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T 1181.1-2015 光缆用非金属加强件的特性 第1部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杆.pdf
ICS33.180.10 M33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181.1-2015 代替YD/T1181.1-2002 光缆用非金属加强件的特性 第1部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杆 Characteristics of non-metal reinforcement used for optical fiber cables Part 1:glass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 rods 2015-04-30发布 2015-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1181.1-2015 目 次 前言 IⅡ 1范围 ]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产品型号 4要求 1 5试验方法 2 附录A(规范性附录)高温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7 附录B(规范性附录)与填充复合物的相容性试验方法8 YD/T1181.1-2015 前 言 YD/T1181《光缆用非金属加强件的特性》包括以下部分: ——第1部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杆; —第2部分:芳纶纱; —第3部分:芳纶增强塑料杆; ——第4部分:玻纤纱; 本部分为YD/T1181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YDT1181.1一2002《光缆用非金属加强件的特性第1部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杆》. 与YD/T1181.1一2002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第3章产品型号(见3); —修改了表1,对不同标称直径的GFRP的指标作了分别的要求(见表1 2002版的表1); —将“外观”修改为“一般要求”,并在4.1中对GFRP的线膨胀系数作了相关的要求(见4.1, 2002版的3.1); —增加了产品的试验条件(见5.1); 修改了“直径偏差”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5.2 2002版的4.2); —增加了“不圆度”的要求及试验条件(见5.3); —将“比重”改为“密度”(见5.4 2002版的4.3); 将“抗张强度”修改为“拉伸强度”(见5.5 2002版的4.4); —修改了“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拉伸弹性模量”的试验方法(见5.5 2002版的4.4); 修改了“弯曲强度、弯曲弹性模量”的试验方法(见5.6 2002版的4.5); —删除了原标准中“线膨胀系数”的要求及试验方法(见2002版的4.6); —删除了原标准中的附录A弯曲性能试验方法(见2002版的附录A); —删除了“热收缩”的要求及试验方法(见2002版的4.8); —删除了原标准中的附录B热收缩性能试验方法(见2002版的附录B); —将“最小弯曲半径”修改为“最小瞬时弯曲半径”,并修改了其要求及试验方法(见5.8 2002 版的4.9); —修改了扭转性能的试验方法(见5.11 2002版的4.12);...
YD/T 1173-2016 通信电源用阻燃耐火软电缆.pdf
ICS29.060.20 K13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173-2016 代替YD/T1173-2010 通信电源用阻燃耐火软电缆 Flame-retardant and fire resistant flexible cables for munication power supply 2016-07-11发布 2016-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1173-2016 目 次 前言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分类与命名 2 3.1型式 2 3.2规格 3 3.3额定电压 4 3.4电缆的表示方法 4 4要求 4 4.1导体 4 4.2隔离层 5 4.3耐火层 5 4.4绝缘层 5 4.5成缆 7 4.6内衬层或内护层 .7 4.7铠装 7 4.8护套 8 4.9机械物理性能和环境性能 9 4.10电气性能 11 4.11燃烧性能 11 4.12标识 12 4.13 交货长度 12 5试验方法 12 5.1通则 12 5.2结构、外观及标识试验方法 12 5.3机械物理性能和环境性能试验12 5.4电气性能试验 13 5.5燃烧性能试验 14 6检验规则 14 6.1总则 14 6.2出厂检验 14 6.3型式检验 15 7包装、运输、储存、安装及使用16 I YD/T1173-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YD/T1173-2010《通信电源用阻燃耐火软电缆》. 本标准与YD/T1173-2010相比,主要有以下变化: —删除了60227IEC02(RV)、60227IEC10(BVV)型号(见2010年版4); 增加了额定工作温度为90℃的等级(见3); —增加了ZA-RVVV型号(见3); —增加了单根阻燃和成束C类阻燃的型号(见3); —增加了耐火电缆的阻燃要求(见3); —修改了部分电缆的导体结构(见4.1.2 2010年版5.1.2).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都泰瑞通信设备检测有限公 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江苏中博通信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钱俊、谢红国、刘焱鑫、涂修宇、龙永会、宋志佗、方炜、刘一波、郭武、 刘泰、陈宁虎、叶向阳. YD/T1173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YD/T1173-2...
