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红圈里的数字 表示的该怎么理解-辽宁
问题专业:土建
所属地区:辽宁
提问日期:2022-11-29 06:30:52
提问网友:孙勇
解答网友:大家广联
设计参数(箍筋边长),如果算量不用考虑
问题专业:土建
所属地区:辽宁
提问日期:2022-11-29 06:30:52
提问网友:孙勇
解答网友:大家广联
设计参数(箍筋边长),如果算量不用考虑
问题专业:土建
所属地区:辽宁
提问日期:2022-11-29 06:10:07
提问网友:孙勇
解答网友:大家广联
就选基础顶
见下说明嵌固端位于基础顶
所属地区:云南
提问日期:2022-11-29 01:52:43
提问网友:鲁业萍
请问,板负筋锚固长度。 一级抗震,三级钢筋,查22G表C35 ,但是软件里设定锚固长度是32d。
解答网友:冯福连
因为板是非抗震构件
问题专业:计价软件GCCP
所属地区:广东
提问日期:2022-11-29 00:15:46
提问网友:Te amo
解答网友:蓝天
主材价就要包含进项税。当然要改变单价。
所属地区:广东
提问日期:2022-11-29 00:15:33
提问网友:是个菜鸡
解答网友:杜鹃
学土建比较好
所属地区:四川
提问日期:2022-11-29 00:09:57
提问网友:帕斯东侧
诸如我圈出来的这些
2022-11-29 00:18:29 补充
解答网友:烁楠科技
负筋,用负筋定义绘制
问题专业:土建
所属地区:浙江
提问日期:2022-11-28 23:53:13
提问网友:wsl
解答网友:小老百姓
双梁,标高不同,位置相同
所属地区:四川
提问日期:2022-11-28 23:51:04
提问网友:帕斯东侧
并且这个T代表什么意思,我应该在那个个地方构建它
解答网友:小老百姓
T是面筋,这是一块悬挑板,与下面那个双层双向无关
问题专业:安装
所属地区:重庆
提问日期:2022-11-28 23:43:12
提问网友:饭上塞纳河的Z
解答网友:幸福像花一样
是流量 计
所属地区:四川
提问日期:2022-11-28 23:30:59
提问网友:帕斯东侧
解答网友:希望
表示斜线范围的都是一个规格和型号.
本视频培训讲师及培训内容:
李海凌(西华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2020四川川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定额解读一通用安装工程
肖邵斌(四川华通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工办安装审核总监):安装工程结算办理重点关注问题及案例分享
潘德华(四川同兴达建设咨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安装工程全过程投资控制
前 言
本教材包括建筑室内装饰工程造价预算基础知识、室内装饰装修工程量计算方法、应用实例三大部分。即建筑室内装饰工程预算定额计价、定额应用、装修工程量计算、装饰装修工程费用构成及计算方法、室内装饰工程预算造价计算和工程量清单计价、现代室内装饰工程软装估算、应用实例及室内装饰工程施工成本管理等内容,并在每个重要的章节知识点后附有相关的实训案例。教材以《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13)、《全国统一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消耗量定额》(GYD-901-2002)、《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土建)》(GJD-101-95)、《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消耗量定额》(TY01-31-2015)、《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建标〔2013〕44号)等文件为依据,并针对高等院校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的教育特点,以建筑室内外装饰工程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为重点进行介绍,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力求着眼工作任务,立足实训项目,将岗位能力要求与理论知识进行绑定,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实际能力的训练。
本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得到了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的吴慧超、温鑫淼等老师的大力支持,他们参加了部分内容的编写和校对工作,还要感谢广东东莞亚欧装饰设计有限公司及湖南金空间装饰(城南店)设计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同时,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作者参考、引用了相关书籍、网站的部分资料,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目录
