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这三项放线,为什么甲方要单独发包啊,不是应该总包负责吗-河北
问题专业:招投标
所属地区:河北
提问日期:2022-10-15 17:49:38
提问网友:山高人为峰
解答网友:陈工
具体要看合同条款确定的。
问题专业:招投标
所属地区:河北
提问日期:2022-10-15 17:49:38
提问网友:山高人为峰
解答网友:陈工
具体要看合同条款确定的。
所属地区:湖北
提问日期:2022-10-15 17:38:53
提问网友:木头人
高压旋喷桩设计桩长11米,钻芯检测钻进深度12米,芯样长8米,那么粉喷桩桩长多少?是不是差不多8米?
解答网友:陈工
是8米的。
问题专业:土建
所属地区:山西
提问日期:2022-10-15 17:34:25
提问网友:飒宇
解答网友:
用如图所示构件
问题专业:安装
所属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提问日期:2022-10-15 17:32:30
提问网友:$
解答网友:天山雪豹
S=0.9*3.14*0.2
问题专业:土建
所属地区:湖北
提问日期:2022-10-15 17:29:10
提问网友:15392067567
解答网友:GXZ
用异形圈梁
目录
序001
绪论研究问题说明002
0.1当代西方建筑形态的美学动态概况003
0.2我国建筑师所面临的一些问题004
0.3建筑类型学研究的现状、主旨和方法说明006
0.4研究内容与框架
上篇:理论篇009
第1章来自理性世界的思考
—建筑类型学理论发展综述010
1.1建筑类型学概况023
1.2当代西方建筑类型学的架构031
第2章内在的秩序一新理性主义中的建筑类型学理论研究032
2.1历时性与共时性的交汇阿尔多·罗西的建筑类型学理论043
2.2意大利“形态类型学”(Typ0Morphology)研究传统051
2.3其他一些新理性主义建筑师的建筑类型学理论077
第3章自然的启示
一新地域主义中的建筑类型学理论研究078
3.1当代批判的地域主义一马里奥·博塔的建筑类型学理论091
3.2有机类型学一阿尔瓦·阿尔托的建筑类型学理论100
3.3亚洲及拉丁美洲地区新地域主义建筑师的类型学探索
中篇:解析篇
117
第4章以类型从事建构
现代建筑类型学的设计方法与形态生成法则118
4.1形态、逻辑与情感—建筑类型学形态设计的基本要素123
4.2抽象的运用一基于类型学的形态设计方法149
4.3类推的设计和类型学的三种应用途径153
第5章场所意义的生成一类型学形态生成法则的具体操作实例分析154
5.1理想与现实一建筑设计中类型学形态生成法则的具体操作分析164
5.2环境与行为一城市设计中类型学形态生成法则的具体操作分析181
第6章人文·场所·记忆
—拉斐尔·莫内欧建筑类型学理论与实践研究182
6.1莫内欧建筑实践与理论综述190
6.2历史与现实一设计原型的抽象过程202
6.3应变与表现一设计原型的场所化过程222
6.4组合与应用类型的组合设计与案例分析228
6.5莫内欧建筑类型学设计方法的启示233
第7章设计思想中的形式一对建筑类型学形态创作特征的比较研究与批评234
7.1观察:综合深入247
7.2分析:审美取向255
7.3对当代西方建筑类型学形态创作理论局限性的美学批评
下篇:本土篇259
第8章表现与再现一中国当代建筑创作中的类型学实践研究260
8.1日本及其他东方文化地区现代地域性建筑的类型学启示265
8.2中国当代建筑创作中的类型学实践发展274
8.3对中国传统地域建筑文化的类型学思考279
第9章回归与超越
走向开放的广义建筑类型学280
9.1狭义建筑类型学的整合与延续285
9.2广义建筑类型学的建构288
9.3类型、原型与参数化设计一未来研究展望291
再版跋语293
参考文献
这是一本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研究和应用的专著。在收集整理历届历次荷载规范研究和编制修编资料基础上,介绍荷载规范修编的历史背景和主要过程,论述确定各类荷载的理论背景和分析方法,详细叙述楼屋面活荷载、吊车荷载、雪荷载、风荷载等主要荷载取值的来龙去脉及发展演变,列出重要的原始数据和资料,分析评价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结合作者大量实际工程风雪荷载试验研究和咨询的经验,针对重大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风雪荷载应用的重点和难点,给出若干典型超高层建筑和大跨空间结构风雪荷载研究和应用的案例。本书为广大结构设计人员的重要参考资料,也可作为高校教师和研究生的辅导教材和文献资料。
目录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历次版本总览1
1.2《荷载暂行规定》结规1-54与结规1-58…2
1.3《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TJ9—74…4
