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1949-2020 流域控制单元水质目标管理技术规范
ICs13.020.10
Z05 DBAI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1949-2020
流域控制单元水质目标管理技术规范
2020-01-21发布2020-04-21实施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流域控制单元水质目标管理技术的工作流程、控制单元划定、水质目标确定、调查分析与评估、污染负荷核算、水环境问题识别、污染排放与水质响应关系建立、水环境容量计算、允许排放量分配与削减、水环境保护方案制定、水质目标可达性分析和绩效评估。
本标准适用于流域控制单元水质目标管理和技术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18596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25173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
GB5001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HJ2.3一201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
HJT91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T355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试行)
HJ/T356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数据有效性判别技术规范
HJT373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障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
HJ630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
SL26-2012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术语
DB41T385工业与城镇生活用水定额
DB41/1820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环境保护部2011年
《水体达标方案编制技术指南(试行)》环境保护部2016年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流域
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分水线所包围的集水或汇水区域。
注:因地下水分水线不易确定,习贯指地表径流分水线所包围的集水区域。
3.2
控制单元
综合考虑水体、汇水范围、控制断而和行政区划而划定的水环境空间管控单元。
注:因水团目标管理需要考虑行攻边界,增加控制单元考虑行玫区划的要求。
3.3
水质目标
河流或控制断而水质预期要达到的水质标准。
3.4
水质目标管理
恨据水体的自然条件和自净能力,将污染负荷控制在最大允许排放量范围之内的水环境管理技术方法。
3.5
水环境容量
在设计的水文条件、水质目标条件下,水体所能容纳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纳污量。
3.6
最大允许排放量
指满足水质目标要求下污染源允许排放的最大污染负荷量。
3.7
安全余量
考虑污染负荷和受纳水体水环境质量之间关系的不确定因素,为保障受纳水体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安全而预留的污染负荷量。
4工作流程
流域控制单元水质目标管理技术的工作流程包括控制单元划定、水质目标确定、调查分析与评估、污染负荷核算、水环境间题识别、污染排放与水质响应关系建立、水环境容量计算、允许排放量分配与削减、水环境保护方案制定、水质目标可达性分析、绩效评估。工作流程见图1。
DB41/T 1946-2020 工业涂装工序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ICS13.020
Z05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1946-2020
工业涂装工序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2020-01-21发布2020-04-21实施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涂装工序0汇s污染防治的总体要求、源头控制、过程管理、末洲治理、二次污染防治和环境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涂装工序0Cs污染防治,可作为环境彩响评价、工程咨询、设计、施工、验收及建成后运行与管理的技术依据。汽车修理与维护的涂装0汇s污染防治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1444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层烘干室安全技术规定
GB14444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喷漆室安全技术规定
GB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T16758排风量的分类及技术条件
GB20101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机废气净化装置安全技术规定
GB37822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58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AQ/T4274一2016局部排风设施控制风速检测与评估技术规范
HJ/T1气体参数测量和采样的固定位装置
HJ/T386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工业废气吸附净化装置
HJT389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工业有机废气催化净化装置
HJ819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
HJ2026吸附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HJ2027惟化燃烧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28号
《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9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挥发性有机物(V0Cs)
