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G/T 2878-2023 胶鞋试穿试验规则.pdf
ICS61.060 CCS Y 78 H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2878—2023 代替HG/T28781997 胶鞋试穿试验规则 Rules of rubber footwear trials 2023-07-28发布 2024-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HG/T2878-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 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HG/T2878一1997《胶鞋试穿试验规则》,与HG/T2878一1997相比,除结构调整 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适用范围(见第1章,1997年版的第1章); b)更改了“受试者”“试验鞋”“对比鞋”的术语和定义(见3.1、3.2、3.3 1997年版的 2.1、2.4、2.5); c)删除了“穿着日”“活动周期”“缺陷”的术语和定义(见1997年版的2.2、2.3、2.6); d)增加了“鞋尖”“跖趾围”“脚腰/脚背”“后跟”“鞋内长度”“稳定性”“鞋内止滑性”“前掌 回弹性”“功能性试验”“耐久性试验”“试穿周期”“身体质量指数”的术语和定义(见 3.4、3.5、3.6、3.7、3.8、3.9、3.10、3.11、3.12、3.13、3.14、3.15); e)增加了“试穿分类”一章(见第4章); )更改了“受试者的选择”(见5.1 1997年版的3.1、3.2),按“功能性试验”和“耐久性 试验”分别制定试验步骤(见5.2、5.3 1997年版的3.3、3.4、3.5、3.6、3.7、3.8、 3.9); g)删除了“结果表示”一章(见1997年版的第4章); h)更改了“试验报告”的要求(见5.2.3、5.3.3 1997年版的第5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胶鞋分技术委员会(SAC/TC35/SC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三六一度(中国)有限公司、莆田市恒捷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莆田华青日用品 有限公司、泉州励川鞋材有限公司、泉州市标准化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戴惠恋、李天源、张北战、魏书涛、陈召圆、陈铁乃、林志杰、马燕红.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97年首次发布为HG/T2878—1997;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 HG/T2878-2023 胶鞋试穿试验规则 警示:使用本文件的试穿人员应为符合试穿要求的试穿者,试验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 经验.本文件并未指出可能的安全问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 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一种制鞋者对鞋的工艺、材料、型号、结构等方面改变以后,通过人体试穿对已设 定性能的鞋类进行对比评估的试验方法.本文件规定了术语和定义、试穿分类、受试者的选择以及试 验鞋功能性试验和耐久性试验的评判程序. 本文件适用于各类鞋、靴等,用于验证制鞋工艺、材料、型号、结构等的改变对鞋的功能性和穿 着耐久性的影响.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T33384胶鞋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3338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受试者subj...
HG/T 2875-2023 橡塑鞋微孔材料交联密度特征值试验方法.pdf
ICS61.060 CCS Y 78 H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雅 HG/T2875—2023 代替HG/T28751997 橡塑鞋微孔材料 交联密度特征值试验方法 Cellular material for rubber-plastic shoes- Determination of intrinsic value of crosslink density 2023-07-28发布 2024-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HG/T2875—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 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HG/T2875一1997《橡塑鞋微孔材料交联密度特征值试验方法》,与HG/T2875一 1997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交联密度特征值的定义(见3.2 1997年版的第3章); b)更改了原理(见第4章,1997年版的第4章); c)更改了“仪器和设备”的要求(见5.1、5.2、5.3、5.4 1997年版的5.1、5.2); d)删除了“溶剂”的要求(见1997年版的第6章); )更改了“试样”的要求(见6.1、6.2、6.3 1997年版的7.1、7.2、7.3); )更改了“试验”的过程(见7.1、7.2、7.3、7.4、7.5 1997年版的8.1、8.2、8.3); g)更改了“结果表示”(见第8章,1997年版的第9章); h)增加了“精密度”的要求(见第9章); i)更改了“试验报告”的要求(见第10章,1997年版的第10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胶鞋分技术委员会(SAC/TC35/SC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福建华峰新材料有限公司、昆山海关综合技术服务中心、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 份有限公司、福建烯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泉州晋科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利英、张北战、丁皓、李天源、陈召圆、陆东东、马燕红、卢鑫.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97年首次发布为HG/T2875—1997;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 HG/T2875—2023 引言 橡塑鞋微孔材料交联密度特征值在生产过程中为产品质量的控制提供了依据,因此,HG/T2875一 1997《橡塑鞋微孔材料交联密度特征值试验方法》在胶鞋行业中被广泛应用.然而,1997版标准已 不适应胶鞋行业发展的需求.随着制鞋技术的进步,胶鞋行业内测定微孔材料交联密度特征值普遍采 用核磁共振试验方法,本方法具有无需化学试剂、绿色环保且分析速度快、测量误差小、结果重现性 好等优点,因此本文件修改为核磁共振测定交联密度特征值的试验方法,能够保证标准的科学性和适 用性. 为了让使用者对本文件的发展及变化情况有全面的了解,也为今后文件的修订提供便利,便于检 索到相关文件、了解文件的背景信息,现将本文件首次发布之前的版本信息提供如下: —1984年首次制定为推荐性国家标准,编号为GB/T4494一84; ——1997年由国家标准调整为化工行业标准,原国家标准GB/T4494一84废止,并重新编号为 HG/T2875-1997. Ⅲ ...
