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PDF《建筑之梦 》法兰克·洛伊·莱特 著 于潼 译 2015年版.pdf

目次
择善固执、坚持原择的建筑师/全文3
我的灵魂有翅膀/阮瘦岳7
莱特的建筑大梦与我们未完成的梦想/邱泳婷13
导言23
为了建筑(一)37
为了建筑(二)65
为了建筑·东京新帝国饭店91
机器的艺术和工艺113
拉金公司行政新大楼145
研究与已完成的建筑159
日本木刻版画:一种诠释191
装饰的道德标准219
廣畝城市:一种新的社区规划227
美国住宅建筑物体系241
美国风住宅249
国际风格271
路易斯·沙利文303
建筑师327
受奖演说349
高清PDF《建筑与装饰工程计价》 李惠玲 主编 2016年版.pdf

内容摘抄:
本书依据现行的国家规范《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一2013)、《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54一2013)、建筑与装饰装修工程计价定额,对工程阶段性计价、工程量清单计价应用进行了全面阐述。全书共分二篇12章,上篇阐述了建筑与装饰工程计价基础理论与计价方法,内容包括工程造价构成、工程定额基本理论、工程计价定额、工程造价信息;下篇阐述了建筑与装饰工程全过程计价,内容包括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价款的约定、工程合同价款调整与结算、竣工决算、招标控制价编制实例。每章均附有思考题,便于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工程造价理论、定额与清单计价规范的应用。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工程造价、工程管理、土木工程、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等专业的教材,还可作为从事土木工程造价及相关人员的学习参考书。
内容目录:
上篇建筑与装饰工程计价基础理论与方法
第1章绪论1
1.1概述
1.1.1工程造价与工程估价的概念1
1.1.2工程造价与工程估价的历史发展特点2
1.2工程造价计价特点与工作内容4
1.2.1工程造价计价特点4
1.2.2工程造价的工作内容5
1.3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7
1.3.1我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的建立7
1.3.2造价工程师的执业资格考试7
1.3.3造价工程师执业权利和义务8
1.3.4英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简介9
思考题10
第2章工程造价构成11
2.1概述11
2.2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用11
2.2.1设备购置费的构成及计算11
2.2.2工具、器具及生产家具购置费的构成及计算14
2.3建筑安装工程费用14
2.3.1建筑安装工程费用构成14
2.3.2按费用构成要素划分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构成15
2.3.3按造价形成划分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构成和计算19
2.4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构成23
2.4.1土地使用费24
2.4.2与项目建设有关的其他费用25
2.4.3与未来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其他费用27
2.5预备费、建设期贷款利息28
2.5.1预备费28
2.5.2建设期贷款利息29
思考题29
第3章工程定额基本理论31
3.1概述31
3.1.1定额的产生及发展31
3.1.2工程定额与定额水平32
3.1.3工程定额的作用与特性32
3.1.4工程定额的分类33
3.2施工过程分解与工时研究35
3.2.1施工过程及分类35
3.2.2工作时间分类36
3.2.3工时定额测定39
3.3人工(劳动)定额43
3.3.1人工(劳动)定额的概念及表现形式43
3.3.2人工(劳动)定额的作用43
3.3.3人工定额的编制方法44
3.4材料消耗定额44
3.4.1材料消耗定额的分类与作用45
3.4.2材料消耗定额的编制45
3.5机械台班消耗量定额47
3.5.1机械消耗定额的表达方式47
3.5.2机械台班定额的编制47
思考题48
第4章工程计价定额49
4.1.概述49
4.1.1工程计价基本原理49
4.1.2.工程计价方式49
4.1.3工程计价标准和依据53
4.2预算定额53
4.2.1预算定额的概念及作用53
4.2.2.预算定额消耗量指标的确定54
4.2.3预算定额基价编制56
4.3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59
4.3.1概算定额59
4.3.2概算指标59
4.4投资估算指标62
4.4.1投资估算指标的概念与作用62
4.4.2投资估算指标的编制原则62
4.4.3投资估算指标的分类及表现形式62
思考题65
第5章工程造价信息67
5.1概述67
5.1.1工程造价信息的概念67
5.1.2工程造价信息的特点67
5.1.3工程造价信息的分类68
5.1.4工程造价信息的主要内容68
5.2工程造价资料积累、分析和运用71
5.2.1工程造价资料及其分类71
5.2.2工程造价资料积累的内容71
5.2.3工程造价资料的管理72
5.2.4工程造价资料的运用72
5.3工程造价指数的编制74
5.3.1指数的概念和种类74
5.3.2工程造价指数的概念及特性分析75
5.3.3工程造价指数的编制76
思考题78
下篇建筑与装饰工程全过程计价
第6章投资估算79
6.1概述79
6.1.1投资估算概念及内容79
6.1.2.投资估算的作用80
6.1.3,投资估算的阶段划分80
6.2·投资估算的编制依据与方法81
6.2.1投资估算的编制依据81
6.2.2投资估算的编制方法81
6.3投资估算编制实例85
思考题87
第7章设计概算88
7.1概述88
7.1.1设计概算的概念88
7.1.2设计概算的作用88
7.1.3设计概算的内容89
7.2设计概算的编制原则、依据与方法90
7.2.1设计概算的编制原则90
7.2.2设计概算的编制依据91
7.2.3设计概算的编制方法91
7.3设计概算的审查95
7.3.1审查设计概算的意义95
7.3.2审查设计概算的内容95
7.3.3审查设计概算的方法97
7.4设计概算编制实例97
思考题100
第8章施工图预算101
8.1概述101
8.1.1施工图预算的概念及作用101
8.1.2,施工图预算的编制依据、原则与内容102
8.2施工图预算的编制103
8.2.1施工图预算编制的步骤103
8.2.2单位工程施工图预算的编制105
8.2.3单项工程综合预算的编制114
8.2.4建设项目总预算的编制115
8.3施工图预算的审查116
8.3.1施工图预算审查的意义116
8.3.2施工图预算审查的依据116
8.3.3施工图预算审查的内容116
8.3.4施工图预算审查的方法117
8.3.5施工图预算审查的步骤118
思考题119
第9章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价款的约定120
9.1建筑工程招投标120
9.1.1建筑工程招投标概述120
9.1.2建筑工程施工招标120
9.1.3建筑工程施工投标122
9.1.4建筑工程开标、评标和定标123
9.2招标工程量清单的编制125
9.2.1概述125
9.2.2招标工程量清单编制内容126
9.3·招标控制价的编制130
9.3.1招标控制价编制的一般规定130
9.3.2招标控制价的编制要点131
9.3.3招标控制价的计价与组价132
9.4投标报价的编制135
9.4.1·投标报价的相关概念和编制程序135
9.4.2投标报价的准备阶段135
9.4.3投标报价的询价估价阶段138
9.4.4投标报价的编制阶段140
9.5中标价及合同价款的约定147
9.5.1中标价的确定147
9.5.2工程合同价款的约定152
9.6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与计价应用实例154
9.6.1土方与基础工程计价应用实例154
9.6.2主体结构工程计价应用实例162
9.6.3屋面保温防水与装饰工程计价应用实例169
9.6.4措施项目计价应用实例175
思考题177
第10章工程合同价款调整与结算179
10.1工程合同价款的调整179
10.1.1法律法规政策变化179
10.1.2工程变更180
10.1.3物价波动182
10.1.4现场签证184
10.1.5工程索赔185
10.1.6引起合同价款调整的其他事件195
10.2工程合同价款的结算198
10.2.1我国工程价款结算方法198
10.2.2工程合同价款中期支付199
10.2.3竣工结算与支付202
(略)
高清PDF《建筑意匠与历史中国书系 蒿排世界 探寻浮游聚落的萌生、发展、影响和前景 》张良皋 著 2016年版.pdf

