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3 > 12月 ( 第 89 页)

分析与设计,基础工程,美国标准,高清完整版《基础工程分析与设计(第5版)》(美国标准)[美]约瑟夫·E·波勒斯 著 高等学校引进版经典系列教材

高等学校引进版经典系列教材
基础工程分析与设计
(第 5 版)
[美]约瑟夫·E·波勒斯 著
童小东 等译

基础工程分析与设计:第5版/(美) 波勒斯 (Bowles,J.E)著;童小东等译.一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4(高等学校引进版经典系列教材)
ISBN 7-112-06400-7
I.... .波··童·· 地基一基础 (工程)高等学校一教材IVTU47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数据核字(2004)第022853号

本书的第5版延续了前4 版的版式,为读者提供了在当前“基础工程”领域的技术发展现状 (SOA) 和实践发展现状 (SOP)。根据笔者与读者的相互交流,本人已断定 SOP平均落后于 SOA约10 年。当然,一些大的组织能位于技术发展的前沿,而许多其他组
织(尤其是较小的公司)可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本书 (亦被专业人员广为参阅) 包括了 SOP 内容,但是重点在于 SOA。后者通过将实践与最新推荐的设计/分析方法相结合而实现。这就使得本书与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和其他专业组织的总符合,这些测定出工科大学毕业生仅在其毕业5~7年后,其以前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将逐渐过时。
不同地区的设计方法会有所不同,部分原因可归结为受教师的影响,此外还因为几乎没有“绝对的设计”。因此有必要在本书中介绍被普遍接受的不同方法,但应对其用法进行介绍并提出建议。这可使读者了解地区的差异,并提出“常规的”设计方案或根据具体场地条件提出可供选择的方法,以从中选择最恰当的方法。尽管这些注释看上去似乎过于面向实际,而事实上学生必须认识到这些现实冲突、地区差异和可供选择的方法,以使得他们更具备实际工作能力。
本书着重介绍了计算机方法和有限单元法 (FEM)(包括以前版本所介绍的矩阵法),以反映个人计算机和 FEM 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但是应当注意对有限单元法的定义并不惟一。对于一些专业人员来说,有限单元法是指采用离散(或有限)单元对连续体 (梁板或其他实体)的任何数学表示法。而对于其他专业人员,FEM 的定义仅被用于拟地基土体及与之相接触的结构构件一一有时称为“地基-结构相互作用”的模拟。在本书中采用前者的定义,因为在实践中和大多数 FEM 的专用教材中均广为采用此定义。本书对建立 FEM 模型的基础理论进行了充分介绍,所以一般的读者在应用此方法来设计/分析书中所采用的地基-结构接触类型的问题时应不会存在很大困难。此处内容的编写是基于对读者的合理假设,即应用此书的大多数学生已对静力学的 FEM 和矩阵法、基础结构以及大学水平所必需的数学等课程均进行了学习。作为进一步的帮助,还采用了电算程序 (已经过编译,存贮在所附磁盘中),所以读者在应用上述方法时就无须再掌握FEM的编程知识。

本书的新增内容
本书已经过了大量的修订,包括增加了适当的新内容以及对以前内容的展开讨论。对大量的图进行了修改并增添了若干新图。之所以能做到上述内容的增加而使书的总页数仅有少量增加,是由于现在将原来版本中所列出的电算程序存贮在磁盘中,从而节省了篇幅。以下为新旧版本的主要变化:
a.将书中的例题和习题进行了修订,均采用了 SI制。仅有两、三个例题属于例外原因在于它们原来就是采用 Fps 制发表的,而且读者需花费很的努在两单位体系之间进行反复转换才可实现校核。
6.在基本的程序包中又增添了 5 个电算序,所以现在的磁盘中一共有 16 个序本书中可采用所附程序进行计算的例题,其输入数据文件也几乎全都存贮于磁盘中。这些对读者而言是非常有用的,因为这样可迅速得到更为易读的电算输出结果。在章节后面许多习题的求解中,读者还可对所附数据文件的拷贝进行编辑并执行。c.对习题进行了修订,只要在所附磁盘中有可用的电算程序,就必须采用此程序来求解。
d.对前一版本的几个公式和图进行了改正。
e.对承受力矩基础(见第8 章)的计算方法进行了修改,采用由 Meyerhof 在1953 年首次提出的用于计算承载力和实际基础设计的一套方法。f.将第 11 章中对侧向压力的讨论进行了展开。
g.对例题的格式普遍进行了改进,以使计算过程更为清楚
尽管本书并不是文献综述,但仍需要列出大量的参考文献,一方面可为本书所介绍的内容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也对那些为基础工程的理论和实践发展做出贡献的文献给予专业上的赞许。由于篇幅的限制,笔者不得不将所涉及的任一主题的参考文献限制在很少超过一两篇。但是,笔者试图引用那些包括了最新和最丰富文献列表的文献,从而使得感兴趣的读者可通过最小的文献检索,努力即可得到任何后续核实或背景知识的补充。如果由于对文献列表的限制而造成对任何重要文献的漏,笔者诚恳地表示歉意。同时笔者对两个以上作者的文献均采用了“第一作者等”_的表述方式希望没有对后面的作者造成冒犯。若要对本书第 1章绪论中所定义的“基础工程”中的内容进行汇总,可以发现需要涉及的主题相当广泛。这些主题在计算上的难度可以要求采用可编程的先进计算器一直提高到采用数字计算机。如此丰富的内容使得本书可通过审慎的主题选择以用于土木、结构建筑和施工工程专业的课程,且至少应对此书开设两门课程。尽管本版几乎是完全重写的,但仍保留了第 4 版的大多数编排方式,因为第 4 版也有大量的重写部分。本版更加侧重于对那些读者要求论述的或笔者认为必要的主题进行澄清和阐述。

