业带动力的企业。
2.0.2创新文化innovation culture
与创新相关的文化形态,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文化对创新的作用:二是如何营造一种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
2.0,3产学研合作机制enterprise university research cooperation mechanism
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在技术合作、人才交流方面建立的产学研合作架构、促进联合开发及其他各种形式的机制。
2.0.4创新管理机制innovative management mechanism
企业为营造创新的环境氛围,激发员工的创新动力,提高竞争力,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而制定的制度,包括经营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方面。
3基本规定
3.0.1创新型企业评价,应遵循下列程序:
1参评企业准备并提交申报资料;
2成立评价小组;
3参评企业针对申报资料进行口头汇报;
4评价小组核查申报资料;
5评价小组实施评价;
6评价小组撰写评价报告。
3.0.2评价时,评价小组每一位成员应根据参评企业提交的申报资料,核查企业的实际情况,按照本标准规定的方法,对每一评价指标、评价点进行打分并应符合本标准附求A要求。当出现未填写、未评价项或违反本标准的评分原则时,则该评价者的评价应视为无效评价。
3.0.3创新型企业评价体系包括创新制度、创新队伍、创新投入、创新成效四个一级指标组成。评价指标与分值应符合表3,0.3的规定。
4创新制度
4.0.1创新制度应包含企业的创新发展战略与规划、创新管理机制、创新激励机制、创新保障机制、创新合作机制。
4.0.2企业创新发展战略与规划评价应符合表4.0.2的规定。
4.0.3企业创新管理机制评价应符合表4.0.3的规定。
4.0.4创新激励机制评价应符合表4.0.4的规定。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3184-2015
DB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
DBJ50/T-224-2015
玻化微珠真空绝热芯材复合无机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vacuum adiabatic core material composite inorganic plate
2015-08-17发布2015-12-01实施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
1总则
1.0.1为规范玻化微珠真空绝热芯材复合无机板在外墙外保温工程中的应用,保证工程质量,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重庆地区新建、扩建、改建的民用建筑采用玻化微珠真空绝热芯材复合无机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建筑节能工程。
1.0.3玻化微珠真空绝热芯材复合无机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工程的材料、设计、施工及验收等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和重庆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玻化微珠真空绝热芯材复合无机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Vacuum insulation composite sandwich panels EIFS
由玻化微珠真空绝热芯材复合无机板保温层、固定材料(胶粘剂、锚栓等)、抹面层和饰面层等构成,固定在外墙外表面的非承重保温构造。分为涂料、饰面砂浆、柔性饰面块材及面砖饰面玻化微珠真空绝热芯材薄抹灰外墙保温系统和非透明幕墙构造玻化微珠真空绝热芯材复合无机板薄抹灰外墙保温系统。
2.0.2玻化微珠真空绝热芯材复合无机板vacuum adiabatic core material composite inorganic plate
以二氧化硅微粉真空隔热保温板(简称真空绝热板)为芯材,与玻化微珠、无机胶凝材料、防水剂等的混合料经模压成型、固化、养护等工艺制成的复合保温板材。
2.0.3玻化微珠无机保温板vitrified beads inorganic insulation board
以玻化微珠、无机胶凝材料等为主要原料,经混合搅拌、压制成型、固化、养护等工艺而制成的无机保温板材。用作玻化微珠真空绝热芯材复合无机板薄抹灰外墙保温系统的辅助板材。
2.0.4胶粘剂binder
用于玻化微珠真空绝热芯材复合无机板与基层之间粘结的聚合物水泥砂浆。
2.0.5抹面胶浆rendering coat mortar
由高分子聚合物、水泥、砂和填料为主要材料制成,具有一定变形能力和良好粘结性能的聚合物水泥砂浆,薄抹在玻化微珠真空绝热芯材复合无机板外表面,与增强网共同组成抹面层。
2.0.6支撑托架support plater
对玻化微珠真空绝热芯材复合无机板保温系统起支撑作用专用钢托件,通常情况下由具有防腐性能的角钢、膨胀螺栓等组成。
2.0.7锚栓anchor
由膨胀件和膨胀套管组成,或仅由膨胀套管构成,依靠膨胀产生的摩擦力或机械锁定作用连接保温系统与基层墙体的机械固定件,简称锚栓。
2.0.8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简称:耐碱玻纤网)alkali--resistant glass fiber mesh
采用耐碱玻璃纤维纱织造,并经耐碱材料表面涂覆处理的网布,压人抹面胶浆中,形成增强防护层,用于提高抹面层抗冲击强度和抗裂性的增强材料。
2.0.9饰面砂浆decoration mortar
以无机胶凝材料、填料、添加剂或精细骨料所组成的用于建筑表面装饰的一种功能性涂饰材料。
2.0.10柔性耐水腻子flexible waterproof putty
涂饰施工前,批刮于建筑物外墙保温系统的抹面层上,以找平和防裂为目的的表面处理材料。
2.0.11柔性饰面块材decorating flexible block
以无机非金属骨料为主要原料,高分子聚合物为改性剂,通过一定的生产工艺制成的具有一定柔韧性的轻质饰面块材。
2.0.12勾缝料Jointing mortar
由高分子聚合物、水泥、填料、颜料和助剂等复配而成的专用于柔性饰面块材或面砖的勾缝材料。
2.0.13粘结砂浆adhesive mortar
由水泥、砂、参合料和高分子聚合物组成的专用于柔性饰面块材和面砖粘贴的材料。
3基本规定
3.0.1玻化微珠真空绝热芯材复合无机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性能应符合《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144中基本规定和本规程的规定。
3.0.2玻化微珠真空绝热芯材复合无机板用于防火隔离带工程时应符合《建筑外墙外保温防火隔离带技术规程》JG289的相关规定。
3.0.3承担玻化微珠真空绝热芯材复合无机板建筑保温工程的施工企业应具备相应资质,确保施工质量。
3.0.4玻化微珠真空绝热芯材复合无机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宜选用涂料、饰面砂浆、柔性饰面块材、新型面砖等轻质饰面材料。选用新型面砖饰面材料时,应符合国家、地方相关的标准规定。
3.0.5玻化微珠真空绝热芯材复合无机板建筑保温工程所采用的材料应有产品合格证书和型式检验报告,材料质量应符合设计和本规程的要求。材料进场后,应按本规程规定抽样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0.6玻化微珠真空绝热芯材复合无机板建筑保温系统组成材料应配套使用。
3.0.7玻化微珠真空绝热芯材工程中辅助配板应采用玻化微珠无机保温板,不得将玻化微珠真空绝热芯材复合无机板切割使用。
3.0.8在正确使用和正常维护的条件下,玻化微珠真空绝热芯材复合无机板建筑外墙保温系统的使用年限不应少于25年。
4性能要求
4.1系统性能
4.1.1玻化微珠真空绝热芯材复合无机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性能应符合表4.1.1规定。
