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2 > 11月 ( 第 38 页)

ICS 35.240.50
L67
DB14山西省地方标准
DB14/T1727.2-2018
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技术规范
第2部分煤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
Specification of informationized technology for coal mine safety production Part 2:Supervision department of coal mine safety production
2018-12-05  发布
2019-02-05  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4/T 1727.2-2018,信息化技术规范,煤矿安全,煤矿安全生产监管,生产信息化,第2部分,DB14/T 1727.2-2018 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技术规范 第2部分:煤矿安全生产监管.pdf

前言
DB14/T1727《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技术规范》分为两个部分:
一一第1部分:煤矿企业;一一第2部分:煤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
本部分为DB14/T1727的第2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部分由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提出。
本部分由山西省网络安全和大数据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山西精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山西省信息化和信息安全评测中心、吕梁市煤炭工业局、晋城市煤炭煤层气工业局、太原市煤炭工业局、大同市煤炭工业局、长治市煤炭工业局、朔州市煤炭工业局、忻州市煤炭工业局、晋中市煤炭工业局、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晋能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山西新太阳科技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卜昌森、王延辉、王洪斌、牛晋、白凌峰、乔保英、刘华、刘建政、杜国栋、李志伟、李征、李候全、李银柱、宋德、张小兵、张明胜、张海军、张智海、陈永银、陈燕、陈濛、郑海山、郎新会、赵存会、郝志伟、柴彦杰、徐占成、郭志强、龚大立、常虎平、常浩、常浩、康荣力、梁美卿、韩忠(排名不分先后,按姓氏笔画排序)。

内容目录:

目次
前言II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一般要求2
5信息化基础设施2
6管理信息系统6

内容摘抄:

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技术规范
第2部分煤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山西省煤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信息化的术语和定义、一般要求、信息化基础设施、管理信息系统等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山西省行政区域内各级煤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信息化系统的咨询、设计、建设、监理和管理。各煤炭企业(国有重点煤炭集团)、煤矿信息化系统的咨询、设计、建设、监理和管理工作,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887-2011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T22239--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22240一2008信总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
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DB14/T671.1一2012煤矿安全监管执法与决策支持系统第1部分:煤矿安全监控、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煤炭产量监测系统联网数据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煤炭专网coal network
专用于联接省、市、县(区)煤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煤矿企业的独立于互联网、内部局域网的计算机网络。该网络主要用于传输煤矿安全生产监控、工业视频、P通信、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等数据。
3.2调度/监控中心dispatch,/monitoring center
煤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中从事系统安全生产信息接收与传递、监督管理工作,保证安全生产有序进行的部门。
3.3统一通信系统unified communications system
基于分组网交换、将计算机技术与传统通信技术融为一体的新通信模式。统一通信系统可以使传统有线电话、IP电话、传真机、无线移动电话、个人计算机、掌上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等通信设备利用网络技术,完成视频、语音、数据和多媒体等信息的通信,提高通信的便捷性和灵活性,通信方式的多样性,信息的互通性。
3.4可视化调度终端visual dispatch termina
具有视频通信、音频通信、电子白板、图像监视功能的视频交互终端设备。
3.5视频会议系统video conference system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地方的个人或群体,通过传输线路及多媒体设备,将声音、影像及文件资料互传,实现即时且互动的沟通,以实现会议目的的系统。
3.6工业视频远程访问系统industrial video remote access system
通过网络对下级煤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煤矿企业的工业视频设备进行信号提取、图像共享、显示、存储等操作的系统。
3.7管理信总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lS)
由人、计算机及其他外围设备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3.8主数据与主数据管理master data and master data management
主数据是指在整个管理业务体系范围内各个系统(操作/事务型应用系统以及分析型系统)间要共享的数据:主数据管理(Ma.ster Data Management,MDM)是指一组约束和方法用来保证整个管理业务体系内主题域和系统内相关数据和跨主题域和系统的相关数据的实时性、含义和质量。
4一般要求
4.1省、市、县(区)煤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应按本标准要求建设信息网络、数据中心及机房、通信系统、视烦会议系统、工业视频远程访问系统、管理信息系统。
4.2省、市、县(区)各级煤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之间应实现信息系统的联网,并与煤炭企业实现联网。
4.3县(区)煤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接收、采集煤矿企业的信总系统数据并向市煤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上传:市煤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收集、汇总、加工整理数据并按要求向省煤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上传。
4.4所有应用系统均分为省版、市版、县版。
4.5各煤炭企业(集团)、煤矿可参照上述要求建立相应系统,并与上级煤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联网,上传相关数据。
4.6省、市、县(区)各级煤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信息系统应按照国家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建设、运维、测评。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DB14/T 1727.2-2018 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技术规范 第2部分:煤矿安全生产监管.pdf已关闭评论

ICS 35.240.50
L67
DB14山西省地方标准
DB14/T1727.1-2018
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技术规范 第1部分煤矿企业
Specification of informationized technology for coal mine safety production Part 1:Coal mining enterprise
2018-12-05  发布
2019-02-05  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4/T 1727.1-2018,信息化技术,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煤矿,煤矿企业,第1部分,DB14/T 1727.1-2018 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技术规范 第1部分:煤矿企业.pdf

前言
DB14/T1727《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技术规范》分为两个部分:第1部分:煤矿企业;第2部分:煤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
本部分为DB14/T1727的第1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部分由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提出。
本部分由山西省网络安全和大数据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山西精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山西省信息化和信息安全评测中心、吕梁市煤炭工业局、晋城市煤炭煤层气工业局、太原市煤炭工业局、大同市煤炭工业局、长治市煤炭工业局、朔州市煤炭工业局、忻州市煤炭工业局、晋中市煤炭工业局、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路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晋能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山西新太阳科技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卜昌森、王延辉、王洪斌、牛晋、白凌峰、乔保英、刘华、刘建政、杜国栋、李志伟、李征、李候全、李银柱、宋德、张小兵、张明胜、张海军、张智海、陈永银、陈燕、陈濛、郑海山、郎新会、赵存会、郝志伟、柴彦杰、徐占成、郭志强、龚大立、常虎平、常浩、常浩、康荣力、梁美卿、韩忠(排名不分先后,按姓氏笔画排序)。

