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2 > 12月 ( 第 168 页)

ICS01.120
CCS A 00
DB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2095-2021
政务公开标准目录编制规范
Standards for the compilation of government affairs open standard catalogue
2021-01-25  发布
2021-02-25  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5/T 2095-2021,政务公开,标准目录,编制规范,DB15/T 2095-2021 政务公开标准目录编制规范.pdf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由内蒙古自治区政务服务局提出。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政务服务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政务服务局、内蒙古自治区标准化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云吉龙、邰玉柱、李世繁、张博尧、岳永祥、陈爱国。

内容目录: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编制原则1
5编制方法1
5.1事项梳理1
5.2填写公开要素2
6目录审核3
7目录发布3
8动态调整3
附录A(资料性)政务公开标准目录4

内容摘抄:

政务公开标准目录编制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政务公开标准目录的编制原则、编制方法、目录审核、目录发布、动态调整和政务公开标准目录格式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政务公开标准目录的编制和管理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5647电子政务术语
DB15/T2089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工作规范
DB15/T2090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2564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政务公开open government
行政机关全面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全过程公开,加强政策解读、回应关切、平台建设、数据开放,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增强政府公信力、执行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制度安排。
3.2政府信息government information
行政机关在履行行政管理职能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
4编制原则
公开主体应遵循科学合理、系统规范、分级编制、各负其责的原则,对梳理出的事项编制公开目录。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65.020.01
CCS B01
DB15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2184-2021
荒漠化沙化数据汇集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collection of desertification and sandificantion data
2021-05-10  发布
2021-06-10  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5/T 2184-2021,数据,汇集规范,沙化,荒漠化,DB15/T 2184-2021 荒漠化、沙化数据汇集规范.pdf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信息中心、北京数起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科电数据服务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段菁、李鑫、云海英、滕飞、曹玲、李明国、李金兰、陈满意、纳青、高荣丽、化希军、徐永涛、李海瑞、刘涛、刘国粹、刘希阳、牡丹、马丽坤、刘海松、庞晓燕。

内容目录: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数据汇集流程2
5数据收集3
6数据符合性检查3
7数据建库4
8数据应用5
附录A(资料性)数据目录检查表6
附录B(规范性)逻辑关系质量检查标准表7
附录C(资料性)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数据库字段结构表11
附录D(资料性)荒漠化和沙化监测调查(解译)因子代码表13
参考文献20

内容摘抄:

荒漠化、沙化数据汇集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荒漠化、沙化数据汇集到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管理部门林草大数据管理平台的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荒漠化和沙化数据收集、符合性检查、建库、应用的全过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55沙化土地监测技术规程
LY/T2182荒漠化信息分类与代码
3术语和定义
GB/T24255、LY/T218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沙化sandification
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由于多种原因形成地表呈现以沙(砾)物质为主要特征的土地退化过程。[来源:GB/24255-2009,3.1]
3.2沙化士地sandified land
具有明显沙化特征的退化土地。[来源:GB/T24255-2009,3.2]
3.3荒漠化desertification
由于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来源:LY/T2182-2013,3.1]
3.4荒漠化土地desertified land
具有明显荒漠化特征的退化土地。
3.5荒漠化和沙化监测desertification and sandification monitoring
对土地荒漠化、沙化情况进行监测、统计和分析,并定期公布监测结果。
3.6荒漠化和沙化小班desertification and sandification class
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区划及面积量测的基本单元。

4.2数据汇集流程说明
4.2.1荒漠化、沙化数据生产部门应按照《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的要求,提交监测成果和工作总结到荒漠化、沙化数据主管部门。
4.2.2荒漠化、沙化数据主管部门负责监测成果的统一汇总和成果报告编制,按照本文件规定的数据范围(见5.1)及质量要求(见5.3),提交数据成果到林草大数据管理平台维护部门。
4.2.3林草大数据管理平台维护部门负责对数据进行符合性检查(见6),合格数据统一入库,不合格数据退回至数据提供部门。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65.020.01
CCS B16
DB15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2110-2021
高粱炭疽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Sorghum Resistance to Anthracnose
2021-03-25 发布
2021-04-25  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5/T 2110-2021,技术规程,抗性鉴定,疽病,高粱炭,DB15/T 2110-2021 高粱炭疽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pdf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提出。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M/TC20)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岩、徐秀德、文辉、王盛男、王立新、娜日娜、巴图、成慧娟、陈琪、赵剑平、荣迪、邓宇、边丽梅、刘迎春、乌仁图雅、李红梅、李银换、张立华。

内容摘抄:

高粱炭疽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高粱抗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raminicola(Ces.)G.W.Wilson]鉴定技术中病原物接种体制备、田间接种方法、病情调查、抗性评价和鉴定。本文件适用于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品系、品种、杂交种及高粱种质资源对炭疽病田间抗性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高粱炭疽病sorghum anthracnose
高粱炭疽病由禾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raminicolum(Ces.)G.W.Wilson,Colletotrichum sublineolum P.Henn in Kabat&Bubk)侵染引起的病害。
3.2抗病性鉴定identification of disease resistance
通过适宜技术方法鉴别植物对其特定侵染性病害的抵抗水平。
4高粱炭疽病菌接种体制备
4.1病原物分离
将采集的高粱炭疽病叶片用清水洗净表面,在病斑的病健交界处剪取3mm×5m的发病组织,用2%的次氯酸钠溶液表面消毒2mi,无菌水漂洗3次,置于水琼脂培养基(WA)上,25℃培养3d~5d。待病组织周围出现菌落后,进行单孢纯化,经致病性测定,确定为高粱炭疽病病原菌后,4℃短期保存或20%甘油液体中-40℃长期保存。
4.2接种体繁殖
接种前在酪蛋白-乳糖水解液培养基(CLH,配方见附录A)上进行病原物接种体的繁殖,具体操作程序:打取5块直径9mm高粱炭疽病菌的菌块均匀放置在CLH培养基平板上,23℃光暗交替培养10d~15d。待菌落表面产生橘红色的分生孢子团时,用无菌水将分生孢子洗下,配制成孢子悬浮液(浓度3×105个/mL),供田间接种使用。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27.010
CCS F01
DB15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2229-2021
能源管理体系评价技术规范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s evaluation
2021-07-23  发布
2021-08-23  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5/T 2229-2021,体系评价,技术规范,能源管理,DB15/T 2229-2021 能源管理体系评价技术规范.pdf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内蒙古节能协会提出。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碳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节能协会、内蒙古自治区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巴彦淖尔紫金有色金属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高雪梅、杜启超、沈雁、达尔汗、高春梅、贾向春、陈鹏、申开榜、崔红红、程飞扬、王子墨、李宝佳。

内容目录: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评价原则1
5评价人员要求2
6评价依据2
7评价内容2
8评价程序2
9评价方法2
10评价结论2
附录A(规范性)能源管理体系评价指标4
附录B(规范性)能源管理体系评价程序12
附录C(资料性)能源管理体系评价资料14
附录D(资料性)能源管理体系评价报告18

内容摘抄:

能源管理体系评价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组织能源管理体系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评价原则、评价依据、评价内容、评价程序、评价方法和评价结论。本文件适用于对依据GB/T23331建立的能源管理体系运行效果的评价;对依据其他标准建立的能源管理体系的评价可参照使用。本文件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组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3234用能单位节能量计算方法
GB/T2333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3术语和定义
GB/T2333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被评价方evaluated organizer
接受能源管理体系评价的组织。
3.2评价方evaluative organizer
对被评价方(3.1)实施能源管理体系评价,做出最终评价结论的组织。
4评价原则
4.1科学、准确、合理
能源管理体系评价应坚持科学、准确、合理的原则,以客观事实为判定依据,确保评价过程符合标准、透明、可复核。
4.2独立、公平、公正
能源管理体系评价应坚持独立、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和有效性。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北京市地方标准

