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2 > 12月 ( 第 144 页)

ICS77.120.99
CCSH14 YS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YS/T 1467.4—2021
铅化学分析方法第4部分∶氯量的测定

Methods for chemical analysis of hafnium——Part 4:Determination of chloric content
2021-12-02发布 2022-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 布

YS/T 1467.4-2021,第4部分:氯量的测定,铪化学分析方法,YS/T 1467.4-2021 铪化学分析方法 第4部分:氯量的测定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YS/T1467《铃化学分析方法》的第4部分。YS/T1467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铅量的测定;

————第2部分铀量的测定

————第3部分∶硼量的测定;

————第4部分∶氯量的测定;

————第5部分镉量的测定

————第6部分∶磷量的测定;

————第7部分∶硅量的测定;

————第8部分钠量的测定

————第9部分∶氢量的测定;

————第10部分∶氧量、氮量的测定;

————第11部分∶碳量的测定;

————第12部分∶痕量杂质元素的测定。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43)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西安汉唐分析检测有限公司、广东省科学院工业分析检测中心、国标(北京)检验认证有限公司、宝钛集团有限公司、宁夏东方钽业股份有限公司、西部新锆核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韶关冶炼厂、国核锆锆理化检测有限公司、北矿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金磊、罗琳、孙宝莲、徐思婷、雷祖伟、胡芳菲、李小龙、张伟宁、刘烜、黄丽、张天广、许莹、周航。

引 言
金属铃具有耐高温、中子吸收截面积大、吸气能力强、抗腐蚀性优异等诸多优点。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性材料,金属铅已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建设与国民经济建设中,特别是在核工业与现代陶瓷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阶段,国内外仍缺少金属锆的检验标准,YS/T1467旨在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一套完整且切实可行的铅化学分析方法标准,拟由十二部分组成。
——第1部分∶铅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极谱法测定锆中铅量的方法。————第2部分∶铀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极谱法测定锆中铀量的方法。

————第3部分∶硼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分光光度法测定铃中硼量的方法。

————第4部分∶氯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分光光度法测定铃中氯量的方法。

————第5部分∶镉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极谱法测定铃中镉量的方法。

————第6部分∶磷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分光光度法测定锆中磷量的方法。

————第7部分∶硅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分光光度法测定铃中硅量的方法。

————第8部分∶钠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锆中钠量的方法。
————第9部分∶氢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惰气熔融红外吸收法/热导法测定锆中氢量的方法。

————第10部分∶氧量、氮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惰气熔融红外吸收法/热导法测定铅中氧量、氮量
的方法。
————第11部分∶碳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测定锆中碳量的方法。

————第12部分∶痕量杂质元素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铃中痕量杂质
元素量的方法。
本文件的建立提供了铃中化学成分技术指标的检验依据,有利于行业分析水平的提升,对提高铃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铃中氯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铃中氯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0.0010%~0.050%。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原理
试料用氢氟酸-硝酸溶解,以硼酸饱和溶液络合氟离子。在硝酸介质中,氯离子与硝酸银生成氯化银悬浊液,以乙二醇作稳定剂,于分光光度计波长420 nm处测量其吸光度。
5 试剂或材料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7.150.99
YS CCSH68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YS/T 1498——2021
醋 酸 铑Rhodium acetate
2022-04-01实施2021-12-02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 布

YS/T 1498-2021,醋酸铑,YS/T 1498-2021 醋酸铑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有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贵研化学材料(云南)有限公司、昆明贵金属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沈善问、姜婧、余娟、刘桂华、张扬、朱武勋、杨军、凡兴强、岳浩东、王洪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醋酸铑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随行文件和订货单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化工行业用的醋酸铑。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15346 化学试剂 包装及标志
GB/T 34609.1 铑化合物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铑量的测定 硝酸六氨合钴重量法

GB/T34609.2 铑化合物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银、金、铂、钯、铱、钉、铅、镍、铜、铁、锡、锌、镁、锰、铝、钙、钠、钾、铬、硅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分类
醋酸铑按铑化学价态的不同,与醋酸的配位数不同,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7.120.10
YS CCSZ05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YS/T 1511——2021
铝电解烟气石灰石-石膏法脱硫脱氟除尘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limestone-gypsum based flue gas desulphurization,defluorination and dedusting in aluminium electrolysis process
2021-08-21发布 2022-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 布

YS/T 1511-2021,铝电解烟气石灰石-石膏法脱硫脱氟,除尘技术规范,YS/T 1511-2021 铝电解烟气石灰石-石膏法脱硫脱氟除尘技术规范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霍煤鸿骏铝电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投集团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内蒙古锦联铝材有限公司、内蒙古创源金属有限公司、盐城市兰丰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聊城信源集团有限公司、株洲火炬工业炉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南山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何力、祝元兵、姚永峰、毛霖、姜联玉、荆黎、许世民、段继文、未显光、谢辰炜、姚克雷、孙占海、朱作贵、王加东、宋世霞、鲁志昂。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铝电解烟气石灰石-石膏法脱硫脱氟除尘技术的要求、检测、故障处理和过程记录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铝电解烟气经干法净化工艺后,进行石灰石-石膏法脱硫脱氟除尘的工艺(以下简称石灰石-石膏法除尘工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3286 石灰石与白云石化学分析方法

GB/T5484 石膏化学分析方法

GB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T15432环境空气 总悬浮颗粒物测定 重量法
GB/T1615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21508燃煤烟气脱硫设备性能测试方法

GB25465 铝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32931 铝电解烟气氨法脱硫脱氟除尘技术规范

GB50040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

GB/T50050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

GB/T50087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DL/T943 烟气湿法脱硫用石灰石粉反应速率的测定

DL/T986 湿法烟气脱硫工艺性能检测技术规范
DL/T 998 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装置性能验收试验规范

DL/T5196 火力发电厂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系统设计规程

HJ/T56 固体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碘量法

HJ/T 67 大气固定污染源 氟化物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

HJ/T75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HJ/T76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HJ/T 179 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 石灰石/石灰-石膏法

HJ 2033 铝电解废气氟化物和粉尘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JC/T2074 烟气脱硫石膏

3 术语和定义
HJ 2033、HJ/T179、DL/T 986、DL/T 998、DL/T 5196和GB/T 3293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烟气石灰石-石膏法脱硫、脱氟及除尘 limestone-g)ypsum based flue gas desuiphurization,defluorina-tion and dedusting
用石灰石作为吸收剂,脱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氟化物及颗粒物,对其产生的副产物(石膏)进行回收的工艺。

3.2
脱硫废水 waste water
为控制吸收塔浆池中氯离子、惰性物质等浓度,脱硫系统必须排出的高盐分水。【来源∶HJ/T179,3.11,有修改】。
4 要求
4.1 总体要求
4.1.1 铝电解烟气经石灰石-石膏法除尘后应达到GB25465、GB3095、GB8978等相关标准的要求。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7.120.30
YS CCSH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YS/T 1512.4——2021
铜冶炼烟尘化学分析方法第4部分∶铋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Na2EDTA滴定法
Methods for chemical analysis of copper smelting soot——Part 4:Determination of bismuth content——
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and NagEDTA titration
2021-08-21发布 2022-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 布

YS/T 1512.4-2021,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Na2EDTA滴定法,第4部分:铋含量的测定,铜冶炼烟尘化学分析方法,YS/T 1512.4-2021 铜冶炼烟尘化学分析方法 第4部分:铋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Na2EDTA滴定法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为YS/T1512—2021《铜冶炼烟尘化学分析方法》的第4部分。YS/T1512—2021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铜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碘量法;
————第2部分∶铅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NaEDTA滴定法;

————第3部分∶锌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Na EDTA滴定法;

————第4部分∶铋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NaEDTA滴定法;

————第5部分∶砷含量的测定 硫酸亚铁铵滴定法;

————第6部分∶铟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7部分∶镉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滴定法;

————第8部分∶银和金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火试金法;————第9部分∶锑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负责起草单位∶富民薪冶工贸有限公司、北矿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广东省科学院工业分析检测中心、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本文件方法1起草单位∶富民薪冶工贸有限公司、广东先导稀材股份有限公司、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铜业分公司、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五矿铜业(湖南)有限公司、山东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郴州市金贵银业股份有限公司、长沙矿冶院检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方法1主要起草人∶李艳萍、张浩、李素玲、李莉、王洪栋、张立云、谢昆良、倪玉成、李先和、曾龙、符招弟、刘敏、曹远栋、沈桐、孔令政、孙福英、陈剑、王姗、陈春香、谢明月、杨炳红。
本文件方法2起草单位∶富民薪冶工贸有限公司、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先导稀材股份有限公司、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北矿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大冶有色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山东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紫金铜业有限公司。
本文件方法2主要起草人∶胡花苗、陈姬陶、段春兰、李尚卷、黄菊梅、吴梅梅、夏露、蒯丽君、曾静、龚昌合、张雪、赖秋祥、郑洪毅、李富华、史延霞、吴银来、王九菊、陈建军、施小英、胡瑞芬、李莎莎、张玉萍。

