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T 849-2004 玉米产地环境技术条件.pdf
ICS13.020.50 Z51 NY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849-2004 玉米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 for growing area of corn 2005-01-04发布 2005-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NY/T849—2004 前言 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农业环境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长春)、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建波、张泽、乔冬云、杨立国、韩守新、贾丽娜、曹靖、王德荣. I NY/T849—2004 玉米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玉米的产地选择要求、环境空气质量、灌溉水质量、土壤质量的各个项目要求及分析 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玉米产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本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 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标准. GB/T6920水质pH的测定玻璃电极法 GB/T7137土壤全氮测定法(半微量开氏法) GB/T7467水质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GB/T7468水质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分光光度法 GB/T7475水质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7484水质氟化物的测定氟试剂分光光度法 GB/T7485水质总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GB/T7487水质氰化物的测定吡啶一巴比妥酸比色法 GB/T7490水质挥发酚的测定蒸馏后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GB/T15262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一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T15432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GB/T15433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石灰滤纸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GB/T15434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滤膜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GB/T15435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Saltzman法 GB/T16488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光度法 GB/T17134土壤质量总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GB/T17136土壤质量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7137 土壤质量总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7138土壤质量铜、锌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7141土壤质量铅、锅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LY/T1236森林土壤速效钾的测定 NY/T85土壤有机质测定法 NY/T148石灰性土壤有效磷的测定方法 NY/T395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NY/T396农用水源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NY/T397农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农业环境监测施用手册》(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年9月) 1 ...
NY/T 84-1988 茶尺蠖防治标准.pdf
UDC633.72:632.91 B16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9194-88 调整为:NY84-1988 茶尺蠖防治标准 Control threshold of tea looper 1988-05-23发布 1988-12-01实施 国家标准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UDC633.72 :632.91 GB9194-88 茶尺蠖防治标准 Control threshold of tea looper 本标准适用于成龄采摘茶园茶尺蠖(Boarmia obliqua hypulina Wehrli)的防治. 1名词术语 1.1防治标准在所规定的防治适期下,造成经济损失的增量等于防止该损失的成本的增量时的害虫 种群密度. 1.2发虫中心同一个卵块孵化的幼虫,聚集在同一块采摘面上为害.一个聚集点即为一个发虫中 心. 2防治标准 2.1防治适期根据低龄幼虫食叶量少,聚集性强的特点,确定二龄幼虫盛末期,即二龄幼虫占总数的 60%时为防治适期. 2.2防治虫口密度在成龄的采摘茶园发生茶尺蠖幼虫为害,其虫口密度每亩达4500头或每米长茶 行为10头时,该茶园就需进行喷药防治. 3虫口密度调查 3.1调查时间 3.1.1各代茶尺幼虫发生期. 3.1.2晴天,上午10时前;阴天,全天可进行. 3.2调查方法 3.2.1虫口密度大且分不清发虫中心的茶园,以平行线取样,按茶行每亩取20~40个点,每点取1m 长茶行,检查各点上的幼虫数,用公式(1)计算每亩虫口密度. d= 444.4a (1) b 式中:d一一每亩虫口密度,头; a—调查总虫数,头; b—调查茶行长度,m; 444.4——一般茶园茶行行距为1.50.m 折合每亩茶园面积的茶行长为444.4m. 3.2.2发虫中心分明的茶园,可调查发虫中心及虫数,在调查的茶园面积内,先普查全园发虫中心个 数,作上标记,然后随机抽查10%~20%的发虫中心上的虫数,用(2)、(3)公式计算每亩虫口密度. (2) Po d= P (3) 式中:—一平均每个发虫中心的虫数,头; .——被抽查发虫中心的总虫数,头;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1988-03-25批准 1988-12-01实施 1 GB9194-88 一被抽查发虫中心数,个; d—每亩虫口密度,头; P一全园发虫中心数,个; 8—全园面积,亩. 4防治效果 达到防治标准的茶园,在防治适期内,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在保证喷药质量的前提下,喷 药3天后调查,其防治效果应达95%以上. 2 ...
NY/T 80-1988 中华蜜蜂活框饲养技术规范.pdf
B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ZBB47001-88 调整为:NY个80-1988 中华蜜蜂活框饲养技术规范 1988-10-18发布 1989-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ZBB47001-88 中华蜜蜂活框饲养技术规范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活框饲养管理. 2名词术语 2.1蜂群:由一只蜂王,1000只以上工蜂,少数雄蜂组成的能独立生活的群体. 22蜂巢:蜂群繁衍生息,贮存饲料的场所.由个或多个与地面垂直,并列的巢脾构成. 2.3群势:衡量蜂群强弱的名称,通常以框蜂和公斤蜂重计算. 2.4巢脾:两而具六角形巢房的蜡板,是构成蜂巢的基本单位. 2.5了脾:巢房内以卵、幼虫、封盖蛹为主称子脾.以卵、幼虫为主叫卵虫脾.以封盖蛹为主叫封盖了脾. 2.6粉、蜜脾:巢房内以花粉、蜂蜜为主的巢脾. 2.7赘脾:在巢框的上梁、侧梁上营造的小块新巢脾. 2.8土法饲养:巢脾一端固定在附作物上,全部是1蜂建造的自然巢脾,不能随意检查和管理的饲养方 法. 2.9活框饲养:巢脾固定在活动巢框内,能在箱内随意移动,采用人1巢础造脾,可以随时检查和管理 的饲养方法. 2.10繁殖期:蜂群以繁殖蜂儿为主,群势不断扩大引起自然分蜂的时期. 2.11流蜜期:外界有一种主要蜜源杭物开花,蜂群能生产大量蜂蜜的时期. 2.12分蜂热:蜂群内部产生自然王台,工蜂出勤减少,蜂王产卵急剧下降时称发生分蜂热. 2.13交尾群:供处女王交尾使用的小群. 2.14蜜粉源:能提供蜂群繁殖需要的花粉和花蜜的显花植物开花期总称.提供花粉为主的开花植物称 粉源.提供花蜜的开花植物称蜜源. 3中蜂场基本操作技术 3.1中蜂蜂箱的排列 应根据地形、地物分散排列,各群的巢门方向尽量错开. 3.1.1山区利用斜坡置放蜂群,以高、低不同错开各箱巢门. 3.1.2转地放养的蜂群,应以3~4群为一组排列,组距4m左右.但两箱相靠时,其巢门应错开45以 上. 3.1.3每个蜂箱,用短木桩支起,使其离地面约30cm. 3.2蜂群的移动 蜂群安置好后不能随意移动.如需要变动位置时,只能以每日0.5m距离逐渐移动,而且巢门方向 不能改变. 3.3蜂群的检查 为了摸清蜂群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应通过全面检查、局部检查、箱外观察等方法对蜂群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1988-10-18批准 1989-05-01实施 1 ZBB47001-88 行了解. 3.3.1全面检查 一般在越冬前、大流蜜期前后和转地放养后进行.全面检查须选择晴暖无风的天气(气温15~ 25℃),养蜂人员衣着整洁,无异味.动作要稳、准、轻、快. 3.3.2局部检查 对蜂群不定期,进行针对性抽查,了解蜂王是否健全,蜂内是否产生分蜂热,有无病虫害,贮备蜂蜜 和花粉的多少等以便实行正确的管理措施. 3.3.3箱外观察 外界无粉蜜或天气恶劣,不能局部检查时,可通过箱外观察工蜂采集情况进行估计;若工蜂采粉正 常,外勤蜂活动积极即内部正常. 3.3.4检查蜂群 检查蜂群时,应进行巢脾的布置.中央是虫卵脾、外周是蛹脾和蜜粉脾,繁殖期加入空脾应置放在子 脾之间. 3.3.5蜂与巢脾的配比关系 早春和晚秋蜂多于脾,春夏繁殖期、流蜜期蜂脾相称或脾略多于蜂. 3.4蜂群的合并 将失王群或弱群合并成强群,促使其止常发展和采集. 3.4.1直接合并 外界蜜粉源丰富或流蜜期,把弱小蜂群(除掉蜂王)或无王群连蜂带脾直接提入合并. 3.4.2间接合并 外界蜜粉源条件差,早春或晚秋应采用间接合并.晚上把无王群提入有王...