内容目录: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与定义2

4一般要求6
5信息传输7
6数据中心与调度控制中心10
7煤矿通信系统11
8煤矿监挖与自动化系统16
9生产及安全管理信息系统25
内容摘抄:
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技术规范 第1部分:煤矿企业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相关的术语和定义、一般要求、信息传输、数据中心与调度控制中心、煤矿通信系统、煤矿监控与自动化、生产及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等。
本部分适用于山西省行政区域内井工煤矿新建刊井、生产矿井、技术改造和改扩建矿井自动化与信息化系统的咨询、设计、建设、监理和管理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887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T21671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局域网系统验收测评规范
GB3836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通用要求
GB50174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GB50215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GB50581煤炭工业井监测监控系统装备配置标准
AQ1029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
AQ1048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
AQ6201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调度控制中心dispatching control center
调度控制中心是煤矿生产安全管理信息、综合自动化系统信息、监测监控系统信息等与煤矿安全、生产、经营、调度指挥相关信息的汇聚地,可实现煤矿语音、图像、数据等信息的集中展示和使用,必要时实现远程控制、应急调度指挥。
3.2煤矿工业控制网络mine industrial control network
由煤矿井上、井下宽带传输网络、总线网络及无线网络组成,主要传输煤矿自动化系统监测信息、监控信息、音视频信息和设备远程控制指令数据等的网络。
3.3煤矿自动化系统集成控制平台mine automation control system integration platform
是对各自动化子系统进行数据采集、通信处理、协调控制、操作监视、设备诊断与预警于一体的综合管控系统。
3.4煤矿安全监控系统coal mine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
是用来监测甲烷浓度、一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氧气浓度、硫化氢浓度、矿尘浓度、风速、负压、温度、湿度、馈电状态、风门状态、风简状态、局部通风机开停、主要风机开停等,并实现甲烷超限声光报警、断电和甲烷风电闭锁控制等功能的系统。
3.5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underground personnel in a coal mine
是监测并下人员位置,具有携卡人员出/入井时刻、重点区域出/入时刻、限制区域出/入时刻、工作时间、井下和重点区域人员数量、井下人员活动路线等监测、显示、打印、储存、查询、报警、管理等功能的系统。
3.6煤炭产量远程监测系统remote monitoring system for the output of coa
是对煤矿的主运皮带出煤处、轨道衡出煤处、提升机出煤处、井下各采区出煤处等地点的出煤量及输煤设备工况进行实时在线监测、产量统计存储、超产报警的系统。
3.7煤矿图像监视系统video surveil lance system in a coal mine
是用来对煤矿地面工业广场、大型机电设备及操作间、大门、库房,并下主要机电设备硐室、重要作业场所、生产运输设备等进行实时视频监控的系统,与自动控制系统配套,可实现部分现场设备的无人值守。
3.8采煤工作面监控系统monitoring system in coal mining face
采煤机(刨煤机)、泵站、液压支架、刮板输送机、转载机、破碎机、顺槽胶带机等设备的监控系统,实现对设备的综合监控、信息集中管控。
3.9掘进工作面监控系统monitoring system in heading face
实现掘进工作面掘进机、掘锚机、连采机等设备监测、信号交互和联锁控制等功能的系统。
3.10带式输送机运输监控系统monitor ing and control ling system for belt conveyor
监测输送带速度、抽温、烟雾、堆煤、横向撕裂、纵向撕裂、跑偏、打滑、电机运行状态、煤仓煤位等信总,实现闭锁控制和安全保护、地面远程调度与控制的系统。
3.11立井提升监控系统monitoring system of mine hoist
实现装载、提升、卸载设备的实时监测,包括主(副)立井提升机监控系统和主井装卸载自动化系统。
3.12斜井提升监控系统incline hoist control system
实现斜井轨道线路、转辙机、信号机、防护装置、车辆等监测、控制、视频监视、声光报警提示、监测信总上传、数据处理和管理的系统。
3.13矿用无轨胶轮车运输监控系统mine trackless rubber tyred vehicle transportation monitoring system
用于井下胶轮车位置和行驶状态监测,实现车辆位置识别、车辆运行状况监测、井下交通自动控制等功能的系统。
3.14架空乘人运输监控系统man-|oading transportation monitoring system
实现多点之间的信号和语音通信,对乘人装置工作状态实现远程监控的系统。
3.15电机车运输监控系统motor vehicle transportation monitoring system
对并下电机车运输实现远程监控和自动调度的系统。
3.16煤矿供电监控系统power supply in coal mine monitoring system
用于地面变电站、井下变电所、采区变电所及移动变电站系统和设备的在线参数监测、远程操作控制、实时事故报警、数据统计分析、运行安全保护、用电计量管理等的系统。
3.17煤矿排水监控系统mine drain off water monitoring system
监控煤矿井下排水系统设备的工作状态,实现井下水泵排水系统自动控制的系统。
3.18压风机监控系统air compressor monitor system
对空气压缩机工作状态进行在线监测与控制的系统。
3.19主要通风机监控系统main ventilation monitoring system
实现煤矿主要通风机及风门的远程开停和在线监控、通风机监控系统报警、信息显示等功能的系统。
3.20瓦斯抽采(放)监控系统gas drainage in(letting out)by monitoring systems
是主要用来监测煤矿井下采区钻场、瓦斯抽采(放)分支管路、主管路中各种参数及分析统计,并实现甲烷等超限声光报警、瓦斯抽采(放)泵和阀门控制等功能的系统。
3.21煤矿火灾束管监测系统beam tube monitoring system for mine fire
是通过束管采样测定煤矿采空区、密闭区以及巷道空气中气体组成浓度,并根据气体变化趋势判断自然发火程度的监测系统。
3.22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distributed fiber optic temperature sensing system
根据光在光纤中传输的温度敏感性、反射特性和反射测量原理,以光纤作为传感器和信号传输媒介,向光纤中注入激光,通过计算机和光电转换器对光纤中的反射光能量进行检测,得到光纤内位置与光强的对应关系,从而解算出相应位置的温度的系统。
3.23矿山压力监测系统min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
对井下工作面和巷道顶底板围岩压力、位移及顶板离层位移、顶板下沉速度等进行监测并上传监测数据,发出报警信号的系统。
3.24煤矿水文监测系统hydrologic monitoring system of mine
对煤矿水文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处理,并对异常情况进行报警的系统。
3.25煤矿通信系统mine communication system
满足矿区日常办公、生产、生活及事故状态下语音、数据、图像传输的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由煤矿地面行政通信系统、有线调度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广播通信系统、统一通信系统等组成。
3.26煤矿生产调度通信系统col liery production dispatch communications systems
使调度与设在各生产环节的被调度之间能直接通话联系,实现煤矿生产调度指挥使用的通信系统。
3.27统一通信系统unified communications system
基于分组网交换、将计算机技术与传统通信技术融为一体的新通信模式。统一通信系统可以使传统电话、IP电话,传真机、手机、个人计算机、学上电脑、PDA(个人数字助理)等通信设备利用互联网,完成视频,语音、数据和多媒体等信息的通信,提高通信的便捷性和灵活性,通信方式的多样性,信息的互通性。
3.28可视化调度终端visual dispatch terminal
具有视频通信、音频通信、电子白板、图像监视功能的视频交互终端设备。
3.29生产及安全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for production and safety
由人、计算机及其他外围设备等组成的能进行煤矿安全生产信息收集、传递、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3.30人力资源劳动工资管理系统management system for human resources and|abour wage
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工资计算发放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3.31财务管理系统financial management system
是对财务管理中的分析、预测、计划、控制、监督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管理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3.32物资供应管理系统material supplying management system
对煤矿物资供应工作中计划、采购、仓储、发放使用、供应商管理、统计分析等进行管理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3.33设备管理系统equipment management system
对煤矿设备进行管理,以提高设备利用率、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减少消耗、提高效益,为设备管理和决策控制等提供信息和服务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3.34煤炭销售管理系统coal sale management system
用于煤炭销售日常业务、统计分析、提供销售信息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在合理组织煤炭生产、提高销售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加快货款回收资金周转、控制库存、减少损失、防止煤炭产品流失、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防止腐败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4一般要求
4.1煤矿应建设通信系统、监控与自动化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分别服务于煤矿生产过程的通信需求、煤矿安全与自动化需求、煤矿生产业务管理需求。
4.2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建设应按照“安全可靠、先进适用:总体设计、分步实施;节约高效”的原则进行。
4.3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建设应支持多网、多系统融合,实现井下有线和无线传输网络的有机融合、监测监控与G红S技术的有机融合:在地面统一平台上必须融合的系统有:环境监测、人员定位、应急广播、供电监控、视频监测、无线通信、设备监测、车辆监测等。
4.4应把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等现代化的新技术、新装备融合到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地测等煤炭开采各工艺流程和安全生产、产运销存价经济运行经营管理活动中。应注重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数据挖掘等现代化新技术的充分、广泛应用。
4.5煤矿应建设具有调度指挥和多专业集中的、具有远程控制功能的矿调度控制中心。
4.6煤矿应建设融合监控、通信、监视等多种信息的综合数据中心。
4.7煤矿应建设具有远程控制和预警功能的监测监控系统,具有有线调度、移动和广播功能的通信系统、图像监视系统等,实现煤矿监控、通信、调度、信息管理、安全保障、应急避险救援等功能的集中统一综合调度。
4.8系统(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下同)设备应可靠接地。
4.9供电电源在规定的电压波动范围内变化时,系统应能正常工作,系统性能和技术指标等应符合要求。
4.10系统或设备应具有批准的产品型号和产品合格证书。
4.11煤矿信息化监测监控系统安装前应进行工作稳定性试验,通电时间不小于7天,系统应能正常工作,系统性能和技术指标等应符合规程和有关标准要求。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35.240.50
L67
DB14山西省地方标准
DB14/T1726-2018
煤矿事故风险分析数据采集规范
The Standard of Data Collection for Analysis on Risk of Coalmine Accidents
2018-12-05  发布
2019-02-05  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4/T 1726-2018,数据采集规范,煤矿事故,风险分析,DB14/T 1726-2018 煤矿事故风险分析数据采集规范.pdf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提出。本标准由山西省网络安全和大数据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精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吕梁市煤炭工业局、晋城市煤炭煤层气工业局、太原市煤炭工业局、大同市煤炭工业局、长治市煤炭工业局、朔州市煤炭工业局、忻州市煤炭工业局、晋中市煤炭工业局、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晋能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山西新太阳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卜昌森、王延辉、王洪斌、牛晋、白凌峰、冯润华、乔保英、刘华、刘建政、杜国栋、李志伟、李征、李候全、李银柱、宋德、张小兵、张海军、张智海、陈永银、陈濛、郑海山、郎新会、赵存会、郝志伟、柴彦杰、徐占成、郭志强、龚大立、常虎平、常浩、常浩、康荣力、梁美卿、韩忠(排名不分先后,按姓氏笔画排序)。

内容目录: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一般要求5
5数据元素及文件规则6
6公用信息8
7数据采集技术要求13
附录A(规范性附录)山西省办矿主体代码89
附录B(规范性附录)山西省行政区划代码94
附录C(规范性附录)煤矿安全监管单位代码(省属集团部分)97
附录D(规范性附录)山西煤矿安全监察机构98
附录E(规范性附录)单位隶属关系代码99
附录F(规范性附录)经济类型分类代码100

内容摘抄:

煤矿事故风险分析数据采集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事故风险分析系统中煤矿矿压监测、矿震监测、水文地质监测、供电监控、井下运输监控、重大设备监控、工业视频监控等系统数据采集的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一般要求、数据元素及文件规则、公用信总、数据采集技术要求等内容。煤矿事故风险分析系统中安全监测、人员定位、产量监测系统数据采集规范参见DB14/T671.1-2012。
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行政区域内煤矿事故风险分析系统中煤矿安全监测、人员定位、产量监测、矿压监测、矿震监测、水文地质监测、供电监控、井下运输监控、重大设备监控、工业视频监控等系统数据采集、联网设计、选型、系统集成、使用、维护与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533煤矿井下辅助运输设计规范
GB/T12719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GB/T22080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GB/T25724-2017安全防范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标准(SVAC
GB/T28181-2016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
GB/T34679-2017智慧矿山信息系统通用技术规范
AQ1028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
MT401煤矿生产调度通信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MT1082煤炭产量远程监测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MT/T571.1煤矿用带式输送机电控系统
MT/T1007矿用信息传输接口
MT/T1008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软件通用技术要求
T/T1112煤矿图像监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MT/T1113煤矿轨道运输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T/T1114煤矿供电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MT/T1127煤矿工作面生产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DB14/T671.1-2012煤矿安全监管执法与决策支持系统第1部分:煤矿安全监控、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煤炭产量监测系统联网数据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一般术语定义

3.1.1主机Hosts
可以直接发出操控命令的计算机,一般指工作站,蚀摸屏等,屏幕上可显示各种信号变化(液压、水位、温度等)。
3.1.2数据断线Data break
因传感装置异常、数据转换程序异常或数据传输链路中断而导致数据断线。
3.2煤矿矿压监测系统
3.2.1矿压Mine pressure
由于采掘活动而在巷道和工作面周围岩体内或支撑物上形成的作用力。
3.2.2煤矿矿压监测系统Min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
具有矿压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显示、打印、报警等功能的系统。矿压数据包括钻孔应力、支架阻力、锚杆索应力、顶板离层、巷道位移等数据。
3.2.3应力传感器Stress sensor
监测煤矿岩体应力,实现应力数据采集、传输等功能的装置。
3.2.4位移传感器Displacement sensor
监测煤矿岩体位置移动,实现位移数据采集、传输等功能的装置。
3.3煤矿矿震监测系统
3.3.1矿震Microseismic in coal mine
煤矿采掘诱发或人为诱发的微小地震活动。本标准中,矿震是指矿区震动和煤矿局部微震两个部分。
3.3.2煤矿矿震监测系统Microseismic monitor ing system
具有震动信号采集、传输、存储、处理、显示、打印、报警等功能的系统。矿震监测系统包括区域矿震监测系统(井田)、煤矿矿震监测系统(矿区)、局部矿震监测系统(采区、工作面)。
3.3.3矿震事件Microseismic events
岩体破裂的震源信息,通常包含时间、位置(即三维坐标X、Y、Z)、能量值、震级。

