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T 343-2011 外墙涂料吸水性的分级与测定
ICS91.100
Q04 JG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
JG/T343-2011
外墙涂料吸水性 的分级与测定
Determin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liquid water permeability for exterior wall coatings
(EN1062-3:2008,MOD
2011-12-07发布2012-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外墙涂料吸水性测定方法 和分级的术语和定义、原理、仪器和材料、试件制备、试验程
序、结果计算、精确度、分级和试验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砖、石、砂浆、混凝土等多孔基材上使用的外墙涂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186一2006色漆、清漆和色漆与清漆用原料取样(ISO15528:2000)
GB/T6682-一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ISO3696:1987)
GB11945一1999蒸压灰砂砖
GB/T13452.2一2008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ISO2808:2007)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吸水性liquid water permeability
在规定的条件下,涂膜抵抗水渗透的能力。
4原理
将待测涂料涂布于多孔矿物底材的一个表面,制备成试件。将试件浸人水中,在规定的条件下,称
出该试件质量,根据试件浸水前后质量的变化来测定吸水性。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JG/T 344-2011 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测试舱
ICS 13
N56 JG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
JG/T344-2011
建筑工程 室内环境测试舱
Testing chamber for indoor environmental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2011-12-07发布2012-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测试舱(以下简称环境测试舱,代号为H订JC)的术语和定义、分类
和标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和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装饰装修材料或制品中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甲醛、苯等污染物释
放量测定的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测试舱。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4793.1一2007测量、控制和试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13306产品标牌
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8204.19公共场所室内换气率测定方法
GB/T18204.26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测定方法
GB50325-2010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JB/T9512气候环境试验设备与试验箱噪声声动功率级的测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测试舱testing chamber for indoor environmental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模拟建筑工程室内空间空气环境,用于测试建筑装饰装修材料或制品中污染物释放量的设备。
3.2
空气交换率air exchange rate
单位时间(h)由环境测试舱外进人环境测试舱内的空气体积与环境测试舱容积之比。
4分类和标记
4.1分类
4.1.1环境测试舱按容积分为小舱、大舱两种类型:
小舱:小于5m3的环境测试舱,特征代号I。
大舱:大于等于5m3的环境测试舱,特征代号Ⅱ。
4.1.2环境测试舱按控制温湿度的方式分为两种类型:
类型一:自带温湿度控制的环境测试舱,特征代号Z
类型二:放置于可控温湿度环境内实现温湿度调节的环境测试舱,特征代号W。
4.2标记
4.2.1标记方法
环境测试舱的标记由名称代号、容积参数代号和控温湿特征代号组成。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JG/T 365-2012 结构加固用玄武岩纤维片材
ICS91.100.40
Q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
JG/T365-2012
结构加固用玄武岩纤维片材
Basalt fiber laminate for strengthening and restoring structures
2012-03-15发布2012-08-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结构加固用玄武岩纤维片材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规格和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
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混凝土结构、木结构、砌体结构和钢结构等结构加固用的玄武岩纤维片材。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354一1999定向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JG/T167一2004结构加固修复用碳纤维片材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结构加固用玄武岩纤维片材restoring basalt fiber laminate
由单向连续玄武岩纤维组成的玄武岩纤维制品。
3.2
玄武岩纤维布 restoring basalt fiber sheet
由单向连续玄武岩纤维组成、未经树脂浸渍固化的布状玄武岩纤维布制品。
3.3
玄武岩纤维板restoring basalt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plate
由单向连续玄武岩纤维组成并经树脂浸渍固化的板状玄武岩纤维板制品。
3.4
结构加固用玄武岩纤维布计算厚度nominal thickness of restoring basalt fiber sheet
为实测的单位面积质量除以玄武岩纤维密度而得到的数值。
4分类、规格和标记
4.1分类与代号
玄武岩纤维片材分为玄武岩纤维布,代号为BFS,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筛称玄武岩纤维
板),代号为BFP。
4.2规格
4.2.1玄武岩纤维布按单位面积质量分为300g/m2、450g/m2,按宽度分为200mm、300mm、
500mm,其他规格由供求双方共同商定。
4.2.2玄武岩纤维板按宽度分为50mm、80mm、100mm、120mm和150mm,按厚度分为1.0mm、
1.2mm、1.4mm、1.5mm和2mm,其他规格由供求双方共同商定。
4.3标记
4.3.1玄武岩纤维布按产品代号、单位面积质量、宽度和标准号进行标记。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JG/T 387-2012 环氧涂层预应力钢绞线
ICS77.140.65
H49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
JG/T387-2012
环氧涂层 预应力钢绞线
Filled epoxy-coated prestressing steel strand
2012-09-21发布2013-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填充型环氧涂层预应力钢绞线的分类和标记,材料,预应力钢绞线的涂覆前处理、涂
覆与修补,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和质量证明书等。
本标准适用于填充型环氧涂层预应力钢绞线的生产和检验。
本标准不适用于单丝喷涂类型的环氧涂层预应力钢绞线。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8.1一2010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实验方法
GB/T2103钢丝验收、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
GB/T5224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
GB/T8923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
GB/T10125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募试验
GB/T13452.2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
GB/T14684建筑用砂
SY/T0040管道防腐层抗冲击实验方法(落锈实验法)
ISO6272-2色漆和清漆快速变形(耐冲击)试验[Paints and varnishes一Rapid-deformation(irm-
pact resistance)tests-Part 2:Falling-weight test,small-area indenter]
3术语和定义、符号
下列术语和定义、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3.1术语和定义
3.1.1
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filled epoxy-coated strand
外层由熔融结合环氧涂层涂覆,钢丝间的空隙由熔融结合环氧涂层完全填充,防止腐蚀介质通过毛
细作用力或其他流体静力侵人的预应力钢绞线。按照表面是否嵌人砂粒分为嵌砂型环氧涂层预应力钢
绞线和光滑型环氧涂层预应力钢绞线。
3.1.2
熔融结合环氧涂层fusion-bonded epoxy coating
包含颜料、热固性环氧树脂、交联剂及其他添加剂的涂料,以粉末形式涂覆在洁净并经过预热的金
属基体上,熔融形成一道连续的涂层。
3.1.3
粘结失效disbonding
熔融结合环氧涂层与钢绞线之间失去黏结。
3.1.4
砂粒grit
嵌人环氧涂层表面的惰性粒子。
3.1.5
嵌砂型环氧涂层钢绞线grit-impregnated epoxy-coated strand
涂层表面嵌人砂粒的环氧涂层预应力钢绞线。
3.1.6
针孔holiday
涂层中目视不可见的裂痕。
3.1.7
修补材料sealing material
与环氧粉末涂层相容且性能相当的材料,用于修补及环氧涂层钢绞线的涂层受损部位及切制部位。
3.2符号
As-最大力仲长率;
Fn一整根钢绞线的最大力;
Fa.2一规定非比例延伸力;
fk一钢绞线抗拉强度;
孔道每米长度局部偏差的摩擦系数;
钢绞线与孔道间的摩擦系数;
4分类和标记
4.1分类
嵌砂型环氧涂层钢绞线,代号为B;光滑型环氧涂层钢绞线,代号为S。
4.2标记
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的标记由产品名称代号,涂层表面形式,钢绞线的公称直径,强度标准值和
标准号组成: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JG/T 439-2014 家居配线箱
ICS21.180
K05 JG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
JG/T439-2014
家居配线箱
House tele-distributor
2014-09-11发布2015-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家居配线箱的术语、分类和标记、一般规定、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
