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2 > 12月 ( 第 198 页)

ICS 73.080
D59   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0064.61-2021
代替DZT0064.61-1933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61部分:磷酸盐的测定
磷铋钼蓝分光光度法
Methods for analysis of groundwater quality
-Part 61:Determination of phosphate
-Phosphorus molybdenum bismuth blue sepectrophotometry
2021-02-22发布   2021-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发布

DZ/T 0064.61-2021,地下水质分析方法,磷酸盐的测定磷铋钼蓝分光光度法,第61部分,DZ/T 0064.61-2021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61部分:磷酸盐的测定磷铋钼蓝分光光度法

前言

DZ/T0064地下水质分析方法》分为85个部分:
第1部分:一般要求
第2部分: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第3部分:温度的测定温度计(测温仪)法
第4部分:色度的测定铂钴标准比色法
第5部分: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
第6部分:电导率的测定电极法
第7部分:Eh值的测定电位法
第8部分: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
第9部分:溶解性固体总量的测定重量法
第10部分:砷量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第11部分:砷量的测定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第12部分:钙和镁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13部分:钙量的测定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
第14部分:镁量的测定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
第15部分:总硬度的测定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
第17部分:总铬和六价铬量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第18部分:总铬和六价铬量的测定雀化极谱法
第20部分:铜、铅、锌、鲡、镍和钻量的测定螯合树胎交换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21部分:铜、铅、锌、鲡、镍、铬、钼和银量的测定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22部分:铜、铅、锌、镉、锰、铬、镍、钻、钒、锡、皱和钛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23部分:铁量的测定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
24部分:铁量的测定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法
第25部分:铁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26部分:汞量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27部分:钾和钠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第28部分:钾、钠、锂和铵量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第29部分:锂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第30部分:锂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31部分:锰量的测定过硫酸铵分光光度法
第32部分锰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33部分:钼量的测定催化极谱法
第36部分:铷和绝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第37部分:硒量的测定催化极谱法
第38部分:硒量的测定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第39部分:锶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第42部分:钙、镁、钾、钠、铝、铁、锶、钡和锰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第43部分:酸度的测定滴定法
第44部分:硼量的测定H酸.甲亚胺分光光度法
第45部分:硼量的测定甘露醇碱滴定法(略)

内容摘要: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61部分:磷酸盐的测定
磷铋钼蓝分光光度法
警示一使用本部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部分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 范围
DZ/T0064的本部分规定了磷铋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地下水中磷酸盐的方法。
DZ/T0064的本部分适用于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和利用等水样中磷酸盐的测定。
本方法定量限为0.04mgL,测定范围为0.04mgL~4.0mgL(以PO,计)。含量高于此范围可稀释后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DZT0130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3 原理
在指定硫酸酸度下,加入钼酸铵与试样中的正磷酸盐作用,生成黄色的磷钼杂多酸。在秘盐作用下,用抗坏血酸于室温下使磷钼杂多酸迅速还原为磷铋相蓝,其吸光强度与磷酸盐的含量成正比。
4 试剂或材料
警示—硫酸溶液具有强高触性和强氧化性!配制时应在风橱进行,将硫酸缓慢加入水中。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
4.1纯水,符合GBT6682规定的二级水。
4.2抗坏血酸溶液(20gL):称取抗坏血酸2g溶于100mL纯水中,溶液要现用现配。
4.3疏酸溶液(8+100):吸取8mL疏酸(p2=1.84gmL)缓缓加入到100mL纯水中。
4.4钼酸铵溶液(50gL):称取钼酸铵[NH4)Mo0244H2O]5g溶于纯水中,用纯水定容至100mL.
4.5硝酸铋溶液(100gL):称取硝酸铋[(BiNO)5H2010g溶于20mL硝酸(p2142gmL)中,用纯水定容至100mL。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Z/T 0064.61-2021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61部分:磷酸盐的测定磷铋钼蓝分光光度法已关闭评论

ICS 73.080
D59   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 0064.62-2021
代替DZ/T0064.62-1993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62部分:硅酸的测定
硅钼黄分光光度法
Methods for analysis of groundwater quality
-Part 62:Determination of silicic acid
-Silicon molybdenum yellow sepectrophotometry
2021-02-22发布  2021-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发布

DZ/T 0064.62-2021,地下水质分析方法,硅酸的测定硅钼黄分光光度法,第62部分,DZ/T 0064.62-2021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62部分:硅酸的测定硅钼黄分光光度法

前言

DZ/T0064《地下水质分析方法》分为85个部分:
第1部分:一般要求
第2部分: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第3部分:温度的测定温度计(测温仪)法
第4部分:色度的测定铂钴标准比色法
第5部分: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
第6部分:电导率的测定电极法
第7部分:Eh值的测定电位法
第8部分: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
第9部分:溶解性固体总量的测定重量法
第10部分:砷量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第11部分:砷量的测定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第12部分:钙和镁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13部分:钙量的测定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
第14部分:镁量的测定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
第15部分:总硬度的测定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
第17部分:总铬和六价铬量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第18部分:总铬和六价铬量的测定催化极谱法
第20部分:铜、铅、锌、镉、镍和钴量的测定整合树脂交换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21部分:铜、铅、锌、镉、镍、铬、钼和银量的测定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22部分:铜、铅、锌、镉、锰、铬、镍、钴、钒、锡、铍和钛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第23部分:铁量的测定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
第24部分:铁量的测定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法
第25部分:铁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26部分:汞量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27部分:钾和钠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第28部分:钾、钠、锂和铵量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第29部分:锂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第30部分:锂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31部分:锰量的测定过硫酸铵分光光度法
第32部分:锰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33部分:钼量的测定催化极谱法
第36部分:铷和铯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第37部分:硒量的测定催化极谱法
第38部分:硒量的测定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第39部分:锶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第42部分:钙、镁、钾、钠、铝、铁、锶、钡和锰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第43部分:酸度的测定滴定法
第44部分:硼量的测定H酸.甲亚胺分光光度法
第45部分:硼量的测定甘露醇碱滴定法(略)

内容摘要: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62部分:硅酸的测定
硅钼黄分光光度法
警示一使用本部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部分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 范围
DZ/T0064的本部分规定了硅钼黄分光光度法测定地下水中可溶性硅酸的方法。
DZ/T0064的本部分适用于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和利用等水样中较高含量可溶性硅酸的测定。
本方法的检出限(以偏硅酸计)为0.20mgL,定量限为1.3mgL,测定范围为13mgL~26mgL。含量高于此范围可稀释后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脸方法
DZ/T0130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3原理
在H值为1~一2的酸性溶液中,钼酸铵与水中可溶性硅酸反应,生成黄色的硅钼酸络合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吸光度与可溶性硅酸浓度成正比。
4 试剂或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
4.1纯水,符合GBT6682规定的二级水.
4.2盐酸溶液(1+1):将盐酸(p201.19gmL,优级纯)100mL绥慢加入100mL纯水中。
4.3钼酸铵溶液(100gL):称取10g钼酸铵[NH4)6Mo,O244H0]溶于纯水中,用纯水定容至100mL。
4.4二氧化硅标准使用溶液[p(SiO2)=100.0mgL]:称取经950℃灼烧过的二氧化硅粉(SiO2)0.1000g于铂坩埚中,加入无水碳酸钠(Na2C0)5g,搅匀。再覆盖一层碳酸钠,置于高温炉中,于950C~1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Z/T 0064.62-2021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62部分:硅酸的测定硅钼黄分光光度法已关闭评论

ICS13.020.10
CCS Z 01
DB62甘肃省地方标准
DB62/T4539.1-2022
突发环境事件管理指南第1部分应急演练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emergent environmental incidents-Part 1:emergency drills
2022-06-30  发布
2022-07-31  实施
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62/ T 4539.1-2022,应急演练,突发环境事件,第1部分,管理指南,DB62 /T 4539.1-2022 突发环境事件管理指南 第1部分:应急演练.pdf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DB62/T4539《突发环境事件管理指南》的第1部分,DB62/T4539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1部分:应急演练:第2部分:应急演练评估。本文件由甘肃省生态环境厅提出并监督实施。本文件由甘肃省生态环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甘肃省生态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兰州大学。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薛丽洋、梁佳、王亚变、刘佳、魏斌、张志宏、尹越、常沁春。本文件由甘肃省生态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负责解释。各单位或个人在执行本文件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随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突发环境事件管理指南第1部分:应急演练》编制组,(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广场南路77号统办二号楼,邮编730030,联系人:薛丽洋,E-mil:gshjyiz@163.com,联系电话:0931-8810268)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内容目录:

目次
前言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应急演练类型3
5总则3
5.1应急演练工作原则3
5.2应急演练基本流程3
6工作计划4
7演练准备4
7.1明确任务4
7.2组织机构4
7.3方案制订4
8组织实施5
8.1演练启动5
8.2演练实施5
8.3演练结束6
8.4信息采集6
9评估总结6
9.1评估6
9.2总结6
10成果运用7

内容摘抄:

突发环境事件管理指南第1部分:应急演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以下简称应急演练)的术语、类型、原则、流程以及准备、实施、评估总结以及持续改进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针对突发环境事件所开展的应急演练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AQ/T 9007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基本规范
3术语和定义
AQ/T900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突发环境事件environmental emergency
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或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子以应对的事件,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
3.2突发环境事件演练情景scenario of environmental emergency drill
根据应急演练的目标要求,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演变规律,事先假设的事件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污染特征、影响范围、周边环境、环境影响后果以及事件状态随时间的演变进程等内容。
3.3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environmental emergency emergency exercise
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或环境污染事故情景,依据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应急活动。
3.4环境应急预案environmental emergency plan
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为确保迅速、有序、高效的开展应急处置,避免或最大程度减少污染物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厂界外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3.5综合演练comprehensive exercise