YD/T 1171-2015 IP网络技术要求网络性能参数与指标.pdf
ICS33.160.60 M32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171-2015 代替YD/T1171-2001 IP网络技术要求 网络性能参数与指标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IP network -Network performance parameters and objectives 2015-04-30发布 2015-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1171-2015 目次 前言 Ⅲ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缩略语 4P网络性能的分层模型 4 5通用P网络性能模型 4 5.1网络单元 5.2互换链路和网络段 5 5.3测量点和可测试部分 6 5.4P分组传送参考事件(IPRE)7 5.5.P分组传送结果 8 6P网络性能参数 12 6.1分组定性 12 6.2P分组传输时延(IPTD)12 6.3P分组差错率(IPER) 15 6.4IP分组丢失率(IPLR) 15 6.5虚假P分组率 15 6.6IP分组重排序率(IPRR)15 6.7P分组严重块丢失率(IPSLBR) 15 6.8P分组重复率(IPDR) 15 6.9副本IP分组率(RIPR) 16 6.10流恢复参数 16 6.11能力参数 7业务有效性 18 7.1P业务可用性功能 18 7.2P业务可用性参数19 8P网络性能指标 19 8.1QoS的一般讨论 19 8.2UNI到UNI的QoS参考路径19 8.3网络QoS类别 20 段及其Q0s值 9.1概述 24 I YD/T1171-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1/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YD/T1171一2001《IP网络技术要求-网络性能参数与指标》.本标准与YD/T1171-2001 《P网络技术要求-网络性能参数与指标》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在第5章中增加如下内容: 对源主机、宿主机、链路、互换链路、网络段等概念的详细描述; 对有关成功的分组传送结果、错误的、丢失的和虚假的分组结果定义的注释; ●第二类P分组传送结果(包括顺序和重排序的P分组结果). 一在第6章中增加了如下内容: ●平均P分组传输时延、最小P分组传输时延和IP分组传输时延中值的定义; ●端到端两点P分组传输时延变化中对使用最小作为时延变化的基准、基于分位数限制的P分组 时延变化和基于间隔限制的P分组时延...
YD/T 1168-2016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用户识别模块(R-UIM)技术要求.pdf
ICS33.060.99 M36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168-2016 代替YD/T1168-2007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移动用户识别模块(R-UIM)技术要求 CDMA digital cellular mobile munication network Removed User Identify Module(R-UIM)technical requirements 2016-04-05发布 2016-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1168-2016 目次 前言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2 3.1术语和定义 2 3.2缩略语 4 4物理、电气和逻辑特性 5 4.1物理接口 -5 4.2电气接口 6 4.3逻辑接口 6 4.4安全特性 6 4.5命令描述 6 4.6EF文件的内容 10 4.7应用协议 11 5多模式R-UIM专用文件(DF)和基本文件(EF)结构 11 5.1概述 11 5.2功能描述 12 5.3基于ANSI-41的应用DF和EF 12 5.4文件标识符 12 5.5保留的文件D 12 5.6存储NAM参数和操作参数的EF编码13 5.7分组数据安全相关参数的编码 -89 5.8在ETF协议中使用的共享保密数据的编码89 5.9多模卡 89 6鉴权、安全和命令 6.1概述 90 6.2参数存储和参数交换流程 90 6.3安全相关的功能描述 91 6.4 OTASP/OTAPA功能描述 94 6.5安全相关的命令描述 99 6.6 OTASP/OTAPA命令的描述 105 6.7ESN管理命令 121 6.8与数据包安全相关的功能描述 123 6.9分组数据安全相关的命令描述126 I YD/T1168-2016 6.10BCMC命令描述 131 6.11应用鉴权命令的描述 137 6.12与AKA相关的功能描述 139 6.13AKA命令描述 140 7附加空中接口过程 141 7.1登记过程 141 7.2在R-UIM未插入ME时的NAM参数 141 7.3R-UIM中无IMSI时ME中与IMSI相关的参数142 8 BCMCS过程(可选) 142 81RUM和ME功能 8.2...
YD/T 1159-2016 光波分复用(WDM)系统测试方法.pdf
ICS33.040.20 M33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159-2016 代替YD/T1159-2001 光波分复用(WDM)系统测试方法 Test methods of optical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WDM)system 2016-04-05发布 2016-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1159-2016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符号和缩略语 .2 4光波分复用(WDM)系统配置和测试参考点定义4 5光波长转换器(OTU)测试 6主光通道测试 24 7光波分复用/解复用器测试 34 8光放大器测试 37 9色散补偿器测试 40 10FEC测试 40 11动态功率控制和增益均衡测试 41 12OADM测试 4 13监控通路测试 41 14传输功能和性能测试 43 15网管系统功能验证 ......50 16WDM温循测试 .53 17APR功能验...4 I YD/T1159-2016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YD/T1159-2001《光波分复用(WDM)系统测试方法》,本标准与YD/T1159-2001相比, 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范围部分主要测试内容的描述,删除了适用性部分的原有描述,增加了单通道速率描述, 将集成式光波分复用(WDM)系统测试改为参照开放式系统执行(见1 2001年版1): 一—增加了WDM系统参考配置的功能说明,按照信号流向更改了测试参考点定义(见4 2001年版3); —增加了三种光波长转换器(OTU)分类:收发一体型OTU、子速率复用器、中继OTU 原有的 OTU测试更改为OTU发送端接口参数测试和OTU接收端接口参数测试(见5 2001年版6); 一增加了波长转换器(OTU)发送端接口的输入抖动容限、抖动产生、色度色散容限测试(见 5.1.1.11~5.1.1.13); —增加了波长转换器(OTU)接收端接口的输入抖动容限、抖动产生、光信噪比容限、色度色散 容限、偏振模色散容限测试(见5.1.2.10~5.1.2.14); 一增加了光信噪比测试中针对40Gbit/s和100Gbit/s速率信号的光源关闭功率积分法(见6.1.3、 6.2.3); 一增加了主光通道的OSNR代价(见6.2.6); 一增加了MPI-SM~MPI-RM之间参数测试,包括残余色散、偏振模色散、最大离散反射、最小回 损测试(见6.3.1~6.3.4); —增加了掺...
