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 > 7月 ( 第 67 页)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408-2017 基于CAP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文件格式网站 File format for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warning information based on the mon alerting protocol-Website 2017-12-29发布 2018-05-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408-2017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V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缩略语 1 4文件类型 1 5文件名格式 1 6文件内容 .2 附录A(资料性附录)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示例 .16 参考文献 .19 I QX/T408-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基本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6)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颖杰、谢凯、吕宸、李超、裴顺强、贺姗姗、陈辉、陈钻、张寅伟、于涵. Ⅲ QX/T408-2017 引言 中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气象灾害占自然灾害的70%以上,给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 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因此,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快速传播十分必要,而使用网站传播气象灾害 预警信息是非常有效的方式之一,有着广泛的前景.为规范网站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传播,统一信息采 集标准和存储规范,制定本标准. V QX/T408-2017 基于CAP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文件格式网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网站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文件格式. 本标准适用于通过网站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60一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16831一2013基于坐标的地理点位置标准表示法 GB/T19710一2005地理信息元数据 QX/T342一2016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编码规范 3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JSON JavaScript对象表示法(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 MIME多用途互联网邮件扩展(Multipurpose Internet Mail Extensions) URI统一资源标识符(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 URL统一资源定位符(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UTF-8 Unicode转换格式(8-bit Unicode Transformation Format) XML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4文件类型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文件分为XML或JSON两种类型,编码格式为UTF-8. 5文件名格式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文件的文件名使用大写英文字母和数字编写,各段之间用英文半角下划线“”分 隔.格式如下: MSP2预警发布单位标识预警门类标识_信息种类标识地理高度标识_覆盖区域标识_发布时间 编码起止时间编码.文件类型标识 格式说明如下: —MSP2 为固定编码. ——预警发布单位标识,编码见6.3.2. —一预警门类标识,选用固定编码WFDWS 表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产品.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407-2017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专业技术人员职业 能力评价 Occupational ability evaluation for inspection technicians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2017-12-29发布 2018-04-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407-2017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基本规定 1 5评价实施 1 6信息公开 3 7档案管理 3 附录A(资料性附录)报名表样式 参考文献 5 I QX/T407-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雷电灾害防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气象安全技术中心、广东省气象局、上海市气象局、安徽省气象局、重庆市 气象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卫斌、李慧武、邹建军、彭黎明、赵洋、贾佳、洪伟、张恬、青吉铭、覃彬全、邢天 放、顾媛. Ⅲ QX/T407-2017 引言 本标准是防雷监管标准体系的标准之一.防雷监管标准体系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放管服”改革和 《国务院关于优化建设工程防雷许可的决定》等精神,转变防雷监管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而制定的系 列标准.为规范雷电防护装置检测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能力评价工作,制定本标准. QX/T407-2017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能力评价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雷电防护装置检测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能力评价的基本规定、评价实施、信息公开和档 案管理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雷电防护装置检测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能力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X/T406一2017雷电防护装置检测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雷电防护装置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LPS 防雷装置 用于减少闪击击于建(构)筑物上或建(构)筑物附近造成的物质性损害和人身伤亡,由外部雷电防 护装置和内部雷电防护装置组成. 注:改写GB50057—2010 定义2.0.5. 4基本规定 4.1评价工作应遵循自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4.2职业能力评价证书有效期为5年. 4.3评价机构开展评价工作应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5评价实施 5.1流程图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能力评价流程见图1. 5.2发布通知 评价机构应至少提前30天在其网站上(或其他媒体上)向社会发布开展职业能力评价的通知,明确 报名、职业能力评价、公示及核实处置等有关事项.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406—2017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要求 Occupational requirement for inspection technicans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2017-12-29发布 2018-04-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406-2017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基本要求 1 5知识与业务技能要求 2 参考文献 4 I QX/T406-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雷电灾害防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上海市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广东省气象局、安徽省气象局、浙江省气象 局、重庆市气象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贾佳、严岩、彭黎明、陈昌、洪伟、刘岩、李慧武、张卫斌、李良福、覃彬全、陈东、 杨清. Ⅲ QX/T406-2017 引言 本标准是防雷监管标准体系的标准之一.防雷监管标准体系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放管服”改革和 《国务院关于优化建设工程防雷许可的决定》等精神,转变防雷监管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而制定的系 列标准.