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3 > 8月 ( 第 54 页)

ICS49.020 V06 HB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行业标准 HB6167.15-2014/ISO2671:1982 代替HB6167.15一1989 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 第15部分:声振试验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test procedures for airborne equipment of civil airplane- Part 15:Acoustic vibration test (ISO2671:1982 IDT) 2014一05一19发布 2014一10一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HB6167.15-2014 目 次 前言 I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对试验设备的要求 2 4.1声振试验设备应满足的要求 2 4.2试验室、产生声场的设备和监控声场参数的设备应满足的要求2 4.3监控设备应满足的要求 2 4.4其他要求 3 5试验条件 3 5.1概述 3 5.1.1耐声功能试验概述 3 5.1.2耐声持久试验概述 3 5.1.3试验严酷等级的选择概述3 5.2耐声功能试验 3 5.2.1耐声功能试验条件一一宽带噪声法 3 5.2.2耐声功能试验条件——谐声法 4 5.2.3试验持续时间 5 5.2.4试验严酷等级的选择 5 5.2.4.1方法A 5 5.2.4.2方法B 5 5.3耐声持久试验 5 5.3.1耐声持久试验条件 5 5.3.2试验声压级的选择 5 5.3.2.1方法A 6 5.3.2.2方法B 6 6试验程序 6 7引用本部分时应规定的项目 7 附录A(规范性附录)加速耐声持久试验声压级的确定8 A.1方法A飞机工作条件己知(由试验或计算得到) 8 A.2方法B飞机工作条件未知 图】倍频程声压谱形,宽带噪声试验方法4 图2声压级,谐声试验方法5 1 HB6167.15-2014 表1监控仪器容差 3 表2声功能试验严酷等级 ...4 表3严酷等级选择 5 表A.1对应不同飞行方式的声压级 8 表A.2声振耐久试验严酷等级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49.020 V06 HB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行业标准 HB6167.14-2014 代替HB6167.14-1992 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 第14部分:防火、可燃性试验 Environmentalconditionsand testproceduresforairborneequipmentof civilairplane- Part14:Fireflammabilitytest 2014-05-19发布 2014-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HB6167.14-2014 目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设备分类 4.1 A类一防火 4.2 B类一耐火 4.3 C类一可燃性 5 对试验设备的要求 5.1 防火/耐火试验设备 5.2 可燃性试验设备 5.2.1 座舱和货仓材料的垂直本生灯试验设备 5.2.2 混合材料水平本生灯试验设备 5.2.3 60°电线本生灯试验设备 试验程序. 6.1 防火/耐火试验程序 ...12 6.1.1 燃烧器校准 ...12 6.1.2 稳态工作条件 ..13 6.1.3 火焰方向和位置确定 .14 6.1.4 防火试验 14 6.1.5 耐火试验 ..15 6.2 可燃性试验程序 6.2.1 试验类型的确定 ..15 6.2.2 座舱和货仓材料的垂直本生灯试验 ...15 6.2.3 混合材料水平本生灯试验 ....18 6.2.4 60°电线本生灯试验 引用本部分时应规定的项目 图1液体燃料燃烧器喷管 图2 垂直本生灯试验箱 图3 垂直本生灯试验箱正视图和俯视图 图4 垂直本生灯试验试验样品夹具 图5 垂直本生灯试验燃烧器管道和火焰监视器 图6 水平本生灯试验箱
HB6167.14-2014 图7水平本生灯试验箱正视图和俯视图 图8 水平本生灯试验箱侧视图 图9 水平本生灯试验试验样品夹具 图10 水平本生灯试验燃烧器管道和火焰监视器 ...10 图11 60°电线本生灯试验设置 O...... 图12 60°电线本生灯试验燃烧器管道和火焰监视器 ... 图13 热电偶. ...12 图14 液体燃料燃烧器一热电偶位置 .13 图15 标准热流量密度测量装置的安装 ..14 图16 热流量密度测量管安装图 .....14 图17 垂直本生灯试验火焰作用于垂直试验样品的位置 ...17 图18 水平本生灯试验燃烧器与试验样品的典型位置 .19 表1电线规格和推荐重物 .11 表2可燃性试验类型 ..15
HB6167.14-2014 前言 HB6167一2014《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分为26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温度和高度试验; 第3部分:温度变化试验; 第4部分:湿热试验; 第5部分:飞行冲击和坠撞安全试验; 第6部分:振动试验: 第7部分:爆炸试验: 第8部分:防水试验: 第9部分:流体敏感性试验; 第10部分:砂尘试验: 第11部分:霉菌试验: 第12部分:盐雾试验; 第13部分:结冰试验: 第14部分:防火、可燃性试验; 第15部分:声振试验: 第16部分:加速度试验; 第17部分:磁影响试验; 第18部分:电源输入试验; 第19部分:电压尖峰试验: 第20部分:电源线音频传导敏感性试验: 第21部分:感应信号敏感性试验; 第22部分:射频敏感性试验; 第23部分:射频能量发射试验; 第24部分:雷电感应瞬态敏感度试验; 第25部分:雷电直接效应试验; 第26部分:静电放电试验。

本部分为HB6167一2014的第14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HB6167.14一1992《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指定火区的防火试验》。

本部分与HB6167.14一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适用范围从原标准HB6167.14一1992适用于民用飞机指定火区内的机载设备、附件和结构 件,调整为适用于安装在固定翼螺旋桨飞机、固定翼涡轮喷气飞机、涡扇飞机、桨扇飞机和 直升机上的设备,主要适用于安装在增压区、火区、非增压区,非火区的设备; 增加了设备分类、可燃性试验用术语、可燃性试验设备和试验程序的要求; 删除了、HB6167.14-1992中的“附录A~附录E” 本部分由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