HG/T 2821.1-2023 带和多楔带用浸胶聚酯线绳 第1部分:硬线绳.pdf
ICS83.140.99 CCS G 47 H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2821.1-2023 代替HG/T2821.12013 V带和多楔带用浸胶聚酯线绳 第1部分:硬线绳 Dipped polyester cords for V-belts and V-ribbed belts- Part 1:Stiff cords 2023-07-28发布 2024-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HG/T2821.1-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 规定起草. HG/T2821分为两个部分: —第1部分:硬线绳; ——第2部分:软线绳. 本文件为HG/T2821的第1部分. 本文件代替HG/T2821.1一2013《V带和多楔带用浸胶聚酯线绳第1部分:硬线绳》,与 HG/T2821.1一2013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增加了引言; b)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 c)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 d)增加了产品规格1100dtex9X3(见4.2); )修改了浸胶聚酯线绳的物理性能指标(见5.1 2013年版的4.1); f)修改了试验环境(见6.2 2013年版的5.2); g)修改了物理性能试验方法,其断裂强力等力学性能、直径和定长度重量、干热收缩率、干热 收缩力、黏合强度试验方法分别引用国家标准(见6.1.1、6.1.2、6.1.3、6.1.4 2013年 版的附录C、附录A和附录B、附录D、附录E); h)将干热收缩力调整为正式指标(见表1、表2 2013年版的表1、表2); i)修改了浸胶聚酯硬线绳的质保期(见8.3.2 2013年版的7.3.2); j)删除了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浸胶骨架材料分技术委员会(SAC/TC35/ SC1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青岛天邦线业有限公司、青岛科技大学、浙江百傲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尤夫 高新纤维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索力得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晟科材料有限公司、青岛新材料科技 工业园发展有限公司、青岛科大新橡塑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于白鸽、刘莉、尤妙增、宋明根、马建平、黄兆阁、王丽丽、李伟.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96年首次发布为HG/T28211996 2008年第一次修订,2013年第二次修订; ——本次为第三次修订. I HG/T2821.1-2023 引言 按照国内浸胶聚酯线绳行业的具体情况,带和多楔带用浸胶聚酯线绳分为硬线绳和软线绳 (两种线绳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浸渍胶料和处理工艺不同,形态分别呈硬质和软质,故称为硬线绳和软 线绳).两种产品在技术性能上有较大的差异,其试验方法及试验条件也有不同.HG/T2821分别对 硬线绳和软线绳给出了技术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这可使上下游行业对两类产品的制造、技术性能、 特殊规格定制等方面的技术交流更加便捷高效,有利于提升产品的质量,促进行业上下游的协同发展 和技术进步. HG/T2821由两部分构成: ——第1部分:硬线绳.该类产品一般作为骨架材料应用在切边带及包布带. ——第2部分:软线绳.该类产品一般作为骨架材料应用在包布带. Ⅱ ...
HG/T 2793-2023 工业用导电和抗静电橡胶板.pdf
CCS G 47 ICS 83.140.99
H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2793-2023 代替HG/T2793-1996
工业用导电和抗静电橡胶板
Conductive and antistatic rubber plate for industrial use
2023-07-28发布2024-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HG/T 2793-2023
前言
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HG/T2793-1996《工业用导电和抗静电橡胶板》。
与HG/T2793-1996相比,除 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增加了抗静电橡胶板的分类(见第4章,1996年版的3.1); b)更改并增加了厚度规格尺寸,更改了充许偏差(见5.1,1996年版的3.2): c)胶料的物理性能更改为胶板的性能(见5.3,1996年版的4.1); d)增加了双色抗静电橡胶板的性能要求(见5.3): e)增加了拉断伸长率的要求(见5.3): f)增加了阻燃和耐油两种特殊性能的要求(见5.3); g)删除了压缩永久变形和吸水量的要求(见1996年版的4.1): h)更改了厚度的测量方法(见6.1,1996年版的5.1)。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橡胶杂品分技术委员会(SAC/TC35/SC7) 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南京东润特种橡塑有限公司、京东橡胶有限公司、国正检验认证有限公司、天 津中橡橡胶有限公司、南京曼可新材料有限公司、广州德润橡胶制品有限公司、江苏科强新材料股份 有限公司、浙江天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衡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江文养、赵树强、周立成、王凯峰、孔春果、李建标、沈建东、王敏、周炯 浩、马美琴。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96年首次发布为HG2793-1996; 2017年由强制性标准转化为推荐性标准:HG/T2793一1996: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
HG/T 2793-2023
工业用导电和抗静电橡胶板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工业用导电和抗静电橡胶板(以下简称胶板)的规格尺寸及公差、外观、性能等技 术要求,描述了相应的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规定了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等方面的内容,同时给 出了便于技术规定的产品分类。
本文件适用于以橡胶为主体材料制成、用于需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静电积累场所、对人员和物体 起到安全防护作用的胶板的合格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T528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 GB/T531.1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压人硬度试验方法第1部分:邵氏硬度计法(邵尔 硬度) GB/T1690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耐液体试验方法 GB/T2941橡胶物理试验方法试样制备和调节通用程序
GB/T10707-2008橡胶燃烧性能的测定 GB/T11210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抗静电和导电制品电阻的测定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产品分类
胶板按用途分为导电橡胶板和抗静电橡胶板两类,其中抗静电橡胶板又分为单色抗静电橡胶板和 双色抗静电橡胶板。
5技术要求
5.1规格尺寸及公差 胶板的规格尺寸及公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特殊规格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1
HG/T2793-2023
表1规格尺寸及公差
单位为毫米 要求 目
厚度宽度长度 公称尺寸2.03.04.05.06.08.010.010001 2001 000~20 000 允许偏差±0.2±0.5±0.80~+100~+50
5.2外观 5.2.1颜色 同一批产品的颜色应保持一致。
5.2.2表面质量 胶板表面应无喷霜或喷油,不准许有裂纹和杂质,不影响使用且面积不超过100mm²的缺陷每 平方米不准许超过2处。
5.3性能 胶板的性能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胶板的性能 指标
抗静电橡胶板适用试验 项日条目
导电橡胶板双色抗静电橡胶板 单色抗静电橡胶板 底面工作面 表面电阻/Q≤5×105X10~10*10²~10610~106.3.2 硬度(Shore A)65~8065~8065~80
6.3.3 硬度公差±5±5±5 拉伸强度/MPa≥4. 0≥4. 0≥4. 0
6.3.4 拉断伸长率≥150%≥150%≥150% 热空气老化(70℃X72h) 拉伸强度变...