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住宅套(户)内的家居配线箱。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002家用和类似用途单相插头插座型式、基本参数和尺寸
GB/T1804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2099.1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2099.2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第2部分:器具插座的特殊要求
GB/T2408塑料燃烧性能的测定水平法和垂直法
GB/T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3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GB/T2423.10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
GB/T2423.17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
GB/T2423.2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N:温度变化
GB/T2828.1计数抽样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2829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T3873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4208一20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5095.1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1部分:总则
GB/T5095.2一1997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2部分:一般检查、电连续性、接触电阻测试、绝缘试验和电应力试验
GB/T5095.5一1997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5部分:撞击试验(自由元件)、静负荷试验(固定元件)、寿命试验和过负荷试验
GB/T5095.7-1997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7部分:机械操作试验和密封性试验
GB/T5095.8-1997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8部分:连接器、接触件及引出端的机械试验
GB/T5095.11一1997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11部分:气候试验
GB/T9286-1998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
GB/T11253碳素结构钢冷轧薄钢板及钢带
GB17464连接器件电气铜导线螺纹型和无螺纹型夹紧件的安全要求适用于0.2mm2以上至35mm2(包括)导线的夹紧件的通用要求和特殊要求
GY/T137有线电视系统用分支器和分配器(5~1000MHz)人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
YD/T926.3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第3部分:连接硬件和接插软线技术要求
YD/T1096路由器设备技术要求边缘路由器
YD/T1098路由器设备测试方法边缘路由器
YD/T1099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要求
YD/T1141一2007以太网交换机测试方法
YD/T1272.3光纤活动连接器第3部分:SC型
YD/T2341.1现场组装式光纤活动连接器第1部分:机械型
YD/T2341.2现场组装式光纤活动连接器第2部分:热熔型
SJ/T11363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
SJ/T11365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家居配线箱house tele-distributor
住宅套(户)内数据、语音、图像等信息传输线缆的接入及匹配的设备箱。
3.2
功能模块functional module
用于户内语音、数据、有线电视、控制等各类用户终端信息的汇聚、传输、分配和转接的模块的统称,
包括无源功能模块和有源功能模块。
3.3
无源功能模块passive module
不需提供电源的功能模块的统称,包括语音配线模块、数据配线模块、有线电视分配器模块等。
3.4
有源功能模块active module
需要提供电源的功能模块的统称,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电源模块等。
3.5
单元模块数unit module number
家居配线箱内可安装功能模块最多单元数,以最小功能模块为一个单元。
3.6
语音配线模块voice distribution module
将户内外用于语音通信的线缆连接互通的配线模块。
3.7
数据配线模块data distribution module
将户内外用于数据通信的线缆连接互通的配线模块。
3.8
有线电视分配器模块cable splitter module
用于分配有线电视信号的模块。
4分类和标记
4.1分类
家居配线箱分类方式如下:
a)按箱体材料分为金属、塑料和组合材料;
b)按安装方式分为明装和暗装。
分类代号见表1。
4.2标记
家居配线箱的标记由产品名称、产品代号、分类代号、单元模块数和标准号构成,如图1所示,一体
化功能模块则单元模块数不写。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JG/ T443-2014 建筑遮阳硬卷帘
ICS91.060
Q70/79 JG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
JG/T443-2014
建筑遮阳硬卷帘
Roller shutter for building
2014-09-11发布2015-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遮阳硬卷帘 (以下简称“硬卷帘”)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代号及标记、一般要求、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用外遮阳硬卷帘产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700碳素结构钢
GB716碳素结构钢冷轧钢带
GB/T2518连续热镀锌钢板及钢带
GB/T3880(所有部分)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
GB/T4238耐热钢钢板和钢带
GB5237.1铝合金建筑型材第1部分:基材
GB5237.2铝合金建筑型材第2部分:阳极氧化型材
GB5237.3铝合金建筑型材第3部分:电泳涂漆型材
GB5237.4铝合金建筑型材第4部分:粉末喷涂型材
GB5237.5铝合金建筑型材第5部分:氟碳漆喷涂型材
GB5237.6铝合金建筑型材第6部分:隔热型材
GB/T5761悬浮法通用型聚氯乙烯树脂
GB6388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T6543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
GB/T8162结构用无缝钢管
GB/T8484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T8485建筑门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T9174一般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0125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GB/T11115聚乙烯(PE)树脂
GB/T12670聚丙烯(PP)树脂
GB/T12672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
GB/T12754彩色涂层钢板及钢带
GB/T13793直缝电焊钢管
GB/T14436工业产品保证文件总则
GB/T15114铝合金压铸件
GB/T15675连续电镀锌、锌镍合金镀层钢板及钢带
GB/T16422.2一1999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2部分:氙弧灯
GB/T20630聚酯纤维机织带规范
GB/T24498建筑门窗、幕墙用密封胶条
JG/T239建筑外遮阳产品抗风性能试验方法
JG/T241建筑遮阳产品机械耐久性能试验方法
JG/T242建筑遮阳产品操作力试验方法
JG/T274一2010建筑遮阳通用要求
JG/T276建筑遮阳产品电力驱动装置技术要求
JG/T278建筑遮阳产品用电机
JG/T281建筑遮阳产品隔热性能试验方法
JG/T 412建筑遮阳产品耐雪荷载性能检测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硬卷帘roller shutter
采用卷取方式,使由金属或塑料等硬性材质制成的帘片伸展和收回的建筑用外遮阳产品,包括手动
卷盘、手动曲柄、电力驱动等操作方式(见图1、图2)。
3.2
帘片宽度width of lath
硬卷帘完全伸展时,帘片的可视宽度,用B表示,见图3。
3.3
罩壳top cover
硬卷帘上部用于遮蔽并保护帘片、传动机构等构件的装置,分为保温和不保温两类。
3.4
端座side cover
位于罩壳两端,支承卷管、帘片和传动机构的构件。
3.5
侧扣side buckle
位于帘片两端,防止帘片在伸展收回过程中产生滑移错位的构件。
3.6
底座条bottom lath
位于硬卷帘的底端,辅助硬卷帘伸展的构件。
3.7
底座base
与两侧导轨底端相连接形成封闭框的组件。
3.8
卷盘传动系统reel drive system
通过手拉或手摇操作卷盘控制硬卷帘帘片伸展或收回的传动装置。
3.9
曲柄摇杆传动系统crank-rocker drive system
通过手动旋转操作曲柄驱动硬卷帘帘片伸展或收回的传动装置。
3.10
电动传动系统electric drive system
通过电动装置控制硬卷帘帘片伸展或收回的传动装置。
3.11
连接器connector
连接卷管和帘片的构件。
3.12
导轨guiding rail
位于硬卷帘两侧,在帘体伸展、收回时引导帘片运动的槽型构件。
4分类代号及标记
4.1分类代号
4.1.1按操作组合方式分类:
a)手动式
代号为SD:
b)电动式
代号为DD:
c)电动和手动组合式代号为ZH。
4.1.2按帘片材质分类:
a)铝合金
代号为L:
b)钢材
代号为G:
c)塑料
代号为S;
d)其他
代号为Q。
4.1.3
按帘片中间层有无填充物分类:
a)有填充物
代号为Y:
b)无填充物
代号为W。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J50 208-2014 重庆市细水雾灭火系统技术规范
重庆市 工程建设标准
重庆市细水雾灭火系统 技术规范
Technical standard of water mist fire protection system of Chongqing
DBJ50-208-2014
主编单位:重庆市公安局消防局
上海同泰火安科技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施行日期:2015年4月1日
2014重庆
1总则
1.0.1为正确、合理设计细水雾灭火系统,保证其施工质量,规范其验收和维护管理,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重庆市建设工程中设置的细水雾灭火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管理。
1.0.3细水雾灭火系统的设计、施工与验收应遵循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针对防护对象的实际情况,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4当设置细水雾灭火系统的场所变更用途或空间环境时,应校核原有系统的适用性。