HB6167.14-2014 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 第14部分:防火、可燃性试验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民用飞机机载设备防火、可燃性试验条件和试验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安装在固定翼螺旋桨飞机、固定翼涡轮喷气飞机、涡扇飞机、桨扇飞机和直升机上的 设备,主要适用于安装在以下区域的设备...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49.020 HB V06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行业标准 HB6167.13-2014 代替HB6167.13-1992 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 第13部分:结冰试验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testproceduresfor airborne equipment of civil airplane- Part13:Icingtest 2014-05-19发布 2014-10-01实施 正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HB 6167.13-2014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试验目的 4设备分类 5试验条件 5.1A类设备. 5.2B类设备. 5.3C类设备. 2 5.3.1试验温度. 5.3.2冰的厚度、分布和积冰要求 6对试验设备的要求 7试验程序. 7.1试验样品的清理. 7.2预处理 7.3初始检测 7.4试验. 7.4.1A类设备.. 7.4.2B类设备. 7.4.3C类设备. 7.5恢. 7.6最终检测.. 8引用本部分时应规定的项目 图1A类设备结冰试验控制曲线 图2B类设备结冰试验控制曲线 .........5 表1A类设备试验条件 表2B类设备试验条件
复印无效 复印无效 复印无效 HB6167.13-2014 前言 HB6167-2014《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分为26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温度和高度试验; 一第3部分:温度变化试验: 第4部分:湿热试验; 第5部分:飞行冲击和坠撞安全试验: 第6部分:振动试验; 第7部分:爆炸试验: 一第8部分:防水试验; 第9部分:流体敏感性试验; 第10部分:砂尘试验: 一第11部分:霉菌试验; 第12部分:盐雾试验; 第13部分:结冰试验: 一第14部分:防火、可燃性试验; 一第15部分:声振试验: 第16部分:加速度试验; 第17部分:磁影响试验: 一第18部分:电源输入试验: 一第19部分:电压尖峰试验: 第20部分:电源线音频传导敏感性试验: 第21部分:感应信号敏感性试验: 一第22部分:射频敏感性试验: 一第23部分:射频能量发射试验: 一第24部分:雷电感应瞬态敏感度试验: 第25部分:雷电直接效应试验; 一第26部分:静电放电试验。

本部分为HB6167-2104的第1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HB6167.13-1992《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结冰试验》。

本部分与HB6167.13-1992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A类设备结冰试验控制曲线和B类设备结冰试验控制曲线: 删除了C类设备结冰试验控制曲线。

本部分由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夏越美、祝耀昌。

本部分于1992年首次发布。

复印无效 II 复印无效
HB6167.13-2014 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 第13部分:结冰试验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结冰试验条件和试验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民用飞机上能受到结冰(霜)影响的机载设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HB6167.1一2014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第1部分:总则 HB6167.2-2014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第2部分:温度和高度 3试验目的 本试验用于确定设备暴露于结冰环境(当温度、高度和湿度快速变化时会出现这种环境)中尚须工作 的性能特性。

预期的主要影响是: a)粘附于设备外部的冰或霜的影响: b)由冷凝水冻结或融化的冰重新冻结产生的冰的影响: c)由直接暴露的水引起的积冰的影响。

4设备分类 A类:这类试验适用于安装在飞机外部或非控温区内的设备,安装在该处的设备由于冷浸在极端低 温下后接着又遇到温度高于冰点的潮湿空气产生冷凝,可形成冰或霜。

B类:这类试验适用于装有活动部件的设备,而它们的活动可能受冰的形成所影响或阻碍,或由于 冰膨胀产生的力而使其结构或功能部件受到损坏。

设备内部和外部形成的冰是由于冷凝、冻结、融化和 (或)再冻结形成的,而且这种冰可能会在非密封壳体内部逐渐积水或冰。

C类:这类试验适用于安装在飞机外部或非控温区内的设备,在这些地方,有积累自由水的危险, 这些自由水随后会在设备冷表面结冰。

本试验用来检验典型厚度的冰对设备性能的影响,或用来确定必 须采取除冰措施前...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49.020 V06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行业标准 HB6167.12-2014 代替HB6167.12-1989 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 第12部分:盐雾试验 Environmentalconditions andtestproceduresforairborne equipment of civil airplane- Part12:Saltfogtest 2014-05-19发布 2014-10-01实施 正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HB6167.12-2014 目次 前言 -III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试验目的 4设备分. 5试验条件. 5.1盐溶液. 5.2试验温度 5.3盐雾沉降率. 5.4喷雾量. 5.5压缩空气湿度 5.6试验时间 6对试验设备的要求 6.1试验箱(室)组成 6.2试验箱(室)制造材料要求 6.3试验箱(室)及其附件的构造要求 6.4雾化器. 6.5空气源 2 6.6过滤器 7试验程序. 3 7.1盐溶液的制备. 7.2温度控制 7.3盐溶液的测量 7.3.1盐溶液的测量要求 7.3.2盐溶液的测量方法 7.3.3盐溶液的测量时间. 7.4试验设备的调试. 5 7.5试验样品的准备 7.6试验样品放置 7.7S类设备的试验步骤 5 7.8T类设备的试验步骤 8失效考虑. 9引用本部分时应规定的项目
HB 6167.12-2014 附录A(资料性附录)外观腐蚀评定方法及合格判据 A.1盐雾环境对机载设备的影响 A.2外观腐蚀评定原则 A.3外观腐蚀判定方法 A.4典型金属材料及覆盖层的腐蚀特征 A.5推荐合格判据.... 图1盐溶液过滤器及其放置位置 图2盐溶液比重随温度的变化
HB 6167.12-2014 前言 HB6167一2014《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分为26个部分: 一第1部分:总则; 一第2部分:温度和高度试验; 第3部分:温度变化试验; 第4部分:湿热试验; 第5部分:飞行冲击和坠撞安全试验: 第6部分:振动试验; 第7部分:爆炸试验; 第8部分:防水试验; 第9部分:流体敏感性试验; 第10部分:砂尘试验; 第11部分:霉菌试验; 第12部分:盐雾试验; 第13部分:结冰试验: 第14部分:防火、可燃性试验; 第15部分:声振试验; 第16部分:加速度试验; 第17部分:磁影响试验: 第18部分:电源输入试验; 第19部分:电压尖峰试验: 第20部分:电源线音频传导敏感度试验; 第21部分:感应信号敏感度试验; 第22部分:射频敏感度试验; 第23部分:射频能量发射试验; 第24部分:雷电感应瞬态敏感度试验; 第25部分:雷电直接效应试验; 第26部分:静电放电试验。

本部分为HB6167-2014的第1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编写。

本部分代替HB6167.12-1989《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盐雾试验》。

本部分与HB6167.12-1989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删除“X类设备”分类: 一增加“T类设备”分类: 一采用喷雾十干燥间歇式喷雾的试验方式代替连续喷雾的试验方式: 一增加资料性附录“外观腐蚀评定方法及合格判据”。

本部分由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

III
HB 6167. 12-2014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敏伟、夏越美、陈丹明。

