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02/T 007-2020 实验室设施及环境条件管理要求
ICs03.120.10
A00 DB4102
开封市地方标准
DB4102/T007-2020
实验室设施及环境条件管理要求
2020-12-01发布2020-12-15实施
开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检验检测实验室检验场所、样品和消耗品存放场所的环境条件的建立、控制和推护以及日常管理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检验检测实验室设施及环境条件的管理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GB/T2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RB/T214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证用要求
3术语与定义
GB/T1900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及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设施
为某种需要提供一定的功能或服务而建立的机构、系统、组织、建筑等。
3.2
环境
相对于装一中心物,周所在的条件。
3.3
条件
事物存在、发展的影因素。
3.4
监别
测定对象质量参数的代表值,确定其质量。
3.5
实验室环境条件
一个实验室内,相对于检测对象和人员,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的条件。
4设施和环境条件标准
4.1实验室的检验检测设施和环境条件应满足相关法律法规,GBT27025、BT214等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同时确保买险室作业安全和人体健级。
4.2实验室根据检验检测项目方法标准或仪器设备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设计出检验检测环境配置方案,经机阁技术负贵人及相关管理人员市核批准后买施。
4.3实验室环境条件的配置应满足如下要求:
a)实验室的设施,包括检验工作场地、能源、照明、采暖和通风等成能满足进行正常检验工作的需要;
b)对在检验检测过程中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实验室,应安装空气净化及通风排气系统;
c)实验室的环境条件应能确保检验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d)对影响检验检测结果的各种因素,如灰尘、电源电压、电磁干扰、湿度、温度、大气压强、雷电、有害气体、噪声和振动等必要时应配置监控设施予以监控并记录;
e)为防止因停电、停水、尖火等影响正常检验检测工作,应配置必要的应急安全设施;
f)检验工作区应合理划分,相邻工作区相互之间有不利影响时,应采取有效隔离措施,以防交叉污染或影响。
DB4102/T 006-2020 空分设备管道安装一般要求
ICs23.040.01
P94 DB4102
开封市地方标准
DB4102/T006-2020
空分设备管道安装一般要求
2020-12-01发布2020-12-15实施
开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空气分离设备用管道的安装一般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空气分离设备管道安装工作,订货合同或设计图样有特殊安装技术要求的按合同或设计图样规定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235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6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3资质要求
3.1企业资质要求
承担空分设备管道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取得相应的施工资质,并应在资质许可范围内从事相应的管道施工。检验单位应取得相应的检验资质,且应在资质许可范围内从事相应的管道工程检验工作。施工单位应建立管道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应具有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和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
3.2人员资质要求
参加空分设备管道施工的人员和施工质量检查、检验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格。要求持证上岗的岗位(如焊工、无损检测人员)应具有相应的资格证书。
4管道的安装
4.1安装前的检查
4.1.1管道安装前的检验及压力试验应符合GB50235的相关要求。
4.1.2冷箱外部的碳钢氧气管道等部件,安装前必须进行严格的除锈、脱脂。
4.1.3氧气管道在安装使用前,应将管道内部的残留物用无油干燥的空气或氮气吹扫千净,直到无铁锈、尘埃及其它脏物为止。吹扫速度应大于20m/s。
4.1.4严禁用氧气吹刷管道。
4.1.5凡与氧气接触的管道其内部油脂的残留量不得超过125mg/m2。
4.1.6管道焊接环境:定位焊及正式焊接不得在雨(雪)天或相对湿度80%以上的环境下进行。环境温度在5℃以下时冷箱内应有取暖措施。
4.2冷箱内管道的安装
4.2.1管道在安装前,应做好一切准备工作。配管前,检查容器方位(即管口方位)、阀门进出口的方位是否正确。管件应彻底清洗干净,并严格脱脂(可用紫外线灯作宏观定性检查表面油脂,应无油脂亮点),同时应加工焊缝坡口等。
4.2.2为成少冷箱内管道焊接,铝制管件(三通、弯管、异径管、温度计接头、管接头等)应根据塔内配管图在冷箱外预制,而后进行最终配制。要求如下:
a)预制场地必须垫有橡胶板或木板,不得与黑色金属在同一场地加工;
b)严禁金属硬物,如撬捧、榔头等敲击在铝管道上,敲击工具应选用木质、紫铜或硬橡胶榔头;
c)工作人员的工作服、手套必须是干净的,不得有油边迹;
d)安装铝管的工具设备不得生锈,钢刷要用不锈钢刷;
e)搬运或吊装时钢丝索与产品接触部分应包橡皮等软物;
f)清洗后的管道或零件应存放在干燥处,远离酸、盐、碱类物质,以防腐蚀;
g)在制作过程中,应轻搬、轻放,不可在地上翻滚、手拖,防止管道损坏;
h)工件焊接时,电缆搭铁不允许随意乱搭在工件上,应制做专用工具,不允许在管道上引弧。
4.2.3配管应遵循以下原则:
a)在管路设计中考虑了温度补偿,因而不要任意改变管道空间立体位置;
b)先大管,后小管:先下部,后上部:先主管,后辅管;
c)为了防止产生外加应力,不得强行配管;
d)直径大于45m的管道进行配接或预装时,应留一段作为最终接管,待其他管道连接焊好后方可单独接管;
e)最小于90”的弯管,全部用90”弯管改制,公称直径小于40的弯管不另配弯管,均由现场按需弯制;
f)管道上的温度计、压力表和分析管等接头应先开口,不得在配管后再开口:施工中,各容器和管道应封闭,防止杂物掉进设备和管道内。
4.2.4各管路不应相碰,其管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
a)冷、热管道的外壁间距离,当两管道平行时不宜小于300m,交义时不宜小于200mm;
b)冷、热管道外壁距液体容器表面的距离,不宜小于300mm;
c)低温液体管外壁与冷箱内壁型钢间的距离,不宜小于400m;
d)低温气体管外壁与冷箱内壁型钢间的距离,不宜小于400m;
e)低温管外壁与分馏塔搭基础表面间的距离,不宜小于300mm。
4.2.5液体排放管与设备连接后,宜向上倾斜,并在靠近冷箱壁约300范围内的热区部分弯曲成到形通向排放阀,倒U形的高度宜为管子外径的6~10倍,并应防止阀门结霜:与液体容器连接的加热管,吹除管和安全阀管亦可按上述方法配管。
4.2.6气体吹除管的坡度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当无规定时应设1/10的坡度向吹除阀方向下降倾斜,并无下凹区,防止水分在管内冻结。
4.2.7公称通径不小于25mm的铝管应在焊缝处加内衬圈,公称通径小于25m的铝管,应加外套接管。
4.2.8管道在施焊前需自然对准。绝不允许借助机械和人力强行对准,以免增加对接应力。
