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 > 7月 ( 第 70 页)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311-2015 大型浮顶油罐防雷装置检测规范 Inspection specification for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of large floating roof tanks 2015-12-11发布 2016-04-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311-2015 目 次 前言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总则 2 5检测项目和技术要求 6检测作业要求 .3 7检测周期 3 8检测程序 3 9检测报告 4 附录A(资料性附录)接地电阻的测量 5 附录B(规范性附录)冲击接地电阻与工频接地电阻的换算7 附录C(资料性附录)大型浮顶油罐防雷检测调查表 9 附录D(资料性附录)主要检测仪器设备及其参数指标 10 附录E(资料性附录)大型浮顶油罐防雷检测原始记录表12 参考文献 15 I QX/T311-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雷电灾害防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防雷中心、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重庆市防雷 中心、福建省防雷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民学、王洪生、焦雪、赵成志、刘全顿、刘宝全、徐如良、程琳、游志远、蒋海 琴、李家启、曾金全、赵柏鑫、胡海燕、高鑫. Ⅱ QX/T311-2015 大型浮顶油罐防雷装置检测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型浮顶油罐防雷装置检测的总则、检测项目和技术要求、检测作业、检测周期、检测 程序和检测报告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储存原油、成品油,其油罐容量在50000m3及以上的浮顶油罐的防雷装置的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170一2008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17949.1一2000接地系统的土壤电阻率、接地阻抗和地面电位测量导则第1部分:常规 测量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浮顶油罐floating roof tanks 顶盖漂浮在油面上的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油罐. 3.2 防雷装置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LPS 用于减少闪击击于建(构)筑物上或建(构)筑物附近造成的物质性损害和人身伤亡,由外部防雷装 置和内部防雷装置组成. [GB50057-2010 定义2.0.5] 3.3 接地装置earth-termination system 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合,用于传导雷电流并将其流散入大地. [GB50057-2010 定义2.0.10] 3.4 接地电阻earthing resistance 接地导体与大地之间的电阻值,在测试接地导体中电流时,导体增加的电位除以测试电流,其商即 为接地电阻值. 3.5 工频接地电阻power frequency grounding resistance 工频电流流过接地装置,接地体与远方大地之间的电阻.其数值等于接地装置相对远方大地的电 压与通过接地体流入地中电流的比值. 1 QX/T311-2015 3.6 冲击接地电阻impulsive grounding resistance 雷电流通过接地装置时所呈现的电阻. 3.7 浮顶flooting roof 随液面变化而上下升降的罐顶,包括外浮顶和内浮顶(在敞口油罐内的浮顶称为外浮顶;在固定顶 油罐内的浮顶,称为内浮顶).敞口隔舱式浮顶和浮筒式浮顶通常只作为内浮顶.不特别指出时,浮顶 均指外浮顶. 3.8 油罐区tank farm 由一个或若干个油罐组构成的区域. 4总则 4.1检测作业应符合油罐火灾危险环境的安全要求. 4.2检测机构应具有国家法定机构确认的防雷装置检测资质. 4.3检测人员应具有国家法定机构颁发的个人防雷检测资格证. 5检测项目和技术要求 5.1油罐接地装置 5.1.1首次检测时,应查看基础的设计、施工资料,查询接地形式、接地体材质、安装位置及数量、与罐 体的电气连接情况. 5.1.2检查油罐的接地引下线,不应有明显机械损伤、断裂;锈蚀程度不应大于截面积的1/3. 5.1.3使用接地电阻仪检测罐体与基础每个接地点的接地电阻,测试时应断开断接卡.接地电阻仪测 试的电阻为工频接地电阻,测量方法参见附录A.工频接地电阻应换算成冲击接地电阻,换算方法见附 录B.换算后的冲击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10. 5.1.4...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310-2015 煤化工装置防雷设计规范 Design specifications for lightning protection of coal chemical plant 2015-12-11发布 2016-04-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310-2015 目 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一般要求 2 5防雷措施 5.1炉体 2 5.2塔体 3 5.3罐体 3 5.4可燃液体装卸站 .4 5.5粉(粒)料桶仓 .4 5.6框架、管架和管线 4 5.7电气和电子系统 5 5.8其他设施 ....5 6防雷装置 .6 6.1接闪器 .6 6.2引下线 .7 6.3接地装置 7 附录A(规范性附录)冲击接地电阻与工频接地电阻的换算 9 I QX/T310-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雷电灾害防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局、神华宁煤集团煤炭化学分公司、江苏省防雷中心、山西省 雷电灾害防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春泉、厚军学、刘凯、郭建兴、李涛、冯民学、孙振夏、牛勇前、高永红、杨世刚、 杜鑫、李建军、李翠莲. Ⅱ QX/T310-2015 煤化工装置防雷设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化工装置防雷设计的一般要求、防雷措施和防雷装置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煤化工装置新(改、扩)建项目的防雷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057一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8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SH/T3164一2012石油化工仪表系统防雷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煤化工装置coal chemical plant 以煤为主要原料、经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的生产设施. 3.2 装置区process plant area 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独立生产装置或联合装置组成的区域. 3.3 直击雷direct lightning flash 闪击直接击于建(构)筑物、其他物体、大地或外部防雷装置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者. [GB50057—2010 定义2.0.13] 3.4 防雷装置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LPS 用于减少闪击击于建(构)筑物上或建(构)筑物附近造成的物质性损害和人身伤亡,由外部防雷装 置和内部防雷装置组成. [GB50057—2010 定义2.0.5] 3.5 外部防雷装置external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 [GB50057—2010 定义2.0.6] 3.6 接闪器air-termination system 由拦截闪击的接闪杆、接闪带、接闪线、接闪网以及金属屋面、金属构件等组成. 1 QX/T310-2015 [GB50057-2010 定义2.0.8] 3.7 引下线down-conductor system 用于将雷电流从接闪器传导至接地装置的导体. [GB50057—2010 定义2.0.9] 3.8 接地装置earth-termination system 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合,用于传导雷电流并将其流散入大地. [GB50057-2010 定义2.0.10] 3.9 接地体earthing electrode 埋入土壤中或混凝土基础中作散流用的导体. [GB50057-2010 定义2.0.11] 3.10 接地线earthing conductor 从引下线断接卡或换线处至接地体的连接导体;或从接地端子、等电位连接带至接地体的连接 导体. [GB50057一2010,定义2.0.12] 3.11 电子系统electronic system 由敏感电子组合部件构成的系统. [GB50057-2010 定义2.0.27] 3.12 电涌保护器surge protective device;SPD 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分泄电涌电流的器件.它至少含有一个非线性元件. [GB50057—2010 定义2.0.29] 4一般要求 4.1制氢站、制氧站及存储或使用易燃易爆催化物的建(构)筑物宜按照第一类防雷建筑物进...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309-2017 代替QX/T309一2015 防雷安全管理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safety management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2017-12-29发布 2018-04-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309-2017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V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防雷安全管理原则 .2 5防雷安全管理要求 .3 6防雷安全管理措施 3 附录A(资料性附录)雷电天气风险识别表 .6 附录B(规范性附录)雷电预警信号分级及防御指南 .7 附录C(规范性附录)雷电防护装置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9 参考文献 10 I QX/T309-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QX/T309一2015《防雷安全管理规范》,与QX/T309一2015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 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增加了引言(见引言); 修改了范围(见第1章,2015年版第1章); —删除了“雷电灾害敏感单位”术语和定义(见2015年版3.1); 一一增加了“雷电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术语和定义(见3.1); 一删除了“防雷工程”术语和定义(见2015年版3.4); 一增加了“雷电防护装置”术语和定义(见3.4); —修改了“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定义(见3.3 2015年版3.3); —修改了“工程性防雷措施”的定义(见3.6 2015年版3.5); —删除了“分级分类管理原则”(见2015年版4.1) 一修改了“防雷安全管理要求”(见第5章,2015年版第5章); —增加了灾后调查措施(见6.4.1)); 一修改了“工程性防雷措施”(见6.4.2 2015年版6.4.2); —增加了“监督检查”(见6.5); —修改了“雷电灾害应急处置”(见6.6 2015年版第7章); —删除了“防雷安全管理流程”(见2015年版附录A). 