编 号DB11/T1746—2020

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teel structure residence

2020-01-01实施2020-07-02发布

 

DB11/T 1746-2020,DB11/T 1746-2020 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DB11/T 1746-2020 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

为实现国家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战略,落实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建筑节能发展规划的目标,体现北京城市发展目标和北京地方特点,按照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城乡规划标准化工作规划》和原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2018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京质监发〔2018〕20 号)的要求,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吸取科研成果以及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完成本规范的编制工作。本规范共分8章和3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住宅设计;5.制品及配套设计;6. 安装建造与绿色施工;7.工程验收;8.使用与维护。

1.0.1 为规范和指导本市钢结构住宅的建设和发展,确保钢结构住宅的设计建设质量,贯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依照国家相关规定及北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北京市新建钢结构住宅的设计、施工、验收、使用与维护。

1.0.3 钢结构住宅应执行国家和北京市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并应结合本市实际经济发展水平、技术体系和产品的配套能力,注重钢结构住宅的空间可改造性,全面推进绿色建造。

1.0.4 钢结构住宅的设计、施工、验收、使用与维护,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北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0.1 成品住宅 finished residence

指结构、机电、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一体化进行,室内功能空间各界面铺装或涂饰完成、设备管线及末端齐备、门窗以及厨卫基本设施安装到位,具备使用功能的新建住宅。

2.0.2 设施阳台 facilities balcony

与厨房或卫生间相邻,设置设备及竖向管线的生活阳台或专用平台。

2.0.3 固定家具 fitment

固定于室内墙面、顶面、地面等部位的壁柜、吊柜、隔断等。

2.0.4 贴面墙 veneered wall

在外墙内表面及分户墙表面设置的,由工厂生产、现场组装的带有空腔可敷设管线的墙面,由具有调节功能的龙骨、锁扣、粘接材料和板材组成。

3.0.1 钢结构住宅应实施全装修,并以成品住宅的形式交付。

3.0.2 钢结构住宅单体设计应满足住区总体规划的要求。

3.0.3 钢结构住宅设计应满足无障碍及适老的要求。

3.0.4 钢结构住宅应采用大开间的结构体系。

3.0.5 钢结构住宅应统筹协调生产、运输、施工、维护等环节的技术要求,并对各过程进行把控。

3.0.6 钢结构住宅应提前进行技术策划,并合理确定技术实施方案。

3.0.7 钢结构住宅宜采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进行全专业、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3.0.8 钢结构住宅部品部件的原材料及配套材料应优先采用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废物利用、绿色环保的材料。

4.1.1 钢结构住宅建筑设计各专业应协调同步进行。

4.1.2 钢结构住宅应在模数协调的基础上采用标准化、模块化、系列化、通用化的设计方法。

4.1.3 钢结构住宅设计文件中应包含全装修设计专篇。

4.1.4 钢结构住宅设计应采用装配式装修技术体系及产品。4.1.5 钢结构住宅应采用设备管线与结构主体分离的方式。

1 总则 ....................................................................................................................................9

2 术语 ..................................................................................................................................10

3 基本规定 ..........................................................................................................................11

4 住宅设计 ..........................................................................................................................12

4.1 一般规定 .......................................................................................................................12

4.2 模数协调 .......................................................................................................................12

4.3 建筑 ...............................................................................................................................13

4.4 结构 ...............................................................................................................................15

4.5 建筑设备 .......................................................................................................................19

4.6 全装修 ...........................................................................................................................21

4.7 建成环境 .......................................................................................................................22

5 制品及配套设计 ..............................................................................................................23

5.1 外墙 ...............................................................................................................................23

5.2 楼板 ...............................................................................................................................28

5.3 梁柱包覆设计 ...............................................................................................................36

5.4 内隔墙 ...........................................................................................................................36

5.5 贴面墙 ...........................................................................................................................38

5.6 吊顶 ...............................................................................................................................39

5.7 架空地面 .......................................................................................................................41

  1. 施工与安装 .....................................................................................................................42

6.1 一般规定 .......................................................................................................................42

6.2 施工准备 .......................................................................................................................42

6.3 钢结构 ...........................................................................................................................43

6.4 楼板 ...............................................................................................................................45

6.5 外墙 ...............................................................................................................................46

6.6 内隔墙 ...........................................................................................................................47

6.7 设备与管线 ...................................................................................................................48

6.8 外墙保温 .......................................................................................................................49

6.9 装饰装修 .......................................................................................................................50

6.10 电气与智能化 .............................................................................................................52

7 质量验收 ..........................................................................................................................55

7.1 一般规定 .......................................................................................................................55

7.2 钢结构 ...........................................................................................................................55

7.3 楼 板 ...........................................................................................................................63

7.4 外 墙 .............................................................................................................................65

7.5 内隔墙 ...........................................................................................................................65

7.6 装饰装修 .......................................................................................................................67

7.7 设备管线 .......................................................................................................................67

8 使用与维护 ......................................................................................................................69

本规程用词说明 ....................................................................................................................70

引用标准名录 ........................................................................................................................71

附:条文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13.220.01

C 80

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DB11/T 1753——2020

乡村民宿建筑消防安全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fire safety of rural homestay inn

2021-01-01实施2020-09-17发布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1/T 1753-2020,DB11/T 1753-2020 乡村民宿建筑消防安全规范,乡村民宿建筑消防安全规范,DB11/T 1753-2020 乡村民宿建筑消防安全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乡村民宿的建筑要求、消防技术措施和消防安全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单体经营规模为经营用客房数量不超过14间(套)、建筑面积不超过800m²乡村民宿的建筑防火改造、消防设施建设和消防管理。

本文件不适用于窑洞、毡房、蒙古包等建筑形式的民宿。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907.1 消防词汇 第1部分∶通用术语

GB/T 5907.2 消防词汇 第2部分∶火灾预防

GB 8624 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GB 25506 消防控制室通用技术要求

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11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DB11/T 301 燃气室内工程设计施工验收技术规定

DB11/450 餐饮服务单位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安全条件

DB11/1022 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程

DB11/1624 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防火设计标准

DB11/T 1632 农村家庭用户天然气管道工程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3.1.1乡村民宿 rural homestay inn

利用位于村庄的村民自有住宅或其他合法建筑,结合本地人文环境、自然景观、生态资源及生产、生活方式,为旅游者提供住宿、餐饮服务的场所。

3.1.2耐火极限 fire resistance rating

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构件、配件或结构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至失去承载能力、完整性或隔热性时止所用时间,用小时表示。[GB/T 5907.2—2015,2.3.12]

3.1.3难燃性 difficult flammability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材料难以进行有焰燃烧的特性。[GB/T 5907.1—2014,2.55]

3.1.4可燃性 combustibility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材料能够被引燃且能持续燃烧的特性。[GB/T 5907.1—2014,2.54]

3.1.5易燃性 flammability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材料发生持续有焰燃烧的能力。[GB/T 5907.1—2014,2.53]

3.1.6可燃物 combustible(n.)