内容摘抄:
代序 保护蒿排
我在电视上偶然见到南美秘鲁的的喀喀湖(Lake Titicaca,西班牙语为Lago Titicaca)中的浮岛(Floating island),立即联想到中国湖中的蒿排。二者之间似乎有一种神秘的关系,足以帮我们破解世界文化迁徙和传承的疑团。
内容目录:
代序保护蒿排III
第一章人类文明的水上温床1
小引1
第一节蒿排为古人全面提供原始生活资料1
第二节蒿排萌发的物质文明5
一、用火5
二、制陶6
附论:三足陶器的发明6
三、荐居--席居的先导7
四、农业7
第三节蒿排开启的精神文明8
一、氏族、婚姻、伦理8
二、占候、卜著、文字10
三、从语言统一到文学共享10
四、最古老的蒿排狂欢节10
端午10
小结—跨入文明之后12
第二章中国蒿排流传史13
第一节从《尚书》时代到汉晋的正面记载13
第二节唐李肇《国史补》到元稹诗的侧面描写14
第三节宋苏轼、陆游、孙应时的蒿排诗史16
第四节明王世贞的记述和他所提到的《江赋》20
第五节从“町原防”说到兴化垛田21
小结保护现在,展望将来23
第三章中国古文字中的蒿排形象一初识若干蒿排字24
第一节蒿族24
第二节茲族27
第三节“氏”字群32
第四章中国蒿排文化符号35
第一节蒿排乾坤35
第二节四灵与四辅36
第三节十二生肖—蒿排动物群37
一、鼠38
二、牛38
三、虎39
四、兔39
五、龙39
六、蛇40
七、马40
八、羊41
九、猴42
十、鸡43
十一、狗44
十二、猪45
第四节十干47
甲—龟甲47
乙—候风五两48
丙—从杨权到耒耟48
丁—陶拍50
戊—长柄陶拍52
己—架田53
庚—杵54
辛—从杨权到草耙55
壬—衽席56
癸—从矩到筊56
第五节十二支57
子—从婴儿到漏箭浮舟57
丑—指爪存疑58
寅—漏箭59
卯—刘之假借字59
辰—蚌镰乎?蚌筊乎?60
巳—解释纠结60
午一能否从钉螺取得启示?61
未—是不是“三权”?61
申—神之灵威?62
酉—酒坛62
戌—警卫武器63
亥—蒿排的终局63
第五章地名中的蒿排遗迹66
第一节从鸠兹到龟兹66
第二节骆越与架田67
第三节从金山到神农架69
第六章《诗经》中的蒿排信息72
第一节《关雎》72
第二节三篇《扬之水》73
第三节《周南·汉广》76
第四节《召南·江有汜》77
第五节《邶风·谷风》78
第六节《小雅·谷风》79
第七节《邶风·新台》80
第八节《齐风·敝简》82
第九节《魏风·汾沮洳》82
第十节《唐风·绸缪》83
第十一节《秦风·蒹葭》84
第十二节《陈风·泽陂》86
第十三节《小雅·大东、鸿雁》88
第十四节《大雅·凫鹥》90
第十五节《緜》91
第十六节《棫朴》92
第十七节《小雅·小弁》93
第十八节《大雅·灵台》94
第十九节《大雅·荡之什·韩奕》95
第二十节曲终奏雅说终篇一《大雅·荡之什》96
第二十一节《诗经·颂》的历史意义104
第七章寻觅神农架109
第一节崧高即神农架109
第二节《高唐赋》中的神农架110
第三节中国的山岳崇拜117
第四节从一岳独尊到五岳并峙118
第五节神农架是架田之源即蒿排文化之源120
第六节女娲洪水的高度121
第七节用天子岩手印文化信息解释历史谜团122
第八章楚国东迁引发的蒿排思考124
第一节田家镇长江卡口的壅阻现象124
第二节江夏回流131
第三节洞庭吞吐132
第四节西阳五水倒灌135
第五节江汉朝宗于海136
第六节兹方的历史角色137
第七节豪华版蒿排—晤(出乐)142
第八节广陵潮水和吴江卡口147
一、吴江出海不畅147
二、有头无尾的淮河149
三、乘桴浮海与文化传播150
四、淮水凿开吕梁和黄河夺淮入海152
五、附论:异重流能否在长江自然形成和黄州江水西流之谜156
第九章楚国皇舆认知图说160
第一节崇东幅160
第二节尊北幅161
第三节绘制楚国皇舆认知图的意外收获164
一、进一步摸清西陵命名体系164
二、东陵后果证前因168
三、建在蒿排上的楚都一郊郢170
四、谁先提出绞国在钟祥?172
五、楚国第一郢是郊郢175
六、“霄敖”何在?177
七、钟祥何以多蒿排?179
八、巫风及其“示踪”与传播180
第十章从蒿排世界到浮岛海洋188
后记191
交稿致编者函198
(略)
《建筑学经典丛书 向拉斯维加斯学习》 [美] 罗伯特·文丘里 [美] 丹尼斯·斯科特·布朗 [美] 史蒂文·艾泽努尔 著 2017年版.pdf
![《建筑学经典丛书 向拉斯维加斯学习》 [美] 罗伯特·文丘里 [美] 丹尼斯·斯科特·布朗 [美] 史蒂文·艾泽努尔 著 2017年版.pdf [美] 丹尼斯·斯科特·布朗,[美] 史蒂文·艾泽努尔著,[美] 罗伯特·文丘里,2017年版,向拉斯维加斯学习,建筑学经典丛书,《建筑学经典丛书 向拉斯维加斯学习》 [美] 罗伯特·文丘里 [美] 丹尼斯·斯科特·布朗 [美] 史蒂文·艾泽努尔 著 2017年版.pdf](https://www.guifanku.com/wp-content/uploads/2023/01/ebe0aa06b1d203f.png)
内容摘抄:
《向拉斯维加斯学习》第一版的价格引起了学生和其他人的不满,所以我们推出了这个修订版。由于将初版进行第二次印刷会使书价增长接近一倍,我们就没有那样做,而是对本书进行了删节,使想读它的人们仍能了解书中的思想。
同时,我利用这次机会使书中的论点更加清晰,增加了一点新内容,所以尽管进行了删节,这个新版本未偏离本书的初衷,并且更深入了一步。被删去的主要是最后一部分,即我们的作品,以及约1/3的插图,包括了几乎所有的彩图,以及不能压缩到小页面上的黑白图片。版式的变化进一步降低了成本,但我们希望这一变化同样能有助于将本书的重点从图转向文,并希望它能消除这样一种矛盾:我们对包豪斯设计进行了批评,而我们这本书后来却采用了包豪斯式的书籍设计;我们感觉,第一版采用的“引起好奇心”的现代式书籍设计误传了我们的主旨,而3倍行距使得文本难以阅读版式和封面的更新使第一篇中的分析与第二篇中的理论更为清晰地表述了我们有意的安排:一种对建筑的象征主义的论述。本书的主题并非拉斯维加斯,而是建筑形式的象征主义。对正文所做的大部分修改(除了纠正错误以及适应新版式方面的修改)都集中于这个焦点。由于同样原因我们加了一个刷标题“建筑形式领域中被遗忘的象征主义”。我们还做了其他一些变更,希望它们能够文雅地“剥离文本的性征”(de-sex the text)。为了遵从当今更明智而人性化的社会习俗,我们在书中提到建筑师时不再以“他”相称。
本书不是回应批评的平台,但出于论辩与精简内容这两重目的,将列出我在其他场合所做的回答。
内容目录:
016第一篇A&P停车场的意义/向拉斯维加斯学习
017一、A&P停车场的意义/向拉斯维加斯学习
019二、商业价值观和商业方法
020广告牌是合适的选择
020作为空间的建筑
022作为符号的建筑
023三、空间中的符号先于空间中的形式:作为信息交流系统的拉斯维加斯
025四、能诱导人的建筑
028五、在历史传统中和A&P中的巨型空间
029六、从罗马到拉斯维加斯
035七、拉斯维加斯地图
045八、主街与商业带
048九、商业带的系统和秩序
051商业带中的变与不变
056十、商业带的建筑
065室内绿洲
065十一、拉斯维加斯的照明
068十二、建筑的纪念性和大型低矮空间
070十三、拉斯维加斯的风格
076十四、拉斯维加斯的标志物
083十五、混杂与难以维持的秩序
086十六、拉斯维加斯的形象:建筑的混杂与暗示
090十七、工作室备忘录
104第二篇丑陋而平凡的建筑/装饰过的棚屋
105一、用比较法下的定义
109鸭子与装饰过的棚屋
115棚屋上的装饰
117清晰的与隐晦的联想
118宏伟的与新颖的,或者丑陋的与平凡的
120装饰:标志与符号,显义与隐义,族谱与外观,意义与表现
123令人生厌的建筑会令人感兴趣么?
124二、历史先例和其他先例:面向老建筑
124历史上的象征主义与现代建筑
125作为鸭子和棚屋的大教堂
127拉斯维加斯的标志演化
130文艺复兴与装饰过的棚屋
133 19世纪的折中主义
136现代装饰
136装饰与室内空间
140拉斯维加斯商业带
146城市扩张区和巨型结构
150三、丑陋平凡论以及与之相关的和对立的理论
150丑陋平凡论开端及其进一步定义
152丑陋与平凡的符号和风格
156抵制凌驾于宏伟与新颖形象之上的鸭子、丑陋与平凡,或无思想
156建筑学中象征主义与联想的理论
160坚固+实用≠美观:现代建筑与工业本土化
163工业化的图式
165工业化风格与立体派模式
166未被承认的象征主义
172从拉土雷特修道院到奈曼-马库期
176盲从的形式主义与直接的表现主义
177装饰的表述
178空间如上帝
178巨型结构与设计控制
181错置的技术热情
182何种技术革命?
184后工业时代的前工业图式
185从拉士雷特到莱维敦
190沉默的大多数白人的建筑
192社会的建筑学与象征主义
194高设计建筑学
196总结
198附录:设计评论委员会与美术委员会
200参考文献
226致谢
(略)
DL/T 1044-2007 钢弦式应变计
ICS 27.140
P 55
备案号:21251-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 / T 1044 — 2007
钢 弦 式 应 变 计
Vibrating wire strain meter
2007-07-20 发布 2007-12-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 布