1.0.5细水雾灭火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管理,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细水雾water mist
水在工作压力下,经喷头喷出并在喷头轴线向下1.0m处的平面上所产生的雾滴直径Dva.so小200m,Dv%.9小于400m的水雾。
2.1.2细水雾灭火系统water mist fire protection system
由细水雾喷头、供水管网、加压供水设备及相关控制装置等组成,能在发生火灾时向保护对象或空间喷放细水雾进行控火、抑火或灭火,或对特定保护对象起到降温、消烟防护的自动灭火系统。
2.1.3防护区enclosure
能够满足细水雾灭火系统应用条件的空间或区域。
2.1.4分区控制阀section valve
接收控制信号后开启,使细水雾向对应的防护区或具体保护对象喷放并进行灭火的控制阀。
2.1.5泵组式系统pumped water mist system
采用水泵对系统进行加压供水的细水雾灭火系统。
2.1.6瓶组式系统self-contained water mist system
采用贮水容器贮水、贮气容器进行加压供水的细水雾灭火系统。
2.1.7开式系统open water mist system
由开式细水雾喷头、分区控制阀、供水管网、供水装置等组成的细水雾灭火系统。开式系统按应用方式分为开式全淹没系统、开式局部应用系统和开式区域应用系统。
2.1.8开式全淹没系统total flooding water mist system
向整个防护区内均匀地喷放细水雾,保护其内部所有保护对象的细水雾灭火系统。
2.1.9开式局部应用系统local application water mist system
直接向防护对象喷放细水雾,用于保护空间内某具体保护对象的细水雾灭火系统。
2.1.10开式区域应用系统zoned application water mist system
保护防护区内特定区域的细水雾灭火系统。
2.1.11闭式系统closed water mist system
由闭式细水雾喷头、区域控制阀、供水管网及供水装置等组成的细水雾灭火系统。闭式系统分为闭式湿式系统和闭式预作用系统。
2.1.12闭式湿式系统wet water mist system
准工作状态时,配水管道内充满用于启动系统的有压水的闭式系统。
2.1.13闭式预作用系统preaction water mist system
准工作状态时,配水管道内不充水,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启动开启分区控制阀后,转换为湿式系统的闭式系统。
2.1.14细水雾喷枪栓water mist hydrant
由细水雾喷枪、卷盘、快速接头等组成,利用耐压软管和细水雾供水管网相连,能在发生火灾时人工操作向保护对象喷放细水雾的手持灭火装置。
2.1.15系统工作压力system working pressure
系统中可预期的最大静压,或在没有峰值压力波动状态下作用于系统组件上的最大压力。细水雾灭火系统按照系统工作压力可分为高压、中压、低压三种。
1高压系统high pressure water mist system系统工作压力大于等于3.50MPa的细水雾灭火系统。
2中压系统intermediate pressure water mist system系统工作压力大于等于1.20MPa,且小于3.50MPa的细水
雾灭火系统。
3低压系统low pressure water mist system系统工作压力小于1,20MPa的细水雾灭火系统。
2.1.16响应时间response time
开式系统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发出灭火指令起至系统中最不利点喷头喷出细水雾的时间。
3系统设计
3.1一般规定
3.1.1细水雾灭火系统(以下简称系统)适用于扑救可燃固体火灾、可燃液体火灾和带电设各火灾。
3.1.2系统不适用于扑数下列物质的火灾:
1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或产生大量有害物质的活泼金属及其化合物;
2低温状态下的液化气体;
3其它可能因细水雾喷放造成严重水渍损失的物质。
3.1.3系统的选择与设计,应综合考虑防护对象的火灾危险性与火灾类型、设计防火目标、防护对象的特征与环境条件以及喷头的喷雾特性等因素。
3.1.4系统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开式系统
1)火灾危险性大、蔓延速度快,或存在大量可燃性液体的场所,应采用开式全淹没系统;
2)火灾危险性小、蔓延速度较慢,且初期火灾局限在设定区域内的场所,宜采用开式区域应用系统;
3)对于室外或半室外的含油带电设备,以及火灾发生在某一设各或局部区域的场所,应采用开式局部应用系统。
2闭式系统
1)环境温度不低于4℃,不高于70℃,且火灾蔓延速度慢的场所可采用闭式湿式系统;
2)防水要求高、严禁系统发生误喷或管道渗漏的场所,宜采用闭式预作用系统。
3细水雾喷枪栓
易阴燃或发生固体深位火灾的场所,以及其他需要人工辅助灭火的场所,宜设置细水雾喷枪栓。
3.1.5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宜选择瓶组式系统,其他场所应采用泵组式系统:
1无法设置泵房;
2消防供配电条件无法满足系统工作要求。
3.1.6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防护区宜采用组合分配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系统的储水量不应小于最大的一个防护区或保护对象所需的用水量;
2瓶组式系统的防护区数量或保护对象个数不应超过3个。
3.1.7系统设计采用的产品及组件,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
3.1.8采用开式全淹没系统的防护区内,影响灭火有效性的开口宜在系统动作时联动关闭。当开口不能在系统启动时自动关闭,宜在开口部位增设补偿喷头。
3.1.9采用开式局部应用系统时,周围气流速度不宜超过3m/s,超过时应采取围挡措施。
3.1.10系统设置在有爆炸危险性粉尘、可燃气体等的场所,其管网和组件应采取可靠的静电导除措施。
3.2设计参数
3.2.1系统设计应包含下列基本参数:
1设计压力、最小喷雾强度、设计喷雾时间、作用面积(或保护面积)、设计流量、贮水量以及供水供电要求;
2喷头的流量系数、最低工作压力、最大和最小安装间距、最大安装高度、喷头距保护对象的最大和最小距离。
3.2.2闭式系统的作用面积为140m,系统应按楼层或防火分区划分灭火分区,分区控制阀后的喷头总数不宜超过100只。
3.2.3闭式系统的喷雾强度和安装高度应根据附录A的要求进行火灾模拟试验确定。当喷头最低工作压力不小于10MPa时,也可根据表3.2.3的规定确定。
4系统组件
4.1一般规定
4.1.1系统应由供水装置、过滤装置、滢制阀、细水雾喷头等组件和供水管道组成。
4.1.2系统组件、管道和管件的公称压力不应小于系统的最大工作压力。泵组系统从水泵吸水口至贮水箱之间的管道、管件、阀门的公称压力不应小于1.0MPa。
4.1.3系统组件应具有耐腐蚀性能,当系统组件处于重度腐蚀环境中时,应采取防腐蚀措施保护。
4.1.4系统的主要组件应设置在能避免机械碰撞等损伤的位置,或采取防机械损伤等损伤的措施。
4.1.5系统应具有系统动作信号反馈功能。
4.2供水装置与过滤器
4.2.1瓶组式系统的供水装置应由贮水容器、贮气容器和压力示装置等部件组成,贮水容器、贮气容器应设置安全泄放阀。同一系统中的贮水容器或贮气容器,其规格、充装量和充装压力应分别一致。
4.2.2泵组式系统的供水装置宜由贮水箱、消防水泵、水泵控制柜(盘)、安全阀等部件组成,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贮水箱应采用密封结构,并应采用不锈钢或其它能保证水质的材料;
2贮水箱应具有防尘、避光的技术措施;
3贮水箱应具有保证自动补水的装置,并应设置液位显示、低液位报警装置和溢流、透气及放空装置;
4消防水泵的测试和泄流水宜回流至贮水箱;
5消防水泵应具有自动和手动启动功能,应能采用手动操作方式停泵;稳压泵应具有自动启停功能,主备泵应具有自动切换功能;
6消防水泵宜具有巡检运行功能,巡检周期不宜大于7d;当巡检中接到启动指令时,应能立即退出巡检,进人正常运行状态。
7消防水泵控制柜的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54。
8安全阀的动作压力应为系统最大工作压力的1.15倍。
4.2.3系统过滤器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过滤器的材质应为不锈钢、铜合金或其它耐腐蚀性能相当的材料;
2过滤器的网孔直径不应大于喷头最小喷孔直径的80%;
3过滤器的摩阻应能满足系统管网水力计算的要求。
4.3阀门与管道、管件
4.3.1开式系统分区控制阀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具有接收控制信号实现启动、反馈阀门启闭或故障信号的功能;
2应具有自动、手动和机械应急操作功能,并应采用手动操作方式关闭阀门;
3应在明显位置设置对应于防护区或防护对象的永久性标识,并应标明水流方向。
4.3.2闭式系统区域控制阀应为带开关锁定或开关指示的阀组。
4.3.3闭式系统试水阀的接口大小应和管网末端的管道一致,测试水应排至安全的地方。
4.3.4系统管道应采用冷拔法制造的奥氏体不锈钢无缝钢管。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J50 201-2014 焊接箍筋应用技术规程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2780-2014
DB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
DBJ50-201-2014
焊接箍筋 应用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Welding Stirrup
2014-08-28发布2014-12-01实施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
1总则
1.0.1为了贯彻国家节能环保、绿色施工技术经济政策,促进在混凝土结构工程中应用焊接箍筋技术,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直径14mm及以下焊接箍筋的制作、配送、安装及验收。
1.0.3焊接箍筋的制作、配送、安装及其质量检验与验收,除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焊接封闭箍筋welded closed stirrup
将一根钢筋的两端,用闪光对焊、电阻压接焊或其它焊接工艺焊接而成的封闭箍筋。
2.1.2焊接封闭复合箍筋welded closed composite stirrup
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焊接封闭箍筋经点焊或绑扎等方式组合而成的复合箍筋。
2.1.3焊接封闭网片箍筋welded closed mesh stirrup
由焊接封闭箍筋和钢筋肢条焊接组合而成的网片状箍筋。
2.1.4焊接箍筋welded stirrup
焊接封闭箍筋、焊接封闭复合箍筋、焊接封闭网片箍筋统称为焊接箍筋。
2.1.5电阻压接焊resistance pressure welding
将两工件焊接面始终压紧,利用电阻热加热至熔融状态,然后迅速施加顶锻压力完成焊接的方法。
2.1.6焊接深度pressed depth
两钢筋焊接后的形状与未焊接前相比,相互重叠的高度。
2.1.7剪切等效抗拉强度Shear equivalent tensile strength
T形焊头进行剪切试验时,两端拉力与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
3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1.1当设计对箍筋的配置无特别要求时,可采用等强度、等直径、等肢数的焊接箍筋替换传统箍筋,焊接箍筋质量应满足本规程要求。
3.1.2焊接箍筋制作宜采用工厂化加工模式制作。
3.1.3焊接箍筋的制作、配送、安装及验收应按以下流程进行。委托单位确认原材料复检产品出厂检验现场复检加工计划上+原材料进厂土+焊接箍筋加工土+交付现场土+现场安装+验收。
3.1.4委托单位应提供明确的配送计划,确保加工配送企业有合理的加工周期。
3.1.5焊接箍筋出厂应按本规程相关要求进行出厂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焊接箍筋出厂应包括下列资料文件:
1经委托单位确认的订货单(附录A);
2原材料质量证明文件和原材料进厂复检报告(附录B);
3焊接箍筋出厂检验报告(附录C)和出厂合格证(附录D);
4焊接箍筋交货验收单(附录E);
3.1.6焊接箍筋进场时,应按本规程相关要求进行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3.1.7焊接箍筋加工和配送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
3.2材料要求
3.2.1用于制作焊接箍筋的钢筋,应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热轧钢筋,不得采用冷加工或热处理钢筋。