本版与第4 版的主要区别在于本版在所附盘中提供了编译格式的电算序(在第4版中则直接附于书中)。所有的程序均经过了编译以使用户可根据屏幕提示输入数据。当数据文件很大时,用户可选择采用屏幕编辑器来生成数据文件并将其存入磁盘以备以后的修改,这样就可容易地进行参数研究。除了增加了一些屏幕程序语句以外,本版的程序基本上与第 4 版相同。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在于许多教师从笔者这里获得了那些程序的源代码的拷贝 (也有教师让他们的学生对程序进行录入),若对这些源程序做了大量修改就有可能使得程序用户应用第 5 版的序得不到与第 4 完全同的输出次序。此外,在用户得到源代码程序的同时还可得到一份用户手册,在用户手册中给出了输入变量名、输入次序和输入参数的单位。
正如以前的版本一样,本版中也附上了大量的例题。本版对那些从以前版本延续下来的例题进行了重做,与新添加的例题一样,都对求解过程的步骤给出了相当详细的说明。笔者在本版中一如既往地试图引用实际的工程实例一一尽可能在本书允许的篇幅以内。这些例题通常引自已出版或发表的文献,所以教师可要求学生进行相关背景知识的调研,以
使他们对通过专业期刊使用他人成果的难度有所体会。若书中的例题是通过手算得出的一般在例题结束时对计算结果和设计过程中可能进行的下一步工作会给出注释和讨论。若采用了电算的输出结果,例题中也总会给出一些注释,告知读者如何对输出结果进行校核以判断对该模型的解答是否正确。这些注释可作为对先前正文中关于电算程序的讨论的补使他们对通过专业期刊使用他人成果的难度有所体会。若书中的例题是通过手算得出的一般在例题结束时对计算结果和设计过程中可能进行的下一步工作会给出注释和讨论。若采用了电算的输出结果,例题中也总会给出一些注释,告知读者如何对输出结果进行校核以判断对该模型的解答是否正确。这些注释可作为对先前正文中关于电算程序的讨论的补
笔者愿向本教材国内外的许多读者表示感谢,他们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向笔者提出了建议或建设性的批评意见,或仅仅是为了对某一方法进行探讨。笔者同时还要向参与McGraw-Hill出版公司读者调查 (以为本次修订提供反意见)的先生/女们表示感谢其中包括 Rutgers 大学 Busch 校区的 Y.SChae,爱荷华州立大学的 K.LBergesen,Southern Florida大学的MGunaratne,Purdue 大学的 CWLovell,俄克拉何马州立大学的 Mete Oner以及Colorado 大学的 Stein Sture。最后,笔者要对笔者妻子 Faye 做出的很大贡献表示感谢,她帮助进行了图和文献的校核并处理了大量的复杂事务,以使书稿得以完成。

分析与设计,基础工程,美国标准,高清完整版《基础工程分析与设计(第5版)》(美国标准)[美]约瑟夫·E·波勒斯 著 高等学校引进版经典系列教材 分析与设计,基础工程,美国标准,高清完整版《基础工程分析与设计(第5版)》(美国标准)[美]约瑟夫·E·波勒斯 著 高等学校引进版经典系列教材 分析与设计,基础工程,美国标准,高清完整版《基础工程分析与设计(第5版)》(美国标准)[美]约瑟夫·E·波勒斯 著 高等学校引进版经典系列教材

高清完整版《基础工程分析与设计(第5版)》(美国标准)[美]约瑟夫·E·波勒斯 著 高等学校引进版经典系列教材已关闭评论

SNI SNI1726:2012 Indonesian National Standard Earthquake-Resistant Design Methods for Building and Nonbuilding Structures ICS91.120.25;91.080.01 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Agency BSN SNI1726:2012 Table of Contents 1 Scope 1 2 Reference .2 3 Terms Definitions and Notatio............................................ 3.1 Principal Orthogonal-Horizontal Direction.................................. 3.2 Coupling Beam.. .3 3.3 Reinforced Concret............................................................. 3.4 Limit Deformation.. ..3 3.5 Ultimate Deformatio.......................................................... 3.6 Deformability .3 3.7 High-Deformability Element.............. .3 3.8 Limited Deformability Element............................................... 3 3.9 Low-Deformability Eleme.......................................... 3.10 Scragging.......... .3 3.11 Diaphragm.......... 3.12 P-Delta Effect.... ..3 3.13 Boundary Element............................................................... 3.14 Pile..... .4 3.15 Base Shear Force..................... ...4 3.16 Story Shear.......... 4 3.17 Design Earthquake.... .4 3.18 Characteristic Earthquake................................................................... 3.19 Design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 .4 3.20 Maximum Considered Earthquake (MCE)Ground Motion .................4 3.21 Maximum Considered Earthquake Geometric Mean (MCEG)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PGA).... 4 3.22 Risk-Targeted Maximum Considered Earthquake (MCER)Groun...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支架结构,柔性光伏,设计规程,柔性光伏支架结构设计规程(送审稿 电机工程学会团体标准)

本文件按照《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标准化管理办法》、《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标准化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的要求,依据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则起草。

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土建专业委员会技术归口并解释。

本文件起草单位(包括第一承担单位和参加起草单位,按对标准的贡献大小排列):

