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 5038-2022 氮气(IG-100)灭火系统应用技术规程.pdf
内容摘抄:
1总则
1.0.1为了规范氮气 (IG-100 )灭火系统(以下简称氮气IG-100)的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管理,做到系统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工程中设置的高压无缝钢瓶贮(储)存压力为15MPa(20℃)、20MPa(20℃)和30MPa(20℃)的氮气(IG-100)全淹没灭火系统(钢瓶供气系统形式)和以工业管网常年保证气压为(0.8~3.0)MPa的氮气主管道为气源的氮气IG-100全淹没灭火系统(工业管网供气系统形式)的设计、施
工、验收和维护管理。
1.0.3氮气(IG-100)可用于扑救下列火灾:
1电气火灾:
2固体表面火灾;
3液体火灾:
4灭火前可切断气源的气体火灾。
1.0.4氮气(IG-100)不得用于扑救下列物质火灾:
1可自身提供氧及含氧化剂的化学品,如硝化纤维、硝酸钠、氯酸钠等火灾;
2活泼金属,如钾、钠、镁、钛、锆等火灾;
3金属的氢化物,如氢化钠、氢化钾等火灾;
4可自行分解的化学品,如过氧化氢、联胺等火灾;
5可燃固体物质的深位火灾。
1.0.5系统所有的组件,应在-10℃到50℃内可靠工作。
1.0.6系统组件应由贮存容器、容器阀、释放管(连接管)、单向阀、集流管、减压装置、选择阀、喷嘴、启动控制装置及管道等部分组成。
1.0.7系统所有组件应满足产品标准要求,应选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有关准入制度、检验标准的产品。
1.0.8氮气(IG-100)灭火系统的抗震设计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的有关规定。
1.0.9氮气(IG-100)灭火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维护管理,除应执行本规程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氮气(IG-100)灭火系统的施工及验收还应按《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3中关于IG541灭火系统的规定执行。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氮气(IG-l00)灭火剂IG-100 Gas nitrogen fire extinguis-hing agent
氮气(IG一100)灭火剂是一种无色、无味、非导电的洁净灭火气体,蒸发后无残余物,密度与空气相近,可用于全淹没灭火系统。即氮气(IG-100)灭火剂是由氮气组成的灭火剂。
2.1.2氮气(IG-100)灭火系统IG-100 extinguishing system
灭火剂为氮气(IG-100)的气体灭火系统。系统组件应包括储存容器、容器阀、释放管(连接管)、减压装置、驱动装置、高压软管、单向阀、安全泄压阀、集流管、检漏装置、选择阀、压力反馈装置、喷嘴及管道等部分。
2.1.3工业管网供氮气(IG-100)的灭火系统pipe-segments for technical nitrogen IG-100 fire extinguishing systems
由钢铁、化工、石油工业等企业的氮气贮罐、液氨低温贮槽(含汽化装置)、阀门站(含安全泄放装置)、氮气主管道、切断阀等组成的工业管网提供氮气(IG-100)灭火剂气源的灭火系统。
2.1.4系统工作压力System working pressure
灭火剂瓶组容器阀出口处的压力。
注:灭火剂瓶组上的容器阀若不带减压功能,系统的工作压力即为瓶组的工作压力。灭火剂瓶组上的容器阀若具有减压功能,系统的工作压力即为经减压后容器阀出口处的工作压力。
(略)
3灭火剂及系统组件
3.1灭火剂
3.1.1氮气(IG-100)灭火剂的物理(技术)特性应满足表3.1.1的要求,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惰性气体灭火剂》GB20128的有关规定。
3.2储存装置
3.2.1有管网的钢瓶供气形式氮气(IG-100)灭火系统的灭火
剂储存装置由储存容器、容器阀、单向阀、压力表、安全泄压装置和集流管等组成,储存容器和集流管应采用支架固定。
3.2.2氮气(IG-100)贮存容器的充装压力为15MPa(20℃)、20MPa(20℃)和30MPa(20℃)。
3.2.3在储存容器或容器阀及组合分配系统的集流管上,应设安全泄放装置及压力表。安全泄放装置的泄放动作压力设定值不应小于1.25倍最大工作压力,但不大于部件强度试验压力的95%,泄放动作压力范围为设定值×(1±0.05)。储存容器的充装压力为15MPa(20℃),安全泄压装置的动作压力范围为(20.7±1.0)MPa;
储存容器的充装压力为20MPa(20℃),安全泄压装置的动作压力范围为(27.6±1.4)MPa;
储存容器的充装压力为30MPa(20℃),安全泄压装置的动作压力范围为(41.6±2.0)MPa。
3.2.4同一集流管上的贮存容器,其规格、尺寸、充装压力均应一致。
3.2.5系统采用主备切换时,备用量的储存容器与主用量的储存容器应接在同一集流管上,且备用钢瓶量与主用钢瓶量一致。通过主备切换箱,主备系统可切换使用。
3.2.6贮存容器上应设有永久固定铭牌,标明每个容器的编号、容积、皮重、灭火剂名称、充装量、充装日期和贮存(充压)压力。
3.2.7贮存容器宜设在靠近防护区的专用储存间内,该储存间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且应有直接通向室外或安全疏散走道的出口,室温、环境温度范围应为-10℃~50℃。
3.2.8储存装置的布置应便于操作、维修及避免阳光照射,贮存容器的边缘和操作面距墙面或两操作面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0m,且不应小于储存容器外径的1.5倍。
(略)
4系统设计
4.1防护区
4.1.1防护区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防护区以固定的单个封闭空间划分(同一防护的吊顶层和架空地板下需同时保护时,可合为一个防护区);