为统一雷电防护装置检测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要求,制定本标准. QX/T406-2017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雷电防护装置检测专业技术人员从业的基本要求及知识与业务技能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雷电防护装置检测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能力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1431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T32937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T32938防雷装置检测服务规范 GB/T33676通信局(站)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QX/T186安全防范系统雷电防护要求及检测技术规范 QX/T317防雷装置检测质量考核通则 QX/T319防雷装置检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雷电防护装置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LPS 防雷装置 用于减少闪击击于建筑物上或建筑物附近造成的物质性损害和人身伤亡,由外部雷电防护装置和 内部雷电防护装置组成. 注:改写GB500572010 定义2.0.5. 3.2 防雷装置检测inspectio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按照建筑物防雷装置的设计标准确定防雷装置满足标准要求而进行的检查、测量及信息综合分析 处理的全过程. 注:改写GB/T214312015 定义3.23. 4基本要求 4.1具有学习、表达、计算、综合判断和仪器设备的使用及维护的能力. 4.2身体健康,无恐高症、心脏病、癫痫病、色盲、抑郁症、突发性昏厥等妨碍防雷装置检测工作的疾病 及生理缺陷. 4.3遵守如下职业守则: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405-2017 雷电灾害风险区划技术指南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lightning disaster risk zoning 2017-12-29发布 2018-04-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405-2017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V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区划流程 2 5资料收集与处理 6区划模型和方法 5 附录A(资料性附录)归一化处理方法 8 附录B(资料性附录)百分位数法 9 附录C(资料性附录)权重大小确定方法 10 附录D(资料性附录)自然断点法 13 参考文献 I QX/T405-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雷电灾害防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气象局、广东省气象局、上海市气象局、浙江省气象局、重庆市气象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程向阳、陶寅、邹建军、陈昌、赵洋、贾佳、李慧武、陈春晓、李家启、覃彬全、刘岩、 鞠晓雨. Ⅲ QX/T405-2017 引言 本标准是防雷监管标准体系的标准之一.防雷监管标准体系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放管服”改革和 《国务院关于优化建设工程防雷许可的决定》等精神,转变防雷监管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而制定的系 列标准.为指导雷电灾害风险区划工作,制定本标准. V QX/T405-2017 雷电灾害风险区划技术指南 1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的流程、资料收集与处理、区划模型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雷电灾害风险区划.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1010—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雷电灾害风险lightning disaster risk 雷电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损失. 3.2 致灾因子hazard 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资源与环境破坏、社会系统混乱等的异变因子. 3.3 承灾体hazard-affected body 承受灾害的对象. [MZ/T027-2011 定义3.6] 3.4 暴露度exposure 受雷电灾害影响的承灾体的数量和价值量. 3.5 脆弱性frangibility 受到不利影响的倾向或趋势. 3.6 易损性vulnerability 承灾体的易损程度,包含暴露度和脆弱性两方面. 3.7 雷电灾害风险指数lightning disaster risk index 根据致灾因子危险性和承灾体易损性对雷电灾害风险进行评定的量化指标.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404-2017 电涌保护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spot inspection of surge protective devices 2017-12-29发布 2018-04-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404-2017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V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1 4抽查检验依据 5抽样 2 6检验要求 3 7判定原则 5 8异议处理 6 9复查 .....6 10检验机构 2 附录A(规范性附录)抽样样品的产生 .8 附录B(资料性附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复查通知书(样本) ..9 附录C(资料性附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复查封样单(样本) .11 附录D(资料性附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复查检验结果通知单(样本)13 附录E(资料性附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移送处理通知单(样本)14 附录F(资料性附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异议处理通知书(样本) 15 附录G(资料性附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整改通知书(样本) 16 附录H(资料性附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处理通知书(样本) 17 参考文献 18 I QX/T404-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雷电灾害防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市气象局、广东省气象局、安徽省气象局、浙江省气象局、重庆市气象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洋、林毅、邹建军、黄敏辉、洪伟、孙浩、李慧武、张卫斌、青吉铭、覃彬全. Ⅲ QX/T404-2017 引言 本标准是防雷监管标准体系的标准之一.防雷监管标准体系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放管服”改革和 《国务院关于优化建设工程防雷许可的决定》等精神,转变防雷监管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而制定的系 列标准.为规范防雷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制定本标准. V QX/T404-2017 电涌保护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涌保护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依据、抽样、检验要求、判定原则、异议处理、复查 和对检验机构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电涌保护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监督抽查产品范围包括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 护器产品、电信和信号网络的电涌保护器以及用于光伏系统的电涌保护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111一2008随机数的产生及其在产品质量抽样检验中的应用程序 GB/T18802.1一2011低压电涌保护器(SPD)第1部分: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性能要 求和试验方法 GB/T18802.21一2016低压电涌保护器第21部分:电信和信号网络的电涌保护器(SPD)性 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18802.31一2016低压电涌保护器特殊应用(含直流)的电涌保护器第31部分:用于光 伏系统的电涌保护器(SPD)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3.1 电涌保护器surge protective device;SPD 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泄放电涌电流的电器,它至少包含一非线性的元件. [GB/T18802.1一2011,定义3.1] 3.2 检验inspection 为确定产品或服务的各特性是否合格,测量、检查、测试或量测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或多种特性,并且 与规定要求进行比较的活动. [GB/T2828.1—2012 定义3.1.1] 3.3 不合格nonconformity 不满足规范的要求. 注:改写GB/T2828.1一2012,定义3.1.5.