可以燃烧的物品。[GB/T 5907.1—2014,2.49]

3.2.1安全出口 safety exit

供人员安全疏散用的楼梯间、室外楼梯的出入口或直通室内外安全区域的出口。[GB/T 5907.2—2015,2.3.1]

3.3.1防烟楼梯间 smoke-proof staircase

在楼梯间入口处设置防烟的前室、开敞式阳台或凹廊(统称前室)等设施,且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为防火门,以防止火灾的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GB/T 5907.2—2015,2.1.7]

3.3.2封闭楼梯间 enclosed staircase

在楼梯间入口处设置门,以防止火灾的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GB/T 5907.2—2015,2.1.8]

3.3.3敞开楼梯间 open staircase

建筑物内由墙体等围护构件构成的无封闭防烟功能,且与其他使用空间相通的楼梯间。

3.3.4敞开楼梯 open stairway

建筑物内不封闭的楼梯。[GB/T 5907.2—2015,2.1.1]

4.1 设有乡村民宿的村庄,其消防安全布局、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消防电源、消防通信、消防装备、消防组织等应纳入乡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并与其他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同步实施。4.2 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应符合GB 8624的要求。

4.3 室内燃气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应符合DB11/T301 以及 DB11/T1632的要求。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的乡村民宿,应满足DB11/450的相关要求。

4.4 电气产品、线缆应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合格产品。

4.5 位于可能发生对地闪击地区的乡村民宿,其防雷设计应符合GB 50057的规定。

5.1 建筑分类与建筑规模

5.1.1 按照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乡村民宿可分为三类∶

——A类,墙、柱、梁、楼板、楼梯和屋顶承重构件等均为不燃材料

——B类,墙、柱、梁、楼板、楼梯等均为不燃材料,屋顶承重构件为可燃性材料

——C类,墙、柱、梁、楼板任意构件为可燃性材料。

5.1.2 C类乡村民宿经营用建筑层数地上不应超过2层,第二层经营面积不应超过300m²。5.2 建筑构件

5.2.1 A类乡村民宿采用钢结构时,柱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5h、梁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h、屋顶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h。

5.2.2 B类乡村民宿采用钢结构时,柱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h、梁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h、屋顶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h。

前 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基本要求............................................................................ 3

5 建筑要求............................................................................ 3

6 消防技术措施........................................................................ 5

7 消防安全管理........................................................................6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H 22
ICS 77.040. 1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4179- -2009
金属材料
残余应力测定压痕应变法
Metallic materials- -Residual stress determination-The indentation strain-gage method
2009-06-25发布
2010-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GB/T 24179-2009,压痕应变法,残余应力测定,金属材料,GB/T 24179-2009  金属材料 残余应力测定 压痕应变法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惹性附录.附最B为蟹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超草单位:中國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武汉钢铁(果团)公司,北京航空航天人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怀宁.李荣锋.陈静,黄春玲,李晓量。

金属材料残余应力测定压痕应变法
1范圈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压痕应变法测定金属材料表面残余由力的术语和定义.原理,测量设备.测最步隳.标定系敷确定.试验报告等。
本标准适用于硬度不大于50 HRC的各种金属材料表面残余应力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肇改单(个包括勘误的内容)玻黪订敞均小适用于本标准,然向,最局根据本标准达戚防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生8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献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8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GB/T 230.8金属挤氏瘦皮试验第2部分:硬度计(A.B.C.D.E.F .G.H.K.N.I标尺)图检验与校准
GB/T 231.2金属布氏硬度试验第2部分:硬度计的检验与校准
GB/T7314金属材料室違压增试验方法
JJG 623电阻应变仪检定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应变增量t strain increment
Oe
在材料装面产生压痕后,由残余应力场和球形压痕北同诱的应交变化相互叠加后产生的应交变化(输出)量.
3.2
标定系数coefficients of calibration
在压痕应变法测量残余应力中,与被测材料应变花形状、球形压桌大小有关,联系应变增量和弹性应变的关系常数。

4符号和说明
本标准使用的符号及说明见表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91.140.60 CCS

N 12

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DB11/T 1768——2020

建筑水表配置规范

Code for configuration of building water meter

2020-12-24发布2021-04-01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1/T 1768-2020,DB11/T 1768-2020 建筑水表配置规范,建筑水表配置规范,DB11/T 1768-2020 建筑水表配置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建筑水表配置的术语和定义、水表选择、水表配备、水表安装和水表维护管理。本文件适用于民用建筑和小区、工业建筑和厂区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供水管道工程,其他工程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778.1-2018 饮用冷水水表和热水水表 第1部分∶计量要求和技术要求

GB/T 778.5-2018 饮用冷水水表和热水水表 第5部分∶安装要求

GB 24789 用水单位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 50015-2019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

JJG 162-2019 饮用冷水水表

JJG1030超声流量计

JJG 1033 电磁流量计检定规程

JB/T 12390 水表产品型号编制方法

CJ/T 535-2018物联网水表

3 术语和定义

GB/T 778.1-2018、JB/T 12390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引入管 service pipe

由市政供水管道或自建设施供水管道引入小区、厂区或独栋建筑的连接管段。

3.2一级计量水表 primary water meter

在引入管上设置的水表。

3.3二级计量水表 secondary water meter

在小区给水引入建筑物的管段上、厂区给水引入车间的管段上或给两个及以上末端用水点供水的管段上设置的水表。

3.4三级计量水表 terminal water meter

在给水系统末端用水点设置的水表。

3.5水表配备率 equipping ratio of water meter

一级、二级、三级计量水表实际安装配备数量占其对应级别所需配备水表总数量的百分比。

3.6速度式水表 velocity type water meter

安装在封闭管道中,由一个运动元件组成,并由水流速直接使其获得运动的一种水表。

3.7容积式水表 volumetric water meter

安装在封闭管道中,由一些被逐次充满和排放流体的已知容积的容室和凭借流体驱动的机构组成的一种水表。

3.8远传水表 remote transmission water meter

具有水流量信号采集和数据处理、存储、远程通信功能功能的水表。

3.9智能水表 smart water meter

一种利用现代微电子技术、现代传感技术、IC卡技术对用水量进行计量并进行用水数据传递及结算交易的水表。

3.10高压水表 high pressure water meter

最大使用压力超过1MPa的各类水表。

3.11物联网水表 internet of things water meter

具有水流量信号采集和数据处理、存储,并通过公共陆地移动网络实现数据交换的水表。【来源∶CJ/T 535-2018,定义3.1】

3.12NB-loT水表 water meter based on NB-loT

能通过窄带物联网(NB-IoT)网络实现与水表责任主体的业务平台进行数据交互的无线水表,是物联网水表的一种。

3.13单次抄收成功率 success rate of once collection

在一个抄表周期内,抄表系统单次抄收成功的水表数据的个数与系统内所有应抄收的水表数据总个数的百分比。

3.14多次抄收成功率 success rate of multiple collection

在规定的抄表周期内,抄表系统多次抄收成功的水表数据的个数与系统内所有水表抄收数据总个数的百分比

3.15数据抄收符合率 coincidence rate of data collection

抄收到的水表发出数据相符的数据个数与抄收到的数据总个数的百分比。

4.1 基本要求

4.1.1 水表的计量和技术要求应符合GB/T 778.1-2018的规定。

4.1.2 配置的水表应保证量值准确可靠,用于贸易结算的水表应按要求检定合格。

4.2 选择依据水表的选择应符合GB/T 778.5-2018的规定。4.3 选型要求

4.3.1 水表公称通径确定应符合GB50015-2019中3.5.19的规定。

4.3.2 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水表,各类水表参数应符合GB/T 778.1中4.1的规定。水表计量的流量宜在分界流量(Qz)与常用流量(Q3)范围内,且不大于水表的过载流量(Q4)和不小于水表的最小流量(QI)。

