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T 1122-2022 高原山区高速公路服务区电动汽车充电站应急管理指南
ICS 43.020
CCS F 25 DB53
云南省地方标准
DB53/T1122-2022
高原山区高速公路服务区电动汽车充电站应急管理指南
2022-08-12发布 2022-11-12实施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标准由云南省交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云南省交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云南交投集团经营开发有限公司,云南交投新能源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昆明理工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荣达、段国忠、梅国新、赵勇、陈金宏、肖明、刘兵、王智强、秦雅琴、董银军、赵伟、刘晔、叶保权、高国红、李扬、王江鹏、郑建勇、李学勤、高菊花、张海明、侯军、邓彩霞、武瑞彦、张雷、谢济铭、钱正富、夏玉兰、王锦锐、李秋谷、杨妮、路豪楠、李国鑫、吴扬、包丽馨、张国政、刘祥、柴国豪
内容摘抄:
高原山区高速公路服务区 电动汽车充电站应急管理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对高原山区高速公路服务区电动汽车充电站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基础管理、应急管理、持续改进等做出了规定。
本文件适用于高原山区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站(以下简称服务区充电站)及其运营管理单位,包括有人值守服务区充电站和无人值守服务区充电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811 头部防护 安全帽
GB 2890 呼吸防护 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 6095 坠落防护 安全带
GB 8181 消防水枪
GB 13398 带电作业用空心绝缘管、泡沫填充绝缘管和实心绝缘棒
GB/T 17622 带电作业用绝缘手套
GB 21148 足部防护 安全鞋
GB/T 26373 醇类消毒剂卫生要求
GB/T 27921 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技术
GB/T 31525 图形标志 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标志
GB/T 32209 多组分有害气体检测报警器
XF 124 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
XF 494 消防用防坠落装备
XF 1205 灭火毯
XF 630 消防腰斧
YY/T 1467 医用包扎敷料 救护绷带
YY/T 1638.1-2019 病人搬运设备 第 1 部分:救护车担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高速公路服务区 highway service area
设置在高速公路上,为驾乘人员生理和心理需求提供服务,以及符合车辆运行安全要求而设置的为人、车提供服务的设施。按使用功能划分为:中心服务区、普通服务区、停车区、加水站四种类型。
注:本文件内中心服务区、普通服务区、停车区统称为服务区。
3.2
充电站 EV charging station
由三台及以上电动汽车充电设备(至少有一台非车载充电机)组成,为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并能够在充电过程中对充电设备进行状态监控的场所。
[来源:GB/T 29781-2013,定义3.3.4]
3.3
风险 risk
不确定性的影响。
注1:影响是指对预期的偏离——正面的或负面的。
注2:不确定性是指对事件及其后果或可能性缺乏甚至部分缺乏相关信息、理解或知识的状态。
注3:通常,风险以某事件(包括情况的变化)的后果及其发生的“可能性”(见GB/T 23694-2013,3.6.1.1)的组合来表述。
[来源:GB/T 45001-2020,定义3.3.20,修改]
3.4
突发事件 emergency
需要立即采取应对行动的突发、紧急的(通常意外的)事故或事件。
[来源:GB/T 35649-2017,定义3.3.1]
4 基本原则
4.1 服务区充电站运营管理单位应严格遵守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且应充分考虑自身应急管理的现状和特点开展应急管理建设。
4.2 应急管理建设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预防为先、分类管理、属地管理原则,覆盖风险辨识、突发事件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应急恢复等要素。
4.3 应急管理建设宜全员参与,并充分听取属地行业管理部门、服务区运营管理单位等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
4.4 服务区充电站运营管理单位的应急管理建设,应满足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要求,管理要求应具有一致性、完整性、可操作性和持续改进等特性。
4.5 服务区充电站运营管理单位宜遵循本文件 5.1 给出的要求,开展高原山区高速公路服务区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应急管理制度建设。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原则 ............................................................................ 3
5 基础管理 ............................................................................ 3
5.1 制度建设 ........................................................................ 3
5.2 方针目标管理 .................................................................... 4
5.3 合规性管理 ...................................................................... 5
5.4 机构与职责 ...................................................................... 5
6 应急管理 ............................................................................ 5
6.1 风险辨识与评估 .................................................................. 5
6.2 应急预案 ........................................................................ 6
6.3 应急演练 ........................................................................ 7
6.4 应急响应 ........................................................................ 7
6.5 教育培训 ........................................................................ 8
6.6 突发事件处置 .................................................................... 8
6.7 后续处置 ........................................................................ 9
7 持续改进 ............................................................................ 9
附录 A(资料性) 服务区充电站风险致因分类示例 .........................................10
附录 B(资料性) 应急响应程序执行流程示意图 ...........................................11
附录 C(规范性) 应急装备配置要求 .....................................................12
附录 D(资料性) 充电站安全风险告知(样式) .............................................14
附录 E(资料性) 触电事故现场应急处置示例 .............................................16
附录 F(资料性) 火灾事故现场应急处置示例 .............................................17
参考文献 .............................................................................. 18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L/T 846.15-2021 高电压测试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第15部分:高压脉冲源电缆故障检测装置
ICS 29.020
DL CCSF24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 846.15—2021
高电压测试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第15部分∶高压脉冲源电缆故障检测装置
Genera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high voltage test equipment ——Part 15:High voltage pulse generator device for cable fault detection
2021-12-22发布
2022-06-22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 布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DL/T846《高电压测试设备通用技术条件》文件的第15部分。DL/T846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高电压分压器测量系统;
————第2部分∶冲击电压测量系统;
————第3部分∶高压开关综合特性测试仪;
————第4部分∶脉冲电流法局部放电测量仪;
————第5部分六氟化硫气体湿度仪
————第6部分六氟化硫气体检漏仪
————第7部分∶绝缘油介电强度测试仪;
-第8部分∶有载分接开关测试仪;
————第9部分∶真空开关真空度测试仪;
————第10部分∶ 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仪;
————第11部分∶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仪;
————第12部分电力电容测试仪;
————第13部分∶避雷器监测器测试仪;
-第15部分∶高压脉冲源电缆故障检测装置;
————第16部分∶电力少油设备压力检测装置。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高电压试验技术和绝缘配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高电压试验技术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SAC/TC163/SC1)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咸亨国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杭州柯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文国、丁一、卢冰、潘瑾、龚金龙、吴彤、林化夷、万代、唐庆华、谭笑、郭金刚、赵军、谢炜。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本文件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
引 言
DL/T 846《高电压测试设备通用技术条件》旨在对高电压测试设备的生产和检验进行规范,拟由16个部分构成。
————第1部分∶高电压分压器测量系统。目的在于规范高电压分压器测量系统的生产和检验。
————第2部分∶冲击电压测量系统。目的在于规范冲击电压测量系统的生产和检验。
————第3部分∶高压开关综合特性测试仪。目的在于规范高压开关综合测试仪的生产和检验。
————第4部分∶脉冲电流法局部放电测量仪。目的在于规范脉冲电流法局部放电测量仪的生产和
检验。
————第5部分∶六氟化硫气体湿度仪。目的在于规范六氟化硫微量水分仪的生产和检验。
———第6部分∶六氟化硫气体检漏仪。目的在于规范六氟化硫气体检漏仪的生产和检验。
——第7部分∶绝缘油介电强度测试仪。目的在于规范绝缘油介电强度测试仪的生产和检验。
————第8部分∶有载分接开关测试仪。目的在于规范有载分接开关测试仪的生产和检验。
————第9部分∶真空开关真空度测试仪。目的在于规范真空开关真空度测试仪的生产和检验。
————第10部分∶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仪。目的在于规范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仪的生产和
检验。
————第11部分∶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仪。目的在于规范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仪的生产和检验。
——第12部分∶电力电容测试仪。目的在于规范电力电容测试仪的生产和检验。
————第13部分∶避雷器监测器测试仪。目的在于规范避雷器监测器测试仪的生产和检验。
————第14部分∶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及体积电阻率测试仪。目的在于规范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及
体积电阻率测试仪的生产和检验。
————第15部分∶高压脉冲源电缆故障检测装置。目的在于规范高压脉冲源电缆故障检测装置的生
产和检验。
————第16部分∶电力少油设备压力检测装置。目的在于规范电力少油设备压力检测装置的技术要
求和试验方法。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高压脉冲源电缆故障检测装置(以下简称“装置”)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和随行文件、包装、运输和贮存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装置的生产和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423.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A∶低温
GB/T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
GB/T21419—2013 变压器、电抗器、电源装置及其组合的安全 电磁兼容(EMC)要求
GB/T25480—2010 仪器仪表运输、贮存基本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高压脉冲源 high voltage pulse generator
通过直流高电压对脉冲电容器充电,脉冲电容器对试品放电产生高压脉冲的电源装置。
3.2
纹波 ripple
相对于直流电压算术平均值的周期性偏差。【来源∶GB/T16927.1——2011,5.1.2】
3.3
纹波幅值 ripple amplitude 纹波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的一半。【来源∶GB/T16927.1——2011,5.1.3】
3.4
纹波因数 ripple factor
纹波幅值与直流电压算术平均值之比。【来源∶GB/T16927.1——2011,5.1.4】
3.5
稳弧 are stabilization
电缆故障点被击穿时,向故障点施加脉冲电压维持其持续击穿的一种状态。
3.6
稳弧装置 are stabilizing device 回路中串联电感器后起到稳弧作用的装置。3.7
高压脉冲输出模式 high-voltage pulse output mode
装置输出高压脉冲信号的方式,包括单次输出模式和连续输出模式。
4 概述
4.1 装置原理及分类