3.2.2钢筋表面不应有裂纹、结疤、油污、颗粒状或片状铁锈。
3.3设备要求
3.3.1钢筋调直、除锈、切断设备除满足现行国家、行业和产品有关标准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1钢筋调直机构不得设置钢筋诚径装置。
2钢筋除锈机构宜采用多向旋转钢丝刷,除锈装置应能将钢筋全表面锈蚀清除干净。
3钢筋切断机构宜用气动或液压驱动剪切,切断机刀口平面间隙不宜大于0.3mm。
3.3.2箍筋焊接设备应满足下列要求:
1电阻压接焊:
1)直径6、8、10mm的箍筋,箍筋电阻压接焊机功率不应小于200kVA(暂载率20%)。
2)直径12、14mm的箍筋,箍筋电阻压接焊机功率不应小于200kVA(暂载率50%)。
2箍筋闪光对焊:
1直径6、8、10mm的箍筋,箍筋闪光对焊机功率不应小于40kVA(暂载率50%)。
2直径12、14mm的箍筋,箍筋闪光对焊机功率不应小于75kVA(暂载率50%)。
3.3.3同一电网下多台焊接设备共同工作造成电网电压不稳时,应在焊接设备间设置异步工作控制系统。
4焊接箍筋制作
4.1一般规定
4.1.1焊接箍筋制作包括:调直、除锈、弯折、截断以及焊接。
4.1.2钢筋加工前,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力学性能、工艺性能、重量偏差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加工制作。
4.1.3钢筋加工过程中,如发生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不正常等现象,应停止使用该批钢筋,并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
4.1.4焊接箍筋生产加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焊接箍筋生产加工设备应按照使用说明书中的相关规定,定期维护保养和检修,确保正常使用。
2生产设备如遇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生产,待检修或调试完毕后,应进行试生产,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正式生产。
4.1.5柱封闭箍筋对接接头焊点位置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柱封闭箍筋对接接头焊点宜选择在适合焊接操作的位置并错开T形焊接头30mm以上。
2矩形柱封闭箍筋对接接头焊点宜放在柱的短边。
3非对称柱截面封闭箍筋的对接接头焊点应错边布置,同一边布置的对接接头焊点的箍筋不大于50%。
4焊接封闭复合箍筋的小箍,其对接接头焊点应设置在复合箍筋外围的重复段位置。
4.1.6梁封闭箍筋的对接接头焊点应设置在梁的上边或下边。
4.2调直、除锈、弯折、截断
4.2.1钢筋调直后不得有明显缩径,抗拉强度、延伸率等力学性能和重量偏差不得低于相关标准的要求。
4.2.2待焊箍筋加工时应严格清污、除锈,钢筋表面不得有油渍、污渍、锈迹等。
4.2.3钢筋除锈后,应及时焊接,不宜长时间存放。当长时间存放或其它原因导致钢筋锈蚀时,应重新清洁除锈。
4.2.4钢筋宜用专用钢筋切断机切断,切断的端头应平直且垂直于钢筋轴线,不应有弯曲、变形、毛刺等。
4.2.5焊接箍筋下料长度应按焊接工艺经试焊确定。
4.2.6焊接箍筋弯折宜采用数控钢筋弯箍机。
4.2.7当焊接箍筋最大对角尺寸大于800mm时,宜采用多头钢筋弯曲机进行弯折。
4.2.8钢筋弯折时的弯心直径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3焊接
4.3.1焊接箍筋对接接头宜优先采用电阻压接焊工艺。
4.3.2焊接箍筋T型接头应采用电阻压接焊工艺。
4.3.3电阻压接焊工艺应包括:预压、焊接、锻压、回火四个阶段。
4.3.4箍筋焊接参数应根据钢筋牌号、钢筋直径、焊头形状、焊机性能、焊接时的环境温度、电网供应能力等具体情况经工艺试焊确定。
4.3.5当环境温度低于一20℃时,不宜进行各种焊接。
4.3.6箍筋焊接时,当电源电压下降大于5%、小于10%时,应调整设备的焊接参数:当电源电压下降大于或等于10%时,不得进行焊接。
4.3.7当焊接设备经保养、检修、交接班后均应进行工艺试焊,工艺试焊合格后方可批量生产。
4.3.8焊点的焊接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接接头焊点的焊接深度不应低于对接钢筋直径的80%;
2T形接头焊点的焊接深度不应低于较小钢筋直径的50%。
4.3.9箍筋对接接头的搭接平面应与箍筋水平平面平行。
4.3.10焊接设备电极的材质、形状、大小应根据钢筋牌号和直径选用,并应保持电极与钢筋间接触表面的清洁、平整,当电极使用变形时,应及时修整或更换。
4.3.11钢筋多头焊机(排焊机)宜用于同规格焊接箍筋的成批生产,使用前应准确调整好电极间距及焊接参数。
4.3.12焊接箍筋生产过程中,当钢筋生产厂家、生产炉罐号、钢筋牌号、钢筋规格、焊接参数等任意一项发生改变时,应进行箍筋试焊,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正式生产。发现异常原因导致焊接箍筋质量波动较大时,应采取措施预防不合格品的产生。
4.3.13焊接箍筋生产过程中,应注意观察产品的外观质量,当发现焊接缺陷时,可按表4.3.13查找原因并采取措施。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J50 199-2014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技术规程
重庆市工程建没标准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 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ground-coupled heat pump system
DBJ50-199-2014
主编单位:重庆大学重庆市设计院
批准单位: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施行日期:2014年11月1日
2014重庆
1总则
1.0.1为了使重庆市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及验收工作,做到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以及更好地发挥节能效益,以保证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重庆市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以岩土体为低温热源,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传热介质,采用蒸气压缩热泵技术进行供暖、空调及生活热水供应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工程的设计应包括建筑物内的供暖、空调、生活热水供应系统设计和地下换热系统设计两个部分。
1.0.4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及重庆市现行有关标准。
2术语
2.0.1地源热泵系统ground-source heat pump system
以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由水源热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建筑物内系统组成的供暖、空凋或生活热水供应系统。根据地热能交换系统形式的不同,地源热泵系统分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
2.0.2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ground-coupled heat pump system
以地表浅层岩土体为低温热源,由水源热泵机组、地埋管换热系统、建筑物内系统组成的供暖、空调或生活热水供应系统。
2.0.3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hybrid ground-source heat pump system
以冷却塔、冷水机组或锅炉等辅助冷(热)源十地源热泵作为冷热源的供暖、空调或生活热水供应系统。
2.0.4水源热泵机组water--source heat pump unit
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低温热源的热泵。通常有水/水热泵、水/空气热泵等形式。
2.0.5地热能交换系统geothermal exchange system
将浅层地热能资源加以利用的热交换系统。
2.0.6浅层地热能资源shallow geothermal resources
地表以下一定深度范围内(一般为恒温带至200m埋深),温度低于25℃,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具备开发利用价值的蕴藏在浅层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中的热能资源。
2.0.7传热介质heat-transfer fluid
地源热泵系统中,通过换热管与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进行热交换的一种液体。一般为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
2.0.8地埋管换热系统ground heat exchanger system
传热介质通过地埋管换热器与岩土体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又称土壤热交换系统。
2.0.9地埋管换热器ground heat exchanger
供传热介质与岩土体换热用的,由埋于地下的密闭循环管组构成的换热器,又称土壤热交换器。根据管路埋置方式不同,分为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和竖直地埋管换热器。
2.0.10水平地埋管换热器horizontal ground heat exchanger
换热管路埋置在水平管沟内的地埋管换热器,又称水平土壤热交换器。
2.0.11竖直地埋管换热器vertical ground heat exchanger
换热管路埋置在竖直钻孔内的地埋管换热器,又称竖直土壤热交换器。
2.0.12环路集管circuit header
连接各并联环路的集合管,通常用来保证各并联环路流量相等。
2.0.13含水层aquifer
导水的饱和岩土层。
2.0.14岩土体rock-soil body
岩石和松散沉积物的集合体,如砂岩、砂砾石、土壤等。
2.0.15岩土热响应试验rock-soil thermal response test
通过测试仪器,对项目所在的场区内的测试孔进行48以上的连续加热/冷却,获得岩土综合热物性参数及岩土初始平均温度的试验。
2.0.16岩土综合热物性参数parameter of the rock-soil thermal properties
是指不含回填材料在内的,地埋管换热器深度范围内,岩土的综合导热系数、综合比热容。
2.0.17岩土初始平均温度initial average temperature of rock-sol
从自然地表下10~20m至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埋设深度范围内,岩土常年恒定的平均温度。
2.0.18测试f孔vertical testing exchanger
按照测试要求和采用的成孔方案,将用于岩土热响应实验的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称为测试孔。
2.0.19监测孔monitor holes
按照监测要求和采用的成孔方案,将用于地埋管换热系统地温监测的竖直钻孔。
3工程勘察
3.1一般规定
3.1.1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进行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并应对工程场区内岩土体地质条件进行工程勘察。
3.1.2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勘察应在收集气象水文资料、拟建建筑物功能特点、拟建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工程经验的基础上,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岩土参数,作出项目可利用浅层地热能资源评价。
3.1.3工程勘察工作应根据工程及场地特点,采用工程地质勘探、岩土体热物性测试、监测等方法。
3.1.4工程勘察完成后,应绘制工程场区钻孔地质综合柱状图,编写工程勘察报告,并对资源可利用情况提出建议。
3.2工程场地状况调查