DB4102/T 005-2020 空分设备阀门安装一般要求
ICs23.060.01
P94 DB4102
开封市地方标准
DB4102/T005-2020
空分设备阀门安装一般要求
2020-12-01发布2020-12-15实施
开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空气分离设备用阀门安装的一般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空气分离设备阀门安装工作,订货合同或设计图样有特殊安装技术要求的按合同或设计图样规定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235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6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3资质要求
3.1企业资质要求
承担空分设备阀门安装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取得相应的施工资质,并应在资质许可范围内从事相应的阀门安装施工。检验单位应取得相应的检验资质,日应在资质许可范围内从事相应的阀门安装工程检验工作。施工单位应建立管道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应具有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和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
3.2人员资质要求
参加空分设备阀门安装施工的人员和施工质量检查、检验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格。要求特证上岗的岗位(如焊工、无损检测人员)应具有相应的资格证书。
4阀门的安装
4.1安装前的检验和压力试验
4.1.1阀门安装前的检验及压力试验应符合GB50235的相关要求。
4.1.2凡需现场脱脂、解体检查(密封面有锈、损伤等缺陷)的阀门在安装前须单独进行气密性试验。
4.1.3氧气管道阀门在安装使用前,应将内部的残留物用无油干燥的空气或氮气吹扫干净,直到无铁锈、尘埃及其它物为止。吹扫速度应大于20m/s。
4.1.4凡与氧气接触的管道阀门其内部油脂的残留量不得超过125mgm2。
4.2安装要求
4.2.1冷箱内阀门应在所有容器就位后,管路安装前进行安装。
4.2.2阀门与管道以法兰或螺纹方式连接时一般应在关闭状态下安装:连接螺纹的密封填料(聚四氟乙稀生料带或浸铅油的麻丝等)应缠绕在外螺纹上,安装时注意不要将填料挤入管内或阀门内:应在管路的适当位置安装活接头,以便修理和更换。
4.2.3阀门与管道以焊接方式连接时,宜用氩弧焊封底,以保证焊接质量与内部清洁,但在焊接时阀门不应关闭,以防过热变形。焊接质量应符合GB50236的要求。
4.2.4安装安全阀时,应检查其垂直度。管道试运行前,应及时调校安全阀。安全阀的最终调试宜在系统上进行,开启和回座压力应符合设计图样和技术条件的要求。经最终调校合格后的安全阀,应填写“安全阀最终调试记录”。
4.2.5冷箱内的冷阀应与其相应的支架同时安装。低温液体阀的阀杆应向上倾斜10”一15”(安装于箱顶的阀门除外)。
4.2.6阀门安装时,应注意阀体上箭头的方向,它应与介质流动方向一致。在特殊场合下,某些冷角式截止阀、冷箱外的直通加热阀,使其方向相反(按工艺流程图上的标记),如纯化系统中的空气出口阀、再生气进管线上的切换蝶阀等。
4.2.7切换阀安装时,其转轴要处于水平位置,法兰螺栓应均匀地交义拧紧。凡用过的或生锈的螺栓不得再使用。
4.2.8安装后的阀门启闭应灵活,管道连接后及冷试过程中都要对阀门的启闭状态进行检查,不呈卡住现象方算合格。
4.2.9遥控阀门在安装前,应严格校核指令讯号与阀门执行机构动作是否同步,“全开”、“全关”位置是否正确,并记录开度指令与阀门实际开度的关系。
4.2.10凡带有套简的冷角阀,在冷试过程中,需用专用工具紧固法兰螺栓。
4.2.11低温气动薄膜调节阀,在冷试过程中亦需用专用工具紧固法兰螺栓。
4.2.12安装和更换较重的阀门时,起吊的索具不能系在手轮或阀杆上,应系在阀体和法兰上,以免损坏手轮或阀杆等零件。
DB4102/T 004-2020 检测设备计量溯源管理指南
ICS03.120.99
A00 DB4102
开封市地方标准
DB4102/T004-2020
检测设备计量溯源管理指南
2020-12-01发布2020-12-15实施
开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检测设备计量溯源管理要求和检测设备计量潮源的方式等。
本文件适用于己获得或申请资质认定、实验室认可的检验检测机构开展检测设备计量潮源活动:从事计量器具检定、校准和检测的实验室可参照本文件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JF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
CNAS-CL01-G004:2018内部校准要求
CNAS-TL-004:2017测量设备校准周期的确定和调整方法指南
3管理要求
3.1检验检测机构开展计量潮源的活动,应遵循。
3.1.1策划好量值溯源的总体方案,内容包括设备名称、编号、规格型号、溯源方式、溯源单位、周期、责任人等信息。
3.1.2绘制实验室的量值溯源图,其必须溯源到国家基准或国际单位制(SI)基准。
3.1.3制定检测设备周期性量值捌源计划,根据量值捌源总体方案制定实验室的周期性量值溯源计划,责任人应按计划完成量值溯源活动。
3.1.4及时做好检测设备使用前的量值溯源,检测设备维修保养、调整后的再检定或校准。
3.1.5量值溯源结果的确认,取得量值溯源相关证明文件后,应对其合法性、全面性和适用性进行确认。
3.1.6检测实验室应根据规定的程序对检测设备、参考标准和标准物质(参考物质)进行期间核查,以保特其校准状态的置信度。
3.1.7检测实验室应正确使用检测设备,并做好安全处置、运输和存储,以防止污染或损坏,确保其完整性。
4检测设备计量溯源的方式
4.1检定
4.1.1检验检测机构使用的检测设备属于下列情形的,应当实行强制检定。
4.1.1.1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
4.1.1.2检验检测机构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
4.1.1.3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别方而的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
4.1.1.4根据国家或地方有关计量法律法规确定的需要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
4.1.2检定方案的编制
检验检测机构应编制检定方案,内容包括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唯一性标识、出厂编号、准确度/测量不确定度/最大允许误差、检定有效期(或者上次检定日期、检定周期)、检定机构、存放地点等。
4.1.3检定机构的选择
4.1.3.1使用实行强制检定的计量标准的检测机构,应当向主持考核该项计量标准的有关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申请周期检定。使用实行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的检机构,应当向当地县(市)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指定的计量检定机构申请周期检定。当地不能检定的,向上一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指定的计量检定机构申请周期检定。
4.1.3.2对不属于强制检定的检测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应当自行定期检定或送其他计量检定机构检定。
4.1.4检定结果的确认
4.1.4.1检定结论合格时,检验检测机构应对设备的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等计量特性是否满足设备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进行确认。
4.1.4.2检定结果不合格时,检验检测机构应对该设备停止使用、维修后再检定或作报废处置。