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或者根据有关规定确定的有机化合物。在表征V0Cs总体排放情祝时,根据行业特征和环境管理要求,可采用总挥发性有机物以T0C表示)、非甲烷总烃(以NHC表示)作为污染物腔制项目。
3.2
非甲烷总烃(NMHG)
采用规定的监测方法,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有响应的除甲烷外的气态有机化合物的总和,以碳的质量浓度计。
3.3
涂装工序
工业生产中涂料调配、涂覆(含底漆、中涂、而漆、清漆)、流平、干燥等生产工序。
3.4
新建企业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通过审批或备案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涉涂装工序工业建设项目。
3.5
V0Cs原辅材料
V0Cs质量占比大于等于10%的原辅材料,包括涂料(即用状态)、固化剂、稀释剂、清洗剂等。
3.6
密闭
污染物质不与环境空气接触,或通过密闭材料、密闭设备与环境空气隔离的状态或作业方式。
3.7
封闭空间
利用完整的用护结构将污染物质、作业场所等与周围空间阻隔所形成的封闭区域或封闭式建筑物。该封闭区域或封闭式建筑物除人员、车辆、设备、物进出时,以及依法设立的排气简、通风口外,门窗及其他开口(孔)部位应随时保持关闭状态。
3.8
控制风速
控制点处或控制而上有害气体有效捕集所需的最小风速。
3.9
爆炸极限下限
爆炸极限(可燃气体或蒸气与空气混合后能发生爆炸的浓度范用)的最低浓度值。
3.10
回收式热力燃烧装置
利用燃气或燃油直接燃烧加热含有机溶剂的废气,在高温作用下,有机溶剂分子被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产生的高温烟气通过配套的多级换热装置加热生产过程需要的空气或热水,苑分回收利用氧化分解有机废气时产生的热能。
3.11
蓄热燃烧装置
将工业有机废气进行燃烧净化处理,并利用蓄热体对待处理废气进行换热升温、对净化后排气进行换热降温的装置。
3.12
催化燃烧装置
利用固体雀化剂将废气中的污染物通过氧化作用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等化合物、净化废气中污染物的设备及其附属设施。
3.13
常规催化燃烧装置
采用气-气换热器进行间接换热的雀化燃烧装置。
3.14
蓄热催化燃烧装置
采用蓄热式换热器进行直接换热的雀化燃烧装置。
3.15
空速
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催化剂处理的废气体积流量,称为空间速度,简称空速,单位为m/(·m),简写为h。
3.16
起燃温度
在某一污染物转化率达到50%时催化反应器入口处的温度。
3.17
固定床吸附装置
吸附过程中,吸附剂料层处于静止状态的吸附设备。
3.18
移动床吸附装置
吸附剂按照一定的方式连续通过,依次完成吸附、脱附和再生并重新进入吸附段的吸附装置。
3.19
转轮吸附装置
利用吸附材料制备而成的具有一定厚度的圆形吸附装置,在整个圆形扇而上分为吸附区、再生区和冷却区,污染空气通过吸附区进行吸附净化,吸附了污染物的区域转动到再生区后利用热气流进行再生,再生后的高温区转动到冷却区后利用冷气流进行冷却,如此循环进行吸附剂的吸附和再生。
3.20
无组织放
大气污染物不经过排气简的无规则排放,包括开放式作业场所逸散,以及通过缝隙、通风口、散开门窗和类似开口(孔)的排放等。
4总体要求
4.1新建企业原则上应进入园区,并符合规划及政策要求,涂装工序的设置应满足环境防护距离要求。
4.2坚持源头控制、过程管理、末端治理和环境管理相结合并防止二次污染的全过程0Cs综合防治原则。
4.3Cs污染治理应满足达标排放、总量控制要求。
4.4涉涂装工序企业集中的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宜建设集中喷涂中心,配备高效废气处理设施。
4.5活性炭使用量大的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宜建设区域性活性炭集中再生基地,集中回收、再生利用。
DB41/T 1940-2020 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规范
ICs13.200
C66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1940-2020
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规范
2020-01-21发布2020-04-21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目标、原则、范用、对象及流程。
本标准适用于事故灾难类城市安全风险的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悠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441企业取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固有风险
在不考虑安全管控措施的情况下,基于客观因素对风险源进行量化的风险。固有风险的高低主要与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和事故诱发因素的固有复杂程度相关。
3.2
类别风险
某一行业领域共性风险的集合,通常表现为行业领域(场所、部位)与事故类型的组合。
3.3
点位风险
在来一地理坐标上类别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
3.4
风险水平
结合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表示的风险量值。
3.5
风险识别
发现、确认和描述风险的过程。
3.6
风险描述
对风险所作的结构化的表述,通常包括四个要素:风险源、事件、原因和后果。
3.7
风险分析
认知风险属性和准断风险水平的过程。
3.8
风险准则
评价风险等级的依据。
3.9
风险分级
对比风险分析结果和风险准则,以确定风险等级的过程。
4评估目标和原则
4.1评估目标
4.1.1全而排查、评估城市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的故灾难类安全风险,特别是重大风险,摸清城市安全生产现状。
4.1.2找准城市安全生产风险源头和重点管控的区域、行业和企业,明确城市各区域风险分布及各行业的风险构成,建立城市安全生产风险数据库,绘制城市安全生产风险电子地图。
4.1.3按照突出源头和系统、兼顺长远与近期的原则,找出城市各类安全生产风险原在安全监管中存在的共性/笑出间题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4.2评估原则
4.2.1突出固有风险原则
基于突出固有风险的原则,体现了风险管理的理念,易于找出风险管控的重点,便于优化各级监管部门有限的人力财力投入: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评估工作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使评估结论更加侧重于找出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源头,保持固有风险等级的相对固定。
