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9665-2020 含植物提取物类化妆品中55种禁用农药残留量的测定.pdf
ICS71.100.70 CCS Y 42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9665-2020 含植物提取物类化妆品中 55种禁用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Determination of 55 banned pesticides residues in cosmetics containing plant extracts 2020-12-14发布 2021-07-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39665—202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全国质量监管重点产品检验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74)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中检华纳(北京)质量技术中心有限公司、通标 标准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华纳通标(北京)认证有限公司、御家汇股份有限公司、无限极(中国)有 限公司、欧诗漫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丸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锦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东莞 市容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谱尼测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葛宇、郁琼花、杨晋青、胡守江、顾宇翔、孟杰、聂磊、张玉柱、吕庆、李想、戴跃锋、 孙红梅、周示玉、孙怀庆、孔令超、杨平顺、宋薇、郑存哲. GB/T39665—2020 含植物提取物类化妆品中 55种禁用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含植物提取物类化妆品中55种禁用农药残留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20种)和气 相色谱-质谱(35种)测定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含植物提取物的化妆水、乳液、膏霜和面膜类化妆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原理 试样经乙腈涡旋振荡,超声提取,用凝胶渗透色谱净化,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和气相色谱-质 谱仪测定,外标法定量. 5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规定,仅使用色谱纯试剂. 5.1水,GB/T6682 一级. 5.2乙腈. 5.3丙酮. 5.4环己烷. 5.5乙酸乙酯. 5.6氯化钠:分析纯,使用前于140℃±10℃烘烤4h 贮于干燥器中,冷却备用. 5.7甲酸. 5.8甲醇. 5.9正己烷. 5.10环己烷/乙酸乙酯溶液:按环己烷乙酸乙酯=11(体积比)混合配制成的溶液. 5.11乙腈溶液:按乙腈水=32(体积比)混合配制成的溶液. 5.12甲酸溶液,0.1%:移取1mL甲酸(5.7)于1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并定容至刻度. 1 ...
GB/T 39498-2020 消费品中重点化学物质使用控制指南.pdf
ICS03.120.99 A0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9498-2020 消费品中重点化学物质使用控制指南 Guidelines for the use and control of key chemical substances in consumer product 2020-11-19发布 2021-06-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39498—2020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444 .………1 3一般原则 … …………….1 4使用控制建议………… ………………2 附录A(资料性附录)重点化学物质检测方法标准……………………15 参考文献……………………………………………………………………………………17 SAC GB/T39498-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消费品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8)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家精细化学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燃香类产品质量监 督检验中心(福建)、南安市中机标准化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 究院、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中检科健(天津)检验检测有限责任公司、清华大学、杭 州华测瑞欧科技有限公司、卓尚服饰(杭州)有限公司、长沙市壕铭文教用品有限公司、浙江王斌装饰材 料有限公司、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湖南省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广 州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宁波怡人玩具有限公司、广州纤维产品检测研究院、宁波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 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霞、陈妍、朱斌、梁薇、陈学章、汤万金、李素梅、白桦、吴倩、白利强、陈明、 陈源、季郁文、庄琦、陈会明、张学勇、崔本杰、李红梅、杨欣卉、陈倩雯、姚斌、谢文缄、叶平、贾芳、嵇伟兵、 裴飞、黄银波、杨萍、陈金凤、马萍、高翠玲、牛书野、李金惠、王双、涂永元、戴航. SAc ...
