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2 ( 第 45 页)

ICS 35.240.01
L 7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3356- 2016
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
Evaluation indicators for new-type smart cities
2016-12-13发布 2016-12-13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3356-2016,新型智慧城市,智慧城市,评价指标,GB/T 33356-2016  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給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山东省标农化研究院。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世纪互联宽带数据中心有限公司、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清华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吕卫锋。刘勇.温锐松。单志广.代红.臧磊.刘囊丽.钱恒。田芳.谭晓准.范春玲。陈悦.沈剑峰.詹志明、孙东虹。葛炬,赵正松、舒华。李成名。万碧玉,张大鹏、焦康洁.荣文戈.唐斯斯.马潮江、周微茹、方可。尚治宇,王惠莅,冀辰,王曙光、余云涛。史睿,施媛、崔昊。魏凡。郝政疆,李宁、田学娟、曹凯悦.曹珅珅。

引言
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于我国信息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实际,为提开城市管
理服务水平,促进城市科学发展面做出的重大决策。2014 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
个部门印发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高技C2014]1770号)。2015年12月,国
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国家标准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
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计生
委、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監管总局、旅游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证监会。能源局.测绘地理信息局
25个部门襄合成立r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部际协调工作组。在部际协调工作组办公室和成员单位的指
导下,由部际协调工作组办公室秘书处具体组织开展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及评价指标研制工作,国家智慧
城市:标准化总体组具体组织落实评价指标研究工作。
在部际协调工作组成员部门分别开展评价指标专项研究的基础上,按照成熟可测的原则,标准起草
组将工作组成员单位各部门的核心业务指标逐步纳人,形成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研制
过程中,标准起草组还认真听取地方和企业的意见,经过反复沟通。协商。遵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
标,同时组织相关地方开展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的试评价验证工作,形成本标准。2016年11月.
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偷办、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工作务
实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健朧快速发展的通知》(发改办高技[2016)2476号),《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
(2016)成为评价工作的指标依据和核心内容。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的指标体系、指标说明和指标权重。
本标准适用于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新型智慧城市评价。
2指标体系
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框架见图1。

3指标说明
3.1评价表中表头信息说明
评价表中的表头说明如下:
a)指标编号:
1)L:一级;
2)P:二级

3)A:二级指标分项编号;
b)指标名称:评价指标的名称:
c)计算方法: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
d)数据要求:评价指标中数据的要求。
3.2惠民服务
3.2.1政务服务
本指标用于评价城市政府创新服务模式,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的情况。评价指标见表1。

4指标权重
一级指标及二级指标权重见表2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55. 180.01
A 85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3574- 2017
集装箱生产序列号编码
Coding of freight containers manufacturer' s serial number
2017-05-12发布
2017-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3574-2017,生产序列号,编码,集装箱,GB/T 33574-2017  集装箱生产序列号编码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集装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6)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中国船级社.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
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邓延括李宁,李继春,唐墙英.金膏,赵沾婷。王婧,王和,孙可佳。周受饮,胡锦平。
曹文胜。

集装箱生产序列号编码
1范围
本标准规定T集装箱生产序列号编码规则和标记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GB/T 1413所规定的集装箱,其他类型的集装籍以及集装箱辅助设备等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住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
GB/T 1413系列1集装箱 分类尺寸 和额定质量(GB/T 1413- 2008,1S0 881995,.1DT)
GB/T 1836集装 箱代码.识别和标记(GB/T 1836- 1997 ,idi ISO 6346 ;1995)
3蝙码规则
3.1 基本要求
3.1.1編码构成
集装箱生产序列号由以下4个部分组成1
a)制造工厂 代码:
b)尺寸箱型代码;
c)生产年份 .
d) 序列号。
3.1.2蝙码结构
集装箱生产序列号编码结构见图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27. 160
F 12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3599- -2017
光伏发电站并网运行控制规范
Specification of operation and control for photovoltaic power station
2017-05-12发布
2017-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33599-2017,光伏发电站,并网运行,GB/T 33599-2017  光伏发电站并网运行控制规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 - 2009 始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揭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力词度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纯、董存.黄越辉.王厥峰、许晓艳。范高锋、礼晓飞,许彦早,马烁,刘德伟,
张楠,高云峰.唐林梁昌波.王晶.潘霄峰.李驰.何国庆。

