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3 ( 第 3960 页)

问题专业:土建

所属地区:广东

提问日期:2023-01-10 11:19:55

提问网友:待续


广东2018定额:与地下室底板连接的梁、桩承台并入地下室底板混凝土计算。计算模板时与地下室底板连接的梁、桩承台并入地下室底板模板中计算?还是分别套基础梁、承台、满堂基础模板呢?

解答网友:将军峰


筏板连接的梁、桩承台模板 一般是并入底板计算的 。

问题专业:安装算量GQI

所属地区:四川

提问日期:2023-01-09 23:35:15

提问网友:我的拐拐


四川,安装算量GQI,答疑:GQI设置两个单项工程后,如何定位各自的图纸呢?-四川

我先建立了两个单项文件然后已经在基础实验楼里建了配电箱,然后在金工实验楼里就重合了,怎么修改呢

解答网友:你叫什么名字


步骤一:单项工程的图纸选择共同点正常分割定位。(注:不同单项工程会重合在一起)

步骤二:切换在辅助轴网界面,用【两点绘制】在第一个图纸旁边绘制出辅助轴网。(注:有几个单项工程就绘制几个辅助轴网)

四川,安装算量GQI,答疑:GQI设置两个单项工程后,如何定位各自的图纸呢?-四川

步骤三:切换在单项工程界面,每一层都点击【c移动】将单项工程的图纸移动在对应的辅助轴网上。如图:

四川,安装算量GQI,答疑:GQI设置两个单项工程后,如何定位各自的图纸呢?-四川

ICS 13.020.01
CCS Z 04
DB11
北京市地方 标 准
DB11/T 1040—2022
代替 DB11/T 1040—2013
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编制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audit report for cleanerproduction for industrial enterprise
2022-12-27 发布 2023-04-01 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1/T 1040-2022,工业企业清洁,技术规范,生产审核报告编制,DB11/T 1040-2022 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编制技术规范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依据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DB11/T 1040—2013《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编制技术规范》,与DB11/T 1040—2013相比,除结构性调整及编制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增加了审核报告编制原则(见第 4 章);
b) 修改了审核报告总体要求、审核报告正文编写技术要求等,删除了审核相关技术要求(见第 6章);
c) 修改了废水、废气、固废、噪声的产生、控制和处置、排放和监测等编写要求(见 6.4.1.7);
d) 细化了平衡测试及分析的编写要求(见 6.5);
e) 修改了清洁生产方案类型,清洁生产方案分为清洁生产重点方案和一般方案(见 6.6、6.7);
f) 增加了审核期清洁生产水平情况编写要求(见 6.8.2);
g) 增加了附录 A 报告封面及内封面内容、附录 B 报告正文内容框架、附录 D 参考性表格(见附录A、B、D);
h) 修改了附录 C 报告编写排版要求(见附录 C);
i) 删除了 2013 年版规范性附录 C、D、E。
本文件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市污染源管理事务中心、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资源环境研究所、北京节能环保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韩兵、杨候剑、陈晨、张心钰、彭燕坤、肖晓峰、吕泽瑜、蒋彬、于承迎、李晓丹、杨然然、孙慧、吕竹明、胡义、樊择坛。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3年首次发布为DB11/T 1040—2013;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的总体要求和审核报告编写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工业企业自愿性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的编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484 企业能量平衡通则
GB/T 12452 水平衡测试通则
DB11/T 1156—2021 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技术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GB/T 3484、GB/T 12452和DB11/T 1156—202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编制原则
4.1 同步性
报告编制宜与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同步进行、相互配合。
4.2 真实性
报告编制宜真实、客观、准确反映企业审核情况。
4.3 逻辑性
报告编制宜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
4.4 目标性
报告编制宜体现审核过程,突出审核目标和绩效。
5 总体要求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编制原则............................................................................ 1
5 总体要求............................................................................ 1
6 正文编写技术要求.................................................................... 2
附 录 A (规范性) 报告封面及内封面内容............................................ 10
附 录 B (规范性) 报告正文内容框架................................................ 12
附 录 C (规范性) 报告编写排版要求................................................ 14
附 录 D (资料性) 资料性用表...................................................... 17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2013年版,工程地质学,张荫,高清PDF《工程地质学 》张荫 2013年版内容提要
本书根据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要求编写而成,系统论述了工程地质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并分析了各类地质问题对工程建设的影响以及评价与对策。全书共8章,主要内容有:矿物与岩石、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地貌与第四纪沉积物、土的工程性质、水文地质基本原理、不良地质现象、特殊土的工程性质、岩土工程勘察。为便于学生掌握所学内容,章末附有复习思考题。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教学用书,亦可供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参加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的人员参考。