第一章 建筑室内装饰工程预算概述 /1
1.1 建筑室内装饰工程预算的作用 /1
1.2 建筑室内装饰工程预算的分类 /2
1.3 建筑室内装饰工程预算编制与计价方法/3
1.4 建筑室内装饰工程各项费用构成/6
复习思考题/16
第二章 建筑装饰工程定额与定额计价 /17
2.1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定额概述/17
2.2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定额的消耗指标/22
2.3 定额计价模式计价详解/24
复习思考题/35
第三章 建筑装饰工程清单与工程量清单计价 /36
3.1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量清单计价概述 /36
3.2 《建筑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简介 /43
3.3 工程量清单编制的组成和编制要求 /45
3.4 工程量清单计价表格式/47
复习思考题/57
ICS 13.200
CCS C 66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3286—2022
纺织企业风险辨识与防范导则
2022-07-07发布 2022-08-06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应急管理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安全生产技术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郭琳、庞金福、李长宏、岳强、王建国、甄佳、姜丹丹。
内容摘抄:
纺织企业风险辨识与防范导则
1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纺织企业主要风险辨识和防范的术语和定义,提供了纺织企业风险辨识与防范措施的指导。
本文件适用于纺织企业的风险辨识与防范措施的制定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苦因素分类与代码
GB39800.1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第1部分:总则
DB23/T2296-2019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通则
3术语和定义
DB23/T2296-201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风险
发生危险事件或危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
[来源:DB23/T2296-2019,3.1,有修改]
3.2
风险单元
风险辨识过程中结合工艺流程、建筑布局以及危险源类别等因素将辨识对象划分成若干个单元·
3.3
风险点
风险单元中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具体部位、装置、关键点或伴随在风险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的
作业过程。
[来源:DB23/T2296-2019,3.2]
3.4
危险源
也称风险源,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来源:DB23T2296-2019,3.3,有修改]
3.5
风险新识
也称风险识别,指针对不同风险种类及特点,识别其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分析可能产生的直接后果以及次生、衍生后果,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6
纺织企业
主要包括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两大类所包含的全部企业。
3.7
纺织加工
主要包括纺纱加工、织造加工、针织、染整、非织造布制造等,其中:
一一纺纱加工指以麻、棉、毛、丝等天然纤维及棉型、毛型等化学纤维为原料进行的纺纱加工:
——织造加工指以天然纤维纱线及化学纤维纱线为原料进行的机织物织造加工:
一一针织指以天然纤维纱线及化学纤维纱线为原料,采用经编、纬编、横编及钩针编工艺进行的针织物织造加工:
一一染整指对纺织材料(纤维、纱线和织物)进行以化学处理为主的工艺过程:
一一非织造布制造指定向或随机排列的纤维,通过机械、热粘或化学等方法加固而成,或者这些
方法的组合而相互结合制成的片状物、纤网或絮垫的生产活动:所用纤维可以是天然纤维、化学纤维和无机纤维,也可以是短纤维、长丝或直接形成的纤维状物。
3.8
染整加工
指对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及其织物进行漂白、染色、印花、轧光、起绒、缩水等工序的加工。
3.9
服装加工
指以机织或针织面料为主要原料,缝制各种男、女服装,以及儿童成衣的活动:包括非自产原料制作的服装,以及固定生产地点的服装制作活动。
4风险辨识
4.1风险游识范围