目 次
前言··································································································································································Ⅱ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产品原理、分类及规格 ······················································································································ 1
5 技术要求·············································································································································· 2
6 试验方法·············································································································································· 3
7 检验规则·············································································································································· 4
8 标志、包装、运输、储存··················································································································· 6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钢弦式应变计参数计算方法·········································································· 7
前 言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下达 2003 年行业标准项目补充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3]873 号)要求制定的。
本标准附录 A 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大坝安全监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基康仪器(北京)有限公司、国电自动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省三、刘广林、吴其均、王梅枝。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钢弦式应变计的分类与规格、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储存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大坝及其他岩土工程安全监测中测量结构应变的钢弦式应变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603 负荷传感器名词术语
GB 5604 负荷传感器试验方法
GB 6388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T 50123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频率模数 frequency modulus
频率的平方除以 1000,一个单位定义为“一个字”。
3.2
过范围限 overrange limit
能够加在钢弦式应变计传感器上不致引起性能永久性变化的被测量的最大值。
3.3
最小读数 mininum reading
钢弦式仪器在全量程范围内频率模数变化一个字时被测量的变化值。
4 产品原理、分类与规格
4.1 产品原理
钢弦式应变计主要由左右端座、钢弦和线圈等组成。
当被测结构物发生应变时,应变计左右端座产生相对位移并传递给钢弦,使钢弦受力发生变化,从而改变钢弦的固有频率。测量仪表输出脉冲信号通过线圈激振钢弦并检测出线圈所感应信号的频率,经换算得到被测结构物的应变量,其计算公式见附录 A。同时,由钢弦式应变计中的热敏电阻同步测出测点的温度值。
钢弦式应变计的基本原理及结构示意如图 1 所示。
4.2 产品分类与规格
根据安装方式,钢弦式应变计分成埋入式和表面安装式两类。
问题专业:土建 安装 市政 计价软件GCCP
所属地区:山东
提问日期:2023-01-09 08:32:15
提问网友:加油,造价人
2023-01-09 09:00:47 补充

