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3 > 8月 ( 第 78 页)

ICS 35.040 L8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0269.601-2016 信息技术 传感器网络 第601部分:信息安全:通用技术规范 Informationtechnology-Sensornetwork- Part 601:Information security:Genera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2016-04-25发布 2016-08-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30269.601-2016 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4 5概述. 5.1传感器网络资产 5.2安全模型. 5.3安全环境假设.. 5.4安全威胁 5 5.5安全策略. 5.6传感器网络安全目标 6安全机制... 6.1密钥管理机制 6.2访问控制 6.3鉴别机制 6.4路由安全. 6.5安全数据融合 6.6加密机制. 6.7安全审计机制 6.8帧安全机制 10 6.9协调器变换的安全机制 7安全等级划分. 7.1安全等级划分概述. 7.2安全等级划分方法 7.3安全等级划分要求 11 附录A(资料性附录)密钥管理 附录B(资料性附录)访问控制机制 附录C(资料性附录)路由安全 附录D(资料性附录)安全数据融合机制 88.... 附录E(资料性附录)顿安全机制 附录F(资料性附录)协调器变换安全机制
GB/T 30269.601-2016 前言 GB/T30269《信息技术传感器网络》拟分为以下几部分: 第1部分:参考体系结构和通用技术要求; 第2部分:术语; 第301部分:通信与信息交换:低速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层和应用支持子层规范; 一第302部分:通信与信息交换:面向高可靠性应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 规范; 一第303部分:通信与信息交换:基于IP的网络层规范; 一第304部分:通信与信息交换:面向视频的媒体访问控制层和物理层规范; 第305部分:通信与信息交换:超声波通信协议规范; 一第401部分:协同信息处理:支撑协同信息处理的服务及接口; 第501部分:标识:传感节点标识符编制规则; 第502部分:标识:传感节点解析和管理规范; -第503部分:标识:传感节点标识符注册规程; 一第601部分:信息安全:通用技术规范; 第602部分:信息安全:低速率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层和应用支持子层安全规范; 第603部分:信息安全:密钥管理技术规范; 第701部分:传感器接口:信号接口; 一第702部分:传感器接口:数据接口; 一第801部分:测试:通用要求; 第802部分:测试:低速无线传感器网络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 第803部分:测试:低速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层和应用支持子层; 一第804部分:测试:传感器接口测试规范; 一第805部分:测试:传感器网关测试规范; 一第806部分:测试:传感节点标识符解析一致性测试技术规范; 一第807部分:测试:网络传输安全测评规范; 一第808部分:测试:低速率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层和应用支持子层安全测评规范; 一第809部分:测试:传感网系统安全测评规范; 第901部分:网关:通用技术要求; 一第902部分:网关:远程管理技术要求; 第903部分:网关:逻辑功能接口技术规范; 第1001部分:中间件:传感器网络结点数据交互规范。

本部分是GB/T30269的第60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凡涉及密码相关内容,按国家有关法规实施。

本部分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重庆邮电大学、深圳市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山东省 计算中心、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西安西电捷通无线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本部分起草人:陈星、王浩、赵华伟、张立武、张向东、徐静、董挺、汪付强、杜志强。

GB/T 30269.601-2016 信息技术传感器网络 第601部分:信息安全:通用技术规范 1范围 GB/T30269的本部分针对传感器网络传输的安全威胁和安全目标,提出了传感器网络的安全模 型,描述了传感器网络安全策略、机制、等级。

本部分适用于传感器网络的安全设计、开发、运营和维护,可为传感器网络安全评估提供参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模型 GB/T30269.2一2013信息技术传感器网络第2部分:术语 3术语和...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5.110 L7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0269.401-2015/ISO/IEC 20005:2013 信息技术传感器网络第401部分: 协同信息处理:支撑协同信息处理的 服务及接口 Information technology-Sensor networks-Part 401:Collaborative information processing:Services and interfaces supporting collaborative informationprocessing (ISO/IEC 20005: 2013,Information technology-Sensor networks--Services and interfaces supporting collaborativ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intelligent sensor networks,IDT) 2015-12-10发布 2016-08-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0269.401-2015/ISO/IEC20005:2013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通用描述 5.1概述 3 5.2传感器网络要求 3 5.3协同信息处理概述 5.4协同信息处理功能模型 5.5协同信息处理支撑服务概述 6核心服务及接口 6.1概述 6.2事件服务及接口. 6.3逻辑分组服务及接口 6 6.4数据组合服务及接口 15 6.5数据配准服务及接口 17 6.6信息描述服务及接口. 19 6.7节点互激活服务及接口. 22 6.8参数调整服务及接口 23 7增强服务及接口. 7.1概述. 7.2QoS管理服务及接口. 7.3协同信息处理驱动调度服务及接口 29 7.4适应性感知服务及接口. 34 附录A(资料性附录)核心服务和接口实例 附录B(资料性附录)增强服务和接口实例 附录NA(资料性附录)传感器网络节点功能模型 41 42 参考文献 44
GB/T 30269.401-2015/ISO/IEC20005:2013 前言 GB/T30269在《信息技术传感器网络》总标题下,计划或已发布以下几部分: 一第1部分:参考体系结构和通用技术要求; 一第2部分:术语; 一一第301部分:通信与信息交换:低速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层和应用支持子层规范 (GB/T 30269.301-2014); 第302部分:通信与信息交换:面向高可靠性应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 规范; 一第303部分:通信与信息交换:基于IP的网络层规范; -一第304部分:通信与信息交换:面向视频的媒体访问控制层和物理层规范; --第401部分:协同信息处理:支撑协同信息处理的服务及接口; -第501部分:标识:传感节点标识符编制规则; 一第502部分:标识:传感节点标识符解析和管理规范; 一第503部分:标识:传感节点标识符注册规程; 一第601部分:信息安全:通用技术规范; 一第602部分:信息安全:网络传输安全技术规范; 第701部分:传感器接口:信号接口; -第702部分:传感器接口:数据接口; 一第801部分:测试:通用要求; 一第802部分:测试:低速无线传感器网络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 第803部分:测试:低速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层和应用支持子层; -一第901部分:网关:通用技术要求; 第1001部分:中间件:传感器网络节点数据交换规范; 本部分是GB/T30269的第40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与由我国担任主编辑的ISO/IEC20005:2013国际标准同步立项编制。