本标准由全国雷电灾害防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重庆市气象局、广东省气象局、上海市气象局、安徽省气象局、浙江省气象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良福、余蜀豫、邹建军、刘岩、赵洋、张卫斌、黄敏辉、贾佳、洪伟、李慧武、覃彬 全、李家启. 本标准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QX/T309—2015. Ⅲ QX/T309-2017 引言 本标准是防雷监管标准体系的标准之一.防雷监管标准体系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放管服”改革和 《国务院关于优化建设工程防雷许可的决定》等精神,转变防雷监管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而制定的系 列标准.为规范防雷安全管理工作,制定本标准. V QX/T309-2017 防雷安全管理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防雷安全管理的原则、要求和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油库、气库、弹药库、化学品仓库、烟花爆竹、石化等易燃易爆建设工程和场所,雷电易 发区内的矿区、旅游景点或者投入使用的建(构)筑物、设施等需要单独安装雷电防护装置的场所,以及 雷电风险高但无防雷标准规范、需要进行特殊论证的大型项目等的防雷安全管理,其他防雷安全管理可 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8802.1低压电涌保护器(SPD)第1部分: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性能要求和试验 方法 GB/T18802.21低压电涌保护器第21部分:电信和信号网络的电涌保护器(SPD)性能要求 和试验方法 GB/T21431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T21698复合接地体技术条件 GB/T21714.2雷电防护第2部分:风险管理 QX/T85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QX/T104接地降阻剂 QX/T245雷电灾害应急处置规范 QX/T317防雷装置检测质量考核通则 QX/T318防雷装置检测机构信用评价规范 QX/T319防雷装置检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 QX/T400一2017防雷安全检查规程 QX/T401一2017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规范 QX/T402一2017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监督检查规范 QX/T403一2017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年度报告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雷电灾害防御重点单位key unit of lightning disaster prevention 遭受雷击后会造成巨大破坏、人身伤亡或重大社会影响的单位.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308-2015 分散式风力发电风能资源评估技术导则 Technical guidelines on wind energy resource assessment of distributed wind power generation 2015-12-11发布 2016-04-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308-2015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基本资料要求 2 5模式选择和设置 2 6数值模拟的检验和订正 3 7数值模拟评估参数及其分辨率 8分析评估成果 .4 附录A(规范性附录)典型日选取方法 5 附录B(规范性附录)数值模拟结果订正方法 6 附录C(规范性附录)评估区域开发量参数计算方法 7 附录D(资料性附录)评估区域风能资源模拟误差及风能资源储量分析图表9 附录E(资料性附录)地理信息系统中坡度的定义及算法 12 参考文献 13 I QX/T308-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定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风能太阳能资源分技术委员会(SAC/TC540/SC2) 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本标准起草人:周荣卫、宋丽莉、杨振斌. Ⅲ QX/T308-2015 分散式风力发电风能资源评估技术导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分散式风力发电的项目选址或规划的基于大气数值模拟(简称“数值模拟”)的风能资 源评估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分散式风力发电的项目风资源评估和区域发展规划编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710一2002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 GB/T18709一2002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方法 QX/T51一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7部分:风向和风速观测 QX/T74一2007风电场气象观测及资料审核、订正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187102002、GB/T187092002、QX/T51—2007、QX/T74—200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 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分散式风力发电distributed wind power generation 风力发电机组位于用电负荷中心附近,不以大规模远距离输送电力为目的,所产生的电力就近接入 电网并在当地消纳的发电方式. 3.2 有效观测数据effective observation data 经过数据检验和质量控制后的原始观测数据. 3.3 评估区域assessed region 拟进行分散式风力发电项目开发的区域. 3.4 大气数值模拟atmosphere numerical simulation 用合适的大气模式作时间积分,以模拟大气运动发展和演变的数值试验. 3.5 模拟区域model region 数值模式水平方向覆盖的范围. 3.6 检验点verified dot 模拟区域内的有较好代表性的气象站和测风塔. QX/T308-2015 3.7 风能资源理论储量theoretical capacity of wind energy resource 在评估区域内某高度上的理论计算风能资源总量. 3.8 风能资源技术开发量technical capacity of wind energy resource 在理论储量的基础上,考虑了限制风能资源开发的地形坡度、水体、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历史遗 迹等自然地理因素,以及现阶段主要的开发技术和政策制约因素后,估算出的风能资源总量. 4基本资料要求 4.1应具备的基本资料 4.1.1气象观测资料 模拟区域内或区域附近国家级气象站近2年以上的历史地面和高空气象观测资料;模拟区域内三 个以上气象站至少3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如不具备,应补充至少1年的短期观测;如果模拟区域坡度 10%以上,区域气象站则应至少有3年以上的观测资料. 4.1.2测风塔资料 模拟区域内至少应有一个70m以上高度测风塔满1年的有效观测数据;若模拟区域坡度10%以 上,则应在具有代表性的地形高度上加设测风塔. 4.1.3地形和下垫面植被类型资料 应采用最新地形和下垫面植被类型资料,资料水平网格间距小于或等于数值模式最小网格间距. 4.2资料收集和处理 需对测风塔资料进行代表性和可靠性判别,测风塔位置应能够较好地反映评估区域下垫面的主要 特征和当地的...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307-2015 大气气溶胶质量浓度观测: 锥管振荡 微天平法 Observation method of atmospheric aerosol mass concentration-Tapered element oscillating microbalance 2015-12-11发布 2016-04-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307-2015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V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1 3测量原理 1 4仪器和标校检查设施 1 5安装要求 .2 6检查、维护和标校 3 7数据记录和处理 5 附录A(资料性附录)观测仪器和配套系统结构示意图 6 附录B(资料性附录)观测仪器和配套系统日常检查记录表(式样)7 参考文献 8 I QX/T307-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大气成分观测预报预警服务分技术委员会(SA/ TC540/SC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俊英、张晓春、张养梅、王亚强、沈小静. Ⅲ QX/T307-2015 引言 大气气溶胶的质量浓度是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观测(WMO/ GAW)网中的全球本底站和许多区域本底站,以及许多国家的大气成分、空气质量相关观测站都将气溶 胶质量浓度观测作为日常观测项目.因此,为规范利用锥管振荡微天平法测量大气气溶胶质量浓度的 在线观测,特制定本标准. QX/T307-2015 大气气溶胶质量浓度观测锥管振荡微天平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锥管振荡微天平法连续测量大气气溶胶质量浓度的技术指标、安装要求、检查、维护 与标校、数据记录和处理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锥管振荡微天平法对大气气溶胶质量浓度的观测、资料分析和应用.