3.2.1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应包含以下内容:
1场地规划面积、形状及地形地貌特征;
2场地内已有建筑物和规划建筑物的占地面积及其分布、基础型式及埋深;
3场地内已有树木植被、水体、排水沟及架空输电线、电信电缆、市政管网、交通设施、历史文化遗迹的分布及规划综合管线分布;
4场地内已有的、计划修建的地下管线和地下构筑物的分布及其埋深;
5交通道路状况及施工所需的电源、水源情况。
3.3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勘察
3.3.1地埋管换热系统勘察应包括以下内容:
1岩土体的结构;
2岩土体热物性;
3岩土体温度;
4地下水静水位、水温、水质及分布;
5地下水径流方向、速度;
6冻土层厚度。
3.3.2当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应用建筑面积3000m≤A<5000m2时,宜进行岩土热响应试验。
3.3.3当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应用建筑面积A≥5000m时,应进行岩土热响应试验;应用建筑面积大于10000m2时,应至少进行两个测试孔的热响应实验。勘察测试孔应位于埋管范围内,两个或两个以上测试孔,应选取在岩层特征不同的位置。
3.3.4勘察涉及区域应大于埋管边界范围1,勘察深度应大于埋管深度5m。
3.3.5岩土热响应测试方法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测试仪器仪表应具有有效期内的检验合格证、校准证书或测试证书。
4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前,应根据工程勘察结果评价地埋管换热器实施的可行性与经济性。
4.1.2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应按场地规划、埋管换热负荷、埋管形式、地埋管长度设计和水力平衡及承压能力计算步骤进行。
4.2地埋管管材与传热介质
4.2.1地埋管及管件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应具有质量检验报告和生产厂的合格证。
4.2.2地埋管管材及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埋管应考虑岩土体和地下水的化学性质采用化学稳定性好、耐腐蚀、导热系数大、流动阻力小的塑料管材及管件,如聚乙烯管(PE80或PE100)、聚丁烯管(PB)或PPR管,不宜采用聚氯乙烯(PVC)管。管件与管材宜为相同材质材料。
2地埋管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中的各项规定。管材的公称压力及使用温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且管材的公称压力不应小于工作压力的1.2倍。
3地埋管外径及壁厚可按本规范附录D的规定选用。
4聚乙烯管应符合《给水用聚乙烯(PE)管材》GB/T13663的要求。聚丁烯管应符合《冷热水用聚丁烯(PB)管道系统》GB)T19473.2的要求。
4.2.3传热介质应以水为首选,也可选用符合下列要求的其他介质:
1安全,腐蚀性弱,与地埋管管材无化学反应;
2较低的冰点;
3良好的传热特性,较低的摩擦阻力;
4易于购买、运输和储藏。
4.2.4在有冻结可能的管路系统,传热介质应添加防冻剂。防冻剂的类型、浓度及有效期应在充注阀处注明。
4.2.5添加防冻剂后,传热介质的冰点宜比设计最低运行水温低3一5℃。选择防冻剂时,应同时考虑防冻剂对管道与管件的腐蚀性,防冻剂的安全性、经济性及其对换热的影响。
4.3地埋管换热器设计
4.3.1地埋管换热器设计时应明确埋管区域内各种地下管线的种类、位置、深度并避开埋管区域进出重型设备的车道位置。
4.3.2地埋管换热器应避让室外排水设施,宜靠近机房或以地埋管地源热泵机房为中心进行设计。
4.3.3地质条件为岩石的埋管区域,宜采用竖直埋管换热器形式。
4.3.4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应基于全年动态负荷计算,预测全年地埋管换热器的动态温度变化,最小计算周期不应少于1年,宜按10~50年为周期计算。
4.3.5地埋管换热系统动态负荷计算周期内,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总释热量宜与其总吸热量相平衡,全年总释热量和总吸热量的比值≤0.8~1.25。地下水径流流速较大的地埋管区域,不考虑平衡。在经济技术合理时,可采用辅助热源或热汇与地埋管并用的调峰方式。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J50 193-2014 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结构设计规程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2683-2014
DB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
DBJ50-193-2014
装配式混凝土住宅 建筑结构 设计规程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architectural and structures of precast concrete buildings
2014-07-01发布2014-08-01实施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
1总则
1.0.1为了充分发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优越性,促进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在装配式混凝土住宅的设计、制作与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重庆市范围内的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结构设计。
1.0.3按本规程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其抗震设防目标应符合现行国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要求。当需要达到更高的抗震设防目标要求或为超限高层建筑时,结构和构件可采用基于性能目标的抗震设计。
1.0.4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结构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装配式混凝土住宅precast concrete housings
装配式混凝土住宅是指由预制的混凝土基本结构构件,还有外墙板、内墙板、室内厨卫整体设施等非受力构件及建筑部品等在工厂生产加工,现场组装成的住宅建筑。
2.1.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precast concrete structure
由预制混凝土构件或部件通过各种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混凝土结构,包括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全装配混凝土结构等。在建筑工程中,简称装配式建筑:在结构工程中,简称装配式结构。
2.1.3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monolithic precast concrete structure
由预制混凝土构件或部件通过各种可靠的方式进行连接并与现场后浇混凝土形成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简称装配整体式结构。
2.1.4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precast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全部或部分框架梁、柱采用预制构件构建成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简称装配式框架结构。
2.1.5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precast concrete shear wall structure
全部或部分剪力墙采用预制墙板构建成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简称装配式剪力墙结构。
2.1.6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precast concrete frame shear wall structure
全部或部分框架梁、柱、剪力墙采用预制构件构建成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简称装配式框架-剪力墙结构。
2.1.7等同现浇装配式混凝土结构Precast concrete structure equivalent cast-in-situ concrete structure
当采取可靠的构造措施及施工方法,保证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预制构件之间或者预制构件与现浇构件之间的节点或接缝的承载力、刚度和延性不低于现浇混凝土结构,使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能与现浇混凝土结构基本相同时,此类装配式结构称为等同现浇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简称等同现浇装配式结构。
2.1.8混凝土叠合受弯构件concrete composite flexural component
预制混凝土梁、板顶部在现场后浇混凝土而形成的整体受弯构件。简称叠合板、叠合梁。
2.1.9预制混凝土构件precast concrete component
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作的混凝土构件。简称预制构件。
2.1.10混凝土叠合受弯构件concrete composite flexural component
预制混凝土梁、板顶部在现场后浇混凝土而形成的整体受弯构件。简称叠合板、叠合梁。
2.1.11预制外挂墙板precast concrete facade panel
安装在主体结构上,起围护、装饰作用的非承重预制混凝土外墙板。简称外挂墙板。
2.1.12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precast concrete sandwich facade panel
中间夹有保温层的预制混凝土外墙板。简称夹心外墙板。
2.1.13叠合外墙板laminated reinforced concrete external wall panel
仅作为剪力墙外侧模板的预制外墙板,与现浇混凝土结合在一起,形成预制叠合剪力墙。其外侧的饰面可根据需要在工厂一并生产制作,简称叠合外墙板。
2.1.14混凝土抗剪粗糙面concrete rough surface for shear resisting
预制构件结合面上用于抗剪的凹凸不平或骨料显露的表面。简称粗糙面。
2.1.15整浇式节点Cast-in-situ Joint
整浇式节点是柱子连接与梁的连接汇集在一起,通过后浇混凝土形成的刚性节点。根据柱预制与否,整浇式节点分为预制柱预制梁整浇式节点和现浇柱预制梁整浇式节点。
2.1.16齿槽式节点Alveolus Joint
利用梁、柱接缝处的后浇混凝土所形成的受力齿槽传递梁端剪力的连接方式。
2.1.17非节点连接Non-joint Connection
预制柱或预制梁构件的接长连接。
2.1.18排式柱连接Tenon Connection of Column
利用上柱下端的小榫头承受施工吊装阶段荷载,再通过连接柱子钢筋和后浇混凝土形成刚性连接。
2.1.19浆锚式柱连接Grouted Connection of Column
利用高强砂浆锚固柱纵向受力钢筋形成刚性连接的连接方式。
2.1.20连系钢筋tie bar
为提高装配式结构的整体性,防止装配式结构因个别预制构件或接缝的局部破坏,造成整个结构的连续破坏或失效,而在结构适当部位采取连接构造措施而采用的钢筋。
2.1.21钢筋套筒灌浆连接rebar splicing by grout-filled coupling sleeve
在预制混凝土构件内预埋的金属套筒中插入钢筋并灌注水泥基灌浆料而实现的钢筋连接方式。
2.1.22钢筋浆锚搭接连接rebar lapping in grout-filled hole
在预制混凝土构件中采用特殊工艺制成的孔道中插入需搭接的钢筋,并灌注水泥基灌浆料而实现的钢筋搭接连接方式。
3基本规定
3.1建筑设计原则