武汉大学、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石家庄铁道大学、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市安泰科清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电力规划总院有限公司、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无锡昊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东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博通电力发展有限公司、中电建武汉铁塔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构筑建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申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十四五”热点培训教材 建设工程消防验收 常见问题解析及防治 戴登军卞媛媛主编 蔡志军沈伟副主编 中国进筑工业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建设工程消防验收常见问题解析及防治/戴登军, 卞媛媛主编;蔡志军,沈伟副主编.一北京:中国建 筑工业出版社,2023.7 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十四五”热点培训教材 ISBN978-7-112-28818-2 I.①建Ⅱ.①戴②卡③蔡④沈Ⅲ. ①建设工程一消防一工程验收一技术培训一教材Ⅳ. ①TU892 中国国家版本馆C1P数据核字(2023)第103684号 本书内容丰富、涉及面广,通过实践中的真实案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解析了设计、 施工和验收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和难点疑点,对问题进行了描述及原因分析,明确规范要求 及正确做法,提出解决办法及防治措施,对建设工程消防验收具有较好的指导性和借鉴 性.本书可供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消防审验人员和建设、设计、施工、工程监理、技 术服务机构等单位人员使用.本书引用的规范条款原文也已形成数字资源,便于读者查阅 和应用,欢迎扫码查看. 前言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消防设计 审查验收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全面提升建设工程设计、施工及消防验收质量,编制 组在广泛征集建设工程消防验收常见问题的基础上,组织有关设计、施工、监理、技术服务 机构等单位以及产品厂家的相关专家开展了广泛、深入和细致的研究,编写完成了《建设工 程消防验收常见问题解析及防治》(以下简称“本书”). 本书涉及的主要专业有:1.建筑专业;2.给排水专业;3.通风和空调专业;4.电气专业. 本书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编制组本着规范严谨、通俗易懂的原则,通过实践中的真实 案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解析了设计、施工和验收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和难点疑点,对问题进 行了描述及原因分析,明确规范要求及正确做法,提出解决办法及防治措施,对建设工程消 防验收具有较好的指导性和借鉴性.本书可供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消防审验人员和建设、 设计、施工、工程监理、技术服务机构等单位人员使用. 感谢在本书编写过程中给予大力支持的李新忠、任新伟、诸德志、袁玮、郭飞、余斌、 李凯等专家和相关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技术服务机构以及江苏省各级住房和城 乡建设主管部门.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妥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指正,谢谢! 编者 2023年1月19日 5 ...

1建筑专业…1
1.1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1
1.2防火分隔和建筑构造9
1.3安全疏散和避难68
1.4灭火救援设施…89
1.5建筑保温和装饰装修104
2.给排水专业…118
2.1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119
2.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170
2.3细水雾灭火系统202
2.4泡沫灭火系统…220
2.5消防炮灭火系统232
2.6气体灭火系统…244
2.7建筑灭火器268
3.通风和空调专业……281
3.1通风和空调系统281
3.2防烟和排烟系统296
4.电气专业…342
4.1消防供配电设施342
4.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358
4.3消防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系统4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6562-2011/ISO21281:2005

自行式坐驾工业车辆踏板的结构与布置 踏板的结构与布置原则

Construction and layout of pedals of self-propelled sit-down rider-controlled industrial trucks-Rules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layout of pedals

(ISO 21281;2005 ID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前言

本标准等同采用1SO21281:2005(自行式坐驾工业车辆踏板的结构与布置赔板的结构与布置原则(英文版)

为便于使用,本标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 -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副除第3章悬置段中的注,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工业车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32)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英、周齐齐、陶佳红、赵春晖.

本标准等同翻译ISO21281:2005.

自行式坐驾工业车辆踏板的结构与布置 踏板的结构与布置原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自行式坐驾工业车辆的路板结构和布置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ISO3691第1.2.3和6部分定文的自行式坐驾工业车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面,数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自行式工业车辆

升载荷运行的车辆的附加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踏板pedal专指用脚进行操作的控制装置,

3.2行车制动蹦板service brake pedal控制行车制动的踏板.

3. 3 离合踏板clutchpedal控制发动机与传动装置接合的踏板.注:动作的终点可用于行车制动.

3. 4 微动踏板inching pedal控制车辆在任何发动机转速时慢速行走的踏板.注:动作的终点用于行车制动.

加速暗板accelerator pedal控制发动机或电动机转速的踏板.往:根据使用场合,可以控制变速比和/或行定方向.

3.6

方向控制踏板direction-controlpedal只控制行走方向的踏板.

4要求

踏板的布置和结构应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原理,保证驾驶员有一个舒适的操作位置,适度的操作力和少量的操作次数.

如果安装了行车制动暗板,应能让驾较员用右脚踩下板制动,行车制动也可以由两块相邻的露应能用左脚或双脚来进行操作,行车制动踏板的操作应不会受与其同时使用的其他控制装置的 板组成,以便使左、右车轮分别制动或同时制动,如果采用了微动和制动组合式制动路板,驾驶员妨碍,

如果行车制动不是通过制动踏板来实现的,通常由制动踏板占据的空间应保持空置.

如果安装了离合暗板,则下踏板应能使离合器分高,当机构提供了相应功能时,动作的最后结果应同样实现行车制动,高合踏板应能让驾驶员用左脚操作.

如果安装了微动踏板,課下路板应能使传动装置分真并实现行车制动,微动踏板应能让驾驶员用左脚操作.如果没有单独实现行车制动的暗板,微动略板应是一个用左、右脚都能操作的单 独的暗板,

如果安装了一个或多个加速踏板,踩下踏板应能加速,但当车辆在运行中选择倒车时应同样也能减速.释放踏板应能使运行速度减缓.

如果安装了手动方向控制和加速踏板(见表1中型式1),加速踏板应位于制动踏板的右边.

如果安装了脚控方向踏板,可以通过跟踏方向变换踏板来选择运行方向,也可以通过踪踏一个或两个选择运行方向并同时能实现加速功能的踏板来选择运行方向(见表1中型式Ⅱ和型式Ⅲ).