风险辨识范围的确定依据B23/T22962019执行。
4.2风险单元划分
4.2.1划分原则
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
4.2.2划分方法
应依据区域、工序(工艺)和作业任务等合理地予以划分,具体方法有:
一一按生产区域划分:
一一按工序(工艺)流程划分:
一一按作业任务划分:
一一按生产装置划分:
一一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
(略)
内容索引:
目次
前言Ⅱ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风险辨识2
5防范措施3
附录A(资料性)亚麻纺织加工主要风险辨识与防范措施5
附录B(资料性)棉(麻、毛、丝绢和针织)纺织加工主要风险辨识与防范措施11
附录C(资料性)染整加工主要风险辨识与防范措施.…18
附录D(资料性)服装加工主要风险辨识与防范措施,23
附录E(资料性)非家用纺织制成品加工主要风险辨识与防范措施24
附录F(资料性)公共部分主要风险辨识与防范措施.25
参考文献33
ICS 73.020
CCS D 10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3299—2022
黑龙江省模糊破损地质资料修复技术规程
2022-07-07发布 2022-08-06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自然资源厅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地质资料档案馆。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艳君、张建良、梅春波、李丽梅、杜宝玉、李光、邓婷婷、赵俊博、王希、何立丽、刘莉、孔令萍、苏循新、郭洪、王朝亮。
内容摘抄:
黑龙江省模糊破损地质资料修复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模糊破损地质资料修复工作的术语和定义、目的和任务、修复原则、修复流程、技术要求、修复成果提交与验收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模糊破损地质资料修复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958区域地质图图例
GB/T20257.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DAZ64.4纸质档案抢数与修复规范第4部分:修复操作指南
DZ/T0131-1994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格式规定
DZ/T0179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
DZ/T0273-2015地质资料汇交规范
SZ1999001-2000图文地质资料扫描数字化规范(试行)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模糊破损地质资料
在保管、利用的过程中,受人为使用及存放环境等因素影响,导致污染、氧化褪色、纸张脆化、霉烂、撕裂等破损现象发生且未进行电子化、矢量化处理的纸质地质资料。
3.2
地质资料修复
对模糊破损地质资料采取修表、去污、加固、字迹恢复等技术,使其恢复原貌,并进行电子化、矢量化处理。
3.3
文图托裱
根据纸质地质资料的类型和模糊被损程度采取修补、裱糊、粘贴等技术增强原资料文字、图件的强度和耐久性。
3.4
栅格文件
原件经扫描后而所形成以点阵形式保存的电子文件。
[来源:SZ1999001-2000,定义3.6]
3.5
矢量化
将纸质图件采用计算机图形、图像系统光一电转换方式量化为点阵数字图像,再进行图像矢量化处理,生成可编辑数据文件的技术过程。
4目的和任务
4.1修复目的
采用文图托裱、栅格文件建立和图纸矢量化处理等方法,对模糊破损的地质资料进行最大限度的恢复,以增强原资料文字、图件的强度和耐久性,延长纸质地质资料保管和使用寿命。
4.2修复任务
最大限度恢复模糊破损地质资料原貌,同时对文字资料进行电子化处理,在不违背原意的情况下修改错字、错句,补齐缺字;对图件资料进行矢量化处理,修正图面错误信息,补齐图面要素内容,进行误差校正、图面整饰。
(略)
内容索引:
目次
前言2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目的和任务2
5修复原则2
6修复流程2
7技术要求4
8修复成果提交与验收7
附录A(资料性)模糊破损地质资料修复说明书编写提纲10
附录B(资料性)地质资料修复成果正文题名页(扉页)与附图图签样式11
附录C(资料性)模糊破损地质资料修复项目年度工作报告编写提纲.·,13
附录D(资料性)质量管理用表样式14
附录E(资料性)修复地质资料电子文档制作要求18
参考文献20
ICS 13.200
CCS C 78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3287-2022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资源调查规范