本部分于1989年首次发布。

IV...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HB6167.11-2014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试验目的 1 4一般影响 5设备分类 2 6试验条件及其容差 .2 7对试验设备的要求 2 8试验程序 2 8.1初始检测 2 8.2试验准备 3 8.2.1水的纯度 3 8.2.2试剂的纯度 3 8.2.3 无机盐溶液的制备 3 8.2.4 试验菌种及其培养 3 8.2.5 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4 8.2.6 孢子活力检查 4 8.2.7对照样品 8.2.8 试验样品和对照样品的接种 4 8.2.9培养 5 8.2.10最终检测 9结果分析 5 10灭菌 5 11引用本部分时应规定的项目 5 附录A(资料性附录)防护措施 A.1防护措施 7 附录B(资料性附录)培养霉菌常用培养基的配制 8 B.1查氏培养基(Czapek)配制 8 B.2马铃薯培养基配制 8 B.3滤纸培养基配制 8 B.4无机盐培养基配制 9 附录C(资料性附录)长霉等级评定表10 HB6167.11-2014 前言 HB6167一2014《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分为26个部分: 一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温度和高度试验; 第3部分:温度变化试验; 第4部分:湿热试验; 第5部分:飞行冲击和坠撞安全试验; 第6部分:振动试验; 第7部分:爆炸试验; 第8部分:防水试验: 第9部分:流体敏感性试验: 第10部分:砂尘试验: 第11部分:霉菌试验: 第12部分:盐雾试验: 第13部分:结冰试验: 第14部分:防火、可燃性试验; 第15部分:声振试验: 第16部分:加速度试验: 第17部分:磁影响试验: 第18部分:电源输入试验: 第19部分:电压尖峰试验: 第20部分:电源线音频传导敏感度试验; 第21部分:感应信号敏感度试验; 第22部分:射频敏感度试验: 第23部分:射频能量发射试验: 第24部分:雷电感应瞬态敏感度试验; 第25部分:雷电直接效应试验; 一 第26部分:静电放电试验. 本部分为HB6167一2014的第1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HB6167.11一1989《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霉菌试验》 本部分与HB6167.11一1989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设备分类由X类、F类调整为F类; 一一增加了第9节“结果分析”,依据各方面掌握的信息对试验结果进行评价. 本部分由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陈丹明. 本部分于1989年首次发布.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49.020 V06 HB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行业标准 HB6167.10-2014 代替HB6167.10-1989 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 第10部分:砂尘试验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test proceduresfor airborne equipment of civil airplane- Part10:Sand and dust test 2014-05-19发布 2014-10-01实施 正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HB6167.10-201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试验目的 设备分类 5试验条件及容差 5.1吹尘试验 5.1.1尘的成分及颗粒大小 5.1.2尘浓度. 5.1.3温度及容差 5.1.4相对湿度 5.1.5风速 5.1.6吹尘方向 5.1.7吹尘时间 '2 5.2吹砂试验. 2 5.2.1砂的成分及颗粒大小 5.2.2砂浓度. 5.2.3温度及容差 5.2.4相对湿度 5.2.5风速. 5.2.6吹砂方. 5.2.7吹砂时间 6对试验设备的要求 7试验程序 7.1吹尘试验程序. 7.1.1预处理.. 7.1.2试验前检测. 7.1.3试验样品的安装 7.1.4试验步骤.. 7.1.5恢复和试验后检测 7.2吹砂试验程序 4 7.2.1预处理. 7.2.2试验前检测 7.2.3试验样品的安装. 7.2.4试验步骤
HB 6167. 10-2014 前言 HB6167一2014《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分为26个部分: 一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温度和高度试验: 第3部分:温度变化试验; 第4部分:湿热试验; 第5部分:飞行冲击和坠撞安全试验; 第6部分:振动试验; 第7部分:爆炸试验; 第8部分:防水试验: 第9部分:流体敏感性试验; 第10部分:砂尘试验; 第11部分:霉菌试验: 第12部分:盐雾试验; 第13部分:结冰试验; 第14部分:防火、可燃性试验; 第15部分:声振试验: 第16部分:加速度试验; 第17部分:磁影响试验; 第18部分:电源输入试验; 一第19部分:电压尖峰试验; 第20部分:电源线音频传导敏感性试验: 第21部分:感应信号敏感性试验: 第22部分:射频敏感性试验: 第23部分:射频能量发射试验; 第24部分:雷电感应瞬态敏感度试验; 一第25部分:雷电直接效应试验; 一第26部分:静电放电试验。

本部分为HB6167-2014的第10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部分代替HB6167.10一1989《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砂尘试验》。

本部分与HB6167.10-1989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设备分类由原来的X类和D类变为D类和S类: 试验用尘的组成成分调整,风速范围调整,温度容差由原来的土3℃改为土2℃: 增加吹砂试验。

本部分由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朱妹、游亚飞。

本部分于1989年首次发布。

III
HB 6167.10-2014 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 第10部分:砂尘试验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砂尘环境试验条件和试验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民用飞机上经受砂尘环境影响的设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HB6167.1一2014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第1部分:总则 3试验目的 本试验用于确定试验样品对以适中速度风或气流所携带的砂尘影响的耐受能力。

预期的主要有害影响如下: a)砂尘渗入裂缝、孔隙、轴承和接头,引起活动部件、继电器、过滤器等的受阻和/或堵塞: b)形成导电电桥: c)成为水汽凝聚的核心,可能引起二次腐蚀效应; d)使设备中的流体(如液压油、润滑油)受到污染,从而导致磨损等引起的故障。

应考虑本试验在系列环境试验中的顺序。

因为经过本试验后,尘的残留物与其他环境的协同效应相 结合会产生腐蚀或导致试验样件长霉,并且会对后续试验的结果产生不利的影响:砂的磨蚀效应也会影 响盐雾、霉菌和湿热试验的结果。