装置将输入的低电压变换成交流高电压,经过整流后对脉冲电容器进行充电,同时输出直流高压。脉冲电容器通过放电控制开关对试品施加高压脉冲,以达到故障点进一步击穿、降低故障点阻抗的目的。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言………………………………………………………………… Ⅱ
引言…………………………………………………………Ⅱ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I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概述…………………………………………………………………………………2
4.1 装置原理及分类 ………………………………………………2
4.2 装置组成 …………………………………………………………………………………2
5 技术要求……………………………………………………………………………3
5.1 工作条件 ……………………………………………………………3
5.2 外观……………………………………………………………………………4
5.3 电气安全要求 ………………………………………………………………4
5.4 基本功能………………………………………………………………4
5.5 环境适应性 ………………………………………………………………………5
5.6 电磁兼容性 ………………………………………………………………………5
6 试验方法……………………………………………………………………………6
6.1 试验条件 ……………………………………………………………………6
6.2 标准装置及辅助设备……………………………………………6
6.3 外观检查…………………………………………………………………………………6
6.4 电气安全试验 …………………………………………………6
6.5 基本功能检查 ………………………………………7
6.6 环境适应性试验 ………………………………………8
6.7 电磁兼容试验 ……………………………………………………………………9
7 检验规则………………………………………………………………………………9
8 标识和随行文件 …………………………………………………… 10
9 包装、运输和贮存 ………………………………………… 10
参考文献…………………………………12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NB/T 10682-2021 数字化继电保护现场系统级检测规范
ICS 29.240.01
CCSK45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 10682—2021
数字化继电保护现场系统级检测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digital relay protection field system level test
2021-04-26发布2021-07-26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 布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4)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昌开普电气研究院有限公司、珠海开普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台州供电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安徽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许继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南瑞集团公司、北京四方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东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长园深瑞继保自动化有限公司、积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凌创电气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焦作供电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昆明供电局、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许昌开普检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分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通供电分公司、南京邮电大学、武汉凯默电气有限公司、保定市尤耐特电气有限公司、南京因泰莱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尔泰科技有限公司、重庆新世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曹敏、胡晓静、杜丁香、李明、赵萍、丁津、文博、李铁成、常风然、叶远波、崔大林、王风光、闫志辉、殷照华、贺志刚、陈实、赵洪强、谢镜池、丛春涛、汤汉松、高亮、张太升、陈吴、唐志军、李勇、李本瑜、沈鑫、陈光华、韩伟、杨勇、陶军、刘海东、沈小晴、周坤、龚禾、陈国富、邬彩霞、张川。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变电站数字化继电保护现场系统级的检测条件、检测设备、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检测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变电站数字化继电保护单体调试结束后、系统投运前的现场系统级检测工作。在满足网络安全和现场系统安全情况下,检修、调试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900.77 电工术语 电工电子测量和仪器仪表 第1部分∶测量的通用术语GB/T14285—2006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GB/T14598.300 变压器保护装置通用技术要求
GB/T17215.303 交流电测量设备 特殊要求 第3部分∶数字化电能表GB/T20840.7 互感器 第7部分∶电子式电压互感器
GB/T 20840.8 互感器 第8部分∶电子式电流互感器
GB/T 32901—2016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通用技术条件
DL/T282——2018 合并单元技术条件
DL/T624 继电保护微机型试验装置技术条件
DL/T860.81 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8-1部分∶特定通信服务一映射(SCSM)映射到MMS (ISO9506-1和ISO9506-2)及ISO/IEC8802-3
DL/T 860.92 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9-2部分∶特定通信服务映射(SCSM)——通过ISO/IEC8802-3的采样值
DL/T1501 数字化继电保护试验装置技术条件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 术语和定义
GB/T2900.77、GB/T14598.300、GB/T17215.303、 GB/T20840.7、GB/T20840.8、DL/T282—2018、DL/T624、DL/T860.81、DL/T150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数字化继电保护系统 digital relay protection system
由数字化继电保护及其关联的智能装置组成的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包括但不局限于合并单元、数字化继电保护、智能终端、网络交换机及信号传输光纤等。
3.1.2
现场系统级检测 field system level test
在变电站现场通过对被测数字化继电保护系统外部接入测试信号,在不改变被测系统的内部架构及
接线方式的情况下,对系统内部的信号传输链路、采样值同步性、整组动作逻辑及动作时间等指标及性能进行检测。
3.2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DI/DO∶开关量输入/开关量输出(digital in/digital out)
GOOSE∶通用面向对象的变电站事件(generic object oriented substation event)
ICD∶智能电子设备配置说明(IED configuration description)IED∶智能电子设备(intelligent electronic device)
MMS∶制造报文规范(manufacturing message specification)
SCD∶变电站配置说明(substation configuration description)SV∶采样值(sampled value)
4 检测条件
数字化继电保护现场系统级检测条件要求∶
a) 变电站数字化继电保护装置出厂试验报告、图纸资料完备;
(略)
内容索引:
目次
前言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1
3.1术语和定义…1
3.2缩略语…2
4检测条件2
5检测设备2
5.1检测设备构成…2
5.2主要功能…3
5.3主要技术指标3
6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检测要求4
6.1检测项目4
6.2检测方法4
6.3检测要求…4
附录A(资料性)
数字化变电站现场仿真测试系统12
附录B(资料性)系统故障检测类型……14
附录C(资料性)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检测原始记录格式16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53/T 1125-2022 铅锌冶炼企业雨水处理与回用规范
ICS77.120.01
CCS H 01 DB53
云南省地方标准
DB53/T1125-2022
铅锌冶炼企业雨水处理与回用规范
2022-08-12发布 2022-11-12实施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云南省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06)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云南驰宏资源综合利用有限公司、蒙自矿冶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胡亮、黄云东、李宗兴、侯郊、罗文辉、姜勇、香钦华、张梅、陆占清、高延粉、杨春玉、丁艳、王宁、钦慧。
内容摘抄:
铅锌冶炼企业 雨水处理与回用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铅锌冶炼企业雨水处理与回用的原则、工艺设计、主要工艺设施、出水水质标准、检测和控制、运行与维护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铅锌冶炼企业雨水处理与回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5466 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5001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T 19923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
GB/T 50050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
CECS 92 重金属污水处理设计标准
HJ 2057 铅冶炼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HJ/T 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T 96 pH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
HJ 353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CODCr、NH3-N等)安装技术规范
HJ/T 369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 水处理用加药装置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铅锌冶炼企业雨水 rainwater of lead and zinc smelting enterprise
本文件中所指的铅锌冶炼企业雨水是指厂区降雨时经雨水收集系统收集的雨水,特别是重金属等指标超过GB 25466《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雨水。铅锌冶炼企业雨水处理 rainwater treatment in lead and zinc smelting enterprises采取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等方法针对性地去除或降低铅锌冶炼企业雨水中的干扰物质,使其达到回水水质指标要求。
4 处理与回用原则
4.1铅锌冶炼企业雨水处理与回用应先进行雨污分流、分质收集,优先进行源头分质回用,对于不能满足回用水质要求的应处理后回用。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处理与回用原则 ...................................................................... 1
5 工艺设计 ............................................................................ 2
6 主要工艺设施 ........................................................................ 3
7 出水水质标准 ........................................................................ 4
8 检测和控制 .......................................................................... 4
9 运行与维护 .......................................................................... 5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L/T 876-2021 带电作业绝缘配合导则
ICS29.240.01
DL CCSK47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 876—2021
代替DL/T 876—2004
带电作业绝缘配合导则
Guide of insulation co-ordination for live working
2021-12-22发布 2022-03-22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 布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DL/T876—2004《带电作业绝缘配合导则》,与DL/T876—2004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精简“3术语和定义”,引用相关术语标准;
b) 精简第4章中“带电作业中作用过电压”的阐述,增加“表1”“表2”中交流20kV、1000kV,直流±400kV、±660kV、±800kV和±1100kV系统的技术参数∶
c)增加绝缘配合方法的计算公式(见5.3)、海拔修正的技术内容(见5.4);
d)删除“带电作业的安全性”中的悬置段。本文件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带电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6)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大学、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彭勇、何慧雯、雷兴列、刘凯、李振强、王力农、娄颖、唐盼、王磊、刘洪正、周姣、余光凯、郭璇、李晓岚、宋斌。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L/T876—2004;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本文件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在交、直流电力系统进行带电作业时,空气绝缘、组合绝缘以及所使用的工具、装置及设备的绝缘配合原则。
本文件适用于交流3kV及以上、直流±40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力系统开展带电作业时的绝缘配合。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11.1 绝缘配合 第1部分∶定义、原则和规则