本部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IEC20005:2013《信息技术传感器网络智能传感器网络中支 撑协同信息处理的服务和接口》国际标准。

与ISO/IEC20005:2013相比,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为与GB/T30269国家标准协调一致,对标准名称进行了改变; 和7.4各条标题增加“及接口”; -增补了资料性附录NA和资料性附录NB。

附录NA给出GB/T30269.1-2015有关传感器 网络结点功能模型;而附录NB以电动汽车能源信息采集和运营管理系统为应用背景,对支撑 传感器网络协同信息处理相关服务进行描述。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GB/T 30269.401-2015/ISO/IEC 20005:2013 信息技术传感器网络第401部分: 协同信息处理:支撑协同信息处理的 服务及接口 1范围 G...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5.110 L79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0269.2-2013 信息技术传感器网络 第2部分:术语 Information technology-Sensor networks-Part 2:Terminology 2013-12-31发布 2014-07-15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0269.2-2013 前言 GB/T30269《信息技术传感器网络》分为以下部分: —第1部分:参考体系结构和通用技术要求; 一第2部分:术语; —第301部分:通信与信息交换:低速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层和应用支持子层规范; —第302部分:通信与信息交换:高可靠性传感器网络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规范; —第303部分:通信与信息交换:基于P的网络层规范; —第304部分:通信与信息交换:面向视频的媒体访问控制层和物理层规范; —第401部分:协同信息处理:支撑服务及接口; —第501部分:标识:传感结点标识符编制规则; ——第502部分:标识:传感结点标识符解析和管理规范; —第503部分:标识:传感结点标识符注册规程; ——第601部分:信息安全:通用技术规范; ——第602部分:信息安全:网络传输安全技术规范; —第701部分:传感器接口:信号接口; ——第702部分:传感器接口:数据接口; ——第801部分:测试:通用要求; -一第802部分:测试:低速无线传感器网络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 ——第803部分:测试:低速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层和应用支持子层; —第901部分:网关:通用技术要求; ——第1001部分:中间件:传感器网络结点数据交换规范; 本部分为GB/T30269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 信息技术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郭楠、沈杰、陈洁、吴明娟、邢涛、刘海涛. I GB/T30269.2-2013 信息技术传感器网络 第2部分:术语 1范围 GB/T30269的本部分界定了传感器网络中一些基本的概念、术语和定义. 本部分适用于传感器网络概念的理解和信息的交流. 2术语和定义 2.1一般术语 2.1.1 执行器actuator 根据输入信号产生物理响应的设备. 2.1.2 传感器sensor 依照一定的规则,对物理世界中的客观现象、物理属性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转化为可以进一步 处理的信号的设备. 注1:信号可以为电子的、化学的或者其他形式的传感器响应. 注2:信号可以表示为1维、2维、3维或更高维度的数据. 2.1.3 传感[器]结点sensor node 传感[器]节点 在传感器网络中,能够进行采集,并具有数据处理、组网和控制管理的功能单元. 2.1.4 传感器网络结点sensor network node 传感器网络节点 传感器网络中各种功能单元的统称,包括传感器结点、传感器网络网关等设备. 2.1.5 [传感器网络]网关[sensor network]gateway 连接由传感器网络结点组成的区域网络和其他网络的设备,具有协议转换和数据交换的功能. 2.1.6 传感[器]网[络]sensor network 利用传感器网络结点及其他网络基础设施,对物理世界进行信息采集并对采集的信息进行传输和 处理,并为用户提供服务的网络化信息系统. 2.1.7 个域网p...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5.110 L79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0269.1001-2017 信息技术传感器网络第1001部分: 中间件:传感器网络节点接口 Information technology-Sensor network-Part 1001: Middleware:Sensor networks node interfaces 2017-05-31发布 2017-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0269.1001-2017 目 次 前言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 3.1术语和定义 1 3.2缩略语1 4接口 1 4.1控制信息接口 1 4.2数据信息接口4 4.3管理信息接口 6 GB/T30269.1001-2017 前言 GB/T30269在《信息技术传感器网络》总标题下,计划或已发布以下几部分: ——第1部分:参考体系结构和通用技术要求; ——第2部分:术语; 一第301部分:通信与信息交换:低速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层和应用支持子层规范; —一第302部分:通信与信息交换:面向高可靠性应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 规范; 一第303部分:通信与信息交换:基于IP的网络层规范; 一第304部分:通信与信息交换:面向视频的媒体访问控制层和物理层规范; ——第305部分:通信与信息交换:超声波通信协议规范; —第401部分:协同信息处理:支撑协同信息处理的服务及接口; 一第501部分:标识:传感节点标识符编制规则; 一第502部分:标识:传感节点标识符解析和管理规范; —第503部分:标识:传感节点标识符注册规程; 一第601部分:信息安全:通用技术规范; —第602部分:信息安全:网络传输安全技术规范; —第603部分:信息安全:密钥管理技术规范; 一第701部分:传感器接口:信号接口; —第702部分:传感器接口:数据接口; —第801部分:测试:通用要求; 一第802部分:测试:低速无线传感器网络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 —第803部分:测试:低速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层和应用支持子层; —第804部分:测试:传感器接口测试规范; —第805部分:测试:传感器网关测试规范; —第806部分:测试:传感节点标识符解析一致性测试技术规范; —第807部分:测试:网络传输安全测评规范; 一第808部分:测试:低速率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层和应用支持子层安全测评规范; —第809部分:测试:传感网系统安全测评规范; —第901部分:网关:通用技术要求; 一第902部分:网关:远程管理技术要求; —第903部分:网关:逻辑功能接口技术规范; —第1001部分:中间件:传感器网络节点接口. 