YD/T 1157.4-2016 网间主叫号码的传送(补充件4).pdf
ICS33.040 M10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157.4-2016 网间主叫号码的传送 (补充件4) The Requirements for sending Calling Party Number between networks Supplementary IV) 2016-07-11发布 2016-07-1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1157.4-2016 目 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缩略语 1 4网间主叫号码的传送要求 4.1网间400/800业务及95/96/等业务台外呼时主叫号码传送的基本原则1 4.2400/800业务及95/96/等业务台外呼叫时的主叫号码显示2 4.3业务台外呼时网间传送的主叫号码格式要求 2 4.4国际漫游用户在我国境内呼叫时的主叫号码传送要求2 4.5特定用户的主叫号码传送要求 2 4.6网间对带有超长号码或特殊字符主叫号码的处理3 I YD/T1157.4-2016 前言 本标准是“网间主叫号码的传送”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名称及结构如下: 1.YD/T1157-2001网间主叫号码的传送 2.YD/T1157.1-2002网间主叫号码的传送(补充件1) 3.YD/T1157.2-2003网间主叫号码的传送(补充件2) 4.YD/T1157.3-2005网间主叫号码的传送(补充件3) 5.YD/T1157.4-2016网间主叫号码的传送(补充件4) 随着网络和业务的发展,今后将对网间主叫号码的传送做进一步补充完善.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网 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吕军、龚双瑾、张强、李大勇、王晓琦. Ⅱ ...
YD/T 1154-2015 单波道用掺铒光纤放大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pdf
ICS33.180.01 M33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154-2015 代替YD/T1154-2001 单波道用掺铒光纤放大器 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of erbium-doped fiber-amplifier for single-channel applications 2015-04-30发布 2015-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1154-2015 目 次 前言 Ⅱ 1范围 ]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缩略语 2 4术语和定义 .2 5技术要求 3 5.1分类 5.2功率放大器(BA)产品性能规范 5.3预放大器(PA)产品性能规范 4 5.4线路放大器(LA)产品性能规范 4 5.5EDFA(BA、PA、LA)环境和机械性能试验的技术要求5 5.6环保符合性 5 5.7安全 5 6光学性能测试方法 5 6.1外观检查 5 6.2测试环境要求 5 6.3光学性能测试仪器要求 6 6.4光学性能测试方法 6 7环境和机械性能试验 6 7.1机械性能试验 6 7.2环境试验 8 7.3电气性能试验 10 7.4可靠性试验 10 7.5拒收批 11 8检验 11 8.1检验分类 11 8.2出厂检验 11 8.3型式检验 11 9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12 9.1标志 12 9.2包装 12 9.3运输 12 9.4储存 12 I YD/T1154-2015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YD/T1154-2001《单波道用掺铒光纤放大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本标准与YD/T 1154-2001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GB/T16849-1997修改为GB/T16849-2008 IEC60825-1(1993)修改为IEC 60825-1(2007) 增加了GB/T2421.1-2008、GB/T2828.1-2012、SJ/T11363-2006、SJ/T11364-2006、SJ/T 11365-2006、ITU-TG.691(2006)、Telcordia GR-63-CORE、Telcordia GR-4...