GB/T311.2 绝缘配合 第2部分∶使用导则
GB/T2900.55 电工术语 带电作业
GB/T18037 带电作业工具基本技术要求与设计导则
GB/T19185 交流线路带电作业安全距离计算方法
GB26859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电力线路部分
GB/T24842 1000k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过电压和绝缘配合
GB/T50064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
GB/T 28541 士800 kV高压直流换流站设备的绝缘配合
3 术语和定义
GB/T311.1、GB/T2900.5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自恢复绝缘 self-restoring insulation
在施加电压而引起破坏性放电后能完全恢复其绝缘性能的绝缘。
3.2
非自恢复绝缘 non-self-restoring insulation
在施加电压而引起破坏性放电后丧失或不能完全恢复其绝缘性能的绝缘。
4带电作业中的作用电压
4.1 作用电压类型
根据GB 26859的规定,带电作业中只考虑正常运行电压、暂时过电压(包括工频电压升高)与操作过电压的作用。
4.2 正常运行电压
不同电压等级的电压升高系数K∶和设备最高电压Un.见表1。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言…………………………………………………………Ⅱ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带电作业中的作用电压………………………………………………1
5 作用电压与耐受电压之间的配合…………………………………3
6 带电作业的安全性 ……………………………………………………5
附录 A(规范性) 统计配合因数…………………………………………7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53/T 911.7-2022 能源资源计量数据采集与监测指南第7部分:铜冶炼企业
IC27.010
CCS F 01 DB53
云南省地方标准
DB53/T911.7-2022
能源资源计量数据采集与监测指南第7部分:铜冶炼企业
2022-05-20发布2022-08-20实施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DB53/T 911《能源资源计量数据采集与监测指南 》与DB53/T 1116《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数据质量评价技术规范》、DB53/T 1026《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端系统功能要求》、DB53/T 1027《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平台数据接口规范》共同构成了支撑云南省重点用能单位在线监测系统基础性工作的云南省地方标准体系。
本文件是DB53/T 911《能源资源计量数据采集与监测指南》的第7部分 。DB53/T 911已经发布以下部分:
——第1部分:水泥企业;
——第2部分:黄磷企业;
——第3部分:磷铵企业;
——第4部分:合成氨企业;
——第5部分:焦化企业;
——第6部分:铅锌企业;
——第7部分:铜冶炼企业 ;
——第8部分:锡冶炼企业;
——第9部分:电解铝企业;
——第10部分:工业硅企业;
——第11部分:甘蔗制糖企业;
——第12部分:制浆造纸企业;
——第13部分:啤酒企业;
——第14部分:复烤卷烟企业;
——第15部分:建筑卫生陶瓷企业;
——第16部分:平板玻璃企业;
——第17部分:电石企业;
——第18部分:数据中心。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云南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云南省节能监察中心共同提出。
本文件由云南省节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11)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云南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云南省节能监察中心、中铜资源云南铜业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云南省标准化研究院、云南省天然气计量检测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志娟、高淮昆、李宁、李平、陈丹晖、韩晓箴、吴玉鲲、陈雪雷、徐万成、李沛昇、杨志嘉。
内容摘抄:
能源资源计量数据采集与监测指南第 7 部分:铜冶炼企业
1 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铜冶炼企业能源资源计量数据采集与监测相关的术语和定义、采集范围、采集步骤和采集内容、采集要求、监测内容等信息。
本文件适用于除含铜矿石直接堆浸工艺的湿法冶炼外的铜冶炼企业能源资源数据的采集与监测,用于满足企业能源管理、能效对标、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等活动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 1716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T 18916.18 取水定额 第18部分:铜冶炼生产
GB/T 20902 有色金属冶炼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
GB 21248 铜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 29141 工业硫酸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T 32150 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
DB53/T 707 铜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及计算方法
其他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发改办气候﹝2015﹞1722号)
云南省用水定额(2019年版 经云水发〔2019〕122号发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铜冶炼企业 copper smelting enterprise
生产粗铜、阳极铜、阴极铜其中一个或多个产品的铜冶炼企业。
3.2
铜冶炼企业生产界区 production boundary of copper smelting enterprise
从铜冶炼生产原料(铜精矿、冰铜、粗铜、阳极铜、杂铜等含铜原料)、煤炭、天然气、电力等原材料和能源进厂开始,经过熔炼、吹炼、火法精炼、电解精炼、烟气制酸、电解净化、稀贵金属、环集烟气及制酸尾气处理、渣浮选工序到铜产品出厂的整个工艺过程。包括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
3.3
能源资源计量数据采集与监测 data acquisition and monitoring of energy and resource measurement
对企业生产界区内的能源资源计量数据、物料计量数据,以及其余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并通过通讯网络传输到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实现可以满足于企业能源管理、能效对标、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等全过程监测。
4 采集范围
4.1 总则
能源资源数据采集范围为铜冶炼企业的生产界区。其中,余热利用的能源资源的数据采集符合GB 21248的要求。
4.2 主要生产系统
4.2.1 铜冶炼生产系统
4.2.1.1 熔炼
熔炼工序包含从精矿仓开始到产出冰铜为止。包括备料(干燥、烧结、制粒、物料运输)、熔炼炉、贫化炉、渣包运输及相关配套系统(风机、制氧、收尘、循环水、渣抓斗吊、环集风机、余热回收、余热发电)等。
4.2.1.2 吹炼
吹炼工序包含从冰铜开始到产出合格粗铜为止。包括冶金专用行车、转炉或其他吹炼炉及相关配套系统(风机、制氧、加料机、吹炼炉附属设备、渣包运输或铸渣机、收尘、环集风机、余热回收、余热发电)等。
4.2.1.3 火法精炼
火法精炼工序包含从粗铜开始到产出合格阳极铜为止。包括精炼炉、浇铸机及相关配套系统(风机、制氧、收尘、环集风机、余热回收、余热发电)等。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 言 ............................................................................... Ⅲ
引 言 ................................................................................ V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采集范围 ........................................................................... 2
4.1 总则 ........................................................................... 2
4.2 主要生产系统 ................................................................... 2
4.3 辅助生产系统 ................................................................... 3
4.4 附属生产系统 ................................................................... 3
5 采集步骤和采集内容 ................................................................. 3
5.1 采集步骤 ....................................................................... 3
5.2 采集内容 ....................................................................... 3
6 采集要求 ........................................................................... 3
6.1 数据采集方式 ................................................................... 3
6.2 数据采集周期 ................................................................... 4
6.3 数据有效性 ..................................................................... 4
7 监测内容 ........................................................................... 4
7.1 能源消耗 ....................................................................... 4
7.2 能源消耗指标 ................................................................... 4
7.3 资源消耗指标 ................................................................... 4
7.4 温室气体排放量 ................................................................. 4
附录 A(资料性) 铜冶炼企业能源资源计量数据采集示例 ....................................5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L/T 1055-2021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技术监督导则
ICS 27.100
CCSK54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 1055—2021代替DL/T1055-2007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 技术监督导则
Technical supervision guide for steam turbine in thermal power plant
2021-12-22发布 2022-03-22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 布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DL/T1055—2007《发电厂汽轮机、水轮机技术监督导则》,与DL/T1055—2007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修改了标准适用范围,删除各章中有关水轮机的内容;
b)修改了总则
c)将原文件中“4 监督的任务”调整到本文件“4 总则”并做修改;
d)将原文件中“5 设备选型和6 设计阶段”合并后修改为本文件“5 设备选型及设计监督”;
e)将原文件中“7监造和验收”调整到本文件“6 制造监督”并做修改;
f) 将原文件中"8安装"调整到本文件"7安装监督"并做修改;
g)将原文件中“9调试阶段”调整到本文件“8调试监督”并做修改;
h)将原文件中“10 启动验收性能试验”调整到本文件“9 达标投产验收监督”并做修改;
i) 将原文件中"11 生产期间技术监督"拆为本文件"10 运行监督和11 检修监督"并做修改;
j)增加了“12技术改造监督”
k)删除原文件“附录 A(资料性附录)水轮机及其辅助设备制造期间技术监督大纲”,修改为本文件“附录A(资料性)汽轮机超速试验报告”;
1) 删除原文件“附录B(资料性附录)分部试运技术文件包包含的内容”,修改为本文件“附录 B(资料性)主汽阀严密性试验报告”;
m)删除原文件“附录C(资料性附录)汽轮机各种工况的定义”和“附录D(规范性附录)汽轮机调节系统/DEH重要定期试验周期及内容”,修改为本文件“附录C(规范性)汽轮机调节系统/DEH重要定期试验周期及内容”;
n)本文件中增加了“附录D(规范性)凝汽器真空严密性合格要求”;
o) 原文件中“附录E(规范性附录)汽轮机调节系统汽门关闭时间合格值”修改为本文件“附录E(规范性)汽轮机节能指标监督要求";
p)删除原文件中“附录F(资料性附录)水轮机及其辅助设备生产期间技术监督项目”,修改为本文件“附录F(规范性)汽轮机调节系统汽阀及抽汽止回阀关闭时间合格值”;
q)删除原文件中“附录G(资料性附录)汽轮机技术监督‘异常情况整改/告警通知单’的格式”。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电力行业电站汽轮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DL/TC07)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大唐国际石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凯特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丽春、崔来建、安欣、王卫军、李海永、崔光明、杨涛、李冰心、殷灿、贾明祥、骆贵兵、李继福、李钊、刘洋、陈坤、艾果。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本文件首次发布时间∶2007年7月20日。
————本文件为第一次修订,本文件自实施之日起代替DL/T1055—2007。
本文件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火力发电厂汽轮机技术监督的主要技术内容和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单机容量125MW及以上的汽轮机技术监督。本文件不适用于核电厂汽轮机的技术监督。
本文件可供单机容量小于125MW的汽轮机及给水泵、热网循环水泵、引风机等辅助设备驱动用汽轮机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216回转动力泵水力性能验收试验1级、2级和3级
GB/T5578 固定式发电用汽轮机规范
GB/T 6075.2 机械振动 在非旋转部件上测量和评价机器的振动 第2部分∶功率50MW 以上,额定转速1500 r/min、1800 r/min、3000 r/min、3600 r/min陆地安装的汽轮机和发电机
GB/T7596 电厂运行中矿物涡轮机油质量
GB/T 8117.1 汽轮机热力性能验收试验规程 第1部分∶方法A———大型凝汽式汽轮机高准确度试验