解答网友:求己
屋面上的套避雷网定额,埋地的套接地母线定额
答疑:单价合同,定额工程量审减问题-四川
问题专业:土建 市政 公路 结算 审核
所属地区:四川
提问日期:2023-01-09 07:28:04
提问网友:张麻子
单价合同可以审减清单下现场未施工的定额的内容,但不能审减现场做了但没做够定额量,这是为什么呐?
解答网友:《理想之城》
现场做了没做够,假若钢筋搭接长度、抹灰厚度、垫层厚度等,象这些属于不影响使用功能而有一定瑕疵的现象,监理和甲方验收通过,这属于降级使用,应降低造价。审预审人员到现场发现问题,可与甲方沟通,按降级来处理。
答疑:GTJ2021土建计量-山东
问题专业:土建
所属地区:山东
提问日期:2023-01-09 07:04:26
提问网友:林
如图所示,识别负一层梁钢筋,自动识别后,所有梁的位置整体往上偏移了4897mm,跟轴线完全不重合,这是怎么回事?
解答网友:nh
导入图纸后,识别梁前先定位,再识别
问题专业:安装算量GQI
所属地区:四川
提问日期:2023-01-09 01:36:44
提问网友:我的拐拐

在基础实验楼的配电箱已经全部识别了然后现在要在金工实验楼建,但是重合了。在这之前我将每个插入的图纸都用那个交点定位了,然后就重合了,应该怎么改呢
解答网友:中国五冶李工
不需要重复建辅网,新建一个辅网,利用复制到其他楼层功能处理
答疑:瓦屋面面积如何算 i=17.67-福建
问题专业:土建计量GTJ
所属地区:福建
提问日期:2023-01-08 23:50:36
提问网友:怪人。
解答网友:《理想之城》
E=1/cos17.67=1.0495,用水平投影面积乘以E得到瓦屋面面积
问题专业:安装算量GQI
所属地区:四川
提问日期:2023-01-08 23:43:40
提问网友:我的拐拐

解答网友:求己
看截图选中的是Fa配电箱,名称和位置对得上,可以使用
(移动)功能把名称移动到对应配电箱位置
问题专业:土建
所属地区:广东
提问日期:2023-01-08 23:33:15
提问网友:混凝土