2当采用管网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800m,且容积不宜大于3600m3;
4.1.2防护区的最低环境温度不应低于-10℃。
4.1.3防护区围护结构及门、窗和吊顶的耐火极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及相关标准的规定。
4.1.4防护区围护结构承受内压的允许压力,不宜低于1.2kPa。
4.1.5一套组合分配系统保护的防护区数量不应超过8个。
4.1.6封闭严密的防护区应设置泄压口,泄压口宜设置在外墙上,泄压口应位于防护区净高的2/3以上。除泄压口外,防护区内与其它空间相通的开口,应在灭火剂喷放前自动关闭。泄压口的面积应按本规程公式(4.1.6)计算:
4.2氮气(IG-100)设计用量
4.2.1应根据防护区内可燃物相应的设计灭火浓度或设计惰化浓度与防护区净容积,经计算确定氮气(IG-100)设计用量。
4.2.2防护区氮气(IG-100)灭火设计用量或惰化设计用量应按本规程公式(4.2.2-1)及(4.2.2-2)计算:
4.3启动控制装置设置要求
4.3.1启动控制装置宜设置在防护区外的室内场所,并应有保护装置,不应设置在露天场所。
4.3.2启动控制装置的设置场所应有直通室外或疏散走道的安全出口,并应设置消防专用电话分机和应急照明灯。
4.3.3启动控制装置设置场所应符合建筑物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的有关规定及有关压力容器存放的规定,存放场所的环境温度应为-10℃~50℃。
4.3.4启动控制装置的布置,应便于操作及维修,并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操作面距墙面或两操作面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0m。
4.4贮瓶间
4.4.1贮瓶应设置在防护区外的专用贮瓶间内,贮瓶间地面或楼板的承载能力应能满足贮瓶和其他设备的荷载要求。
4.4.2贮瓶间出口应直通室外或疏散通道,并应设置消防专用电话分机和应急照明灯。
4.4.3贮瓶间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门应为甲级防火门且向疏散方向开启。
4.4.4贮瓶间的室内温度应在-10℃~50℃范围,并应保持干燥和良好通风,避免阳光直射。
4.4.5设在地下、半地下或无窗或无开启窗扇或无自然通风的贮瓶间应设置机械通风换气装置。
4.5系统管网布置与计算
4.5.1管网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喷嘴的设计数量,由单个喷嘴的保护面积和防护区面积确定;单个喷嘴保护面积不应大于30m,单层喷嘴地板以上的最大喷嘴高度为6.5m,当防护区高度大于6.5m时应另加一层喷嘴;喷嘴布置的间距应按产品参数确定;
2最小保护高度不应小于0.3m;
3喷嘴安装高度小于1.5m时,保护半径不宜大于4.5m;
4喷嘴安装高度不小于1.5m时,保护半径不应大于7.5m;
5喷嘴宜贴近防护区顶面安装,距顶面的最大距离不宜大于0.5m;
6喷嘴的射流方向不应朝向液体表面;
7管网上不应采用四通管件进行分流;管道分流应采用三通,三通分流的最小流量不少于总流量的5%;
8钢瓶供气形式的氮气(IG-100)灭火系统灭火剂释放时,管网应进行减压,减压装置宜采用减压阀、减压孔板;减压阀宜设在瓶头阀后,减压孔板宜设在系统的源头或干管入口处;
9防护区内连接各喷嘴的输送管道宜同程、对称布置,各喷嘴的灭火剂气压宜相对均匀。
4.5.2管网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或使用通过国家法定检验机构验证或测定的专用设计软件计算。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NB/T 10853-2021 煤矿采动区煤层气地面抽采井群技术规范
ICS75.020
CCS D 09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10853-2021
煤矿采动区 煤层 气地面抽采井群 技术规范
Code for technology of coalbed methane well group of surface extraction in coal mining area
2021-12-22发布2022-06-22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国家能源局提出。
本文件由能源行业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NEA/TC27)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山西晋煤集团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易安蓝焰煤与煤层气共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孙海涛、付军辉、文光才、孙东玲、李日富、武文宾、都海龙、林府进、李国富、王然、张玉明、张明明、江万刚、晁建伟、马正恒、孙朋、马淑胤、李良伟、姚壮壮、王朝帅、赵学良、孙锐、程吴、张兆一、刘文、王亚洲。
内容摘抄:
煤矿采动区煤层气地面抽采井群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煤矿采动区煤层气地面抽采井群的术语和定义、一般规定、并群可采资源量计算,并群井间距确定及井群布置、井群抽采管网系统,井群抽采煤层气纯量控制、井群轴采率计算等。
本文件适用于煤矿采动区煤层气地面直井,L型顶板水平井等形成的井群抽采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0471煤矿瓦斯轴采工程设计标准
AQ1018并瓦斯酒出量预测方法
AQ1076煤矿低浓度瓦斯管道输送安全保障系统设计规范
NB/T10364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工作而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