涉及应急预案中多项或全部应急响应功能的演练活动。综合演练注重对多个环节和功能进行检验,特别是对不同单位之间应急机制和联合应对能力的检验。
3.6单项演练single exercise
针对应急预案中某项应急响应功能开展的演练活动。如针对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送,或废水事故排放,或危险废物失控进行的单项功能演练。
3.7检验性演练test exercise
为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应急准备的充分性、应急机制的协调性及相关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而组织的演练。
3.8示范性演练demonstration exercise
为向观摩人员展示应急能力或提供示范教学,严格按照应急预案规定开展的表演性演练。
3.9研究性演练research exercise
为研究和解决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重点、难点问题,试验新方案、新技术、新装备而组织的演练。
3.10演练范围scope of exercise
反映需求与目标的演练规模、资源与程度。
3.11脚本script
当演练按照主事件列表中各种情况进行时,用于帮助导调人员理解事件应当如何发展的演练文本。
3.12演练对象target group
参与并组织实施演练的个人或组织。
3.13应急响应功能emergency response function
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过程中需要完成的某些任务的集合,这些任务之间联系紧密,共同构成应急响应的一个功能模块。核心应急响应功能包括:事故接报与信息报送、指挥与调度、预警与响应、污染物排查与调查取证、应急监测与污染顶测、事态评估与污染处置、警戒与治安、人群疏散与安置、人员防护与医疗救助、应急资源调配等。
3.14应急指挥机构emergency command agency
应急预案所规定的应急指挥协调机构,如现场指挥部、分支工作组等。
3.15演练规划exercise planning
演练组织单位根据实际情况,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顶案的规定,对一定时期内各类应急演练活动作出的总体计划安排,通常包括应急演练的频次、规模、形式、时间、地点以及总体保障等。
3.16演练计划exercise plan
对拟举行演练的基本构想和准备活动的初步安排,一般包括演练的目的、方式、时间、地点、日程安排、经费预算和保障措施等。

4应急演练类型应急演练类型包括:
a)按组织形式划分,应急演练可分为桌面演练和实战演练:
b)按内容划分,应急演练可分为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
c)按目的与作用划分,应急演练可分为检验性濱练、示范性濱练和研究性演练。不同类型的演练相互组合。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73.080
D59   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 0064.63-2021
代替DZ/T 0064.63-1993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63部分:硅酸的测定
硅钼蓝分光光度法
Methods for analysis of groundwater quality
-Part 63:Determination of silicic acid
-Silicon molybdenum blue sepectrophotometry
2021-02-22发布   2021-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发布

DZ/T 0064.63-2021,地下水质分析方法,硅酸的测定硅钼蓝分光光度法,第63部分,DZ/T 0064.63-2021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63部分:硅酸的测定硅钼蓝分光光度法

前言

DZ/T0064《地下水质分析方法》分为85个部分:
第1部分:一般要求
第2部分: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第3部分:温度的测定温度计(测温仪)法
第4部分:色度的测定铂钴标准比色法
第5部分: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
第6部分:电导率的测定电极法
第7部分:Eh值的测定电位法
第8部分: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
第9部分:溶解性固体总量的测定重量法
第10部分:砷量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第11部分:砷量的测定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第12部分:钙和镁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13部分:钙量的测定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
第14部分:镁量的测定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
第15部分:总硬度的测定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
第17部分:总铬和六价铬量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第18部分:总铬和六价铬量的测定催化极谱法
第20部分:铜、铅、锌、镉、镍和钴量的测定鳌合树脂交换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21部分:铜、铅、锌、镉、镍、铬、钼和银量的测定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22部分:铜、铅、锌、镉、锰、铬、镍、钴、钒、锡、铍和钛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第23部分:铁量的测定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
第24部分:铁量的测定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法
第25部分:铁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26部分:汞量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27部分:钾和钠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第28部分:钾、钠、锂和铵量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第29部分:锂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第30部分:锂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31部分:锰量的测定过硫酸铵分光光度法
第32部分:锰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33部分:钼量的测定催化极谱法
第36部分:铷和铯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第37部分:硒量的测定催化极谱法
第38部分:硒量的测定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第39部分:锶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第42部分:钙、镁、钾、钠、铝、铁、锶、钡和锰量的测定电感邾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第43部分:酸度的测定滴定法
第44部分:硼量的测定H酸甲亚胺分光光度法
第45部分:硼量的测定甘露醇碱滴定法(略)

内容摘要: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63部分:硅酸的测定
硅钼蓝分光光度法
警示一使用本部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部分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 范围
DZ/T0064的本部分规定了硅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地下水中可溶性硅酸的方法。
DZ/T0064的本部分适用于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和利用等水样中较低含量可溶性硅酸的测定。
本方法的检出限(以偏硅酸计)为0.01mgL,定量限为0.03mgL,测定范围为0.06mgL~2.6mgL。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DZ/T0130地质可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3 原理
在0.1moL~0.2moL盐酸溶液中,可溶性硅酸与钼酸铵生成硅钼黄络合物。将酸度提高到0.3moL~3oL时,用抗坏血酸可将硅钼黄络合物还原成硅钼蓝,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吸光度与可溶性硅酸浓度成正比。
4 试剂或材料
警示—疏破溶液具有强离蚀性和强氧化性!配制时应在通风橱进行,将硫酸绿慢加入水中。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
4.1纯水,符合GBT6682规定的二级水.
4.2盐酸溶液(c(HC=1molL):量取盐酸(p21.19gmL)83mL,用纯水稀释至1000mL。
4.3钼酸铵溶液(50gL):称取钼酸铵[NH4)sMo7O244H2O]5g溶于纯水中,用纯水定容至100mL·
4.4抗坏血酸溶液(2gL):称取抗坏血酸(CH:O。)0.2g,先用少量纯水使其溶解,再用疏酸溶液(1+1)稀释至100mL(用时现配)。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Z/T 0064.63-2021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63部分:硅酸的测定硅钼蓝分光光度法已关闭评论

ICS 73.080
D59  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 0064.68一2021
代替DZ/T 0064.68-1993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68部分:耗氧量的测定
酸性高锰酸钾滴定法
Methods for analysis of groundwater quality
-Part 68:Determination ofoxygen consumption
-Acidic permanganate titrimetric method
2021-02-22发布   2021-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发布

DZ/T 0064.68-2021,地下水质分析方法,第68部分,耗氧量的测定酸性高锰酸钾滴定法,DZ/T 0064.68-2021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68部分:耗氧量的测定酸性高锰酸钾滴定法

前言

DZ/T0064《地下水质分析方法》分为85个部分:
第1部分:一般要求
第2部分: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第3部分:温度的测定温度计(测温仪)法
第4部分: 色度的测定铂-结标准比色法
第5部分: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
第6部分:电导率的测定电极法
第7部分:Eh值的测定电位法
第8部分: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
第9部分:溶解性固体总量的测定重量法
第10部分:砷量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第11部分:神量的测定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第12部分:钙和镁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13部分:钙量的测定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
第14部分:镁量的测定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
第15部分:总硬度的测定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
第17部分:总铬和六价铬量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第18部分:总铬和六价铭量的测定催化极谱法
第20部分:铜、铅、锌、镉、镍和结量的测定整合树脂交换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21部分:铜、铅、锌、镉、镍、铬、钼和银量的测定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22部分:铜、铅、锌、镉、锰、铬、镍、钴、钒、锡、铍和钛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第23部分:铁量的测定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
第24部分:铁量的测定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法
第25部分:铁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26部分:汞量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27部分:钾和钠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第28部分:钾、钠、锂和铵量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第29部分:锂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第30部分:锂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31部分:锰量的测定过硫酸铵分光光度法
第32部分:锰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33部分:钼量的测定催化极谱法
第36部分:铷和绝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第37部分:硒量的测定催化极谱法
第38部分:硒量的测定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第39部分:勰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第42部分:钙、镁、钾、钠、铝、铁、锶、钡和锰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第43部分:酸度的测定滴定法
第44部分:珊量的测定H酸甲亚胺分光光度法
第45部分:硼量的测定甘露醇碱滴定法 (略)

内容摘要: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68部分:耗氧量的测定
酸性高锰钾滴定法
警示一使用本部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部分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 范围
DZ/T 0064的本部分规定了酸性高酸钾滴定法测定地下水中耗氧量的方法。
DZ/T 0064的本部分适用于未被污染或轻微污染、氯离子含量小于300mgL的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和利用等水样中耗氧量的测定。
本方法定量限为0.4mgL,测定范围0.4mgL~4.0mgL.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式脸方法
DZT0130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3 原理
高锰酸钾在酸性溶液中将还原性物质氧化,过量的高锰酸钾用草酸钠还原,根据高锰酸钾消耗量计算耗氧量。
4 试剂或材料
普示一溶液具有强高蚀性和强氧化性!配制时应在通风橱进行,将疏酸绿慢加入水中。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
4.1纯水,符合GBT6682规定的二级水。
4.2疏酸溶液(1+3):将100mL疏酸p20=1.84gmL)在不街搅拌下缓缓加到300mL纯水中,趁热滴加高锰酸钾溶液(4.5)至溶液至微红色不退为止。
4.3草酸钠标准溶液[(亏NaC2O)=0.0100molL]:称取经105℃一II0℃烘2h,并在干燥器中冷却的草酸钠NaC204,基准试剂0.601g,溶于纯水中,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入硫酸溶液(4.2)5L,用纯水定容,置于暗处保存。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Z/T 0064.68-2021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68部分:耗氧量的测定酸性高锰酸钾滴定法已关闭评论

