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2 > 11月 ( 第 138 页)

图集号:15SS510
实行日期:二0一五年八月一日
统一编号:GJBT-1345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天津市建筑设计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批准文号:建质函[2015]185号

15SS510,体育场地,给水排水设施,绿地灌溉,高清OCR带书签,高清OCR带书签 15SS510绿地灌溉与体育场地给水排水设施

1编制依据
本图集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质函[2012]131号文“关于印发《2012年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编制工作计划》的通知”进行编制.
2设计依据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2006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绿地灌溉水质》GB/T25499-2010
《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2013
《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
《园林绿地灌溉工程技术规程》CECS243-2008
当依据的标准规范进行修订或有新的标准规范出版实施时,本图集与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不符的内容、限制或淘汰的技术或产品,视为无效。工程技术人员在参考使用时,应注意加以区分,并应对本图集相关内容进行复核后选用。
3适用范围
本图集适用于下列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给水排水设施选用与安装:
3.1居住区、校园区、文化广场区等种植绿地.
3.2建筑屋项(含地下室顶板)绿地.
3.3体育运动场的草坪绿地。
4编制内容
4,1绿地灌溉以建筑小区、校园区和独立公共建筑周围绿地为主,兼顾道路隔离绿化等给水排水工程.
4.2建筑屋面和地下室顶板绿地给水排水工程,
4,3体商运动场绿地以足球场、网球场、曲棍球扬、捧球场和垒球场为主。兼顾高分子合成面层的类似运动场地的给水排水工程·
4.4线性成品排水沟的选用及安装。
5编制说明
5.1本图集绿地滋溉部分所编制的不同形式的灌水器,由于目前尚无国家或行业产品标准,其安装图中相关技术参数仅供参考。实际工程设计中应与专业公司的企业标准和产品实际尺寸、性能参数进行核对后确定,
5.2本图集中的体育扬地均以室外竞赛类扬地、专业训练类场地的尺寸进行编制。如工程中为群众休闲健身用场地、中小学校体育教学及活动用室外场地等,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5.3室外体育场地的面层村料一般有天然草坪、人追草坪、塑胶类及土质类等类型,其适用场所和相应面层下的基础材质和构造层次,均以体育工艺设计为准。
5.4绿地灌溉系统推荐自动喷洒灌水系统,对于面积较小的绿地一般宜采用如下几种形式:
5.4.1半自动喷水浇灌系统:通过给水阀门井人工开启、关闭阀门对喷水灌溉绿地进行自动喷水控制的方式。适用于中、小学天然草坪,塑胶面层的运动场地,小面积绿地·
5.4.2人工浇洒系统:利用设在场地周边的快速取水阀井,通过连接橡胶或塑胶软管从快速取水阀取水并与人工移动喷洒水器浇洒绿地。适用于绿地面积小及中、小学校的运动场。
5.5本图集提供的成品线性排水沟亦可以用于绿化带、道路、广场、停车场等部位的地面排水。本图集提供的成品线性排水沟材质和构造图样,由设计人根据具体工程条件选用,
6其他
6.1本图集未注明的单位和尺寸均以毫米(血)计,
6.2分说明索引
6.2.1绿地灌溉给水排水技术要求见本图集第5~10页。
6.2.2绿化种植屋面给水排水技术要求见本图集第28~30页,
6.2.3草地运动场地给水排水技术要求见本图集第40~42页,
6.2.4足球场场地排水技术要求见本图集第47页.
6.2,5网球场、曲棍球杨、棒球场和垒球场给水排水技术要求见本图集第63页。
6.2.6线性成品排水沟的选用及安装技术要求见本图集第84、85页。
6.3本图集所示绿化灌溉给水平面图工程实例仅供参考,不应以此作为设计依据。

内容索引:

目录.1
总说明.…3
1绿地灌溉
绿地灌溉给水排水技术要求…5
建筑小区广场绿地灌溉给水平面图实例11
建筑主入口及周边绿地蘧概给水平面图实例.12
建筑庭院绿地灌诚给水平面图实例(左局部)13
建筑庭院绿地灌溉给水平面图实例(右局部)14
建筑小区绿地灌溉给水平面图实例(局部)….15
大、中、小型埋地灌水器安装示意图.…19
地埋旋转和地面散射灌水器安装示意图…20
涌泉灌水器及灌木丛型灌水器安装示意图.21
滴灌管及滴头滴灌管安装示意图·22
微喷灌水器及根部灌水器安装图.·23
阀门箱详图..24
电磁阀安装图.25
灌水系统附件安装图……26
线路保护器与解码器安装图.27
2绿化种植屋面
绿化种植屋面给水排水技术要求.…28
绿化种植屋面常用灌溉方式一渗灌…31
平屋面绿化灌溉实例(新建建筑).32
平屋面绿化灌溉实例(既有建筑).33
坡屋面绿化灌溉实例.34

平屋面绿化构造示意图35
坡屋面绿化构造示意图·36
地下室顶板构造及种植池排水构造示意图37
建筑绿化细部构造(一)…38
建筑绿化细部构造(二)..39
3草地运动场
草地运动场地给水排水技术要求40
足球场草坪12只灌水器浇洒给水平面图.43
足球场草坪24只灌水器浇洒给水平面图.44
足球场草坪内设控制井24只灌水器浇酒给水平面图.45
足球场草坪东南侧泵房设控制阅24只灌水器浇洒给水平面图...46
4足球场排水
足球扬扬地排水技术要求47
足球场、田径场雨水排水流城区划图.48
足球场草坪盲沟平列排水平面图.…49
足球扬草坪盲沟双向45°平列式排水平面图.50
足球场和田径场场地横、纵剖面图….51
足球场和田径场主扬地局部横、纵剖面图及构造做法52
足球场和田径场地内环沟纵断面及盲沟排水管剖面图..53
足球场地草地盲沟排水管详图54
足球场盲沟排水管类型及连接方式.55
足球场苹坪渗排水板排水详图.…56
足球场喷灌给水控制阀门井详图.57
综合体育扬内环排水沟沉砂井详图.…..58

3000m径赛障碍水池配管详图......59
撑杆跳高插杆坑排水接管详图.··60
铁饼、铅球及链球投摔登排水接管图61
跳远及三级跳远沙坑排水配管详图..62
5网球场、曲棍球、棒球场和垒球场
网球场、曲棍球场、棒球场和垒球场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要求.63
室外网球场单个和两个并联喷灌浇水给水平面图.….64
室外网球场三个并联喷灌浇水给水平面图..65
室外网球场单个和两个并联雨水排水平面图.66
室外网球场三个并联雨水排水平面图.…67
曲棍球场喷灌给水平面图.·····.68
曲棍球场排水流城区划图.69
曲棍球场盲沟排水平面图·····70
棒球场喷灌给水平面图····71
棒球扬亩沟排水平面图..72
室外棒球场喷灌给水工程实例….73
室外棒球场盲沟排水工程实例·…74
室外垒球场喷灌给水平面图(女子快投)..75
室外垒球场喷灌给水平面图(女子慢投).76
室外垒球场啧灌给水平面图(男子快投)..77
室外垒球场喷灌给水平面图(青年女子慢投)……78
室外垒球场喷灌给水平面图(一)..79
室外垒球场喷灌给水平面图(二)….80
垒球扬盲沟排水平面图.81

垒球场喷灌系统平面图(实例)82
垒球场排水系统平面图(实例)…83
6线性成品排水沟
线性成品排水沟的选用及安装技术要求..84
L型HDPE缝隙式排水沟详图.86
T型HDPE缝豫式排水沟详图.87
平算式HDP见排水沟详图.…88
线性成品排水沟盖板….89
平算U型树脂混凝土排水沟详图..90
缝隙式U型树脂混凝土排水沟详图·…91
中缝可调及专用树脂混凝土排水沟接管转换井,92
聚乙带线性排水沟详图...93
平口U型树脂混凝土排水沟规格尺寸表...94
企口U型树脂混凝土排水沟规格尺寸表..95
V型、L型及一体型树脂混凝土排水沟..96
树脂混凝土集水井及尺寸表.97
树脂混凝土排水沟转接示意图..98
树脂混凝土排水沟转接部件..99
缝隙式排水沟盖板图.....100
冲压式、格栅式排水沟盖板图....101
举缝式铸铁格栅排水沟盖板图.·.102
宽缝式铸铁格栅排水沟莹板图…103
树脂混凝土U型成品排水沟和集水井安装图.·...104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土石坝,水工设计手册,第6卷,高清PDF《水工设计手册(第2版)第6卷-土石坝》

水工设计手册》(第2版)共11卷。本卷为第6卷—《土石坝》,共分6章,其内容分别为:土质防渗体土石坝、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沥青混凝土防渗土石坝、其他类型土石坝、河道整治与堤防工程、灰坝。
本手册可作为水利水电工程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管理等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的常备工具书,同时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重要参考书。

内容索引:

第一章 土质防渗体土石坝
1.1 概述··3
1. 2 设计基本要求………………………………8
1. 2. I 土石坝安全和功能的基本要求 …………8
1. 2. 1. 1 坝顶高程…8
1. 2. 1. 2 抗滑稳定-8
1. 2. 1. 3 渗流………·8
1. 2. 1. 4 变形……··8
1. 2. 1. 5 抗震···················8
1. 2. 2 最大坝商及坝高划分……………………9
1. 2. 2. 1 最大坝离·9
1. 2. 2. 2 坝高划分……………………………9
1. 2. 3 土石坝的运用条件………………………9
1. 2. 3. 1 用条件划分……………… ……9
1. 2. 3. 2 三种运用条件的区分界限………9
1. 2. 3. 3 三种运用条件下的工况 ………….. 9
1. 3 坝轴线及坝型选择……… ………………… 10
1. 3. 1 坝址选择…………… ………………… 10
1. 3. 2 坝轴线选择…·11
}. 3. 3 坝型比较与选择 ……………… ………12
1. 3. 3. 1 坝型…12
1. 3. 3. 2 坝型选择…………………………… 12
I. 4 筑坝材料的基本性殷 …………………… 14
1. 4. 1 筑坝材料的物理性质…………………… 14
1. 4. 1. 1 工程分类………… ……………… 14
1. 4. 1. 2 密度试验方法……………………… 16
1. 4. 1.3 比重测定方法 ………………………12
1. 4. 1. 4 颗粒级配…17
1. 4. 1. 5 界限含7.k 率……………………….. 17
1.4.1.6 相对密度…
l. 4. 1. 7 结构性稀土的崩解………………… 17
1. 4. 2 筑坝材料的矿化性质…………………… 17
1. 4. 3 筑坝材料的抗剪强度 …………………… 17
1. 4. 3. 1 库仑(Coulomb)强度公式……… 17
1. 4. 3. 2 非线性扰剪强度……… …… ………18
1. 4. 4 筑坝材料的变形 性… ……… …… 18
1. 4. 5 粗糙材料的泼水变形特性………… …… 18
1. 4. 6 租控材料的流变特性………………….. 19
1. 4. 7 筑坝材料的渗透特性………… ……… 19
1. 4. 8 筑坝材料的动力特性……………………20
1. 4. 8. 1 动强度 ………… …… …………… 20
1. 4. 8. 2 动力变形特性…… ………………… 20
1. 5 筑坝材料选择与填筑设计…………….. 21
1. 5. 1 基本原则和料场规划要求……………21
1. 5. 2 防渗土料选择和填筑设计………………21
1. 5. 2. 1 对防湾土料的 般要求… ……….. 21
1. 5. 2. 2 一般教性土选择…………………… 22
1. 5. 2. 3 砾石土… …………23
1. 5. 2. 4 特殊土 ……31
1. 5. 2. 5 模筑设计…………………………… 43
1. 5. 3 反滤料、过渡层料和排水体料的选择及填筑设计…44
1. 5. 3. 1 基本要求44
1.5. 3. 2 级配设计…44
1. 5. 3. 3 防止分离哥哥求……………………… 45
1. 5. 3. 4 设计步骤 …45
1. 5. 3. 5 填筑设计……………………………47
l. 5. 4 坝壳料的选择及填筑设计………… 48
1. 5. 4. 1 坝壳料的选择及分区……………… 48
l. 5. 4. 2 坝壳料的一般要求……………… 48
l. 5. 4. 3 堆石料…48
1. 5. 4. 4 砂砾石料 ……………………… 56
1. 5. 4. 5 砂类 …·59
1. 5. 4. 6 坝究料填筑设计…………………… 59
1. 5. 5 填筑施工控制…………… 59
1. 5. 6 工程实例…
1. 5. 6. 1 设计指标……………… 62
1. 5. 6. 2 施工碾压参数……………………62