4.1.2非透明幕墙玻化微珠真空绝热芯材复合无机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中,幕墙性能及幕墙材料性能应符合《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133的相关规定。其它构造部分性能应符合表4.1.1的规定(不含抗冲击性)。
4.2材料性能
4.2.1玻化微珠真空绝热芯材复合无机板、玻化微珠无机保温板技术性能应符合表4.2.1-1、4.2.1-2相关规定。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
塔式起重机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基础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efabricated Concrete Foundation of Tower Cranes
DBJ50/T-223-2015
主编单位:重庆市建筑业协会机被管理与租赁分会
重庆建工第十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批准单位: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施行日期:2015年10月1日
2015重庆
1总则
1.0.1为规范重庆市塔式起重机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基础(以下简称拼装基础)技术应用,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节能环保、经济合理,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中额定起重力矩800kN·m及以下的固定式塔机拼装基础的设计、制作、装配、验收、使用、维护和报废。
1.0.3拼装基础的设计、制作、装配、验收、使用、维护和报废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塔式起重机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基础Prefabricated Concrete Foundation of Tower Cranes
采用装配连接索将经过专门设计的混凝土预制件装配并约束为一体,用于传递塔式起重机荷载至地基的可重复使用的装配式承重构件。
2.1.2中心件Cruciform block
置于塔式起重机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基础中心部位的十字形钢筋混凝土预制件。
2.1.3过渡件Connecting block
位于中心件与端件之间,用于扩展塔式起重机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基础长度的钢筋混凝土预制件
2.1.4端件End block
位于塔式起重机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基础外端(部)的钢筋混凝土预制件。
2.1.5配重块Ballast block
搁置于端件之间且中部悬空用以抗倾覆的钢筋混凝土预制件。
2.1.6定位剪力键Shear key
设置在相邻预制件之间的凹凸键,用于限制预制件连接的行位公差并起到抗剪作用的辆合件。
2.1.7装配连接索Joining strand
将预制件连接成整体的预应力钢致线。
2.1.8配件Fittings and fixings
与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和装配连接索配套使用的螺栓、螺母、垫圈、垫板、锚具、承压板等的总称。
3基本规定
3.01拼装基础应由定位剪力键和装配连接索将中心件、过渡件、端件约束成整体,按塔式起重机不同型号计算配置配重块。
3.0.2拼装基础产品应装配简便,在正常维护下应能重复使用。预制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40,其相关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3.0.3拼装基础预制件内受力钢筋配置不低于HRB300级钢筋,构造钢筋配置不低于HPB300级钢筋。其相关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3.0.4拼装基础装配连接索应采用强度不低于标准值为1860N/mm的无粘结高强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其相关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的规定。
3.05拼装基础所使用的钢预埋件、承压钢板等应采用不低于Q295的钢制作,其相关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3GB/T1591的规定。
3.0.6拼装基础与塔式起重机连接螺栓,应采用40Cr钢并经调质处理,调质后的屈服强度不得小于550N/mm2,极限抗拉强度不应小于750N/m2,相关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紧固件极限性能》GB3098的规定。
3.0.7拼装基础装配连接索的锚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的规定。
4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拼装基础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规定和《高耸结构设计规范》GB50135的规定。
4.1.2拼装基础应依据与其装配的固定式塔机的技术性能和荷载资料进行设计,并应符合国家标准《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GB/T13752和《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JG/T187的规定。
4.1.3拼装基础的构件设计宜采用倒T形截面,构造简单、坚固耐用、便于制作、运输和装配,整体平面布置合理规范。
4.1.4拼装基础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结构方案设计及结构选型;
2按极限状态法进行拼装基础承载力计算及抗倾覆验算;
3结构构件的构造连接措施及耐久性施工要求;
4.2结构设计计算
4.2.1塔式起重机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基础应按塔式起重机独立状态的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时的荷载组合进行计算,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GB)T13752的规定:验算基础预制构件截面,确定配筋和材料强度时,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基本组合,并应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
4.2.2作用在塔式起重机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基础上的荷载及其荷载效应组合应符合下列规定。
内容索引:
工程类
A酒店会所
银奖渝舍印象酒店010
银奖冬去春来会所014
铜奖一同山居018
铜奖海边的度假酒店022
铜奖“仓阁”一首钢工舍精品酒店026
B餐饮
金奖重庆麻神辣将火锅店030
银奖THA1-1949餐厅034
银奖再现青春038
铜奖抱一茶餐厅042
铜奖几何空间046
铜奖星曜堂050
C休闲娱乐
银奖沐·谷054
银奖共和会馆058
铜奖肆季派对空间062
铜奖天使茗剪066
D零售商业
金奖天地艺术馆070
银奖层迭074
银奖老粮仓的新生078
铜奖空间的立体裁剪082
铜奖盘子女人坊086
铜奖大正鲲府销售中心090
E办公
金奖极白094
银奖木空098
银奖自然几何102
铜奖TEMGOO天古陶瓷106
铜奖静界110
铜奖费罗娜企业总部114