4.2.2整体性原则
不同行业领域的事故原因和故特点具有交叉性和关联性,通过故原因分析和行业风险因素分析,充分考虑多方而因素对安全风险的影响和各种次生、衍生灾害因素,将相近的行业领域关联在一起注重运用综合分析手段进行整合分析,提高城市安全发展规划的整体性和集约性,苑分利用现有资源。
4.2.3网格化原则
在地理位置上将城市划分为对应的网格,结合城市发展规划、行业区域规划、不同层级相关单位职能划分,以网格为单位划分为企业“点”、行业“线”、区域“面”等层次。网格化原则一方面考虑了城市区域发展特点,另一方而适应了当前条块结合的政府安全生产监管摸式。通过网格化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有助于找准不同区域的风险构成和突出问题,便于开展针对性地管控。
4.2.4动态性原则
继承、运用已开展的城市各类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结果,对新增或存在的空白和模糊区域/领域进行补充调研和评估,实现风险动态管理和持续更新。
DB41/T 1935-2020 美丽农村路建设指南
ICs03.220.01
R04 DBAI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1935-2020
美丽农村路建设指南
2020-01-21发布2020-04-21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美农制路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工程技术、绿化美化、报务设施、路域环境和路域文化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美丽农制路的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768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JTGB0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D20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D3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T D33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JTGD4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D5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D60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3370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JTGD8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技术规范
JTG/TD8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
JTGH10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JTGH11公路桥涵养护规范
JTGH12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
JTG2111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T5190农村公路非护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美丽农村路
技术状况优良,安全设施齐全,路域环境良好,文化氛围浓厚,服务设施完善,助力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建设的农村公路。
3.2
公路驿站
提供停车、休息、如厕等基本服务的设施。
3.3
观景台
设置在路侧供车辆停靠及人们观看风景的设施。
3.4
客运汽车停靠站
设置在路侧供客运汽车停靠、乘客上下的设施。
3.5
路田分家
采取措施,将公路与沿线田地予以有效隔离。
3.6
路宅分家
采取措施,将公路与沿线房屋建筑物予以分隔。
3.7
绿化廊道
沿公路呈线性或带状布局的景观生态系统。
3.8
景观节点
景观系统中比较笑出、能够吸引视线的景观点。
4基本要求
4.1应符合国家以及行业关于公路建设、养护、管理相关标准、规范、规定的要求。
4.2应以达到技术状况优良,安全设施齐全,路域环境良好,文化氛围浓厚,服务设施完善为目标。
4.3规划建设应遵循“安全、协调、绿色、集约、服务”的发展理念,与当地城乡总体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红线及交通、旅游、城镇、产业等相关专项规划相结合,服务乡村据兴与美丽乡村建设。
4.4应采用“美丽农村路+旅游(产业、扶贫)”等模式,构建自然风景线、历史人文线、生态富民线,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
4.5应具备必要的服务、管养设施,保持高水准、常态化的管理养护,保持公路及沿线设施、绿化等具有优良的技术状况和报务质量。
4.6应做到路域范围内无垃圾、无污染,路肩及边坡无高杂草、农作物种植。
4.7应做到路田分家、路宅分家。
4.8道路景观应与地域生态环境、沿线历史文化相适应。
4.9应集约使用土地资源。
DB41/T 1922-2019 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系统检验规程
ICs53.020.20
J80 DBA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1922-2019
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系统检验规程
2019-11-21发布2020-02-21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检验范围用、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检验项目、内容及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特种设备目录规定的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流动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门座起重机、缆索起重机、枪杆起重机安装的安全监控管理系统的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8264一2017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系统
TSGQ7015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
TSGQ7016起重机械安装改造重大修理监督检验规则
3术语和定义
