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3 > 1月 ( 第 91 页)

问题专业:安装

所属地区:河南

提问日期:2023-01-03 22:33:24

提问网友:宋元寅


麻烦请教一下大神.消防管道按照螺纹连接32的管子套出来定额综合单价50多了)不加主材).是我的人工调差需要做调整吗?价格好高啊(小弟外省,项目需要做报价)

2023-01-03 22:50:01 补充

安装,河南,答疑:高手们!喷淋管道螺纹连接人工需要调整吗?-河南这是哪里有问题需要调整?不含主材已经这么高了

解答网友:天山雪豹


可以调整

(德)朱利安·韦尔,2017年版,孙阳,工业建筑设计,常文心,彩色高清PDF《工业建筑设计 》(德)朱利安·韦尔 编;常文心,孙阳 译 2017年版

内容摘抄:

工业建筑的城市规划
工业建筑在18世纪后期最先出现于英国,后来在美国以及欧洲一些国家,也兴建了各种工业建筑。前苏联在20世纪20-30年代,开始进行大规模工业建设。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大量建造各种类型的工业建筑。
1工业企业在城市中的配置
19世纪,当商人和制造业把精力基本上集中于提供地方性服务,依然在城市中拓展领地时,大的工厂已经开始在城镇和城市的郊区寻求场地了。在这里他们发现了进行经济活动和日后拓展的广大空间。随后,由于工人数量的持续增长,与之共同发展起来的住宅在靠近工厂的位置也纷纷拔地而起。
1933年8月,国际建筑协会在雅典会议上制定的一份关于城市规划的纲领性文件--《城市规划大纲》,即《雅典宪章》。“每个城市都应该有一个城市计划方案,与区域计划、国家计划整个地配合起来”,并且“必须制定必要的法律以保证其实现”。《宪章》认为城市的种种矛盾是由大工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及土地私有而引起,应按全市人民的意志规划。其步骤为:在区域规划基础上,按居住、工作、游憩进行分区及平衡后,建立三者联系的交通网。宪章中强调居住区域人口密度适中;居住地点与工作地点要有适当的计划,避免两者之间路途过远;工业区与居住区应以绿色地带或缓冲地带来隔离以减少工业排放这些方面直到今天也有可取之处,但是随着当今生产工艺的发展,该规定也随之变得不那么严格

工业企业的建立和发展是城市兴起的物质基础,是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因素。工业企业在城市中的布置,对于城市的结构和布局,城市居民的劳动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对工业企业进行规划时,不仅要考虑整个厂区布局的合理性,更要考虑该厂在城市规划中所处的地位、作用以及周边环境的联系和影响。一些国家按照企业排放有害物质的程度和货运量的大小,将企业分为三个级别,分别布置在城市的三种工业企业用地上:
(1)远离城市生活区的工业用地。布置有较大有害物质排放和大宗货运量的企业及某些生产特殊残品的企业,如有火灾、爆炸危险以及生产中应用放射性物质等。这种工业用地与城市居住区之间的防护距离要根据生产工艺、有害物处理的情况和生产爆炸危险性以及火灾危险性确定。如:化工厂、石油加工厂、大型冶金工厂等。(2)布置于城市边缘的工业用地。这样的位置要布置那些排放有害物质数量不多或者不排放有害物质的企业。这类企业的货运量较大,有时候需要设置专门的铁路线。如:机械制造厂、纺织厂等o(3)位于居住区中的工业用地。这类场地要布置那些无害或者排放有害物质极少、货运量不大(每昼夜单向运输量不超过40辆汽车或者不超过5万吨/年),不需要铁路专用线的企业。如:电子工业、食品厂、服装厂、印刷厂、仪表厂等。(见1)

2.影响工业企业在城市中配置的因素
(1)工业企业的工艺和生产特征。
不同行业的工业企业生产工艺有很大差别,在城市中的配置有着完全不同的要求。某些企业以体积大、重量重的材料为原料,要求接近原料产地,如:采矿业、造纸业等;有一些企业的规模很大,占地多,需要提供城市较大的用地,如大型机械制造业、冶炼工业等;还有的企业生产中会排放有害气体、有爆炸危险,如化工业等。相反,有些企业要求在洁净环境中生产,对于城市面貌起着积极作用,有的甚至可以建在城市干道上。由此可见,只有在深入了解工业企业生产T艺和生产特征的基础上,才能够在城市中合理地对工业企业进行配置。
(2)企业对城市的污染程度。
工业企业按其生产性质,经常伴有污染物,对城市环境造成危害,甚至可能破坏生态平衡。对这类的企业在城市中的配置,要保持慎重态度。防止因规划不当而危害居民的健康。工业企业可能造成的污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生的有害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形成大气污染,工业气体污染物的排放在所有污染物的排放中占有较大的份额;二是工业排出的废水中含有毒物质,造成水和土壤的污染;三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形成噪音污染。另外,还有固体废物污染和放射污染等。
(3)企业产品的运输方式和运输量
一些企业的生产虽然对周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但是原料和产品的货运量较大,有的甚至需要专门的铁路线,这类工厂如果建在城市中或者临近住宅区,繁忙的铁路和公路线可能会干扰居民的生活甚至对居民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略)

内容索引:

002工业建筑一-令人兴奋的建筑体
004让工业建筑插入城市日常生活
008第一章
工业建筑设计指南
010工业建筑的城市规划
010工业企业在城市中的配置
012影响工业企业在城市中配置的因素
013交通运输的布置
014工业建筑的建筑设计
O14建筑设计的主要方面
022多层厂房的建筑设计
038单层厂房的建筑设计
050工业建筑的安全设计
050对噪声的削减
052建筑防震
053电磁屏蔽
054净化
055防爆、防火
057工业建筑的节能要点
057合适的朝向和窗口布置
058自然采光
058室内外空间及阁楼的自然通风
059直接太阳能或光伏能
060其他节能措施

061工业建筑的绿化
061绿化的作用
062工厂的绿化布置
068工业建筑室外场地的照明
068室外场地照明的意义
(略)

彩色高清PDF《工业建筑设计 》(德)朱利安·韦尔 编;常文心,孙阳 译 2017年版已关闭评论

问题专业:土建

所属地区:江苏

提问日期:2023-01-03 19:29:13

提问网友:温远


这个表格里面的侧面钢筋是一边的还是总共啊?还有这个300~600,包含600吗?

假设我的梁规格是300*600的,那我侧面构造钢筋应该填写什么?土建,江苏,答疑:梁侧面构造钢筋-江苏

解答网友:维达詹工


你好:切换到梁界面---点击“建模”中的【生成侧面筋】功能---点击【梁腹板高设置】进行设置/修改---点击确定即可。如图:

备注:梁腹板高度hw指的是:梁高-板厚-纵筋合力点(S),在此范围布置侧面钢筋。

土建,江苏,答疑:梁侧面构造钢筋-江苏土建,江苏,答疑:梁侧面构造钢筋-江苏

ICS13.220.01
CCS C 80
DB4406佛山市地方标准
DB4406/T20-2022
城市轨道交通微型消防站建设指南
Guid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rail transit miniature fire stations
2022-12-12  发布
2022-12-12  实施
佛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406 /T 20-2022,城市轨道交通,微型消防站,DB4406/T 20-2022 城市轨道交通微型消防站建设指南.pdf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佛山市消防救援支队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佛山市消防救援支队、佛山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佛山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中联科锐消防科技有限公司、中交佛山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佛山市轨道交通局、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舜、利妮、冯凯、高舜奕、沈锦城、朱恒峰、何问添、刘俊峰、王兴、郭迪、林雪琴、赵斌、郜中飞、吴源贵、倪天晓、彭锦志、张新、文康、白立军、唐军、王华翔、陈科、莫燕妮、喻毕翔、胡连升、孙劲、冉启兵、申秉银、金鑫、杨荣伟、甘芳、张小锋。