本部分是GB/T30269的第100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无锡物 联网产业研究院、深圳市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苏静茹、卓兰、付耀先、董挺、陈书义、杨宏、姜彤沈杰. I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5.110 L79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0269.1-2015 信息技术传感器网络第1部分: 参考体系结构和通用技术要求 Information technology-Sensor network-Part 1:Reference architecture and gener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ISO/IEC 29182-5:2013 Information technology-Sensor networks:Sensor Network Reference Architecture(SNRA)-Part 5:Interface definitions NEQ] 2015-12-10发布 2016-08-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0269.1-2015 目 次 前言 引言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 4参考体系结构1 4.1参考体系结构图及描述 1 4.2参考体系结构的功能实现5 4.3传感器网络结点参考体系结构8 5传感器网络通用技术要求12 5.1传感器网络总体要求12 5.2传感器网络功能要求12 参考文献16 I GB/T30269.1-2015 前言 GB/T30269在《信息技术传感器网络》总标题下,计划或已发布以下几部分: 一第1部分:参考体系结构和通用技术要求(GB/T30269.1一2015); -—第2部分:术语(GB/T30269.2-2013); 一一第301部分:通信与信息交换:低速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层和应用支持子层规范 (GB/T30269.301-2014); 一第302部分:通信与信息交换:面向高可靠性应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 规范; 一第303部分:通信与信息交换:基于IP的网络层规范; 一一第304部分:通信与信息交换:面向视频的媒体访问控制层和物理层规范; 一第401部分:协同信息处理:支撑协同信息处理的服务及接口(GB/T30269.401一2015); -第501部分:标识:传感节点标识符编制规则(GB/T30269.501一2014); 一第502部分:标识:传感节点标识符解析和管理规范; 第503部分:标识:传感节点标识符注册规程; —一第601部分:信息安全:通用技术规范; 一一第602部分:信息安全:网络传输安全技术规范; —第701部分:传感器接口:信号接口(GB/T30269.701一2014); —第702部分:传感器接口:数据接口; 一第801部分:测试:通用要求; —第802部分:测试:低速无线传感器网络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 一一第803部分:测试:低速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层和应用支持子层; 一第901部分:网关:通用技术要求; 一一第1001部分:中间件:传感器网络节点数据交换规范; 本部分是GB/T30269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参考ISO/IEC29182-5:2013《信息...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5.240.15 L6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0266-2013/ISO/IEC24787:2010 信息技术识别卡卡内生物特征比对 Information technology-Identification cards-On-card biometric parison (ISO/IEC24787:2010 IDT) 2013-12-31发布 2014-07-15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CB/T30266—2013/ISO/IEC24787:2010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N 1范围 1 2符合性 1 3规范性引用文件 1 4术语和定义 2 5缩略语 .3 6使用ICC的生物特征匹配体系结构 4 7卡内比对应用的总体框架 .....6 8协同工作 *14 附录A(规范性附录)文件控制参数的一般TLV结构16 附录B(规范性附录)卡内生物特征比对的安全策略 17 附录C(资料性附录)用于卡内比对的APDU示例 .19 附录D(资料性附录)生物特征比对的软件共享接口22 附录E(资料性附录)关于卡内比对安全机制的建议24 附录F(资料性附录)协同工作的卡内比对体系结构26 附录G(资料性附录)卡内生物特征比对机制实现示例29 附录H(资料性附录)当需要时卡执行WSR会话的状态图32 I GB/T30266-2013/ISO/IEC24787:201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1EC24787:2010《信息技术识别卡卡内生物特征比对》. 本标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一删除国际标准前言,增加国家标准前言; 一一根据中文使用习惯,删除了国际标准的4.2; 一国际标准的7.1.4.1.1存在编辑性错误,7.1.4.1.1修改为7.1.4.2,相应地,国际标准的7.1.4.2、 7.1.4.3、7.1.4.4、7.1.4.5分别修改为7.1.4.3、7.1.4.4、7.1.4.5、7.1.4.6; 一删除了国际标准的参考文献. 与本标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一-GB/T26237.1一2010信息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第1部分:框架(ISO/IEC 19794-1:2006 MOD) —GB/T26237.2一2011信息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第2部分:指纹细节点数据 (ISO/IEC19794-2:2005 NEQ) —GB/T26237.3一2011信息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第3部分:指纹型谱数据 (ISO/IEC19794-3:2006 MOD) 本标准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北京握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金倩、冯敬、高林、龙德帆、霍红文、乔申杰.