GB/T 8117.2 汽轮机热力性能验收试验规程 第2部分∶方法B——各种类型和容量的汽轮机宽准确度试验
GB/T8174 设备及管道绝热效果的测试与评价
GB11120 涡轮机油
GB/T 11348.2 机械振动 在旋转轴上测量评价机器的振动 第2部分∶功率大于50MW,额定工作转速1500 r/min、1800 r/min、3000 r/min、3600 r/min 陆地安装的汽轮机和发电机
GB/T13399 汽轮机安全监视装置技术条件
GB/T14541 电厂用矿物涡轮机油维护管理导则
GB/T17116(所有部分)管道支吊架
GB/T18929 联合循环发电装置验收试验
GB/T21369 火力发电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
GB/T27698.1 热交换器及传热元件性能测试方法 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27698.2 热交换器及传热元件性能测试方法 第2部分∶管壳式热交换器GB/T27698.3 热交换器及传热元件性能测试方法 第3部分∶板式热交换器GB/T27698.4 热交换器及传热元件性能测试方法 第4部分∶螺旋板式热交换器
GB/T27698.5 热交换器及传热元件性能测试方法 第5部分∶管壳式热交换器用换热管
GB/T27698.6 热交换器及传热元件性能测试方法 第6部分∶空冷器用翅片管GB/T28559 超临界及超超临界汽轮机 叶片
GB/T29531 泵的振动测量与评价方法
(略)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总则
4.1 汽轮机技术监督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有关规程、规定和反事故措施要求,对汽轮机主辅设备和系统的选型及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达标投产验收、运行、检修、技术改造进行全过程监督和技术监督管理。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言………………………………………………………………… Ⅱ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3
4 总则……………………………………………3
5 设备选型及设计监督 …………5
6 制造监督………………………………………9
7 安装监督 ……………………………9
8 调试监督 …………………………… 13
9 达标投产验收监督 …………… 17
10 运行监督…………………………… 18
11 检修监督 …………………………… 22
12 技术改造监督 …………………… 25
附录 A (资料性) 汽轮机超速试验报告…………………………………………26 附录 B (资料性) 主汽阀严密性试验报告……………………………………………27 附录C(规范性) 汽轮机调节系统/DEH重要定期试验周期及内容………28 附录D(规范性) 凝汽器真空严密性合格要求……………………30
附录E(资料性) 汽轮机节能指标监督要求…………………31
附录F(规范性) 汽轮机调节系统汽阀及抽汽止回阀关闭时间合格值……33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53/T 911.9-2022 能源资源计量数据采集与监测指南第9部分:电解铝企业
ICS27.010
CCS F 01 DB53
云南省地方标准
DB53/T911.9-2022
能源资源计量数据采集与监测指南第9部分:电解铝企业
2022-05-20发布 2022-08-20实施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DB53/T 911《能源资源计量数据采集与监测指南 》与DB53/T 1116《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数据质量评价》、DB53/T 1026《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端系统功能要求》、DB53/T 1027《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平台数据接口规范》共同构成了支撑云南省重点用能单位在线监测系统基础性工作的云南省地方标准体系。
本文件是DB53/T 911《能源资源计量数据采集与监测指南》的第9部分 。DB53/T 911已完成发布以下部分:
——第1部分:水泥企业;
——第2部分:黄磷企业;
——第3部分:磷铵企业;
——第4部分:合成氨企业;
——第5部分:焦化企业;
——第6部分:铅锌企业;
——第7部分:铜冶炼企业;
——第8部分:锡冶炼企业;
——第9部分:电解铝企业 ;
——第10部分:工业硅企业;
——第11部分:甘蔗制糖企业;
——第12部分:制浆造纸企业;
——第13部分:啤酒企业;
——第14部分:复烤卷烟企业;
——第15部分:建筑卫生陶瓷企业;
——第16部分:平板玻璃企业;
——第17部分:电石企业;
——第18部分:数据中心。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云南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云南省节能监察中心共同提出。
本文件由云南省节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11)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云南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云南省节能监察中心、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云铝润鑫铝业有限公司、云南省标准化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志娟、苏其军、向庆华、卢佳、王培涌、鲁秀梅、陈丹晖、高红兵、詹勇刚、陈雪雷、刘永强、武明祖、李沛昇、柏金昌。
内容摘抄:
能源资源计量数据采集与监测指南第 9 部分:电解铝企业
1 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电解铝企业能源资源计量数据采集与监测相关的术语和定义、采集范围、采集步骤和采集内容、采集要求、监测内容等信息。
本文件适用于电解铝企业能源资源数据的采集与监测,用于满足企业能源管理、能效对标、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等活动要求。
本文件不适用铝用炭素和铝加工企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 1716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T 18916.16 取水定额 第16部分:电解铝生产
GB/T 20902 有色金属冶炼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
GB 21346 电解铝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T 32151.4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4部分:铝冶炼企业
云南省用水定额 (2019年版 经云水发〔2019〕122号发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解铝企业 electrolytic aluminum enterprise
采用冰晶石—氧化铝熔盐电解法生产出电解原铝液,经铸造生产出铝锭或铝合金的企业。
3.2
电解铝企业生产界区 production boundary of electrolytic aluminum enterprise
从氧化铝、氟化盐、阳极炭块、电力等原材料和能源进厂开始,经过电解、铸造工序到铝锭或铝合金产品出厂的整个工艺过程。包括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
3.3
能源资源计量数据采集与监测 data acquisition and monitoring of energy and resource measurement
对企业生产界区内的能源资源计量数据、物料计量数据,以及其余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并通过通讯网络传输到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实现可以满足于企业能源管理、能效对标、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等全过程监测。
4 采集范围
4.1 总则
能源资源数据采集范围为电解铝企业的生产界区。
4.2 主要生产系统
4.2.1 电解
以氧化铝为原料,冰晶石为溶剂,氟化盐为添加剂,用炭素材料制成的阳极和阴极在直流电的作用下,通过阴极和阳极发生电化学反应生成电解铝液的工艺过程。
4.2.2 铸造
4.2.2.1 铝锭铸造
从高温铝液经过配料净化、打渣、铸造等工艺过程到产出重熔用铝锭为止。
4.2.2.2 铝合金铸造
从高温铝液经过熔炼、精炼、净化、铸造等工艺过程到产出各类铸造铝合金、变形铝合金为止。
4.3 辅助生产系统
为主要生产系统服务的烟气净化、通风排烟、动力、整流、物料输送、阳极组装、天车、槽控机、大修、照明,以及供水、供气、供热、库房、厂内运输和原料场地以及安全、环保等装置与设施。
4.4 附属生产系统
为主要生产系统和辅助生产系统配置的办公室、休息室、更衣室、职工食堂等。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 言 ................................................................................ Ⅲ
引 言 ................................................................................. V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采集范围 ............................................................................ 2
4.1 总则 ............................................................................ 2
4.2 主要生产系统 .................................................................... 2
4.3 辅助生产系统 .................................................................... 2
4.4 附属生产系统 .................................................................... 2
5 采集步骤和采集内容 .................................................................. 2
5.1 采集步骤 ........................................................................ 2
5.2 采集内容 ........................................................................ 2
6 采集要求 ............................................................................ 2
6.1 数据采集方式 .................................................................... 2
6.2 数据采集周期 .................................................................... 3
6.3 数据有效性 ...................................................................... 3
7 监测内容 ............................................................................ 3
7.1 能源消耗 ........................................................................ 3
7.2 能源消耗指标 .................................................................... 3
7.3 资源消耗指标 .................................................................... 3
7.4 温室气体排放量 .................................................................. 3
附录 A(资料性) 电解铝企业能源资源计量数据采集示例 ....................................5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L/T 2340-2021 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分析规程
ICS27.140
DL CCSP59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 2340—2021
大坝安全监测资料 分析规程
Code for dam safety monitoring information analysis
2021-12-22发布 2022-03-22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 布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电力行业大坝安全监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DL/TC32)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家能源局大坝安全监察中心、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国家水电站大坝安全和应急工程技术中心有限公司、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桂冠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秀丽、王玉洁、刘贝贝、谢霄易、郑子祥、周建波、赵花城、李季、王进攻、冯永祥、李黎、郑晓红、刘兴举、李长和、武维毓、李啸啸、余宗翔、程新年、吕高峰、曾超、刘海波、王珏、戴江鸿。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本文件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分析的内容、方法和基本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混凝土重力坝、混凝土拱坝、碾压式土石坝、泄水建筑物、边坡等安全监测资料分析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1416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标准
DL/T2155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评价规程
DL/T5209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
DL/T5256 土石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
DL/T5313 水电站大坝运行安全评价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原因量 causative quantity
导致大坝结构运行性态发生变化的荷载及环境因素。
3.2
效应量 response effect
反映大坝在荷载及环境因素作用下结构运行性态发生变化的物理量。
3.3
监控指标 monitoring indices
基于结构计算分析或监测资料综合分析成果确定的监测物理量量值及变化速率的限值。
4 总则
4.1 为规范和指导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分析工作,掌握大坝运行性态,指导大坝施工和安全运行,制定本文件。
(略)
目 次
前言…………… Ⅱ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1
4 总则…………………1
5 基本规定……………………………2
6 监测数据分析 ……………2
6.1 一般规定………………2
6.2 环境量……………………3
6.3 混凝土重力坝 ……………3
6.4 混凝土拱坝 …………………………4
6.5 碾压式土石坝 ………………………4
6.6 泄水建筑物 …………………5
6.7 边坡……………………………6
7 运行性态分析 ………………………7
7.1 一般规定………………………7
7.2 混凝土重力坝 …………………7
7.3 混凝土拱坝 ……………………8
7.4 碾压式土石坝 ……………8