内容摘抄:

城市轨道交通微型消防站建设指南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微型消防站的术语和定义、一般规定、人员配备、装备配备、职责及日常管理、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本文件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微型消防站(以下简称微型消防站)的建设和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Z221消防员职业健康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微型消防站miniature fire station
以救早、灭小和“3分钟到场”扑救初起火灾为目标,依托单位志愿消防队伍,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建立的小型消防队站,主要开展防火巡查检查和初起火灾扑救等火灾防控工作。
3.2城市轨道交通微型消防站miniature fire station of urban rail transit
城市轨道交通各场所建立的微型消防站总称,根据城市轨道交通不同场所类型可分为车辆基地微型消防站、控制中心微型消防站、车站微型消防站和主变电所微型消防站。
3.3执勤分点duty branch
为实现“3分钟到场”扑救初起火灾的目标,根据需要设置并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和人员的微型消防站分站。
3.4应急装备配置柜emer gency equipment conf iguration cabinet
为实现“3分钟到场”而设置的用于存放消防器材的专用柜。

3.5站城一体化工程multi functional transportation hub
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为核心,与其他非城市轨道交通功能的城市功能设施合建且空间融合的建筑工程。
3.6深埋车站deep buried station
车站结构项板位于地面以下的埋深不小于30或地下层数不小于4层的车站,一般设在地面以下稳定地层或坚固地层内。3.7
长大区间隧道long section tunnel
埋置于地层内的长度不小于3k或同一时刻单向存在2列或2列以上列车的城市轨道交通区间隧道。
4一般规定
4.1分类
微型消防站分类情况见表1。

4.2选址
4.2.1微型消防站选址应遵循“便于出动、全面覆盖”的原则,选择便于人员和车辆出动,对于3分钟内不能到达的区域应增设执勤分点或应急装备配置柜。
4.2.2通过通道换乘的车站,未设置微型消防站、执勤分点的一端,应设置应急装备配置柜。
4.2.3换乘车站、站城一体化工程的站厅公共区划分为多个防火分隔区域时,每个分隔区域应设置1套应急装备配置柜。
4.2.4车辆基地微型消防站宜设置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或侧风方向。
4.3耐火等级与防火分隔
4.3.1微型消防站值班场所单独建造时,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4.3.2附设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内的微型消防站值班场所,应符合下列规定:
a)不应设置在耐火等级低于二级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内:

b)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可与消防控制室、值班室、车站控制室等共用:
c)与其他部位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小时的防火隔墙和1.5小时的楼板进行分隔,开向建筑内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4.4标志
微型消防站、执勤分点的值班场所门口及应急装备配置柜放置点处应张贴(悬挂)“微型消防站”标牌。
4.5照明
微型消防站、执勤分点值班场所内应设置火灾时能正常工作的备用照明,其作业面的最低照度不应低于正常照明的照度。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9.060
CCS B 70
团体标准
T/CNFPIA 4008-2022
结构集成材认定技术准则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structural glued laminated timber
2022-10-20发布2022-12-01实施
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发布

T/ CNFPIA 4008-2022,木结构,结构,胶合木,集成材,T/CNFPIA 4008-2022 结构用集成材认定技术准则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林产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林产工业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NFPIATC)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国家人造板与木竹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南京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产业发展规划院、林木生物质低碳高效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康居认证中心有限公司、靖江国林木业有限公司、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科学技术研究所、重庆艾世特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上海珉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海宾、龚迎春、王双永、于文吉、付跃进、阙泽利、徐伟涛、钟斐、张正青、曹恒瑞、邓昊、王雨晨、杜永河、朱建伟、金银慧、梁玉华。

内容摘抄:

结构用集成材认定技术准则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结构用集成材产品认定的基本规则,对认定活动中的产品的抽样检验、初始认定工厂现场检查和获证后监督等环节进行了规范。
本文件适用于结构用集成材产品认定活动时各相关方应当遵循的基本程序和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结构用集成材。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6899 结构用集成材
GB/T 36872 结构用集成材生产技术规程
GB/T 37315 木结构胶粘剂胶合性能基本要求
LY/T 2381 结构用木质材料基本要求
LY/T 3143 结构和室外用木质材料产品标识
3 术语和定义
GB/T 26899、GB/T 36872、GB/T 37315和LY/T 2381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结构用集成材 structural glued laminated timber
结构用胶合木 structural glulam
以承重为目的,将按等级区分的层板(可指接、斜接或拼宽)沿纤维方向相互平行在厚度方向层积胶合而成的结构用材,主要于建筑结构的承重构件,又称结构用胶合木。
[来源:GB/T 26899—2011,定义3.1.1]
3.2
结构用集成材产品认定 structural glulam products identification
由认定机构证明结构用集成材产品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或标准要求的合格评定活动。
4 认定程序
开展结构用集成材产品认定活动,应遵守以下基本程序:
a) 认定申请与受理;
b) 产品抽样检验;
c) 初始认定工厂现场检查;
d) 认定结果评定与批准;
e) 获证后监督;
f) 认定变更;

g) 认定延续。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认定程序................................................................................................................................................ 1
5 认定基本要求........................................................................................................................................ 2
附录 A(规范性)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7
附录 B(资料性)企业情况调查表........................................................................................................ 10
附录 C(资料性)结构用集成材获证企业证后监督检查表................................................................14
附录 D(资料性)一致性声明................................................................................................................ 16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13-410-2022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6633-2022
福建省城市轨道交通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Standard for construction quality acceptance of subgrade engineering of rail transportation in Fujian province
2022-12-12  发布
2023-04-01  实施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DBJ /T 13-410-2022,城市轨道交通,施工质量,福建省,路基工程,验收标准,DBJ/T 13-410-2022 福建省城市轨道交通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pdf

内容摘抄:

1总则
1.0.1为加强福建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路基施工质量管理,统一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要求,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城市轨道交通路基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
1.0.3路基工程涉及的环境保护、水土保特工程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同时验收,应合理利用资源,做好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文物保护等工作。
1.0.4本标准未涉及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其施工质量的验收应另行制定补充标准。
1.0.5路基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及福建省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路基subgrade
按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带状构造物,是路面的基础,承受由路面传来的行车荷载。
2.0.2工序construction procedure
施工过程中具有独立特点的作业活动,或由必要的技术间歇及停顿分割的作业活动,是组成施工过程的基本单元。
2.0.3进场检验site inspection
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构配件、设备等按相关标准规定要求进行检验,对其达到合格与否做出确认。
2.0.4平行检验parallel inspection
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利用一定的检查或检测手段,在施工单位自检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比例独立进行检查或检测的活动。
2.0.5交接检验handing over inspection
由施工的承接方与完成方共同检查并对可否继续施工做出确认的活动。
2.0.6普通填料ordinary filler
颗粒级配及技术性能满足填料要求可直接填筑的原土料,或经简单筛分、拌和后能满足填筑要求的原土料。
2.0.7物理改良土physical improved soil
原土料经过破碎、筛分或掺入砂、砾(碎)石等材料并拌和均匀,以改变填料的颗粒级配、改善工程性能的提合土料。
2.0.8化学改良土chemically--improved soil
通过在原土料中掺入石灰、水泥、矿物掺合料等材料改变填料的化学成分,以改善其工程性能的混合料。
2.0.9真空预压vacuum preloading
通过覆盖于地面的密封膜下抽真空,使膜内外形成气压差,使粘土层产生固结压力。
2.0.10堆载预压stack preloading
通过在场地加载预压,使土体中的孔隙水沿排水板排出,逐渐固结,地基发生沉降,同时强度逐步提高。又称堆载预压排水固结法。
2.0.11气泡轻质混合土foamed soil
通过气泡机的发泡系统将发泡剂用机械方式充分发泡,并将泡沫与水泥浆均匀混合,然后经过泵送系统进行现场浇施工或模具成型,经自然养护所形成的一种含有大量封闭气孔的新型轻质保温材料。又称发泡混凝土或泡沫混凝土。
2.0.12级配碎石graded crushed stone
由开山块石、天然卵石或砂砾石经破碎筛选而成的,其粒径、颗粒级配及性能符合技术条件规定的粗、细碎石集料和石屑各占一定比例的混合料。