4.1.4.3检定证书如果未包含测量结果不确定度信息,检验检测机构可以向计量机构索取或评估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4.2校准
4.2.1校准对象
4.2.1.1测量仪器、测量系统、实物量具和参考物质都可以校准,但网于强制检定的设备应当检定。
4.2.2校准方案的编制
4.2.2.1检验检测机构应编制校准方案,内容包括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唯一性标识、出厂编号、参数、校准点/校准范围、准确度测量不确定度/最大允许误差、校准有效期(或者上次校准日期、校准周期)、校准机构、存放地点等。校准方案的格式可参照JJF1071-2010。
4.2.2.2检验检测机构应对校准方案定期进行复核和必要的调整,以满足设备校准的需要,保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校准周期的确定与调整可参照CNAS-TL一004。
4.2.3校准机构的选择
4.2.3.1检验检测机构可选择以下机构在其授权范围内提供的校准报务:
a)我国法定计量检定机构;
b)获得授权的计量机构;
c)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简称认可委,英文缩写MS)认可的校准实验室;
d)如果源至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校准机阁,应选择直接或通过区域组织参与国际计量局框架下,签署互认协议并能证明可追潮至国际单位制(江)的国家或经济体,或亚太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多边协议成员所认可的校准机构;
e)当a)至d)所规定的潮源机构均无法获得时,检验检测机构可选择能多确保计量湖源性的其他机构的校准报务,并保留潮源性证据。
DB41/T 2078-2020 径流小区布设与监测技术规程
ICs13.080
CCS B 11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2078-2020
径流小区布设与监测技术规程
2020-12-30发布2021-03-30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径流小区布设与监测的总则、选址与设计、监测设施设备、径流小区管护、指标记录与计算、资料整(汇)编。
本文件适用于水士保持监测站点水蚀观测的径流小区的布设与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0465水土保持术语
SL21降水量观测规范
SL277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
SL342水土保持监测设施通用技术条件
SL419水土保持试验规程
3术语和定义
GB,/T20465和SL419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总则
4.1径流小区布设与监测的内容包括:选址与设计、监测设施设备、径流小区管护、指标记录与计算、资料整(汇)编。
4.2径流小区应根据监测目的分类,除采取一致的设施设备管护外,不同类型径流小区的坡面管护不同。径流小区分类如下:
a)根据径流小区面积分为微小型小区(水平投影面积小于20m的小区)、中型小区(水平投影面积20m~200m的小区)、大型小区(水平投影面积大于200m的小区)等;
b)根据监测目的分为土壤可蚀性小区、坡长小区、坡度小区、土地利用小区(按具体士地利用命名)、水土保持措施小区(按具体措施命名)等;
c)根据监测方式分为人工监测小区、半自动监测小区和自动监测小区。
4.3径流小区建设应遵循先规划设计后建设的原则。
4.4径流小区设计应执行审核、批准制度。径流小区的设计一经批准,应遵照执行。因特殊情况需要进行设计变更的应履行设计变更手续。
4.5径流小区设计应明确所在位置坐标、高程、地形地貌和土壤等基础资料。
4.6径流小区建设完成和监测设施安装调试完毕后,应由建设单位组织监测设施验收和档案验收。
4.7通过收后,应及时采集径流小区信总,按附录A中表A.1、表A.2、表A.3、表A4和表A.5规定填写。
4.8径流小区的观测项目包括降水、径流、泥沙、土壤含水量、植被郁闭度和盖度、污染物浓度等。前3项是必测项目,后3项是选测项目。
4.9日降水量全年观测。其它观测项目每年应自第一次降雨产流至最后一次降雨产流期间观测。
4.10资料整理:每次产流后及时整理观测记录:每月汇总一次观测数据:每年最后一次产流结束后,汇总全年观测数据。
4.11资料整(汇)编:每年1月底前完成上年度观测数据整编工作,每年2月底前,将上年度整编成果刊印成册。每5年汇编刊印5年内所有整编成果。
DB41/T 2077-2020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智能化维护系统技术规范
ICS03.220.30
CCS S60/69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2077-2020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智能化维护系统技术规范
2020-12-30发布2021-03-30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轨道交通信号智能化维护系统(以下简称信号智能化维护系统)的系统基本要求、功能要求及智能化维护要求等。
本文件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智能化维护系统的设计、开发、施工及验收。既有线路维护监测系统的升级改造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08塑料燃烧性能的测定水平法和垂直法
GB/T7417铁路信号AX系列继电器
GB/T12758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T19666阻燃和时火电线电缆或光缆通则
GB/T20271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
GB/T21562轨道交通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和安全性规范及示例
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24338.5轨道交通电磁兼容第4部分:信号和通信设备的发射与抗扰度
GB50157地铁设计规范
TB/T3498铁路通信信号设备雷击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信号智能化维护系统
以信号系统关键设备为主要对象,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信号设备的状态集中监视、故障智能诊断和设备健康评估。
3.2
安全继电器
用于接通断开电路、发布控制命令和反映设备状态等,构成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电路的元器件。本文件涉及安全维电器有:1DQJ(一启动维电器)、1DQF(一启动复示维电器)、DQJ(二启动维电器)、2DJ(二灯丝继电器)、BH山(保护维电器)、DBJ(定位表示继电器)、D(灯丝继电器)、BJ(反位表示维电器)、QDJ(切断继电器)、ZB(总保护维电器)。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P:无线接入点
ATP/AT0:列车自动防护/列车自动运行
ATS:列车自动监控
CC:车我控制器
CI:计算机联锁
DCS:数据通信系统
LC:线路控制器
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PIS:乘客信息系统
PS:不间断电源
ZC:区域控制器
DB41/T 2070-2020 公路交通气象灾害风险调查规范
ICs07.060
CCS A 47 DBA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2070-2020
公路交通气象灾害风险调查规范
2020-12-30发布2021-03-30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交通气象灾害风险调查的术语和定义、调查流程及要求、调查内容、资料科处理与分析。