YD/T 1119-2014 通信电缆无线通信用物理发泡聚烯烃绝缘皱纹外导体超柔射频同轴电缆.pdf
ICS33.120.10 M42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119-2014 代替YD/T1119-2001 通信电缆 无线通信用物理发泡聚烯烃 绝缘皱纹外导体超柔射频同轴电缆 Telemunication cable foamed polyethylene dielectric and corrugated tube superflexible radio frequency coaxial cable for wireless munication 2014一10一14发布 2014一10-14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1119-2014 目次 前言 Ⅱ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电缆型号与标记2 4要求 2 5试验方法 8 6检验规则 11 7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14 !. I YD/T1119-2014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YD/T1119-2001《通信电缆—一基站用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超柔射频同轴电缆》,本标 准与YD/T1119-2001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将标准名称修改为“通信电缆无线通信用物理发泡聚烯烃绝缘皱纹外导体超柔射频同轴电 缆”; 一修改了电缆的主要工作频率范围为80MHz~5800MHz(见1 2001版1); 一删除了内导体可以采用铜包钢线的规定(见2001版3.1); —增加了特性阻抗为50,规格代号为31、4、3的电缆(见3.1); 修改了特性阻抗为502,规格代号为21电缆的结构(见3.1 2001版3.1); —修改了绝缘剥离力的要求(见4.3.3 2001版4.2.5); —修改了绝缘氧化诱导期的要求(见4.3.3 2001版4.2.7); 一删除了温度循环的要求和试验(见2001版4.5.1.3); 一一修改了部分电缆的电气性能要求(见表8 2001版表7); 一增加了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的要求(见4.7); 一删除了内导体的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试验方法(见2001版5.1.2); 一删除了外导体的机械性能试验方法(见2001版5.3.1); —增加了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的测试方法(见5.5.7); 一一删除了原标准中的附录A.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成都大唐线缆有限公司、江苏俊知技术有限公司、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成 都泰瑞通信设备检测有限公司、珠海汉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亨鑫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中天科 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磊、刘湘荣、黄堃、宋志佗、韦小兰、...
YD/T 1114-2015 无卤阻燃光缆.pdf
ICS33.180.10 M33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114-2015 代替YD/T1114-2001 无卤阻燃光缆 Halogen-free flame retardant optical fibre cable 2015-04一30发布 2015-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1114-2015 目 次 前言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分类 2 4结构 3 5要求 4 6试验方法 ..6 7检验规则 11 8包装 13 9运输和储存 13 附录A(规范性附录)材料产烟毒性危险级别14 I YD/T1114-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YD/T1114-2001《无卤阻燃光缆》,与YD/T1114-2001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 变化如下: 一一修改了光缆的分类,将无卤阻燃光缆分为“室外用”、“室内用”、“引入用”三类,增加阻 燃特性标代号(见3 2001版第3章); 修改了光缆结构的要求(见4 2001版第4章); —增加了光缆的护套性能要求,增加热老化前后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热收缩率、热冲击、高 温压力和耐候性要求(见5.2); ——修改了光缆允许弯曲半径的要求(见5.3.3); 修改了光缆的环境性能要求,增加了护套完整性要求、烟气毒性、低温弯曲和环保性能要求(见 5.4.3、5.4.4.4、5.4.5、5.4.6); 一修改了腐蚀性的要求,“pH值>4.3,电导率50%”改为“透光率≥50%”(见5.4.4.3 2001版的表6); —一增加了光缆护套性能的相关试验方法,包括热老化前后的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热收缩率、 热冲击、高温压力、耐环境应力开裂、耐候性(见6.4); 一删除了光缆安装和运行的要求(2001版第10章): —增加了规范性附录A.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成都泰瑞通信设备检测有限公司、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史惠萍、陈黎明、宋志佗、刘骋、谢书鸿、许江波. 本标准于2001年4月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
YD/T 1113-2015 通信电缆光缆用无卤低烟阻燃材料.pdf
ICS33.080 M33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113-2015 代替YD/T1113-2001 通信电缆光缆用无卤低烟阻燃材料 Low-smoke halogen-free pounds for telemunication cable and optical fiber cable 2015-04-30发布 2015-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1113-2015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产品分类 2 3.1分类及代号 2 3.2常用型号及用途 2 4要求 3 4.1外观 3 4.2性能 3 5试验方法 5 5.1外观 5 5.2试样制备 5 5.3密度试验5 5.4抗张强度、断裂伸长率试验 5 5.5热老化性能试验 5 5.6耐环境应力开裂试验 5 5.7耐热应力开裂试验 6 5.8人工气候老化试验6 5.9热延伸试验 6 5.10 低温冲击脆化温度试验 6 5.11 热变形试验 6 5.12 体积电阻率试验 6 5.13 介电强度试验 6 5.14烟密度试验6 5.15氧指数试验 6 5.16 pH值及电导率试验 6 5.17 邵氏硬度 6 5.18毒性指数试验 6 6检验规则 6 6.1总则 ..6 6.2检验分类 6 6.3出厂检验 7 6.4型式检验 8 YD/T1113-2015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YD/T1113-2001《光缆护套用低烟无卤阻燃材料特性》.与YD/T1113-2001相比,主要 技术变化如下: 一将名称“光缆护套用低烟无卤阻燃材料特性”改为“通信电缆光缆用无卤低烟阻燃材料”; 一在“范围”中增加无卤低烟阻燃材料的适用范围(见1 2001年版的1); —将“产品分类”分为“分类及代号”和“常用型号及用途”两个部分,并增加了相关代号的说 明及产品表示方法(见3 2001年版的3); —增加了通信电缆光缆用无卤低烟阻燃材料的型号、名称及主要用途(见表1); 删除了第3章中“护套料颜色符号”部分(见2001版的表1); 修改了对“外观”的规定(见4.1 2001版的4.1); —修改了“性能”的规定,将不同型号的通信电缆光缆用无卤低烟阻燃护套料的指标作了分别的 要求;并增加了耐热应力开裂、人工气候老化、热延伸、介电...