7.5 泄水建筑物 …………………9
7.6 边坡………………………………… 10
7.7 大坝结构运行性态综合评估……………………………………10
8 重点监控部位及监控指标………………………………………………10
8.1 重点监控部位和监控测点…………………………… 10
8.2 监控指标…………………….…...…..……..…… 11
9 监测资料分析报告 ……………………………………… 11
9.1 一般规定 ……………… 11
9.2 监测资料分析报告内容……………………………… 12
附录 A(资料性) 监测数据分析基本方法 …………………………… 13
附录B(资料性) 大坝结构运行性态分项评估…………………15
附录C(资料性) 监控指标拟定基本方法………………………20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53/T 1117-2022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分类
ICS 01.040.03
CCSA 24 DB53
云南省地方标准
DB53/T1117-2022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分类
2022-08-12发布 2022-11-12实施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提出。
本文件由云南省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 16)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云南省中小企业 服务中心、云南省标准化研究院、昆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云南前海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昆明业弘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昆明高新区企业综合服务部。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自骞、狄波、李建春、杨健、李瑞丹、苏军、罗毅、冯怡、郑辉、冯蕊、李纳。
内容摘抄: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分类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的分类原则、服务分类、编码结构、服务分类代码与名称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的分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754-2017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中小企业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符合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国统字〔2017〕213 号规定的中型、小型、微型划分要求,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社会经济组织。
3.2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 public services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政府引导、社会广泛参与,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投融资服务、创业服务、人力资源服务、技术创新和质量服务、管理咨询服务、市场开拓服务、法律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的活动。
4 分类原则
4.1 遵循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理念,体现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加速期、成熟期、衰退期各环节服务。
4.2 符合当前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现状,以服务内容结合服务方式为主线。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NB/T 10681-2021 继电保护装置高加速寿命试验导则
ICS 29.240.01
NB CCSK45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 10681——2021
继电保护装置高加速寿命试验导则
Guidelines of highly accelerated life test for relay protection equipment
2021-04-26发布2021-07-26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 布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4)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珠海开普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许昌开普电气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继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园深瑞继保自动化有限公司、东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积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工业大学、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许昌开普检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合智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西门子电力自动化有限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保定供电分公司、北京京能能源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因泰莱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伟、陈光华、初阳、刘千宽、张晓莉、王振华、陈秋荣、史志伟、李响、张喜玲、夏雨、包凌杰、赵洪强、丛春涛、骆燕燕、杜兴伟、钟加勇、田亚超、冯亚东、李娟、欧阳帆、张保平、孟超、徐明、蔺杰、潘绪征。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继电保护装置高加速寿命试验的通用要求、性能测试、试验设计以及试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继电保护装置研发、设计、试产和批量生产等阶段的可靠性试验及失效分析。继电保护装置组件的高加速寿命试验,可参考本文件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1—2020 环境试验 概述和指南
GB/T2422环境试验试验方法编写导则术语和定义
GB/T2423.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A∶低温
GB/T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
GB/T2423.22—2012 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N∶温度变化
GB/T 2423.43—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振动、冲击和类似动力学试验样品的安装
GB/T2423.56—2018 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Fh∶宽带随机振动和导则
GB/T 7261——2016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基本试验方法
GB/T 29309—2012 电工电子产品加速应力试验规程 高加速寿命试验导则GB/T34986 产品加速试验方法
DL/T478—2013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DL/T 860.81 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8-1 部分∶特定通信服务映射(SCSM)-映射到MMS(ISO9506-1和ISO9506-2)及ISO/IEC8802-3
DL/T860.92 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9-2部分∶特定通信服务映射(SCSM)-基于ISO/IEC 8802-3的采样值3 术语和定义
GB/T2422、GB/T29309—2012、GB/T34986、DL/T860.81和DL/T860.9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高加速寿命试验 highly accelerated life test;HALT
通过逐步增强施加在试验样品上的试验应力(如温度、振动、快速温变及振动综合应力等),确定产品的耐受应力极限的试验。
3.2
工作极限 operating limit; OL
当试验样品的工作特性不再满足技术条件的要求,但试验应力强度降低后,试验样品仍能恢复正常
工作特性时所承受的试验应力强度,包括工作极限上限(upper operating limitUOL)和工作极限下限(lower operating limit; LOL)。
注∶对于振动试验,工作极限只有上限。
3.3
继电保护装置组件 relay protection components
组成继电保护装置的零部件,包括装置插件、结构件和元器件等
。3.4
温度稳定 thermal stability
试验样品各部位的温度与其最后温度之差在1K(或相关规范规定的其他值)以内时的状态。
4 通用要求
4.1 环境条件
(略)
内容索引: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通用要求2
4.1环境条件2
4.2试验装置…2
4.3试验项目…2
4.4试验样品……2
5性能测试……3
5.1测试内容…3
5.2失效判定…3
6低温步进应力试验…4
6.1试验目的……4
6.2试验方法…4
6.3试验要求…5
7高温步进应力试验……5
7.1试验目的……5
7.2试验方法……5
7.3试验要求……6
8快速温变循环试验6
81试验目的6
8.2试验方法……6
83试验要求…6
9振动步进应力试验………7
9.1试验目的……7
9.2试验方法………7
9.3试验要求………7
10快速温变循环与振动步进综合应力试验……8
10.1试验月的…8
10.2试验方法………8
10.3试验要求…8
附录A(规范性)应力极限确认…10
附录B(规范性)工作极限选择12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53/T 1-2012 地方标准技术审查规范
ICS01.120
A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 DB53
检验检疫总局备案号:34242-2012
云南省地方标准
DB53/T1-2012
地方标准技术审查规范
201205-25发布 2012-07-01实施
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云南省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石克燕、施显东、车国富、邱晓燕、李宝珠、陈贤勇、赵阳楠、李迅、李宁、杨帆、朱荣、崔继梅。
内容摘抄:
地方标准技术审查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方标准技术审查的审查机构、工作流程、申请、初审、审查准备、技术审查、报批和后续事项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由省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立项地方标准的技术审查,也可作为企业标准技术审查的参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1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3 审查机构及流程
3.1 审查机构
3.1.1 地方标准技术审查机构(以下简称审查机构)由省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3.1.2 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标准化专业机构及标准化中介组织,经省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授权,均可作为审查机构。
3.1.3 应急或特殊的公益性标准,可由省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审查。
3.2 工作流程
技术审查的工作流程见附录A。
4 申请
4.1 标准起草完成后,由起草单位向省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审查申请。
4.2 申请技术审查的标准应具备下列条件:
a) 已通过省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立项;
b) 在充分调查研究和试验验证的基础上编写完成标准送审稿;
c) 标准内容与省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标准制修订任务书的内容相符;
d) 已在标准所涉及的领域内广泛征求有关管理部门、研究机构、检测机构及生产、销售、使用等各相关方的意见;
e) 格式符合 GB/T 1.1 的要求。
4.3 起草单位提出技术审查申请时,应提交下列材料:
a) 《地方标准审查申请书》(格式见附录 B);
b) 标准送审稿;
c) 标准编制说明(内容及格式要求见附录 C);
d) 《云南省地方标准征求意见汇总处理表》(格式见附录 D);
e) 主要技术指标的试验、验证报告;
f) 主要规范性引用文件及参考文献;
g) 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应附所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原文及译文;
h) 《云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任务书》(复印件);
i) 《云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任务变更说明》(不固定内容格式,需主要起草单位盖章认可)。
注1:上述材料中 a、b、c、d、h 项为必要材料,其余项视标准具体情况选择提交。
注2:提交时各需纸质材料一份,其中 b、c、d 项还需提交电子文本。
注3:i 项仅在起草完成的地方标准与《云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任务书》确定的工作内容有重大变动时提交。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 言 ............................................................................ Ⅲ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审查机构及流程 .................................................................... 1
4 申请 .............................................................................. 1
5 初审 .............................................................................. 2
6 审查准备 .......................................................................... 2
7 技术审查 .......................................................................... 2
8 报批 .............................................................................. 4