本文件适用于公路交通气象灾害风险调查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917一2017公路路线标识规则和国道编号
G/T1082一2013道路交通事故信息调查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交通气象灾害
因不利(恶劣)气象条件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交通灾害事件(人员伤亡、交通设施损坏、交通拥堵、交通系统瘫预等)。
3.2
交通气象灾害风险隐忠点(段)
因不利(恶劣)气象条件影响,单位道路长度、交通流量和时间内交通气象灾害发生率明显高于该路段年平均事故率的地点或路段。
3.3
交通气象灾害风险调查
对交通气象灾害风险隐患点(段)和事故点的基本信息、产生风险的主要气象灾害类型、致灾因子及其致灾临界值、灾害影响情况等相关信息的收集、调查。
4调查流程及要求
4.1调查流程
公路交通气象灾害风险调查流程见图1。
4.2调查要求
4.2.1调查工作每两年启动一次:当发生重大交通灾害市件时,应立即启动调查。
4.2.2调查方案应包括调查小组、调查方法、调查仪器、调查路径等内容的确定。
4.2.3调查小组成员由1名组长及4至6名成员组成。
4.2.4调查方法主要包括:
——历史文献检索法。通过对历史文献、部门年鉴进行检索查询获得数据信息、线索。
——成果调研法。通过对已开展的相关工作和研究成果进行调研,通过合作、共享、专家咨询等方式采集信息。
——实地调查法。通过到实地进行观察、测量、咨询、调查间卷等形式获取信息。
4.3.5调查实施包括对公路交通气象灾害隐患点(段)的基本信息、主要致灾因子等相关信息的收集。记我数据应注明具体来源及坑报、收集时间。
DB41/T 2018-2020 地质遗迹保护技术规范
ICs07.060
CCS D 10 DBA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2018-2020
地质遗迹保护技术规范
2020-10-23发布2021-01-23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地质遗迹保护规划编制、地质遗迹保护工程的目的、任务、内容、技术方法、成果评审验收及成果资料汇交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地质遗迹保护技术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Z/T0303一2017地质遗迹调查规范
GB50300一201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重要地质遗迹
经过专家鉴评,被评为I级(世界级)、Ⅱ级(国家级)、Ⅲ级(省级)的各类地质遗迹。专家鉴评按照DZ/T0303-2017行业标准执行。
3.2
地质遗迹完整性
出落的地质遗迹反映的地质现象,地质科学内涵知识系统、完整。
3.3
地质遗迹保护规划
在行政管辖区域范围内,根据地质遗迹类型、等级、分布、特征等,编制的一定时期内对重要地质遗迹实施有效保护,做出的各地质遗迹保护工作总体部酱安排计划。
3.4
地质遗迹保护工程
为保护重要地质遗迹,实施的各种工程技术手段和措施。
3.5
地质遗迹保护区
为有效保护地质遗迹的完整性,根据三个以上地质遗迹出露点,划定的连续分布较大保护边界范围的区域。
3.6
地质遗迹保护段
为有效保护地质遗迹的完整性,根据二个地质遗迹出落点,划定的连续分布较小边界范用的区域。
3.7
地质遗迹保护点
为有效保护地质遗迹的完整性,根据单独的地质遗迹出落点,划定的最小保护边界范的区域,
4目的任务、原则和要求
4.1工作目的任务
4.1.1工作目的
为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实施提供技术依据:为确保地质遗迹保护工程质量、有效保护和管理地质遗迹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统筹谋划、统一一部署地质遗迹在地质科研、地质坳查、科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实现有救保护和科学合理的利用。
4.1.2工作任务
具体工作任务如下:
a)收集整理分析、研究工作区已有的与地质遗迹相关的资料,确定地质遗迹保护对象;
b)对已经确定的地质遗迹保护对象,进行实地核查,确定重要地质遗迹保护名录;
c)对地质遗迹保护对象实地拗查,查明工作区地形地貌、植被、气侯、水文等自然地理条件,划定地质遗迹保护对象的实施保护边界范围;
d)编写规划文本、规划编制说明,编绘规划图件、编制规划表格;
e)编制地质遗迹保护工程设计,编写施工、监理、验收等技术要求;
f)开展地质遗迹保护工程设计、施工、监理、险收等工作。
4.2保护工作原则
地质遗迹保护技术工作,成遵守对重要地质遗迹保护对象实施有效保护的原则。
4.3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如下:
a)地质遗迹保护技术工作在地质遗迹调查评价基础上开展工作;
b)地质遗迹保护对象的确定应科学合理准确,划定的保护区、保护段、保护点,应能保护地质遗迹的科学性、完整性;
c)地质遗迹保护规划编制因地制宜符合实际情况,提出保护与合理利用的规划方案具有可操作性;
d)地质遗迹保护工程采用保护技术工程与保护工程实条件相结合的工作方法。
4.4工作内容
4.4.1地质遗迹保护规划
地质遗迹保护规划编制包括资料搜集与分析、地质遗迹保护对象确定,实地划定保护对象边界范用,制定地质遗迹保护职责和措施等,规划编制包括编写文本、规划编制说明,编绘规划图件,规划评审等工作内容。
4.4.2地质遗迹保护工程
2022年4月 四川省德阳市绵竹信息价

川建通告(2022)60号
为进一步深化建筑业“放管服”改革,减轻企业负担,做好建设工程企业资质改革相关准备工作,经研究,决定继续延长我省建设工程企业资质有效期,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统一延续有关事项的通知》(建办市函(2021)510号)精神,原我厅《关于继续延长有关建设工程企业资质有效期的通告》(川建通告(2021 155号)规定的勘察、设计、建筑业、监理、检测企业资质证书有效期延期至2022年6月30日的,以及企业资质证书有效期于2022年7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届满的,资质证书有效期延期至2022年12月31日。
二、相关建设工程企业资质有效期将在四川省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一体化平台自动延期,并上传至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原有企业资质证书继续有效,在此期间仍可用于工程招投标和工程建设等活动。
三、自本通告发布之日起,我厅暂不受理资质证书有效期于2022年12月31日前届满的上述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延续申请事项。
四、各市(州)和扩权县((市)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可参照本通告规定延续。
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建设工程企业资质有效期延续有新规定的,我厅将按要求及时调整公布我省建设工程企业资质有效期。
特此通告。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2年4月2日
DB41/T 1998-2020 水资源监控数据传输规约
ICs07.060
CCSN 93 DB4A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1998-2020
水资源监控数据传输规约
2020-10-23发布2021-01-23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水资原监控数据传输的术语定义、基本要求、数据报文传输规约、数据传输报文及结构。
本文件适用于水资源监测系统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18657.3一2002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
GB/T50095水文基本术语和符号标准
SL26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术语标准