2022-07-07发布 2022-08-06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贵任。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应急管理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翔诚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黑龙江省应急救援保障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真、牛就琛、彦鑫、高鑫鹇、刘凯辛、李泽顺、赵同辉、马国强、宋士江、赵子光、张继昌、于婉岑、张译文。
内容摘抄: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资源调查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资源调查的组织、调查内容、调查方法、资料整理与分析、调查报告及持续改进。
本文件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资源调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8565应急物资分类及编码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应急资源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最大程度成少事故损害所需要的人力、装备、物资、信息、资金、技术等各类资源的总称。
4
调查组织
生产经营单位应依托应急预案编制领导小组,成立以主要负责人(或其授权的分管负责人)为组长,相关部门人员(如安全、生产、技术、设备、行政、人事、财务人员等)、有关专业机构或专家、相关救援队伍及周边相关企业单位或社区代表参加的应急资源调查组。
(略)
内容索引: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调查组织1
5调查内容1
6调查方法5
7资料整理与分析5
8调查报告6
9持续改进6
附录A(资料性)应急队伍调查表...7
附录B(资料性)应急专家调查表...8
附录C(资料性)应急物资编码表..9
附录D(资料性)应急物资装备调查表....10
附录E(资料性)监测、监控、报警系统调查表..11
附录F(资料性)应急管理制度调查表.....12
附录G(资料性)应急保障经费调查表..…13
附录H(资料性)应急管理机构调查表14
附录I(资料性)社会应急救援力量调查表.....15
附录J(资料性)消防救援队伍调查表....16
附录K(资料性)医疗卫生机构调查表...17
附录L(资料性)应急避难场所调查表....18
参考文献..19
前言
工程结构优化方法源于最优化方法,却又有别于最优化理论。它是通过与电子数字计算手段的结合,以现代数学、现代力学的理论和数值方法为基础,以工程结构的开发、设计、特性凸显、性能强化等为主要研究内容的理论和方法。与常规最优化方法比较,工程结构优化方法主要面对工程应用领域,注重研究工程实际优化与自动化的理论和方法。现代工程结构优化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工程设计的效率和品质,节约了设计成本,缩短了设计周期,被广泛使用在工业与民用建筑、航空航天、复合材料、特殊工艺、极端制造等领域。因此,国内外相关专家和学者对工程结构优化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十分重视,并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为适应学科发展现状和相应工科本科生专业课程教育需求,我们广泛结合此领域的诸多著作和多年实践经验,编写了本书,面向相关工科专业本科生,以介绍工程结构优化方法为主线,辅以最优化方法的基础理论和经典算法,适当介绍工程结构优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以期为本科阶段工科专业学生提供结构设计优化方面易懂、易学、易操作的知识,提高本科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工程服务能力。
全书共分基础理论知识、经典最优化方法、结构优化方法、智能优化算法4个部分,11个章节。从基础的数学理论开始,以易懂、易学为宗旨,较系统地介绍工科中常用的经典优化理论和方法,辅以大量例题和习题,以提高本科阶段学习的效果。本书可根据学时的安排,将第1~第7章作为必修内容,第8~第11章作为选修、了解内容。
本书由郑州大学徐文涛担任主编,苗同臣教授、赵军教授参与编写。大连理工大学林家浩教授认真审阅了全书,提出不少改进意见,在此,编者向林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还感谢大连理工大学郑勇刚教授、谷俊峰教授在本书编写工作中给予的支持和帮助。本书编纂过程中参阅了许多专家和学者的论著文献,并引用了部分文献中的实例,恕不一一指明出处,在此一并向有关作者致谢!
编者力图使本书成为一本能使广大工科学生易学、易懂的工程结构优化方面的教材,但由于编者水平所限,疏漏及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最后感谢郑州大学"本科教学工程 卓越计划"出版基金的资助!