NB/T10365煤矿采动影响区瓦断抽采地面直井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采动区煤层气地面并群coalbed methane surface well group in mining area
进行采动区煤层气联网抽采的3口及3口以上的地面井,由地面直井、地面L型顶板水平井等井型地面井组成。
4一般规定
4.1基本条件与原则
4.1.1地面具备布置地面并场(20m×20m)的条件,且对应的井下开采煤层的上覆岩层不含强富水性及以上等级含水层。
4.1.2地面交通相对方便且能较方便地进行地面管网布置。
4.2设计内容
设计内容应包括:采动区煤层气地面并群可采资源量计算、并群井间距确定及井群布置,并群抽采管网系统,井群抽采煤层气纯量控制、井群抽采率计算等。
(略)
内容索引:
目次
前言Ⅱ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一般规定1
5井群可采资源量计算2
6井群井间距确定及井群布置2
7井群抽采管网系统…2
8井群抽采煤层气纯量控制3
9井群抽采率计算…4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61/T 5040-2022 住宅厨房、卫生间装配式排气道系统技术规程.pdf
内容摘抄:
1总则
1.0.1为规范住宅排气道系统 的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保证工程质量,做到安全、耐久、防火、防窜气、环保、经济,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陕西省住宅厨房 、卫生间通风换气采用装配式排气道系统的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住宅排气道系统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和陕西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住宅装配式排气道系统assembled exhaust duct system of residential building
将工业化生产的竖向共用排气道、防火与止回、风帽等部件及其连接构件,在现场进行系统化集成,采用装配化施工安装的排气道系统。
2.0.2支管branch duct
连接竖向共用排气道与吸油烟机或排风机之间的管道。
2.0.3支管最大排气静压maximum exhaust pressure of branch duct
排气道系统正常使用时,楼层支管排气静压力的最大值。
2.0.4进气口air inlet
排气道的进气孔口。
2.0.5防火与止回部件fireproof and check valve parts
安装在排气道进气口处起隔烟阻火作用的一体化阀门,或由具有防火、止回功能的部件构成,在规定时间内满足耐火性能要求的组合件。
2.0.6风帽blast cap
安装于排气道最顶部,可防止雨雪及杂物等进入排气道内,并引导排气道内废气排出、防止倒灌的装置。
3基本规定
3.0.1住宅排气道系统按使用功能可划分为厨房排气道系统和卫生间排气道系统;按结构特征可划分为等截面排气道系统和变截面排气道系统。
3.0.2住宅排气道系统应在整体设计成型后,对成套产品进行型式检验,由建筑设计单位选型、布局设计,应用于住宅建筑中。
3.0.3住宅排气道系统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排气道系统形式的选择、整体结构连接的布置、系统通风能力的核算;
2排气道支管、防火与止回部件、风帽部件等组件的选型,组件通风能力核算;
3排气道的垂直承载能力核算;
4承托结构的构造设计、承托件的承载能力核算;
5风帽基座结构设计、风帽与基座连接强度核算;
6其他相关结构设计与强度核算。
3.0.4住宅排气道系统应根据建筑层数、当地气候条件、防火要求等因素,选择适用的住宅排气道系统。选用的排气道系统的使用高度应在型式检验范围内,并应根据建筑实际需求对承托、风帽基座等结构以及防火设计等进行调整,且应核算其承载能力及通风能力。
3.0.5住宅排气道系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规定。
3.0.6住宅排气道部件应采用工厂机械化生产,其性能指标应符合本规程第4.2节的规定。
3.0.7住宅排气道系统性能型式检验方法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其现场性能试验方法及验收标准应符合本规程附录B的规定。
3.0.8住宅排气道系统应采用与型式检验报告一致的排气道、防火与止回部件、风帽等关键部件,并应确保系统的完整性、有效性和配套性。
3.0.9住宅排气道系统的排气道部件、防火部件、风帽部件等应采用不燃材料,排气道、防火部件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h。
3.0.10住宅排气道系统设计、施工及部件生产应满足环保与安全要求,并应按系统化原则进行设计选型。
4材料与部件
4.1原材料与辅料
4.1.1生产排气道的原材料应为不燃材料,且应符合以下规定:
1水泥强度等级不得低于42.5,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规定;
2骨料粒径不得大于排气道壁厚的1/3,其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或《轻骨料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JGJ/T12及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4685、《建设用砂》GB/T14684的规定;
3外加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的规定;
4生产用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5管体增强材料应具有防腐性能,应满足排气道强度和耐久性要求,并符合防火、环保的规定。增强材料应均匀布于排气道管体薄壁中。增强材料用热镀锌电焊网网号应为04×04,且丝径不应小于0.7mm,其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镀锌电焊网》GB/T33281的规定;增强材料用钢筋直径不应小于4mm,其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T1499.1的规定;增强材料用合成纤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泥混凝土和砂浆用合成纤维》GB/T21120的规定。