解答网友:小老百姓
场地回填:如果场地的地坪偏低 就要在场地上回填土。这个很好理解,空阔的场进行填土。
室内回填:字面理解,在室内进行回填。比如首层的地面做法里 就有回填的说法 。
基础回填:就是做好基础后 回填土方 达到一定的标高。
场地回填:属于三通一平阶段的,可以是场地的整体回填内容
室内回填:可以理解为房心回填,属于基础完成后为达到某个高度而做的
基础回填:属于基坑基槽等开挖后,完成构件之后的回填工作
问题专业:土建
所属地区:广东
提问日期:2023-01-08 23:09:51
提问网友:落落

解答网友:中国五冶李工
LL代表联系梁
高清PDF《新编土力学教程 》邵龙潭 郭莹 主编 2013年

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全新的土力学教材。作者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融人教材,针对饱和土,应用连续介质力学分析方法,分別取土骨架、孔腺水和孔歇气为脱离体进行内力分析,得到土体每一相的平衛微分方程。以平衡微分方程为基础,结合(变形)连续性条件和本构方程,建立土力学普遍问题的理论基础。在简要介绍土和土力学学科的特点。土的物理性质和工程分类后。系统讲述了平衡微分方程的导出,以及如何应用平衡方程求解饱和土涉流.地基应力、沉降和固结等问题;并专门介绍了土的强度理论、土力学试验方法,以及挡土墙和土压力,地基承载力。土坡稳定分析等岩土工程结构分析问题。书中未涉及非饱和土力学和土动力学方面的内容。
本书可作为土木。水利.电力。交通、矿山。石油等专业“土力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供相关专业研究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前言
土力学是将土体作为工程材料来研究其物理性质以及力学性能和行为的工程科学学科,它是土木、水利、交通、矿山、石油等许多专业的必修课程。
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土力学和岩土工程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完善的土力学和岩土工程学知识体系,包括土力学(含非饱和土力学)、土动力学、岩土工程学、岩土工程数值计算、岩土工程勘察与试验,以及相关的专题研究内容,其中土力学是基础。
本书与以往的土力学教材不同。它不是以包括土骨架和孔隙流体在内的土体总体为研究对象,而是以土骨架为独立的研究对象,在应力分析时只考虑土骨架与孔隙流体之间力的相互作用(孔隙流体对土骨架力学性质的影响应在土的本构关系中考虑)。它不是以太沙基的有效应力原理为基础,而是以土骨架的应力平衡微分方程为基础。在确立土的物质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平衡微分方程、变形协调方程,再结合本构关系方程,当需要考虑孔隙流体作用的影响时,还需要耦合孔隙流体的力学方程,从而建立土力学和岩土工程普遍问题的
理论基础。由此,它使得土力学更像一门力学学科而不是一门建立在工程经验基础上的工程学科。
本书共分11章,分别是:土和土力学、土的物理性质和工程分类、土的应力应变定义和平衡微分方程、饱和土渗流、地基土体的应力计算、地基的沉降与固结、土的强度理论、土力学试验、档土墙和土压力、地基承载力、土坡稳定分析。限于篇幅,书中未涉及非饱和土力学和土动力学方面的内容。
书中涉及的新内容主要有:在“土的物理性质和工程分类”一章中增加了土的物理力学量的连续性的讨论,由此确立土力学的物质模型;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土的应力应变定义和平衡微分方程”一章,依据土体内力的不同性质和不同作用效果,区分两种力系,给出土骨架应力的定义,分别建立土骨架和孔隙水的平衡徵分方程,阐明了有效应力的物理意义以及有效应力方程的物理基础;用孔隙水的平衡徵分方程而不是达西定律奠定渗流的理论基础,解释了达西定律的物理意义;用平衡微分方程、变形协调方程和本构关系统一土的应
力和变形(包括固结)分析问题;在土的抗剪强度理论中,发展了土体曲面(局部或整体)上土体的极限平衡条件,并由此给出土俸滑动稳定安全系数的定义,将稳定分析的条分法、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和有限元极限平衡法统一起来,将土坡的稳定分析问题和地基以及挡土墙的稳定分析问题统一起来。
本书虽然试图重新构建土力学的理论体系,但是它也毫不否定传统土力学的内容和知识体系。恰恰相反,它充分保留了传统土力学的知识内容和框架,尽管其中有些内容是需要改变的。
虽然人类与土打交道的时间很长,但土力学学科建立的时间并不长,其发展也远远没有完结,尚需要我们继续探索和完善。衷心希望更多的人有志于土力学和岩土工程学科的发展与完善。
本书由邵龙潭、郭莹、郭晓霞、刘港合作编写,其中第1章由郭晓霞执笔,第2~6章和第11章由邵龙潭、刘港执笔,第7-10章由郭莹执笔。全书由邵龙潭统稿并修改定稿,郭莹审校并提出修改意见。郭晓霞审核了全书的例题、思考题和复习题,并参与审定全书的修改。刘港协助完成了全书绝大部分章节的编辑、整理和修改。由于编者时间和水平所限,书中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高清PDF《地下结构抗震(第二版)》郑永来 等著 2011年版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论述地下结构震害及其特点、地下结构抗震计算与设计方法、地下结构抗震构造措施等,具体包括地下结构抗震概论、地下结构震害、地震与地震区划、地震作用下土的动力特性及土层动力响应计算、土-结构体系的动力相互作用、岩土中的应力波、动力计算的边界、地下结构抗震计算方法、地下结构抗震模型实验以及抗震设计原则与构造措施等。本书包含了作者近年来在该领域内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的工程实例介绍了地下结构的抗震原理及其分析计算方法。
本书为高等院校土建专业及地下结构专业高年级或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学使用,亦可供从事抗震工程的设计、研究人员参考。
第二版前言
本书在1995年出版以后,曾蒙部分院校的教师作为教材使用,并先后提出不少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本次再版按照这些意见和建议进行了修改。具体修改择要说明如下:在第1章中,将地下结构抗震分析方法中理论分析的解析方法分为:拟静力法(含地震系数法、等代地震荷载法)、自由场变形法(含BART隧道设计法)、土-结构相互作用法(含围岩应变传递法、反应位移法);
在第8章中,相应地将横断面抗震计算方法分为:拟静力法、自由场变形法(横断面)、土-结构相互作用法(横断面);纵向抗震计算方法分为:自由场变形法(纵向)、土-结构相互作用法(纵向),并对有关抗震计算方法的介绍进行了相应修改。此外,对其他章节的文字叙述也作了一些修改。
恳切希望读者继续对本书提出宝贵意见,并把发现的缺点和错误及时通知我们,以便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使本书越来越成为读者方便使用的地下结构抗震教材或参考书。