ICS 73.080
D59    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0064.65-2021
代替DZ/T0064.65-1993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65部分:硫酸盐的测定
比浊法
Methods for analysis of groundwater quality
-Part 65:Determination of sulfate
-Turbidimetry
2021-02-22发布    2021-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发布

DZ/T 0064.65-2021,地下水质分析方法,硫酸盐的测定比浊法,第65部分,DZ/T 0064.65-2021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65部分:硫酸盐的测定比浊法

前言

DZ/T0064《地下水质分析方法》分为85个部分:
第1部分:一般要求
第2部分: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第3部分:温度的测定温度计(测温仪)法
第4部分:色度的测定铂钴标准比色法
第5部分: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
第6部分:电导率的测定电极法
第7部分:Eh值的测定电位法
第8部分: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
第9部分:溶解性固体总量的测定重量法
第10部分:砷量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第11部分:砷量的测定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第12部分:钙和镁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13部分:钙量的测定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
第14部分:镁量的测定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
第15部分:总硬度的测定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
第17部分:总铬和六价铬量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第18部分:总铬和六价铬量的测定催化极谱法
第20部分:铜、铅、锌、镉、镍和钴量的测定鉴合树脂交换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21部分:铜、铅、锌、镉、镍、铬、钼和银量的测定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22部分:铜、铅、锌、镉、锰、铬、镍、钴、钒、锡、铍和钛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第23部分:铁量的测定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
第24部分:铁量的测定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法
第25部分:铁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26部分:汞量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27部分:钾和钠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第28部分:钾、钠、锂和铵量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第29部分:锂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第30部分:锂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31部分:锰量的测定过硫酸铵分光光度法
第32部分:锰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33部分:钼量的测定催化极谱法
第36部分:铷和铯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第37部分:硒量的测定催化极谱法
第38部分:硒量的测定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第39部分:锶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第42部分:钙、镁、钾、钠、铝、铁、锶、钡和锰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第43部分:酸度的测定滴定法
第44部分:硼量的测定H酸甲亚胺分光光度法
第45部分:硼量的测定甘露醇碱滴定法(略)

内容摘要: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65部分:硫酸盐的测定
比浊法
警示一使用本部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部分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 范围
DZ/T0064的本部分规定了比浊法测定地下水中硫酸盐的方法。
DZ/T0064的本部分适用于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和利用等水样中疏酸盐的测定。
本方法硫酸盐(以S02)的定量限为1.0mg/L,检测范围1.0mgL~20mgL。含量高于此范围可稀释后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DZ/T0130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3 原理
硫酸根和钡离子生成细微的硫酸钡结品,使溶液浑浊,其浑浊程度和水祥中硫酸钡含量成正比。
4 试剂或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
4.1纯水,符合GBT6682规定的二级水。
4.2氯化钡品体(BaCl22H20):20目~30目。
4.3混合稳定剂:称取氯化钠NaC)75g溶于300mL纯水中,加入盐酸(p2=1.19gmL)30mL、甘油50mL和乙醇(p2=0.79gmL)100mL,混合均匀。
4.4硫酸盐标准贮备溶液pSO42=1000.0mgL]:称取无水硫酸钠Na2SO4,优级纯)1.4786g或无水硫酸钾(KS04,优级纯)1.8141g,溶于少量纯水中,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定容.
4.5硫酸盐标准使用溶液[p(S042=100.0mgL:吸取硫酸盐标准贮备溶液(4.4)50.0mL于500mL容量瓶中,用纯水稀释至刻度。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73.080
D59  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0064.66-2021
代替DZ/T0064.66-1993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66部分:硫化物的测定
碘量法
Methods for analysis of groundwater quality
-Part 66:Determination of sulfide
-lodimetry
2021-02-22发布   2021-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发布

DZ/T 0064.66-2021,地下水质分析方法,硫化物的测定碘量法,第66部分,DZ/T 0064.66-2021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66部分:硫化物的测定碘量法

前言

DZ/T0064《地下水质分析方法》分为85个部分:
第1部分:一般要求
第2部分: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第3部分:温度的测定温度计(测温仪)法
第4部分:色度的测定铂钴标准比色法
第5部分: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
第6部分:电导率的测定电极法
第7部分:Eh值的测定电位法
第8部分: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
第9部分:溶解性固体总量的测定重量法
第10部分:砷量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第11部分:砷量的测定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第12部分:钙和镁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13部分:钙量的测定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
第14部分:镁量的测定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
第15部分:总硬度的测定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
第17部分:总铬和六价铬量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第18部分:总铬和六价铬量的测定催化极谱法
第20部分:铜、铅、锌、鎘、镍和钴量的测定整合树脂交换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21部分:铜、铅、锌、镉、镍、铬、钼和银量的测定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22部分:铜、铅、锌、镉、锰、铬、镍、钴、钒、锡、铍和钛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第23部分:铁量的测定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
第24部分:铁量的测定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法
第25部分:铁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26部分:汞量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27部分:钾和钠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第28部分:钾、钠、锂和铵量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第29部分:锂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第30部分:锂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31部分:锰量的测定过硫酸铵分光光度法
第32部分:锰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33部分:钼量的测定催化极谱法
第36部分:铷和铯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第37部分:硒量的测定催化极谱法
第38部分:硒量的测定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第39部分:锶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第42部分:钙、镁、钾、钠、铝、铁、锶、钡和锰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第43部分:酸度的测定滴定法
第44部分:硼量的测定H酸.甲亚胺分光光度法
第45部分:硼量的测定甘露醇碱滴定法 (略)

内容摘要: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66部分:硫化物的测定
碘量法
警示一使用本部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部分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 范围
DZ/T0064的本部分规定了碘量法测定地下水中硫化物的方法。
DZ/T0064的本部分适用于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和利用等水样中疏化物的测定。
本方法硫化物(以S2计)的定量限为0.05mg,当取样量为500mL时,定量限为0.1mgL。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DZT0130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3 原理
硫化氢、硫离子与乙酸锌作用,生成白色硫化锌沉淀。将此沉淀溶于酸,再与碘作用,利余的碘用疏代疏酸钠标准溶液滴定。以此计算样品中硫化物的含量。
4 试剂或材料
警示—硫酸有强高蚀性和强氧化性!配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将硫酸缓慢加入到水中。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
4.1纯水,符合GBT6682规定的二级水。
4.2盐酸溶液(1+1):取盐酸(p2-1.19gmL)100mL加入到100mL纯水中。
4.3淀粉溶液(10gL):称取可溶性淀粉1g于250L烧杯中,加少量纯水搅成糊状,加入煮沸的纯水至100mL,搅拌并加热至全部溶解。
4.4硫酸溶液c(H2S04)=3molL]:取硫酸(p2=1.84gmL)82mL绥慢加入到500mL纯水中,冷却至室温,稀释至1000mL。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73.080
D59   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 0064.67-2021
代替DZ/ T0064.67-1993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67部分:硫化物的测定
对氨基二甲基苯胺分光光度法
Methods for analysis of groundwater quality
-Part 67:Determination ofsulfide
-N,N-dimethyl-p-phenylenediamine sepectrophotometry
2021-02-22发布  2021-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发布

DZ/T 0064.67-2021,地下水质分析方法,硫化物的测定对氨基二甲基苯胺分光光度法,第67部分,DZ/T 0064.67-2021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67部分:硫化物的测定对氨基二甲基苯胺分光光度法

前言

DZ/T0064《地下水质分析方法》分为85个部分:
第1部分:一般要求
第2部分: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第3部分:温度的测定温度计(测温仪)法
第4部分:色度的测定铂-结标准比色法
第5部分: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
第6部分:电导率的测定电极法
第7部分:Eh值的测定电位法
第8部分: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
第9部分:溶解性固体总量的测定重量法
第10部分:砷量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第11部分:砷量的测定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第12部分:钙和镁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13部分:钙量的测定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
第14部分:镁量的测定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
第15部分:总硬度的测定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
第17部分:总铬和六价铬量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第18部分:总铭和六价铬量的测定催化极谱法
第20部分:铜、铅、锌、镉、镍和结量的测定整合树脂交换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21部分:铜、铅、锌、镉、镍、铬、钼和银量的测定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22部分:铜、铅、锌、镉、锰、铬、镍、结、钒、锡、皱和钛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第23部分:铁量的测定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
第24部分:铁量的测定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法
第25部分:铁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26部分:汞量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27部分:钾和钠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第28部分:钾、钠、锂和铵量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第29部分:锂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第30部分:锂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31部分:锰量的测定过硫酸铵分光光度法
第32部分:锰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33部分:钼量的测定催化极谱法
第36部分:铷如和绝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第37部分:硒量的测定催化极谱法
第38部分:硒量的测定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第39部分:锶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第42部分:钙、镁、钾、钠、铝、铁、锶、钡和锰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第43部分:酸度的测定滴定法
第44部分:硼量的测定H酸.甲亚胺分光光度法
第45部分:明量的测定甘露醇威滴定法 (略)