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气溶胶质量浓度aerosol mass concentration 单位体积空气中气溶胶粒子的总质量. 注:常用单位为mg/m3、4g/m3. [GB/T31159-2014 4.1] 2.2 撞击式切割器impact separator 基于惯性撞击的原理,按粒径选择性分离气溶胶粒子的装置. [GB/T31159—2014 6.5] 2.3 旋风式切割器cyclone 利用离心分离原理,按粒径选择性分离气溶胶粒子的装置. [GB/T31159-2014 6.6] 3测量原理 利用弹性振荡体系(由空心锥管和采样膜构成)振荡频率和系统质量存在定量关系的原理,连续测 量大气气溶胶质量浓度,质量与振荡频率关系如下: f=(K/M)1/2 式中: f一—振荡频率; K一—弹性系数; M—总质量. 4仪器和标校检查设施 4.1观测仪器和配套系统 主要由气溶胶撞击式切割器或旋风式切割器(以下简称“切割器”)、进气管路、控制单元、传感单元(锥 管振荡微天平)、采样泵、数据采集处理和显示单元等构成,结构示意框图参见附录A 技术指标见表1.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306-2015 大气气溶胶散射系数观测积分浊度法 Observation method of atmospheric aerosol scattering coefficient-Integrating nephelometer 2015-12-11发布 2016-04-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306-2015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1 3测量原理 1 4仪器和标校检查设施 2 5安装要求 3 6检查、维护和标校 3 7数据记录和处理 5 附录A(资料性附录)相对湿度和大气气溶胶散射系数的经验关系6 附录B(资料性附录)标准气体在不同波长()下的散射系数(标准状况下)7 附录C(资料性附录)观测仪器和配套系统日常检查记录表(式样) 8 参考文献 .9 I QX/T306-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大气成分观测预报预警服务分技术委员会(SA/ TC540/SC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俊英、张晓春、颜鹏、王亚强、张养梅、沈小静. Ⅲ QX/T306-2015 引言 大气气溶胶可以散射、吸收太阳辐射,直接影响地球的辐射平衡,进而影响全球气候.大气气溶胶 散射系数是反映大气中颗粒物对光的散射而引起的辐射能量减弱的一种量度,是气候变化和大气环境 研究涉及的重要参数. 积分浊度法是测量大气气溶胶散射系数的一种有效方法,为规范利用积分浊度法对气溶胶散射系 数的测量,特制定本标准. QX/T306-2015 大气气溶胶散射系数观测积分浊度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积分浊度法连续测量大气气溶胶散射系数的技术指标、安装要求、检查、维护和标校、 数据记录和处理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积分浊度法对大气气溶胶散射系数的测定.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气溶胶散射系数aerosol scattering coefficient 表征大气气溶胶散射造成辐射能量衰减程度的物理量. 注:数值上等于单位体积中气溶胶粒子散射截面之和,单位一般用m-1、km-1、Mm-1等. [GB/T31159-2014 4.9] 2.2 气溶胶吸收系数aerosol absorption coefficient 表征大气气溶胶吸收造成辐射能量衰减程度的物理量. 注:数值上等于单位体积中气溶胶粒子吸收截面之和,单位一般用m-1、km-1、Mm-1等. [GB/T31159—2014 4.8] 2.3 气溶胶消光系数aerosol extinction coefficient 表征大气气溶胶造成辐射能量衰减程度的物理量. 注:数值上等于大气气溶胶散射系数和大气气溶胶吸收系数之和,单位一般用m、km、Mm1等. [GB/T31159-2014 4.10] 3测量原理 平行光在大气中传播,与大气中的气溶胶和气体分子等相互作用,其强度会随之衰减,这种衰减遵 循比尔一朗伯定律: I= 式中: I一一光经过x距离后的光强. I一一光源的光强; ext—一消光系数; x一一光的传播距离; 注:消光系数是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之和,包括气体分子和大气气溶胶的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 积分浊度仪是以比尔一朗伯定律为基本原理,利用特殊的仪器几何构造和光学照明设计进行大气 气溶胶散射系数观测的设备.仪器光源满足朗伯光源的特性.仪器结构的特殊设计使得检测器的响应 值与散射角上的散射光的积分值成正比.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305-2015 直径47mm大气气溶胶滤膜称量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weighing 47 mm atmospheric aerosol filters 2015-12-11发布 2016-04-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305-2015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称量条件和称量设备要求 1 5称量过程要求 2 附录A(规范性附录)洁净度检验方法 .4 附录(规范性附录)微量天平稳定性检验操作流程 5 附录C(规范性附录)天平稳定性和滤膜平衡稳定性检验参数计算方法 6 附录D(资料性附录)微量天平稳定性检验结果表式样 .8 附录E(资料性附录)滤膜平衡稳定性检验结果表式样9 附录F(规范性附录)滤膜称量流程 .10 附录G(资料性附录)滤膜称量结果表式样 11 参考文献 12 I QX/T305-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大气成分观测预报预警服务分技术委员会(SA/ TC540/SC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养梅、孙俊英、杨筠. Ⅲ QX/T305-2015 直径47mm大气气溶胶滤膜称量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直径47mm大气气溶胶滤膜的称量条件要求、称量设备要求和称量过程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最小称量为0.001mg的微量天平称量直径为47mm大气气溶胶滤膜,其他精密度 微量天平和其他类型气溶胶滤膜的称量也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073一2013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滤膜filter 用于采集大气气溶胶的多孔膜或纤维膜. 3.2 稳定性stability 天平在指定环境下,按照相同操作规程称量相同物体时,其示值保持不变的程度. 3.3 最小秤量minimum capacity 称量结果可能会产生过大相对误差的最小载荷值. 3.4 最大秤量maximum capacity 不计皮重时的最大称量能力. 3.5 量程范围weighing range 最小秤量和最大秤量之间的范围. 3.6 检测限detect limit;D.L. 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所能检出测量对象的最低量. 4称量条件和称量设备要求 4.1称量条件要求 QX/T305-2015 4.1.1天平室设施 天平室设施应符合如下要求: 一天平室应避开主要通道,拥有专用空间,面积应不小于2m×2m; 一天平室应避免阳光直射,不应安装窗户; 一天平室应采用推拉门,不得使用平开门,开关过程中不应产生震动; —天平室应密封性良好; ——天平室应安装无震动天平操作台,天平称重部件应直接接地; —一天平室应配备温度监测采集系统,温度传感器最大允许误差应小于士.1℃,量程范围应在 0℃~50℃,响应时间应小于1min 数据采集系统时间分辨率应不小于1min; ——天平室应配备湿度监测采集系统,湿度传感器最大允许误差应小于士2%,量程范围应在10% ~80% 响应时间应小于1min 数据采集系统时间分辨率应不小于1min; —一天平室的电源应具备稳压功能,电压波动范围应小于士3%. 4.1.2辅助装置和器具 天平室内应配备除静电装置、滤膜放置支架、E-2级标准砝码、平头镊子、无粉末防静电手套、干燥 剂、蒸发皿、直径47mm托盘、天平专用毛刷等装置和器具. 4.1.3环境条件 天平室内的环境应符合如下要求: 一温度应控制在20℃~23℃,24h内温度变化范围应不超过士2℃; —相对湿度应控制在30%~40%,24h内相对湿度变化应不超过士5%; ——工作洁净度应达到1000级. 气压在空气净化后宜保持微正压.洁净度检验应按照GB50073一2013的A.3.5给出的方法操 作,当不具有GB50073一2013中A.3.5提到的光学粒子计数器时,应按照附录A给出的方法操作. 4.2称量设备要求 称量用的微量天平最小称量应小于或等于1μg 最大称量不低于5g.微量天平应配备直径47 mm托盘,天平托盘应配备防气流干扰装置. 5称量过程要求 5.1称量前准备 5.1.1天平检查和清洁 打开天平电源开关,检查天平显示信息是否正常.天...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304-2015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监测指标 Monitoring indices of northwest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2015-12-11发布 2016-04-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304-2015 目 次 前言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1 3资料 1 4监测指标及计算方法 1 参考文献 3 I QX/T304-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40)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气候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艾婉秀、孙林海、宋文玲、刘芸芸、王东阡. Ⅱ QX/T304-2015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监测指标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监测的面积指数、强度指数、脊线指数、北界指数和西伸脊点 指数及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北半球500hPa天气图上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监测和研究.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副热带高压subtropical high 位于副热带地区的暖性高压系统. 