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403-2017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年度报告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annual report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inspection units 2017-12-29发布 2018-04-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403-2017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1 3内容 1 4格式 1 5报送 2 附录A(资料性附录)年度报告样式 3 I QX/T403-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雷电灾害防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省气象局、上海市气象局、浙江省气象局、安徽省气象局、重庆市气象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蔡占文、邹建军、周炳辉、赵洋、贾佳、李慧武、张卫斌、洪伟、鞠晓雨、青吉铭、覃 彬全. Ⅲ QX/T403-2017 引言 本标准是防雷监管标准体系的标准之一.防雷监管标准体系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放管服”改革和 《国务院关于优化建设工程防雷许可的决定》等精神,转变防雷监管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而制定的系 列标准.为规范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年度报告工作,制定本标准. QX/T403-2017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年度报告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年度报告的内容、格式和报送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年度报告的编制和管理.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年度报告annual report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向资质认定机构报送的上年度雷电防护装置检测的基本工作情况. 3内容 年度报告的内容应包括持续符合资质认定条件和要求、遵守技术标准和规范情况,检测项目表以及 统计数据等,具体内容如下: ā)基本信息,包括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资质等级、资质证总编号、资质证 编号、联系电话、电子邮箱、通信地址、邮政编码、主要从业人员变化情况、检测专用设备变 化情况、定期检测项目总数、新改扩项目检测总数、分支机构设立情况、年度检测工作综 述等; b)本部专业技术人员情况,包括姓名、有效证件名称及代码、职称及专业、工作岗位、从事雷电防 护装置检测工作时间、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技术人员职业能力评价证书编号、在本单位购买社保 时段等; )分支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情况,包括姓名、有效证件名称及代码、职称及职称专业、工作岗位、从 事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工作时间、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技术人员职业能力评价证书编号、在本单位 购买社保时段、所属分支机构名称等; d)检测专用设备情况,包括专用设备名称、型号、数量、增加/减少数量、检定校准情况、主要性能 描述等; )检测项目情况,包括雷电防护装置检测项目的检测报告编号、项目名称、项目所在地、防雷类 别、建(构)筑物数量、检测类型、合同编号、完成时间等; )其他事项. 4格式 年度报告由封面、基本信息表、本部专业技术人员简表、分支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简表、检测专用设备 情况简表、检测项目统计表组成,样式参见附录A中的图A.1~图A.6.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402-2017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监督检查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inspection units 2017-12-29发布 2018-04-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402-2017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V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监督检查内容 1 5监督检查形式 2 6组织实施 2 7结果处置 3 8档案管理 3 附录A(资料性附录)监督检查记录表模板 4 参考文献 6 I QX/T402-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雷电灾害防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省气象局、上海市气象局、安徽省气象局、浙江省气象局、重庆市气象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昌、赵洋、贾佳、洪伟、陶寅、李慧武、张卫斌、覃彬全、青吉铭、曾阳斌、吴坚. Ⅲ QX/T402-2017 引言 本标准是防雷监管标准体系的标准之一.防雷监管标准体系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放管服”改革和 《国务院关于优化建设工程防雷许可的决定》等精神,转变防雷监管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而制定的系 列标准.为规范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监督检查工作,制定本标准. V QX/T402-2017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监督检查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监督检查的内容、形式、组织实施、结果处置和档案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对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开展监督检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X/T319防雷装置检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雷电防护装置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LPS 防雷装置 用于减少闪击击于建筑物上或建筑物附近造成的物质性损害和人身伤亡,由外部雷电防护装置和 内部雷电防护装置组成. 注:改写GB50057一2010,定义2.0.5. 4监督检查内容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监督检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是否存在资质挂靠行为; 一是否与其检测项目的设计、施工单位以及所使用的防雷产品生产、销售单位有隶属关系或者其 他利害关系; —是否按资质要求配备相关人员: ——是否具有满足检测要求的固定工作场所; ——是否具有满足检测要求仪器设备; —是否有有效管理和控制的内部文件和外部文件; —检测项目是否有检测协议(合同)或委托书; 一是否按照现行的技术标准和规程开展防雷技术服务: —检测技术人员是否持证上岗; —检测技术人员是否按规范填写检测记录和编制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检测数据是否与原始记录一致,内容正确无误; ——检测报告是否加盖检测机构印章且签名齐全; ——检测文件归档是否符合QX/T319要求;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401-2017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质量管理体系 建设规范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for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inspection units 2017-12-29发布 2018-04-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401-2017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V 1范围 2术语和定义 .1 3管理要求 3 3.1组织 .3 3.2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要求 .3 3.3文件控制 4 3.4标书和合同 5 3.5检测的分包 3.6采购 6 3.7 服务客户 6 3.8 .6 3.9 不符合要求的检测工作的控制 6 3.10 改进 .7 3.11 纠正措施 .7 3.12 预防措施 .7 3.13 记录的控制 8 3.14 内部审核 8 3.15管理评审 8 4技术要求 4.1人员 9 4.2设施和环境条件 10 4.3检测方法及方法的确认 10 4.4设备 12 4.5测量溯源性 13 4.6检测对象 13 4.7检测结果质量的保证 13 4.8检测报告 14 附录A(资料性附录)检测相关人员工作描述(示例) 16 参考文献 19 I QX/T401-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雷电灾害防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市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广东省气象局、安徽省气象局、浙江省气象局、重 庆市气象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贾佳、赵洋、彭黎明、蔡占文、洪伟、邱阳阳、李慧武、张卫斌、李家启、青吉铭、林 毅、严岩. Ⅲ QX/T401-2017 引言 本标准是防雷监管标准体系的标准之一.防雷监管标准体系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放管服”改革和 《国务院关于优化建设工程防雷许可的决定》等精神,转变防雷监管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而制定的系 列标准.为规范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制定本标准. V QX/T401-2017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从事雷电防护装置检测的单位.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雷电防护装置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LPS 防雷装置 用于减少闪击击于建筑物上或建筑物附近造成的物质性损害和人身伤亡,由外部雷电防护装置和 内部雷电防护装置组成. 注:改写GB500572010 定义2.0.5. 