GB/T 39114-2020 纳米技术 单壁碳纳米管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表征方法.pdf
ICS71.040.50 G3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9114-2020/ISO/TS10868:2017 纳米技术单壁碳纳米管的紫外/可见/ 近红外吸收光谱表征方法 Nanotechnologies-Characterization of single-wall carbon nanotubes using ultraviolet-visible-near infrared (UV-Vis-NIR)absorption spectroscopy (ISO/TS10868:2017 IDT) 2020-10-11发布 2021-05-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9114-2020/ISO/TS10868:2017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 3.1术语和定义 ……1 3.2缩略语 .....……1 4总则 ……2 4.1概述…………… ……………2 4.2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法 ……2 4.3 SWCNTs在紫外/可见/近红外区域的光学吸收峰……2 4.4 SWCNT直径和光学吸收峰间的关系…… ……………3 4.5从光学吸收峰的面积推导纯度指标………… ……………………3 4.6从光学吸收峰面积推导金属性SWCNTs的比率……4 5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仪…………………… ………5 6样品制备方法……… ………5 6.1一般原则 ……5 6.2测量金属性SWCNTs平均直径和比率时的D2O分散样品制备……5 6.3测量金属性SWCNTs平均直径和比率时的固体薄膜制备 ………6 6.4测定纯度指标时的DMF分散样品制备 …………6 7光学测量程序与测试条件…………………… …………………6 8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 …………7 8.1 SWCNT直径表征的数据分析 ……………………7 8.2确定纯度指标的数据分析 ………7 8.3金属性SWCNTs比率表征的数据分析…… …………………7 9测量不确定度…………… …………………7 10检测报告…………………………………………………8 附录A(资料性附录)SWCNTs光学吸收峰和平均直径间关系的推导实例……9 附录B(资料性附录)纯度指标测定实例 ……………………………………………14 参考文献 ……………16 I GB/T39114-2020/ISO/TS10868: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TS10868:2017《纳米技术单壁碳纳米管的紫外/可见/近红外 吸收光谱表征方法》. 与本标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GB...
GB/T 39093-2020 危险品热积累储存试验方法.pdf
ICS13.300 A8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9093-2020 危险品热积累储存试验方法 Heat accumulation storage test method for dangerous goods 2020-09-29发布 2021-04-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39093—2020 目 次 前言 工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1 3试验原理…… ……….1 4安全措施…… …………1 5试验设备……………………………………… ……………1 6试验步骤………… …………2 7结果评估……………………………… …….2 8试验报告…… ……….3 附录A(资料性附录)用于液体和半固体测试的杜瓦瓶及其封闭装置示意图……4 附录B(规范性附录)杜瓦瓶单位质量热损失率的测试与计算…… …………5 附录C(资料性附录)包装、中型散货箱和罐体的单位质量热损失率示例………6 附录D(资料性附录)危险品热积累储存试验结果示例……7 GB/T39093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5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应急管理部化学品登记中心、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南京理工大学、南京海关危险货物与包装检测中心、中国化工经济技术发展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金梅、黄飞、王亚琴、郭璐、王康、张会光、吴保意、徐森、王红松、曹梦然. I ...
GB/T 39090-2020 危险品绝热储存试验方法.pdf
ICS13.300 A8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9090-2020 危险品绝热储存试验方法 Adiabatic storage test method for dangerous goods 2020-09-29发布 2021-04-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39090—2020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 2术语和定义…………………………………………………………………………1 3安全措施 …….1 4试验设备……… ……………1 5试验步骤…………………………… ……………2 6数据处理………… ……2 7试验报告………… 3 附录A(资料性附录)绝热储存试验装置…………… …….5 附录B(资料性附录)包装、中型散货箱或罐体的单位质量热损失率(L)的计算……6 附录C(资料性附录)确定自加速分解温度的示例 …….7 附录D(资料性附录)危险品绝热储存试验结果示例…………………8 SAc I GB/T39090—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5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应急管理部化学品登记中心、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南京理工大学、南京海关危险货物与包装检测中心、中国化工经济技术发展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亚琴、黄飞、张金梅、郭璐、王康、张会光、吴保意、徐森、王红松、曹梦然. sac ...