HG/T 2490-2023 疏浚用钢丝或织物增强的橡胶软管和软管组合件规范.pdf
ICS 83.140. 40 CCS G 42 H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 2490-2023 代替HG/T2490-2011 疏浚用钢丝或织物增强的 橡胶软管和软管组合件 规 Rubber hoses and hose assemblies,wire or textile reinforced, for dredging applications-Specification (ISO28017:2018,M0D) 2023-07-28发布 2024-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HG/T 2490-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 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HG/T2490一2011《疏浚工程用钢丝或织物增强的软管和软管组合件规范》,与 HG/T2490一2011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修改了标准名称; b)修改了型别和级别的分类方法(见第1章、4.2,2011年版的4.2、4.3); c)减少了4个规范性引用文件(见2011年版的第2章); d)修改了内衬层厚度和外覆层厚度要求(见5.1,2011年版的5.1); e)修改了浮体材料要求(见5.2,见2011年版的7.2); f)修改了接头和连接件要求(见5.3,2011年版的5.2); g)增加了内衬层撕裂强度的性能要求(见7.1.3); h)增加了漂浮材料的恢复技术要求(见7.2.6); i)修改了试验频次要求(见7.3、附录A,2011年版的第8章、附录A); j)删除了附录C浮体材料吸水性的测试(见2011年版的附录C)。
本文件修改采用ISO28017:2018《疏浚用钢丝或纺织物增强的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一规范》。
本文件与ISO28017:2018的技术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a)修改了最低适用温度范围(见第1章):根据国内产品使用需求,产品需要在一20℃~40℃ 温度范围内使用,产品经过验证能够满足要求; b)增加了公称内径为1300规格的软管(见第1章、第4章、5.1、6.1、7.2.3):根据国内产 品使用需求,增加了公称内径1300大口径软管,产品经过验证能够满足要求; 求,缩小了软管组合件长度的尺寸公差,产品经过验证能够满足要求; d)增加了内衬层、外覆层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见7.1.1):根据国内产品使用需求,增加了 内衬层、外覆层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产品经过验证能够满足要求。
本文件做了下列最小限度的编辑性改动: a)正文中删除“bar”单位表示,保留“MPa”单位表示; b)用小数点符号“.”代替“,”。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软管分技术委员会(SAC/TC35/SC1)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华神特种橡胶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辽宁维航基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西沙 科技有限公司、河北海恩橡塑制品有限公司、河北东劲液压橡塑制品有限公司、沈阳橡胶研究设计院 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仁俊、王素菊、鄱国忠、蔺建刚、马海瑞、张玲、王嘉瑜、缪润亭、李璧 申、王英琦、张万智、张志勇、李强、野庆林、王菲、刘香雪、王崇。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82年首次发布为HG4-1457一1982,1993年第一次修订、由强制性标准转换为推荐性标 I
HG/T2490-2023 准并重新编号为HG/T2490-1993,2011年第二次修订; 一本次为第三次修订。
HG/T2490-2023 疏浚用钢丝或织物增强的橡胶软管和软管组合件 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2个型别、7个类别和3个级别的公称内径从100到1300的疏浚用钢丝或织物增 强的橡胶软管和软管组合件的要求。
在每一个类别内,级别和尺寸都具有相同的最大工作压力。
本文件适用于在一20C到十40C环境温度下输送或吸引的相对密度介于1.0到2.3之间的混有泥浆、 沙砾、珊瑚和小石头的海水或淡水的橡胶软管。
本文件适用的软管分为以下2个型别: I型(漂浮型):仅用于输送,包括为软管提供浮力的漂浮材料; 一Ⅱ型(非漂浮型):用于输送和吸引。
本文件没有对软管或软管组合件的使用寿命做出规定。
用户如有此要求,应与软管制造商协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T528硫化橡胶...