1.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9一87…9
1.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一2001与《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一2001(2006版)…13
1.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一2012…………20
2《荷载暂行规定》结规1-58条文…38
3《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T9—74…59
3.1《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TJ974条文…59
3.2《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T丁9一74编制说明95
3.3宣贯材料《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TJ9一74中的若干问题133
3.4《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TJ9一74研究资料206
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一87………242
4,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9一87条文…242
4.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9一87条文说明(内容从略)…262
4.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9一87宜贯材料262
4.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9一87研编资料…327
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一2001…396
5.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一2001条文396
5.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一2001(2006版)局部修订条文420
5.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一2001(2006版)条文说明(部分)425
5.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一2001(2006版)研编资料434
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475
6.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一2012条文(新增章与附录)475
6.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一2012条文说明(部分)490
6.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一2012研编与培训材料…496
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其供暖、空调、通风、照明、热水供应等方面不断地消耗大量的能源。建筑能耗已占全国总能耗的近30%。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城乡还将新增建筑300亿,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建筑能耗必将对我国的能源消耗造成长期的、巨大的影响,要解决能耗问题,根本出路是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筑节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维护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影响因素复杂,单独强调某一个方面,都难以综合实现建筑节能目标。通过建筑节能标准的制定并严格贯彻执行,可以统筹考虑各种因素,在节能技术要求和具体措施上做到全面覆盖、科学合理和协调配套。
建筑节能检测是我国建筑节能领域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节能检测能够为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研究和开发提供重要的技术数据,保证和监测节能产品与工程质量,同时它也是新能源开发和应用不可缺少的工具与技术手段。作为检验检测机构和人员,有必要掌握建筑节能的基本技术要点和检验检测方法的基本要素,不断丰富建筑节能知识,开阔技术视野,提高检验检测技术水平,促进检验检测工作更好地开展。这就需要我们在不断努力学习技术知识的同时,积累实践经验和教训,既要重视从实践中学习,又不要忽略从书本中学习」