GB/T28264一2017中界定的以及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工况
流动式起重机械在一定条件下的工作状态。
3.2
水平度
起重机械主体结构前后支腿的高低差,体现了起重机械的整体水平度。
3.3
支腿垂直度
支腿的横向垂直度和纵向垂直度。
4基本要求
4.1环境
系统检验时,外部环境应符合系统使用维护说明书的要求,同时满足:
a)环境温度-20℃+40℃;
b)最高温度为+40℃时,空气相对湿度不超过50%,电气设备应能正常工作,在较低温度下可允许较高的相对湿度;
c)风力不大于设计允许的工作值;
d)电源电压波动范用为±10;
e)无雨雪等彩响;
f)现场应设置防护措施和警示标志,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4.2人员
系统检验时,现场人员双满足:
a)检验人员应具有起重机械检验人员证;
b)起重机械操作人员应具有相应类型起重机械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c)系统安装调试单位应安排专业技术人员配合现场检验;
d)应配备和穿戴必防护用品,遵守施工现场和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规定。
4.3仪器、设备
检验中使用的仪器设备属于法定计量检定范,的,应经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非法定计量检定器具应当进行校准。
DB41/T 1921-2019 多层循环类机械式停车设备监督检验规范
ICs53.020.01
J80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1921-2019
多层循环类机械式停车设备监督检验规范
2019-11-21发布2020-02-21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多层循环类机械式停车设备监督检验的术语和定义、检险前准备条件、检验人员、检验仪器设备、检验要求、检险项目内容要求及方法、检验结果处理等。
本标准适用于多层循环类机械式停车设备的安装、改造和修理监督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972起重机钢丝绳保养、维护、检验和报废
GB17907机械式停车设备通用安全要求
GB/T11345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检测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
GB/T26476机械式停车设备术语
GB50017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6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JB/T11455多层循环类机械式停车设备
TSGQ7015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
TSGQ7016起重机械安装改造重大修理监督检验规则
3术语和定义
GB/T26476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机战式停车设备
用来存取、储放车柄的机械设备或机械设备系统。
3.2
多层佰环类机枝式停车设备
使用上下循环机构或升降机将汽车在不同层的车位之间进行循环换位来实现汽车存取的机械式停车设备。
[GB/T26476,定义2.1.8]
3.3
安装
采用组装、固定、调试等一系列作业方法,将多层循环类机械式停车设备部件组合为具有使用价值的整机的活动:包括移装。
3.4
改造
采用更换、调整、加装等作业方法,改变原多层循环类机械式停车设备主要受力结构、机构(传动系统)或控制系统,致使性能参数与技术指标发生改变的活动。
3.5
施工单位
依法取得相应许可并且从机械式停车设备的安装、改造、修理的单位。
3.6
修理
用新的零部件替换原有的零部件,或者对原有零部件进行拆卸、加工、修配,但不改变多层循环类机械式停车设备的原性能参数与技术指标的活动。
3.7
检验机构
取得特种设备行玫许可部门许可的特种设备检险检测机构《以下简称检险机构),在实施多层循环类机械式停车设备安装、改造和修理的施工单位《以下简称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对施工过程进行的强制性、查证性检验。
4检验前准备条件
4.1拆卸需要拆卸才能进行检验的零部件、安全保护和防护装置,拆卸妨碍检验的部件或者其他物品。
4.2高处作业成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
4.3满足检验和安全需要的安全照明、工作电原,应具备必要的检验辅助工具或者器械。
4.4需要固定后方可进行检验的可转动部件(包括可动结构),应固定牢靠。
4.5需要进行载荷试验的,应配备满足载荷试验所规定重量和相应形式的试验载荷。
4.6现场的环境和场地条件应符合检验要求,投有向检验的物品、设施,并且设置相应的警示标志。
4.7需要进行现场射线检测时,应隔离出透照区,应设置安全标志。
4.8其他必要的安全保护和防护措施。
DB41/T 1897-2019 桥式和门式起重机安全色
ICS53.020.20
J80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1897-2019
桥式和门式起重机安全色
2019-09-30发布2019-12-30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桥式和门式起重机安全色基本要求、涂装方法及工艺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GB/T20776一2006界定的桥式和门式起重机安全色的涂装。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893一2008安全色
GB/T20776-2006起重机械分类
3基本要求
3.1按GB2893一2008规定,根据桥式或门式起重机主体颜色,选择黑黄相间或红白相间其中一种安全色涂装。
3.2安全色条纹宽度、角度及数量优先按表1执行。
3.3涂装效果应协调、美观、大方、醒目。
4涂装方法
4.1起重机栏杆类
起重机栏杆涂装方法见表2,图示见图1。
4.2端粱、下横梁、台车架
桥式起重机瑞梁涂装方法见表3,图示见图2(阁示以黑黄相间为例,下同):门式起重机下横梁涂装方法见表3,图示见图3:台车架涂装方法见表3,图示见4。
4.3大车导电线挡架
大车导电线挡架涂装方法见表4,图示见图5。
4.4主梁
主梁外无走台的主弟,除装方法见表5,图示见图6:主梁外有走台及芒汗的主米不必除装。
DB41/T 1896-2019 钢丝绳电动葫芦用减速机密封性试验规程
ICs053.020.01
J80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1896-2019
钢丝绳电动葫芦用减速机密封性试验规程
2019-09-30发布2019-12-30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钢丝绳电动葫芦用减速机密封性试验的试验准备及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钢丝绳电动葫芦用减速机的密封性试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4211一2010机械密封试验方法