3.3.4拾震传感器Seismic sensor
将震动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输出的装置。
3.3.5云图Nephogr am
通过不同的色彩反映指定参数(如应力、矿震能量)空间分布状态的图像,一般以参数等量曲线来反映相同参数区域的色彩。根据反映参数的不同,云图可以分为应力云图、应力增量云图、矿震能量云图、矿震能量增量云图等。
3.4煤矿水文地质监测系统
3.4.1煤矿水文地质监测系统Mine hydrological geologica|monitor ing system
对矿井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处理,并对异常情况进行预警的系统。
3.4.2含水层Aquifer
指土壤通气层以下的饱和层,其介质孔隙完全充满水分。其特征有岩石空隙大,连通性好,即透水性能强:外部水能渗入并在其中流动:有保存地下水不致流走的地质条件:有一定的补给水量,即补给量大于排泄量。
3.4.3矿井涌水量Mine inflow of warer out
流入矿井巷道内的地表水、裂隙水、老窑水、岩溶水等的总量。
3.4.4水位Water level
是指自由水面的海拔高度。
3.4.5水质Water qual 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通过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及其组成状况加以表征。
3.5煤矿供电监控系统
3.5.1供电系统Power monitoring
在用电范围区域内由各种电压的电力线路将变电所、电力用户联系起来的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的整体。
3.5.2智能变电站Intelligent transformer substation

全站信总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总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求支持电网实行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调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
3.5.3煤矿供电监控系统Supervision system of power supply in the coal mine
监测电网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馈电开关状态、电网绝缘状态等,并实现漏电保护、馈电开关闭锁、地面远程控制等功能。
3.6煤矿井下运输监控系统
3.6.1煤矿井下运输监控系统Underground transportation monitor ing system
是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涉及相关人员、物资、设备等设备的运输定位监测系统。
3.7煤矿重大设备监控系统
3.7.1煤矿重大设备Major coa|mine equipment
指煤矿涉及到的与安全生产相关的主通风机、主排水泵、主副提升机、压风机、供电设备、采掘设备等重大设备的总称。
3.7.2煤矿重大设备监控系统Major coal mine equipment monitoring system
是对煤矿重大设备的综合监控信息进行集中管控的系统。
3.8工业视频监控系统
3.8.1工业视频监控系统Industry video monitoring system
是用来对煤矿地面工业广场、大型机电设备及操作间、大门、库房,井下主要机电设备而室、重要作业场所、生产运输设备等地点进行实时视频监控的系统:与自动控制系统配套,可实现部分现场设备的无人值守。
3.8.2前端设备Front end device
工业视频监控系统中安装于监控现场的信息采集、编码/处理、存储、传输、安全控制等设备。
3.8.3监控点Monitoring site
前端设备安装或监控的地点或场所。
3.8.4
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

经工业视频监控系统注册并授权的、对系统内的数据和/或设备有操作需求的客户端设备。
3.8.5数字接入Digital access
前端设备或区域监控报警系统通过数字传输通道将数字视音频信号传送到监控中心的接入方式。
3.8.6模拟接入Analog access
前端设备或区域监控报警系统通过模拟传输通道将模拟视音频信号传送到监控中心的接入方式。
4一般要求
4.1煤矿事故风险分析各业务子系统数据需按本标准采集、上传,以满足煤矿事故风险分析平台数据分析需求。煤矿各业务子系统是煤矿事故风险分析平台的数据来源,煤矿事故风险分析平台通过综合分析确定事故风险等级和各业务子系统所反映的安全状态,制定相应风险应对措施、完善对应业务子系统的运行状态。
4.2煤矿矿压监测系统、煤矿矿震监测系统中与煤矿事故风险分析系统相关的数据的管理应符合GB/T34679等有关标准的要求。
4.3煤矿水文地质监测系统中与煤矿事故风险分析系统相关的数据的管理应符合GB/T12719、GB/T22080等有关标准的要求。
4.4煤矿供电监控系统中与煤矿事故风险分析系统相关的数据的管理应符合MT/T1114等有关标准的
要求。
4.5煤矿井下运输监控系统中与煤矿事故风险分析系统相关的数据的管理应符合MT571.1、MT1080、MT1082、MT/T1113、MT/T1127等有关标准的要求。
4.6煤矿重大设备监控系统中与煤矿事故风险分析系统相关的数据的管理应符合GB50533、AQ1028、MT401、MT571.1、MT/T1127等有关标准的要求。
4.7工业视频监控系统中与煤矿事故风险分析系统相关的数据的管理应符合GB/T28181-2016、GB/T25724-2017、GB/T22080、MT/T1112等有关标准的要求。
4.8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产量监测系统中与煤矿事故风险分析系统相关的数据的管理和采集应符合DB14/T671.1-2012及其所引用的有关标准的要求,在本标准中不再另行规定。
4.9各煤矿企业的主用/备用服务器的P地址要遵守企业的上级监控中心的统一安排,各级监控中心的IP地址范围由最高级别监管中心统一规定,以支持数据的多级传输要求。
4.10煤矿事故风险分析系统的各子系统主机时间应与联网服务器时间同步,联网服务器时间应与北京标准时间一致。
4.11采集数据生成的数据文件,统一使用L格式的文本文件。
4.12为便于描述,减少复杂性。本标准约定,数据采集来源为系统的主机。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35.240.50
L67
DB14山西省地方标准
DB14/T1725.1-2018
数字煤矿数据字典 第1部分煤矿基本信息监测监控数据、安全管理数据
Data Dictionary for Digital Coal Mine Part I:basic information of coal mine,data of monitoring,data of safety management
2018-12-05  发布
2019-02-05  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4/T 1725.1-2018,数字煤矿,数据字典,煤矿基本信息,监测监控数据,第1部分,DB14/T 1725.1-2018 数字煤矿数据字典 第1部分:煤矿基本信息、监测监控数据.pdf

前言: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提出。本部分由山西省网络安全和大数据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山西精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吕梁市煤炭工业局、晋城市煤炭煤层气工业局、太原市煤炭工业局、大同市煤炭工业局、长治市煤炭工业局、朔州市煤炭工业局、忻州市煤炭工业局、晋中市煤炭工业局、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晋能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山西新太阳科技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卜昌森、王延辉、王洪斌、牛晋、白凌峰、乔保英、刘华、刘建政、杜国栋、李志伟、李征、李候全、李银柱、宋德、张小兵、张海军、张智海、陈永银、陈濛、郑海山、郎新会、赵存会、郝志伟、侯江斌、柴彦杰、徐占成、郭志强、龚大立、常虎平、常浩、常浩、康荣力、梁美卿、韩忠(按姓氏笔画排序,排名不分先后)。

内容目录:

目次
前言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数据元分类、命名、编码的原则及方法2
5数据属性构成4
6煤炭企业数据数据元描述5
附录A(规范性附录)山西省办矿主体代码95
附录B(规范性附录)山西省行政区划代码100
附录C(规范性附录)煤矿安全监管单位代码(省属集团部分)103
附录D(规范性附录)山西煤矿安全监察机构104
附录E(规范性附录)单位隶属关系代码105
附录F(规范性附录)经济类型分类代码106
附录G(规范性附录)内部标识符编码一览108

内容摘抄:

数字煤矿数据字典
第1部分:煤矿基本信息、监测监控数据、安全管理数据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数字煤矿数据信息资源相关的数据元的分类原则和方法、内部标识符编码原则与编码结构、数据属性描述和数据元表等内容。本部分适用于山西省行政区域内煤炭企业信总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共享。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数据中心data centre
安装有网络设备、计算机设备、服务器设备、存储设备等网络核心机房关键设备和供电、防宙、制冷、消防、安防、监控、机柜等系统和基础设施,实现数据信息的集中处理、存储、传输、交换、管理的物理空间。
3.2调度控制中心Scheduling and control center
是煤矿生产安全管理信总、综合自动化系统信息、监测监控系统信总等与煤矿安全、生产、经营、调度指挥相关信息的汇聚地,可实现煤矿语音、图像、数据等信息的集中展示和使用,在必要时实现远程控制、应急调度指挥。
3.3煤矿工业控制网络Mine industry control network
由煤矿宽带传输网络、总线网络及无线网络组成,主要传输煤矿自动化系统监测信息、监控信息、音视频信息等的网络。
3.4信总化综合监控平台Informatization integrated monitoring platform
是对各自动化子系统进行数据采集、通信处理、协调控制、操作监视、设备诊断与预警于一体的综合管控系统。
3.5指标index
描述信总内容的数据项。
3.6空间数据spatial data
用于描述有关空间实体的位置、形状和相互关系的数据,以坐标和拓扑关系的形式存储。
3.7GlS图层文件layers file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ESRI)研制的工业标准的地理信息系统矢量数据。
3.8公用联网信总common information of networking
在煤矿安全监控、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和煤炭产量监测等系统的联网及相关应用中均可使用的数据。
3.9空间节点spatial node
空间数据的坐标点。
3.10 RESTful API 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REST指的是一组架构约束条件和原则.满足这些约束条件和原则的应用程序或设计就是REST1。RESTful API指REST风格的应用程序接口服务。在REST风格的Web服务中,每个资源都有一个地址。资源本身都是方法调用的目标,方法列表对所有资源都是一样的。这些方法都是标准方法,包括HTTPGET、POST、PUT、DELETE,还可能包括HEADER和OPTIONS。
4数据元分类、命名、编码的原则及方法
4.1分类原则和方法
4.1.1分类具备兼容性原则,本系列标准均与本文件协调一致。
4.1.2按照煤矿信息资源的业务属性或特征对数据元进行分类,把煤矿基本信息、监测监控数据、安全管理数据细分为18类,包括煤矿基本信息、安全监测数据、井下作业人员管理数据、产量过程监测数据、矿压监测数据、矿震监测数据、水文地质监测数据、压风自救监测数据、供水施救监测数据、紧急避险监测数据、重大设备监测数据、供电监控数据、井下运输监控数据、安全质量标准化数据、隐患排查管理数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数据、瓦斯防治与利用信息、应急救援数据。
4.2命名原则与描述名称结构