1. 5. 6. 3 坝体填筑质量检测成果…………… 62
1. 6 坝体结构…62
1. 6. l 坝顶宽度……62
1. 6. 2 坝顶超高…62
1. 6. 2. 1 坝顶超高定义………………… …… 62
1. 6. 2. 2 风军水面高度确定…………………64
1. 6. 2. 3 坝顶安全加高……………………… 64
1. 6. 3 设计波浪爬离计算………………………64
1. 6. 3. 1 累积频率…64
1. 6. 3. 2 年最大风速………………………… 64
1. 6. 3. 3 风向和风区长度……………… ……64
1. 6. 3. 4 波浪要素计算 …… ………… …… 64
1. 6. 3. 5 平均波浪爬高……………………… 65
1. 6. 3. 6 设计波浪爬高确定………………… 66
1. 6. 3. 7 坝前库区两岸发生滑坡的涌浪高…66
1. 6. 4 坝、坡和马道………………………………66
}. 6. 4. 1 影响坝坡的因素………………….. 66
1. 6. 4. 2 坝坡坡率的确定…………………… 66
1. 6. 5 坝体分区 ……… ………………………… 66
1. 6. 6 参体结构 ……………66
1. 6. 6. 1 一般要求…………………………… 66
1. 6. 6. 2 斜端和心堵断面…………………… 67
1. 6. 7 反滤层和过渡层……… ……………… 68
1. 6. 8 坝、体排水………69
1. 6. 8. 1 棱体排水…………………………… 69
}. 6. 8. 2 贴坡排水…………… ……………… 69
1. 6. 8. 3 坝内排水…………………… ……… 70
1. 6. 8. 4 综合型排水……………………… 70
1. 6. 9 护被…71
1. 6. 9. 1 上游护拨…71
1.6.9.2 下游护坡………………………… 73
1. 6. 四坝顶、坝面排水……………………… 73
1. 6. 10. l 坝顶排水………… …………….. 73
1. 6. 10. 2 坝商排水 73
1. 6. 11 坝顶掏造……………………………… 74
1.6.11.1 坝顶路面………………………… 74
1. 6. 11. 2 防浪捕和路缘石………………… 74
1.6. 11.3 栏杆和路灯……………………… 76
1. 7 砂砾石坝基处理76
1. 7. 1 处理目的及处理措施…………………… 76
1.7.1.1 处理目的和方案选择 ……… …… 76
1.7. 1.2 渗流控制措施的方式……………… 76
1.7.1.3 渗流控制措施的适用条件………… 76
l. 7. 2 混凝土防渗墙…………………………… 78
1. 7. 2. 1 防渗梅设计吉普具备的基本资料…… 78
1. 7. 2. 2 墙体结构设计……………………… 78
1. 7. 3 灌浆帷幕…82
l. 7. 3. 1 砂砾石地基的 淄性……… ……… 82
1. 7. 3. 2 帷幕设计原则……………………… 83
1. 7. 3. 3 灌浆方法………………………….. 83
1. 7. 3. 4 滋浆材料…………………………… 83
1. 7. 3. 5 灌浆试验……………………… 84
7. 4 铺盖与下游排水设施…………………… 84
1. 7. 4. 1 铺盖设计…………………………… 84
1. 7. 4. 2 下游排水设施及透水道重………… 85
1. 8 岩石坝基处理……86
1. 8. l 岩石坝、基处理要求…… ………………… 86
1. 8. 2 坝基软弱帘的处理…………………… 87
1. 8. 3 坝基灌浆帷幕…
1. 8. 3. 1 瘫浆的目的和基本要求…………… 88
1. 8. 3. 2 灌浆帷幕设计………………… …… 88
1. 8. 3. 3 淄浆试验…89
1. 8. 4 由结灌浆………………………………… 90
1. 8. 4. 1 团结灌浆的 的…………………… 90
1. 8. 4. 2 团结滚浆设计……………………… 90
1. 8. 5 岩溶(喀斯特)处理…………………… 90
1. 8. 5. 1 开挖…91
1. 8. 5. 铺盖…·91
1. 8. 5. 3 堵塞溶洞…·91
1. 8. 5. 4 灌浆…91
1. 8. 5. 5 筑墙隔离…92
1. 8. 5. 6 截堵导排…92
1. 9 特殊土坝基处理……………………………92
1. 9. 1 软土……………………………………… 92
1. 9. 1. 1 工程特性及建坝问题……………… 92
1. 9. 1. 2 软土地基处理设计的主要内容…… 94
1. 9. 1. 3 软土坝基处理方法…………………94
1. 9. 2 湿陷性黄土……………………………… 97
1. 9. 2. ] 湿陷性黄土特性…………………… 97
1. 9. 2. 2 湿陷程度的判别标准…………… 97
1. 9. 2. 3 湿陷性黄土坝基处理……………… 97
1. IO 大坝防渗体与坝基岸坡及混凝土建筑物的连接......…… ..... 100
1. 10. l 防渗体与坝基(含坝肩〉的结合…… 00
1. 10. 1. 1 土质防渗体与土质坝基及岸泼连接 …… ………………… 00
1. 10. 1. 2 土质防渗体与岩石坝基及岸坡连接………… …………… 100
1. 10. 1. 3 岸坡的开挖要求………………… 101

1. 10. 2 大坝防渗体与其他建筑物的结合…… 102
1. 10. 2. 1 与混凝土建筑物的连接………… 10
1. 10. 2. 2 坝下埋涵管 …………………… 102
1. 10. 2. 3 坝内廊道……………… ………… 103
I. 11 渗流计算………………………………… 10
1. 11. 1 概述……………… …………………… 10
1. 11. 2 计算工况 ………………… …………… 105
1. 11. 3 渗流计算的边界条件 ……………… 105
1. 11. 4 计算方法…………………………… 105
1. 11. 4. 1 公式法 ………………………… 105
1. 11. 4. 数值 法……………… 106
1.11. 4. 3 试验方法………………………… 106
1. 11. 4.4 图解法………………………… 106
1. 11. 4. 5 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计算分析相互验证法…… 106
1. 11. 4. 6 计算模型建立和概化………… 107
1. 11. 5 渗透稳定计算………………………1 08
1. 11. 5. 1 渗透稳定计算的内容…………… 108
1. 11. 5. 2 渗透变形及其判别方法………… 108
1.12 稳定 析……………………………… 109
1. 12. 1 计算工况………………………………1 09
1. 12. 2 计算断面选取………………………… 109
1. 12. 3 土体抗剪强度指标及其选用…………109
1. 12. 3. l 土体抗剪强度指标的测定……… 109
1. 12. 3. 2 土体抗剪强度指标的选用………109
1. 12. 计算方法及其适用条件…………… 109
1. 12. 4. 1 计算 法………………………… 110
1. 12. 4. 2 适用条件………………………… 113
1. 12. 5 作用荷载的计算及选取…………… 114
1. 12. 5. 1 坝、体的自重作用…………… 114
1. 12. 5. 2 静水压力 …… ………………114
1. 12. 5. 3 孔隙水压力……… …… ………… 114
1. 12. 5. 4 地震力……………………… 115
1. 12. 6 计算程序…………… ……………… 115
1. 12. 7 稳定安全系数标准 ……………………115
1. 12. 8 大坝抗滑稳定分项系数设计法……… 115
1. 12. 8. 1 概述 …………………………… 116
l. 12. 8. 2 分项系数的确定………… ………116
1. 12. 8. 3 抗滑稳定计算方法…………….. 11 7
I. 13 应力变 计算……… ………… …… 119
1. 13. 1 概述……………………… …………… 119
1. 13. 2 应力与应变以及破坏准则…… ……. 119
1. 13. 2. 1 应力…… …… ......…………. 119
1. 13. 2. 应变……………………………… 119
1. 13. 2. 3 破坏准则………………………… 120
l. 13. 3 计算模型的选择……………………… 120
1. 13. 3. 1 非线性弹性模型………………… 120
1. 13. 3. 2 弹塑性模型………… …… …… 122
1. 13. 3. 3 本构模型的应用评价…………… 124
1. 13. 4 计算参数的选取………………………
1. 13. 4. 1 邓肯-张模型…………………… 124
1. 13. 4. 2 模型…………………… 124
1. 13. 4. 3 修正剑桥模型…………………… 127
1. 13. 4. 4 商水摸型…… ………… …… 127
1. 13. 4. 5 河海大学椭圆 双屈服菌筷裂··127
1. 13. 5 各种运用纲中大坝、所承受的街载…… 128
1. 13. 6 验算拉裂和剪切破坏………… …… 128
1. 13. 7 沉降计算…130
1.13.7.1 沉降计算的任务………………… 130
1. 13. 7. 2 坝体和坝基的应力…………… 131
1.13. 7.3 沉降盘计算…………… …… 133
1. 13. 7. 4 沉降随时间发展过程的计算…… 134
1. 14 抗震设计……… ……… …… …… 135
1. 14. 1 抗震计算…… ………… …. 135
1. 14.2 抗震设计原则和依据………………… 136
1. 14. 2. 1 设计原则 ………………………136
1.14.2.2 设计烈度 …… ……… ………. 136
1. 14. 3 地震区筑坝材料选择与填筑………… 137
1. 14. 3. 1 防渗土料…… ……… …………137
1. 14. 3. 2 坝究料……… …… …… …… 137
l. 14. 3. 3 压实标准…………………………137
1. 14. 4 坝体结掏抗震设计 …… …… 137
1.14.4.1 坝顶超高…………… …… ……… 137
1.14.4.2 坝型及坝拨……………………… 138
1. 14. 5 坝体与其他建筑连接部位的抗震措施……………………………… 139
1. 14. 5. 1 土质防渗体与岸坡和混凝土建 物的连接……………139
1. 14. 5. 2 坝、下埋管……140
1. 14. 6 坝基覆盖层地震液化处理…………… 140
1. 14. 6.1 主要设计工作内容和步骤……. 140
1.14.6. 2 土的地震液化初判方法………… 140
1.14.6.3 的地震液化军判方法………… 141
1. 14.6. 4 震液 处理的措施………… 142
1. 15 土石 的除险加固 …………………… 143
1. 15. 1 石坝的病险及特征… ……… 143
l. 15. 2 产生病险的原因………………… 143
1. 15. 2. l 坝顶高程不满足要求……… 143
1. 15. 2. 2 渗流问题…………… ………… 143

(略)

 

ICS 91.010.01

CHS P40

T/CAS587-2022

T/GDSTT 02-2022

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非开挖修复安全文明施工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safety & civilized construction of inspection and trenchless rehabilitation of urban sewer pipeline

2022-05-01 实施2022-03-21 发布

中 国 标 准 化 协 会、广东省非开挖技术协会  联合发布

T/CAS 587-2022,T/GDSTT 02-2022 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非开挖修复安全文明施工规范,城镇排水管道检测,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非开挖修复安全文明施工规范,非开挖修复工程,T/CAS 587-2022、T/GDSTT 02-2022 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非开挖修复安全文明施工规范

 

引 言

为加强与规范我国城镇排水管道检测、非开挖修复施工作业现场的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管理,杜绝安全隐患及生产事故,保障施工作业者的人身安全,提升作业现场的文明施工水平,特制定本文件。

通过制定本文件,有利于城镇排水管道的检测、非开挖修复施工的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的推广及使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技术要求,确保市场的有效运转,从而避免行业乱象。因此,提升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非开挖修复安全与文明施工的管理标准,能更好地展现我国城镇基础管网设施建设的新形象、新风貌,同时减少不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的巨大浪费,从而进一步避免安全隐患与生产事故的发生。此外,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非开挖修复施工是我国未来城市市政基础建设发展的重点,本文件的制定势必会推动行业其他相关规范的发展,逐步填补我国该领域的空白。

本文件规定了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非开挖修复安全文明施工的基本规定、施工平面布置及交通疏导、管道封堵与导流、管道检测、非开挖修复、职业健康与环境管理、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置。

本文件适用于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非开挖修复施工作业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职业健康与环境的综合管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811 头部防护 安全帽

GB/T3836.1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备通用要求

GB3883.1 手持式、可移式电动工具和园林工具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5768.4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4部分∶作业区

GB6067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GB6095 坠落防护 安全带

GB12358 作业场所环境气体检测报警仪 通用技术要求

GB20653 防护服装 职业用高可视性警示服

GB26148 高压水射流清洗作业安全规范

GB39800.1 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 第1部分∶总则

GB50194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3.1非开挖修复工程 trenchless rehabilition

采用少开挖或不开挖地表的方法进行排水管道修复的工程。

3.2多功能联合疏通车 high-pressure sewer flushing vehicle

集疏通、冲洗、吸污、泥水分离、污水反排等多功能为一体的联合作业车辆。

3.3充气管塞 pneumatic pipe plug

一种采用橡胶气囊封堵管道的工具。

3.4局部修复气囊 local repair airbag

用于辅助管道局部缺陷修复的装置。

3.5气体检测报警仪 monitoring and alarming devices for gas

用于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氧气、可燃气和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的仪器,由探测器和报警控制器组成。

3.6施工危险源 construction hazard

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非开挖修复施工相关活动中,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健康损害、财产损失或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根源、状态、行为,或其组合。

3.7有限空间 congined space

城镇排水设施及场所中,封闭或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3.8作业区域布置 functional area layout

根据排水管道检测与非开挖修复的工艺特点,结合现场的作业条件,将特定区域确定为特定主体功能的一种空间单元的组织规划方案。

3.9排水管理单位 drainage managerment unit

对城镇排水管道具有管理权(或组织实施日常维护管理)的单位。

3.10作业单位 construction team

进入城镇排水管道实施作业的单位(即指从事城镇排水管道检测、清疏与养护和非开挖修复作业的施工企业)。

3.11作业负责人 construction manager

由作业单位确定的负责组织实施城镇排水管道作业的管理人员。

3.12监护者 attendant

为保障作业安全,在城镇排水管道设施外对有限空间内作业和作业者的安全进行专职看护的人员。

3.13应急处置 emergency measure

指对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的险情、事故、事件等采取的紧急措施或行动。

4.1 一般规定

4.1.1 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非开挖修复作业前应按照GB/T 50903和CJJ/T275的规定编制专项施工方案。4.1.2 作业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a)排水管理单位应对作业单位进行安全交底,交底内容应包括排水管网概况、内部设施及外部环境和主要危险源等;

b)作业负责人应对监护者和作业者进行安全交底,交底内容应包括告知作业内容、作业方案、主要危险源、作业安全要求与注意事项、应采取的安全应急处理措施,并应履行签字确认手续

c)作业者应对作业设备、工具进行安全检查,当发现有安全问题时应立即更换,严禁使用不合格的设备、工具;

d)作业负责人应向项目监理机构、排水管理单位提交《城镇排水有限空间下井作业审批表》(见本文件附录A.1表A-1),经审查同意后方可组织施工;

e)在开启井盖前,应做好作业现场的安全风险评估和做必要的安全防护。

前言………………………………………………Ⅱ

引言……………………………………………………………… Ⅳ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3

4 基本规定 ……………………………………………………… 5

5 施工平面布置及交通疏导………………………………………… 15

6 管道封堵与导流…………………………………………………… 18

7 管道检测……………………………………………………………………22

8 管道非开挖修复………………………………………………………… 23

9 职业健康与环境管理……………………………………………… 31

10 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置……………………………………………… 34

附录A(资料性)城镇排水有限空间下井作业审批表和下井安全作业票………………………………………… 40

附录B(资料性)井下气体检测记录表与现场安全隐患排查表…………………………………………………… 42

附录C(资料性)城镇排水管道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告知牌 ……………………………………………………44

附录D(资料性)管道检测与非开挖修复作业区平面、围蔽与交通疏导布置图………………………… 45

附录E(资料性)管道检测与非开挖修复作业安全危险源及防护措施一览表……………………………………… 56

附录F(资料性)进入式救援程序 ………………………………… 65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T/CAS 587-2022、T/GDSTT 02-2022 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非开挖修复安全文明施工规范已关闭评论