3.1.1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设计应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满足住宅使用功能,体现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节能、节地、节材、节水的指导思想,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并满足老年人、残疾人等居住者的特殊使用要求。
3.1.2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设计应满足体系化设计的要求,充分考虑构配件的标准化、模数化、多样化,并编制设计、制作和施工安装成套设计文件。
3.1.3在前期规划与方案设计阶段,各专业应充分配合,结合建筑功能与造型,规划好建筑各部位采用的工业化、标准化预制混凝土构配件,并因地制宜地积极采用新材料、新产品和新技术。在总体规划中应考虑构配件的制作和堆放以及起重运输设备服务半径所需空间。
3.1.4装配式混凝土住宅结构中的预制构件(柱、梁、墙、板)的划分,应遵循受力合理、连接简单、施工方便、少规格、多组合,并能组装成形式多样的结构系列的原则。
3.1.5设计中应遵守模数协调的原则,做到建筑与部品模数协调,以及部品之间的模数协调和部品的集成化和工业化生产,实现土建与装修在模数协调原则下的一体化,并做到装修一次性到位。
3.2结构设计原则3.2.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应重视其平面、立面的规则性对抗震性能及经济合理性的影响,宜选用规则的形体。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避免竖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
3.2.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分析应根据装配式结构体系的受力性能、节点和连接的特点采取合理的计算模型,应考虑连接和节点刚度对结构内力分布和整体刚度的影响。
3.2.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以可靠指标度量结构构件的可靠度。采用以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分别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设计。有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要求。
3.2.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结构方案,包括结构选型、传力途径、预制构件的拆分与布置。
2作用及作用效应分析
3预制构件及一般构件截面配筋计算。
4预制构件及一般构件的构造及连接措施。
5各类接缝及连接设计计算、构造措施。
6制作、安装及施工阶段的验算及对施工的要求。
7必要时应进行耐久性设计和防连续倒塌设计。
8需满足特殊要求的结构构件,进行专门设计。
3.2.5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验算应包括以下内容:
1结构、构件的承载力验算。
2结构、构件在使用阶段的变形及稳定性验算。
3预制构件需进行制作、安装及施工阶段的承载力和变形验算。
4材料
4.1一混凝土与灌浆材料
4.1.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所采用混凝土的各项性能、计算指标及有关结构混凝土耐久性能的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
4.1.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下列要求:
1预制构件不宜低于C30。
2现浇混凝土不应低于C25。
3预制预应力构件不宜低于C40,且不应低于C30。
4预制构件后浇节点和连接部分应比预制部分提高一级,且不应低于C35。
4.1.3预制构件连接部位座浆宜采用干硬性细石混凝土,其等级应比强度较高的构件提高一级,且不低于C40:座浆应密实饱满,厚度不应小于15mm。
4.1.4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用灌浆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JG/T408的规定。
4.1.5钢筋浆锚搭接连接接头应采用水泥基灌浆料,灌浆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的要求,氯离子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
4.2钢筋与钢材
4.2.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采用钢材的各项计算指标及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的规定,其质量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的规定。
4.2.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采用的钢筋和预应力钢筋的各项计算指标及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4.2.3当预制构件中采用钢筋焊接网片配筋时,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114及《冷拔低碳钢丝应用技术规程》JGJ19的规定。
4.2.4预制构件吊环应采用热轧钢筋制作,严禁使用冷加工钢筋。
4.2.5预制构件吊装用内埋式螺母或内埋式吊杆及配套的吊具,应根据相应的产品标准和应用技术规定选用。
4.2.6钢筋锚固板的材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256的规定。
4.2.7受力预埋件及锚筋的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专用预埋件及连接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2.8套筒灌浆连接接头采用的套筒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JG/T408的规定。
4.2.9连接用焊接材料、螺栓、锚栓和铆钉等紧固件的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和《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等的规定。
4.3其它材料
4.3.1外墙板接缝所用的防水密封材料应选用耐候性密封胶,密封胶应与混凝土具有相容性,并具有低温柔性、防霉性及耐水性等性能。其最大伸缩变形量、剪切变形性等均应满足设计要求。其性能应满足《混凝土建筑接缝用密封胶》JC/T881的规定。硅酮、聚氨酯、聚硫建筑密封胶,应分别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硅酮建筑密封胶》GB/T14683、《聚氨酯建筑密封胶》JC/T482、《聚硫建筑密封胶》JC/T483的要求。
夹心外墙板接缝处填充用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中A级的要求。
4.3.2外围护结构的外保温体系和面层材料宜选用高耐久性、耐候性和防火性的建筑材料,在建筑保温材料全寿命周期内保持外观完整统一。
4.3.3夹心外墙板夹心层中的保温材料,宜采用环保、防火、轻质、高效的材料:保温材料的性能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3.5室内装修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和地方标准的要求。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J50 174-2014 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
市政工程 地质勘察规范
Code for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municipal engineering
DBJ50-174-2014
主编单位:重庆市涪陵区建筑勘察设计质量审查中心
批准部门: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施行日期:2014年5月1日
2014重庆
1总则
1.0.1为了在重庆市市政工程地质勘察中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重庆市市政工程地质勘察。
1.0.3市政工程地质勘察应在搜集气象、水文资料、工程区地下管网、涵洞、地下洞室等地下埋藏物的分布资料和了解拟建工程情况、明确设计意图并结合工程经验的基础上,查明地质环境,确定岩土参数,作出工程地质评价。
1.0.4市政工程地质勘察,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重庆市及行业、国家现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工程地质问题engineering geological problems
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
2.1.2市政工程municipal engineering
城市区域内设置的各种公共交通设施和给水、排水、然气、环境卫生、供电照明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总称。
2.1.3地质环境geological environment
与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并与人类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岩石圈上部空间,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岩土性状、地下水、不良地质现象。
2.1.4市政工程地质勘察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municipal engineering
对市政工程建设的地质环境和工程地质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的活动。
2.1.5不良地质现象adverse geological phenomena
对工程建设不利的主要由外动力作用引起的地质现象,包括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岩溶。
2.1.6城市道路urban road
通达城市各地区,供城市内交通运输及行人使用,并与市外道路连接负担着对外交通的道路。
2.1.7道路边坡road slope
因道路工程开挖或填筑施工形成的或对道路安全与正常使用有不利影响的边坡。
2.1.8桥涵bridge and culvert
桥和涵洞的统称。桥是为公路、铁路、城市道路、管线、行人跨越河流、山谷、道路等天然或人工障碍而建造的架空构筑物:涵洞是横贯路堤或河堤并埋设在其中用以输水、排水或用作通道的构筑物。
2.1.9隧道tunnel
供行人、车辆或管线使用的两端有地面出人口的地下通道。
2.1.10地下工程underground engineering
不专门用作地下通道的人工建造的地下空间。
2.1.11室外管道outdoor pipe-line
用于室外给水、排水、供热、供气、供电、通讯、长距离输油和输气等的地下通道。
2.1.12给排水厂站working houses of water supply and wastewater engineering
给水和排水系统工程中除管线外的建(构)筑物。
2.1.13岸边取水工程pumping engineering about riverside
位于岸坡上的取水构筑物和岸坡附近的离岸取水构筑物的统称。岸边渗滤取水工程是其中一种获得专利的地下取水工艺的取水工程。
2.1.14渗滤取水(Infiltration diversion from natural riverbed)
一种利用大自然自我净化功能向不同污染程度的江河水取洁净水的环保型高科技取净水技术。
2.1.15固体废弃物填埋场landfill for solid waste
采用填埋方式处理固体废弃物的场所。
2.1.16堤岸embankment
自身稳定性对防护堤有直接影响的岸坡。
2.1.17软弱下卧层weak sub-layer
地基中相对上方持力层而言其强度很低的土层。
2.1.18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standard value of limit bearing capacity of subgrade