NY/T 78-1988 羊毛净毛率测定方法.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 羊毛净毛率测定方法 ZBB45009-88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调整力:Y78-1988 of yield of wool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养羊业中个体或群体的羊毛净毛率的测定,也可供羊毛流通过程中净毛率测定的参 考. 2采样方法 2.1个体净毛率样本的采集 在羊的左侧体侧部采下10cm×10cm范围生长-年的毛样,不得抖掉沙土杂质,同时记录其重量. 2.2群体净毛率样本 2.2.1毛包采样.剪毛后羊毛在打包时,按每三个毛包在一个毛包中采样.具体采样步骤如下:在 毛包的上下四个角及毛包中央共九个部位,随机抽取羊毛共800~900g.均匀混合后等分为四份,掉 下的沙土杂质也分为四等份,分别装入塑料毛样袋中.现场进行称重、记录,并标记出基本样,对照 样及后备样一与,共四个样本. 2.2.2钻孔取样.用直径25mm钻孔采样器,按羊毛打包时压缩垂直方向钻孔,每包钻一孔(或每三 包取一包,在该包两侧各钻1或2孔,共三孔).钻孔器取出后要立即装袋并扎紧,待钻孔器采样够 -样本重量(150~200g)时,立即称重记录. 2.3毛样标记 所采毛样(个体或群体)必需注明产地、场名、羊的类别、等级、毛包号、重量(准确度为0.01g) 采集日期、采集人. 3净毛率测定程序 3.1毛样重量以现场称重为准. 3.2松毛和抖土.使用开毛机或用手撕松毛样,抖去沙土和除去草屑.注意不丢失毛纤维. 3.3选用碱性或中性洗毛液,并按下列程序洗毛. 3.3.1碱性洗毛液 水槽号 洗衣粉,g/L 碱,g/L 洗涤时间,min 温度,℃ 1(清水) 0 0 40~45 2 3 3 3 45-50 3 3 4 3 50 4 3 3 3 45~50 5 2 2 3 45~50 6(清水) 0 0 3 40-45 7(清水) 0 0 3 40~45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1988-06-22批准 1989-01-01实施 12 ZBB45009-88 3.3.2中性洗毛液 水槽号 LS净洗剂,% 元明粉,%.x 洗液剂量,L 洗涤时间,min 温度,℃ 0 15 3 40~45 2 0.1 0.5 15 3 50-55 3 0.05 0.3 15 3 50~55 0 0 15 2 40~45 5 0 0 15 2 40~45 3.4洗毛方法将撕松、抖土后的毛样放入毛筐内,在第一槽中轻轻摆动,达到洗涤时间后,取出挤 干,放人下一槽内洗涤.经各槽洗后取出压净水分的毛样,放人八篮烘箱内进行烘干. 用压力洗毛器洗毛时,一般为2~3min 正反各30转. 3.5用烘干法测定净毛率 3.5.1烘毛毛样在八篮烘箱中,温度为100~105℃进行烘干,2h后第一次称重,40min后进行第 二次称重,两次称重误差不超过0.01g 即可作为该毛样的绝下重.误差超过0.01g时,每隔20min重复 称一次,直至两次重量不超过0.01g为止,即为其绝干重. 3.5 2净毛率的计算 净毛率(%)=二 洗净毛绝干重×(1标准回潮率) ×100 原毛毛样重 注:标准回潮率暂技:细羊毛17%,半细羊毛16%,异质毛15%. 3.6用快速净毛率测定仪(挤干法)测定净毛率 3.6.1.将规定重量的毛样(同质细毛200g 同质半细毛及异质毛150g)按本标准2.2至2.4.进行洗 .毛,将洗净后的毛样放入68-A型净毛率测定仪的压毛筒内,关好挡盖,加压至180kg/cm2的状态 下,维持稳定1min 压去水分,然后减压,卸下毛简,取出毛样,进行称重.准确...
NY/T 77-1988 羊毛长度测定方法.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 羊毛长度测定方法 ZBB45008-88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调整为:NY/77-1988 fiber length of wool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养羊业中生产、教学、科研等方面羊毛长度的测定. 2羊毛长度测定方法 分为现场测定法及实验室测定法. 3现场测定法 3.1绵羊调查、个体鉴定.借助钢尺测定羊毛生长12个月的自然毛长. 3.2测定部位:种公羊及特一级公羊必须测定肩部、体侧部、股部、背部、腹部五个部位.母羊一 般只测左侧鉴定部位. 3.3测定程序: 3.3.1测定细毛羊,半细毛羊及细毛羊、半细毛羊的高代杂种时,可在测定部位一手轻按毛丛,另 一手将毛从分开,然后测定未被拨乱的毛丛长度.钢尺必须与毛丛生长方向平行并紧贴毛根. 3.3.2长毛半细毛除上述方法测定外,还应测定在白然环境中羊毛的伸长度.即轻拉毛股,使其弯 曲消失时所测得的长度. 3.3.3异质毛应测量毛股长度(粗毛长度)及绒层(即细毛)高度. 3.3.4准确度以0.5cm为单位.采用三进二舍制. 羊毛现场测量长度统计表 cm 羊的类型 自然长度 伸直长度 粗毛羊 备 与号码 绒层 体侧 肩部 背部 股部 腹部 体侧 肩部 背部 股部 注 腹部 高度 4:实验室测定法 4.1将待分析的毛样分作试验、对照、备用三个样品,每样品约0.5g. 4.2测定程序 4.2.1将毛样置于黑丝绒布上,用钢尺测量并记录其自然长度. 4.2.2测定羊毛的伸直长度.置毛样在黑丝绒布上左手指用载玻片轻压在毛样的上方,载玻片一端 应与毛样一端取齐,测尺与样品平行,随后用镊子随机抽拉毛样,直至纤维弯曲消失时,记录此时的 长度,即为毛纤维的伸直长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1988一06-22批准 1989-01-01实施 10 ZBB45008-88 4.2.3同质毛应从样品两端各抽100根.共测200根.准确度为0.5cm 采用三进二舍制. 4.2.4异质毛应按纤维类型分别抽测200根. 4.2.5按上述规定程序、测定试验及对照两个样本,误差在5%以内,即可将测试之和计算结果.如 超过5%则分析备用样品,随后选用两接近样本,将测试数据之和计算结果. 5计算结果与表达 伸直长度分布(组距为0.5cm) 羊的 毛纤维 自然 平均伸 号码 类别 类型 长度 直长度 计算方法按ZBB45007一88《羊毛细度测定方法》中4.2计算的程序,其结果用长度cm作为表 示.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农业部备牧局提出. 本标准由北京农业大学、新疆八一农学院、吉林农业大学负资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叶其铿、祝源又、马宁. 11 ...