JB/T5994一1992装配通用技术要求
3试验准备
3.1试验条件
3.1.1减速机箱体和箱盖的装配、抽承的装配、密封图的装配应符合JB/T5994一1992的规定。
3.1.2减速机表面不应有油污或其他杂物。
3.1.3箱体、箱盖合箱涂抹密封胶的,试式验应在合箱3h后进行。
3.1.4试验用水温度应为0℃一40℃。
3.2试验装置
3.2.1压力表的精度应符合GB/T14211一2010中的规定.
3.2.2试验用变径接头、快换插头、气管以及其它连接部分,使用前应进行检查,保证其完好无损。
3.2.3试验用介质应为干燥、清洁的空气。
3.3试验水槽
3.3.1水槽深度应能使减速机任何受检测部位低于水面不小于5m。
3.3.2水槽内加入的清水量以水槽容积的70为宜。
3.3.3水中应加入1%一3%的亚硝酸钠或其它防锈剂,搅拌均匀,用于试验零部件的防锈。
4试验方法
4.1拧下减速机壳体上的放袖螺塞,将变径接头旋入螺孔。
4.2将减速机被检测部位全部浸入水中,放油螺孔位置朝上。
4.3将压力表气管末罚的快换插头和变径接头进行连接。
4.4向减速机壳体内缓慢注入压缩空气,当压力表达到0.1Pa一0.2Pa时,保压10mn,观测是否有气体外溢情况,有下列情况之一,则判定受试减速机试验不合格:
a)连续骨出气泡;
b)固定气泡抹去后,仍出现气泡。
4.5对漏气部位做出明显标记。
4.6试验过程中,如发现有异常响声、压力下降等不正常现象,应立即停止试验。
4.7及时记录试验数据,包括升压数值、保压时间、漏气部位,数据记录应准确、清晰。
DB41/T 1895-2019 起重机钢材预处理技术要求
ICS53.020.20
J80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1895-2019
起重机钢材预处理技术要求
2019-09-30发布2019-12-30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起重机钢材预处理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及检测。
本标准适用于起重机用钢材的预处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6514一2008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及通风净化
GB/T8923.1一2011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而清洁度的目视规定第1部分:未涂覆过的钢材表而和全面清除原有涂层后的钢材表面的锈蚀等级和处理等级
GB/T9286一1998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式验
GB/T13288.2一2011涂覆涂料前钢材表而处理喷射清理后的钢材表而粗糙度特性第2部分:磨料喷射清理后钢材表面粗糙度等级的测定方法比较样块法
GB/T13452.2一2008色漆和清漆漆厚度的则定
GB/T18838.2一2017涂覆涂料前钢材表而处理喷射清理用金属磨料的技术要求第2部分:冷硬铸铁砂
GB/T18838.3一2008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喷射清理用金属磨料的技术要求第3部分:高碳铸钢丸和砂
GB/T18838.5一2015涂覆涂料前钢材表而处理喷射清理用金属磨料的技术要求第5部分:钢丝切丸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预处理
起重机用纲材在被加工之前对其表面的除锈和涂装处理。
4技术要求
4.1除锈方式
纲材表而的除锈方式主要包括抛丸处理、喷砂处理和人工处理。一般型材和厚度介于6m~40m的钢板,宜选用抛丸处理:厚度不大于6的纲板,宜采用喷砂处理:面积较小的钢材和位置宜采用手工处理。
4.2抛丸处理
4.2.1丸料
4.2.1.1抛丸处理可采用铸铁丸、铸钢丸和钢丝切丸等金属磨料,也可采用混合丸料。常用的金属磨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a)铸铁丸应符合GB/T18838.2一2017的规定;
b)铸纲丸应符合GB/T18838.3-2008的规定;
c)钢丝切丸应符合GB/T18838.5一2015的规定。
4.2.1.2抛丸丸料硬度应大于待处理钢材HRC5~HRC15,丸径为0.8m~1.2m。
4.2.1.3定期加入新丸料,加入量应和丸料的消耗量大致相等。
4.2.2工艺
4.2.2.1按GB/T8923.1的规定,钢材的锈蚀程度分为4个等级,采用的抛丸运行速度参见表1。
4.2.2.2抛丸处理所用的压缩空气应经过冷却装置及油水分离器处理,油水分离器应定期清理。
4.2.2.3抛丸的喷嘴到基体金属表面宜保持200mm一500m的距离,喷射方向与基体金属表面法线的夹角以15°一30°为宜,当喷嘴孔口直径由于磨损增大25时宜更换喷嘴。
4.2.2.4抛丸处理后,应用干燥、无油的压缩空气清理纲材表面。
4.2.3质量要求
4.2.3.1抛丸处理纲材表面清洁度等级应达到GB/T8923.1一2011规定的Sa2.5级。
4.2.3.2抛丸处理钢材表面粗糙度等级应不低于GB/T13288.2一2011规定的“中”级。
4.3喷砂处理
4.3.1砂料
4.3.1.1喷砂处理可采用铸供沙、石英沙和金刚砂等金属磨料。常用的金属磨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a)铸铁砂应符合GB/T18838.2一2017的规定;
b)石英砂主要矿物成分二氧化硅的含量应≥98.5%;
c)金刚砂主要矿物成分三邻化二铝的含量应≥85%。
4.3.1.2喷砂砂料英氏硬度应>6,砂料粒径尺寸为0.5m~1.0m。
4.3.1.3定期加入新砂料,加入量应和砂料的消耗量大致相等。
4.3.2工艺
4.3.2.1按GB/T8923.1的规定,羽材的锈蚀程度分为4个等级,采用的项沙运行速度参见表1。
4.3.2.2喷砂处理所用的压缩空气应经过冷却装置及油水分离器处理,油水分离器应定期清理。
4.3.2.3喷沙的喷嘴到基体金网表面宜保持200mm~500m的距离,喷射方向与基体金属表而法线的夹角以15°~30°为宜,当喷嘴孔口直径由于磨损增大25时宜更换喷嘴。
4.3.2.4喷砂处理后,应用干燥、无袖的压缩空气清理钢材表面。
4.3.3质量要求
4.3.3.1喷沙处理钢材表面清洁度等级应达到GB/T8923.1一2011规定的Sa2.5级.
4.3.3.2喷砂处理钢材表而粗糙度等级应不低于G/T13288.2一2011规定的“中”级.
4.4手工处理
4.4.1工具
手工处理主要采用操作动力工具进行除锈的方式,常用的动力工具包括角磨机、动力钢丝刷和动力砂纸盘等。
4.4.2工艺
4.4.2.1手工除锈速度应为1mh~2m2/h。
4.4.2.2除锈时工件应保持稳固,若工件较小,应使用合适的夹具进行固定。
4.4.2.3除桥前动力工具应空运转2min3min。
4.4.2.4动力工具连续工作30min后要停10min~15min,待其故热冷却后再用。
4.4.2.5除锈过程中若动力工具出现不正常声音、过大振动或漏电,应立即停止进行检查。
4.4.2.6手工处理后,应用干燥、无袖的压缩空气清理钢材表面。
4.4.3质量要求
4.4.3.1手工处理钢材表面清洁度等级应达到GB/T8923.1一2011规定的St3级.