F文化展览
金奖卓思中心118
银奖铝应外合122
铜奖AX一共享126
铜奖金舵瓷砖总部展厅130
铜奖木天聚落134
铜奖
武汉金易金箔文化艺术馆138
G大型公共建筑
银奖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三期东延伸段工程142
铜奖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分行
综合业务楼室内装修146
铜奖成都地铁1号线三期工程博览城北站
综合交通枢纽150
H教育医疗
金奖ENJOY EDUCATION(乐享教育)
154银奖生命的探戈158
银奖TOPUP国际体能开发训练机构162
铜奖年轮166
铜奖斑调时光170
铜奖君和堂中医馆一上海徐汇店174
1住宅
金奖湘江一号178
银奖朴·悦182
银奖自然即是家186
铜奖河滨散记190
铜奖揽月居194
铜奖致青春198
方案类
J概念创新
银奖壶瓶山居204
银奖Ballet婚纱店208
铜奖亚新锤范基地212
铜奖1994·黑梦216
铜奖红方220
K文化传承
金奖学社224
银奖白·止间228银奖
万源地质博物馆232
铜奖窑236
铜奖琢心社240
铜奖雅集244
L生态环保
银奖悦榕堂248
银奖原址与重生252
铜奖十里之外256
铜奖上海生活垃圾科普展示馆260
铜奖草色烟光264
新秀奖
木空270
盒中盒OLINK科技创新加速器274
色·季278
斯途·双公山居282
白鹿原286
入选奖
A酒店会所
沪上会馆292
X-CLUB会所292
喜多娜·三合行馆293
后院驿站精品民宿293
百晟花园一曲水流思294
南阳三川垂钓基地294
三门峡联盟新城会所295
虹桥郁锦香酒店室内空间295
B餐饮
工体餐饮综合体296
苏SHOW296
J大侠中华料理297
领头羊铜锅涮297
茶日子298
味·界298
乐宴299
MAYS餐厅299
香格里艺术餐厅300
C休闲娱乐
歌王KTV300
仙姿美容美甲美睫沙龙店301
悠然汤301
喜舍女子水疗馆302
D零售商业
夏门中海上湾销售中心302
重庆国宾壹号院售楼处303
北京壹号院营销中心303
万科域市花园销售中心304
SY,集木304
张家口招商中心售楼处305
K11-CAFE MODI加啡厅305
中鹰·黑森林销售中心306
三亚华皓亚龙府售楼处306
福州院子307
VICUTU天津旗舰店307
格调308
麦田梦境308
洛阳酒祖杜康会所309
E办公
素朴一初心309
素色思维310
韵域310
YMLT·办公室311
联想工业大数据产业应用联盟室内空间311
东升国际孵化器联合办公空间312
上海哈芙琳服装科技公司312
郎昇LONSHINE集团313
HPLY总部大楼室内空间313
斐讯西南区研发中心总部功公/孵化中心314
浦东机组航前准备大楼装修项目(局部功加固)314
F文化展览
无心庭315
民国物语博物馆315
河北省园博会(秦皇岛)主场馆316
泰安大汶口乡奢艺术接待中心316
幸福蓝海国际影城西安店317
长春博物馆317
上海历史博物馆318
G大型公共建筑
厦门国际会议中心318
北京西铁营万达广场319
呼伦贝尔海拉尔机场新航站楼319
H教育医疗
成都中医大银海眼科医院320
武汉市第一商业学校发型设计综合实训基地320
清华挪威B!商学院室内空间321
宋庆龄龙玺台幼儿园321
灵伽322
一生口腔322
1住宅
云想衣裳花想容323
画卷323
低调亦奢华324
闽净324
和静325
墨舍325
2402住宅326
1714住宅326
北京壹号庄园独栋别墅327
原居327
色·韵328
F House(极致生活之家)328
陈宅329
罗宅329
HUI住宅330
Small·80空间330
映迹331
半糖时光331
锦序332
柔合韵332
J概念创新
长春兴隆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园区
二期工程室内空间333
线的态度333
未来城334
梦想树屋334
折335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中学335
扬州市蜀冈小学336
武汉K11336
上海博物馆东馆337
金堂书院337
越南胡志明市HCMC289室内装饰338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酒店室内空间338
上海马戏城改造339
广州友利电商园339
上海医谷医大医院项目门急诊医技综合楼340
成都市圣洁医院340
成都金苹果公学(中德英伦联邦校区)
中学室内装饰341
K文化传承
舍尘341
北京商务园休闲中心342
度424
本初343
天青343
浮生344
乡间一林宅344
10号面馆345
一处,清闲345
白马回龙民宿改造346
安韵·美域346
曦园347
安歆美域酒店347
L生态环保
素色348
养生驿站348
Bohol Sojourn酒店349
一月风景,一方天地349
乐宴350
回归350
镜中人351
砌舍351
方盒子352
最佳设计企业奖352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3166-2015
DB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
DBJ50/T-221-2015
建设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construction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2015-07-27发布2015-10-01实施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
1总则
1.0.1为推进绿色施工,进一步促进绿色建筑,规范建设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方法,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重庆市建设工程绿色施工的评价。
1.0.3建设工程绿色施工的评价除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重庆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绿色施工green construction
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和环境保护)的建设工程施工活动。
2.0.2建设工程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指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各类建(构)筑物及工程设施。
2.0.3单位工程unit project
具备独立施工条件并能形成独立使用功能的建筑物及构筑物,是单项工程的组成部分。
2.0.4控制项prerequisite item
绿色施工过程中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条款。
2.0.5一般项general item
绿色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价,难度和要求适中的条款。
2.0.6加分项extra item
绿色施工过程中实施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的条款。
2.0.7建筑垃圾construction trash
新建、改建、扩建、拆除、加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装饰装修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料。
2.0.8建筑废弃物building waste
建筑垃圾分类后,丧失施工现场再利用价值的部分。
2.0.9回收利用率percentage of recovery and reuse
施工现场可再利用的建筑垃圾占施工现场所有建筑垃圾的比重。
2.0.10施工禁令时间prohibitive time of construction
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禁止施工的时间段。