4.3.3 水表类型应根据管径和通过流量按下列要求进行选择∶

a) 接管公称直径小于等于 50mm 时,可采用旋翼式水表、旋转活塞式水表、超声波水表、电磁水表

b) 接管公称直径大于 50mm 时,可采用水平旋翼式水表、水平螺翼式水表、垂直螺翼式水表、超声波水表、电磁水表;

c) 当通过水表的流量经常高于水表的额定流量时,宜采用水平螺翼式水表、超声波水表、电磁水表。

4.3.4 根据计量介质特性,水表类型可按下列要求进行选择∶

a) 生活饮用水宜选用速度式水表;

b) 直饮水或超纯水宜选用容积式水表,不可选用多普勒效应超声波水表;当液体的电导率低于5μs/cm时不宜采用电磁水表;

c) 含有大量固体悬浮物的浆液可采用多普勒效应超声波水表;当水中含有适量固体悬浮物时可采用垂直螺翼式水表当水中含有少量固体悬浮物时可采用水平螺翼式水表

d) 水中杂质含量较多时宜采用电磁水表;

e) 含有腐蚀性的水宜采用电磁水表;

f) 水温高于40℃的热水宜采用热水水表,水温高于50℃的热水应采用热水水表;

g) 水压高于1MPa的高压水应采用高压水表。

4.3.5 一级计量水表和用于贸易结算的水表应采用智能水表,其他水表宜采用智能水表。

4.3.6 在不方便读数的地点安装水表时,宜采用具有远传功能的智能水表。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水表选择 ........................................................................... 2

5 水表配备 ........................................................................... 4

6 水表安装 ........................................................................... 5

7 水表维护管理 ....................................................................... 8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27.010. CCS

P 02

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DB11/T 1774——2020

建筑新能源应用设计规范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New Energy Application of Bui ldings

2021-04-01实施2020-12-24发布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1/T 1774-2020,DB11/T 1774-2020 建筑新能源应用设计规范,建筑新能源应用设计规范,DB11/T 1774-2020 建筑新能源应用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建筑新能源应用的设计原则与基本技术要求,以及新能源系统运行监测基本方法和管理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民用建筑应用新能源技术向建筑供能的设计。工业建筑、农业建筑及区域能源系统应用新能源技术可参考使用本文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T 8175 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导则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 1716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 18918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 21714.2 雷电保护 第2部分 风险管理

GB/T 25127.1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 第1部分:工业或商业用及类似用途的热泵(冷水)机组

GB/T 25127.2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 第2部分:户用及类似用途的热泵(冷水)机组

GB/T 25857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多联式热泵(空调)机组

GB/T 35727 中低压直流配电电压导则

GB/T 36963 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T 37408 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技术要求

GB/T 37526 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

GB/T 37835 太阳辐照度确定过程一般要求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9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02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027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18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366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50736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T 51161 民用建筑能耗标准

GB/T 51368 建筑光伏系统应用技术标准

CJJ 101 埋地塑料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CJ/T 337 城镇污水热泵热能利用水质

3.1新能源 new energy resources

又称“非常规能源”,相对于常规能源是新利用或正在开发研究的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并集是清洁能源的组成部分,交集突出了绿色环保属性。

3.2新能源系统 new energy resources system

以当前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等常规能源普遍应用技术为参照,采用新技术开发利用有益于绿色环保的各种能源而构建的新型供能系统,是新技术装备硬件和监控管理软件有机组合的能源系统,组成形式和应用模式随技术创新应用而不断丰富。

3.3建筑新能源应用 application of new energy resources in buildings

结合建筑所在地区资源禀赋特点合理采用具备供能条件的新能源,通过多专业协同设计全流程为建筑匹配适用的新能源系统,以适合的建设运营模式向建筑能源应用场景提供具有绿色环保属性的能源,既包括建设用地范围内自建新能源系统应用模式,也包括由建设用地范围外输入新能源应用模式。

3.4电力路由器 power router

由多个端口组成的电力能量智能变换及控制装置。

3.5地源热泵系统 ground-source heat pump system

以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由水源热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建筑物内系统组成的供热空调系统。根据地热能交换系统形式的不同,地源热泵系统分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

3.6地埋管换热系统 ground heat exchanger system

传热介质通过竖直或水平地埋管换热器与岩土体、地下水进行热交换的地温能交换系统,又称土壤热交换系统。

3.7岩土热响应试验 rock-soil thermal response test

通过测试仪器,对项目所在场区的勘察测试孔进行一定时间的连续换热试验,获得项目场区岩土体的初始平均温度、岩土体综合热物性及岩土体换热能力等参数。

3.8岩土体综合热物性参数 parameter of the rock-soil thermal properties

不含回填材料在内的,地埋管换热器深度范围内,岩土的综合导热系数、综合比热容等。

3.9再生水 reclaimed water,renovated water

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满足某种使用功能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

3.10二级水 secondary treated wastewater

污水在一级处理的基础上,主要采用生物处理方法去除溶解性污染物,达到二级处理标准的再生水。

3.11中水 tertiary treated wastewater

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再经过深度处理后得到的再生水。

3.12再生水源热泵系统 sewage source heat pump system

以再生水为低温热源,由水源热泵机组、再生水换热系统、建筑物内末端系统组成的供冷供热系统。

4.1 一般规定

4.1.1 应结合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条件、太阳能资源条件、地质勘查报告,策划选用适宜的新能源系统形式与应用模式,评估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4.1.2 具备新能源开发利用条件的建筑,设计文件中应包括新能源应用系统。

4.1.3 应明确新能源应用目标并分解到专业,策划内容见附录 A。

4.1.4 建筑室外新能源装备应确保自身结构安全和雷电隔离防护安全。

4.1.5 建筑设计能耗应符合 GB/T 51161 能耗指标约束值。

4.1.6 应采用适宜的分级、分户、分类和分项计量方式。

4.1.7 应明确建筑能效设计目标,制定能效提升措施。

4.1.8 应提出新能源系统运行能效检测指标和监测数据反馈方式。

4.2 能源条件

4.2.1 土壤源热泵系统应用前,应根据工程勘察结果评估地埋管换热系统实施的可行性及经济性。

4.2.2 土壤源热泵系统设计应根据项目容积率、建筑类型及负荷特性评估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4.2.3 太阳能光热、光伏系统应用,应结合建筑外观、结构荷载、布置面积、功能需求、电价政策等条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设计采用的太阳能资源数据应符合 GB/T 37526 的规定。

4.3 总体设计

4.3.1 具备新能源应用条件的建筑,应按表 1 策划完成新能源应用设计专业配置,并制定专业协同计划。

4.3.2 应进行必要的勘查并按表 2 完成计算和预测,提出监测计量参数,评估确定新能源应用方案。

4.3.3 应确定供能与用能系统框架和设计目标,各专业明确主要设备效率指标和主要系统能效指标。

4.3.4 应结合具体项目规模、应用需求和目标定位,明确新能源系统主要设备和损耗材料的设计使用寿命,以及运行温度、防护等级、通风散热条件要求。

4.3.5 应完成新能源供给的建筑能源结构占比计算,其中新能源电力占可比单位面积非供暖能耗的比例计算,见附录 B。

4.3.6 采用新能源系统的建筑不应对周边建筑及公共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4.3.7 建筑新能源设备荷载应纳入建筑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的荷载计算。

4.3.8 既有建筑上附加新能源系统时,应对既有建筑的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电气安全性及建筑耐火等级进行复核。

4.3.9 电驱动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名义工况制冷性能系数 COP 值,应符合 DB11/687 的规定。

4.3.10 单台电驱动蒸汽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制冷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 IPLV 值,应符合DB11/687 的规定。