YD/T 1095-2018 通信用交流不间断电源(UPS).pdf
ICS29.200 M41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095—2018 代替YD/T1095—2008 通信用交流不间断电源(UPS) AC uninterruptible power systems for telemunications 2018-04-30发布 2018-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1095—2018 目 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1 4要求. ..3 5试验方法 13 6检验规则 23 7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28 附录A(规范性附录)非线性负载 30 附录B(规范性附录)试验用仪器、设备. 32 I YD/T1095—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YD/T1095—2008. 本标准与YD/T1095一2008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标准名称修改为“通信用交流不间断电源(UPS)”; b)增加了ECO模式的定义(见3.12); c)修改了在线式UPS的输入功率因数、输入电流谐波成份、输出电压稳压精度、输出波形失真度、 输出电压相位偏差、效率、输出有功功率等项目的技术指标(见4.3 2008年版的4.3.1); d)修改了互动式UPS输出电压项目的技术指标(见4.4 2008年版的4.3.2); )修改了后备式UPS输出电压项目的技术指标(见4.5 2008年版的4.3.3); f)增加了维护旁路功能的技术要求(见4.7.8); g)修改了遥测、遥信性能的技术要求(见4.8 2008年版的4.6); h)修改了绝缘电阻的技术要求(见4.10.1 2008年版的4.8.1); i)修改了输入电压范围的试验方法(见5.1 2008年版的5.1); j)修改了输入功率因数的试验方法(见5.2 2008年版的5.2); k)修改了输入电流谐波成份的试验方法(见5.3 2008年版的5.3); 1)修改了输入频率范围的试验方法(见5.4 2008年版的5.4); m)修改了输出波形失真度的试验方法(见5.10 2008年版的5.10); n)修改了动态电压瞬变范围的试验方法(见5.12 2008年版的5.12); o)修改了电压瞬变恢复时间的试验方法(见5.13 2008年版的5.13); p)修改了旁路逆变转换时间的试验方法(见5.16 2008年版的5.16); q)修改了效率的试验方法(见5.18 2008年版的5.17); )修改了输出电流峰值系数的试验方法(见5.20 2008年版的5.19); s)增加了维护旁路功能的试验方法(见5.25.8); t)修改了安全要求的试验方法(见5.28 2008年版的5.27).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
YD/T 1092-2013 通信电缆 无线通信用50欧姆泡沫聚乙烯绝缘皱纹铜管外导体射频同轴电缆.pdf
ICS33.120.10 M42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092-2013 代替YDT1092-2004 通信电缆 无线通信用50Q泡沫聚烯烃 绝缘皱纹铜管外导体射频同轴电缆 Telemunication cable Foamed polyolefin dielectric outer conductor 50 ohm radio frequency coaxial cable for wireless munication 2013-04-25发布 2013-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1092-2013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产品分类 2 3.1电缆型号 3.2产品标记 2 4要求 2 4.1电缆结构 22 4.2内导体 4.3绝缘 4.4外导体 4.5护套 5 4.6电缆性能要求 6 4.7有毒有害物质含量 7 4.8电缆制造长度 7 5试验方法 5.1内导体的试验方法 8 5.2绝缘的试验方法8 5.3外导体的试验方法 5.4护套的试验方法 9 5.5电缆机械物理性能和环境性能试验方法9 5.6电气性能试验 11 6检验规则 6.1出厂要求 11 6.2产品检验 11 6.3出厂检验 11 6.4型式检验 12 7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13 7.1标志 13 7.2包装 13 7.3运输和贮存 14 附录A(资料性附录)常见电缆型号拼写说明15 附录B(资料性附录)工程使用数据16 I YDT1092-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YD/T1092-2004《通信电缆一无线通信用509泡沫聚乙烯绝缘皱纹铜管外导体射频同 轴电缆》. 本标准与YD/T1092-2004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修改了标准的名称,将“泡沫聚乙烯绝缘”改为“泡沫聚烯烃绝缘”,并对标准范围做相应的 调整(见1 2004年版的1); 一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2 2004年版的2); 一删除了规格代号为5、6和7的电缆内导体可以采用实心铜线的规定(见2004年版的4.2); 一修改了内导体结构尺寸和外导体结构尺寸要求(见4.2.2、4.2.3、4.2.4和4.4.1 2004年版的4.2 和4.4.1); 删除了单层绝缘结构(见2004年版的4.3.1); —修改了绝缘的热氧化稳定性要求(见4.3....