4设备分类 4.1D类 设备在飞机上的安装位置在正常工作过程中会经受吹尘影响。

4.2S类 设备在飞机上的安装位置在正常工作过程中会经受吹砂和吹尘影响。

这些位置包括座舱或其他没有 专门防砂尘措施的任何位置。

5试验条件及容差 5.1吹尘试验 5.1.1尘的成分及颗粒大...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49.020 V06 H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行业标准 HB6167.1-2014 代替HB6167.1-1989 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 第1部分:总则 Environmentalconditions andtestproceduresforairborneequipmentof civil airplane Part1:Generalprinciples 2014-05-19发布 2014-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HB6167.1-2014 目次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通用要求 4.1 正常试验大气条件 4.2 试验条件允差 4.3 试验设备. 4.3.1 校准要求 4.3.2 试验箱风速要求 4.3.3 辅助冷却要求 ..2 4.4 试验样品的安装 4.5 敏感性试验的试验样品配置 4.6 试验箱内空气温度的测量 4.7 多单元组成的设备试验 4.8 试验顺序 4.9 设备性能标准 4.10 环境试验标识 4.11 试验结果的适用性分析 图1环境试验合格鉴定表格式
HB6167.1-2014 前言 HB6167一2014《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分为26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温度和高度试验; 第3部分:温度变化试验; 第4部分:湿热试验: 第5部分:飞行冲击和坠撞安全试验; 第6部分:振动试验; 第7部分:爆炸试验; 第8部分:防水试验; 第9部分:流体敏感性试验; 第10部分:砂尘试验; 第11部分:霉菌试验; 第12部分:盐雾试验; 第13部分:结冰试验; 第14部分:防火、可燃性试验; 第15部分:声振试验; 第16部分:加速度试验: 第17部分:磁影响试验; 第18部分:电源输入试验; 第19部分:电压尖峰试验; 第20部分:电源线音频传导敏感度试验; 第21部分:感应信号敏感度试验: 第22部分:射频敏感度试验; 第23部分:射频能量发射试验; 第24部分:雷电感应瞬态敏感度试验; 第25部分:雷电直接效应试验; 第26部分:静电放电试验。

本部分为HB6167一2014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HB6167.1一1989《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总则》。

本部分与HB6167.1一1989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试验条件允差”中“相对湿度”的允差由土5%修订为土4%,对振动幅值的允差进行了分类, 分别给出了正弦振动幅值允差和随机振动幅值允差: 一一增加了对受试产品的安装,规定了连接电缆的长度,即连接电缆长度至少应为1.5m,捆扎成 束后至少也应为1.2m。

本部分由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

11
HB6167.1-2014 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 第1部分:总则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民用飞机机载设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术语、正常试验大气条件、环境试验条件允差、试 验设备、试验样品的安装、试验箱内空气温度的测量、多单元组成的设备试验、试验顺序、敏感性试验 的试验样品配置、设备性能标准及环境试验标识等。

本部分适用于民用飞机机载设备实验室环境试验,作为考核机载设备在本系列标准规定的环境条件 下的功能和性能,但不能用于确定其使用寿命。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2环境试验环境试验方法编写导则术语和定义 3术语和定义 GB/T242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最大负荷周期maximumdutycycle 周期性工作的设备进行最大额定容量下工作的最长时间和不工作(或处于最低工作容量)时间之间 的关系。

3.2 不工作notoperating 除非专用规范中另有规定,不工作是指不给设备提供动力源。

3.3 温度控制或温度部分控制部位controlledorpartiallycontrolledtemperaturelocations 飞机内部空气温度依靠环境控制系统保持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的空间。

3.4 总偏差totalexcursion 参数从正的最大值到负的最大值的偏移量。

3.5 设备equipment 包括使设备正确执行预定功能所需的部件或装备,具体由制造方确定。

1
HB6167.1-2014 3.6 高度altitude 试验期间暴露于其中的相对于海平面的环境压力。

4通用要求 4.1正常试验大气条件 除非另有规定...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H8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行业标准 FL6210 HB5406-2016 代替HB5406一1988 铸造高温合金锭浮渣试验方法 Dross test method of cast superalloy 2016-01-19发布 2015-03-01实施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布 HB5406-2016 前言 本标准代替HB5406一1988《铸造高温合金锭浮渣试验方法》. 本标准与HB5406-1988相比,主要技术内容变化为: a)增加对取样的具体部位及对试样表面质量的要求; b)增加限定试验用真空感应炉容量为10kg、25kg或30kg 浮渣试验记录增加“必要时采用数码 相机进行电子记录”; c)单一熔炼操作温度改为以合金液相线温度为基准而确定的熔炼操作温度: d)图片评定法评定浮渣面积百分比的浮渣面积级数由9级改为6级,浮渣面积百分比评定图片由 9级、每个级别1张,改为6级、每个级别包括三种不同分布形态浮渣的图片; e)增加使用浮渣面积百分比计算分析软件对浮渣面积进行定量计算的方法; f)删除重复试验中允许合金再升温重新进行验收的规定. 本标准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 沈阳黎明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飞、张华霞、周丛梅、张军、韩欢、王晔、吴昌新、孟宇. 本标准于1988年4月首次发布. HB5406-2016 铸造高温合金锭浮渣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铸造高温合金锭浮渣试验的试样、设备、熔炼试验、评定方法及结果评定等.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浮渣试验评定铸造高温合金锭的纯洁度.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 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 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HB5407等静压成型镁质坩埚 3试样 从每炉合金锭中任取一根料锭,应在切除一次缩孔后的料锭上部(最后浇注部位)位置切取试样,试 样重量为3.5kg~4.5kg.试样应洁净,无耐火材料、粘铁、熔渣等夹杂物及蜂窝状缺陷. 取样数量、取样位置、取样重量也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并在专用技术文件中注明. 4设备 4.1真空感应炉 采用间歇式或连续式的真空感应炉,真空感应炉名义容量为10kg、25kg或30kg 4.2坩埚 采用氧化镁成型坩埚,名义容量为8.5kg~9.5kg 应符合HB5407要求,也可采用相同规格的氧化 铝成型坩埚或氧化镁打结坩埚 5熔炼试验 5.1熔炼试验前检测真空感应炉,冷态漏气率应小于4.46PaL/s(0.53Pa/min). 5.2坩埚使用前先检查内表面,应光滑、无残缺或裂纹.坩埚经高温焙烧、脱气后方可进行熔炼试验 25kg真空感应炉坩蜗焙烧工艺曲线见图1. 功率 kw |停电提芯 30 10° 20 40 10 10° 时间,min() 提芯后烘烤炉领8min~12min 同时清理感应线圈上的水分. 图125kg真空感应炉坩埚焙烧工艺曲线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HB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行业标准 FL6210 HB5332-2016 代替HB5332-1992 GH4099合金冷轧薄板规范 Specification of cold-rolled sheets for GH4099 2016-01-19发布 2015-03-01实施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布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25.160.01 HB V01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行业标准 HB 5299.2-2014 航空工业焊接操作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 第2部分:电子束焊及激光焊 Qualification andcertification ofweldingmanipulating personnelforaviationindustries Part 2:Electron beamweldingandlaserbeamwelding 2014-05-19发布 2014-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HB5299.2-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一第1部分:手工熔焊; 第2部分:电子束焊及激光焊; 一第3部分:钎焊; 第4部分:压力焊。