内容摘要: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67部分:硫化物的测定
对氨基二甲基苯胺分光光度法
警示一使用本部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部分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 范围
DZ/T0064的本部分规定了对氨基二甲基苯按分光光度法测定地下水中硫化物的方法。
DZ/T0064的本部分适用于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和利用等水样中硫化物的测定。
本方法定量限(以S2计)为0.002mgL,测定范围为0.002mgL~0.13mgL.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DZT0130地质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3原理
硫化氢、硫离子与乙酸锌作用,生成白色硫化锌沉淀。硫化物在含有高铁离子的酸性溶液中,与对氨基二甲基苯胺作用,生成亚甲基蓝。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吸光度与硫离子浓度成线性关系。
4试剂或材料
警示—硫酸有强膏蚀性和强氧化性!配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将硫酸缓慢加入到水中。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
4.1纯水,符合GBT6682规定的二级水。
4.2硫酸溶液cd(二HS0)=3molL]:取硫酸(pm=1.84gmL)82mL缓慢加入到500mL纯水中,冷却至室温,稀释至1000mL。
4.3盐酸溶液(1+9):取盐酸(p21.19gmL)100mL加入到900mL纯水中。
4.4对氨基二甲基苯胺溶液(1gL):称取对氨基二甲基苯胺(CxH2N2)1g,溶于700mL纯水中,慢慢加入硫酸(Pw=1.84gmL)200mL,冷却后用纯水稀释至1000mL。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Z/T 0064.67-2021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67部分:硫化物的测定对氨基二甲基苯胺分光光度法已关闭评论

ICS13.020.10
CCS Z 01
DB62甘肃省地方标准
DB62/T4536—2022
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事故应急演练基本规范
Fundamental specifications for emergency exercises of nuclear technology application enterprises radiological accidents
2022-06-30  发布
2022-07-31  实施
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62/ T 4536-2022,利用单位,基本规范,应急演练,核技术,辐射事故,DB62/T 4536-2022 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事故应急演练基本规范.pdf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甘肃省生态环境厅提出、归口并监督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甘肃省核与辐射安全中心。本文件参与起草单位:甘肃安全谷应急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小飞、张学东、高健夫、王海山、郝建国、谷浴、刘旭、郭文君、刘晓军。
本文件由甘肃省生态环境厅负责解释。各单位或个人在执行本文件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随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至《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事故应急演练基本规范》编制组(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儿湾路225号,邮政编码:730020,E-mail:491746690@qq.com,联系方式:0931-8682788),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内容目录: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一般要求2
5频次2
6演练内容3
7组织与实施3
8持续改进4
参考文献5

内容摘抄:

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事故应急演练基本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事故应急演练的一般要求、频次、演练内容、组织与实施及持续改进。
本文件适用于核技术利用单位开展的辐射事故应急演练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活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887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3术语和定义
GB1887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核技术利用nuclear technology application
放射源(包括!、Ⅱ、Ⅲ、VV类)、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包括甲级、乙级及丙级)和射线装置(包括1、Ⅱ、川类)在医疗、工业、衣业、地质调查、科学研究和教学等领域中的应用,包括生产、销售和使用。
3.2高风险移动放射源high risk mobile radioactive source
探伤和测井等用途的Ⅱ类移动放射源。
3.3辐射事故radiological accidents
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意外的异常照射或环境辐射污染后果的事件。
3.4辐射事故应急预案emergency response plan of radiological accidents
针对可能发生的辐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事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3.5辐射风险hidden risk of radiation
辐射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辐射事故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辐射事故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环境影响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
3.6辐射事故应急情景radiological accident scenario

针对核技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装置生产、销售、使用及运输过程中存在的辐射风险而预先设定的事故状况。
3.7辐射事故应急演练radiological accident exercise
为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应急准备的完善性、应急响应能力的适应性和应急人员的协同性而进行的一种模拟应急响应应对辐射事故的实践活动,包括桌面演练和实战演练。
3.8桌面演练tabletop exercise
利用地图、沙盘、流程图、计算机模拟、视频会议等辅助手段,针对事先假定的辐射事故应急演练情景,讨论和推演应急决策及现场处置的过程。
3.9实战演练field exercise
利用应急处置涉及的设备和物资,针对事先设置的辐射事故应急情景及其后续的发展情景,通过实际决策、行动和操作,完成真实应急响应的过程。
3.10演练评估exercise evaluation
围绕演练目标和要求,对参演人员表现、演练活动准备及组织实施过程做出客观评价,并编写演练评估报告的过程。
3.11环境敏感点environmental sensitive sites
主要包括居民区、学校、医院、饮用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
4一般要求
4.1辐射事故应急演练按组织形式分为桌面演练和实战演练。
4.2核技术利用单位应按照辐射风险大小开展桌面演练和实战演练。I、Ⅱ、I类放射源、甲级及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Ⅱ类射线装置的生产、销售、使用及运输应按照辐射事故应急预案要求开展实战演练和桌面演练,并按照先桌面演练后实战演练的顺序实施;Ⅳ、V类放射源、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Ⅱ类射线装置生产、销售、使用及运输应按照应急预案要求开展桌面演练。
4,3核技术利用单位应制定年度辐射事故应急演练计划,对演练目标、规模、频次、内容和组织实施等进行安排。
4.4核技术利用单位可利用实际发生过的事故(事件),以使演练情景保持高度的真实性。
4.5核技术利用单位应开展辐射事故应急演练培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辐射事故应急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b)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c)辐射事故处理、处置措施:
d)辐射事故应急演练相关内容。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65.020.40
CCS B 61
DB51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2918-2022
林木采伐技术规程
2022-06-17  发布
2022-08-01  实施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1 /T 2918-2022,技术规程,林木,采伐,DB51/T 2918-2022 林木采伐技术规程.pdf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归口并解释。本文件起草单位:四川省林业和草原调查规划院、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森林资源管理处、四川省森林和草原资源总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波、李国明、王峰、潘发明、李裕、贺晴、陈家德、蔡凡隆、肠洪国、刘劲松、梁鹤鸣、李仁洪。

内容目录: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采伐方式1
5采伐技术5
6采伐更新12
7伐区调查设计14
8采伐作业17
9伐区作业监督20
10档案管理20
附录A(规范性)树种采伐年龄21
附录B(规范性)天然更新等级评定23
附录C(规范性)树种龄级龄组划分24
附录D(规范性)采伐设计调查及申请用表26
附录E(规范性)采伐设计调查用表28
参考文献32

内容摘抄:

林木采伐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林木采伐的术语和定义、商品林采伐、公益林采伐、森林更新、伐区调查设计、采伐作业、安全生产与森林防火、采伐作业监督与检查验收、档案管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行政区域内林地上所有林木的采伐活动,不适用药用、果用等经济林。其他采伐作业可参照本文件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7908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
GB/T15781森林抚育规程
GB/T18337.1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
GB/T18337.3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GB/T26424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LY/T1000容器育苗技术
LY/T1646森林采伐作业规程
LY/T1690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
LY/T1821林业地图图式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林木采伐tree cutting
对森林和林木所进行的一项经营管理活动,包括主伐、抚育采伐、更新采伐、低产(效)林改造和其他采伐5种类型。
3.2伐区cutting area
同一年度内采用相同采伐类型进行采伐作业的、在地域上相连的森林地段,是森林采伐作业设计、施工、管理与监督的基本单位。

3.3商业性采伐commercial cutting
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采伐,主要包括用材林的主伐和公益林的更新采伐。公益林因生理衰退,出现林木枯死、频死等现象导致稳定性降低、生态防护功能严重退化甚至丧失而确需开展的更新性质的采伐,不属于商业性采伐。
3.4主伐final cutting
为获取木材而对用材林中的成熟林和过熟林林分所进行的采伐类型。
3.5抚育采伐tending cutting
从幼林郁闭起,到成熟林采伐前一个龄级为止,为了改善林分条件,促进保留木生长而对部分林木进行的采伐,又称抚育间伐或间伐。
3.6更新采伐regeneration cutting
为了恢复、提高或改善防护林和特用林的生态功能,进而为林分的更新创造良好条件所进行的采伐。
3.7低产林改造采伐low yield forest cutting
对生长不良、经济效益低下的林分,通过采伐低产林木,引进优良目的树种,提高林分经济效益,使之成为高产林分的采伐类型。
3.8低效林改造采伐low efficiency forest cutting
对生长不良、生态效益低下的林分,通过采伐低效林木,引进优良目的树种,提高林分的生态效益,使之成为高效林分的采伐类型。
3.9其他采伐other cutting
除主伐、抚育采伐、更新采伐、低产(效)林改造之外的采伐,包括经济林、能源林、母树林、疏林、四旁树、散生木、种子园经营以及科学研究和灾害木清理、林地征占用、修建防火带、修建森林病虫害隔离带、树木采挖移植、紧急抢险等特殊情况进行的采伐。
3.10皆伐clear cutting
将伐区上的林木一次全部采完或基本采完的主伐方式。可细分为带状皆伐、块状皆伐。
3.11渐伐shelterwood cutting

4采伐方式
采伐类型按照林木采伐目的划分为主伐、抚育采伐、低产林改造采伐、低效林改造采伐、更新采伐、
其他采伐6种类型。应根据森林类别和林分现状,确定采伐方式,采伐方式符合表1的规定。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65.020
CCS B 65
DB51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2920-2022
川西北生态脆弱地区震损林草植被快速恢复模式设置技术规程
2022-07-25  发布
2022-09-01  实施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1 /T 2920-2022,川西北,快速恢复,技术规程,模式设置,生态脆弱地区,草植被,震损林,DB51/T 2920-2022 川西北生态脆弱地区震损林草植被快速恢复模式设置技术规程.pdf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归口并解释。本文件起草单位: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邓东周、尤继勇、刘玉平、张小平、张好、杨育林、魏晓、贺维。本文件首次发布。

内容目录: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要求2
5受损林地分级2
6植被恢复技术3
7管护措施4
8成效验收4
9档案管理5
附录A(资料性)植被恢复主要树种选择参考表6

内容摘抄:

川西北生态脆弱地区震损林草植被快速恢复模式设置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地震受损林地的分级、植被恢复基本要求、植被恢复技术措施、管护措施和成效验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地震受损林地的植被恢复。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6141豆科草种子质量分级
GB6142禾本科草种子质量分级
GB7908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GB/T15163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
GB/T16453.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
GB/T18247.4主要花卉产品等级第4部分花卉种子
GB50433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
GB51018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
LY/T1607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LY/T2812林地分类
DB51/T705四川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DB51/T706四川省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DB51/T1806林业治山调查规划设计技术规程
DB51/T2633受损泥石边坡植被恢复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生态脆弱区ecotone
生态脆弱区是指生态系统稳定性差、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
3.2地震受损林地earthquake damaged forest land
因地震导致地表植被部分或全部受损的林地。

3.3植被恢复vegetation restoration
运用生态学原理,通过适度人工干预修复被毁坏的林草植被,恢复其生态系统功能的过程。
3.4受损林地清理cleanup of damaged woodl and
清除受损林地上损毁的树木、危石、浮石等杂物,或移动坡面不稳定的倒木、泥土、石砾、石块填补坡面低洼处,使坡面平顺、整洁、稳定的过程。
3.5生物措施biological measures
选用播种、植苗、封育等措施或其组合恢复林草植被的技术。
3.6辅助工程措施auxiliary engineering measures
为防止受损坡面堆积物滑坠,拦挡土石或消减侵蚀而在受损林地上修筑的辅助性简易工程设施。
4基本要求
4.1应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草)适法和快速恢复的基本原则。
4.2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恢复为辅,尽可能减少人工干预。
4.3以生物措施为主、辅助工程措施为辅,以尽快恢复受损林地植被为重点。
4.4应选用乡土植物,采取乔、灌、草、藤相结合,体现“多样性、近自然”的生态修复理念。
4.5辅助工程适用于重度受损林地,其工程材料应符合生态环保要求。
4.6应按受损林地分级和立地条件将受损区域划分成若干个独立单元,分区规划、设计和施工。
4.7受损林地严禁破坏原有乔木、灌木及草本植被。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51/T 2920-2022 川西北生态脆弱地区震损林草植被快速恢复模式设置技术规程.pdf已关闭评论

ICS29.060.20
K13
DB62甘肃省地方标准
DB62/T2862.2-2018
额定电压330kV(Um=363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第2部分电缆
Power cables with cross-linked polyethylene insulation and their accessories for rated voltage of 330 kV (Um=363kV)Part 2:Power cables
2018-04-02  发布
2018-05-01  实施
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Um=363kV),330kV,DB62 /T 2862.2-2018,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及其附件,电缆,第2部分,绝缘,额定电压,DB62/T 2862.2-2018 额定电压330kV(Um=363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 第2部分:电缆.pdf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甘肃电器科学研究院提出。本标准由甘肃省电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ST℃7)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甘肃电器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满军、林杰、康志林、刘红艳、李凡、魏永乾、张宗涛、马发翔、郑世欣、陆俊阳、牛伟、陈继元、王琰、陈慧欣、周琪、苗军、陈潜、成斌、李勇。

内容目录: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2
4使用特性2
5产品命名3
6技术要求4
7成品电缆标志8
8试验要求8
9验收规则11
10包装、运输和贮存11
附录A(资料性附录)电缆的使用条件13
附录B(资料性附录)绝缘料和半导电材料的性能14

内容摘抄:

额定电压330kV(Um=363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第2部分:电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额定电压330W(Um=363莱平圄定安装的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型号命名、技术要求、试验及验收规则、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通常朔行条件下使思的单芯與不适用于待殊条件下使用的电缆,如海底电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略)
GB/T2952.2-2008电缆外护层第2部分:金属套电缆外护层
GB/T3048.4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4部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
GB/T3048.8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8部分:交流电压试验
GB/T3048.11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11部分:介质损失角正切试验
GBT3048.12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12部分:局部放电试验
GBT3048.13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13部分:冲击电压试验
GB/T3048.14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14部分:直流电压试验
GB/T3880.1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1部分:一般要求
GB/T3953电工圆铜线

GB/T3956电缆的导体
GB/T6995.3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第3部分:电线电缆识别标志
GB/T15544.1三相交流系统短路电流计算第1部分:电流计算
GBT18380.12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12部分:单根绝缘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1kW预混合型火焰试验方法
GB/T18890.1-2015额定电压220kV(Um=252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第1部分:试验方法和要求
GB/T26011电缆护套用铅合金锭
GB50217-200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B/T5268.1电缆金属套第1部分:总则
BT8137(所有部分)电线电缆交货盘
BT10181.11电缆载流量计算第11部分:载流量公式(100%负荷因数)和损耗计算一般规定
B/T10259电缆和光缆用阻水带
BT10696.5电线电缆机械和理化性能试验方法第5部分腐蚀扩展试验
BT10696.6电线电缆机械和理化性能试验方法第6部分挤出外套刮磨试验
YDT723(所有部分)通信电缆光缆用金属塑料复合带
DB62/T2862.1-2018额定电压330kV(Um=363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第1部分:试验方法和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近似值approx imate value
一种既不保证也不检查的数值,例如用于其他尺寸值的计算。
3.2金属塑料复合护套metal plastic composite sheath
具有与电缆外护套黏结性能的纵包金属带或纵包金属箔的复合护套,复合护套的金属带(箔)搭接缝通过熔化塑料或粘接剂黏结形成不透水的密封。通常金属层与聚乙烯护套黏结,构成为金属复合聚乙烯护套。
4使用特性
4.1额定电压
额定电压是电缆设计和电性能试验用的基准电压,本部分用U/U和U标识,这些符号的意义如下:
U。:电缆设计用的导体与金属屏蔽或金属套之间的额定电压有效值(kV):
U:电缆设计用的导体之间的额定电压有效值(kV):
Um:设备最高工作电压有效值(kV)。
示例:在本部分中:U/=190/330kV:Um=363kV。
4.2工作温度和额定载流量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62/T 2862.2-2018 额定电压330kV(Um=363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 第2部分:电缆.pdf已关闭评论

ICS29.060.20
K13
DB62甘肃省地方标准
DB62/T2862.1—2018
额定电压330kV(Um=363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 第1部分:试验方法和要求
Power cables with cross-linked polyethylene insulation cable and their accessories for
rated voltage of 330 kV(Um=363kV)Part 1:Test methods and requirements
2018-04-02   发布
2018-05-01  实施
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330kV(Um=363kV),DB62 /T 2862.1-2018,交联,电力电缆及其附件,第1 部分,绝缘,聚乙烯,试验方法和要求,额定电压,DB62/T 2862.1-2018 额定电压330kV(Um=363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 第1 部分:试验方法和要求.pdf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甘肃电器科学研究院提出。本标准由甘肃省电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STC7)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甘肃电器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康玉林、牛小东、胡新明、刘红艳、李凡、魏永乾、张双荣、杨超、臧奋强、郑世欣、张宗涛、张双荣、张仲烨、颉定文、冯立玮、郭成功、高原彬、刘艳、王霞娃。

内容目录: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2
4电压标示和材料3
5电缆阻水措施4
6电缆特性4
7附件特性5
8试验条件5
9电缆和预制附件主绝缘的例行试验5
10电缆抽样试验7
11附件的抽样试验10
12电缆系统的型式试验10
13电缆系统的预鉴定试验19
14安装后的电气试验23
附录A(资料性附录)电缆导体温度的测定24
附录B(规范性附录)数值修约27
附录C(资料性附录)电缆系统的型式试验、预鉴定试验和预鉴定扩展试验一览表28
附录D(规范性附录)半导电屏蔽电阻率测量方法30
附录E(规范性附录)透水试验32
附录F(规范性附录)具有与外护套黏结的纵包金属带或纵包金属箔的电缆组件的试验34
附录G(规范性附录)接头的外保护层试验36
附录H(规范性附录)微孔、杂质与半导电屏蔽层界面突起试验38

内容摘抄:

额定电压330kV(Um=363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 第1部分:试验方法和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额定电压330(Um=363固宠宾装的交豫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系统、电缆本体及其附件本体的试验方法和房本标准适用于通常条件下使思的单芯录基附件,但适用于特殊条件下使用的电缆及其附件,如海底电缆特殊用能菱修改本部的试验或可能需要设定一些特殊的试验条件。本标准不适用交联聚乙烯电缆藻缘电熨渡接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奉色酷所有的修设用于本文件
GB/T295111-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1部通用试验方法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机械性能试验
GB/T295100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2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热老化试验方法
GB/T2951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4部分:植用试验方法低温试验
GB/T2951.21200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21部分:弹性体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耐臭氧试验热神验浸矿物浦
GBT2951.31-200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31部分:聚氯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高温压力试验
GB/T2951.32-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32部分:聚氯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失重试验热稳定性试骏
GB/T2951.41-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41部分:聚乙烯和聚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耐环境应力开裂试验熔体指数测量方法真接燃亮法测量聚乙烯中碳黑和(或)矿物质填料含量热重分散度
GBT3048.12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12部分:局部放电试验
GBT3048.13-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13部分:冲击电压试验
GBT3956电缆的导体
GBT16927.1-2011高电压试验技术第1部分:一般定义及试验要求
GBT18380.12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12部分:单根绝缘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1kW预混合型火焰试验方法
B/T8996高压电缆选择