4.2.1命名原则
每一个命名对象只有一个描述名称(中/英文对照),一个描述名称也只唯一表示一个命名对象。
4.2.2描述名称结构
描述名称结构分为3段,由英文单词或英文单词的缩写字以及“_”组成。第一部分用英文字母表示数据元的类别:后两部分表示数据元的含义。
示例:
煤矿编码:cs_mine_code
4.3编码原则与编码结构
4.3.1内部标识符编码原则
每一个数据元只有一个内部标识符代码,一个内部标识符代码也只唯一标识一个数据元。内部标识符代码各层间留有扩充位,用户可根据需要自行扩充。
4.3.2内部标识符编码结构
采用数字编码方式,共有8位构成,编码结构分为3段:
一一左起1到2位是其所属行业的编码,取值范围(01~14),本部分取值“02”,代表煤炭行业:
一一左起3到5位是其所属数据元分类的编码,取值范围(001~999);
一一左起6到8位是各数据元表的顺序编码,取值范围(001999)。
4.3.3煤矿编码结构
4.3.3.1煤矿代码结构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DB14/T 1725.1-2018 数字煤矿数据字典 第1部分:煤矿基本信息、监测监控数据.pdf已关闭评论

ICS13.060
P40
DB14山西省地方标准
DB14/T1102-2015
太原市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总则
2015-12-15  发布
2016-01-15  实施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4/T 1102-2015,再生利用,城市污水,太原市,总则,DB14/T 1102-2015 太原市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总则.PDF

前言
本标准是太原市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为:
DB14/T1102-2015《太原市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总则》;
DB14/T1103-2015《太原市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
DB14/T1104-2015《太原市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
DB14/T1105-2015《太原市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观环境用水水质》。
本标准依据GB/T1.1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太原市城乡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太原市排水管理处、太原理工大学、太原市再生水发展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正光、王国英、马小丽、刘宝香、王福斌、岳秀萍、李晓崴、张慧萍、郜俊峰、葛晋萍、王伟、刘吉明、王孝维、李建梅。

内容目录: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目标2
5原则2
6分类2
7要求2
8评价与改进3
参考文献4

内容摘抄:

太原市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总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太原市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术语和定义、目标、原则、分类、要求、评价与改进。
本标准适用于太原市所辖行政区域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再生利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181-2008漆膜颜色标准
GB/T18919-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分类
DB14/T1103太原市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
DB14/T1104太原市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
DB14/T1105太原市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城市污水
设市城市和建制镇排入城市排水系统的水的总称。在合流制排水系统中,还包括生产废水和截流的雨水。[GB/T18919-2002,定义3.1]
3.2再生水
指污水经适当再生工艺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满足某种使用功能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GB/T19923-2005,定义3.2J
3.3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以城市污水为再生水源,经再生工艺净化处理后,达到可用的水质标准,通过管道输送或现场使用方式予以利用的全过程。[GB/T18919-2002,定义3.2]

4目标
4.1提高再生水利用的安全性及社会对再生水利用的认可度。
4.2充分利用污水再生水资源,缓解太原市水资源短缺状况,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4.3提高污水再生利用率,拓宽污水再生利用范围。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93.080
P66
DB14山西省地方标准
DB14/T1322—2016
大厚度沥青混合料结构层车辙试验方法
2016-12-30  发布
2017-02-28  实施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4/T 1322-2016,大厚度沥青,混合料,结构层,车辙试验方法,DB14/T 1322-2016 大厚度沥青混合料结构层车辙试验方法.pdf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黄土地区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慧、刘少文、沈佳、樊泽鹏、尹志钢、彭刚、张华、王战兵、李海峰、段丹丹、徐晓洛、仝佳、王鑫、刘建伟、周新星、刘力源、刘志胜、王帅、刘亚明。

内容目录: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一般规定1
5仪具与设备2
6试件制备4
7车辙试验6
8计算7
9报告7
参考文献8

内容摘抄:

大厚度沥青混合料结构层车撤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厚度沥青混合料结构层车澈试验方法的术语和定义、一般规定、仪具与设备、试件制备、车辙试验、计算和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单层或多层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澈能力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TGE2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清混合料试验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乎本文件
3.1大厚度沥青混合料结构层车辙试模,
依据设计的沥青路面结构组合和厚度,由底板、第一层、第二层、第层等侧模组成,每一层侧模的内部尺寸为长300mm、宽300mm、厚40mm≈100mm.
3.2大厚度沥青混合料结构层车辙试件沥青混合料采用大厚度车辙试模经分层轮碾成型得到的试件。
4一般规定
4.1试验温度为60℃,轮压为0.7Pa,动稳定度计算时间为试验开始后45min~60min。
4.2沥青混合料试件制作时的试件厚度可根据集料粒径大小及工程需要进行选择。对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小于或等于19mm的沥青混合料,宜采用长300mm×宽300mm×厚50mm的板块试模成型:对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大于或等于26.5mm的沥青混合料,宜采用长300mm×完300mm×厚80mm~100mm的板块试模成型。
4.3本标准使用的仪器设备,均应经相应的计量部门或检测机构定期检定合格,测试误差应满足本标准及其他相关规范的要求。
4.4大厚度沥青混合料结构层车辙试验除应遵照本标准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93.040
P66
DB14山西省地方标准
DB14/T1722-2018
桥梁加固碳纤维复合材料板材的耐久性应用技术要求
2018-10-01  发布
2018-12-01  实施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4/T 1722-2018,复合材料,应用技术要求,板材的耐久性,桥梁加固,碳纤维,DB14/T 1722-2018 桥梁加固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板材的耐久性应用技术要求.pdf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山西交科桥梁附件有限责任公司、山西交科桥梁隧道加固维护工程有限公司、山西仁安救援技术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登华、杜素军、马德崇、杨禹、舒兴旺、崔东霞、王战兵、李新年、林浩、郭赢赢、吕晓轩、赵凯、杨文科、侣船、姜京伟、刘涛。

内容目录: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1
4一般规定1

5耐久性应用技术要求2
6试验方法3
7检验规则4
附录A(规范性附录) 碳纤维体积含量测试方法 6
附录B(规范性附录 )碳纤维复合材料板材顺直度测试方法 8
附录C(资料性附录) 碳纤维复合材料板材直条型试样形状与尺寸要求10
附录D(现范性附录)碳纤维复合材料板材化学介质浸泡试验方法11
附录E(规范性附录)碳纤维复合材料板材湿黎影化试验方法15
内容摘抄:
桥梁加固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板材的耐久性应用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桥梁加固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板材的术语和符号、一般规定、材料性能分级、耐久性应用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境内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板材对桥梁结构进行加固修复的情况,其他建筑结构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板材进行加固修复的情况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446纤维增强塑料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GBT3354定向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GBT9979纤维增强塑料高低温力学性能试验准则
GB/T14522机械工业产品用塑料、涂料、橡胶材料人工气候老化试验方法荧光紫外灯
GBT16779纤维增强塑料层合板拉-拉疲劳街能试验方法
GB50728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应用安全性鉴定规范
GB50367混凝士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JTGTJ22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
JTG/T J23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顺直度
顺直度是指材料长度方向上与基准直线之间的最大偏离距离。
3.2主要承重构件
其自身失效将直接影响或危及桥梁结构安全的承重构件。
3.3次要承重构件
其自身失效为孤立事件,不影响桥梁结构安全的承重构件。
4一般规定
4.1外观
桥梁加固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板材外观应均一、整齐,表面光滑干净,不得有污染和破损。
4.2纤维含量
板材中的纤维必须为连续长纤维,纤维体积含量应在60%70%之间。
4.3尺寸偏差
板材的尺寸偏差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略)
4.4力学性能
板材的力学性能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略)
4.5安全性能
板材的安全性能应符合现行GB50728及GB50367的相关规定。
4.6施工要求
板材的施工应符合TGT23相关规定,其中涉及的锚固件、胶黏剂等应符合TG/TJ22的相关规定。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DB14/T 1722-2018 桥梁加固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板材的耐久性应用技术要求.pdf已关闭评论

ICS 13.020.40
Z60
DB14山西省地方标准
DB14/T1703-2018
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Emission standard of air pollutants for coal-fired power plants
2018-05-30  发布
2018-07-30  实施
山西省环境保护厅、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4/T 1703-2018,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燃煤,电厂,DB14/T 1703-2018 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pdf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山西省环境保护条例》,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加强对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控制,促进火电行业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结合山西省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位于山西省辖区内的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按本标准执行。本标准实施之日后,新制定或新修订的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严于本标准限值,以及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发布执行特别排放限值公告的,按照从严原则,按适用范围执行相应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本标准由山西省环境保护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闫函、董克、韩文辉、党晋华、董新春、刘婷、贾宁、吴蔚。本标准由山西省环境保护厅负责解释。

内容目录: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2
5污染物监测要求3
6实施与监督4

内容摘抄:

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术语和定义、排放控制要求、污染物监测要求及实施与监督等。
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辖区内现有然煤电厂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管理,以及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燃煤电厂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及其投产后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单台出力65t以上除层燃炉、抛煤机炉外的燃煤发电锅炉;各种容量的煤粉发电锅炉;单台出力65以上采用煤矸石、煤泥、洗中煤等燃料或以煤为主摻烧其他燃料的发电锅炉。
本标准适用于法律允许的污染物排放行为。新设立污染源的选址和特殊保护区域内现有污染源的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相关规定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615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HJ/T42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
HJ/T43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HJ/T 373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
HJ/T 397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
HJ/T398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黑度的测定林格曼烟气黑度图法
HJ 57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
HJ 75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HJ76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HJ543固定污染源废气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暂行)
HJ 629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HJ 692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HJ 693固定污染源废气氯氧化物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
HJ 819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
HJ 820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火力发电及锅炉
HJ836固定污染源废气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HJ 917固定污染源废气气态汞的测定活性炭吸附热裂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燃煤电厂
以煤炭为然料的火力发电厂。
3.2标准状态
烟气在温度为273K,压力为101325Pa时的状态。本标准规定的排放浓度均指标准状态下干烟气的数值。
3.3氧含量
燃料燃烧时,烟气中含有多余的自由氧,通常以干基容积百分数表示。本标准规定的各项污染物浓度的排放限值,均指在标准状态下以6%作为基准氧含量。
3.4现有燃煤发电锅炉
指本标准实施之日前,建成投产或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己通过审批的燃煤发电锅炉
3.5新建燃煤发电锅炉
指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通过审批的新建、改建、扩建的燃煤发电锅炉。
3.6低热值煤发电锅炉
以煤泥、洗中煤和收到基低位发热值不低于5020g的煤矸石等低热值煤为燃料的发电锅炉。以煤矸石为主要燃料的,入炉燃料收到基低位发热值不高于14640kg:以洗中煤、煤泥为主要燃料的,入炉燃料收到基低位发热值不高于17570kkg。
3.7 W型火焰炉膛
燃烧器置于炉膛前后墙拱顶,燃料和空气向下喷射,燃烧产物转折180°后从前后拱中间向上排出而形成W型火焰的燃烧空间。
4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4.1燃煤发电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执行本标准表1的规定。

(表略)

4.2新建燃煤发电锅炉和位于城市规划区的现有燃煤发电锅炉应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石膏雨、有色烟羽等现象。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65.020.01
B 05
DB14山西省地方标准
DB14/T1683-2018
疏林地改造技术规程
2018-07-30  发布
2018-09-30  实施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4/T 1683-2018,改造技术规程,疏林地,DB14/T 1683-2018 疏林地改造技术规程.pdf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西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山西米兰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葛寒英、高洁、关永社、史鹏、曹芹、郝凯婕、雍鹏、王平、吕皎、李艳珍、刘俊、王云鹏、王大江。

内容目录: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改造原则1
5改造技术2
6主要疏林地类型改造模武3

内容摘抄:

疏林地改造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疏林地改造的原则、措施、技术及主要类型的改造模式。本标准适用于疏林地改造。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163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疏林地
由乔木树种组成、连续面积大于0.06hm2,郁闭度在0.100.19之间的林地。
3.2行间混交
两个以上树种彼此隔行进行混交方法。
3.3带状混交
一个树种连续种植3行以上构成一条带与另一个树种构成的带依次配置的混交方法。
3.4块状混交
把一个树种垦规则的或不规则的块状,与另一个树种的块状地依次配置的混交方法。
4改造原则
4.1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4.2依靠自然难以成林,或长期处于疏林地状态的。
4.3多树种多林种,保护生物多样性。
4.4不同类型的疏林地进行分类施策。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73.100.99
D98
DB14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14T1541-2017
菜煤机日常维护要求
2017-12-10  发布
2018-02-10  实施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  发布

DB14/T 1541-2017,日常维护要求,采煤机,DB14/T 1541-2017 采煤机日常维护要求.pdf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太重煤机有限公司、山西引领标准化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闫红萍、张亚琴、高李娜、申兆宏、樊二村、孟妍君、周桐、傅留虎、吴国章。

内容摘抄:

采煤机日常维护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采煤机正常运行过程中日常维护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检查内容和维护记录。本标准适用于采煤机日常维护服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7323极压裡基润滑脂
SH/T0586一2010.T业闭式齿轮油换油指标
NB/SH/T0599-2013L-M液压油换油指标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采煤机
是指集机械、电器和液压为一体的大型复杂系统,是实现煤矿生产机械化和现代化的重要设备,用于煤矿采掘。
3.2四检制度
是指由班检、日检、周检、月检组成的日常检查制度,确保设备状态良好,运行安全、性能高效,用于机电设备的检修。
4基本要求
4.1坚持“四检”制度,不得将检修时间挪做生产或他用。
4.2严格执行采煤机出厂说明书中的相关规定。
4.3未经批准严禁在井下打开牵引部机盖。须在井下打开牵引部机盖时,需提出书面申请,经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4.4开盖前,应彻底清理采煤机上盖的煤矸等杂物,清理四周环境并洒水降尘,在施工部位上方吊挂四周封闭的工作帐蓬,检修人员在帐蓬内施工。

4.5检修时,检修负责人应先检查施工地点、工作条件和安全情况,把采煤机各开关、手把置于停止或断开的位置,打开隔离开关(含磁力启动器中的隔离开关),闭锁工作面输送机。
4.6注油清洗应按油质管理细则执行,注油口设在上盖上,注油前应先清理干净所有碎杂物,注油后应清除油迹,并加密封胶并紧固好。
4.7检查螺纹连接件时,须注意防松螺母的特性,不符合使用条件及失效的应予更换。
4.8在检查和施工过程中,应做好采煤机的防滑工作,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变化情况,确保安全施工。
4.9检修结束后,按操作规程进行空运转,试验合格后再停机、断电、结束检修工作。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73.080
D59   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 0064.55-2021
代替DZ/T 0064.55-1993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55部分碘化物的测定
催化还原分光光度法
Methods for analysis of groundwater quality
-Part 55:Determination of iodide
-Catalytic reduction sepectrophotometry
2021-02-22发布   2021-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发布

DZ/T 0064.55-2021,催化还原分光光度法,地下水质分析方法,碘化物的测定,第55部分,DZ/T 0064.55-2021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55部分:碘化物的测定催化还原分光光度法

前言:

DZT0064《地下水质分析方法多分为85个部分:
第1部分:一般要求
第2部分: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第3部分:温度的测定 温度计(测温仪)法
第4部分:色度的测定  铂-钴标准比色法
第5部分:pH值的测定 玻璃电极法
第6部分:电导率的测定 电极法
第7部分:Eh值的测定 电位法
第8部分:悬浮物的测定 重量法
第9部分:溶解性固体总量的测定 重量法
第10部分:砷神量的测定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第11部分:砷量的测定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第12部分:钙和镁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13部分:钙量的测定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
第14部分:镁量的测定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
第15部分:总硬度的测定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
第17部分:总铭和六价铬量的测定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第18部分:总铭和六价铬量的测定 催化极谱法
第20部分:铜、铅、锌、镉、镍和结量的测定  鳖合树脂交换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21部分:铜、铅、锌、镉、镍、铬、钼和银量的测定  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22部分:铜、铅、锌、镉、锰、铬、镍、结、钒、锡、铍和钛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第23部分:铁量的测定  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
第24部分:铁量的测定  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法
第25部分:铁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26部分:汞量的测定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27部分:钾和钠量的测定  火焰发射光普法
第28部分:钾、钠、锂和铵量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第29部分:锂量的测定  火焰发射光谱法
第30部分:锂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31部分:锰量的测定  过硫酸铵分光光度法
第32部分:锰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33部分:钼量的测定  催化极谱法
第36部分:铷和绝量的测定  火焰发射光谱法
第37部分:硒量的测定  催化极谱法
第38部分:硒量的测定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第39部分:锶量的测定  火焰发射光谱法
第42部分:钙、镁、钾、钠、铝、铁、勰、钡和锰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第43部分:酸度的测定  滴定法
第44部分:硼量的测定  H酸甲亚胺分光光度法
第45部分:明量的测定  甘露醇威滴定法
(略)