9 后续事项 .......................................................................... 4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云南省地方标准技术审查工作流程 .................................. 5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地方标准审查申请书.............................................. 6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标准编制说明内容及格式要求 ...................................... 7
附录 D(规范性附录) 《云南省地方标准征求意见汇总处理表》格式 ........................ 9
附录 E(规范性附录) 地方标准技术审查委托通知书 ..................................... 10
附录 F(规范性附录) 地方标准初审不合格通知书....................................... 11
附录 G(规范性附录) 云南省地方标准技术审查会议请示 ................................. 12
附录 H(规范性附录) 《云南省地方标准技术审查会议纪要》格式 ......................... 14
附录 I(规范性附录) 《云南省地方标准审查(函审)意见》格式 ........................... 18
附录 J(规范性附录) 《云南省地方标准报批审批表》格式 ............................... 19
附录 K(规范性附录) 《强制性标准通报表》格式....................................... 21
附录 L(规范性附录) 《云南省地方标准报批复核表》格式 ............................... 22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1303.12-2022 电气用热固性树脂工业硬质层压板 第12部分:典型值
ICS 29.035.01 CCS K 15 IND HULION LEL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303.12——2022
电气用热固性树脂工业硬质层压板 第12部分∶典型值
Industrial rigid laminated sheets based on thermosetting resins for electrical purposes——Part 12:Typical values
(IEC TR 60893-4:2017,Insulating materials—Industrial rigid laminated sheets based on thermosetting resins for electrical purposes-Part 4:Typical values,MOD)
2022-07-11发布 2023-0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 布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GB/T1303《电气用热固性树脂工业硬质层压板》的第12部分。GB/T1303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定义、分类和一般要求;
————第2部分∶试验方法;
————第3部分∶工业硬质层压板型号;
————第4部分∶环氧树脂硬质层压板;
————第5部分∶三聚氰胺树脂硬质层压板;
————第6部分酚醛树脂硬质层压板
————第7部分∶聚酯树脂硬质层压板;
————第8部分∶有机硅树脂硬质层压板;
————第9部分∶聚酰亚胺树脂硬质层压板;
————第10部分∶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硬质层压板;
————第11部分∶聚酰胺酰亚胺树脂硬质层压板;
————第12部分∶典型值。
本文件修改采用IEC TR 60893-4∶2017《绝缘材料 电气用热固性树脂工业硬质层压板 第4部分∶典型值》,文件类型由IEC的技术报告调整为我国的国家标准。
本文件与IECTR60893-4∶2017相比做了下述结构调整∶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一章
————第4章对应IECTR60893-4∶2017中的第3章,其中4.1~4.5对应IECTR60893-4∶2017的
3.2~3.6
——删除了IEC TR 60893-4∶2017中的表1,其他表的序号依次重新编排。本文件与IECTR60893-4∶2017的技术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a) 删除了IECTR 60893-4∶2017中的表1,以满足我国实际需要;
b) 更改了酚醛树脂典型值中“PF CP 204/205/206/308”的“拉伸强度”(见表2),以适应我国实际
情况
c) 更改了“聚酰亚胺类典型值”中的“拉伸强度”“温度指数”“密度”(见表5),以适应我国实际
情况;
d)更改了垂直层向压缩强度适用于试验的板的标称厚度的典型值(见表1~表5),以适应我国实
际情况。
本文件做了下列编辑性改动∶
————为与现有标准协调,将标准名称改为《电气用热固性树脂工业硬质层压板 第12部分∶典型值》;
————删除了IECTR 60893-42017中的3.1
——删除了文本未引用的IEC60893-3-2∶2003+Amdl∶2011;
————删除了参考文献。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略)
引 言
电气用热固性树脂工业硬质层压板标准广泛应用于该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质检、销售、验收及技术交流等,制定本文件主要解决了我国此产品标准缺失、当前急需应用并完善该系列标准体系的问题,同时需要采用国际对应的IEC标准制定该系列标准。本文件可指导行业开展对电气用热固性树脂工业硬质层压板的检测和质量评定,可提高该类产品的质量及应用可靠性。
电气用热固性树脂工业硬质层压板涉及产品种类目前主要有八种,对应的IEC60893(电气用热固性树脂工业硬质层压板)分为不同的部分(或篇)编写,为保持与对应的IEC文件编写方法基本一致,加之对不同类树脂产品的技术性能要求也不相同,在编制本文件时需单列不同部分进行编制。
GB/T1303规定了电气用热固性树脂工业硬质层压板的定义、分类和一般要求、试验方法、各单项材料产品标准,由下列部分构成。
————第1部分∶定义、分类和一般要求。目的是确定电气用热固性树脂工业硬质层压板的定义、分
类和一般要求。
————第2部分∶试验方法。目的是确定电气用热固性树脂工业硬质层压板的试验方法。
————第3部分∶工业硬质层压板型号。目的是确定电气用热固性树脂工业硬质层压板要求的指南。
————第4部分∶环氧树脂硬质层压板。目的是确定环氧树脂硬质层压板的分类和要求。
————第5部分∶三聚氰胺树脂硬质层压板。目的是确定三聚氰胺树脂硬质层压板分类和要求。
————第6部分∶酚醛树脂硬质层压板。目的是确定酚醛树脂硬质层压板的分类、要求和试验方法。
————第7部分∶聚酯树脂硬质层压板。目的是确定聚酯树脂硬质层压板的分类与命名、要求、试验
方法及供货要求。
————第8部分∶有机硅树脂硬质层压板。目的是确定电气用有机硅树脂和不同增强材料制成的工
业硬质层压板的分类要求。
————第9部分∶聚酰亚胺树脂硬质层压板。目的是确定电气用聚酰亚胺树脂和不同增强材料为基
的工业硬质层压板的名称、要求、试验方法及供货要求。
————第10部分∶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硬质层压板。目的是确定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硬质层压板的分
类、命名、要求、试验方法和供货要求。
————第11部分∶聚酰胺酰亚胺树脂硬质层压板。目的是确定电气用聚酰胺酰亚胺树脂和不同增强
材料为基的工业硬质层压板的名称、要求、试验方法及供货要求。
————第12部分∶典型值。目的是确定电气用热固性树脂工业硬质层压板的典型值。
目的是为了提供一般技术指导。
1 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电气用热固性树脂工业硬质层压板性能的典型值。
本文件适用于三聚氰胺树脂硬质层压板、酚醛树脂硬质层压板、聚酯树脂硬质层压板、有机硅树脂硬质层压板和聚酰亚胺树脂硬质层压板。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略)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工业硬质层压板的典型值
4.1 三聚氰胺树脂基工业硬质层压板的典型值
三聚氰胺树脂基工业硬质层压板的典型值见表1。
4.2 酚醛树脂基工业硬质层压板的典型值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言 …………………………………………… Ⅲ
引言 ………………… V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2
4 工业硬质层压板的典型值 …………………………………… 2
4.1 三聚氰胺树脂基工业硬质层压板的典型值 …………… 2
4.2 酚醛树脂基工业硬质层压板的典型值 ………………… 2
4.3 聚酯树脂基工业硬质层压板的典型值 …………………2
4.4 有机硅树脂基工业硬质层压板的典型值 ……………………… 2
4.5 聚酰亚胺树脂基工业硬质层压板的典型值 ………………………… 2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53/T 168-2019 用水定额
ICS13.020.20
Z6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市场监督 DB53
管理总局备案号:-2019
云南省地方标准
DB53/T168-2019 代替DB53/T168-2013
用水定额
2019-03-01发布 2019-06-01实施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 DB53/T 168-2013,与 DB53/T 168-2013《用水定额 》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本标准中行业分类与代码依据 GB/T 4754-2017 进行编制;
——新增了术语和定义“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泡田定额”、“基本用水定额”、“林业用水定额”、“畜牧业用水定额”、“渔业用水定额”、“工业用水定额”、“建筑业用水定额”、“城镇公共服务业用水定额”、“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定额”;
——农业灌溉用水分区中干热河谷区修订为 3 个亚区;
——农业灌溉用水定额修订了水稻和喷灌模式下茶叶用水定额,将水稻泡田定额和基本用水定额单列((见表 1,表 2,表 3);
——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新增大蒜、香蕉和美人蕉用水定额(见表 3,表 5);
——首次制定林业用水定额,新增林木育种和林木育苗用水定额(见表 6);
——渔业用水定额修订了池塘水池养殖年补水用水定额(见表 8);
——工业用水定额修订了非炼焦洗煤、磁铁矿、混合矿、饲料、菜籽油、甘蔗白砂糖、酸奶、液体奶、肉类罐头、蔬菜类罐头、味精、柠檬酸、酒精(糖蜜)、麦牙、葡萄酒、碳酸饮料、纯净水、卷烟、白厂丝、焦碳(常规焦炉)、磷酸(湿法)、硫酸(硫矿制酸)、甲醇、合成氨、尿素、碳铵、聚氯乙烯(电石法)、水泥(新型干法)、商品混凝土、石棉水泥瓦、生铁、阴极铜(铜精矿→阴极铜)、粗铅、铝锭、太阳能热水器的用水定额通用值,增补制定先进值(见表 9);
——工业用水定额增补制定原煤、赤铁矿、乳粉、白酒(原酒)、啤酒、矿泉水、精制茶、烟叶、漂白化学木(竹)浆、本色化学木(竹)浆、化学机械木浆、漂白化学非木(麦草、芦苇、甘蔗渣)浆、脱墨废纸浆、未脱墨废纸浆、新闻纸、印刷书写纸、生活用纸、包装用纸、白板纸、
箱纸板、瓦楞原纸、瓦楞纸箱、成品油、磷酸(热法)、硫酸(硫磺制酸)、硫酸(烟气制酸)、硝酸、盐酸、烧碱、硝酸铵、钙镁磷肥、重钙、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石膏、石膏板、钢、粗铜、电锌、锡锭、氧化铝(拜耳法)、火力发电、蒸汽用水定额先进值(见表 9);
——工业用水定额新增非炼焦洗煤、炼焦洗煤、棉、麻、化纤及混纺机织物、过磷酸钙、聚氯乙烯(乙烯氧氯化法)、混凝土管桩、水泥电杆、排水管、蒸压混凝土砌块、电铅(铅精矿→电铅)用水定额通用值和先进值,删除了皮康王、水泥(立窑)、氧化铝(烧结法)、氧化铝(联合法)和小于 300MW 级火力发电机组用水定额(见表 9);
——根据国家高耗水服务行业节水标准,城镇公共服务业修订洗车用水定额,新增高尔夫球场用水定额;
——依据《用水定额编制技术导则》GB/T 32716-2016,调整了综合零售、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旅游饭店、一般旅馆、正餐服务、快餐服务、饮料及冷饮服务、其他餐饮业、清洁服务、艺术表演场馆等 10 个行业(中类)24 个产品计量单位,涉及产品用水定额值未修订(见
表 11);
——修订了农村居民用水定额(见表 13)。
本标准由云南省水利厅提出
本标准由云南省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16)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云南省节能监察中心、云南省工程建设技术经济室、云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云南省林木种苗工作总站、云南省水利厅、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云南省农业厅、云南省林业厅。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玉蓉、顾世祥、邓雯、谢波、浦承松、赵绍熙、林志祥、欧阳春媚、马平森、苏建广、陈金明、胡晓、李平、付炳林、李从茂、熊志远、李玉锦、许梁、李辉、沈碧、蔡勇、杨树国、胡志林、赵宇、吴子欢。
本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53/T 168-2006;
——DB53/T 168-2013。
内容摘抄:
用水定额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云南省农业灌溉用水分区、农村居民生活及畜牧业用水分区、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林业用水定额、畜牧业用水定额、渔业用水定额、工业用水定额、建筑业用水定额、城镇公共服务用水定额和居民生活用水定额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按照GB/T 4754规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取用水单位、个人以及水资源管理。水利规划设计与研究、国民经济有关行业发展规划等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754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 29404 灌溉用水定额编制导则
GB/T 32716 用水定额编制技术导则
GB/T 50363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GB/T 29404 和GB/T 327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方便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 29404 和GB/T 32716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新水量
取自自来水、地表水、地下水等任何水源被第一次利用的水量。
3.2
用水定额
一定时期内用水户单位用水量的限定值。
注:本标准中农业灌溉、林业、畜牧业、渔业、建筑业、城镇公共服务和居民生活用水定额为净用水定额;工业用水定额是指新水量。
3.3
农业灌溉用水定额
在规定水文年型下核定的某种作物播种(栽秧)前及全生育期内单位面积的各次田间净灌溉用水量之和的限定值。
注:本标准中水稻灌溉用水定额包括基本用水定额和泡田定额,旱作物、草场和人工湿地植物为用水定额。
4 农业灌溉用水分区
4.1 分区
全省划分为六个农业灌溉用水分区(含14个亚区),分别为滇中区、滇东南区、滇西南区、滇东北区、滇西北区和干热河谷区。
4.2 滇中区(Ⅰ区)
滇中区(Ⅰ区)包含:
a) Ⅰ-1 区: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安宁、呈贡、晋宁、富民、禄劝、嵩明、寻甸、马龙、武定、永胜(除金沙江河谷区域)、鹤庆(除金沙江河谷区域);
b) Ⅰ-2 区:澄江、宜良、石林、姚安、大姚(除金沙江河谷区域)、易门、禄丰、大理、洱源、红塔、江川;
c) Ⅰ-3 区:个旧、开远、蒙自、建水、石屏(除元江—红河河谷区域)、弥勒、泸西、祥云、弥渡、南涧、巍山;
d) Ⅰ-4 区:通海、华宁、楚雄、牟定、南华、麒麟、陆良、沾益、漾濞。
4.3 滇东南区(Ⅱ区)
滇东南区(Ⅱ区)包含:
a) Ⅱ-1 区:屏边、河口、麻栗坡、马关、西畴、广南、富宁、文山;
b) Ⅱ-2 区:丘北、砚山、师宗、罗平、富源。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言 ................................................................................ II