2.2 质量quality 客体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GB/T19000—2016 定义3.6.2] 2.3 顾客满意customer satisfaction 顾客对其期望已被满足程度的感受. [GB/T19000—2016 定义3.9.2] 2.4 能力petence 应用知识和技能实现预期结果的本领. [GB/T19000一2016,定义3.10.4] 2.5 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 关于质量的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 [GB/T190002016 定义3.3.4] 2.6 管理体系management system 组织建立方针和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GB/T19000—2016 定义3.5.3] 2.7 质量管理体系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管理体系中关于质量的部分. [GB/T19000—2016 定义3.5.4]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400-2017 防雷安全检查规程 Safety inspection code of practice for lightning protection 2017-12-29发布 2018-04-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400-2017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V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1 3基本规定 1 4检查内容 2 5检查程序 .2 6防雷安全隐患整改及处理 附录A(资料性附录)现场防雷安全检查记录 .4 附录B(资料性附录)防雷安全检查隐患整改意见书5 附录C(资料性附录)防雷安全检查报告 6 参考文献 2 I QX/T400-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雷电灾害防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重庆市气象局、广东省气象局、安徽省气象局、浙江省气象局、上海市气象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家启、余蜀豫、邹建军、彭黎明、洪伟、程向阳、李慧武、张卫斌、赵洋、贾佳、李 良福、草彬全. Ⅲ QX/T400-2017 引言 本标准是防雷监管标准体系的标准之一.防雷监管标准体系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放管服”改革和 《国务院关于优化建设工程防雷许可的决定》等精神,转变防雷监管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而制定的系 列标准.为规范防雷安全检查工作,制定本标准. V QX/T400-2017 防雷安全检查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防雷安全检查的基本规定、检查内容、检查程序、防雷安全隐患整改及处理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油库、气库、弹药库、化学品仓库、烟花爆竹、石化等易燃易爆建设工程和场所,雷电易 发区内的矿区、旅游景点或者投入使用的建(构)筑物、设施等需要单独安装雷电防护装置的场所,以及 雷电风险高且没有防雷标准规范、需要进行特殊论证的大型项目的防雷安全检查,其他项目或者场所可 参照执行.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雷电防护装置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LPS 防雷装置 用于减少闪击击于建筑物上或建筑物附近造成的物质性损害和人身伤亡,由外部雷电防护装置和 内部雷电防护装置组成. 注:改写GB50057—2010 定义2.0.5 2.2 雷电灾害应急预案lightning disaster emergency preplan 针对可能发生的雷电灾害而采取的防雷减灾计划或方案. 注:改写QX/T2452014 定义2.1. 2.3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evaluation of lightning disaster risk 根据雷电及其灾害特征进行分析,对可能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程度与危害范围等方面的综合 风险计算,为项目选址和功能分区布局、防雷类别(等级)与防雷措施确定等提出建设性意见的一种评价 方法. [QX/T85一2007,定义3.1] 3基本规定 3.1防雷安全检查实行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 3.2检查机构应制定防雷安全年度检查计划并组织实施. 3.3检查机构应检查防雷法律法规和标准执行情况,排查防雷安全隐患,提出防雷安全隐患整改意见. 3.4检查机构应及时通报检查情况,督促被检查单位整改防雷安全隐患. 3.5检查机构应建立防雷安全检查档案,包括防雷安全检查记录、防雷安全检查总结、防雷安全隐患及 其整改情况等.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399-2017 供水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lightning protection of water supply system 2017-10-30发布 2018-03-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399-2017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基本要求 .3 5直击雷防护 .3 6电气系统的保护 ..3 7电子系统的保护 5 8特殊场所的保护 9 9检测、维护与管理 9 附录A(规范性附录)城市规模类别与供水厂规模类别 11 附录B(资料性附录)过电压保护示例 .12 附录C(资料性附录)防雷检测项目 19 参考文献 21 I QX/T399-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雷电灾害防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深圳市气象公共安全技术支持中心、北京市避雷装置安全检测中心、贵州省防雷 减灾中心、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省防雷中心、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邱宗旭、杨悦新、余立平、郭宏博、苏琳智、宋平健、黄剑、任达盛、曾金全、刘敦 训、孙丹波、吴序一、吴春富、吴仕军、李如箭、王颖波. Ⅲ QX/T399-2017 供水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供水系统的净水厂(水厂)及泵站的建(构)筑物、设施和设备雷电防护的基本要求,直 击雷防护,电气系统的保护,电子系统的保护和特殊场所的保护以及检测、维护与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以及运行中的供水系统防雷装置的设计、施工、检测、维护与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1431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50057一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T50064一2014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 GB/T50125一2010给水排水工程基本术语 GB50601一2010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QX/T186一2013安全防范系统雷电防护要求及检测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50057一2010和GB/T50125一201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 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50057一2010和GB/T50125一2010中的一些术语和定义. 3.1 净水厂water treatment plant;waterworks 对原水进行给水处理并向用户供水的工厂.又称水厂. [GB/T501252010 定义2.0.82] 3.2 泵房pumping house 设置水泵机组和附属设施用以提升液体而建的建筑物或构筑物. [GB/T50125—2010 定义2.0.58] 3.3 泵站pumping station 泵房和配套设施的总称. [GB/T50125—2010 定义2.0.59] 3.4 自动化仪表automation instrumentation 对被测变量和被控变量进行测量和控制的仪表装置和仪表系统的总称. [GB50093一2013,定义2.0.1] QX/T399-2017 3.5 中、高压系统medium and high voltage system 电压等级为3kV至10kV的供电系统. 注:供水系统中的中、高压系统一般以电压等级10kV为主,也有电压等级为6kV、3kV的系统. 3.6 设备耐冲击电压额定值rated impulse withstand voltage of equipment Uw 设备制造商给予的设备耐冲击电压额定值,表征其绝缘防过电压的耐受能力. [GB50057-2010 定义2.0.47] 3.7 防雷装置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LPS 用于减少闪击击于建(构)筑物上或建(构)筑物附近造成的物质性损害和人身伤亡,由外部防雷装 置和内部防雷装置组成. [GB50057一2010,定义2.0.5] 3.8 外部防雷装置external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 [GB50057—2010 定义2.0.6] 3.9 内部防雷装置internal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由防雷等电位连接和与外部防雷装置的间隔距离组成. [GB5...