3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1.1绿色施工评价应以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为对象进行评价。
3.1.2绿色施工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实施目标管理。
2根据绿色施工要求进行图纸会审和深化设计。
3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应有专门的绿色施工章节或编制专项绿色施工方案,绿色施工目标明确,内容应涵盖施工管理和“四节一环保”要求。
4工程技术交底应包含绿色施工内容。
5采用符合绿色施工要求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进行施工。
6建立绿色施工培训制度,并有实施记录。
7根据检查情况,制定持续改进措施。
8采集和保存过程管理资料、见证资料和自检评价记录等绿色施工资料。
9在评价过程中,应采集反映绿色施工水平的典型图片和声像资料。
3.1.3发生下列事故之一,不得评为绿色施工合格项目:
1发生安全生产死亡责任事故。
2发生重大质量事故。
3发生群体传染病、食物中毒等责任事故。
4施工中因“四节一环保”问题被政府管理部门处罚。
5违反国家有关“四节一环保”的法律法规,造成严重社会影响。
6施工扰民造成严重社会影响。
3.2评价体系
3.2.1绿色施工评价体系应由整体评价、阶段评价、批次评价、要素评价、指标评价及评价等级构成。
3.2.2绿色施工评价阶段按表3.2.2划分。
3.2.3绿色施工各阶段评价应由批次评价构成。
3.2.4绿色施工批次评价应按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和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等六个要素进行评价。
3.2.5各要素评价应由控制项指标评价、一般项指标评价、加分项指标评价构成。
3.2.6绿色施工项目评价等级应分为不合格、合格和优良。
4施工管理评价指标
4.1控制项
4.1.1项目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和组织机构健全,管理控制目标明确,并分解到各阶段和相关责任人员。
4.1.2在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中应有绿色施工的专门章节,应包括施工管理和“四节一环保”内容,相关审批程序完善。
4.1.3安全管理符合《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的规定。
4.1.4现场食堂必须办理卫生许可证,炊事员持有效健康证明。
4.1.5在有毒、粉尘、有刺激性气体、强光、强噪音、高热、辐射等有害环境下施工的人员佩戴相应的防护器具,并加强从业人员健康管理。
4.1.6危险地段、危险设备、有毒及危险物品存放地等处应设置醒目安全标志,施工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4.1.7严禁使用国家、行业和重庆市明令禁止、淘汰的材料、设备、机具和产品。
4.1.8应按照本标准要求组织实施项目绿色施工自我评价。
4.2一般项
4.2.1施工前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中绿色施工重点内容的专项交底。
4.2.2制定绿色施工管理制度和计划,并组织实施。
1制定施工人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和计划,并组织实施。
2制定施工全过程的环境保护制度和计划,并组织实施。
3制定施工节能和用能制度及计划,并组织实施。
4制定施工节水和用水制度及计划,并组织实施。
5制定机械保养、限额领料等制度和材料计划,并组织实施。
6结合绿色施工目标分解,制订绿色施工管理的激励和处罚制度。
4.2.3采取有效形式组织开展绿色施工宣传、培训工作。
4.2.4施工现场材料分类存放,堆码整齐,标牌清晰,防护措施齐全。
4.2.5施工现场操作点和周围清洁整齐,工完场清:余料及时回收清退:施工垃圾集中存放,及时分拣回收清运出场。
4.2.6现场办公用纸分类摆放,纸张两面使用,废纸回收。
4.2.7将绿色施工管理和“四节一环保”要求纳人分包合同条款内容,并进行考核。
4.2.8人员健康符合下列规定:
1生活区、办公区有专人负责环境管理,生活设施远离有毒有害物质,具有保证个人清洁卫生、消暑或保暖的设施;
2厕所、卫生设施、排水沟及阴暗潮湿地带定期消毒;
3食堂各类器具清洁,个人卫生及操作行为满足相关规定;
4现场工人劳动强度和工作时间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体力劳动强度等级GB3869的有关规定;
5深井、密闭环境施工有自然通风或临时通风设施。
4.3加分项
4.3.1项目施工管理中推广应用信息化技术。
4.3.2现场设有医务室,人员健康应急预案完善。
4.3.3针对施工管理和“四节一环保”内容开展QC小组攻关活动。
全国高等美术院校建筑与设计年会已举办至第15届,这个由全国各专业教育机构共同书写
的年度教有清单不断延展,既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年度的交流平台,又从不同维度对当下专业教有
自我逼问:面对时代更替、环境变化、人才培养需求,教有应如何总结经验,沉淀特色,为发展
谋篇定局。
此次年会在历届年会的基础上不拘泥于来路,在时代提问教育的驱动下,提出“本末归源:
中国精神的坚守与弘扬”大会主题。“本末”既设计之本与设计发展之矛,“归源”既树立区域
文化面貌,建立设计文化自信,弘杨中国精神。未来我们将迎上设计力竞争的大时代。在大学里,
如何让未来战场里的从业者们拥有学习力、传播力、影响力,是大学专业教育的核心。在国家新
时期发展的里程碑下,中国建筑与设计教育需要总结经验,沉淀特色,更需要建立区域文化自信,
用中国精神的框架重新梳理建筑与设计的发展格局。立足区域发展,回溯文化本源,引领区域间
的设计差异化走向,以共生、共联、共进的发展关系,探寻“本末归源”的设计发生方式与高校
建筑与设计教有的发展观念,共同坚守与弘扬和而不同的中国设计精神。
在大学的专业教育中,人才培养始终是各个院校顶层设计的核心关注点。时代发展需要更多
岗位上的人才去推动,而区域发展更需要优质的人才引领。2018年上半年,西安、南京、武汉等
全国20多个城市推动了一场旷古绝今的人才争夺大战,把人才的引进提升到区域发展策略的重
要地位。故此,也对未来的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既在注重精神与策略的引领下,将人才的培养
与自我培养置入大学、职业、社会的不同成长阶段。对于大学来说,延长培养力的释放周期,人
才的培养在大学、职业以及社会中应是拥有自我学习、自我鞭策的内驱力,不断要求认知迭代、
自我提升的学习力,如何获取这种持续的自我成长力,则成为大学专业教有的核心。
内容索引:
10——71
建筑艺术设计
Architectural Art Design
72——133
景观与规划设计
Landscape And Planning Design
134——187
室内空间设计
Interior Space Design
188——199
公共艺术创作
Public Art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
装配式住宅部品标准
Assembled housing parts standard
DBJ50/T-217-2015
主编单位:重庆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
批准部门: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施行日期:2015年8月1日
2015重庆
1总则
1.0.1为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促进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住宅部品的标准化、模数化、通用化,制订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重庆市非特殊设防类的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的住宅部品的设计、选用、管理。