引言 ................................................................................ IV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农业灌溉用水分区 .................................................................. 2
5 农村居民生活及畜牧业用水分区 ...................................................... 4
6 农业灌溉用水定额 .................................................................. 4
7 林业用水定额 ..................................................................... 12
8 畜牧业用水定额 ................................................................... 12
9 渔业用水定额 ..................................................................... 13
10 工业用水定额 .................................................................... 13
11 建筑业用水定额 .................................................................. 22
12 城镇公共服务用水定额 ............................................................ 23
13 居民生活用水定额 ................................................................ 25
参考文献 ............................................................................ 26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4207-2022 固体绝缘材料耐电痕化指数和相比电痕化指数的测定方法
ICS 29.035.99
CCS K 15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207——2022/IEC 60112:2020
代替GB/T4207——2012
固体绝缘材料耐电痕化指数和相比电痕化指数的测定方法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proof and the comparative tracking indices of solid insulating materials
(IEC60112:2020,IDT)
2022-07-11发布 2023-0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 布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4207—2012《固体绝缘材料耐电痕化指数和相比电痕化指数的测定方法》,与GB/T4207—2012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增加了“材料成分和表面状况对测量结果影响的描述”(见第1章);b)增加了“ISO4287”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
c) 删除了“GB/T17037.1——1997、GB/T17037.3——2003、IEC 104、ISO 293∶1986和ISO 295∶
1991"五个规范性引用文件(见2012年版的第2章);
d) 更改了“电痕化失效”术语定义的注释(见3.2,2012年版的3.2);
e)更改了“相比电痕化指数”术语定义的注释,并增加了注1和注4的内容(见3.5,2012年版的3.5);
f) 增加了“去离子水”术语和定义(见3.8);
g) 更改了“原理”注释的内容(见第4章,2012年版的第4章);
h) 更改了“试样”中试样加工工艺可参考的文件,增加了注6和注7的技术内容(见第5章,2012年版的第5章);
i) 更改了“环境条件”中环境温度的界定,由“23℃士5℃”改为“(23±2)℃”,并增加了开始测试时间的要求(见6.1,见2012年版的6.1);
j) 更改了“溶液A”的描述,删除了配置溶液用去离子水电导率的要求,增加了注2(见7.3,2012年版的7.3);
k)更改了“溶液B”的描述,改为“见附录B”(见7.3,2012年版的7.3);
1) 增加了溶液C的成分和配比要求,电阻率要求和表面张力要求(见7.3,2012年版的7.3);m)更改了“滴液装置”的技术内容,增加了滴液之间的目标时间的要求,增加了“注2”内容(见7.4,2012年版的7.4);
n)增加了“条件处理室”的技术内容(见7.7);o) 删除了“规定的数量试样要求”(2012年版的10.1);
p)更改了“耐电痕化指数试验结果报告”的描述(见10.2,2012年版的10.2);
q) 更改了“概述”测定相比电痕化指数的要求,删除了注1和注2(见11.1,2012年版的11.1);r) 增加了“筛选试验”(见11.2);
s) 更改了“100滴液滴测量”中的注1的技术内容(见11.4,2012年版的11.2);
t) 更改了“附录B”的技术内容,将“溶液B”改为推荐使用“溶液C”,在“溶液B”的技术内容中删除了去离子水的电导率要求,增加了“可使用溶液B代替溶液C,以实现试验结果的兼容性”的内容描述(见附录B,2012年版的7.3);
u)更改了"电极材料选择"的内容(见附录C,2012年版的附录B)。
本文件等同采用IEC60112∶2020《固体绝缘材料耐电痕化指数和相比电痕化指数的测定方法》。本文件做了下列最小限度的编辑性改动∶
————由于原文中编辑性错误,将6.1中的"(23±5)℃"修改为"(23±2)℃"。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略)
1 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固体绝缘材料耐电痕化和相比电痕化指数的测量方法,适用于交流电压下使用的设备元件和盘状材料。
本文件提供了按照要求测定电蚀损的程序。
注1∶耐电痕化指数的测量可作为材料的验收标准,也可作为对材料及零部件进行质量控制的方法。相比电痕化指数主要可用作材料的基本特性表征和性能比较的参数。
本文件适用于评定材料的成分和表面特性。材料的成分和表面状况都直接影响评定的结果,因此在选用合适的材料前应考虑其成分和表面状况的影响。
本文件测试结果不能直接用于评估电气设备的安全爬电距离。
注2∶本文件符合IEC60664-1。
注3通过本试验,可以鉴别在潮湿环境下工作的电气设备上的材料耐电痕化性能优劣,若需评定户外使用材料的性能,则可采用更严酷的长期试验,采用较高电压和尺寸更大的试样(见IEC60587的斜板试验),其他试验方法(如斜板法)可与本文件给出的滴定试验的材料排列顺序不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SO4287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轮廓法 术语、定义和表面结构参数[Geometrical Product Specification(GPS)——Surface texture: Profile method—Terms,definition and surface texture parameters]
注∶GB/T3505—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 轮廓法 术语、定义及表面结构参数(ISO4287∶1997,IDT)。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ISO和IEC维护的用于标准化的术语数据库地址如下∶——ISO在线浏览平台∶https∶//www.iso.org/obp;——IEC电子百科∶http∶//www.electropedia.org/。
3.1
电痕化 tracking
在电应力和电解杂质的联合作用下,固体绝缘材料表面和/或内部逐步形成导电通道的现象。
3.2
电痕化失效 tracking failure
导体间的绝缘部分由于电痕化引起绝缘失效。
(略)
4 原理
将试样支撑,使其上表面几乎为水平面,通过两个电极施加电应力。在电极间连续滴下电解液,直到过电流装置动作,或直到发生持续燃烧,或直到试验通过。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言 ……………………………………… Ⅰ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原理 ……………………………………………2
5 试样 ……………………………………………… 3
6 试样条件处理 …………………………… 3
6.1 环境条件 …………………………… 3
6.2 试样表面状态 ………………………………… 3
7 试验设备 ………………………… 4
7.1 电极 …………………………………… 4
7.2 试验电路 …………………………… 4
7.3 试验溶液 ………………………… 4
7.4 滴液装置 ………………………………… 5
7.5 试样支撑台 ……………………………………… 5
7.6 电极装置安装 …………………………… 5
7.7 条件处理室 …………………………… 5
8 基本试验程序 ……………………………… 5
8.1 概述 ……………………………………………… 5
8.2 推备 ……………………… 5
8.3 试验程序 …………………………… 6
9 电蚀损的测定 ………………………………………… 6
10 测量耐电痕化指数(PTI)……………… 6
10.1 程序……………………… 6
10.2 报告 ……………………………………… 7
11 测量相比电痕化指数(CTI)………………………………………… 7
11.1 概述…………………………… 7
11.2 筛选试验 ………………………………… 7
11.3 测量经受50滴液滴的最大电压 ……………………………… 8
11.4 100 滴液滴测量 ………………………………… 8
11.5 报告 …………………………………… 9
附录 A(资料性) 宜考虑因素清单………………………… 12
附录 B(资料性) 溶液B ………………………………… 13
附录C(资料性)电极材料选择 ………………………… 14
C.1 铂电极………………………………… 14
C.2 备选方案………………………………… 14
参考文献 ……………………………… 15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53/T 336.1-2010 餐厨废弃物处理技术规范 第1部分:分类、收集、回收与清运
ICS13.030
Z6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 DB53
检验检疫总局备案号:29393-2011
云南省地方标准
DB53/T336.1—2010
餐厨废弃物处理技术规范 第1部分 :分类、收集 、回收与清运
2010-12-16发布 2011-04-01实施
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前 言
DB53/T 336《餐厨废弃物处理技术规范》分为三个部分:
——第 1 部分:分类、收集、回收与清运。
——第 2 部分:资源化利用。
——第 3 部分:厂站建设与管理。
本部分为DB53/T 336的第1部分。
本标准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云南省邦尼能源科学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云南省邦尼能源科学研究院、云南邦尼石化有限公司、云南邦尼劳务顾问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倪晋明、张学兰、沈颖刚、陈联科、黄炜、孙涌、倪斌。
内容摘抄:
餐厨废弃物处理技术规范第 1 部分:分类、收集、回收与清运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餐厨废弃物的术语和定义、分类、收集、回收、清运、台帐管理、标志等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餐厨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和清运。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餐厨废弃物
食品生产、烹饪加工和饮食服务等活动中所产生的废弃物。
3.1.1
餐余废弃物
宾馆、饭店、大专院校食堂、机关食堂、企事业职工食堂、招待所食堂、家庭饮食、饮食服务、单位供餐、大型活动供餐等饮食后剩余的废弃食物,总称餐余废弃物。
3.1.2
餐余油水混合物
食用汤水混合食物剩下的残余油水混合物,如米线、火锅、鱼汤、鸡汤等汤水食物残余等。
3.1.3
餐厨边角废料
指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加工食物时产生的边角废料的总称。
3.1.4
废弃油脂
废弃的食用油脂。如生产动植物油脂所产生的残油物、泔水油、地沟油、餐饮及食品加工产生的废弃动植物油脂等。
3.2
专用收集容器
用于盛放餐厨废弃物的专用收集容器。
3.3
隔油池(器)
设置在食品生产、烹饪加工和饮食服务等场所,与排水管道相连接的隔油专用设备与设施。
3.4
油水分离器
设置在食品生产、烹饪加工和饮食服务等场所的厨房灶台和清洁间洗碗池(台)固定位置,用于分离和收集油脂的设备。
3.5
餐厨大型污水处理器
设置在2000人以上供餐场所,用于收集油脂和污水处理的设备与设施。
3.6
油烟吸隔油器
设置在厨房灶台抽油烟机或排油烟罩排油烟管道上用于油烟的油脂吸取和除尘净化处理设备的总称。
4 分类
餐厨废弃物分为餐余废弃物、餐余油水混合物、餐厨边角废料和废弃油脂等四类。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53/T 336.2-2010 餐厨废弃物处理技术规范 第2部分:资源化利用
ICS13.030
Z6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 DB53
检验检疫总局备案号:29394-2011
云南省地方标槌
DB53/T336.2-2010
餐厨废弃物处理技术规范 第2部分 :资源化利用
2010-12-16发布 2011-04-01实施
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前 言
DB53/T 336《餐厨废弃物处理技术规范》分为三个部分:
——第 1 部分:分类、收集、回收与清运。
——第 2 部分:资源化利用。
——第 3 部分:厂站建设与管理。
本部分为DB53/T 336的第2部分。
本标准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云南省邦尼能源科学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云南省邦尼能源科学研究院、云南邦尼石化有限公司、云南邦尼劳务顾问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倪晋明、张学兰、沈颖刚、陈联科、黄炜、孙涌、倪斌。
内容摘抄:
餐厨废弃物处理技术规范第 2 部分:资源化利用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餐厨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工艺流程、预处理、固体物质资源化利用、液态物质资源化利用、资源化利用产品的包装标识、运输、贮存等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餐厨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8172 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
GB 13392 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
GB 50074 石油库设计规范
NY 884 生物有机肥
NY/T 1220.1~1220.5 沼气工程技术规范
DB53/T 336.1 餐厨废弃物处理技术规范 第1部分:分类、收集、回收与清运
3 术语和定义
3.1
资源化利用
将食品生产、烹饪加工和饮食服务等活动中所产生的废弃物通过收集回收清运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置生产产品。
3.2
无害化处理
将餐厨废弃物通过连续工艺与技术进行适当处理而符合相关安全、卫生、环保标准要求。
4 资源化利用工艺流程
资源化利用工艺流程见附录A。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NB/T 10679-2021 混合直流输电控制与保护设备技术要求
ICS 29.240.01
NB CCSK45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 10679—2021
混合直流输电控制与保护设备技术要求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ontroland protection equipment of hybrid high-voltage direct current (HVDC) transmission