YD/T 1089-2014 接入网技术要求接入网网元管理功能.pdf
ICS33.040.50 M42 YI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089-2014 代替YD/T1089-2000 接入网技术要求 接入网网元管理功能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access network Management functions of access network elements 2014-10-14发布 2014-10-14实施 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1089-2014 目 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1 4基本描述 2 4.1接入网管理体系概述 2 4.2管理功能描述 3 5接入网网元通用管理功能要求3 5.1配置管理 3 5.2故障管理 5.3性能管理 12 5.4安全管理 14 5.5日志管理 15 5.6网元管理系统及网元支持的管理功能16 6网元管理系统自身基本要求 16 6.1总体要求 16 6.2人一机界面要求17 6.3系统管理要求 17 6.4软件技术要求 18 附录A(规范性附录)网元管理系统及网元支持的管理功能19 、 I YD/T1089-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YD/T1089-2000《接入网技术要求一一接入网网元管理功能》.本标准与YDT 1089-200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本标准按照标准制定要求,重新编写了前言、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定义和缩略语部 分; 一—增加“4.1接入网管理体系概述”的内容(见4.1); 一一将原标准“5.1.3硬件配置数据”、“5.1.4软件配置数据”进行完善并合并到本标准的“5.1.2网 元配置管理”中(见5.1.2 2000年版的5.1.3和5.1.4); 一一将原标准“5.1.8网元时间设置”、“5.1.10网元软件下载”完善成本标准“5.1.3时间管理”、“5.1.4 网元软件/固件管理”(见5.1.3和5.1.4 2000年版的5.1.8和5.1.10); 一一将原标准的“5.1.6配置数据的检查和拷贝”、“5.1.7配置数据的查询、备份和恢复”合并成“5.1.6 配置数据管理”,并增加了上载配置数据、下载配置数据、配置数据同步等内容(见5.1.6 2000年版的 5.1.6和5.1.7); —增加“配置管理的其他功能”(见5.1.7); —一将...
YD/T 1065.2-2015 单模光纤偏振模色散的试验方法 第2部分:链路偏振模色散系数(PMDQ)的统计计算方法.pdf
ICS33.180.10 M33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065.2-2015 单模光纤偏振模色散的试验方法 第2部分:链路偏振模色散系数(PMDQ) 的统计计算方法 Test methods for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of single-mode optical fibres -Part 2:Statistical calculation methods of link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PMDo) 2015-04-30发布 2015-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1065.2-2015 目 次 前言 I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1 5概述 5.1偏振模色散系数(PMD系数)1 5.2链路PMD系数 2 5.3PMDo值 6PMD计算方法 6.1概述 2 6.2蒙特卡罗数值法(RTM) 2 6.3伽玛分布分析法(ATM) 3 6.4模式独立分析法(ATM) .4 附录A(资料性附录)大于概率计算方法及其与PMDg计算方法的相关性6 附录B(资料性附录)PMDo计算示例 10 I YD/T1065.2-2015 前言 YD/T1065《单模光纤偏振模色散的试验方法》包括以下部分: —第1部分:测量方法; —第2部分:链路偏振模色散系数(PMDo)的统计计算方法. 本部分为YD/T1065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参考EC/TR61282-3:2006《光纤通信系统设计指南第3部分:链路偏振模色散的计算》(Fibre optic munication system design guides-Part3:Calculation of link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编制.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 司、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刘骋、贺永涛、李婧、杨红伟、祁庆庆、李春生、沈世奎、曹珊珊、胡鹏、 徐轶凡、黄岚. ...