4.3.11 采用地源或污水源释热的水冷式制冷机组时冷源系统综合性能系数 SCOP 值,应按本标准附录C 计算确定,且不应低于附录 C 规定的限值。

4.3.12 电动压缩式冷水机组的装机容量,应直接按空调系统冷负荷计算值选定,不应额外附加。

4.3.13 电动压缩式冷水机组的电压等级,应符合 DB11/687 的规定。

前 言............................................................................. II

1 范围................................................................................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 术语和定义.......................................................................... 4

4 设计策划............................................................................ 5

5 光热系统............................................................................ 8

6 光伏系统........................................................................... 14

7 土壤源热泵系统..................................................................... 17

8 再生水源热泵系统................................................................... 20

9 空气源热泵系统..................................................................... 24

10 调适与管理........................................................................ 25

附录 A(资料性) 新能源应用设计策划 .................................................. 27

附录 B(资料性) 新能源电力占比统计 .................................................. 29

附录 C(资料性) 冷源系统综合性能系数 ................................................ 31

附录 D(资料性) 太阳能集热器平均集热效率计算方法 .................................... 35

附录 E(资料性) 太阳能资源数据及太阳能保证率推荐值 .................................. 36

附录 F(资料性) 太阳能集热器面积补偿计算参考数据 .................................... 37

附录 G(资料性) 保温层厚度计算方法 .................................................. 38

附录 H(资料性) 建筑光伏发电量计算 .................................................. 39

附录 I(资料性) 岩土热响应试验 ...................................................... 40

附录 J(资料性) 污水(再生水)换热量计算 ............................................ 42

附录 K(资料性) 城镇污水源热泵水质控制项目及限值 .................................... 43

附录 L(资料性) 污水专用壳管式换热器计算 ............................................ 45

附录 M(资料性) 平衡点温度计算方法 .................................................. 50

附录 N(资料性) 建筑新能源设计管理架构 .............................................. 53

附录 O(资料性) 新能源分项计量编码 .................................................. 54

附录 P(资料性) 污水处理厂规模、工艺对比 ............................................ 55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91.010.30 CCS

P 18

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DB11/T 1777—2020

人民防空工程维护技术规程

Technical order for maintenance of civil air defense works

2020-12-24发布2021-06-01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1/T 1777-2020,DB11/T 1777-2020 人民防空工程维护技术规程,人民防空工程维护技术规程,DB11/T 1777-2020 人民防空工程维护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人民防空工程维护的基本要求及土建工程、孔口防护设备、暖通空调系统、给水排水系统、电气系统、消防系统的维护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人民防空专业队工程、人员掩蔽工程和物资库工程的维护,不适用于指挥工程、医疗救护工程和其他配套工程等的维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367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3.1人民防空工程 civil defense works

为防范和减轻空袭危害,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人民防空指挥、通信及人员、物质掩蔽等需要而修建的防护工程,包括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质掩蔽、人民防空指挥、医疗救护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以及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简称人防工程。

3.2人防工程维护 maintenance of civil air defense works

为确保人防工程战时防护效能、满足平时正常使用,对工程及其设备设施进行的维修、保养、保护等工作。人防工程的维护分为日常维护和专业维护。日常维护是指可由工程一般管理人员实施,不需要专业技能和工具的维护工作;专业维护是指需要由具备相应专业技能的专业人员,使用专业工具实施的维护工作。

3.3平时 peacetime

国家或地区既无战争又无明显战争威胁的时期,和平时期的简称。

3.4战时 wartime

国家或地区自开始转入战争状态直至战争结束的时期,战争时期的简称。

3.5 1孔口 opening

人防工程主体与外部空间相通的孔洞。包括出入口、通风口、排烟口、天线竖井等。

3.6口部 gateway

人防工程主体与地表面或与其他地下建筑的连接部分。对于有防毒要求的人防工程,口部一般包括竖井、扩散室、缓冲通道、防毒通道、密闭通道、洗消间或简易洗消间、滤毒室、出入口最外一道防护门或防护密闭门以外的通道等。

3.7人员掩蔽工程 personnel shelter

主要用于保障人员掩蔽的人防工程。按等级分为一等人员掩蔽所和二等人员掩蔽所。

3.8防护密闭门 airtight blast door

既能阻挡冲击波又能阻挡毒剂通过的门。

3.9密闭门 airtight door

能够阻挡毒剂通过的门。

3.10滤毒室 gas-filtering room

装有通风滤毒设备的专用房间。

3.11密闭通道 airtight passage

由防护密闭门与密闭门之间或两道密闭门之间所构成的,依靠密闭隔绝作用阻挡毒剂侵入室内的密闭空间。

3.12防毒通道 air-lock

由防护密闭门与密闭门之间或两道密闭门之间所构成的,具有通风换气条件,并依靠超压排风阻挡毒剂侵入室内的空间。

3.13防倒塌棚架 collapse-proof shed

设置在出入口通道出地面段上方,用于防止口部堵塞的棚架。棚架能在预定的爆炸冲击波和地面建筑物倒塌荷载作用下不致坍塌。

3.14密闭阀门 airtight valve

保障通风系统密闭防毒的专用阀门。包括手动式和手、电动两用式密闭阀门。

3.15过滤吸收器 gas particulate filter

装有滤烟和吸毒材料,能同时消除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蒸汽及气溶胶微粒的过滤器。是精滤器与滤毒器合为一体的过滤器。

3.16自动排气活门 automatic exhaust valve

靠活门两侧空气压差作用自动启闭的具有抗冲击波余压功能的排风活门,超压自动排气活门的简称。能直接抗冲击波压力作用的自动排气活门,称防爆自动排气活门。

4.1 人防工程维护应当遵循统一要求、分工负责、定期维护、保障使用的原则。

4.2 人防工程维护应包括土建工程,孔口防护设备,暖通空调系统,给水排水系统,电气系统和消防系统。

4.3 人防工程的维护应按本规程执行,达到以下标准∶

a) 工程结构完好

b) 工程内部整洁,无渗漏水。空气和饮用水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

c) 防护密闭设备、设施性能良好

d) 暖通空调、给水排水、电气、通信、消防系统工作正常;

e) 金属、木质部件无锈蚀损坏

f) 防汛设施安全可靠。

4.4 人防工程平时应定期对工程内部进行清扫,根据季节和室内外空气湿度情况,定期开启风机进行通风换气,保持内部环境清洁和干燥。

4.5 人防工程孔口防护设备、暖通空调、给水排水、电气和消防设备与系统经维修保养后,各项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要求。

4.6 人防工程维护资料应包括工程主体、口部、设备等的维护保养记录,及工程渗漏水处理、温湿度测量、工程普查、工程整修等资料。工程维护维修后可参照附录A表A.1的格式和要求填写维护记录表,参照表A.2的格式和要求填写维护维修过程监督控制检查记录表,参照表A.3的格式和要求填写验收记录表。记录表内容应准确、全面,且应放置有序,妥善保管。

前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基本要求............................................................................ 3

5 土建工程............................................................................ 3

5.1 孔口.......................................................................... 3

5.2 结构工程...................................................................... 4

5.3 防水工程...................................................................... 6

5.4 装修工程...................................................................... 7

6 孔口防护设备........................................................................ 8

6.1 防护密闭门、密闭门............................................................ 8

6.2 防爆波活门................................................................... 10

6.3 防护密闭封堵板............................................................... 11

6.4 挡窗板....................................................................... 11

7 暖通空调系统....................................................................... 11

7.1 油网滤尘器................................................................... 11

7.2 过滤吸收器................................................................... 12

7.3 自动排气活门................................................................. 12

7.4 密闭阀门..................................................................... 13

7.5 测压装置..................................................................... 13

7.6 通风机....................................................................... 14