2021-04-26发布 2021-07-26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 布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4)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昌开普电气研究院有限公司、珠海开普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北分部、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长园深瑞继保自动化有限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许昌开普检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韩伟、胡晓静、徐凯、董鹏、卢亚军、郭琦、张效宇、刘旭辉、鲁江、吴林平、王玉婷、宋晓亮、陈堃、孙辉、邢超、药韬、杜兴伟、陈昊、蒋冠前、沈鑫、叶远波、刘洛阳、拜润、唐志军、吴晋波、付磊、孔祥平、许烽、肖超。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混合直流输电控制与保护设备的技术要求、试验要求、标志标签及使用说明书要求、包装运输及贮存要求、供货的成套性要求,以及质量保证等。
本文件适用于电压等级为±110kV及以上,包含电网换相换流器和电压源换流器,并具有并联拓扑结构的双端或多端混合直流输电控制与保护设备(以下简称“设备”),可作为设备设计、制造、试验、验收的依据,其他电压等级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略)
3.1
电网换相换流器 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LCC 由半控型电力电子器件实现换流功能的换流器。
3.2
电压源换流器 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
由可关断电力电子器件实现换流功能,直流侧储能元件为电容器的换流器,主要包括两电平、三电平和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结构类型。
3.3
混合直流输电系统 hybrid high-voltage direct current(HVDC)transmission system 由电网换相换流器、电压源换流器,以及相关一、二次设备组成的直流输电系统。注∶混合直流输电系统包括双端和多端拓扑结构,典型拓扑示意图见附录A。
4 技术要求
4.1 通用要求
4.1.1 环境条件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言……Ⅱ
1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2
4 技术要求 ………………………………………………………… 2
4.1 通用要求…………………………………………………… 2
4.2控制设备要求………………………7
4.3保护设备要求………………………………………………13
4.4 时钟同步要求………………………………………………19
4.5接口和通信要求……………………………………… 20
5 试验要求 ……………………………………………………21
5.1总则……………………………………………………………21
5.2 工厂试验…………………………………………21
5.3 联调试验……………………………………22
5.4现场试验………22
6 标志、标签及使用说明书 ……………………………24
6.1标志和标签……………………………………………………………24
6.2 使用说明书………………………………………25
7 包装、运输及贮存 ……………………………………………25
7.1 包装……………………………………………………25
7.2运输………………………………………………………25
7.3贮存………………………………………………………25
8 供货的成套性 ………………………………………26
8.1随设备供应的文件…26
8.2随设备供应的配套件26
9质量保证26
附录A(资料性)混合直流输电系统典型拓扑示意图…27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21221-2022 绝缘液体 以合成芳烃为基的未使用过的绝缘液体
ICS 29.040.99
CCS K 15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1221—2022 代替GB/T21221—2007
绝缘液体 以合成芳烃为基的未使用过的绝缘液体
Insulating liquids——Specifications for unused liquids based on synthet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EC 60867:1993,MOD)
2022-07-11发布2023-0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 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 21221—2007《绝缘液体 以合成芳烃为基的未使用过的绝缘液体》,与GB/T 21221—2007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GB/T18612—2011,将氟含量测试方法由联苯钠还原电位滴定法修改
为GB/T18612—2011中的燃烧氧化微库仑计法(见第2章和11.8,2007年版的6.8);
b)更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2007年版的第2章);
c) 将表4中倾点的要求值由≤一60℃调整为≤一55℃(见表4,2007年版的表4);
d) 将表4中体积电阻率的要求值由≥1×1012m调整为≥0.25×102m(见表4,2007年版的表4);
e) 修改了第8章、第9章、第10章、第11章的标题,与第1章“范围”相呼应(见第8章、第9章、第10章、第11章,2007年版的第8章、第9章、第10章、第11章);
f) 删除了“电场和电离作用下的稳定性(析气性)”采用GB/T 11142—1989 方法和GB/T10065—2007的要求值,修改为采用GB/T10065—2007中方法A的要求值(见表1、表2、表3和表4,2007年版的表1、表2、表3和表4);同时将“在电场和电离作用下的稳定性(析气性)"试验方法由"按GB/T11142—1989和GB/T10065—2007进行测定"修改为"按GB/T10065—2007方法A进行测定”(见11.13,2007年版的6.13)。
本文件修改采用IEC60867∶1993《绝缘液体 以合成芳烃为基的未使用过的绝缘液体规范》。本文件与IEC60867∶1993相比,在结构上有较多调整。本文件与IEC60867∶1993章条编号变化对照一览表见附录A。
本文件与IEC60867∶1993相比,存在较多技术差异,在所涉及的条款的外侧页边空白位置用垂直单线(|)进行了标示。这些技术差异及其原因一览表见附录B。
本文件做了下列最小限度的编辑性改动∶
a) 删除了IEC60867∶1993“第3章”引导语中“要点气相色谱仪可用于组成鉴定和杂质检测”段;b) 删除了IEC60867∶1993中6.7.1的注内容;
c) 将四个规范篇中篇头“第一篇”“第二篇”“第三篇”和“第四篇”分别改为“表1”“表2”“表3”和“表4”,“允许值”改为“要求”。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绝缘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1)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桂林电力电容器有限责任公司、常州辰盛绝缘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西天一特种油有限公司、锦州永嘉化工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林赛盟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广西南宝特电气制造有限公司、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苏州贯龙电磁线有限公司、西安晶中生科技有限公司、义乌市捷诚模具有限公司、陕西国宏福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广东铭凯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凯金哲检测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松、徐建华、鲍贻清、陈明、邵先军、赵婕、李卫、孙宇、谢崎、唐仕平、罗传勇、
(略)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用作电气设备绝缘液体介质的未使用过的几种合成芳烃绝缘液体的标志和一般交货要求、取样、技术规范和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用作电气设备绝缘液体介质的未使用过的烷基苯、二苯基乙烷、烷基萘和甲基多芳基甲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61 闪点的测定 宾斯基-马丁闭口杯法(GB/T 261—2021,ISO 2719∶2016,MOD)GB/T 507 绝缘油 击穿电压测定法(GB/T 507——2002,IEC 156∶1995,eqv)
GB/T1884 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实验室测定法(密度计法)(GB/T1884—2000,ISO 3675∶1998,eqv)
GB/T 3535 石油产品倾点测定法(GB/T 3535—2006,ISO 3016∶1994,MOD)
GB/T 5654 液体绝缘材料 相对电容率、介质损耗因数和直流电阻率的测量(GB/T 5654-2007,IEC60247:2004,IDT)
GB/T10065—2007 绝缘液体在电应力和电离作用下的析气性测定方法(IEC60628∶1985,MOD)
GB/T18612—2011 原油有机氯含量的测定
GB/T25961 电气绝缘油中腐蚀性硫的试验法
GB/T 27750 绝缘液体的分类(GB/T 27750——2011,IEC 61039∶2008,IDT)
GB/T 30515 透明和不透明液体石油产品运动黏度测定法和动力黏度计算法(GB/T 30515—2014,ISO3104:1994,MOD)
GB/T 41146 绝缘液体取样方法(GB/T 41146—2021,IEC 60475∶2011,IDT)
NB/T 42140 绝缘液体 油浸纸和油浸纸板用卡尔费休自动电量滴定法测定水分(NB/T 42140——2017,IEC 60814:1997,MOD)
SH/T 0205 电气绝缘液体的折射率和比色散测定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烷基苯 alkylbenzenes
由一个苯环和一个烷基构成的分子组成的绝缘液体。
(略)
3.4
甲基多芳基甲烷 methylpolyarylmethanes
由主要以单/双苄基甲苯(M/DBT)的混合物为基的甲基多芳基甲烷衍生物组成的绝缘液体。注∶这类产品的红外线特征吸收峰在3025cm~1,1606cm~'和705cm~'处。
4 标志和一般交货要求
4.1 包装和运输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言 ……………………………………………… 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标志和一般交货要求 ………………………… 2
4.1 包装和运输 …………………………… 2
4.2 标志 ……………………………… 2
5 取样 ………………………………………………… 2
6 准确度和试验结果的解释 ………………………… 2
7 电气设备用烷基苯规范 ………………………………… 2
8 电气设备用烷基二苯基乙烷规范 ……………… 3
9 电气设备用烷基萘规范 …………………………… 4
10 电气设备用甲基多芳基甲烷规范………………… 5
11 试验方法……………………… 6
11.1 外观 ……………………………………… 6
11.2 密度…………………………………………… 6
11.3 运动黏度 ………………………………… 6
11.4 闪点…………………………………………… 7
11.5 倾点 ……………………………………………… 7
11.6 折射率和比色散……………………………………… 7
11.7 中和值………………………………… 7
11.8 氯含量…………………………………………… 7
11.9 水含量…………………………………… 8
11.10 腐蚀性硫 ……………………… 8
11.11 击穿电压 …………………………………………… 8
11.12 介质损耗因数、相对介电常数和体积电阻率……………… 8
11.13 在电场和电离作用下的稳定性(析气性)……………………………… 8
附录 A(资料性) 本文件与IEC 60867;1993结构编号对照……9
附录B(资料性)本文件与IEC60867∶1993技术差异及其原因 …………… 10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53/T 336.3-2010 餐厨废弃物处理技术规范 第3部分:厂站建设与管理
ICS13.030
Z6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 DB53
检验检疫总局备案号:29395-2011
云南省地方标准
DB53/T336.3—2010
餐厨废弃物处理技术规范 第3部分 :厂站建设与管理
2010-12-16发布 2011-04-01实施
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前 言
DB53/T 336《餐厨废弃物处理技术规范》分为三个部分:
——第 1 部分:分类、收集、回收与清运。
——第 2 部分:资源化利用。
——第 3 部分:厂站建设与管理。
本部分为DB53/T 336的第3部分。
本标准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云南省邦尼能源科学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云南省邦尼能源科学研究院、云南邦尼石化有限公司、云南邦尼劳务顾问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倪晋明、张学兰、沈颖刚、陈联科、黄炜、孙涌、倪斌。
内容摘抄:
餐厨废弃物处理技术规范第3部分:厂站建设与管理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餐厨废弃物中转站、处置厂选址和总图布置、污水处理、废气和烟尘排放和安全等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餐厨废弃物中转站、处置厂的建设与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 13271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 5001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3 中转站、处置厂选址和总图布置
3.1 选址
3.1.1 处置厂和中转站以及配套设施的建设依据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
3.1.2 餐厨废弃物处置厂和中转站地址选择,应符合城镇规划、环境保护、消防和安全运行管理的要求,应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
3.1.3 在餐厨废弃物产生地相对集中的地区设置餐厨废弃物回收清运中转站。
3.1.4 中转站服务半径以 2.5 km 为宜。
3.1.5 处置厂应距离居民聚居区 800 m 以上。
3.1.6 中转站和处置厂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发展的公共基础配套设施,在主要城市设置 1~2 座处置厂。
3.2 总图布置
3.2.1 应根据处置厂和中转站生产的工艺流程、生产性质和各车间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特点,进行总图布置,达到布置合理,节约能源的目的。
3.2.2 总图布置应符合环境保护、消防和安全卫生的相关规定。
3.2.3 中转站总平面应包括站区所有设备设施的布置,包括餐厨废弃物装卸平台、餐厨废弃物回收堆放平台、专用收集容器(桶)循环区、清洁维护区、停车场、污水处理站等附属设施。
3.2.4 中转站应至少装备有一台自动装卸机械装卸专用收集容器,中转站内应设置清洁设备和污水处理设施等。
3.2.5 处置厂总平面应包括生活区与厂区两部分,生活区与厂区应间隔 50m,厂区的布置应包括所有设备设施及辅助设施。处置厂和中转站平面布置可参照附录 A 的示意图。
4 污废水处理
4.1 餐厨废弃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处置宜采用生化处理。
4.2 废水处置厂站应符合 GB 50014 的要求。
4.3 经处理后的水质应达到 GB 8978 的排放规定。
4.4 处理后的水宜循环使用,其水质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1
…
131
132
133
…
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