YD/T 1058-2015 通信用高频开关电源系统.pdf
ICS29.200 M41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058-2015 代替YD/T1058-2007 通信用高频开关电源系统 High frequency switch-mode power supply for munications 2015-04一30发布 2015-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1058-2015 目次 前言 Ⅱ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产品的组成和系列 2 4要求 2 5试验方法 8 6检验规则 15 7标志、包装、运输、储存 17 附录A(规范性附录)建议试验用仪表和设备18 I YD/T1058-2015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YD/T1058-2007《通信用高频开关电源系统》. 本标准与YD/T1058-200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a)扩充了嵌入式电源系统(见3.4); b)增加了3.4产品分类(见3.4); c)修订4.2.1内容,对交流输入电压允许变动范围进行了重新规定(见4.2.1 2007年版的4.2.1); d)修订4.2.4内容,对输入功率因数进行了重新规定(见4.2.4 2007年版的4.2.4); )修订4.2.5内容,对输入电流谐波成分进行了重新规定(见4.2.5 2007年版的4.2.5); f)修订4.4.6内容,对蓄电池管理功能进行了重新规定(见4.4.6 2007年版的4.4.6); g)修订4.4.7内容,对并联工作性能进行了重新规定(见4.4.7 2007年版的4.4.7); h)修订了4.7内容,对系统效率进行了重新规定(见4.7 2007年版的4.7): )修订4.8内容,对系统音响噪声进行了重新规定(见4.8 2007年版的4.8); j)修订4.9.3内容,对直流输出过、欠电压保护进行了重新规定(见4.9.3 2007年版的4.9.3); k)修订4.9.4内容,对直流输出电流限制或输出功率限制功能进行了重新规定(见4.9.4 2007年版 的4.9.4); 1)修订4.12内容,对接地性能进行了重新规定(见4.12 2007年版的4.12); m)修订4.13.2内容,对抗电强度进行了重新规定(见4.13.2 2007年版的4.13.2); n)增加了系统休眠功能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4.14和5.36); 0)增加了系统温升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4.15和5.37); p)对主要性能指标的试验方法进行了修订: —输入功率因数试验(见5.6 2007年版的5.6); 一输入电流谐波成分试验(见5.7 2007年版的5.7); —直流输出电压可调节范围试验(见5.11 2007年版的5.11...
YD/T 1033-2016 传输性能的指标系列.pdf
ICS33.040.20 M33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033-2016 代替YD/T1033-2000 传输性能的指标系列 Series of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objectives 2016-07-11发布 2016-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1033-2016 目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2 3.1术语和定义 2 3.2缩略语 3 4指标分类 5 5含义和用途 5 5.1性能指标 5.2设计指标 5 5.3交付指标 6 5.4维护指标和限值 6 6指标间的相互关系 6 7数字传输的误码性能指标系列7 7.1误码性能的性能指标 7 7.2误码性能的设计指标 13 7.3误码性能的交付指标 14 7.4投入业务(BIS)及维护的误码性能的指标和限值14 附录A(资料性附录)SDH通道性能监视与基于块的参数之间的关系26 附录B(资料性附录)OTN通道性能监视与基于块的参数之间的关系29 附录C(资料性附录)传输性能指标与误码率的限制和换算方法31 I YD/T1033-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YD/T1033-2000《传输性能的指标系列》. 本标准与YD/T1033-200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在原有数字连接、PDH和SDH误码性能指标和投入业务和维护的指标和限值要求基础上,增 加了OTN部分的要求(见7.1.3和7.4.4); 将原标准中出现的名词“差错”的表述统一修改为“误码”; —修改了数字连接误码性能指标,即SES指标(见7.1.1 2000年版5.1.1); —修改了PDH误码性能指标(见7.1.2.3 2000年版5.1.2.2); 一增加了SDH误码性能要求,主要包括SDH通道和复用段的投入业务和维护指标系列、SDH 误码性能配额和说明,以及性能限值的计算过程和说明(见7.4.3); 一一由于计算方法的变化,删除了附录A(见2000年版附录A); 一一增加了通道性能监视与基于块的参数之间关系的描述(见附录A); 一一增加附录B和附录C(见附录B和附录C). 本标准在参考ITU-TG.102《传输性能目标和建议》、M.2100《国际PDH通道、段和传输系统的投 入业务和维护的性能限值》和YD/T1300-2004《同步数字体系(SDH)网络性能技术要求一一通道、复 用段和再生段误码》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制定.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
YD/T 1007-2014 接入网中传输性能指标的分配.pdf
ICS33.040.50 M15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007-2014 代替YD/T1007-1999 接入网中传输性能指标的分配 Allocation of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objectives in access network 2014-10-14发布 2014一10-14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1007-2014 目次 前言 川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缩略语 4接入网中电路交换业务误码性能指标的分配 2 4.1度量参数 2 4.2电路交换接入网误码性能指标分配原则 3 4.3电路交换接入网误码性能指标的分配 3 5电路交换接入网的同步特性 4 5.1STM-N输入口的抖动和漂移容限4 5.2STM-N输出口的抖动6 5.3SDH设备的PDH接口输出抖动 6 5.4PDH/SDH边界的抖动性能要求 7 5.5PDH输入口抖动和漂移容限 7 5.6PDH网络接口容许的最大输出抖动 10 5.7频率准确度 10 5.8频率保持特性 10 5.9牵引入/牵引出范围10 5.10时间同步性能要求 10 6分组交换接入网的传输性能指标的分配11 6.1概述 11 6.2 IP QoS类别 11 6.3IP传输性能参数 6.4P传输性能指标的分配 12 7分组交换接入网的同步特性 13 7.1频率同步性能要求 13 7.2时间同步性能要求 13 附录A(资料性附录)接入网假设参考通道中灵活点和分配点的说明14 参考文献 15 I YD/T1007-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YD/T1007-1999《接入网中传输性能指标的分配》. 本标准与YD/T1007一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一将原标准的规范性引用文件ITU-TG.783、ITU-TG.821、ITU-TG.823、ITU-TG.824、ITU-TG.825 和ITU-TG.826修改为参考文献,本标准中不对这些文件进行直接引用(见参考文献,1999年版的第2 章); 一一增加第3章“缩略语”(见第3章); 一一将原标准第3章“接入网误码性能指标的分配”改为第4章“电路交换接入网误码性能指标的 分配”(见第4章,1999年版的第3章); 一一将原标准第4章“接入网抖动和漂移特性”改为第5章“电路交换接入网的同步特性”,同时 在该章中增加对频率准确度、频率保持特性、牵引入/牵引出范围和时间同步性能...