前言
随着我国土木工程建设持续高速发展,工程建造技术呈现多元化,特别在高度、深度、难度、复杂度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因此对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要求越来越高。为了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及工程结构的可靠性,要求土木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工程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及其相关知识和方法,为土木工程的勘察、设计与施工奠定基础。
本书依据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编写而成,编写的指导思想及特点为:(1)力求涵盖土木工程各学科领域对工程地质理论与知识的需求,如工业与民用建筑、道路与桥梁、港口与海岸工程等;(2)力求反映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与成就,在贯穿我国现行规范内容的基础上,着重论述新理论与新技术;(3)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阐明基本原理与方法的基础上,配以实例,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本书在内容安排上,力争做到地质与工程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学科系统性与前瞻性相结合,力求充分反映目前国内外工程地质理论与实践的新进展。
本书由张荫担任主编,宋战平和卢俊龙担任副主编。具体分工为:第1章由张荫、宋战平编写,绪论、第2章由张荫编写,第3章由张荫、卢俊龙编写,第4章由张鹏、罗少锋编写,第5章由李瑞娥编写,第6章由宋战平编写,第7章由卢俊龙编写,第8章由张荫、王永刚编写。资料整理与图表绘制由贾正义、刘立芳、杨少华、孙焕伟完咸。冯志焱审阅了书稿,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建议。
本书的编写工作,得到了土木工程界多位专家及同行的帮助与指导,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许多单位及个人的科研成果与技术总结,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2013年版,工程地质学,张荫,高清PDF《工程地质学 》张荫 2013年版 2013年版,工程地质学,张荫,高清PDF《工程地质学 》张荫 2013年版 2013年版,工程地质学,张荫,高清PDF《工程地质学 》张荫 2013年版 2013年版,工程地质学,张荫,高清PDF《工程地质学 》张荫 2013年版 2013年版,工程地质学,张荫,高清PDF《工程地质学 》张荫 2013年版

ICS 03.220.20
CCS R 84
DB11
北京市 地 方 标 准
DB11/T 1163—2022
代替 DB11/T 1163—2015
公交专用道设置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bus lanes setting
2022-12-27 发布 2023-04-01 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1/T 1163-2022,公交专用道,设置规范,DB11/T 1163-2022 公交专用道设置规范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 DB11/T 1163—2015《公交专用车道设置规范》,与 DB11/T 1163—2015 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更改了标准名称,由“公交专用车道设置规范”改为“公交专用道设置规范”;
b) 更改了要素“范围”(见第 1 章,2015 版的第 1 章)、“设置原则”(见第 4 章,2015 版的
第 4 章)的规定及相关文字描述;
c) 在“术语和定义”中更改了要素“公交专用车道”的定义(见 3.1,2015 年版的 3.1);
d) 在“术语和定义”中增加了“公交专用路”的定义(见 3.2);
e) 在“术语和定义”中更改了要素“公交导向车道”的定义(见 3.3,2015 年版的 3.3);
f) 在“术语和定义”中增加了“借道区”的定义(见 3.4);
g) 在“术语和定义”中增加了“高峰小时”的定义(见 3.6);
h) 在“设置条件”中更改了要素“城市快速路、承担城市交通功能的高速公路公交专用车道设置条件”的具体规定(见 5.1,2015 年版的 5.1、5.1.1),删除了宜设置和可设置公交专用车道
要求(见 2015 年版 5.1.2、5.1.3);
i) 在“设置条件”中更改了要素“除城市快速路以外的其他城市道路及公路公交专用车道设置条件”的具体规定(见 5.2,2015 年版的 5.2、5.2.1),删除了宜设置和可设置公交专用车道要求(见 2015 年版 5.2.2、5.2.3、5.2.4);
j) 在“设置条件”中增加了“公交专用路设置条件”(见 5.4);
k) 在“设置条件”中增加了“公交导向车道设置条件”(见 5.5);
l) 在“设置条件”中增加了“借道区设置条件”(见 5.6);
m) 在“设置形式及方法”中增加了“在出入口处的设计”(见 6.3);
n) 在“设置形式及方法”中更改了要素“使用时段的设置”的具体规定(见 6.6,2015 年版的
6.5);
o) 在“配套设施设备”中更改了要素“配套设备”的具体规定(见第 7 章,2015 年版的第 7 章);
p) 删除了“公交运送速度”(见 2015 年版的 3.2)、“高峰时段公交专用车道”(见 2015 年版
的 3.5)、“长时段公交专用车道”(见 2015 年版的 3.6)、“全时段公交专用车道”的定义
(见 2015 年版的 3.7);
q) 删除了“新建道路、改扩建道路公交专用车道条件”要求(见 2015 年版的 5.3);
本文件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和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北京警察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兆荣、赵鑫、刘雪杰、王昊、张磊、姚越、郭继孚、陈静、林志勇、李磊、孟瑜、李洋、马腾腾、朱家正、蔡乐、张璋、文蔚、黄研宇、蔡杰、曹炎、李军。
本文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5年首次发布为DB11/T 1163—2015;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交专用道的设置原则、设置条件、设置形式及方法、配套设施设备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城市道路、城区段公路公交专用道的设置,不适用于快速公交专用道的设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68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A/T 832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图像取证技术规范
DB11/T 650 公共汽电车站台规范
DB11/T 776.1 道路智能化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要求 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DB11/ 1116 城市道路空间规划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公交专用车道 bus lanes
在规定时间内,只允许公共汽(电)车、通勤班车等大型载客汽车,以及特种车辆通行的车道。
3.2
公交专用路 bus way
在规定时间内,单向或双向机动车道只允许公共汽(电)车、通勤班车等大型载客汽车,以及特种车辆通行,其他机动车禁止通行的道路。
3.3
公交导向车道 bus approach lanes
从道路交叉口进口道起点至停止线之间,供公共汽(电)车、通勤班车等大型载客汽车,以及特种车辆使用的车道。
3.4
借道区 shared bus lane segments