2.2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northwest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主体位于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以500hPa天气图上588 dagpm等值线所包围的区域来 定义. 3资料 采用500hPa位势高度场(精确到0.01 dagpm)和纬向风场(精确到0.1m/s)格点资料,分辨率单 位为度. 4监测指标及计算方法 4.1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指数 表征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范围大小的指标.以500hPa天气图上,在10N以北的110°一180E 范围内588 dagpm等值线所包围区域的相对面积来表示.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指数GM的计算 公式见式(1): GM=da X dyX 习 (n;X cosp; (1) 1 H≥588 (2) 0 H 0)的纬度平均值来表示.若不存在588 dagpm等值线,则定义584 dagpm等值线内的纬向风切变线的 纬度平均值来表示. 4.4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界指数 表征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部边缘位置的指标.以500hPa天气图上,在10N以北的110°一 150E范围内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位势高度为588 dagpm等值线的纬度平均值来表示. 4.5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脊点指数 表征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最西点位置的指标.以500hPa天气图上,在10N以北的90°一180E 范围内以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位势高度为588 dagpm的最西点经度值来表示. 4.6特殊情况处理 当西太平洋区域588 dagpm等值线不存在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界指数和西伸脊点指数均 按缺测值处理,当588 dagpm和584 dagpm等值线均不存在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脊线指数按缺测 值处理. 当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超过90E以西时,按90E处理. 2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301.4-2015 林业气象观测规范 第4部分:森林地被可燃物含水量观测 Specification for forestry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Part4:observation of forest ground fuel water content 2015-12-11发布 2016-04-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301.4-2015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2术语和定义 1 3观测时间 1 4观测用具 .1 5观测地的选取 2 6取样方法 2 7测定方法 2 参考文献 4 I QX/T301.4-2015 前 言 QX/T301《林业气象观测规范》分为为五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林木物候期观测; —第3部分:林木生长状况观测; ——第4部分:森林地被可燃物含水量观测; —第5部分:林木自然灾害生长状况调查. 本部分为QX/T301的第4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全国农业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9)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黑龙江省气象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姚俊英、于宏敏、南极月、王国贵、景元书、赵大勇. Ⅲ QX/T301.4-2015 林业气象观测规范 第4部分:森林地被可燃物含水量观测 1范围 本部分规定森林地被可燃物含水量的定义、观测方法和计算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森林地被可燃物含水量观测及有关工作.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2.1 森林地被物forest floor 林下地表残叶和杂草表面至草根的细小的枯枝、落叶、杂草、蕨类、苔藓、地衣等,不包含泥沙和粗大 的树枝. 2.2 森林腐殖物forest humic substances 森林中树木的枯枝残叶经过长时间腐烂发酵后而形成的介于地被物与土层之间的物质. 2.3 森林地被可燃物forest ground fuel 森林地被物和森林腐殖物的统称. 2.4 森林地被可燃物含水率forest ground fuel water content 单位森林地被可燃物干物重中所含水分的质量,用百分率表示. 3观测时间 3.1常规观测 应在当地进入森林防火期前一个月开始,至森林防火期结束后一个月的每旬旬末的北京时间14时 进行. 3.2加密观测 森林高火险期的月份可在每旬逢五的北京时间14时增加一次观测. 也可根据需要随时增加观测. 4观测用具 4.1烘箱 不少于1个,工作室尺寸(毫米)高×宽×深应不小于550×550×450. 1 QX/T301.4-2015 4.2电子天平 不少于1个,称量范围(克)不小于2000,可读性(克)为0.1. 4.3铝盒 不少于16个,规格尺寸(毫米)应不小于200×120×50. 4.4直尺 1个,测量范围不小于300毫米. 4.5其他用具 剪刀1把,小铲子1把,皮尺1个,铁锹1把. 5观测地的选取 在远离城区的森林内选取有代表性的地段(100米×100米)作为固定样地,取样时在样地内随机选 取4个点作为取样点,两个取样点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5米. 6取样方法 6.1分层取样 先取地被物层,再取腐殖层.每个取样点不小于30厘米×30厘米,自上至下垂直收取. 地被物:从残叶和杂草表面收取,杂草要用剪刀剪断根部取地上部分(在有雪时,拨开雪取地被物), 充分混合后装盒. 腐殖物:从腐殖层表面开始收取,最多取至20厘米深,充分混合后装盒. 6.2装盒 取样前,样品盒要进行编号,每个点取样以每层装满1铝盒为准. 6.3回填 取样后将取样剩余的地被可燃物回填于取样坑中,恢复原样. 6.4补测 如遇取样当天有降水,可以顺延到降水停止进行补测,当顺延日期超过取样日3天时,则不再补测. 取样后当天有降水或因降水顺延观测或缺测,均应在备注栏内注明. 7测定方法 7.1烘干 样本取回立即称量,以克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每个取样点分别记载样本质量.铝盒盖打 开,盒盖套在盒底,放入烘箱内烘烤12小时(根据取样的湿度适当调整烘烤时间),烘烤温度宜在 100℃.烘烤后取出称量一次,再放回烘箱内烘烤4个小时,复称一次.如前后两次质量差小于或等于 2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B18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300-2015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马铃薯 Specifications for agro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Potato 2015-12-11发布 2016-04-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300-2015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3观测原则和地段选择 2 3.1观测原则 .2 3.2地段选择 2 4发育期观测 2 4.1一般要求 2 4.2观测地点的选定 2 4.3发育期的确定 3 5生长状况观测与评定 .....4 5.1测定时间、地点和项目 .4 5.2植株高度的测定 4 5.3植株密度测定 ..4 5.4生长状况评定 4 5.5大田生育状况观测调查 5 6产量要素分析 .5 6.1一般规定 ..5 6.2产量结构分析 .6 7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病虫害的观测和调查 .7 7.1主要气象灾害 7.2主要病虫害 .7 8主要田间工作记载 8 8.1记载时间 .8 8.2记载项目和内容 8 8.3质量和效果评定 .8 9观测簿/表的填写 .9 10生育期间气象条件鉴定 .9 附录A(规范性附录)地段选择 10 附录B(规范性附录)马铃薯气象灾害情况 .12 附录C(规范性附录)观测簿/表填写 13 附录D(资料性附录)马铃薯农业气象观测簿/表样式16 参考文献 28 I QX/T300-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农业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9)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气象局、重庆市气象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气象局、四川省雅安市气 象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明田、曹艳秋、陈东东、何永坤、张玉芳、李茂君、罗孳孳、房鹏、蔡元刚. Ⅲ QX/T300-2015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马铃薯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马铃薯农业气象观测的规则,包括观测原则和地段选择,发育期、生长状况、产量要 素、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田间工作等的观测时次、项目、标准和计算方法,观测结果的记载记录 格式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马铃薯农业气象观测的业务、服务和研究.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发育期development stages 马铃薯植株从播种到收获各出现外部形态变化的日期. 2.2 植株高度plant height 土壤表面到马铃薯主茎顶端的长度. 2.3 植株密度plant density 单位土地面积上马铃薯植株的数量. 注:单位以株数每平方米表示. 2.4 净作single cropping 在同一块田地上、同一生长季内只种植马铃薯的方式. 2.5 间作intercropping 在同一块田地上、同一生长季内有马铃薯和其他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成行或成带(多行)间隔种植 的方式. 2.6 套作relay intereropping 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或畦间种植马铃薯的方式. 2.7 屑薯率chip potato rate 单薯重不大于25g的薯块占称量样本总重的百分比. 2.8 鲜蔓重fresh mass of vine 可收期40株鲜蔓的平均质量,乘以每平方米的株数,以克每平方米表示. 2.9 薯蔓比ratio of potato mass and fresh vine mass QX/T300-2015 样本薯块总重和样本鲜蔓总重的比值. 3观测原则和地段选择 3.1观测原则 3.1.1平行观测 应同时观测马铃薯生长环境的物理要素(包括气象、土壤等要素)及其生育进程、生长状况、产量与 品质形成. 