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116-1983 奥斯特与安培每米的相互换算表.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奥斯特与安培每米的相互换算表 UDC537.7.081 (083. 4) Oersted and ampere per metre GB 4116-83 conversion tables 1引言 1.1本标准适用于奥斯特(Oe)换算成安培每米(A/m)和安培每米换算成奥斯特的场合. 本标准的换算表仅限于一般需要的换算,换算表中换算后的数学均按GB1.1一81的规定修约至 五位有效数字,1以下的数字修约至小数点后四位.必要时按1.2给出的换算系数进行计算和修约.修 约规则按GB1.1-81的规定(见附录A). 1.2换算系数: 10c(1000/4π)A/m 1A/m (4 π/1000) 0e 此数据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单位名称与符号方案(试行)》.它们是规定的值. 1.3使用注意事项 奥斯特和安培每米都是磁场强度的单位.“物理量可以用同一类量中其一特定的参考量(单位)来 进行测量和表达”,据此观点,两者间可以互相换算.但是奥斯特是高斯制的磁场强度单位,安培每米 是国际单位制(SI)磁场强度的单位,严格说来,两者有很大区别,换算时应特别注意,其主要区别有: (1)高斯制需使用非有理化电磁方程系,SI需使用有理化电藏方程系.两者的公式不同,某些 物理量的概念也有所不同. (2)高斯制是三量纲制,其磁导率()无量纲,因此磁场强度(H)和磁通量密度(B)具有 相同的量纲.SI有七个基本量(在只限于电磁量时和四量纲制等同),其磁导率有量纲,因此磁场强度 和磁通量密度的量纲不同.面且同一电磁量在高斯制中和在SI中的量纲也不同. (3)在高斯制中,真空磁导率(uo)为1(无量纲),所以往往认为真空中磁场的磁场强度的磁 通量密度有相同的数值和单位.在SI中,真空磁导率等于4nX10-H/m,所以真空中磁场的磁场强度 和磁通量密度,其单位不同,数值也不同. (4)1900年国际上曾决定高斯(gauss)是磁场强度的单位名称*,直到1930年,国际上才决 定高斯是磁通量密度的单位名称,奥斯特是磁场强度的单位名称".因此,历史上曾经都使用过高斯 作为磁场强度和磁通量密度的单位. 此外,高斯制的磁通量密度单位高斯(GS、G)换算成SI的特斯拉(T)和磁通量单位麦克斯韦 (Mx)换算成韦伯(Wb)时,也应该注意到两者需使用不同的电磁方程系,具有不同的量纲等等特 点 指国际电学会议(International Electrical Congress)1900 年的决定. 指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ion)的命名委员会(Advisory Committee on Nomenclature)1930年的决定. ¥¥高斯一特斯拉的换算关系是1Gs△10-T,麦克斯韦一韦伯的换算关系是1Mx10Wb. 国家标准局1983-12-26发布 1984-10-01实施
GB 4116-83 2换算表 表1奥斯特至安培每米的换算表 10e=(1000/4 n) A/m A/m Oe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Oe 0 0.0000 7.9577 15.915 23.873 31.831 39.789 47.746 55. 704 63.662 79. 577 87.535 95.493 103. 45 119.37 127.32 135.28 71.620 1 111. 41 143. 24 151.20 2 159.15 238.73 167.11 175.07 183.03 190.99 198.94 206.90 214.86 222.82 230.77 246.69 254.65 262.61 270.56 278.52 286.48 294. 44 302. 39 310.35 4 318.31 326.27 334.23 342.18 350.14 358.10 366.06 374.01 381. 97 389.93 5 397.89 405. 85 413. 80 421. 76 429. 72 437.68 445.63 453. 59 461.55 477.46 485. 42 493.38 501.34 509.30 517.25 525.21 533. 17 541.13 549.08 469. 51 6 7 557.04 565. 00 572. 96 580.92 588.87 596. 83 604.79 612.75 620.70 628.66 8 636.62 644.58 652.54 660. 49 668.45 676. 41 684.37 692.32 700.28 708.24...