目录
第1篇 基础理论知识
第1章 绪论 ……………………………………………………………………………………… 2
1.1 最优化理论………………………………………………………………………………… 2
1.2 工程结构优化…………………………………………………………………………………… 3
1.3 工程结构优化的发展 …………………………………………………………………… 4
第2章 函数极值及数学基础…………………………………………………………………… 6
2.1 函数极值的定义及判定 ………………………………………………………………………… 7
2.2凸集和凸函数…………………………………………………………………………8
2.3 基础数学概念 ………………………………………………………………………… 12
2.4 不等式约束条件下的Kuhn-Tucker条件 …………………………………………… 18
习题 ………………………………………………………………………………………………… 19
第3章 结构优化设计基本概念 ……………………………………………………………… 21
3.1 设计变量、约束条件、目标函数………………………………………………………… 21
3.2 结构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及分类………………………………………………………… 24
3.3 求解结构优化问题的途径…………………………………………………………………… 25
3.4 结构优化方法分类 ……………………………………………………………………… 28
第2篇 经典最优化方法
第4章 一维优化方法…………………………………………………………………………………… 32
4.1 一点格式 …………………………………………………………………………………… 33
4.2 两点格式 ………………………………………………………………………………………… 37
4.3三点格式………………………………………………………………………… 41
习题………………………………………………………………………………… 47
第5章 无约束优化方法………………………………………………………………………… 49
5.1 最速下降算法(梯度法)……………………………………………………………… 49
5.2 牛顿法及其推广 ………………………………………………………………………… 53
5.3 共轭梯度法 ……………………………………………………………………………… 60
5.4 其他经典无约束优化方法简介………………………………………………………… 64
习题 ……………………………………………………………………………………………… 82
第6章 约束优化方法……………………………………………………………………………… 70
6.1 惩罚函数法 …………………………………………………………………………… 70
6.2 乘子法 …………………………………………………………………………………… 77
习题 ……………………………………………………………………………………………… 82
第7章 线性规划与二次规划 ………………………………………………………………… 84
7.1 标准线性规划问题………………………………………………………………………………… 84
7.2 线性规划的基本性质和解…………………………………………………………………… 88
7.3 单纯形法 ………………………………………………………………………………… 90
7.4 序列线性规划算法 …………………………………………………………………… 105
7.5 二次规划………………………………………………………………………………… 109
习题 ……………………………………………………………………………………………… 114
第3篇 结构优化方法
第8章 结构优化准则设计法………………………………………………………………… 118
8.1 同步失效准则设计法 ………………………………………………………………… 118
8.2 满应力设计法…………………………………………………………………………… 122
8.3 分部优化法………………………………………………………………………………… 128
8.4 Kuhn-Tucker条件设计法 ………………………………………………………… 129
习题 ………………………………………………………………………………………………… 132
第9章 工程最优准则理论 ………………………………………………………………… 135
9.1 单位移约束下的最优化准则 ……………………………………………………… 135
9.2 最优化准则的物理意义 ………………………………………………………………… 139
9.3 柔度最小的结构优化设计 ………………………………………………………… 140
9.4 基于最优准则的迭代法 …………………………………………………………… 141
习题 …………………………………………………………………………………………… 148
第10章 结构响应灵敏度分析 ………………………………………………………………… 150
10.1 灵敏度分析方法简介………………………………………………………………………… 150
10.2 应力、位移、频率灵敏度问题…………………………………………………… 152
10.3 结构响应灵敏度计算的有限差分法和半解析法 ……………………………… 158
10.4 结构响应灵敏度的应用……………………………………………………………… 159
第4篇 智能优化算法
第11章 智能算法………………………………………………………………………………… 164
11.1 智能算法概述 ………………………………………………………………………… 164
11.2 遗传算法 …………………………………………………………………………… 166
11.3 模拟退火算法 ………………………………………………………………………… 174
11.4 蚁群算法 ………………………………………………………………………………… 177
11.5 神经网络算法 ……………………………………………………………………… 184
ICS13.100
CCS C 65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3288-2022
低温作业劳动防护技术规范
2022-07-07发布 2022-08-06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应急管理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翔诚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黑龙江省应急救援保障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牛就琛、彦鑫、张斌阁、李泽顺、刘凯辛、高鑫鹏、周真、赵同辉、马国强、宋士江、赵子光、张继昌、于婉岑、张译文。