光伏发电站并网运行控制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光伏发电站井网运行控制的基本规定,以及运行情理。功率預测,发电计划.有功功率控制.无功功事控制.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运行电力通信运行,调度自动化运行.设备检修.事故记最与报告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通过35 kV及以上电压等级并网,以及通过10 kV电压等級与公共电网连接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光伏发电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8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性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4285继电保护相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GB/T 19964光伏发电站接人电力 系统技术规定
GB/T 29321光伏发 电站无功补偿技术规范
GB/T 31365光伏 发电站接入电网检测规程
GB/T 31366光伏发电站 监控系貌技术要求
GB/T 31464电 网运行准则
GB 50794光伏 发电站施工规范
GB/T 50796充伏发电 工程验收规范
GB 50797光伏 发电站设计规范
DL/T516电 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规程
DL/T 544电力调度通 信管理规程
DL/T 559 220~500 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
DL/T 584 8~110 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
DL/T 623电力 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运行评价规程
DL 755电力 系统安全稳定导则
NB/T 32011光伏发电站功率预测 系统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B/T 19964 和GB/T 3146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光伏发电站potoltaie(PV) power station
利用光伏电他的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系统以及相关辅助设施。
3.2
光伏发电功率预测Pv power foecating
粗据气象条件统计规律等技术和手段,对光伏发电站有功功率进行預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13.180
A 25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3660- -2017
城市公用交通设施无障碍设计指南
Acessibillity design guide for urban public transport faciities
2017-05-12发布
2017-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3660-2017,城市公共交通设施,无障碍设计,GB/T 33660-2017  城市公共交通设施无障碍设计指南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7)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掌.中国标准化研究晓厦门欣诚通物流有限公司.建设部标准定
额所.北京市交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晓广东曹官学院.云南交通职业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丁立.呼慧敏,赵朝文.赵鑫、林华兴,黄金屏、安小芬.姜明。张勇刚.尤海波.
易赛岚,冉令华,刘太杰,张欣,张适红.罗玲.吴海期。

城市公用交通设施无障碍设计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T城市公用交通设施无摩碍设计原则和工效学参数使用原则,同时给出了主要公用交通设施无障碍设计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公用交通设施及类似设施的无障碍设计和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悬往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生8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惨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2985- -1991在产品设计中虚用人体尺寸百分位数的通则
GB 14887- -2011道路 交通信号灯
GB/T 15565.2- 2008 图形符号术语第2部分标志及导向系统
GB/T 2002.2- 2008 标准中特定内容的起草 第 2部分:老年人和残疾人的需求
GB/T 31054- 2014公共信息导向系统基 于无障碍衢求的设计与设置原则
3术语和定义
GB 50763 - 2012 ,GB/T 12985 - - -1991 ,GB/T 15565.2 - 2008 ,GB/T 20002.2- 2008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又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 50763- 2012 .GB/T 2002.2- 2008中的一些术语和定义。
3.1无障碍设计csible design
此类设计往重将标准设计扩展到具有某些机能缺陷的特殊人拼,通过下列方法最大限度地增加易
于使用产品.建筑物或服务的潜在客卢的数量。
设计让大多数使用者无需任何修改就能很容易地使用产品.服务和环境:
- 让产品或服务适合不同使用者(用户适配接口)1
一设有标准化接口,以便能与残疾人专用产品兼容。
[GB/T 2002.2- 2008,定义 3.2]
3.2
盲道tactle ground surface indicator
在人行道上或其他场所铺设的一-种固定形态的地面砖,使视觉陳碍者产生育杖触觉及脚感,引导视
觉障碍者向前行走和辨别方向以达到目的地的通道。
[GB/T 50763- 2012,定 又2.0.2]
3.3
无障碍设蓖brrer-refacilitii
为残疾人.老年人等社会特殊群体自主、甲等、方便雄出行和参与杜会活动而设置的进出道路、建筑
物.交通工具公共服务机构的设施以及通信服务等设施。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73.010
D01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63/T1804-2020
非煤矿山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
2020-08-11发布2020-09-01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63 /T 1804-2020,事故隐患排查,安全隐患,治理体系细则,生产安全,非煤矿山企业,DB63/T 1804-2020 非煤矿山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青海省应急管理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海省应急管理厅、青海煤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锡铁山分公司、青海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青海云天化国际化肥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陆宁安、郭显世、郭勇、敏锐、曹林宝、徐志靓、芦光伟、李开远、姚京栋、郭威、江珍永、余晓峰、郭全海、程武忠、吕忠祥、张世英、苗西东、王久邦、安永东、周保民、薛富刚。
本标准由青海省应急管理厅监督实施。