4.4.3.2手工处理钢材表面粗糙度等级应不低于GB/T13288.2一2011规定的“中”级。
4.5涂装处理
4.5.1油漆
4.5.1.1袖漆宜采用快干性、配套性能好的底漆,如环氧供红、环氧富锌、无机硅酸锌。
4.5.1.2若需方对油漆种类、品牌有要求,需选择与指定油漆配套的底漆。
4.5.2工艺
4.5.2.1通用要求
涂装处理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
a)钢材除锈处理后,应在2h内及时转入涂装工序;
b)涂装前钢材应保持干燥;
c)将底漆、固化剂、稀料按照油漆使用说明书配比,混合均匀;
d)涂装环境条件应满足:温度范围0℃一40℃,相对湿度≤85%,钢材表面温度大于即时落点温度3℃以上;
e)涂装工艺安全及油漆通风应符合GB6514一2008的规定。
4.5.2.2喷涂
DB41/T 1892-2019 普通干线公路扬尘治理要求
ICs93.080.01
P66 DB4I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1892-2019
普通干线公路扬尘治理要求
2019-09-30发布2019-12-30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普通干线公路扬尘防治的术语和定义、要求、防尘措施及路域环境。
本标准适用于普通干线公路的日常运营、小修保养的扬尘防治,农村公路也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921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
JTGH10-2009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道路扬尘
指道路积尘在一定的动力条件(风力、机动车强压、人群活动等)的作用下进入环境空气中形成的悬浮颗粒物。
4要求
4.1基本要求
4.1.1路段管理单位
4.1.1.1建立扬尘防治管理机构和管理机制。
4.1.1.2制定扬尘防治资金保俺措施。
4.1.1.3制定本辖区普通公路扬尘防治专项工作方案。
4.1.1.4建立扬尘防治分段责任制,设置清扫保洁路段责任人告示牌。
4.1.2清扫保洁单位
4.1.2.1建立扬尘防治管理机构和安全作业管理机制、编制公路保洁方案。
4.1.2.2建立普通干线公路清扫保洁管理台账。
4.1.2.3统一保洁人员着装,着装应绿色环保、反光安全、标识醒目。
4.1.2.4作业车辆应符合下列要求:
a)清扫车辆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市场准入制度的吸入式湿式清扫车,不得随意改装车辆;
b)清扫车辆应定期维护保养,应按照规定使用警示标志;
c)应按照车辆的操作规程行驶,不得产生二次扬尘污染;
d)路面保洁时,应合理控制喷水量。
4.1.3养护作业单位
4.1.3.1建立扬尘防治管理机构和安全作业管理机制。
4.1.3.2制定扬尘防治方案。
4.1.3.3加强公路巡查和管养,及时处治易产生扬尘的道路病害。
4.1.3.4养护作业宜优先采用绿色环保型的材料、工艺、设备。
4.1.4其他要求
4.1.4.1加强普通公路扬尘防治工作官传,树立行业形象,倡导全民参与扬尘防治工作。
4.1.4.2严控公路运输扬尘,强化车辆源头执法监管。
4.1.4.3加强公路超限超载治理,重点做好公路超限检测站及其车柄引导区的扬尘防治工作。
4.2防尘网
4.2.1防尘网续燃、阴燃时间应不大于45。
4.2.2采用密目网时目数密度应不小于800目/100cm2,采用遮阳网时应不少于3针。
4.3运输车柄
4.3.1物料运输车辆应符合防尘要求。
4.3.2车辆车体应整洁,不得产生二次扬尘污染。
DB41/T 1891-2019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规范
ICs27.010
F15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1891-2019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规范
2019-09-30发布2019-12-30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的术语和定义、内容及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水热型地热资原开发利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编制,不适用于浅层地热能和下干热岩资源方案的编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8537饮用天然矿泉水
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GB/T11615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
GB5002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T51040地下水监测工程技术规范
NB/T10099地热回灌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开采区
以开发利用地热井为中心,涵盖整个建设项目、相对完整的地热地质单元。
3.2
开发利用方向
根据需要,确定地热资源的主要用途、开发方式和强度。
4基本要求
方案编制应满足以下要求:
a)符合国家、当地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划以及地热资源相关规划,遵循节约和保护资源的原则;
b)开发利用方案应与地热地质条件相符合,与工程技术条件、可实施性相符合,与经济效益和市场需求相符合,且坚持“因地制宜”、“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c)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应在地热地质拗查的基础上进行编制。
答疑:WDZN-RYJS-2*2.5是用电线还是电缆构件来定义?-广东
问题专业:安装 预算 安装算量GQI
所属地区:广东
提问日期:2022-08-20 14:28:49
提问网友:踏雪无痕
解答网友:冰临城下
用电线
问题专业:土建 钢结构算量GJG
所属地区:广东
提问日期:2022-08-20 14:26:48
提问网友:大白

解答网友:大家广联
两个直径20的螺栓 10.9s高强螺栓
问题专业:土建 预算 土建计量GTJ
所属地区:河南
提问日期:2022-08-20 14:22:14
提问网友:刘彬


解答网友:小野猫
构件定义时套好清单定额
问题专业:土建
所属地区:北京
提问日期:2022-08-20 14:19:44
提问网友:哎呀

解答网友:xagcc
大放脚砌体条形基础。


问题专业:土建 计价软件GCCP 土建计量GTJ
所属地区:山东
提问日期:2022-08-20 14:16:53
提问网友:。

解答网友:那年、花落
剪力墙
问题专业:土建
所属地区:江苏
提问日期:2022-08-20 14:06:51
提问网友:上部通长筋

解答网友:天山雪豹
软件都是G101图集规则
问题专业:钢结构算量GJG
所属地区:河北
提问日期:2022-08-20 14:04:35
提问网友:大头

解答网友:xagcc
下边的是成品国标型材,上边的是用钢板切割焊接制作而成型的。
DB41/T 1344-2019 固定污染源颗粒物、烟气(SO2、NOX)自动监控基站运行维护技术规范
