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2919.4-2008 水产配合饲料 第4部分:美国红鱼配合饲料.pdf
ICS65.120 B46 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2919.4-2008 水产配合饲料 第4部分:美国红鱼配合饲料 Aquafeed-Part 4:Formula feed for red drum(Sciaenops ocellatus) 2008-12-31发布 2009-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2919.4—2008 前言 本标准由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6)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智成、张海涛、王华朗、刘珂珂. GB/T22919.4-2008 水产配合饲料 第4部分:美国红鱼配合饲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美国红鱼配合饲料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签、包装、运输 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美国红鱼颗粒配合饲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5918饲料产品混合均匀度的测定 GB/T6432饲料中粗蛋白测定方法(GB/T6432一1994,egv ISO5983:1979) GB/T6433饲料中粗脂肪的测定(GB/T6433一2006,ISO6492:1999 IDT) GB/T6434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测定过滤法(GB/T6434一2006,ISO6865:2000 IDT) GB/T6435饲料中水分和其他挥发性物质含量的测定(GB/T6435一2006,ISO6496:1999 IDT) GB/T6436饲料中钙的测定 GB/T6437饲料中总磷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GB/T6438饲料中粗灰分的测定(GB/T6438一2007,ISO5984:2002 IDT) GB9969.1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 GB10648饲料标签 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 GB/T14699.1饲料采样(GB/T14699.1—2005 ISO6497:2002 IDT) GB/T16765一1997颗粒饲料通用技术条件 GB/T18246饲料中氨基酸的测定 GB/T18823饲料检测结果判定的允许误差 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SC/T1077一2004渔用配合饲料通用技术要求 JJ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第75号令) 3产品分类 本标准根据美国红鱼不同生长阶段的体重大小,将美国红鱼饲料产品分成稚鱼饲料、幼鱼饲料、中 鱼饲料、成鱼饲料4种,产品规格应符合美国红鱼不同生长阶段的食性要求. 4技术要求 4.1原料与添加剂要求 饲料原料与添加剂均应符合相关饲料原料与添加剂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质量指标要求.卫生 1 GB/T22919.4—2008 指标应符合GB13078和NY5072的规定. 4.2感官要求 4.2.1外观 色泽均匀,饲料颗粒大小一致,表面平整;无发霉,无变质结块,无杂物,无虫害. 4.2.2气味 具有饲料正常气味,无霉变、酸败、焦灼等异味. 4.3加工质量指标 加工质量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美国红鱼配合饲料加工质量指标 项目 稚鱼饲料 幼鱼饲料 中鱼饲料 成鱼饲料 混合均匀度(变异系数)/% ≤7.0 水中稳定性(溶失率)/% 10.0 颗粒粉化率/% ≤1.0 4.4营养指标 主要营养指标应符合表2规定. 表2美国红鱼配合饲料主要营养指标 营养指标 雅鱼饲料 幼鱼饲料 中鱼饲料 成鱼饲料 粗蛋白质/% ≥42.0 340.0 ≥38.0 ≥36.0 粗脂肪/% 6.0 粗纤维/% ≤5.0 水分/% ≤12.0 粗灰分/% ≤16.0 钙/% ≤3.5 总磷/% 1.0~1.6 赖氨酸/% ≥2.3 ≥2.1 21.9 ≥1.8 4.5卫生指标 卫生指标应符合NY5072的规定. 4.6净含量 定量包装产品的净含量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 5试验方法 5.1感官检验 取100g样品放置在洁净的白瓷托盘(25cm×30cm)内,在非直射日光、光线充足、无异味的环境 中,通过正常的感官检验进行评定. 5.2水中稳定性(溶失率) 按SC/T1077一2004中第A.2章的规定执行. 5.3混合均匀度的测定 按GB/T5918的规定执行. 5.4粉化率的测定 按GB/T16765一1997中5.4.3的规定执行(所用试验筛的筛孔尺寸为0.425mm). 2 GB/T...
GB/T 22746-2008 地理标志产品 泌阳花菇.pdf
ICS67.080 B39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2746-2008 地理标志产品泌阳花菇 Product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Biyang Hua Gu(flower shiitake mushroom) 2008-12-28发布 2009-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2746—2008 前言 本标准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与GB/T17924《地理标志产品标准通用要求》制定.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河南省泌阳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河南省泌阳县食用菌开发办公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谢风鸣、王建华、刘业鹏、张国柱、张明星、徐平稳、齐文杰、禹宗本、吴华军、 马俊峰. GB/T22746-2008 地理标志产品泌阳花菇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泌阳花菇的术语和定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产品分类、生产环境和生产技术、质 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保护的泌阳 花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5009.3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T5009.10植物类食品中粗纤维的测定 GB/T5009.15食品中铺的测定 GB/T5009.34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 GB/T5009.37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38蔬菜、水果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6543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 GB7096食用菌卫生标准 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9687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T12530食用菌取样方法 GB/T12532食用菌灰分测定 GB/T12533食用菌杂质测定 GB/T12728食用菌术语 GB/T15673食用菌粗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 GB19170香菇菌种 JJ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NY5099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NY5358无公害食品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第75号) 3术语和定义 GB/T12728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花菇Hua Gu(flower shiitake mushroom) 菌盖表面有自然网状龟裂花纹的香菇. GB/T22746-2008 3.2 泌阳花菇Biyang Hua Gu(flower shiitake mushroom) 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独特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下,使用特定的香菇品种、培养料、裁培与加 工工艺生产的花菇. 3.3 鲜花菇fresh flower shiitake mushroom 采收整理后,未经任何保鲜处理直接销售的花菇,要求含水量不大于86%. 3.4 开伞度openness of the cap 菌盖相对两卷边内边缘的距离与菌盖宽度的比例,以“分”表示,平展为10分. 3.5 菌盖厚度thickness of the pileus 剪柄菇平放后的最高处垂直高度. 3.6 菌盖直径diameter of the pileus 菌盖最宽处的宽度. 3.7 残缺菇inplete fruitbody 菌盖破损面积占总面积的20%以上的菇体. 3.8 开伞菇cap-opened fruitbody 菌盖完全展开的菇体. 3.9 霉变菇mouldy fruitbody 已发生霉变的菇体. 3.10 有害杂质inimical impurity 霉变菇、虫体、动物毛发、动物排泄物、金属、塑料等. 3.11 杂质impurity 除花菇及有害杂质以外的其他物质. 4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泌阳花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限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 护规定》批准的范围,即河南省泌阳县的现辖行政区域范围,见附录A. 5产品分类 5.1干花菇:按照特定的烘烤工艺,经过机械干燥或烘干的花菇. 5.2鲜花菇:采收整理后,未经任何保鲜处理的花菇. 6生产环境和生产技术 .6.1自然环境 泌阳花菇产区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东缘,地处伏牛山与大别山交汇...
GB/T 22745-2008 地理标志产品 方城丹参(裕丹参).pdf
ICS11.120.10 B38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2745-2008 地理标志产品方城丹参(裕丹参) Product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Fangcheng Salvia miltiorrhiza Bge. (Yu Salvia miltiorrhiza Bge. 2008-12-28发布 2009-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22745-2008 前言 本标准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与GB/T17924一2008《地理标志产品标准通用要求》制定.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方城县裕丹参开发服务中心、河南省方城县科技局、河南省方城县质量技 术监督局、河南省方城县裕丹参协会、河南农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玉洪、秦书君、杨青华、杨皓、王振军、李方、苏勇、李培彦、张振西、邓俊峰、 李小刚、李晓鹏、郝成印、王方、狄文会、于峰、方磊. I GB/T22745-2008 地理标志产品方城丹参(裕丹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方城丹参(裕丹参)的术语和定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生长环境、栽培和加工、质 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保护的方城 丹参(裕丹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84农田灌减水质标准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方城丹参(裕丹参)Fangcheng Salvia miltiorrhiza Bge.(Yu Salvia miltiorrhiza Bge.) 方城丹参又称裕丹参,指在本标准第4章规定的范围内,野生或种植的唇形科(Labitae)植物丹参 (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 3.2 条丹参order Salvia miltiorrhiza Bge. 直径0.5cm以上,长15.0cm以上的长条状于燥丹参根. 3.3 选丹参select Salvia miltiorrhiza Bge. 纯净的干燥丹参根. 3.4 统丹参all Salvia miltiorrhiza Bge 干燥的丹参根及根茎. 4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方城丹参(裕丹参)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2003]第90号 公告批准的范围,见附录A. 5生长环境、栽培和加工 5.1生长环境 5.1.1地形地貌 地势较高、排水便利、地下水位较低;无污染源的浅山及丘陵地区,海拔高度120m~700m. 1 GB/T22745-2008 5.1.2土壤 土质疏松的壤土、沙壤土,符合GB15618要求. 5.1.3气候 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4.5℃,年平均降水量800mm左右. 5.1.4灌溉水 符合GB5084要求. 5.1.5空气 环境空气符合GB3095中的二级要求. 5.2栽培 见附录B. 5.3采收 5.3.1采收时间 移栽后1a~2a 11月至次年3月;植物地上部分枯萎后,第二年发芽前,是采收丹参的最佳时间, 5.3.2采收方法 5.3.2.1采挖 选择晴天,土壤水分适中时,用镰刀割去地上部分,将根部全部挖出,在田间晾晒2h~4h后,用手 抖动清除泥土、杂质. 5.3.2.2晾晒 选择无污染、无鼠害、无畜禽出人、干燥、通风、日照好的地方做晒场;把丹参均匀摊在晒场上,经常 翻动. 5.4加工 5.4.1条丹参 晾晒至五成干时,挑选根径0.8cm以上、长15cm以上根条,除去芦头、侧根,整齐扎成直径10cm 左右的小捆,平摊晾晒. 5.4.2选丹参 剔除杂质、腐烂霉变部分,除去芦头、须根, 5.4.3统丹参 剔除杂质、腐烂霉变部分,除去芦头上的芽眼、茎. 5.5收存 晾晒至水分低于20%时,于千燥、通风、遮阳处码成宽1.5m、高2m左右的条状垛,垛底架空,距地 面20cm以上收存;或收在清洁、无毒、无污染、透气的器具内,置干燥通风处离地存放;困干. 6质量要求 6.1感官指标 应符合表1规定. 表1感官指标 质量规格 项目 条丹参 选丹参 统丹参 根,长圆柱形,长度1...