4.1.2承托件宜使用角钢或钢筋等金属材料,并应进行防腐处理。
4.1.3施工现场用坐浆、填缝及密封砂浆宜使用聚合物水泥砂浆,聚合物水泥砂浆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JC/T984的有关规定;填充用细石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
4.2排气道部件
4.2.1排气道部件宜采用混凝土制品,并应满足《住宅厨房和卫生间排烟(气)道制品》JG/T194及其他相关标准的要求。
4.2.2排气道部件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内外表面不应有裸露钢丝网、蜂窝、孔洞及夹渣等现象:
2内表面应平整、光滑,不应有裂纹;
3流通截面为矩形时,内拐角应做成圆角;
4端面应平整无飞边,且与外壁面相垂直;
5壁厚不应小于15mm;
6产品商标或生产企业名称应标注在排气道部件外壁进气口下部;
7下列条件的排气道部件可修补后使用:
1)每侧壁面的麻面、蜂窝不超过两处,每处面积不超过0.01m2。
2)工地现场外壁端面碰损,长度方向不超过50mm,宽度不超过100mm。
4.2.3排气道部件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2.3-1、4.2.3-2的要求: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61/T 5042-2022 桩基施工安全技术规程.pdf
1总则
1.0.1为在桩基施工 中,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有效降低桩基 施工过程安全技术风险,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环保节能,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陕西省境内桩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技术管理。
1.0.3桩基施工应结合工程特点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优化工艺、精心施工、严格监控。
1.0.4桩基工程施工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桩基pile foundation
将建筑全部或者部分荷载传递给地基土且具有一定性能的构件。
2.1.2基桩single pile in pile foundation
桩基础中的单桩。
2.1.3灌注桩cast-in-place pile
通过机械或人工成孔,灌注混凝土形成的基桩。
2.1.4预制混凝土桩precast concrete pile
在工厂或施工现场预制,现场沉至预期部位的基桩。
2.1.5钢桩steel pile
采用钢质板材、型材在工厂或施工现场加工制作,现场沉至预期部位的基桩。
2.1.6危险源hazard
桩基施工过程中可能导致伤害、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可能因暴露而导致伤害和健康损害的环境。
2.1.7环境保护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为解决桩基施工中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活动的总称。
2.1.8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divisional subdivi-sional work with higher risks
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导致人员群死群伤或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分部分项工程。
2.2符号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
D风险等级值,用以划分危险等级程度;
d桩身直径,mm;
δ一钢筋混凝土护壁厚度,mm。
3基本规定
3.0.1桩基施工前建设各方应结合工程实际和项目特点,明确安全管理目标,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根据工程规模、桩基类型,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明确、落实安全责任,制定施工安全技术 和环境保护措施。
3.0.2桩基工程施工前应了解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候条件及周边环境等,对可能影响施工安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并采取防治措施。
3.0.3桩基施工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方案中明确桩基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并经审批、审查通过后组织实施。
3.0.4施工单位开工前应根据危险源辨识和评估情况,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组织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教育,对作业人员按规定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3.0.5项目经理等应具备执业资格和注册证书;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质量员和材料员等应持证上岗:特种作业人员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从事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施工的作业人员应经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3.0.6起重吊装工程及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应由有资质的单位、专业人员进行。