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5.240.99 L67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0265—2013 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 学习设计信息模型 Information technology-Learning education and training- Learning design information model 2013-12-31发布 2014-07-15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30265—2013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V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2 5标准框架 3 5.1实现和一致性的3个层次 3 5.2组成与内容 .3 6概念模型 4 6.1学习设计标准的目标 6.2概念模型 4 6.3学习设计的概念 8 7信息模型 13 7.1信息模型描述规则 .13 7.2A层信息模型 15 7.3B层信息模型 41 7.4C层信息模型 67 8行为模型 70 8.1行为模型概述 70 8.2学习单元实例化 77 8.3实例化建立角色和服务77 8.4启动过程 78 8.5完成规则 78 8.6完成动作 79 8.7学习成果记录和与学习者信息包规范映射 79 9可扩展性 80 附录A(规范性附录)用户代理遵循度规范81 参考文献 84 I GB/T30265—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永和、顾小清、张屹、胡海明、张超、刘名卓、李宝敏、姜昌华、刘清堂、何超、 余云涛、姜鑫、王觅.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5.080 L77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0264.2-2013 软件工程自动化测试能力 第2部分:从业人员能力等级模型 Software engineering--Automated testing capability- Part 2:Personal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2013-11-11发布 2014-07-15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0264.2-2013 目 次 前言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自动化测试能力模型 4.1模型结构 1 4.2模型内容 .2 5从业人员自动化测试能力 3 5.1合同管理 .3 5.2自动化测试策划设计 4 5.3自动化测试执行 5.4自动化测试分析和评审 ...7 5.5测试结果 .9 5.6自动化测试过程控制 9 6自动化测试能力等级 10 6.1执行级 10 6.2需求级 11 6.3设计级 12 6.4分析级 12 6.5管理级 13 附录A(资料性附录)工作产品-览表 14 参考文献 16 GB/T30264.2-2013 软件工程自动化测试能力 第2部分:从业人员能力等级模型 1范围 GB/T30264的本部分定义了用于衡量从业人员自动化测试能力的等级模型. 本部分适用于自动化测试从业人员的能力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1457信息技术软件工程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11457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自动化测试能力模型 4.1模型结构 从业人员自动化测试能力模型的结构见图1.从业人员自动化测试能力模型由多个自动化测试过 程组成,每个过程内部又划分为多个实践. 从业人员自动化测试能力模型的等级分为五级,分别是执行级、需求级、设计级、分析级和管理级. 执行级的人员应具备自动化测试执行能力,能够在自动化测试执行过程中保证自动化测试的正常 进行.需求级的人员应具备自动化测试的需求分析和策划能力,能够保证在合同管理过程中实现合同 需求分析和项目评估的自动化,以及在自动化测试策划设计过程中实现策划的自动化.设计级的人员 应具备自动化测试的设计能力,能够保证自动化测试策划设计过程中实现测试设计的自动化.分析级 的人员应具备自动化测试的分析和能力,能够保证自动化测试分析和评审过程中实现测试分析和 评审的自动化,以及保证自动化测试过程中实现测试的自动化.管理级的人员应具备自动化 测试的过程管理能力,能够在自动化测试过程中管理自动化测试项目,保证自动化测试的顺利实施. 对从业人员自动化测试能力等级的评价是基于对模型该等级中的实践的评价而形成的.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5.080 L77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0264.1-2013 软件工程自动化测试能力 第1部分:测试机构能力等级模型 Software engineering-Automated testing capability- Part 1:Test institute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2013-11-11发布 2014-07-15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0264.1-2013 目 次 前言 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自动化测试能力等级模型1 4.1模型结构 4.2模型内容 .3 5自动化测试能力 4 5.1自动化测试资源 4 5.2自动化测试过程管理 5 6自动化测试能力等级13 6.1等级一 13 6.2等级二 13 6.3等级三 .15 6.4等级四 18 附录A(资料性附录)能力等级一览表 23 附录B(资料性附录)工作产品一览表 29 参考文献 31 GB/T30264.1-2013 前言 GB/T30264《软件工程自动化测试能力》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1部分:测试机构能力等级模型; 一一第2部分:从业人员能力等级模型. 本部分为GB/T30264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南宁市平方软件新技术有限责任公 司、北京中科正宇高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袁玉宇、郭新伟、李英华、胡宇、张肠肠、温家凯、刘连芳、杨金翠、高翊、韩强、 顾林. I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5.180 L63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0263-2013 信息技术 手写绘画设备通用规范 Information technology-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handwriting and painting devices 2013-12-31发布 2014-07-15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30263-2013 目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分类 3 5要求 3 6测试方法 6 7质量评定程序12 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14 附录A(规范性附录)故障的分类与判据15 I GB/T30263—2013 信息技术手写绘画设备通用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手写绘画设备(以下简称“产品”)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测试方法、质量评定程序 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与计算机相连实现采集笔迹信息,可用于手写文字识别、计算机绘图、绘画或其他联 机笔迹信息采集的计算机外围设备. 