马铃薯观测地段的气象条件与气象观测场基本一致时,气象台站的基本气象观测可作为平行观测 中的气象要素部分. 3.1.2点面结合 应在相对固定的观测地段进行系统观测,同时在马铃薯生育的关键时期和气象灾害、病虫害发生时 开展较大范围的农业气象调查. 3.2地段选择 应选择能代表当地一般情况下气候、土壤、地形、地势、耕作制度及产量水平的地段作为观测地段. 地段一旦选定宜保持长期稳定,确需调整时应选择该地段邻近的农田,并对调整情况进行记载.地段选 择的具体要求见附录A. 4发育期观测 4.1一般要求 4.1.1观测品种及播种期 观测品种应是当地主栽品种,播期应是当地适宜或普遍播种时期. 4.1.2观测次数及时间 要求如下: a)发育...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B18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299—2015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冬小麦 Specifications of agro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winter wheat 2015-12-11发布 2016-04-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299-2015 目 次 前言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观测原则和地段选择 5发育期观测 3 6生长状况观测 ...5 7生长量观测 8 8产量结构及品质分析(考种) 12 9主要田间工作记载 .13 10麦田小气候观测 14 11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病虫害的观测和调查 15 12观测簿表填写及各发育期观测项目 16 附录A(规范性附录)主要农业气象灾害记载方法和内容 17 附录B(规范性附录)农气观测簿表的填写 .21 附录C(资料性附录)各发育期观测项目 26 附录D(资料性附录)冬小麦农业气象观测簿及报表格式 27 参考文献 46 I QX/T299-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农业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9)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谭凯炎、刘玲、马青荣、李德、夏福华、姚晓红、黄永平、任三学、张志红. Ⅱ QX/T299-2015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冬小麦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冬小麦农业气象观测原则,冬小麦发育期、生长状况、生长量、产量结构及品质、麦田 环境要素、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主要病虫害等项目的观测内容,及其观测时次、形态特征指标、观测方法 和观测结果的记载记录格式等. 本标准适用于冬小麦农业气象观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351小麦 GB/T5506小麦和小麦粉面筋含量 GB/T20524农林小气候观测仪 GB/T24899小麦粗蛋白质含量测定近红外法 QX/T61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7部分:自动气象观测系统 QX/T82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 QX/T88作物霜冻害等级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平行观测Parallel observation 观测作物生育进程、生长状况和产量构成要素的同时,观测作物生长环境的物理要素. 3.2 观测地段Observation plot 定期进行作物生育状况观测的相对固定的田间样地. 3.3 品种春化特性Verna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冬小麦必须经过一定时期持续的低温刺激,生殖器官才能开始分化和生长的特性.按照所需低温 强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冬小麦品种分为强冬性、冬性、弱冬性、春性等类型. 3.4 植株密度Plant density 单位土地面积上植株的数量.对冬小麦而言,分蘖前指单位面积的株数,分蘖后指单位面积的茎 (或穗)数. 1 QX/T299—2015 3.5 冠层气温canopy air temperature 作物群体内平均冠层顶部离地面高度三分之二处的空气温度. 3.6 植株含水率Plant water content 作物植株所含水分占其鲜重的百分数. 3.7 越冬死亡率overwinter mortality 越冬期间单位面积内因冻害或干旱等原因死亡的植株茎数占越冬始期总茎数的比例,用百分数 表示. 3.8 次生根Secondary root 在分葉节或茎节上发生的根. 3.9 不孕小穗infertility spikelet 未能完成授粉和结实,有颖无籽粒的小穗. 3.10 有效穗effective panicles 结实籽粒数大于或等于5粒的麦穗. 3.11 无效穗non-productive panicles 穗形态已形成但未形成籽粒或籽粒数少于5粒的麦穗. 3.12 灌浆速率filling rate 灌浆期间每日千粒干重的增加值. 4观测原则和地段选择 4.1观测原则 4.1.1平行观测原则 冬小麦农业气象观测遵从平行观测的原则.当地气象台站的气象观测,一般可作为平行观测的气 象部分,因此,冬小麦观测地段的气象条件应与气象观测场保持基本一致.冬小麦田间小气候条件的观 测应在观测地段的农田中进行. 4.1.2点与面结合原则 在相对固定的观测地段进行系统观测,在冬小麦生育的关键时期以及在气象灾害、病虫害发生时, 应进行较大范围的农业气象调查,以弥补观测地段的局限和增...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B18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298-2015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柑橘 Specifications of agro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Citrus 2015-12-11发布 2016-04-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298-2015 目 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1 3观测原则 1 4观测地段和植株的选择 1 5物候期观测 2 6生长状况评定 2 7生育状况调查 3 8生长量观测 3 9产量要素与品质构成要素分析 .4 10主要农业气象灾害观测 11主要病虫害观测 6 12主要田间工作记载6 13农气簿/表填写 7 14生育期间农业气象条件鉴定 .7 附录A(规范性附录)地段和植株选择8 附录B(规范性附录)柑橘物候期观测 10 附录C(规范性附录)柑橘生长量观测 .15 附录D(规范性附录)柑橘产量要素观测16 附录E(资料性附录)柑橘病虫害观测 17 附录F(规范性附录)观测簿/表填写 .22 附录G(资料性附录)柑橘农业气象观测簿/表格式 25 参考文献 43 I QX/T298-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农业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9)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气候中心、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气象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金志凤、姚益平、陈聪、李仁忠. Ⅱ QX/T298-2015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柑橘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柑橘农业气象观测的基本要求、观测地段和植株的选择、物候期观测、生长状况评定、 生育状况普查、生长量观测、产量要素和品质构成要素分析、主要气象灾害观测、主要病虫害观测等农业 气象观测和田间工作记载方式. 本标准适用于柑橘气象业务、服务和相关研究的农业气象观测.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物候期citrus phenophase 橘树各器官受一年内季节气候条件影响而有规律地进行萌芽、抽梢、开花、结果以及根、茎、叶、果等 一系列相应的动态变化. 2.2 落花落果率the percentage of blossom drop and fruit drop 果树自身生理、灾害性天气或病虫害等原因引起的花(蕾)或果实脱落数占开花始期蕾、花总数的百 分率. 注:保留一位小数. 2.3 坐果率the percentage of bear fruit 果树实际结果数占开花始期蕾、花总数的百分率. 注:保留一位小数. 2.4 可溶性固形物soluble solid 果实中溶解于水的化合物的总称.包括糖、酸、维生素、矿物质等. 3观测原则 平行观测.一方面观测柑橘生长环境的物理要素(包括气象要素等),另一方面观测柑橘的物候期 进程、生长状况、产量的形成,气象台站的基本气候观测,作为平行观测的气象观测部分. 点与面结合.既要有相对固定的观测地段进行系统观测,又要在柑橘主要物候期和重大气象灾害、 病虫害发生时,对大面积橘园进行普查. 4观测地段和植株的选择 应选择能代表当地一般情况下气候、土壤、地形、地势、栽培管理和产量水平的地段作为观测地段. 地段一旦选定宜保持长期稳定,确需调整时应备注说明. 1 QX/T298—2015 观测植株分区观测.每区各选连续的5株,观测地段和观测植株应保持长期稳定,如确需调整的, 另选时应备注说明. 新枝生长量、落花落果率、坐果率等观测应选择固定的观测枝或观测果,如出现观测枝或观测果非 自然折损或脱落,应重新选取相似枝条或果实代替观测,并备注说明. 地段和植株选择的具体要求见附录A. 5物候期观测 5.1柑橘观测的物候期 根据柑橘生物学特性,确定柑橘主要观测和记载的物候期.柑橘应观测的物候期包括:萌芽期、新 梢生长期、停梢期、现蕾期、开花期、第一次生理落果期、第二次生理落果期、果实膨大期、果实着色期和 成熟期. 5.2观测时间 观测时间根据柑橘观测物候期出现的规律开展,临近物候期一般隔日进行巡测.旬末,应巡视观 测;开花期应每日进行观测;物候期间隔时间很长,可逢5和旬末进行观测,临近物候期再恢复隔日观 测.在规定的观测时间内,遇妨碍观测的天气,应在其结束后及时补测,并在备注栏内注明原因. 5.3物候期的确定 萌芽期:芽裂开约0.2厘米. 新梢生长期:新梢出现,茎体长0.5厘米.分春(立春至立夏)梢、夏(立夏至立秋)梢、秋(立秋至立 冬)梢、冬(立冬至立春)梢进行记载.若存在夏梢需进行抹芽,秋梢出现少,或不能成为第二年的结果母 枝,冬梢极少出现等现象...