在公交专用道内,除公共汽(电)车、通勤班车等大型载客汽车,以及特种车辆正常使用外,可供
其他车辆转弯、进出主路等使用的区域。
3.5
高峰小时 peak hour
单日内,客流量最大的一小时。
4 设置原则
公交专用道包括公交专用车道和公交专用路,其设置原则如下:
a) 以人为本、公交优先:应以服务更多的出行者为设置目的,为集约、高效的公交运输方式提供路权保障;
b) 与需求匹配:应与主要公共汽(电)车客流通道相匹配,兼顾道路总体通行效率;
c) 连续性设置:在考虑道路条件及交通运行情况的基础上,保障公交专用道连续成网;
d) 安全性设置:设置形式、设置方法应保证运行安全。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设置原则 ........................................................................... 2
5 设置条件 ........................................................................... 2
6 设置形式及方法 ..................................................................... 3
7 配套设施设备 ....................................................................... 6
附录 A (规范性) 借道区使用要求...................................................... 8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2014年,地基基础,工程地质,第三版,陈洪江,高清PDF《工程地质与地基基础 第三版》  陈洪江 2014年

内容提要
本书是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土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工程管理专业委员会)编制的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并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编写而成的。
本书为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提供了必需的工程地质地基基础知识,系统地阐述了土木工程中的地质问题和工程建设项目的主要基础类型。除绪论外全书共分6篇13章,第1篇为工程地质基础知识,主要介绍建筑工程所涉及的地质问题;第2篇为土力学,包括地基土的物理性质和工程分类,地基应力和沉降.土的抗剪强度和地基承载力、土压力和土坡稳定;第3篇为岩土工程勘察;第4篇为基础工程设计,包括浅基础的常规设计,桩基础与深基础,基坑工程,地震区的地基基础;第5篇为地基处理,包括软弱土地基处理.特殊土地基和山区地基;第6篇为岩土工程概预算与招投标。
本书内容丰富,文字简明,重点突出。每章编排有本章提要和学习要求,并有复习思考题和习题便于学生自学。本书还注重英汉双语教学,在常用专业名词后都附有英文注释,并配有多媒体电子课件。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的本科教材,也可作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材,亦可供参加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人员参考使用。

前言(第3版)
本书第1版自2008年1月出版以来,得到很多学校的支持和选用。第2版对桩基础和地震区的地基基础作了较大的修改。本次再版﹐参考了国家新近颁布的规范﹐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4建筑基坑支护设计规程》(JGJ120--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50112—2013),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1)1.2节中添加i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的划分方法,删除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和岩石质量指标RQD分类。
(2)2.1节中按《土的工程分类标准(GB/T50145--2007)划分粒组。
(3)2.4节中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分类,并删除泥炭质土和泥炭,将其放入第11章软弱土地基处理中;添加人工填土的定义。
(4)3.2节中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改为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的荷载值。
(5)第7章中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修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表7.1和可不作变形计算的丙级建筑物范围表T.2,增加地基基础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小于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的要求;修改7.2节砖基础中砖的标号;修改7.3节基础埋深的规定;7.4节中添加岩石地基承载力;增加7.7节地基稳定性计算;修改7.8节扩展基础构造要求。
(6)8.3节中增加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确定桩端土的承载力特征值的说明。
(7)9.3节中按照《建筑基坑支护设计规程》(JGJ 120—2012)修改支护结构选型时应考虑的因素和各类支护结构的适用条件表9.1;9.5节中添加深基坑工程监测目的。
(8)第11章中按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重新列出表11.l地基处理方法分类表;修改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和设计原则;ll.2节中增加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垫层;11.3节中删除降水预压法﹔整合原7.4~7.6节,改名为7.4节压实、夯实,挤密地基﹐删除强夯加固深度的经验公式,修改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表11.4,增加7.5节复合地基。
(9)12.3节中按照《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 50112—2013)增加膨胀土地基变形量计算方法;l2.4节中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增加岩溶发育程度表12.5和建筑物避开岩溶发育地段的规定﹐增加土洞对地基的影响和采取的措施。
(10)13.4节中修改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合同所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
本书虽是为适应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需要而编写的,但其内容覆盖了土木工程专业所需岩土知识的方方面面,也包括我国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的所有内容,因此既可作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材﹔也可供参加注册岩上工程师考试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配套的多媒体课件电子光盘可与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或作者联系。作者联系方式: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学院,Email:chj-hust@163. com。