5标记

踏板的功能应在操作手册中清楚地说明,当运行方向是用踏板控制时,其功能同样应清楚并牢固地标记在车辆上,可以在相关暗板上用方向箭头进行标记,

6设计和制造

踏板的设计和构造,应使其强度能承受它们通常所受到的力.踏板释放后应能保证其回到原位.踏板的表面应防滑,

7板的布置

符合本标准要求的通常使用的踏板布置如表1所示,由于技术进步或新的操作工况允许采用符合本标准基本要求的其他型式踏板布置,并应具有同等程度的安全控制.

表1蹄板的布置

型式 例 描用手控制方向切换用右脚控制加速 Cb@④用右脚控制方向切换用右脚控制加速AV左、右脚控制方向切换左、右脚控制加速A.加速路板AV:向首运行的加速踏板AR:向后运行的加速板 B.制动踏板或微动(和制动)醋板,成空量,成可选的组合式制动酯板C:高合路板或微动路板 酷板布置的最低要求用实线表示.虚线表示: 型式I和式I中可选的离合路板C:三种型式中制动踏板B可部分地向座椅队向轴线的左方延伸. 型式Ⅱ中可选的组合式加速略板AV/AR;注1:实际的形状可与上述不同,注2:当驾驶员所坐的固定操作位置是在车辆的侧面,与运行方向成90他,并且运行方向是通过路板来选择时, 腊板上的能头应与选择的运行方向相符.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5143-2008/ISO6055:2004代替GB/T5143-2001

工业车辆护顶架 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Industrial trucks-Overhead guards-Specification and testing

(ISO6055:2004 IDT)

前言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6055:2004《工业车辆护顶架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英文版),本标准等同翻译ISO6055:2004.

为了便于使用,本标准作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

-删除了国际标准的前言;

一一对ISO6055:2004中引用的其他国际标准,用已采用为我国的标准代替对应的国际标准.未被采用为我国标准的直接引用国际标准.

要求和试验方法”,取消了不适用的产品;

第2章中增加了5个引用标准;

一增加了“3.1导言”和“4.1导言”;

一将原标准中3.2.3的“体重90kg的驾驶员坐下后座椅面最低点至车辆正常行驶时驾驶员头部上方护顶架顶部下表面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1000mm"改为本标准中3.3.3的“从座椅标定点(按GB/T8591确定)至驾驶员处于正常操作位置时驾驶员头部上方护顶架顶部下表面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903mm”;

增加了降低护顶架正常高度的示例(本标准的3.3.5):

一一增加了“如果护顶架的制造厂已经被告知用户可能处于跌落物能穿过150mm开口的风险中时,则护顶架的结构应消除风险,必要时根据补充的信息设置开口"的内容(本标准的3.3.6);增加了图4、图5、图6和图7;

一一取消了原标准4.2静载试验的内容;

一动载试验的试验方法中增加:9个落点中的第一点应位于护顶架的前方(本标准的3.4.2.3);

一增加了冲击下落试验(本标准的3.4.3);

一增加了驾驶员腿和脚的保护试验(本标准的3.4.4);

性能要求一章中增加了对冲击下落试验和驾驶员题和脚的保护试验后的要求(本标准的3.5.2和3.5.3);

一增加了“驾驶员位置不受臂架保护的伸缩臂式车辆的要求"(本标准的第4章).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

限公司、浙江诺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宝鸡双力叉车制造有限公司和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安敬合力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杭叉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如意股份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春晖.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5143-1985、GB/T5143-2001,

工业车辆护顶架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起升高度大于1800mm的各种型式乘驾式高起升机动工业车辆的护顶架、驾驶员题和脚的保护、翻车保护结构(ROPS)和落物保护结构(FOPS)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面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面,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8591土方机械司机座椅标定点(GB/T8591-2000,eqvISO5353:1995)

GB10827机动工业车辆安全规范(GB10827-1999,eqvISO3691:1980)

3449:1992) GB/T17771土方机械落物保护结构实验室试验和性能要求(GB/T17771-1999,eqvISO

GB/T17772土方机械保护结构的实验室鉴定挑曲极限量的规定(GB/T17772一1999,idt ISO 3164:1995)

GB/T17922土方机械翻车保护结构试验室试验和性能要求(GB/T17922-1999,idtISO3471:1994)

车辆 ISO13564-1机动工业车辆检查视野的试验方法第1部分:坐驾式和站驾式车辆及伸缩臂式

3起升高度大于1800mm的乘驾式高起升车辆的技术要求

3.1导言

本章所规定的内容适用于装有门架的车辆和操作位置受臂架保护的伸缩臂式车辆,即门架或臂架防止车辆超过90倾翻.

3.2总则

3.2.1当驾驶员坐在按GB10827定义的正常操作位置操作由车辆制造厂提供的控制装置时,护顶架应遮挡驾驶员的上方,对固定在门架上的护顶架,当门架倾斜时上述要求同样适用,

处于中位的各操作手柄,释放状态的踏板和方向盘沿门架方向超出护顶架的外轮廊线在水平面内的垂直投影,如果超出量不大于150mm,则认为手柄、踏板和方向盘受到了保护(见图1).驱动方式可调整的方向盘应置于中位.不考虑停车制动手柄处于最靠近门架的位置.

处于正常操作位置的驾驶员其腿或脚的任意部分超出护顶架前端在水平面内的垂直投影150mm时,应由结构加以保护,该结构的试验步骤按3.4.4中的规定.

3.2.2倾斜机构出现故障时,不得由于护顶架的原因而直接或间接地使驾驶员处于危险之中.

3.3.1护顶架的结构不应妨碍ISO13564-1中规定的视野.