GB/T 22743-2008 地理标志产品 卢氏连翘.pdf
ICS11.120.10 B38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2743—2008 地理标志产品卢氏连翘 Product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Lushi Liangiao 2008-12-28发布 2009-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22743-2008 前言 本标准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和GB/T17924一2008《地理标志产品标准通用要求》制定.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三门峡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袁文忠、索继军、王艺文、杨丽华、李来秀、孟朝军、张慧娟、曹联社. I GB/T22743—2008 地理标志产品卢氏连翘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卢氏连翘的术语和定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自然环境、抚育、采收和加工、要求、 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保护的卢氏 连翘.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年]第7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卢氏连翘Lushi Liangiao(Fructus Forsythiae Lushi) 在本标准第4章规定范围内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野生或按本标准要求抚育采收、加工的木科 (Oleaceae)植物连翘[Forsythia suspensa(Thunb.)Vahl]的干燥果实. 3.2 青翘Qing qiao 秋季果实初熟尚带绿色时采收,除去杂质,蒸熟,晒干的果实. 3.3 老翘Lao qiao 果实熟透时采收,晒于,除去杂质、种子多已脱落的果壳. 4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卢氏连翘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限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 护规定》批准的范围,即河南省卢氏县现辖行政区域,见附录A. 5自然环境、抚育和加工 5.1自然环境 5.1.1地形地貌 海拔600m~1200m的山区. 1 GB/T22743—2008 5.1.2气候 年平均气温在12.1℃~13.6℃,年降水903mm 无霜期209d 年有效积温1835.7℃,年平均日 照时数2118h. 5.1.3土壤 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的黄棕土壤或砂质壤土.土壤质量符合GB15618二级要求. 5.1.4空气 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GB3095二级要求. 5.2抚育、采收与加工 5.2.1抚育技术 抚育技术参见附录B. 5.2.2采收季节 8月下旬采摘青翘,10月上旬采摘老翘. 5.2.3加工工艺 青翘:取尚未成熟、尚带绿色的连翘果实用蒸笼蒸5min~10min 晒干. 老翘:取熟透的连翘果实晒干. 6要求 6.1感官特征 感官特征见表1, 表1感官特征 指标 项目 青翘 老翘 卵圆形,稍圆,顶端锐尖,长1.6cm~2.5cm 直 卵圆形,稍扁,顶端锐尖,长1.8cm~2.5cm 直 径0.7cm~1.5cm.表面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及多 径0.5cm~1.3cm.表面有不规则的纵皱纹,两面 形状 数突起的小斑点,两面各有一条明显的织沟,顶端 各有一条明显的纵沟,多不开裂,基部有小果梗,种 子不脱落,细长,皮薄,凸起的灰白色小斑点较少 开婴或裂成两瓣,种子多已脱落,壳厚,内表面平滑 具一纵 色泽 表面黄绿色威绿揭色内表面多为浅得色种子 褐色 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内表面多为浅黄棕色,种 子棕色 气、滋味 浓郁的清香味,味苦 微有香气,味微苦 质地 质硬 质脆 6.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见表2. 表2理化指标 指标 项目 青翘 老翘 杂质/% 9 水分/% 10.0 总灰分/% 4.0 酸不溶性灰分/⅓ 1.0 醇溶性浸出物/% 30 16 连翘苷(C2HO1s)/% 0.19 0.10 2 GB/T22743—2008 6.3安全质量指标 6.3.1重金属含量 重金属含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重金属含量 项目 指标 铅(以Pb计)/(mg/kg) 5.0 锅(以Cd计)/(mg/kg) 0.3 神(以As计)/(mg/kg) 2.0 汞(以...
GB/T 22742-2008 地理标志产品 灵宝杜仲.pdf
ICS11.120.10 B38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2742-2008 地理标志产品灵宝杜仲 Product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Lingbao Duzhong 2008-12-28发布 2009-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22742-2008 前言 本标准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和GB/T17924一2008《地理标志产品标准通用要求》制定.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三门峡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袁文忠、索继军、张康健、杨丽华、李来秀、孟朝军、王昌华、崔捷. I GB/T22742-2008 地理标志产品灵宝杜仲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灵宝杜仲的术语和定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自然环境、栽培和加工、要求、试验 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保护的灵宝 杜仲.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年]第78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灵宝杜仲Lingbao Duzhong(Cortex Eumiae Lingbao) 在本标准第4章规定范围内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按本标准要求种植、采收、加工的杜仲科 (Eumiaceae)植物杜仲(Eumia ulmoides Oliv.)的干燥树皮, 4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灵宝杜仲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限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 护规定》批准的范围,即河南省灵宝市现辖行政区域,见附录A 5自然环境栽培和加工 5.1自然环境 5.1.1地形地貌 应在海拔500m~1200m的山区,向阳缓坡地种植. 5.1.2土壤 应选择肥力中等,土质肥沃而松软,耕性良好,保水保肥的棕壤土、褐土、潮土.土壤质量应符合 GB15618二级要求. 5.1.3气候 栽培区域的年平均气温13.7℃,其中丘陵山地12.3℃,年平均日照时数2270h~2400h 年平均 降水量506mm~719mm. 1 GB/T22742—2008 5.1.4灌溉水 灌溉水质应符合GB5084的要求. 5.1.5空气 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GB3095二级要求. 5.2栽培 5.2.1种子 5.2.1.1种源 应采用灵宝杜仲产地保护范围内的杜仲科(Eumiaceae)植物杜仲(Eumia ulmoides Oliv.) 的优良种子. 5.2.1.2种子采收与贮藏 5.2.1.2.1种子采收 选择优良植株作为采种母株.一般在霜降采集种子,置子阴凉通风处,薄薄的铺成一层,让其自然 阴于.果实光亮,呈黄棕色,黄褐色至栗褐色,种仁饱满. 5.2.1.2.2种子贮藏 杜仲种子阴千后,经过净选,装人麻袋或篾篓贮藏于阴凉通风处.贮存期间要经常检查、翻动,预防 种子回潮,变质;单包摆开,不能堆积太厚,防止发热. 5.2.2栽培技术 栽培技术参见附录B 5.2.3采收 5.2.3.1采收年限与季节 植株栽植10a以上可以开始剥去树于的树皮,采皮在5月至7月,间隔期5a. 5.2.3.2采收方法 使用环剥法采收:选择无风雨天气(阴而不雨天气最好),以春夏之交的5月至6月为佳.在树干分 叉处以下,上部环状横切一刀,下部环状横切一刀,两环间垂直切一刀,深达木质部,两环间距≥40cm 剥去外皮,用塑料薄膜环形包被剥皮部位,1个月后待新皮形成后去掉塑料薄膜. 5.3加工 将剥下的树皮用开水烫润后,层层紧密重叠置于用稻草垫底的平地上,加盖木板重压,四周用稻草 围紧,使其“发汗”7d后至内表面暗紫色取出,压平晒千,用刮刀刮去外表粗皮,刷净泥灰,即成成品. 6要求 6.1感官特征 感官特征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特征 项目 指标 形状 呈板片状或两边稍向内卷,整张长≥40cm 宽≥30cm 厚度≥0.3cm 色泽 外表面浅纵裂、淡棕色或灰褐色,内表面暗紫色 气味 具有杜仲特有的气味,无异味 滋味 具有...