3.0.7吊装设备、打桩机械应设置避雷装置,机电设备、电器等应有防雨、防雪、防潮措施,易燃易爆与危化品存放及使用应满足现行国家有关标准规定。
3.0.8机械设备应有合格证、出厂说明书及相关技术文件,验收合格后进场,技术性能应满足施工和环保要求,特种设备应检验检测合格,满足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管理要求。
3.0.9起重吊装及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人工挖孔桩及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可能影响工程施工安全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及尚无国家、行业标准的分部分项工程,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履行审批手续。
3.0.10施工现场应封闭管理,施工作业区、办公区和生活区宜三区分离,各区间距离应满足安全规定。
3.0.11施工现场应设置安全通道,孔口、坑边及高空临边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及安全警示标志。
3.0.12安全管理人员应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制止违章作业,及时排查、报告和消除现场安全隐患。
3.0.13遇雷雨、大雾和六级及以上大风等恶劣气候时,应停止户外作业;高温天气户外露天作业应符合国家职业健康安全相关法规规定。
4危险源辨识与控制
4.1一般规定
4.1.1桩基施工前,应根据桩基工程施工实际,辨识桩基施工过程的危险源。危险源辨识应包括下列环境因素和作业条件:
1施工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候条件和特殊场地条件等因素;
2影响施工安全的现场及周边临近地上、地下建筑,地下管线、空洞、架空输电线路等;
3现场临时用电;
4孔口及临边、高度2.0m以上的高空作业:
5桩基设备及配套设备的安装、拆卸、搬迁和使用;
6施工现场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
7场地道路、基坑及边坡等;
8其他操作复杂、危险性大的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
4.1.2应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价,确定一般危险源或重大危险源。
4.1.3对识别出的危险源应实行分级管理,重大危险源应制定重大危险源管控措施;措施具备针对性和可行性,经审批后实施。
4.2危险源辨识与评价
4.2.1桩基施工中应进行危险源辨识,常见危险源的辨识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
4.2.2桩基施工可采取直接判定法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等方法进行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
4.2.3采用直接判定法进行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时,符合下列特征之一的应识别为重大危险源:
1违反或不能满足职业健康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
2违反或未满足桩基施工相关规范,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行为;
3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和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
4使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方法(LEC法)评价风险等级为I、Ⅱ级的危险源;
5自然事件可能对桩基工程影响的;
6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造成一定直接经济损失的;
7根据桩基工程施工的实际,应识别列为重大危险源的其他情况。
4.2.4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方法(LEC法)进行危险源识别时,评价各项值应根据附录B确定,风险等级值>160分的应判定为重大危险源。风险等级值的应按4.2.4式进行计算:
(略)
4.3危险源控制
4.3.1桩基工程施工前应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作业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格及技术能力的同时,还应配备与危险防护相适宜的用品与装备。
4.3.2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一般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台账,实施动态管理。
4.3.3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职业卫生健康监护档案,配备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定期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的防疫措施。
4.3.4桩基工程重大危险源管控措施应包括下列内容:
1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2重大危险源控制目标;