GB/T 4115-1983 马力与千瓦的相互换算表.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UDC531.78.081 马力与千瓦的相互换算表 (083. 4) GB 411583 Horse-power andkilowatt conversion tables 1引言 1.1本标准适用于马力换算成千瓦(kW)和千瓦换算成马力的场合. 本标准的换算表仅限于一般需要的换算,换算表中换算后的数字均按GB1.1一81的规定修约至 五位有效数字,1以下的数字修约至小数点后四位.必要时按1.2给出的换算系数进行计算和修约.修 约规则按GB1.1-81的规定(见GB4116-83附录A). 1.2换算系数: 1马力=0.73549875kW 1 kW=1/0.735 49875马力 此数据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单位名称与符号方案(试行)》,其中,1kW=10²W. 1.3本标准中的“马力”指“米制马力”,无国际符号. 2换算表 国家标准局1983-12-26发布 1984-10-01实施 1
GB 4115-83 表1马力至千瓦的换算表 1马力=0.73549875W 马 kW 力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马力 0 0.0000 0.0735 0.1471 0.9561 0.2206 0.2942 1.0297 0. 3677 0.4413 0.5148 0.5884 0.6619 1 0.7355 0.8090 0.8826 1.1032 1.1768 1.2508 1.3239 1.3974 2 1.4710 1.5445 1.6181 1.6916 1.7652 1.8387 1.9123 1.9858 2. 0594 2.1329 2.2065 2.2800 2.3536 2.4271 2.5007 2.5742 2.6478 2.7213 2.7949 2.8684 4 2 9420 3.0155 3.0891 3.1626 3.2362 3.3097 3.3833 3.4568 3.5304 3.6039 5 3. 6775 4.4130 3.7510 4.4865 3.8246 4.6336 3.8981 3.9717 4 0452 4.8543 4.1188 4.1923 4.2659 4.3394 6 5.1485 5.2220 5.2956 4.5601 5.3691 5.4427 4. 7072 5.5162 4. 7807 5.5898 5.6633 4. 9278 5.7369 5.0014 5.8104 5. 0749 7 8 5.8840 5. 9575 6. 0311 6.1046 6.1782 6.2517 6. 3253 6. 3988 6.4724 6.5459 9 6. 6195 6.6930 6. 7666 6 8401 6.9137 6. 9872 7.0608 7.1343 7.2079 7.2814 10 7.3550 7.4285 7.5021 7.5756 7.6492 7.7963 7.8698 7.9434 8.0169 11 8.0905 8.1640 8.2376 8. 3111 8.3847 8.4582 8.5318 8 6053 8.6789 8.7524 12 8.8260 8.8995 8.9731 9.0466 9.1202 9.1937 9.2673 9.3408 9.4144 9.4879 13 9.5615 9.6350 9.7086 9.7821 9.8557 9.9292 10. 003 10.076 10.150 10.223 14 10. 297 10. 371 10.444 10.518 10. 591 10.665 10.738 10.812 10. 885 10.959 15 11. 032 11.106 11.180 11.253 11.327 11. 400 11. 474 11.547 11.621 11 694 16 11.768 11.842 11.915 11-989 12.062 12.136 12. 209 12.283 12. 356 12.430 17 12.503 12. 577 12.651 12. 724 12.798 12. 871 12. 945 13.754 13. 018 13. 092 13.165 18 13.239 13.313 13.386 13.460 13.533 13.607 13.680 13.827 13.901 19 13. 974 14 048 14. 122 14. 195 14 269 14.342 14 416 14. 489 14 563 14.636 20 14.710 14...