7.7 空调设备..................................................................... 14

7.8 风管、风口及阀门............................................................. 16

7.9 消声器....................................................................... 16

7.10 采暖管网.................................................................... 17

8 给水排水系统....................................................................... 17

8.1 给水......................................................................... 17

8.2 排水......................................................................... 19

8.3 阀门......................................................................... 20

8.4 泵 .......................................................................... 20

8.5 供油 ........................................................................ 22

9 电气系统 .......................................................................... 23

9.1 低压开关柜(箱)、动力配电控制柜(箱)、照明配电柜(箱)................. 23

9.2 照明及用电器具 .............................................................. 24

9.3 电缆及配线 .................................................................. 25

9.4 蓄电池 ...................................................................... 25

9.5 不间断电源 .................................................................. 26

9.6 电动机 ...................................................................... 26

9.7 柴油发电机组 ................................................................ 27

9.8 接地 ........................................................................ 28

9.9 通信和信号 .................................................................. 29

10 消防系统 ......................................................................... 30

10.1 土建专业消防要求 ........................................................... 30

10.2 通风专业消防要求 ........................................................... 31

10.3 给水排水专业消防要求 ....................................................... 32

10.4 电气专业消防要求 ........................................................... 33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人防工程维护维修及验收记录表 .................. 34

参考文献 ............................................................................. 37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北京市地方标准

编 号∶DB11/T1810-2020

装配式抗震支吊架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Code for acceptance of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assembled seismic bracing

2021-04-01实施2020-12-25发布

北 京 市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委 员 会、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联合发布

 

DB11/T 1810-2020,DB11/T 1810-2020 装配式抗震支吊架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装配式抗震支吊架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11/T 1810-2020 装配式抗震支吊架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附条文说明)

根据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2019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京市监发〔2019〕21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相关标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装配式抗震支吊架的制作;5. 装配式抗震支吊架的安装;6.质量验收。

1.0.1 为统一装配式抗震支吊架施工的质量控制检验标准,规范装配式抗震支吊架安装及验收,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建筑机电工程装配式抗震支吊架施工质量验收。

1.0.3 装配式抗震支吊架安装质量的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北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0.1 装配式抗震支吊架 assembled seismic bracing

采用锚固体、加固吊杆、抗震连接构件及抗震斜撑组成,与建筑结构体牢固连接,以地震力为主要荷载的抗震支撑设施,包括工厂预制、现场加工制作方式。

2.0.2 抗震连接构件 seismic connection member

用于连接抗震斜撑的单独或组合的构件。

2.0.3 抗震斜撑 aseismic bracing

将地震水平作用力传递给建筑结构的斜向支撑构件。

2.0.4 抗震支撑 seismic support

在工程结构中用以承担水平地震作用并加强结构整体稳定性的支撑系统。分为竖向支撑和水平支撑。

2.0.5 螺杆紧固件 screw fastener

能夹紧杆件并使其抗弯能力与稳固性能提高的装置。

3.1.1 装配式抗震支吊架的材质、规格、质量和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3.1.2 装配式抗震支吊架材料进场时应验收合格,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供货单位应提供产品出厂质量检验证明、合格证、原材料质量检验报告、产地证明、生产厂家供货商资质、进口材料商检证明等质量证明文件;

2 供货单位应具有检测机构出具的各部件力学、耐火、耐腐蚀性能检测报告,检验项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支吊架通用技术条件》GB/T 37267的规定;

3 配套安装金属管道的管卡内应配橡胶垫,并应具有降噪性能及耐久性能测试的检测报告;

4 锚栓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机械锚栓》JG/T 160的规定,锚栓的选用及相关试验检测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的规定,不得使用膨胀锚栓。支吊架连接件与钢结构连接,应采用专用夹具进行连接。

3.1.3 装配式抗震支吊架与建筑结构应有可靠的连接,不应影响结构安全。

3.2 分项工程、检验批划分

3.2.1 装配式抗震支吊架工程施工应按子分部工程进行质量验收,并应按本规范附录A中《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记录。

3.2.2 分项工程应按工序划分为装配式抗震支吊架制作工程和装配式抗震支吊架安装工程,并应按本规范附录A中《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记录。

3.2.3 检验批宜按施工段或部位划分,并应按本规范附录A中《检验批验收记录表》记录。

3.2.4 装配式抗震支吊架的分项工程、检验批的划分应符合表3.2.4的规定。

4.1 一般规定

4.1.1 装配式抗震支吊架主材应平顺、无锈蚀、无斑点、无机械性损伤,配件应齐全,防腐层厚度的检查应依据设计文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合同文件等进行检验。

4.1.2 热轧型钢组成的装配式抗震支吊架采用焊接时,焊接坡口尺寸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的规定执行。

4.1.3 检测用的所有计量和试验设备应状态正常,且应在检定或校准合格有效期内。

4.1.4 装配式抗震支吊架制作工艺和技术方法应交底到每位参加施工人员及质量验收人员。

4.2 主控项目

4.2.1 装配式抗震支吊架所使用材料的材质、规格和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装配式抗震支吊架各种型钢、连接件等主要材质应为Q235B级及以上碳钢或者不锈钢,碳钢化学成分应该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的规定,不锈钢化学成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不锈钢、耐热钢牌号一化学成分》GB/T20878的规定。紧固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紧固件机械性能 螺栓、螺钉和螺柱》GB/T3098.1、《紧固件机械性能 螺母 粗牙螺纹》GB/T 3098.2、《紧固件机械性能 不锈钢螺栓、螺钉和螺柱》GB/T 3098.6的规定。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外观检查、检查质量证明文件。

4.2.2 型钢、连接件、五金产品表面应镀锌处理或其他防腐处理,防腐层的厚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检查数量按批次10%抽检。检验方法仪器测量、外观检查。

4.2.3 装配式抗震支吊架主材下料切割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吊架吊杆长度的切割公差应为±3mm;

2 切割端口处应打磨平滑,并应及时清除吸附的铁屑和粉末3 切割时应保证型钢断面的垂直度;4 镀锌型钢的切口处应做防腐处理;检查数量按批次10%抽检。检验方法∶尺量、外观检查、检查质量证明文件。

4.2.4 热轧型钢组成的装配式抗震支吊架主材上的开孔尺寸应该与穿越的螺栓相匹配,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紧固件螺栓和螺钉通孔》GB/T5277的规定,支架上开孔位置准确,孔眼规整、平滑,严禁使用电气焊开孔。检查数量按批次10%抽检。检验方法外观检查、尺量。

4.2.5 装配式抗震支吊架采用焊接连接时,焊接应牢固,焊缝应做防腐处理,焊接接头外观、外形尺寸及焊缝表露缺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管道支吊架 第1部分∶技术规范》GB/T 17116.1的规定,并应符合表42.4-1、表42.4-2的规定。

1. 总 则…………………………………………………………………………1

2. 术 语………………………………………………………………………2

3. 基本规定………………………………………………………………3

3.1.一般规……………………………………………………………………3

3.2.分项工程、检验批划分……………………………………………………3

4. 装配式抗震支吊架的制作…………………………………………………4

4.1.一般规定…………………………………………………………………4

4.2.主控项目…………………………………………………………………4

4.3.一般项目……………………………………………………………………5

5. 装配式抗震支吊架的安装………………………………………7

5.1.一般规定…………………………………………………………………7

5.2. 主控项目…………………………………………………………7

5.3.一般项目……………………………………………………………9

6. 质量验收………………………………………………………………… 11

附录A分项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12

本规范用词说明……………………………………………………………18

引用标准目录………………………………………………………………19

条文说明………………………………………………………………………20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11/T 1810-2020 装配式抗震支吊架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附条文说明)已关闭评论