本部分为HB5299的第2部分。

本部分由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文扬、曲伸、康文军、马文利、吴家云、张学军、孙兵兵。

HB 5299.2-2014 航空工业焊接操作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 第2部分:电子束焊及激光焊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航空工业系统从事航空产品焊接的电子束及激光束焊接操作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的 技术等级、资格鉴定程序、报考人员的条件、技术培训、考试、技术资格证书和有效期、档案等。

本部分适用于从事航空产品焊接的电子束及激光束焊接操作人员的技术资格鉴定与认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375焊接术语 HB5143金属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HB5144金属室温冲击试验方法 HB5363焊接工艺质量控制 HB/Z60X射线照相检验 3符号 b-焊缝宽度; b-焊缝正面宽度; b-焊缝背面宽度; -缺陷(气孔、缩孔)的最大尺寸: 一气孔或缩孔的投影面积比例: 一偏离T型接头中心线的距离: h 缺陷尺寸(高度,宽度); h 焊缝熔透偏差; h一焊缝熔透偏差; 缺陷长度(从任何方向测量): 焊缝受检长度; △L-两缺陷(气孔、缩孔)之间的距离: 焊缝熔深; -T型接头焊缝熔深; 母材厚度: R-接头咬边圆角半径。

1
HB 5299.2-2014 4术语和定义 GB/T337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4. 1 单个状缺陷single defect 与相邻缺陷之间的间距不小于两者直径(最大方向)平均值的三倍的缺陷。

4. 2 线状缺陷linedefect 分布在一条线(直线或与焊缝边缘轮廓相仿的线)上,数量不少于三个,间距不大于任意两相邻缺陷 直径(最大方向)平均值三倍的缺陷。

4. 3 聚集状缺陷congregationaldefect 间距不大于任何两相邻缺陷直径(最大方向)平均值三倍的集群缺陷。

4. 4 钉尖缺陷spiking 在非穿透焊缝的根部,呈密级且不规则的熔深不均的钉尖状缺陷。

5技术等级 5.1电子束及激光束焊人员资格鉴定的技术等级按接头等级实行三级制:1级(初级)、ⅡI级(中级)、ⅢI 级(高级)。

5.2持有技术I级合格证书的手工熔焊人员,可从事航空产品三级接头的焊接:持有技术Ⅱ级合格证 书的手工熔焊人员,可从事航空产品二、三级接头的焊接:持有技术Ⅲ级合格证书的手工熔焊人员,可 从事航空产品一、二、三级接头的焊接。

5.3接头等级的划分和标注按HB5363的规定。

6资格鉴定组织与职责 6.1资格鉴定组织 资格鉴定组织由认证管理机构和人员资格鉴定委员会组成。

6.2资格鉴定职责 6.2.1认证管理机构 认证管理机构职责如下: a)对人员资格鉴定委员会组织的培训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b)对各级技术人员的资格、培训有效性进行审核并签发证书: c)组织各级人员的考试: d)组织人员资格鉴定委员会编写培训大纲、培训教材: e)组织人员资格鉴定委员会建立试题库: 2
HB5299.2-2014 f培训、考试、资格认证等相关资料的归档管理。

6.2.2人员资格鉴定委员会 人员资格鉴定委员会职责如下: a)对各级人员的报考资格进行审查: b)负责各级人员的培训; c)负责编写培训大纲及教材: d)负责建立各级人员考试用试题库: e)对培训及资格鉴定有效性负责。