1.0.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住的部品设计、选用、管理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装配式住宅assembled building
主体结构部分或全部采用工业化方式生产,现场装配而成的住宅,简称装配式住宅。
2.0.2住宅部品housing parts
按照一定的边界条件和配套技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住宅单一产品或复合产品在工厂批量生产,在现场组装,构成住宅某一部位中的一个功能单元,能满足该部位功能要求的产品。
2.0.3结构性部品structural parts
指具备承载、防止产生过大变形以及防火安全、卫生和环保、使用安全、防噪声、节能等方面功能,必要时,还需具有抵抗外加荷载、风荷载、雪荷载和地震作用和功能的产品。
2.0.4非结构性部品non-structural parts
用于建筑中非结构部位,满足强度和稳定性、防火安全、卫生和环保、使用安全、防噪声、节能等方面功能上要求的产品。
2.0.5梁柱部品beam and colum parts
按规定尺寸,在工厂批量生产或现场浇筑成型,满足梁、柱功能要求的产品。
2.0.6墙体部品wall parts
由墙体材料、结构支撑体、隔声材料、保温材料、隔热材料、饰面材料等中的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产品按一定的构造方法组合而成,满足墙体功能要求的结构性部品。包括承重外墙板部品、承重内墙板部品和抗震墙部品等。
2.0.7隔墙部品partition parts
由墙体材料、骨架材料、门窗等中的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产品按一定的构造方法组合而成,满足隔墙和隔断功能要求的非结构性部品。包括非承重外隔墙部品与非承重内隔墙部品等。
2.0.8楼板部品floor parts
由面层、结构层、附加层(保温层、隔声层等)、吊顶层等中的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产品按一定的构造方法组合而成,满足楼板功能要求的产品。
2.0.9阳台部品balcony parts
由阳台地板、栏板、栏杆、扶手、连接件、排水设施等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按一定的构造方法组合而成,满足阳台功能要求的产品。
2.0.10楼梯部品stair parts
由梯段、楼梯平台、栏杆、扶手等中的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产品,按一定的构造方法组合而成,满足楼梯功能要求的产品。
2.0.11门窗部品window and door parts
由门扇、门框、窗扇、窗框、五金件、密封层、保温层、窗台板、门窗套、遮阳等中的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产品按一定的构造方法组合而成,满足门窗功能要求的产品。
2.0.12墙面装饰部品metope decoration parts
由饰面板、饰面砖、壁纸、墙布等墙面装饰材料和粘结材料组合而成,满足墙面装饰功能要求的产品。
2.0.13地面铺装部品floor covering parts
由砖面层、大理石面层、花岗石面层、实木地板面层、竹地板面层、实木复合地板面层、地毯和地板胶面层等地面装饰材料和粘结材料组合而成,满足地面装饰功能要求的产品。
2.0.14卫浴部品bathroom parts
由洁具、管道、给排水和通风设施等产品,按照配套技术组装,满足便溺、洗浴、盥洗、通风等一个或多个卫生功能要求的产品。
2.0.15餐厨部品kitchen parts
由烹调、通风排烟、食品加工、清洗、储藏等产品,按照配套技术组装,满足一个或多个厨房功能要求的产品。
2.0.16储柜部品casework and closet parts
由门扇、导轨、家具五金、隔板等产品,按一定的构造方法组合而成,满足储藏功能要求的产品。
2.0.17电气设备部品electrical equipment parts
由各类电气元件、导线、箱(柜)体、面板等,按一定的构造方法组合而成,满足配电、用电等功能要求的产品。
2.0.18吊点预埋件lifting point embedded parts
为保证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在吊运(装)过程中平衡稳定,不发生断裂,且方便吊具的使用,在经计算确定的吊点所设置的预埋件。
2.0.19优先尺寸preferred size
从模数数列中事先排选出的模数或扩大模数尺寸。
2.0.20公差tolerance
部品在制作、放线、安装时的允许偏差的数值。
2.0.21排污口安装距sewage draining exit installing size
下排式便器排污口中心至完成墙面的距离:后排式便器排污口中心至完成地面的距离。
3基本规定
3.0.1住宅部品的设计、选用及认定应遵循标准化、模数化、系列化、通用化原则,并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规定。
3.0.2住宅部品的物理力学性能、安全性、环保性、耐久性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3.0.3应根据住宅设防要求选择适当的部品节点连接方式和构造措施,重要且复杂的节点与连接的受力性能应通过试验确定,试验方法应符合相关规定。
3.0.4住宅部品原材料进厂应具有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并按规定进行检验,其性能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3.0.5结构性部品、外墙部品的使用寿命应等同于建筑结构的使用寿命,其余部品的耐久性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或设计年限的要求。
4住宅部品模数协调
4.1一般规定
4.1.1住宅部品设计应符合《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T50002的规定,按照建筑模数制要求,采用基本模数与扩大模数的设计方法。
4.1.2应利用模数数列调整部品与部品、部品与建筑之间的尺寸关系,减少部品种类,优化部品尺寸。
4.1.3应利用模数协调明确各部品的位置,使设计、加工及安装等环节的配合简单、明确,达到高效率和经济性。
4.1.4住宅部品可通过设置模数网格来定位,并应按照部品接口安装要求安装。
4.2模数协调
4.2.1住宅部品模数数列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住宅部品基本模数为100mm,以M表示。住宅部品的模数化尺寸,应是基本模数的倍数;
2住宅部品水平基本模数为1M,水平扩大模数宜采用2nM、3nM(n为自然数);
3住宅部品竖向基本模数为1M,竖向扩大模数宜采用M;
4住宅部品构造节点和接口尺寸宜采用分模数系列,分模数系列宜采用1/10M、1/5M、1/2M。
4.3公差与配合
4.3.1在设计和选用部品时,应对部品做出公差的规定。
内容索引:
序言(一):聚焦工业和产业建筑
曼哈德·冯·格康
012
Preface I In Focus: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uildings by Meinhard von Gerkan
序言(二)
玛德琳·唯斯
014
Preface ll by Magdalene Weiss
打造场所
尼娜·拉帕波特
016
Making Places by Nina Rappaport
产城融合视角下的中国当代产业空间设计支文军
026
Contemporary Industrial Spatial Design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y-City Integration
by Zhi Wenjun
刘家平先生采访
044
Interview with Mr.Liu Jiaping
专访之禾时尚
056
Interview with ICICLE
都市语境下的工业建筑
Industrial Buildings in an Urban Context
厂房和仓库
064
Production Halls and Warehouses
高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
148
