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331-2024 农用挂车 试验方法.pdf
ICS65.060.10 CCS B 91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331-2024 代替GB/T4331一2003 农用挂车 试验方法 Agricultural trailer-Test methods 2024-04-25发布 2024-1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54C GB/T4331-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4331一2003《农用挂车试验方法》,与GB/T4331一2003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 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范围(见第1章,2003年版的第1章); b)更改了挂车与拖拉机配套要求(见4.1.1 2003年版的3.1.1); c)增加了挂车后轴的制动动作滞后于拖拉机制动动作的时间应不大于0.2s的要求(见4.1.3); d)增加了按试验要求调整挂车和拖拉机的试验状态的要求(见4.1.4); )删除了“试验用仪器仪表应符合测量精度要求,应经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试验用主要仪 器仪表见附录A(资料性附录)”(见2003年版的3.1.3); f)更改了试验期间要求(见4.1.5 2003年版的3.1.4); g)删除了试验测量精度要求(见2003年版的3.1.6及表1); h)增加了挂车尺寸参数、自卸挂车倾卸时的液压参数和全挂车牵引环节切向拉力试验的场地要 求(见4.2.1); i)增加了地衡和车轮负荷计的使用要求(见4.2.2); j)增加了道路试验时的气象条件要求(见4.2.3); k)更改了挂车制动性能的试验要求(见4.2.4,见2003年版的3.2.3); 1)删除了“在行车制动中,挂车的制动印痕应大于拖拉机的制动印痕”(见2003年版的3.2.4); m)增加了轮胎充气气压的要求(见4.2.5); n)增加了涉水作业的挂车制动性能试验要求(见4.2.6); 0)增加了尺寸参数测量方法(见5.1); p)增加了后悬与轴距之比测量方法(见5.2); q)增加了中置轴挂车和半挂车前回转半径测量方法(见5.3); r)增加了质量参数和轴荷测量方法(见5.4); s)增加了自卸挂车车厢倾斜角测量方法(见5.5); t)增加了挂车空载时切向拉力测量方法(见5.6); u)增加了铰接机构折转角和极限扭转角测量方法(见5.7); v)增加了制动操纵力测试方法(见5.8); w)增加了制动响应时间测试方法(见5.9): x)增加了制动系统制动管路密封性测试方法(见5.10) y)增加了车轮总成横向摆动量和径向跳动量测试方法(见5.11); z)增加了抬起厢板力与厢板自重之比测试方法(见5.12); aa)更改了行车制动性能试验方法(见5.13.1 2003年版的4.2.1); bb)更改了驻车制动性能试验方法(见5.13.2 2003年版的4.2.2); cc)更改了制动稳定性试验方法(见5.13.3 2003年版的4.3); dd)增加了侧倾稳定角测试方法(见5.14); ee)增加了自卸挂车车厢举升时间测试方法(见5.15); ff)增加了举升油缸静沉降量测试方法(见5.16); GB/T4331-2024 gg)删除了可靠性试验目的(见2003年版的5.1); hh)更改了可靠性试验里程要求(见6.1.1 2003年版的5.2.1); ii) 更改了可靠性试验装载要求(见6.3 2003年版的5.4); jj)更改了故障分类与判定原则(见6.6 2003年版的5.7.2); kk)删除了平均首次故障里程(见2003年版的5.8.1); 11)删除了试验报告(见2003年版的第6章); mm)删除了挂车主要参数测定记录表(见2003年版的表3); nn)删除了制动性能试验记录表(见2003年版的表4); 00)删除了驻车性能试验记录表(见2003年版的表5);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1)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汽车拖拉机研究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化服务中 心、洛阳西苑车辆与动力检验限公司、广西合浦县惠来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 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沿海农业机械检测有限公司、广西科技大学、佳木斯市检验检测中心、山东申 宗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乾、叶长青、孙盼盼、高巧明、谊波、吕树盛、孔念军、潘延虹、刘娅、张咸胜、 易建贵、廖德财、陈俊宝、黄深凤、梁光辉、孙桂芹、张鹏、卢广伟、李勇、王喜超、张琦、孙友顺、廖汉平、 唐能、付连军. ...
GB/T 4330-2024 农用挂车.pdf
ICS65.060.10 CCS B 91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330—2024 代替GB/T4330一2003 农用挂车 Agricultural trailer 2024-04-25发布 2024-1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4330-2024 本文件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1)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洛阳西苑车辆与动力检验限公司、 山东申宗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广西科技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汽车拖拉机研究限公司、盐城市盐海 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合浦县惠来宝机械制造有限公 司、长沙桑铼特农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河北驹王专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深凤、贾方、付连军、高巧明、陈乾、夏建林、谊波、吕树盛、叶长青、刘娅、罗日广、 陈震霖、朱金广、张咸胜、陈俊宝、王喜超、张琦、易建贵、赵俊杰、郭瑞宇、梁光辉、廖德财、赵中文、 宁业烈.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84年首次发布为GB4330—1984 2003年第一次修订为GB/T43302003; —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sac Ⅱ GB/T4330—2024 农用挂车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农用挂车的产品型号、基本参数、技术要求、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描述 了相应的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由拖拉机牵引,总质量为0.51~24t的农用挂车(简称“挂车”)的设计、制造和检验 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2979农业轮胎规格、尺寸、气压与负荷 GB/T3098.1一2010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栓、螺钉和螺柱 GB/T3098.2一2015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母 GB/T4331一2024农用挂车试验方法 GB4785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光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 GB10395.1一2009农林机械安全第1部分:总则 GB10395.2农林机械安全第2部分:自卸挂车 GB10396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安全标志和危险图形总则 GB/T13306标牌 GB/T19408(部分)农业车辆挂车和牵引车的机械连接 JB/T5673农林拖拉机及机具涂漆通用技术条件 JB/T9832.2一1999农林拖拉机及机具漆膜附着性能测定方法压切法 NY/T2612农业机械机身反光标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农用挂车agriculture trailer 由拖拉机牵引,用于在农田、滩涂、丘陵山地、草地、道路等载运货物或其他特殊用途的无动力车辆. 注:农用挂车按结构形式分为牵引杆挂车(全挂车)、中置轴挂车和半挂车,按功能分为自卸挂车和非自卸挂车,按 行走方式分为轮式挂车和履带式挂车. 3.1.1 牵引杆挂车drawbar trailer 全挂车 至少有两根轴具备以下结构的挂车: 1 ...