3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
4检测及监测;
5应急处置措施。
4.3.5重大危险源管控措施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1桩基工程施工前,应在施工现场醒目位置设置重大危险源公示牌;
2建立重大危险源的关键工序、关键部位、关键措施、设施及关键环境条件的监测、隐蔽检查验收、安全专项检查、报告的工作机制,并组织实施;
3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桩基施工危险源进行安全专项检查,实施危险源防治动态管理,安全专项检查内容详见附录C:
4.3.6桩基施工中重大危险源还应编制应急处置措施,制定应急救援程序,明确应急保障和资源配置,发生危险时,立即启动应急救援程序。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NB/T 10852-2021 煤矿采动稳定区煤层气开发储量评估和片区优选方法
ICS75.020
D10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10852-2021
煤矿采动稳定区 煤层气开发储量 评估和片区优选方法
Reserves evaluation and area optimization methodof CBM development in mining stability zone of coal mine
2021-12-22发布2022-06-22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国家能源局提出。
本文件由能源行业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NEA/T℃27)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大学、易安蓝焰煤与煤层气共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日富、文光才、孙海涛、王然、李国富、陈结、李文、林府进、任奕伟、付军辉、廉玉广、张玉明、于宝种、李超、鲍方、邵彬、鲁小春、陈玉桂、张楼生、任波、吴志坚。
内容摘抄:
煤矿采动稳定区煤层气开发储量评估和片区优选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煤矿采动稳定区煤层气开发储量评估和片区优选的术语和定义、一般规定、储层物性参数测算、储层孔隙体积测算、储量估算方法、采动稳定区片区评价及优选,
本文件适用于煤矿采动稳定区煤层气开发储量评估和开发片区优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471一2018煤矿瓦斯抽采工程设计标准
DZ/T0216一2020煤层气储量估算规范
DZ/T0254一2020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规范
NB/T10365一2019煤矿采动影响区瓦斯抽采地而直井设计规范
SY/T6098一2010天然气可采储量计算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采动稳定区stable region after mining
因煤层开采造成的采场围岩内应力重新分布过程已经基本停止,通常指岩层连续两个月沉降位移小于5mm/月的区域。
[来源:NB/T10365一2019,2.3]
3.2
采动稳定区煤层气储层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 in mining stable area
受到煤层采动卸压影响,内部裂隙发育并且移动基本稳定的能够储集和渗滤煤层气的开采煤层及其邻近煤岩层,简称煤层气储层
3.3
应力卸压度degree of stress relief
采场围岩的残余应力与原岩应力的比值,表征煤层开采后围岩的应力卸压程度。
3.4
资源构成加法resource composition addition
通过直接估算各主要来源气量,相加得到评估区域总气量的方法,适用于实际生产资料缺失严重的矿区,
3.5
气量守恒减法gas conservation subtraction
在评估区域原始煤层气资源量评估结果的基础上,扣除掉井下生产前后损失的各项煤层气量,最终得到评估区域煤层气量的方法,适用于可获得一定的井下实际生产资料的矿区。
4一般规定
4.1基本原则
煤矿采动稳定区煤层气开发储量评估及片区优选应符合如下原则:
a)在开发项目执行前进行;
b)在分析评估区域基本资料的前提下完成。
(略)
内容索引:
目次
前言Ⅱ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一般规定2
5储层物性参数测算3
6储层孔隙体积测算3
7储量估算方法4
8采动稳定区片区评价与优选8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NB/T 10828-2021 大型混流式水轮机转轮马氏体不锈钢铸件技术条件
ICS27.140
CCS K55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10828一2021
大型混流式水轮机 转轮马氏体 不锈钢铸件 技术条件
Specification of martensitic stainless steel castings for large Francis turbine runners
2021-11-16发布2022-02-16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三峡机电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通用电气设备(中国)有限公司、上海福伊特水电设备有限公司、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二重(德阳)重型装备有限公司、上海重型机器厂有限公司、鞍钢重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大连华锐重工铸钢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辽宁福鞍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成平、胡伟明、李殿中、马德生、刘洁、刘功梅、王培、徐军、邓伟勇。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内容摘抄:
大型混流式水轮机转轮马氏体不锈钢铸件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大型混流式水轮机转轮马氏体不锈钢上冠、下环和叶片铸件的订货要求、技术要求、制造、检验规则和试验方法、验收及发货等。
本文件适用于大型混流式水轮机转轮马氏体不锈钢上冠、下环和叶片铸件,其他型式和规格的水轮机转轮马氏体不锈钢铸件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2钢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GBT223.11钢铁及合金铬含量的测定可视滴定或电位滴定法
GBT223.14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但试剂萃取光度法测定钒含量
GB/T223.19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新亚铜灵-三氯甲烷萃取光度法测定铜量
GB/T223.25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丁二酮肟重量法测定镍量
GB/T223.26钢铁及合金钼含量的测定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法
GB/T223.60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高氯酸脱水重量法测定硅含量
GB/T223.62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乙酸丁酯萃取光度法测定磷量
GB/T223.63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高碘酸钠(钾)光度法测定锰量
GB/T223.66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硫氰酸盐-盐酸氯丙嗪-三氯甲烷萃取光度法测定钨量
GB/T223.72钢铁及合金硫含量的测定重量法
GB/T223.82钢铁氢含量的测定惰性气体格融-热导或红外法
GB/T223.86钢铁及合金总碳含量的测定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
GB/T228.1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GB/T229金属材料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
GB/T231.1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232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
GB/T6060.1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第1部分:铸造表面
GB/T6414铸件尺寸公差、几何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
GB/T7233.2铸钢件超声检测第2部分:高承压铸钢件
GB/T9443铸钢铸铁件渗透检测
GB/T9444铸钢铸铁件磁粉检测
GB/T9445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
GB/T9452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
GB/T11170不锈钢多元素含量的测定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常规法)
GB/T11261钢铁氧含量的测定脉冲加热惰气熔融红外线吸收法
GB/T20066钢和铁化学成分测定用试样的取样和制样方法
GB/T20123钢铁总碳硫含量的测定高频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常规方法)
GB/T20124钢铁氮含量的测定惰性气体熔融热导法(常规方法)
YB/T4396不锈钢多元素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打磨polishing
采用砂轮等工具磨削去掉铸件表皮,使铸件达到最终成品尺寸及表面粗糙度要求。
3.2
粗磨coarse grinding
采用砂轮等工具磨削去掉铸件表皮,使铸件毛坯表面达到无损检测及尺寸检测要求。
3.3
粗加工rough machining
采用机床加工去掉铸件表层余量,铸件仍留有规定的加工余量。
3.4
精加工fine machining
采用机床加工去掉铸件加工余量,使铸件达到最终成品尺寸要求。
3.5
单个缺陷single defect
缺陷的间隔不小于其中较大缺陷长度的5倍时的缺陷。
3.6
(缺陷)凹坑深pit depth of excavated defect
清除缺陷后,在铸件本体上形成的表面能满足PT或MT要求和施焊要求的凹坑深度。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氩氧脱碳精炼方法:argon oxygen decarburization,AOD
真空吹氧脱碳精炼方法:vacuum oxygen decarburization,VOD
(略)
内容索引:
目次
前言Ⅱ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2
4缩路语2
5订货要求2
6技术要求3
7制造6
8检验规则和试验方法…7
9验收及发货9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问题专业: 园林
所属地区: 吉林
提问日期: 2023-01-03 08:29:34
提问网友: lcy
只有下图(无其他说明),是怎么知道渣土外运是多少立的?这里指的渣土外运是什么意思?