引 言
铜冶炼烟尘是铜冶炼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固体副产物。铜冶炼烟尘不仅含有大量的铜、铅、锌、银、铟等有价金属,还含有砷、镉等有害元素,为有效提取其中的有价金属元素,急需制定一套针对铜冶炼烟尘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标准。
YS/T1512—2021《铜冶炼烟尘化学分析方法》由九个部分构成。

————第1部分∶铜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碘量法;

————第2部分∶铅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NaEDTA滴定法;

————第3部分∶锌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Na EDTA滴定法;

——第4部分∶铋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NazEDTA滴定法;————第5部分∶砷含量的测定 硫酸亚铁铵滴定法;

————第6部分∶铟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7部分∶镉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滴定法;

————第8部分∶银和金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火试金法;————第9部分∶锑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本文件的制定统一了铜冶炼烟尘的化学分析方法,其制定是基于供需双方的需求。对于提高铜冶炼烟尘中有价金属的回收利用及避免供应商和客户之间因检测误差造成的商业纠纷具有重要作用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铜冶炼烟尘中铋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铜冶炼烟尘中镂含量的测定。方法1测定范围∶0.050%~5.00%;方法2测定范围∶>5:00%~16.00%。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方法1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4.1 原理
试料用盐酸、氟化氢铵、硝酸、高氯酸溶解,在稀盐酸介质中,使用空气-乙炔火焰,于原子吸收光谱仪波长223.1 nm处,测定铋的吸光度,通过工作曲线计算试料中的铋含量。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S/T 1512.4-2021 铜冶炼烟尘化学分析方法 第4部分:铋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Na2EDTA滴定法已关闭评论

ICS77.120.30
YS CCSH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YS/T 1512.6—2021
铜冶炼烟尘化学分析方法第6部分∶铟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Methods for chemical analysis of copper smelting soot——Part 6:Determination of indium content——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2021-08-21发布2022-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 布

YS/T 1512.6-2021,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第6部分:铟含量的测定,铜冶炼烟尘化学分析方法,YS/T 1512.6-2021 铜冶炼烟尘化学分析方法 第6部分:铟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YS/T1512—2021《铜冶炼烟尘化学分析方法》的第6部分。YS/T1512—2021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铜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碘量法;

————第2部分∶铅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NaEDTA滴定法;

————第3部分∶锌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NaEDTA滴定法;

————第4部分铋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Na2EDTA滴定法;
————第5部分∶砷含量的测定 硫酸亚铁铵滴定法;

————第6部分∶铟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7部分∶镉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滴定法;

————第8部分∶银和金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火试金法;————第9部分∶锑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负责起草单位∶北矿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富民薪冶工贸有限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广东省科学院工业分析检测中心。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矿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广西中检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北方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先导稀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紫金铜业有限公司、浙江富冶集团有限公司、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苏春风、罗海霞、阮桂色、林叶、吴雪英、徐苗、周成东、唐荣盛、李琴美、谢喜清、林常兰、赖秋祥、李伟成、郭惠、王奕昀、魏雅娟、杨丁仙、杨旭忠、雷素函、郭寒攀、廖彬玲、朱吾金、钟美珍。

引 言
铜冶炼烟尘是铜冶炼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固体副产物。铜冶炼烟尘不仅含有大量的铜、铅、锌、银、铟等有价金属,还含有砷、镉等有害元素,为有效提取其中的有价金属元素,急需制定一套针对铜冶炼烟尘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标准。
YS/T1512—2021《铜冶炼烟尘化学分析方法》由九个部分构成。

————第1部分∶铜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碘量法;

————第2部分∶铅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Na EDTA滴定法;

————第3部分∶锌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NaEDTA滴定法;

————第4部分∶铋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NagEDTA滴定法;

————第5部分∶砷含量的测定 硫酸亚铁铵滴定法;

————第6部分∶铟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7部分∶镉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滴定法;

————第8部分∶银和金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火试金法;————第9部分∶锑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本文件的制定统一了铜冶炼烟尘的化学分析方法,其制定是基于供需双方的需求。对于提高铜冶炼烟尘中有价金属的回收利用及避免供应商和客户之间因检测误差造成的商业纠纷具有重要作用。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铜冶炼烟尘中铟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铜冶炼烟尘中铟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0.0200%~0.100%。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原理
试料经氟化氢铵、盐酸、硝酸和高氯酸溶解,在10%盐酸-硝酸混合酸介质中,使用空气-乙炔火焰,于原子吸收光谱仪波长303.9 nm处,测量铟的吸光度,按工作曲线法计算铟量。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S/T 1512.6-2021 铜冶炼烟尘化学分析方法 第6部分:铟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已关闭评论

ICS77.120.30
YS CCSH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YS/T 1512.8—2021
铜冶炼烟尘化学分析方法第8部分∶银和金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火试金法

Methods for chemical analysis of copper smelting soot——Part 8:Determination of silver and gold contents——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and fire assay method
2021-08-21发布 2022-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 布

YS/T 1512.8-2021,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火试金法,第8部分:银和金含量的测定,铜冶炼烟尘化学分析方法,YS/T 1512.8-2021 铜冶炼烟尘化学分析方法 第8部分:银和金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火试金法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YS/T1512—2021《铜冶炼烟尘化学分析方法》的第8部分。YS/T1512—2021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铜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碘量法;
————第2部分∶铅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NaEDTA滴定法;

————第3部分∶锌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Na EDTA滴定法;

————第4部分∶铋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NaEDTA滴定法;

————第5部分∶砷含量的测定 硫酸亚铁铵滴定法;

————第6部分∶铟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7部分∶镉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滴定法;

————第8部分∶银和金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火试金法;————第9部分∶锑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负责起草单位∶广东省科学院工业分析检测中心、富民薪冶工贸有限公司、北矿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大冶有色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方法1起草单位∶广东省科学院工业分析检测中心、山东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大冶有色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方铜业股份有限公司、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研究院、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紫金铜业有限公司、郴州市金贵银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富冶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方法1主要起草人∶陈小兰、谢辉、熊晓燕、唐维学、栾海光、张月、张千强、厉芳、冯媛、施小英、咎敏娇、孙嘉奇、邱清良、邱盛香、李金岩、王茁、陈小燕、杨旭忠、雷素函、谢喜清、李耀泉、张丽娟、刘伟、曾龙、朱吾金、曾宗杰。
本文件方法2起草单位∶广东省科学院工业分析检测中心、北矿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大冶有色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紫金铜业有限公司、北方铜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韶关冶炼厂、浙江富冶集团有限公司、郴州市金贵银业股份有限公司、防城港市东途矿产检测有限公司。
本文件方法2主要起草人∶陈小兰、熊晓燕、唐维学、黄秋玲、刘秋波、周专、胡军凯、赖承华、刘磊、肖立勇、姜兴伟、衷水平、赖秋祥、王沛、张博文、普浩然、邱清良、张园、黄祖飞、鏖桂平、廖家章、徐鹏飞、刘伟、曾龙、江明景、岑进伟。

引 言
铜冶炼烟尘是铜冶炼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固体副产物。铜冶炼烟尘不仅含有大量的铜、铅、锌、银、铟等有价金属,还含有砷、镉等有害元素,为有效提取其中的有价金属元素,急需制定一套针对铜冶炼烟尘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标准。
YS/T1512—2021《铜冶炼烟尘化学分析方法》由九个部分构成。

————第1部分∶铜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碘量法;

————第2部分∶铅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Na EDTA滴定法;

————第3部分∶锌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NagEDTA滴定法;

————第4部分∶铋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NagEDTA滴定法;

————第5部分∶砷含量的测定 硫酸亚铁铵滴定法;

————第6部分∶铟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7部分∶镉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滴定法;

————第8部分∶银和金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火试金法;————第9部分∶锑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本文件的制定统一了铜冶炼烟尘的化学分析方法,其制定是基于供需双方的需求。对于提高铜冶炼烟尘中有价金属的回收利用及避免供应商和客户之间因检测误差造成的商业纠纷具有重要作用。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铜冶炼烟尘中银含量和金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铜冶炼烟尘中银含量和金含量的测定。方法1测定范围∶银60.0g/t~1600.0g/t。方法2测定范围∶金0.30g/t~55.0g/t。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方法1 银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4.1 原理
试料用酸溶解,高氯酸冒烟。在盐酸介质中,于原子吸收光谱仪波长328.1 nm处,以空气-乙炔火焰,测量银的吸光度,按工作曲线法计算银量。

4.2 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实验室二级水。4.2.1 盐酸(p=1.19g/mL)。4.2.2 硝酸(p=1.42g/mL)。