GB/T 29603-2024 食品容器用镀锡或镀铬薄钢板全开式易开盖质量通则.pdf
ICS67.250 CCS A 82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9603—2024 代替GB/T29603一2013 食品容器用镀锡或镀铬薄钢板全开式 易开盖质量通则 General quality requirements for full aperture tinplate or ECCS easy open ends of food containers 2024-04-25发布 2024-1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29603-2024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事 .1 4产品分类、代码及主要尺寸符号 2 4.1产品分类 2 4.2产品代码 2 4.3尺寸符号 5要求 3 5.1原辅材料 .3 5.2 尺寸 4 5.3 外观质量 4 5.4涂膜/覆膜性能 4 5.5 启破力和全开力 4 5.6耐压强度和密封性 5 5.7 开启可靠性 5.8 开启羽化 .5 5.9 内涂膜/覆膜完整性 5.10密封胶干膜性能 5 6试验方法 6 6.1试剂和溶液一般要求 6 6.2涂膜/覆膜性能测试条件选择 6 6.3试验指标 7 7检验规则 10 7.1组或批 .10 7.2检验分类 10 7.3 产品外观不合格分类 10 7.4抽样方案 10 7.5判定规则 12 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12 8.1标志 12 8.2包装 .12 8.3运输 12 8.4贮存 12 附录A(规范性)镀锡或镀铬薄钢板全开式易开盖主要规格的公称直径和尺寸允许偏差13 附录B(规范性)产品的密封胶干膜质量 15 附录C(资料性)产品的密封胶膜均匀性检验方法 16 SZIC I 5210 GB/T29603-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规定了质量相关技术要求,食品安全相关要求见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食品安全标准等 文件. 本文件代替GB/T29603-2013《镀锡或镀铬薄钢板全开式易开盖》,与GB/T29603一2013相比, 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增加了“术语和定义”中羽化的定义(见3.4); 增加了“产品分类”中按照使用的基材的分类(见4.1.2); 增加了“原辅材料”中对覆膜铁的要求(见5.1.3); 删除了“原辅材料”中对涂料的要求(见2013年版的5.1.4); 删除了与“食品卫生安全”相关的内容(见2013年版的5 1.6); 更改了尺寸要求(见5.2 2013年版的5.2); 删除了耐蚀性(见2013年版的5.4.2); 增加了“抗盐性”性能要求(见5.4.4); 一增加了“开启羽化”性能要求(见5.8); 增加了“覆膜铁易开盖”内涂膜完整性要求(见5.9.2); 增加了“均匀性”性能要求(见5.10.2): 更改了“试验方法”中用水要求(见6.1 2013年版的第6章); 增加了“试验方法”中的涂膜/覆膜性能测试条件选择(见6.2); 更改了“试验方法”中的外观质量的试验方法(见6.3.2 2013年版的6.2): 删除了“耐蚀性”的试验方法(见2013年版的6.3.2); 增加了“试验方法”中抗酸性、抗硫性、抗盐性的试验方法(见6.3.4 6.3.5 6.3.6); 增加了“开启羽化”的试验方法(见6.3.11); 更改了“出厂检验”的项目(见7.2.1 2013年版的7.2.1); 增加了“开启羽化”的检验水平、不合格分类和接收质量限(见7.4.2); 删除了“包装”中的包装数量误差的相关描述(见2013年版的8.2.3); 更改了“贮存”的期限规定(见8.4.2 2013年版的8.4.2); 更改了附录A和附录B(见附录A和附录B 2013年版的附录A和附录B).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64)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义乌市易开盖实业公司、广东英联包装股份有限公司、福建金锐达金属包装有限 公司、福建标新易开盖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昌鸿制盖有限公司、杭州中粮制罐有限公司、奥瑞金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揭阳市华龙易拉盖有限公司、苏州华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金马包装材料有限公司、上海 东和欣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市三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欢 乐家食品集团股份有...