ICs13.020.01
Z05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1344-2019代潜DB41/T1344一2016
固定污染源颗粒物、烟气(S02、NOx)自动监控基站运行维护技术规范
2019-11-21发布2020-02-21实施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固定污染源颗粒物、烟气(S0、0x)自动监控基站(以下简称基站)的运行维护、故障处理、质量保证、智能运维、CS数据审核与处理、记录与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固定污染源颗粒物、烟气(S0、0)自动监控基站的运行维护。其他烟气污染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的运行维护也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悠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615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GB18597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HJ75固定污染源烟气(S0z、0k、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HJ76固定污染源烟气(S0x、N0、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HJT397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
DB41/T1327固定污染源颗粒物、烟气(S0、N0)自动监控基站建设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固定污染源颗粒物、烟气(S0、N0)自动监控基站
安装于固定污染源现场端的用于实时、连线监控(监测)颗粒物、烟气(S0、0)排放情祝的设施、设备,包括监测单元、数据采集与处理、视颊监控、站房及辅助设备、专用网络等。
3.2
连续排放监测系统(CEMS)
连续监测固定污染源颗粒物和(或)气态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量所需要的全部设备,简称CS。
3.3
CEMS校准
用标准装置或标准物质对CS进行校零、校标、线性误差和响应时间等的检测。
3.4
GEMs校验
用标准方法对CS检测结果进行相对准确度、相关系数、置信区间、允许区间、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等的比对检测。
3.5
GEMS满量程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设置CES的最大测量值。
3.6
CEs响应时间
从采样探头通入标准气体的时刻起,到分析仪示值达到标准气体标称值90%的时刻止,中间的时间间隔。包括管线传输时间和仪表响应时间。
3.7
GEMS零点漂移
在仪器未进行维修、保养或调节的前提下,CS按规定的时间运行后通入零点气体,仪器的读数与零点气体初始测量值之间的偏差相对于满量程的百分比。
3.8
CEMS量程漂移
在仪器未进行维修、保养或调节的前提下,CS按规定的时间运行后通入量程校准气体,仪器的读数与量程校准气体初始测量值之间的偏差相对于满量程的百分比。
3.9
GEMS相对准确度
标准方法与CS同步测定烟气中气态污染物浓度,取同时间区间的测定结果组成若干数据对,数据对之差的平均值的绝对值与置信系数之和与标准方法测定数据的平均值之比。
3.10
运行维护单位
为基站提供运行维护服务,保障其正常运行、数据真实可靠,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法人单位。
4运行维护
4.1一般要求
4.1.1站内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计量器具应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强制检定或校准。
4.1.2运行维护单位应通过运维报务相应的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4.1.3运行维护单位应建设质量保证实验室。
4.1.4运行维护单位应根据CES使用说明书和本标准的要求编制仪器运行管理规程,确定系统运行操作人员和管理维护人员的工作职责。运维人员应当熟练掌握CS的原理、使用和维护方法,并持证上岗。
4.1.5运行维护单位的手工监测设备应通过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强制检定,并在有效期内。
4.1.6运行维护单位应在省辖市行政区域内设立运行服务机构,并配备相应的运维车辆、备品备件、备机等。
4.1.7运行维护单位应定期对基站进行现场维护、检查,间隔时间不超过7d。
4.2样品采集
4.2.1采样平台及点位设置符合DB41/T1327规定,采样探头、采样管路、烟气初级过滤器应无腐蚀、无堵塞、无旁路、无漏气且固定牢固,数据传输线无脱落,采样探头及伴热管线加热温度在120℃以上,异常情祝及时处理、记录并上报。
4.2.2采样监测孔和比对监测孔法兰应密封、无腐蚀:连接固定法兰的螺栓应易于拆卸。
4.2.3颗粒物CES气幕正常,无污染。
4.2.4反吹设备、管路应无堵塞、无漏气。
4.3预处理设备
4.3.1冷凝除湿设备的温度应保持在4℃±2℃。
4.3.2冷凝除湿设备产生的冷凝液收集后应处理,无堵塞、无渗漏。
4.3.3预处理设备管线内壁吸附杂质、堵塞时应及时清理或更换。
4.3.4CES过滤设备、冷凝除湿设备电磁阀损坏时及时更换:过滤设备滤膜、滤芯变色应及时更换。
4.3.5氮氧化物转换装置加热温度应不低于备案的加热温度。
4.4数据采集处理与传输单元
4.4.1数据采集处理与传输单元、网络设备无异常和告警,设备连接线应牢固,做热风扇正常,传输网络连接畅通,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4.4.2查看数据采集处理与传输单元运行日志,对数据采集、存储和上传异常情况进行记录和处理。
4.4.3数据采集处理与传输单元中读取和保存的CS参数应与登记备案一致,参数及变动情况应上传至环保部门监控管理系统。
4.4.4分析仪器监测数据与数据采集处理传输单元数据应一致。
4.4.5数据和系统应进行备份,备份文件异地保存和人工归档。存储介质维修更换后应调取备份文件恢复历史数据。网络故障期间未传输的监测数据应在故障排除后进行自动补传。
4.5颗粒物GEMS
4.5.1生产设施启动前应清理颗粒物CES光学镜面。
4.5.2颗粒物CES监测数据异常时进行校准。
4.5.3空压机、气路、空气过滤器等应保持正常工作。
4.5.4颗拉物CES连接法兰应无腐蚀、无松动、无漏气。
4.5.5每月应清理颗粒物CES光学镜而,对穿法颗粒物CS应检查光点。
4.5.6每月至少清理或更换一次空气过滤器滤膜或滤芯。
4.5.7抽取式颖粒物CS运行维护应满足以下要求:
a)颗粒物CES浓度数据正常,发射器和接收器镜头无污染或损坏,电源电压正常,信号线连接良好;
b)射流风机、稀释气风机运行正常;
c)风机过滤器滤芯无污染,滤芯应定期进行更换;
d)探杆、探头、检测池加热温度正常;
e)等速采样流速、数据采集处理与传输单元显示的流速一致。
4.6气态污染物GEMS