GB/T 22741-2008 地理标志产品 灵宝大枣.pdf
ICS67.080.10 B31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2741-2008 地理标志产品 灵宝大枣 Product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Dried Lingbao jujube 2008-12-28发布 2009-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2741—2008 前言 本标准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和GB/T17924《地理标志产品标准通用要求》制定.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三门峡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三门峡市林业局、灵宝市林业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袁文忠、李凯军、索继军、彭兴龙、郭焕政、孟朝军、赵波、张改香. √ GB/T22741—2008 地理标志产品灵宝大枣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灵宝大枣的术语和定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 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保护的干制 灵宝大枣.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5009.3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T5009.7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 GB/T5835红枣 GB/T6195水果、蔬菜维生素C含量测定法(2 6-二氯靛酚滴定法) GB/T6543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 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8321(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12456食品中总酸的测定 GB/T13607苹果、柑桔包装 GB18406.2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安全要求 GB/T18407.2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产地环境要求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第75号) 3术语和定义 GB/T5835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灵宝大枣dried Lingbao jujube 在本标准第4章规定的范围内生产,符合本标准要求的干制红枣. 4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灵宝大枣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限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理标志产品 保护规定》批准的范围,包括河南省灵宝市的大王镇、阳店镇、川口乡、寺河乡、尹庄镇、城关镇、函谷关 镇、苏村乡、五亩乡、朱阳镇、焦村镇、西同乡、阳平镇、故县镇、豫灵镇共15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即灵宝 市现辖行政区域,见附录A. 5要求 5.1品种 圆枣、屯屯枣以及由其选育并通过审定的新品种. 1 GB/T22741—2008 5.2产地环境 区城内年平均气温12.3℃~13.7℃,年极端最高气温42.7℃,年极端最低气温一21℃,6月至 8月昼夜温差≥9℃,年无霜期为190d~210d.年日照时数2270h~2400h 年平均太阳辐射量 504.4MJ/cm2 光合有效辐射量为247.0MJ/cm2 年降水量506mm~719mm.土壤有机质含量 0.8%~1.0% pH值7.0~8.5,并符合GB/T18407.2要求. 5.3栽培技术 参见附录B. 5.4等级规格 等级规格指标应符合表1规定. 表1等级规格 等级 项目 特等 一等 二等 三等 基本要求 电和顶都四,色探红果皮,纹,味甘身干,手不格个.无烂. 直径/mm 236 232 ≥26 <26 果形较饱满,具有本品 果形饱满,具有本品种 果形 种应有的特征,个大、 果形较饱满,个头均匀 果形较饱满 应有的特征,个大、均匀 均匀 肉质肥瘦不均,允许有 品质 弹性好,有光泽,肉质 弹性好,有光泽,肉质 弹性好,肉质肥厚 肥厚 肥厚 不超过10%的果实色泽 稍浅 允许浆头不超过5%,不 允许浆头不超过2%,不 无浆头,无不熟果,无病 无浆头,无不熟果,无病 熟果不超过5%,病虫 熟果不超过3%,病虫 损伤与缺陷 果、虫果,破头不超 果、虫果,破头不超 果、破头两项不超过 果、破头两项各不超 过2% 过4% 15%(其中病虫果不得 过5% 超过5%) 5.5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可溶性总糖(以还原糖计)/% 70 维生素C/(mg/100g) 13 可食率(以质量计)/% 92 总酸/% 1.1 水分/% 25 5.6安全要求 按GB18406.2规定执行. 6检验方法 6.1等级规格 直径以果实肩部直径为准,用游标卡尺测量.其余项目...
GB/T 22740-2008 地理标志产品 灵宝苹果.pdf
ICS67.080.10 B31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2740-2008 地理标志产品 灵宝苹果 Product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Lingbao apple 2008-12-28发布 2009-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2740-2008 前言 本标准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与GB/T17924一2008地理标志产品标准通用要求》制定.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原产地城产品标准化工作组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三门峡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灵宝市园艺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袁文忠、索继军、张孝民、李云昭、廖权虹、孟朝军、张玉君、王松森. I GB/T22740—2008 地理标志产品灵宝苹果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灵宝苹果的术语和定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 包装、运输和贮藏.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保护的灵宝 苹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助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8321(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8559苹果冷藏技术 GB/T8855新鲜水果和蔬菜取样方法 GB/T10651鲜苹果 GB/T13607苹果、柑桔包装 NY5011无公害食品仁果类水果 NY5012无公害食品苹果生产技术规程 ISO8682苹果气调贮藏 3术语和定义 GB/T10651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灵宝苹果Lingbao apple 在本标准第4章规定的范围内生产,符合本标准要求的苹果. 4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灵宝苹果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限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理标志产品 保护规定》批准的范围,即河南省灵宝市现辖行政区域,见附录A. 5要求 5.1种植环境 5.1.1气温 区域内年平均气温12.3℃~13.7℃,年极端最高气温42.7℃,年极端最低气温一21℃,6月至 8月昼夜温差≥9℃,10月至11月上旬(果实成熟期)昼夜温差≥12℃,年平均无霜期为190d~210d. 5.1.2光照 年平均日照时数2270h~2400h 年平均太阳辐射量504.4MJ/cm2 光合有效辐射量为 247.0MJ/cm2. 1 GB/T22740—2008 5.1.3降水量 年平均降水量506mm~719mm. 5.1.4土壤 棕壤土、褐土、潮土占总土地面积的80%左右,土壤有机质含量0.8%~1.0%,PH值7.0~8.5. 5.1.5海拔 灵宝苹果主要分布在海拔520m~1200m的丘陵山区. 5.2品种 富士系. 5.3果园管理 果园管理参见附录B. 5.4等级规格指标 等级规格指标见表1. 表1等级规格 等级 项目 特级 一级 二级 果实完整良好、新鲜,无病虫害;具有本品种的特有风味;果面光洁、色泽艳丽,蜡质 品质基本要求 较厚;发育充分,具有适于市场或贮藏要求的成熟度;果形端正或较端正,果个整 齐;果梗完整或统一剪除;果肉脆而多汁,酸甜适度 着色面积比例/% 90 80 70 果径(最大横切面直径)/mm多 80 75 70 果面缺陷 应符合GB/T10651 容许3%的果实不符合本 等级规定的等级规格.其 容许5%的果实不符合本等级规定的等级规格.其中 容许度 中磨伤、碰压伤、刺伤不合 磨伤、碰压伤、刺伤不合格果之和不得超过1% 格果之和不得超过1% 注:容许度的测定以检验全部抽检包装件的平均数计算,容许度规定的百分率一般以重量或果数计算, 5.5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见表2.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可溶性固形物/% ≥ 13.5 总酸/% 0.4 硬度(N/em2) 78.4 5.6卫生指标 按NY5011执行. 6试验方法 6.1等级规格、理化指标 按GB/T10651执行. 2 GB/T22740-2008 6.2卫生指标 按NY5011执行. 7检验规则 7.1检验批次 同一生产基地、同一品系、同一成熟度、同一包装日期的苹果为一个批次. 7.2抽样方法 按GB/T8855执行. 7.3检验分类 7.3.1型式检验 7.3.1.1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进行型式检验: a)每年采摘初期; b)国家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型式检验要求. 7.3.1.2型式检验为本标准规定的全部要求. 7.3.1.3判定规则:在整批样品...
GB/T 22739-2008 地理标志产品 建莲.pdf
ICS67.080.10 B31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2739—2008 地理标志产品建莲 Product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Jianning lotus seeds 2008-12-28发布 2009-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2739—2008 前言 本标准依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和GB/T17924一2008《地理标志产品标准通用要求》以及中 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06年第147号《关于批准对建莲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 公告》制定,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建宁县莲子科学研究所、福建省建宁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福建省技术监督 情报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英辉、罗银华、谢木生、阮兆礼、代希荣、吴景栋、徐明敏、江文、帅金高. 1 GB/T22739—2008 地理标志产品建莲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莲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术语和定义、种植与加工、质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 规则、包装、标志、标签、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保护的地理 标志产品建莲.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5009.3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T5009.5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GB/T5009.9食品中淀粉的测定 GB/T5009.11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神的测定 GB/T5009.12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5009.15食品中锅的测定 GB/T5009.17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 GB/T5009.34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 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8321(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8855新鲜水果和蔬菜取样方法 JJ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NY5331无公害食品水生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第75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建莲Jianning lotus seeds 产于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所辖行政区域内,按本标准规定的生产技术生产,符合本标准要求的莲子 产品,俗称建宁白莲或建宁通心白莲.外形为圆形或卵圆形,淡黄白色、粒大、圆整、轻煮即熟、久煮不 散、汤色清香气浓、细腻可口. 3.2 缺陷莲子defective lotus seeds 生长发育不良未能正常成熟的疼子,顶部变黑的莲子,以及在加工过程中对产品造成机械损伤或颜 色的改变,如严重刀痕、破碎、边莲、灼伤等. 1 GB/T22739—2008 4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建莲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限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 定》批准的范围,即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所辖行政区域,见附录A. 5种植与加工 5.1种植环境 5.1.1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应符合NY5331要求. 5.1.2气候 年平均湿度16.8℃,≥10℃的积温≥4600℃,日照时数≥1100h 降水量≥1700mm 无霜期 ≥210d的地区为适宜. 5.1.3土壤 宜选用土质疏松肥沃,土壤有机质含量≥1.5%,耕作层深度≥20cm pH值4.5~7.5的水田. 5.2品种 宜选择红花建莲、白花建莲、建选17号等. 5.3种苗繁殖和栽培技术 参见附录B. 5.4采收 6月下旬至10月中句采收.当莲蓬出现褐色斑纹,莲子与莲蓬孔格稍分离,莲子果皮带浅褐色时 采摘. 5.5传统加工工艺 5.5.1脱粒、去壳、去膜 将莲子从莲蓬孔格内剥出,刺净果皮和种皮. 5.5.2通心 用直径1.5mm~2.0mm的竹签捅去莲子中间的莲心(胚芽). 5.5.3清洗 用干净的饮用水洗净残余莲膜、胚芽等沾粘物.莲子清洗后宜沥水10min~20min. 5.5.4烘烤 5.5.4.1炭炉烘烤 将清洗沥干后的莲子置于莲筛内,单层摆放于薪柴炭火炉上烘烤.火炉距莲筛的烘烤距离为 25cm~40cm 初烤温度宜为80℃~90℃;烘烤至莲子发软时,转入稳烤,稳烤温度宜为40℃~ 50℃.烘烤期间应常翻动莲子,翻动次数以不烤黄莲子为准;莲子烘烤干燥至水分≤11%.不得使用 硫磺等化学品熏蒸. 5.5...