GB/T 29335-2024 食品容器用爪式旋开盖质量通则.pdf
ICS67.250 CCS A82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9335—2024 代替GB/T29335一2012 食品容器用爪式旋开盖质量通则 General quality requirements for twist-off caps of food containers 2024-04-25发布 2024-1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29335—2024 目 次 前言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3术语和定义 1 4产品规格、型号及分类 1 4.1产品规格 4.2产品型号 2 4.3产品分类 2 5质量要求 3 5.1原辅材料 3 5.2基本结构和规格尺寸 3 5.3 外观质量 4 5.4外壁涂膜质量 5 5.5内壁涂膜质量 5 5.6 密封垫圈质量 一 5 5.7开启性 5 5.8真空安全钮 5 6试验方法 6 6.1试剂和溶液一般要求 6 6.2 规格尺寸 6 6.3外观质量 8 6.4外壁涂膜质量 4 8 6.5内壁涂膜质量 9 6.6密封垫圈质量 10 6.7开启性 11 7检验规则11 7.1基本要求 11 7.2出厂检验 11 7.3型式检验 11 7.4转移规则 12 8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13 8.1标志 13 8.2包装 13 8.3运输 13 8.4贮存 13 附录A(资料性)盖的基本结构、尺寸示意图 14 附录B(资料性)开启扭力矩和真空安全钮的推荐指标16 I GB/T29335-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规定了质量相关技术要求,食品安全相关要求见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食品安全标准等 文件. 本文件代替GB/T29335一2012《爪式旋开盖》,与GB/T29335一2012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 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删除了“术语与定义”中3.1~3.6(见2012年版的第3章); 一增加了“止滑齿常规型爪式旋开盖”等旋开盖型号(见4.2表1); 更改了产品分类(见4.3 2012年版的4.3); 一更改了“原辅材料”中对镀锡或镀铬薄钢板和密封垫圈的要求(见5.1 2012年版的5.1); 一删除了“原辅材料”中对内壁涂料和外壁涂料的要求(见2012年版的5.1); —增加了“原辅材料”中对涂覆镀锡或镀铬薄钢板的要求(见5.1.2); 一增加了“原辅材料”中对覆膜铁的要求(见5.1.3); 一删除了与“食品卫生安全”相关的内容(见2012年版的5.1.5); 一更改了产品53、58盖型和规格尺寸(见5.2 2012年版的5.2); —增加了“抗盐性”及试验方法(见5.5.5及6.5.5); 更改了“耐杀菌性试验方法”(见6.4.1 2012年版的6.4.1); —更改了“耐腐蚀性试验”方法(见6.4.2 2012年版的6.4.2); 一更改了应进行型式检验的情况(见7.3.1 2012年版的7.3.1).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64)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杭州中粮包装有限公司、无锡华鹏瓶盖有限公司、苏州华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山 东环球印铁制罐有限公司、欢乐家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罐头工业协会、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 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虞建卫、许迪兴、沈俊杰、周德民、郭丽蓉、刘有千、仇凯、俞欣欣、高岩、晁曦、 吴刚、王亚、马俊杰.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2年首次发布为GB/T293352012;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
GB/T 44006-2024 红外图像温度表示规则 RGB法.pdf
ICS31.260 CCS L 5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4006-2024 红外图像温度表示规则RGB法 Rules for the representation of infrared image temperature-Method by RGB 2024-04-25发布 2024-1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15 GB/T44006-2024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原理方法 2 4.1显示原理 2 4.2显示流程 3 4.3伪彩色编码模式 3 5数据处理 6 5.1温度场转换为灰度图像 6 5.2灰度图直方图均衡处理6 5.3灰度图转换为伪彩色图 8 附录A(资料性)红外温度场伪彩色图像显示流程图10 附录B(规范性)颜色查找表 11 参考文献 S21C I 510 GB/T44006-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科学院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光电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7)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东莞中科云计算研究院、武汉高 德智感科技有限公司、中科和光(天津)应用激光技术研究限公司、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烟 台艾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国家红外及工业电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 院、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雪、范广宇、杨媛媛、梁宏、金伟其、唐广发、黄晟、卢子忧、张志强、姜江辉、 齐亚鲁、刘敏、吴迪、王璞、崔昌浩、黄建忠. Ⅲ ...
GB/T 44003-2024 力学性能测量 REBCO涂层导体(镀铜)脱层强度测试方法.pdf
ICS29.050;77.040.10 CCS H 61;H 22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4003-2024 力学性能测量REBCO涂层 导体(镀铜)脱层强度测试方法 Mechanical property measurement-Delamination strength test for REBCO coated conductors (copper-plated) 2024-04-25发布 2024-1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44003—2024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N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4原理 2 5装置 5.1试验机 2 5.2拉伸夹具 2 5.3砧头 3 5.4焊接夹具 3 5.5焊接加热台 3 6测试连接体制备 3 6.1测试样品 6.2砧头 3 6.3砧头与测试样品焊接 4 6.3.1涂抹焊锡 4 6.3.2加热焊接 4 7测试步骤 4 7.1连接体装配 4 7.2室温测试 4 7.3液氮温区测试 4 7.4测试数据采集 4 8数据处理 5 8.1脱层强度 5 8.2三参数威布尔分布 5 8.399%可靠度判据下的脱层强度 8.4不确定度 6 9测试报告 6 9.1样品 6 9.2测试条件 6 9.3结果 6 附录A(资料性)夹具参考信息与装配注意事项7 I GB/T44003—2024 A.1总则 7 A.2拉伸夹具(底座) 7 A.3砧头 7 A.4垂直焊接 8 A.5焊接夹具 9 附录B(资料性)威布尔分布及可靠度 10 B.1概述 10 B.2三参数威布尔分布 10 B.2.1y的计算 10 B.2.2a和8的计算 11 B.3可靠度函数 11 B.4样本容量 11 附录C(资料性)不确定度 C.1单次脱层强度测量标准不确定度 12 C.1.1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12 C.1.2F标准不确定度 12 C.1.3a和b标准不确定度13 C.1.4算例 13 C.299%可靠度判据下的脱层强度不确定度14 附录D(资料性)循环比对试验主要结果 16 D.1循环比对试验使用样品参数 16 D.2循环比对试验结果16 参考文献 17 图1装配图示意图 2 图2 REBCO涂层导体样品结构示意图3 图3拉力-位移曲线 0 图A.1拉伸夹具(底座) 7 图A.2上砧头 7 图A.3下砧头 8 图A.4连接体示意图 8 图A.5焊接夹具 9 表C.1单次脱层强度测试数据 14 表C.2单次脱层强度测试相关不确定度结果14 表D.1循环比对试验使用样品的基本参数 16 表D.2循环比对试验结果 16 Ⅱ GB/T44003-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科学院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超导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5)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兰州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新材料研究限公 司、上海上创超导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上海大学、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 七一二研究所、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兴义、刘聪、王玉山、朱佳敏、陈思侃、刘华军、刘方、陶书、蔡传兵、李敏娟、 周勇、黑颖顿. ...