Hi-Tech Parks and Business Parks
商业建筑环境中的行政建筑和服务中心建筑
Administrative and Service Buildings in a Commercial Construction Context
工业建筑环境中的特殊用途建筑:物流建筑和数据中心
452
Special-purpose Buildings in an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Context:Logistics Buildings and Data Centers
厂房和仓库
Production Halls and Warehouses
临港国际光仪电科技园标准厂房建筑立面设计
104
“Blue Line”Production Halls
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一期标准厂房
114
"Barcode"Production Halls
三一上海产业中心
126
SANY Fengxian Property Park
上海远大集成设备及住宅生产基地一期临港智造园三期项目
138
"Metal Wave"Production Halls
高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
Hi-Tech Parks and Business Parks
中国电信信息园网管及维护等中心机房工程,12号和13号楼
174
China Telecom Information Park,Technical Buildings
12&13
中国电信信息园电信干部培训中心工程,16a号和16b号楼
188
China Telecom Information Park,Buildings 16 a 16 b
上海清河泾开发区浦江高科技园A1地块工业厂房
202
Metroplaza Pujiang Hi-Tech Park
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浦江高科技园D地块工业厂房一标段项目
214
D-Zone Pujiang Hi-Tech Park
上海清河泾开发区浦江高科技园F地块一期工业厂房
222
F-Zone F1 Pujiang Hi-Tech Park
浦江高科技园F区三期北地块
236
F-Zone F3 Pujiang Hi-Tech Park(North)
浦江高科技园F区三期南地块
46
F-Zone F3 Pujiang Hi-Tech Park(South)
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浦江高科技园汽车新兴技术研发产业化项目
256
F-Zone F4 Pujiang Hi-Tech Park
上海漕河泾开发区科技绿洲项目二期(3)
268
Shanghai Business Park Il (3)
上海清河泾开发区科技绿洲项目四期与五期
278
Shanghai Business Park IV&V
漕河泾光启园四期厂房
290
Caohejing Guangqi Park
商业建筑环境中的行政建筑和服务中心建筑
Administrative and Service Buildings in a Commercial Construction Context
漕河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二期(三)工程
372
Caohejing "3Cubes"
漕河泾科汇大厦
382
Caohejing "OnCube"
漕河泾新洲大楼
388
Caohejing“"Xinzhou"
临港产业管理及外国专家服务中心
396
Management and Service Center
临港国际物流技术中心
406
Free Trade Management Center
上海洋山保税港区临港管理服务中心
416
Freetrade Port Management
上海临港奉贤区管理服务中心
426
Fengxian Park Administration Service Center
上海临港新城东港区公用码头一期工程(陆域部分)
436
Lingang Harbour Customs Building
工业建筑环境中的特殊用途建筑:
物流建筑和数据中心
Special-purpose Buildings in an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Context:
Logistics Buildings and Data Centers
浦东空港物流区公共服务中心
462
Airport Logistics Public Service Center
中国人寿数据中心
470
Data Center of China Life Insurance
上海漕河泾之禾时尚产业园
484
ICICLE Fashion Industry Park
问题专业:土建 预算 钢筋算量GGJ2013 土建算量GCL2013 土建计量GTJ
所属地区:浙江
提问日期:2022-07-18 20:23:19
提问网友:醉月明
解答网友:独行者
查图集算重量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
浆固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Grouted Granular Material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DBJ50/T-215-2015
主编单位:重庆大学
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施行日期:2015年8月1日
2015重庆
1总则
1.0.1为规范浆固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的技术要求,在设计和施工中做到安全可靠、适用经济、保证质量、保护环境、技术先进,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建筑、公路、轨道交通、港口及市政等工程中以浆固散体材料桩为增强体的复合地基设计、施工和质量检验,尤其适用于施工场地空间受限、贴近周边建筑物场地的地基处理。
1.0.3浆固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设计应综合分析地基土层性质、地下水埋藏条件、上部结构类型、使用功能、荷载特征和施工技术等因素,就地取材,因地制宜,优化布桩,节约资源。
1.0.4浆固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施工和质量检验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浆固散体材料桩grouted--granular material pile
利用钻机成孔,在孔内放置注浆管,投人碎石或建筑废弃粗粒料等散体材料后注入水泥浆液固结形成的桩。当采用的粗骨料为碎石时,又可称为浆固碎石桩。
2.1.2浆固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grouted granular material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以浆固散体材料桩作为竖向增强体的复合地基。
2.1.3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ultimate vertical bearing capacity of single pile
单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到达破坏状态前所能稳定承受的或出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时所对应的最大荷载。
2.1.4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characteristic value of the vertical bearing capacity of single pile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除以安全系数后的承载力值。
2.1.5桩侧阻力shaft resistance of pile