3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1.1路基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应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施工质量检验制度。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应由施工单位在施工前按附录A的规定填写,总监理工程师组织监理工程师进行检查,并做出检查结论。
3.1.2路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工程采用的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施工单位应对其外观、规格、型号和质量证明文件等进行验收,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凡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施工单位应进行检验,监理单位应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检测。
2各工序应按设计文件要求和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施工单位应进行检查,并形成记录。
3工序之间应进行交接检验,并按附录C.1的规定填写预检工程检查记录,上道工序应满足下道工序的施工条件和技术要求;相关专业工序之间的交接检验应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未经检查或经检查不合格的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隐蔽工程覆盖前应按国家法律法规和本规程要求检查并形成记录,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认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1.3路基工程施工质量应按下列规定进行验收:
1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本标准和相关专业验收标准的规定。
2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均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

4路基主体工程
4.1地基处理
I一般规定
4.1.1施工前应对平整处理和换填的范围、深度进行复核。
4.1.2换填区域采用机械开挖时应留有2030cm厚的人工清理层。
4.1.3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做压实工艺试验、地基土天然含水率试式验和标准击实(重型)试验,确定主要工艺参数,并报监理单位确认。
Ⅱ原地面处理
主控项目
4.1.4设计不做特别处理的地基,经平整、夯压后,其表面应无杂草、树根、腐殖土。地基地下水出露处的处理应满足设计要求。检验数量:全部检验。检验方法:观察、核对。
4.1.5当路基高度小于2.5m时,地基压实标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明确要求时,其质量要求应符合表4.1.5的规定。检验数量:每100m等间距检查4点。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质量检验报告。

一般项目
4.1.6原地面坡度陡于1:5时,所设置纱纵、横向台阶的高度、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每个台阶检验3点。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13.200
CCS C 78
团体标准
T/C0SHA017-2022
高层住宅小区应急能力评估指南
Emergency capability assessment guidelines of high-rise residential
2022-12-06发布2022-12-06实施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发布

T/ COSHA 017-2022,应急能力评估指南,高层住宅小区,高层住宅建筑,T/COSHA 017-2022 高层住宅小区应急能力评估指南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本文件由中化金茂物业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化金茂物业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海事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杰明、张小良、张雷斌、汪金辉、焦宇、崔建国、曹刚、高强、时圣力、陶仲溧、王宁宁、王潇悦、余德力、张进、韩福贵、任凯.

内容摘抄:

高层住宅小区应急能力评估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提供了对高层住宅小区应急能力的评估范围、内容和方法。单多层住宅小区、超高层住宅小区可参照本标准进行应急能力评估。
本文件不适用于非住宅类建筑及住宅类建筑商业部分的应急能力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9079 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 第1部分:游泳场所
GB/T 29639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 35181 重大火灾隐患判定方法
GB/T 40151 安全与韧性 应急能力评估指南
GB 50016 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GB 5008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1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 5016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61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63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370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 50444 建筑灭火器配置验收及检查规范
GB 50974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GB 51251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AQ/T 9007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基本规范
XF/T 3005 单位消防安全评估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高层住宅建筑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
指建筑高度大于27m的住宅建筑。
[来源:GB 50016-20014,2.1.1,有修改]
3.2
超高层住宅建筑 ultra-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
指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住宅建筑。
[来源:GB 50016-20014,2.1.1,有修改]
3.3
高层住宅小区 high-rise residential community
有一幢或者几幢高层住宅组成的住宅建筑群。

4 评估总则
4.1 评估对象及评估目的
本文件评估对象是高层住宅小区发生事故时的综合应急能力,包括但不限于管理单位对小区的应急管理水平、相关人员的应急能力和小区应急设备设施的有效性。
高层住宅小区事故应急能力评估的目的是通过识别存在的风险,评估现有应急资源、应急设备和应急管理与风险的匹配性程度,指导高层住宅小区完善和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4.2 评估依据
应急能力评估依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 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及有关规范性文件;
b) 项目单位风险评估材料;
c) 应急制度、应急预案及处置方案、应急资源、应急组织、应急设备设施等资料;
d) 事故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资料;
e) 人员访谈、应急实操情况。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评估总则 ........................................................................ 2
4.1 评估对象及评估目的............................................................2
4.2 评估依据 .....................................................................2
4.3 一般规定 .....................................................................2
5 评估方法及评估内容............................................................... 3
5.1 评估方法 .....................................................................3
5.2 评估内容 .....................................................................3
5.3 评估指标 .....................................................................4
6 评分方法及分级标准............................................................... 5
6.1 评分原则 .....................................................................5
6.2 分值统计表 ...................................................................5
6.3 评估分级 .....................................................................6
7 评估工作程序 .................................................................... 6
7.1 项目确定 .....................................................................6
7.2 评估组建立 ...................................................................6
7.3 评估准备 .....................................................................6
7.4 评估交底会 ...................................................................7
7.5 评估实施及反馈................................................................7
7.6 报告编撰及档案建立............................................................8
8 应急能力评估报告................................................................. 8
附录 A (资料性)高层住宅小区应急能力评估分项评分标准 ............................... 9
A.1 特殊风险识别 .................................................................9
A.2 应急制度及组织人员保障.......................................................10
A.3 应急预案、演练及处置.........................................................11
A.4 应急投入及资源...............................................................13
A.5 应急设备及设施...............................................................14
A.6 关键岗位能力 ................................................................19
A.7 应急值班、预警及响应.........................................................20
A.8 消防管理及建筑防火...........................................................20
附录 B(资料性)高层住宅小区应急能力评估报告 ....................................... 22
参考文 献 .................................................................... 23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91.140.80
CCS P 41
DB4201
武汉市地方标准
DB4201/T666-2022
城市排水系统溢流污染控制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n pollution control of municipal sewer overflow

2022-11-11发布
2022-12-11实施
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 4201/T 666-2022,城市排水系统,排水系统溢流,武汉市,污染控制,DB 4201/T 666-2022 城市排水系统溢流污染控制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武汉市城市排水系统溢流污染控制工程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系统设计与措施、
管涵工程、溢流调蓄工程、处理工程、运行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武汉市城市建成区排水系统溢流污染控制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AN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手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8592降水量等级
GB50014室外排水设计标准
GB50318城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5027城排水工程项目规范
CJJ 6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
CJJ 60城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
CJJ68城镇辑水管渠与泵站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
CJJ 181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
CJJ/T 210城镇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林文什
3.1
排水系统溢流sewerage system overflow
合流排水管、分流排水管中的雨污水未经有汝处理排放的状况是合流排水管溢流、分流排水管溢
流的总称。不含雨水管正常的降雨排水、经过有效处理的雨污水规范的施工降水等借助雨水管排放的情况。