内容摘抄:

非煤矿山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非煤矿山企业开展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隐患分级与分类、工作程序和内容、隐患排查治理的效果、持续改进、文件管理等。
本标准适用非煤矿山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及实施指南的编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3000-2016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事故隐患
企业违反安全生产、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3.2
隐患排查
企业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岗位员工以及其他相关人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企业管理制度,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照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的有效落实情况,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的工作过程。
注:根据GB/T 33000-2016中5.5.3改写。
3.3
隐患治理
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
3.4
隐患信息

包括隐患名称、位置、状态描述、可能导致后果及其严重程度、治理目标、治理措施、职责划分、治理期限等信息的总称。
4 基本要求
4.1 成立组织机构
企业应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组织机构。主要负责人应全面负责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分管负责人应负责分管范围内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组成人员应包括安全、生产、技术、设备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相关岗位人员。
4.2 实施全员培训
企业应制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培训学习,并保留培训记录,使全体从业人员掌握相关标准、程序、方法。
4.3 实施全员参与
企业应动员全员参与隐患排查治理,并确定相应的治理责任单位和人员。
4.4 编写体系文件
企业应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编制《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见附录 A 表 A.1)、《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见附录 A 表 A.2)、《隐患整改通知单》(见附录 B 表 B.1)、《重大事故隐患登记表》(见附录 C 表 C.1)、《隐患整改销号审批表》(见附录 D 表 D.1)、《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台账》(见附录 E 表 E.1)、《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治理台账》(见附录 E 表 E.2)、《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台账》(见附录 E 表 E.3)等文件。

(略)

内容索引:


前言 ................................................................................ Ⅱ
引言 ................................................................................ Ⅲ
1 范围 .............................................................................. 5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5
3 术语和定义 ........................................................................ 5
4 基本要求 .......................................................................... 6
4.1 成立组织机构 .................................................................. 6
4.2 实施全员培训 .................................................................. 6
4.3 实施全员参与 .................................................................. 6
4.4 编写体系文件 .................................................................. 6
5 隐患分级与分类 .................................................................... 6
5.1 隐患分级 ...................................................................... 6
5.2 隐患分类 ...................................................................... 6
6 隐患排查程序和内容 ................................................................ 7
6.1 工作步骤 ...................................................................... 7
6.2 编制排查项目清单 .............................................................. 7
6.3 确定排查项目 .................................................................. 7
6.4 隐患排查实施 .................................................................. 7
6.5 隐患治理 ...................................................................... 8
6.6 隐患治理验收 .................................................................. 9
7 隐患排查治理的效果 ................................................................ 9
8 持续改进 .......................................................................... 9
8.1 评审 .......................................................................... 9
8.2 更新 ......................................................................... 10
8.3 沟通 ......................................................................... 10
9 文件管理 ......................................................................... 10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隐患排查清单................................................... 11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隐患整改通知单................................................. 13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重大事故隐患登记表............................................. 14
附录 D(资料性附录) 隐患整改销号审批表............................................. 15
附录 E(资料性附录) 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16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Z04
13.020.10
备案号: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63/T11092012
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监理导则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guidelines for construction stage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2012-06-26发布2012-07-01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青海省环境保护厅 发布