北京市地方标准

编 号∶DB11/T1811-2020

厨房厕浴间防水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kitchen and bathroom waterproof

2021-04-01实施2020-12-25发布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联合发布

DB11/T 1811-2020 厨房,厕浴间防水技术,厕浴间防水技术规程,厨房,DB11/T 1811-2020 厨房、厕浴间防水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

 

根据原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2017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京质监标发【2017】2号)的要求,本规程编制组过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相关标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材料;5设计;6施工;7质量验收。

1.0.1 为提高建筑厨房、厕浴间防水工程质量,使厨房、厕浴间防水设计与施工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环保,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北京地区新建、改建、扩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厨房、厕浴间楼地面及墙面防水工程的设计、施工与质量验收。

1.0.3 厨房、厕浴间防水工程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北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0.1 基层处理剂 primer

在作业前预先涂覆在基层上,用于增强涂膜层与基层之间的粘结力和封闭基层缺陷、阻隔水汽的材料。

2.0.2 同层排水 same-floor drain

建筑排水系统中,器具排水管和排水横支管不穿越本层结构楼板到下层空间,且与卫生器具同层敷设并接入排水立管的排水方式。

2.0.3 反坎 flashing

防止水从厕浴间流进室内的挡水构造。也叫泛水或挡水台

2.0.4 干湿分区 wet partition

把卫生间的盥洗、如厕和淋浴功能分开,合理地把洗漱和如厕分离,使得两者互不干扰的布置方式。

2.0.5 装配式整体卫生间 prefabricated bathroom unit

工厂工业化生产,采用一体化防水底盘、顶板、壁板等现场模块化快速安装构成整体空间,配上各种功能洁具及配件而形成的独立卫生单元,简称“整体卫生间”。

2.0.6 防水底盘 waterproof plate

具有防水、防渗漏等功能的整体卫生间的底面盘形构件。

2.0.7 相容性 consistency

相邻两种材料之间互不产生有害的物理和化学作用的性能

2.0.8 涂料可操作时间 operational time of paint

单组分材料从容器打开或多组分材料从混合起,至不适宜施工的时间。

2.0.9 涂料耐水性 water resistance of film coating

涂料固化后的涂膜在水长期浸泡下保持各种性能指标的能力。

3.0.1 厨房、厕浴间应进行防水处理,不应渗漏水。

3.0.2 厨房、厕浴间防水施工宜采用涂膜防水为主的做法,相邻材料之间应具有相容性。

3.0.3 厨房、厕浴间所使用的防水材料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现行地方标准《建筑类涂料与胶粘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限值标准》DB11/3005的规定。

3.0.4 厨房、厕浴间阴阳角、管根、地漏、设备与地面或墙面连接处等细部节点应进行防水加强处理。

4.1.1 防水涂料宜使用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聚合物乳液防水涂料、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聚合物水泥防水浆料、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等材料。

4.1.2 采用防水卷材时宜选用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

4.1.3 根据不同的设防部位,宜优先选用柔性防水材料。

1 总 则.....................................................................................................................................1

2 术 语.....................................................................................................................................2

3 基本规定.................................................................................................................................3

4 材 料.....................................................................................................................................4

4.1 一般规定......................................................................................................................4

4.2 防水涂料......................................................................................................................4

4.3 防水卷材......................................................................................................................5

4.4 防潮材料......................................................................................................................5

4.5 辅助材料......................................................................................................................6

5 设 计.....................................................................................................................................8

5.1 一般规定.......................................................................................................................8

5.2 防水基层......................................................................................................................8

5.3 防水层..........................................................................................................................9

5.4 防潮层........................................................................................................................10

5.5 装配式整体卫生间防水.............................................................................................10

5.6 排水............................................................................................................................11

5.7 细部构造....................................................................................................................11

6 施 工...................................................................................................................................18

6.1 一般规定....................................................................................................................18

6.2 基层处理....................................................................................................................18

6.3 防水涂料及浆料防水................................................................................................18

6.4 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防水................................................................................21

6.5 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防水........................................................................................21

6.6 密封............................................................................................................................22

6.7 装配式整体卫生间防水............................................................................................22

6.8 防水保护层................................................................................................................23

7 质量验收...............................................................................................................................24

7.1 一般规定....................................................................................................................24

7.2 防水基层....................................................................................................................24

7.3 防水与密封................................................................................................................25

7.4 防水保护层................................................................................................................27

7.5 装配式整体卫生间防水............................................................................................28

7.6 排水............................................................................................................................29

附录 A 防水材料进场复验项目.............................................................................................30

本规程用词说明.......................................................................................................................32

引用标准名录...........................................................................................................................33

条文说明...................................................................................................................................34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输电线路避雷器,避雷器,高清彩色PDF 输电线路避雷器的基本原理讲解

定义
交流输电线路用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为并联连接在线路绝缘子的两端,用于限制线路上的雷电过电压及 (或) 操作过电压之用的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以下简称线路避雷器)。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压敏避雷器)是以氧化锌(zno)基压敏电阻(非线性电阻) 组成的。

发展过程
复合外套氧化锌避雷器是集合复合绝缘子与氧化锌避雷器的优点而迅猛发展起来的。70年代发展起来的氧化锌避雷器,以其优异的非线性、大通流容量等优点,取代了当时大量使用的碳化硅避雷器:
与之同时开发成功的复合绝缘子,其重量轻、耐污性能好等优点为避雷器所利用。

自1980年开始,国外提出了在线路上安装氧化锌避雷器来减少雷击故障的需求。美国和日本先后成功地将避雷器应用于线路上。我国从1993年开始研制和应用线路型避雷器
目前,复合外套氧化锌避雷器已在110kV至500kV输电线路上广泛应用。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1814—2020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红线展宽和切角规划设计规范

Code for planning design of segment widening and corner cutting of road boundaryline for urban intersection

2021-07-01实施2020-12-29发布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联合发布

DB11/T 1814-2020,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红线展宽和切角规划设计规范,DB11/T 1814-2020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红线展宽和切角规划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根据原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城乡规划标准化工作规划》和原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2018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京质监发【2018】20号)的要求,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吸取科研成果以及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完成本规范的编制工作。

本规范共分6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平面交叉口红线展宽要求;5.平面交叉口红线切角要求;6.平面交叉口范围交通、市政设施协调。

1.0.1为提高城市道路交通服务质量,丰富和完善城市道路功能,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统筹安排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范围各项功能用途,综合协调与周边用地关系,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二环路以外的中心城区、新城及乡、镇域集中建设区的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及规划综合实施方案阶段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含立交桥下平面交叉口)的红线展宽和切角,不适用于老城、老城以外的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风貌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

1.0.3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红线展宽和切角应遵循“安全第一、兼顾效率,功能统筹、交通主导,以人为本、绿色交通,分区分类、差别设置,集约用地、持续发展”的原则。

1.0.4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红线展宽和切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北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0.1 城市道路 urban road

城市规划区内供车辆和(或)行人通行,且具备一定技术条件的道路、桥隧及其附属设施。

2.0.2 道路红线 road boundary line

城市道路用地和其他用地的分界线。

2.0.3 交叉口范围 intersection spatial scope

道路相交部分和切角段、展宽段、渐变段、延伸段的道路红线围成的空间。

2.0.4 展宽 widening

在平面交叉口范围内,为交叉口综合功能设计而进行的道路红线加宽,也称拓宽。

2.0.5 切角 corner cut

在平面交叉口范围内,为进行交叉口综合功能设计而进行的转角处红线削角处理,也称抹角。

2.0.6 展宽段 widened segment

在平面交叉口范围内,道路红线平行展宽的路段。

2.0.7 展宽渐变段 widening transition segment

在平面交叉口范围内,道路红线标准段与展宽段间的过渡路段。

2.0.8 延伸段 extended segment

在平面交叉口范围内,适应道路红线展宽和渐变的缓冲段。

2.0.9 综合功能设计 integrated functional design

为安全、有序、高效、顺畅地组织交通,在道路红线范围内进行的通行时间、空间资源、环境资源、附属设施等全要素资源的系统整合、协调布局与有序组织。

2.0.10 道路间距 road space

相邻城市道路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2.0.11 道路网密度 density of road network