桩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桩身侧表面所发生的岩土阻力。
2.1.6桩端阻力tip resistance of pile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桩端所受到的岩土阻力。
2.1.7地基承载力特征值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ubsoil bearing capacity
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
2.1.8褥垫层cushion
设置于基础和复合地基之间用以调整桩土应力分担比、减小桩土不均匀沉降的传力层。
3设计
3.1一般规定
3.1.1浆固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适用于黏性土、粉土、松散或稍密砂土及人工填土等地基处理。对厚度较大、灵敏度较高的淤泥和流塑状态的黏性土等软弱土层,应按地区经验或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3.1.2浆固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设计宜具备下列资料:
1岩土工程勘察资料:
1)场地工程钻孔位置图、地质剖面图:对于填土,应注明填土材料的构成、厚度及填筑时间;
2)场地各层土物理力学指标、承载力特征值和压缩曲线;
3)标准贯入试验、静力或动力触探试验等原位测试资料;
4)根据相关试验分析提供各土层桩端阻力、桩侧阻力特征值;
5)水文地质资料,包括地下水类型、水位标高或埋深、地下水是否对填充料具有腐蚀性等;
6)抗震设防区应按设防烈度提供拟建场地的抗震设计条件,包括场地土的类型、建筑场地类别、地基土有无液化等的判定。
2工程场地与环境条件的有关资料:
1)工程场地的现状平面图,包括交通设施、高压架空线、地下管线和地下构筑物等的分布;
2)相邻建筑物安全等级、基础形式及埋置深度;
3)周围建筑物的防振、防噪音的要求;
4)附近类似工程地质条件场地的桩基工程试桩资料和单桩承载力设计参数;
5)泥浆排放、弃土条件;
6)建筑物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和建筑场地类别。
3建设工程的有关资料:
1)工程总平面布置图;
2)工程基础平面图和剖面图;
3)设计要求的承载力和变形控制值;
4)工程的结构类型、荷载,工程的使用条件和设备对基础竖向及水平位移的要求;
5)对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的基底压力和对应于荷载效应永久组合时的基底压力;
6)工程的安全等级。
4施工条件的有关资料:
1)既有障碍物状况;
2)施工机被设备条件,动力条件以及对地质条件的适应性;
3)水、电及有关建筑材料的供应条件;
4)施工机被设备的进出场及现场运行条件。
3.1.3浆固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设计应进行下列计算和验算:
1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2复合地基沉降计算;
3复合地基软弱下卧层承载力和沉降验算;
4桩身强度验算;
5坡地或软弱地基基底倾斜时,应进行整体稳定性验算。
3.1.4采用浆固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的建设工程,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进行变形监测。
3.2材料
3.2.1浆固散体材料桩填充料宜采用粒径为16mm一32.5mm的不连续级配的骨料。骨料可采用碎石或建筑废弃粗粒料等。
3.2.2散体材料中的泥块、淤泥、细屑、硫酸盐、硫化物和有机杂质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的规定。
3.2.3桩顶褥垫层材料宜采用无机稳定材料、中砂、粗砂、级配砂石或碎石等,级配砂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0m,夯填度不得大于0.9。褥垫层设置范围宜大于基础范围,垫层顶面边缘至基础底面边缘的距离宜为200mm~500mm。
3.2.4加筋材料可选用土工格栅、钢塑格栅、土工编织物等,加筋材料双向极限抗拉强度不宜小于50kN/m,伸长率不宜大于5%。
3.2.5胶结料宜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
3.3构造
3.3.1浆固散体材料桩的直径宜为300mm800mm,桩长不宜大于35m。
3.3.2浆固散体材料桩的桩顶应设置强度等级不低于C20的混凝土桩帽,桩帽宜为正方形或圆形,厚度不宜小于200mm,边长或直径不宜小于1000mm。
3.3.3桩顶和基础之间应设置褥垫层,褥垫层的厚度宜为300mm500mm,当桩距大时褥垫层厚度宜取高值。
3.3.4褥垫层内宜设置一层或多层加筋材料。当加筋材料为一层时,可设置在垫层的中部;当加筋材料为多层时,首层距垫层顶面的距离宜为垫层厚度的30%,加筋材料层的间距宜为垫层厚度的30%50%。
4施工
4.1施工准备
4.1.1浆固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施工前应具备下列资料:
1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2施工设计图纸。
3总平面图或桩基的平面控制图。
4施工现场的地理位置及相邻建筑、道路、管线、高压输电线、构筑物、边坡等相关资料。
4.1.2施工场地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现场三通一平。
2施工场地的平整,场地地基承载力应满足桩机施工的要求。
3落实与场地相邻的建筑物、道路、管线、高压输电线、构筑物、边坡等的保护措施。
4.1.3编制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施工图纸、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场地环境等编制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
2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应经审核确认。
3应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落实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的施工技术措施。
4.1.4施工工艺参数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正式施工前应施工试验桩,并根据设计要求的数量进行施工工艺参数试验。
2试验桩的规格、长度、数量及地质条件应具有代表性,试验桩与工程桩的条件应一致。
3应根据试验桩的参数调整设计、并相应调整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
4.1.5施工机械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成孔设备选择应满足工程地质条件及设计图纸要求。成孔设备净高应满足施工场地条件,宜选择旋挖取土机械,在不良地质条件下可采用回旋成孔钻机。
2注浆设备应选择高压注浆泵,注浆设备最大额定注浆压力不宜小于8MPa,流量宜为6m3/h~15m3/h。连接注浆泵的管路宜采用高压柔管,并安装自动灌浆记录仪。
3施工机被选定后应核实现场地基承载能力是否满足桩机施工的要求,当不满足时,应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4.2浆固散体材料桩施工
4.2.1浆固散体材料桩的施工步骤宜包括:施工准备、场地平整、定位放线、成孔设备就位、成孔、护筒埋设、下注浆管、投放散体材料、洗孔、压力注浆、桩头振捣等。
4.2.2浆固散体材料桩成孔宜符合下列规定:
1成孔工艺宜选择旋挖取土工艺,成孔孔壁不稳定地层也可采用回旋钻进工艺。
2开孔应采用慢速钻进,钻头中心位置对准桩位中心、钻杆保持垂直稳固。
3钻进过程中应及时清理孔口积土和地面散落土,防止掉落孔内;发生孔内坍塌后应停止钻孔,查明部位后及时回填粘土并捣实后重新成孔。