目录
第一篇建筑节能工程检测技术1
第1章绪论…3
1.1概述…3
1.1.1建筑节能分项工程划分……3
1.1.2材料和设备的复验项目…4
1.1.3材料、构件和设备验收…5
1.2建筑节能基础知识…
1.2.1基本术语……11
1.2.2设计术语17
1.2.3热工知识…20
1.3节能建筑的评价标准…24
1.3.1评价规定及体系…25
1.3.2基本要求…25
1.3.3评价与等级划分26
第2章建筑绝热材料检测方法29
2.1泡沫塑料及橡胶…29
2.1.1状态调节和标准环境29
2.1.2线性尺寸的测定31
2.1.3导热系数的测定33
2.1.4表观密度的测定37
2.1.5压缩性能的测定40
2.1.6吸水率的测定…43
2.1.7尺寸稳定性的测定46
22无机硬质绝热制品…49
2.2.1抗压强度试验50
2.2.2密度和含水率试验…51
2.2.3吸水率试验52
2.3无机纤维绝热制品53
23.1试验环境…53
2.3.2状态调节…53
2.3.3试样选取53
2.3.4尺寸和密度试验54
2.3.5吸湿性试验56
2.3.6吸水性试验57
2.3.7压缩性能的测定…59
2.4燃烧性能试验…61
2.4.1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64
2.4.2建筑材料难燃性试验70
2.4.3建筑材料可燃性试验73
2.4.4单体燃烧试验77
2.4.5氧指数法测定(室温试验)87
第3章建筑绝热材料及辅助材料检测95
3.1有机保温材料95
3.1.1钢丝网架模塑聚苯乙烯板95
3.1.2柔性泡沫橡塑绝热制品97
3.2无机保温材料…98
3.2.1岩棉制品98
3.2.2膨胀珍珠岩绝热制品…100
3.2,3膨胀珍珠岩保温板…101
3.2.4玻璃棉制品…102
3.2.5泡沫玻璃…102
3.2.6水泥基泡沫保温板106
3.3保温砂浆…107
3.3.1建筑保温砂浆…107
3.3,2抹面胶浆…109
3.3.3玻化微珠保温隔热砂浆…111
3.4辅助材料…113
3.4.1墙体保温用胶粘剂…113
3.4.2水泥界面剂和填缝剂…117
3.4,3玻纤网布…120
3.4.4镀锌电焊网…129
3.4.5锚栓…130
第4章保温系统材料检测133
4.1模塑聚苯板外保温系统…133
4.1.1养护条件和试验环境133
4.1.2数值修约…133
4.1.3胶粘剂…134
41.4模塑板…134
4.1.5抹面胶浆…135
4.1.6玻纤网…136
4.2胶粉聚苯颗粒外保温系统…138
4.2.1试验条件…139
4.2.2胶粉聚苯颗粒浆料……139
4.2.3聚苯板…140
4.2.4界面砂浆…141
4.2.5抗裂砂浆…142
4.2.6耐碱玻纤网143
4.2.7镀锌电焊网…144
4,2.8弹性底涂…144
4.3岩棉板外保温系统…144
4.3.1养护条件和试验环境145
4.3.2胶粘剂…145
4,3.3岩棉板和岩棉条…145
4.3.4抹面胶浆146
4.3.5玻纤网146
4.3.6锚栓…146
4.4硬泡聚氨酯板外保温系统…146
4.4,1养护条件和试验环境…147
4.4.2数值修约…147
4.4.3胶粘剂147
4.4.4硬泡聚氨酯芯材…148
4.4.5硬泡聚氨酯板…148
4.4.6抹面胶浆……150
4.4.7玻纤网……150
4,5保温装饰板外保温系统…151
4.5.1养护条件和试验环境…151
4.5.2数值修约…151
4.5.3保温装饰板…151
4.5.4粘结砂浆…153
4.5.5铺固件…153
4.6泡沫玻璃外保温系统154
4.6.1养护条件和试验环境154
4.6.2数值修约…154
4.6.3胶粘剂…154
4.6.4泡沫玻璃板…156
4.6.5抹面胶浆…158
4.6.6玻璃纤维网布…159
4.7现浇混凝土聚苯板外保温系统159
4.7.1养护条件和试验环境…160
4.7.2数值修约…160
4.7.3聚苯板…160
4.7.4轻质防火保温浆料162
4.7.5聚苯板界面砂浆…164
4.7.6塑料卡钉…164
4.7.7抗裂砂浆…164
4.7.8玻纤网…165
4.7.9热镀锌电焊网…166
4,8挤塑聚苯板(XPS)外保温系统…167
4.8.1养护条件和试验环境…167
4.8.2数值修约…167
4.8.3挤塑板…167
4.8.4界面处理剂168
4,8.5胶粘剂…169
4.8.6抹面胶浆170
4.8.7玻纤网170
49无机轻集料砂浆保温系统…172
4.9.1检验项目与批量…172
4.9.2试件制备与数量…173
4.9.3干密度试验…173
4,9.4抗压强度试验…173
4.9.5拉伸粘结强度试验…174
4.9.6导热系数试验174
4.9.7燃烧性能试验……174
4.9.8抗裂砂浆性能试验…174
4.9.9玻纤网性能试验…174
4.9.10饰面涂料性能试验…175