GB/T 4114-1983 千瓦小时与兆焦耳的相互换算表.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UDC 531.78.081 (083.4) 千瓦小时与兆焦耳的相互换算表 GB 411483 Kilowatt-hour and megajoule conversion tables 1引言 1.1本标准适用于干瓦小时(kWh)换算成兆焦耳(MJ)和兆焦耳换算成干瓦小时的场合. 本标准的换算表仅限于一般需要的换算,换算表中换算后的数字均按GB1.1-81的规定修约至 五位有效数字,1以下的数字修约至小数点后四位.必要时按1.2给出的换算系数进行计算和修约.修 约规则按GB1.1-81的规定(见GB4116-83附录A). 1.2换算系数: 1kW h=3.6MJ 1MJ=1/3.6kW h 其中,1kWh=10Wh,1MJ=10J. 2换算表 国家标准局1983-12-26发布 1984-10-01实施
GB 4114-83 表1千瓦小时至兆焦耳的换算表 1kWh=3.6MJ kWh MJ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kWh 0 0.0000 0.3600 0.7200 1.0800 1.4400 1.8000 2.1600 2.5200 2.8800 3.2400 1 3.6000 3.9600 4.3200 4.6800 5.0400 5.4000 5. 7600 6.1200 6.4800 6.8400 2 7.2000 7.5600 7.9200 8.2800 8.6400 9.0000 9.3600 9.7200 10.080 10.440 3 10.800 14 400 11. 160 14.760 11 520 15. 120 11.880 15.480 12.240 15.840 12. 600 16 200 12 960 16.560 13. 320 16. 920 13.680 17.280 14 040 4 17.640 5 18.00 18.360 18.720 19.080 19.440 19.800 20.160 20.520 20.880 21.240 9 21. 600 21. 960 22. 320 22.680 23.040 23.400 25.200 25.560 25 920 26.280 26 640 27 000 23. 760 27.360 27.720 24. 120 28 080 24. 480 24. 840 7 30.600 28 440 8 28. 800 32.400 32.760 29. 160 33. 120 29. 520 33. 480 29.880 33.840 30. 240 34.200 30. 960 34.560 34.920 31.320 35.280 31.680 32. 040 6 35. 640 10 39.600 36. 000 36. 360 36.720 37. 080 37.440 37. 800 38. 160 38. 520 38.880 39.240 11 39.960 40.320 40.680 41.040 41.400 41.760 42.120 42.480 42.840 12 43.200 43.560 43 920 44.280 44.640 45.000 45 360 45 720 46.080 46 440 13 46.800 47. 160 47. 520 47. 880 48. 240 48. 600 48 960 49 320 50.400 50.760 51.480 51.840 52.200 52.560 52.920 53.280 49. 680 50. 040 14 51. 120 53.640 15 54.000 54.360 54.720 55.080 55 440 55.800 56 160 56. 520 56.880 57.240 16 57.600 57.960 58 320 58.680 59 040 59.400 59.760 60.120 60. 480 60.840 17 61.200 61.560 61. 920 62.280 64.800 65.160 65.520 65.880 66.240 62. 640 66.600 63. 000 63. 360 66. 960 67.320 63. 720 67.680 64. 080 64. 440 18 68.040 61 68.400 68. 760 69 120 69. 480 69 840 70. 200 70.560 70. 920 71.280 71 640 20 75.600 72.000 72. 360 72. 720 ...
GB/T 41086-2021 基于拉曼光谱技术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检查设备通用技术要求.pdf
ICS 13.310 CCS A 9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1086-2021 基于拉曼光谱技术的危险化学品 安全检查设备通用技术要求 Gener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hazardous chemicals security inspection equipments based on Raman spectrometry 2021-12-31发布 2022-07-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41086-2021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111 4符号和缩略语 5分类 5.1按功能用途分类 5.2按设备结构形式分类 6技术要求 6.1一般要求 6.2功能要求 6.3性能要求 6.4电源适应性要求 6.5激光安全性要求 6.6防爆安全性要求 6.7防中毒安全性要求 6.8电磁兼容性要求 6.9电气安全性要求(仅适用于可使用交流电源供电的安全检查设备) 10 6.10环境适应性要求 10 7试验方法. 10 7.1 一般要求 10 7.2试验条件. 11 7.3外观、质量及机械机构检查 13 7.4功能试验“ 13 7.5性能试验 15 7.6电源适应性试验 17 7.7 激光安全性试验 17 7.8防爆安全性试验 18 7.9防中毒安全性试验 19 7.10 电磁兼容性试验 19 7.11 电气安全性试验(仅适用于可使用交流电源供电的安全检查设备) 20 7.12 环境适应性试验 21 8检验规则 22 8.1检验分类 22 8.2检验要求 23 8.3检验数量与抽样规则