本标准不适用于通过触摸屏实现手写和绘画功能的设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3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GB/T2423.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 GB/T2423.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d:自由跌落 GB/T2423.10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 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4857.2包装运输包装件基本试验第2部分:温湿度调节处理 GB/T4857.5包装运输包装件跌落试验方法 GB/T4857.20包装运输包装件碰撞试验方法 GB4943.1信息技术设备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5080.7设备可靠性试验恒定失效率假设下的失效率与平均无故障时间的验证试验方案 GB/T5271.14信息技术词汇第14部分:可靠性、可维护性与可用性 GB9254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17618信息技术设备抗扰度限值和测量方法 GB17625.1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人电流≤16A) GB/T18790联机手写汉字识别系统技术要求与测试规程 GB/T26125电子电气产品六种限用物质(铅、汞、锅、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的测定 GB/T26572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 SJ/T11364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标识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3.160.25 M7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0247-2013 信息技术 数字管理术语 Information technology-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Terminology 2013-12-31发布 2014-07-15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30247-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音频、视频及多媒体系统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 会(SAC/TC242和SAC/TC2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四川长虹电器股份 有限公司、河南科技大学、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标准工作组、清华大学、闪联标准工作组、深圳康佳集团公 司、北大方正集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电子信息产品标准化国家工程实验室有限公司、深圳数字电 视国家工程实验室有限公司、北京新奥特视频技术有限公司、国际交易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 知识产权中心、北京邮电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关村数字视频产业技术创新 联盟.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范科峰、张志勇、裴庆祺、张素兵、高麟鹏、杨震、王啸、黄铁军、黄继武、曹玲、 杨成、马兆丰、赵黎. 1 GB/T30247-2013 信息技术数字管理术语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数字管理领域系统的部分基本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数字管理(以下简称DRM)系统的研发、设计、生产和流通. 2术语和定义 2.1通用 2.1.1 内容content 具有特定形式的存在,表现为文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态. 2.1.2 数字内容digital content 以数字形式存在的内容(2.1.1),包括本体和元数据两部分. 2.1.3 copyright 数字内容(2.1.2)的拥有者、创造者所拥有的对该内容的权利,包括使用、复制、分发和修改等权利, 2.1.4 权利限rights 与使用数字内容(2.1.1)相关联的许可、限制或其他属性.泛指对内容所拥有的操作和约束. 2.1.5 数字管理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DRM 用来管理受(2.1.3)保护的数字内容(2.1.2)的方法和/或技术,涉及数字内容使用权利限 (2.1.4)的描述、认证、交易、保护、监测、跟踪,以及对使用权拥有者之间关系的管理等, 2.1.6 实体entity 数字内容(2.1.2)价值链中具有特定功能性的主体对象或逻辑部件.包括内容提供者、权力提供 者、内容使用者(用户终端)、认证和支付中心等. 2.1.7 设备device 用来实现DRM功能的物理硬件实体(2.1.6). 2.2功能 2.2.1 机密性confidentiality 数据所具有的特性,即表示数据所达到的未提供或未泄漏给未授权的个人、过程或其他实体 (2.1.6)的程度.信息不被未投权者非法使用或泄漏的特性.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L78 ICS 33.040.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0246.9-2013 家庭网络第9部分:设备描述 文件规范 二进制格式 Homenetwork-- Part9:Device descriptionfile specification-Binary format 2013-12-31发布 2014-07-15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30246.9--2013 目次 前言 N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4约定 5概述 6设备描述文件结构 6.1概述 ...... 6.2 基本结构类型 6.3 设备描述文件头定义 6.4 结构数据 6.5 回调类型 21 6.6设备自动报警类型 31 7资源定义 31 7.1点阵字符资源定义 31 7.2点阵图标资源定义 32 7.3语音资源定义 33 附录A(资料性附录)设备描述文件示例
GB/T30246.9-2013 前言 GB/T30246《家庭网络》分为如下11个部分: 一家庭网络第1部分:系统体系结构及参考模型; 家庭网络第2部分:控制终端规范; 家庭网络第3部分:内部互联网关规范; 一家庭网络第4部分:终端设备规范音视频及多媒体设备; 家庭网络第5部分:终端设备规范家用及类似用途电器; 家庭网络第6部分:多媒体与数据网络通信协议规范; 一家庭网络第7部分:控制网络通信协议规范; 家庭网络第8部分:设备描述文件规范XML格式; 一家庭网络第9部分:设备描述文件规范二进制格式; 一家庭网络第10部分:多媒体与数据网络接口一致性测试规范; -家庭网络第11部分:控制网络接口一致性测试规范。