NY/T 76-1988 羊毛细度测定方法.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 羊毛细度测定方法 ZBB45007-88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调整为:NY个76-1988 fi ber fineness of wool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养羊业中生产、教学、科研等方面羊毛细度的测定. 2羊毛细度测定方法 分为现场目测法及实验室测定法. 3羊毛细度现场目测法 适用于细毛羊及半细毛羊鉴定及现场调查时应用. 3.1目测法可借助标样进行对照,以品质支数表示. 3.2测定部位在羊的左侧体侧部.用手拨开毛从,取下约10~20根毛纤维,与细度标样中的毛纤维对 照,再判定最近似的品质支数,作为现场羊毛细度的目测结果. 3.3羊毛细度标样的品质支数分为14级. 羊毛品质支数,5 细度范围,μ 并毛品质支数,s 细度范围,μ 80 14.5-18.0 50 29.1~31.0 70 18.1~20.0 48 31.1~34.0 66 20.1~21.5 46 34.1~37.0 64 21.6~23.0 44 37.1~40.0 60 23.1~25.0 40 40.1~43.0 58 25.1~27.0 36 43.1~55.0 55.1-67.0 56 27.1~29.0 32 4实验室测定法 采用显微镜投影仪测量羊毛纤维细度(即毛纤维横断面的直径或短纤维的宽度)用微米(μ)表 示. 4.1仪器 4.1.1投影显微镜包括光源、聚光器、物镜及目镜(放大400~500倍)、折射投影装置、载物台以 及垂直交叉移动的载玻片移动器. 4.1.2标准测微尺及放大500倍的楔形尺. 4.1.3刀片及微型切片器.能将纤维切成0.4mm 0.6mm和0.8mm长的短纤维. 4.1.4粘性介质.应具备下列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1988-06-22批准 1989-01-01实施 7 .ZBB45007-88 8.在20℃温度下折射率为1.43~1.53之间; b.有适当的粘性; c.吸水率为零; d.对羊毛纤维组织结构无影响.适用的介质为液体石蜡及杉木油. 4.1.5盖玻片.厚度为0.13~0.17mm. 4.2样品制备 4.2.1将毛样分成10等份.从每一等份中扦取一小撮纤维,分为二等份,保留-一份废去一份.将保留 的一份再扦取一小撮,再分为二等份,保留一份废去一份,如此反复操作直至所扦取的毛纤维只剩100 根左右.将10份百余根纤维合并,成为供分析的毛样. 4.2.2毛样用乙醚洗涤两次,用吸湿滤纸将试样吸干后放于标准大气压中调湿待用. 4.2.3将制备调湿后的毛样一分为二,一为测试样本,一为后备样本. 4.2.4将测试样本用切片器在毛纤维的上1/3处切下0.5~0.8mm长的毛段.将毛段分为四份,随机 将对角的两份合并,分别放在滴有适量粘固介质的载玻片上,用镊子搅拌,注意防止产生气泡,并使 纤维均匀分布在介质内,如此制成两个测试样.在加盖盖玻片时,先将其一端接触载玻片,然后轻轻 放下另一端.注意防止混有毛纤维的介质从盖片四周溢出. 4.3纤维直径检验的程序 4.3.1将测试样本置于投影仪载玻片移动器上,检验开始时调好焦点,并使投影后显示的物象保持静 止状态.焦点对准盖玻片的一角A处,然后将载玻片横向移动,顺序测B点,C点随后下移,使载玻 片横向相反方向移动,测定F点、G点、H点、点以此类推,如图: A→B→CD→E J→→H→G→F ↓ K→L→M→N→O 4.3.2逐点测量视野内每根纤维直径或横断面宽度,在测量时要做到:①焦点.准确,纤维边缘应呈 一明显的细线,不出现有...
NY/T 75-1988 羊毛纤维类型测定方法.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 羊毛纤维类型测定方法 ZBB45006-88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调整为:NY75-1988 of fiber type of wool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养羊业中生产、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羊毛纤维分类的测定. 2毛样采集及准备 按ZBB45005一88《羊毛样品采集方法》的规定采取毛样,从毛样的底部不同部位随机取3撮 等量的小毛样合并在-一起,再分为两个基本样品和一个后备样品,每个样品约0.5g 供测试用. 3仪器及药品 天平和扭力天平准确度均要求在1g.烘箱、干燥器皿、培养皿、黑丝绒布、镊子.苯及二甲 苯溶剂及四氯化碳. 4毛样处理 将毛样在培养皿中用四氯化碳清洗二次,放在滤纸上吸干残液,再放于培养皿巾置入烘箱,在 100~105℃中烘干1~2h 取出后置于F燥器内冷却20min 用天平或扭力大平称出毛样重量, 准确度为1mg. 5测试方法 可分为测定纤维类型的根数及重量或测定纤维类型的根数两种方法,可根据需求而定. 5.1测定纤维类型根数及重量.将毛样置于黑丝绒布上,按无髓毛、有髓毛、两型毛、F毛及处毛四 个类型,分别用镊子抽取各种类型的毛纤维,并记录其根数,遇有难以判别的毛纤维应在盛有苯溶液 的培养皿中加以识别. 5.2将抽出的各类型纤维置于有标记的培养皿中,放入烘箱内1~2h 温度保持100~105℃,取 出置于干燥器内20min 称其重量. 5.3测试中拉断的纤维总根数不应超过5%;短于1.0cm的纤维不予分类,但其重量不应超过3%. 凡超过上述任何一项规定时,应重新测定. 6测试数量 应测定两个样本.两次结果的根数百分比相差不应超过3%,重量百分比的相差不应超过2%, 超过上述任何一项规定时应测第三样本,再取其中两个接近样本的平均值作为分析结果. 7计算结果与表达(见下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1988-06-22批准 1989-01-01实施 ZBB45006-88 无髓毛 有髓毛 羊号及 类型 部位 样本 根数 % 重量 % 根数 % 重量 % 两样本平均 4 ZBB45006-88 两型毛 干毛及死毛 杂损 备 注 根数 % 重量 % 根数 % 重量 % 根数 % % 5 ...