内容摘要: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55部分:碘化物的测定
催化还原分光光度法
警示——使用本部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贱经验。本部分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愿。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 范围
DZT0064 的本部分规定了雀化还原分光光度法测定地下水中碘化物的方法.
DZT064 的本部分适用于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和利用等水样中碘化物的测定。
本方法定量限为1gL,测定范围为1gL~16gL。含量高于此范围可稀释后测定或采用淀粉分光光度法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DZ/T 0130 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3  原理
在酸性溶液中,利用碘离子对亚砷酸还原四价铈离子的催化作用与碘离子浓度呈正比的关系,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一定时间后,加入硫酸亚铁铵,利余的四价铈离子将亚铁离子氧化成三价铁离子,可用硫氰酸钾分光光度法测定,从而间接求得碘离子的含量。
4 试剂或材料
警示一本部分所用三氧化二聊、亚聊破溶液有剧毒!疏酸有强膏蚀性!使用者应采取防护措施,并按照国家有关危险化学品的规定执行。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所用纯水为无碘化物纯水。
4.1 无碘化物纯水:取符合GBT6682规定的二级水,按每升水加入2g氢氧化钠的比例进行重蒸馏。
4.2 氯化钠溶液(260gL):称取26g经700C灼烧2h的优级纯氯化钠NC),溶于纯水并稀释至100mL。
4.3 亚砷酸溶液(4.946g):称取三氧化二砷(As20)4.9460g于小烧杯中,加500mL纯水,10滴疏酸(p2=1.84gmL),加热全部溶解后,用纯水稀释至1000mL。
注:必要时三氧化二神可按下法精制:将三氛化二砷研细,加入25mL重蒸的乙醇,搅拌后弃去上部乙醇溶液。
同法反复洗涤品体10次~15次。于80C烘干,备用。
4.4 硫酸铈铵溶液{cCe(NH)4(SO4)4]=0.02mol/L}:称取疏酸铈铵[C(S0422(NH)2S044H2O)2.676g溶于150mL纯水中,加硫酸(p21.84gmL)8.8mL,定容于200mL容量瓶中。
4.5 硫酸亚铁铵溶液(15gL):称取硫酸亚铁铵[FSO4NH)5H2O]1.5g溶于纯水中,加入硫酸(p2一1.84gmL)1mL,并用纯水稀释至100mL。加铁粉0.2g,摇匀后放置过夜。现用现配,用前过滤。
4.6 疏氰酸钾溶液(40gL):称取4.0g硫氰酸钾(KSCN)溶于纯水中,并稀祥至100L。
4.7 碘化物标准贮备溶液[p=200gmL:称取经硅胶干燥器干燥24h的优级纯碘化钾(K)0.2616g溶于纯水中,并定容至1000mL。
4.8 碘化物标准使用溶液[p=0.02gmL:将碘化物标准贮备溶液(4.7)逐级稀释。
5 仪器设备
5.1 分光光度计。
5.2 恒温水浴,控温精度:0.5℃。
5.3 秒表。
6 试验步骤
6.1 样品测定
取原水样10mL于25mL比色管中,加入氯化钠溶液(4.2)1.0mL,亚砷酸溶液(4.3)0.5mL,摇匀。放入已升温至40℃0.5℃的恒温水浴(5.2)中。待试液与水浴温度一致后,用秒表控制时间,每隔30s按试样编号顶序加入硫酸铈铵溶液(4.4)1.0mL,摇匀后立即放回恒温水浴保温。当第一个试样保温达到15mi5s时,按原顶序每隔30s出s加入硫酸亚铁铵溶液(4.5)1.0mL,硫氰酸钾溶液(4.6)1.0mL,摇匀。将比色管取出,放在比色管架上,15mim后,于分光光度计520nm处,用1cm比色皿,以试剂空白作参比,测量其吸光度。
6.2 空白试验
取10mL纯水代替水样,以下步骤同6.1。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DZ/T 0064.55-2021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55部分:碘化物的测定催化还原分光光度法已关闭评论

ICS 65.020.20
B05
DB14山西省地方标准
DB14/14902017
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建设规范
2017-12-10  发布
2018-02-10  实施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4/T 1490-2017,乡镇,农产品,建设规范,质量安全,质量安全检测室,DB14/T 1490-2017 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建设规范.pdf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大同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晋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晋蓉、郭瑞、杨燕燕、张敏哲、郭琦、席志俊、孙中、刘靖、张婷婷、马咸綮、高锦卿。

内容目录: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任务和功能2
5能力要求2
6检测用房2
7检测设备3
8人员配备4
检测工作流程4
10制度建设5
附录A(资料性附录)检测工作流程图6
内容摘抄:
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建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建设的任务和功能、能力要求、检测用房、检测设备、人员配备、检测工作流程及制度建设。
本标准适用于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内设的检测室的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GB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池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18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35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机构建设标准
JGJ91科学实验室建筑设计规范
建标[1991]708号 科研建筑工程规划面积指标
3术语和定义
NY/T224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为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部分术语和定义。
3.1农产品质量安全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products
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农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一般包括种植业产品、畜产品和水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指农产品质量符合保章人的健康、安全的要求。
3.2农业环境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影响农业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农业用地、用水、大气和生物等,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3农药残留Pesticide residues
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生物体、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在毒理学上有重要意义的降解产物和反应杂质的总称。
3.4兽药残留 Residues of Veter inary Drugs
食品动物用药后,动物产品的任何食用部分中与所有药物有关的物质的残留,包括原型药物或/和其代谢产物。
4任务和功能
4.1负责本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日常性检测工作,以农产品中农(兽)药残留的快速检测为主,兼顾农业环境监测能力。
4.2承担上级下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任务。
4.3协助上级业务部门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相关工作。
4.4推进生产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准出制度和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65.020.30
B43
DB14山西省地方标准
DB14/T1473-2017
规模猪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规范
2017-12-10  发布
2018-02-10  实施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4/T 1473-2017,粪污处理,规模猪场,设施建设规范,DB14/T 1473-2017 规模猪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规范.pdf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生态畜牧产业管理站、山西农业大学、晋城市畜牧兽医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子森、李清宏、杜海梅、董丽萍、王颖、张飞燕、焦光月、李鹏、张亚强、赵宇琼、刘晓妮、王旭贞、景利芳、郝瑞荣、武晶、邢志国。

内容目录: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配套设施及要求1

内容摘抄:

规模猪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规模猪场源头减排与不同清粪工艺下粪水收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的规格与建设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500头以上规模猪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的认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7622畜禽粪便贮存设施设计要求,GB/T51063大中型沼气1程技术规范,HJ497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NY/T1222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褐,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17)48号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
3.1粪污设施
猪场源头减排与过程处理的设施。
4配套设施及要求
4.1源头减排设施
4.1.1雨污分离
4.1.1,1猪场雨水采用地面明沟收集系统,集中排放。排水沟规格为30cm×30cm,砖或石块砌筑。
4.1.1.2猪场污水采用地下暗沟管道收集,排污管道直径20cm~30cm,采用水泥浇筑管、波纹管或PVC管,埋深不低于0.8m一1.0m。

4.1.2干清粪
4.1.2.1猪场要根据HJ497要求设计干清粪处理设施。
4.1.2.2人工干清粪要求配置专门的粪沟、舍内清粪道与舍外运粪道。粪沟宽度≥30cm、最下深度20cm,坡度1%;舍内清粪道宽度≥1m,舍外运粪道宽度≥1.5m。配套清扫工具、人工清粪车、高压冲水机。
4.1.2.3机械干清粪要配置漏粪板、粪沟、导尿管与往复式V型刮粪机。漏粪板宽度不小于猪栏宽度的三分之一;粪沟高度≥65cm,粪沟坡度0.2%,出粪口高、排尿口低。
4.2过程处理设施
4.2.1干清粪模式
4.2.1.1粪便发酵棚
4.2.1.1.1发酵棚要建设在猪场下风向,距离最近猪舍15m以上。
4.2.1.1.2猪场粪便等固形物采用有氧发酵无害化处理模式。发酵后直接肥料化使用的,发酵棚有效体积为满足猪场6个月的粪便产生量;发酵后自己生产有机肥的,发酵棚有效体积为满足猪场6个月的粪便产生量,并根据有机肥生产工艺配套相关设施设备;发酵后提供第三方的,发酵棚有效体积为不少于容纳15d的粪便产生量。

4.2.1.1.3发酵棚有效容积按照每出栏10头肉猪1m核算,长宽比例为2:1。
4.2.1.1.4粪便堆高大于50cm的要配套粪便翻抛机。
4.2.1.1.5建设要符合GB/个27622的要求,不得渗漏、外溢,具有防雨措施。
4.2.1.2废水处理设施
4.2.1.2.1废水暂存池
用于贮存废水、就近肥料化利用的暂存池,有效容积不得小手猪场4个月的排污量,按照每出栏1头肉猪建设0.60m3核算;用于配套厌氧处理的暂存池,根据G邻/T51063要求按照Y/T1222规格建设。暂存池要具有防渗、防溢、防雨与安全要求。
4.2.1.2.2废水深度处理池
4.2.1.2.2.1厌氧处理,采用厌氧方法深度处理废液的,按照Y/T1222要求建设厌氧与沼液处理设施。
4.2.1.2.2.2稳定塘处理,采用稳定塘分级处理的,小型规模猪场选择建设有效深度为0.3m~0.5m的好氧塘或1.0m2.0m的兼性塘:中型规模猪场建设深度2.0m5.0m厌氧塘;大型规模猪场建没深度大于2.0m的人工曝气塘,并配套曝气设备,每30m21台。
4.2.1.2.2.3稳定塘有效容积不得小于猪场4个月的液体排放量,每出栏1头肉猪建设0.60m3。稳定塘要具备防渗、防雨、防流。
4.2.2水尿泡粪模式

4.2.2.1粪水暂存池
4.2.2.1.1粪水暂存池用于肥料化利用前的无害化处理、固液分离前与沼气调制前的暂存。
4.2.2.1.2用于肥料化利用前无害化处理的暂存池,有效容积不得小于猪场4个月的排污量(暂存池有效容积含猪舍内粪尿沟的有效贮存容积),每出栏1头肉猪建设0.60m3。
4.2.2.1.3用于固液分离前的暂存池有效容积不小于猪场2d的排污量,按照存栏1头猪建设0.1m3。
4.2.2.1.4用于沼气生产的暂存池,按照NY/T1222的要求建设。
4.2.2.1.5暂存池建设要求同4.2.1.2.1。
4.2.2.2粪水处理设施
4.2.2.2.1固液分离设施
4.2.2.2.1.1大型猪场无法直接实现农牧结合的要建设固液分离台,台高2m,台面规格4m×6m,周围设护栏,栏高1.2m,每存栏5000头猪配置固液分离机1台。
4.2.2.2.1.2特大型猪场设计再分离设施,按照每5万头猪配备分离设备1台。
4.2.2.2.2固形物贮存棚
4.2.2.2.2.1利用分离后的固形物生产有机肥的,要根据有机肥生产工艺配套相关设施设备,贮存棚有效贮存容积按照每存样000头肉猪每天0.3m计算:将分离后的固形物提交第三方利用的,固形物贮存棚有效贮存容积按照存期15d计算,每存栏1000头出栏肉猪每天4.5m3计算。
4.2.2.2.2.2贮存棚按照GB/T27622建设。