4.2.3 高氯酸(p=1.67g/mL)。4.2.4 氢氟酸(o=1.13g/mL)。

4.2.5 盐酸(3+17)。
4.2.6 银标准贮存溶液∶称取0.5000g金属银(wA≥99.99%)置于250mL烧杯中,加入20mL硝酸(1+1),盖上表面皿,低温加热至溶解完全,取下冷却,移入500mL棕色容量瓶中,加入40mL硝酸(4.2.2),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1mg银。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S/T 1512.8-2021 铜冶炼烟尘化学分析方法 第8部分:银和金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火试金法已关闭评论

ICS77.120.01
YS CCSH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YS/T 1513——2021
铅锌冶炼烟气氮氧化物处理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nitrogen oxide treatment of flue gas from lead and zinc smelting
2021-08-21发布 2022-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 布

YS/T 1513-2021,铅锌冶炼烟气氮氧化物处理技术规范,YS/T 1513-2021 铅锌冶炼烟气氮氧化物处理技术规范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江西铜业铅锌金属有限公司、济源万洋冶炼(集团)有限公司、云南蒙自矿冶有限责任公司、河南豫光锌业有限公司、河南金利金铅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马绍斌、俞兵、张云良、张红、徐天京、曾国礼、高延粉、李利丽、谢斌、李伟伟、香钦华、张富兵、张义民、李卫锋、段林乔、周忠跃、冯朝晖、黄宪涛、王海波、胡凤杰。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铅锌冶炼烟气氮氧化物处理技术的总体要求、氮氧化物的分类及处理方法、铅锌冶炼烟气氮氧化物处理工艺流程、排放要求及测定方法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铅锌冶炼烟气(包含再生铅)中氮氧化物的处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中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001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GB25466 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31574 再生铜、铝、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 45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GB50014 室外给排水设计规范

GB50187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HJ/T 42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

HJ/T43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HJ 675 固定污染源排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酸碱滴定法

HJ 692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HJ 693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铅锌冶炼烟气 lead and zinc smelting gas
在铅锌火法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含有少量铅锌等重金属烟尘及颗粒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水分、三氧化硫等的烟气。

3.2
氮氧化物 nitrogen oxide
在铅锌冶炼过程中所产生的由氮、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主要为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3.3
氮氧化物处理 nitrogen oxide treatment
为防止铅锌冶炼过程中产生过多的氮氧化物污染环境,对冶炼烟气进行氮氧化物脱除的处理过程。

3.4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
在烟气温度240℃~450℃和有氧的条件下,用还原剂氨(氨水、尿素溶液等)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氮氧化物有选择性地还原为无污染的Nz和H2O。

3.5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 selective non-catalytic reduction(SNCR)
在烟气温度850℃~1200℃条件下,通过在烟气内注入还原剂(氨水、尿素溶液等),把烟气中的氮氧化物还原为无污染的N2和H2O。

3.6
氧化吸收法 liquid absorption method
通过向50℃~200℃低温烟气中喷入强氧化剂,将烟气中的不溶于水的低价氮氧化物NO氧化为溶于水的高价氮氧化物(NO2、N∶O3),然后用水或者碱溶液吸收后生成盐类。
4 总体要求
4.1 根据环保要求,应当对铅锌冶炼企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颗粒物、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进行处理,采用清洁生产工艺,配套建设除尘、脱硫等装置。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言 ………………………………………………………………………… Ⅲ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体要求……………………………………………………………… 2

5 氨氧化物的分类及处理方法……………………………………………………… 2

6 铅锌冶炼烟气氮氧化物处理工艺流程………………………………… 3

7 排放要求及测定方法……………………………………… 4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7.120.01
CCSH01  YS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YS/T 1514——2021
锌湿法冶炼蒸汽净化及回用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purification and reuse of steam in zinc hydrometallurgy
2021-08-21发布 2022-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 布

YS/T 1514-2021,锌湿法冶炼蒸汽净化及回用规范,YS/T 1514-2021 锌湿法冶炼蒸汽净化及回用规范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蒙自矿冶有限责任公司、陕西锌业有限公司、江西铜业铅锌金属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俞兵、孙成余、曲洪涛、吕艳琼、袁世一、付光、高延粉、张特、李明圆、曾国礼、苗华磊、香钦华、崔旭东、李样人、覃雪莲、周忠跃、牛勤学、王峰、张健康。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锌湿法冶炼蒸汽净化及回用总体要求、工艺、检测、控制、运行和维护。本文件适用于锌湿法冶炼过程中浸出及净化工序产生的中低温蒸汽的净化和回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中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615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25466 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38685 硫酸工业尾气硫酸雾的测定方法

GB5001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187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HJ944 排污单位环境管理台账及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技术规范 总则(试行)

HJ989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有色金属工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颗粒物 particulates
颗粒物,又称尘。通常指大气中的固体或液体颗粒状物质,亦包括气溶胶体系中均匀分散的各种固体或液体微粒。

3.2
硫酸雾 sulfuric acid mist
硫酸生产过程固定污染源排放尾气中的硫酸小液滴和三氧化硫。

3.3
露点温度 dew point temperature
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为饱和含湿量时的温度,此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为100%。

3.4
湿气 moisture
湿法炼锌过程中产生的蒸汽经热回收及净化后排入环境的气体。
4 总体要求

4.1 一般规定
锌湿法冶炼蒸汽净化及回用装置建设规模应根据蒸汽量、成分及可预期的生产变化情况综合确定。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言 …………………………………………………………… Ⅲ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体要求………………………………………… 1
4.1 一般规定……………………………………………… 1

4.2 装置构成…………………………………………………… 2

4.3 总体布置……………………………………………… 2

5 蒸汽净化及回用工艺………………………………………………… 2
5.1 蒸汽的来源………………………………………………………… 2

5.2 蒸汽收集…………………………………… 2

5.3 蒸汽净化及回用原则流程…………………………………… 2

5.4 主要工艺设备设施……………………………………………… 2

5.5 蒸汽余热回用……………………………………………………… 3

5.6 蒸汽冷凝水回用…………………………………………………………… 3

5.7 热回收后湿气控制……………………………………………… 3

5.8 净化及热回收效果………………………………………… 3

6 检测和控制………………………………………………………………… 3
6.1 现场检测………………………………………………………… 3

6.2 出口湿气检测……………………………………… 3

6.3 蒸汽热回收监控…………………………………… 3

6.4 蒸汽冷凝水回用监控………………………………………………… 4

7 运行与维护……………………………………………………………… 4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29.130.10

CCSK43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 486—2021代替DL/T486—2010
高压交流隔离开关接地开关

High-voltage alternating current disconnectors and earthing switches
(IEC 62271-102:2018 High-voltage switchgear and controlgear-Part 102:High-
voltage alternating current disconnectors and earthing switches,MOD)
2021-04-26发布 2021-10-26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 布

DL/T 486-2021,接地开关,高压交流隔离开关,DL/T 486-2021 高压交流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根据IEC 62271-102∶2018《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102部分∶交流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的内容,对DL/T 486—2010《高压交流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进行的全面修订。本文件中各章、节的编排顺序与IEC 62271-102∶2018一致,但在某些内容上根据我国电力系统的实际使用要求而有别于IEC 62271-102∶2018,为修改采用。
本文件与IEC 62271-102∶2018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a)适用范围。根据我国电网的实际情况,将IEC 62271-102∶2018中的60Hz及以下,改为额定频率50Hz,将1kV以上改为3kV及以上。
b)正常和特殊使用条件、额定电压、额定绝缘水平、额定短路持续时间等方面的差异,见DLT 593—2016的前言。
c)额定端子静态机械负荷。根据我国电力系统的需要对IEC 62271-102∶2018的额定端子静态机械负荷值进行了修改。
d)机械寿命的额定值。将M1级隔离开关的机械寿命试验次数2000次修改为3000次或5000次。e)外壳的防护等级。IEC 62271-102∶2018中户外设备的箱体的防护等级最低为IP3XDW、户内为IP2X,本文件分别将其修改为户外IP4XW、户内IP3X.
f) 根据我国电力系统对高压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的材质、结构设计、润滑和绝缘子的要求,本文件增加了“5.108 对机械传动系统和导电回路的要求”“5.109对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用支持绝缘子和操作绝缘子的技术要求”“6.102.7支持绝缘子整体抗弯试验”和“6.109抗震试验”等内容。
g)无线电干扰电压(r.i.v)试验。将IEC 62271-102∶2018的无线电干扰电平不得超过2500μV修改为不超过500μV
h)型式试验。6.2.9增加了凝露试验的要求。
1)出厂试验。本文件规定出厂试验必须在工厂内进行整体组装后进行,不得在分装上进行。j) 出厂试验。增加SFg开关设备的湿度测量的要求。
k)在"表7隔离开关的额定母线转换电压"中增加"注2",明确用气体绝缘隔高开关开合空气绝缘母线的转换电流时,其额定母线转换电压应采用空气绝缘隔离开关的额定母线转换电压。1)增加了附录G"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用隔离开关的额定绝缘水平"。m)增加了附录H“高压交流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用瓷绝缘子技术要求”。n)将接地开关的额定短路持续时间修改为不少于2s。o)增加了隔离开关开合小电容和小电感电流的试验要求。

p)额定温升试验电流为额定电流的1.1倍。
本文件代替DL/T486—2010《高压交流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与DL/T 486—2010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共用技术要求”本文件根据DL/T593—2016进行修订,而DL/T486—2010是根据DLT593—2007制定的,因此在"共用技术要求"的内容上存在较大差异,具体差异见DL/T593——2016前言。
b)范围扩展至涵盖所有的户内和户外装置,具有隔离或接地功能的开关装置,除其他功能之外,