本部分为GB/T30246的第9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音频、视频及多媒体系统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2)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海尔集团公司、广州市聚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泰州春兰研 究院、清华大学、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三星电子(中国) 研发中心、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索尼(中国)有限公司、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冯承文、熊奏超、顾清坤、彭国标、邓义宏、那旭卫、赵鹏、稽云峰、叶朝晖、张红、 田晨燕、余荣、黄楚加、陈任、蒋昊、熊张亮、矫伟、范一兵、张诚、张玲、王劲松。


GB/T 30246.92013 家庭网络第9部分:设备描述 文件规范二进制格式 1范围 GB/T30246的本部分提出了家庭网络设备描述文件的二进制表述形式,规定了二进制形式的设 备描述文件的数据类型、格式和文件结构。

本部分适用于符合家庭控制网络范围内的家庭网络的构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8030-2005信息技术中文编码字符集 GB/T30246.1家庭网络第1部分:系统体系结构及参考模型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GB/T30246.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家庭控制网关controlgateway 家庭控制网络中的内部网关。

3.1.2 字word 构成可寻址储存器最小单位的位集。

3.1.3 位bit 二进制记数制中使用的数字0或1。

3.1.4 字节byte 一种由若干位组成的串视作一个单位通常代表一个字符或字符的一部分。

注1:对一个给定的数据处理系统一个字节中的位数是固定的。

注2:一个字节通常是位。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DPCM:自适应音频脉冲编码(adaptive differentialpulse codedmodulation) BCD:二进制编码的十进制数(binarycodedecimal) CODEC:编解码器(coder/decoder) 1
GB/T30246.9-2013 ID:标识(identification) 4约定 4.1位排序 多位位数的图示表示为最高有效位在左边,最低有效位在右边。