4.2.2.2.3粪水与废水厌氧处理设施。
4.2.2.2.3.1未进行固液分离的粪水与固液分离后的废水采用厌氧发酵处理。
4.2.2.2.3.2处理设施按照NYT1222规范设计,并建设相应沼液贮存与处理设施,根据GB/T51063要求进行管理。
4.2.3原位发酵床养猪
4.2.3.1采用原位发酵床养猪的可以不配套上述设施,但猪场要配套全漏粪地板,粪沟高度不低于1.8
4.2.3.2要至少配套移动式翻抛机1台。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91.14.90
Q 78
DB14山西省地方标准
DB14/T1427-2017
电梯报废的主要部件跟踪管理规范
2017-06-30  发布
2017-08-30  实施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4/T 1427-2017,电梯报废,电梯报废主要部件,跟踪管理规范,DB14/T 1427-2017 电梯报废的主要部件跟踪管理规范.pdf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范振华、段文华、郭强强、董莉、张辰宇、郁鸣刚、王剑、沙风全、雍志杰、孙艳。

内容目录: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目标1
5原则1
6基本要求2
7管理要求2
附录A(资料性附录)汉信二维码示例3
附录B(资料性附录)电梯报废部件跟踪信息记录表4

内容摘抄:

电梯报废的主要部件跟踪管理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梯报废的主要部件跟踪管理的术语和定义、目标、原则、基本要求及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速度不大于6.0m/s的电力驱动曳引式乘客电梯和载货电梯。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1049-2007汉信码
GB/T31821-2015电梯主要部件报废技术条件
GB/T31866-2015物联网标识体系物品编码Ecode
DB14/T1426一2017○电梯更新的主要部件溯源管理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31821-201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报废的主要部件
对电梯安全运行起重要作用,因不能继续使用或性能指标不符合要求而作废的部件。
注:改写GB/T31821-2015定义3.1。
3.2跟踪
对报废部件历史、报废情况和报废后去向进行信息采集。
4目标
4.1跟踪报废部件的去向,确定报废部件的位置。
4.2帮助有关部门对报废部件进行监督管理。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91.14.90
Q 78
DB14山西省地方标准
DB14/T1426-2017
电梯更新的主要部件溯源管理规范
2017-06-30  发布
2017-08-30  实施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4/T 1426-2017,溯源管理规范,电梯更新,电梯更新主要部件,DB14/T 1426-2017 电梯更新的主要部件溯源管理规范.pdf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范振华、段文华、郭强强、董莉、张辰宇、郁鸣钢、王剑、雍志杰、沙风全、孙艳。

内容目录: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5标识2
6平台2
附录A(规范性附录)曳引驱动电梯主要部件及标识位置6

内容摘抄:

电梯更新的主要部件溯源管理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曳引驱动电梯更新的主要部件溯源管理的术语和定义、目标、标识及平台。本标准适用于额定速度不大于6,0m/s的电力驱动曳引式乘客电梯和载货电梯。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7024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术语
GB/T18284-2000 快速响应矩阵码
GB/T31821-2015 电梯主要部件报废技术条件
GB/T31866-2015 物联网标识体系物品编码Ecode
3术语和定义
GB/T7024和GB/T 81821-200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曳引驱动电梯
依靠摩擦力驱动的电梯[6B/T7024-2008,定义215]
3.2更新的主要部件
对电梯安全运行起主要作用并初次更换的电梯部件。
注:改写GB/T31821-2015,定义3.1。
3.3溯源
对电梯更新的主要部件在制造、销售和安装等过程中进行标识和信息采集,能够回湖其来历、位置和用途的过程。
3.4平台
记录和公开溯源信息的网站。

4目标
本标准主要用于电梯主要部件在更换时,由溯源部门对其进行数据采集和标识,并把采集到的信息上传至溯源网络平台,便于各部门对电涕更新的主要部件进行监督和管理。具体内容如下:
a)确定溯源的电梯主要部件,见附录A;
b)确定溯源电梯主要部件的来源:
c)便于溯源电梯主要部件的召回和撤回:
d)便于对溯源信息的查询:
e)确保溯源过程的规范性。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03.080.99
A20
DB14山西省地方标准
DB14/T1422-2017
企业信用综合评价指南
2017-06-30  发布
2017-08-30  实施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4/T 1422-2017,企业,企业信用,信用,综合评价指南,DB14/T 1422-2017 企业信用综合评价指南.pdf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经济信息中心(山西省信用信息管理中心)、山西省标准化研究院、山西五洲智信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山西九章数据分析事务所有限公司、山西永诚信用服务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尚礼、范振华、张青、耿海、韩顺林、赵林峰、刘晓刚、刘烜、刘播阳、张蕊、吴世斌、赵红梅、武建国、郁鸣钢、常俊红、王剑、吉迎东、穆志勇、沈才秀、王发、白宏武、谢宁高、张琴清。

内容目录: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评价原则1
5评价内容1
6评价指标2
7评价程序2
8持续改进3
附录A(资料性附录) 企业信用综合评价基本指标项4
附录B(资料性附录) 企业信用综合评价等级6
附录C(资料性附录) 企业信用综合评价报告7

内容摘抄:

企业信用综合评价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开展企业信用综合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评价原则、评价内容和评价程序。本标准适用于对各类企业的信用评价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117信用基本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2211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信用评价机构
依法设立的从事企业信用综合评价活动的法人机构。
3.2企业信用综合评价
由信用评价机构对作为评价对象的企业履行相应经济社会承诺的行为、能力和可信任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的活动。
4评价原则
企业信用综合评价遵循以下原则:
一一客观性:应采取相应方法对评价对象信用信息进行调查核实,尊重事实,真实反映其信用状沉;
一一独立性:应不受任何外来因素影响,独立地反映评价对象的信用状况;
一一公正性:按科学的方法和规范的程序,公正地开展企业信用综合评价活动:
一一保密性:应严格保守其所获取的企业保密信息。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03.080.10
A20
DB14山西省地方标准
DB14/T1168-2016
区域循环经济绩效改进指南
Guidelines for the performance improvements of regional circular economy
2016-02-01  发布
2016-03-01  实施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4/T 1168-2016,区域循环,改进指南,经济绩效,DB14/T 1168-2016 区域循环经济绩效改进指南.pdf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质量认证审核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裴虹、折发斌、龙科、段立柱、杨智慧、冀晓东、赵雯、任喜兰、武梦迪。

内容目录: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f和定义1
4总体要求1
5潜力分析2
6识别需求2
7改进任务2
8改进路径4
9分析评价6
10持续改进6
附录A(资料性附录)偏离度分析7
内容摘抄:
区域循环经济绩效改进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区域循环经济绩效改进的总体要求、潜力分析、识别需求、改进任务、改进路径、分析评价和持续改进的指南。
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辖区内按行政管理边界区划分的省域、设区的市、县域(县、县级市)等的循环经济绩效改进。跨行政管理边界的流域、区域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14/T743区域循环经济评价导则
3术语和定义
DB14/T743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清洁生产cleaner production
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3.2标杆benchmark
针对相似的活动,其过程和结果代表组织所在区域的内部或外部最佳的运作实践和绩效。
3.3海绵城市sponge city
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4总体要求
区域循环经济绩效改进应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的基本原则,挖掘循环经济发展潜力,拓展循环经济发展路径,围绕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要求,识别改进需求,明确改进内容和方法,提升循环经济的创新能力,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提升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73.080
D59     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  0064.81-2021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81部分汞量的测定
原子荧光光谱法
Methods for analysis of groundwater quality
-Part 81:Determination of mercury content
-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ry
2021-02-22发布    2021-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发布

DZ/T 0064.81-2021,原子荧光光谱法,地下水质分析方法,汞量的测定,第81部分,DZ/T 0064.81-2021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81部分:汞量的测定原子荧光光谱法

前言

DZT0064《地下水质分析方法》分为85个部分:
第1部分:一般要求
第2部分: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第3部分:温度的测定  温度计(测温仪)法
第4部分:色度的测定  铂钻标准比色法
第5部分:pH值的测定  玻璃电极法
第6部分:电导率的测定  电极法
第7部分:Eh值的测定  电位法
第8部分:悬浮物的测定  重量法
第9部分:溶解性固体总量的测定重量法
第10部分:砷量的测定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第11部分:砷量的测定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第12部分:钙和镁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13部分:钙量的测定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
第14部分:镁量的测定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
第15部分:总硬度的测定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
第17部分:总铬和六价铬量的测定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第18部分:总铬和六价铬量的测定  催化极谱法
第20部分:铜、铅、锌、镉、镍和钴量的测定   螯合树脂交换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21部分:铜、铅、锌、镉、镍、铬、钼和银量的测定  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22部分:铜、铅、锌、镉、锰、铬、镍、钻、钒、锡、铍和钛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
体发射光谱法
第23部分:铁量的测定  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
第24部分:铁量的测定  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法
第25部分:铁量的测定  火馅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26部分:汞量的测定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27部分:钾和钠量的测定  火焰发射光谱法
第28部分:钾、钠、锂和铵量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第29部分:锂量的测定  火焰发射光谱法
第30部分:锂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31部分:锰量的测定  过疏酸铵分光光度法
第32部分:锰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33部分:钼量的测定  催化极谱法
第36部分:铷和绝量的测定  火焰发射光谱法
第37部分:硒量的测定  催化极谱法
第38部分:硒量的测定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第39部分:锶量的测定  火馅发射光谱法
第42部分:钙、镁、钾、钠、铝、铁、锶、钡和锰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第43部分:酸度的测定  滴定法
第44部分:硼量的测定  H酸-甲亚胺分光光度法
第45部分:硼量的测定  甘露醇碱滴定法(略)