GB/T 38879-2020 颗粒 粒度分析 彩色图像分析法.pdf
ICS19.120 A28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8879-2020 颗粒粒度分析 彩色图像分析法 Particle-—Size analysis--Color image analysis methods 2020-06-02发布 2020-08-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38879—2020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N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样品准备……………………………………3 5图像采集…………… ………….3 5.1总则………………………………… 3 5.2采集……… ……………3 6图像处理与分析…… ……………………4 6.1总则……… ……………4 6.2图像预处理…………………… ……………………4 6.3颗粒图像分割………… …………….4 6.4粒度测量与计算……… …5 6.5颗粒的分类…………… ……………………………6 7校准和溯源……… ……….6 8测试报告 … …….7 附录A(资料性附录)基于彩色图像进行颗粒粒度分析的典型步骤流程图………………8 附录B(资料性附录)图像处理常用的颜色空间以及之间的转换关系 ………9 附录C(资料性附录)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的彩色图像分割算法基本原理和步骤………12 附录D(资料性附录)在CIE LAB颜色空间下进行颗粒彩色图像分割过程及结果示例……14 参考文献 ………………….17 54C GB/T38879—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颗粒表征与分检及筛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68)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丹东百特仪器 有限公司、北京海岸鸿蒙标准物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德方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科院过程 工程研究所、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仪思奇(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骛、邓文晶、徐喜庆、蔡小舒、董青云、李兆军、苏明旭、李力、王远航、高原、 余方、杨正红. SZC ...
GB/T 38841-2020 力学性能测量 反应后的Nb3Sn复合超导线室温拉伸试验方法.pdf
ICS17.220.20;29.050;77.040.10 H22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8841-2020/IEC61788-19:2013 力学性能测量反应后的Nb3Sn 复合超导线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Mechanical properties measurement-Room temperature tensile test of reacted Nba Sn posite superconductors (IEC 61788-19:2013 Superconductivity-Part 19:Mechanical properties measurement-Room temperature tensile test of reacted Nba Sn posite superconductors IDT) 2020-06-02发布 2020-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8841-2020/IEC61788-19:2013 目 次 前言………………… 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1 4原理…… 2 5装置……… 2 5.1总则………… 2 5.2试验机………… 2 5.3引伸计 3 6试样制备 … 3 6.1总则……… ………………3 6.2试样长度…… 3 6.3绝缘层去除……………………… …….3 6.4横截面积(S.)测量 …….3 7测试条件 3 7.1试样夹持…………… …3 7.2引伸计安装……… .….3 7.3测试速度 ……4 7.4测试…… ……………4 8结果计算………………………………… 5 8.1弹性模量(E) 5 8.20.2%规定塑性延伸强度(Rp02o和Rp0.2-u)……6 9测量不确定度 ......………6 10测试报告……… 6 10.1试样………… …………6 10.2结果……7 10.3测试条件…… …7 附录A(资料性附录)第1章~第10章的相关附加信息…………………8 附录B(资料性附录)不确定度考虑………… ………………………………18 附录C(资料性附录)力学测试相关范例…………… 22 参考文献 29 GB/T38841-2020/IEC61788-19:2013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1EC61788-19:2013《超导电性第19部分:力学性能测量反应后的 NbaSn复合超导线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与本标准中规范性引用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GB/T228.1一2010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ISO6892-1:2009 MOD) —GB/T290...
GB/T 3396-2022 工业用乙烯、丙烯中微量氧的测定 电化学法.pdf
ICS71.080.10 CCS G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396-2022 代替GB/T3396—2002 工业用乙烯、丙烯中微量氧的测定 电化学法 Determination of trace oxygen in ethylene and propylene for industrial use- Electrochemical method 2022-12-30发布 2023-07-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3396-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3396一2002《工业用乙烯、丙烯中微量氧的测定电化学法》,与GB/T3396一 2002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范围,增加了在线分析,更改了离线分析的测定范围(见第1章,2002年版的第1章); b)更改了原理,删除了膜覆盖原电池电化学法中的原电池总反应方程(见第4章,2002年版的 第3章); c)增加了闪蒸气化装置(见5.2.6、5.4.1.3); d)增加了采样钢瓶的要求(见5.2.7); )更改了图1、图2、图3和图4(见图1、图2、图3和图4 2002年版的图1、图2、图3和图4); f)增加了在线分析(见第1章、第6章); g)增加了质量控制(见第7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6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 司、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安联合煤化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诚炜、丁大喜、王川、温玉、张炜、叶志良、邵强、郭元峰、孙守君. 本文件于1982年首次发布,2002年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I GB/T3396-2022 工业用乙烯、丙烯中微量氧的测定 电化学法 警示:本文件并不是旨在说明与其使用有关的安全问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与健 康措施,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 1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测定气态乙烯或者丙烯中微量氧的膜覆盖原电池电化学法和电解电化学法的离线、 在线分析方法. 本文件离线分析适用于测定工业用乙烯、丙烯中含量不小于0.5mL/m3的微量分子氧;在线分析适 用于测定工业用乙烯、丙烯中含量不小于0.1mL/m3的微量分子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