4.6.1分析气态污染物ES数据和烟气参数测定值与排污单位生产工况逻辑关系,异常时查明原因并记录。
4.6.2采样管路应无堵塞、无丽气,采样流量正常,电磁阀、精动泵异常时应及时维修、更换。
4.6.3探头及滤芯应无污染、腐蚀和堵塞:音速小孔应无堵塞,堵塞应清洁或更换。
4.6.4稀释零气预处理系统应正常运行,压力、纯净度、温度等应符合运行要求。
4.7流速CwS
4.7.1应及时对流速S进行维护、校准,并对易损件进行更换,保障正常运行。
4.7.2点测量流量计应查看反吹管路、控制阀等,无堵塞、无漏气:检查探头探针,有积灰时及时清理。
DB41/T 1327-2019 固定污染源颗粒物、烟气(SO2、NOX)自动监控基站建设技术规范
ICs13.020.01
Z05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1327-2019代替DB41/T1327-2016
固定污染源颗粒物、烟气(S02、NOx)自动监控基站建设技术规范
2019-11-21发布2020-02-21实施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固定污染源颖粒物、烟气(S02、0x)自动监控基站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站组成、技术要求、建设安装、连续排放监测系统(CS)调试与检测、质量保证、基站验收。
本标准适用于固定污染源颗拉物、烟气(S0z、0x)自动监控基站(以下简称基站)的建设。其他烟气污染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建设也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
GB/T10060电梯安装险收规范
G/T1615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GB/T28181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
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93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
GB5016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险收规范
HT42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
WT43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茶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HJT57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疏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
HJ75固定污染源烟气(S02、0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HJ76固定污染源烟气(S0z、N0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HJ212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
HJ629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疏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HJ692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HJ693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
HJ836固定污染源废气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固定污染源颗粒物、烟气(S0,N0x)自动监控基站
安装于固定污染源现场的用于实时、连续监控(监测)颗拉物、烟气(S02、0,)排放情况的设施、设备,包括监测单元、数据采集与处理、视频监控、站房及辅助设备、专用网络等。
3.2
连续放监别系统(CEMS)
连监测固定污染源颗粒物和(或)气态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量所需要的全部设备,简称CS。
3.3
参比方法
用于与CEMS测量结果相比较的国家或行业发布的标准方法。
3.4
CEMs校准
用标准装置或标准物质对CS进行校零、校标、线性误差和响应时间等的检测。
3.5
CEMs校验
用参比方法对汇S(含取样系统、分析系统)检测结果进行相对准确度、相关系数、置信区间、允许区间、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等的比对检测。
3.6
CEMS满量程
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设置CS的最大测量值。
3.7
Gs响应时间
从采样探头通入标准气体的时刻起,到分析仪示值达到标准气体标称值90的时刻止,中间的时间间隔。包括管线传输时间和仪表响应时间。
3.8
CEMS零点漂移
在仪器未进行维修、保养或调节的前提下,CS按规定的时间运行后通入零点气体,仪器的读数与零点气体初始测量值之间的偏差相对于满量程的百分比。
3.9
CEMS量程漂移
在仪器未进行维修、保养或调节的前提下,CS按规定的时间运行后通入量程校准气体,仪器的读数与量程校准气体初始测量值之间的偏差相对于满量程的百分比。
3.10
CMS相对准确度
参比方法与CS同步测定烟气中气态污染物浓度,取同时间区间的测定结果组成若干数据对,数据对之差的平均值的绝对值与置信系数之和与参比方法测定数据的平均值之比。
3.11
CEs速度场系数
参比方法与CS同步测量烟气流速,参比方法测量的烟气平均流速与引同时间区间且同状态的S测量的烟气平均流速的比值。
3.12
连监测系统(CMs)
连续监测固定污染源烟气参数所需要的全部设备,简称CS。
4基站组成
4.1基站结构
基站由CES、视频监控、站房及辅助设施构成,见图1。
4.2CEMS组成和系统结构
4.2.1CEMs组成
CES由颗粒物监测单元、气态污染物(S0和/或N0x)监测单元、烟气参数(包含、流速或流量、温度、湿度、压力等)监测单元、数据采集处理与传输单元组成。根据行业生产工艺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CES应具备上述全部或部分单元。
4.2.2GEMS系统结构
CS系统结构主要包括样品采集和传输装置、预处理设备、分析仪器、数据采集和传输设备以及其它辅助设备等。依据CS测量方式和原理的不同,CS可能具备上述全部或部分结构组成。
4.2.2.1样品采集和传输装置
样品采集和传输装置主要包括采样探头、样品传输管线、流量控制设备和采样泵等:采样装置的材料和安装应不影响仪器测量。
4.2.2.2预处理设备
预处理设备主要包括样品过滤设备和除湿冷凝设备等:预处理设备的材料和安装应不影响仪器测量。
4.2.2.3分析仪器
分析仪器用于对采集的污染源烟气样品进行测量分析。
4.2.2.4数据采集和传输设备
数据采集和传输设备用于采集、处理和存储监测数据,并能按中心计算机指令传输监测数据和设备工作状态信息。
4.2.2.5GEMs铺助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