内容摘抄:
低温作业劳动防护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低温作业劳动防护的一般要求、作业场所低温防护设施、个体防护装备、辅助用室、人员管理、劳动组织、应急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涉及低温作业的劳动防护。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3459劳动防护服防寒保暖要求
GB/T14440低温作业分级
GB39800.1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第1部分:总则
GBZ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低温作业
平均气温≤5℃的作业。
[来源:GBZ1-2010,3.16]
4一般要求
4.1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规章制度中,应包含防冻保暖内容。
4.2生产经营单位应合理控制低温作业时间,宜采取机械化、自动化工艺。
4.3生产经营单位应加强制冷设备的检查检修,防止有毒有害制冷剂泄漏。
4.4冷库等封闭低温作业场所应设置通信联络装置和应急疏散门,涉及有毒有害气体的应设置相应类型报警装置。
(略)
内容索引:
目次
前言Ⅱ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一般要求1
5作业场所低温防护设施1
6个体防护装备2
7辅助用室2
8人员管理2
9劳动组织3
10应急要求3
附录A(资料性)体力劳动强度分级.4
附录B(资料性)低温作业分级.5
附录C(资料性)健康监护档案6
参考文献7
前言
我自认为不是个会讲故事的人,但是我若把手伸进衣袋,就会发现撕下的笔记散页、音乐会门票存根、取款机打印凭单、本书的参考书目、记电话号码的纸片、波士顿郊外春游的地图以及皱巴巴的餐巾纸———这每一样虽然不是纪念品,却能唤起我对某个时间、事件或地点的回忆。不太常穿的衣服口袋里的东西似乎跨越了较长的时帧。从本书的部分内容起,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编排的,我将开始重述我此生经历的各样故事。
————马修·波泰格,1996年3月17日
我们通常不会把景观看作是讲故事,景观可以用作书面故事或口述故事的背景或标志,但它本身很少被人们认为就是故事。然而,漫步林中可能心归沉静,发现并阐释自然历史等故事。而踏出的小道记载着这些愿望,以及其后把愿望变成更加具体的形式。就这样,景观和故事交织在一起。
本书从这一前提出发∶叙事是人们形成经验和理解景观的一种基本方法。故事则把对时间、事件、经历和记忆等无形的感知同更为具体的地点联系起来,由于故事把对地点的体验串连成各种有趣的关系,因而叙事就能提供认知和形成景观的方法,而这些方法一般在传统文件、地图、实测甚或正式的设计文件里都不被承认。
起先,建立在生活经验基础上的叙述应用,似乎给现代主义的抽象和后现代文化的模仿提供了一种选择。然而,即使是最简单的故事,也能提出有关主观性、表现、构想
景观叙事
和真实性等重要问题。例如,在故事中每个人物的经历反映了修改、重绘景观核心和意义的变化,因此,重要的是提问∶讲谁的故事?为什么要讲?通过故事要建立什么体系和信仰?人们怎样选择发生在一个地方的多种层次(个人、民族和地区)、五花八门且常常相互矛盾的故事呢?讲故事的道德标准和策略又是什么?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叙事就成为越来越多景观设计项目的重点。作为本书研究的一部分,我们调查了在园林建筑、建筑、规划、公共艺术和雕塑中叙事设计的应用范围。起初我们怀疑是否有足够的实质性的东西真值得记述,但实际上我们的发现远超预期。我们发现,设计师们从地方史到原生神话编制叙事纲要,使用的方法如在人行道边刻文记载、构思系列情节、披露被遗忘的历史、编写自己的故事、保护同故事有关的景观、以崭新的形式再现传统以及邀请人们给某些地方添上他们自己的故事。这主要反映了从现代主义强调抽象和功能主义,向后现代主义关注历史和情境这种思想和风格转变。但叙事并不仅限于任何一种风格或一个特定时期,事实上,叙事设计有着悠久的传统,而且可以说任何设计必然有其叙事成分。
通过实际调查,我们发现,通常景观叙事以书面讲故事为主要形式。太多的项目依赖符号、图像和其他直观的参考资料,以给景观增加故事的装饰。虽然这些项目确实开始以一种更易接受的设计语言努力吸引公众,但它们往往呈现的是已编排好的版本。这些“俏皮话”并未引起其他体验方的共鸣,即引起蕴藏在资料、进程和常见划界及发掘、保护或拆毁景观等做法的叙事中的共鸣。要将景观叙事扩展到字面层次之上,就需要关注人们怎样解读景观中的故事。那么,空间(视觉或生态)叙事和口头或文字形式的叙事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叙事怎样蕴藏在景观的资料、体验和进程之中而并非只是景观和附加成分?设计师对解读景观的掌控力有多大?参与建构故事意义的解读者的角色是什么除了几篇文章和为数不多的参考资料外,对这些问题至今还没有做过持续的综合性的考查,叙事很快在景观设计中反映出来,但常常缺乏至关重要的理论基础。
与此同时,不仅对于文学评论,而且跨越学科,从艺术、社会科学、人类学、地理、法律、历史,乃至自然科学,叙事都已成为关注的重点。从丰富多样的叙事研究领域得到的启示对景观叙事具有重大意义。然而,相关文献范围广泛,主要涉及书面或口头叙事方面的问题和话语,这不同于空间或视觉形式。本书的目标之一,是将叙事理论同景观独特的性质关联起来,我们发现,当代叙事理论的发展——作为文本的景观隐喻、文本互联理念、多种创作以及读者在建构意义中的作用,为理解景观和激发各种形式的实践开辟了新途径。我们可以开始理解景观叙事,不只是作为要阅读的文学故事或文本,而是首先作为景观形成过程不可或缺的元素。
(略)
目 录
致谢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
第1章起始……………………………………………3
叙事……………………………………………3
景观叙事………………………………………6
跨越时空界限………………………………………………………………………7
景观叙事的形式…………………………………………………………………11
叙事建筑…………………………………………11
创造景观叙事……………………………………………………………………………15
清晰直接的故事讲述……………………………………………………………………16