(略)

1 概述
1.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用于电压3.0kV及以上的电力系统中运行的交流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的术语和定义、使用条件、额定值、设计与结构、型式试验、出厂试验等各项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电压3.0kV及以上、频率为50Hz的电力系统中运行的户内和户外安装的交流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本文件也适用于这些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的操动机构及其辅助设备。
封闭式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中的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的附加要求在DLIT 404、DL/T 617和IBC 62271-201中给出。
注∶本文件不包括将熔断器作为其一个组件的隔离开关。
具有隔离和/或接地功能的开关装置,例如快速接地开关、断路器、负荷开关等,除其他功能之外,本文件也适用。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772 高压绝缘子瓷件 技术条件
GB/T1804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ISO2768-1∶1989)

GB/T2900.8—2009 电工术语 绝缘子(IEC60050—471∶2007,IDT)
GB/T290020—2016 电工术语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IEC60050441∶1984,MOD)

GB/T4109交流电压高于1000V的绝缘套管(IEC60137Ed6.0,MOD)GB/T4208—2017 外壳的防护等级(IP代码)(IEC60529∶2013,IDT)

GB/T4585交流系统用高压绝缘子的人工污秽试验
GB/T7354 高电压试验技术 局部放电测量(IEC60270∶2015,MOD)
GB/T 8287.1 标称电压高于1000V系统用支柱绝缘子 第1部分∶瓷和玻璃绝缘子试验(IEC 60168:2001,MOD)
GB/T 82872 标称电压高于1000V系统用支柱绝缘子 第2部分∶尺寸和特性(IEC 60273∶1990,MOD)
GB/T13540—2009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的抗震要求(IEC62271-2∶2003,MOD)

GB/T20138—2006 电器设备外壳对外界机械碰撞的防护等级(IK代码)(IEC62262002,IDT)

GB/T26218(所有部分)污秽条件下使用的高压绝缘子的选择和尺寸确定
GB/T35698.1 短路电流效应的计算 第1部分∶定义和计算方法(IEC60865-1∶2011,IDT)

DL/T402—2016 高压交流断路器(IEC62271-100∶2012,MOD)
DL/T404 3.6kV~40.5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IEC62271-200∶2012,MOD)

DL/T593—2016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IEC62271-1∶2011,MOD)

(略)

2 正常和特殊使用条件
按照DL/T593—2016中第2章的规定进行。

3 术语和定义
DL/T593—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应于本文件。

3.1 通用术语和定义:
3.1.101
户内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Indoor switchgear and controlgear

(略)
4 额定值
4.1 概述
按照DL/T593—2016的第4章的规定,除其中规定的a)~k)以外,对额定值做如下补充∶1) 额定短路关合电流(仅对接地开关)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言…………………………Ⅴ

1 概述…………………………………………………1
1.1 范围……………………………………………1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2 正常和特殊使用条件 ………………2

3 术语和定义……………………………………2
3.1 通用术语和定义…………………………2

3.2 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的总装……2

3.3 总装的组成部分 ……………………2

3.4 开关装置………………………………………2

3.5 开关装置的部件 ……………………4

3.6 操作………………………………………………5

3.7 特性参量…………………………………………7

4 额定值………………………………………………… 10
4.1 概述………………………………………… 10

4.2 额定电压(U-)………………………11

4.3 额定绝缘水平 ………………………… 11

4.4 额定频率 Gf) ………………… 11

4.5 额定电流和温升 ………………………… 11

4.6 额定短时耐受电流(压) ……………… 11

4.7 额定峰值耐受电流 CF)…………………… 11

4.8 额定短路持续时间(4)…………………… 11

4.9 合闸和分闸装置及其辅助和控制回路的额定电源电压(U)……… 11

4.10 合闸和分闸装置及其辅助和控制回路的额定电源频率………… 11

4.11 可控压力系统压缩气源的额定压力………………………………… 12

4.101 额定短路关合电流(Im)………………………………………12

4.102 接地开关短路关合能力分级…………………………………12

4.103 额定接触区…………………………………………-12

4.104 额定端子静态机械负荷………………………………………13

4.105 隔离开关机械寿命的分级………………………………14

4.106 接地开关机械寿命的分级…………………………14

4.107 额定覆冰厚度 …………………………………………………………14

4.108 隔离开关母线转换电流开合能力的额定值…………………15

4.109 接地开关感应电流开合额定值和分级……………………………15

4.110 气体绝缘隔离开关母线充电电流开合能力额定值和分级…………16

4.111 空气绝缘隔离开关小容性电流开合能力额定值………………17

4.112 隔离开关小感性电流开合能力额定值…………………………17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65.020
B65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2588-2020
国有林场森林火险区划等
2020-01-23发布 2020-02-22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23/T 2588-2020,国有林场,国有林场森林火险区划等,森林火险,DB23/T 2588-2020 国有林场森林火险区划等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GB/T 1.1-2009的编写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森林防火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黑龙江宏网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应急救援保障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欣、潘宇峰、滑莎、刘恒旭、于文男、张念慈、靳松、平晓帆、张赫、侯强、申丽丽、王丽娜、宫莉、齐贺、刘炳友。

内容摘抄:

国有林场森林火险区划等级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国有林场森林火险区划的术语和定义、一般规定、区划等级标准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国有林场森林火险区划。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阻隔带密度
采用国有林场辖区内所有林火阻隔长度之和(m)与林地面积(hm2)之比,单位为“m/hm2”。
2.2
保护林地比例(YGW%)
有林地、灌木林地河未成林造林地面积之和与该地区总面积之比。
3 一般规定
3.1 本标准以国有林场为森林火险基本区划单位。
3.2 树种(组)燃烧类型的确定。
3.2.1 根据树种(组)燃烧类型划分标准,将优势树种(组)归并难燃、可燃和易燃三类。
3.2.2 在三类中,以蓄积比例大于或等于 55%者确定树种(组)燃烧类型。
3.2.3 若三类蓄积比例均在 55%以下,则定为可燃类。
3.3 树种(组)燃烧类型,以优势树种(组)燃烧的难易程度作为划分依据。
3.3.1 难燃类
水曲柳 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 胡桃楸 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 黄菠萝 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 阔叶混交(优势不明显)
3.3.2 可燃类
冷杉 Abies spp. 桦 Betulla spp.

落叶松 Larix spp. 云杉 Picea spp. 杨 Populus spp. 椴 Tilia spp. 针阔混交
硬阔(色木 Acer mono Maxim.等)
软阔(柳 Salix spp.等)
3.3.3 易燃类
栎 Quercus spp. 红松 Pinus koraiensis Sieb. et Zucc. 樟子松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Litv. 油松 Pinus tabulaeformis Carr. 针叶混交(优势不明显)
灌木林
3.4 各气象火险因子数据应来源于本地气象部门发布的近 5 年的历史平均值。
3.5 森林资源各类数据来源于最近一次二类森林资源调查统计。
3.6 人口密度、路网和阻隔带网密度采用近 5 年内最新统计数据。
3.7 活立木总蓄积量,包括有林地、疏林地、散生木及平原林网和四旁树的总蓄积。
3.8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以国务院主管部门正式公布为准。
4 区划等级标准
4.1 国有林场森林火险区划等级标准,见表 1 和表 2。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7.120.60
YS CCSH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YS/T 1171.12—2021
再生锌原料化学分析方法第12部分∶铟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Methods for chemical analysis of recycled zinc material——Part 12:Determination of indium content——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2021-08-21发布2022-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 布

YS /T 1171.12-2021,再生锌原料化学分析方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第12部分:铟含量的测定,YS/T 1171.12-2021 再生锌原料化学分析方法 第12部分:铟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是YS/T1171《再生锌原料化学分析方法》的第12部分。YS/T1171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锌量的测定 Na2EDTA滴定法;
————第2部分∶铅量的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法和Na EDTA滴定法;
————第3部分∶铜、铅、铁、铟、镉、钾、钙和铝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第4部分∶氟量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

————第5部分∶氟量和氯量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第6部分∶铁量的测定 NaaEDTA滴定法;

————第7部分∶砷量和锑量的测定 原子荧光光谱法;
————第8部分∶汞量的测定 原子荧光光谱法和冷原子吸收光谱法;————第9部分∶镉量的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0部分∶氧化锌量的测定 Na2EDTA滴定法;
————第11部分∶错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第12部分∶铟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3部分∶铊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本文件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韶关冶炼厂、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北矿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分析测试研究中心、郴州市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先导稀材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研究院、清远佳致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汉唐分析检测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袁丽丽、伏志宏、林韶阳、师世龙、李艳、苏春风、黄一帆、谢磊、龙智翔、杨德利、肖刘萍、林常兰、陈化玲、石倩、李金岩、付海阔、李佗、张园、王晓琴、王茁、骆月英、吴新利。