SL427一2008水资源监控管理系统数据传输规约
SL651水文监测数据通信规约
3术语和定义
GB/T50095和SL2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遥测终端机
能自动完成数据的采集、存储、编码及传输控制,并通过传输信道自动完成数据传输的仪器。
3.2
监测站
为获取水资源监控数据而设立的各种观测设备及其安装场所的总称。
3.3
中心站
在水资源监测管理系统中,负贵实时数据收集、处理和发布,并根据需要能对监测站(监控站)进行遥控/遥调的控制中心。
4基本要求
4.1系统涉及的仪器设备产品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4.2传感器与遥测终端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应符合SL651规定。
DB41/T 1997-2020 水资源监测系统运行维护规程
ICs03.080.99
CCS A 20 DB4I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1997-2020
水资源监测系统运行维护规程
2020-10-23发布2021-01-23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水资源监测系统运行维护的基本要求、监测站维护、数据检查、监测信总管理平台运行维护。
本文件适用于水资原监测系统的运行维护。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838一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14050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
GB/T28714一2012取水计量技术导则
GB/T50095水文基本术语和符号标准
SL219一2013水环境监测规范
SL444水利信总网运行管理规程
SL715水利信总系统运行维护规范
HJ915一2017地表水自动监测技术规范(试行)
3术语和定义
GB/T5009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监测站
为获取取用水户水量和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等水资源数据而设立的各种监测设备以及安装场所的总称,包括:监测站设备和监测站附属设施。按监测目的分为:水量监测站、水质监测站。其中,水量监测站按监测对象分为:管道型水量监测站和渠道型水量监测站:水质监测站按监测对象分为:河道型水质监测站和湖库型水质监测站。
3.2
监测信总管理平台
由接收、存储、处理监测站监测信息的软硬件组成的系统。
3.3
水资源监测系统
能够自动采集、传输、接收和处理各种水资源实时数据的传感器、通信设备和接收处理装置的总,称。包括监测站和监测信总管理平台。
4基本要求
4.1开展水资源监测系统的常规维护和故障处理。
4.2定期对水资原监测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估,根据需要,调整、优化水资源监测系统。
DB41/T 1996-2020 智慧酒店建设评价规范
ICs03.200.01
CCS A 00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1996-2020
智慧酒店建设评价规范
2020-10-23发布2021-01-23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智慧酒店建设评价的术语和定义、缩略语、评价原则、评价要求、评价流程、评价内容、授牌与复核。
本文件适用于商务酒店、星级饭店、经济连锁、招待所、酒店公寓、度假酒店、青年旅社、民宿等智慧化建设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239信总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智慧酒店
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信总与通信技术,对酒店环境、资源、顾客、设施和服务进行全面、透彻感知,并及时作出响应,从而实现服务个性化、消费网络化、体验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的各类酒店。
3.2
酒店核心区域
酒店前厅、电梯、走廊、影院、餐厅、操作间、会议室等。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OA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
A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
V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DB41/T 1982-2020 耕地破坏鉴定技术规范
ICs65.020.99
B04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1982-2020
耕地破坏鉴定技术规范
2020-09-11发布2020-12-11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耕地破坏鉴定的总则、准备工作、实地调查、勘测定界及查证地类、耕地破坏程度评价和报告编制。
本文件适用于非法破坏耕地或行为人的不当行为造成的耕地破坏鉴定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T15834标点符号用法
GB/T19231土地基本术语
GB/T21010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28407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
GB/T33469耕地质量等级
NY/T1120耕地质量验收技术规范
NY/T1634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
TD/T1008士地勘测定界规程
D/T1012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TD/T1031(所有部分)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
D/T1036土地复垦质量控荆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耕地
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轮歇地、休耕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是滩地和海涂。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1.0m,北方宽度<2.0m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临时种植果树、茶树和林木且耕作层未破坏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的耕地。
[米源:GB/T21010一2017,5]
3.2
耕地破坏未经具有批准权限的部门批准,因生产建设活动或不当行为,造成耕地压占、挖损、矧陷、污染,
致使耕地原地表形态、士壤结构、地表生物等直接或间接损毁,导致耕地原有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的活动。
3.3
耕地压占
未经具有批准权限的部门批准,擅自在耕地上进行建筑物或构筑物建设、地表硬化或物料推放,造成耕地原有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尖的活动。
3.4
耕地挖损
未经具有批准权限的部门批准,擅自在耕地上采矿、挖沙、取土等生产建设活动致使原地表形态、土壤结构、地表生物等直接损毁,耕地原有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尖的活动。
3.5
耕地塌陷
未经具有批准权限的部门批准,因地下开采、掏挖导致耕地地表沉降、变形,造成耕地原有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尖的活动。