HG/T 2070-2023 橡胶压缩屈挠试验机.pdf
ICS71.120;83.200 CCS G98 H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2070—2023 代替HG/T2070—2009 橡胶压缩屈挠试验机 Rubber pression flexometer 2023-07-28发布 2024-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HG/T2070—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 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HG/T2070一2009《橡胶压缩屈挠试验机技术条件》,与HG/T2070一2009相比, 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文件名称; b)更改了结构,对结构的组成略做说明,并更改了个别部件名称(见4.1 2009年版的3.1); c)更改了风扇的型式,并增加了频率要求(见4.2 2009年版的3.2); d)更改了“转速表”、“百分表”和“测温仪”的参数(见6.1.2 2009年版的5.2); )更改了恒温室升温时间和试验取值(见6.4 2009年版的5.5); )更改了试验机的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见7.2 2009年版的6.2、6.3、6.4).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化学工业橡胶测试仪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明珠试验机械有限公司、北京友深电子仪器有限公司、江苏新真威试验机 械有限公司、高铁检测仪器(东莞)有限公司、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 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包达飞、朱牧之、王磊、沈俊彦、魏国征、陈妍妍、李杰、杨文真、扈旭、 陈宝珍.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91年首次发布为HG/T2070—1991 2009年第一次修订; ——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I HG/T2070-2023 橡胶压缩屈挠试验机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橡胶压缩屈挠试验机(以下简称“试验机”)的结构、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 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随机文件. 本文件适用于硬度为30IRHD~85IRHD硫化橡胶压缩屈挠性能测定的仪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HG/T2382橡胶测试仪器设备通用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结构 4.1试验机主要由驱动系统、可调偏心机构、上压板、下压板、恒温室、平衡杠杆、配重装置、试 验负荷加载系统、支撑基座等组成(见图1). 4.2试验机的恒温室条件示例: a)恒温室尺寸:130mm(深)X100mm(宽)X230mm(高). b)恒温范围:40℃~100℃. c)恒温室有鼓风装置以使热空气循环.风扇为径流式,旋转频率为25Hz~28Hz 直径为75mm 进气口直径为60mm 出气口尺寸为40mm×45mm. 4.3试验机支撑点与两端配重砝码作用点之间距离为288.0mm士0.5mm 试样下压板中心点距支 撑点为127.0mm士0.5mm 配重砝码质量均为24kg. 4.4测量底座应选用热导率不大于0.28W/(mK)、厚度不小于10mm的隔热材料. 4.5试验负荷砝码:试验机备有2个试验负荷砝码,其质量均为11kg. 1 ...
HG/T 2068-2023 橡胶快速塑性计.pdf
ICS71.120;83.200 CCS G98 H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2068—2023 代替HG/T2068—2009 橡胶快速塑性计 Rubber rapid plastometer 2023-07-28发布 2024-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HG/T2068—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 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HG/T2068一2009《橡胶快速塑性计技术条件》,与HG/T2068一2009相比,除结 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文件名称; b)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 c)更改了上下平行圆板的要求(见5.2.1 2009年版的4.2); d)增加了温度控制系统(见5.2.2); )增加了检验用器具“量块”和“深度尺”(见6.1.2); )修改了检验方法(见6.2、6.3、6.4、6.5、6.6、6.7 2009年版的5.3、5.4、5.5、5.6、 5.7); g)删除了“抽样”和“判定规则”的有关要求(见2009年版的6.5、6.6); h)更改了“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随机文件”的有关要求(见第8章,2009年版的第7章); i)更改了有关“试验老化箱”的要求(见A.3.3 2009年版的A.3.3); j)更改了有关“试样裁切机”的要求(见B.2.2 2009年版的B.2.2); k)增加了“试样裁切机结构示意图”(见图B.1).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化学工业橡胶测试仪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高特威尔科学仪器(青岛)有限公司、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橡胶工业 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苏明珠试验机械有限公司、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新真威试验机械有 限公司、上海登杰机器设备有限公司、双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于龙、盛恩恬、侯晓倩、张东霞、丁春雨、田帅、朱牧之、冯萍、沈俊彦、 秦晓峰、黄权泽、肖茂颜.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91年首次发布为HG/T2068一1991 2009年第一次修订; —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I HG/T2068-2023 橡胶快速塑性计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橡胶快速塑性计(以下简称“塑性计”)的术语和定义、结构、要求、检验方法、 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随机文件. 本文件适用于测定天然胶和未硫化胶快速塑性值及天然胶塑性保持指数测试的设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T9881橡胶术语 HG/T2382橡胶测试仪器设备通用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B/T988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塑性值plasticity number 橡胶试样在规定的压力、时间和温度条件下形变后的厚度(或高度). 3.2 塑性保持指数plasticity retention index 天然橡胶在140℃,30min的规定条件下热烘箱老化之后与之前测量的塑性值之比. [来源:GB/T9881—2008 2.300] 4结构 塑性计由上下平行圆板、加热装置及温度控制系统、位移测量装置、平行圆板移动装置、...