GB/T 31290-2022 碳纤维 单丝拉伸性能的测定.pdf
ICS59.100.20 CCS Q53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1290-2022 代替GB/T31290—2014 碳纤维单丝拉伸性能的测定 Carbon fibre-Determination of the tensile properties of single-filament specimens 2022-07-11发布 2023-0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1290-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31290一2014《碳纤维单丝拉伸性能的测定》,与GB/T31290-2014相比,除 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增加了术语“表观拉伸弹性模量”(见3.3); b)增加了取样(见7.1); c)增加了试样的预加载荷控制(见8.2.5); d)增加了表观拉伸弹性模量的计算方法(见9.2.1、9.2.2); e)删除了精密度(见2014年版的第9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碳纤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72)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化上海 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威海市产品质量标准计量检验研究院、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吉林 碳谷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琪、王佳庆、王小娟、宋德武、苏瑞、时慧娴、伍三华、张洪池、康宜宇、曹进喜、 张海鸥、余可沁、李骏光、杨宇龙. 本文件于2014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 GB/T31290—2022 碳纤维单丝拉伸性能的测定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碳纤维单丝拉伸性能的测试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碳纤维的单根纤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1040.1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 GB/T3961纤维增强塑料术语 GB/T29762碳纤维纤维直径和横截面积的测定 GB/T40724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1040.1、GB/T3961和GB/T4072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系统柔量system pliance K 由加载系统和试样夹持系统引起的指示伸长部分. 3.2 试样衬specimen mounting 用纸、金属或者塑料制成的带有狭槽的薄片,狭槽长度对应于试样的标距. 3.3 表观拉伸弹性模量apparent t...
GB/T 29761-2022 碳纤维 上浆剂含量的测定.pdf
ICS59.100.20 CCS Q53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9761-2022 代替GB/T29761-2013 碳纤维上浆剂含量的测定 Carbon fibre-Determination of sizing content 2022-07-11发布 2023-0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 碳纤维上浆剂含量的测定 GB/T29761—2022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29)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 网址 spc.net.cn 总编室:(010)68533533发行中心:(010)51780238 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1/16印张0.5字数14千字 2022年7月第一版2022年7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1-70472定价17.00元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010)68510107 GB/T29761-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29761一2013《碳纤维浸润剂含量的测定》,与GB/T29761一2013相比,除结 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删除了方法B(见2013年版的6.2); b)更改了方法A索氏萃取法中的试样质量[见7.1.2.1中c)和7.1.2.2中a) 2013年版的6.1.2.3 和6.1.3.2]; c)更改了方法B高温分解法中的气体供给装置的规定(见7.2.1.3 2013年版的6.3.2.3); d)增加了方法B高温分解法中计算公式修正系数(K)的规定(见7.2.2.8).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碳纤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72)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南京国材检测有限公司、安徽佳力奇先进复 合材料科技股份公司、威海市产品质量标准计量检验研究院、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 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英、唐宇、屈会力、祁晨曦、许敏、陈丽华、师卓、方允伟、王婧、王文义、赵德明、 陈双兰、陈建明、晓吉、谢梦媛. 本文件于2013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 ...
GB/T 29473-2020 移动实验室分类、代号及标记.pdf
ICS01.080.20 A2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9473—2020 代替GB/T294732012 移动实验室分类、代号及标记 Classification code and marking of mobile laboratory 2020-11-19发布 2021-06-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第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冰真伪 GB/T29473—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29473一2012《移动实验室分类、代号及标记》,与GB/T29473一2012相比,主要 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3术语和定义”中的“方舱式”定义(见第3章,2012年版的第3章); —一增加了“环境特性分类代号”“数据处理要求分类代号”(见5.1.1); 一增加了“细分学科代号”(见5.1.2); —增加了“移动实验室环境特性代号”(见5.1.5); —增加了“移动实验室数据处理要求分类代号”(见5.1.6); 一修改了“移动实验室代号示例”(见5.2 2012年版的5.2); 修改了“移动实验室吊装标记”(见5.3.1 2012年版的5.3.1); 一在“移动实验室铭牌”中,删除了“整备质量”,增加了“认证标志”(见5.3.2 2012年版的5.3.2). 本标准由全国移动实验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9)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重庆金冠汽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沈阳市新能源汽 车行业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龚康、胡建坤、房德和、朱军、王连勇、韩双来、张学聪、宋世克、王冲.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29473-2012 I ...