GB/T 43968-2024 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仪联用分析方法通则.pdf
ICS71.040 CCS N 53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3968—2024 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仪联用分析 方法通则 General rules for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analysis method 2024-04-25发布 2024-1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SAC GB/T43968—2024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分析方法原理 5试剂和材料 2 5.1氩气 5.2水 2 5.3试剂 2 5.4标准物质/标准样品 2 6仪器 2 6.1仪器主要组成部分 2 6.2仪器性能要求 2 7样品处理 2 8分析步骤及方法 2 8.1分析条件的选择 2 8.2基线稳定性的确认 .3 8.3干扰的消除 3 8.4进样 3 8.5定性分析 5 8.6定量分析 3 8.7质量控制 5 9分析结果的表述 5 9.1定量分析的结果计算 5 9.2分析方法与测定结果的评价 5 10安全注意事项 6 附录A(资料性)常用分离模式7 I GB/T43968-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仪器分析测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1)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清华大学、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 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宝德仪器有限公司、北京清质分析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 心)、上海烟草集团北京卷烟厂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范博文、刘海涛、黄秀、邢志、梁敬、未敏、冯婷、陈璐、王晓芳、李铭、李曙光、毛雪飞、 郭鹏然、宋玉梅、李雪、杨振东、刘德水、方军、周漪波. ...
GB/T 43966-2024 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法通则.pdf
ICS71.040.40 CCS N0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3966—2024 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质谱联用法通则 General rules for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 2024-04-25发布 2024-04-25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S21C GB/T43966-2024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方法原理 2 5试剂和材料 2 6仪器设备 7试样处理 3 8分析步骤及方法 .3 9分析结果的计算 6 10质量保证7 11结果报告 8 12安全注意事项8 I GB/T43966-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仪器分析测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1)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中山大学测试中心、 广东省农业标准化协会、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广州 分公司、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清华大学、贵州省分析测试研究院、山东英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瑞莱 谱(杭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方军、刘洪涛、林晨、周漪波、杨慧、符传理、荆淼、齐悦涵、宋玉梅、陈岩、冯文坤、 王其枫、颜儿作、冯顺卿、李晓丽、谢锋、邢志、范博文、吴庆晖、孙海达、张志舟、梁维新、冯振、崔文斌、 郑毅、林奕云、李维嘉、黄启红、舒永红、霍柱健、梁迪思. ...
GB/T 43962.1-2024 动力电池数字化车间集成 第1部分:通用要求.pdf
ICS29.220.99 CCS K 96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3962.1-2024 动力电池数字化车间集成 第1部分:通用要求 System integration of power battery digital workshop- Part 1:General requirements 2024-04-25发布 2024-1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5210 GB/T43962.1-2024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N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3 5集成架构 3 5.1工艺流程 3 5.2集成架构分层 3 6资源层基本管理要求 4 6.1基本要求 4 6.2人员要求 4 6.3设备要求 5 6.4数据字典要求 5 6.5物料要求 5 6.6能源要求 6 6.7环境要求 6 6.8工艺文件要求 6 6.9辅助设备要求 6 6.10辅助工具要求 6 7设施层技术要求 6 7.1基本要求 7.2设施管理要求 6 7.3服务管理要求 7 8平台层技术要求 8 8.1基本要求 8 8.2资源连接要求 8 8.3数据处理要求 9 8.4数据共享要求 9 8.5数据分析要求 10 8.6应用支撑要求 10 9服务层要求 10 9.1基本要求 .10 I GB/T43962.1-2024 9.2生产服务 11 9.3车间看板服务 11 9.4数字化物流服务 11 9.5质量追溯服务 11 10数据集成要求 要要要要 11 10.1数据集成信息流 11 10.2数据集成要求 12 10.3数据集成内容 13 附录A(规范性)车间数据属性列表通用结构17 附录B(规范性)数据字典标识符的编码规则 19 附录C(资料性)车间设备属性列表(DLOP) 20 附录D(资料性)车间过程属性列表(PLOP)21 附录E(资料性)车间管理属性列表(ALOP) 25 参考文献 27 IⅡ GB/T43962.1-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GB/T43962《动力电池数字化车间集成》的第1部分.GB/T43962已经发布了以下 部分: —第1部分:通用要求.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大学、欣旺 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贝加莱工业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力神 电池股份有限公司、中创新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蜂巢能源科技(无锡)有限公司、惠州亿纬锂能股 份有限公司、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万向一二三股份公司、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机械工业 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逸飞激光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兰光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限公司、深圳 善营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联赢激光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金银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 新嘉拓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青岛锐捷智能仪器有限公司、邢台纳科诺尔精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吴江 市松陵电器设备有限公司、北京艾克信控科技有限公司、罗克韦尔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天目湖先进 储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力士智造科技有限公司、魏德米勒电联接(上海)有限公司、广东精衡检 测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盛原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赢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中基自动化股份有 限公司、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埃斯顿智能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杭州安脉盛智能技术有限 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阳如坤、冯安民、冯斌、崔少华、梁锐、李单福、宋华振、何文刚、尹帮富、李翌辉、 詹园园、彭宁、...
GB/T 43865-2024 直接进样测汞分析方法通则.pdf
ICS71.040.01 CCS N0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3865-2024 直接进样测汞分析方法通则 General rules for direct sampling mercury analysis method 2024-04-25发布 2024-04-25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43865—2024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试剂和材料 2 5仪器设备 2 6试样 5 7分析步骤及方法 8分析结果的报告 9环境和安全 6 8 录A(资料性)仪器参考条件 附录B(规范性)方法性能评价 10 I 52C GB/T43865-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仪器分析测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1)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 准与监测技术研究所、云南华测检测认证有限公司、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 中心)、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北京莱伯泰科仪器股份有限公司、长沙开元弘盛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吉 天仪器有限公司、北京鲁美科思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 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毛雪飞、王旭、李雪、郭鹏然、邢志、孟范胜、杨云华、殷建祯、冯礼、时超、张超、 郭彦炳、林建奇、范博文、潘佳钏、齐悦涵、刘腾鹏、吕照慧、雷雅杰. ...