引 言
再生锌原料是锌冶炼的重要来源,仅次于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锌精矿。YS/T1171《再生锌原料化学分析方法》规定了再生原料中各元素含量的化学分析方法。旨在满足再生锌原料国内外贸易。
YS/T1171由13个部分组成∶
————第1部分∶锌量的测定 Na2EDTA滴定法;
————第2部分∶铅量的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法和Na EDTA滴定法;
————第3部分∶铜、铅、铁、铟、镉、砷、钙和铝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第4部分∶氟量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

————第5部分∶氟量和氯量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第6部分∶铁量的测定 Na EDTA滴定法;

————第7部分∶砷量和锑量的测定 原子荧光光谱法;
————第8部分∶汞量的测定 原子荧光光谱法和冷原子吸收光谱法;————第9部分∶镉量的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0部分∶氧化锌量的测定 Na2EDTA滴定法;
————第11部分∶错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第12部分∶铟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3部分∶铊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金属铟因其优良特性,应用广泛,享有“合金的维生素”的称号。然而铟是昂贵的稀散金属,在地壳中很分散,丰度仅为黄金的1/6,只是在锌和其他一些金属矿中伴生存在。随着全球对铟需求量的大增,铟的战略地位越来越突出,综合回收铟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在再生锌中(铟的含量为0.01%~2.00%)提取铟成为重要的渠道,因此准确分析再生锌中铟的含量非常重要。现行YS/T1171.3—2017再生锌原料化学分析方法行业标准第3部分ICP测定多元素的分析方法虽包含铟的分析,但测定范围仅为0.01%~0.2%,无法满足市场贸易结算的要求。补充再生锌原料化学分析方法中铟的分析方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市场贸易结算,指导冶炼生产,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性和必要性。
YS/T1171.12重点补充再生锌原料中铟含量的独立测定方法,以满足生产贸易需求。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再生锌原料中铟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再生锌原料中铟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0.020%~2.00%。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方法提要
试料用盐酸、硝酸、高氯酸和硫酸分解。用硝酸溶解盐类,在稀硝酸介质中,使用空气-乙炔火焰,于原子吸收光谱仪推荐波长303.9 nm处,测定铟的吸光度,按标准工作曲线法计算铟的质量分数。
5 试剂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S/T 1171.12-2021 再生锌原料化学分析方法 第12部分:铟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已关闭评论

ICS 03.080
A16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2612-2020
养老机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规范
2020-03-03发布2020-03-03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23/T 2612-2020,养老机构,养老机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规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规范,DB23/T 2612-2020 养老机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规范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民政厅提出。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养老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黑龙江省社会康复医院、黑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奥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黑龙江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黑龙江省民政职业技术学校、黑龙江省养老人才学会、黑龙江省养老服务行业协会、黑龙江省海员总医院(爱心养护院)、哈尔滨安康社会福利院、哈尔滨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哈尔滨市第二社会福利院、哈尔滨市第三社会福利院、哈尔滨市养老服务协会、哈尔滨寿之源养老院、哈尔滨市香坊区德众银发颐养院、哈尔滨市凯峰源护养院、哈尔滨魅力花园新松茂樾山养老公寓有限公司、齐齐哈尔市百草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大庆市萨尔图区惠泽众亲养老院、佳木斯市向阳区乐颐老年养护中心、黑龙江柔德律师事务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孟令杰、朴严花、刘建东、张永元、郑志宏、王雷、裴丽华、郑鹏辉、马荣、高天乐、张欣、高新荣、尹梅、付会仁、杨荣艳、陈宏、张书嫣、崔享彬、张成莲、桑如庄、赵春洁、赵远生、肖艳、李雅丽、李宏、白萍、卢继东、顾莉莉、程振平、李朝波、张晓峰、刁玉英。

内容摘抄:

养老机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养老机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术语和定义、组织管理、出入管理、内部管控、健康管理、疫情处置、物资管理和监督检查。
本标准适用于养老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0213 一次性使用医用橡胶检查手套
GB 14866 个人用眼护具技术要求
GB 19082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
GB 19083 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
GB/T 21417.1 医用红外体温计 第1部分: 耳腔式
GB/T 26373 乙醇消毒剂卫生标准
GB/T 34855 洗手液
GB/T 36758 含氯消毒剂卫生标准
YY 0469 医用外科口罩
YY/T 0506 病人、 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 手术衣和洁净服
YY/T 0969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国卫办疾控函〔2020〕156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
4 组织管理
4.1 统一管理
养老机构应在属地政府组织领导下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预防控制工作,并接受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
4.2 责任落实

防疫期间养老机构法人代表为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养老机构应建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机制,成立由养老机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各部门管理人员为组员的防控小组,划片分区,责任到人;应建立管理和培训考核制度,制定并严格实施防控方案、应急预案、机构内感染控制与隔离制度。
4.3 宣传培训
养老机构应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培训,宣传普及疫情防控知识,传授消毒隔离技术,组织疫情防控应急演练。
4.4 建章立制
4.4.1 养老机构应在属地政府的指导下制定疫情预防、控制、应急预案和工作制度,包括但不限于:
a)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b)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值守制度;
c)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报告制度;
d)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教育制度;
e)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消毒制度;
f)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分餐制度;
g) 老人就医登记、追踪、返院制度;
h) 院内新冠肺炎感染控制与隔离制度;
i) 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j) 垃圾分类处理制度。
4.4.2 实行 24 小时应急值守制度,及时上报各类信息,不缓报、瞒报、漏报和错报。
4.4.3 执行疫情防控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4.4.4 及时做好各种疫情防控记录,做到有据可溯。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 言...............................................................................................................................................................Ⅱ
引 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组织管理.........................................................................................................................................................1
5 出入管理.........................................................................................................................................................2
6 内部管控.........................................................................................................................................................3
7 健康管理.........................................................................................................................................................4
8 疫情处置.........................................................................................................................................................6
9 物资管理.........................................................................................................................................................7
10 监督检查.......................................................................................................................................................7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返(入)院要求确认书........................................................................................... 8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返工要求确认书........................................................................................................9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常见消毒剂及配置使用方法................................................................................. 10
附录 D(资料性附录) 口罩的佩戴方法......................................................................................................11
附录 E(资料性附录) 七步洗手法..............................................................................................................12
参 考 文 献.................................................................................................................................................13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3.080
A20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2627-2020
家政服务信用档案建立与管理规范
2020-05-28发布 2020-06-27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23/T 2627-2020,信用档案建立与管理规范,家政服务,家政服务信用档案建立与管理规范,DB23/T 2627-2020 家政服务信用档案建立与管理规范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商务厅提出。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家庭服务业协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七台河市宏伟家政服务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莉芬、刘建东、高向斌、马金发、尹洪文、邹思龙。

内容摘抄:

家政服务信用档案建立与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家政服务信用档案建立和管理的术语和定义、信用档案的分类、档案信息构成要素、信息采集要求、建档要求、档案管理与使用、社会监督。
本标准适用于家政服务组织、家政服务人员、家政服务消费者的信用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其他组织的家政服务信用档案的建设和管理、行业监管等也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894 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
GB/T 22117-2018 信用 基本术语
GB/T 22118-2008 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处理和提供规范
GB/T 22120 企业信用数据项规范
GB/T 26841 基于电子商务活动的交易主体 企业信用档案规范
GB/T 28042-2011 基于电子商务活动的交易主体 个人信用档案规范
GB/T 31592-2015 企业信用档案信息规范
GB/T 34830.1-2017 信用信息征集规范 第1部分:总则
GB/T 37914 信用信息分类与编码规范
DA/T 22 归档文件整理规则
SB/T 10847-2012 家政服务业通用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GB/T 22117-2018、SB/T 10847-2012所确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 22117-2018、SB/T 10847-2012中的一些术语和定义。
3.1
家政服务
以家庭为服务对象,按照与顾客约定的服务事项,满足顾客服务需求的行为过程。
[SB/T 10847-2012,2 基础部分2.2]
3.2
家政服务组织
依法设立的从事家政服务经营活动的企业、事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
[SB/T 10847-2012,6 家政服务组织和人员 6.1]
3.3
家政服务人员