经数理统计得到的地基承受竖向压力的极限能力代表值或相应经险值。
2.1.19致灾地质体geoiogcal body probably resulting in hazard
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地质体。包括危岩、滑坡体、泥石流、斜边坡、洞穴。
3基本规定
3.1岩土分类
3.1.1岩石应根据坚硬程度按表3.1.1分为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软岩及极软岩。
3.1.2岩石风化程度可按表3.1.2分为强风化、中等风化和微风化。
4城市道路工程地质勘察
4.1一般规定
4.1.1本章适用于城市道路工程地质勘察。城市道路工程地质勘察除应符合本章规定外,尚应符合第3章的规定。公交场站、广场和停车场的工程地质勘察按重庆市相关技术标准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4.1.2城市道路工程的工程重要性等级可按表4.1.2确定。
4.1.3城市道路类型可分为一般道路、挖方道路和填方道路三类。并应按表4.1.3划分。
4.1.4当道路边坡中土质边坡高度大于8m、岩质边坡高度大于15m、建于陡坡上的可能失稳的道路填土边坡及对道路安全有严重影响的斜坡应按3.4.14条要求进行勘察、评价。
4.1.5城市道路的改建、扩建工程地质勘察,应充分利用已有的勘察资料,当已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应按本章的规定布置补充新的勘察工作量。
4.2勘察工作布置
4.2.1勘察前应搜集以下资料:
1道路重要性等级、设计桩号、路面设计高程、路幅宽度、道路纵横剖面;
2可能形成的边坡长度、高度、形态和边坡类型,拟采用的边坡防护方案;
3既有填土段的原始地形图。
4.2.2道路初步勘察阶段勘探线、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每条道路纵勘探线不应少于1条和适量的横勘探线:纵勘探线应平行道路中线布置;半挖半填道路纵勘探线不应少于2条。当道路路幅较宽、路段地质环境复杂时,应加密布置横勘探线;
2纵向勘探线上的勘探点间距,应根据工程勘察等级和道路类型按表4.2.2确定。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J50 164-2013 民用建筑电线电缆防火设计规范
建设部备案号.J12286-2013
DB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
DBJ50-164-2013
民用建筑电线电缆 防火设计规范
Code for fireproofing design of wires And cables used in civil buildings
2013-04-12发布2013-06-01实施
重庆市建设委员会发布
1总则
1.0.1为规范民用建筑物内电线电缆的设计和使用,使电线电缆的选择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防止电线电缆引起的火灾,减少电线电缆在火灾中造成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保证消防设备电源线路在火灾中仍能适时维持其完整性,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及改建的民用建筑内10kV及以下供配电线路、控制线路的电线电缆设计,信息传输线路电线电缆设计可参照执行。
1.0.3建筑物内的电线电缆设计,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和重庆现行有关规范及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普通电线电缆normal wires and cables。
不具有阻燃、耐火、无卤及低烟特性的电线电缆。
2.0.2阻燃电线电缆flame retardant wires and cables
在规定试验条件下,电线电缆被燃烧,在撤去火源后,火焰在电线电缆上的蔓延仅在限定范围内并且自行熄灭的特性,即具有阻止或延缓火焰发生或蔓延能力的电线电缆。
2.0.3耐火电线电缆fire resistant wires and cables
在规定试验条件下,电线电缆在火焰中被燃烧而在一定时间内仍能保持正常运行的特性,即具有保持线路完整性能力的电线电缆。
2.0.4无卤低烟阻燃电线电缆halogen free low smoke flame retardant wires and cables
材料不含卤素,燃烧产物的腐蚀性较低,燃烧时产生的烟尘较少且透光率较高并具有阻止或延缓火焰蔓延的阻燃电线电缆。
2.0.5无卤低烟阻燃耐火电线电缆halogen free low smoke fire resistant wires and cables
材料不含卤素,燃烧产物的腐蚀性较低,燃烧时产生的烟尘较少且透光率较高并具有保持线路完整性能力的耐火电线电缆。
2.0.6隔离型防火电缆Isolated Fireproof Cable
用云母等作为绝缘材料的电缆,通常由铜导体、矿物云母绝缘材料、金属护套,隔离型填充材料构成。具有难燃、低烟、无毒和耐火特性。
2.0.7矿物绝缘电缆mineral insulated cables
由经压缩的矿物粉作为绝缘材料,通常由铜导体、矿物绝缘材料、铜或铜合金护套构成。具有不燃、无烟、无毒和耐火特性的电缆。
2.0.8电缆桥架cable tray
由电缆槽盒、电缆托盘或电缆梯架的直线段、弯通、附件以及支、吊架等构成,用于支撑电线电缆的连续刚性结构系统的总称。
2.0.9电缆槽盒cable trunking
由连续底盘和侧边,有可移动盖子的全封闭的电缆支撑物。
2.0.10电缆托盘cable tray
由连续底盘和侧边,没有盖子的电缆支撑物。
2.0.11电缆梯架cable ladder
由侧边与若干个横向支撑构件构成的电缆支撑物。
2.0.12电缆竖井cable shaft
敷设电缆的垂直井道。
3电线电缆的分类
3.1一般规定
3.1.1电线电缆根据其本身具有的燃烧特性,分为普通电线电缆、阻燃电线电缆、耐火电线电缆、无卤低烟阻燃电线电缆、无卤低烟阻燃耐火电线电缆、隔离型防火电缆及矿物绝缘电缆。
3.1.2电力电缆、控制电缆、信息传输电缆等电缆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其它电气性能和机械物理性能等均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3.1.3阻燃或耐火电线电缆型号的表示方法参见附录A,其主要种类参见附录B。
3.2普通电线电缆
3.2.1普通电线电缆不具有阻燃、耐火、无卤及低烟特性。
3.2.2普通电线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均含卤素,燃烧时产生的烟雾较大,且腐蚀性高并散发出有毒气体。
3.3阻燃电线电缆
3.3.1阻燃电线电缆应具有阻燃特性。
3.3.2阻燃电线电缆阻燃级别可分为A、B、C、D四级,其阻燃试验要求应符合表3.3.2的规定。
4电线电缆使用场所的分级
4.0.1电线电缆使用场所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数难度等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并宜符合表4.0.1的规定。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J50 145-2012 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
重庆市地方工程建设标准
城镇道路路基 设计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design of town road subgrades
DBJ50-145-2012
主编单位: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批准单位: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施行日期:2012年11月1日
2012重庆
1总则
1.0.1为统一重庆市城镇道路路基设计技术标准,使城镇道路路基设计安全适用、技术经济合理,特制订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重庆市辖区内新建、改建和扩建城镇道路、广场、停车场的路基设计。
1.0.3路基工程应具有足够的强度、抗变形能力、稳定性和耐久性。
1.0.4路基设计应符合环境保护和城市景观的要求,避免引发地质灾害,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0.5路基设计前应做好调查和地质勘察工作,查明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获取设计所需要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查明路基工程影响范围内建(构)筑物及管线的分布、结构形式、埋深等。
1.0.6路基设计应从地基处理、路基填料选择、路基强度与稳定性、防护工程、综合排水系统、管线布设以及关键部位路基施工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
1.0.7路基设计宜避免高路堤与深路堑,当路基中心填方边坡高度超过20m、挖方边坡高度超过30m以及受环境条件约束时,宜综合考虑两侧用地规划及建筑物布局、道路功能、路基工程对邻近建(构)筑物安全性影响等因素,进行路桥、路隧、分离式路基方案的比选。
1.0.8路基工程的地基应满足承载力、稳定性及工后沉降的要求。其地基处理措施必须根据道路等级、地质条件、路堤高度及填料、建设工期等确定。
1.0.9路基防洪标准应考虑道路在路网中的功能,快速路、主干路防洪标准应与城市防洪标准一致,其余等级道路应与城市防洪标准一致。若受条件限制,应论证后确定。
1.0.10城镇道路路基设计应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相适应,综合考虑城市现状及规划、工程地质、道路环境及工期等因素的影响,实行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
1.0.11路基设计宜采用成熟的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
1.0.12路基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路基subgrade
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带状构造物,是路面、管线的基础,承受由路面传来的车行、人行及管线等荷载。
2.0.2路床oadbed
指路面底面以下0.80m范围内的路基部分。在结构上分为上路床(0~0.30m)及下路床(0.30m~0.80m)两层。
2.0.3一般路基general subgrade
指在良好的地质与水文等条件下,填方高度和挖方深度不大的路基。
2.0.4特殊路基special subgrade
位于特殊土(岩)地段、不良地质地段,或受水、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强烈的路基。
2.0.5零填挖路基low cut or light fill subgrade
路基挖填高度小于路面厚度和路床厚度之和,快速路、主干路及重载交通路基挖填高度小于2.00m的路基。
2.0.6路堤embankment
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路堤在结构上分为上路堤和下路堤,上路堤是指路面底面以下0.80m~1.50m范围内的填方部分;下路堤是指上路堤以下的填方部分。
2.0.7高路堤high embankment
对填方边坡高度超过20.00m的路堤为高路堤。
2.0.8陡坡路堤embankment with high slope or steep slope
地面斜坡坡率陡于1:5的路堤。
2.0.9路堑cutting
自原地面向下开挖形成的路基。2.0.10深路堑high slope in excavation土质挖方边坡超过15.00m,岩石挖方边坡超过30.00m为深路堑。
2.0.11填石路堤rockfill embankment
用粒径大于37.50mm、含量超过70%的石料填筑的路堤。
2.0.12CBR(加州承载比)califomia bearing ratio
表征路基土、粒料、稳定土强度的一种指标。即标准试件在贯入量为2.50mm时所施加的试验荷载与标准碎石材料在相同贯入量时所施加的荷载之比值,以百分率表示。
2.0.13压实度degree of compaction
筑路材料压实后的干密度与标准最大干密度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2.0.14路基设计标高height for design of subgrade
城市道路的路基设计标高为路基中线标高。设有中央分隔带的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其路基设计标高为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路面标高。