NY/T 74-1988 羊毛样品采集方法.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 羊毛样品采集方法 ZBB45005-88 Method for the sampling of wool 调整为:NY-74-1988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养羊业生产、教学、科研方面,绵羊的个体及群体羊毛样品采集. 2采毛样的头数 2.1种公羊及后备种公羊:育种场应采集全部种公羊及后备种公羊的个体毛样.在进行品种调查时 应采集主要公羊的个体毛样,或在代表性公羊群中随机采取30只以上的个体毛样. 2.2特一级母羊:育种场应采集特一级母羊的个体毛样或在成年及育成母羊的特、一级羊群中分别 随机采取30贝以上的个体毛样,代表群体进行分析. 2.3品种调查时,应在母羊代表群中随机采取30只以上的个体毛样代表群体进行分析. 3采毛样的部位 种公羊采样的主要部位为肩部、休侧部、股部、背部和腹部五个部位.母羊采样部位为体 侧部. 3.1肩部:指肩胖骨中心点周围. 3.2体侧部:指肩胛骨后缘10cm 体侧中线稍偏上处. 3.3股部:指腰角至飞节联线的中问点. 3.4背部:指肩胛至十字部背线的中间点. 3.5腹部:指胸骨后缘至耻骨前缘连线的中部.相当于阴筒前端左侧及右侧. 4采样的重量 毛样采集重量应根据分析项目不同而定. 4.1每部位至少应采集30g毛样(异质毛需10个毛股以上),供纤维类型,毛长、弯曲、细度及强 伸度等项目的分析测试用. 4.2.为测定净毛率所采毛样,应以体侧部约10cm×10cm的面积,毛样采集量150~200g供分析测 试用. 4.3制标本盒的毛样,各部位应采30g. 5 采样方法和毛样包装 5.1采样方法.在规定部位用剪刀贴近皮肤处剪下毛样,毛要求整齐.用手指捏紧样品,将其撕 下,尽可能保持羊毛的长度、弯曲及毛丛的原状.测定净毛率的毛样,应在采集时称重,避免抖掉杂 质,也可以在剪毛前于采样部位作记号,待剪毛完毕时,在记号处采样,同样应称重,避免抖掉 杂质. 5.2采样后的毛样处理.所采毛样应用塑料袋包装,测定含脂率及制作标本的毛样应用玻璃纸或薄 膜塑料仔细包裹后再装袋. 5.3毛样的标记.每个毛样必须注明产地、场名、品种、羊号、性别、年龄、等级、采样部位、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1988-06一22批准 1989-01-01实施 1 ZBB45005-88 期、毛样重量及采集人. 5.4需较长期保留的毛样,应加防虫剂,如樟脑等.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农业部畜牧局提出. 本标准由北京农业大学、新疆八一农学院、吉林农业大学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叶其铿、祝源又、马宁. ...
NY/T 66-1987 籼型水稻不育系(或杂交种)与保持系种子真实性室内检验方法.pdf
NY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牧渔业部部标准 NY120-86 1个35-1986 200:29 卤汁鸡罐头 V 1986-08-20发布 1986-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牧渔业部 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牧渔业部部标准 NY120-86 卤汁鸡罐头 本标准适用于以新鲜鸡肉为原料,经配料、烹炒、装罐、杀菌而成的卤汁鸡罐头. 1主要技术要求 1.1感官指标 感官指标见表1. 表1 指标名称 ’规标 色泽 肉色正常,呈浅酱黄色,汤汁呈酱红色 气味及滋味 县有鸡肉经烹炒加大蒜等香辛料调味制成的卤汁鸡罐头应有的气 味及滋味,无异味 肉质软硬适度,块形较完整,大小大致均匀约4cm右,搭配合 理,每罐允许装人颈(带皮)、翅(去翅尖)、各块,添称小块 组织及形态 不得超过二块,允许稍有露骨现象和部分配料的沉淀 杂质 不允许存在 1.2物理及化学指标 物理及化学指标见表2. 表2 指标名称 规 定 净重 00g 每罐允许公差±3%,但每批不得低」净重 固形物 肉(带骨)油不得低净重的75 化钠含量 1.5~2.5 每干克制品中锡不超过2mg 铜不超过10mg 铅不 金属含量 超过2mg 1.3微生物指标 无致病菌及因微生物作用而引起的腐败象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牧渔业部1986-08-20发布 1986-10-01实施 1 NY120-86 1.4罐形 采用500g玻璃罐或马口铁罐. 1.5罐头保温办法 室温37℃,上下波动不超过2℃,保温时间七天,若罐头经杀菌冷却到40℃左右即送人恒温库保 温,保温时间可缩短为五天. 2试验方法 按QB220一76《罐头食品试验方法(感官、理化部分)》进行. 3包装、标志、验收规则及运输与保管 罐头产品的包装、标志、验收规则及运输与保管按QB222一76《罐头产品包装、标志、验收规则 及运输与保管》进行. 2 ...
NY/T 64-1987 瘦肉型猪活体分级.pdf
UDC636.485.081 B43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8470-87 调整为:N/-64-1987 瘦肉型猪活体分级 The standard for the gradation of live lean-type pigs 1987-12-26发布 1988-07-01实施 国家标准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 瘦肉型猪活体分级 GB8470—87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 (北京复外三里河) 中国标准出版社北京印刷厂印刷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各地新华书店经售 不得 关 开本880×12301/16印张0.25字数3000 1988年5月第一版1988年5月第一一次印刷 印数1一2000 书号:1550661-5578定价0.15元 标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UDC636.485.081 瘦肉型猪活体分级 GB8470-87 The standard for the gradation of live lean-type pigs 本标准适用于体瘦肉率在55%以上瘦肉型种猪的活体分级,收购商品猪时亦可参照使用. 1单项分级 根据猪的体形外貌、品种类型、体重和活体膘厚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1.1外形分级 一级:头小、无明显腮肉,前后躯丰满,腹部小,体质结实,外形紧凑. 二级:头较小、稍有腮肉,前后躯较丰满,腹部较小,肢蹄结实. 三级:头较重、颈较粗,腮肉明显,后躯欠丰满,腹部较大,肢蹄欠结实. 1.2品种类型分级 级:国外引进的优良瘦肉型品种(系)及其杂种猪;我国培育的杂优猪;国外引进的优良瘦肉型品 种(系)与我国培育的瘦肉型新品种(系)间的二元或三元杂种猪. 二级:瘦肉型品种(系)间的杂种猪:国外引进的瘦肉型品种(系)与兼用型品种(系)的二、三元杂种 猪;培育的瘦肉型品种(系)的纯种猪;以地方品种(系)为母本,与国外引进的瘦肉型品种(系)为父本的 三元杂种猪. 三级:凡不符合一级和二级的瘦肉猪均属三级(不包含地方品种猪). 1.3体重分级 一级:体重在90~100kg. 二级:体重在80~89kg或101~110kg. 三级:体重在80kg以下或110kg以上. 1.4活体厚分级 在最后肋骨距背中线4cm处用探刺尺测定活体厚. 一级:膘厚在1.8cm以下. 二级:原厚在1.9~2.5cm. 三级:膘厚在2.6cm以上. 2活体综合评定分级 活体综合分级时,将各单项指标按其相应的重要性给予适当的加权,再将各单项等级化为分数(见 表),各单项指标所得分数与其加权系数之积的和即为综合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牧渔业部1987-12-12批准 1988-07-01实施 ...