前言(第1版)
“工程地质与地基基础"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四年制本科生选修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它是由两门独立而又相互交叉的学科综合而成的。课程讲授工程地质及地基基础的有关知识,这是土木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内容和工作方法﹔熟悉工程地质基础知识和理论;具备正确提出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及要求并运用勘察资料进行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基本能力,具备依据工程地质勘察成果进行一般的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并制定合理处理措施的基本能力;了解土力学的基本知识;熟悉工程建设项目的主要基础类型和特点;掌握常用基础类型的计算分析方法,掌握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软弱土地基处理的方法;具备进行工程建设项目浅基础设计.桩基础设计的基本能力,
目前全国许多高校都设有工程管理专业,但本课程的教学都是借用土木工程专业的教材,工程地质与地基基础是分为两门课至三门课来完成的,不适合工程管理专业难度小而知识面宽的要求。本书正是为适应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需要而编写的。
本书按照全国高等学校土建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工程管理专业委员会)编制的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在编写过程中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在内容上反映岩土工程学科的新理论﹑新成果,反映相关学科的新规范和新规定。本书参考了有关最新规范﹐如《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建筑设计抗震规范》(GB50011-2001)。
本书还注重英汉双语教学,在常用专业名词后都附有英文注释。每章编排有提要和学习要求,并有复习思考题和习题便于学生自学。
本书由华中科技大学陈洪江编写绪论、第1章、第6章、第9章、第10章,华中科技大学张光永编写第﹖章~第5章,武汉科技大学王瑞芳编写第﹖章、第8章、第11章、第12章,华中科技大学葛莉编写第13章,由陈洪江统稿并担任主编。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缺点与不当之处在所难免,诚恳地欢迎读者批评和指正。书中引用了众多学者的文献和研究成果,在此对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2014年,地基基础,工程地质,第三版,陈洪江,高清PDF《工程地质与地基基础 第三版》  陈洪江 2014年 2014年,地基基础,工程地质,第三版,陈洪江,高清PDF《工程地质与地基基础 第三版》  陈洪江 2014年 2014年,地基基础,工程地质,第三版,陈洪江,高清PDF《工程地质与地基基础 第三版》  陈洪江 2014年 2014年,地基基础,工程地质,第三版,陈洪江,高清PDF《工程地质与地基基础 第三版》  陈洪江 2014年

ICS 35.240
CCS L 70
DB11
北京市地方 标 准
DB11/T 2049—2022
政务大数据安全技术框架
Technical framework of government big data security
2022-12-27 发布 2023-04-01 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1/T 2049-2022,安全技术框架,政务大数据,DB11/T 2049-2022 政务大数据安全技术框架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市大数据中心、中电长城网际系统应用有限公司、北京信息安全测评中心、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数字认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天融信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厦门市美亚柏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数据堂(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云集至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启明星辰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京信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章界、赵莹、张琳、徐海琛、窦腾飞、王竹欣、刘国伟、高磊、宁振宇、张兴、马洪军、李媛、蓝宇娜、李向锋、李建彬、王斌、齐红威、张海涛、周瑞群、王延康、刘倩、宋劲松。