3.6
耕地污染
因人为因素导致某种物质进入耕地表层土壤,引起土壤化学、物理、生物等方而特性的改变,导致土壤健康状况遭到破坏或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出现风险。
4总则
4.1鉴定范围
耕地破坏行为人未经具有批准权限的部门批准,申请人申请鉴定的全部士地面积。
4.2鉴定工作内容
包括实地坳剥、查证地类(耕地的二级地类及永久基本农田)、耕地破坏程度评价、鉴定报告编制及工作材料汇编存档备案。
4.3鉴定依据
4.3.1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国家有关耕地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地方法规。
4.3.2政策文件
自然资源部、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及河南省耕地保护、管理的政策文件。
4.4鉴定资料
4.4.1技术资料
破坏耕地前一年度的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及其他资料。
4.4.2证据资料相关部门发现、查处耕地破坏行为人造成耕地破坏的有关资料。
4.4.3委托资料
耕地破坏鉴定申请人提交的耕地破坏鉴定委托材料。
4.5鉴定工作流程
鉴定工作流程:准备工作、工作方案制定、资料收集、实地坳查、采样检测、坳界测量、面积量算、地类查证、耕地破坏程度评价、报告编写、图件编制、提交鉴定报告和备案存档。
DB41/T 1981-2020 矿山土地复垦土壤环境调查技术规范
ICs13.020.40
CCS Z 60 DBA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1981-2020
矿山土地复垦土壤环境调查技术规范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山土地复是土壤环境调查的基本原则、工作程序、资料收集、现场踏勘、人员访谈、检测点位布设、检测项目、样品采集制备保存与流转、分析方法和评价。
本文件适用于矿山土地复是工程实施前复垦责任范围内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竣工后复垦为耕地的土壤环境质量调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5618一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腔标准(试行)
GB36600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HJ/T16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Y/T395一2012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NY/T3343耕地污染治理效果评价准则
D/T1036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土壤
指位于陆地表层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多孔物质层及其相关自然地理要素的综合体。
[米源:GB15618-2018,3.1]
3.2
耕地
用于农作物种植的土地。
[米源:GB/T33469一2016,3.1]
3.3
矿山土地复垦
在可矿山生产活动过程中,对因采矿所造成压占、挖损、塌陷、污染等的损毁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达到可利用状态的活动。
3.4
土地复垦责任范围
复是区中损毁土地及不再留续使用的永久建设用地构成的区域。
[来源:D/T1031.1-2011,3.14]
3.5
土地复垦单元
复是方向、标准、措施基本一致的待复是土地单元。
[来源:TD/T1031.1-2011,3.17]
3.6
士壤环境
地球环境由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大气圈构成,土壤位于该表生环境的中心,既是各圈层相互作用的产物,又是各圈层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的枢纽。受自然和人为作用,内在或外显的土壤状况称之为土壤环境。
[来源:HU/T166-2004,3.2]
3.7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确定矿山土地复是责任范围内土壤是否被污染,以及污染程度和范的过程。
3.8
土壤环境质量调查
通过实施矿山土地复是工程,对复是为耕地的土壤环境质量作出评价的过程。
4基本原则和工作程序
4.1基本原则
4.1.1针对性原则
针对矿山不同矿特征和誉在污染物特性,进行土壤污染调查。
4.1.2可操作性原则
综合考虑调查方法、时间和经费等因素,结合当前科技发展和专业技术水平,使调查过程切实可行。
4.1.3科学性原则
基于资料整理与分析,结合复是责任范围具体特点,科学合理选择布点区域,确定检测点位。
4.2工作程序
4.2.1包括资料收集、现场踏坳、人员访谈、信息整理与分析、制定采样工作计划、采样分析、数据分析与评估和提交调查结论。
4.2.2根据复是工程实施前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分析结果,如污染物浓度未超过GB15618规定的筛选值以及清洁对照点浓度(有土壤环境背景的无机物),可实施耕地复是工程,否则不应实施耕地复是工程。
4.2.3矿山土地复是士壤环境调查工作程序见附录A。
DB41/T 1978-2020 文物建筑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ICs07.060
A47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1978-2020
文物建筑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2020-09-11发布2020-12-11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文物建筑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术语和定义、评估资料收集、雷电环境评价、风险识别、风险计算和风险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核定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建筑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其他不可移动文物中的文物建筑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您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17142一2015雷电防护第2部分:风险管理
QX/T85一2018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21714.2一2015和QX/T85一201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21714.2一2015和QX/T85一2018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根据雷电特性及其致灾机理,分析雷电对评估对象的影响,提出降低风险措施的评价和估算过程。
[QXT85-2018,定义3.1.1]
3.2
文物建筑
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中的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以及其它不可移动文物中的建筑遗产。
3.3
风险分量
按损害成因和损害类型细分的部分风险。
[GB/T21714.2-2015,定义3.1.32]
3.4
风险容许值
RT
需保护对象能够容许的雷击最大风险值。
[GB/T21714.2-2015,定义3.1.33]
3.5
雷击线路雷闪击中连接到需保护建筑物的线路。
[GB/T21714.2-2015,定义3.1.17]
3.6
物理损害