NY/T 63-1987 瘦肉型猪杂交组合试验技术规程.pdf
UDC636.485.082.43 B43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8469-87 调整为:Ni个63-198 瘦肉型猪杂交组合试验技术规程 Technical rules for cross-bination testing of lean-type pigs 1987-12-26发布 1988-07-01实施 国家标准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UDC636.485.082 43 瘦肉型猪杂交组合试验技术规程 GB8469-87 Technical rules for cross-bination testing of lean-type pigs 本规程适用于猪品种(系)间杂交组合试验和商品瘦肉猪生产. 1商品瘦肉猪杂交组合确定原则 1.1从事商品瘦肉猪生产的基地、专业场(户),应按商品生产的要求,选定适于本地(场)的高效杂交 组合,提供规格化的商品猪. 1.2高效组合应根据当地生产、销售的实际需要和猪种、饲料资源的可能,经过正确的试验、示范、推 广和生产实践考核确认的优选组合. 1.3优选组合不仪应注重商品猪的生长肥育性能,同时应重视亲本的繁殖性能等综合经济指标. 2商品杂种猪的命名 由二个以上品种(系)杂交形成的商品猪名称,可取参与杂交品种名称的第一个字组成,组成顺序是 父本在前,母本在后,也可以代号命名或以商品名称命名. 3杂交组合试验的基本要求 3.1试验猪的选择 3.1.1参与杂交的各品种(系)必须具有本品种(系)的代表性,来源清楚,血统记录齐全. 3.1.2肥育试验猪应来自年龄相近的二头以上无血缘关系的公猪与配4头以上胎次相近的母猪所, 产仔猪.每个组合试验猪头数在10头以上,且性别比例及组间头数基本一致. 3.1 3繁殖试验猪应由5头以上同胎次母猪组成. 3.1.4试验猪生长发育正常、健康,组内(间)体重基本一致,母猪分娩日期不超过21天, 3.2组合分组设计 3.2.1两品种(系)间杂交,按二元杂交设计,组成正反杂交、双亲对照四个组合配置试验结果可按 下列公式估测性状表型值的杂种优势率 2F-(P2X100% HAB=PAPB 式中:HA一表型杂种优势率(%); F—杂种一代平均值; P—父本平均值; PB一母本平均值. 3.2.2应用一个品种(系)为母本分别与几个父本公猪进行多父本二元杂交组合试验,也可不设反交 组,但必须设立母本对照组,有条件时应设父本对照组.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牧渔业部1987-12-12批准 1988-07-01实施 1 GB8469-87 3.2.3应用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母本品种(系)与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父本品种(系)进行杂交组合试验, 按双因子杂交试验设计,组成P个组合,试验结果可进行如下分析:估计杂交的直接效应;比较不同父、 母本在杂交中的效应;不同组合(包括正、反交)的杂种优势率;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 3.2.4应用三个品种(系)的三元杂交组合试验,要求正、反杂交一代及双亲纯种(系)母猪与第三品 种(系)公猪杂交,形成12种组合配置(6种三元组合和6种二元组合),如果同时比较各杂交组合的效 果,还需要用第四品种(系)公猪与各种杂交组合母猪交配,增加6种组合.试验结果可比较公猪的繁殖 力、三元杂交与二元杂交的结果,以及不同母本组合的效果. 3.2.5应用一个品种(系)为母本与二个品种(系)为父本进行三元杂交时,先由二个正交一代母猪 (可不设反交母猪)分别再与不同品种(系)公猪杂交,形成二种三元杂交组合,再设二种二元杂交组合及 三个原品种(系)亲本共七种组合配置,...
NY/T 61-1987 瘦肉型猪选育技术规程.pdf
UDC636.485.082.44 B43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8466-87 调整为.NY个61-1987 瘦肉型猪选育技术规程 Regulation of breeding and selection techniques for lean-type pigs 1987-12-26发布 1988-07-01实施 国家标准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UDC636.485 .082.44 瘦肉型猪选育技术规程 GB8466-87 Regulation of breeding and selection techniques for lean-type pigs 本规程适用于瘦肉型猪的品种(系)选育和新品种(系)的育成. 1选育方案的制定 1.1对原有猪种进行选育提高或育成新品种(系),均需在工作开始之前制定选育方案. 1.2制订选育方案应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以当地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条件、社会经济状况、人民 生活需要以及选育猪群质量为依据,制定明确的选育月标. 1.3制定选育方案应以现代迹传学和动物育种学等为理论指导.有条件时可利用电脑模拟不同的 育种方案,对方案和商品猪生产模式的经济效益,做出全面的综合分析,从中选出最优化的选育方案. 1.4选育方案中所规定主要经济性状的选育指标要切实可行,选择项目应突出重点. 1.4.1繁殖性能中应规定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时育成仔猪数和窝重等. 1.4.2生长肥育性能中应规定体重达90kg时的日龄和25~90kg阶段的平均口增重.:.:: 1.4.3饲料利用效率巾规定体重25~90kg阶段,每增重1kg所需饲料的数量,并注明所需消化能 (兆焦)和粗蛋白质(g)的数量. 1.4.4产肉性能中应规定体重90kg屠宰时的平均背膘厚度(厘米)、体瘦肉率、瘦肉量和主要肉质 指标. 1.5建立完整的繁育体系,确定选育核心群、繁殖群和生产群的规模. 2选育基础猪群的条件 2.1选择的基础猪群,应具有明显的品种特征特性及达到选育目标的遗传基础.母本品种(系)要着 重其繁殖性能,父本品种(系)以生长肥育性能和丽体品质为主. 2.2选育基础猪群的个体其主要经济性状的表型值,应超过群体平均数一个标准差以上. 2.3选育基础猪群的个体体质健壮、血统清楚、血缘数量符合选育方案要求.选育中及时排除遗传 疾患. 2.4在引用国外瘦肉型猪种杂交改良本国猪种或育成新品种(系)时,应规定肉质性状的指标,防止 因提高胴体瘦肉率而导致肉质变劣. 3选育猪群的建立 3.1参加选育猪群的数量应根据选育方案、选择强度和实施条件来确定,选育群母猪一般不少于40 头. 3.2继代选育群一般应由6~8头无血缘关系的公猪和30~10头母猪组成,并进行闭锁繁殖. 3.3测定选育群主要经济性状的水平与潜力,建立质量性状测交和数量性状综合育种值的估测制 度. 3.4选育猪群的营养水平与饲养管理条件应相对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牧渔业部1988-12-12批准 1988-07-01实施 GB8466-87 4选择技术 4.1断奶时的选择 根据本身生长发育、体质外貌、全窝猪的整齐度、有无遗传疾患和父母等级等,进行综合评定. 4.2六月龄的选择 按个体的生长发育、体质外貌、活体膘厚、同胞或半同胞测定结果进行选择,亦可按综合选择指数法 选择. 4.3初产公母猪的选择 按本身生长发育、配种效果、繁殖、哺育成绩和仔代生长肥育性能进行选择. 4.4选育猪群的配种繁殖 母猪应进行同期配种,力求在二个情期内完成. 5选育效果检验 5.1检验选育效果应逐代计算遗传改进...