单位为毫米

1--护顶架边缘;2-护质架前支柱示意图;3--前部结构的后垢.

图1满足保护要求的护顶架

3.3.3对坐驾式高起升车辆,从座椅标定点(按GB/T8591确定)至驾驶员处于正常操作位置时驾驶员头部上方护顶架顶部下表面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903mm.

3.3.4对站驾式高起升车辆,驾驶员站立的平台至驾驶员处于正常操作位置时驾驶员头部上方护顶架顶部下表画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1880mm.

的垂直距离,以便装有护顶架的车辆能够在上方净空限制车辆总高度的地方工作,

例如,如果按照GB/T8420-2000图1~图4中的定义,95%的躯干高度是XX,护顶架高度减少Y,那么,推荐的驾驶员躯干高度不应超过XX-Y.

如果垂直距离减小,应向可能使用装有该种护顶架车辆的驾驶员提供该护顶架规定的限制驾驶员身高的信息,

3.3.6如果护顶架的制造厂已经被告知用户可能处于跌落物能穿过150mm开口的风险中时(见3.3.2),则护顶架的结构应消除风险,必要时根据提供的信息设置开口.

3.4试验

3.4.1总则

3.4.1.1护顶架应安装在其设计所对应的车型和额定起重量的车辆上进行动载试验和冲击下落试验.另外,如果护顶架在一测试底盘上的安装方式与在所设计配套叉车上的安装方式相同时,也可将护项架安装在这种底盘上,

3.4.1.2两个试验应采用相同的护顶架和相同的安装方式,首先应按3.4.2进行动载试验,然后按 3.4.3进行冲击下落试验.

3.4.1.3对于安装在叉车上的护顶架为特殊设计时,可采用其他方法(如已经在类似护顶架上通过试验验证过的计算法)来确定护顶架是否符合该试验要求,

3.4.1.4对于操作台可升降及带有辅助起升设备,其相对于操作平台的最大起升高度不大于1800mm的车辆,不需要进行冲击试验.

3.4.2动载试验

3.4.2.1本试验的目的是为了确定驾驶员(坐驾或站驾)正上方护顶架抵抗永久变形的能力.:

注:对安装在特殊设计车辆上的护顶架,可采用其他方法(如估算或根据以前试验的结果)来确定护顶架是否符合该试验要求,

3.4.2.2试验物体应具有边长为300mm的正方形冲击面,其质量为45kg.冲击面应由橡木或相同密度的材料制成,厚度不小于50mm.校角和棱边应具有10*mm的圆角.

3.4.2.3试验物体应置于能自由下落的位置,其冲击面基本平行于护顶架的顶部,避免用试验物体的角或棱边擅击护顶架.将试验物体在距护顶架顶部上方1.5m高处下落10次.第1次落点应使试验物体的中心位于驾驶员座椅(按GB/T8591将座椅调节至中间位置)标定点的垂直上方或驾驶员站立 位置的正上方,其他9个落点应沿联时针方向由试验物体中心点平均地分布在直径为600mm的圆内,该圆的中心应位于驾驶员座椅(调节至中间位置)标定点或者站立位置中心的正上方,9个落点中的第一点应位于护顶架的前方,

注:当试验物体撞击护顶架时,可允许试验物体的一部分在某些位置与护顶架的棱边重叠.

3.4.3冲击下落试验

3.4.3.1本试验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大型载荷(如整批板材、纸卷)撞击护顶架时的永久变形.

3.4.3.2试验载荷应由50mmX100mm名义尺寸的建筑级别的板材构成,长度为3600mm;整个试验载荷宽度不应超过1000mm.应使50mm×100mm横截面中的100mm的标准尺寸位于水平位置,板材应采用至少3个金属带捆扎在一起,一个金属带大致位于中央,其他两个距离每端不超过900 mm.

试验载荷应具有表1中规定的最小质量.

可使用不同尺寸和/或材料的试验载荷,只要其在试验中冲击的剧烈程度不比上述规定差即可.

3.4.3.3试验载荷应位于护顶架的正上方,3600mm长度与车辆纵向中心平面成直角,1000mm的平面应撞击在护顶架如图4所示位置上.

3.4.3.4试验载荷应以基本水平的状态并从能产生所需要的冲击功(单位为焦耳,按表1中规定)的某一高度自由下落,

表1护顶架冲击试验载荷

车辆额定起重盘/kg 试验冲击功E/ 试验载荷最小质量/kg1000以下 3 600 5 400 340 3401 501~2 500 00S1~000 1 10 800 6802 501~3 500 21 760 1 3603 501~6 500 32 640 09616 501~10 000 10 000以上 43 520 48 960 1 360 1360E/(9.8Xm)m-下落距离,单位为米(m): -试验载荷的实际质量,单位为千克(kg). 式中: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8849-2023/ISO6292:2020代替GB/T18849-2011

机动工业车辆 制动器性能和零件强度

Powered industrial trucks-Brake performance and ponent strength

(ISO 6292:2020.Powered industrialtrucks and tractors-Brake performance and ponent strength,IDT)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本文件等同采用ISO6292:2020(机动工业车辆和牵引车制动器性能和零件强度》.

本文件做了下列最小限度的编辑性改动:

-为与现有标准协调,将标准名称改为《机动工业车辆制动器性能和零件强度》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工业车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32)归口.

有限公司、诺力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中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正平工程技术检测研究院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绍兴市特种设备检测院、龙工(上海)叉车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柳州柳工叉车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金侠、李文锋、赵春晖、徐征宇、杨馨蕾、罗家福、陈海亮、王军、陈卫、韩珍珍、严波、曾龙修.