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297-2015 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管理要求 Safety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for ground weather modification operation 2015-12-11发布 2016-04-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297-2015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作业点管理 .1 5作业装备管理 2 6空域安全使用 .3 7作业人员管理 3 8作业实施 .4 9作业安全检查 .4 10安全事故处置 5 附录A(资料性附录)作业装备分类存放表样式 6 附录B(资料性附录)省、市、县级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安全检查表样式7 附录(资料性附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安全检查表样式 10 参考文献 12 I QX/T297-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8)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气象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郝克俊、王维佳、陈碧辉、田泽彬、刘晓璐、刘东升、郭守峰、郝竞扬、徐精忠、邹 勇、耿蔚、林丹、李慧品、郑键、余芳、任富建、韦巍、刘鹏. Ⅲ QX/T297-2015 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管理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管理涉及的作业点管理、作业装备管理、空域安全使用、 作业人员管理、作业实施、作业安全检查和安全事故处置. 本标准适用于使用高炮、火箭作业系统、地面发生器进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安全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X/T151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术语 3术语和定义 QX/T15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作业点管理 4.1基本要求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对涉及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的场地的设置、建设、作业人员、作业行为等进 行管理. 4.2场地设置 4.2.1场地选址 4.2.1.1通用要求: a)应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及作业需求进行作业点选址,宜选在交通方便、通信畅通的地点; b)高炮、火箭作业点应选在作业影响区上风方,分别距居民区不小于500m、100m; c)作业点应满足安全射界或安全作业的要求. 4.2.1.2高炮和火箭固定作业点应满足下列条件: )建有实体围墙、值班室、休息室、装备库、弹药库和作业平台; b)设有防雷、消防、安防和通信设施; c)值班室内张贴常用制度、作业流程和安全射界图等; d)作业平台平整硬化,禁射标志醒目. 4.2.1.3高炮和火箭流动作业点应按照4.2.1.2d)的要求选择作业场地. 4.2.1.4高炮和火箭临时作业点应参考4.2.1.2d)的要求选择作业场地. 4.2.1.5地面发生器作业点应远离易燃易爆物,并设有防雷、安防和通信设施. 1 QX/T297-2015 4.2.2选址审查 4.2.2.1新增或变动作业点应报省级气象主管机构审查. 4.2.2.2上报材料应包括作业点的地名、编号、经纬度、海拔高度、装备类型、选址原因等. 4.3场地管理 4.3.1基本要求 4.3.1.1每个作业点应指定专人负责本作业点的安全管理工作. 4.3.1.2规章制度、作业手册和应急处置程序应规范完备. 4.3.1.3应加强对作业装备的维护保养和安全防护. 4.3.2固定作业点 4.3.2.1工作环境整洁,物品分类定置,标识明显. 4.3.2.2宜安装视频监控设施,掌握作业点内的环境安全状况、作业过程等. 4.3.2.3应定期调查作业区内环境变化,调整安全射界图. 4.3.3流动作业点 应定期巡视作业区内环境变化,当不符合作业要求时,应及时进行调整. 5作业装备管理 5.1基本要求 5.1.1作业装备管理包括用于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高炮、火箭作业系统、地面发生器及弹药器材等. 5.1.2作业装备应分类存放,具体要求参见附录A. 5.1.3高炮的炮门、火箭的发射控制器应指定专人单独保管. 5.1.4弹药库应安装防盗门、安防监控、防盗报警等装置. 5.1.5宜建立作业装备信息管理系统. 5.2高炮与火箭发射系统 5.2.1运输时应符合国家相关安全要求. 5.2.2应按照行业或生产单位提出的技术规范进行年检,检测合格后,方可参加作业. 5.2.3作业后应及时保养. 5.2.4维修后应做记录. 5.2.5作业期结束后,应进行检修、保养、封存,入库保管. 5.2.6报废、...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296—2015 风云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工程项目转业务 运行流程 Procedures for FENGYUN ground segment from project phase to operation 2015-12-11发布 2016-04-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296-2015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1 3阶段划分 1 4流程及要求 1 附录A(规范性附录)产品表 5 I QX/T296-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卫星气象与空间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7)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甲坤、孙安来、赵现纲、林曼筠、李福良、吕擎擎、唐云秋. Ⅲ QX/T296-2015 引言 为规范风云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工程项目转业务运行的流程,保障风云卫星地面应用系统运行质量, 特制定本标准. QX/T296-2015 风云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工程项目转业务运行流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风云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工程项目转业务运行的流程及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风云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工程项目转业务运行的管理.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风云卫星FENGYUN;FY 根据中国的气象卫星发展计划,为中国和全球的天气预报和气象科学研究提供大气和地球表层观 测资料研制的卫星.中国气象卫星以凤风云系列命名. [QX/T2052013 定义3.1] 2.2 地面应用系统ground segment 用于卫星管理与卫星观测数据接收、传输、处理、存档、分发和应用服务的信息系统及保障系统. [QX/T205—2013 定义2.9] 2.2 [地面应用系统]工程项目ground segment project 在地面应用系统工程建设阶段对研制部门规定的独立任务,一般以技术系统为单位,可由一个或多 个合同组成. 3阶段划分 风云卫星地面应用系统由工程项目转向业务运行,应经过以下4个阶段: ——业务试运行阶段; ——业务试运行评估阶段; —验收阶段; —一正式业务运行移交阶段. 工程项目转业务的流程及流程中各阶段的要求见4. 4流程及要求 4.1业务试运行阶段 4.1.1阶段时间 完成工程项目测试并提交测试报告后,进入业务试运行阶段,试运行时间应不低于3个月.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295-2015 空间天气短期预报检验方法 Verification methods for short-term space weather forecast 2015-12-11发布 2016-04-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295-2015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1 3短期预报的检验对象 2 4参数预报检验方法 2 5事件预报检验方法 3 参考文献 5 I QX/T295-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卫星气象与空间天气标准化委员会空间天气监测预警分技术委员会(SAC/TC347/ SC3)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薛炳森、赵海娟、郭建广、唐伟. Ⅲ QX/T295-2015 空间天气短期预报检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空间天气短期预报检验的对象、指标及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空间天气短期预报业务、服务和研究.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空间天气短期预报short-term space weather forecast 对未来1~3天空间天气参数和事件发生可能性的预报. 2.2 概率预报probability forecast 以百分率形式对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做出的描述. 2.3 K 指数K index 时间间隔为3h的全球地磁活动性指数. 注1:K.指数由位于地磁纬度47°和63之间的13个地磁台站的K指数平均而得. 注2:K指数共分为28级:00 0,1-,1 1 2- 2 2 8- 80 8 9- 9.. [GB/T31160—2014 定义2.9] 2.4 Ap指数Ap index 行星性等效日幅度 全球的全日地磁扰动强度的指数. 注:业务上以美国大气海洋局空间天气预报中心(SWPC NOAA USA)发布的AP指数观测值为准. 2.5 地磁暴geomagnetic storm 磁暴 全球范围内地磁场的剧烈扰动. 注:扰动持续的时间长度在几小时到几天,地磁水平分量的扰动幅度通常在几十纳特(用T表示)到几百纳特之间, 极端情况下可超过一千纳特. [GB/T31160—2014 定义2.3] 2.6 太阳软X射线耀斑强度intensity of solar soft X-ray flare Fx 在地球大气层外,距太阳1个天文单位处,太阳软X射线耀斑在1×10-m~8×10-"m波段范围 内电磁辐射流量的峰值. 注1:单位为J/(m2s). 注2:1个天文单位=149598000km. 1 QX/T295-2015 [GB/T31157-2014 定义2.3] 2.7 太阳质子事件solar proton event 太阳活动导致地球静止轨道处,能量大于10MeV的质子流强度连续15min达到或超过10pfu的 事件. 注:质子流强度用Ip表示,单位为pfu 1pfu=1 proton (cm2srs). [GB/T31161—2014 定义2.2] 2.8 太阳10.7厘米射电流量指数index of10.7 cm solar radio flux F10.7 每日地方时12时,在频率为2800MHz测量并订正到距离太阳为1个天文单位处的太阳射电的流 量密度. 注:单位为sfu.1sfu=10-W/(m2Hz).国际上以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彭蒂克顿射电天文台(Dominnion Radio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 Penticton B.C. Canada)的测量为准. [QX/T135—2011 定义2.2] 3短期预报的检验对象 3.1参数预报 目前空间天气业务中,参数指的是F1a.7或Ap指数,即未来1~3天内逐日的F1.7和Ap指数的预 报.