4.2位的标识 8位(1字节)的排序如图1所示,位b表示位位置为i的位。

最高有效位 最低有效位 b be bs b D2 b bo 图18位字节的排序 4.3节排序 字节序列...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3.040.40 L78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0246.7-2013 家庭网络 第7部分:控制网络通信协议 Home network- Part 7:Control network munication protocol 2013-12-31发布 2014-07-15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0246.7-2013 目 次 前言 I 引言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1 4控制网络通信协议结构 .1 4.1家庭控制网络结构 .1 4.2控制网络子层的通用要求 2 5控制网络子层接口协议 2 5.1控制网络子层接口顿格式 2 5.2设备编号与UDS 3 6控制网络应用层协议 3 6.1概述 .3 6.2设备描述要求 .3 6.3UDCP报文格式 3 6.4UDCP顿序列号 6.5设备编号 .4 6.6UDCP顿类型 .4 6.7控制命令UDCP报文格式 5 GB/T30246.7-2013 前 言 GB/T30246《家庭网络》分为如下11个部分: 一—第1部分:系统体系结构及参考模型; ——第2部分:控制终端规范; —第3部分:内部网关规范; ——第4部分:终端设备规范音视频及多媒体设备; —第5部分:终端设备规范家用及类似用途电器; 一—第6部分:多媒体与数据网络通信协议; 第7部分:控制网络通信协议; ——第8部分:设备描述文件规范XML格式; 一一第9部分:设备描述文件规范二进制格式; ——第10部分:多媒体与数据网络接口一致性测试规范; 一一第11部分:控制网络接口一致性测试规范. 本部分为GB/T30246的第7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音频、视频及多媒体系统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2)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广州市聚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海尔集团公司、泰州春兰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 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三星电子(中国)研发中心、西 门子(中国)有限公司、索尼(中国)有限公司、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本部分的主要起草人:邓义宏、李志伟、贾东耀、冯承文、熊赓超、顾清坤、嵇云峰、叶朝晖、张红、田晨燕、 邴旭卫、赵鹏、余荣、黄楚加、陈任、蒋昊、熊张亮、矫伟、范一兵、张诚、张玲、王劲松. I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3.040.40 L78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0246.6-2013 家庭网络 第6部分:多媒体与数据网络通信协议 Home network- Part 6:Multimedia and data network munication protocol 2013-12-31发布 2014-07-15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30246.6—2013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V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2 3.1术语和定义 2 3.2缩略语 3 4多媒体与数据网络通信协议概述 4 5应用模型 5 5.1设备类型与功能组件 5 5.2交互模型 8 6多媒体与数据网络通信协议 13 6.1协议结构 .13 6.2设备管理 15 6.3媒体管理 .44 6.4媒体传输 52 6.5媒体格式 53 6.6服务质量(QoS)53 7多媒体网络与控制网络跨网应用 54 7.1概述 54 7.2设备类型 54 .55 7.3应用模型 7.4工作模式 56 附录A(资料性附录)媒体管理服务相关操作参数61 A.1内容目录服务(CDS)的操作参数 61 A.2连接管理服务(CMS) .63 A.3音视频传输服务(AVT)64 A.4播放控制服务(RCS) 67 附录B(资料性附录)媒体管理实例74 媒体管理程实 B.2消息实例 I GB/T30246.6-2013 前 言 GB/T30246《家庭网络》分为如下11个部分: —一第1部分:系统体系结构及参考模型; —第2部分:控制终端规范; —第3部分:内部网关规范; —第4部分:终端设备规范音视频及多媒体设备; —第5部分:终端设备规范家用及类似用途电器; —第6部分:多媒体与数据网络通信协议; ——第7部分:控制网络通信协议; ——第8部分:设备描述文件规范XML格式; ——第9部分:设备描述文件规范二进制格式; ——第10部分:多媒体与数据网络接口一致性测试规范; 一—第11部分:控制网络接口一致性测试规范. 本部分为GB/T30246的第6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音频、视频及多媒体系统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2)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海尔集团公司、华南理工大学、索尼(中国)有限公司、中山大学、中国电子技术标 准化研究院、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三星电子(中国)研发中心、广州市聚晖 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工业大学、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诚、张玲、冯承文、顾清坤、谢胜利、余荣、吴宗泽、陈任、蒋昊、罗笑南、张红、 田晨燕、王劲松、邴旭卫、赵鹏、熊张亮、矫伟、陈健民、贾东耀、范一兵.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3.040.40 L78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0246.4—2013 家庭网络 第4部分:终端设备规范 音视频及多媒体设备 Home network- Part 4:Terminal device specification- Audio video and multimedia devices 2013-12-31发布 2014-07-15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0246.4-2013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N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1 3.2缩略语 2 4音视频及多媒体设备概述 3 5家庭网络音视频及多媒体设备模型 .3 5.1音视频及多媒体设备分类 3 5.2音视频及多媒体设备模型 6媒体格式 7 7终端设备基本工作流程 7 7.1加入网络 7 7.2网络会话的能力 10 7.3退出网络的能力11 8安全 12 附录A(资料性附录)UUID的格式和算法 13 I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3.040.40 L78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0246.3-2013 家庭网络 第3部分:内部网关规范 Home network- Part 3:Internal gateway specification 2013-12-31发布 2014-07-15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30246.3-2013 目 次 前言 I 引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2 3.1术语和定义 2 3.2缩略语 4 4参考模型 4.1家庭网络参考模型 5 4.2家庭内部网关参考模型 6 5网关类型 7 5.1按家庭网络层次结构分类 7 5.2按功能分类 7 6家庭内部网关通用要求 7 6.1设备管理 7 6.2地址分配与解析 7 6.3联网要求 8 6.4QoS要求8 6.5安全要求 6.6网关接口要求 .10 6.7网络配置和管理 11 6.8网关的维护与升级 11 7家庭多媒体网关功能要求 12 7.1概述 12 7.2媒体流转换 .12 7.3媒体流控制 16 7.4网络状况检测 21 7.5目录服务 8家庭控制网关功能要求 22 8.1概述 22 8.2控制 22 8.3终端设备状态 23 8.4故障 .24 8.5联动 24 8.6情景模式 25 附录A(资料性附录)主网关的一种网络管理应用 26 附录B(资料性附录)家庭控制网关的一种网络管理应用 29 GB/T30246.3—2013 前 言 GB/T30246《家庭网络》分为如下11个部分: —第1部分:系统体系结构及参考模型; —第2部分:控制终端规范; ——第3部分:内部网关规范; —第4部分:终端设备规范音视频及多媒体设备; 一第5部分:终端设备规范家用及类似用途电器; —第6部分:多媒体与数据网络通信协议; —第7部分:控制网络通信协议; —第8部分:设备描述文件规范XML格式; ——第9部分:设备描述文件规范二进制格式; 一第10部分:多媒体与数据网络接口一致性测试规范; —第11部分:控制网络接口一致性测试规范. 