BT10181.11-2014电缆载流量计算第11部分:载流量公式(100%负荷因数)和损耗计算一般规定
BT10696.5电线电缆机械和理化性能试验方法第5部分:腐蚀扩展试验
BT10696.6电线电缆机械和理化性能试验方法第6部分:挤出外套刮磨试验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开发试验development test
电缆系统开发时进行的试验。
3.2型式试验type test
按一般商业原则对本技术规范所包含的一种型号电缆系统在供货前进行的试验,以证明其具有能满足预期使用条件的良好性能。
注:除非电缆或附件的材料、制造工艺、电应力设计水平的改变可能改变其特性,型式试验通过以后不需要重复。
3.3预鉴定试验prequalification test
按一般商业原则对本技术规范所包含的一种型号电缆系统在供货前进行的试验,以证明其具有满意的长期性能。
注1:除非该电缆系统相关的材料、制造工艺、电应力设计水平有实质性的改变,预鉴定试验仅需进行一次:
注2:实质性改变定义为可能对电缆系统产生不利影响的改变。如果供应商申明这些改变并未构成实质性改变,则
应提供包括试验验证的详细情况。
3.4预鉴定扩展试验extension of prequalification test
按一般商业原则对本技术规范所包含的一种型号电缆系统在供货前进行的试验,以证明其具有满意的长期性能。
3.5例行试验routine test
由制造方在成品电缆的所有制造长度或附件上进行的试验,以检验其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3.6抽样试验sample test
由制造方按规定的频度在成品电缆试样上或部件上进行的试验,以检验产品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
3.7安装后试验electrical test after installation
安装后进行的试验以确定电缆系统的完整性。
3.8电缆系统cab|e system
电缆系统由电缆和安装的附件组成,电缆附件为典型的接头和终端。与电缆系统相关的附件(如测量装置或固定装置),当它们对电缆系统的运行有影响时,应包含在电缆系统中。
3.9标称电场强度nominal electric stress
以标称尺寸计算的在Uo下的电场强度。

4电压标示和材料
4.1额定电压
与电缆及其附件有关的电压符号如下:
U:电缆和附件设计用的每一导体与屏蔽或护套之间的额定工频电压有效值:
U:电缆和附件设计用的任何两个导体之间的额定工频电压有效值:
注:该量值仅影响非径向电场的电缆和附件的设计。
Um:电缆和附件设计用的任何两不导体之间的液高电压有效值。
注:它是在正常运行条件下系统任何时刻任何点上可能持续出现的最高电压:它不包括因故障状态和突然切断负荷造成的暂态电压升高
4.2电缆的绝缘材料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62/T 2862.1-2018 额定电压330kV(Um=363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 第1 部分:试验方法和要求.pdf已关闭评论

ICS65.020.30
CCS B 40
DB51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2926-2022
高寒沙化地固沙草种优配快速建植技术
Optimum allocation of grass species and rapid planting technology for sand fixation in alpine sandy land
2022-07-25  发布
2022-09-01  实施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1 /T 2926-2022,地固沙草种优配,快速建植技术,沙化,高寒,DB51/T 2926-2022 高寒沙化地固沙草种优配与快速建植技术.pdf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归口并解释。本文件起草单位:西南民族大学、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汪辉、周青平、鄂武先、邓东周、陈有军、胡健、陈德朝、雷映霞、田莉华、王沛。本文件首次发布。

内容目录:

目次
前言II
1范围3
2规范性引用文件3
3术语和定义3
4高寒沙地选择3
5建植技术3
6管护5
7效果评价5
附录A(资料性)高寒沙地固沙部分草种统计表6
附录B(资料性)高寒沙地固沙草种部分审定品种7

内容摘抄:

 

高寒沙化地固沙草种优配与快速建植技术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高寒沙化地草种优配与快速建植的相关技术,包括施肥、草种选配、播种时间、播种量、播种方式以及管护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川西北高原及类似区域高寒沙地的恢复治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6142禾本科草种子质量分级
GB/T21141防沙治沙技术规范
NY/T1176休牧和禁牧技术规程
NY/T1237草原围栏建设技术规程
DB51/T1892川西北地区沙化地治理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高寒沙化地alpine desert land
海拔为3000m以上、>10C积温低于2000℃的沙化草地。
3.2混播grass mixed planting
两种或以上草类植物混合种植的方式。
3.3上繁草top grass
以生殖枝和长营养枝为主,叶片在株丛上部分布比例较大,植株较为高大的草类植物。
3.4下繁草bottom grass
以短营养枝为主,叶子集中于株丛下部,植株较为低矮的草类植物。
4高寒沙地选择
参照DB51T1892沙化强度分级,划定不同沙化程度草地.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01.040.35
CCS L 70
DB51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2930-2022
四川省广告监测监管数据规范
2022-07-25  发布
2022-09-01  实施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1 /T 2930-2022,四川省,广告监测,数据规范,监管,DB51/T 2930-2022 四川省广告监测监管数据规范.pdf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归口并解释。本文件起草单位: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广告监管处、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内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宜宾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眉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浙江省广告监测中心、北京中视亚信科技有限公司、成都易播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方敏、江显琼、张春华、李治瑶、熊华明、胡昌川、刘莎、李茂春、陈娜娜、龚辰辰、李明姝、罗竞元、潘朝辉、蒋卫东、白玲玉、左汪敬、徐峰、唐小东、丁玉亮、游茜茜。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内容目录: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缩略语2
5数据项描述方法与规则2
6数据结构框架4
7数据日录7
8数据交换18
附录A(规范性)代码集21
附录B(资料性)服务接口示例32
参考文献37

内容摘抄:

四川省广告监测监管数据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四川省广告监测数据的术语和定义、缩略语、数据项描述方法与规则、数据结构框架、数据目录和数据交换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行政区域范围内广告监测监管数据的交换及相关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475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7408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总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
GB11643公民身份号码
GB32100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编码规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广告主ad小vertiser
为推销商品或者服务,自行或者委托他人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3.2广告经营者adverti sement operator
接受委托提供广告设计、制作、代理服务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3.3广告发布者advertisement publisher
为广告主或者广告主委托的广告经营者发布广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3.4广告代言人advertisement spokesperson
广告主以外的,在广告中以自己的名义或者形象对商品、服务作推荐、证明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3.5互联网信总服务提供者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 provider
通过互联网提供信息服务,未参与广告制作、代理、发布等活动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3.6媒介medium
传递信息的载体介质。
3.7媒体media
传播信总的具体媒介。
3.8数据交换data exchange
不同系统间实现数据资源在线传送的过程。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PP:应用程序(Application)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S:超文本传输安全协议(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over SecureSocket Layer.)
ICP:网络内容服务商(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
JSON:JS对象简谱(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
REST:表述性状态转移(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
XML: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27.060.30
CCS J 98
DB62甘肃省地方标准
DB62/T2248-2022 代替DB62/T2248一2012
工业热交换器能效测试评价方法
Energy efficiency testing and evaluation method of industrial heat exchanger
2022-08-16  发布
2022-09-16  实施
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62/ T 2248-2022,工业热交换器,能效测试,评价方法,DB62/T 2248-2022 工业热交换器能效测试与评价方法.pdf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DB62/T2248一2012《工业换热设备能效评价》。本文件与DB62/T2248一2012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的内容:
b)更改了术语和定义中的内容;
c)更改了符号中的内容:
d)更改了总则中的内容;
e)更改了能效测试的内容,将原附录A中的内容调整到6中;
f)更改了能效评价的内容:
g)更改了能效评价报告的内容。
本文件由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归口并监督管理。本文件起草单位:甘肃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孟亚惠、赵吉鹃、包文红、马晓飞、张婧、李平、李沧、潘曙平、杜亚强、宋媚、豆永飞。
本文件历次发布情况为:2012年首次发布为DB62/T2248-2012:本次为第1次修订。

内容目录: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符号2
5一般要求3
6能效测试方法3
7能效评价方法5
附录A(资料性)能效测试与评价报告6

内容摘抄:

工业热交换器能效测试与评价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工业热交换器的能效测试与评价方法的术语和定义、符号、一般要求、测试方法及评价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新制造和工业现场在用的工业热交换器(板式热交换器、螺旋板式热交换器和管壳式热交换器)。本文件适用的工业热交换器能效测试状态为无相变,能效测试流体为液体-液体。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7698.1热交换器及传热元件性能测试方法第1部分:通用要求
JB/T10379换热器热工性能和流体阻力特性通用测定方法
TSG RO010热交换器能效测试与评价规测
3术语和定义
TSGR001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能效指标值energy efficiency index
综合考虑工业热交换器的传热与流动特性,基于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采用测试数据数理统计等方法确定的用于判定工业热交换器能效的参数。
3.2能效评价energy efficiency evaluation
对耗能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或耗能设备在一定时间内的能源消耗等进行检测、计算,给出所处水平。
3.3传热系数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稳定传热条件下,冷热流体间温度相差1K时,通过单位传热面积、单位时间所传递的热量。
3.4压力降pressure drop
在工业热交换器中,同一介质出口处与入口处压力的降低值。
3.5㶲效率exergy efficiency
在工业热交换器中,冷侧流体获得的㶲与热侧流体损失的㶲之比。
3.6热平衡条件thermal equilibrium condition

工业热交换器能效测试达到热平衡时,冷、热流体换热量的允许偏差范围。
4符号
GBT27698.1、JB/T10379、TSGR0010中界定的符号以及表1列出的符号和单位适用于本文件。表1符号和单位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2010年版,全国中小学校舍抗震鉴定与加固示例,抗震鉴定与加固,《全国中小学校舍抗震鉴定与加固示例》 [程绍革史铁花主编] 2010年版