由于雷电的机械、热、化学或爆炸等效应对建筑物(或其内存物)所造成的损害。
[GB/T21714.2-2015,定义3.1.26]
3.7
人身伤害
文物建筑遭雷击引起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通过电击造成人身永久性伤害,包括死亡。
3.8
危险事件
需防护建筑物或其附近遭受雷击的事件,或者是可能引起损害的、与建筑物相连的、需防护的线路
或其附近遭受雷击。
[GB/T21714.2-2015,定义3.1.14]
3.9
防护措施
为减小需保护建筑物雷电损害风险而采取的措施。
[GB/T21714.2-2015,定义3.1.38]
4评估资料收集
文物建筑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应遵循科学性、完整性、真实性原则。在文物建筑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时,应进行现场勘察并收集以下资料:
——文物建筑现状总平而图、电气图、建筑图、结构图及其他相关图纸,文物建筑所用材料、修缮记录,现状照片等;
——文物建筑的历史沿革及现存建筑的年代、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及公布时间;
——文物建筑所在地地理环境,包括地形、地质、土壤、水文、周边的高大树木及建筑物情况;
——文物建筑所在地区雷暴观测、闪电定位系统数据等气象资料(至少最近五年),文物建筑雷击灾害历史资料等;
——文物建筑雷电防护装置的现状;
——文物建筑管理使用情况、常驻人员和人员流动情况等。
DB41/T 1976-2020 区域性暴雨过程气象强度评估方法
ICs07.060
A47 DBA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1976-2020
区域性暴雨过程气象强度评估方法
2020-09-11发布2020-12-11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区域性暴雨过程的术语和定义、气象强度评估指标、评估方法及等级。
本标准适用于区域性暴雨过程气象强度评估、服务和研究。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日降水量
前一日20时到当日20时的累积降水量。
[GB/T33680-2017,定义2.1]
2.2
区域性暴雨
10个及以上相邻的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包括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常规气象站)出现日降水量达大雨及以上,且其中5个及以上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同期降水量达暴雨及以上(参见附录A)。
2.3
区域性桑雨过程
区域性暴雨持续1天及以上的降水过程,持续3日及以上的降水过程期间可有不连续间断日。间断日包括下列三种情况:
——至少1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日降水量达暴雨及以上;
——至少5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日降水量达大雨及以上;
——至少10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日降水量达中雨及以上(参见附录A)。
3评估指标
3.1持续日数
持续日数等级(PD)划分见表1。
3.2过程范围
过程范围等级(P)划分见表2。
3.3过程最大日降水量
过程最大日降水量等级(P)划分见表3。
3.4单日最大范围
单日最大范围等级()划分见表4。
3.5过程区域平均降水量
过程区域平均降水量等级(PA)划分见表5。
4评估方法
4.1区域性暴雨过程气象强度区域性暴雨过程气象强度()计算见公式(1)。
DB41/T 1975-2020 自动土壤水分传感器电性能核查规范
ICs01.040.17
A50/64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1975-2020
自动土壤水分传感器电性能核查规范
2020-09-11发布2020-12-11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自动土壤水分传感器电性能核查的术语和定义、核查的条件、内容和流程。
本标准适用于在实验室对频域反射法自动土壤水分传感器(以下简称“传感器”)进行周期性电性能核查。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频域反射法
根据土壤中的水和其他电介质介电常数之间的差异的原理并采用频域反射测试技术测量土壤含水量的方法。
[GB/T28418-2012,定义3.2]
2.2
土壤体积含水量
土壤中水的体积与其总体积的比值,通常以百分数形式表示。
[SL364一2015,定义3.12]
2.3
容重
单位体积原状土烘干后的重量。
注:通常以克每立方里米(g/cm)表示。
[GB/T33705一2017,定义3.6
3核查条件
3.1周期
传感器业务运行每满两年应进行一次电性能核查。
3.2实验室
核查实验室应满足以下要求:
——建筑层高宜为3.8m4.2m;
——门宽宜为1.1m1.5m(不对称双开);
——实用面积不宜小于50m2;
——室内应设计给排水,地面宜做无缝化处理并设地漏;
——应有通风、除尘和温湿度控制设备;
——环境条件指标为空气温度20℃±2℃,空气湿度≤75;
——实验台柜基材应坚固、无异味,而材应耐腐蚀、耐高温、易清洗。
3.3器材
应具备240目石英砂、蒸馏水、压土器、亚克力标准容器、标定试验桶、清洗池、拱箱、铝盒、环刀、电子天平、电子秤等专用器材。部分器材规格应符合以下要求:
——亚克力标准容器少250m×H150mm;
——标定试验桶少350m×H1500m;
——拱箱,可控温度在105℃±2℃,内部容积大于0.06m;
——铝盒,直径不小于50m,容积不低于150cm;
——环刀,容积100cm;
——电子天平,最小感量0.018,满量程至少1000g。
4核查内容和流程
4.1核查内容
核查包括以下内容:
a)传感器的外观检查。
b)传感器的基准频率值,包括空气中与水中频率,单位为kz。
c)传感器的体积含水量观测值(以下简称“观测值”)。
4.2核查流程
4.2.1登记建档
登记传感器接收时间、送检单位、出厂编号等信息,建立传感器信息档案。
4.2.2外观检查
传感器应有型号、出厂编号等明显标志。传感器外形结构应完好,不应有明显的凹迹、裂缝、变形等现象,金属件不应有严重锈蚀及其它机械损伤。
4.2.3标准样本制备
使用240目石英砂与蒸馏水混合制作5%、15%、25%和饱和点(拱干后体积含水量不低于33%)四个体积含水量等级的标准样本各2个,标准样本制作方法见附录A。
4.2.4核查数据获取
4.2.4.1利用标定试验桶测量每层传感器的空气中和水中频率,取四次测量平均值进行记录,获取基准频率值,保留一位小数。
4.2.4.2将各层传感器分别在5%、15%、25%和饱和点四个体积含水量等级的标准样本中测量记录,获取观测值,保留一位小数。
4.2.5烘干值计算
对完成核查测量的标准样本进行环刀取样,称重,105℃烘干8后复称,计算样本的实际体积含水量,即烘干值,计算方法见公式(1)。
DB41/T 984-2014 足部防护 35kV和40kV电绝缘靴
ICs13.340.10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984-2014
足部防护35kV和40kV电绝缘靴
Foot protection 35kV and 40kV electrical insulating boots
2014-12-30发布2015-03-01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35kV、40kV的电绝缘靴式样、技术要求、测试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35kV、40kV全橡胶电绝缘靴。主要用于电气设备上工作时作为辅助安全用具的电绝缘靴。
本标准不适用于直接与高压电器设备的带电部分发生接触的场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29一2008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斯裂强度的测定
GB/T532一2008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与织物粘附强度的测定