7报考人员的条件 7.1报考1级焊接操作人员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a)现从事产品焊接的操作人员: b)焊接专业毕业人员: c)焊接学徒期满转正人员...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25.160.01 V01 HB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行业标准 HB5299.1-2014 代替HB5299一1996 航空工业焊接操作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 第1部分:手工熔焊 Qualification and certification of welding manipulating personnel for aviation industries- Part 1:Manual fusion welding 2014一05一19发布 2014一10一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HB5299.1-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HB5299《航空工业焊接操作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分为以下4个部分: —第1部分:手工熔焊; —第2部分:电子束及激光焊接: —第3部分:钎焊: 一第4部分:压力焊. 本部分为HB5299的第1部分. 本部分代替HB5299一1996《航空工业手工熔焊焊工技术考核》. 本部分与HB5299一1996相比的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在焊接操作人员报考的材料类别(组)中增加了部分焊接材料: —一在手工熔焊对接接头的力学性能要求中增加了填充焊丝. 本部分由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庆安集团有限公司、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文扬、李洪林、闫晓锋、康文军、马文利、宋文清、张学军. 本部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HB5299-1996. 1 HB5299.1-2014 航空工业焊接操作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 第1部分:手工熔焊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航空工业从事航空产品焊接的手工熔焊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的技术等级、资格鉴定程 序、报考人员的条件、技术培训、考试、资格证书和有效期、档案等. 本部分适用于从事航空产品焊接的手工熔焊(焊条电弧焊、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等离子弧焊、氧 乙炔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原子氢焊等)人员的资格鉴定与认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HB5143金属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HB5144金属室温冲击试验方法 HB5363焊接工艺质量控制 HB/Z60X射线照相检验 3技术等级 3.1手工熔焊人员资格鉴定的技术等级按接头等级实行三级制:I级(初级)、Ⅱ级(中级)、Ⅲ级(高级). 32持有技术I级合格证书的手工熔焊人员,可从事航空产品三级接头的焊接:持有技术Ⅱ级合格证 书的手工熔焊人员,可从事航空产品二、三级接头的焊接:持有技术Ⅲ级合格证书的手工熔焊人员,可 从事航空产品一、二、三级接头的焊接. 33接头等级的划分和标注按HB5363的规定. 4资格鉴定组织与职责 41资格鉴定组织 资格鉴定组织由认证管理机构和人员资格鉴定委员会组成. 42资格鉴定职责 421认证管理机构 认证管理机构职责如下: a)对人员资格鉴定委员会组织的培训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b)对各级技术人员的资格、培训有效性进行审核并签发证书; c)组织各级人员的考试: d)组织人员资格鉴定委员会编写培训大纲、培训教材; e)组织人员资格鉴定委员会建立试题库: f)培训、考试、资格认证等相关资料的归档管理.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3.100 L06 G E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GB/Z6113.4052010/CISPR16-4-5/TR:2006 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 测量方法规范 第4-5部分:不确定度、统计学和限值建模 替换试验方法的使用条件 Specification for radio disturbance and immunity measu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Part 4-5:Uncertainties statistics and limit modelling- Conditions for the use of alternative test methods (CISPR16-4-5/TR:2006 IDT) 2010-12-23发布 2011-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Z6113.405-2010/CISPR16-4-5/TR:2006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符号和缩略语 2 5概述 3 6推导替换试验方法的导出限值的程序 4 附录A(资料性附录)EUT建模的说明 10 附录B(资料性附录)试验方法比较程序的应用示例 11 参考文献 .35 I GB/Z6113.405-2010/CISPR16-4-5/TR:2006 前 言 GB/Z6113.405等同采用CISPR TR16-4-5:2006(1.0版)《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 方法规范第4-5部分:不确定度、统计学和限值建模替换试验方法的使用条件》,本部分的全部内容 为推荐性. 鉴于CISPR16为电磁兼容系列基础标准,且篇幅大,内容多,为了方便标准的制定、维护和使用, 2002年CISPR A分会决定对该标准的结构进行重大调整,将原来的4个部分拆分为14个部分, 2006年增至15个部分,并从2003年11月起陆续发布.我国依据等同采用原则,将陆续完成相应国家 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该系列标准中的新、旧国家标准及其与CISPR16系列标准/的对应关 系如下: 旧标准编号和名称 新标准编号和名称 GB/T6113.101-2008(CISPR16-1-1:2006 IDT) 第1-1部分: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测量设备 GB/T6113.102-2008(CISPR16-1-2:2006 IDT) 第1-2部分: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辅助设备传导骚扰 GB/T6113.1-1995 GB/T6113.103-2008(CISPR16-1-3:2004 IDT) (eqv CISPR 16-1:1993) 第1-3部分: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各辅助设备骚扰功率 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规范 GB/T6113.104-2008(CISPR16-1-4:2005 IDT) 第1-4部分: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各辅助设备辐射骚扰 GB/T6113.105—2008(CISPR16-1-5:2003 IDT) 第1-5部分: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30MHz~1000MHz 天线校准用试验场地 GB/T6113.201-2008(CISPR16-2-1:2003 IDT) 第2-1部分: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方法传导骚扰测量 GB/T6113.202-2008...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3.100 L06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GB/Z6113.205-2013/IEC/CISPR/TR16-2-5:2008 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 测量方法规范第2-5部分:大型设备 骚扰发射现场测量 Specification for radio disturbance and immunity measu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Part 2-5:In situ measurements of disturbing emissions produced by physically large equipment (IEC/CISPR/TR 16-2-5:2008 IDT) 2013-12-17发布 2014-05-14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Z6113.205-2013/IEC/CISPR/TR16-2-5:2008 前言 GB/Z6113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1部分: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 第2部分: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方法; 第3部分: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技术报告; 第4部分:不确定度、统计学和限值建模. 其中,第2部分GB/Z6113.205《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无线电骚扰和抗 扰度测量方法》分为以下几个分部分: 第2-1部分:传导骚扰测量; 第2-2部分:骚扰功率测量; --第2-3部分:辐射骚扰测量; ---第2-4部分:抗扰度测量; -第2-5部分:大型设备骚扰发射现场测量. 本部分为GB/Z6113.205的第2-5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CISPR/TR16-2-5:2008《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 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第2-5部分:大型设备骚扰发射现场测量》. 本部分还作了如下编辑性修改: ——根据国际标准前言和引言的内容,重新组织和编写了本部分的前言,取消了引言; —在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增加下列引用文件:GB/T4365一2003《电工术语电磁兼 容》; 一-因IEC/CISPR/TR16-2-5:2008的定义3.3“characteriscd interference”在本部分后文中并无 提及,因此删除该定义,同时其后的定义条款依次重新排序. 本部分由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9)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工业和信息 化部电信研究院、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叶琼瑜、刘媛、陈俐、王洪博、陆冰松、杨宏伟、郑军奇、寿建霞、邢琳. 1 GB/Z6113.205-2013/IEC/CISPR/TR16-2-5:2008 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 测量方法规范第2-5部分:大型设备 骚扰发射现场测量 1范围 GB/Z6113的本部分规定了任意环境中大型设备和系统(不包括网络)的电磁骚扰的现场测量 方法. 本部分覆盖辐射发射和传导发射测量,而不包括抗扰度试验. 本部分主要适用于那些不在现有发射标准(例如GB4824和GB9254)范围内的大型设备.它只是 作为一个关于怎样处理那些安装在特定场所的装置发射测量的导则,并未规定发射要求. 注1:本指导性技术文件旨在应用于不在现有发射标准适用范围内的设备,但也可用于在某些场合,为实...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CCSL 70 ICS 35.24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GB/Z42759-2023
智慧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 分类指南
Smart cityClassification guide for application scenario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technology
2023-05-23发布2023-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Z42759-2023
目次
前言 引言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概述 6民生服务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场景 6.1概述 6.2智慧政务 6.3智慧交通 6.4智慧医疗 6.5智慧教育 6.6智慧社区 6.7智慧旅游8 6.8智慧体育 城市治理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场景10 7.1概述10 7.2智慧安防10 7.3城市管理12 7.4智慧应急13 7.5市场监管14 7.6智慧能源15 8产业经济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场景16 8.1概述16 8.2智慧金融16 8.3智慧农业17 8.4智慧园区17 8.5智慧物流19 8.6智能制造19 8.7智慧零售20 9生态宜居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场景21 9.1概述21 9.2智慧环保21 9.3智慧家居22 参考文献23
GB/Z42759-2023
前言
起草。