高清PDF《多高层房屋结构抗震设计 》陈孝坚 主编 2013年

内容提要:
多高层房屋结构抗震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课程特点在于其发展性及实践性。全书共9章,包括:地震常识,抗震设防的基本目标与方法,场地、地基及基础,结构抗震设计计算原理,概念设计,多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多高层钢结构房屋抗震设计,结构隔震减震基础等。各章附有习题供学员参考。
本教材特别适于40学时左右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作为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相关领域非学历教学用书,也适于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学习。
前言
本书根据国家教委关于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编写,依据课程教学大纲,关注吸收有关方面的最新信息,既注意课程的专业性又注意地震知识的普及性。
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1)体现“应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
(2)所引用的各类规范和技术标准均为国家最新修订版,主要包括:《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10 (简称《抗震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2010 (简称《混凝土设计规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 -2010 (简称《高层规程》)、《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 2012 (简称《荷载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 -2011 (简称《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 2011及《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 -2011 等。
(3)构成体系模块化,教材在构成体系上采用章下直接设置知识点的方式,原则上教材中的一-节相当于-一个知识点,分析一个相对独立的技术问题。
(4)第1章(地震常识)将专业知识与科普知识相结合,以提高对地震现象的感知和认知综合水平,增强地震意识,第6章(钢混抗震设计)和第7章(砌体结构抗震设计)被染以重笔,并提供了翔实的设计算例。
参加编写工作的有陈孝坚(第2、第3、第4章及第1章部分内容)、朱兰影(第6、第8章)、李鹏(第7、第9章)、李奇(第5章)、秦昕(习题)、叶英(第1章部分内容)等。
全书由余复兴高级工程师主审,在此致以诚挚的感谢!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唐光武研究员的宏观指导,在此致以谢意!
高越工程师等为教材提供了部分工程图片资料,益于课程的直观教学和抗震知识的普及,在此致以谢意!所选用图片资料仅用于非商业目的的教学及研究工作。
书中不妥与疏漏之处,恳请各位同行和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高清PDF《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定及其应用算例解析 》牟在根 编著 2014年

内容简介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适逢我国新的一轮规范规程的修订与颁布实施阶段,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 2012)等,为 了更好地满足教学的需要和供土木工程专业的读者学习新规范的参考,本书对相关规范和规程的条文进行了归类和整理,以便更容易地了解和掌握相关抗震设计条文的应用,并通过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算例,
使读者更深入体会和掌握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理论和方法。本书编排合理,简明易懂,可以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和科研院校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前言
REFACE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建筑结构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拓展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尤其是在高层建筑与超高层建筑、大跨度空间结构以及桥梁结构等建筑物中,高度越来越高,跨度越来越大,复杂程度越来越高,使结构工程师和土木工程的专业人员有充分的施展和发挥的空间,但随之而来问题是,对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的要求更加严格,所以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规范和规程的条文以及要求是非常必要的。再有21世纪第二个十年适逢我国新的一轮规范规程的修订与颁布实施阶段,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10)、《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 2008)、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2010)、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3-- 2011)、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JGJ 3- -2010)、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 2014)(报批稿)、《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 201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 -2012) 等,为了更好地满足教学的需要和供土木工程专业的读者学习新规范的参考,对相关规范和规程的条文进行了归类和整理,以便更容易地了解和掌握相关抗震设计条文的应用。本书的内容包括: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定、钢结构抗震设计规定、砌体结构抗震设计规定、单层厂房结构抗震设计规定,以及该四种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算例,使读者更深入体会和掌握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理论和方法。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研究生马万航、周琦、冯雷、闫海鑫等同学参与了编写,在此对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在本书的调研、编写以及相关论文的发表等整个过程中,得到了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发展基金(教材建设项目)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非常感谢。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参考和引用了公开发表的文献和资料,在此谨向这些作者表示非常感谢。
希望本书能为读者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一些帮助。鉴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错误及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高清PDF《工程结构抗震分析》姚谦峰 常鹏 主编 2012年