以预报发布时刻所在的自然日(UTC)作为第1日,第2日、第3日为后续两个自然日. 3.2事件预报 未来1~3天内逐日的事件发生的概率预报.以预报发布时刻所在的自然日(UTC)作为第1日,第 2日、第3日为后续两个自然日. 事件包括:M级耀斑、X级耀斑、小地磁暴、大地磁暴和太阳质子事件. 注1:M级罐斑为F、在1.00X10-5J/(m2s)与1.00X10-J/(m2s)之间,X级耀斑为F不小于1.00X10-4 J/(m2s) 参见GB/T31157-2014. 注2:小地磁暴为K等于5,大地磁暴为K 不小于6. 4参数预报检验方法 对某一个空间天气参数的预报结果,采用相对误差进行检验,计算方法见...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294-2015 太阳射电流量观测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solar radio flux observation 2015-12-11发布 2016-04-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294-2015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1 3观测设备、工作环境和站址要求 1 4观测业务要求 2 5日常巡查和维护 .3 附录A(规范性附录)日常巡查和定期维护表5 参考文献 8 I QX/T294-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卫星气象与空间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空间天气监测预警分技术委员会(SAC/TC 347/SC3)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敦金平、闫小娟、赵海娟、陈安芹、赵兴友. Ⅲ QX/T294-2015 引言 太阳射电流量是表征太阳活动水平的重要参数,是空间天气监测预警的重要内容之一.太阳射电 观测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太阳射电流量观测是通过接收来自固定波段的太阳电磁辐射信号,得到相应波 段太阳射电流量.为对太阳射电流量的观测设备、环境、站址、观测业务要求以及巡查维护等加以规范, 特制定本标准. QX/T294-2015 太阳射电流量观测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太阳射电流量的观测设备、环境、站址、观测业务要求以及巡查维护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在固定台站对太阳射电流量的观测.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太阳射电流量solar radio flux 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接收的某一波段的太阳无线电波能量. 2.2 太阳射电望远镜solar radio telescope 接收和测量太阳射电流量的观测设备. 3观测设备、工作环境和站址要求 3.1观测设备指标 太阳射电流量观测宜采用满足表1指标要求的太阳射电望远镜. 表1太阳射电望远镜的指标 性能名称 指标 观测波长 10.7cm、6.6cm和3.3cm等固定波长 带宽 10 MHz 时间分辨率 ≤0.1s 动态范围 ≥30dB 灵敏度 ≤1sfu(太阳流量单位) 最大增益起伏 ≤1%(8h内) 跟踪精度 1/10~1/15波束宽度 跟踪方式 程控/手动 跟踪速度 地球自转速度/快动(≥30°/min) 抗风能力 风速≤20m/s正常工作,风速≤32m/s天线不产生永久变形 防护性 具有防潮、防霉、防盐雾、防沙尘、防雷击能力 可靠性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2000h 可维修性 平均修复时间MTTR≤0.5h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B18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293-2015 农业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作物 Quality control of agro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data-Crop 2015-12-11发布 2016-04-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293-2015 目 次 前言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质量控制步骤和内容 附录A(规范性附录)作物观测地段说明 5 附录B(规范性附录)主要作物观测的发育期及观测要求 6 附录C(规范性附录)主要作物生育状况观测时期及有关项目和内容7 附录D(规范性附录)主要作物观测要素单位及保留小数位数 12 附录E(规范性附录)主要作物各发育期生长高度最大值及上限值14 附录F(规范性附录)主要作物各发育期密度最大值及上限值 .15 附录G(规范性附录)主要作物有关要素单位及值域范围 .17 附录H(资料性附录)作物发育期检查方法 18 参考文献 19 I QX/T293-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基本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6)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蔡元刚、王明田、庄立伟、彭树彬、陈东东、张玉芳. Ⅱ QX/T293-2015 农业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作物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业气象观测中主要作物观测资料质量控制步骤和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农业气象观测中主要作物观测资料质量控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X/T21一2015农业气象观测记录年报数据文件格式 QX/T292一2015农业气象观测资料传输文件格式 3术语和定义 QX/T118一2010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作物观测资料crop observation data 粮食和经济作物的观测地段、发育期、生长高度、植株密度、生长状况、产量因素、大田生育状况、生 长量、产量结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主要病虫害、田间工作的观测资料和分析数据. 4质量控制步骤和内容 4.1格式检查 分别按照QX/T292一2015、QX/T21一2015对作物观测资料传输文件格式和作物年报数据文件 格式进行检查,格式不正确的数据记为可疑数据. 4.2完整性检查 按照以下规定对作物观测的有关内容进行完整性检查,要素无相应观测值、调查值或记载值的为缺 测数据: a)作物观测基础数据,应包括: 农业气象观测台站所属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名称; 农业气象观测台站名称; 农业气象观测台站号; 观测作物名称; 观测作物品种名称; 观测作物品种类型; 观测作物品种熟性; 观测作物栽培方式; 1 QX/T293—2015 观测作物成熟年份. b)作物观测地段说明(见附录A). c)作物观测的发育期及观测要求(主要作物观测的发育期及观测要求见表B.1). d)作物生长高度观测时期(主要作物高度观测时期见表C.1). )作物密度观测时期及项目(主要作物密度观测时期及项目见表C.2). f)作物产量因素观测时期及项目(主要作物产量因素观测时期及项目见表C.3). g)大田生育状况调查时期及项目(主要作物大田生育状况调查时期及项目见表C.4). h)作物叶面积和干物质质量观测时期(主要作物叶面积和干物质质量观测时期见表C.5). i)作物产量结构分析项目(主要作物产量结构分析项目见表C.6). j)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观测记载的项目,应包括: 农业气象灾害名称或病虫害名称; 作物受害时期; 天气气候情况(主要农业气象灾害观测中天气气候情况记载内容见表C.7); 作物受害症状; 作物受害程度; 灾前和灾后采取的主要措施; 预计灾害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程度; 观测地段代表的全县范围内受灾程度类型; 地段所在乡镇和全县范围内作物受灾面积和比例. 4.3数据小数位数检查 按照表D.1的规定对主要作物观测要素值的小数位数进行检查,小数位数不正确的数据为可疑 数据. 4.4值域检查 作物观测要素值应进行值域范围检查,判断其是否错误或可疑: a)属于下列值域范围的数据为错误数据: 作物各发育普遍期生长高度值大于其上限值(主要作物各发育期生长高度最大值及上限 值见表E.1); 作物各发育普遍期密度值大于其上限值(主要作物各发育期密...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B18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292-2015 农业气象观测资料传输文件格式 File format for agro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data transmission 2015-12-11发布 2016-04-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292-2015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文件格式 1 附录A(规范性附录)传输文件基本参数、观测要素关键字说明4 附录B(资料性附录)农业气象观测资料传输内容与编码 6 附录C(资料性附录)农业气象观测资料传输文件格式样例30 参考文献 32 I QX/T292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基本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6)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气象中心、山东省日照市气象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庄立伟、成兆金、吴门新、李轩. Ⅲ QX/T292-2015 农业气象观测资料传输文件格式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作物、土壤水分、自然物候、畜牧气象和农业气象灾害观测资料传输文件的命名、结构 和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农业气象观测站(含试验站)和地面气象观测站的上述人工观测资料的传输.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X/T102一2009气象资料分类与编码 QX/T129一2011气象数据传输文件命名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作物crop 农业上栽培的各种植物. 3.2 土壤水分soil moisture 保存在土壤中的水分,通常用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数表示. 3.3 自然物候natural phenology 自然界中不受人为活动影响的各种物候现象. 