ICS93.020

P30

中国建筑业协会团体标准

T/CCIAT 0034—— 2021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监测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onitoring of Urban Utility Pipe Gallery Engineering

2021——06——05 实施2021——04——05发布

中国建筑业协会 发布

T/CCIAT 0034-2021,T/CCIAT 0034-2021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监测技术规程,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监测技术规程,T/CCIAT 0034-2021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监测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

根据中国建筑业协会《关于开展第一批团体标准编制工作的通知》(建协函【2018】7 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监测项目及要求;5. 支护结构和周围岩土体监测点布设;6.管廊结构监测点布设;7.环境监测点布设;8.管廊监测实施;9.监测频率;10.监测项目控制值和预警值;11.监测成果及信息反馈。

1.0.1 为规范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监测工作,做到技术先进、数据可靠、经济合理,保证工程结构和周边环境的安全,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施工及运营期间的监测工作。

1.0.3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监测,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0.1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监测 monitoring of urban utility Pipe Gallery Engineering

在城市综合管廊施工及运营期间,采用仪器监测、现场巡查、视频监控等手段和方法,长期、连续地采集和收集反映城市综合管廊支护结构和周围岩土体、管廊结构、环境对象的安全状态、变化特征及其发展趋势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反馈的活动。

2.0.2 支护结构 supporting structure

为保证综合管廊基坑开挖、管廊结构施工和周边环境的安全,对侧壁围岩及周边环境施作的临时支挡、加固与保护结构,以及隧道开挖过程中施作的能够使围岩基本稳定的结构。

2.0.3 周围岩土体 surrounding rock and soil

综合管廊基坑、隧道等工程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岩体、土体、地下水等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统称。

2.0.4 监测等级 monitoring measurement grade

综合管廊施工及运营过程中,根据工程自身、周边环境和地质条件等风险大小,对监测进行的等级划分。

2.0.5变形监测 deformation monitoring

对支护结构和周围岩土体、管廊结构、周边环境等监测对象的竖向、水平、倾斜等变化所进行的量测工作。

2.0.6 整体变形监测 overall deformation monitoring

对城市综合管廊结构的整体变形变化所进行的量测工作。包括管廊结构整体的水平变形、垂直变形等监测。

2.0.7 局部变形监测 local deformation monitoring

对城市综合管廊结构的局部变形变化所进行的量测工作。包括管廊结构的净空收敛、接缝变形和裂缝等监测。

2.0.8 受力监测 force monitoring

对支护结构和周围岩土体、管廊结构、周边环境等监测对象所承受的内力、外力及其变化等所进行的量测工作。

2.0.9 环境监测 Environment monitoring

对综合管廊的周边环境和内部环境各项参数进行的监测工作。

2.0.10 监测系统 monitoring system

由监测设备组成实现一定监测功能的软件及硬件集成。

2.0.11 监测干扰源 disturbing source of monitoring

监测过程中外部环境已经存在或潜在存在影响监测工作的事件、行为,包括突发性自然事件、人为扰动等。

2.0.12 监测点 observation point

在工程建设或运营期间布设在监测对象敏感位置上能反映其监测项目变化特征的测量点。

2.0.13 监测频率 monitoring frequency

单位时间内的监测次数。

2.0.14 预警值 alarming value

为保证综合管廊及环境安全,依据规范规定、设计要求、工程经验及相关结构分析结果等,针对变形与受力等监测项目设定的警戒值。

1 总 则………………………………………………………………1

2 术语……………………………………………………………………………2

3 基本规定…………………………………………………………4

4 监测项目及要求……………………………………………8

4.1 一般规定……………………………………………………8

4.2 仪器监测……….…….…….…………………………………………8

4.3 现场巡查……….……………………………………………………14

4.4 视频监控…………………………………………………15

5 支护结构和周围岩土体监测点布设………………………………………………17

5.1 一般规定……………………………………………………………………17

5.2 明挖法…………………………………………………………………………………17

5.3 暗挖法………………………………………………………………………18

5.4 盾构法…………………………………………………………………………………19

5.5 顶管法…………………………………………………………………20

6 管廊结构监测点布设………………………………………………………………… 23

6.1 一般规定……………………………………………………………………………23

6.2 整体变形监测…………………………………………………………23

6.3 局部变形监测………………………………………………………23

6.4 受力监测……………………………………………………………………………………24

7 环境监测点布设……………………………………………………………………25

7.1 一般规定…………………………………………………………………………………25

7.2 周边环境监测………………………………………………………………………………25

7.3 内部环境监测…………………………………………………………………27

8 管廊监测实施…….…….……………………………………………………28

8.1 一般规定……………………………………………………………………28

8.2 水平位移监测…………………………………………………………………28

8.3 竖向位移监测…………………………………………………………………29

8.4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29

8.5 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监测…………………………………………………… 30

8.6 倾斜监测……….………………………………….…………………………………………........30

8.7 裂缝监测…………………………………………………………………31

8.8 净空收敛监测……………………………………………………...31

8.9 振动监测…………………………………………………………………31

8.10 孔隙水压力监测………………………………………………………………………32

8.11 地下水位监测……………………………………………………………………33

8.12 岩土压力监测……………………………………………………………………33

8.13 锚杆、锚索和土钉拉力监测………………………………………………………344

8.14 结构应力应变监测……………………………………………………………………… 34

8.15 管廊内部环境监测……………………………… 35

8.16 现场巡查…………………………………………………...…………35

8.17 视频监…………………………………………………………35

8.18 管廊监测监控平台………………………………………………………………… 36

9 监测频率………………………………………………38

9.1 一般规定…………………………………………………………...38

9.2 监测频率要求……………………………………………………………………39

10 监测项目控制值和预警值………………………………………………………… 42

10.1 一般规定………………………………………………………………………42

10.2 支护结构和周围岩土体监测项目控制值…………………………………………43

10.3 管廊结构监测项目控制值…………………………………………………44

10.4 环境监测控制值………….………………….….………………………………45

11 监测成果及信息反馈…………………………………………… 48

11.1 一般规定……………………………………………………………………48

11.2 监测成果……………………………………………………………………………48

11.3 信息反馈…….……………………………………………………………48

11.4 监测报告……………………………………………………………………49

附录 1 监测方法选用表………………………………………………… 51

附录 2 监测报表………………………………………………………52

附录 3 现场巡查报表………………………………………61 本规程用词说明………………………………………………………66

引用标准名录…………………………………………………………67

条文说明…………………………………………………………………68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91.120.40 1

P63

T/ASC 28-2022

建筑物及电子信息系统隔离防雷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isolation lightning protection of building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2022-07-05 发布2022-09-01 实施

中 国 建 筑 学 会 发布

T/ASC 28-2022,T/ASC 28-2022 建筑物及电子信息系统隔离防雷技术标准,建筑物及电子信息系统隔离防雷技术标准,T/ASC 28-2022 建筑物及电子信息系统隔离防雷技术标准(附条文说明)

中国建筑学会文件建会标〔2022〕10号,关于发布中国建筑学会标准《建筑物及电子信息系统隔离防雷技术标准》的公告

现批准《建筑物及电子信息系统隔离防雷技术标准》为中国建筑学会标准,编号为T/ASC 28—2022,自2022年9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根据中国建筑学会《关于发布(2019年中国建筑学会标准编制计划(第三批)))的通知》(建会标〔2019)11号)的要求,由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意匠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电气分会会同有关单位编制完成。

在本标准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广泛调查研究和总结了工程实际经验,参考了国内外有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对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讨论、协调和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设计;5.施工、安装和验收;6.检测和维护及附录。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1.0.1 为贯彻国家法律、法规和技术经济政策,满足建筑物及电子信息系统隔离防雷需要,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使用安全、节能环保、维护方便,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或扩建的建筑物及电子信息系统的隔离防雷设计、施工、安装、验收,检测和维护。

1.0.3 建筑物及电子信息系统的隔离防雷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0.1 电子信息系统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ystem

由计算机、通信设备、处理设备、控制设备、电力电子装置及其相关的配套设备、设施等电子设备构成的,按照一定应用目的和规则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

2.0.2 内部防雷装置 internal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由防雷等电位连接和与外部防雷装置的间隔距离组成。

2.0.3 隔离接口装置 isolating interfaces

能够阻止或减小进入防雷区的线路上的传导电涌的防雷装置,也称隔离界面。包括屏蔽层接地的隔离变压器、无金属的光缆和光电耦合器。

2.0.4 隔离防雷装置 isolated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由独立的防雷装置、隔离间距、隔离接口装置,以及设置电涌保护器等一种或多种组合而成的防雷装置。

2.0.5 独立外部防雷装置 external LPS isolated from the structure to be protected

接闪和泄放雷电流时,雷电流通道与被保护的建筑物没有接触的接闪器和引下线。

2.0.6 防雷等电位连接 lightning equipotential bonding(LEB)

将分开的诸金属物体直接用连接导体或经电涌保护器连接到防雷装置上以减小雷电流引发的电位差。

2.0.7 电涌保护器 surge protective device(SPD)

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泄放电涌、电流的器件,它至少包含一个非线性元件。

2.0.8 组合型电涌保护器 combination SPD type

将电压开关型元件和限压型元件组装在一起的电涌保护器,该组合电涌保护器可能具有电压开关特性或限压特性或者兼有两者的特性。

2.0.9 电源隔离抑制器 isolation suppressor devices for power

一种串联在交流或直流供电线路中,对线路上的雷电流产生高阻抗,抑制雷电能量向建筑物及电子信息设备传导的装置。

2.0.10 隔离间距 separation distance(s)

确保两个导体之间不会出现危险火花的距离。

1 总则………………………………………………………………………………………………1

2术语……………………………………………………2

3 基本规定……………………………………………………………………………………………………4

3.1 防雷区的划分原则-----------------------------------------------------4

3.2 防雷等电位连接…………………………………………………………………………………6

3.3 隔离防雷措施……………………………………………………………………7

4设计………………………………9

4.1 防雷装置的隔离--------------------------------------------9

4.2 共用接地系统…………………………………………………………………………………………………10

4.3 电涌保护器的选择………………………………………………………………………………………………10

5 施工、安装和验收……………………………………………………………………………12

5.1 一般规定………………………………………………………………………………………………………12

5.2 施工、安装…………………………………………………………………………………………12

5.3 验收………………………………………………………………………………………………………………13

6 检测和维护…………………………………………………………………………………………………14

6.1 防雷装置………………………………………………………………………………………………14

6.2 电涌保护器…………………………………………………………………………………………………………14

附录A 隔离间距计算…………………………………………………………………………………………………16

附录B 预期雷击的电涌电流…………………………………………………………………………………19

本标准用词说明……………………………………………………………………………………………………………21

引用标准名录………………………………………………………………………………………………………………22

附∶条文说明…………………………………………………………………………………………23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T/CAEC 003——2021

化工建设工程监理规程

Code of chemical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2021-12-01 发布2022-01-01 实施

中国建设监理协会 发布

T/CAEC 003-2021,T/CAEC 003-2021 化工建设工程监理规程,化工建设工程监理规程,T/CAEC 003-2021 化工建设工程监理规程(附条文说明)

关于发布团体标准《化工建设工程监理规程》的公告,中建监协 【2021】 74号

按照行业标准化建设规划,中国建设监理协会委托中国建设监理协会化工监理分会等单位编制了《化工建设工程监理规程》。经审查,中国建设监理协会现批准发布该团体标准,编号为T/CAEC 003—2021,自2022年1月1日起实施。该团体标准解释由中国建设监理协会授权中国建设监理协会化工监理分会会同长沙华星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山东鲁润志恒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广东国信工程监理集团有限公司共同解释。

中国建设监理协会2021年12月1日

本规程根据《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T50319、《化学工业建设项目试车规范》HG 20231、《化学工业工程建设交工技术文件规定》HG/T20237、《建设工程文件归档规范》GB/T50328,并参照《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监理规范》SHT3903等标准内容要求,结合化工建设工程特点编制。

本规程共10章和3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项目监理机构及其设施,监理规划及监理实施细则,工程质量、造价、进度控制及HSE管理,工程变更、索赔及施工合同争议处理,监理文件资料管理及信息化,设备采购与设备监造,相关服务,项目监理机构的监督管理与考核评价等。

1.0.1 为进一步提高化工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工作水平,促进化工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的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全国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技改)化工建设工程的监理与相关服务活动。

1.0.3 实施工程监理前,建设单位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并以书面形式与工程监理单位订立建设工程监理合同,合同中应包括监理工作的范围、内容、服务期限和酬金,以及双方的义务、违约责任等相关条款。

订立建设工程监理合同时,建设单位如需将相关服务一并委托的,应在合同中明确相关服务的工作范围、内容、服务期限和酬金等相关条款。

1.0.4 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将工程监理单位的名称、监理工作的范围、内容和权限及总监理工程师的姓名书面通知施工单位。

1.0.5 在建设工程监理工作范围内,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涉及施工合同的联系活动,均应通过工程监理单位进行。

1.0.6 实施工程监理应遵循下列主要依据∶

1 法律法规及工程建设标准。2 工程勘察设计文件。3 工程监理合同及其他合同文件。

1.0.7 工程监理应实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

1.0.8 工程监理宜实施信息化管理。

1.0.9 工程监理单位应公平、独立、诚信、科学地开展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活动。

1.0.10 工程监理应按下列程序实施∶

1 成立项目监理机构,任命总监理工程师。2 编制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3 按照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实施监理,参与"三查四定”、中间交接等工作。4 组织单位工程预验收,编写工程质量评估报告。5 参与工程交接、结算审核,签署监理意见。6 向建设单位移交工程监理档案资料。7 进行监理工作总结。

1.0.11 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活动,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及行业现行标准规定。

2.0.1 工程监理单位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依法成立并取得政府主管部门颁发的工程监理企业资质证书,从事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活动的服务机构。

2.0.2 化工建设工程监理 chemical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工程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根据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标准、勘察设计文件及合同,在施工阶段对化工建设工程质量、造价、进度进行控制,对合同、信息进行管理,对工程建设相关方的关系进行协调,并履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法定职责的服务活动。根据监理合同约定,化工建设工程一般还包括职业健康和环境管理,与安全生产管理一并称为HSE管理。

2.0.3 相关服务 related services

工程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按照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约定,在项目前期策划、勘察设计、招标投标、施工、试车保运、工程保修等阶段提供的服务活动。