GB/T 22738-2008 地理标志产品 尤溪金柑.pdf
ICS67.080.10 B31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2738-2008 地理标志产品尤溪金柑 Product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Youxi kumquat 2008-12-28发布 2009-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22738—2008 前言 本标准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和GB/T17924一2008《地理标志产品标准通用要求3以及中 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7年第60号公告制定.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原产地城产品标准化工作组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尤溪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福建省尤溪县农业局、尤溪县富山金柑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长生、林盛洪、肖永广、詹有青. I GB/T22738-2008 地理标志产品尤溪金柑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尤溪金柑的术语和定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种植环境和生产技术、要求、试验方 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与标识、运输及贮藏,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保护的地 理标志产品尤溪金柑.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勤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276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2763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T8210出口柑桔鲜果检验方法 GB/T8855新鲜水果和蔬菜取样方法 JJ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NY5014一2005无公害食品柑果类果品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第75号) 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06]第70号令)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尤溪金柑Youxi kumquat 在本标准第4章规定的范围内,按本标准生产技术生产,果实质量符合本标准要求的金弹. 4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尤溪金柑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限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 护规定》批准的范围,即福建省尤溪县现辖的行政区域内,见附录A. 5种植环境和生产技术 5.1种植环境. 5.1.1气候 年平均气温16℃~19℃,极端低湿≥-7℃,≥10℃的年积温4800℃以上,年平均降水量 1400mm~1800mm. 5.1.2立地条件 地域保护范围内海拔7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地或平地;土层厚度≥70cm 有机质含量≥1.0%, pH值5.0~6.5的红黄壤土、紫色土等,均适宜种植尤溪金柑. 1 GB/T22738—2008 5.2生产技术 生产技术参见附录B. 6要求 6.1分等分级 6.1.1分等 尤溪金柑果实按感官要求分为一等、二等,见表1. 表1果实分等 分等指标 项目 一等 二等 果形 椭圆形或倒卵形,果形端正,较均匀 椭圆形或倒卵形,果形较端正,基本均匀 色泽 实色色均匀,具该品种成果 然色较均匀,具该品种 感官 熟果实特征色泽 要求 较光活,无菱、裂果,果面明显斑点面积 果面 光洁,无酱、裂果,果面无明显斑点 不超过果面总面积的3% 风味 果皮厚脆,略带金柑固有的辛辣味;酸甜可口,有香气,无异味 6.1.2分级 尤溪金柑按果实的单果重分为特级、一级、二级,见表2. 表2果实分级 分级指标 项目 特级 一级 二级 单果重/g ≥22 ≥18~<22 314~<18 6.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3规定. 表3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可溶性固形物/% 11 总酸/% I.0 固酸比 ≥ 11 6.3卫生指标 6.3.1污染物限量指标 应符合GB2762的有关规定. 6.3.2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指标 应符合GB2763的有关规定. 6.4净含量 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 7试验方法 7.1分等 取20个样果,对其感官要求采用目测、品尝进行评定. 2 GB/T22738-2008 7.2分级 取20个样果,用感量为0.1g的衡器称量测定单果重. 7.3理化指标 按照GB/T8210规定的相关方法检测. 7.4卫生指标 污染物限量按GB2762中规定的相关方法检测,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按GB2763中规定的相关方法 检测. 7.5净含量 按JJF1070的规定检验. 8检验规则 8.1组批 同一产地、同一等级、同一包装方式、同一批交货的金柑作为一个检验批次. 8.2取样方法 按GB/T8855规...
GB/T 22737-2008 地理标志产品 信阳毛尖茶.pdf
ICS67.140.10 X55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2737-2008 地理标志产品 信阳毛尖茶 Product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Xinyang Maojian tea 2008-12-28发布 2009-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2737-2008 前言 本标准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和GB/T17924一2008 《地理标志产品标准通用要求》制定.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茶叶研究所、信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河南信阳五云 茶叶(集团)有限公司、信阳市茶产业办公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世勋、尹德华、胡亚丽、李成杰、郭桂义、王运梅、阐贵元、苏凯、李凯军、 张德源、王艺文、贵前. I GB/T22737-2008 地理标志产品信阳毛尖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理标志产品信阳毛尖茶的术语和定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分级和实物标准 样、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保护的信阳 毛尖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276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2763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8302茶取样 GB/T8303茶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 GB/T8304茶水分测定 GB/T8305茶水浸出物测定 GB/T8306茶总灰分测定 GB/T8310茶粗纤维测定 GB/T8311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GB/T8321(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11680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 GB11767茶树种苗 GB/T14487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GB14881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T17924地理标志产品标准通用要求 GB/T18795茶叶标准样品制备技术条件 JJ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SB/T10035茶叶销售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SB/T10157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第75号) 3术语和定义 GB/T14487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信阳毛尖茶Xinyang Maojian tea 在第4章规定范围内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采自当地传统的茶树群体种或适宜的茶树良种进行 繁育、栽培的茶树的幼嫩芽叶,经独特的工艺加工而成,具有特定品质的条形绿茶. 1 GB/T22737-2008 4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信阳毛尖茶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范围限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理标志产 品保护规定》批准的地域范围,即现河南省信阳市管辖的行政区域内,见附录A. 5分级和实物标准样 5.1分级 信阳毛尖茶以其鲜叶采摘期和质量分为:珍品、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5.2实物标准样 每级设一个实物标准样,每三年更换一次,实物标准样的制备应符合GB/T18795的规定. 6要求 6.1产地环境条件 6.1.1地理 信阳市地处大别山西段北坡和桐柏山区的东段北坡,北纬31.38~32.45,东经113.75~115.92° 的区域.地势南高北低,是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地貌特征.茶园主要分布于缓坡、土层深厚、易耕作的丘 陵山地. 6.1.2气候 信阳地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度气候类型,季节气候明显,又兼有山地气候特点.光照充足,丽量丰 沛,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日照1900h~2100h 年平均气温15.1℃~15.3℃,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 10℃的有效积温为4820℃~4970℃,无霜期长,平均220d~230d 日平均气温低于0℃的日数年平 均30d左右;降雨丰沛,年均降雨量900mm~1400mm 空气湿润,相对湿度年均77%. 6.1.3土壤 茶园土壤以黄棕壤土居多,其次为黄褐土.土壤有机质含量1%以上,PH值4.0~6.5之间. 6.2茶树品种 主要选择抗病虫、抗寒、抗早等性能好,生长势强,种性纯,产量高、品质好,适合制作信阳毛尖茶的 优良品种,种苗质量应符合GB11767中的规定. 6.3茶树种植和管理 茶...
GB/T 22655-2008 地理标志产品 南通长江河豚(养殖).pdf
ICS67.120.30 B52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2655—2008 地理标志产品南通长江河豚(养殖) Product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Nantong Changjiang Obscure Puffer 2008-12-31发布 2009-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2655—2008 前言 本标准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和GB/T17924《地理标志产品标准通用要求》制定.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原产地城产品标准化工作组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中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通市海安质量技术监 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永祥、胡启之、石根勇、陈洪、秦桂祥、谢德友、叶建华. GB/T22655—2008 地理标志产品南通长江河豚(养殖)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南通长江河豚(养殖)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术语和定义、自然环境、养殖要求、连 锁经营要求、质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保护的南通长江河豚 (养殖)(以下简称“南通长江河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2733鲜、冻动物性水产品卫生标准 GB/T5009.3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T5009.4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GB/T5009.5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GB/T5009.6食品中脂肪的测定 GB/T5009.124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 GB/T13991酒家酒店分等定级规定 GB15193.3急性毒性试验 GB/T18407.4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3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南通长江河豚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限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理标志 产品保护规定》批准的地域范围,即江苏省南通市现辖行政区域,见附录A. 4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1 南通长江河豚Nantong Changjiang Obscure Puffer 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特定的生态环境中,采用控毒与健康养殖技术养殖的具有野生品质、无 毒级的暗纹东方纯(Takifugu fasciatus)的活体. 5自然环境 本地域地处北纬3141'~3243,东经120°12’~12155’之间,滨临长江、黄海,属典型的北亚热带 海洋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区内江、海水资源充足,土壤富含有机质,水生生物资源丰富,环境要求符合 GB/T18407.4的规定. 6养殖要求 6.1亲鱼来源 亲鱼来源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国家级良种场. GB/T22655—2008 6.2人工繁殖 3月初选择体质健壮的亲鱼,调节培育水体盐度,使水体逐步淡化,模拟自然产卵游环境,强化营 养,升高水温18℃~20℃,同时辅以水流刺激性腺发育,4月下旬采用激素催产获得受精卵并采用解化 桶流水孵化鱼苗. 6.3鱼苗培育 鱼苗全部出膜后,将苗移入洁净孵化桶中,每天投喂适量蛋黄,一周后移人鱼苗培育池培育,初期饵 料以轮虫为主,随鱼苗长大逐步增投糠虾、水蚯蚓等,逐步过渡到鱼苗专用配合饲料. 6.4成鱼养殖 采用模拟自然洄游特性的养殖模式. 6.4.1池塘培育 5月份至10月份,鱼种放人江水环境的池塘,投喂的配合饲料祖蛋白质含量48%~50%,粗脂肪含 量4%~5%,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5%,每天分早、中、晚3次投喂,做到定时、定点、定量、定质. 6.4.2温室越冬 11月份至次年4月份,在温室进行模拟入海越冬培育,鱼池为泥砂底水泥池,放鱼初期,将池水盐度由淡 水逐步调节为1~3的咸水,水温保持18℃~20℃,10d~15d后,水体盐度逐步调节为10~15,水温保持 20℃~23℃,至温室培育结束前10d~15d 再将水体逐步调节为淡水,水温调至23℃~25℃. 越冬配合饲料粗蛋白质含量不低于45%,粗脂肪含量5%~6%,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1.5%, 定期投喂有益菌等促进鱼的消化吸收. 越冬期间稳定养殖水温,按NY5071的规定定期使用生石灰、三氯异氰酸等严格消毒水体,清除藻 类,定期翻洗鱼池. 6.4.3野外养成 5月份至当年10月份,进行野外驹养,池塘面积6000m2~10000m2 水深2m...