HG/T 2041-2023 橡胶厚度计.pdf
ICS71.120;83.200 CCS G98 H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2041—2023 代替HG/T20412009 橡胶厚度计 Rubber thickness gauge 2023-07-28发布 2024-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HG/T2041-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 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HG/T2041一2009《橡胶厚度计技术条件》,与HG/T2041一2009相比,除结构调 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文件名称; b)增加了“示值显示可采用指针式或数显式”(见4.1); c)增加了厚度计压足杆与工作平台垂直度的要求和检验方法(见5.4、6.4); )增加了厚度计压足底平面与工作台面表面粗糙度的要求和检验方法(见5.5、6.5); )增加了检验用器具“垂直度测量仪”和“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见6.1.2).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化学工业橡胶测试仪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新真威试验机械有限公司、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明珠试验机械有 限公司、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辽宁省铁岭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 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沈克会、沈俊彦、龙洋星、朱牧之、侯晓倩、张伟、史艳玲、李鑫远、丁 晓英.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91年首次发布为HG/T2041一1991 2009年第一次修订; ——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I HG/T2041-2023 橡胶厚度计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橡胶厚度计(以下简称“厚度计”)的结构与参数、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及随机文件. 本文件适用于橡胶及类似材料厚度测量的仪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HG/T2382橡胶测试仪器设备通用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结构与参数 4.1厚度计由底座、支架、重锤、压足及示值显示装置等组成.示值显示可采用指针式或数显式. 4.2厚度计的压足直径提供相应压强所需质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不同压足直径获得相应压强所需质量 获得相应压强所需质量/g 压足直径/mm 施加规定压强 施加规定压强 施加规定压强 施加规定压强 施加规定压强 1.6kPa±0.1kPa 10kPa±2kPa 20 kPa3 kPa 22kPa士5kPa 70kPa士5kPa 2.00士0.04 3.0士0.5 7.0士0.6 3.00±0.04 7.0士1.0 16.0士1.7 4.00士0.05 13.0士2.0 28.0士3.0 5.00士0.05 20.0±3.0 40.0士6.0 44.0士4.0 140.0±10.0 6.00士0.05 29.0士5.0 63.0士7.0 8.00士0.05 51.0士9.0 113.0士13.0 10.00士0.05 80.0士14.0 160.0士24.0 176.0士20.0 25.00±0.10 80.0±3.0 1.0X4.00(长方形) 28.6士2.0 按不同的试验方法要求,...
GB/T 6554-2003 电气绝缘用树脂基反应复合物 第2部分:试验方法 电气用涂敷粉末方法.pdf
ICS29.035.01 K15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6554-2003 代替GB6554一1986 电气绝缘用树脂基反应复合物 第2部分:试验方法 电气用涂敷粉末方法 Resin based reactive pounds used for electrical insulation- Part 2:Methods of test- Methods for coating pourders for electrical purposes (IEC60455-2-2:1984 MOD) 2003-10-09发布 2004-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GB/T6554-2003 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IEC60455-2-2:1984《电气绝缘用无溶剂可聚合树脂 复合物第2部分:试验方法电气绝缘用涂敷粉末试验方法》(英文版). 本标准附录A中列出了章条编号与IEC60455-2-2:1984章条编号的对照一览表. 本标准与IEC60455-2-2:1984有关技术性差异已编入正文中并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 处用垂直单线标识,具体如下: a)依据对应的最新IEC60455-2-2草案,将标准名称改为:电气绝缘用树脂基反应复合物第2 部分:试验方法电气用涂敷粉末方法; b)删除了“IEC引言”、“IEC前言”内容; c)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一章; d)“流出性”增加B型漏斗试验. 本标准代替GB/T6554一1986《电气绝缘涂敷粉末试验方法》.本标准与GB/T6554一1986的主 要差异如下: a)标准名称按IEC60455-2-2作了修改; b)删除了第1.6章“水平流动性”、第2.9章“弯曲开裂性”两项性能,因为IEC60455-2-2无此两 项目; c)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一章; d)增加了“前言”内容. 本标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绝缘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桂林电器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传勇. GB/T6554-2003 电气绝缘用树脂基反应复合物 第2部分:试验方法 电气用涂敷粉末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热固性涂敷粉末的试验方法,其中包括材料固化前及固化后的性能试验. 本标准适用于电气用热固性涂敷粉末.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309一1987电气绝缘漆布试验方法(egv IEC60394:1972) GB/T1408.1一1999固体绝缘材料电气强度试验方法第1部分:工频下试验(egv IEC60243- 1:1988) GB/T1409一1988固体绝缘材料在工频、音频、高频(包括米波波长在内)下相对介电常数和介质 损耗因数的试验方法(eqv IEC60250:1969) GB/T1410一1989固体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的试验方法(qv IEC60093:1980) GB/T1636一1989模塑料表观密度试验方法(neg ISO60:1977) GB3836.3一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3部分增安型“e”(egv IEC60079:1990) GB/T4207一1984固体绝缘材料在潮湿条件下相比漏电...