GB/T 43862-2024 智能电视交互应用接口技术要求.pdf
ICS35.100.05 CCS L 79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3862—2024 智能电视交互应用接口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smart television interactive application interface 2024-04-25发布 2024-1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43862—2024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缩略语 .... 5交互应用接口描述 1 6交互应用接口模型. 2 6.1多媒体内容交互接口模型 2 6.2控制交互接口模型 ....5 7交互应用流程要求 7.1多媒体内容交互5 7.2控制交互 11 SAC I SIC GB/T43862-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音频、视频及多媒体系统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2)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 有限公司、北京牡丹视源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 究所、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中山大学、深圳康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小米电子产品有限公司、厦门视诚科技有限公司、夏普电子研发 (南京)有限公司、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东莞理工学院、 上海索广映像有限公司、天津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广东省华中莱格标 准事务限公司、厦门厦华科技有限公司、华为终端有限公司、三星电子(中国)研发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婧欣、曹策、曹霖、钟花多、顿胜堡、徐晖、陈益军、于清晓、景洪恩、张曼华、 周凡、林格、罗少锋、王得喜、童海、赵群、胡宏清、祁正春、杨佳翼、潘晓衡、陆凯平、雷建军、李晓记、李凤华、 黄楚怡、袁元春、提纯利、张志海、侯亚荣. 5710 ...
GB/T 43861-2024 微波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方法通则.pdf
ICS71.040.99 CCS N0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3861-2024 微波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方法通则 General rules for microwave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 2024-04-25发布 2024-04-25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43861-2024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方法原理 1 5试剂和材料 2 6仪器组成 3 7样品处理 3 8分析步骤及方法 3 9结果报告 7 10安全注意事项 8 附录A(资料性)待测元素分析谱线波长表 9 SAC I VS GB/T43861-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仪器分析测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1)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 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浙江全世科技有限公司、广州伊创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分析测试研究所(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清华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郭鹏然、李宏伟、毛雪飞、金伟、王加勇、汪雨、宋玉梅、潘佳钏、邢志、赵英飞、 程斌、刘聪、陈挺、李雪、周漪波、范博文. ...
GB/T 43859-2024 水分活度仪性能测定方法.pdf
ICS71.040.10 CCS N 6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3859-2024 水分活度仪性能测定方法 Test method for performance of water activity meters 2024-04-25发布 2024-04-25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SZC GB/T43859—2024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概述 5测试条件 2 5.1测试环境 2 5.2测试用标准器和配套设备 2 5.3测试用试剂 2 6性能指标的测定 2 6.1测定通用条件 2 6.2水分活度示值误差 2 6.3水分活度测量重复性 2 6.4温度示值误差 6.5温度波动性和控制偏差3 7注意事项 3 8试验报告 .3 附录A(规范性)饱和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方法 参考文献 5 I GB/T43859—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仪器分析测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1)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州计量检测技术研究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深圳冠亚水分仪科技有限公司、 中山大学、康宝智信测量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无锡市华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何欣、戴红、李占元、唐敏然、张明权、罗小金、张俊刚、童仲江、梁志坚、唐小军. Ⅲ ...
GB/T 43858-2024 陆地生态系统生物长期监测规范.pdf
ICS07.080 CCS A 4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3858-2024 陆地生态系统生物长期监测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long-term biological observation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s 2024-04-25发布 2024-04-25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SAC GB/T43858-2024 目 次 前言 V 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4生物长期监测目标与原则 3 4.1目标 3 4.2原则 3 5监测样地的设置与管理 3 5.1样地类别 3 5.2样地布局 4 5.3样地设置 4 5.3.1概述 4 5.3.2设置规则 4 5.3.3样地面积 4 5.3.4样地布设 5 5.3.5采样设计 5 5.3.6样地背景信息调查 5 5.4样地管理与过程文件记录存档 5 5.5证实方法 5 6监测内容 6 6.1森林、草地、荒漠和湿地生态系统监测内容 6 6.2农田生态系统监测内容 6 6.3证实方法 6 7监测指标体系 6 7.1通则 6 7.2森林生态系统监测指标体系 8 7.2.1生境要素 8 7.2.2植物群落种类组成与结构 9 7.2.3植物物候 11 7.2.4植物元素含量与热值12 7.2.5动物群落种类组成 12 7.2.6微生物群落种类组成与结构13 I GB/T43858—2024 7.2.7区域植被类型和空间分布 13 7.3草地生态系统监测指标体系 14 7.3.1生境要素 14 7.3.2植物群落种类组成与结构15 7.3.3植物物候 16 7.3.4 植物元素含量与热值 16 7.3.5动物群落种类组成 16 7.3.6微生物群落种类组成与结构 17 7.3.7区域植被类型和空间分布18 7.4荒漠生态系统监测指标体系 18 7.4.1生境要素 18 7.4.2植物群落种类组成与结构 19 7.4.3植物物候 21 7.4.4植物元素含量与热值 21 7.4.5 动物群落种类组成 22 7.4.6微生物群落种类组成与结构 22 7.4.7区域植被类型和空间分布 22 7.5湿地生态系统监测指标体系 23 7.5.1生境要素 23 7.5.2植物群落种类组成与结构 24 7.5.3植物物候 25 7.5.4植物元素含量与热值 25 7.5.5动物群落种类组成 26 7.5.6微生物群落种类组成与结构 26 7.5.7区域植被类型和空间分布 27 7.6农田生态系统监测指标体系27 7.6.1农田环境要素 27 7.6.2耕作制度 28 7.6.3作物物候 29 7.6.4作物叶面积与生物量动态 30 7.6.5作物收获期植株性状与产量30 7.6.6作物元素含量与热值 31 7.6.7微生物群落种类组成与结构 32 68区域种植结构和士地利用一 32 7.7证实方法 33 8监测方法 33 9 8.1关键操作要求 33 Ⅱ GB/T43858-2024 8.2植物群落调查 33 8.3物候观测 33 8.4动物群落调查 34 8.5植物元素分析样品采集34 8.6土壤微生物样品采集 34 8.7区域调查 34 8.8观测过程记录与存档34 8.9证实方法 35 9监测数据内容与质量控制35 9.1数据内容 35 9.2数据标识35 9.3质量控制 35 9.3.1样地设置环节的质量控制35 9.3....