DB63/T 1109-2012,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监理,DB63/T 1109-2012 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监理导则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青海省环境保护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编制单位:青海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洪海 王建荣 李兆佳 王 涛 杨伟星 殷显智 邓生雪 马玉林 史 玲 王定晖 蔡春玲 杨 帆 王 雯 侯佩玲
本标准技术负责人:胡 青
本标准审定人:翟永洪

内容摘抄;

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监理导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监理的工作程序、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合同管理及资料管理的一般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项目施工期的环境监理。
2 术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环境监理
是指社会化、专业化的环境监理单位,在接受建设项目建设单位的委托和授权之后,根据有关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环境监理合同以及其他工程建设合同,批准的建设项目工程建设文件针对建设项目进行的为实现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目标而实施的具体环境监督管理活动。
2.2 环境监理单位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取得青海省颁发的建设项目环境监理资格,为建设项目提供环境监理专业技术服务的单位。
2.3 环境监理项目部
环境监理单位派驻建设项目施工现场,负责履行委托环境监理合同的实施机构。
2.4 环境监理工作范围
建设项目施工区、生活服务区及环境影响区。
2.5 环境监理工作时段
环境监理单位签订委托环境监理合同起至建设项目试生产申请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止。
2.6 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
建设项目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2.7 环境保护相关单位
参与建设项目的建设、施工、勘察、设计、工程监理、环境监理、设施运行等单位;与建设项目相关的自然、生态、风景、水源、土地、森林等保护管理部门。
2.8 环境监理会议

由项目环境监理项目部主持的,针对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的,由环境保护相关单位参加的会议。
2.9 变更
对环境保护设施、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措施在工程规模、功能、构造、尺寸、技术指标、材料、施工工艺等方面做出的改变。
3 环境监理工作程序
环境监理工作程序图参见附录A。环境监理单位开展环境监理工作的程序如下:
a)勘察施工现场,环境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签订委托环境监理合同。
b)组建现场环境监理项目部,选派环境监理技术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及时进场开展工作。
c)环境监理项目部编制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实施方案。环境监理实施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建设项目概况,环境监理工作范围,环境监理工作时段,环境监理工作内容,环境监理工作目标,环境监理工作依据,环境监理机构及人员岗位职责,环境监理工作程序,环境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环境监理工作制度,环境监理设施。实施方案的具体编写要求见附录B。
d)环境监理项目部具体实施施工期环境监理工作。工作流程图参见附录 C。
e)向建设单位提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监理工作总结报告。环境监理工作总结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内容:
环境保护设施、污染防治措施、生态保护措施的落实完成情况,环境监测工作情况及其报告,环境监理工作情况,建设项目涉及环境保护的工程变更情况,环境监理工作结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环境监理工作总结报告的具体编写要求见附录D。
f)按照档案管理要求,整理、立卷、归档、移交环境监理档案。
4 环境监理工作方法
4.1 巡视检查
环境监理项目部对参建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的行为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的全面或局部监督活动。
4.2 旁站
环境监理项目部对环境保护设施、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措施的关键工作或关键工序的施工进行的现场检查、记录的监督活动。
4.3 见证
环境监理项目部在环境保护设施、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措施的重点工作或重点工序,在现场对其全部过程完成情况进行监督,实施全过程的现场检查和记录。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术语 .............................................................................. 1
2.1 环境监理 ...................................................................... 1
2.2 环境监理单位 .................................................................. 1
2.3 环境监理项目部 ................................................................ 1
2.4 环境监理工作范围 .............................................................. 1
2.5 环境监理工作时段 .............................................................. 1
2.6 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 ........................................................ 2
2.7 环境保护相关单位 .............................................................. 2
2.8 环境监理会议 .................................................................. 2
2.9 变更 .......................................................................... 2
3 环境监理工作程序 .................................................................. 2
4 环境监理工作方法 .................................................................. 2
4.1 巡视检查 ...................................................................... 2
4.2 旁站 .......................................................................... 3
4.3 见证 .......................................................................... 3
4.4 环境监理会议 .................................................................. 3
4.5 监测 .......................................................................... 3
4.6 协调 .......................................................................... 3
4.7 培训 .......................................................................... 3
4.8 记录 .......................................................................... 3
4.9 文件 .......................................................................... 3
4.10 跟踪检查 ..................................................................... 3
4.11 工作报告 ..................................................................... 3
5 环境监理的工作内容 ................................................................ 3
5.1 环境监理控制工作 .............................................................. 4
5.2 环境监理介入工作 .............................................................. 5
5.3 环境监理协调工作 .............................................................. 6
6 环境监理合同管理 .................................................................. 6
6.1 暂停 .......................................................................... 6
6.2 复工 .......................................................................... 7
6.3 变更 .......................................................................... 7
6.4 撤场与恢复 .................................................................... 7
7 环境监理资料管理 .................................................................. 7