第5章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及现场试验方法…176
5.1概述176
5.2系统及组成材料性能试验方法………179
5.2,1试验准备、养护和状态调节…179
5.2.2系统耐候性试验方法……179
5.2.3系统抗风荷载性能试验方法…180
5.2.4系统耐冻融性能试验方法…182
5.2.5系统抗冲击性试验方法…182
5.2.6系统吸水量试验方法…183
5.2.7抗拉强度试验方法183
5.2.8拉伸粘结强度试验方法…184
5.2.9系统热阻试验方法…185
5.2.10抹面层不诱水性试验方法………185
5.2.11水蒸气渗透性能试验方法…186
5.2.12玻纤网耐碱拉伸断裂强力试验方法…186
5.3现场试验方法…187
5,3.1基层与胶粘剂的拉伸粘结强度检验方法…187
5.3.2无网现浇系统粘结强度试验方法…187
5.3.3系统抗冲击性试验方法…187
第6章建筑外门窗检测技术…188
6.1概述4…188
6.2性能分级………190
6.2.1气密性能分级…190
6.2.2水密性能分级191
6.2.3抗风压性能分级…191
624保温性能分级192
6.3性能检测193
6,3.1气密性能检测方法…193
6,3.2水密性能检测方法…197
6.3.3抗风压性能检测方法…200
6.3.4保温性能检测方法…204
6.4检测报告209
6.4.1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检测报告…209
6.4.2保温性能检测报告…210
第7章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检测技术211
7,1居住建筑节能检测…211
7.1.1室内平均温度检测…211
7.1.2室外管网的水力平衡度检测…213
7.1.3供热系统的补水率检测213
7.1.4室外管网的热损失率检测214
7.2公共建筑节能检测…215
7.2.1供暖空调水系统性能检测要求…215
7.2.2冷水(热泵)机组实际性能系数检测…215
7.2.3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检测…216
7.2.4新风量检测…217
7.2.5定风量系统平衡度检测…217
7.2.6风量检测方法218
7.2.7风量罩风口风量检测221
7.2.8照度值与功率密度值检测…221
7.3风机盘管机组检测…221
7.3.1风量试验方法…222
7.3.2供冷量和供热量试验方法…226
7.3.3梁声测量230
7.4供暖散热器性能检测231
7.4.1测试样品的选择232
7.4.2测试系统配置和测试方法…233
7.4.3检测报告…238
第8章围护结构现场检测技术239
8.1围护结构现场实体检验…239
8.1.1外墙节能构造钻芯检验…240
8.1.2外窗气密性现场实体检测241
8.1.3围护结构主体部位传热系数检测…243
8.1.4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检测
B.1.5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247
8.1.6中空玻璃露点现场检测…250
8.2建筑红外热像检测技术…251
8.2,1外墙饰面质量缺陷检测……253
8.2.2建筑物渗漏检测…255
8.2,3建筑物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检测…256
8.2,4检测结果分级及检测报告…257
第二篇建筑幕墙检测技术
第9章绪论263
9.1质量验收…264
9,2幕墙类别…266
9.2.1玻璃幕墙工程…266
9.2.2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268
9.2.3小单元建筑幕墙……271
9.3幕墙工程检测方法…272
9.3.1适用范围及类别……273
9.3.2检测程序…273
9.3.3检测方案275
9.3.4检测报告…276
第10章建筑幕墙物理性能检测技术277
10.1概述…277
10.1.1产品分类277
10.1.2性能及分级279
10.1.3材料…285
10.2建筑幕墙物理性能检测286
10,2.1气密性能检测287
10.2.2水密性能检测…290
10.2.3抗风压性能检测…294
10,2.4层间变形性能检测299
10.2.5保温性能检测…305
10.2.6检测报告…312
第11章幕墙相关材料检测技术314
11,1建筑玻璃相关性能检测…314
11.1.1可见光透射比的测定…314
11.1.2玻璃遮阳系数的测定…317
11.1.3玻璃传热系数的测定…323
11.1,4中空玻璃露点的测定…324
11.2支承材料相关性能检测…325
11.21隔热铝合金型材性能检测……325
11.2.2钢材相关性能检测334
113其他材料性能检测…337
11.3.1铝塑复合板的剥离强度试验337
11.3.2石材的压缩强度试验……341
11.3.3石材的弯曲强度试验……343