GB/T 39784-2021 电子档案管理系统通用功能要求.pdf
ICS03.120.30 CCS A1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9784-2021 电子档案管理系统通用功能要求 General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for electronic archive management system 2021-03-09发布 2021-10-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39784—2021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 4总体功能要求 2 4.1系统结构开放性 2 4.2功能扩展性 2 4.3配置灵活性 3 4.4安全可靠性 3 4.5电子档案分库管理 .4 4.6多类电子档案管理 4 4.7实体档案辅助管理4 5电子档案接收 5 5.1档案接收处理 5 5.2档案接收检查5 5.3电子档案登记 5 5.4档案征集管理 6 6电子档案整理 6.1电子档案组织 .6 6.2电子档案编目 6 6.3电子档案格式转换 7 6.4电子档案关联 .7 6.5电子档案入库 .7 7电子档案保存 8 7.1备份与恢复8 7.2电子档案监控 8 7.3业务过程统计 8 7.4电子档案保存检查 9 7.5电子档案保护 .9 8电子档案利用 10 8.1检索利用 10 8.2电子借阅 10 8.3档案编研 .11 8.4利用登记 .11 9电子档案处置 11 I GB/T39784-2021 9.1鉴定与处置功能配置 11 9.2鉴定与处置操作 9.3销毁档案管理 12 10统计管理 13 10.1电子档案统计 13 10.2常用统计报表 13 10.3报表生成工具 13 11系统管理 ..14 11.1电子档案数据库的定义与配置 14 11.2电子档案分类体系的定义与维护 .14 11.3电子档案元数据的管理与维护 15 11.4系统用户管理 .16 11.5日志管理与审计跟踪 16 参考文献 18 Ⅱ GB/T39784-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国家密码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家档案局、清华大学、北京市档案馆、中国人民大学、为者常成网络科技有限责 任公司、深圳市荔园评测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付华、薛四新、童新海、陶水龙、杜小勇、黄丽华、李存才、黎挺、张静、杨中营、 赵紫毫、李桐、田雷、林妙姬、温育忠、郝晨辉、薛哲妮、王大众、林祥振、田皓婕、杨雅鑫、杨茜雅、刘俊、 郭鹏、朱俊鹏、陈香、张利、朱云龙. SAC GB/T39784-2021 引言 电子档案是国家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档案的真实、完整、可用与安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 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功能完整性、运行稳定性,以及档案工作人员对该系统的正确使用. 为推动电子档案科学管理,规范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建设,确保电子档案真实、完整、可用与安全,根 据国家档案行政规范性文件《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基本功能规定》(档办发〔20173号),结合我国电子档 案管理现状,制定本文件. 本文件以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基本功能规定》为基础,将其中规定为必备功能的在本文件中定义为 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必选功能,并依据档案现代化管理发展的需要,还规定了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扩展 功能,以促进系统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 N ...
GB/T 39755.2-2021 电子文件管理能力体系 第2部分:评估规范.pdf
ICS03.120.20 A1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9755.2—2021 电子文件管理能力体系 第2部分:评估规范 Electronic records management capability system- Part 2:Assessment criterion 2021-04-30发布 2021-1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9755.2-2021 目 次 前言 I 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2 5ERM能力等级模型 2 6ERM能力评估指标 3 6.1概述 6.2筛选性指标 .4 6.3评估性指标与释义 4 7ERM能力评估实施 13 7.1评估类型 13 7.2评估方法 13 7.3评估组织 13 7.4评估实施 15 附录A(规范性附录)定量评估方法 18 附录B(资料性附录)评分标准 27 附录C(规范性附录)评估报告格式 36 参考文献 38 GB/T39755.2-2021 前言 GB/T39755《电子文件管理能力体系》分为以下2个部分: ——第1部分:通用要求; ——第2部分:评估规范. 本部分为GB/T39755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国家密码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电子文件系统测试中心、北京新国信软件评测技术有限 公司(国家电子政务系统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数字认证股份有限公司、为者常成网络科技有限责任 公司、国家信息中心软件评测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薛四新、杜小勇、李荔、邵淼、李存才、袁艺匀、温育忠、张静、籍淑丽、薛哲妮、 张茹、刘中、徐华、刘鑫芝、李桐、杨艳、王改娇、苏文铮、张晓、田娜、杨丰华、喻玲、陈香、姚恒、郭鹏、牛乐、 尚奋宇、罗家靖、李月东. I GB/T39755.2-2021 引 言 电子文件是信息时代国家治理、经济运行、社会运转、历史传承的重要工具和载体,是国家重要的战 略信息资源.电子文件管理是新时代国家治理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是国家网络强国战略和信息 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电子文件管理工作,2009年,建立了国家电子文件管 理部际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制度,国家电子文件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简称“国电联 办”)设在国家密码管理局.联席会议及其办公室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 贯彻落实网络强国战略,加强标准引领和示范带动,推动电子文件管理与国家大政方针以及基层业务工 作深度融合. 管好、存好、用好电子文件在形成、处理、交换、归档、保管、鉴定处置、检索统计、利用服务等业务过 程产生的信息资产,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机构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 作效率、支持业务办理、留存业务凭证、积累数字资产、保存信息资源、提供知识服务和传承历史文化的 重要举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其他组织应充分认识到提升自身电子文件管理能力的重 要性和迫切性,最大程度地发挥电子文件在加强组织管理、促进业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社会运行 成本等方面的作用. 本部分是我国电子文件管理标准体系的组成部分,用于引导电子文件管理能力评估工作的开展,目 的在于通过评估促进机构电子文件管理能力的提升.机构可基于本部分提出的电子文件管理能力等级 模型,建立一个科学有序、不断优化和持续改进的电子文件管理过程模型,提升机构内部各类电子文件 的管理水平,逐步实现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 Ⅱ GB/T39755.2-2021 电子文件管理能力体系 第2部分:评估规范 1范围 GB/T39755的本部分规定了电子文件管理能力等级的评价模型、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等. 本部分适用于机构进行电子文件管理能力的自查自评,以及对机构的电子文件管理能力进行监督、 检查和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9755.1一2021电子文件管理能力体系第1部分:通用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子文件管理能力等级模型capability leve...