内容简介
本书系T程结构抗震学基础读物。书中结合国内外工程结构的特点和抗震经验,以及近年来我国土木T程界对抗震设计与应用的研究成果,系统介绍了地震学的理论基础与T程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地震的基本概念、地震震害分析、地震动与反应谱理论、结构抗震分析方法概述、弹性地震反应分析、振型分解反应谱法、静力弹塑性分析、弹塑性动力分析、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结构随机地震反应分析及结构的地震反应控制。
本书可供结构工程、地震工程与防护T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T程等专业研究生教学使用,亦可供从事T.程结构抗震设计、科研、施工的技术人员及相关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师生参考。
前言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使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此后,地震学及工程结构的抗震问题在我国受到普遍重视。高等学校开始为土建类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相继开设结构抗震设计课程,科学研究部[门则大力开展地震工程与结构抗震的理论与试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丰硕成果。近年来,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大震强震日趋频繁,结构抗震分析及抗震性能研究成为土木专业领域的一大热点,多次损失惨重的大地震向广大地震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从而促使地震工程理论及结构抗震设计技术不断深人发展。
与此同时,随着计算理论和分析工具的快速发展,结构工程抗震学领域的研究发展迅猛,新的抗震理念和计算方法不断涌现。为了反映国内外近年来在这些领域的研究成果以适应高等院校土建类专业师生的教学需要,特别是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的教学要求,编者结合多年为研究生讲授地震工程课的教学实践经验,并吸收了老- -辈专家教授的教学成果及本领域的最新科研成就,将经多次修订的教学讲义整理成书,以供研究生教学及从事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科研的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结合地震工程和工程结构抗震分析的发展现状,本书主要分“地震动学”和“结构抗震分析”两大部分,共11章。“地震动学”是课程的必备基础,“ 结构抗震分析”是课程的最终目标。“ 地震动学”的内容包括地震的基本概念、地震震害分析、地震动与反应谱理论;“结构抗震分析”的内容包括结构抗震分析方法概述、弹性地震反应分析、振型分解反应谱法、静力弹塑性分析、弹塑性动力分析、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结构随机地震反应分析及结构的地震反应控制。
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有:姚谦峰} (第1、 5、6、7章)、常鹏(第2、8、9章)、黄炜(第3、4章)、袁泉(第10章)及贾英杰(第11章),全书由姚谦峰、常鹏主编。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李丹煜、刘磊、夏春雨、贾穗子、庞乃勇等研究生做了大量文字、公式校对及绘图等工作。同时本书在编写中参考了许多专家和学者的研究成果,在“地震震害分析”--章从网络引用了--些震害图片,在此也向专家学者及图片作者表示深深的谢意。
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高清PDF《建筑工程常用抗震规范应用详解》罗开海 毋剑平 编著 2014年

内容提要:
本书以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 - 2008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 2010为主线,将常用抗震规范中的重点条文以及容易混淆、容易产生歧义和出错的条文进行了整合、归纳和对比,并进行了综合讲解;作者把自己多年来在规范编制、管理和工程实践中对规范条文的理解、认知以及应用规范解决实际问题的心得写了出来,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的学习和理解规范,在实际工作中快速、准确、灵活地应用规范,提高读者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书共有7章8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常用名词与术语;建筑抗震设防分类与设防标准;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场地、地基和基础;结构抗震计算与分析;多高层混凝土结构房屋;砌体结构房屋等。除上述章节外,本书还将工程实践中常见的几个疑难问题以专题的形式在附录中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本书内容涵盖了标准规范综述详解、条文背景分析与探讨、实施注意事项以及应用范例分析等,内容丰富,作为了解和学习规范的平台,本书既可作为刚刚涉足工程抗震领域的科研和C程人员的人门指南,又可为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
本书是建筑工程抗震领域相关规范的配套读本,可供从事建筑抗震研究、勘察、设计、施工、咨询等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同时本书亦可作为高校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用书。
前言
纵观人类遭受地震灾害的历史。特别是近100年来多次强烈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人们不能不得出这样的结论,地震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 -。人们要真正认识,预防和战胜它,仍然是-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在人类现有的认知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条件下,通过技术手段避免或控制破坏性地震的发生是不可能的。而地震预测预报同样也是不可靠的,众所周知,临震预报是公认的世界难题,目前为止。全世界范围内除我国1975年海城地震准确预报外,尚无二例:其次,作为中长期地震预测结果的设计用地震动参数也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往往会在区划的低烈度地区发生远超出预期的大地震。因此,在目前的科学技术状态下,采用工程技术的办法提高建筑工程本身的抗震能力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根本指施。
抗震设计规范是保障建筑工程抗震质量的技术法规,逻辑上,从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均应正确掌握并合理应用。但是,由于地震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建筑结构计算分析的种种不准确性,工程抗震相关的很多技术要求往往是基于宏观震害和工程经验的概念性和原则性规定,再加之工程抗震涉及的学科知识繁杂,对于普通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完全理解和掌握抗震相关技术规定的内涵并能合理应用,并不是- -件容易的事情。另一方面,由于现行抗震防灾标准与相关专业设计规范在具体的技术规定上存在着大量的交叉、重叠甚至矛盾,又进- -步造成了工程技术人员的困惑。
本书通过对建筑抗震设计专业相关规范的条文进行梳理、整合,并对整合归纳后的条文从条文背景、规范宗旨以及实施注意事项等角度进行解释和阐述,以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与把握规范精神,在实际工作中更准确、灵活运用规范条文,从而有效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本书以现行的《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 - 2008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10为主线,将几本常用设计规范中重点条文以及容易混淆、容易产生歧义和出错的条文整合在--起,并进行综合讲解,把作者多年来在规范编制和管理工作中以及工程实践中对规范条文的理解和认知,以及应用规范解决实际问题的心得写出来,目的是通过本书帮助读者灵活运用规范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本书内容涵盖了标准规范综述详解、条文背景分析与探讨。实施注意事项以及应用范例分析等,内容丰富,作为了解和学习规范的平台,既可作为刚刚涉足工程抗震领域的科研和工程人员的人门指南,又能为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
本书各章的内容梗概如下:
第1章常用名词与术语简要 介绍了抗震设计中常用的-些名词和术语,阐释了地震烈度、基本烈度以及设防烈度的基本概念。并结合规范的相关规定详细阐释了设防目标和设防标准的含义。此外,着重介绍了设计中经常用到的一些比值的概念,如阻尼比、扭转周期比、扭转位移比、刚度比、刚重比、剪重比、轴压比、剪跨比、剪压比等,并结合规范规定详细阐述各比值的含义、控制目的、计算方法、调整手段以及工程注意事
项等。
第2章建筑抗震设防分类与设防标准结合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 - 2008的部分条文,就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的原则、类别界定、各类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以及各行业主要建筑设防分类示例进行了阐述。
第3章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从抗震概念 设计的角度,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 2010等规范相关条文规定的背景、宗旨以及执行注意事项等进行解读,主要内容包括:抗震设防目标、抗震设防范围和依据、建筑结构布置、防震缝、结构体系、结构材料与施工、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等。
第4章场地、 地基和基础首 先对场地、地基和基础有关的地震震害进行回顾和总结,然后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 2010相关条文的背景、宗旨以及执行注意事项等进行解读,主要内容包括:场地地基的典型震害、场址选择、场地地震效应、局部地形影响,关于勘察工作的要求、地基基础抗震设计、土壤液化及抗液化措施以及桩基等。
第5章结构抗震计算与分析 结合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 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 - 2010等规范的具体规定,对结构抗震计算与分析相关条文的背景、宗旨以及执行注意事项等进行解读,内容包括结构计算分析的基本要求、地震作用计算的基本原则,结构抗震计算方法,设计反应谱、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竖向地震作用计算、截面抗震验算、抗震变形验算等。
第6章多高层混凝土结构房屋结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 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 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I 3 -2010等规范中有关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具体规定。对相关条文的背景、宗旨以及执行注意事项等进行解读,主要内容包括适用高度、抗震等级、嵌固部位、基础等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共性规定,此外还包括框架结构、抗震墙结构、框架抗震墙结构、板柱抗震墙结构、简体结构等各类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专]措施等。
第7章砌体结构房屋结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 2010中有关砌体房屋抗震设计的具体规定。对相关条文的背景、宗旨以及执行注意事项等进行解读,主要内容包括砌体房屋抗震设计的-般性规定,如总高度和总层数控制、层高控制、高宽比控制、抗震横墙间距控制、局部尺寸控制、建筑结构布置等,以及多层砖砌体房屋、多层砌块房屋和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等砌体房屋建筑抗震设计的专门措施等。
除上述草节外,本书还将工程实践中常见的几个疑难问题以专题的形式在附求中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它们分别是“附录A平 面复杂建筑不设防震缝设计方法及实例”、“附录B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楼梯构件的影响效果分析”、“附录C楼层受剪 承载力的实用计算方法”、“附录D罕遇地震下结构薄弱楼层弹塑性变形的简化计算方法"。“附录E结构弹塑性(pushover) 分析方法"、“附录F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选用表”、“附录G《建 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10疑问解答(摘录)”和“附录H《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10 (条文部分勘误完整版)等.本书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所罗开海研究员、毋剑平高级工程师编著。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工程抗震研究所领导和同事们的热心帮助和大力支持,特别是全国勘察设计大师、超限审查专家王亚勇研究员和超限审查专家委员戴国莹研究员对本书的一些疑难问题给出了详尽的技术性指导,在此,对他们致以衷心的感谢!限于作者的知识水平,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高清PDF《建筑结构》刘雁 李琮琦 主编 2013年