11.3.4石材的体积密度及吸水率试验…344
11.4密封胶与结构胶性能检测…346
11,4.1密度的测定…346
11.4.2低温柔性的测定……347
11.4.3拉伸粘结性的测定348
11.4.4定伸粘结性的测定435
11.4.5弹性恢复率的测定…354
11.4.6剥离粘结性的测定…357
11.4.7污染性的测定…359
11.4.8硅酮结构胶与相邻接触材料的相容性…364
11.4.9石材密封胶与接触材料污染性试验…365
11.4.10干挂石材幕墙用环氧胶粘剂………368
11.4.11硅酮结构密封胶…370
书中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房屋建筑工程量的速算方法与工程量清单编制方法及其技巧,特别突出了土方、砌体、钢筋及混凝土工程量的疑难点计算,以及工程量清单编制要点。
书中附有建筑、结构施工图,另外插入了99幅例图,列举了42道计算实例。作者针对不同分项工程量的计算特点,还推理论证出了109道计算公式,设计了各种专用计算表格,为工程造价计量独创,非常实用
本书是依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一2013、《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54一2013、《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一2013及其他有关规范、规则,并结合作者从事造价工作多年的实践经验编撰的。书中主要介绍房屋建筑工程量的速算方法与工程量清单编制方法及应用,特别突出了土方、砌体、钢筋及混凝土工程量的疑难点计算。
本书内容既注重理论性,又注重实用性,图文并茂,浅显易懂。书中所介绍的快速计算方法的核心,是利用工程量数表(表A)、工程量计算专用表(表B),以及各种公式加以技巧计算。该计算方法与传统方法有很大不同,可以说是突破了传统方法,是工程量计算的一项创新。读者如果能够熟练掌握,灵活运用该计算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必将体会到由此带来的快速、便捷和乐趣,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目录
第1章工程量速算方法概述1
1.1计算工程量应掌握的基本技能…1
1.1.1提高看图技能…1
1,1,2熟悉常用标准图做法……1
1,2合理安排工程量计算顺序2
1.2.1分部分项工程量计算顺序2
1.2.2不同分项工程的计算方法…3
1,3灵活运用“统筹法”和“手册”计算…5
1.3.1运用“统筹法”原理计算…6
1.3.2利用“工程量计算手册”计算……7
第2章工程量基数计算…8
2.1工程量基数“三线”计算…8
2.1.1外墙中心线长L中,与外墙外边线长L外计算…8
2.1.2内墙净长度L内计算9
2.1.3实例计算10
2.2建筑面积计算…11
2.2.1建筑面积计算的规定…11
2.2.2建筑面积计算方法24
2.2.3实例计算………25
第3章分项工程量速算方法洋解”29
3.1土方工程量计算…29
3.1,1土石方工程量计算前应确定的资料…29
3.1.2计算土方工程量的有关规定…30
3.1.3挖基础土方周边范围的确定…32
3.1.4挖土深度与土方回填深度的确定…33
3.1.5土方工程分项工程量计算…33
3.2井桩工程量计算……48
3.2.1工程量清单项目及计算规则…48
3.2.2井桩体积传统计算方法…48
3.2.3群体井桩列表计算方法…49
32.4实例计算…49
3.3门窗工程量及洞口面积计算…51
33.1方法与步骤…51
3.3.2实例计算…52
3.4混凝土工程量计算…54
3.4.1维形独立基础计算……54
3.4.2杯形基础计算56
3.4.3有梁式带形基础计算…59
3.4.4构造柱计算…66
3.4.5图梁计算…73
3.4.6有梁板计算75
3.5钢筋工程量计算…78
3.5.1钢筋工程量计算的基本知识…78
3.5.2钢筋搭接长度与锚固长度…81
3.5.3箍筋长度计算…81
3.5.4弯起钢筋长度计算85
3.5.5不规则板钢筋计算……86
3.5.6圆形网片纲筋计算…89
3.5.7构造柱钢筋计算…92
3.5.8图梁钢筋计算…93
3.5,9柜架柱钢筋计算96
3.5.10有梁板钢筋计算……98
3.5.11墙体拉结筋计算99
3.6定型构件混凝土、钢筋工程量计算…101
3.6.1钢筋混凝土住宅楼梯…101
3.6.2钢筋混凝土挑檐…105
3.6.3钢筋混凝土住宅阳台…108
3.6.4纲筋混凝土雨篷…109
3.6.5纲筋混凝土过梁…109
3.6,6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10
3.6.7混凝土、钢筋工程量汇总…111
3.7砖砌体工程量计算“112
3.7.1砖基础计算…112
3.7.2砖墙体计算…114
3.8楼地面工程量计算116
3.8.1整体面层…116
3.8.2块料面层117
3.8.3橡塑面层…118
3.8.4其他材料面层…118
3.8.5踢脚线…118
3.8.6楼梯面层120