3.2
合流排水管溢流combined sewer overflow
合流排水管道雨时,合流污水超过系统截流、调蓄和处理能力而排入水体的状况。
3.3
分流排水管溢流separate sewer overflow
分流污水管和分流雨水管因管道拓扑连接、入渗水、入流水进入以及管道堵塞淤积等原因,造成雨水管内污水外排和污水管内污水超过管道输送和系统处理能力而排入水体的状况。

3.4
溢流排放口over flow outfall
排水管涵上将超过系统转输和调蓄处理能力的雨污水排入水体而设置的临水构筑物。
3.5
入渗水sewerage infiltration
地下水、地表水(河湖)、城市供水系统渗漏水通过排水管道、检查井、管道接口、井接口等入渗侵入分流制污水管或合流管的外来水。也称背景渗漏。
3.6
入流水sewer age inflow
雨水、地表水(河湖)、施工降水、泉水等通过管网错接点或者破损部位进入,或地表水(河湖)通过排水口到灌进入分流制污水管或合流管的外来水。
3.7
截流式合流制interceptor sewer system
接收区域内混流雨污水,并通过截流设施将部分雨污水拦截进入污水调蓄和处理设施、超量水经溢流排放口排入水体的排水体制。
3.8
设计截流倍数designed interception ratio
合流制排水管道雨时通过截流设施截流的设计雨水径流量与设计旱流污水量的比值。
3.9
溢流调蓄设施detention facilities
以控制排水系统溢流为主要功能,用于降雨期间储存雨污水的蓄水设施。

4基本规定
4.1一般规定
4.1.1城市排水系统溢流污染控制工程应遵循安全可靠、环境保护、城水和谐的原则。
4.1.2城市排水系统溢流污染控制工程规划应纳入排(污)水专项规划,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城镇建设情况统筹协调,与其他涉水规划统筹部署。
4.1.3宜强化信息化、智慧化建设,建立区域或流域指挥调度平台,协调和引导雨水设施、污水收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再生水回用设施等城市排水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利用水平,实现城市排水系统盖流污染的有效控制。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J湖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 XXXXXX备案号XxXx
湖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esign standard for energy efficiency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Hunan province
2022-x-x  发布
2022-x-x  实施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DBJ43/T 025-2022,居住建筑,湖南省,节能设计标准(修订),DBJ43/T 025-2022 湖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修订).pdf

内容摘抄:

1总则
1.0.1为贯彻国家有关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改善湖南省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进一步降低建筑能耗和碳排放,结合湖南省气候特点和具体情况,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
1.0.3居住建筑的热工、供暖空调、通风、给排水、电气与智能化等设计必须采取节能措施,在保证安全和室内环境舒适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建筑能耗和碳排放。
1.0.4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行业和本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0.5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拟采用的创新性技术方法和措施,应按规定进行论证并符合本标准中有关性能的要求。

2术语
2.0.1体形系数shape coefficient
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
2.0.2热岛强度heat island intensity
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用二者代表性测点气温的差值表示,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2.0.3通风架空率ventilation area ratio
架空层中,净高超过2.5的可穿越式通风部分的建筑面积占建筑基底面积的比率(%)。
2.0.4围护结构传热系数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building envelope
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飞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传热量,单位为W/(m2.K)。
2.0.5热惰性指标(D)index of thermal inertia
表征围护结构反抗温度波动和热流波动能力的无量纲指标,其值等于材料层热阻与蓄热系数的乘积。
2.0.6开间窗墙面积比ratio of windows to wall in a room
窗户洞口面积与房间立面单元面积(即建筑层高与开间定位线围成的面积)之比。
2.0.7朝向窗墙面积比ratio of windows to wall in a side
某朝向外窗(包括透光幕墙和透明外门)的总面积与该朝向外墙总面积(包括其上的门窗和透光幕墙)之比。
2.0.8太阳得热系数(SHGC)solar heat gain coefficient
通过透光围护结构(门窗或透光幕墙)的太阳辐射室内得热量与投射到透光围护结构(门窗或透光幕墙)外表面上的太阳辐射量的比值。太阳辐射室内得热量包括太阳辐射通过辐射透射的得热量和太阳辐射被构件吸收再传入室内的得热量两部分。
2.0.9面密度areal density
指定厚度的材料单位面积的质量,单位为kgm2。

3基本规定
3.0.1空调室内设计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人员长期逗留区域空调室内设计参数应符合表3.0.1的规定:

2短期逗留区域空调室内计算参数,可在长期逗留区域参数基础上适当放低要求,夏季空调室内计算温度宜在长期逗留区域基础上提高2℃,冬季空调室内计算温度宜在长期逗留区域基础上降低2℃。
3.0.2设置新风系统的居住建筑,其设计最小新风量宜按照换气次数法确定。

3.0.3居住建筑能耗的设计计算值不得超过16.9Wh/(m2·a),居住建筑碳排放计算值不得超过9.82kgC02/m2a).
3.0.4居住建筑的用能应根据当地环境资源条件及施工安装条件等,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宜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工业余热和废热,选择合适的能源综合利用方案,所采用的能源综合利用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

4建筑与建筑热工设计
4.1规划及方案设计
4.1.1建筑群的规划布局、建筑物的平面布置、立面设计应结合场地自然条件为可再生能源利用创造条件,并对建筑物的间距、体形、朝向等进行优化设计,充分考虑建筑物获得良好日照与自然通风,合理组织绿地和水域,减少硬化地面,改善居住小区室外夏季热环境,诚少冬季不利风向影响。
4.1.2居住建筑的主要朝向及遮阳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
2平面布置时,宜使居住空间朝南或南偏东15°至南偏西15°范围,不宜超出南偏东30°至南偏西30°范围;
3居住空间的东向、西向外墙开设外窗时,应设置活动外遮阳;南向外窗应设置外遮阳措施;
4屋顶透明部分应采取通风遮阳措施。
4.1.3采取降低热岛强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场地内户外活动区域的有效遮阴面积不宜小于20%;
2道路路面、建筑外墙及屋顶等,采用太阳辐射反射系数大于0.4材料的面积不宜小于70%。
4.1.4居住建筑体形系数应符合表4.1.4的规定。体型系数不符合表4.1.4规定的建筑,应按本标准第4.4节规定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

4.1.5利用建筑底层架空形式改善场地通风环境,通风架空率不宜小于30%。
4.1.6户型设计应通过优化建筑空间、平面布局和构造设计,获得良好的自然通风,有供暖空调时应保证必要的卫生通风换气。

1应分户设计自然通风气流路线,确定自然通风的进、排风口位置,过渡季、夏季每户50%以上可开启外窗表面风压差大于0.5P,冬季每户迎风面与背风面表面风压差不大于5Pa;
2优先采用外窗作为自然通风进、排风口,卧室、起居室外窗可开启面积(含阳台门面积)外窗所在房间地面面积的比值不宜小于1/12,不应小于120:
3不设新风系统的供暖空调房间应设置卫生通风口或进行机械通风,卫生通风口最小净面积Smin按附录A计算;
4宜为冬季设置供暖装置、夏季采用电风扇降温提供条件。
4.1.7建筑设计应充分利用天然采光,改善室内采光效果。主要功能房间的采光系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环境通用规范》GB55016、《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的规定,在满足采光要求的基础上不宜加大外窗面积。
4.1.8主要房间应为设置空调系统提供条件。采用分体式空调、多联机空调等风冷型设备和空气源热泵热水器时,应设置或预留空调器和热水器室外机及热水器水箱的位置和条件,并满足以下要求:
1安装空间位置应避免室外机对邻居和住户自身产生气流和噪声干扰:
2安装空间应与大气直接相通,并保障空调室外机的进风、排风气流通畅:
3室外机应采用坐式安装方式,安装空间位置设计应直接方便、操作安全,便于清扫和维修;
4空调冷凝水应有组织排放
5室外机组应有防积雪措施:
6风冷型空调室外机位置和搁板的设计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
4.1.9地下空间宜采取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措施。