1 范围
本文件提出了政务大数据安全技术框架,规定了政务大数据域安全要求、政务大数据域间协同安全要求以及基础设施安全要求等。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政务部门以及参与政务大数据处理活动的相关组织开展政务大数据安全技术体系规划、建设、监督与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0269 信息技术 大数据 大数据系统基本要求
GB/T 20271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
GB/T 22239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 35273 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
GB/T 35274 信息安全技术 大数据服务安全能力要求
GB/T 35295 信息技术 大数据 术语
GB/T 37988 信息安全技术 数据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
GB/T 38664.2 信息技术 大数据 政务数据开放共享 第2部分:基本要求
GB/T 39477 信息安全技术 政务信息共享 数据安全技术要求
GB/T 39786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密码应用基本要求
DB11/T 1918 政务数据分级与安全保护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T 3529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大数据 big data
具有体量巨大、来源多样、生成极快且多变等特征并且难以用传统数据体系结构有效处理的包含大量数据集的数据。
[来源:GB/T 35295—2017,2.1.1]
3.2
政务大数据 government big data
政务部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获取的,以电子化形式记录、保存的大数据。
3.3
政务大数据域 government big data domain
在政务大数据处理活动中,遵从共同安全策略的资源和资产的集合。
注:数据处理,包括数据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
3.4
政务大数据参与方 participant of government big data
参与政务大数据处理活动的主体。
3.5
政务大数据基础设施 infrastructure for government big data
为政务大数据处理活动提供算力、存储、网络、安全等服务的信息基础设施。
4 政务大数据安全技术框架的构成
4.1 技术框架
政务大数据安全技术框架如图1所示,包括政务大数据域、政务大数据基础设施、政务大数据参与方。政务大数据处理中,其资源和资产按照所遵循安全策略的不同分为数据生产域、数据加工域、数据共享域、数据开放域、数据运营域等政务大数据域;政务大数据基础设施为各个政务大数据域的数据处理活动提供了基础的、统一的资源服务和安全服务;政务大数据参与方包含了参与各个政务大数据域的数据处理活动以及政务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管理、运营的相关方。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政务大数据安全技术框架的构成...................................................... 2
5 政务大数据域安全要求.............................................................. 6
6 政务大数据域间协同安全要求........................................................ 9
7 政务大数据基础设施安全要求....................................................... 11
附录 A(资料性)域内资源、资产及参与方示例 ......................................... 12
参考文献........................................................................... 14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03.080.99
CCS A 12

DB4401
广 州 市 地 方 标 准
DB4401/T 199—2022
民间文艺团队孵化基地建设和服务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and service of incubation basefor folk art teams
2022 - 12 - 30 发布 2023 - 01 - 30 实施
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401/T 199-2022,孵化基地,建设和服务规范,民间文艺团队,DB4401/T 199-2022 民间文艺团队孵化基地建设和服务规范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州市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广州市标准化研究院、广州市越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广州市越秀区文化馆。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薇、王贺珍、何愿飞、萧玉珊、徐湛、张蓉、王昭媚、刘颂、莫丹莉、郑裕钊、汪正兵。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民间文艺团队孵化基地的建设要求、管理要求和服务要求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民间文艺团队孵化基地(以下简称“孵化基地”)的建设和服务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10001.l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T 18883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 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365 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标准
GB 50395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974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GB 55019 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民间文艺团队 folk art teams
群众文化工作者及业余文艺爱好者组织或参与的社会团体。
3.2
民间文艺团队孵化基地 incubation base for folk art teams
通过整合相关资源,用多元化方式,有针对性地为入驻的有实力、有潜力的民间文艺团队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平台。
4 建设要求
4.1 一般要求
4.1.1 孵化基地建设应遵循因地制宜、经济合理、安全适用、节约土地、节能减排的原则。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建设要求......................................................................................................................1
4.1 一般要求............................................................................................1
4.2 场所建设.............................................................................................................2
4.3 设施建设.........................................................................................................2
4.4 机制建设.....................................................................................................2
5 管理要求..........................................................................................................3
5.1 设施管理........................................................................................................3
5.2 工作人员管理...................................................................................3
5.3 团队管理.....................................................................................................3
5.4 场地管理....................................................................................................4
5.5 孵化服务资源管理............................................................................. 4
5.6 文档管理...................................................................................................4
6 服务要求......................................................................................................................5
6.1 服务对象....................................................................................................5
6.2 服务内容....................................................................................................5
7 监督................................................................................................................5
附录 A(规范性) 申请表格...........................................................................6
附录 B(资料性) 入驻团队考核要求...............................................................7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2013年版,土木工程地质,陈文昭,高清PDF《土木工程地质 》陈文昭  2013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教育部最新颁布的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全国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的基础考试大纲及专业考试大纲的要求,参照最新颁布的有关国家标准、规范等编写面成的工程地质教材。
考虑到我国注册岩土工程师制度的实施及大土木专业教育改革的需要,本书内容兼顾了教学大纲,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考试大纲及大土木专业不同专业方向后续课程的差异等相关因素﹔相对于传统的工程地质教材,本书增加了岩体的地质特征及质量评价、地质灾害评估等内容。全书共分为8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岩石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层与地质构造、岩体的地质特征及质量评价、土的成因类型及特殊土、地下水及其工程影响、不良地质现象及其防治、若土工程勘察。本书在编写方式上进行了一定的创新,每章开始均以图表的方式列出了本章的教学要点:以关键词形式列出了本章的基本概念﹔提供了以重大工程为背景的引例。文中涉及标准、规范的知识点均以最新的标准、规范条文为依据进行编写。本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工程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及创新能力。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港口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等的专业基础教材,也可作为广大注册王木工程师(岩土)资格考试的复习教材,同时也可供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岩土工程和王建工程专业人员及科研人员参考。