解答网友: 静心茶
看一下原地面标高与设计标高是否有高差,如有高差,可能存在渣土外运或土方回填。
或者绿化范围存在拆除工程量,也可能有渣土外运。
问题专业: 安装 概算 计价软件GCCP
所属地区: 山东
提问日期: 2023-01-03 08:28:17
提问网友: 黄超龙
说明套管是DN200,定额我是套 DN200的还是DN150的定额
解答网友: 蓝鲸
按照套管套定额的
回答正确请采纳并点赞,因为每一个专家都是免费服务的
问题专业: 土建 预算 土建计量GTJ
所属地区: 上海
提问日期: 2023-01-03 08:24:37
提问网友: Lilkyrie
解答网友: 冯福连
问题专业: 预算
所属地区: 湖北
提问日期: 2023-01-03 08:19:18
提问网友: 这问题解决了
解答网友: 大家广联
问题专业: 土建 预算 土建计量GTJ
所属地区: 上海
提问日期: 2023-01-03 05:20:28
提问网友: Lilkyrie
解答网友: 维达詹工
你好:
问题专业: 安装 安装算量GQI
所属地区: 福建
提问日期: 2023-01-03 01:41:25
提问网友: 哎呀呀
解答网友: 大海
空调室外机与室内机之间的连接线(不用计算)。不是空调机的电源线。
问题专业: 安装
所属地区: 广东
提问日期: 2023-01-03 00:21:39
提问网友: 造价小白
解答网友: 小明
你好。应该是消防栓。
提问日期: 2023-01-02 23:32:16
提问网友: 日月星辰
风管管道尺寸确定,但是临近外墙有个喇叭口,尺寸变大,如何确定外墙防雨百叶的尺寸?
解答网友: nh
查看说明或大样看看,图纸应会注明
问题专业: 土建 设计 土建计量GTJ
所属地区: 四川
提问日期: 2023-01-02 23:23:35
提问网友: 小罗
2023-01-02 23:34:50 补充
解答网友: 欢乐心中飞雪
正常情况下布置有跨板受力筋的不会有面筋布置的
核对一下布置的面筋是否正确
答疑:浙江凿桩头后的垃圾处理套什么定额?-浙江
问题专业: 土建
所属地区: 浙江
提问日期: 2023-01-02 22:53:47
提问网友: 168
浙江凿桩头后的垃圾处理套什么定额?
解答网友: 大庆张工
凿桩头后的垃圾存在装斗、吊装、卸料、归堆、覆盖防尘、安全防护、装车、外运、卸车的过程。我一般使用渣土外运这一项。不知道当地有没有这个子项。
问题专业: 土建计量GTJ
所属地区: 广东
提问日期: 2023-01-02 22:49:54
提问网友: 小白
这个板负筋布置是正常的吗?
解答网友: 薛子庆
通长布置一道就可以,中间有洞口标注了两侧
问题专业: 土建
所属地区: 北京
提问日期: 2023-01-02 22:47:23
提问网友: 赵欢脱
A4-150的钢筋怎么布置,用板筋布置吗
解答网友: 欢乐心中飞雪
1是套用找平层定额,配筋按地面积*平方米理论重量计算就可以
2是结构中的混凝土筏板,已经正常计算了
3-7是正常套用清单和定额的
8是结构中级车垫层子目,已经正常计算了
9是不需要计算的,因为基槽土方不需要夯实的,也就是说改做法不存在
问题专业: 土建
所属地区: 海南
提问日期: 2023-01-02 22:46:09
提问网友: 初学造价者
解答网友: 月上枝头
B
问题专业: 土建
所属地区: 海南
提问日期: 2023-01-02 21:25:17
提问网友: 初学造价者
解答网友: GXZ
假设是矩形,那么就是:(1.2*0.35+x*0.3)*4
1
…
3,993
3,994
3,995
…
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