GB/T 28547-2023 交流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选择和使用导则.pdf
ICS29.080.99 CCS K 49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8547-2023 代替GB/T28547-2012 交流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选择和使用导则 Selection and application remendations of metal oxide surge arresters for a.c.systems (IEC 60099-5:2018 Surge arresters-Part 5:Selection and application remendations MOD) 2023-12-28发布 2024-04-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8547—2023 目 次 前言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2 4避雷器应用通则 .12 5避雷器的基础和应用13 5.1过电压保护设备的发展过程 13 5.2不同设计和类型的避雷器及其电气和机械性能13 5.2.1概述 13 5.2.2符合GB/T11032一2020的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14 5.2.3带内部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GB/T28182) 22 5.2.4带外间隙避雷器(GB/T32520) 24 5.2.5避雷器的应用 27 6绝缘配合和避雷器的选择 40 6.1引言 40 6 2绝缘配合 40 6.2.1概述 40 6.2.2绝缘配合程序 40 6.2.3过电压 .41 6.2.4线路绝缘配合避雷器应用原则45 6.2.5变电站绝缘配合:避雷器应用原则 .49 6.2.6绝缘配合研究 53 6.3避雷器的选择54 6.3.1概述 54 6.3.2避雷器选择的一般步骤55 6.3.3线路避雷器(LSA)的选择 6.3.4电缆保护用避雷器的选择78 6.3.5配电系统避雷器的选择—一特殊方面 79 6.3.6脱离器的应用和配合 80 6.3.7UHV避雷器的选择 82 6.4正常和异常运行条件84 6.4.1正常运行条件 84 6.4.2异常运行条件. 84 I GB/T28547-2023 7特殊用途的避雷器 86 7.1变压器中性点用避雷器 86 7.1.1总则 .86 7.1.2全绝缘变压器中性点过电压保护 87 7.1.3分级绝缘的变压器中性点过电压保护 87 7.2相间避雷器 87 7.2.1总则 87 7.2.2六相避雷器布置 87 7.2.3四相避雷器(星型连接)布置 89 7.3旋转电机用避雷器 89 7.4多只避雷器的并联 89 7.4.1总则...
答疑:水管接头需要设立压力试验和冲洗消毒的定额子项吗
提问日期:2024-04-04 13:20:24
提问网友:萌新
解答网友:
不需要
提问日期:2024-04-04 13:07:50
提问网友:蜡笔小新
如图是预应力梁,用什么构件定义,下面12H21.8(500,120,500)是什么意思
解答网友:
这个你可以看看
06SG429 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表示方法及构造详图
好像缺点什么

提问日期:2024-04-04 12:59:46
提问网友:权二
这个资源计划总量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工期
解答网友:
不是工期,是机械台班。
人工班次
高清PDF《量子通史 量子物理史上的40个重大时刻》(英)吉姆·巴戈特 著 徐彬 于秀秀 译 2020版.pdf
量 子 THE QUANTUM 量子物理史上的 A HISTORY IN 40 个重大时刻 MOMENTS 通STORY史 JIM BAGGOTT [英]吉姆巴戈特——著 徐彬于秀秀——译 季燕江——审校 中信出版集团北京 前言 20世纪是由物理学所定义的.全球顶尖物理学家的头脑,汇 聚成一条思想之流,忽而将人类带到奇迹的巅峰,忽而又一路降 至绝望的谷底.20世纪伊始,人类对绝对知识是那样确定,然而 在世纪之末,却又发现并没有绝对的确定性.人类曾以为能够正 确地把握物理实在的本质,但就在20世纪,物理学家发展的理 论,却又否定了完全理解实在的可能性.依然是在20世纪,人类 还造出了能把物理实在完全毁灭的武器. 我们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几乎全都来自同一个物理理论.这 个理论在20世纪前30年得到发现并不断完善和发展,逐渐变成 物理学史上最成功的理论.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对于很多技 术都感到习以为常,但这些技术中,有很多都是以这个理论为基 石的. 不过,成功是有代价的,因为这一理论也彻底剥夺了人类从 世界的最基本构成层面了解这个世界的能力.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拒绝接受这一新理论提出的不确定性和 X量子通史 随机性的说法,他曾说过一句经典名言:“上帝不掷骰子.”尼 尔斯玻尔(Niels Bohr)断言:“一个人,无论是谁,若没有对 这个理论感到震惊,就说明他还没有理解它.”美国天才物理学 家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则更进一步:他断言没人能理 解它.对任何一个受过经典物理学语言和逻辑训练的人来说,这 个理论在数学上颇具挑战性,其诡谲令人发狂,而其完美又令人 惊叹. 这,就是量子理论,本书讲述的就是量子理论的历史故事. 如果我们把量子理论的历史渊源追溯到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发现“作用量量子”的1900年12月,那么这个理论已经 走过一百多个年头了.你可能觉得,一百年时间,足够物理学家 认真研究并理解它的意义了;也足够搞清量子理论对物理实在中 的随机和因果有何影响,以及对物理实在的本质有何影响了.然 而事实正好相反,随着时间的流逝,量子理论给人带来的震惊有 增无减. 虽然没有人真正理解量子理论到底是如何运行的,但在应用 中,其规律是无可置疑的,量子理论预测的正确性和精确性,在 整个科学史上是无可比拟的.虽然对于如何诠释量子理论的争论 依旧激烈,但对于量子理论根本性上的对错,却没什么可争论的. 在过去400多年的时间里,人类产生了一个信念(或许应该 叫信仰?):基于实证的调查研究如果符合严格的科学标准,就能 够揭示大自然运行的真正机制.然而当自然机制揭开面纱,展示 出量子机制时,科学和哲学两个世界不可避免地发生了碰撞.我 们所面对的不是真理和理解,而是令人不安的问题,那些关于这 ...