NY/T 59-1987 水稻二化螟防治标准.pdf
UDC632.98:633.183 B16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8246-87 调整为:NY59-1987 水稻二化螟防治标准 .Economic threshold of the rice stem borer 1987-10-08发布 1988-04-01实施 国家标准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UDC632.98 :633.183 GB8246-87 水稻二化螟防治标准 Economic threshold of the rice stem borer 本标准适用于双季稻区和中稻区的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 ker)防治. 1名词术语 1.1经济损害允许水平:指人们可以容许的作物产量、质量受害而引起经济损失的水平.-一般以防 治措施的期望效益(经济、态、社会的效益)与防治费用相等时的经济损失量或损失率作为经济损 害允许水平.本标准考虑到产出必须大于投入的经济学原则及保护二化螟天敌的生态效益,以防治费 用的一倍作为期望效益,允许产量损失水平为1.5%~2.0%. 1.2经济损害允许密度:指与经济损害允许水平相对应的病虫密度或为害率,加害虫幼虫密度、卵 块密度、为害率等.本标准以与经济损害允许水相对应的全代每亩为害团数(卵块数)或为害稳定 期的从(株)为害率越作为二化经济损害允许密度. 1.3防治标准:即防治指标,又称经济國值、防治值,为病虫防治适期的虫口密度、为害量或为 害半等达到此标准时应采取防治措施,以防止为害损失超过经济损害水平.二化螟的为害表现有一个 发展过程,故其防治标准仪为经济允诈密度的一部分,即防治适期田间所表现的一定比例的为害团或 从(株)为害率. 1.4为害团:二化螟卵呈块状,同卵块孵化的幼虫逐渐扩散邻近稻从为害,造成集中成1的为 害株,统称为害团.在水稻分蘖期受害造成枯鞘、枯心;学穗、抽穗期受害造成枯孕穗、白穗和虫伤 株. 1.5为害率:系调查为害从、株数占总调查丛、株数的百分率. 1.6卵孵期:按卵块化进度可分为孵化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分别指孵化卵块数占全代总卵 块量的16%、50%、84%左右的时期. 1.7为害团的表现期:从初幼虫侵入稻株为害,到为害状表现,约在孵化期后3一5d 故在卵 孵始盛、高峰、盛末期分别加3~5d 即为相应的为害团表现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 2防治标准 2.1经济损害允许卵块密度:据二化螟每亩卵块密度(X)与损失率(Y)试验结果建立的回式, 当允许损失率确定Y=1.5%~2.0%时,经济损害允许卵块密度按式(1)或式(2)求得: 分期为害世代:X= .(1) 抽穗期为害世代:X=(Y-a)/b(2) 式中:a一回方程中的回常数值; 一一问方程中的回归系数值. 同时,也可从测得的单个为害团造成的产量损失,通过式(3)求得经济损害允许卵块密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牧渔业部1987-09-20批准 1988-04-01实施 1 GB8246-87 卵块密度(块/亩)= 亩产(kg)×允许损失率 单个为害团平均产量损失(kg) .(3) 2.2为害团防治标准:根据种群动态调查和药剂防治试验结果,确定在卵孵高峰期、卵孵高峰后 2~3d和卵孵高峰后5~7d时防治的为害团标准,上述三个时期为害团表现率,分别占经济允许卵 块密度的30%~40%、50%~60%和70%~80%. 2.3为害率防治标准:根据各代卵块密度(X)与防治适期的从(株)为害率(Y)的回归方程, 代入二化螟的经济允许卵块密度求得从(株)为害率防治标准.或以各代单个为害团在防治...
NY/T 57-1987 谷物籽粒色氨酸测定法.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UDC633.1:543.06 谷物籽粒色氨酸测定法 GB7650-87 Determination of tryptophan in cereal grains 调整为:NY57-1987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谷物籽粒色氨酸含量. 2原理 谷物蛋白质碱解后,降解成肽和游离的氨基酸.在酸性介质中,有硝酸盐存在条件下,色氨酸吲哚 环与对二甲胺基苯甲醛反应,生成蓝色化合物,在一定范围内颜色深浅与色氨酸含量成正比. 3仪器、设备 3.1分析天平,惠量0.1mg. 3.2实验室用粉碎机. 3.3721型分光光度计,或相当的仪器. 3.4离心机,4000r/min. 3.5培养箱. 3.620ml具塞刻度玻璃试管(须校准). 4试剂 除注明者外均为分析纯.水为蒸馏水. 4.1浓盐酸(GB622一77),比重1.19. 4.210%盐酸溶液:22.7ml浓盐酸加水至.100ml. 4.35%对二甲胺基苯甲醛(HGB3486-一62)溶液:5g对二甲胺基苯甲醛溶于10%盐酸中,并定容 100ml.. 4.41%硝酸钠(GB636一:77)水溶液(m/V). 注:4℃冰箱中保存,一周内使用有效. 4.510%氢氧化钾(GB2306一80)水溶液(m/V). 4.6 L-色氨酸,层析纯. 4.7L-色氨酸标准溶液:准确称25mgL-色氨酸(105C干燥2h) 加少量0.1mol/L氢氧化钠(GB 629一-81)使之溶解,定量地转移到250ml棕色容量瓶中,用水定容.浓度为100u8/ml. 注:4℃冰箱中保存,一个月内使用有效. 5试样的选取与制备 5.1:选取具有代表性谷物籽粒,挑拣干净,按四分法缩减取样,样量不得少于.20g.籽粒充分风千后 用粉碎机磨碎(带壳籽粒先脱壳),使95%以上通过0.25mm孔径筛. .5.2按GB2906-一82《谷类、油料作物种子粗脂肪测定法》脱脂并测定脂肪含量.脱脂样品风干后, 混匀,装入磨口瓶中备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牧渔业部1987-03-26批准 1987-11-15实施 GB7650-87 6校准曲线的绘制 吸L-色氨酸标准溶液0.2 0.3 0.4 0.5 0.6 0.7ml分别置于20ml具塞刻度玻璃试管中,加1ml 10%氢氧化钾溶液,摇匀;加0.2ml5%对二甲胺基苯甲醛,摇匀;加0.2ml1%硝酸钠,摇匀;将试管置 于冰水中,再加5ml浓盐酸.取出试管,强烈振摇后放入25℃培养箱中显色75min(温度升到25C时记 时),取出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以试剂空白作对照在590nm波长处测读吸光度.以色氨酸含量 (μg)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校准曲线.在温度较高的季节和地区,制定校准曲线时,参见附录 A. 7测定步骤 7.1称样:称取40mg试样两份,准确至0.1mg 与此同时,另称样品,按GB3523一83《谷类、油料作 物种子水分测定法》测定水分含量. 7.2水解:将试样置于20ml具塞刻度玻璃试管中,加1ml10%氢氧化钾,振摇,样品全部湿润后,放 入40℃培养箱中水解16~18h. 7.3显色:从培养箱中取出试管冷至室温后加0.2ml5%对二甲胺基苯甲醛,摇匀;加0.2ml1%硝 酸钠,摇匀;将试管置于冰水中,再加5ml浓盐酸.取出试管,强烈振摇后置于40C培养箱中显色45min (温度升到40℃时记时). 7.4测定:取出试管冷至室温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以4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以试 剂空白作对照,在590nm波长处测读吸光度. ...