GB/T 22560-2008 钢铁件的气体氮碳共渗.pdf
ICS25.200 J36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2560-2008 钢铁件的气体氮碳共渗 Gas nitrocarburizing of iron and steel parts 2008-12-06发布 2009-06-01实施 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数码防伪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22560-2008 目次 前言 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4工艺分类代号 2 5待氮碳共渗件 6气体氮碳共渗设备与工艺材料 4 7气体氮碳共渗处理 8品质要求及品质检验 5 9试样检验和检验设备 10能源消耗要求 7 11安全卫生与劳动保护要求 7 12产品报告单 .7 GB/T22560—2008 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JISB6915一1999《钢铁的渗氮及氮碳共渗》(日文版),按照其中气体氮碳共渗的 主要技术及相关材料控制内容重新起草. 本标准与JISB6915一1999相比,存在如下技术性差异: ——本标准的标准名称、规范性引用文件、工艺分类及代号和常用材料牌号与JISB6915一1999 不同; 一本标准增加了气体氮碳共渗工艺内容; 一一本标准增加了能源消耗、安全卫生与劳动保护要求. 本标准由全国热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5)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市机械制造工艺研究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德华、蔡红、任颂赞、叶俭、于晖. I GB/T22560—2008 钢铁件的气体氮碳共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钢铁件在含氮、碳的气体介质中进行氮、碳共渗的常用材料、设备、工艺、检验、能源消 耗、安全卫生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钢铁件的气体氮碳共渗处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36一1988液体无水氨 GB/T699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700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 ISO630:1995 NEQ) GB/T1182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几何公差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标注 (GB/T11822008 ISO1101:2004 IDT) GB/T1299合金工具钢 GB/T1348球墨铸铁件 GB/T3077合金结构钢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7232金属热处理工艺术语 GB/T8121热处理工艺材料术语 GB/T9439灰铸铁件 GB/T9452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 GB/T11354钢铁零件渗氮层深度测定和金相组织检验 GB/T12603金属热处理工艺分类及代号 GB/T13324热处理设备术语 GB15735金属热处理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 GB/T17358热处理生产电耗定额及其计算和测定方法 GB/T19944热处理生产燃烧消耗定额及其计算和测定方法 JB/T6050钢铁热处理零件硬度测试通则 JB/T9209化学热处理渗剂技术条件 JB/T9199防渗涂料技术要求 JB/T9218无损检测渗透检测 JB/T10175热处理质量控制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B/T7232、GB/T8121、GB/T13324中确立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1 GB/T22560-2008 3.1 待氮碳共渗件parts for nitrocarburizing 机加工或再经适当的预备热处理后准备进行氮碳共渗的工件. 3.2 氮碳共渗件nitrocarburized parts 完成气体氮碳共渗处理后的工件. 3.3 氮碳共渗层nitrocarburzing layer 氮碳共渗处理形成的渗层,通常包含化合物层与扩散层. 4工艺分类代号 NA 气体氮碳共渗的工艺分类 代号应符合GB/T12603的规定.工艺分类代号为:534-01. 5待氮碳共渗件 5.1常用钢铁材料 告 一般钢铁材料约可用氮碳共渗处理.常用钢铁材料见表1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表1常用钢铁材料 类别及标 钢及铸铁牌号 碳素结构钢(GB/T Q195、Q215、Q235 优质碳素结构钢(B/T699) 08、10.15、2025、35、45 15Mm、20Mn、25Mn UD 合金结构钢(GB/T3 钢 15Cr、20C、40C 铬锰钢 15CrMn、20CrMn.40CMn 铬锰硅钢 硅锰钢 .40CrMnMo 20 OrMnSi、25 CrMnSi、30 CrMn...
GB/T 22101.5-2009 棉花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 第5部分:黄萎病.pdf
ICS65.020 B16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2101.5-2009 棉花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 第5部分:黄萎病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valuating resistance of cotton to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Part 5:Verticillium wilt 2009-10-30发布 2009-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2101.5—2009 前言 GB/T22101《棉花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第1部分:棉铃虫; —第2部分:蚜虫; —第3部分:红铃虫; —第4部分:枯萎病; ——第5部分:黄萎病. 本部分是GB/T22101的第5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简桂良、孙文姬、马存、石磊岩、邹亚飞、郭荣. I GB/T22101.5—2009 棉花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 第5部分:黄萎病 1范围 GB/T22101的本部分规定了棉花抗黄萎病[病原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鉴 定方法和抗性评定标准. 本部分适用于棉花抗黄萎病性鉴定和抗性评定.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22101的本部分. 2.1 发病率rate of infected 发病棉苗占总棉苗数的百分率. 2.2 病情指数disease index 全面考核发病率和严重程度的综合指标. 3病原菌的培养 3.1培养病原菌的基本设备 恒温箱、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冰箱、可控温的温室(使温度保持在20℃~28℃之间)、铝锅、电 炉、培养皿、试管、剪子、镊子、广口瓶、酒精灯等. 3.2棉黄萎病病原菌培养 棉花黄娄病菌(参见附录A)菌种培养物采用棉籽或麦粒砂,先将棉籽或麦粒用水煮涨为止,沥干水 分后,装入广口瓶,高压湿热灭菌2h;在超净工作台上将已培养好的黄萎病菌平板或斜面接人其中,随 后置于25℃恒温箱培养10d~15d. 4棉花黄萎病病圃的建立 4.1病团的要求 人工黄萎病圃应建立在适宜地区,即有利于黄萎病发生的地区,发病均匀;要求正常年份,感病对照 的病情指数达到40.0~60.0之间,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小;应以我国广泛分布的强致病力菌系为宜. 棉花黄萎病的抗性鉴定采用“田间人工病圃成株期鉴定方法”鉴定.适宜地区为夏季7月份、8月份平 均气温超过28℃的时间少于20d 北纬38度以上地区. 4.2鉴定所用病原菌种 各地可根据当地的优势菌群,选择适宜强致病力菌系. 4.3病的建立 按每公顷450kg~750kg的接种量,将培养好的菌种均匀地施入田间,再翻耕2遍~3遍,使病菌 与土壤混均匀.以感病品种在病圃各小区发病均匀、病情指数达50左右即可.病圃建立后,可根据当 年的发病情况将当年的病棉杆压碎进行回接. 1 GB/T22101.5—2009 5棉花品种(系)抗黄萎病性鉴定 5.1标准对照 鉴定中选用一个感病对照,要求高度感病且稳定性好,可选用“冀棉11号”或“鄂荆1号”或本地区 的高度感病品种,选择标准为在正常年份病情指数50.0以上. 5.2鉴定材料种植方法 鉴定材料种植在人工病中,3次重复,每重复2行,行长6m~10m 小区株数不少于50株,按棉 花正常的播种时间和田间管理方式进行种植,保持田间的适当湿度,以利于黄萎病的发生. 5.3棉花的管理 播种后,进行精心管理,苗期应注意防治立枯、红腐病等苗期病害,苗蚜、地下害虫等虫害.进入雨 季前,应注意保持田间的湿度,其他管理同大田. 5.4发病调查 6月份后,棉花黄萎病陆续开始发生,在花铃期达到发病高峰,故从6月中旬开始,即应密切注意各 品种的黄萎病发生情况,在感病对照病情指数达40.0以上时,应开始全面调查,调查鉴定结果记录到鉴 定结果原始记录表,见附录B.采用5级分级法,可进行数次调查,当感病对照病情指数达50左右时, 应全面调查各品种的发病率,计算病情指数,进行校正后,评判各品种的抗病水平. 5.5调查分级标准 田间棉花黄萎病的主要症状为叶枯型和黄斑型,叶片出现掌状黄条斑,叶肉枯黄,仅叶脉保持绿色, 出现西瓜皮状斑驳,有时也出现叶枯型,以致叶片枯萎,脱落,棉株死亡.各病级分级标准如下: 0级:棉株健康,无病叶,生长正常. 1级:棉株四分之一以下叶片发病,变黄萎. 2级:棉株四分之一以上、二分之一以下叶片发病,变黄萎驀. 3级:棉株二分之一以上、四分之三以下叶片发病,变黄萎. 4级:棉株四分之三以上叶片...