内容提要:
本书是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教育评估标准〉对“建筑结构”课程的基本质量要求,依据国家最新颁布、实施的相关规范编写的教材。全书共计14章,主要内容包括: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建筑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工程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混凝土梁、板的设计,柱、墙的设计,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知识,平面楼盖设计,钢木结构,多层框架结构设计,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砌体结构抗震构造,地基与基础。每章均配有本章小结和思考题与习题。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建筑类建筑学及相关本科专业的教材,还可作为工程管理类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以及供从事土木工程技术的专业人员学习、参考。
前言
“建筑结构”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主要学科基础课程之一。长期以来,该课程所采用的教材大多是土木工程专业多本专业教材的简单浓缩,缺乏较全面涵盖建筑结构知识内容、针对建筑学专业特点的教材。本教材按照《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教育评估标准(简称《评估标准》)》对“建筑结构”课程的基本质量要求,依据国家现行的相关规范,结合建筑工程实践经验以及作者的教学经验进行编写。本教材共14章,主要包括结构抗震、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木结构、地基与基础等相关内容。
结合《评估标准》对“建筑结构”课程的基本质量要求和建筑学专业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教材首先介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基本概念、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其次按照梁、板、柱、墙等构件讲解设计计算和构造要求,最后介绍几种常见建筑结构的设计方法。
本教材将基本知识、工程概念以及相关规范有机结合,配以典型的例题、思考题与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教材力求讲清概念,突出重点,注重基本理论,淡化过程推导,重视构造。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反映的“建筑结构”课程存在“内容多、概念多、公式符号多、构造规定多”以及复习不易抓住要领的问题,每章还编排了“本章小结”,总结、归纳本章的基本知识和主要内容。
参加本教材编写的有:刘雁(第1.2、3和14章)、李琮琦(第4、8和9章)、邹小静(第11. 12和13章)和杨鼎久(第5、6、7和10章);刘雁负责全书统稿,研究生郭楷、周超、李娟、袁沈峰等同学帮助绘制了部分图表,编写了部分计算例题等。编写过程中,参考、借鉴并引用了许多优秀教材、著作及相关文献资料;也得到了编者所在单位和化学工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真诚的感谢!
由于教材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加之编者的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会有不妥和疏漏之处,恳望读者批评指正,以便修改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