3.4 畜牧气象animal husbandry meteorology 畜牧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相关的科学. 3.5 农业气象灾害agrometeorological disaster 不利气象条件给农业造成的灾害. 4文件格式 4.1文件命名 农业气象观测资料传输文件命名格式应符合QX/T129一2011中3.2的规定.单站的农业气象观 测资料传输文件名为“Z_AGME_I_Iliii_yyyyMMddhhmmss.O_PPPP[一CCr].txt” 多站农业气象观 测资料传输文件名为“Z_AGME_C_CCCC_yyyyMMddhhmmss.O_PPPP.txt”.文件名中各字段的含 1 QX/T292-2015 义如下: Z —固定字符,表示文件为国内交换的资料. AGME ——固定字符,农业气象观测资料指示码. I ——固定字符,指示其后字段代码为台站区站号. Iliii 一台站区站号. yyyyMMddhhmmss—文件生成时间,使用国际协调时(UTC) 用年月日时分秒表示,中间没有 特定取值时,以数字“0”填充. 0 ——固定字符,气象观测资料指示码. PPPP 一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分类标识符,应按照QX/T102一2009中5.7的要求 取值,分类标识符见表1. CCx 一—资料更正标识,可选标志,仅在单站资料文件名中使用.CC为固定字符; x取值为英文大写字母“A”~“X” 取值顺可按英文字母序顺序选取,x= A表示对该站某次观测的第一次更正;x=B表示对该站某次观测的第二 次更正,依次类推,直至x=X. txt —固定字符,文件的扩展名,表示文件为文本格式. C ——固定字符,指示其后字段编码为编报中心代码. CCCC 编报中心代码,应按照QX/T129一2011附录A中表A.13取值. 带有方括号“[门”的字段为可选字段,可选字段与其他字段用减号“一”分隔;其他字段为必选字段. 除文件扩展名字段用小数点“”分隔外,其他非可选字段用下划线“”分隔. 表1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分类标识符(PPPP)表 资料分类名称 PPPP 说明 包括生长发育、干物质与叶面积、灌浆速度、产量因素、产量结构、关键农事 作物数据 CROP 活动、县产量水平要素 土壤水分数据 SOIL 包括土壤水文物理特性、土壤相对湿度、土壤水分总贮存量、土壤有效水分 贮存量、土壤冻结与解冻、干土层及降水渗透地下水位要素 自然物候数据 SEAS 包括木本植物物候期、草本植物物候期、气象水文现象、动物物候期要素 畜牧气象数据 PAST 包括牧草发育期、牧草生长高度、牧草产量、牧草覆盖度及草层采食度、灌木 半灌木密度、家畜膘情...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291-2015 自动气象站数据采集器现场校准方法 Field-calibration method for data logger of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 2015-12-11发布 2016-04-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291-2015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1 3标准器 .1 4校准环境条件 .2 5校准点 2 6校准项目及流程 .3 7示值误差计算方法 .4 8校准结果处理 .4 附录A(资料性附录)数据采集器现场校准数据记录表5 附录B(资料性附录)数据采集器现场校准证书内页格式7 附录C(资料性附录)数据采集器通道参考技术指标 9 附录D(资料性附录)现场校准数据采集器温度通道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10 参考文献 13 I QX/T291-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7)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气象局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嫣、房岩松、韩广鲁、任燕、郭瑞宝、王锡芳、徐伟. Ⅲ QX/T291-2015 自动气象站数据采集器现场校准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自动气象站数据采集器现场校准的标准器、校准环境条件、校准点、校准项目及流程、 示值误差计算方法和校准结果的处理. 本标准适用于自动气象站数据采集器的现场校准.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自动气象站]数据采集器data logger of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 对自动气象站传感器输出信号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的装置. 注:按照组成结构划分,与若干被测气象要素传感器连接的数据采集器称为集中式数据采集器;由一个主数据采集 器和若干分数据采集器(含变送器)及传感器连接的数据采集器,称为分布式数据采集器. 2.2 [自动气象站]信号发生器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 signal generator 能模拟自动气象站传感器输出信号,可用于校准数据采集器的装置. 3标准器 应选择符合表1要求的信号发生器作为标准器. 表1信号发生器技术要求 气象要素 电参量 输出范围 分辨力 最大允许误差 500 hPa~1100 hPa 0.01 hPa ±0.04hPa (0V-5V) (0.08mV) (±0.33mV) 电压 500hPa-~1100hPa 0.01 hPa 士0.04hPa 气压 (0V-2.5V) (0.04mV) (±0.17mV) 数字信号(RS232) 500 hPa~1100 hPa 字符输出 500 hPa~1100 hPa 0.1 hPa 0 hPa 数字脉冲 (500011000) (1) (0) -50℃~80℃ 0.003℃ 士0.03℃ 温度 电阻 (80.310~130.900) (1m0) (士12m0) 0~100% 0.01% ±0.3% 湿度 电压 (0V~1V) (0.1mV) (±3mV) QX/T291-2015 表1信号发生器技术要求(续) 气象要素 电参量 输出范围 分辨力 最大允许误差 0m/s~150m/s 0.01m/s ±0.1m/s 风速 频率 (0Hz~1500Hz) (0.1Hz) (士1Hz) 09~360 5.6 0° 六位格雷码 (000000~111111) (1) (0) 0°~360 2.8 0° 风向 七位格雷码 (0000000~1111111) (1) (0) 0°-360 0.015° 士0.4° 电压 (0V-2.5V) (0.1mV) (士3mV) 0 mm/min~-10 mm/min 0.1 mm/min 0 mm/h 雨量 脉冲 (0min-1-100min-1) (1min-1) (0h-1) 0 mm~100 mm 0.006mm 士0.017mm 蒸发 电流 (4mA-20mA) (0.1gA) (士2.7gA) 0W/m2~1400W/m2 0.14W/m2 ±1.4W/m2 辐射 电压 (0mV~20mV) (1gV) (士10gV) 注1:温度以特定值的形式输出,特定值分别是:一50℃(80.310),一30℃(88.220),一10℃(96.090), 0.00℃(100.000),10.0℃(103.900),30.0℃(111.670),50.0℃(119.400)...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290-2015 太阳辐射计量实验室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metrology laboratory of solar radiation 2015-12-11发布 2016-04-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290-2015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 1 5计量标准 3 6环境测量仪器 4 附录A(规范性附录)配套设备性能指标5 参考文献 6 I QX/T290-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7)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云南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四川省大气探测技术 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云、丁蕾、权继梅、莫月琴、贺晓雷、王云昆、胡梅、张虎. Ⅱ QX/T290-2015 太阳辐射计量实验室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太阳辐射计量实验室基础设施、环境条件、计量标准及其环境测量仪器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太阳辐射计量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的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495.9一2006光伏器件第9部分:太阳模拟器性能要求 GB50073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太阳模拟器solar simulator 用于模拟太阳光照射的设备. 3.2 有效辐照面effective radiation area 在整个辐照面内,辐照度均匀分布且达到规定要求的部分. 3.3 辐照不稳定度radiation instability 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有效辐照面任意给定位置上的辐照度随时间变化的最大相对偏差. 4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 4.1总体要求 4.1.1实验室组成 太阳辐射计量实验室由工作室、暗室和室外计量平台三部分组成.其中,暗室主要用于辐射仪器性 能指标的测试;室外计量平台主要用于仪器灵敏度的检定或校准. 4.1.2供电 实验室供电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实验室应同时具备220V与380V交流电电源.环境设备、照明设备电源应与实验设备电源 隔离. —实验室供电电压允许偏差为标称电压的士7%. 1 QX/T290-2015 —实验室供电电压频率应在(50士1)Hz范围内. 4.1.3环境温度 实验室温度应满足(20士5)℃要求. 4.1.4环境湿度 实验室相对湿度在80%以下. 4.1.5静电 实验室内工作台应以并联的方式接入安全可靠的防静电接地母线. 4.1.6电磁环境 电磁环境应满足以下要求: ——电磁干扰应不引起辐射标准器和被检仪器示值变化; 一实验室应设置单独的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应小于40. —一落地设备及台式设备应直接与电气保护地线连接; ——信号电缆应采用铜芯、绝缘、编织屏蔽、双绞电缆,20℃时每千米导体电阻应小于92.30. 4.2工作室 4.2.1位置 工作室应与不相容活动的相邻区域进行有效隔离. 4.2.2面积 工作室使用面积应大于30m2. 4.2.3照明 工作室照明照度应达到5001x. 4.3暗室 4.3.1面积 暗室面积应不小于50m2. 4.3.2光照 暗室应避免阳光直射.四周墙壁及顶部天花板应使用不反光且不易起尘的黑色涂料涂刷,暗室中 的设备表面及地面应做不反光处理; 4.3.3洁净度 洁净度应满足GB50073中空气洁净度5级的要求. 4.3.4仪器布局 暗室仪器布局应符合下列要求: —设备与四周墙壁保持1.5m以上距离;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