本文件于2002年首次发布,2011年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机动工业车辆制动器性能和零件强度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安装在ISO5053-1定义的下述工业车辆上的制动系统的性能、试验方法、操纵装置、操织力和零件强度:

一各种起重量/载重量的机动工业车辆:货物载运车:搬运货运集装箱的工业车辆.

关或控制系统关闭)的制动. 本文件不适用于电源断电和其他任何辅助电源断电的情况,也不适用于紧急情况(例如开启紧急开

本文件仅适用于新制造的车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制动力brakingforce

通过制动系统(3.3)的作用,在车轮与地面接触面之间产生的方向与车辆运动速度或运动趋势相反的力.

[来源:GB/T5620-2020.9.11.3]

3.2

制动性能braking performance

力来衡量制动系统(3.3)的性能. 通过与车辆初始速度有关的制动距离和/或制动力(3.1),以及将车辆保持在某一坡道上不动的能

3.3

制动系统braking system

满足下列一个或多个功能的零部件组合:-控制车辆速度(通常为减速); 一使车辆停驶或保持车辆静止不动.

[来源:GB/T5620-2020 3.2]

3.4

冷态制动器coldbrakes

a)在制动盘边缘或制动鼓外表面所测得的温度低于100℃; 符合下列状态之一的制动器: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7544-2011/ISO20898:2008

工业车辆 电气要求

Industrial trucks-Electricalrequirements

(ISO20898:2008 IDT)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目次

5要求5.1电动车辆的电气要求 5.1.1牵引蓄电池5.1.2蓄电池连接线5.1.4蓄电池充电 5.1.3蓄电池连接器5.1.5蓄电池紧急切断(断开)要求5.1.6结构设计5.1.7标称直流电压超过120V的车辆 5.1.8配线及导线5.1.9触电保护[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有间距)]5.1.10灯和灯座 5.1.11 链条松动和损坏. 85.1.12 低电压.5.1.13 5.1.14 过流保护元件 控制系统总则.5.1.15 控制系统一运行5.1.16 控制系统一装卸操作5.1.17 5.1.18接触器 控制系统一转向5.1.19车辆测试5.2内燃车辆的电气要求 5.2.1蓄电池. 9 65.2.2电路保护 95.2.3控制系统 5.2.4配线及导线 95.2.5触电保护[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有间距)] 106蓄电池车辆的验证 106.1绝缘电阻试验(常规试验) 6.2型式试验..6.2.1异常操作. 106.2.2温度 10

10

6.2.3电弧试验 6.2.4介质绝缘强度试验 11 116.2.5蓄电池连接器试验 117使用信息 6.2.6接触器试验 127.1电动车辆标识基本要求 13 137.1.1导线、电缆和端子 137.1.2蓄电池连接器. 7.1.3电.. 137.1.4维护、充电和搬运 147.1.6电.气图 7.1.5蓄电池舱和电气外壳 147.1.7安全检查. 14 147.2充电区城. 147.2.1车上充. 7.2.2指定区城充电 14 147.3内燃车辆标识基本要求 147.3.1导线、电缆和端子 7.3.2电气图. 14 147.3.3安全检查 14参考文献.. 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1SO20898:2008(工业车辆电气要求》. 与本标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GB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4208-2008,IEC60529:2001,IDT)接用固定电容器(GB/T14472-1998,idtIEC60384-14:1993) GB/T14472电子设备用固定电容器第14部分:分规范:抑制电磁干找和电源网络主电源连GB/T15706.2机城安全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第2部分:技术原则(GB/T15706.2-2007,ISO 12100-2:2003 IDT) GB/T16855.1机械安全控制系统有关安全部件第1部分:设计通则(GB/T16855.1-2008 1SO 13849-1;2006 IDT)GB/T17938工业车辆电动车牵引用铅酸蓄电池优先选用的电压(GB/T179381999 idt ISO 1044;1993)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工业车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32)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诺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余香琴、徐征宇、王晓峰、邵以东、明国胜、赵衍木、李蔚草.

工业车辆电气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设计和制造自行式工业车辆(包括带门架的)和伸缩臂式越野又车(见GB/T6104一2005中的3.1.3.1.8)以及额定率引力不大于20000N的牵引车的电气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蓄电池电压符合ISO1044的车辆,面带主电源的车辆的附加要求见GB 5226.1-2008

本标准不适用于:

在潜在爆炸性环境下使用的车辆;

与电磁兼容有关的问题.

本标准不再复述与技术方法相关的规则以及制造工业车辆所用材料的要求,上述内容可参考ISO 12100-2.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GB5226.1一2008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1EC60204-1:2005,IDT)

GB/T16856.1-2008机械安全风险评价第1部分:原则(1SO14121-1:2007,IDT)

ISO1044工业车辆电动车辆牵引用铅酸蓄电池优先选用的电压(Industrialtrucks一Lead-acid traction batteries for eleetric trucks-Preferred voltages)

concepts general principles for design-Part 2; Technical principles) ISO12100-2机械安全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第2部分:技术原则(Safetyofmachinery-Basic

ISO13849-1机核安全控制系统有关安全部件第1部分:设计通则(Safetyofmachinery-Safety-related parts of control systemsPart 1 ;General principles for design)

EN50272-3二次蓄电池和电池设备的安全要求第3部分:牵引用蓄电池(Safetyrequirementsfor secondary batteries and battery installations-Part 3; Traction batteries)

(Fixed capacitors for use in electronic equipment-Part 14 ;Sectional specification Fixed capacitors for IEC60384-14电子设备用固定电容器第14部分:分规范:抑制电源电磁干扰用固定电容器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and connetion to the supply mains)

IEC 60529外壳防护等级(IP 代码)(Degrees of protection provided by enclosures(IP Code))

路器件(Low-voltage switchgear and control gearPart 5-1 ; Control circuit devices and switching ele- IEC60947-5-1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5-1部分:控制电路器件和开关元件机电控制电ments-Eleetromechanical control circuit devices)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提问日期:2023-12-15 12:06:32

提问网友:小周周


基础底柱子每边加宽50mm,同时加钢筋如图上。如何在广联达操作?