GB/T 22101.4-2009 棉花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 第4部分:枯萎病.pdf
ICS65.020 B16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2101.4-2009 棉花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 第4部分:枯萎病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valuating resistance of cotton to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Part 4:Fusarium wilt 2009-10-30发布 2009-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2101.4—2009 前言 GB/T22101《棉花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一第1部分:棉铃虫; ——第2部分:蚜虫; —第3部分:红铃虫; —第4部分:枯萎病; —第5部分:黄萎病. 本部分是GB/T22101的第4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简桂良、孙文姬、马存、石磊岩、邹亚飞、郭荣. GB/T22101.4-2009 棉花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 第4部分:枯萎病 1范围 GB/T22101的本部分规定了棉花抗枯萎病[病原菌:尖镰孢萎专化型(Fusarium0xy5 porum Schl f.sp.vasinfectum(Atk.)Snyder et Hansen.]的鉴定方法和抗性评定标准. 本部分适用于棉花抗枯萎病性鉴定和抗性评定,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22101的本部分. 2.1 发病率rate of infected 发病棉苗占总棉苗数的百分率. 2.2 病情指数disease index 全面考核发病率和严重程度的综合指标. 3病原菌的培养 3.1培养病原菌的基本设备 恒温箱、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冰箱、可控温的温室(使温度保持在20℃~28℃之间)、塑料 盆、铝锅、电炉、培养皿、试管、剪子、银子、广口瓶、酒精灯等. 3.2鉴定所用枯萎病菌小种 由于棉花枯萎病菌7号小种分布最广,为此宜选用7号小种,但各地亦可根据当地的优势小种,选 择所用菌系. 3.3枯萎病病原菌培养 枯萎病病原菌(参见附录A)菌种培养物采用麦粒或麦粒砂培养(麦砂比为3:1),先将麦粒用水浸 泡12h以上,再用水煮涨为止,沥于水分后拌入细砂,装人广口瓶,湿热灭菌2h;在超净工作台上将已 培养好的枯萎病菌平板或斜面接人其中,随后置于25℃温箱培养7d~10d. 3.4鉴定用病土的接菌 用筛过的无病土,经160℃干热灭菌.然后,将病菌麦粒或麦粒砂培养物按土重的2%~3%的比 例加人到灭菌土中,混合均匀.用干净的报纸卷成直径6cm、高8cm的有底纸钵,将已混均匀的带菌 土装人钵中,至2/3高度,随后将其装入30cmX20cmX9cm的塑料盆中,待用. 3.5鉴定材料种植方法 鉴定材料种植于温室,采用纸钵土壤接菌盆栽法.3次重复,每重复一盆12钵,每个鉴定材料3盆, 共36钵;播种前每盆先浇300mL自来水,使钵中的土吸足水分,随后将已催芽的待鉴定品种的种子先 拌5%的多菌灵杀菌剂,再摆放于钵中,每体6粒~8粒棉籽;然后用无菌土覆盖(高度与钵平齐),再浇 入200mL自来水. 3.6标准对照 鉴定中选用-一个感病对照和一个抗病对照,抗病对照采用“86-1号”,感病对照可选用“冀棉11号” 1 GB/T22101.4—2009 或“鄂荆1号”或本地区的常规感病品种.抗病对照选择标准为在常规接菌量下病情指数小于10的品 种;感病对照选择标准为在常规接菌量下病情指数大于50的品种. 4调查记载方法 4.1棉苗的管理 播种后将塑料盆置于温室中,进行育苗,温室温度保持在23℃~28℃之间,切勿超过30℃,进行 精心管理.棉苗拱土前,只要体中土壤不会太干,一般不要再浇水.棉苗出土后,注意保持盆中的于湿 度,土壤湿度保持在60%~80%为宜,早晚注意温度变化,防止温度过高和过低. 4.2发病调查 在棉苗第一片真叶长出后,棉花枯萎病陆续开始发生,在播种后一个月左右开始调查各品种的枯萎 病发生情况,调查鉴定结果记录到鉴定结果原始记录表,见附录B.采用5级分级法,可进行数次调查, 当感病对照病情指数达50以上时,即可全面调查各品种的发病率,求出病情指数,进行校正后,评判各 品种的抗病水平. 4.3调查分级标准 温室苗期棉花枯萎病的主要症状为青枯型和黄色网纹型,真叶和子叶发生萎蒋,叶片变软,下垂,叶 缘开始凋枯,叶脉变黄,以致叶片枯萎,棉株死亡.各病级分级标准如下: 0级:棉株健康,无病叶,生长正常 1级:棉株1片~2片子叶变黄萎. 2级:棉株2片子叶和1片真叶变黄萎篇,叶脉呈黄色网纹状. 3...
GB/T 22101.3-2009 棉花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 第3部分:红铃虫.pdf
ICS65.020 B16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2101.3-2009 棉花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 第3部分:红铃虫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valuating resistance of cotton to disease and insect pests-Part 3:Pink bollworm 2009-10-30发布 2009-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2101.3-2009 前言 GB/T22101《棉花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第1部分:棉铃虫; —第2部分:蚜虫; ——第3部分:红铃虫; —第4部分:枯萎病; —第5部分:黄菱病. 本部分是GB/T22101的第3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部分由农业部热带作物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永军、王武刚、吴孔明、郭荣. I GB/T22101.3—2009 棉花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 第3部分:红铃虫 1范围 GB/T22101的本部分规定了转基因棉花、杂交棉花和常规棉花抗棉红铃虫性鉴定方法和抗虫性 评价标准. 本部分适用于转基因棉花、杂交棉花和常规棉花抗棉红铃虫性鉴定和抗虫性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22101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随后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部分. GB4407.1经济作物种子第1部分:纤维类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22101的本部分. 3.1 青铃verdant boll 棉铃从达到成铃标准到铃形基本定型,铃色一直保持鲜绿,称之为青铃. 4鉴定方法 4.1鉴定方式 采用罩笼接虫法.通过摘取青铃取样调查,以鉴定材料单铃活虫数比对照品种单铃活虫减少率为 指标进行抗虫性评价. 4.2对照棉花品种 转基因棉花鉴定以转基因棉花受体亲本为对照;转基因杂交棉花鉴定以非转基因亲本为对照;常规 杂交棉花鉴定以标准感虫棉花品种为对照;常规棉花鉴定以标准感虫棉花品种为对照. 4.3田间罩笼设计 采用40目尼龙网进行罩笼,罩笼高1.8m 面积在50m2以上.供试材料在罩笼内单行种植,每行 25株,行距80cm 株距26cm.对照品种设置按4.2执行.上述棉花种子质量应达到GB4407.1中对 种子质量的要求. 4.4供试虫源及接虫量 收集当年虫害棉花絮中红铃虫幼虫,置于室温在25℃~28℃之间的养虫室内化蛹.羽化后,置于 交配笼(40cm×40cm×40cm)内,每笼内放人雌雄配对的成虫5对~10对,饲以10%蜂蜜水作为补充 营养.罩笼接虫鉴定前,应让红铃虫配对雄雄成虫自由交配3d.选择在自然条件下的第一、二代红铃 虫发蛾盛期,按照5对/10m2密度在罩笼内释放已交配的红铃虫成虫,且雌雄接虫比例为1:1. 5结果调查和计算 抽样调查共计两次.第一次在释放接虫后20d~25d进行,在供试品种上按每株2个棉铃的方式, 1 GB/T22101.3—2009 随机摘取铃龄相近的青铃50个.第二次在释放接虫后40d~50d进行,在供试品种上按每株2个棉铃 的方式,摘取结铃部位相近的裂口棉铃50个.分别记录被调查铃内红铃虫幼虫数,计算各供试品种的 单铃幼虫存活数. 把鉴定品种的单铃虫数与对照品种单铃虫数进行比较,计算出鉴定品种比对照品种单铃活虫数减 少率.单铃活虫数减少率以“X”计,数值以“%”表示,按式(1)计算: X=n-n:×100 (1) ne 式中: nc一对照品种单铃活虫数,单位为头; —一处理品种单铃活虫数,单位为头. 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6棉花抗红铃虫性评价和分级 将鉴定品种的单铃活虫数与对照品种单铃活虫数进行比较,计算出比对照品种单铃活虫数减少率 (X) 依据减少率按表A.1进行棉花品种抗红铃虫性分级和抗红铃虫性评价. 2 GB/T22101.3—2009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棉花抗红铃虫性评价标准 表A.1棉花抗红铃虫性评价标准 抗性级别 按比对照品种单铃活虫数减少率(X)的抗红铃虫性分级标准 1(高抗) X≥80% 2(抗) 60%≤X<80% 3(中抗) 50%≤X<60% 4(感) 30%≤X<50% 5(高感) X<30% 注:转基因棉花抗红铃虫性室内评定标准参照棉花抗棉铃虫的室内鉴定分级评定标准. ...