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398-2017 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 行政处罚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desig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device and the acceptance of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2017-10-30发布 2018-03-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398-2017 目 次 前言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1 3执法机构与执法人员合法性要求 2 4执法机构人员职责 3 5行政处罚流程 3 6法律适用 13 7送达 13 8结(销)案 15 附录A(规范性附录)法律适用 .....17 附录B(规范性附录)行政执法人员职责 19 附录C(规范性附录)行政处罚流程 21 附录D(规范性附录)案件受理记录表24 附录E(规范性附录)立案审批表 26 附录F(规范性附录)现场勘验检查笔录 28 附录G(规范性附录)调查询问笔录 31 附录H(规范性附录)气象行政执法通知书(调查取证) 34 附录(规范性附录)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 36 附录(规范性附录)案件讨论记录 38 附录K(规范性附录)行政处罚告知书 41 附录L(规范性附录)听证告知书 .43 附录M(规范性附录)行政执法通知书(听证) 45 附录N(规范性附录)行政处罚决定审批表 47 附录O(规范性附录)行政处罚决定书 *49 附录P(规范性附录)当事人地址确认书 51 附录Q(规范性附录)公告送达书 53 附录R(规范性附录)送达回证 55 附录S(规范性附录)结(销)案报告表 57 参考文献 59 I QX/T398-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雷电灾害防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云南省气象局、河北省气象局、陕西省气象局、湖北省气象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孟庆凯、桑瑞星、施丽、李文祥、刘子萌、何军、王维刚、张涛. Ⅱ QX/T398-2017 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行政处罚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实施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的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的要求 以及行政处罚的立案、调查取证、处罚决定等工作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气象主管机构或受其委托的执法机构对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违法行为的行 政处罚.本标准不适用于行政处罚决定书下达后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建设工程construction project 油库、气库、弹药库、化学品仓库、烟花爆竹、石化等易燃易爆建设工程和场所,雷电易发区内的矿 区、旅游景点的建设项目. 2.2 违法行为illegal activities 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未履行“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行政许可,将建设工程所属的防雷装 置擅自施工或投入使用的行为. 2.3 公示标牌public signs 在施工现场的进出口处设置的工程概况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消防保卫牌、安全生产牌、 文明施工牌及施工现场总平面图等. [JGJ59—2011 定义2.0.3] 2.4 接地体earth electrode 埋入土壤或混凝土基础中作散流用的导体. [GB50057—2010 定义2.0.11] 2.5 地基处理ground treatment 为提高建设工程地基强度,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而采取的技术措施. [JGJ79—2012 定义2.1.1] 2.6 桩基piled foundation 由设置于岩土中的桩和桩顶连接的承台共同组成的基础或由柱与桩直接连接的单桩基础. [JGJ94—2008 定义2.1.1] 2.7 基坑支护retaining and protection for excavations 为保护地下主体结构施工和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采用的临时性支挡、加固、保护与地下水 1 QX/T398-2017 控制的措施. [JGJ120—2012 定义2.1.3] 3执法机构与执法人员合法性要求 3.1执法机构合法性要求 3.1.1执法机构种类 执法机构分为气象主管机构和受气象主管机构委托实施行政处罚的机构两类. 3.1.2执法机构合法性条件 执法机构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a)执法机构具有法定职权; b)执法机...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397-2017 太阳能光伏发电规划编制规定 Compiling provision of solar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2017-10-30发布 2018-03-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397-2017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基本资料收集 2 5太阳能资源分析和评估 2 6光伏电站站址选择、建设条件和规划容量 3 7环境影响初步评价 3 8投资匡算 .4 9规划目标、开发顺序和开发建议 4 参考文献 5 I QX/T397-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气候中心、陕西省气候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玉英、谢今范、姜创业. Ⅲ QX/T397-2017 太阳能光伏发电规划编制规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编制并网型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规划时应遵循的操作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地面式并网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规划.也可供聚光发电、太阳能热利用、城市太阳能 利用规划等参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X/T89一2008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太阳能光伏发电solar photovoltaic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根据光生伏打效应原理,利用太阳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换为电能. 3.2 总辐射global radiation 水平面从上方2π立体角范围内接收到的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之和. 3.3 直接辐射direct radiation 从日面及其周围一小立体角内发出的辐射. 注:也可理解为由太阳直接发出而没有被大气散射改变投射方向的太阳辐射. 3.4 散射辐射scattered radiation;diffuse radiation 太阳辐射被空气分子、云和空气中的各种微粒分散成无方向性的、但不改变其单色组成的辐射. 3.5 日照时数sunshine duration 太阳光在一地实际照射的时数(地面观测地点受到太阳直接辐射辐照度等于和大于120Wm-2 的累计时间). 3.6 太阳能光伏电站solar photovoltaic power plant 通过太阳能光伏发电板方阵将太阳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发电站,简称光伏电站. 3.7 光伏发电电池组件photovoltaic battery parts 通过光伏效应将太阳辐射能转换为直流电能的发电装置. 1 QX/T397-2017 3.8 光伏阵列photovoltaic string 由数个光伏发电电池组件经过串联(以满足电压要求)和并联(以满足电流要求),形成的电池阵列. 3.9 光伏发电系统photovoltaic system 由光伏发电电池组件、光伏控制器、蓄电池组、逆变器等组成的发电系统. 4基本资料收集 4.1气象水文资料 并网型太阳能光伏发电规划区域(以下简称规划区域)气象水文资料,包括气温、日照、风、雨、雪、 雾、冻土、雷暴、沙尘暴、洪水等方面近30年观测统计资料. 4.2太阳能资源观测资料 规划区域太阳能资源观测资料,包括附近长期气象观测站和总辐射观测站近3年历年各月总辐 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和日照时数资料. 4.3地形图和基础地理信息资料 规划区域1:50000及以上地形图资料及水体、道路、政域边界等基础地理信息资料. 4.4地质、地震、卫星资料 规划区域地质图、地震资料、有关辐射的卫星资料及其他有关的工程地质勘查资料. 4.5其他规划资料 规划区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电网规划、交通规划、已查明重要矿产资源分布、自然 环境保护、军事用地、文物保护等敏感区的资料. 5太阳能资源分析和评估 5.1太阳能资源分析 规划区域太阳能资源分析应首先根据太阳能资源资料,分析规划区域太阳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 辐射和日照时数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绘制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和日照时数的年际变化曲线 图、年变化曲线图和空间分布图. 5.2太阳能资源评估 规划区域太阳能资源评估以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和稳定程度表示.具体方法见QX/T89一2008. 2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396—2017 中国雨季监测指标西南雨季 Monitoring indices of rainy season in China-—Rainy season in Southwest China 2017-10-30发布 2018-03-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396-2017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V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1 3监测指标 2 附录A(规范性附录)单站雨季开始日期的判别方法 4 附录B(规范性附录)单站雨季结束日期的判别方法 .5 附录C(规范性附录)标准差的计算方法 4 参考文献 I QX/T396-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40)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气候中心、云南省气候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清泉、晏红明、王东阡. Ⅲ QX/T396-2017 引言 中国西南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向东延伸的部位,纬度低,地形复杂,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干湿季节分 明.