YD/T 1003-2015 卫星通信VSAT地球站电磁干扰的测量方法.pdf
ICS33.060.30 M30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003-2015 代替YDT1003-1999 卫星通信VSAT地球站 电磁干扰的测试方法 Measuring methods of the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for the VSAT earth station in the satellite munication 2015-07一14发布 2015-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1003-2015 目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测量前的调查和准备工作 1 5地球站站址电磁环境干扰测量方法和要求 2 6地球站天际线测量 7 附录A(规范性附录)小信号测量误差修正值表 9 附录B(规范性附录)部分非类噪声型干扰的允许干扰参考值10 ...
YD/T 1001-2014 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pdf
ICS33.180.10 M33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001-2014 代替YD/T1001-1999 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 Characteristics of a non-zero dispersion-shifted single-mode optical fibre (ITU-T G.655(2009) Characteristics of a non-zero dispersion-shifted single- mode optical fibre and cable NEQ) 2014-10-14发布 2014-10-14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1001-2014. 目次 前言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要求1 5.1尺寸参数及模场直径 1 5.2光学特性和传输特性 2 5.3机械性能 4 5.4环境性能 5 ) 一 YDT1001-2014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YD/T1001-1999《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与YD/T1001-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 下: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1999年版第2章); 修改了对光缆截止波长、光纤截止波长的要求,删除了跳线缆截止波长的要求(见5.2.1 1999年版 5.2); 修改了尺寸参数的要求,增加了涂覆层直径(着色)的要求(见表1 1999年版表1); 增加了尺寸参数的测量方法(见5.1.2表2); 修改了传输特性宏弯损耗的测试条件及要求(见5.2.2 1999年版5.3); 增加了传输特性1625m波长的衰减系数最大值的要求(见表3 1999年版表2); 修改了传输特性偏振模色散系数的要求(见5.2.8表5 1999年版表2); 修改了传输特性衰减波长特性(见5.2.6 1999年版5.4.4); 增加了光学特性和传输特性的测量方法(见5.2.9表6); 修改了机械特性筛选试验水平试验三种试验要求的对应关系(见表7 1999年版表3); 增加了机械特性中的抗拉强度要求(见5.3.2); 修改了机械特性光纤翘曲度的要求(见5.3.3 1999年版5.5.3); 增加了环境性能干热老化试验(见表11); 修改了环境性能温度特性、浸水、湿热老化的试验条件(见表11 1999年版5.6.1、5.6.2、5.6.3); 增加了环境性能的试验方法(见5.4.4表13).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参考ITU-TG.655:2009《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英文版),与ITU-T G.655(2009)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YD 5220-2015 内容分发网络工程技术规范.pdf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5220-2015 内容分发网络工程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Engineering 2015-04-30发布 2015-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内容分发网络工程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Engineering YD5220—2015 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施行日期:2015年7月1日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15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告 2015年第28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低温先导式呼吸阀》等876项行业标准 (标准编号、名称、主要内容及起始实施日期见附件1),其中机械行 业标准286项、汽车行业标准17项、船舶行业标准19项、航空行业 标准5项、化工行业标准24项、冶金行业标准58项、有色金属行业 标准146项、稀土行业标准16项、石化行业标准7项、轻工行业标 准73项、民爆行业标准10项、电子行业标准77项、通信行业标准 138项;批准《中性墨水圆珠笔和笔芯》等2项轻工行业标准修改单 (见附件2);批准《铝合金6061光谱单点标准样品》等12项有色金 属行业标准样品(标准样品目录及成分含量表见附件3).行业标 准修改单及行业标准样品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以上机械行业标准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船舶行业标准由 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组织出版,航空行业标准由中 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组织出版,化工行业产品标准由化工出版 社出版,冶金行业标准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有色金属、稀土行 业标准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石化行业标准由中国石化出版社 出版,轻工行业标准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化工及有色金属工 程建设行业标准、汽车行业标准由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民爆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