在家政服务组织中,有相关服务技能可按服务合同或协议为顾客提供相关服务的管理与操作等人员的通称。
注:改写于SB/T 10847-2012,6 家政服务组织和人员 6.4。
3.4
家政服务消费者
顾客
接受家政服务的对象,通常指雇主、客户。
注:改写于SB/T 10848-2012,2 基础部分 2.5。
3.4
信用
个人或组织履行承诺的意愿和能力。
[GB/T 22117-2018,2 通用2.1]
3.5
信用主体
参与信用活动的个人或组织。
[GB/T 22117-2018,2 通用2.4]
3.6
信用信息
个人或组织在社会与经济活动中产生的与信用有关的记录,以及与评价其信用价值相关的各类信息。
[GB/T 22117-2018,2 通用2.22]
3.7
信用记录
完整记录信用主体一项信用行为的信用信息集合。
[GB/T 22117-2018,2 通用2.23]
3.8
信用档案
对信用主体信用信息的采集、整理、保存、加工而形成的信用记录。
[GB/T 22117-2018,3 信用管理3.8]
3.9
家政服务信用档案
对家政服务组织、家政服务人员、消费者信用信息的采集、整理、加工、存储而形成的信用记录。
注:改写于GB/T 22117-2018,3 信用管理 3.8。
3.10
信用档案管理主体
负责信用档案建立和管理的法人或其他组织。
注:包括家政服务组织、家政服务行业协会、行政监管部门。
4 信用档案的分类
4.1 按信用主体分为家政服务组织的、家政服务人员的、消费者的三类。
4.2 按信息构成要素分为基本信息、交易信息、评价信息、公共信用信息。
4.3 按承载信息的载体分为纸质档案、电子档案。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言..................................................................................................................................................................... II
引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信用档案的分类.............................................................................................................................................2
5 档案信息构成要素.........................................................................................................................................3
6 信息采集要求.................................................................................................................................................5
7 建档要求.........................................................................................................................................................6
8 档案管理与使用.............................................................................................................................................6
9 社会监督.........................................................................................................................................................7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家政服务组织信用信息档案................................................................................... 8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家政服务人员信用信息档案................................................................................. 14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家政服务消费者信用信息档案............................................................................. 19
参考文献............................................................................................................................................................. 23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65.020
B65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2630-2020
森林防火火场超短波通信管理规范
2020-05-28发布 2020-0627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23/T 2630-2020,森林防火,森林防火火场超短波通信管理规范,火场超短波通信管理规范,DB23/T 2630-2020 森林防火火场超短波通信管理规范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GB/T 1.1-2009 的编写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森林防火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黑龙江省森林防火预警监测信息中心、哈尔滨江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黑河市逊克县道干林场、黑龙江省森工森林消防指挥中心、齐齐哈尔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继昌、蔡志勇、刘长昊、王丽娜、王岩、王惠东、张哲、李诗佳、徐大林、卢晶、王炜烨、魏衍强、张伟、郭启光、魏胜利、芦海涛、邱岩、王英博、韩卓男、孙启峰、张奇、李显志、刘凯、平晓凡、宫莉、郑宏、王昊、郭昭滨。

内容摘抄:

森林防火火场超短波通信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森林防火火场超短波通信的通信组织、日常管理、战时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森林防火火场超短波通信管理。
2 通信组织
2.1 设立火场超短波通信工作组,明确工作组人员职责。
2.2 火场超短波通信工作组的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培训,了解通信设备的系统性能、操作熟练、快速准确、掌握紧急情况下设备的处理措施,具有简单故障的处理能力。
3 日常管理
3.1 制定火场超短波通信系统的安装、使用、维护制度和相应的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
3.2 根据不同地区特点、不同火场条件、不同设备类型制定火场超短波通信预案。
3.3 应定期做好火场超短波通信的维护工作,对火场超短波通信设备进行认真的检测、维修,达到设备要求的通讯技术指标入库保存。
4 战时管理
4.1 发生森林火灾时,根据火场超短波通信预案,火场通信工作组制定火场临时专用通信模式及扑火通信频率,设置前指通信指挥台、火场超短波通信中继站。
4.2 发生森林火灾时,应第一时间向火灾涉及地域内中继站增加汽油发电机和备用电源等设备,并立即派出通信车前往火场,架设临时中继站,保障火场通信。
4.3 火场通信设备不足时,应迅速将备用通信设备送到火场前指。
4.4 如火场通信有盲区,应根据实际情况迅速架设临时中继站。
4.5 火场区域内设中继站值机员和通信指挥车报务员并应 24 小时值守。
4.6 火场前指与所辖各扑火队联络以及各扑火队之间的联络,应首选同频直通网络通信联络方案,距离较远无法沟通时再就近选择中继网络通信。
4.7 各通信单位应服从火场前指的通信调度,未经许可,不应擅自进入火场中继网络内工作。改换信道时,应通知火场前指和有关通话对象,并及时回到守听信道。

4.8 火场各通信单位应自觉遵守通话避让原则,同频网络避让中继网络,下级通话避让上级通话,日常通话避让紧急通话,监听到其它单位通话困难时应积极协助传话。
4.9 通信联络时,呼叫和应答均用呼号,应答及时、口齿清晰、内容简练,听清楚内容应答“明白”,重要内容应复述确认,详细的火场情况汇报和扑火的指示、命令应以口述报文的形式上传下达。
4.10 外地支援队伍参加扑火工作时,本系统内部通信仍然使用各自的通信网络和联络方式;到达火场后,向扑火前指报到并领取呼号和火场通信联络文件,设置扑火通信频率和信道,及时进入当地火场指挥通信网络。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4.240.60
A10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2633-2020
电子商务园区建设与运营服务规范
2020-06-08发布 2020-07-07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23/T 2633-2020,园区建设与运营服务规范,电子商务园,电子商务园区建设与运营服务规范,DB23/T 2633-2020 电子商务园区建设与运营服务规范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19给出的规范起草。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黑龙江湾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七台河市电子商务协会、七台河市电子商务产业园。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彦宝、惠菲菲、田奇峰、蒋林昭、姜胜龙。

内容摘抄:

电子商务园区建设与运营服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子商务园区的规划建设、管理保障、园区发展、监督考核的内容与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电子商务园区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与服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B/T 11112-2015 电子商务企业认定规范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子商务
交易当事人或参与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包括互联网、移动网络或其他信息网络)所进行的各类商业活动,包括商品交易、服务交易和知识产权交易,也包括为上述交易所提供的信息、金融、物流及信用评价、交易纠纷解决等公共服务。
[SB/T 11112-2015,定义3.1]
3.2
电子商务企业
直接从事电子商务或移动电子商务活动,或为电子商务或移动电子商务提供各类服务的社会经济组织。
[SB/T 11112-2015,定义3.3]
3.3
电子商务服务
为企业及个体开展电子商务业务提供支撑的配套服务,主要包括软件开发、网站建设、通信服务、仓储配送、物流快递、代运营托管、网络推广、数据分析、售后服务、在线支付、信用认证、咨询培训、视频美工等专业服务
3.4

电子商务园区
由政府、企业或者其他社会力量建设的集聚电子商务发展各要素、为电子商务企业及个体提供关联配送服务的具有产业集聚发展效应的经济体,包括但不限于电子商务产业园、电子商务产业基地、电商物流园、电子商务创业园、电子商务孵化园、电子商务城、电子商务中心等。
3.5
园区公共服务平台
电子商务园区为入园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载体,通过搭建和完善园区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各类服务资源,加强园区内企业协作,为园区内企业提供有效、便利的一站式服务。
4 规划建设
4.1 基本要求
4.1.1 园区应配置党建活动室、党建会议室、党建展示宣传等场所。
4.1.2 园区建筑应符合工程建设规定要求,并通过建筑、消防等相关部门验收。
4.1.3 园区位置选择应符合城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相关产业发展规划。
4.1.4 园区配置与园区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电力、通信、给排水、道路、停车场、仓储等基础设施。
4.1.5 园区周边配置设施完善,应能提供必要的商务、政务、生活、交通等方面的资源与服务。
4.2 功能区设置
4.2.1 企业办公区,为入驻企业提供办公载体服务。
4.2.2 公共服务区,为入驻企业提供会议、培训、洽谈、产品展示等公共服务。
4.2.3 物流服务区,为入驻企业提供物流仓储、分拨配送、快件收发服务。
4.2.4 生活服务区,为入驻企业提供餐饮、住宿、休闲等生活服务。
4.3 信息配套
4.3.1 可根据需要建设具有基础通信、信息管理、电子服务、信息安全等功能的公共信息平台。
4.3.2 园区应为入驻企业提供具有数据通信、固定电话、移动通讯等基础信息化设施。
4.3.3 园区宜建设具有对外宣传、信息服务、园区信息管理等功能一体化的门户网站,并能为园区内企业提供公共信息。
4.4 标志标识
园区内公共场所设置标志标识应符合GB/T 10001.1和要求。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 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与定义.....................................................................................................................................................1
4 规划建设.........................................................................................................................................................2
5 管理保障.........................................................................................................................................................2
6 园区发展.........................................................................................................................................................3
7 监督考核.........................................................................................................................................................4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40
A75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2636-2020
基于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制图技术规范
Cartographic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based on provincial fundamental geographic Infommation database
2020-06-08发布 2020-07-07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23/T 2636-2020,制图技术规范,基于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制图技术规范,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DB23/T 2636-2020 基于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制图技术规范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黑龙江省测绘地理信息局、黑龙江地理信息工程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新文、于庆国、初启凤、陆宇红、曲平、巩翼龙、杨阳、姜淼、张婧怡、付瑜。