一般而言,11月至次年4月是西南地区的干季,降水稀少;而5一10月是西南地区的湿季,受西南 夏季风的影响,降水集中,大部分地区该时段的降水占年总降水量的80%左右.初夏5月是西南大部 分地区水稻、玉米等农作物栽种的关键时期,雨季开始早晚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因此,提高西南地区 雨季开始、雨季结束、雨季长度、雨季降水量、雨季降水强度的预测和监测能力,对于农作物栽种安排和 政府决策等均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为建立国家级和省级相对统一的指标体系,特制定本标准. V QX/T396-2017 中国雨季监测指标西南雨季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西南雨季的监测指标及其判别方法和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西南地区雨季的预测、监测、评价和服务.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西南地区Southwest China 包括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重庆市3省1自治区1直辖市. 2.2 西南雨季rainy season in Southwest China 西南地区5一10月的一段降水集中时期. 2.3 降水量precipitation 某一时段内,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降雨)或固态(降雪)(经融化后)降水,未经蒸发、渗透、流 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 [GB/T28592一2012,定义2.1] 注:单位为毫米(mm). 2.4 日降水量daily accumulated precipitation 前一日20时到当日20时的累积降水量. 2.5 候降水量pentad accumulated precipitation 连续5天的累积降水量. 2.6 5天滑动累积5-day moving accumulation 连续要素序列依次以当天及前4天共5个数据为一组求和. 2.7 气候平均值climate normal 气象要素30年或以上的平均值. 注: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有关规定,本标准取最近三个年代的平均值作为气侯平均值. [QX/T152—2012 定义2.5]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395-2017 中国雨季监测指标华南汛期 Monitoring indices of rainy season in China-Flood season in South China 2017-10-30发布 2018-03-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395-2017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术语和定义 1 3资料要求 .1 4华南汛期起止时间 .2 5华南汛期强度 4 参考文献 .6 I QX/T395-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40)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气候中心福建省气候中心、广东省气候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中心、海 南省气候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遵娅、王东阡、池艳珍、何芬、胡亚敏、潘蔚娟、何慧、陆甲、吴慧. Ⅱ QX/T395-2017 中国雨季监测指标华南汛期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华南汛期监测的资料要求、监测指标、判别条件、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华南汛期的监测、预测、评价和服务.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华南汛期flood season in South China 通常每年4月一10月发生在中国华南区域的降水集中期.分为前汛期和后汛期. 注:华南区域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四省(自治区). 2.2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north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主体位于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以500hPa天气图上588 dagpm等值线所包围的区域来 定义. [QX/T304一2015,定义2.2] 2.3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the ridge position of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西北太平洋500hPa位势高度场上副热带高压体东西向中心轴线所处的位置. 注:在10N以北110E~130E范围国内,位势高度大于等于588 dagpm的副热带高压体内纬向风a=0 且y a>0的 特征线所在纬度位置的平均值. 3资料要求 采用华南区域内具有30年以上资料序列的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日平均20时一20时(或08时一08 时)逐日平均降水资料.华南汛期监测站点分布见图1. 1 QX/T395-2017 图例 类别 ●基本站 ▲基准站 一般站 省会 图1华南汛期监测站点分布 4华南汛期起止时间 4.1前汛期 4.1.1开始时间 4.1.1.1华南四省(自治区)判定指标 广东、广西两省(自治区):3月1日起,某监测站出现日降水量不小于38.0mm降水,则认为该站前 汛期开始,该日为该监测站前汛期开始日;全省(自治区)累计前汛期开始站点达到省(自治区)内监测站 点的50%(或以上),且达到标准的当日及前1日(48小时内)全省(自治区)共有10%以上站点的日降水 量不小于38.0mm 则将该日作为本省(自治区)前汛期开始日期. 福建、海南两省:4月1日起,某监测站出现日降水量不小于38.0mm降水,则认为该站前汛期开 始,该日为该监测站前汛期开始日;全省累计前汛期开始站点达到省内监测站点的50%(或以上),且达 到标准的当日及前1日(48小时内)全省共有10%以上站点的日降水量不小于38.0mm 则将该日作为 本省前汛期开始日期. 4.1.1.2华南区域判定指标 以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四省(自治区)中前汛期的最早开始日期作为华南前汛期开始日期. 4.1.2结束时间 4.1.2.1华南区域判定指标 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后,以华南区域平均日降水量小于7.0mm的第一天作为前汛期中断日,如 果有若干个中断日,则以最接近6月30日的中断日作为华南前汛期结束日: a)自6月1日起,华南连续5天区域平均日降水量小于7.0mm; 2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394-2017 东亚副热带夏季风监测指标 Monitoring index of East Asian subtropical summer monsoon 2017-10-30发布 2018-03-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394-2017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1 3资料与监测关键区 1 4夏季风建立和结束时间 1 5强度监测 2 参考文献 4 I QX/T394-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40)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气候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台.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跃凤、何金海、朱志伟、陈圣劼. Ⅲ QX/T394-2017 引言 东亚大陆和太平洋纬向海陆热力差异季节转换最早发生在3月底或4月初的副热带地区,与其相 伴随的对流层低层盛行的冬季偏北风转变为夏季偏南风,对流降水同时出现,从而标志着东亚副热带夏 季风的建立.东亚夏季的天气气候受到东亚副热带夏季风的显著影响,如:中国的洪涝和干早等自然灾 害大多发生在夏季风期间.由于东亚副热带夏季风每年的强度不同,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在监测及其 对外服务中缺乏统一的标准,这直接影响东亚副热带夏季风的监测和服务效果.因此,在综合分析国内 外现有东亚夏季风监测指数和借鉴有关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规范对东亚副热带夏季风的监测和 服务,制定了本标准. QX/T394-2017 东亚副热带夏季风监测指标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建立、结束时间及其强度的监测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东亚副热带夏季风的监测.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东亚副热带季风区East Asian subtropical monsoon regions 在东亚副热带气候受季风影响的区域. 2.2 东亚副热带夏季风East Asian subtropical summer monsoon 夏季在东亚副热带季风区近地面层盛行的风. 2.3 经向风meridional wind 南北方向的风. 注:经向风大于零时为南风,小于零时为北风. 2.4 气候标准平均值climatological standard normals 连续30年气象要素的平均值.如:1901年一1930年,1911年一1940年等. 注: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有关规定,取最近3个年代的平均值. 3资料与监测关键区 3.1资料要求 采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近地面10m(T62全球高斯格点资 料,分辨率为192X94 88.542N~88.542S 0.0E~358.125E)和925hPa等压面上(全球17个等压面格 点资料,分辨率为144X73(2.5°X2.5°),0.0E~357.5E 90.0°N~90.0S)逐日经向风再分析资料. 