高清PDF《石油简史 从科技进步到改变世界 第二版》(加)瓦茨拉夫·斯米尔( Vaclav Smil ) 李文远 译 2020版.pdf
能源经济制高点系列丛书 石油 简史 从科技进步 到改变世界 (第二版) Oil 《 <《〈 A Beginner's Guide 2nd edition 理工 藏 图 馆 [加]瓦茨拉夫斯米尔/著 Vaclav Smil < < < 李文远/译 石油工业出版社 作者简介 瓦茨拉夫斯米尔出生于1943年12月9日,捷克裔加拿大科学家、 政策分析师和科普作家.在布拉格查尔斯大学的自然科学学院完成了学士 学位后,于1969年移民美国,并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地球与矿物科学 学院取得了地理学博士学位后.1972年,瓦茨拉夫斯米尔接受了加拿大 马尼托巴大学的教职,在那里工作直至退休.现任马尼托巴大学环境学院 的荣誉教授. 2000年,瓦茨拉夫斯米尔当选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被美国科学 促进会授予科学和技术公众普及奖,他是第一个荣获这一殊荣的非美籍人 士.2010年,他被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国际时事刊物之一、美国政治学“泰 斗”亨廷顿创立的《外交政策》评选为“全球百位思想家”之一.2013年, 瓦茨拉夫斯米尔被加拿大总督授予加拿大勋章,并在当年秋季成为柏林 美国学院的访问学者.瓦茨拉夫斯米尔曾被美国、加拿大、欧洲、亚洲和 非洲的400多场会议及研习会邀请发言,还曾在北美、欧洲和东亚多所大 学授课. 1 石油简史(第二版) 在全世界无数专精于某一学科的知识分子中间,瓦茨拉夫斯米尔是 一位拥有雄心壮志的通才.他勇于冒险,著作等身,其近40部作品所研究 的问题都是对全球构成巨大挑战的话题,包括未来能源、粮食生产和工业 制造.他的阐述巨细靡遗,所使用的材料极为丰富,善于借助海量数据得 出基本事实.他非常关注美国与世界面临的问题,并且在挖掘了大量信息 之后指出,美国制造业的衰败将带来智力和创造力上的双重衰退,因为创 新能力与产品制造密切相关. 瓦茨拉夫斯米尔在世界各地拥有众多读者和仰慕者,微软公司联合 创始人之一的比尔盖茨就是其中一位,他几乎阅读了斯米尔的著作, 并在2017年写道:“我对斯米尔新书的期待、就像一些影迷对于下一部《星 球大战》的期待一样.”瓦茨拉夫斯米尔的另一位著名拥趸是Facebook 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为了实现“连接世界各地的人们”的愿望, 扎克伯格创办了一家名为“A Year of Books”的读书俱乐部.他在2016年 公布的“每个人必读的23本书”书单中推荐了斯米尔的《能源》,同时表 示会读完这位作者的另一本书《创建现代世界》. 瓦茨拉夫斯米尔的妻子伊娃是一位物理学家,他的儿子大卫则是一 位有机化学家. 2 ...
高清PDF《物理学的进化(第二版)》(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波兰)利奥波德·英费尔德 李永学 译 2020版.pdf
物理学的进化 [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波兰]利奥波德英费尔德◎著 李永学译 工 余書 馆 CS K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博集天卷 CS-BOOKY 第二版序言 本书第一版在20多年前出版.此后,本书的主要作者,或许也是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与最善良的人一爱因斯坦,与世长辞了.也 是在这以后,物理学有了无可比拟的巨大发展.对此,我们只要叙述一 下核科学和基本粒子理论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宇宙空间的探索便可见一 斑.尽管如此,本书必须改动的地方却很少,因为它探讨的只是物理学 的主要理念,它们在本质上仍然未曾改变.据我所见,只有以下几个不 是很重要的地方需要略加修正. 第一,本书探讨的是理念的进化,而不是一部历史的回顾.所 以,其中提及的年代通常是近似的,往往采取如下形式:“许多年 前.”例如,在第四章“量子”的“光谱”一节中,我们在写到玻尔的 1 时候说,“他的理论是在25年前建立的”.因为这本书第一次问 世是在1938年,所以“25年前”指的是1913年,就是玻尔的论文发 表的那一年.因此读者应该记住,的类似表达都是相对于1938年 的. 第二,我们在第三章“场,相对论”的“以太和运动”一节中写 道:“这两个例子中没有任何不合理的地方,只是在这两种情况下,我 们都必须跑出大约400码每秒的速度,但我们可以很有把握地想象,未 来的科技发展会达到这种速度的.”今天的每个人都知道,喷气式飞机 的速度已经成功地超越了音速. 第三,我们在同一章的“相对论和力学”一节中写道:“从 最轻的氢到最重的轴”但现在这已经不是正确的分类了,因为轴已 经不是最重的元素了. 第四,也是在第三章,我们在“广义相对论及其证实”一节中写 到了水星的近日点进动:“由此可知,这种效应是很小的,而且,如果 要在距离太阳更远的行星上发现这个效应,我们的希望又何等渺茫.” 但更晚些时的测量揭示,这个效应不仅在水星上是真实的,而且对其他 行星来说也是真实的.这个效应确实非常小,但却似乎符合理论的预 测.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这一效应也可以在人造卫星上加以检验. 在第四章“量子”的“概率波”一节中,我们就单个电子的衍射 写道:“几乎不用说,我们就知道这是一个理想化实验,没法实际完 成,但只是想象一下还是可以的.”值得一提的是,1949年,一位苏 联物理学家.法布里坎特教授和他的同事们做了一项实验,他们在其 2 ...