3.8.7台阶装饰121
3.8.8楼地面工程量计算方法122
3.8.9实例计算…123
3.9屋面及防水、保温工程量计算…124
3.9.1瓦、型材及其他屋而124
3.9.2屋面防水及其他…125
3.9.3屋面保温隔热及找坡…127
3.9.4实例计算……128
3.10装饰工程量计算130
3.10.1墙、柱面工程130
3.102幕墙、隔断工程…133
3.10.3天期工程…134
3.10.4油漆工程134
3.10.5喷刷涂料…135
3.10.6被糊…136
3.10.7实例计算136
第4章工程量清单编制的基本方法…138
4.1《计价规范》简介…138
4.1.1一般概念138
4.1.2《计价规范》的特点…138
4.1.3《计价规范》的内容139
4.1.4《计价规范》的强制性规定…140
4.1.5《计价规范》的术语释义…142
4.2《计量规范》简介…148
4.2.1《计量规范》的内容…149
4.2.2《计量规范》的强制性规定149
4.2.3《计量规范》的术语释义…151
4.3工程量清单编制规定及要求…15
4.3.1有关规定151
4.3.2工程量清单编制依据152
4.3.3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152
4,3.4措施项目清单…155
4.3.5其他项目清单…157
4.3.6规费、税金项目清单159
4.4工程量清单编制的基本方法161
4.4.1工程量清单格式…161
4.4.2编制工程量清单175
附录工程量计算手册…188
一、A类表工程量数表190
表A1混凝土井桩分段体积表…190
表A2砖基大放脚折加高度表…19]
表A3钢筋理论质量及搭接长度表193
表A4井桩承台网片钢筋每块量表195
表A5箍筋长度表…196
表A6墙体拉结筋标准量表…198
表A7构造柱延米高钢筋量表…200
表A8图梁延米长钢筋量表…201
表A9过梁混凝土、钢筋量表…204
表A10预应力空心板混凝土、钢筋量表216
表A11雨篷混凝土、钢筋量表224
表A12住宅楼梯混凝土、钢筋分层量表231
表A13挑檐混凝土、钢筋量表232
表A14住宅阳台混凝土、钢筋量表240
二、B类表工程量计算专用表252
表B1井桩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表252
表B2杯形基础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表253
表B3-01门窗工程量计算表…254
表B3-02门窗洞口面积计算表…254
表B401现浇()钢筋工程量计算表(一)255
表B402现浇()钢筋工程量计算表(二)256
表B5定型构件混凝土、钢筋工程量计算表257
表B6混凝土、钢筋(铁件)工程量江总表258
三、工程量计算公式…259
1.挖土方计算公式259
2.墙体L中、L外、L内计算公式…264
3.杯形基础计算公式…265
4.井桩体积计算公式267
5.有梁式带形基础整体计算公式267
6.有梁式带形基础重叠扣减计算公式269
7.砖基础计算公式4……271
8.不规则板类构件钢筋计算公式272
9.圆形网片钢筋计算公式272
10.楼地面整体面积计算公式…273
11.屋面找坡层平均厚度计算公式…273
12.装饰工程量计算公式…274
后记…275
参考文献…276
问题专业:安装
所属地区:黑龙江
提问日期:2022-10-15 13:19:50
提问网友:王强
请问这段旁通管根据定额规则算量吗?
解答网友:xagcc
直接计算到管子工程量中就行了。
所属地区:重庆
提问日期:2022-10-15 13:08:24
提问网友:狗崽_
解答网友:维达詹工
你好:用环式配筋承台+框架柱定义。
问题专业:土建
所属地区:山东
提问日期:2022-10-15 12:55:49
提问网友:砥砺前行
408606704
解答网友:大庆张工 免费采纳
找发你
问题专业:土建 预算 结算 计价软件GCCP 土建计量GTJ
所属地区:湖北
提问日期:2022-10-15 12:51:28
提问网友:T
假如一个自然层四跑楼梯。
1、楼梯的投影面积工程量是不是4个梯段+3个休息平台的投影面积之和?
2、套定额的话就是套直行楼梯子目*0.75(湖北18定额)
请教一下我的理解错了没?
解答网友:天山雪豹
1 是的。 2按当地规定
问题专业:安装
所属地区:陕西
提问日期:2022-10-15 12:50:00
提问网友:老兵
解答网友:小老百姓
就是串起来的并联
问题专业:土建
所属地区:山东
提问日期:2022-10-15 12:49:03
提问网友:祸斗淼
解答网友:维达詹工
你好:方法一:土建选择的是清单计价模式,计价选用定额计价模式所以提示报错,根据工程重新新建导入即可。
方法二:土建工程套了做法,没有汇总计算导致的,重新汇总计算保存后,重新导入计价即可(若土建工程中没有套做法,导入进来是没有内容的)。
问题专业:土建
所属地区:山西
提问日期:2022-10-15 12:43:32
提问网友:沙子
假如窗户3米宽,已经设置了抱框柱,那窗户下面还用设置构造柱吗?抱框柱的标高应该设置到梁顶还是梁底,软件里400高的加密怎么设置呢?