NY/T 56-1987 谷物籽粒氨基酸测定的前处理方法.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UDC633.1:543.05 谷物籽粒氨基酸测定的前处理方法 GB7649-87 Pretreatment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amino 调整为:NY/f56-198) acids in cereal grains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氨基酸分析仪测定谷物籽粒中氨基酸含量的样品前处理. 2方法原理 谷物籽粒中的氨基酸,系按一定顺序结合成不同类型的肽和蛋白质,因而在测定前要用一定浓度的 酸使蛋白质中肽键断裂,水解成多种氨基酸后,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由于色氨酸在酸性溶液中水解时 易被破坏,须用碱水解. 3仪器设备 3.1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3.2实验室用粉碎机. 3.3喷灯. 3.4真空泵. 3.5真空规. 3.6 恒温干燥箱. 3.7水解管:用九五料玻璃制的球形管或圆底试管.体积15~20ml. 3.8聚四氟乙烯管:10×100mm. 3.9玻璃试管:615X180mm. 3.10浓缩器(可控温,减压)或真空干燥器. 3.11容量瓶:25ml. 4试剂 除注明者外均为分析纯.配制试剂均用去离子水,电导率大于1m2:. 4.16mol/L盐酸:盐酸(GB622-77) 优级纯,与水按1:1混合. 4.24mol/L氢氧化锂:用水溶解168.8g氢氧化锂(Q/HG12一325-83)、稀释至1000ml. 4.3pH2.2缓冲液:19.6g柠檬酸三钠(HG31298-80)用水溶解后,加入16.5ml盐酸(GB622 一77、优级纯),5ml25%硫代双乙醇,1g苯酚(HG3一1165一78),最后定容至1000ml. -4.4H4.3缓冲液:14.71g柠檬酸三钠(HG3一129880)和2.92g筑化钠(GB126677) 10.50g柠檬酸(HG3一-1108一81),溶解在500ml水中,再加入5ml25%硫代双乙醇,0.1ml辛酸,最 后定容至1000ml. 4.5冷冻剂:液氮或干冰加丙酮(或加乙醇).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牧渔业部1987-03-26批准 1987-11-15实施 GB7649-87 5试样制备 5.1取有代表性的样品,用四分法分取25g左右,栋去杂质,带壳籽粒进行脱壳. 5.2将样品放在60一65C恒温干燥箱中.干燥8h左右冷却后在粉碎机中碾碎,全部通过孔径为 0.25mm的筛子,充分混匀后装入磨口瓶中备用. 6:处理方法 6.1酸水解步骤 6.1.1称样 :称取样品30士5mg 准确至0.1mg 置于水解管中,同时另称样品按GB3523一83《谷类、油料作物 种子水分测定法》,测定水分含量. 6.1.2水解 6.1.2.1在水解管内加入6mol/L盐酸10ml 在距管口2cm左右处,用喷灯灼烧并拉一细颈.再将 管子放入冷冻剂中,冷却至溶液呈固体后取出,接在真空泵的抽气管上,使减压至7P(≤5×10: mmHg)后封 6.1.2.2将封好口的水解管放在1101C的恒温干燥箱内,水解22~24h后,取出冷却. 6.1.2.3打开水解管,将水解液定量转移到25ml容量瓶内,定容过滤,吸取滤液1ml 用旋转浓缩器 (45一50C)或置于真空燥器内真空干燥,残留物用1~2m去离子水溶解蒸干,如此反复进行1~2 次,最后次蒸下、加pH2.2缓冲液溶解,供仪器测定. 6.2碱水解步骤 6.2.1称样 称取样品60士5mg准确至0.1mg置于聚四氟乙.烯管内,同时按GB352383测定水分. 6.2.2水解 6.2.2.1在聚四瓶乙烯管内加入4m...
NY/T 55-1987 水稻、玉米、谷子籽粒直链淀粉测定法.pdf
UDC633.1:543.185 B2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7648-87 调整为:Ni/55-1987 水稻、玉米、谷子籽粒直链淀粉 测定法 Determination of amylose in grains of rice maize and millet 1987-04-08发布 1987-11-15实施 国家标准屑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UDC633.1:543 水稻、玉米、谷子籽粒直链淀粉 185 GB7648-87 测定法 Determination of amylose in grains of rice maize and millet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水稻、玉米、谷子籽粒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2参考标准 GB5006一85《谷物籽粒粗淀粉测定法》 GB3523一83《谷类、油料作物种子水分测定法》 3测定原理 淀粉与碘形成碘-淀粉复合物,并具有特殊的颜色反应.支链淀粉与碘生成棕红色复合物,直链淀 粉与碘生成深蓝色复合物.在淀粉总量不变条件下,将这两种淀粉分散液按不同比例混合,在一定的波 长和酸度条件下与碘作用,生成由紫红到深蓝一系列颜色,代表其不同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比例, 根据吸光度与直链淀粉浓度呈线性关系,可用分光光度计测定. 4仪器、设备 4.1粉碎机(实验室用旋风磨). 4.2分光光度计:721型或具有相同性能的其他型号. 4.3分析天平:感量0.00018. 4.4玻璃仪器:50ml具塞刻度试管,100ml容量瓶. 5试剂配制 除注明者外均为分析纯,水为蒸馏水. 5.1氢氧化钠(GB629一81),1molL-、0.09mol-L水溶液,准确标定. 5.2冰乙酸(GB676一78),1molL-水溶液,准确标定. 5.3碘贮备溶液及碘试剂:称2g碘和20g碘化钾(GB1272一77)用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1 即 为碘贮备液.取10ml碘贮备液稀释至100ml 即为碘试剂. 5.4.马铃薯直链淀粉标准溶液:1mg/ml 取烘干(55~56C真空干燥)的马铃薯直链淀粉纯品,称取 重量相当于含0.1000g淀粉,放入100ml容量瓶中,加入1ml元水乙醇湿润样品,再加9ml1molL-氢 氧化钠溶液,于沸水浴分散10min 迅速冷却后,用水定容. 5.5支链淀粉标准溶液:1mg/m 选择与待测谷物样品相应的蜡质谷物标准品,称取重量相当于含 0.1000g粗淀粉,放入100ml容量瓶中,加1ml无水乙醇,再加9ml1mo1-L-氢氧化钠溶液、于沸水浴加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牧渔业部1987-03-26批准 1987-11-15实施 GB7648-87 热10min 迅速冷却后,用水定容. 5.6石油醚(HG3-1003-76) 沸程60~90C. 6样品的选取和制备 6.1将样品挑选干净(谷子脱壳、稻谷制成精米),按四分法取样20g. 6.2用粉碎机将样品粉碎,全部通过0.177mm孔径筛(80号),混匀装入磨口瓶备用. 7测定步骤 .7.1混合校准曲线绘制 取6个100ml容量瓶,分别加入1mg/m!马铃薯直链淀粉标准溶液0、0.25、0.50、1.00、1.50、 2.00ml 再依次加入1mg/ml支链淀粉标准溶液5、4.75、4.50、4.00、3.50、3.00ml 总量为5m].另取1 个100ml容量瓶,加入0.09molL氢氧化钠溶液5ml作空白.然后于各瓶中依次加入约50ml水、 Iml ImolL乙酸及1ml碘试剂.用水定容后显色10min 在620nm处读取吸光度. ...