本文件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城云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市西城区科学技术 和信息化局、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南威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柏睿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移雄安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 司、深圳市龙华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中睿信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国脉互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腾 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商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华为技 术有限公司、山东浪潮新基建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市
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山东新一代标准化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秦川物联网科技股份有 限公司、清华大学、四川数字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小视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闪马智能科技 有限公司、河北三川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爱特云翔计算机有限公司、北控城市环境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华 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网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亲邻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桂林电子 科技大学、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文、张红卫、刘岩、恽爽、毛云青、王飞飞、彭革非、王益群、刘睿民、高杰、吴志雄、 郑庆国、党桥桥、张国强、张刘引、郑爱军、李赞、李开民、赵菁华、邓攀、李建伟、李腾、宋剑锋、丁菁、崔昊、 任豪、王瑶瑶、马骋昊、熊自伟、王琰、金乐、孙泽红、于程水、徐前祥、王伟、王妍、权亚强、张轩、李亚健、 罗凌、张绍秋、陈垦、段伟芝、彭、王彦芳、杨洋、闫鹏飞、汪书成、颜文亮、潘成华、邱雪雁、郑忠斌、 莫太平、李爽。

I
GB/Z42759-2023
引I
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国家“新基建”之一,是助力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智慧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基
市建设整体上处于起步阶段,人工智能技术本身也在快速发展和选代中,很多城市对于当前人工智能技 术的应用领域和功能范畴缺乏科学、全面的认识,导致规划和应用中缺乏依据,存在盲目建设、建设困难 等情况。

为了避免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中产生认识模糊、建设困难、资源浪费等问题,需要通过系统有 效的方法来梳理和指导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确保在智慧城市场景下人工智能技术的正确开发与应用。

本文件充分梳理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民生服务、城市治理、产业经济和生态宜居等智慧城市领域中的 典型应用场景,可为智慧城市相关规划单位、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单位提供指导,有助于人工智能技术在 智慧城市领域的健康发展与利用。