GB/T 22101.2-2009 棉花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 第2部分:蚜虫.pdf
ICS65.020 B16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2101.2-2009 棉花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 第2部分:蚜虫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valuating resistance of cotton to disease and insect pests- Part 2:Cotton aphid 2009-10-30发布 2009-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2101.2—2009 前言 GB/T22101《棉花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第1部分:棉铃虫; ——第2部分:呀虫; 一第3部分:红铃虫; ——第4部分:枯萎病; ——第5部分:黄萎病. 本部分是GB/T22101的第2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部分由农业部热带作物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永军、王武刚、吴孔明、郭荣. I GB/T22101.2-2009 棉花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 第2部分:蚜虫 1范围 GB/T22101的本部分规定了棉花抗棉蚜性鉴定方法和抗棉蚜性评价标准. 本部分适用于棉花抗棉蚜性鉴定和抗棉蚜性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22101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随后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面,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部分. GB4407.1经济作物种子第1部分:纤维类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22101的本部分. 3.1 苗蚜spring type cotton aphid 在棉苗出土至现蕾阶段发生为害的棉蚜. 3.2 伏呀summer type cotton aphid 在伏天高温条件下快速增殖而形成的棉蚜群体.体型小、色黄、耐高温,具有繁殖速度快、暴发危害 性大等特点. 3.3 对照品种cotton variety for control 用于控制整个评价过程的指示性品种,设非洲E-40为抗性对照品种. 4鉴定方法 4.1鉴定方式 利用田间自然发生的棉蚜虫源,通过调查鉴定材料的蚜害级别,比较鉴定材料的蚜害指数与对照品 种的蚜害指数,评价不同鉴定材料对苗蚜和伏蚜的抗蚜性程度. 4.2田间设计 选择历年棉蚜发生较重的田块,分小区种植,小区面积33.62左右,不设重复.每小区种植6行, 行长8m 行距0.7m~0.8m 株距26cm. 4.3对照品种设置 非洲E-40为对照品种,每20个鉴定材料种植一组对照. 上述棉花种子质量应达到GB4407.1中对种子质量的要求. 4.4鉴定棉田管理 按当地春棉或夏棉(短季棉)常规播种时期、播种方式和播种量进行播种.棉花种子不进行任何防 棉蚜药剂处理.常规耕作管理,在鉴定调查期间,不喷施针对棉蚜的杀虫剂. 1 GB/T22101.2-2009 4.5鉴定调查方法 4.5.1鉴定调查时间 苗蚜为害调查分别在棉花的三叶期、五叶期和七叶期进行,计调查3次;在伏蚜发生高峰期(一般在 7月下旬)进行第1次伏蚜危害调查,7d后进行第2次调查,计调查2次. 4.5.2取样方法 每小区选取中间4行棉花,随机调查50株,苗蚜期的前两次调查以全株受害最严重叶片为标准叶, 苗蚜期的第3次调查及伏蚜期的两次调查均以棉株顶部5片叶中受害最严重的叶片为标准叶,依据蚜 害分级标准统计各级株数. 5蚜害分级标准与计算 5.1蚜害分级标准 蚜害分级标准按表A.1执行. 5.2蚜害指数及受害减退率计算方法 蚜害指数以“”计,数值以“%”表示,按式(1)计算: i=Z(dXn) 2×100 (1) ntX4 式中: d.—蚜害级值,单位为级; n——该蚜害级对应的棉花株数,单位为株; :——总调查棉花株数,单位为株, 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受害减退率以“X”计,数值以“%”表示,按式(2)计算: X=i一4 ×100 -(2) i 式中: i一对照品种的蚜害指数; i—一鉴定品种的蚜害指数. 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6棉花抗蚜性评价和抗蚜分级 将鉴定材料的蚜害指数与对照品种的蚜害指数进行比较,计算受害减退率.依据减退率按表A.2 进行棉花品种抗蚜性评价和抗蚜性分级. 2 GB/T22101.2-2009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棉花蚜害的分级标准和抗蚜性评价标准 表A.1棉花蚜害的分级标准 蚜害级别 为害描述 0 无虫,叶片平展 1 有好虫...
GB/T 22085.2-2008 电子束及激光焊接接头 缺欠质量分级指南 第2部分:铝及铝合金.pdf
ICS25.160.40 J33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2085.2-2008/ISO13919-2:2001 电子束及激光焊接接头 缺欠质量分级指南 第2部分:铝及铝合金 Electron and laser beam welded joints-Guidance on quality levels for imperfections-Part 2:Aluminium and its weldable alloys (ISO 13919-2:2001 Welding--Electron and laser beam welded joints- Guidance on quality levels for imperfections-Part 2:Aluminium and its weldable alloys IDT) 2008-06-26发布 2009-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22085.2-2008/ISO13919-2:2001 前言 GB/T22085《电子束及激光焊接接头缺欠质量分级指南》分为如下两部分: ——第1部分:钢; ——第2部分:铝及铝合金. 本部分为GB/T22085的第2部分, 本部分等同采用ISO13919-2:2001《焊接电子束及激光焊接接头缺欠质量分级指南第2部 分:铝及铝合金》(英文版). 本部分等同翻译ISO13919-2:2001.为了便于使用,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改动: ——剥除了国际标准的前言; ——将标准名称改为“电子束及激光焊接接头缺欠质量分级指南第2部分:铝及铝合金”; —对ISO13919-2:2001中引用的其他国际标准,有被等同采用为我国标准的用我国标准代替对 应的国际标准; —将ISO13919-2:2001中的“说明”合并入附录A. 本部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全国焊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哈尔滨焊接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朴东光、王旭友、雷振、王威. I GB/T22085.2-2008/ISO13919-2:2001 电子束及激光焊接接头 缺欠质量分级指南 第2部分:铝及铝合金 1范围 GB/T22085的本部分规定了铝及铝合金电子束及激光焊接接头的缺欠质量分级. 本部分适用于厚度为1mm以上的铝及铝合金.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2208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随后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部分. GB/T6417.1一2005金属熔化焊接头缺欠分类及说明(ISO6520-1:1998 IDT) GB/T22087一2008铝及铝合金的弧焊接头缺欠质量分级指南(ISO10042:2005 1DT) 3符号 表1采用了以下符号: △L—两缺欠(气孔、缩孔)之间的距离; b—焊缝宽度; b 一一焊缝根部宽度; d—缺欠(气孔、缩孔)的最大尺寸; f——气孔或缩孔的投影面积比率; h一缺欠尺寸(高度、宽度); h hz—焊缝熔透偏差; l——缺欠长度(从任何方向测量); L一一焊缝受检长度; L——受组合气孔影响的焊缝长度; s一一焊缝熔深; 1—T型接头焊缝熔深; t一母材厚度. 4焊缝评估 表1规定了缺欠及限值. 一个焊接接头通常应针对各种缺欠类型分别进行评估.如果不同种类的缺欠出现在同一横截面 上,需要做专门评估. 1 GB/T22085.2-2008/ISO13919-2:2001 表1缺欠及限值 缺欠 GB/T6417.1 缺欠质量等级限值 序号 说明 名称 代号 一般D 中等C 严格B 除微裂纹(裂纹长度和宽度均小于1mm) 1 裂纹 100 不允许 不允许 不允许 外的裂纹,弧坑裂纹参见序号2 允许局部 允许局部 2 弧坑裂纹 104 不允许 弧坑裂纹 弧坑裂纹 应满足下述条件及缺欠限值: a)单个气孔的最大尺寸(1、l2或) l或h≤ l成h≤ l或h≤ b)投影区域内缺欠总和的最大尺寸, 0.5 且不 0 4 且不 0.3t 且不大 投影方向平行于焊维表面并垂直于焊缝轴 大于6mm. 大于5mm. 于4mm. 线.因此投影区域实际上就是tXL 这里的 电子束焊: 电子束焊: 电子束焊: 气孔及 焊缝受检长度L应为焊缝的实际长度(或按 fs6%; f≤3%; f1.5%; 200 多个气孔 100mm计),取两者中的较小值 激光焊; 激光焊: 激光焊: f10% f6% f3% 应满足下述条件及缺欠限值: a)单个...