解答网友:维达詹工
你好:需要设置构造柱,抱框柱的标高应该设置到梁。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按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2019 年第二批协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协字[2019]22 号)的要求制定。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消防系统专业委员会归口管理。
本文件负责起草单位:九江中船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本文件参加起草单位: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磐龙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蓝众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广州瑞港消防设备有限公司、国安达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信达可恩消防实业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坚瑞消防安全设备有限公司、威特龙消防安全集团股份公司、湖北及安盾消防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纽特消防设备有限公司、浙江蓝盾电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预制式全氟己酮灭火装置的分类和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使用说明书编写要求等。
前 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2
4 分类和标记........................................................2
5 要求.............................................................3
6 试验方法..........................................................9
7 检验规则.........................................................15
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17
9 使用说明书编写要求...............................................17
附录 A(资料性) 全淹没灭火浓度及灭火剂用量计算 ....................18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华南智慧管道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国家管网集团华南分公司,中科智宇(寿光)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国家管网集团东部原油储运有限公司,青岛理工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田中山,董绍华,杨 文,徐晴晴,孙伟栋,李苗,陈思雅,张拥军,王龚。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国家管网华南分公司所属输油管道地质灾害敏感区识别、灾害监测、数据结果分析和安全评价报告等技术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国家管网华南分公司所属输油管道地质灾害影响区内埋地管道的应变监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施工期 construction period从开始施工,到管线埋设完毕为止的时期。
3.2变形deformation
因载荷作用而引起结构外形或尺寸的改变。注∶结构任一点的变形为位移。
3.3滑坡 earth slide 土体或岩体顺坡向地下滑动。
3.4应力stress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载荷或力
3.5异常 anomaly背离正常或一般规律的现象。
4 地质灾害敏感点的选择
4.1 地质灾害风险点识别
4.1.1 地质灾害风险点识别应当在现场全面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开展识别工作,充分识别管道地质灾害,特别是城市基本建设过程中,施工造成的开挖沉陷等地质灾害。
4.1.2 现场全面地质资料内容包括地质灾害评估、地质勘察报告、灾害防治设计、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外界影响因素等资料。
4.1.3 首先要识别出沿线管道地质灾害的类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形成纪录和档案。4.1.4 管道主要灾害主要形式包括冲沟、滑坡、泥石流、崩塌、断层、地裂缝地面沉降等。4.2 敏感监测点选择
主要选择对管道地质灾害高风险段进行监测,如滑坡、泥石流、土壤移动,管道悬空段、沉陷段、山体危险岩体、地震断裂带等危险区域进行监测。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地质灾害敏感点的选择...............................1
4.1 地质灾害风险点识别………………………………………………………1
4.2 敏感监测点选择......................................................................1
4.3 监测的内容…………………………………………………………………1
5 地质灾害监测系统的安装.....................................2
5.1 基本要求...................................2
5.2 地质灾害管道应变监测的主要内容..................................................2
5.3 管道监测系统安装....................................................2
5.4 数据采集系统...............................................................2
5.5 数据处理.....................................................................2
5.6 仪器误差及消除........................................................2
6 监测管理..................2
6.1 要求............................................................2
6.2 调研资料收集..........................................................3
6.3 巡检....................................................................3
6.4 检查记录和报告..................................................................3
6.5 资料分析.............................................................3
6.6 监测报告.............................................................4
7 地质灾害段管道安全监测………………………………………………………………………………………………4
7.1 主要自然地质灾害.................................................4
7.2 地质灾害段管道监测结论......................................................5.