4.2围护结构热工设计
4.2.1建筑围护结构各部分的传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不应大于表4.2.1规定的限值。

4.2.2开间窗墙面积比宜符合表4.2.2的规定,但每套住宅可允许一个房间在一个朝向上的开间窗墙面积比不大于0.6。当开间窗墙面积比不符合本条规定时,应按本标准第4.4节规定进行权衡判断。

4.2.3不同朝向、不同窗墙面积比的外窗传热系数、太阳得热系数和可见光透射比应符合表4.2.3-1或表4.2.3-2的规定。

4.3建筑构造设计
4.3.1建筑外窗宜没置外遮阳措施,同时应满足安全性与防水要求。各朝向的窗户,当设置了可以完全遮住正面的活动外遮阳时,应认定满足本标准第4.2.3条对外窗遮阳的要求。米用卷帘、中空玻璃内置遮阳、百叶等的外窗传热系数应按表4.3.1进行修正。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9.060
CCS B 70
团体标准
T/CNFPIA 4007-2022
结构胶合板认定技术准则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structural plywood
2022-10-20发布2022-12-01实施
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发布

T/ CNFPIA 4007-2022,人造板,结构,结构胶合板,胶合板,T/CNFPIA 4007-2022 结构胶合板认定技术准则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林产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林产工业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NFPIATC)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人造板及其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南京)、林木生物质低碳高效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产业发展规划院、国家人造板与木竹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北京康居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北京林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湖北康欣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福汉绿色建筑有限公司、重庆艾世特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阙泽利、周海宾、于文吉、梅长彤、王双永、徐伟涛、王菲彬、王硕、曾志高、付跃进、梁星宇、张小玲、张永亮、龚迎春、张扬、杨刚、陈瞻、刘杨梅、陈小锋、梁玉华、杨小军、胡传双、刘义凡、张柳柳、李英洁、刘世达、魏娟、李哲瑞、张晓兰、陈秋韵、滕启城、陈志渊、韩聪、安昕、李馨然、丁官浩、李宏敏、马盼盼、董苏皖。

内容摘抄:

结构胶合板认定技术准则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结构胶合板产品认定的基本规则,对认定活动中的产品的抽样检验、初始认定工厂现场检查和获证后监督等环节进行了规范。
本文件适用于结构胶合板产品认定活动时各相关方应当遵循的基本程序和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结构胶合板。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101—2013 难燃胶合板
GB/T 22349—2008 木结构覆板用胶合板
GB/T 35216—2017 结构胶合板
GB/T 39600—2021 人造板及其制品甲醛释放量分级
GB/T 50206—2012 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T 18101—2013、GB/T 22349—2008、GB/T 35216—2017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结构胶合板 structural plywood
结构用胶合板
可用作承载结构的胶合板。
[来源:GB/T 35216—2017,定义3.1]
3.2
木结构覆板用胶合板 sheathing plywood for timber structures
木结构房屋建筑中作覆板的胶合板。
[来源:GB/T 22349—2008,定义3.2]
3.3
结构胶合板产品认定 structural plywood products identification
由认定机构证明结构胶合板产品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或标准要求的合格评定活动。
4 认定程序
开展结构胶合板产品认定活动,应遵守以下基本程序:

a) 认定申请与受理;
b) 产品抽样检验;
c) 初始认定工厂现场检查;
d) 认定结果评定与批准;
e) 获证后监督;
f) 认定变更;
g) 认定延续。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认定程序................................................................................................................................................ 1
5 认定基本要求........................................................................................................................................ 2
附录 A(规范性)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7
附录 B(资料性)企业情况调查表........................................................................................................ 10
附录 C(资料性)结构胶合板获证企业证后监督检查表.................................................................... 14
附录 D(资料性)一致性声明................................................................................................................ 16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79.060
CCS B70
团体标准
T/CNFPIA4006一2022
结构定向刨花板认定技术准则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structural oriented strand board
2022-10-20发布2022-12-01实施
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发布

T/ CNFPIA 4006-2022,人造板,定向刨花板,结构,T/CNFPIA 4006-2022 结构用定向刨花板认定技术准则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林产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林产工业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NFPIATC)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人造板及其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南京)、林木生物质低碳高效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产业发展规划院、国家人造板与木竹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北京康居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北京林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湖北康欣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湖北宝源木业有限公司、湖北福汉绿色建筑有限公司、重庆艾世特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重庆中林林业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阙泽利、周海宾、于文吉、梅长彤、王双永、徐伟涛、王菲彬、王硕、曾志高、付跃进、张小玲、张永亮、范春涛、龚迎春、张扬、杨刚、陈瞻、刘杨梅、陈小锋、梁玉华、杨小军、胡传双、白建伟、李杰、刘义凡、梁星宇、张柳柳、李英洁、刘世达、魏娟、李哲瑞、陈秋韵、滕启城、陈志渊、安昕、李馨然、韩聪、丁官浩、董苏皖、李宏敏、邓建城、赵军、马盼盼。

内容摘抄:

结构用定向刨花板认定技术准则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结构用定向刨花板认定的基本规则,对认定活动中的产品的抽样检验、初始认定工厂现场检查和获证后监督等环节进行了规范。
本文件适用于结构用定向刨花板认定活动时各相关方应当遵循的基本程序和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结构用定向刨花板。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9600—2021 人造板及其制品甲醛释放量分级
LY/T 1580—2010 定向刨花板
LY/T 2389—2014 轻型木结构建筑覆面板用定向刨花板
3 术语和定义
LY/T 1580—2010、LY/T 2389—2014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定向刨花板 oriented strand board;OSB
由规定形状和厚度的木质大片刨花施胶后定向铺装,再经热压制成的多层结构板材,其表层刨花沿板材的长度或宽度方向定向排列。
[来源:LY/T 1580—2010,定义3.1]
3.2
结构用定向刨花板 structural oriented strand board
可用作承载结构的定向刨花板。
3.3
木结构用覆面板 construction sheathing
钉合在木结构框架墙面单侧或两侧及钉合在楼盖搁栅顶面或屋顶椽条顶面的OSB板材,即在木结构建筑中用作墙面板、楼面板和屋面板的板材。
[来源:LY/T 2389—2014,定义3.4,有修改]
3.4
特殊覆面板 structural sheathing
与3.3类似的结构用OSB,但在垂直强轴方向的强度、刚度和抗侧载荷等具有额外要求的覆面板用OSB。
[来源:LY/T 2389—2014,定义3.5,有修改]