高清PDF《油田过滤和反冲洗设备理论及工艺研究》油田水处理技术丛 魏利 2020版.pdf
5 广东科学技术学术专著项目资金资助出版 油田水处理技术丛书 主编魏利陈忠喜任南琪 油田过滤和反冲洗设备理论 及工艺研究 魏利陈忠喜李殿杰李春颖马士平等著 科学出版社 北京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介绍关于油田过滤反冲洗工艺的理论和工艺应用的著作.本 书是研究者通过多年在油田开展过滤罐工艺改造、滤料筛选、反冲洗自 动化、滤料堵塞和板结的基础和理论研究等工作积累了大量的生产现场 数据资料撰写而成.本书全面介绍过滤反冲洗处理技术研究和应用情况, 创新性地提出许多新观点和新理论.本书研究内容新颖、信息量大.理 论体系脉络完整,写作严谨,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的成果. 37 本书可以作为污水处理、污水深度处理、环境微生物、环境科学与 工程等专业的研究生以及高校教师的教学用书,以及相关学科生产一线 的研究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参考用书. 工达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油田过滤和反冲洗设备理论及工艺研究/魏利等著.一北京:科学出 版社,2020.1 (油田水处理技术丛书/魏利,陈忠喜,任南琪主编) ISBN978-7-03-059581-2 前言 2015年是中国的环保年,史上最严厉的环保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 十条”)出台.油田企业许多环保问题突出,很多生产项目因环保不达标,被勒令停产 整顿.油田企业必须重视这一问题,寻找新的技术和方法解决环保问题. 油田含油污水的处理成为近年来环境保护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如果处理不当将造成 二次污染.近年来过滤反冲洗工艺也进行了技术性的革新,但是在生产中也出现了各种 各样的问题.尤其体现在过滤罐的改造方面,不同水质类型的滤料堵塞、堵塞产物的分 析以及反冲洗在线设备的控制和优化等,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过滤反冲洗工艺是油田污水处理的保障,是实现油田污水水质达标的重要保证.油 田含油污水的主流工艺是气浮沉降一过滤一反冲洗一杀菌.油田采出水的水质不同,导 致过滤罐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近年来过滤工艺中出现了滤料堵塞、板结等问题,同时滤 料本身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过滤反冲洗工艺理论和基础的研究对于提高油田含油污水 乃至其他污水的处理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国家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含油污 水的资源化、深度处理成为污水处理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技术,技术的终极目标是真正地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光靠引 进国外的技术是不可行的.只有根据本土的特点研发出接地气的、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 权的技术才是解决环保问题的核心和关键,也是最可靠的途径. 作者根据多年来在生产和科研一线获取的过滤罐堵塞方面的实践经验,以及多年的 自主研发,在本书中系统地介绍了从滤料的开发、室内小试以及现场中试放大的过程, 体现了科研到工程应用的转化历程.另外,本书内容充分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结合过滤罐和反冲洗处理技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指导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体现了该 类新兴技术对于人类社会实际生产的应用价值及意义,在内容上也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 的原则. 本书在国内首次集中阐述了油田过滤反冲洗工艺方面的应用实例,以过滤罐为研究 对象,旨在利用各种工艺技术实现污水的回收.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过滤和反冲洗处理技 术的原理及工艺,并归纳总结了其在环境污染治理、开发等方面的应用,有助于增进读 者对这类新兴技术的理解与认识. 本书是由魏利博士(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陈忠喜教 授级高级工程师(油田科学家和油田一级专家,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李殿杰所长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七采油厂)、李春颖博士(哈尔滨商业大学)以及马...
提问日期:2024-04-04 12:46:54
提问网友:__Y

解答网友:
目前发现只能一个一个单位工程去用工程量批量乘系数这个功能

提问日期:2024-04-04 12:40:47
提问网友:萌新

解答网友:
这个是设计的遗漏,根据规范要求是要压力试验的,看一下定额的工作内容,如果有压力实验,就不用另列项,否则应该另列项计算。
提问日期:2024-04-04 12:24:35
提问网友:不晓得改啥名

请问一下,这个相对±0.00的标高网盘应该填-5.5吗?还是-0.15啊?好久没建模了搞忘记了。谢谢回答
解答网友:
-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