2.0.4 项目监理机构 project management department

工程监理单位派驻工程建设项目负责履行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的组织机构。

2.0.5 注册监理工程师 registered project management engineer

取得政府主管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执业证书”和“执业印章”,从事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等活动的人员。

2.0.6 总监理工程师 chief project management engineer

由工程监理单位法定代表人书面任命,负责履行建设工程监理合同、主持项目监理机构工作的注册监理工程师。

2.0.7 总监理工程师代表 representative of chief project manage-ment engineer

经工程监理单位法定代表人同意,由总监理工程师书面授权,代表总监理工程师行使其部分职责和权力,具有工程类注册执业资格或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3年及以上工程实践经验并经监理业务培训的人员。

2.0.8 专业监理工程师 specialty project management engineer

由总监理工程师授权,负责实施某一专业或某一岗位的监理工作,有相应监理文件签发权,具有工程类注册执业资格或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2年及以上工程实践经验并经监理业务培训的人员。

2.0.9 监理员 site supervisor

从事具体监理工作,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并经过监理业务培训的人员。

2.0.10 监理规划 project management planning

项目监理机构全面开展建设工程监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0.11 监理实施细则 detailed rules for project management

针对某一专业或某一方面建设工程监理工作的操作性文件。

2.0.12 工程计量 engineering measuring

根据工程设计文件及施工合同约定,项目监理机构对施工单位申报的合格工程的工程量进行的核验。

2.0.13 旁站 key works supervising

项目监理机构对工程的关键部位或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进行的监督活动。

2.0.14 巡视 patrol inspecting

项目监理机构对施工现场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活动。

2.0.15 平行检验 parallel testing

项目监理机构在施工单位自检的同时,按有关规定、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约定,对同一检验项目进行的检测试验活动。

2.0.16 见证取样 sampling witness

项目监理机构对施工单位进行的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及工程材料现场取样、封样、送检工作的监督活动。

3.1.1 工程监理单位实施监理时,应在施工现场派驻项目监理机构。项目监理机构的组织形式和规模,可根据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约定的服务内容、服务期限,以及工程特点、规模、技术复杂程度、环境等因素确定。

3.1.2 项目监理机构的监理人员应由总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员组成,且专业配套、数量应满足工程监理工作需要,视项目大小或技术复杂程度可设总监理工程师代表。

3.1.3 工程监理单位在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签订后,应及时将项目监理机构的组织形式、人员构成及对总监理工程师的任命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总监理工程师任命书应按本规程附录A表A.0.1的要求填写。

3.1.4 工程监理单位调换总监理工程师时,应征得建设单位书面同意;调换专业监理工程师时,总监理工程师应书面通知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

3.1.5 一名注册监理工程师可担任一项建设工程的总监理工程师。当需要同时担任多项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的总监理工程师时,应经建设单位书面同意,且最多不得超过三项。

3.1.6 施工现场监理工作全部完成或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终止时,项目监理机构可撤离施工现场。

1 总则 ………………………………………………………………… 1

2 术语 …………………………………………………………………………………………………………………… 3

3 项目监理机构及其设施 …………………………………………… 7

3.1 一般规定 ………………………………………………………………………………………………………… 7

3.2 监理人员职责 ……………………………………………… 7

3.3 监理设施…………………………………………………… 10

4 监理规划及监理实施细则………………………………………… 11

4.1 一般规定…………………………………………………… 11

4.2 监理规划…………………………………………………… 11

4.3 监理实施细则……………………………………………………… 12

5 工程质量、造价、进度控制及HSE管理………………… 13

5.1 一般规定……………………………………………………………………………………………………………13

5.2 工程质量控制 ……………………………………………… 15

5.3 工程造价控制………………………………………………………………………………………………………22

5.4 工程进度控制………………………………………………………………………………………………………23

5.5 HSE管理 ……………………………………………………………………………… 24

6 工程变更、索赔及施工合同争议处理………………………… 28

6.1 一般规定…………………………………………………………………………………………………………… 28

6.2 工程暂停及复工 ………………………………………………………………………………………………… 28

6.3 工程变更…………………………………………………………………………………………………………… 29

6.4 费用索赔…………………………………………………… 30

6.5 工程延期及工期延误 ……………………………………………………………… 31

6.6 施工合同争议 ……………………………………………… 32

6.7 施工合同解除 ……………………………………………… 32

7 监理文件资料管理及信息化……………………………………… 34

7.1 一般规定…………………………………………………………………………………………………………… 34

7.2 监理文件资料的分类及内容………………………………………… 35

7.3 监理文件资料的组卷、归档及移交 ………………………… 37

7.4 监理工作信息化 ……………………………………………………………………… 39

8 设备采购与设备监造……………………………………………… 40

8.1 一般规定…………………………………………………… 40

8.2 设备采购……………………………………………………………………………………………………………40

8.3 设备监造……………………………………………………………………………………………………………40

9 相关服务……………………………………………………… 43

9.1 一般规定…………………………………………………… 43

9.2 项目前期策划阶段服务……………………………………………… 43

9.3 工程勘察设计阶段服务…………………………………………………………………… 43 9

.4 招标投标阶段服务 ……………………………………………………………………………………………46

9.5 施工阶段服务 ………………………………………………47

9.6 试车保运阶段服务 …………………………………………49

9.7 工程保修阶段服务 ………………………………………………………………… 49

10 项目监理机构的监督管理与考核评价 …………………… 51

10.1 一般规定 …………………………………………………51

10.2 项目监理机构的监督管理 ………………………………………………………………………………………51

10.3 项目监理机构的考核评价 ……………………………………………………………………………………51

附录A 工程监理单位用表 …………………………………………… 53

附录B 施工单位报审、报验用表 ………………………………… 69

附录C 通用表 …………………………………………………………… 87

本规程用词说明 …………………………………………………………… 90

引用标准名录 …………………………………………………… 91

附∶条文说明 …………………………………………………… 93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团体标准

T/SSACE 013-2021

四川省既有公共建筑绿色改造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green retrofitting of existing public buildings in Sichuan Province

2021-07-01实施2021-05-30发布

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 发 布

T/SSACE 013-2021,T/SSACE 013-2021 四川省既有公共建筑绿色改造技术标准,四川省既有公共建筑绿色改造技术标准,T/SSACE 013-2021 四川省既有公共建筑绿色改造技术标准(附条文说明)

 

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关于发布团体标准《四川省既有公共建筑绿色改造技术标准》的通知:川建学团(2021)08号

按照《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川建学〔2017〕15号)及修订《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通知》(川建学〔2018〕51 号)要求,现批准发布《四川省既有公共建筑绿色改造技术标准》为本会团体标准,标准编号为T/SSACE013-2021。本标准于2021年5月30日发布,自2021年7月1日起实施,现予公告。

本标准是依据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关于学会团体标准〈四川省既有公共建筑绿色改造技术标准)等2项立项的通知》(川建学〔2019〕89号)的要求,由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编制完成的。

标准编制组经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共分为8章和1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为∶总则、术语、基本规定、绿色性能指标、绿色性能诊断、绿色性能改造、绿色性能调适、绿色运行管理。

1.0.1 为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进城市更新和既有公共建筑绿色改造,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既有公共建筑绿色改造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

1.0.3 既有公共建筑绿色改造,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四川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0.1 绿色改造 green retrofitting

以确保安全耐久、节约能源资源、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绿色建筑性能为目标,对既有建筑进行的维护、更新、加固等活动。

2.0.2 建筑绿色性能 green building performance

涉及建筑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境宜居等方面的综合性能。

2.0.3 建筑绿色性能诊断 green building performance diagnosis

对既有建筑能耗和环境品质相关的绿色性能现状通过现场调查、检验、资料审阅、软件模拟等方法进行诊断、评估,为建筑物绿色改造提供依据的活动。

2.0.4 建筑性能调适 building performance commissioning

通过对建筑能源与环境系统的全过程检查、测试、调整、验证、优化等工作,使建筑运行性能、功能达到设计和使用要求,保证建筑高效、高品质运行的程序和方法。

3.0.1 既有公共建筑绿色改造的流程应根据绿色性能指标要求对项目进行诊断与评估、设计与施工、调适与运维等。

3.0.2 公共建筑在绿色改造前应依据本标准第4、5章相关规定对其绿色性能指标进行诊断与评估,并结合改造需求制订适合的绿色改造实施方案。

3.0.3 绿色改造实施方案应根据诊断和评估情况综合确定,应优先通过建筑性能调适提升建筑绿色性能。

3.0.4 绿色改造后宜根据本标准及国家相关标准规定,对其改造部分的绿色性能进行后评估。

1 总 则………………………………………………………………………………………………………………1

2 术 语………………………………………………………………………………………………………………2

3 基本规定………………………………………………………3

4 绿色性能指标……………………………………………………………………………………………………………4

4.1 一般规定……………………………………………………………………………………………………………4

4.2 安全耐久……………………………………………………………………………………………………………4

4.3 建筑能耗……………………………………………………………………………………………………………4

4.4 建筑环境………………………………………………………………………………………………………6

5 绿色性能诊断……………………………………………………………………………………………………………8

5.1 一般规定……………………………………………………………………………………………………………8

5.2 安全耐久…………………………………………………9

5.3 建筑能耗 ………………………………………………9

5.4 建筑环境………………………………………………………………………………………………………13

6 绿色性能改造……………………………………………………………………………………………………………16

6.1 一般规定…………………………………………………………………………………………………………16

6.2 改造设计……………………………………………………………………………………………………………16

6.3 改造施工………………………………………………………………………………………………………22

6.4 改造验收……………………………………………………………………………………………………23

7 绿色性能调适……………………………………………………………………………………………………24

7.1 一般规定………………………………………………………………………………………………24

7.2 建筑能耗……………………………………………………………24

7.3 建筑环境………………………………………………………………………………………………………25

8 绿色运行管理…………………………………………………………………………………………………26

8.1 一般规定……………………………………………………………………………………………………26

8.2 建筑能耗……………………………………………………………26

8.3 建筑环境 ……………………………………………30

附录A 建筑性能调适设备表………………………………………………………………………………………………33

本标准用词说明 ……………………………………35

引用标准名录 ………………………………………………37

附∶条文说明 ………………………………………………39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团体标准

T/SSACE 014-2021

四川省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testing of green building in Sichuan Province

2021-07-01实施   2021-05-30发布

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   发 布

T/SSACE 014-2021,T/SSACE 014-2021 四川省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四川省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T/SSACE 014-2021 四川省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附条文说明)

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关于发布团体标准《四川省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的通知:川建学团〔2021〕09号

按照《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川建学〔2017〕15号)及修订《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通知》(川建学〔2018〕51 号)要求,现批准发布《四川省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为本会团体标准,标准编号为T/SSACE014-2021。本标准于2021年5月30日发布,自2021 年7月1日起实施,现予公告。

本标准是依据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关于学会团体标准〈四川省既有公共建筑绿色改造技术标准》等2项立项的通知》(川建学〔2019〕89号)的要求,由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进行编制完成的。

本标准在制订过程中,标准编制组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标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共分为11章,主要技术内容为∶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建筑、结构、暖通空调、给水排水、建筑电气、可再生能源系统、监测与控制系统、建筑能耗。

本标准由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负责管理,由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至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成都市一环路北三段55号;邮政编码∶610081;电话∶028-83371671;联系人∶倪吉;E-mail∶1210017089@qq.com)。

1 总 则………………………………………………………………………………………………………………1

2 术 语………………………………………………………………………………………………………………2

3 基本规定………………………………………………………3

4 建 筑…………………………………………………………………………………………………………………4

4.1 一般规定 …………………………………………………4

4.2 室外环境……………………………………………………………………………………………………………4

4.3 室内环境………………………………………………………………………………………………………6

4.4 围护结构………………………………………………9

5 结 构………………………………………………………………………………………………………………11

5.1 一般规定…………………………………………………………………………………………………………11

5.2 地基基础 …………………………………………………11

5.3 上部结构…………………………………………………………………………………………………………12

6暖通空调…………………………………………………………………………………………………………………14

6.1 一般规定…………………………………………………………………………………………………………14

6.2 冷热源………………………………………………………………………………………………………………14

6.3 水系统………………………………………………………………………………………………………………15

6.4 风系统………………………………………………………………………………………………………………17

7 给水排水………………………………………………18

7.1 水 质……………………………………………………………………………………………………………18

7.2 水平衡及漏损……………………………………………………………………………21

8 建筑电气………………………………………………………………………………………………………………22

8.1 一般规定……………………………………………………………………………………………………22

8.2 供配电系统………………………………………………………………………………………………22

8.3 照明系统……………………………………………………………………………………………24

9 可再生能源系统…………………………………………………………………………………………………26

9.1 一般规定……………………………………………………………………………………………………26

9.2 可再生能源系统……………………………………………………26

10 监测与控制系统………………………………………………………………………………………………29

10.1 一般规定……………………………………………………………………………………………29

10.2 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29

10.3 地下车库一氧化碳浓度监控系统……………………………………30

10.4 公共区域照明控制系统………………………30

10.5 能耗分项计量及监测系统……………………………………………………………………………………31

10.6 空调与通风监控系统……………………………………………………………………………………………31

11 建筑能耗 ………………………………………………33

11.1 一般规定…………………………………………33

11.2 建筑年供暖空调能耗……………………………………………………………………………………………33

11.3 建筑年总能耗……………………………35

附录A 空调采暖系统仪器仪表测量性能要求………………………………36

附录B 水系统供冷(热)量检测方法…………………………………………37

附录C 电机输入功率检测方法……………………………………………………………………………………………38

附录D 风量检测方法…………………………………39

附录E 集中生活热水采样点、采样方法及检测方法········45

本标准用词说明 ………………………………………47

引用标准名录 ……………………………………49

附∶条文说明 …………………………………………53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93.040
CCS P 28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1615-2022
桥梁工程信息模型交付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elivery of bridge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model
2022-06-23 发布
2023-01-01 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6/T 1615-2022,交付技术规范,信息模型,桥梁工程,DB36/T 1615-2022 桥梁工程信息模型交付技术规范