内容提要:为帮助建筑抗霜鉴定人员更好地理解与执行(鉴定标准)与《加固规程》。特别是尽快氣悉和掌握中小学等重点设防类建筑的抗商鉴定,使重点设防类建筑的抗震鉴定可直接被当地设防烈度的具体规定开展工作。本书选择了着干具有代表性的中小学校合鉴定与加固案例,详细埯介绍抗震鉴定步需及加固设计方法。本.书可侯建筑设计,施工、管理人员」建设主管部门及相关管理人员参考。

前言
2009年4月,国务院正式启动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在全国中小学校开展抗震加固、提高綜合防灾能力建设,使学校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在总结汶川地震经验的基础.上,新修订的《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 2009 (本 书以下简称为:《鉴定标准》)和《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 116- -2009(本 书以下简称《加固规程》)分别于2009年7月1日和8月1日正式实施,成为指导全国中小学现有校舍抗震鉴定与加固的重要技术标准。
本次需进行抗震鉴定与加固的中小学校舍具有年代跨度大、结构形式复杂、鉴定加因工作量大、任务紧的特点,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9] 34号)和教育部等11个部委印发的《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技术指南》(教财[2009] 14 号),帮助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设计人员更好地理解与执行新标准,特别是尽快熟悉和掌握中小学等重点设防类建筑的抗震鉴定与加固方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向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下达了“中小学校舍加固案例总结的研究课题",并提出编制《全国中小学校舍抗震鉴定与加固示例》的要求。
本书根据现有中小学校结构形式的特点,对《鉴定标准》中关于重点设防类建筑的相关内容重新进行了整理。在抗震鉴定方面,给出了中小学校舍常见结构形式(多层砌体房屋、钢筋混凝土房屋、单层砌体房屋和单层空旷房屋)的鉴定要求,并附以若干鉴定示例详细地说明了抗震鉴定的方法与步骤:在抗震加固方法中,重点给出了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常用方法设计及施工技术要点,并给出了相应的节点构造示意,有的附以加固示例。
由于作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总请读者和同行批评指正。

第一章概述
地震中房屋建筑破坏与倒塌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汶川地震中许多学校建筑由于抗展能力不足,造成校舍倒塌、学生死伤的惨痛教训。因此提高现有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是碱轻地震灾害的有斂措施,实践证明凡在震前经过抗震鉴定与加固的建筑,在地震中的损坏程度明显轻于未加固的建筑。2009 年4月,国务院正式启动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在全国中小学校开展抗震加周、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建设,使学校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为配合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颁布实施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 2009、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 116- 2009, 这两本配套实施的标准是现有房屋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的重要技术依据。
现有中小学校含包括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礼堂等,从结构类型上分,多以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主,食堂与礼堂多为单层空旷房屋。早期建成的校舍多为砖混结构或砖木结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校舍越来越多。中小学校會抗震鉴定与加固工作,具有年代跨度大、结构形式复杂、鉴定加固工作量大、任务紧的特点,为使鉴定与加固设计人员尽快熟悉和掌摧中小学等重点设防类建筑的抗震鉴定与加圊方法,本章就中小学校含抗震鉴定与加固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作-简单说明, 各类校舍具体的抗震鉴定与加固方法在后续各章节中详细说明。
第一节现有建筑抗震鉴定基本要求与方法
现有中小学校舍的抗震鉴定应以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为依据,根据《鉴定标准》的规定,抗震鉴定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1)确定中小学校舍的后续使用年限: (2)根据后续使用年限,选择相应的鉴定方法: (3)进行校舍的两级鉴定,评定其综合抗震能力: (4)给出鉴定结论。
一、后续使用年限的确定
进行抗震鉴定时首先应确定校舍的后续使用年限。后续使用年限不同,采用的鉴定方法不同,鉴定结论可能会有所同,达到的设防目标也会略有差异。校含的后续使用年限分为30年、40年、50年三个档次,主要依据校舍建造的年代及当时设计依据的设计规范来确定。《鉴定标准》规定:
1.在20世纪70年代及以前建造经耐久性鉴定可继续使用的现有建筑,其后续使用年限不应少于30年;在20世纪80年代建造的现有建筑,宜采用40年或更长,且不得少于30年。
2.在20世纪90年代(按当时施行的抗震设计规范系列设计)建造的现有建筑,后续使用年限不宜少于40年,条件许可时应采用50年。
3.在2001年以后(按当时施行的抗震设计规范系列设计)建造的现有建筑,后续使用年限宜采用50年。

2010年版,全国中小学校舍抗震鉴定与加固示例,抗震鉴定与加固,《全国中小学校舍抗震鉴定与加固示例》 [程绍革史铁花主编] 2010年版

 

2012,建筑地基基础,第二版,腾延京,《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理解与应用(第二版)》腾延京 2012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内容提要:本书根据新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 2011 进行编写。重点介绍了新版规范修订的原则、修订内容、依据及适用范围、本规范与其他相关规范的相互关系等设计人员关心的内容,以便于工程技术人员及设计人员正确理解和应用规范进行工程设计。
本书可供从事岩土工程及相关科研、教学、设计和施工的科技工作者及大专院校师生学习参考。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标[2008] 102 号文要求,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勘察、设计、施工、科研、大专院校等单位对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2002 进行了修订。参加工作的单位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设部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贵阳建筑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现代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云南怡成建筑设计公司、中南建筑设计院、湖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总站、中冶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广州大学、郑州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修订组由33人组成。
修订工作开始以后,修订组共召开全体会议4次,专题研讨会13次,修订组对所有重要的修订内容进行了深人细致的讨论,并与相关标准规范取得基本一致的意见。2009年10月形成规范征求意见稿,规范征求意见稿发往全国有关勘察、设计、施工、检测、科研、大专院校单位95个(其中设计院36个,科研单位24个,大专院校20个,检测单位10个,施工单位5个)和个人共计350份,并在网上发布征求意见通知和征求意见稿,
共征集到单位和个人对规范修订的意见和建议607条。
修订组对征求意见稿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作了逐条研究,明确了规范修订的全部内容,于2010年6月形成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送审稿和“回函处理意见”两个文件、2010年9月9日至9月10日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修订送审稿审查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主持。以徐正忠研究员为主任、黄绍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吴学敏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顾国荣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为副主任的13人审
查委员会进行了认真审查。
审查委员-致肯定本规范的修订工作。认为两年多来修订组通过广泛调查、分析研究,在完善规范内容、努力与国际接轨、保证工程质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修订后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修订送审稿进一步明确了地基和基础设计中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使用范围和计算方法,概念清楚,设计人员容易掌握;强调按变形控制设计的原则,满足建筑物使用功能的要求;在全面修订的基础上,增加了基础的耐久性设计、山区地基中的岩石地基、深基坑开挖地基回弹再压缩变形计算、建筑抗浮稳定性计算、岩溶地基设计、桩基沉降计算、复合地基设计等内容,能满足工程实践的需要;并完善了基坑工程、检验与监测等内容。修订后的规范内容更加充实和完善,使地基基础设计更加合理、便于操作,反映了我国地基基础设计的特点和技术先进性,基本实现了与国际先进标准规范的接轨。规范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本次规范修订遵循以下原则:

1.保持规范体系不变,提高变形计算和耐久性设计水平:
2.反映近十年来地基基础领域科研方面成熟的成果,反映原规范实施以来设计和工程实践的成功经验:
3.补充完善充实原设计规范中的部分内容,规范主要修订内容:
1.增加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中基坑工程的相关内容:
2.地基基础设计使用年限不应小于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3.增加泥炭,泥炭质土的工程定义:
4.增加回弹再压缩变形计算方法;
5.增加建筑物抗浮稳定计算方法:
6.增加当地基中下卧岩面为单向倾斜,岩面坡度大于10%,基底下的土层厚度大于
1. Sm的土岩组合地基设计原则;
7.增加岩石地基设计内容:
8.增加岩溶地区场地根据岩溶发育程度进行地基基础设计的原则:
9.增加复合地基变形计算方法;
10.增加扩展基础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15%的设计要求;
11.增加当扩展基础底面短边尺寸小于或等于柱宽加2倍基础有效商度的斜截面受剪承截力计算要求;
12.对桩基沉降计算方法,经统计分析,调整了沉降经验系数:
13.增加对高地下水位地区。当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基坑周边环境保护要求高,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基坑工程,应进行地下水控制专项设计的要求:
14.增加对地基处理工程的工程检验要求:
15.增加单桩水平载荷试验要点,单柱竖向抗拔载荷试验要点。
修订后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共10章22个附录,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地基岩土的分类及工程特性指标,地基计算、山区地基、软弱地基、基础、基坑工程、检验与监测等。任何建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都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要求。所谓地基承载力是指由地基土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上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应力值,或由土的抗剪强度确定。根据其取值确定的基础埋深和基底面积,要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建筑物的变形和稳定要求。所谓地基变形,是指建筑物的整体沉降量,倾斜值和差异沉降,其限值要满足建筑物的功能和使用要求。所谓地基稳定是要保证建筑物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安全性,防止整体倾覆和滑移。对于基础设计,还要满足结构强度(抗弯、抗剪、抗冲切验算)和交形要求。
我国《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已有三版,1974 年版、1989年版和2002年版,此次修订的为2011年版。新规范是在原有基础上总结科研和工程实践经验基础上制订的,代表了我国地基基础设计的先进水平。工程实践水远是规范编制的基础,规范修订要给新技术发展的空间。20 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复合地基处理技术的工程实践,已使该技术设计理论逐渐成熟,大量应用于高层和多层建筑地基处理: 20 世纪90年代开始大量使用的深基坑支护技术,高层建筑筏板设计的工程实践也需要对它们的设计加以规范。此次规范修订已把这些成熟的经验写人。使这些新技术能在工程实践中正常使用。然而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科研水平的限制。地基基础的设计计算方法并不能完全解决地基基础的全部问题,许多问题还要掌构选措施和信息法施工解决:同时工程建设的需要也会对地基基础设计提出新的问题。因此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会随着工程需要和科研工作的深化不断进行修订,增加相应的内容,充实完善。
为了便于工程技术人员正确理解和应用2011年版规范,请多加规范编制的编委编写本书,将规范条文和编制说明的有关情况介绍给大家,使设计人员正确理解和应用规范进行工程设计。本书可供从事岩土工程及相关科研、教学、设计和施工的科技工作者以及大专院校师生学习参考。
本书第二版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针对本次规范修订的内容,对第一版相应的内容进行了修编。对规范没有修订的内容。本书保留了原作者的相关内容,对他们的工作再次表示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编写错误在所难免,敬请来函来信,主编单位均会作出满意答复。