3.2监测关键区 东亚副热带夏季风监测关键区为中国东部区域(110E~120E 20°N~35N). 4夏季风建立和结束时间 4.1建立时间 当监测关键区某候平均近地面10m经向风转为南风,且之后连续2候不再出现北风,则确认该候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393-2017 冷空气过程监测指标 Monitoring indices of cold air processes 2017-10-30发布 2018-03-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393-2017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2术语和定义 .1 3资料要求 .1 4单站冷空气等级 2 5区域冷空气过程判定 2 参考文献 .4 I QX/T393-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40)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气候中心、天津市气象台.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遵娅、司东、段丽瑶. Ⅲ QX/T393-2017 冷空气过程监测指标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冷空气过程监测的资料要求、监测指标、判别条件和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冷空气过程的监测、预测、评价和服务.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冷空气cold air 使所经地点气温下降的空气. [GB/T20484—2006 定义2.1] 2.2 冷空气过程cold air processes 冷空气发生、发展、结束的天气过程. 2.3 日最低气温daily minimum temperature 一天中气温的最低值. 注:按QX/T50一2007规定:观测前一日14:00(北京时间,下同)至当日14:00之间的气温最低值. [GB/T21987一2008,定义2.2] 2.4 24小时内降温幅度the drop of daily minimum temperature in24 hours △T24 某日06时以后24h内的日最低气温与某日日最低气温之差. [GB/T20484—2006 定义2.3] 2.5 48小时内降温幅度the drop of daily minimum temperature in48 hours △Ti8 某日06时以后48h内的日最低气温与某日日最低气温之差. [GB/T20484—2006 定义2.4] 2.6 72小时内降温幅度the drop of daily minimum temperature in72 hours △T72 某日06时以后72h内的日最低气温与某日日最低气温之差. [GB/T20484—2006 定义2.5] 3资料要求 采用中国区域内具有30年以上资料序列的国家级气象观测站的日最低气温资料. 1 QX/T393-2017 4单站冷空气等级 依据单站降温幅度和日最低气温(Tm)确定该站的冷空气强度等级.其强度分中等强度冷空气、 强冷空气和寒潮3级.划分方法如下: a)中等强度冷空气:8℃>单站△T8≥6℃的冷空气. b)强冷空气:单站△Ts≥8℃的冷空气. c)寒潮:单站△T24≥8℃或单站△T48≥10℃或单站△T72≥12℃,且Tm≤4℃的冷空气(其中 48h、72h内的日最低气温必须是连续下降的). 5区域冷空气过程判定 5.1基本判定指标 5.1.1每日监测区域内有170个及以上观测站或监测区域内有20%及以上观测站单站出现中等及其 以上冷空气,且持续两日及以上,判定为出现一次区域冷空气过程. 5.1.2在一次区域冷空气过程中,经计算,逐日出现中等及以上强度的冷空气站点数若随时间先减少 后增加,则此次冷空气过程应判定为两次冷空气过程.站点数出现增加的前一日为前一次过程结束日, 站点数出现增加的当日为后一次冷空气过程的开始日. 5.2起止时间判定指标 5.2.1开始时间 满足区域冷空气过程判定条件的首日为区域冷空气过程开始日. 5.2.2结束时间 区域冷空气过程开始后,单日监测区域内少于170个观测站或监测区域内少于20%的观测站单站 出现中等及其以上冷空气的首日为区域冷空气过程结束日. 5.3强度判定指标 5.3.1强度指数 依据某次区域冷空气过程中达到不同强度等级的单站比率确定该次冷空气过程的强度指数,计算 公式见式(1). 3N32N2N1 I= N3N2N1 (1) 式中: I—一区域冷空气过程强度指数; N3一一监测区域内出现寒潮的站点数; N2——监测区域内出现强冷空气的站点数; N1—一监测区域内出现中等强度冷空气的站点数. 5.3.2强度等级 依据某次区域冷空气过程强度指数(1)确定其强度等级,并划分为中等强度冷空气过程、强冷空气 2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B18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392-2017 富士苹果花期冻害等级 Grade of florescence freezing injury to Fuji apple 2017-10-30发布 2018-03-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392-2017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1 3富士系苹果花期冻害等级划分原则 1 4富士系苹果花期冻害等级 2 参考文献 .4 I QX/T392-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农业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9)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陕西省经济作物气象服务台.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景红、梁轶、柏秦凤、刘璐、高峰、张维敏、屈振江. Ⅲ QX/T392-2017 引言 我国是全球苹果第一生产大国,富士系苹果是种植面积最大的主栽品种,其栽培面积占全国苹果栽 培总面积的70%左右,年总产量占全国苹果总产量的75%~80%.花期冻害是苹果主要气象灾害,影 响坐果、产量和品质.为科学客观监测、预警、评估富士系苹果花期冻害影响,规范并确定富士系苹果花 期冻害等级,特制定本标准. QX/T392-2017 富士系苹果花期冻害等级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富士系苹果花期冻害等级划分原则和冻害等级.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富士系苹果花期冻害监测、预警、评估和防御等.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果园日最低气温orchard daily minimum air temperature 前一日20时(北京时)至当日20时之间果园小气候环境的气温最低值. 注:单位为摄氏度(℃) 2.2 果园低温持续时间duration of the low temperature in orchard 前一日20时(北京时)至当日20时之间果园小气候环境中0℃以下气温持续时间. 注:单位为小时(h). 2.3 花期florescence 苹果树从花蕾露红始期(10%露红)到花朵脱落末期(80%脱落)之间的时段. 2.4 花期冻害florescence freezing injury 苹果花期因低温影响花蕾、花朵出现受冻症状,造成坐果率减少的现象. 注:苹果花期冻害主要发生在3月至5月. 2.5 受冻率freezing rate 低温冻害造成的苹果受冻花朵占总花朵数的百分率. 2.6 灾损率disaster loss rate 因花期冻害造成当年苹果产量减少的百分率. 3富士系苹果花期冻害等级划分原则 采用受冷空气影响的地区在一定时段内果园日最低气温和果园低温持续时间两个指标划分富士系 苹果花期冻害等级.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B18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391-2017 日光温室气象要素预报方法 Meteorological element forecast method of heliogreenhouse 2017-10-30发布 2018-03-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391-2017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预报要素与时效 1 5预报模型构建 1 6相关气象因子计算方法 .3 附录A(规范性附录)天气类型划分方法 5 附录B(资料性附录)小时预报模型构建备选因子 .6 附录C(资料性附录)日预报模型构建备选因子 10 参考文献 .12 I QX/T391-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农业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9)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气候中心、河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薛晓萍、李楠、李鸿怡、陈辰、魏瑞江. Ⅲ QX/T391-2017 日光温室气象要素预报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日光温室气温与地温的预报要素与时效、预报模型及相关气象因子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日光温室气象要素预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X/T55一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1部分:辐射观测 QX/T61一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7部分:自动气象站观测 QX/T65一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21部分:缺测记录的处理和不完整记录的统计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日光温室heliogreenhouse 以太阳辐射为主要能量来源,东、西、北三面为保温围护墙体,南坡面以塑料薄膜覆盖,主要用于园 艺作物生产的设施. 注:改写QX/T261一2015,定义3.2. 4预报要素与时效 4.1预报要素 4.1.1小时预报要素宜为日光温室内逐小时气温、地表温度和10cm地温. 4.1.2日预报要素宜为日光温室内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 4.2预报时效 4.2.1预报时间尺度宜分为小时尺度和日尺度. 4.2.2预报时效为1h~72h. 5预报模型构建 5.1建模原则 5.1.1预报模型宜按温室作物生长季内不同月份、不同天气类型和不同时间段分别构建. 5.1.2天气类型宜根据日照百分率划分为晴、多云、阴天三种类型,天气类型划分方法见附录A. 