3.5
底层楼面板 subfloor
直接钉合在楼盖搁栅顶面、其上铺盖垫层的OSB,其作用是提供强度和刚度。
[来源:LY/T 2389—2014,定义3.6]
3.6
单层楼面板 single floor
直接钉合在楼盖搁栅顶面、其上无垫层,同时用作底层楼面板和垫层的OSB,可直接在地毯、轻质混凝土或木地板下使用。
[来源:LY/T 2389—2014,定义3.8]
3.7
垫层 underlayment
铺盖在底层楼面板上、直接在非结构性楼面材料如瓷砖和地毯下使用的OSB,其作用是为面层地面材料提供平整的表面,极佳的抗穿刺性和抗压痕能力。
[来源:LY/T 2389—2014,定义3.7]
4 认定程序
开展结构用定向刨花板认定活动,应遵守以下基本程序:
a) 认定申请与受理;
b) 产品抽样检验;
c) 初始认定工厂现场检查;
d) 认定结果评定与批准;
e) 获证后监督;
f) 认定变更;
g) 认定延续。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认定程序................................................................................................................................................ 2
5 认定基本要求........................................................................................................................................ 2
附录 A(规范性)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8
附录 B(资料性)企业情况调查表.........................................................................................................11
附录 C(资料性)结构用定向刨花板获证企业证后监督检查表........................................................15
附录 D(资料性)一致性声明................................................................................................................ 17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13-411-2022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6640-2022
海峡两岸海绵城市透水铺装工程应用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application of sponge city permeable pavement between sides across the Strait
2022-12-12  发布
2023-04-01  实施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DBJ /T 13-411-2022,应用技术标准,海峡两岸海绵城市,透水铺装工程,DBJ/T 13-411-2022 海峡两岸海绵城市透水铺装工程应用技术标准.pdf

内容摘抄:

1总则
1.0.1为推进海峡两岸海绵城市建设,规范透水铺装系统的立用,确保建设质量和运行效果,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海峡两岸海绵城市建设中市政、园林、建筑与小区等工程所配套的道路及其他设施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中透水铺装系统的选材、设计、施工、验收和维养。
1.0.3海峡两岸海绵城市建设中透水铺装系统的选材、设计、施工、验收和维养除应符合本标准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和福建省现行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透水路面pervious pavement
透水混凝土路面、通气管框架型透水路面及透水砖(板)路面的总称。
2.0.2透水水泥混凝土pervious cement concrete
由水泥、粗集料、外加剂等与水拌合形成的具有连续孔隙结构的混凝土。
2.0.3透水沥青混合料pervious asphalt concrete
用沥青结合料与不同矿料拌制的空隙率为18%25%的沥青混合料。
2.0.4通气管框架型透水路面Ventilation pipe frame permeable pavement
以大小不同通气管交错组成的框架型架构与混凝土结合而形成有导水孔洞的路面结构体。
2.0.5透水砖(板)路面pavement of water permeable brick
具有一定厚度、空隙率及分层结构的以透水砖(板)为面层的路面。
2.0.6高黏度改性沥青high viscosity asphalt
60℃动力黏度值不小于50000Pas的改性沥青。
2.0.7透水系数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在规定的常水头压力下,单位时间内透过路面单位面积的水流的速度。
2.0.8渗透系数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of permeable asphalt concrete
在规定的初始水头压力下,单位时间内透过路面规定面积的水的体积,单位为毫升每分钟(mL/min)。
2.0.9连通空隙率continuous void rate透水混凝土或混合料中相互连通,并与外部空气相连通的空隙,其体积占全部混合料体积的百分率。
2.0.10中空生态球Eco-Balls
一种有规则开孔的圆球体,并可储存水和空气。

3材料
3.1透水水泥混凝土
3.1.1透水水泥混凝土组成材料的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规定。
2粗集料宜采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密实的碎石料,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4685中Ⅱ类碎石的规定,若采用再生粗集料,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GB/T25177中Ⅱ类再生骨料的规定。
3矿物掺合料的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1003的规定;
4透水水泥混凝土采用的外加剂、增强料、拌合用水等材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的规定。
3.1.2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用嵌缝材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泥混凝土路面嵌缝密封材料》JT/T589的规定。
3.1.3基层材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和《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的规定。
3.1.4透水面层用透水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和透水水泥混凝土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的规定。
3.2透水沥青混合料
3.2.1透水沥青混合料组成材料的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透水沥青混合料路面的透水面层应采用高黏度改性沥青,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J/T190的规定;
2粗集料应采用轧制碎石,细集料宜采用机制砂,粒径规格和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T190的规定;
3透水沥青混合料掺加的纤维可采用木质素纤维、矿物纤维等,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的规定。
3.2.2基层材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169和《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T190的规定。
3.2.3透水面层用透水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和透水沥青混合料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J/T190的规定。
3.3通气管框架型透水路面
3.3.1通气管框架型透水路面组成材料的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规定,拌合用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JGJ63的规定,外加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的规定。
2粗集料应使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碎石,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4685的Ⅱ类的规定,且最大粒径不应大于16mm。
3细集料应使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天然砂、机制砂或混合砂,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砂》GBT14684的Ⅱ类的规定。
4水泥混凝土宜使用预拌商品水泥混凝土,其强度等级应不低于C30的混凝土,轻荷载路面强度等级应采用不低于C35的混1透水沥青混合料路面的透水面层应采用高黏度改性沥青,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J/T190的规定;
2粗集料应采用轧制碎石,细集料宜采用机制砂,粒径规格和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T190的规定;
3透水沥青混合料掺加的纤维可采用木质素纤维、矿物纤维等,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的规定。
3.2.2基层材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169和《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T190的规定。
3.2.3透水面层用透水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和透水沥青混合料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J/T190的规定。
3.3通气管框架型透水路面
3.3.1通气管框架型透水路面组成材料的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规定,拌合用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JGJ63的规定,外加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的规定。
2粗集料应使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碎石,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4685的Ⅱ类的规定,且最大粒径不应大于16mm。
3细集料应使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天然砂、机制砂或混合砂,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砂》GBT14684的Ⅱ类的规定。
4水泥混凝土宜使用预拌商品水泥混凝土,其强度等级应不低于C30的混凝土,轻荷载路面强度等级应采用不低于C35的混

4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透水路面的类型选择与设计,应综合考虑当地的水文、地质、气候环境、路面荷载、道路等级等因素,合理选用路面结构形式以及面层、基层的材料,并与区域城市规划及相关附属设施相协调。
4.1.2路基应密实、均质、稳定,具有足够的强度、整体稳定性和耐久性,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的规定。
4.1.3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与刚度,透水基层还应满足透水性与水稳定性的要求。
4.1.4透水路面应满足道路路面使用功能,并应满足荷载、透水、平整、抗滑和耐久性要求。
4.1.5透水路面的透水性能有效使用寿命应与路面结构使用寿命一致。
4.1.6透水路面基层横坡度宜为1%2%,面层横坡度应与基层横坡度相同。
4.1.7全透式路面的路基应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土壤的渗透系数不宜小于1×103m/s,并具有良好的水稳定性,且路基项面距离地下水位不宜小于1.0m;通气管框架型透水路面对路基土壤渗透性能及地下水位无特殊要求。
4.1.8对有潜在地质灾害、自然环境造成危害和因雨水渗入路基引起周边环境、建(构)筑物产生危害以及传染病医院、含有重金属和化学等地表污染造成自然环境危害的场所不应采用透水路面;膨胀土、湿陷性土、盐渍土、软土、粉性土等特殊岩土地段不应直接铺筑透水路面,按设计要求处理完成后方可使用透水路面,并应确保排水系统对路基的安全。
4.2结构组合
4.2.1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透水性混凝土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应考虑路基基本状况、路面荷载、自然条件等因素,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叮169规定进行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计算分析确定。结构层厚度设计应综合考虑当地降雨强度、路基土壤渗透系数、结构层的连续孔隙率等因素,同时还应进行透水、储水能力的验算。
2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可按照渗水方式、途径的不同,分为两种类型,半透式和全透式,结构构成和适用范围可按表4.2.1的规定。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J湖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43/T-2022 备案号J1-2022
水泥基植物纤维防火保温预制装配式 叠合板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s for cement-based plant-fiber fire insulation prefabricated composite floor slabs
2022-XX-XX  发布
2023-XX-XX  实施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DBJ43/T 396-2022,水泥基植物纤维,防火保温,预制装配式叠合板,DBJ43/T 396-2022 水泥基植物纤维防火保温预制装配式叠合板.pdf