内容摘抄:

基于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制图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黑龙江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1﹕10 000 比例尺,基于“图库一体化”数据进行地形图制图的数据内容、构成及要求,制图符号整体性规定,制图技术流程及要求,描述了对应的证实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基于黑龙江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1﹕10 000 比例尺数据的制图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923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 13989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T 13990 1﹕5 000 1﹕10 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GB/T 15661 1﹕5 000 1﹕10 000 1﹕25 000 1﹕50 000 1﹕100 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
GB/T 17278 数字地形图产品基本要求
GB/T 17941 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
GB/T 18316 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 20257.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 2 部分: 1﹕5 000 1﹕10 000 地形图图式
GB/T 24356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 33462 基础地理信息 1﹕10 000 地形要素数据规范
CH/T 1015.1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 1﹕10 000 1﹕50 000 生产技术规程 第 1 部分:数字线划图(DLG)
CH/T 9009.3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 1﹕5 000、1﹕10 000、1﹕25 000、1﹕50 000、1﹕100 000 数字正射影像图
3 数据描述
地形要素数据制图为制图符号信息与矢量数据一体化存储。1﹕10 000 地形要素矢量数据作为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定位基础、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境界与政区、地貌、植被与土质、地名 9 大类内容,它是地形要素数据制图的数据基础和数据支撑。图廓整饰、注记以及制图辅助层和图层关系工程数据是保证地形图制图效果完整、连续、合理的关键。
4 数据构成
1﹕10 000 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制图数据由三部分组成:
a) MDB/GDB 格式数据:存储地形要素的空间坐标信息、属性信息、制图表达符号信息、空间坐标系信息等;

b) MXD 格式数据:存储图幅工程信息、符号关系、图层相互关系等;
c) 元数据:记录关于矢量数据与制图数据的描述。

内索索引:

目 次
前言............................................................................................................................................................... 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数据描述.................................................................................................................................................1
4 数据构成.................................................................................................................................................1
5 数据要求.................................................................................................................................................2
5.1 数学基础.........................................................................................................................................2
5.2 分幅与编号.....................................................................................................................................2
5.3 平面及高程精度.............................................................................................................................2
5.4 数据分层.........................................................................................................................................2
6 制图符号整体性规定.............................................................................................................................4
6.1 符号的分类.....................................................................................................................................4
6.2 符号的尺寸.....................................................................................................................................4
6.3 符号的定位.....................................................................................................................................4
6.4 点符号方向.....................................................................................................................................5
6.5 符号的配置.....................................................................................................................................5
6.6 符号使用方法与要求.....................................................................................................................5
6.7 图廓整饰.........................................................................................................................................6
6.8 地形图颜色.....................................................................................................................................6
7 制图技术流程及要求.............................................................................................................................6
7.1 技术流程.........................................................................................................................................6
7.2 制图步骤及要求.............................................................................................................................7
8 质量检验.................................................................................................................................................8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数据层表.........................................................................................................10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属性项定义表.................................................................................................12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属性表结构.....................................................................................................14
附录 D(规范性附录) 有向点符号要求............................................................................................ 27
附录 E(规范性附录) 1﹕10 000 地形要素数据要素选取与快速制图表达要求........................ 29
附录 F(规范性附录) 地形要素数据内容及制图要求.....................................................................3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13.030.01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
Z77 DB23T2639-2020
备案号: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标准
Classification,collection and transfer standards of rural domestic waste
2020-06-08发布 2020-07-07实施
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联合发布

DB23/T 2639-2020,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标准,垃圾分类收集转运标准,DB23/T 2639-2020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标准(附条文说明)

前言
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中办发〔2018〕5 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 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7〕26 号)等文件要求,按照黑龙江省现阶段及今后一段时期县(市、区)域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能达到的技术目标,结合本省县域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设施规划建设工作编制而成。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和定义;3 基本规定;4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5 农村生活垃圾收集;6 农村生活垃圾转运。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请各有关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至东北林业大学(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兴路 26 号;邮编:150040;联系电话:0451- 82190820;邮箱:nefuGIS@163.com),以供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城乡建设研究所、黑龙江东林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继红 孙晓铭 王 钢 史 南 江 星张钧誌 金礼学 杜 蕾 熊俣虹 唐超然 韩宏伟 于景洋 边喜龙 郭一雄 孔明畅  韩晓林 刘忠瑞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王健 王晶 郭泽林 吴冰 陈庚 常影 代英杰

内容摘抄:

l 总 则
1.0.1 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规范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使其分类规范、收集有序、转运合理 ,统一技术要求,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全省县(市、区)行政管辖范围内所有行政村、自然屯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及转运。
1.0.3 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转运除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定义
2.0.1 农村生活垃圾
是指农村居民在农村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农村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
2.0.2 垃圾分类
将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和分类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农村生活垃圾分为:可堆肥垃圾、不可堆肥垃圾(可回收物、不可回收物)、有害垃圾。
2.0.3 垃圾收集
生活垃圾从被投放开始,到垃圾收集容器、垃圾收集车或垃圾收集设施的集中过程。
2.0.4 垃圾转运
生活垃圾得到及时的处理而在垃圾产地(或集中地点)至垃圾处理环节之间的中转过程。

3 基本规定
3.0.1 坚持政府推动、村民参与、城乡统筹、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3.0.2 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综合考虑气候特点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生活习惯、垃圾成份等方面实际,科学确定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范围、类别、收运方式,合理选择实施方法和路径。
3.0.3 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推行源头减量、资源回收、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转运。
3.0.4 规划先行,统筹兼顾,加强农村生活垃圾相关设施、设备的改造与建设。
3.0.5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设施建设应遵循布局合理、经济适用、方便操作的原则。

4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
4.1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类别
4.1.1 可堆肥垃圾
农村居民在生活中产生的适宜于利用微生物发酵处理并制成肥料的垃圾。包括剩余饭菜等易腐食物类厨余垃圾,树枝花草等可堆沤植物类垃圾等。可堆肥垃圾处理可采用堆肥工艺处理成有机肥料。
4.1.2 不可堆肥垃圾
在垃圾分类时,除可堆肥垃圾和有害垃圾以外的所有农村生活垃圾。不可堆肥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物。
1 可回收物
农村居民在生活中产生的可以循环使用或再生利用的垃圾,主要包括金属、纸类、玻璃、塑料和橡胶五大类。金属类包括废旧五金、金属易拉罐、铁皮罐头盒等;纸类包括报刊、杂志、黄纸板、包装纸、其他废纸等;玻璃类包括玻璃杯、旧碗罐等;塑料类包括废旧塑料、矿泉水瓶等;橡胶类包括废旧橡胶、旧轮胎类;以及旧家电、家具和木竹料等。可回收物宜以回收再利用为主,不应与其他垃圾混合收运。
2 不可回收物
不可回收物包括不可降解的一次性用品、卫生用纸等。

(略)

内容索引:

目次
l 总 则........................................................................................... 3
2 术语和定义.................................................................................. 4
3 基本规定...................................................................................... 5
4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 6
5 农村生活垃圾收集...................................................................... 9
6 农村生活垃圾转运.................................................................... 15
引用标准名录······························································19
条文说明···································································· 20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91.010.20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
P01 DB23/T2640-2020
备案号:JXXXXXX-20Xx
住宅使用说明书编制标准
Standard for Preparation of Residential Instructions
2020-06-08发布2020-07一07实施
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联合发布

DB23/T 2640-2020,住宅使用说明书,住宅使用说明书编制标准,DB23/T 2640-2020 住宅使用说明书编制标准

前 言
根据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对编制《住宅使用说明书编制标准》的批复和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2020年第一批黑龙江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由哈尔滨达城绿色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和黑龙江省建设工程监测中心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单位开展了地方标准《住宅使用说明书编制标准》的编制工作。
本标准编制过程中,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建筑产业发展需要和住宅使用及装修过程中发生的问题,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参考有关标准和范本,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多次反复讨论、修改、充实,最后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5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居住区、住宅楼信息,住宅套内使用说明等。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哈尔滨达城绿色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哈尔滨达城绿色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地址:哈尔滨南岗区先锋路469号7号楼4层;邮编:150049;电话:0451-82874974;邮箱:wflai@sina.com),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哈尔滨达城绿色建筑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建设工程监测中心
本标准参编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方舟国际设计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
哈尔滨中庆燃气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王凤来 李会义 姜英洲 徐新亮 李小东
邵晓东 王 健 闫 峰 郭晓冬 赵文宇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唐榕滨 张国祥 苏连文 杨淑华 肖明秀
李晓东 范 涛

内容摘抄:

1 总 则
1.0.1 为倡导全寿命期的住宅安全使用理念,增强住宅安全使用意识,正确指导住宅业主和管理单位的安全使用行为,落实住宅建设单位质量责任,规范住宅使用说明书的编制,加快住宅使用说明书在我省的推广应用,特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住宅使用说明书的编制,其他建筑使用说明书的编制可参照使用。
1.0.3 住宅使用说明书的编制应遵循方便用户阅读与指导使用的原则。
1.0.4 住宅使用说明书的编制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及我省现行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

2 术 语
2.0.1 住宅使用说明书 residential instructions

通过文字或图示表述对住宅的建筑结构与设备设施中涉及到安全使用的性能和参数作出说明,给出必要的维护保养提示和使用注意事项,指导用户正确安全使用的技术文件。
2.0.2 住宅安全使用 safe use of residential premises
使用人在了解与安全有关的建筑结构与设备设施使用要求和必要的全寿命期维护保养常识基础上,通过掌握正确合理的使用方法,规避不当的使用行为,保证住宅使用安全,维持建筑功能与结构性能,在突发紧急情况下,能够采取有效避险行为的全过程。
2.0.3 实物标识 physical marking
为便于用户识别,依照设备设施的功能与主要使用参数进行的可识别性标记。
2.0.4 图示标识 illustration
为方便用户阅读和查阅使用,对有关内容在图形上进行标示说明的方法。

3 基 本 规 定
3.0.1 住宅使用说明书应由建设单位负责编制。
3.0.2 住宅使用说明书中的套内使用说明应以户为单位分别编制。
3.0.3 住宅使用说明书的编制,应满足正确指导用户对住宅的安全使用,发生紧急情况的避险,保证全寿命期的建筑结构安全、设备设施功能及进行必要的维护保养。
3.0.4 住宅使用说明书应在住宅交付前完成编制,并在交付房屋时提供给买受人。
3.0.5 住宅使用说明书的编制内容应包括建筑、结构、水暖通风设施、电气及智能化系统、燃气与消防设施的安全使用要求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3.0.6 施工单位应配合建设单位在住宅交付前,按照住宅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做好实物标识工作。
3.0.7 住宅使用说明书应按目录编制、装订成册,便于保存。

4 居住区、住宅楼信息
4.1 居住区基本信息
4.1.1 应对住宅区的地理位置与周边市政道路总体信息进行图示概要说明。
4.1.2 应对住宅区内消防车道、消防设施、救援场地、避难场所及其他与避险疏散有关的信息进行图示标识说明。
4.1.3 应对住宅区内的生活给水水源类别、给水方式、供暖设施、垃圾分类设施进行说明,并给出使用和维护注意事项。
4.1.4 应对小区内的充电设施、门禁系统及安防监控系统等信息进行说明。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1 总则......................................................................................................5
2 术语......................................................................................................6
3 基本规定..............................................................................................8
4 居住区、住宅楼信息......................................................................... 9
4.1 居住区基本信息..................................................................... 9
4.2 住宅楼基本信息..................................................................... 9
5 住宅套内使用说明........................................................................... 11
5.1 建筑功能使用说明............................................................... 11
5.2 结构功能使用说明............................................................... 11
5.3 水、暖设施使用说明........................................................... 11
5.4 电气及智能化系统使用说明............................................... 12
5.5 燃气系统使用说明............................................................... 13
本标准用词说明..................................................................................... 14
附:条文说明..........................................................................................15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5.180
YB CCSG15
中华人民共和国黑色冶金行业标准
YB/T 4930——2021
洗油 主要组分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Washing oil—Determination of the main compositions——Gas chromatography
2021-12-02发布 2022-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 布
YB/T 4930-2021,主要组分的测定,气相色谱法,洗油,YB/T 4930-2021 洗油 主要组分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山东晨阳新型碳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金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盛隆钢铁材料研究院、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柯雪利、刘翠霞、刘光穆、黄玉鸿、游舟、蔡恒忠、闫萍、张慧、张海霞、王进晓、叶军成、黄嘉明、郑景须。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洗油中各主要组分测定试验原理、试剂和材料、仪器设备、试验条件、试验步骤、结果计算及精密度等。
本文件适用于高温煤焦油经加工所得的洗油馏分主要组分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99 焦化油类产品取样方法
GB/T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3 试验原理
利用毛细管色谱柱进行分离洗油,用微量注射器直接进样,气化的试样被载气携带,分流后一部分进入毛细管色谱柱。在柱出口处追加氮气后由氢火焰检测器(FID)检测待测物质,通过校正面积归一化法测定洗油中各组分的含量,以质量分数表示。
4 试剂和材料
4.1 丙酮∶分析纯。

4.2 无水氯化钙∶分析纯。
4.3 萘、喹啉、2-甲基萘、1-甲基萘、联苯、1,3-二甲基萘、1,4-二甲基萘、范、氧芴、芴∶色谱纯。

4.4 氢气∶体积分数≥99.99%。

4.5 氮气∶体积分数≥99.99%。

4.6 净化空气。
5 仪器和设备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13.030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
DB23/T2665-2020
P50 备案号:
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标准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of municipal domestic waste
2020-08-24发布2020-09-23实施
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联合发布

DB23/T 2665-2020,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标准,DB23/T 2665-2020 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标准(附条文说明)

前言
受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托,按照黑龙江省市场和监督管理局标准发布计划,标准编制组通过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各地实践经验,并参考国内外有关标准,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分类类别及基本模式;5.分类投放;6.分类收集;7.分类运输;8.分类处理;9.达标考评。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请各有关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至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清滨路 60 号;邮编:150080,联系电话:18745051240,邮箱:hljhdy@126.com),以供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编单位:黑龙江省城乡建设研究所

哈尔滨市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
哈尔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
东北林业大学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盈源环境修复有限公司
哈尔滨市博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玉禾田环境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 健 李若冰 郝聪林 赵茜瑞
阴雨夫 姜 红 白云健 李继红
王 钢 边喜龙 于景洋 石开明
刘 磊 李达理 赵东雷 李东阳
张焕鑫 管西安 石洪影 樊凤君
黄耀东 吕丰民 居 磊 刘 力
郑晓旭 许 锋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姚 杰 李兴隆 常 影 赵庆良
张显辉 黄 春 王海棠

内容摘抄:

l 总 则
1.0.1 为进一步促进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使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等活动更加规范、有效、及时,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城镇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等活动。
1.0.3 城镇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黑龙江省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 语
2.0.1 城镇生活垃圾 municipal domestic waste
城镇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以及法律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废弃物。
2.0.2 城镇生活垃圾类别 municipal domestic waste category
根据城镇生活垃圾的特性,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大类。大件垃圾和装修垃圾单独分类。
2.0.3 可回收物 recyclable
表示适宜回收利用的生活垃圾,包括纸类、塑料、金属、玻璃、织物等。
2.0.4 有害垃圾 hazardous waste
是指生活垃圾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主要包括灯管、家用化学品和电池等。
2.0.5 厨余垃圾 food waste
表示易腐烂的、含有机质的生活垃圾,包括家庭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和其他厨余垃圾等。

3 基本规定
3.0.1 生活垃圾分类应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建立依法分类、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简便易行的垃圾分类制度,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合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生活垃圾分类的效率。
3.0.2 生活垃圾分类应综合考虑严寒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习惯、生活垃圾成分、处理工艺以及处理利用能力等方面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加以推进。
3.0.3 应加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投放、运输和终端处理等环节的衔接,形成统一完整、能力适应、协同高效的全过程运行系统。
3.0.4 生活垃圾分类设施的配置应结合《黑龙江省城乡固体废物分类治理布局规划》(2019-2035 年),坚持布局合理、卫生适用、节能环保和便于管理的原则,有利于环境卫生作业和环境污染控制。

4 分类类别及基本模式
4.1 分类类别
4.1.1 城镇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大类。
4.1.2 城镇生活垃圾类别应符合表 4.1.1 的规定。

(略)

内容索引:

目次
l 总 则........................................................................................... 1
2 术 语.......................................................................................... 2
3 基本规定...................................................................................... 4
4 分类类别及基本模式.................................................................. 5
4.1 分类类别........................................................................... 5
4.2 分类基本模式................................................................... 6
5 分类投放...................................................................................... 8
5.1 一般规定........................................................................... 8
5.2 生活垃圾投放................................................................... 9
5.3 大件垃圾投放................................................................. 10
5.4 装修垃圾投放................................................................. 11
6 分类收集.................................................................................... 12
6.1 一般规定......................................................................... 12
6.2 垃圾分类收集点............................................................. 12
6.3 收集车辆......................................................................... 14
6.4 垃圾分类收集站............................................................. 14
7 分类运输.................................................................................... 16
7.1 一般规定......................................................................... 16
7.2 运输车辆......................................................................... 16
7.3 垃圾转运站..................................................................... 17
7.4 运输要求......................................................................... 18
8 分类处理.................................................................................... 19
9 达标考评.................................................................................... 20
9.1 一般规定........................................................................... 20
9.2 达标要求........................................................................... 20

附录 A 生活垃圾分类标志.......................................................... 25
引用标准名录.................................................................................. 32
条文说明···································································· 33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