GB/T 28209-2023 硼硅酸盐玻璃化学分析方法.pdf
ICS81.040.01 CCS N 6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8209-2023 代替GB/T282092011 硼硅酸盐玻璃化学分析方法 Methods for chemical analysis of borosilicate glasses 2023-03-17发布 2023-10-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28209-2023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中 2 4仪器设备……………… 2 5试剂或材料………… 4 6样品………… 8 7试剂滴定和分光光度计法… …… 8 7.1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 …………… …………………………………………8 7.2三氧化二硼含量的测定………………………………………… 9 7.3三氧化二铝含量的测定…………………………………………………………9 7.4氧化钙含量的测定…… ………11 7.5氧化镁含量的测定……………………………………………………12 7.6三氧化二铁含量的测定…… ……13 7.7氧化钾含量、氧化钠含量、氧化锂含量的测定…………………………14 8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4 8.1氧化钙含量、氧化镁含量、氧化钾含量、氧化钠含量、氧化锂含量的测定……………………14 8.2氧化锌含量、氧化钡含量、氧化锶含量、二氧化锰含量的测定…………16 9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17 9.1标准系列溶液的配制………………………………………………17 9.2测定步骤………… …………17 9.3结果计算………… …………18 9.4精密度…… 18 10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 ……………….19 附录A(规范性)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测定硼硅酸盐玻璃化学成分…………………………20 I GB/T28209-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28209一2011《硼硅酸盐玻璃化学分析方法》,与GB/T28209一2011相比,除结 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更改了“试剂空白溶液”的定义(见3.1 2011年版的3.3); 一删除了“允许差值”和“溶液”的术语和定义(见2011年版的3.1 3.2); —更改了范围(见第1章,2011年版的第1章); —更改了仪器、设备及用具(见第4章,2011年版的第5章); —更改了试剂(见第5章,2011年版的第4章); 一更改了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见7.1 2011年版的7.1); 一更改了三氧化二硼含量的测定(见7.2 2011年版的7.2); —更改了三氧化二铝含...
GB/T 27788-2020 微束分析 扫描电镜 图像放大倍率校准导则.pdf
ICS37.020 N32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7788—2020/ISO16700:2016 代替GB/T27788—2011 微束分析 扫描电镜 图像放大倍率校准导则 Microbeam analysis-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Guidelines for calibrating image magnification (ISO16700:2016 IDT) 2020-06-02发布 2021-04-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27788-2020/ISO16700:2016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图像放大倍率………… ..…….3 5参考物质 ………………… ………3 6校准过程……………… …………………………4 7图像放大倍率和标尺的准确度…………………………………7 8校准报告……… ………….7 附录A(资料性附录)放大倍率参考物质 ……………………………9 附录B(资料性附录)影响扫描电镜实际放大倍率的参数………………………11 附录C(资料性附录)放大倍率测量的不确定度…………………………………12 附录D(资料性附录)检测报告示例 ……………3 参考文献……………… ………………………………16 I ...