2.0.15永久边坡工程permanent slope engineering
为保障永久主体工程运营期间边坡稳定和其潜在破环区内设施的正常使用,对其实施的处理及所形成的实体。
2.0.16临时边坡工程temporary slope engineering
仅为保障永久主体工程施工期间边坡稳定和其潜在破坏区内设施的正常使用,对其实施的处理及所形成的实体。
2.0.17滑坡治理工程landslide control engineering
为防止发生过明显变形或滑动的边坡加剧变形或再次滑动,保证其潜在破环区内设施的正常使用,对其实施的处理及所形成的实体。是边坡工程的一种特殊情形。
2.0.18支挡结构supporting structure
承受岩土体侧压力的墙式构造物,包括重力式和衡重式挡土墙、悬臂式和扶壁式挡墙、加筋土挡土墙、桩间重力(土钉)挡墙、锚杆(索)挡墙等。
2.0.19抗滑桩slide-resistant pile
由锚固段侧向地基抗力抵抗悬臂段的土压力或滑坡下滑力的横向受力桩。
2.0.20预应力锚杆(索)prestressed anchor
由锚头、预应力筋、锚固体组成,通过对预应力筋施加张拉力以加固岩土体使其达到稳定状态的支护结构。
2.0.21边坡坡顶重要建(构)筑物important construction on top of slope
位于边坡坡顶上的破坏后果严重的永久性建(构)筑物。
2.0.22信息施工法construction method from information
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监测数据,对勘察结论、设计参数进行验证,对施工安全性进行评价并及时修正施工方案的施工方法。
2.0.23动态设计method of information design
根据施工反馈的资料和监测数据,对路基设计进行优化和修正。
2.0.24道路环境road environment
道路路基工程影响范围内的岩土体、地表地下水、建(构)筑物及管线等系统的统称。
3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1.1城镇道路路基设计时应取得下列资料:
1工程用地红线图、道路环境资料;
2道路场地及边坡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察资料。改建道路设计时,还应收集路况资料及路基的翻浆、崩塌、水毁、沉降变形等病害资料;
3路基施工影响范围内管线、地上地下构(建)筑物的相关资料。
3.1.2路基设计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3.1.3路基设计应采取措施确保行人安全。
3.1.4路基设计应处理好近期与远期、新建与改建、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重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流。
3.1.5路基设计应注意节约用地、拆迁合理,重视文物、名木、古迹的保护。
3.1.6永久性路基支护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应不低于所服务的道路工程的使用年限和受其影响相邻建(构)筑物的使用年限。
3.1.7路基设计应考虑城市风貌及历史文化传统,满足地上地下管线和其他市政公用设施的要求。
3.1.8路基设计应研究分析道路边坡开挖可能对建(构)筑物产生不利影响的程度,对重要建(构)筑宜在开挖前对建(构)筑物地基进行必要的预加固处理。
3.1.9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段的路基设计最小填土高度不应小于路床处于中湿状态的临界高度;当路基设计标高受限制时,应对潮湿、过湿状态的路基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土基回弹模量不小于路面设计规范规定的要求。
3.1.10高路堤、陡坡路堤、挖方高边坡、滑坡及危岩落石地段路基和边坡坡顶或坡脚边坡坍塌影响范围内有建(构)筑物的边坡应采用动态设计法。
3.2道路边坡工程安全等级
3.2.1道路边坡分为土质道路边坡和岩质道路边坡。
3.2.2岩质道路边坡的破坏形式应按表3.2.2划分。
4一般路基
4.1一般规定
4.1.1路基设计应根据道路等级、红线宽度、横断面类型、周边地块控制标高、地上杆线与地下管线布置等选择适当的路基横断面形式,并根据道路环境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选择边坡坡率及支护结构物。
4.1.2陡坡上的半填半挖路基,可根据地形、地质条件,采用护肩或路肩挡土墙;当山坡高陡或稳定性差,不宜多挖时,可采用桥梁、悬出路台等构筑物。
4.1.3沿河路基边缘标高应满足本规范第1.0.9条的规定,不低于设计洪水频率的水位加滩水高、波浪袭击高和0.5安全高度,并根据冲刷情沉,设置必要的防护设施。沿河路基弃方应妥善处理,以免造成河床堵塞、河流改道或冲毁沿线既有构筑物等不良后果。
4.2路基填料
4.2.1路基填料应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最大粒径应小于150mm。填石路堤路基填料最大粒径按本规范4.7.3要求。
4.2.2浸水部分的路堤不应直接采用粉质土填筑。
4.2.3当采用细粒土填筑时,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应符合表4.2.3的规定。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答疑:隔墙基础下面需要设置垫层吗-浙江
问题专业: 土建
所属地区: 浙江
提问日期: 2022-07-18 12:29:31
提问网友: 公羽
解答网友: 林旋耀
按设计图纸要求吧,有些设计会要求加“地骨”。
答疑: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江西
问题专业: 土建
所属地区: 江西
提问日期: 2022-07-18 12:08:00
提问网友: NIE同学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的计算规则为定额人工费*对应费率,其中作为基数的定额人工费是否直接从造价取费表中提取就行,还是要在价差表中用人工消耗量*市场价,是否要计算这部分的价差
解答网友: 懂点装修
人工费价差不用取安全文明施工费。
问题专业: 土建计量GTJ
所属地区: 陕西
提问日期: 2022-07-18 12:07:32
提问网友: 杰sir
解答网友: 星辰大海
只要墙和柱相交就可以了,画到头和画中间计算结果都是相同的
问题专业: 土建
所属地区: 云南
提问日期: 2022-07-18 12:04:03
提问网友: 小扒菜
解答网友: 红梅傲雪
借用板带或者是暗梁就可以的
只是3根纵筋,没有箍筋
是现浇板的局部加强
问题专业: 土建
所属地区: 广东
提问日期: 2022-07-18 12:02:51
提问网友: 黄文光
解答网友: 希望
可以用筏板或上柱墩都可以的.
问题专业: 土建 结算 计价软件GCCP
所属地区: 广东
提问日期: 2022-07-18 12:02:36
提问网友: 宋99
解答网友: zhangy
根据合同条款是要办理签证计算。
DBJ50 140-2012 塔式起重机安装与拆卸技术规范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2027-2012
DB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
DBJ50-140-2012
塔式起重机 安装与拆卸 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stallation and Dismantlement of Tower Crane
2012-03-20发布2012-06-01实施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
1总则
1.0.1为了保证塔式起重机安装与拆卸过程中的安全,确保安装质量,防止和减少事故发生,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规定了建筑用塔式起重机安装与拆卸的主要技术要求。
1.0.3本规范适用于固定式非平头(桁架式塔头、桅杆式塔头)、平头、动臂式塔式起重机和内爬式塔式起重机。
1.0.4塔式起重机安装与拆卸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基本架设高度basic erection height
塔式起重机安装到顶升前的最低安装高度。
2.0.2底架chassis
介于塔身与基础之问的结构件。
2.0.3基础节base section
与塔式起重机底架和标准节连接的塔身结构件。
2.0.4下支座lower bearing
与回转支承的座圈、塔身标准节、顶升套架相连接的结构件。
2.0.5上支座upper bearing
与回转支承动圈相连接的结构件。
2.0.6过渡节interim mast section
介于上支座与塔帽之间的结构件。
2.0.7接口connector
塔式起重机下支座与塔身的连接部位。
3基本规定
3.0.1安装和拆卸的塔式起重机应有产品合格证,塔式起重机安装、拆卸单位必须具有从事塔式起重机安装、拆卸业务的资质及足够的持证人员,应具备安全管理保证体系、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3.0.2塔式起重机基础下的地基承载能力和附着的构筑物的支反力必须满足塔式起重机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
3.0.3遇有大雨、大风、大雾、雷电等恶劣气候,严禁安装、拆卸塔式起重机。
3.0.4必须在夜间进行塔式起重机安装拆卸时,现场应具备足够照度的照明。
3.0.5塔式起重机安装、拆卸作业时,风速不能超过设计规定:安装、拆卸作业施工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线;
3.0.6在有建筑物的场所,平衡臂的尾部与建筑物及建筑物外围施工设施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0.6m。
3.0.7塔式起重机安装前选点应避开地下管网和空中障碍物,以免导致安装、拆卸时的困难。
3.0.8有架空输电线的场所,塔式起重机的任何部位与输电线的安全距离,应符合表3.0.8的规定。在无法满足要求时,应采取切实的保护措施并经相关部门许可后方可安装。安装、拆卸前的准备。
4.1安装拆卸人员
4.1.1安装拆卸人员职责,应符合下列规定:安装拆卸人员负责根据制造商使用说明书安装拆卸塔机。
4.1.2安装拆卸人员配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持有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的项目负贵人和安全负贵人、机械管理人员;
2具有建筑施工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的建筑起重机安装拆卸工、起重司机,电工、起重信号工,司索工等特种作业操作人员。
4.1.3安装拆卸项目负贵人职责,应符合下列规定:
安装拆卸项目负责人应全程监管塔式起重机安装、拆卸工作,在安装、拆卸全过程不应离开现场,其职责是:
1管理所有安装人员和在安装拆卸过程中可能用到的相关辅助起重设备的操作人员;
2制定实施塔机安装、拆卸方案的技术措施;
3保证塔机的附属设施安装拆御与安装拆卸方案完全一致;
4查证所有安装拆卸人员所配备的必要的工具和安全保护设备;
5保证通道设备随安装拆卸过程逐步正确安装与拆卸,以便于安装拆卸人员使用。尤其要注意:
1)梯子连接螺栓;
2)扶手,尤其是休息平台和检查平台的扶手;
3)从地面到最低的梯子的下端或塔机底架的通道;
4)从建筑物到塔机的通道。
4.2技术准备
4.2.1安装拆卸方案制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塔式起重机安装与拆卸前应编制符合安全规程规定的安装拆卸方案。
1编制安装拆卸方案的依据有:
1)塔式起重机使用说明书;
2)国家、行业、地区有关安全使用塔式起重机的法规、法令、标准、规定等;
3)安装拆卸现场的实际情况。
2安装拆卸方案的主要内容如下:
1)详细说明现场条件及主要安装拆卸要点;
2)详细的安装拆卸程序和方法;
3)安装拆卸所需设备及机具;
4)人员配备及分工;
5)安全技术措施和应急散援方案;
6)必要的计算资料。
4.2.2安装拆卸方案的审批,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安装拆卸方案由安装拆卸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
2对非正常的安装与拆卸方案应进行专家评审;
3进场施工前由安装现场负责人对作业人员进行交底并签字。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1
…
67
68
69
…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