解读景观叙事的方法…………………………………………………………………17
竞赛的记忆……………………………….18
主题选择………………………………………………………19
含蓄敛事…………………………………………………………………………………20
记忆景观…………………………………………………………………………21
传统作法的含蓄叙事……………………………………………………23
参与过程………………………………………………………………24
小结………………………………………………………….25
第2章 景观叙事的本质…………………………………………………………33
重塑文化、故事、景观∶叙事理论的发展…………………………………34
建立语言、文化、文本的理论………………………………………………………………………34
后结构主义————漂浮在故事的海洋里………………………35
从理论到景观…………………………………………36
比喻的景观…………………………………………37
隐喻……………………………………………38
转喻………………………………………39
提喻…………………………………………………………………40
反讽……………………………………………………………………41
景观叙事的场所……………………………42
结论和出发点……………………………………………………70
第二部分 实践
第3章 命名…………………………………………………………………………………79
纪念性名字………………………………………………………………………80
命名地点∶地名学…………………………………………………………82
地名的叙事……………………………………………………….85
命名空地……………………………………………………87
最后的边界和争夺越来越少的空间…………………………………89
本土地名的未命名和取代…………………………………………91
抹掉名字以恢复荒原的空旷………………………………………………………93
设计和规划中的干净空间…………………………………………………………………94
解释名字的重写……………………………. 95
闹释变革的故事……………………………95
奥姆斯特德的地名策略…………………………………………………………………99
关于定居和小区……………………………………………………………………………102
重命名与地方的复归…………………………………………………………………………………105
巴特米尔克下区现在何处?把社区还原到地图记忆中……………………………………106
恢复本土名字…………………………………………………………………………………………109
“学习所有这些地方的名字”……………………………………………110
第4章 排列………………………………………………………………………116
引言…………………………………………………………………116
全景位置……………………………………………124
整顿紊乱世界的编时情节…………………………………………………………………124
时段和过程…………………………………………………………………………………………129
(略)
ICS 13.200
CCS C 75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3289-2022
公众聚集场所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建设要求
2022-07-07发布 2022-08-06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应急管理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哈尔滨世纪万安科技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院、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大庆地区防洪工程管理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春丽、杨帆、毛世峰、焦立国、黄江、刘钢、王蕊、于静、高金超、胡冰、李勇士、张静岩、李学文。
内容摘抄:
公众聚集场所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建设要求
1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公众聚集场所应急能力建设的术语和定义,提出了应对公众聚集场所突发事件时,企事业单位在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方面的能力建设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内公众聚集场所预防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建设。
本文件不适用于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5630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
GB17945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GB/T40248一2021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1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314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50736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134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公众聚集场所
面对公众开放,具有商业经营性质的室内场所,包括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客运车站候车室、客运码头候船厅、民用机场航站楼、体育场馆、会堂以及公共娱乐场所等。
[来源:GB/T40248一2021,定义3.2]
3.2
突发事件
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一章第三条]
3.3
应急能力
应急管理体系中应急行为主体和所有要素有机组合的综合能力。
4预防与应急准备
4.1应急组织
4.1.1公众聚集场所经营单位或管理单位(以下统称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全面负责。