内容摘抄:

1总则
1.0.1为推进建筑节能、建筑装配式的应用,规范水泥基植物纤维防火保温预制装配式叠合板的设计、生产、施工及验收,满足装配式建筑节能、环保、利废、降碳的需要,使水泥基植物纤维防火保温预制装配式叠合板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安全适用和工程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湖南省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及7度以下地区,采用水泥基植物纤维防火保温预制装配式叠合板的一般工业与民用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水泥基植物纤维防火保温预制装配式叠合板的设计、施工与验收,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水泥基植物纤维防火保温预制装配式叠合板
以水泥、秸杆等农林废弃物的植物纤维、官能化添加剂,特制膨胀树脂颗粒为原料,加水搅拌后产生化学反应,实现植物纤维改性和纳米级微珠发泡,预制后生成以硅酸钙凝胶和钙钒石为主要成分的具有充当保温热工性能和力学性能的预制构件,以下简称装配式叠合板。
2.0.2饰面水泥基植物纤维防火保温预制装配式叠合板
在水泥基植物纤维保温叠合板的一侧预制有饰面的叠合板。
2.0.3水泥基植物纤维防火保温预制装配式叠合楼板
在水泥基植物纤维防火保温预制装配式叠合板上配筋并浇筑混凝土叠合层形成的楼板。
2.0.4钢筋桁架水泥基植物纤维防火保温预制装配式叠合板体系
通过扣件将水泥基植物纤维防火保温预制装配式叠合板与钢筋桁架连接为一体的叠合板体系,钢筋桁架桁架水泥基植物纤维防火保温预制装配式叠合板以下简称钢筋桁架装配式叠合板。
2.0.5水泥基植物纤维防火保温预制装配式叠合板主梁次楞免支模楼板体系
在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的钢梁之间安装主梁,在主梁上摆放次楞,在次楞上安装水泥基植物纤维防火保温预制装配式叠合板,在板上布筋和浇筑混凝土的楼板体系。
2.0.6水泥基植物纤维防火保温预制装配式叠合板金属框架简支撑楼板体系
在简支撑的金属框架上安装水泥基植物纤维防火保温预制装配式叠合板,在板

上布筋与浇筑混凝土的楼板体系。竖向采用铝模爬架体系,水平采用金属框架简支撑楼板体系,是目前最典型做法。
2.0.7钢肋水泥基植物纤维防火保温预制装配式叠合板体系
槽形或Z字形冷弯薄壁型钢肋通过沉头螺钉固定在水泥基植物纤维防火保温预制装配式叠合板上组合而成的叠合板体系,钢肋水泥基植物纤维防火保温预制装配式叠合板以下简称钢肋装配式叠合板。
2.0.8扣件
连接水泥基植物纤维防火保温预制装配式叠合板与钢筋桁架的专用连接件,通常情况下包括工程塑料卡扣或金属卡扣等扣件。
2.0.9沉头螺钉
用于固定水泥基植物纤维防火保温预制装配式叠合板与扣件或钢肋的专用连接螺丝,通常选用不锈钢或热镀锌材料。
2.0.10主梁
直接支承次楞的支撑构件,通常采用钢方管或用钢管制作的桁架。
2.0.11次楞
直接支承水泥基植物纤维防火保温预制装配式叠合板的小型楞梁,一般采用钢木方或木方。
2.0.12耐碱绷带
由表面涂覆耐碱防水材料的纱布。

3材料
3.1一般规定
3.1.1装配式叠合板除应具有良好的保温热工性能要求外,还应具备充当叠合构件所需的材料力学性能要求。
3.1.2装配式叠合板组成材料应符合《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GB50325规定,不得对室内外环境造成污染。
3.2水泥基植物纤维防火保温预制装配式叠合板
3.2.1装配式叠合板主要规格尺寸参照表3.2.1。

3.2.2装配式保温叠合板产品表面应平整,无夹杂物,颜色均匀。不应有明显影响使用的可见缺陷,外观质量应符合表3.2.2的要求。

3.2.3装配式叠合板的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2.3的规定。

3.3其他材料
3.3.1钢肋
钢肋装配式叠合板所用钢筋采用HRB400级热轧带肋钢筋,设计用强度指标及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3.3.2冷弯薄壁型钢肋
槽形或Z形肋选用Q355钢板,经冷弯成型。设计用强度指标及物理力学性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50018的规定。
3.3.3钢筋
楼板所用钢筋采用HRB400级热轧带肋钢筋,设计用强度指标及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3.3.4混凝土
楼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混凝土的强度指标及物理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3.3.5扣件宜采用工程塑料卡扣,单个卡扣与沉头螺钉抗拉承载力标准值不应小于0.5kN.
3.3.6沉头螺钉应米用不锈钢或热镀锌的金属制品。
3.3.7饰面层柔性腻子应与系统组成材料相容,其性能指标应符合《外墙柔性腻子》GB/T23455的有关要求。
3.3.8饰面层涂料的性能指标应符合《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标准》JGJ144的有关要求。
3.3.9钢肋装配式叠合板常用规格参照表3.3.9。

4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采用装配式叠合板体系的建筑工程,其承重结构及相关构造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设计。
4.1.2装配式叠合板的类型应根据施工技术水平以及实际工程条件选用,对于有特殊要求的结构,应提出相应的施工要求。
4.1.3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装配式叠合板的用途。
4.1.4采用装配式叠合板的防火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规定。
4.1.5装配式叠合楼板应遵循《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的要求。
4.1.6装配式叠合楼板设计应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要求。
4.1.7装配式叠合板应能适应结构基层的正常变形,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应出现裂缝、空鼓、脱落等破坏现象,在规定的抗震设防烈度范围内不应从基层脱落。
4.1.8装配式叠合板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应能承受浇筑混凝土的自重、其它正常施工荷载。
4.1.9装配式叠合板侧,需吊挂设备和重物时,其锚固件应穿过保温叠合板30mm以上,按吊挂物荷载确定。

4.2钢筋桁架水泥基植物纤维防火保温预制装配式叠合板构造要求
4.2.1钢筋行架装配式叠合板示意图如下图4.2.1

4.2.2钢筋桁架装配式叠合板施工阶段应进行短暂设计状态下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钢筋桁架装配式叠合板使用阶段应按在持久状态下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设计,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的规定。
4.2.3施工阶段,钢筋桁架装配式叠合板可采用弹性分析方法分别计算钢筋桁架和装配式叠合板连接件的荷载效应。计算钢筋桁架时,应按钢筋桁架承担全部荷载计算钢筋桁架装配式叠合板连接件计算时,应按钢筋桁架装配式叠合板承担全部荷载计算。
4.2.4钢筋桁架装配式叠合板按连续板设计时,支座处配筋应按计算确定,并符合国