GB/T3293.1一1998鞋号
GB12011一2009足部防护电绝缘鞋
GB,/T20991一2007个体防护装备鞋的测试方法
3式样
按靴帮高低分为以下式样:
a)半筒电绝缘靴,见图1a);
b)高筒电绝缘靴,见图1b)。
4技术要求
4.1一般要求
4.1.1结构
鞋底应有防滑功能,鞋底和跟部不应有金属勾心等部件。具有抗冲击性和耐压力性的电绝缘靴内保护包头应采用非金属材料时,应进行表面绝缘处理,并在制鞋时与鞋为一体不能活动。
4.1.2鞋号
鞋号设置应符合GB/T3293.1一1998的规定。
4.1.3靴帮
4.1.3.1高度
按照4.1方法测量时,靴帮高度应符合表1要求。
4.1.3.2厚度
按照5.2方法测量时,靴帮材料任何一处厚度应不小于1.5mm。
4.1.3.3拉伸性能
按照5.3方法测试时,靴帮扯断强力应不小于180N。
4.1.3.4耐折性
按照5.4方法测试时,靴帮耐折性应至少连续屈挠125000次,表面无裂纹。
4.1.3.5靴帮与织物粘附强度
按照5.5方法测试时,靴帮与织物粘附强度应不小于0.6kN/m。
4.1.4外底
4.1.4.1防滑花纹
至少图2的阴影部分应有向侧边开口的防滑花纹。
4.1.4.2厚度
按照GB/T20991一2007中8.1方法测量时,花纹高度不小于4m;
当防滑花纹高度无法测量时,除腰窝外任何一处的厚度不小于6mm。
4.1.4.3耐磨性
外底耐磨性按照5.7方法测试时,相对体积磨耗量应小于400mm。
4.1.4.4耐折性
按照5.8方法测试时,连续屈挠30000次,切口增长不应大于4mm。
4.1.4.5撕斯裂强度
按照5.9方法测试时,撕裂强度不应小于8kN/m。
4.1.5成鞋
4.1.5.1外观质量
应符合GB12011一2009的外观质量要求。
4.1.5.2防漏性
按照5.10方法测试时,应没有空气泄漏。
4.2电性能要求
按照5.11方法测试时,应符合表2规定。
DB41/T 973-2014 充气式游乐设施通用技术要求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973-2014
充气式游乐设施通用技术要求
2014-10-21发布2014-12-30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充气式游乐设施的术语和定义、设计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使用与管理、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制造商应提供的信息。
本标准适用于3岁至14岁人群游玩,是用双面PWC加网涂层布制作的苑气式游乐设施。本标准不适用于:
a)不含纤维材料的苑气玩具;
b)水上苑气设施;
c)充气建筑;
d)大型广告、展览、杂技表演、安全、营救、航空航天等项目的充气设施。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828.1-201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QL)检索的逐批检验袖样计划
GB6675.1-2014玩具安全第1部分:基本规范
GB6675.3-2014玩具安全第3部分:易燃性能
GB6675.4-2014玩具安全第4部分:特定元素的迁移
GB/T6836-2007缝纫线
GB8408-2008游乐设施安全规范
GB/T21328-2007纤维绳索通用要求
GB/T27708-2011充气玩具通用技术要求
HG/T2580-2008橡胶或塑料涂浅织物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的测定
HG/T3052-2008橡胶或塑料涂泼织物涂发层粘合强度的则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充气式游乐设施
用双面PC加网涂层布制作的,通过一台或多台鼓风机持续提供空气保持膨胀,并仅依靠空气支撑力维持其形状的充气式游乐设施。其特点是:
a)主要功能是:蹦跳、滑动、禁爬、交互性游玩;
b)不可移动、无速度、无升高。
3.2
充气主垫
承我游客玩婴和交互穿越区域的游乐设施基础部分。
3.3
卡困
身体的一部分或衣服被卡住、维绕产生的危险。
3.4
滑梯
从主体造型的平台到缓冲平垫形成的坡度。
3.5
缓冲带
从滑梯到底部用来减速的区域。
3.6
编网
用作限制游玩的区域。
3.7
攀梯
通常放置在斜坡,用于脚和手攀爬抓附物。
3.8
装饰物
固定在游乐设施上不可拆卸、不可移动,用于装饰的部件。
3.9
拉筋
连接气垫中间及周国、起固定、成型、平衡等作用的材料
3.10
描固
连接游乐设施与地而之间的安全防护装置。
4设计要求
4.1安全
4.1.1安全分析
对游乐设施使用过程可能出现的危险进行判断,并对危险可能引起的风险进行评估。安全分析的目的是识别在使用和可预见的误用过程中对人身体健康以及设施等造成的危险。
4.1.2安全评估
包括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导致伤害的严重程度(受伤的概率、涉及的人员数量、伤害的严重程度、颊率等)进行评估。
4.1.3安全控制4.1.3.1对安全分析、安全评估的结果,必须提出有针对性的相应措施,以使风险消除或最小化,使风险处于可控状态。
4.1.3.2充气式游乐设施经过大修或重要的设计变更时,也应进行新的安全分析、安全评估和安全控制程序。
4.2结构
4.2.1锚固
4.2.1.1充气式游乐设施应提供一套锚固装置或者压找系统以及必要的配件,确保其能够牢固固定在地面上。
4.2.1.2每个充气式游乐设施至少设有六个固定鼻,固定鼻的数量按照附录A计算。
4.2.1.3在户外使用时,充气式游乐设施应当固定于符合要求的地面上,充气式游乐设施的锚地和压截系统(包括绳索、织带、金属附件、木桩、重物等)所有组件或锚固点应能承受1800N的拉力。该施加力的方向应与地面成30°45°夹角,固定的地方应远离施加力的方向。固定柱的顶端应当呈圆形,基露于地面的部分高度不超过25mm(见图1)。
DB41/T 959-2014 气瓶用电子标签标识规范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959-2014
气瓶用电子标签标识规范
2014-09-30发布2014-12-01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于标识气瓶的电子标签的术语和定义、性能、安全、封装、数据、使用、粘贴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标识气瓶电子标签(以下简称“标签”)的设计、封装和应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181漆膜颜色标准
GB/T7408-2005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
TSGR5001气瓶使用登记规则
GSB05漆膜颜色标准样卡
IS021007气瓶用射颊技术的识别和标识(Gas cylinders一Identification and marking using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子标签
用于存储可识别数据的电子装置,通常被安装在被识别对象上,存储被识别对象的相关信息。根据不同应用,该标签可被封装成不同形式。
3.2
三重数据加密算法块密码
对一块数据用三个不同的密钥进行三次加密的加密方式。
3.3
数字签名
使用密码算法对发送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生成一段信息并附着在原文上一起发送。这段信息类似现实中的签名或印章,接受方可对进行验证,判断原文真假。
3.4
读写器
与标签进行通讯的读写设备。
3.5
手持机
与标签进行通讯的手持读写器。
3.6
标签编号
由标签芯片生产厂商固化在芯片内的唯一标识码。
3.7
指令
由读写器或者手持器向标签发出的能够使标签完成相应操作的信息。
3.8
响应
标签收到来自读写器或手持器的指令后完成相应操作并将信息反绩给读写器或手持器的过程。
4性能要求
4.1标签应符合IS021007的规定,工作频率为13.56z。
4.2标签在-15℃一+50℃范国内应能正常工作。
4.3正常工作环境下,标签的可读写距离应不小于2cm。
4.4在使用各个环节,标签接到指令后做出一次响应所需时间应不大于1s。
4.5存储在标签内的数据,其正确读写次数应不小于10000次:标签内数据保存时间应不小于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