7.1 资料内容.......................................................................7
7.2 资料管理.......................................................................8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图 A1: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监理工作程序图 ..........................9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环境监理实施方案编写要求........................................10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图 C1:施工期环境监理工作流程图 .................................14
附录 D(规范性附录) 环境监理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15
附录 E(资料性附录) 图 E1:建设项目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环境监理工作流程图 ...............16
附录 F(规范性附录) 环境监理工作用表 ...............................................17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DB
青海省工程建设标准
DB63/T1111-2012
改性酚醛泡沫防火保温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2012-07-17发布2012-0B-15实施
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63/T 1111-2012,改性酚醛泡沫板,改性酚醛泡沫防火保温板外墙外保温系统,DB63/T 1111-2012 改性酚醛泡沫防火保温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前言
为规范改性酚醛泡沫防火保温板外墙外保温材料的性能、设计、施工、验收,保证工程质量,结合青海省工程建设实际,编制本规程。
本规程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性能要求、设计、施工、工程验收等七部分。
本规程由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归口管理,授权青海省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节能与科技处(地址:西宁市昆仑路28号),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程主编单位:青海省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规程参编单位:山东省曲阜市澳墅新防火保温材料有限公司
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青海宏青建筑节能保温材料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王海鹰 罗升彩 张佩琪 孔繁芸
万国骅 路通俊 李征 胡晓强
娄爱东 陈志斌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杨兆安 于杰 冯艳 谢卫东
李海 黄礼良 张敏

内容摘抄:

1总则
1.0.1为规范改性酚醛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技术要求,保证工程质量,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制订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既有建筑、工业建筑、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中改性酚醛泡沫板外墙外保温系统。
1.0.3改性酚醛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工程技术文件、承包合同文件对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质量要求不得低于本规程的规定。
1.0.4改性酚醛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的设计、选材、施工、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及地方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0.1改性酚醛泡沫板(简称:PF板)
用改性酚醛树脂、发泡剂、固化剂和其他助剂共同反应所得的可应用于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中的热固性硬质改性酚醛泡沫塑料。
2.0.2改性酚醛泡沫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简称:PF板外保温系统)
置于建筑物外墙外侧的保温,由基层墙体、保温板(改性酚醛板、聚合物砂浆复合酚醛泡沫板)、复合装饰板、固定材料(胶粘剂、锚栓)和保护层等构成且适用于安装在外墙外表面的非承重保温构造总称。

3基本规定
3.0.1系统安全性要求
系统安全性应符合现行《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规定要求,另外,改性酚醛泡沫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应采取防火措施,系统防火性能应符合现行相关规定。
3.0.2系统耐久性要求
系统在温度、湿度和收缩的作用下应保持稳定;所有组成材料应独自稳定、彼此相容并具有防腐性:系统应具有防生物(鼠害、虫害)侵害功能及防雨水渗透性能;系统的使用年限在正确使用和正常维护的条件下,不应少于25年。

4性能要求
4.1系统性能要求
4.1.1改性酚醛泡沫防火保温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应参照JGJ144《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标准规定的实验方法进行耐候性试验,系统经试验后,不得出现保护层空鼓、剥落或脱落等破坏,不得产生渗水裂缝;拉伸粘结强度不得小于0.1MPa,并且破坏部位不得位于各层界面,应在保温板内。

(略)

内容索引:

目录
1总则(1)
2术语(1)
3基本规定(3)
4性能要求(4)
5设计(10)
6施工(15)
7工程验收(21)
条文说明(24)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