内容摘抄: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江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西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西交信科技有限公司、江西交通咨询有限公司、江西方兴科技有限公司、标准联合咨询中心股份公司、江西建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城建道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朱海涛、李柏殿、李刚、张小英、许兵、糜江、曾明辉、尹夏明、林天发、王建军、肖光电、彭爱红、张小明、王伟、陈国、颜庆华、刘泳、叶剑勇、沈阳、刘安、曾武、张建、孙秀和、刘洋、臧红雨、董锐、鲍凯、徐友、马仁凯、王凌峰、金斌、傅清丁、张慧敏、伍伟斌、马俊、熊炜、周天图、李桂林、尧逸民、崔聪聪、邓子千、徐文峰、林淦峰、陈广辉、吴忠、熊伟峰、戴程琳、刘振丘、邵志超、刘超群、詹绍伟、刘礼辉、王韶翔、邢文、聂望兴、廖焕旺、陶正文、李夏、杨明、卢成绪、钱正刚、魏建华、章冬保、李振宇、王继成、张璟、潘世亮、韩彦锋、杨庆帅、吴俊恒、刘佳、黄旭、朱卓魁、贾利利、陶莉萍、吕国栋、段江龙、熊林旺、王宝鑫、余强艳、冯杰、董文震、徐克锋、熊晨航、李学权、王小京、蒋炜、刘劲勇、张钱成。
桥梁工程信息模型交付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桥梁工程信息模型交付的技术规范。
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新建、改建、扩建和大修的桥梁全生命周期((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运维))BIM技术应用。
桥梁工程中涉及桥梁工程信总模型数据的建立、传递、和解读,桥梁工程信总模型数据的成熟度,各专业之间的协同,工程设计参与各方的协作,以及管控、交付等亦可按照此规范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1235-2017建筑信总模型施工应用标准
GB/T51269-2017建筑信总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
GB/T51301-2018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
GB/T51447-2021建筑信息模型存储标准
JTG/T2420-2021公路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
JTG/T2421-2021公路工程设计信总模型应用标准
JTG/T2422-2021公路工程施工信息模型应用标准
DB36/T1137-2019桥梁工程BIM技术应用指南
3术语和定义
DB36/T113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建筑信息模型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简称BIM,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基础,管理三维建筑模型,通过数字信总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总。是一个从规划、设计、施工到管理各阶段统一协调的过程,是把使用标准的理念转换成相应数据的操作软件。
3.2
桥梁工程信总模型bridge engineer ing information model
以三维图形和数据库信总集成技术为基础,创建并利用几何数据和非几何数据对桥梁工程项目进行全寿命期管理的信息模型。
[来源:DB36/T1137一2019,2.1]

(略)

4基本规定
4.1应用原则
桥梁工程信息模型应用应符合DB36/T1137的有关规定。
4.2信息安全
桥梁工程信息模型在各阶段应用时,应保障信息安全。

内容目录: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规定3
5桥梁工程信息模型交付要求3
6不同阶段桥梁工程信息模型的交付26
7桥梁工程信息模型检查要求28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73.020
CCS D 1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1811—2022
代替DB37T 1811一2011
地质钻探安全施工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safety construction of geological drilling
2022-07-25 发布
2022-08-25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7/T 1811-2022,地质钻探,安全施工规范,DB37/T 1811-2022 地质钻探安全施工规范

内容摘抄: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DB37/T1811一2011《地质钻探安全标准》,与DB37/T1811一2011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文件标题修改为《地质钻探安全施工规范》:
b)文件范围增加“安全管理”的要求(见第1章):
c)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12项,删除1项(见第2章):
d)删除了“术语”中3.4“避雷装置”:
e)修改了“钻机选型、钢丝绳固定和连接、卷扬机抱闸使用和报废、固定工作台”的规定(见4.1.1、4.1.6、4.1.8、4.2.10):
f)增加了“防护罩配置、升降机使用、钻塔(架)安装”的规定(见4.1.2、4.1.3、4.1.5、4.1.7、4.1.9、4.2.6、4.2.7、4.2.8、4.2.9):
g)删除了4.3.1中“不得超负荷作业”内容和“柴油发电机”(见4.4.1、4.4.2、4.4.3、4.4.5):
h)增加了“空压机”、“绞车钢丝绳”、“打捞器”、“井控装置”、“厂房安装”、“吊钳安装”、“绷绳设置”、“安金标志”、“防护用品”的内容(见4.5、4.6.3、4.6.4、4.7、4.8.1.6)、4.8.2、4.8.4、4.8.11.2、4.8.14):
i)更改了部分条款编号(见4.5、4.6、9.1、9.2、9.3、9.4、9.5、9.6、9.7):
j)第6章更改为“第5章”,相应条款号亦做更改:
k)增加了“地基处理”、“钻机安装”、“发电机”的内容(见5.1.1、5.2.3、5.4):
l)更改了“天然地基”、“起放塔”、“人员防护”、“拆卸塔衣”、“钻塔拆卸”、“人工搬运”、“倒链使用”的规定(见5.1.4、5.2.2、5.2.4、5.2.5、5.2.7、5.5.1.1、6.5.1.3、5.5.2.4):
m)第5章更改为“第6章”,相应条款号亦做更改:
n)增加了“钻探施工作业”、“钻进机械故障”、“双泵运行”、“事故处理”、“现场管理”的规定(见6.1.1、6.1.9、6.1.10、6.3.9、6.4):
o)更改了“钻机验收”、“高压胶管”、“提引器”(见6.1.2、6.1.4、6.2.5):
p)增加了“配电箱”、“配电系统”、“电机启动”的规定(见7.2.5、7.2.6、7.3.2、7.3.3、7.3.7):
q)更改了“现场配电条件”“现场验电”“配电系统”的规定(见7.1.1、7.2.1、7.3.1):
r)删除了“7.3.9、7.3.10、7.5.2”的内容:
s)增加了“避雷针安装”、“绿色勘查”、“防洪、防汛、防灾”的规定(见8.1.2、8.1.4、8.2.2、8.2.3、8.2.4、8.3):
t)“环境保护”更改为“绿色勘查”(见8.3):
u)删除了第9章“辅助设施”:
v)增加了第9章“现场管理”的内容。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山东省应急管理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山东省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的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一一2011年首次发布为DB37/T1811一2011: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钻探设备与设施、钻探设备安装、钻探施工、钻探现场用电、安全防护、现场管理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固体矿产钻探、水文水井钻探及地热钻探等现场的安全管理。不适用于水上、石油、天然气钻探、页岩气钻探等,工程地质钻探、采空区钻探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550 气体焊接设备焊接、切割和类似作业用橡胶软管
GB2811 头部防护安全帽
GB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3787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
GB/T5972 起重机钢丝绳保养、维护、检验和报废
GB/T5976 钢丝绳夹
GB/T6067.1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总则
GB6095 安全带
GB6722 爆破安全规程
GB/T7144 气瓶颜色标志
GB/T7894 水轮发电机基本技术条件
GB/T29639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39800.4 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第4部分:非煤矿山
GB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194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AQ2004 地质勘探安全规程
AQ2049 地质勘查安全防护与应急救生用品(用具)配备要求
AQ/T2064 金属非金属产资源地质勘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指南
DZ/T0088 地质钻探用钻塔系列
DZ/T0227 地质岩心钻探规程
DZ/T0148 水文水井地质钻探规程
DZ/T0260 地热钻探技术规程
JG订46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SY/T5964 钻井井控装置组合配套、安装调试与使用规范
TSG23 气瓶安全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地质钻探geological drilling
以查明地质情况、探明地下资源为目的的钻探工作。
3.2
钻塔derrick
地质钻探过程中,升降、钻进作业时用于悬挂钻具、管材用的特定构架。
3.3
钻架drill stand
能整体起落的钻塔。
3.4
防坠器fall preventer
在限定距离内,能快速制动锁定,防止活动工作台坠落的保护装置。
4钻探设备与设施
4.1钻机
4.1.1钻机应依据钻孔设计深度、钻孔结构、垂直度、地层条件、钻探方法等合理选择,钻机的最大提升力应满足钻塔(钻架)的要求。
4.1.2钻塔(钻架)、发电机(柴油机)、电动机、泥浆泵、搅拌机等设备、设施应与选定的钻机相匹配。

(略)
内容目录: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钻探设备与设施2
5钻探设备安装7
6钻探施工9
7钻探现场用电11
8安全防护12
9现场管理12
附录A(资料性)塔基承载力计算(天然)14
附录B(资料性)塔基承载力计算(混凝土)15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云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建筑工程叠层橡胶隔震支座性能要求检验标准

Standard for Performance Requirement and Test of Laminated Rubber Seismic Isolation Bearing for Buildings

DBJ 53 / T—47—2020

主编单位: 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昆明理工大学

批准部门: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施行日期: 2021 年 1 月 1 日

云南出版集团公司

云 南 科 技 出 版 社

2020

昆 明

DBJ53/T-47,DBJ53/T-47-2020,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建筑工程,性能要求,支座,检验标准,隔震支座,DBJ53/T-47-2020 建筑工程叠层橡胶隔震支座性能要求和检验标准

前 言

本标准是根据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7 年工程建设地 方标准编制计划》 要求, 由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昆明理工大 学会同有关单位, 在 《建筑工程叠层橡胶支座性能要求和检验规 范》 (DBJ53 / T—47—2012) 的基础上修订而成。 自 DBJ 53 / T— 47—2012 颁布实施以来, 建筑工程叠层橡胶支座应用日趋广泛, 实际工程应用的支座直径越来越大, 近年来支座产品生产工艺技 术水平、 检验能力、 力学性能等得到不断提升, 并且行业标准 《建筑隔震橡胶支座》 (JG/ T 118—2018) 已于 2018 年 12 月 1 日 实施, 其中部分技术指标已高于 DBJ 53 / T—47—2012, 因此结合 行业标准和对近年来相关应用成果总结提炼, 对本标准进行了修 订。 本次修订, 总结了近年来省内外建筑工程叠层橡胶支座的技 术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 开展专题研究和广泛深入调研分析, 借 鉴现行有关规范、 标准和相关技术资料, 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 上, 修订了本标准。

本标准共有 7 章、 5 个附录。 本标准主要内容有: 总则, 术 语, 支座分类, 材料, 设计规定, 力学性能试验项目和要求, 检 验规则。

本标准由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 由主编单位负 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在执行本标准的过程中, 请各单位结合 工程实践, 注意总结经验, 收集资料, 并将有关的意见和建议反 馈给主编单位, 以供再次修订时参考。

1 总 则

1. 0. 1 为贯彻执行国家和云南省有关建筑工程、 防震减灾的相 关法律法规, 规范建筑工程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生产和检验, 制 定本标准。

1. 0. 2 本标准适用于云南省范围内建筑工程隔震支座的设计、 生产和检验。

1. 0. 3 建筑工程隔震支座的设计、 生产和检验, 除应符合本标 准要求外, 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云南省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 语

2. 0. 1 叠层橡胶隔震支座 laminated rubber isolation bearing

由多层橡胶和多层钢板或其他材料交替叠置结合而成的橡胶 隔震支座, 本标准简称隔震支座。

2. 0. 2 天然橡胶支座 (LNR) linear natural rubber bearing

用天然橡胶制成的叠层橡胶隔震支座。

2. 0. 3 铅芯橡胶支座 (LRB) lead rubber bearing

内部含有竖向铅芯的叠层橡胶隔震支座。

2. 0. 4 高阻尼橡胶支座 (HDR) high damping rubber bearing

用复合橡胶制成的具有较高阻尼性能的叠层橡胶隔震支座。

2. 0. 5 隔震装置 seismic isolation device

隔震支座及连接件等成套设备。

2. 0. 6 第一形状系数 1st shape factor

支座中每层橡胶层的有效承压面积与其自由侧面面积之比。

2. 0. 7 第二形状系数 2nd shape factor

对于圆形支座, 为内部橡胶层直径与内部橡胶总厚度之比。 对于矩形或方形支座, 为内部橡胶层有效宽度与内部橡胶总 厚度之比。

2. 0. 8 屈曲 buckling

在压-剪荷载作用下支座失去稳定性时的状态。

2. 0. 9 压缩性能 compressive properties of rubber isolation bearing

各类型支座的竖向压缩时的性能和变形等总称。

2. 0. 10 压-剪试验装置 compressive-shear testing machine

用于测试支座性能的装置, 具有在恒定压力下施加剪切荷载 的能力。

2. 0. 11 橡胶保护层 cover rubber
包裹在内部橡胶和内部钢板外侧面的橡胶层。

2. 0. 12 有效承压面积 effective loaded area

支座承受竖向荷载的面积, 等于内部橡胶的平面面积。

2. 0. 13 极限性能 ultimate properties

在压-剪荷载作用下隔震橡胶支座产生破坏、 屈曲或滚翻时 的性能。

2. 0. 14 极限性能曲线 (UPD) ultimate properties diagram

支座达到极限性能时的剪力与剪切位移的关系曲线。

2. 0. 15 型式检验 type testing

制造厂为了取得特定规格和型号的隔震支座的生产资格, 委 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的产品性能及相关性的 检验

2. 0. 16 出厂检验 delivery testing

由制造厂质检部门自检或独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检验。

2. 0. 17 见证检验 evidential testing

施工单位在工程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的见证下, 从项目产品 中随机抽取试样, 送至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验的 活动

2. 0. 18 进场验收 site acceptance

对进入施工现场的隔震支座及其连接件, 按相关标准的要求 进行检验, 并对其质量、 规格及型号等是否符合要求做出确认的 活动。
3 支座分类

3. 0. 1 支座按形状分为圆形支座和矩形支座, 见 3. 0. 1 所示。

(略)

4 材 料

4. 1 橡 胶

4. 1. 1 支座所用橡胶可选用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 天然橡胶优 先选用一级烟片胶或全乳胶, 也可选用一级标准胶, 并应符合 GB / T 8089 的规定。 不应使用再生胶。 合成橡胶的选用也应符合 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4. 1. 2 橡胶物理性能试验项目和要求应满足表 4. 1. 2 的规定, 试 验方法见附录 A。

内容索引 :

1 总 则 ……………………………………………………… (1)

2 术 语 ……………………………………………………… (2)

3 支座分类 …………………………………………………… (4)

4 材 料 ……………………………………………………… (7)

4. 1 橡 胶 …………………………………………………… (7)

4. 2 钢 板 …………………………………………………… (8)

4. 3 金属铅 …………………………………………………… (9)

4. 4 其他材料 ………………………………………………… (9)

5 设计规定 …………………………………………………… (10)

5. 1 一般要求 ………………………………………………… (10)

5. 2 支座设计压应力和设计剪应变 …………………………… (11)