GB/T 39755.1-2021 电子文件管理能力体系 第1部分:通用要求.pdf
ICS03.120.20 A1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9755.1-2021 电子文件管理能力体系 第1部分:通用要求 Electronic records management capability system- Part 1:General requirements 2021-03-09发布 2021-10-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39755.1-2021 目次 前言 I 引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缩略语 2 5总则 2 5.1电子文件管理目标 2 5.2电子文件管理能力框架 6电子文件管理能力要求3 6.1总体能力 .3 6.2组织运作能力4 6.3文件管控能力 8 6.4信息服务能力 13 6.5技术实现能力 17 参考文献 .23 GB/T39755.1-2021 前言 GB/T39755《电子文件管理能力体系》分为以下2个部分: —第1部分:通用要求; ——第2部分:评估规范. 本部分为GB/T39755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国家密码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电子文件系统测试中心、北京新国信软件评测技术有限 公司(国家电子政务系统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数字认证股份有限公司、为者常成网络科技有限责任 公司、国家信息中心软件评测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薛四新、杜小勇、李荔、邵森、李存才、温育忠、袁艺匀、籍淑丽、薛哲妮、张静、 张茹、刘中、刘鑫芝、李桐、杨艳、王改娇、张晓、苏文铮、杨丰华、喻玲、田娜、姚恒、牛乐、罗家靖、陈香、 郭鹏、徐华、李月东、尚奋宇. GB/T39755.1-2021 引言 电子文件是国家的战略信息资源,是机构的业务过程证据,是数据和信息的载体,是信息时代国家 治理、经济运行、社会运转、历史传承的重要工具.科学管理电子文件是新时代国家治理的一项基础性、 长期性的重要工作,是国家网络强国战略和信息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电子 文件管理工作,2009年,建立了国家电子文件管理部际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制度,国家电子 文件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简称“国电联办”)设在国家密码管理局.联席会议及其办公室以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网络强国战略和信息化战略,加强标准引领和示范 带动,推动电子文件管理的国家大政方针和基层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管好、存好、用好电子文件在形成、处理、交换、归档、保管、鉴定处置、检索统计、利用服务等业务过 程产生的信息资产,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机构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 作效率、支持业务办理、留存业务凭证、积累数字资产、保存信息资源、提供知识服务和传承历史文化的 重要举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其他组织应充分认识到提升自身电子文件管理能力的重 要性和迫切性,最大程度地发挥电子文件在加强组织管理、促进业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社会运行 成本等方面的作用. 本部分是我国电子文件管理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引导机构建立电子文件管理能力体系, 促进机构有效提升电子文件管理工作水平. Ⅱ GB/T39755.1-2021 电子文件管理能力体系 第1部分:通用要求 1范围 GB/T39755的本部分规定了机构电子文件管理的目标和机构开展电子文件管理应具备的组织运 作、文件管控、信息服务和技术实现的能力. 本部分适用于机构加强电子文件管理能力建设,以及对机构电子文件管理能力进行检查评估和监 督检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894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 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25070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 GB/T28827.1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28827.2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2部分:交付规范 GB/T28827.3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3部分:应急响应规范 GB/T29194电子文件管理系统通用功能要求 GB/T33190电子文件存储与交换格式版式文档 GB/T34960.1信息技术服务治理第1部分:通用要求 DA/T46一2009文书类电子文件元数据...
GB/T 39362-2020 党政机关电子公文归档规范.pdf
ICS35.240.30 L76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9362-2020 党政机关电子公文归档规范 Archiving specification for electronic official document of party and government organs 2020-11-19发布 2021-06-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39362—2020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缩略语 2 5总则 6电子公文归档流程 3 6.1总体流程 3 6.2文件收集 6.3文件整理 6.4文件移交 3 6.5档案接收 4 7电子公文归档元数据要求 4 7.1概述 4 7.2元数据基本集4 8电子公文归档数据组织 .5 8.1归档信息包结构 5 8.2说明文件 6 8.3电子档案文件夹 7 9电子公文归档格式要求 8 附录A(规范性附录)电子公文归档系统功能要求9 附录B(规范性附录)电子公文归档接口要求 .14 附录C(规范性附录)电子档案元数据基本集元素表15 附录D(资料性附录)电子档案元数据基本集映射表 .17 附录E(资料性附录)单个OFD格式电子档案表现形式示意19 参考文献 21 1 GB/T39362—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国家密码管理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档案局、上海中信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付华、黄丽华、杨安荣、郝晨辉、蔡学美、王大众、宋涌、程春雨、冯剑波、蔡盈芳、 丁德胜、袁嘉新、朱悦华. SAC GB/T39362—2020 党政机关电子公文归档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党政机关电子公文归档的总则、归档流程、归档元数据、归档数据组织和归档格式等 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党政机关电子公文系统产生的电子公文的归档和处理.其他机关和企业事业单 位的电子公文的归档和处理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894一2016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 DA/T22一2015归档文件整理规则 DA/T70一2018文书类电子档案检测一般要求 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国家档案局令第8号) 3术语和定义 SAC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子公文electronic official document 以数字形式存储于磁盘、光盘等媒体,依赖计算机系统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输的公文. [GB/T33476.12016 定义3.1] 3.2 电子档案electronic record 具有凭证、查考和保存价值并归档保存的电子公文及相关信息. 注:改写DA/T58一2014,定义2.2. 3.3 归档archiving 将具有保存价值且办理完毕的电子公文及相关信息经收集、整理并向档案部门移交的过程. 3.4 元数据metadata 描述电子公文或电子档案的内容、背景、结构及其管理过程的数据. 注:改写GB/T18894一2016,定义3.3. 3.5 数字对象digital object 通过计算机呈现的对象,比如由特定的系统或软件应用程序生成的文件. 注:改写GB/T34840.2一2017,定义3.11. 1 GB/T39362—2020 3.6 内容数据content data 电子公文或电子档案中包含的数字对象. 注:改写1SO14721:2012 定义1.7.2. 3.7 数据组织data organization 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方式对数据进行归并、存储、处理的过程. 3.8 开放式版式文档open fixedlayout document 独立于软件、硬件、操作系统、输出设备的版式文档格式. [GB/T33190—2016 定义3.2] 3.9 信息包information package 由内容数据和相关保存描述信息构成的信息整体. 注:改写DA/T58一2014,定义2....