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要求;按简支板设计时,支座截面应按《钢筋桁架楼承板应用技术规程》T/CECS1069要求配置构造钢筋。
4.2.5钢筋桁架装配式叠合板单双向板划分原则与钢筋桁架垂直方向的配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要求。
4.2.6多跨连续楼板采用弹性分析计算内力时,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但支座弯矩调幅不宜大于20%。
4.2.7施工阶段承载力计算、使用阶段承载力计算、配筋要求、连接构造应按照《钢筋桁架楼承板应用技术规程》T/CECS1069设计。
4.3钢肋装配式叠合板构造要求
4.3.1钢肋装配式叠合板作为楼板的免拆底模,同时作为施工阶段的作业平台,钢肋可参与楼板的结构受力,与现场铺设的附加钢筋、混疑土共同组成整体的单、双向受弯楼板。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27.140
GB P 5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5580- -2017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
Guidelines for water-draw and utilization assessment on construction projects
2017-12-29发布
2018-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GB/T 35580-2017,水资源论证导则,GB/T 35580-2017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水利部水资源管理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义彬、毕守海、陶月赞、万育生、连煜、谭炳卿、张淑玲、陈元芳、姜秋、何宏谋、高娟。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设項目水资源论证原则,内容.工作程序和技术方法等.明确了建设项目的取用水
和退水等环节的论证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申请取水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术资源论证报告书的编制。
2规范性引用文 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8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7119节水型金 业评价导则
GB/T 12452金业水 平衡測试通则
GB/T 14848地 下水质量标准
GIB24789用水单位水 计t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T 25178水 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
GB/T 28714取水计量技术导 则
GB 50027供水水文地质励察规范
Cr343污水排人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
SL 104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
SL278水利水电 工程水文计算规范
SL 395地 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
SL 429水资源 供霜预测分析技术规范
SL525水利水电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
SL 632人河排河 口管理技术导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取水方案water abstraction scheme
建设项目的取水安排。
注:包括取水水源、取水方式、取水口位置、取水规模、取水过程,水源水质和设计保证率要求等内容。
3.2
用水方案water use scheme
建设项目的用水安排
注:包括各用水单元或用水系统的用水量,用水工艺,设备和技术,污水处理同用,水质要求,节水措施方案和用水保证率等内容。
3.3
退水方案water drainage scheme
建设项目的退水安排。
注:包括退水地点、退水量、污染物种类、浓度及总量和退水过程等内容,

3.4
分析范围analysis area of water resources
为分析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或流域)的水资源条件及其开发利用状况而界定的范围。
3.5
取水水源论证范围assessment area of water abstraction
为分析计算建设项目拟取水区域的来水量(或地下水可开采量)、用(需)水量和可供水量而划定的范围。
3.6
取水影响范围affected area of water abstraction
根据建设项目取水对水资源、水功能区、水生态及其他用水户等造成的影响而划定的区域。
3.7
退水影响范围affected area of water drainage
根据建设项目退水对水功能区,水生态及其他用水户等造成的影响而划定的区域。
3.8
水量平衡water balance
建设项目整个用水系统或部分用水单元中,所用全部水量的输人输出平衡。
3.9
取水量volume of water abstraction
建设项目直接取用地表水、地下水和公共供水工程以及其他水源(再生水、海水淡化等)的新水量(包括输水损失)总和。
注:不包括直接取用的海水量。

4总则
4.1论证原则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应遵循以下原则:
a)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等规定:
b)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划以及水资源相关规划、经批准的水量分配方案(协议):
c)符合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管理要求:
d)不损害利益相关方合法权益。
4.2论证内容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a)建设项目概况分析:
b)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分析:
c)用水合理性分析:
d)取水水源论证:
e)取水影响和退水影响论证:
f)水资源节约、保护及管理措施。
4.3工作程序
4.3.1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程序包括准备阶段、报告书编制与审查阶段,对水资源论证工作等级
为一级,或取水水源条件较为复杂的,还应包括工作大纲编制阶段,报告书编制工作程序见图1。对不
同类型的建设项目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减。

GB/T 35580-2017,水资源论证导则,GB/T 35580-2017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 GB/T 35580-2017,水资源论证导则,GB/T 35580-2017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13.020.1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5601-2017
绿色产品评价人造板木质地板
Green product assessment- Wood-based panels and wooden flooring
2017-12-08发布
2018-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GB/T 35601-2017,人造板,木质地板,绿色产品评价,GB/T 35601-2017  绿色产品评价 人造板和木质地板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人造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98)和国家绿色产品评价标准化总体组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北京建筑材料检验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监督研究中心、大自然家居(中国)有限公司、大亚人造板集团有限公司、圣象集团有限公司、德华兔宝宝装饰新材股份有限公司、升华云峰新材股份有限公司、广东耀东华装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久盛地板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段新芳、付跃进、孙柏玲、安鑫、虞华强、李晓玲、高东峰、周丽玮、李巍、彭芝红、邢红霞、王欣宇、佘学彬、陈秀兰、陈大男、沈金祥、庞小仁、曾敏华、孙龙祥、张冉、金枝、徐金梅。

绿色产品评价人 造板和木质地板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人造板和本质地版绿色产品评价的术语和定文,评价要求.检验方法和评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室内用人造板和木质地板绿色产品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259-2009人造板及其表面装饰术语
GB 18580- 2017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 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
GB 18583室内装 饰裴修材料胶 粘剂中有由物质限量
GB/T 19001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GB/T 23899实木复合 地板生产综合能柜
GB/T23999室内装饰鞍修用水性水器除料
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 及使用指南
GB/T 28001职业健康安 全管理体系要求
GB/T 28951中国森林认证 森林经营
GB/T 28952中国森林认证 产销监管链
GB/T 29899- 2018 人选 板及共制品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版敞试验方法小型 释放舱法
GB/T 23042- 2016 木固地板 饰面层中铅.锅.铬,求重金属元索含量测定
GB/T 33761- -2017 绿色产品评价通则
LY/T 1451纤维敏生产综 合能耗
LY/T 1529胶合板生产综 合能耗
LY/T 1530创花顿生 产综合能耗
LY/T 1703实木地板生产综合能耗
LY/T 2071细本工板生产综合能耗
LY/T 2073浸被纸尼压木厨地板生产综合能耗
LY/T2074竹材腔合板生产综合能耗
LY/T 2275中国森林认证竹林轻营
LY/T 2395竹材创花板生产 综合能耗
LY/T 2396竹术复合 板生产综合能耗
LY/T 2549集成材生产综 合能耗
LY/T 2551竹地板生产综 合能耗
进出口野生动植物种商品目录
潮危野生功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的
瀨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 I附录0和附录1

3术语和定义
GB/T18259一2009,GB/T33761一201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木文件,为了便于使
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18259一2009、GB/T33761一2017中的一些术语和定义。
3.1
人造板wood-based panel
以木材或非木材植物纤维材料为主要原料,加工成各种材料单元,施加(或不施加)胶粘剂和其他添加剂,组坯胶合而成的板材或成型制品。主要包括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及其表面装饰板等产品。
[GB/T18259一2009,定义2.1.1]
3.2
木质地板wooden flooring
用木,竹等术质材料制成的地板。
3.3
绿色产品green product
在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或危害小、资源能源消耗少、品质高的产品
[GB/T33761-2017,定义3.1]
4评价要求
4.1基本要求
4.1.1产品应满足相应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的要求。
4.1.2生产企业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应达到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
4.1.3生产企业应按照GB/T24001.GB/T19001,GB/T28001和GB/T28952分别建立并运行环境
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产品原料追潮体系。
4.2评价指标要求
评价指标体系由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组成,其中一级指标包括资源属性指标,能源属性指标,环境属性指标和品质属性指标。评价指标要求见表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