5. 3 支座形状系数 …………………………………………… (12)

5. 4 支座压缩性能 …………………………………………… (12)

5. 5 水平等效刚度、 剪应变和等效阻尼比 …………………… (13)

5. 6 支座极限性能 …………………………………………… (14)

5. 7 支座内部钢板设计 ……………………………………… (16)

5. 8 支座法兰板设计 ………………………………………… (16)

6 力学性能试验项目和要求 ………………………………… (17)

6. 1 一般要求 ………………………………………………… (17)

6. 2 一般力学性能试验项目和要求 …………………………… (17)

6. 3 剪切性能相关性 ………………………………………… (23)
6. 4 压缩性能相关性 ………………………………………… (25)

6. 5 其他相关性能 …………………………………………… (26)

6. 6 耐久性能 ………………………………………………… (27)

7 检验规则 …………………………………………………… (31)

7. 1 一般要求 ………………………………………………… (31)

7. 2 型式检验 ………………………………………………… (31)

7. 3 出厂检验 ………………………………………………… (32)

7. 4 见证检验 ………………………………………………… (32)

7. 5 进场验收 ………………………………………………… (33)

7. 6 支座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检查 …………………………… (33)

7. 7 支座产品标识 …………………………………………… (37)

附录 A 橡胶材料物理性能试验项目和方法 ……………… (39)

附录 B 支座的典型尺寸 …………………………………… (41)

附录 C 建议的标准化产品规格及参数 …………………… (43)

附录 D 考虑惯性力对剪力的修正 ………………………… (51)

附录 E 考虑摩擦力对剪力的修正 ………………………… (53)

本标准用词说明 ……………………………………………… (56)

引用标准名录 ………………………………………………… (57)

条文说明 ……………………………………………………… (59)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27.140

CCS P 59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 2340—2021

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分析规程

Code for dam safety monitoring information analysis

2021-12-22发布    2022-03-22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 布

DL/T 2340-2021,DL/T 2340-2021 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分析规程,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分析规程,DL/T 2340-2021 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分析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分析的内容、方法和基本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混凝土重力坝、混凝土拱坝、碾压式土石坝、泄水建筑物、边坡等安全监测资料分析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1416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标准

DL/T2155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评价规程

DL/T5209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

DL/T5256 土石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

DL/T5313 水电站大坝运行安全评价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原因量 causative quantity

导致大坝结构运行性态发生变化的荷载及环境因素。

3.2效应量 response effect

反映大坝在荷载及环境因素作用下结构运行性态发生变化的物理量。

3.3监控指标 monitoring indices

基于结构计算分析或监测资料综合分析成果确定的监测物理量量值及变化速率的限值。

4.1 为规范和指导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分析工作,掌握大坝运行性态,指导大坝施工和安全运行,制定本文件。

4.2 监测资料分析应执行GB/T51416的规定,仪器观测与巡视检查成果相互印证,在监测资料整理整编以及监测数据可靠性评价的基础上,开展监测数据分析和运行性态分析,揭示大坝的异常情况和不安全因素,评估大坝运行性态。

4.3 混凝土坝、土石坝监测资料整理整编分别按DL/T5209、DL/T5256执行,监测数据可靠性评价可结合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评价,按DL/T2155执行。

4.4 监测资料分析除执行本文件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文件的规定。

5.1 大坝经历下列情况时,应进行监测资料分析,并提出监测资料分析报告∶

a)工程蓄水安全鉴定;b)蓄水到规定高程;c)工程竣工安全鉴定;d)大坝安全定期检查或特种检查;e)大坝出现异常或险情;f)其他有必要进行监测资料分析的情况。

5.2 在进行监测资料分析前,应收集工程资料。工程资料宜包括以下内容∶

a)大坝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资料;b)工程蓄水和竣工安全鉴定资料;c)大坝安全定期检查或特种检查资料;d)大坝改建、扩建、补强加固的设计、审查、施工、监理和验收资料;e)大坝安全监测系统更新改造的设计、审查、施工、监理和验收资料;f) 大坝监测数据及巡视检查记录、监测资料年度整编报告、监测资料分析报告、监测系统评价成果、监测系统运行维护资料;g)水库及大坝运行情况,包括年度详查报告、异常事件、险情或事故情况报告;h)其他相关资料。

5.3 监测资料分析包括监测数据分析和运行性态分析两部分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

a)监测数据分析应对监测物理量的时空分布规律,以及与上游水位、下游水位、气温、降水等原因量的关系进行分析;b)运行性态分析应根据监测数据分析成果,结合现场检查成果,对工程异常现象和缺陷进行诊断,综合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施工过程、环境要素和结构特点等分析其对大坝运行安全的影响。

5.4 根据实际需要,在监测资料分析基础上,提出大坝安全重点监控部位及监控测点,拟定监控指标。

前言……………………………………………………………………………………………………………Ⅱ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则……………………………………………………………………………………………………………1

5基本规定………………………………………………………………………………………………………2

6监测数据分析…………………………………………………………………………………………………2

6.1一般规定…………………………………………………………………………………………………2

6.2环境量……………………………………………………………………………………………………3

6.3混凝土重力坝……………………………………………………………………………………………3

6.4混凝土拱坝………………………………………………………………………………………………4

6.5碾压式土石坝……………………………………………………………………………………………4

6.6泄水建筑物………………………………………………………………………………………………5

6.7边坡………………………………………………………………………………………………………6

7运行性态分析…………………………………………………………………………………………………7

7.1一般规定…………………………………………………………………………………………………7

7.2混凝土重力坝……………………………………………………………………………………………7

7.3混凝土拱坝………………………………………………………………………………………………8

7.4碾压式土石坝……………………………………………………………………………………………8

7.5泄水建筑物………………………………………………………………………………………………9

7.6边坡……………………………………………………………………………………………………10

7.7大坝结构运行性态综合评估…………………………………………………………………………10

8重点监控部位及监控指标…………………………………………………………………………………10

8.1重点监控部位和监控测点……………………………………………………………………………10

8.2监控指标………………………………………………………………………………………………11

9监测资料分析报告…………………………………………………………………………………………11

9.1一般规定………………………………………………………………………………………………11

9.2监测资料分析报告内容………………………………………………………………………………12

附录A(资料性) 监测数据分析基本方法 …………………………………………………………………13

附录B(资料性) 大坝结构运行性态分项评估………………………………………………………………15

附录 C(资料性) 监控指标拟定基本方法…………………………………………………………………20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YS/T 5424-2014

备案号J1835-2014

有色金属工业炉窑砌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Inspection and evaluation standards of project quality of furnace masonry in non-ferrous industry

2014-10-01 实施  2014-05-06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S/T 5424-2014,有色金属,有色金属工业炉窑砌筑工程,有色金属工业炉窑砌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质量检验评定,YS/T 5424-2014 有色金属工业炉窑砌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附条文说明)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3 年第一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工信厅科〔2013〕48号)的要求,《有色金属工业炉窑砌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由有色金属工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和中国第四冶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

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内有关标准,并广泛征求了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1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基本规定,炭素煅烧炉砌筑,敞开式炭素焙烧炉砌筑,密闭式炭素焙烧炉砌筑,氢氧化铝焙烧炉砌筑,回转窑砌筑,铝电解槽砌筑,铝混合炉砌筑,矿热电炉砌筑,反射炉砌筑,鼓风炉砌筑,回转熔炼炉砌筑,闪速炉砌筑,卧式转炉砌筑,艾萨炉砌筑和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汇总。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管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管理处负责日常管理,由有色金属工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1.0.1 为适应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需要,规范和统一有色金属工业炉窑砌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促进创建优质工程,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有色金属工业炉窑砌筑工程质量的检验评定。

1.0.3 本标准应与现行行业标准《有色金属工业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YS/T5419配合使用。

1.0.4 有色金属工业炉窑砌筑工程的质量检验评定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0.1 有色金属工业炉窑砌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质量控制、无负荷试运行及工程划分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有色金属工业安装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654的规定。当安装工程中采用的工程技术文件、承包合同文件对施工质量的要求高于本标准规定时,应满足技术文件及合同文件的有关要求。

2.0.2 有色金属工业炉窑砌筑工程的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的质量等级检验评定方法及程序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有色金属工业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YS/T5419的规定。

2.0.3 有色金属工业炉窑砌筑工程中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具备规定的资格,持有有效的资格证书。

2.0.4 有色金属工业炉窑砌筑工程中采用的主要材料、成品、半成品、零部件、构配件必须符合工程设计及其产品标准的规定,并具有合格证明文件。

1总则 ………………………………………………………………………………(1)

2 基本规定 ……………………………………………………………(2)

3 炭素煅烧炉砌筑 …………………………………………………………(3)

3.1 底部黏土砖段………………………………………………………(3)

3.2 中部硅砖段 …………………………………………………………(5)

3.3 顶部黏土砖段……………………………………………………………(7)

4 敞开式炭素焙烧炉砌筑 …………………………………………(10)

4.1 炉底 ………………………………………………………………………(10)

4.2 炉墙 ………………………………………………………………………(11)

5 密闭式炭素焙烧炉砌筑 …………………………………………(14)

5.1 炉底 ………………………………………………………………………(14)

5.2 炉墙 ………………………………………………………………………(15)

5.3 炉盖 …………………………………………………………………………(17)

6 氢氧化铝焙烧炉砌筑 ………………………………………………(19)

6.1 预热器 ……………………………………………………………(19)

6.2 燃烧室 …………………………………………………………………(21)

6.3 旋风冷却器 ……………………………………………………………(23)

7 回转窑砌筑 ……………………………………………………………(27)

7.1 预热段和冷却段浇注料 …………………………………………(27)

7.2 预热段和冷却段砖砌………………………………………………(28)

7.3 烧成段浇注料……………………………………………………………(30)

7.4 烧成段砖砌 ……………………………………………………………(32)

8 铝电解槽砌筑 ………………………………………………………………(35)

8.1 电解槽铺底 …………………………………………………………………(35)

8.2 阴极炭块组装………………………………………………………………(36)

8.3 阴极炭块安装………………………………………………………………(37)

8.4 棉周围砌筑 ………………………………………………………(38)

8.5 扎固 …………………………………………………………………………(40)

9 铝混合炉砌筑 …………………………………………………………(43)

9.1 炉底 …………………………………………………………………………(43)

9.2 炉墙 ……………………………………………………………………………………(45)

9.3 炉顶 …………………………………………………………………………(47)

10 矿热电炉砌筑…………………………………………………………………(49)

10.1 炉底………………………………………………………………………………(49)

10.2 炉墙…………………………………………………………………(50)

10.3 炉顶……………………………………………………………………………(53)

11 反射炉砌筑…………………………………………………………(56)

11.1 炉底……………………………………………………………………………(56)

11.2 炉墙………………………………………………………………………………(58)

11.3 炉顶…………………………………………………………………………………(60)

12 鼓风炉砌筑……………………………………………………………………(62)

12.1 本床…………………………………………………………………………………………………(62)

12.2 前床………………………………………………………………………………………………………………(68)

13.1 端墙………………………………………………………………………………………………………(68)

13.2 国周墙…………………………………………………………………(69)

14 闪速炉砌筑…………………………………………………………………………………………………(72)

14.1 沉淀池……………………………………………………………………………………………………(72)

14.2 反应塔………………………………………………………………………………………………………(75)

14.3 上升烟道……………………………………………………………………………………………………(78)

15 卧式转炉砌筑…………………………………………………………(81)

15.1 墙墙……………………………………………………………………………(81)

15.2 圆周墙……………………………………………………………………………………………………(82)

16 艾萨炉砌筑…………………………………………………………………………………………………(85)

16.1 炉底………………………………………………………………………………………………………(85)

16.2 炉身…………………………………………………………………………(87)

16.3炉顶………………………………………………………………………………………………(89)

17 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汇总………………………………(91)

17.1 炭素煅烧炉砌筑 ……………………………………………………………………(91)

17.2 敞开式炭紫烟烧炉砌筑…………………………………………………(97)

17.3 密闭式炭索焙烧炉砌筑……………………………………………(101)

17.4 氢氧化铝熔烧炉砌筑……………………………………………………………………………(107)

17.5 回转窑砌筑 ……………………………………………………………………………(113)

17.6 铝电解槽砌筑 ………………………………………………………………………(121)

17.7 铝混合炉砌筑 ……………………………………………………………………………………………(131)

17.8 矿热电炉砌筑 ……………………………………………………………………………………(137)

17.9 反射炉砌筑 …………………………………………………………………………………………(143)

17.10 鼓风炉砌筑………………………………………………………………………………………………………(149)

17.11 回转熔炼炉砌筑…………………………………………………………………………………(153)

17.12 闪速炉砌筑…………………………………………………………………………………………(157)

17.13 卧式转炉砌筑………………………………………………………………………………………(163)

17.14 艾萨炉砌筑……………………………………………………………………………………………(167)

本标准用词说明…………………………………………………………………………………………………………………(173)

引用标准名录……………………………………………………………………………………………………………………(174)

附∶条文说明 …………………………………………………………………………………………………………………(175)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S/T 5424-2014 有色金属工业炉窑砌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附条文说明)已关闭评论

ICS 73.100.01
CCS 90 DB14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14/T2271-2021
智能化露天煤矿建设规范
Code for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surface coalmines
2021-02-26  发布
2021-02-26  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4/T 2271-2021,建设规范,智能化,智能化规范,煤矿,露天,DB14/T 2271-2021 智能化露天煤矿建设规范.pdf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山西省应急管理厅、山西省能源局、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提出并监督实施。
本文件由山西省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联通(山西)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精英数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科达自控股份有限公司、山西阳光三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西优班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天科信息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祥生、刘峰、丁新启、申斌学、陈再明、武懋、王斌、王浩、张春英、柳全、李鹏飞、崔宏伟、史灵杰、史先奎、刘清宝、刘光、武讲、王利明、成德盈、洪兵兵、汪海涛、艾云峰、李爱峰、罗随月、宋月旺、魏真、于肠、董万江、何增利、杨朝阳、刘晓星、王刚、许强、付国军、牛乃平、高波、苏杰、王学斌、刘广金、张广春、王强。

内容摘抄:

智能化露天煤矿建设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智能化露天煤矿基本架构,以及建设智能化露天煤矿时基础设施、智能生产控制、安全及环境监控、综合管控与调度、管理与决策的建设规范。
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露天煤矿智能化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6722-2014爆破安全规程
GB/T14161-2008矿山安全标志
GB14784-2013带式输送机安全规范
GB/T22239-201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50174-2017数据中心设计规范
GB50197-2015煤发工业露天矿设计规范
GB50431-2020带式输送机工程技术标准
GB51024-2014煤矿安全生产智能监控系统设计规范
GB51173-2016煤炭工业露天矿疏干排水设计规范
GB51214-2017煤炭工业露天矿边坡工程监测规范
GB51282-2018煤炭工业露天矿矿山运输工程设计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智能化露天煤矿Intelligent surface coalmines
应用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智能装备等技术与露天煤矿开发深度融合,实现高度信总化和自动化的露天煤矿。
3.2
无人驾史卡车Driverless truck
具有高精定位和感知功能,以自动的方式持续执行部分或全部驾驶任务行为的卡车。
3.3
露天煤矿高精地图High precision map of surface coalmines

包含地图的静态要素和动态要素,达到10cm~20cm精度,具有露天煤矿工程位置、运输道路的三维表征和数据实时性的电子地图。
3.4
钻机高精度布f孔系统High precision hole arrangement system of drilling rig
由钻机车载软件和车载定位装置构成,钻孔定位精度小于20©m,且具有按照钻孔布置规则自动进行钻孔位置设计和导航定位功能的系统。
3.5
远程操控钻机Remote control drilling rig
由钻机和车载控制终端模块组成,具有接受远程操控完成钻孔作业功能的钻机。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4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The4th-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The5th-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I: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D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 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IE正: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nstitute of团ectrical and Electronies Engineering)
Loa:远距离无线电(Long Range Radio)
NB-IoT: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
NFC: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RAID:独立冗余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
RFD: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UWB:无线载波通信技术(U1 tra Wide Band)
Wi-Fi: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
ZigBee:短距离和低速率下无线通信技术(ZigBee Technology)

内容索引:

目次
前言II
1范周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缩咯语1

5智能化露天煤矿架构2
6基础设施3
6.1传输网络…3
6.2数据中心3
6.3调度中心4
6.4硬件系统4
6.5软件系统4
7智能生产4
7.1钻爆系统4
7.2单斗-卡车系统5
7.3破碎站-带式输送机系统5
7.4辅助生产5
8安全与环境监控6
8.1交通运输安全6
8.2边坡安全6
8.3安全风险预控管理6
8.4环境安全6
8.5工业场地安全6
8.6网络安全6
9纷合管控与调度7
9.1地质保障7
9.2智能调度7
9.3设备管控7
10管理与决策8
10.1生产信息管理8
10.2经营信总管理8
10.3决策支特8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73.080
D 59
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0064.36—2021 代替DZ/T0064.36-1993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36部分铷和铯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Methods for analysis of groundwater quality-Part 36:Determination of rubidium and cesium content-Flame emission spectrometry
2021-02-22  发布
2021-07-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发布

DZ/T 0064.36-2021,分析方法,地下水质,火焰发射光谱法,第36部分,铷和铯量的测定,DZ/T 0064.36-2021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36部分:铷和铯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pdf

前言
DZT0064地下水质分析方法》分为85个部分:
第1部分:一般要求
第2部分: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第3部分:温度的测定温度计(测温仪)法
第4部分:色度的测定铂-结标准比色法
第5部分: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
第6部分:电导率的测定电极法
第7部分:Eh值的测定电位法
第8部分: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
第9部分:溶解性固体总量的测定重量法
第10部分:砷量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第11部分:砷量的测定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第12部分:钙和镁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13部分:钙量的测定乙二按四乙酸二钠滴定法
第14部分:镁量的测定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
第15部分:总硬度的测定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
第17部分:总铬和六价铬量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第18部分:总铬和六价铬量的测定催化极谱法
第20部分:铜、铅、锌、镉、镍和钴量的测定整合树脂交换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21部分:铜、铅、锌、镉、镍、铬、钼和银量的测定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22部分:铜、铅、锌、镉、锰、铬、镍、钴、钒、锡、铍和钛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第23部分:铁量的测定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
第24部分:铁量的测定硫酸盐分光光度法
第25部分:铁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26部分:汞量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27部分:钾和钠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第28部分:钾、钠、锂和铵量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第29部分:埋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第30部分:埋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31部分:钮量的测定过硫酸铵分光光度法
第32部分:锰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33部分:钼量的测定催化极谱法
第36部分:铷和艳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第37部分:硒量的测定佳化极谱法
第38部分:硒量的测定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第39部分:锶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第42部分:钙、镁、钾、钠、铝、铁、锶、钡和锰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第43部分:酸度的测定滴定法
第44部分:谢量的测定H酸甲亚胺分光光度法
第45部分:明量的测定甘露醇碱滴定法

第46部分:溴化物的测定溴酚红分光光度法
第47部分:游离二氧化碳的测定滴定法
第48部分:侵蚀性二氧化碳的测定滴定法
第49部分:碳酸根、重碳酸根和氢氧根的测定滴定法
第50部分:氯化物的测定银量滴定法
第51引部分:氯化物、氟化物、溴化物、硝酸盐和硫酸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第52部分:氰化物的测定吡啶吡唑啉分光光度法
第53部分:氟化物的测定茜素络合物分光光度法
第54部分: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性电极法
第55部分:镇化物的测定佳化还原分光光度法
第56部分:碘化物的测定淀粉分光光度法
第57部分:氨氨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第58部分:硝酸盐的测定二磺酸酚分光光度法
第59部分:硝酸盐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
第60部分:亚硝酸盐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第61部分:磷酸盐的测定磷铋钼蓝分光光度法
第62部分:硅酸的测定硅钼黄分光光度法
第63部分:硅酸的测定硅钼蓝分光光度法
第64部分:硫酸盐的测定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钡滴定法
第65部分:硫酸盐的测定比浊法
第66部分:硫化物的测定碘量法
第67部分:硫化物的测定对氨基二甲基苯胺分光光度法
第68部分:耗氧量的测定酸性高钮酸钾滴定法
第69部分:耗氧量的测定碱性高钮酸钾滴定法
第70部分:耗氧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滴定法
第71部分:略
第72部分:敌敌畏、甲拌磷、乐果、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毒死婢和对硫磷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第73部分:挥发性酚的测定4-氨基安替吡啉分光光度法
第74部分:氨气、氢气、氧气、缸气、氮气、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第75部分:镭和氧放射性的测定射气法
第76部分:总α和总放射性的测定放射化学法
第77部分:8O的测定C02-H20平衡-气体同位素质谱法
第78部分:氘的测定金属锌还原一气体同位素质谱法
第79部分:氚的测定放射化学法
第80部分:锂、铷、铯等40个元素量的测定电感帮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第81部分:汞量的测定原子荧光光谱法
第82部分:钠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83部分:铜、锌、镉、镍和结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84部分:锶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85部分:挥发性酚的测定流动注射在线蒸馏法
第86部分:化物的测定流动注射在线蒸榴法
第87部分:B℃的测定在线磷酸酸解气体同位素质谱法
第88部分:℃的测定合成苯液体闪烁计数法
第89部分:氘的测定在线高温热转换气体同位素质谱法
第90部分:0的测定在线C02-H0平衡-气体同位素质谱法

一第91部分:二氯甲烷、氯乙烯、1,1-二氯乙烷等24种挥发性卤代烃类化合物的测定吹扫捕集
气相色谱-质谱法
本部分为DZT0064的第36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和GBT20001.4一2015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DZT0064.36一1993地下水质检险方法火焰发射光谱法测定铷和铯》。
本部分与DZT0064.36一1993相比,士西灰化加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地下水质分析方法第36部分:铷和艳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增加了警示内容:
调整了检测范围:
修改了计算公式:
修订了精密度和准确度数据:
增加了质量保证和控佛制内容。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赵国兴、韩梅。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ZT0064.36-1993.

内容摘抄: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第36部分:铷和铯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警示一使用本都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戏经验。本部分所使用的乙炔气杨燃,应防止泄属并保持良好通风。本部分并未粉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愿。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情施,并保正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范围
DZT0064的本部分规定了火焰发射光谱法测定地下水中知和艳的方法。
DZT0064的本部分适用于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和利用等水样中和艳的测定。
本方法铷和铯的检出限均为0.007mgL,定量限均为0.02mgL,测定范围均为0.02mgL一2.00mg儿。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DZT0064.27地下水质分析方法第27部分:钾和钠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DZT0130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3原理
铯在低温火焰中即可微发,微发时发出的特征谱线强度在一定范围内与、艳的浓度成正比,可分别在波长780.0m和852.1nm处测量其发射强度,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4试剂或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
4.1纯水,符合GBT6682规定的二级水。
4.2氯化钾溶液K)=25gL:称取优级纯氯化钾9.5g,溶解在200mL纯水中,混匀。
4.3氯化钠溶液Na)=25gL]:称取优级纯氯化钠12.7g溶解在200mL纯水中,混匀.
4.4铷标准贮备溶液Rb)=1000.0mgL]:称取已在105C烘至恒重的光谱纯氯化铷0.3537g溶于少量纯水中,转入250L容量瓶中,用纯水定容.

4.5铷标准中间溶液pRb)=100.0mgL:吸取铷标准贮备溶液4.4)10.00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纯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4.6铷标准使用溶液[pRb)=5.0mgL]吸取铷标准中间溶液(4.5)5.00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纯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4.7铯标准贮备溶液pCs)=1000.0mgL称取已在105℃烘至恒重的光谱纯氯化铯0.3167g,溶于少量纯水中,转入250mL容量瓶中,用纯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4.8艳标准中间溶液[pCs)=100.0mgL]:吸取铯标准贮备溶液(4.7)10.00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纯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4.9铯标准使用溶液[pCs)=50mgL]:吸取铯标准中间溶液(4.8)5.00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纯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Z/T 0064.36-2021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36部分:铷和铯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pdf已关闭评论

ICS 73.080
D 59
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行业标准
DZT0064.54-2021 代替DZ/T0064.54-1993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第54部分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Methods for analysis of groundwater quality-Part 54:Determination of fluoride-Ion-selective electrode method
2021-02-22  发布
2021-07-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发布

DZ/T 0064.54-2021,分析方法,地下水质,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第54部分,DZ/T 0064.54-2021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54部分: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pdf

前言
第1部分:一般要求
第2部分: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第3部分:温度的测定温度计(测温仪)法
第4部分:色度的测定铂结标准比色法
第5部分: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
第6部分:电导率的测定电极法
第7部分:Eh值的测定电位法
第8部分: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
第9部分:溶解性固体总量的测定重量法
第10部分:砷量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第11部分:砷量的测定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第12部分:钙和镁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13部分:钙量的测定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
第14部分:镁量的测定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
第15部分:总硬度的测定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
第17部分:总络和六价铬量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第18部分:总络和六价络量的测定催化极增法
第20部分:铜、铅、锌、镉、镍和结量的测定鳌合树后交换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21部分:钥、铅、锌、镉、镍、铬、钼和银量的测定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22部分:钥、铅、锌、镉、锰、铬、镍、结、钒、锡、铍和钛量的测定电感帮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第23部分:铁的测定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
第24部分:铁量的测定硫酸盐分光光度法
第25部分:铁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26部分:汞量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27部分:钾和钠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增法
第28部分:钾、钠、组和铵量的测定离子色增法
第29部分:锂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第30部分:组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31部分:锰量的测定过硫酸铵分光光度法
第32部分:锰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33部分:钼量的测定雀化极增法
第36部分:物和铯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第37部分:硒量的测定雀化极谱法
第38部分:硒量的测定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增法
第39部分:锶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增法
第42部分:钙、镁、钾、钠、铝、铁、锶、钡和量的测定电感合等离子体发射光增法
第43部分:酸度的测定滴定法
第44部分:硼量的测定H酸甲亚胺分光光度法
第45部分:硼量的测定甘露醇碱滴定法

第46部分:溴化物的测定溴酚红分光光度法
第47部分:游离二氧化碳的测定滴定法
第48部分:侵蚀性二氧化碳的测定滴定法
第49部分:碳酸根、重碳酸根和氢氧根的测定滴定法
第50部分:氯化物的测定银量滴定法
第51部分:氯化物、氟化物、溴化物、硝酸盐和硫酸盐的测定离子色增法
第52部分:氰化物的测定吡啶-吡啉酮分光光度法
第53部分:氟化物的测定茜素络合物分光光度法
第54部分: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性电极法
第55部分:礁化物的测定雀化还原分光光度法
第56部分:碘化物的测定淀粉分光光度法
第57部分: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第58部分:硝酸盐的测定二磺酸酚分光光度法
第59部分:硝酸盐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
第60部分:亚硝酸盐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第61部分:磷酸盐的测定磷都组蓝分光光度法
第62部分:硅酸的测定硅组黄分光光度法
第63部分:硅酸的测定硅组蓝分光光度法
第64部分:硫酸盐的测定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钡滴定法
第65部分:硫酸盐的测定比浊法
第66部分:硫化物的测定碘量法
第67部分:硫化物的测定对氨基二甲基苯胺分光光度法
第68部分:耗氧量的测定酸性高锰酸钾滴定法
第69部分:耗氧量的测定碱性高锰酸钾滴定法
第70部分:耗氧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滴定法
第71部分:略
第2部分:敌敌畏、甲拌磷、乐果、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毒死婢和对硫磷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第73部分:挥发性酚的测定4-氨基安替吡啉分光光度法
第74部分:氨气、氢气、氧气、缸气、氮气、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第75部分:镭和氡放射性的测定射气法
第76部分:总ū和总B放射性的测定放射化学法
第77部分:1o的测定C0,-H0平衡-气体同位素质增法
第78部分:(的测定金属锌还原一气体同位素质谱法
第79部分:氚的测定放射化学法
第80部分:鲤、铷、铯等40个元素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增法
第81部分:汞量的测定原子荧光光谱法
第82部分:钠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83部分:铜、锌、镉、镍和结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84部分:锶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85部分:挥发性酚的测定流动注射在线蒸馏法
第86部分:氰化物的测定流动注射在线蒸馏法
第87部分:1℃的测定在线磷酸酸解气体同位素质谱法
第88部分:1℃的测定合成苯-液体闪烁计数法
第89部分:氘的测定在线高温热转换气体同位素质增法
第90部分:1o的测定在线COxH,0平衡气体同位素质谱法