直接柱子在属性上每边加宽50mm感觉不合理。实际上是加了一层保护层,保护层里的钢筋附加。原来钢筋量不变的。
如何操作呢?

解答网友:冯福连


是另外定义布置

参考下

基础底

答疑解惑

广联达服务新干线

答疑:基础顶面~地梁面柱的砼强度及配筋同底层柱,截面较底层柱每侧加宽50mm。已关闭评论

提问日期:2023-12-15 12:02:57

提问网友:墨眉


如下图:图纸设计系统压力大于1.6MPa,采用热浸镀锌无缝钢管,系统压力不大于1.21MPa,采用热浸锌镀锌钢管。

           高区工作压力为1.98MPa,是不是整个高区系统管道(主、干、支)材质都应该是热浸锌无缝钢管呢。

热浸镀锌无缝钢管

镀锌无缝钢管

解答网友:bpyzhn


这个还要根据系统图来看。如果高区立管之后有减压阀或减压孔板等减压措施,也不一定用热浸锌无缝钢管。

提问日期:2023-12-15 11:59:46

提问网友:杨琳


解答网友:


护角主要作用是为了保护阴阳角及美观笔直;

一般来说子目工料机未体现此项,但因为PVC护角材料很便宜,同时只是应用在阴阳角,整体价值占比较小,所以在实际应用定额当中,通常不另外计算此项费用;

当然,上图设计说明有明确,你可以在子目工料机中补充材料费,但需要计算含量。一般不建议花费时间去算,不一定能要到费用。

四川省建筑工程 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手册 (土建篇)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3年11月 四川省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手册一土建篇 前言 《四川省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手册》是一本为四川省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编写的指导手册, 旨在为大家提供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的防治方法.手册聚焦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方面的常见质量问 题,对渗漏、开裂等方面的重点问题进行了梳理,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对问题进行直观展示,针对问 题分析原因,提出防治措施. 希望通过手册的发布,能够帮助全省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提高对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认识,加强施 工过程管理,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水平. 手册在编制与审核过程中,得到了行业专家的鼎力支持和帮助,对此我们表示衷心感谢.在手册 执行过程中,如有好的建议请及时给我们,以便作进一步修订完善.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3年11月 四川省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手册一土建篇 主编单位: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审核人员:程刚 张静谷青峰徐念, 唐忠茂 林剑 黄光洪李维 高嘉新代弋戈林东 欧俊峰 张听夏何炳宏王月 编制人员:陈庆张立云 吕文志王中全王强 秦永红 何华李坤 刘湘军张庆兵李坤林 :董斌 张勋 刘松 柏江 聂磊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建筑防火封堵应用技术标准》 GB/T51410—2020 实施指南 《JIANZHU FANGHUO FENGDU YINGYONG JISHU BIAOZHUN》GB/T51410—2020 SHISHI ZHINAN 倪照鹏王宗存编著 中国计划出版社 北京 前 言 建筑防火,在狭义上,是通过采取建筑的被动防火系统、 主动防火系统、安全疏散与避难系统、保障消防救援条件等方 面的技术措施和防火管理措施,以实现建筑消防安全目标的活 动过程.被动防火系统除通过使建筑承重构件或结构具有足够 的耐火性能确保建筑结构的消防安全外,还包括采用防火墙、 防火隔墙、楼板、防火门或窗等将建筑内的空间分隔成不同大 小的防火区域,采用防火封堵材料或组件等对这些防火分隔构 配件上的孔口、缝隙进行封堵,以阻止火焰、有毒烟气、热量 从着火的房间向其他区域蔓延,从而为建筑物中的人员安全疏散 和灭火救援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实现减少建筑火灾损失的目的. 被动防火系统是建筑防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防火 封堵系统(fire stopping system)是建筑被动防火系统的一个不 可缺少但却容易被忽视的内容.国内外大量火灾事故证明,完 善、合格的建筑防火封堵系统能有效阻止火灾和烟气通过建筑 中防火分隔部位的孔口、缝隙蔓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 学技术的进步,防火封堵技术也在不断发展,防火封堵相关材 料、制品的种类也不断丰富.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防火封堵材 料、制品,如何合理设计和构造防火封堵系统,显得越来越重 要,并在建筑防火中日益受到重视. 编著者在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火封堵应用技术标准》 GBT51410一2020编制过程中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及论证工 作,收集整理了建筑防火封堵系统使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在 此基础上编写了本指南.本指南按照标准的条文顺序、结合标 准规定的目的和性能要求等对标准做了重点解释,并对标准各 条编制的背景知识、参考标准和文献资料做了详细解说,便于 设计、施工、建设、检测和相关监督人员正确理解和贯彻执行 标准规定,确保建筑防火封堵的质量和阻火隔烟效果. 1 本指南可供从事建筑消防设计、建筑施工或建筑专项消防 工程施工、工程监理、建筑消防设计施工图审查、消防技术咨 询服务、消防设施检测、消防设施维护管理、住建部门消防设 计审查和验收、消防救援机构防火监督相关人员,以及职业学 校和高等院校消防工程与建筑学师生等使用. 在本指南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斯美特(深圳)安全技术顾 问有限公司苏汉懋先生、刘旭光先生和喜利得(中国)商贸有 限公司李翔女士的大力支持,并提供了大量防火封堵产品应 用、安装、验收的素材和建议,在此深表谢意.同时,还要感 谢斯美特(深圳)安全技术顾问有限公司宋小强先生、谢瑞云先 生不辞辛苦地制作了全部插图,丰富了本书内容. 由于编著者水平有限,本指南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妥之 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 2023年6月 2 ...