NY/T 54-1987 畜禽防疫车.pdf
UDC629.114.7:636.089 T56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7222-87 调整为:NY34-/B> 畜禽防疫车 Epidemic prevention vehicle for domestic animals and fow Is 1987-01-26发布 1987-08-01实施 国家标准局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UDC629.114.7 :636.089 畜禽防疫车 GB7222-87 E pidemic prevention vehicle for domestic animals and fow ls 本标准适用于定型的轻型汽车底盘、专用汽车底盘或旅行客车改装的备禽防疫车. 1定义 畜禽防疫车: 设有生物业微镜、药品柜、解剖及手术器械等设备,供兽医作者对备禽疫病进行调研、防治、 检疫的专用汽车. 2产品型号编制方法 备禽防疫车型号由企业(商标)名称代号、店本车型编号、用途特征代号及政进序号组成.排列 顺序如下: UF 改进号 川途特征代号 本车型编号 企业(商标)名称代号 2.1企业(商标)名称代号:选取具有代表总义的两个大汉语拼门字母長小. 2.2基本车型编号:选用汽车底盘盆的原车型编号. 2.3改进序号:以“0”为店,依次为1 2 3,表小第1,第2,第3次,改进,“0”不 标注. 2.4型号编制小例如下: 农牧渔业部南京药械专用汽车分!,用北京130型底盘改装生产的“牧羊”牌!《备禽防疫车》,店 本型,其型号为: MY 130 UF “希”“防”代号 130店本车型 “牧羊”代号 3技术要求 3.1备禽防疫车应符台本标准要求,并按照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山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3.2外购件、外协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装配. 国家标准局1987-01-26发布 1987-08-01实施 1 GB7222-87 3.3作条件 a.环境温度为-0~40C; b.空气相对湿度不大于95%(25C时); c 海拔高度不大于3000m; d 行驶道路:应能在四级公路或地基坚硬的非公路路面使用. 注:四级公路按JT1一81《公路1技术标准》第10.2条的规定. 3.4焊接结构件应生固可靠,煤缝均匀平整,焊后应清除焊渣和氧化皮. 3.5铆接应实,铆钉应无斜、压伤和头部残缺等现象. 3.6电渡胶化学处厘零件应符合B2864一81《汽车用电镀层和化学处理层》的规定. 3.7油漆涂层应符合BZ111一86《汽年油漆涂层》的规定;漆膜颜色应符合产品图样的要求和 (GB3181一82《膜颜色标准样本》的规定. 3.8整车性能 3.8.1轻型汽车底盘或旅行客4改装的备禽防疫车,定最大总质量和定最大轴载质量,应不超 过原车型设计值的3% 3.8.2轻型汽车底盘或旅行客车议装的备禽防疫车,基本性能应符合原车型的要求. 3.8.3.行驶噪:面 3 8.3.1汽车速行骏时,午外最大允许噪面级应符合GB1495一79《机动车辆允许噪声》的规定. 3.8.3.2汽以60kmh习速行驶时,车内最大允许i噪级不大于76dB(A). 3.8.4证收浓度 3.8.4.1汽油车息速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应得合(GB3842-一83《汽油车怠速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 3.8.4.2柴油车自山脚速州度排放应符合(B3843一83《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排放标准》的规. 3.8.5常时能 3.8.5.1车身内、外常最比值不人10%. 3.8.5 2车身进行防雨密时性能试验时不应有渗澜现象. 3.9汽在易见、使用方使的位置安装火火装置. 3.10车果 3.10.1...
NY/T 5287-2004 无公害食品 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规范.pdf
ICS65.150 B52 NY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5287-2004 无公害食品斑点叉尾养殖技术规范 2004-01-07发布 2004-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NY/T5287-2004 前言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蔡焰值、黄畛、陶建军、周晓华、陈学洲. NY/T5287—2004 无公害食品斑点叉尾养殖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 Rafinesque)无公害养殖的环境条件、苗种培育、 食用鱼饲养、鱼病防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斑点叉尾池塘、网箱养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 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 GB/T18407.4一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GB3838一198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SC/T1006淡水网箱养鱼通用技术要求 SC/T1007淡水网箱养鱼操作技术规程 SC/T1008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技术规范 SC1031斑点叉尾 《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2001)第[168]号 《水产养殖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03)第[31]号 3环境条件 3.1水源充足,水质清新,进排水分开,排灌方便,交通便利,养殖用水不得有污染源,水源水质 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 3.2养殖池塘水质应符合NY5051的规定,其中水体的溶氧量应在4.5mg/L以上,pH为6.8~ 8.5 适宜透明度为35cm~40cm.网箱饲养水体水质应符合NY5051与GB3838一1988中Ⅱ类水质 标准的规定,水体溶氧量应在6mg/L以上. 3.3斑点叉尾鱼池条件为土质池,其要求应符合表1. 表1池塘条件 池塘类别 形状 面积 池深 池水深 池底淤泥厚度 m2 m m am 亲鱼池 长方形 2500~3500 1.8~2.0 1.5~1.8 ≤10 苗种池 长方形 1000~1500 1.5~1.8 1.2~1.5 ≤10 食用鱼饲养池 长方形 3500~4500 2.0~2.5 1.6-2.0 ≤20 1 ...
NY/T 5174-2002 无公害食品 荔枝生产技术规程.pdf
ICS65.150 B51 NY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5163-2002 无公害食品三疣梭子蟹养殖技术规范 2002-07-25发布 2002-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NY/T5163-2002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舟山市普陀区水产技术推广 站、宁波市象山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中央、丁雪燕、孙忠、徐国辉、郑岳夫、杜建明. NY/T5163-2002 无公害食品三疣梭子蟹养殖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三犹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Miers)无公害养殖生产的亲蟹培育、苗种培育、 人工养殖等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三疣梭子蟹无公害苗种繁育和池塘养殖,其他养殖方式也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 修改单(不包括助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 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 NY5052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3亲蟹培育 3.1培育池条件 以室内水泥池为宜,三分之二池底铺沙10cm~15cm 水深0.8m以上.进排水、控温、充气、控光 设施齐全. 3.2水质条件 海水水源水质符合GB11607要求,培育水质符合NY5052要求.用水要经过沉淀、过滤处理,盐度 22~32. 3.3质量要求 选择自然海区健壮活泼、肢体完整、无外伤、经交配后个体重300g以上的雌蟹,抱卵蟹要求卵块轮 廓完整.人工养成的种蟹控制在三代以内. 3.4培育密度 5只/m2~6只/m2 抱卵后控制在3只/m2以内. 3.5越冬管理 水温13℃左右人池,投喂优质鲜活饲料并适量换水,水温降至8℃后潜沙进入越冬期,此时保持水 温稳定,不投饲,少换水,避光,减少干扰. 3.6强化培育 视生产需求确定升温促熟时机,每天升温0.5℃,至18℃~19℃恒温,按体重的5%~8%足量投喂 贝肉、沙蚕等优质鲜活饲料,及时清除残饵,换水、充气,保持水质清新. 4苗种培育 4.1育苗用水 ...
NY/T 5124-2002 无公害食品 窨茶用茉莉花生产技术规程.pdf
ICS65.020.20 B35 NY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5124—2002 无公害食品窨茶用茉莉花 生产技术规程 2002-07-25发布 2002-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NY/T5124-2002 前言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农业厅种植业管理局、福建省宁德市茶叶公司、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峰、郑康麟、吴洪新、余文权、赖明志、孙威江. NY/T5124—2002 无公害食品窨茶用茉莉花 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茉莉花生产的基本要求,包括园地选择与规划、品种选择与繁育、种植管理、土 壤管理与施肥、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 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食品窖茶用茉莉花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 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8321(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5123无公害食品窖茶用茉莉花产地环境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生物源农药 直接利用生物活体或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或从生物体提取的物质作为防治病虫 草害的农药. 3.2 安全间隔期 茉莉花上最后一次施用农药至采收并窖制成安全饮用茉莉花所需要间隔的最少天数. 3.3 疏叶 又称“摘叶”或“打叶”,是茉莉培育管理的一项特殊措施,即摘除茉莉的部分叶片,使养分集中在旺 盛生长的枝梢上,孕育更多花蕾,并改善通风透光,抑制病虫害蔓延. 3.4 白花 茉莉树上已完全开放的花. 3.5 青蕾 发育未成熟的茉莉花蕾.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