一第91部分:二氯甲烷、氯乙烯、1,1-二氯乙烷等24种挥发性卤代烃类化合物的测定吹扫捕集气相色增-质增法
本部分为DZT0064的第54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和GBT20001.4一2015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DZT0064.54一1993地下水质检验方法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化物?。
本部分与DZT0064.54一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本部分名称修改为“地下水质分析方法第54部分: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增加了前言、规范性引用文件、质量保证和控制等内容:
修订了计算公式。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赵国兴、李义、韩梅。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ZT0064.54-1993。

内容摘抄: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第54部分: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警示—使用本部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胜经验。本部分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意。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皮全和幢康情施。并保证符合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范围
DZ/T0064的本部分规定了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地下水中氟化物的方法。
DZ/T0064的本部分适用于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和利用等水样中化物的测定.
本方法定量限为0.1mgL,测定范围为0.1mg儿~3.0mgL。含量高于此范围可稀释后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险室用水规格和试险方法
DZ/T0130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3原理
氟化锏单品电极对氟化物离子有选择性响应,以氟电极为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放入被测溶液中,组成一量电池,其电位值与溶液中氟离子活度的对数值呈线性关系,借此可测定氟化物的含量。
4试剂或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
4.1纯水,符合GB/T6682规定的二级水。
4.2盐酸溶液1+1):将盐酸p2=1.19gmL)与纯水等体积混合。
4.3离子强度缓冲溶液:称取柠檬酸钠Na3 CeHsOr2HO)147.0g和氯化钠(NaC1)11.7g,用纯水溶解,并稀释到1000mL,再用盐酸溶液(4.2)调节pH值约为5.5。
4.4氟化物标准贮备溶液)=100.0mgL]称取经105℃干燥2h的优级纯氟化钠Na0.2210g于烧杯内,用纯水溶解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定容。溶液贮存于聚乙烯塑料瓶中。
4.5氟化物标准使用溶液=10.0mgL]:吸取10.00mL氟化物标准贮备溶液(4.4)于100mL容量瓶中,用纯水稀释到刻度。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Z/T 0064.54-2021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54部分: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pdf已关闭评论

ICS 73.080
D 59
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0064.49-2021 代替DZ/T0064.491993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第49部分碳酸根重碳酸根氢氧根离子的测定滴定法
Methods for analysis of groundwater quality-Part 49:Determination of carbonate,bicarbonate ions,hydroxy-Titration
2021-02-22   发布
2021-07-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发布

DZ/T 0064.49-2021,地下水质分析方法,氢氧根离子的测定,滴定法,碳酸根,第49部分,重碳酸根,DZ/T 0064.49-2021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49部分:碳酸根、重碳酸根和氢氧根离子的测定 滴定法.pdf

前言
DZT0064地下水质分析方法?分为85个部分:
第1部分:一般要求
第2部分: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第3部分:温度的测定温度计(测温仪)法
第4部分:色度的测定铂结标准比色法
第5部分: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
第6部分:电导率的测定电极法
第7部分:Eh值的测定电位法
第8部分:悬浮物的测定重法
第9部分:溶解性固体总量的测定重量法
第10部分:砷量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第11部分:珅量的测定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第12部分:钙和镁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13部分:钙量的测定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
第14部分:镁量的测定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
第15部分:总硬度的测定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
第17部分:总铬和六价铬量的测定二苯碳酰二册分光光度法
第18部分:总铬和六价铬量的测定雀化极谱法
第20部分:铜、铅、锌、镉、镍和结量的测定整合树指交换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21部分:钥、铅、锌、鎘、镍、铬、钼和银量的测定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22部分:钥、铅、锌、镉、锰、铬、镍、结、钒、锡、皱和钛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第23部分:铁量的测定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
第24部分:铁量的测定硫氟酸盐分光光度法
第25部分:铁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26部分: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27部分:钾和钠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第28部分:钾、钠、锂和铵量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第29部分:锂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第30部分:锂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31部分:锰量的测定过硫酸铵分光光度法
第32部分:锰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33部分:相量的测定雀化极谱法
第36部分:铷和绝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第37部分:硒量的测定惟化极谱法
第38部分:硒量的测定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第39部分:钯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第42部分:钙、镁、钾、钠、铝、铁、钯、钡和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第43部分:酸度的测定滴定法
第44部分:硼量的测定H酸甲亚胺分光光度法
第45部分:阴量的测定甘露醇碱滴定法

第46部分:溴化物的测定溴酚红分光光度法
第47部分:游离二氧化碳的测定滴定法
第48部分:侵蚀性二氧化碳的测定滴定法
第49部分:碳酸根、重碳酸根和氢氧根的测定滴定法
第50部分:氯化物的测定银滴定法
第51部分:氯化物、氟化物、溴化物、硝酸盐和硫酸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第52部分:氟化物的测定此啶-此唑啉阴分光光度法
第53部分:氟化物的测定茜素络合物分光光度法
第54部分: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性电极法
第55部分:碘化物的测定雀化还原分光光度法
第56部分:碘化物的测定淀粉分光光度法
第57部分: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第58部分:硝酸盐的测定二黄酸酚分光光度法
第59部分:硝酸盐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
第60部分:亚硝酸盐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第61部分:磷酸盐的测定磷经相蓝分光光度法
第62部分:硅酸的测定硅相黄分光光度法
第63部分:硅酸的测定硅相蓝分光光度法
第64部分:硫酸盐的测定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
第65部分:硫酸盐的测定比浊法
第66部分:硫化物的测定碘法
第67部分:硫化物的测定对氨基二甲基苯胺分光光度法
第68部分:耗氧量的测定酸性高锰酸钾滴定法
第69部分:耗氧量的测定碱性高锰酸钾滴定法
第70部分:耗氧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滴定法
第71部分:略
第2部分:敌敌畏、甲拌磷、乐果、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毒死蜱和对硫磷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第73部分:挥发性酚的测定4氨基安替此啉分光光度法
第74部分:氢气、氢气、氧气、缸气、氮气、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第75部分:镭和红放射性的测定射气法
第76部分:总α和总B放射性的测定放射化学法
第77部分:o的测定C0H20平衡气体同位素质谱法
第78部分:氘的测定金属锌还原一气体同位素质谱法
第79部分:氚的测定放射化学法
第80部分:锂、物、铯等40个元素量的测定电感料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第81部分:汞量的测定原子荧光光谱法
第82部分:钠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83部分:钥、锌、镉、镍和结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84部分:锶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85部分:挥发性酚的测定流动注射在线蒸馏法
第86部分:氟化物的测定流动注射在线蒸衡法
第87部分:℃的测定在线磷酸酸解-气体同位素质谱法
第88部分:H℃的测定合成苯-液体闪烁计数法
第89部分:氘的测定在线高温热转换气体同位素质谱法
第90部分:o的测定在线C0xH0平衡气体同位素质谱法

第91部分:二氯甲皖、氯乙桥、1,1-二氯乙烷等24种挥发性卤代烃类化合物的测定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本部分为DZT0064的第49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和GBT20001.4一2015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DZT00644)一1993《地下水质检验方法滴定法测定碳酸根、重碳酸根和氢氧根?。
本部分与DZT0064.49一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改为“地下水质分析方法第49部分:碳酸根、重碳酸根和氢氧根离子的测定滴定法”
增加了警示内容:
增加了前言、规范性引用文件、仪器设备、质量保证与控制等内容:
对公式中的数字进行了说明。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孙振华、左海英、李科。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ZT0064.49-1993.

内容摘抄: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第49部分:碳酸根、重碳酸根和氢氧根离子的测定滴定法
警示—使用本部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晚经验。本部分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愿。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推植,并保证将合☐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范围
DT0064的本部分规定了滴定法测定碳酸根、重碳酸根和氢氧根的方法。
DZ/T0064的本部分适用于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和利用等水样中碳酸根、重碳酸根和氢氧根的测定。
本方法定量限分别为:碳酸根、重碳酸根5mgL,氢氧根2mg儿·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DZ/T0130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3原理
分别用酚酞和甲基橙作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水样,根据滴定消耗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分别计算碳酸根、重碳酸根和氢氧根的含量。
4试剂或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
4.1纯水,符合GB/T6682规定的二级水.
4.2盐酸(p21.19gmL)。
4.3酚酞乙醇溶液(10gL):称取酚酞1g,加入乙醇100mL,摇匀.
4.4甲基橙溶液(0.5gL):称取甲基橙0.05g加纯水100mL,摇匀.
4.5盐酸标准溶液cHC=0.05molL]
4.5.1配制:吸取盐酸(42)42mL与纯水混合并稀释到1000mL,其准确浓度用基准碳酸钠标定.

4.5.2标定:称取3份经250℃烘干4h的无水碳酸钠0.1g~0.2g(优级纯,准确至0.0002g),分别放入三个250mL三角瓶中,加50mL纯水溶解,加入甲基橙指示剂(4.4)4滴,用盐酸溶液(4.5)滴定到溶液由黄色突变为橙色即为终点。记下消耗盐酸溶液的体积()。
4.5.3按公式(1)计算盐酸溶液的浓度: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Z/T 0064.49-2021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49部分:碳酸根、重碳酸根和氢氧根离子的测定 滴定法.pdf已关闭评论

T/YNWA I
云南省防水防腐保温行业协会标准
T/YNWAI 01-2016
橡塑共混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2016-11-01  发布
2016-12-01  实施
云南省防水防腐保温行业协会  发布

T/YNWAI 01-2016,共混,改性沥青,橡塑,防水卷材,T/YNWAI 01-2016 橡塑共混改性沥青防水卷材.pdf

前言
本标是为适应云南省气候条件使用而制定。
本标准参考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结合我省的地理气候条件及防水企业生产、施工实际编写。本标准相关技术指标等同或高于现行胶粉改性类胎体增强防水卷材建材行业标准。编写格式符合GB/T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试验方法符合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
本标准由云南省防水防腐保温行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云南省防水防腐保温行业协会、昆明滇宝防水建材有限公司、云南欣城防水科技有限公司(挂名不分先后)·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昆明太阳城防水材料工程有限公司、云南远安防水科技有限公司、云南永松建筑材料有限公司、云南瓷吏防水材料有限公司、云南海燕防水材料有限公司、科顺防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金兴防水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昆明分公司、云南赛柏永固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昆明隆升防水工程有限公司、昆明天龙建筑防水工程有限公司、昆明顺利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昆明路存工程材料有限公司、云南昆明雨霸建筑防水材料有限公司、禄丰青青防水材料厂(排名不分先后)。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苏燕、李华、宋被、刘冠麟。
本标准由云南省防水防腐保温行业协会负责解释。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橡塑共混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橡塑共混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贮存与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以聚酯胎或复合胎为胎体增强材料,苯乙烯一丁二娇一苯乙烯(SBS热塑性弹性体与丁基橡胶、丁苯橡胶(SBR)、热塑性聚烯烃(APAO)、无规聚丙烯(APP)、再生橡胶等作为改性剂,以制得的改性石油沥青为主体防水材料,两面覆以隔离材料所制成的沥青基建筑防水卷材。
普通型卷材一般使用热熔法或沥青基粘结剂铺贴,自粘型卷材可撕开隔离膜直接与基层粘结或用水泥浆粘结。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28.8-2007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第8部分:沥青防水卷材拉伸性能
GB/T328.10一2007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第10部分:沥青防水卷材不透水性
GB/T328.11一2007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第11部分:沥青防水卷材耐热性
GB/T328.14-2007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第14部分:沥青防水卷材 低温柔性
GB/T328.26—2007 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第26部分:沥青防水卷材可溶物含量(浸涂材料总量)
GB18242-2008 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GB23441一2009 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3分类、标记及用途
3.1类型
3.1.1按施工方法不同分为普通型(P)和自粘型(Z)。
3.1.2自粘型按胎基分为聚酯胎(PY)和复合胎(FH)两类。普通型只有聚酯胎类(PY)。
3.1.3自粘型按上表面隔离材料分为双面自粘(D)、聚乙烯膜(PE)、铝箔(L)、细砂(S)四种。
注:细砂为粒径不超过0.60mm的矿物颗粒,下同。
3.1.4普通型按上表面隔离材料分为聚乙烯膜(PE)、铝箔(AL)、细砂(S)、矿物粒料(M)四种。
3.1.5普通型卷材下表面隔离材料为PE膜:自粘型卷材下表面隔离材料为隔离PE膜或PET膜。
3.1.6按物理力学性能分为I型、Ⅱ型。
3.2规格
3.2.1普通型卷材
幅宽:1000mm  厚度:3mm和4mm 面积:每卷面积10m。
3.2.2自粘型卷材
3.2.2.1幅宽1000mm。
3.2.2.2厚度2mm、3mm和4mm。
3.2.2.3每卷面积10m、15■2。

3.2.3其他规格可由供需双方协商。
3.3标记
按产品名称、型号、胎体、上表面材料、厚度、面积和本标准号顺序标记。示例:10m面积、两面覆PE膜、3m厚、I型普通橡塑共混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标记为:
P I PY PE 3 10 T/YNWAI 01-2016
3.4用途
橡塑共混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适用于云南地区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屋面及地下工程,暴露屋面应选择铝箔、砂面卷材。自粘复合胎卷材适用于简易防水工程使用。
4技术要求
4.1卷重、面积及厚度
4,1.1普通型卷材卷重、面积及厚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普通型卷材卷重、面积及厚度

4.1.2自粘型卷重、面积及厚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自粘型卷材卷重、厚度及面积

(表略)

4.2外观
4.2.1成卷卷材应卷紧卷齐,端面里进外出不得超过20mm。
4.2.2成卷卷材在4一50℃任一温度下展开,在距卷芯1000mm长度外不应有10mm以上的裂纹或粘结。
4.2.3胎基应浸透,不应有未被浸透的条纹。
4.2.4卷材表面必须平整,不允许有孔洞、缺边或裂口,细砂或矿物粒料粒度应均匀一致并紧密地粘附于卷材表面。
4.2.5每卷接头处不应超过一个,较短的一段不应少于1000mm,接头应剪切整齐,并加长150mm。
4.3物理力学性能
4.3.1普通型卷材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表3规定。
表3普通型卷材物理力学性能

(表略)

4.3.2自粘型卷材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表4规定。
表4自粘型卷材物理力学性能

(表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