前言
“工程地质”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工程地质理论、问题及防治措施。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土木工程建设中的工程地质现象和问题,以及这些现象和问题对土木工程设计、施工和使用各阶段的影响;能正确处理各种工程地质问题,并能合理利用自然地质条件;了解各种工程地质勘察要求和方法,布置勘察任务,合理利用勘察成果解决设计和施工中的问题。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教育部最新颁布的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以及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同时,结合全国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的基础考试大纲及专业考试大纲的要求,增补了地质灾害评估等内容;涉及标准、规范的知识点均采用最新的标准、规范条文进行编写;考虑到大土木专业培养的要求及不同专业方向后续课程的差异,增加了岩体的地质特征及质量评价等内容。
全书共分为8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岩石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层与地质构造、岩体的地质特征及质量评价、土的成因类型及特殊土、地下水及其工程影响、不良地质现象及其防治、岩土工程勘察等。本书在编写方式上进行了一定的创新,每章开始均以图表的方式列出了本章的教学要点﹔以关键词形式列出了本章的基本概念﹔提供了以重大工程为背景的引例。
本书由陈文昭(南华大学)、陈振富(南华大学)和胡萍(南华大学)编写。具体编写分工为:第1、3、6、7、8章由陈文昭编写,第2章由陈振富编写,第5章由胡萍编写,第4章由陈振富和胡萍编写。全书由陈文昭统稿。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主要参考了“工程地质”课程教学大纲、《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 50021--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大纲等,同时也参考了相关普通地质学、工程地质学与岩土工程方面的专业书籍(详见参考文献3。
由于编者水平和能力所限,书中疏漏及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和指正。

2013年版,土木工程地质,陈文昭,高清PDF《土木工程地质 》陈文昭  2013年版 2013年版,土木工程地质,陈文昭,高清PDF《土木工程地质 》陈文昭  2013年版 2013年版,土木工程地质,陈文昭,高清PDF《土木工程地质 》陈文昭  2013年版 2013年版,土木工程地质,陈文昭,高清PDF《土木工程地质 》陈文昭  2013年版

ICS 97.220.10
CCS Y 55

DB3302
浙江省 宁波市 地方标准
DB 02/T 11 —2022
新建小区室内公共体育设施配置和管理规范
2022 - 12 - 1 发布 202 - 01 - 1 实施
宁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302/T 1135-2022,室内公共体育设施,新建小区,配置和管理,DB3302/T 1135-2022 新建小区室内公共体育设施配置和管理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宁波市体育局、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宁波市体育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宁波市全民健身指导中心、浙江药科职业大学、宁波市标准化研究院、宁波轨道交通集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陆毅琛、胡一俊、项新、林丽英、张晓斌、崔立琼、成立衡、孙红波、施建华、崔鲁勇、吴燕、王晓宇、韦琤莉、俞翔、于晓曦。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新建小区室内公共体育设施的分类,规定了建设要求及体育项目和场地设施、附属设施设备、场地系统的配置要求,规定了设施开放管理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与新建小区配建的、建筑规模1000 平方米以下的室内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T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 部分:通用符号
GB/T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 部分:运动健身符号
GB/T 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
GB (所有部分) 固定式健身器材
GB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GB - 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 第 部分:游泳场所
GB 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
GB/T 疏散平面图 设计原则与要求
GB/T - 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分类配置要求
GB/T 健身器材和健身场所安全标志和标签
GB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规范
GB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
GB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无障碍设计规范
CJJ 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
JG/T 城市社区体育设施技术要求
JGJ 体育建筑设计规范
JGJ - 体育场馆照明设计及检测标准
JGJ 体育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 50180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分类
根据新建小区建设规模不同,室内公共体育设施分为I型、II型、III型和IV型,其建筑规模应符合表 的规定。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01.040.03
CCS A 00
DB3601
南 昌 市 地 方 标 准
DB3601/T 6—2022
农村敬老院运营管理规范
Specification of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rural home for the aged
2022 - 03 - 09 发布 2022 - 04 - 09 实施
南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601/T 6-2022,农村敬老院,运营管理规范,DB3601/T 6-2022 农村敬老院运营管理规范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南昌市民政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南昌市民政局、江西省天同老龄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熊印根、王珈瑶、许文菲、帅艺、张婼婼、于建英、关莉、刘伟。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农村敬老院运营管理的机构要求、服务对象管理、组织人事管理、院务管理、服务管理、安全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农村敬老院的运营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9353 养老机构基本规范
GB 3165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
GB/T 35796 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
GB 38600 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763 无障碍设计规范
MZ/T 032 养老机构安全管理
MZ/T 039 老年人能力评估
MZ/T 133 养老机构顾客满意度测评
WS/T 556 老年人膳食指导
DB36/T 807 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管理规范
建标 184 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建设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农村敬老院 rural home for the aged
乡(镇)政府主办的,为服务对象提供集中供养服务的养老机构(以下简称敬老院)。
3.2
服务对象 target group
集中供养的农村特困人员和接受有偿社会养老服务的老年人。
4 机构要求
4.1 资质要求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机构要求 ........................................................................... 1
5 服务对象管理 ....................................................................... 2
6 组织人事管理 ....................................................................... 2
7 院务管理 ........................................................................... 3
8 服务管理 ........................................................................... 4
9 安全管理 ........................................................................... 5
附录 A(资料性) 服务对象信息登记表 ................................................... 6
附录 B(资料性) 采购登记表 ........................................................... 7
参考文献 .............................................................................. 8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73.040
CCS D10
DB3603
萍乡市 地方标准
DB 3603/T 3—2022
煤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指南
Guideline for suitability evaluation of utilization of underground space of coal mine
2022 - 10 - 14 发布 2023 - 01 - 01 实施
萍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603/T 3-2022,煤矿地下空间开发,评价指南,适宜性,DB3603/T 3-2022 煤矿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南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萍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江西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萍乡市国土空间调查勘测规划院、萍乡市地质矿产事务中心、萍乡市规划勘察设计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卢邦稳、王红杰,冯乃琦、卞孝东、季灵、刘辉、刘秀明、韩政兴、吴家杰、贺心刚、李秋华、漆文成、凌文军、杨新国、万素雅、戴永刚、吴国、杨婷、尹培春、邓晓强、吴勋、刘剑峰、童李霞、范鹏飞、支珞昀、高青鹏。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1 范围
本文件提供了煤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的工作方法、技术要求、报告编制要求等。
本文件适用于煤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2719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GB 5002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1044 煤矿采空区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AQ 1025 煤矿瓦斯等级鉴定规范
AQ 1028 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
AQ 1045 煤尘爆炸性鉴定规范
AQ/T 1068 煤自燃倾向性的氧化动力学测定方法
AQ 1083 煤矿建设安全规范
AQ 6201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HJ 651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煤矿地下空间 underground space of coal mine
煤矿建设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地下空间,如井筒、井底车场、中央变电所、泵房、巷道与硐室以及采空区等空间。
3.2