参考文献.................6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华南智慧管道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国家管网集团华南分公司,中科智宇(寿光)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国家管网集团东部原油储运有限公司,青岛理工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田中山,董绍华,杨 文,徐晴晴,孙伟栋,李苗,陈思雅,张拥军,王龚。
引 言
油气管道作为油气资源调度最高效经济的运输方式,近年来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随着国家管网公司的成立,我国油气管网建设运营能力更是得到不断提升,油气输送管网基本形成。随着管道服役时间的不断增加,油气管道建设运营期的各种焊接、腐蚀、材料等缺陷逐渐显现,为我国油气输送带来不安全因素。为此如何高效修复管道缺陷、提升管道缺陷处剩余强度、延长管道使用寿命成为管道修复行业需要关注的重点。管体缺陷智能套筒修复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管道修复技术,因其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安装操作简单快捷、修复范围灵活等优点,更适用于在管道修复中进行广泛使用,在恢复缺陷处承压强度的同时,可以对缺陷处修复后的应力应变进行长期实时监测,通过对应变监测数据的分析得出缺陷修复处的应力状态,确保管道缺陷修复作业的有效性,对于保障“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为满足管道运输行业安全、高效运营的发展需要,提高管道修复技术的质量可靠性,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国家管网华南分公司针对管体缺陷智能套筒修复技术展开了一系列相关课题研究及工程实验研究,验证了管体缺陷智能套筒修复技术的有效性,修复后的管道缺陷处力学性能得到提升,满足了安全运营的需求。为推广管体缺陷智能套筒修复技术,提高管道缺陷处剩余强度,延长管道使用寿命,特制定本文件。
前言…………………………………………………………………………………………………………………I
引言………………………………………………………………………………………………………………II
1范围………………………………………………………………………………………………………………4
2规范性引用文件…………………………………………………………………………………………………4
3术语和定义………………………………………………………………………………………………………4
4补强应具备的资料………………………………………………………………………………………………5
5补强前的施工准备………………………………………………………………………………………………6
6补强作业…………………………………………………………………………………………………………7
7质量控制…………………………………………………………………………………………………………8
8回填、清理现场…………………………………………………………………………………………………8
9监测数据采集处理………………………………………………………………………………………………8
10监测报告…………………………………………………………………………………………………………9
11 HSE要求…………………………………………………………………………………………………………9
12竣工验收………………………………………………………………………………………………………10
13维修信息………………………………………………………………………………………………………10
附录A(规范性)深度在5m以内(不加支撑)管沟最陡边坡的坡度………………………………………………1
附录B(规范性) 管体缺陷智能套筒修复补强信息记录表………………………………………………………2
参考文献……………………………………………………………………………………………………………3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昆明理工大学提出。本文件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归口。
起草单位∶昆明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云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滇鹰生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昆明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股份公司、云南地质工程第二勘察院有限公司。
引 言
为了解决我国矿山酸性污染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尤其是历史遗留尾矿库矿山酸性废水带来的生态环境污染、农业生产受害与人群健康受损等问题,制定本文件,为国内同行开展矿山酸性污染治理提供参考。今后将根据相关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的发展等进行适时修订。
由昆明理工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为了提高指南质量,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经验和积累资料,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反馈给昆明理工大学,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联系方式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景明南路727,邮编650500; E-mail: tiansenlin@outlook.com。
本指南借鉴国内外成熟的矿山酸性废水治理技术与工程化运行管理模式,结合标准编制团队在矿山酸性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领域取得的一些技术示范成果,将矿山作为整体研究系统,对该范围内产生的酸性水污染物开展源头控制、过程防治、末端治理以及生态修复的技术总结。为解决我国历史遗留矿山存在和产生的污染问题提供技术参考,制定本指南。
前 言……………………………………………………………………………………………………………………1
引 言……………………………………………………………………………………………………………………2
矿山酸性污染全过程控制与治理技术指南…………………………………………………………………3
1 适用范围…………………………………………………………………………………………………………………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3 术语和定义………………………………………………………………………………………………………………… 4
4 总则………………………………………………………………………………………………………………………5
4.1 基本原则……………………………………………………………………………5
4.2 工作程序……………………………………………………………………………………………………6
5 矿山酸性废水源头控制技术………………………………………………………………………………………7
5.1 原位中和控制技术…………………………………………………………7
5.2 覆盖处理技术…………………………………………………………………………………………………………8
5.3 杀菌剂控制技术……………………………………………………………9
5.4 钝化处理技术…………………………………………………………………………10
5.5 固化/ 稳定化处理技术…………………………………………………………………………………12
6 矿山酸性废水过程阻断技术…………………………………………………………………………1 3
6. 1 可渗透反应拦挡坝…………………………………………………………………………………………………13
6.2 反渗层…………………………………………………………………………………………………………………14
6.3 可渗透反应层……………………………………………………………………………………………………14
6. 4 强化渗透层…………………………………………………………………………………………………16
7 矿山酸性废水末端治理技术………………………………………………………………………………1 7
7.1 中和法……………………………………………………….17
7.2 硫化沉淀法…………………………………………………………………………………………………………1 9
7.3 铁氧体法………………………………………………………………………………………………………20
7.4 膜分离技术…………………………………………………………………………………………………………20
7.5 微生物法……………………………………………………………………………………………………………2 1
7.6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2 2
8 矿山生态修复技术…………………………………………………………………………………………………………2 3
8.1 生物质热解技术………………………………………………………23
8.2 植物修复……………………………………………………………………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