4钻进至设计深度后进行清孔并检查孔底,清孔后泥浆比重应小于1.05。
4.2.3浆固散体材料桩注浆管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注浆管宜采用直径不小于25mm的镀锌管,采取丝扣连接分段下放;
2安装注浆管前应清除管内杂物,防止堵塞,注浆管底部与孔底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300mm;
3注浆管下放到位后,应在管内注清水进行洗孔。
4.2.4投放散体材料时,孔口应放置投料漏斗,散体材料应填满桩孔。
4.2.5浆固散体材料桩注浆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前应做好水泥砂浆的配合比试验。
2宜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严禁使用过期或受潮的水泥:砂子应采用细砂。
3注浆前应对注浆泵、灰浆搅拌和注浆管线进行检查,使其处于完好状态。
4拌制水泥砂浆必须采取计量投料。
5注浆前先拌制0.3m30.5m3纯水泥浓浆注入孔内,充填孔底骨料间隙,充填桩孔长度不宜小于2m,并润滑注浆管道。
6注浆应连续进行,因故中断时应立即处理,尽快恢复注浆。
7注浆压力宜为2MPa一5MPa,注浆时应做好注浆压力、注浆量、注浆时间及其它异常情况的记录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处理。
8应根据实际注浆量计算注浆面上升高度,应及时提升注浆管,但应保证提升后注浆管埋深不小于3m。
9在压浆过程中应逐步补填碎石到桩顶。
10当水泥砂浆充分溢出孔口后应停止注浆,并应预留3m注浆管在孔内,待30min~60min后进行二次补浆,拔出注浆管,最后用插入式振捣器插入桩体进行振捣,使桩顶浆液充填密实,振捣器插入深度不应小于1.5m。
11当出现穿孔导致砂浆大量流失时,可采用跳孔施工或间歇施工等措施。
4.2.6浆固散体材料桩作为复合地基使用时,应在桩顶铺设褥垫层。
4.2.7在施工过程中应按本规程附录A表A的要求做好记录,及时汇总并办理验交、签证等手续。
4.2.8施工安全生产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安全生产标准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作业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的规定执行。
2施工作业人员必须接受安全教育后才能上岗,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3施工现场应做到三通一平,做好施工场地排水、排污工作。
4钻机操作时应注意加杆和提钻的安全,统一指挥,密切配合,防止机被伤人和物体打击。
5每台桩机应设置一只配电箱,做到一机一闸一漏保确保用电安全。
4.3浆固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施工
4.3.1浆固散体材料桩施工后桩顶标高大于设计标高时应进行桩头清理。挖土和截桩时应保护桩身及桩间土,不得造成桩身开裂、桩间土扰动等。
4.3.2浆固散体材料桩桩项宜设置混凝土桩帽,桩帽宜现浇。桩帽高出地表时,桩帽之间应采用砂土、石屑等回填。
4.3.3褥垫层的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复合地基技术规范》GB/T50783的规定。
4.3.4加筋层之上铺设的垫层应选用较高强度的碎石、卵砾石等填料,不得混有泥土和石屑,碎石最小粒径应大于加筋材料孔径尺寸,应铺设平整。当铺设厚度小于或等于30cm时,可不限压,大于30cm时应分层静压压实。
4.3.5填土应分层压实填筑,并达到规定压实度。
本书是建筑信息模型(BM)专业技术技能培训考试(中级)的配套教材。本书主要
讲解了Revit、Bentley、ArchiCAD在建筑BIM中的解决方案。
在Revit解决方案中,讲述了建筑BIM的发展历程,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特点
应用,BIM技术在建筑专业中的应用流程。项目案例详细介绍了BIM在建筑项目的解决方
案,讲解了BIM在建筑项目的各个难点中的解决方法。在Bentley解决方案中,主要介绍了
Bentley各个软件的特点,在BIM解决方案中的应用,及Bentley BIM设计流程,讲解了操
作的流程和原则,并分享了学习Bentley的资源路径。在ArchiCAD解决方案中,主要介绍
了ArchiCAD在建筑BIM中重要环节的应用特点,以及相关案例应用的简单介绍
本书不仅可以作为建筑信息模型(BM)专业技术技能考试用书,还可作为建筑专业
工作人员及建筑专业在校就读人员的辅导用书,以及希望学习了解BM技术在建筑行业应
用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学习参考用书。
内容索引:
前言
第1部分
建筑BM概述
第1章建筑概述/002
课后练习/005
第2章BM应用架构/006
第1节BIM技术在项目中的应用/006
第2节项目组织架构与分工职责/008
第3节BM技术应用文件管理和命名规则/010
课后练习/011
第3章建筑BIM应用流程/013
第1节BIM技术设计环节应用流程/013
第2节BIM技术施工环节应用流程/017
课后练习/022
第2部分Auto desk Revit案例实操及应用
第4章案例项目/024
第1节案例项目概况/024
第2节设计要求/024
课后练习/028
第5章项目准备/029
第1节BIM设计实施导则/029
第2节BIM设计协同原则/032
第3节建筑设计流程与原则/034
第4节设计各阶段BIM模型核验要点/035
课后练习/036
第6章通用项目样板设置/038
第1节项目组织设置/038
第2节样式设置/044
第3节视图与图纸的相关设置/051
第4节常用注释设置/062
课后练习/066
第7章建筑样板文件的设置/068
第1节准备设置/068
第2节族设置/072
第3节视图样板设置/074
第4节其他设置/079
课后练习/080
第8章初模/081
第1节设计深度要求及模型管理注意事项/081
第2节具体建模流程/084
第3节初模提资及要求/134
课后练习/134
第9章中间模/136
第1节设计深度要求及模型管理注意事项/136
第2节具体建模流程/137
第3节中间模的校对与提资/144
第4节协同修改与设计优化/144
课后练习/145
第10章终模/146
第1节设计深度要求及模型管理注意事项/146
第2节具体建模流程/147
课后练习/152
第11章表达与出图/153
第1节出图视图的设置/153
第2节平面图的表达/154
第3节立面图的表达/159
第4节剖面图的表达/160
第5节详图的表达/162
第6节明细表的表达设置/166
第7节说明的表达应用/169
第8节图纸视图的设置/170
第9节图纸的输出/173
第10节其他/175
课后练习/175
第3部分Bentley案例实操及应用
第12章Bentley BIM解决方案及工作流程/178
第1节Bentley BIM解决方案/178
第2节Bentley BIM设计流程/182
第3节学习资源/186
课后练习/187
第l3章AECOsim Building Designer通用
操作/189
第1节启动AEC0 sim BD/189
第2节AEC0 sim BD操作界面/190
第3节内容组织与参考/192
第4节标准库管理/196
第5节三维建模环境/196
第6节楼层管理及轴网/198
第7节对象创建与修改/204
课后练习/208
第14章建筑类对象建立与修改/209
第1节墙体类对象/210
第2节门窗洞口类对象/213
第3节装饰条布置/215
第4节房间类对象/215
第5节卫生设施及家具/216
第6节板类对象和屋顶设施/217
第7节开孔操作/218
第8节楼梯与栏杆/219
第9节单元类对象/223
课后练习/223
第15章数据管理与报表输出/224
第1节数据报表/224
第2节统计工程量/226
课后练习/229
第16章图纸输出/230
课后练习/244
第17章LumenRT输出/246
第1节模型导出及处理/246
第2节媒体输出/248
第4部分其他软件的建筑BM解决方案
第18章ArchiCAD的建筑BIM解决方案/252
第1节ArchiCAD的建筑BIM解决方案概述/252
第2节ArchiCAD在建筑BIM项目中的实际
应用/257
课后练习/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