2012,建筑地基基础,第二版,腾延京,《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理解与应用(第二版)》腾延京 2012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建筑地基基础,第二版,腾延京,《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理解与应用(第二版)》腾延京 2012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理解与应用(第二版)》腾延京 2012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已关闭评论

 

2021版,上下册,第三版,路基设计,高清PDF《公路路基设计手册 上下册(第三版)》2021版

内容提要
本手册是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mG D30- -2015)以及其他公路 工程技术标准,规花,并结合我国近年来公路路基设计中的经验,在原手册第:二版基础上修订而成。全书共六篇,分别为:一般路基设计、路基防排水设计.路基防护与支档工程设计.路基拓寬改建设计、特殊路基设计、现场检测与监测。本手册的特点是系统性. .实用性较强。图表较多。资料较全,使用方便。
本手册可作为公路技术人员的必各工具书,也可供从事城市道路.森林公路厂扩道路建设的工程技术人员及高等院校公路工程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第三版前言
《公路路基设计手册》(以下简称(手册》)作为交通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IJ 013- -95)的配套 工具书,用于指导公路技术人员正确地理解标准规范,提高公路路基设计水平,保证公路路基工程质量,探受从事公路建设事业的广大技术人员欢迎,并在公路路基设计、教学、科研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我国公路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截至2020年底,全国高速公路网通车里程达16.1万km,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不断发展,交通运输部相继颁布《规范》(nGD30-2004)和(ITG D30- -2015),《手册》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公路建设的需求。因此,编写与《规范》(JTG D30- -2015)相适应的《手册》十分必要。
2015年启动《手册》(第三版)编写工作,成立以规范主要多编人员为主体的手册编写组。本次编写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是:以《规范》(ITC D30- -2015) 为基础,以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系统总结分析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经验和科技成果,借鉴国内外相关行业先进技术,遵循安全耐久、节约资源、环境和谐的设计理念,充分考虑公路路基的功能要求,强化路基路面协调设计,注重提高路基整体强度、刚度、水稳定性、温度稳定性和耐久性,以及路基病害的防治能力等,力求使本《手册》内容全面、技术先进、可操作性强,并与国际接轨,成为公路技术人员的必备工具书。
本手册内容由六篇共57章组成。具体编写人员如下:
第一篇一般路基设计
吴万平、阮艳彬张嘉翔编写第一章概述、第四章填方路基第五章挖方路基第十二章路基取土与弃土;
凌建明、钱劲松编写第二章路基结构性能及影响因素第三章路基结构设计:
邓卫东,李聪、柴贺军、唐树名编写第六章高路堤第七章陡坡路堤、第八章深路塹;沙爱民、原喜忠、郑治、陈忠平、汪建斌编写第九章填石路堤、第十章轻质材料路堤第+-章工业废渣路壢。
第二篇路基防排水设计
程平、阮艳彬、刘亚楼编写第- - 章概述第二章水文调查和水文地质参数测试、第三章路基地表排水、第四章路基地下排水。
第三篇路基防护与支挡工程设计
梅仕然,阮艳彬编写第- - 章概述、第二章路基防护;庄稼丰、袁光宇、邓涛、丁健华编写第三章挡土墙;

柴贺军、李海平、唐树名编写第四章边坡错固;
原喜忠编写第五章土钉支护、第六章抗滑桩;
姚海林、卢正,刘杰编写第七章注浆。
第四篇路基拓宽改建设计
凌建明.钱劲松编写第章概述 第二章既有路基性能检测与评价第三章路基拓宽设计。
第五篇特殊 路基设计
方仁印、付应华、王云、李浩胡安兵编写第-章概述.第二章没水路基第三章水库地段路
基第四章滨海路基第七章泥石流地区路基第八章岩榕地区路基;
廖小平、安孟康、力建生.郑静、熊治文编写第五章滑坡地段路基、第六章削塌与岩堆地段
路基;
丁小军、张留俊张发如、尹利华、刘军勇、陈建兵编写第九章软土地区路基、第十二章黄土
地区路基第十四章多年冻土地区路基第十九章采空区路基第二十章强震区路基;
姚海林、卢正编写第十章膨胀土地区路基;
吴立坚.邓捷编写第十-章红黏土及高液限土路基. 第十五章季节冻土路基;
陈晓光、韩志强、刘健马品编写第十三章盐渍土地区路基第十六章风沙地区路基、第十
七章雪害地区路基第十八章诞流冰地段路基。
第六篇现场检测与 监测
姚海林李邵军、张静波编写第- - 章概述第二章现场检测与监测的工作步骤、第三章现场检测与监测的技术方法与要求、第四章表面变形观测、第五章沉降观测第六章深部水平位移监铡、第七章孔院水压力观测,第八章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第九章复合地基桩身质量检测、
第十章土压力观测、第十一章铺杆应力应变监测。
全书由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吴万平、廖朝华主编。
本次《手册》修订工作得到了编写单位及有关专家的大力支持,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写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错误或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2021版,上下册,第三版,路基设计,高清PDF《公路路基设计手册 上下册(第三版)》2021版 2021版,上下册,第三版,路基设计,高清PDF《公路路基设计手册 上下册(第三版)》2021版 2021版,上下册,第三版,路基设计,高清PDF《公路路基设计手册 上下册(第三版)》2021版 2021版,上下册,第三版,路基设计,高清PDF《公路路基设计手册 上下册(第三版)》2021版 2021版,上下册,第三版,路基设计,高清PDF《公路路基设计手册 上下册(第三版)》2021版 2021版,上下册,第三版,路基设计,高清PDF《公路路基设计手册 上下册(第三版)》2021版 2021版,上下册,第三版,路基设计,高清PDF《公路路基设计手册 上下册(第三版)》2021版 2021版,上下册,第三版,路基设计,高清PDF《公路路基设计手册 上下册(第三版)》2021版 2021版,上下册,第三版,路基设计,高清PDF《公路路基设计手册 上下册(第三版)》2021版 2021版,上下册,第三版,路基设计,高清PDF《公路路基设计手册 上下册(第三版)》2021版

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0064.1-0064.80-93
地下水质检验方法
1993-02-27发布   1993-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 发布

DZ/T 0064.41-1993,催化极谱法测定锌,地下水质检验方法,DZ/T 0064.41-1993 地下水质检验方法 催化极谱法测定锌

内容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地下水质检验方法
DZ/T0064.41-93
催化极谱法测定锌
1 主题内容与通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催化极谱法测定锌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地下水中的锌。最低检测量为0.1g,其测量范围为0.005~1mg/L。常见元素不干扰测定。大量的铁、铝及大于50g/几的碲,对测定产生严重干扰。一般地下水中,铝含量甚少,达不到干扰程度。水中铁含量较大时,可加人少量钛铁试剂,消除影响。
2 方法提要
在乙酸-乙酸钠(pH=5)缓神溶液中,锌能与a,a-联吡啶形成络合物CZn(DiPy):2·,被汞阴极吸附:经催化氢离子放电,在一1.13V处,产生一个清撕的催化波。
3 仪器
3.1极诸仪。
3.2三电极(滴汞、饱和甘汞,铂丝)。
3.3函数记录仪
4 试剂
4.1氢氧化钠c(Na(OH)=lmol/几).
4.2盐酸溶被(1十1》.
4.3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pH=5.0),称取无水乙酸钠(CH,COONa)】60g溶于200mL亚沸落馏水中,的人冰乙酸60mL,以亚沸蒸馏水定容至1000mL。
4.4钛铁试剂(困体),
4.5 a,a'-联吡啶溶液:称取a+g'-联吡定〔(CH,N)g)0.1562g,溶于亚沸蒸馏水中并定容至100GmL.。
4.6锌标准贮备溶液:称取金属锌片(光谱纯)1.000g于50mL.烧杯中.加入盐酸溶液(5.2)20mL溶解,用亚沸蒸馏水定容至1000mL。此溶液1mL含】.0mg锌.
4.7锌标准溶液:移取锌标准贮备溶液(4.6)以亚沸蒸馏水逐级稀释至1mL含1.0g锌。
5 分析步骤
5.1 样品分析
移取pH≤2的硝酸酸化水样20.0mL于25mL烧杯中,用酸度计或精密度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度,并以氢氧化钠溶液(4,1)或盐酸溶被(4.2)调节PH值至5一6。加入乙酸-乙酸钠援冲溶液(4.3)2.5mL,钛铁试剂(4.4)0.1g,摇匀。加a,g'一联吡啶溶液(4.5)1mL,用亚沸蒸馏水定容至25mL,摇匀.
橘入三电极(3.2),于起始电位一0,9V处,作导数极谱图,记录峰电流值。
5.2 空白试验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