平均每平方公里用地上拥有的城市道路长度。

3.0.1 平面交叉口的红线应包括红线切角段、展宽段、渐变段、延伸段等要素。平面交叉口的范围应符合图 3.0.1 的规定。

3.0.2 应根据交叉口范围的地上与地下交通设施、市政和景观设施、地区特色及风貌保护等需求,确定交叉口范围综合功能设计和运行的空间条件。

3.0.3平面交叉口的红线规划中,空间条件应与功能需求相协调,并应根据城市与交通发展阶段的动态调整需求,预留空间条件。

3.0.4应进行交叉口范围的交通功能设计与周边空间的城市设计,并优化交叉口红线内外空间的功能,且应满足安全视距要求。

3.0.5在平面交叉口范围规划、设计、管理等阶段,应对空间资源利用进行整体管控,并应符合综合功能设计的连续性、一致性和协调性要求。

3.0.6丁字型、斜向、畸形、多岔等类型交叉口,应根据交通组织规划设计,确定交叉口红线展宽和切角方案。

4.1 一般规定

4.1.1应根据用地布局、路网方案等条件,优化、协调街区范围交叉口的功能布局。

4.1.2宜优先采用缩窄交叉口范围机动车道宽度、隔离带宽度等方式,进行交叉口综合功能设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交叉口范围进口道机动车道宽度可适当缩窄。进口道每条机动车道的宽度不宜小于3m,特殊情况下不应小于2.8m。公交及大型车辆进口道最小宽度不宜小于3.5m;

2.交叉口范围内缩窄路侧带、中央分隔带或行道树设施带宽度时,缩窄后的路侧带和分隔带应符合现行地方标准《城市道路空间规划设计规范》DB11/116的规定,交叉口范围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遮荫应连续,并应满足视距三角形的要求。

4.1.3交叉口周边用地开发时序应与交叉口建设时序协调。建成地区的已建交叉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交叉口周边用地未更新或改造时,交叉口红线不应改变,可在红线范围内进行交通设计、绿化景观、城市风貌等的综合功能优化设计;

2.当交叉口周边用地进行更新或改造时,应按本规范进行交叉口的红线展宽。

1.总则 .................................................................................................................................. 1

2.术语 .................................................................................................................................. 2

3.基本规定........................................................................................................................... 3

4.平面交叉口红线展宽要求 ................................................................................................ 4

4.1 一般规定................................................................................................................ 4

4.2 平面交叉口红线展宽的适用条件.......................................................................... 4

4.3 交叉口红线展宽尺寸............................................................................................. 5

5.平面交叉口红线切角要求 ................................................................................................ 6

6.平面交叉口范围交通、市政设施协调 ............................................................................. 7

6.1 交叉口与轨道交通车站.......................................................................................... 7

6.2 交叉口与公共汽电车中途站 .................................................................................. 7

6.3 交叉口与市政设施 ................................................................................................. 7

附录 A 平面交叉口红线展宽适用条件与展宽尺寸列表 ..................................................... 8

附录 B 典型平面交叉口红线展宽和切角 ..........................................................................10

B.1 主干路与(或)次干路相交交叉口....................................................................10

B.2 含支路相交交叉口 ..............................................................................................15

本标准用词说明.................................................................................................................21

引用标准名录.....................................................................................................................22

附:条文说明…………………………………………..……………………………….……...23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11/T 1814-2020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红线展宽和切角规划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已关闭评论

ICS 77. 140.60
H4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4238- -2009
预应力钢丝钢绞线热轧盘条
Hot rolled wire rod for prestressed steel
2009-07-15发布
2010-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GB/T 24238-2009,热轧盘条,钢绞线,预应力钢丝,GB/T 24238-2009  预应力钢丝和钢绞线用热轧盘条

前言
本标准的附最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难主要起草单位:鞍钢股份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麴.首钢总公司,青岛钢铁有限公司江苏沙钢梟团有限公司邢台锦铁有限责任公司宜化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章德。朴志民、王丽萍。郑世芬陈寿翠阴峻峰。张育新.张俊峰、王玲君、戴石锋。

预应力钢丝及钢绞线用热轧盘条
1范圈
本标准规定了预应力钢丝及钢绞线用盘条的牌号、订货内容,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书。
本标准适用于制造预应力钢丝及钢绞織用热轧盘条(以下简称盘条)。
2规苑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共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戴勵额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力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8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2钢的成品 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GB/T 223.5钢铁酸溶础和全硅含 量的测定还原型 硅铅酸盐分亮光度法
GB/T 223.9钢铁及合金铝含量的测定 铬天青 s分光光度法
GB/T 23.12钢铁及合金化学 分析方法级酸销分离 二苯破陛.肤光度法剿定铬量
GB/T 223.19钢铁及合金化学 分析方法新亚铜灵三氯 甲烷萃取光度法测定嫻量
GB/T 223.23钢铁及合金 镍含量的测定 丁二關转 分光光度法
GB/T 23.33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蒸懊分离靛團蓝光度然测定氨最
GB/T 223.62铜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乙酸丁酯萃 取光度法测定磷量
GB/T 223.63锅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商碘酸钠(钾 )光度法测定锰量
GB/T 23.67钢帙及合金 硫含量的测定 改甲 基蓝分光光度法.
GB/T 223.69钢铁及合金 碳含 量的测定管式炉内燃绕后气体容 量法
GB/T 223.79翎铁多元素含 量的测定X射幾荧光光谱法(常规法)
GB/T 224钢的脱碳层髹度 测定法
GB/T 228金属材料窒 温拉伸试验方法
GB/T 2101型钢验收. 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競定
GB/T 2975钢及钢产品 力学 性能试验取梯位置及试样制备
GB/T 4336碳素 锅和中低合金钢火花 罐原于发射光谱分析方法(常規祛〉
GB/T 6394金属早 均晶粒度测定方法
GB/T 10561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 量的测定标准 评级图显微检验祛
GB/T 13298金属量微组织检验方 法.
GB/T 14981-2009热轧医 盘条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GB/T 20066钢和铁化学成分测定用试样的取样和制样方法
GB/T 20123钢铁总碳硫含最的测定 高颜感 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祛(常规方法〉
GB/T 20125低合金钢多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GB/T 24242.1- 2009 制丝用非合金钢盘条第1 部分- -靓要求
YB/T 081冶金技术标准 的数值修约与检测数值的判定原則
YB/T 169高碳钢盘条索 氏体含量金相检测方法

3牌号
钢的牌号由代表“应力”的汉语拼音字母(大写)、平均碳含量和区别锰含量符号组成。例如:YL77A、YL82B。
其中:
YL——“应力”的汉语拼音字头;
72、77、82、87——标准规定的碳平均含量(以万分之几计);
A、B——区分化学成分中不同锰含量。
4订货内容
订货时,合同中应包括下列信息:
a)产品名称;
b)标准编号;
c)牌号;
d)盘条公称直径;
e)尺寸、外形精度级别;
f)重量;
g)包装方式及标志要求(如要求);
h) 其他要求。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