本部分为GB/T30246的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音频、视频及多媒体系统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2)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海尔集团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索尼(中国)有 限公司、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三星电子(中国)研发中心、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中山大 学、广州市聚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本部分的主要起草人:谢胜利、余荣、吴宗泽、张钦亮、吴黄伟、张诚、张玲、...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3.040.40 L78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0246.2-2013 家庭网络 第2部分:控制终端规范 Home network- Part 2:Control terminal specification 2013-12-31发布 2014-07-15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0246.2-2013 目 次 前言 y 引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 3.1术语和定义 1 3.2缩略语 .1 4控制终端功能及服务需求 1 4.1控制终端功能需求 1 4.2向内部网关注册服务3 4.3控制终端注销服务 4 4.4设备注册服务 4.5设备注销服务 5 4.6设备注册表获取/生成服务5 4.7设备描述文件获取服务 5 4.8内容目录获取/生成服务5 4.9指令解析服务 6 4.10与内部网关同步服务 6 4.11设备列表服务 6 4.12 设备状态服务 7 4.13 设备管理服务 7 4.14设备控制服务 7 4.15内容目录显示服务 8 4.16设备、内容交互服务 8 4.17外部网连接服务 8 4.18多媒体处理服务 9 4.19登录管理服务 9 4.20安全管理服务 9 4.21内容显示服务 9 4.22节能与电源管理服务 9 5功能参考模型及基本功能 9 5.1功能参考模型9 5.2基本功能 10 附录A(资料性附录)控制终端典型应用模型13 附录B(资料性附录)控制终端基本服务的一种典型调用流程图16 附录C(资料性附录)控制终端基本服务实现流程图17 GB/T30246.2-2013 前 言 GB/T30246《家庭网络》分为如下11个部分: 一第1部分:系统体系结构及参考模型; -第2部分:控制终端规范; 一第3部分:内部网关规范; —一第4部分:终端设备规范音视频及多媒体设备; 一第5部分:终端设备规范家用及类似用途电器; 一第6部分:多媒体与数据网络通信协议; 一一第7部分:控制网络通信协议; 一第8部分:设备描述文件规范XML格式; 一第9部分:设备描述文件规范二进制格式; 一一第10部分:多媒体与数据网络接口一致性测试规范; 一第11部分:控制网络接口一致性测试规范. 本部分为GB/T30246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音频、视频及多媒体系统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2)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海尔集团公司、三星电子(中国)研发中心、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华南理工 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中山大学、广州市聚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西门子(中 国)有限公司....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3.040.40 L78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0246.11-2013 家庭网络 第11部分:控制网络接口一致性测试规范 Home network- Part 11:Specification for conformance test of interfaces in control network 2013-12-31发布 2014-07-15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0246.11-2013 目 次 前言 I 引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 3.1术语和定义1 3.2缩略语 1 4测试说明 2 4.1概述 2 4.2测试应用范围 2 5终端设备测试方法 2 5.1测试设备 2 5.2测试连接图 2 5.3终端设备在控制网关上注册 2 5.4设备描述文件上载到控制网关5 5.5终端设备操作 5 5.6设备从控制网关上注销 6 6控制终端测试方法 8 6.1测试设备 8 6.2测试连接图 8 6.3控制终端在控制网关上注册 8 6.4控制终端下载设备注册表 10 6.5控制终端下载设备描述文件11 6.6设备操作(控制、查询、故障)12 6.7控制终端添加新终端设备 .14 6.8控制终端删除终端设备 .9控制终端从控制网关上注销一5 16 GB/T30246.11-2013 前 言 GB/T30246《家庭网络》分为如下11个部分: 一第1部分:系统体系结构及参考模型; —第2部分:控制终端规范; 一一第3部分:内部网关规范; —第4部分:终端设备规范音视频及多媒体设备; 第5部分:终端设备规范家用及类似用途电器; —第6部分:多媒体与数据网络通信协议; —第7部分:控制网络通信协议; —第8部分:设备描述文件规范XML格式; 一一第9部分:设备描述文件规范二进制格式; —第10部分:多媒体与数据网络接口一致性测试规范; 一第11部分:控制网络接口一致性测试规范. 本部分为GB/T30246的第1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音频、视频及多媒体系统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2)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广州市聚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海尔集团公司、泰州春兰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 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三星电子(中 国)研发中心、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索尼(中国)有限公司、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本部分的主要起草人:邓义宏、李志伟、贾东耀、冯承文、熊赓超、顾清坤、嵇云峰、叶朝晖、张红、 田晨燕、邴旭卫、赵鹏、余荣、黄楚加、陈任、蒋吴、熊张亮、矫伟、范一兵、张诚、张玲、王劲松.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