内容摘要: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81部分:汞量的测定
原子荧光光谱法
警示一使用本部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部分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 范围
DZT0064的本部分规定了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地下水中汞的方法。
DZT0064的本部分适用于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和利用等水样中汞的测定。
本方法的检出限为0.021g/L,定量限为0.10μg/L,测定范围为0.10μg/L10.0μg/L。含量高于此范围可稀释后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DZT  0130  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3  原理
在一定的酸度下,溴酸钾与溴化钾反应生成溴,可将试样消解时所含汞全部转化为二价无机汞,用盐酸轻胺还原过剩的氧化剂,用硼氢化钠将二价汞还原成原子态汞,由载气(氩气)将其带入原子化器,在特制汞空心阴极灯的照射下,基态汞原子被激发至高能态,在去活化回到基态时,发射出特征波长的荧光。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荧光强度与汞的含量成正比。
4  试剂或材料
警示一重铬酸钾、汞及其化合物有剧毒,操作时应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护器具,避免接触皮肤和衣物!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化学试剂。
4.1 纯水,符合GB/T6682规定的二级水。
4.2 盐酸(pam1.19g/mL),优级纯。
4.3 氢氧化钠溶液(2gL):称取氢氧化钠1g溶于纯水中,稀释至500mL。
4.4 硼氢化钠溶液(20g/L):称取硼氢化钠10.0g溶于氢氧化钠溶液(4.2)500mL中,摇匀,用时现配。
4.5 盐酸淋洗溶液(5+95),仪器自动加入。
4.6 溴酸钾[c(1/6KBO-0.100molL]-溴化钾溶液(10gL):称取无水溴酸钾2.784g和溴化钾10.00g,用纯水溶解,稀释至1000mL,混匀。
4.7 盐酸羟胺(100g/L)溶液:称取盐酸羟胺10g,溶于纯水中,稀释至100mL,摇匀。
4.8 硝酸溶液(5+95):将硝酸(p20=1.42g/mL,优级纯)50mL缓慢加入950ml纯水中。
4.9 重铬酸钾硝酸溶液(0.50g/L):称取重铬酸钾0.5g,用硝酸溶液(4.8)溶解并定容至1000mL。
4.10 汞标准贮备溶液[Hg广100.0mgL:称取经硅胶干燥器放置24h的氯化汞(优级纯)0.1353g,溶于重铬酸钾硝酸溶液(4.9),并用重铬酸钾硝酸溶液(4.9)定容至1000mL,摇匀。
4.11 汞标准中间溶液[Hg上1.00mgL:吸取汞标准贮备溶液(4.10)10.00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重铬酸钾硝酸溶液(4.9)定容,摇匀。再吸取此溶液10.00mL于100L容量瓶中,用重铬酸钾硝酸溶液(4.9)定容,摇匀。
4.12 汞标准使用溶液[g0.010mgL:吸取汞标准中间溶液(4.11)10.00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重铬酸钾硝酸溶液(4.9)定容,摇匀。再吸取此溶液10.00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重铬酸钾硝酸溶液(4.9)定容,摇匀。
5  仪器设备
5.1原子荧光光谱仪。
5.2 汞特种空心阴极灯。
5.3 钢瓶氩气(纯度≥99.99%)。
5.4 仪器工作条件(参考):汞灯电流:30mA一40mA:负高压:260V一280V:载气流量:400mL/min500mL/min:屏蔽气流量:900 nL/min~1000mL/min:原子化器高度:8mm~10mm。
6 样品
用硬质玻璃瓶或聚乙烯塑料瓶,取水样500ml,加硝酸(P2w1.42gmL)25mL,重铬酸钾0.25g,摇匀。
7 试验步骤
7.1 样品测定
吸取水样10.0mL于25mL比色管中,加盐酸(4.2)1.0mL,摇匀。加溴酸钾-溴化钾溶液(4.6)0.50mL,摇匀放置20mim,加入盐酸羟胺溶液(4.7)1滴~2滴至黄色褪尽,摇匀。上机测定荧光强度。测定时仪器自动定量加入氢化钠溶液(4.4)1.5mL一2.0mL。
7.2 校准曲线的绘制
分别吸取汞标准使用溶液(4.12)0mL,0.10mL,0.50mL,1.00mL,3.00mL,5.00mL,7.00mL。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DZ/T 0064.81-2021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81部分:汞量的测定原子荧光光谱法已关闭评论

ICS 13.060
P40
DB14山西省地方标准
DB14/T1105-2015
太原市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
2015-12-15  发布
2016-01-15  实施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4/T 1105-2015,再生利用,城市污水,太原市,景观,环境用水水质,DB14/T 1105-2015 太原市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观环境用水水质.pdf

前言
本标准是太原市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为:
—DB14/T1102-2015《太原市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总则》
一DB14/T1103-2015《太原市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
一DB14/T1104-2015《太原市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
—DB14/T1105-2015《太原市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
本标准依据GB/T1.1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太原市城乡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太原市排水管理处、太原理工大学、太原市再生水发展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小丽、宋正光、刘吉明、范海洋、任琳、岳秀萍、李晓崴、王国英、陈彩萍、郑轶雄、任景荣、张文燕、刘宝香、王福斌。

内容目录: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要求2
5利用方式2
6采样与监测3
7跟踪监测3

内容摘抄:

太原市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观环境用水水质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太原市城市污水再生利用中景观环境用水水质的术语和定义、要求、利用方式、采样
与监测、跟踪监测。
本标准适用于太原市所辖行政区域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再生利用于河道类、湖泊类和水景类观赏性景
观用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921一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
DB14/T1102太原市城镇污水再生利用总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再生水
指污水经适当再生工艺处理后具有一定使用功能的水。[GB/T18921-2002,定义3.1]
3.2景观环境用水
指满足景观需要的环境用水,即用于营造城市景观水体和各种水景构筑物的水的总称[GB/T18921-2002,定义3.2]
3.3观赏性景观环境用水
指人体非直接接触的景观环境用水,包括不设娱乐设施的景观河道、景观湖泊及其他观赏性景观用
水。[GB/T18921-2002,定义3.3]
3.4河道类水体
指景观河道类连续流动水体。[GB/T18921-2002,定义3.5]
3.5湖泊类水体
指景观湖泊类非连续流动水体。[GB/T18921-2002,定义3.6]
3.6水景类用水
指用于人造瀑布、喷泉、娱乐、观赏等设施的用水。[GB/T18921-2002,定义3.7]
4要求
4.1本标准中景观环境用水主要包括河道类水体、湖泊类水体和水景类水体的观赏性景观环境用水。
4.2再生水作为景观环境用水时,其指标限值应满足表1的规定。
4.3对于以城市污水为水源的再生水,除应满足表1各项指标外,其化学毒理学指标还应符合GB/T18921技术内容的规定。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73.080
D59    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 0064.77-2021
代替DZ/T  0064.77-1993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77部分:180的测定
C02-H20平衡衡一气体同位素质谱法
Methods for analysis of groundwater quality
-Part 77:Measurement oxygen isotope composition
COz-H2O equilibration-Isotope ratio mass spectrometry
2021-02-22发布    2021-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发布

18O的测定CO2-H2O平衡—气体同位素质谱法,DZ/T 0064.77-2021,地下水质分析方法,第77部分,DZ/T 0064.77-2021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77部分:18O的测定CO2-H2O平衡—气体同位素质谱法

前言

DZT0064地下水质分析方法》分为85个部分:
第1部分:一般要求
第2部分: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第3部分:温度的测定温度计(测温仪)法
第4部分:色度的剥定   铂-钴标准比色法
第5部分:pH值的测定  玻璃电极法
第6部分:电导率的测定  电极法
第7部分:h值的测定  电位法
第8部分:悬浮物的测定  重量法
第9部分:溶解性固体总量的测定  重量法
第10部分:砷量的测定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第11部分:砷量的测定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第12部分:钙和镁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13部分:钙量的测定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
第14部分:镁量的测定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
第15部分:总硬度的测定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
第17部分:总铬和六价铬量的测定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第18部分:总铬和六价铬量的测定  催化极谱法
第20部分:铜、铅、锌、镉、镍和钴量的测定  鳖合树胎交换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21部分:铜、铅、锌、镉、镍、铬、钼和银量的测定  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22部分:铜、铅、锌、镉、锰、铬、镍、钴、钒、锡、铍和钛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
体发射光谱法
第23部分:铁量的测定  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
第24部分:铁量的测定  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法
第25部分:铁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26部分:汞量的测定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27部分:钾和钠量的测定  火焰发射光谱法
第28部分:钾、钠、锂和铵量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第29部分:锂量的测定  火焰发射光谱法
第30部分:锂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31部分:锰量的测定  过硫酸铵分光光度法
第32部分:锰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33部分:钼量的测定  催化极谱法
第36部分:铷和绝量的测定  火焰发射光谱法
第37部分:硒量的测定催化  极谱法
第38部分:硒量的测定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第39部分:锶量的测定  火焰发射光谱法
第42部分:钙、镁、钾、钠、铝、铁、锶、钡和锰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第43部分:酸度的测定  滴定法
第44部分:硼量的测定  H酸甲亚胺分光光度法
第45部分:研量的测定  甘露醇碱滴定法(略)

内容摘要: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77部分:18 10的测定
C02-H20平衡一气体同位素质谱法
1 范围
DZT0064的本部分规定了CO2-H0平衡一气体同位素质增法测定地下水中氧同位素(18O)的方法。
DZT0064的本部分适用于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和利用等水样中18o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DZT 0130 地质矿产实险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3 原理
在常温(25℃)下,天然水样中的氧与已知同位素组成的标准二氧化碳气体,通过二氧化碳-水交换平衡,用冷冻剂脱水后,用液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再用气体质增仪测定达到平衡后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氧同位素组成,最后计算水样中的6o值。氧同位素交换反应见公式(1)。(略)
4 试剂或材料
4.1无水乙醇。
4.2液氮。
4.3干冰。
4.4高纯二氧化碳气体(C02):纯度≥99.999%。
4.5标准物质:水中氧同位素有证标准物质。
5 仪器设备
5.1气体同位素质增仪,具双进样系统。
5.2二氧化碳气体制备装置,见图1。(略)

设备参数(参考):机械真空泵,大于0.5L/S;热偶真空计,小于10Pa;加热炉温度控制仪,20℃一100C(土2℃):真空活塞的玻璃真空系统。
5.3 恒温振荡水浴,拉温精度0.1℃。
5.4注射器,2mL。
5.5反应瓶,50mL。
5.6仪器参数
具双进样系统、技术性能指标见表1。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DZ/T 0064.77-2021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77部分:18O的测定CO2-H2O平衡—气体同位素质谱法已关闭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