实现建筑防火的目标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合理设计和完善的管理,预防建筑发生火灾;二是采取一定的防火分隔措施将建筑火灾控制在有限的防火分隔空间内,再采取一定灭火措施扑灭建筑的初起或初期火灾,或依靠外部消防救援力量实施灭火。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 年版)从被动防火系统和主动防火系统两个方面规定了上述建筑防火方法的基本防火技术要求,并规定了实现建筑防火目标的具体措施和技术要求。
建筑被动防火的主要方法和措施有:控制建筑内的火灾荷载,提高建筑构件或结构的耐火性能,限制建筑构造和内外部装修装饰材料的燃烧性能,控制和消除火源,采取阻止火势及火灾烟气蔓延的分隔措施等。建筑防火封堵系统是建筑被动防火系统中用于阻止火势和烟气延的子系统之一,主要通过防火封堵材料、制品或组件对建筑建造或改造过程中在防火分隔墙体、楼板等结构或构件中形成的贯穿孔口、建筑缝隙等,以及建筑构件之间的连接缝隙进行密封、填塞来实现其阻烟隔火的目标。因此在与封堵部位结构体相同的耐火时间内,防火封堵材料、制品或组件应能够与建筑的防火分隔结构或构件协同工作,具备阻止热量、火焰、烟气穿过贯穿孔口或建筑缝隙的性能。这是防火封堵应具备的基本防火性能。

建筑消防验收常见问题防治指南 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编写 中国进筑工业出版杜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建筑消防验收常见问题防治指南/陕西省住房和城 乡建设厅组织编写.一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23.4(2023.8重印) ISBN978-7-112-28716-1 1.①建Ⅱ①陕Ⅲ.①建筑工程-消防-工程 验收-指南N.①TU892-62 中国国家版本馆CIP数据核字(2023)第081788号 为了最大限度地将消防质量通病化解在施工和设计阶段,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 设厅建设工程消防监管处、陕西省建设工程消防技术服务中心组织陕西省消防技术 专家委员会专家及设计、施工、安装、监理等单位结合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及对规 范的认识.编制了本书、本书内容共10章,包括:总平面布局,耐火等级,平面布置, 安全疏散,建筑构造,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防烟、排烟和通风空调常见问题及防治, 消防电气常见问题及防治,消防产品,消防联动运行常见问题及防治. 本书可供各级住建部门消防审查验收工作人员以及建设、设计、施工、监理 单位借鉴参考.希望从源头上消除常见问题,切实提高建设工程的消防安全质量和 水平. 前言 《《 2019年,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职责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划转住建主管部 门.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高度重视,认真谋划,陕西省消防审验工作从“接的 住”“全面接”加快迈向高质量发展.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前端连着工程规划,后面衔 接使用管理,是建设工程消防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环节.为从源头上消除常见问题, 切实提高建设工程消防施工质量,2022年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相关单位及陕 西省建设工程消防技术专家委员会专家编写了《建筑消防验收常见问题防治指南》. 指南遵循“防治结合,以查促改”原则,汇总梳理全省办理的近万个工程建设项 目,列出两种类别(违反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强制性条文;带有“严禁”“必 须”“应”“不应”“不得”要求的非强制性条文)常见或典型质量通病,明确规范做法 或借鉴实例,将质量通病治在施工中,防在验收前. 本手册为两大部分10个章节,主要是:总平面布局,耐火等级,平面布置,安全 疏散,建筑构造,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防烟、排烟和通风空调常见问题及防治,消 防电气常见问题及防治、消防产品、消防联动运行常见问题及防治.此次选取的工程 项目基本集中在西安,现场拍取照片、选用图片的格式及大小,规格标准按照大小不 低于3.0MB 像素不小于(800px 600px).针对存在问题,还分析了在消防设计 中的原因所在,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以供全国各级住建部门消防 审查验收工作人员以及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和消防审验技术服务单位借鉴参考. 本手册已根据《消防设施通用规范》GB55036一2022、《建筑防火通用规范》 GB55037一2022作了调整,但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疏漏和错误之处难免,恳请 读者批评指正并提出宝贵意见.相关意见发送至sxxffwzx@163.或来信请寄至 陕西省建设工程消防技术服务中心(地址:西安市新城区东新街258号皇城大厦(海 航大厦)16楼北区,邮政编码:710004,电话:029-87311355). ...

1 总则 24
2 术语 30
3 基本规定 40
4 建筑缝隙封堵设计 53
5 贯穿孔口封堵设计 68
5.1 一般规定 68
5.2 管道贯穿孔口的封堵 71
5.3 电气线路贯穿孔口的封堵 87
5.4 其他贯穿孔口的封堵 98
6 施工与验收 102
6.1 一般规定 102
6.2 施工 107
6.3 验收 118
附录A 防火封堵施工过程检查记录 123
附录B 防火封堵隐蔽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126
附录C 防火封堵组件施工方案简表 130
附录D 防火封堵工程施工案例 135

提问日期:2023-12-15 00:33:37

提问网友:7z


如图所示,实线和虚线分别代表什么空调水?

解答网友:大海


从上到下;

DN25;冷凝水排水管

DN32;空调水回水管

DN32;空调水供水管

提问日期:2023-12-15 00:12:18

提问网友:7z


如图所示,是单层百叶风口吗还是双层还是其他?无图例

解答网友:蓝鲸


单层百叶风口

回答正确请采纳并点赞,因为每一个专家都是免费服务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