GB/T 26749-2022 碳纤维 浸胶纱拉伸性能的测定.pdf
ICS59.100.20 CCS Q53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6749—2022 代替GB/T26749—2011 碳纤维浸胶纱拉伸性能的测定 Carbon fibre--Determination of tensile properties of resin-impregnated yarn 2022-07-11发布 2023-0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6749—2022 目次 前言 …… 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符号………… …………………1 5原理………… …………………1 6仪器设备和材料……… 2 7试样…… ……………………………………3 8试验条件………… …………………4 9试验步骤…… ……4 10试验数据处理……5 11试验报告……… ………6 附录A(资料性)热固性树脂体系及手工浸胶方法 …………………………8 附录B(资料性)浸胶设备示例………10 附录C(资料性)引伸计………… …………12 附录D(资料性)加强片和加强片制备装置………………………………13 GB/T26749—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26749一2011《碳纤维浸胶纱拉伸性能的测定》,与GB/T26749一2011相 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适用范围(见第1章,2011年版的第1章); b)更改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2011年版的第3章); c)增加了最大载荷时应变的符号(见第4章); d)删除了方法B(见2011年版的第5章、10.2.2); )增加了固化炉控温精度要求(见6.3); f)增加了夹具要求(见6.4.3); g)更改了试样数量(见7.1 2011年版的7.1); h)更改了试样长度要求(见7.2 2011年版的7.2); i)更改了树脂含量要求(见7.5.3 2011年版的7.5.2); j)增加了树脂含量样品测定数量要求(见7.5.3); k)更改了试验速度相关内容(见9.1 2011年版的9.1); 1)增加了试验预载荷相关要求(见9.4); m)增加了试样破坏形式、无效试验判定相关规定和示意图(见9.7); )增加了试验报告中试验速度、是否去除上浆剂等记录要求(见第11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碳纤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72)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南京国材检测有限公司、安徽佳力奇先进复 合材料科技股份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常州...
GB/T 21796-2022 化学品 活性污泥呼吸抑制试验.pdf
ICS13.300 CCS A80 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1796—2022 代替GB/T21796—2008 化学品活性污泥呼吸抑制试验 Chemicals-Activated sludge respiration inhibition test 2022-07-11发布 2023-0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1796-2022 目次 前言 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受试物信息……… 1 5试验原理…………… 2 6参比物质/参比物…………… ………2 7试验方法…………… … 2 8试验程序 5 9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8 10数据与报告…… …………8 附录A(资料性)活性污泥呼吸抑制试验装置示例……… 11 附录B(资料性)应用BOD瓶的氧测量装置示例 …………………………12 附录C(资料性)抑制曲线示例 13 参考文献 14 GB/T21796-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21796一2008《化学品活性污泥呼吸抑制试验》,与GB/T21796一2008相比, 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更改了文件的适用范围(见第1章,2008年版的第1章);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和“受试物信息”两章(见第2章、第4章); 一更改了试验原理的内容(见第5章,2008年版的4.1); —更改了参比物的内容(见第6章,2008年版的4.2); —更改了试验方法和试验程序的内容(见第7章、第8章,2008年版的第5章、第6章); 一更改了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部分内容(见第9章,2008年版的第7章); 一更改了数据与报告的内容(见第10章,2008年版的第8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51)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沈阳沈化院 测试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市检测中心、厦门丰力扬科技有限公司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 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陕西润正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纯新、韦洪莲、桑宇、曾国驱、窦从从、韩雪、陈晓倩、石利利、周丽丽、胡双庆、 许丽红、汤保华.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08年首次发布为GB/T21796—2008;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 ...
答疑:墙抹灰与天棚抹灰工程量是否重复计算
提问日期:2023-06-10 23:27:36
提问网友:嗯嗯哈哈哈
软件中,设置墙高为层顶高度(已包含梁高度),墙与梁不同宽,,此时计算墙面抹灰和天棚抹灰工程量是否关于梁侧部分重复?若重复墙高该怎么设置?
解答网友:天山雪豹
不重复
2023年一级建造师《法规》老妖精经典习题集

提问日期:2023-06-10 22:40:57
提问网友:晨曦

解答网友:轻舟淡月
构造柱箍筋加密范围按照计算设置中默认范围计算,可以在工程设置---计算设置---砌体结构---构造柱箍筋加密长度中查看及修改。如图:

答疑:请教各位大家
提问日期:2023-06-10 22:39:30
提问网友:宝儿
看到一个视频,识别门的时候,门的高度应该加上楼地面做法的厚度,从正负零开始计算,这样的说法对吗?做预算会这样去计算定义构件吗?
解答网友:轻舟淡月
说法是对的,应该是这么调整,但是实际操作的时候一般都不这么做,因为差不了多少量
提问日期:2023-06-10 22:30:09
提问网友:明

解答网友:詠哥
发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