煤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 suitability evaluation of utilization underground space of coal mine
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煤矿地下空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适宜程度进行描述、判定和预测。
3.3

层次分析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一种用于存在不确定性情况及多种评价准则的决策的系统分析法,通过将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把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进行表达和处理,将决策者的经验予以量化。
4 工作内容及流程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工作内容及流程 ...................................................................... 1
4.1工作内容 ........................................................................ 2
4.2工作流程 ........................................................................ 2
5 煤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 ...................................................... 2
5.1前期准备 ........................................................................ 2
5.2建立评价体系 .................................................................... 3
5.3评价实施 ........................................................................ 4
6 成果编制 ............................................................................ 4
6.1一般规定 ........................................................................ 4
6.2成果报告编制要求 ................................................................ 4
6.3数据库建设要求 .................................................................. 5
附 录 A (资料性) ××煤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报告主要内容 ................... 6
附 录 B (资料性) 煤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指标分级标准表.................... 7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03.080.01

CCS A 12
DB3604
九江市地方标准
DB 3604/T 03—2022
养老机构老年人照护服务规范

Standard of care service for the elderly in pension service institutions
2022-07-07发布 2023-01-01 实施
九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604/T 03-2022,养老机构,服务规范,老年人照护,DB3604/T 03-2022 养老机构老年人照护服务规范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地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九江市民政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九江市民政局、九江市社会福利院、江西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平生、陶理洪、吕雪、李青、周悦梅、黄心悦、冯欣。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养老机构老年人照护服务的范围、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服务内容与要求以及质量
控制管理等相关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九江市各类养老机构提供的照护服务,其他养老服务机构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9353 养老机构基本规范
GB/T 35796 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
GB 38600 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
MZ 008 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
MZ/T 032 养老机构安全管理
MZ/T 039 老年人能力评估
MZ/T 132 养老机构预防压疮服务规范
MZ/T 133 养老机构顾客满意度测评
MZ/T 171-2021 养老机构生活照料服务规范
DB36/T 1581 养老机构老年人精神慰藉服务规范
DB36/T 1582 养老机构老年人服务档案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养老机构 senior care organization
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膳食、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综合性服务的各类组织。
[引自GB/T 29353,定义 3.1]
3.2
老年人 the elderly
60 周岁及以上的人口。
[引自MZ 008,定义 2.1]
3.3