ⅡI
GB/Z42759-2023
智慧城市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 分类指南
1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智慧城市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的分类方法,给出了民生服务、城市治理、产业 经济、生态宜居中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类别与描述。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智慧城市场景下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41867一2022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41867一2022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I:人工智能(Artif...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3.120.30 L7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GB/Z34052.2-2017 统计数据与元数据交换(SDMX) 第2部分:信息模型统一建模语言 (UML)概念设计 Statistical data and metadata exchange(SDMX)- Part 2:Information model-UML conceptual design 2017-07-31发布 2018-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Z34052.2-2017 目 次 前言 引言 V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4信息模型概述 4.1技术建模和图形注释 4.2信息模型的功能 2 5参与者和用例 4 5.1概述 4 5.2用例图 4 6SDMX基础包 9 6.1综述 9 6.2Base结构中的标识、版本控制和维护 9 6.3基本继承关系 13 6.4数据类型 14 6.5项方案模式 15 6.6结构模式 .18 7具体项方案 25 7.1简介 25 7.2继承视图 25 7.3代码表 25 7.4概念方案和概念 27 7.5分类方案 31 7.6组织方案 33 7.7报告分类 36 8数据结构定义和数据集 39 8.1简介 39 8.2继承视图 39 8.3数据结构定义的关系视图 42 8.4数据集的关系视图 50 9数据立方体 57 91语培57 I GB/Z34052.2-2017 9.2支持信息模型中的数据立方体 57 10元数据结构定义和元数据集 .58 10.1语境 .58 10.2继承 58 10.3元数据结构定义 60 10.4元数据集 ..64 11层级代码表 70 11.1范围 70 11.2继承 71 11.3关系 71 12结构集和映射 74 12.1范围 74 12.2结构集 75 12.3结构映射 77 12.4项方案映射 80 12.5混合代码表映射 83 13约束 85 13.1范围 85 13.2继承 85 13.3约束 86 14数据供应 94 14.1类图 14.2类图说明 95 15过程 98 15.1简介 98 15.2模型-继承和关系视图99 16转换和表达式 100 16.1范围 100 16.2模型-继承视图 10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5.110 L79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GB/Z33750-2017 物联网标准化工作指南 Internet of things-Guide for standardization 2017-05-12发布 2017-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Z33750-2017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标准化工作原则 1 4.1总体目标 4.2基本原则 .1 5工作程序 2 5.1预阶段 2 5.2立项阶段 2 5.3起草阶段 3 5.4征求意见阶段 3 5.5审查阶段 4 5.6批准阶段 5 5.7出版阶段 444 5 5.8复审阶段 5 5.9实施阶段 5 6物联网标准分类 5 7标准名称的结构和命名 6 7.1基础共性标准名称的结构和命名 6 7.2行业应用标准名称的结构和命名 .6 附录A(资料性附录)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组织结构 8 I GB/Z33750-2017 物联网标准化工作指南 1范围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规定了物联网标准化工作原则、工作程序、标准名称的结构和命名以及物联网标 准分类.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适用于: ——以物联网作为名称要素的国家标准的管理工作; ——物联网基础共性标准的研制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6733一1997国家标准制定程序的阶段划分及代码 GB/T20003.1标准制定的特殊程序第1部分:涉及专利的标准 GB/T33745一2017物联网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33745一201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基础共性标准mon foundation standard 一类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或包含一个特定领域的通用条款的标准. 注:基础共性标准可直接应用,也可作为其他标准的基础. 示例:术语、参考体系结构、安全、标识、信息交换等标准. 3.2 行业应用标准industrial application standard 在物联网应用领域中,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且满足该行业应用特定需求的标准. 4标准化工作原则 4.1总体目标 本标准旨在为物联网基础共性标准和行业应用标准制定组织(简称标准制定组织,参见附录A)建 立标准化工作机制、避免标准立项冲突、协调标准制修订工作提供指南. 4.2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如下: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5.040 L8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GB/Z32916-2016/ISO/IEC TR27008:2011 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控制措施审核员指南 Information technology-Security techniques- Guidelines for auditors on information security controls (ISO/IEC TR 27008:2011 IDT) 2016-08-29发布 2017-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Z32916-2016/ISO/IEC TR27008:2011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结构 1 5背景 1 6信息安全控制措施评审概述 2 6.1评审过程 2 6.2资源配备 4 7评审方法4 7.1概述 4 7.2评审方法:检查 5 7.2.1概要 5 7.2.2属性 5 7.3评审方法:访谈 6 7.3.1概要 6 7.3.2深度属性 .7 7.3.3广度属性 7 7.4评审方法:测试 7 7.4.1概要 7 7.4.2测试类型 8 7.4.3扩展的评审规程 9 8活动 9 8.1准备 8.2制定计划 10 8.2.1概述 10 8.2.2范围 11 8.2.3评审规程 11 8.2.4与对象有关的考虑 11 8.2.5 以往的发现 .12 8.2.6工作分配 13 8.2.7 外部系统 .13 8.2.8 信息资产和组织 13 8.2.9扩展的评审规程 13 8.2.10优化 .13 I GB/Z32916-2016/ISO/IEC TR27008:2011 前言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国际技术报告ISO/IEC TR27008:2011《信息技术安全 技术审核员信息安全控制措施审核指南》(英文版).根据我国国情和GB/T1.1的规定,做以下编辑 性修改: ——盲测又称黑盒测试,加了标注“(黑盒测试)”; 一透明盒测试又称白盒测试,加了标注“(白盒测试)”.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0)提出并归口.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工业和信 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北京赛西认证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时代新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主要起草人:倪文静、董涛、刘健、张杰、刘晓红、韩硕祥、付志高、段淼、刘小茵、 王新杰、黄俊梅、魏军.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5.040 L8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GB/Z32906-2016 信息安全技术 中小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安全建设指南 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Guide of construction for information security in small medium E-merce enterprises 2016-08-29发布 2017-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Z 32906-2016 目 次 前言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事丰 3术语和定义 1 4缩略语 1 5结构与模式 2 5.1应用结构 2 5.2建设模式 3 5.2.1概述 .3 5.2.2自建模式 3 5.2.3资源租用模式 3 5.2.4店铺租用模式 .3 5.3建设流程 .4 6安全风险 4 6.1物理风险 4 6.2网络风险 4 6.3主机风险 4 6.4 数据风险 6.5应用风险 5 7安全需求 5 8安全设计 5 8.1一般原则 5 8.2安全结构 5 8.3物理安全设计要求5 8.4网络安全设计要求 .6 8.5 主机安全设计要求 6 8.6 数据安全设计要求 8.7应用安全设计要求 6 9安全实现 6 9.1物理安全实现 6 9.1.1概述 6 9.1.2物理安全措施 7 9.2网络安全实现 .7 9.2.1概述 .7 9.2.2访问控制实现 .7 9.2.3人侵防范 .7 I GB/Z32906—2016 9.2.4 网络设备防护 8 9.2.5安全审计 .8 9.3主机安全实现 8 9.3.1概述 8 9.3.2单机防火墙 8 9.3.3 主机访问控制 8 9.3.4 主机身份鉴别 8 9.3.5 主机入侵防范 9 9.3.6 主机恶意代码防范 9 9.3.7主机安全审计 9 9.4数据安全实现 9 9.4.1概述 9 9.4.2数据完整性检测 9 9.4.3数据备份系统 9 9.4.4灾难恢复 .10 9.5应用安全实现 10 9.5.1概述 10 9.5.2身份鉴别安全实现 10 9.5.3交易安全实现 11 10部署运管 11 10.1部署安装 11 10.2文档评估审查 12 10.3安全测试 12 10.3.1安全测试要求 10.3.2测试过程安全管理 .12 10.4投入运行 12 10.5安全管理 12 10.5.1总体要求 12 10.5.2安全策略 12 10.5.3机构和人员管理 12 10.5.4 安全管理制度 12 10.5.5 安全跟踪管理 13 10.5.6 信息安全审核管理 13 10.5.7应急措施管理 13 10.6运营风险控制管理 13 附录A(资料性附录)典型模式结构图 14 附录B(资料性附录)中小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安全自建模式案例17 附录C(资料性附录)中小电子商务企业自建或资源租用模式的项目开发过...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1.140.20 A1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GB/Z32002-2015/ISO/TR26122:2008 信息与文献文件管理工作过程分析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Work process analysis for records (ISO/TR26122:2008 IDT) 2015-09-11发布 2016-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Z320022015/ISO/TR26122:2008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工作过程分析 2 4.1总则 4.2工作过程分析所涉及的文件因素 2 4.3工作过程分析的范围和层级 2 4.4参与者及其确认 3 4.5责任 3 5背景评析 4 5.1总则 4 5.2背景评析的结果 5 6职能分析 5 6.1总则 5 6.2职能分析的过程 5 7顺序分析 .6 7.1总则 6 7.2识别某个过程中的事项顺序 .7 7.3过程中事项顺序的分析结果 7 7.4识别和分析过程中的变化 8 7.5过程变化的分析结果 8 7.6建立管理已确认的事项的规则 9 7.7事项规则库的分析结果 9 7.8识别与其他工作过程的关联 9 7.9与其他过程关联的分析结果10 8与参与者共同确认工作过程分析 10 8.1总则 10 8.2确认的过程 10 8.3与参与者共同确认的结果 11 参考文献 12 I GB/Z32002-2015/ISO/TR26122:2008 前言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TR26122:2008《信息与文献文件管理工作过程分 析》.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提出并归口.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国家档案局.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主要起草人:安小米、杜梅、张正强、王红敏、刘春燕、张楠、李国华、朱莉、孙舒扬、 朱叶吉、白文琳、丁德胜、钟文睿. Ⅲ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1.120 A0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GB/Z30525-2014 科技平台标准化工作指南 Guidelines for standardiz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2014-02-19发布 2014-08-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Z30525—2014 目次 前言 I 引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1 4科技平台标准化工作目标、范围与任务2 4.1科技平台标准化工作目标 2 4.2科技平台标准化工作范围 4.3科技平台标准化工作任务 2 5科技平台标准体系建设原则与方法 2 5.1科技平台标准体系建设原则 2 5.2科技平台标准体系建设方法 2 6科技平台标准制修订原则与标准类型 3 6.1科技平台标准制修订原则3 6.2科技平台标准类型 7科技平台标准制修订程序与要求3 7.1科技平台标准制修订程序 3 7.2科技平台标准制修订程序要求 4 平台标准化工作组织一 参考文献 .7 GB/Z30525—2014 引言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 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和《2004一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 《“十一五”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意见》等为主要依据,结合我国科技平台前期标准化工作实 践编制的标准文件,本指导性技术文件充分考虑科技平台标准化工作的特点、标准制修订和实施过程 中的需求,遵循科学、实用、简明、适度的原则制定的.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推广应用,将为我国各层次的科技平台标准化工作提供方向性、原则性指导, 推动广泛参与、公开透明、协商一致的标准化工作的建立;有助于快速培养标准化人才,提高标准水平; 促进科技平台建设、管理与服务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