GB/T 21986-2008 农业气候影响评价:农作物气候年型划分方法.pdf
ICS07.060 A47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1986—2008 农业气候影响评价: 农作物气候年型划分方法 Assessment of agroclimate impact: Classification method of annual crop climate types 2008-06-03发布 2008-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1986-2008 前言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归口. 本标准由湖北省气象局武汉区域气候中心负责起草,湖北省农业厅、湖北省黄冈市气象局参加 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义城、袁业畅、任耀武、张、冯明、李国华, GB/T21986—2008 农业气候影响评价: 农作物气候年型划分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作物气候年型划分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农业气候影响评价业务、科研和教学等领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QX/T50-2007地而气象观测规范第6部分:空气温度和湿度观测 3术语及定义 QX/T50一2007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农业年度agricultural year 前一年12月至当年11月. 3.2 农业气象要素agrometeorological elements 农业年度或农作物生育期内气温或积温、降水量、日照时数. 3.3 农业气象要素异常度abnormality of agrometeorological elements 农业气象要素值偏离序列平均的程度. 3.4 距平百分率percentage of deviation from average 距平占农业气象要素序列平均值的百分比,单位为%, 3.5 农作物气候年型annual crop climate types 农业年度或农作物全生育期农业气象要素的不同组合类型. 3.6 积温accumulated temperature 某时段内日平均气温的总和,单位为摄氏度(℃). 4农业气象要素异常度计算及等级划分方法 4.1气温、积温、日照异常度的计算 4.1.1平均值计算按式(1): y= (1) 1 GB/T21986-2008 式中: Y —农业年度或农作物生育期气温(℃)、积温(℃)、日照(h)要素值; Y —相应时段内气温(℃)、积温(℃)、日照(h)要素平均值; n——资料序列样本年数.农业年度资料取近3个年代,n=30;农作物生育期资料取近10年或以 上,n≥10 4.1.2标准差计算按式(2): 1(Y-Y)2i=1 2 n(2) √ni 式中: s—标准差. 4.1.3异常度计算按式(3): C-Y-Y. (3) 5 式中: C一异常度. 4.2等级划分 气温、积温及日照异常度划分见表1、表2. 表1气温、积温异常度分级 异常度 C21.9 1.9>C1 1>C2-1 -1>C≥-1.5 CC≥-1.0 C<-1.0 日照 多 正常 少 4.3降水异常度等级划分 降水异常度以降水距平百分率(△R)表示,其等级划分见表3. 表3降水异常度等级 异常度 30%≤4R 15%<4R<30% -15%≤△R≤15% -30%<4R<-15% 4R≤-30% 降水 多 偏多 正常 偏少 少 5农作物气候年型划分方法 农作物气候年型依据农业气象要素异常度的不同组合划分,见表4, 表4农作物气候年型划分 农作物气候年型 气温(积湿) 降水 日照 高温年 高(多) 正常、偏多或偏少 正常或多 高湿少用年 高(多) 少 正常或多 低湿年 低(少) 正常、偏多或偏少 正常或少 低温塞照多雨年 低(少) 偏多或多 少 多用年 较高(较多)、正常、较低(较少) 多 正常或少 GB/T21986—2008 表4(续) 农作物气候年型 气混(积温) 降水 日照 少用年 较高(较多)、正常、较低(较少) 少 正常或多 正常年 较高(较多)、正常、较低(较少) 正常、偏多或偏少 多、正常或少 注1:当出现农业气象灾害时,可以根据灾害程度对年型进行修正, 注2:各地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年型调整. ...
GB/T 21985-2008 主要农作物高温危害温度指标.pdf
ICS07.060 A47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1985-2008 主要农作物高温危害温度指标 Temperature index of high temperature harm for main crops 2008-06-03发布 2008-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1985-2008 前言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归口. 本标准由湖北省气象局武汉区域气候中心负责起草,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武汉市气象 局参加. 本标推主要起草人:冯明、刘安国、吴义城、胡幼林、张方方. I GB/T21985-2008 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我国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在增加,农作物生长受高温危害日趋加重.为了对农 作物因受高温危害而做的灾害监测、预警、评估和灾后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本标准统一和规范主要农 作物因受高温危害的湿度指标. GB/T21985—2008 主要农作物高温危害温度指标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冬小麦、玉米、棉花、油菜受高温危害的温度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评估,农业生产、科研和其他相关领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勒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QX/T50一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6部分:空气温度和湿度观测 3术语、定义和符号 QX/T50一2007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定义和符号适用于本标准. 3.1 高温危害harm of high temperature 当气温上升到一定程度时,作物生长发育受到不利影响,导致作物生长受阻、产量下降、品质变差, 作物某一器官或植株死亡. 3.2 减数分裂meiosis 在植物个体生长过程中,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增殖的基础上,当生殖器官出现的时候,在幼小花蕾 中发生特殊的细胞分裂. 3.3符号 T:日最高气温. T:日平均气温. H:空气相对湿度. 4高温危害指标 4.1水稻 4.1.1早稻 薄膜育秋期:TMx≥26℃时,膜内幼苗受害. 抽穗开花期:连续三天TM:≥35℃或T30℃时,花粉发育受影响和开花授粉受精不良. 灌浆结实期:TM:≥35℃或T≥30℃时,灌浆结实期缩短,成熟期提前,影响产量和品质. 4.1.2中稻(含一季晚稻) 薄膜育秧期:TMx≥26℃时,膜内幼苗受害, 孕穗期至抽穗开花期:连续三天TM≥35℃或T≥30℃时,花粉发育受影响和开花投粉受精不良. 灌浆结实期:T≥28℃时,灌浆结实期缩短,成熟期提前,千粒重下降,秕谷率增加,影响产量和 品质, 4.1.3晚稻 育秧期:TM≥35℃或T≥30℃时,秋苗素质差. 1 GB/T21985-2008 抽穗开花期:连续三天TM≥35℃或T≥30℃时,花粉发育受影响和开花投粉受精不良. 4.2冬小麦 灌浆结实期:T≥24℃时,灌浆结实期缩短,成熟期提前,千粒重下降,影响产量和品质. 4.3玉米 地膜玉米芽期:TM≥30℃时,膜内种芽受害. 薄膜育苗期:TM≥26℃时,膜内幼苗受害. 开花期:TM≥30℃,H≤60%时,开花较少;TM≥35℃时,花粉粒丧失活力,不利于开花. 灌浆结实期:T≥25℃时,灌浆结实期缩短,成熟期提前,影响产量和品质. 4.4棉花 地膜覆盖出苗期:TM≥30℃时,种芽受害, 薄膜育苗期:T4x≥26℃时,膜内幼苗受害, 营养体薄膜育苗期:TM:≥26℃时,膜内幼苗易受高温危害. 4.5油菜 开花期:T≥26℃时,开花显著减少. 灌浆结实期:Tx≥30℃时,会使灌浆结实期缩短,成熟期提前,影响产量和品质. 2 ...
GB/T 21823-2008 地理标志产品 部江堰川芎.pdf
ICS11.120.10 B38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1823-2008 地理标志产品都江堰川芎 Product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Dujiangyan Chuanxiong 2008-05-05发布 2008-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1823—2008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都江堰市农村发展局、都江堰中新药业川芎基地有限公司. 本标推主要起草人:罗志美、黄维、付贵明、唐合均、王建伟、杜光忠. 1 GB/T21823-2008 地理标志产品都江堰川芎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都江堰川芎的术语和定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 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保护的都江 堰川芎.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匀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3095一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4789.2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T4789.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 GB/T4789.15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 GB/T5009.3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T5009.4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GB/T5009.11食品中总神及无机砷的测定 GB/T5009.12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5009.13食品中铜的测定 GB/T5009.15食品中镉的测定 GB/T5009.17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 GB/T5009.18食品中氟的测定 GB/T5009.19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的测定 GB/T5009.20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GB/T5009.33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 GB/T5009.103植物性食品中甲胺磷和乙酰甲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GB/T5009.110植物性食品中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残留量的测定 GB/T5009.123食品中铬的测定 GB/T5009.136植物性食品中五氯硝基苯残留量的测定 GB/T5009.145植物性食品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种残留量的测定 GB5084-19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8321(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GB/T21823-2008 3.1 都江堰川芎Dujiangyan Chuanxiong(Rhizoma Chuanxiong from Rhizome of Ligusticum Chuanx- iong Hort.produced in Dujiangyan city) 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内,按规定的生产技术生产的伞形科植物川芎(学名为Ligusticum chua- nxiong Hort.)的根茎,经晒干或炕干而成,质量符合本标准要求的川艺. 3.2 头数number per kilogram 行业习惯称谓,表示产品大小的专用规格单位,即指在单个产品大小基本一致的情况下,质量为 1kg产品的个数. 3.3 抚芎Fuxiong 又称奶芎,为川弯苓子的种源.即在12月下旬至第二年1月上、中旬,从海拔600m以下平坝地区 大田中挖出的未成熟的川芎,除去须根及泥土,但不可作川芎入药. 3.4 川芎苓子Chuanxiong Linzi 川芎的种源.即抚在海拔1000m~1500m的山区环境进行无性繁殖形成的茎秆材料之地上 茎节部分,又称“川芎苓种”或“苓子”. 4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都江堰川芎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限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理标志产 品保护规定》批准保护的范围,即四川省都江堰市现辖行政区域中的石羊镇、翠月湖镇、中兴镇、柳街镇、 安龙镇、大观镇、玉堂镇、幸福镇、灌口镇、崇义镇、聚源镇、胥家镇、天马镇、青城山镇14个乡镇的全部及 虹口乡、龙池镇、紫坪铺镇、向峨乡、蒲阳镇5个乡镇中海拔高度在1500m以下的部分区域.见 附录A. 5要求 5.1原材料 应是在第4章规定的区域内,按照附录B规定生产的川芎. 5.2鉴别 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的规定.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