4.1.2单位应建立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相关负责人及业务部门参加的应急领导小组。
4.1.3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应急办公室,配备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对应急工作进行归口管理。
4.1.4两个及以上毗邻的通过封闭通道连接的公众聚集场所应建立应急沟通机制,宜组建联合应急组织。
4.1.5单位应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
4.1.6规模较小的经营场所可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并宜与邻近的应急救援队伍签订协议。
4.1.7地方政府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应急)管理职责的部门组织抢险时,单位应服从统一指挥,加强协同联动。
4.2应急制度建设
4.2.1单位应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章制度,并及时更新。
4.2.2应急管理规章制度应包括突发事件应急工作责任制及风险评估、应急预案、应急队伍(人员)、监测与预警、应急物资装备、应急教育培训、应急演练、应急信息报告、应急工作奖惩等制度。
4.2.3单位应对应急管理规章制度定期进行培训,并严格落实。
(略)
内容索引: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预防与应急准备2
5监测与预警3
6应急处置与救援3
7事后恢复与重建4
附录A(规范性))危险源调查登记表.6
附录B(资料性)常用消防安全应急箱及急救设施..7
参考文献...8
ICS 35.240.50
CCS N 10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3292-2022
冬季自然条件下造雪系统应用技术要求
2022-07-07发布 2022-08-06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哈尔滨体育学院提出。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体育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哈尔滨体育学院、黑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农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东海、赵小瑜、关哈福特、刘思妤、张敬、朱颖滨、朱志强、陈要武、杨大志、吕猛、王萍、李海霞、杨振波、解长福、李铭、姜佳昕、刘雪飞、闫晓军、张达、徐闻博、刘其宏。
内容摘抄:
冬季自然条件下造雪系统应用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冬季自然条件下造雪系统应用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冬季自然条件下室外造雪系统工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5084农田灌泺水质标准
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2523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892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
GB/T18921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
GB19577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19762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B/T20801.1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第一部分:总则
GB22337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26860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
GB/T30683-2014室外人工滑雪场节水技术规范
GB/T50050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
GB50235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
GB50236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
GB50265泵站设计规范
GB/T50640-2010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
HJ2008污水过滤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CJ/T 206城市供水水质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人造雪
通过造雪终端设备将水气混合、雾化,在空气中冷凝结品后形成的颗粒雪。
3.2
造雪系统
能够完成将水变成人造雪的过程的设施设备组合。
3.3
雨水及融雪水集蓄利用
对天然降雨及雪道融雪水进行收集、存储、调节和利用。
[来源:GB/T30683一2014,3.2]
4系统组成与功能
4.1系统组成
造雪系统包含蓄水设施、泵站设备、管线设备、水处理设备、高低压配电设施设备、造雪终端设备。
4.2功能
4.2.1蓄水设施:用于储存造雪用水的设施。如水库、水池、水箱等。
4.2.2泵站设备:用于为造雪用水进行加压和提供输送动力的设备。
4.2.3管线设备:用于输送造雪用水的管道线路。
4.2.4水处理设备:用于为造雪用水进行过滤(去除杂质颗粒)、降温、除色、除味、除菌的专用设备。
4.2.5高低压配电设施设备:用于为造雪系统各设备提供高低压供电的设备和设施。
4.2.6造雪终端设备:用于将造雪用水转化成人工颗粒雪的专用设备(造雪机等)。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