照护服务 care service
协助或照顾老年人饮食、起居、清洁卫生、排泄、体位转移等日常生活及心理、医疗、用药、康复、安宁等医疗护理的活动。
4 基本要求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要求 ............................................................................ 2
5 服务内容与要求 ...................................................................... 2
6 质量控制管理 ........................................................................ 4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13.200

CCS C 50

DB4401
广州市地方标准
DB4401/T 197-2022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
进口冷冻食品集中监管仓管理规范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VID-19 epidemic—Management specifications for imported frozen food centralized supervision warehouse
2022-12-30发布 2023-01-30实施
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401/T 197-2022,管理规范,进口冷冻食品,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集中监管仓,DB4401/T 197-2022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 进口冷冻食品集中监管仓管理规范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州市标准化研究院、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州冷链行业协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霍迎辉、肖劲峰、郑裕田、郑勇、符玉华、陈刚、谢剑锋、邱志鸿、陈宗遒、李晓宁、林天骥、陈琳、连小燕、周洁、孙立杰、张咏茹、吴文晖、朱静娴、李健华、许聪辉。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进口冷冻食品集中监管仓的基本要求、人员管理、食品管理、设施设备及环境管理、车辆管理、应急处置、防疫台账及记录管理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进口冷冻食品集中监管仓(以下简称集中监管仓)的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893 安全色
GB 19193 疫源地消毒总则
GB/T 21071 仓储服务质量要求
GB/T 28009 冷库安全规程
GB/T 30134 冷库管理规范
GB 3160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冷链物流卫生规范
GB 50072 冷库设计标准
SB/T 10797 室内装配式冷库
SBJ 17 室外装配冷库设计规范
WS/T 774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现场消毒评价标准
DB44/T 1696 冷链物流配送中心作业规范
DB44/T 2161 冷库安全管理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T 3013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进口冷冻食品 imported frozen food
已如实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进口并取得进口货物报关单、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在加工、运输、贮存、销售和餐饮等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中,采用冷冻方式(0℃以下)储运的食品、半成品及原材料。
3.2
集中监管仓 centralized supervision warehouse
经本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同意设立,对进口冷冻食品进行集中消毒、集中检测、集中监管,并实行动态调整的冷库。
3.3
清洁区 clean area
未被病毒污染和潜在污染源不应进入的区域。一般为核酸检测阴性且已完成六面消毒的进口货物存放区、防护装备的储备和穿着区域,防护装备脱卸后的更衣室、浴室,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区、卫生间等区域。
3.4
半污染区 half-contaminated area
有可能被病毒污染或潜在污染源可能进入的区域。一般为防护装备的脱卸区域、暂时存放尚未出具核酸检测结果的食品中转仓等区域。
3.5
污染区 contaminated area
被病毒污染或有潜在污染源的区域。一般为进口冷冻食品卸货、采样、消毒的区域和车厢内壁等。

4 基本要求
4.1 设计要求

集中监管仓设计应符合GB 50072、SB/T 10797、SBJ 17的相关规定。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言..................................................................................................................... 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基本要求.......................................................................................................2
4.1 设计要求..........................................................................................2
4.2 设施设备配置....................................................................................2
4.3 功能分区..........................................................................................2
4.4 运营管理.............................................................................................2
5 人员管理.............................................................................................3
5.1 人员健康管理............................................................................3
5.2 人员防护与卫生要求................................................................ 3
5.3 新冠病毒核酸采样与检测............................................................. 3
5.4 外来人员登记与管理.................................................................... 3
5.5 健康宣传教育..........................................................................................3
6 食品管理.................................................................................................4
6.1 食品入库管理...........................................................................................4
6.2 食品贮存管理...........................................................................................4
6.3 食品出库管理...............................................................................4
7 设施设备及环境管理.......................................................................... 5
7.1 设施设备管理.......................................................................................5
7.2 环境管理................................................................................................5
7.3 新冠病毒核酸采样与检测......................................................... 6
8 车辆管理..................................................................................................6
8.1 运输管理..............................................................................6
8.2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与消毒................................................................................... 6
9 应急处置...........................................................................................6
9.1 应急处置情况.......................................................6
9.2 应急处置要求..............................................................................7
10 防疫台账及记录管理.................................................................. 7
附录 A (规范性) 集中监管仓高风险岗位人员集中居住闭环管理工作指引.............9
附录 B (规范性) 集中监管仓工作人员个人防护及卫生指引.................. 10
附录 C (规范性) 集中监管仓新冠病毒核酸采样检测工作指引................... 12
附录 D (规范性) 集中监管仓预防性消毒工作指引................................. 14
附录 E (规范性) 涉新冠病毒核酸阳性食品无害化处理工作指引............ 16
参考文献................................................................................................17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4401/T 197-2022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 进口冷冻食品集中监管仓管理规范已关闭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