GB/T 3903.4-2017 鞋类 整鞋试验方法 硬度.pdf
ICS61.060 Y78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雅 GB/T3903.4-2017 代替GB/T3903.4—2008 鞋类整鞋试验方法 :硬度 Footwear-Test methods for whole shoe-Hardness 2017-12-29发布 2018-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903.4-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3903.4一2008《鞋类通用试验方法硬度》,与GB/T3903.4一2008相比,主要 技术差异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 ——修改了标准范围; 修改了试验设备; 修改了取样方式; —修改了试验步骤; ——修改了试验报告的描述.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制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0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泉州寰球鞋服有限公司、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 院(晋江)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咏梅、李斌、高海隆、冯徐根.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3903.4-1994、GB/T3903.4—2008. I GB/T3903.4-2017 鞋类整鞋试验方法硬度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鞋类外底和鞋跟硬度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整鞋外底、鞋跟的硬度. 注:鞋底材料(片)可参照本标准进行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31.1一2008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压入硬度试验方法第1部分:邵氏硬度计法(邵 尔硬度) GB/T22049鞋类鞋类和鞋类部件环境调节及试验用标准环境 HG/T2489一2007鞋用微孔材料硬度试验方法 3原理 使用邵氏硬度计,将规定形状的压针在一定条件下压入试样,测量垂直压入深度,并将其转换为硬 度值表示出来. 由于测试结果受压针形状和所施压力的影响,所以不同类型硬度计所测试的结果没有简单的对应 关系. 4仪器设备 4.1硬度计 4.1.1邵氏A型、D型硬度计应符合GB/T531.1一2008的要求.邵氏A型硬度计适用于橡胶或软的 塑料材料,邵氏D型硬度计适用于硬质的塑胶材料. 4.1.2邵氏C型硬度计应符合HG/T2489一2007的要求,适用于微孔或发泡材料. 4.1.3使用A型硬度计测量值超出90度时,应使用D型硬度计;使用D型硬度计测量值低于20度时, 应使用A型硬度计,当A型硬度计示值低于10度时是不准确的,该测量结果不能使用. 4.1.4邵氏A型、C型、D型硬度计可以手持直接使用,也可以安装在支架(4.2)上使用. 4.2支架 4.2.1支架可以固定硬度计并使压足和试样支承面平行,通过支架在压针中轴上的砝码加力,使压足 压在试样上. 4.2.2硬度计在支架上高度可调;支架底座上装有鞋楦及固定装置,能保证样品在测试过程中不晃动; 4.2.3支架可以在无振动、匀速的条件下下压. ...
GB/T 3903.1-2017 鞋类 整鞋试验方法 耐折性能.pdf
ICS61.060 Y78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雅 GB/T3903.1-2017 代替GB/T3903.1—2008 鞋类整鞋试验方法 :耐折性能 Footwear-Test methods for whole shoe-Flexing resistance 2017-12-29发布 2018-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903.1-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3903.1一2008《鞋类通用试验方法耐折性能》,与GB/T3903.1一2008相比, 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 ——修改了标准适用范围; 修改了标准原理的描述; 修改了取样数量; —增加了耐折试验机中夹持器的要求; —修改了试验步骤; —修改了试验结果的描述.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制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0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安踏(中国)有限公司、德州市鑫华润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晋江)有限公司、广东万里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秦小波、李苏、李玉才、施一苇、沈亦民、叶亚红.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3904-1983. —GB/T3903.1-1994、GB/T3903.1—2008. I GB/T3903.1-2017 鞋类整鞋试验方法耐折性能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整鞋或鞋底耐折性能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整鞋和鞋底. 本标准不适用于跟高大于70mm 或鞋底屈挠部位厚度大于25mm 或刚性按GB/T20991一2007 中8.4.1的规定测试后弯折角度小于45°的整鞋或鞋底. 注1:鞋底屈挠部位厚度包括内垫的厚度. 注2:鞋底材料(片)可参照本标准进行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0991一2007个体防护装备鞋的测试方法 GB/T22049鞋类鞋类和鞋类部件环境调节及试验用标准环境 3原理 将整鞋或鞋底以一定屈挠角度和频率在耐折试验机上进行屈挠试验后,观测帮面、鞋底、帮底结合 部位的变化情况. 4仪器设备 4.1耐折试验机 4.1.1屈挠角度在0°~55°之间可调. 4.1.2屈挠频率在100次/min~300次/min范围内可调. 4.1.3夹持器应能够将试样固定牢固,以保证试样在试验过程中不会出现松动.夹持器的倾斜角度可 调,以保证试验机处于最小屈挠角度状态时,试样能处于不受任何方向弯折的自然状态. 4.1.4具有按预置屈挠次数自动停机的功能. 4.1.5有对试样屈挠部位鼓风的装置. 4.2可折试验楦 4.2.1可折试验楦的第一跖趾部位至檀底轴线的垂线上装有,(5.5士0.5)mm×(40士2)mm的钢轴, 钢轴相对楦底表面无凹凸现象. 4.2.2可折试验檀的最大可折角度不小于50°. 4.3游标卡尺 至少精确至0.02mm.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