1 QX/T391-2017 5.1.3逐小时预报,每日以24时制,从00:00(24:00)至23:00,时间序数依次记为0 1 2,,23. 5.1.4逐小时预报可按三个时段构建预报模型,宜以揭帘、盖帘时间以及00:00为界限. 5.1.5用于模型构建的样本数应不小于30个. 5.1.6模型构建宜采用逐步回归方法,模型应通过0.05显著性检验. 5.2预报模型自变量备选因子 5.2.1小时预报模型备选因子包括日内小时序数、太阳高度角、温室内外气温、温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和 温室内地表温度等要素. 5.2.2日预报模型备选因子包括温室内外气温、温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和温室内地表温度等要素. 5.3预报模型 5.3.1小时预报模型 5.3.1.1未来1h~24h气象要素小时预报模型构建备选因子参见附录B中表B.1和表B.2 预报模 型为: H1:=a1 ali.h1i (1) 式中: i —取值为1、2、3,分别表示未来1h~24h的00:00(24:00)至揭帘、揭帘至盖帘以及盖帘至 23:00三个时段; H1;一未来1h~24h的三个时段小时预报对象,包括温室内气温,单位为摄氏度(℃);地表温 度,单位为摄氏度(℃);10cm地温,单位为摄氏度(℃); al一一回归常数,无量纲; alij一回归系数,无量纲; h1ij一未来1h~24h小时预报模型自变量; nl 一未来1h~24h小时预报模型自变量个数. 5.3.1.2未来25h~48h气象要素小时预报模型构建备选因子参见附录B中表B.3和表B.4 预报模 型为: H2;a2 × a2;.;h2i.j (2) 式中: i 一一取值为1、2、3,分别表示未来25h~48h的00:00(24:00)至揭帘、揭帘至盖帘以及盖帘 至23:00三个时段; H2;-一未来25h~48h的三个时段小时预报对象,包括温室内气温,单位为摄氏度(℃);地表温 度,单位为摄氏度(℃);10cm地温,单位为摄氏度(℃); a2.一一回归常数,无量纲;...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390-2017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用37mm高炮 维修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maintenance of 37 mm cloud-seeding artilery 2017-10-30发布 2018-03-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390-2017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基本要求 1 4主要部件的检查维修技术要求 1 4.1身管的检查维修 1 4.2炮门的检查维修 .3 4.3自动装填机的检查维修 10 4.4反后坐装置的检查维修 28 4.5瞄准机的检查维修 .32 4.6炮车的检查维修 34 参考文献 41 I QX/T390-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8)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上海物资管理处、随州大方精密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江西金都保险设 备集团有限公司、兰州北方机电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三零五工厂、内蒙古自治区气象科学研 究所、云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甘肃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山西省人 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伟、张霖、卢怡、陆建君、熊坤、张少军、王志刚、杜锋、丁瑞津、宛霞、裴真、李昌 明、张永祥. Ⅲ QX/T390-2017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用37mm高炮维修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用37mm高炮完整状态主要部件维修的基本要求及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用37mm高炮的维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X/T18一2003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用37mm高射炮技术检测规范 3基本要求 3.1维修件所用材料及加工精度、表面处理、热处理等技术要求应符合原产品设计图纸的要求. 3.2维修后的高炮应按照QX/T18一2003相关条款进行验收检查. 4主要部件的检查维修技术要求 4.1身管的检查维修 4.1.1防火帽、垫圈与身管的间隙应符合QX/T18一2003中3.1所规定的要求(见图1). 检查方法:按QX/T18一2003中4.1执行. 修理方法: a)间隙小于0.10mm时,应加工支撑面;间隙大于1.00mm时,加工内端面或按图制作加厚的垫 圈; b)防火帽扳手槽踏脚损坏,用J422(GB/T980一1976)焊条焊补后,加工扳手槽.垫圈(01-51) 损坏,更换; c)防火帽螺纹滑丝长度应不大于螺纹总长度的5%,超过时应更换. 4.1.2身管不应有裂缝. 检查方法:按QX/T18一2003中4.2执行. 修理方法:有裂缝时更换身管. 4.1.3身管上的压坑情况应符合QX/T18一2003中3.3的要求. 检查方法:按QX/T18一2003中4.3执行. 修理方法:更换身管. 1)该编号为1965年式37mm高炮零部件标号,其他型号37mm高炮可参照执行,下同 1 QX/T390-2017 单位为毫米(mm) 厚1 8581.4 全部9 64 A向放大 --A 3.5 4-R0.5 5 45° 4 13 8 220 656.5 12.5 670±0.5 说明: 1—支撑面: 2——防火帽螺纹: 3一扳手槽; 4—内端面; 5—防火帽(01-019); 6——垫圈(01-51). 防火帽(01-019)与垫圈(01-51)应磷化. a允许0.5mm台肩. 图1防火帽、垫圈 4.1.4身管弯曲及凸起应符合QX/T18一2003中3.4和3.6的要求. 检查方法:按QX/T18一2003中4.4和4.6执行. 修理方法:若不符合要求,应更换身管. 4.1.5炮膛内不应有挂铜和锈蚀,应符合QX/T18一2003中3.5的要求. 检查方法:按QX/T18一2003中4.5执行. 修理方法:锈蚀或挂铜严重,或影响直度径规通过,应用擦拭除铜两用剂除铜,彻底擦拭干净除去挂 铜后,再涂上防护油. 4.1.6身管应能顺利的结合到摇架内的炮尾上,应符合QX/T18一2003中3.7的要求. 检查方法:按QX/T18—2003中4.7执行. 修理方法:身管不能顺利进入摇架颈筒时,检查颈筒上是否有压坑,应矫正压坑,并清理颈筒内的突 起,使身管能顺利进入摇架颈筒;身管能顺利进人颈筒但不能卡人炮尾时,检查炮尾是否后移,用加力...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389-2017 卫星遥感海冰监测产品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products of sea ice monitoring 2017-10-30发布 2018-03-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389-2017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V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4产品数据要求 2 5产品分类 2 6产品制作要求 3 附录A(资料性附录)FY-3极轨气象卫星VIRR(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通道参数 7 附录B(资料性附录)FY-3极轨气象卫星MERSI(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通道参数8 附录C(资料性附录)FY-2静止气象卫星VISSR(可见光和红外自旋扫描辐射仪)通道参数9 附录D(资料性附录)FY-4A静止气象卫星AGRI(扫描辐射计)通道参数 10 附录E(资料性附录)NOAA极轨气象卫星AVHRR(先进甚高分辨率辐射仪)通道参数11 附录F(资料性附录)EOS/MODIS(中分辨率成像光谱辐射仪)通道参数 12 附录G(资料性附录)HJ-1A/1B卫星通道参数 14 附录H(资料性附录)GF-1卫星传感器的基本参数15 附录I(资料性附录)CBERS-04卫星传感器基本参数 16 附录J(资料性附录)GF-2卫星传感器基本参数 17 附录K(资料性附录)海冰监测图像 18 参考文献 19 I QX/T389-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卫星气象与空间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7)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萌、赵长海、武胜利、郑伟、高浩、刘诚. Ⅲ QX/T389-2017 引言 卫星遥感海冰监测为各部门提供了大量海冰监测信息,在科学研究、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中发 挥了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各从事遥感工作的单位在海冰监测工作中大多独立进 行研究和开发应用,所用数据处理系统也不统一,监测产品各不相同,这些都对卫星遥感海冰监测的应 用推广和技术交流造成不便.为了更好地发挥卫星遥感在我国海冰监测中的作用,促进卫星遥感海冰 监测产品制作的规范化,特制定本标准. V QX/T389-2017 卫星遥感海冰监测产品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卫星遥感海冰监测产品的数据要求、分类和制作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卫星遥感海冰监测产品的制作及其相关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代码 GB/T15968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 GB/T17278数字地形图产品基本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海冰sea ice 海水冻结而形成的冰. 3.2 海冰面积sea ice areas 某一海域内海冰覆盖的面积. 3.3 海冰覆盖度sea ice coverage 指定海域范围内海冰面积占该海域面积的百分比. 3.4 海冰厚度sea ice thickness 海水冻结的厚度. 3.5 海冰冰缘线sea ice edge 海冰覆盖区的外缘边界线. 3.6 海冰等温线sea ice isotherm 海冰表面温度等值线. 3.7 海冰监测多通道合成图multiple-channel posite image of sea ice monitoring 对卫星多个通道数据分别赋予不同颜色而生成的合成图像.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