GB/T 41086-2021 8.4判定规则 9标志、包装 25 9.1标志 9.2包装与配套 9.3检验合格证 10随机技术文件 10.1概述. 10.2使用说明书 10.3技术说明书 11运输及贮存 11.1运输 11.2贮存 附录A(规范性)液态危险化学品样品 A.1液态危险化学品样品浓度与纯度 A.2液态危险化学品样品盛装容器 A.3液态危险化学品样品种类 附录B(规范性)炸药样品 B.1单质炸药样品纯度 33 B.2混合炸药样品配比 B.3炸药样品包装容器或包装袋. *. 33 B.4炸药样品种类.. 附录C(规范性)易制爆化学品样品 C.1易制爆化学品样品浓度与纯度. C.2易制爆化学品样品盛装容器 C.3易制爆化学品样品种类 附录D(规范性)易制毒化学品样品 D.1易制毒化学品样品浓度与纯度 D.2易制毒化学品样品盛装容器 D.3易制毒化学品样品种类.. 附录E(规范性)毒品样品 E.1毒品样品浓度与纯度... E.2毒品样品盛装容器.. E.3毒品样品种类 41 附录F(规范性)固态危险化学品样品 F.1固态危险化学品样品纯度 F.2固态危险化学品样品盛装容器. F.3固态危险化学品样品种类 附录G(规范性)农药样品 G.1农药样品浓度与纯度 G.2农药样品盛装容器
GB/T 41086-2021 G.3农药样品种类 57 参考文献 61 表1安全检查设备类型划分 表2可检查包装材质和包装厚度 表3工作温度和湿度试验 21 表4贮存温度试验 22 表5振动、冲击、跌落试验 22 表6检验项目 23 表A.1液态危险化学品样品种类 表B.1炸药样品种类 表C.1 易制爆化学品样品种类 35 表D.1 易制毒化学品样品种类 39 表E.1 毒品样品种类 41 表F.1 固态危险化学品样品 0S 表G.1 农药样品 57
GB/T 41086-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0)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北京鉴知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华泰诺安探 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航星机器制造有限公司、北京中盾安民分析技术有限公司、奥谱天成(厦门)光电 有限公司、深圳市鑫源通电子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彩霞、谢芳艺、周群、沈翔、成诚、王红球、粟勇、徐圆飞、贾二惠、李纬、丁磊、 刘鸿飞、刘赤峰....
GB/T 41021-2021 法庭科学 DNA鉴定文书内容及格式.pdf
ICS 13.310 CCS A 9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1021-2021 法庭科学 DNA鉴定文书内容及格式 Forensic sciences-Content and format of DNA identification report 2021-12-31发布 2023-0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41021-2021 前言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刑事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7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辽宁省公安厅、浙江省公安厅、北京市公安局、安徽省芜湖 市公安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开会、刘锋、刘冰、叶健、吴微微、焦章平、周密、高珊、畅品品、张广峰、霍晚枫.
GB/T 41021-2021 法庭科学DNA鉴定文书内容及格式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法庭科学DNA鉴定文书的编写内容及格式. 本文件适用于法庭科学DNA鉴定文书的编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9704党政机关公文格式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鉴定文书格式 4.1鉴定文书中的图文颜色 鉴定文书中文字、表格的颜色应为黑色.图像、照片等可使用彩色. 4.2排版规格 鉴定文书按照GB/T9704规格排版. 4.3其他要求 鉴定文书中不应使用"此页无正文"字样. 5鉴定文书内容 5.1一般要求 鉴定文书分为鉴定书和检验报告两种.客观反映鉴定的由来、鉴定过程,经过检验、论证得出鉴定 意见的,出具《鉴定书》.客观反映鉴定的由来、鉴定过程,经过检验直接得出检验结果的,出具《检验报 告》 鉴定文书应制作正本、副本,正本交委托单位或委托人,副本由鉴定机构存档. 鉴定机构完成鉴定后出具的鉴定文书,在加盖鉴定机构的鉴定专用章后方可生效. 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的,应单独制作鉴定文书. 鉴定文书的语言表述应使用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通用专业术语规范和法律规范的用语.
GB/T 41021-2021 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应符合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规范. 鉴定文书应文字精炼,用词准确,语句通顺,描述客观、清晰. 5.2鉴定文书要素 5.2.1鉴定书要素 鉴定书的要素包括:封面页、声明、正文(含标题、绪论、检验过程、检验结果、论证、鉴定意见、鉴定人 署名及日期)、附件四部分. 5.2.2检验报告要素 检验报告的要素包括:封面页、声明、正文(含标题、绪论、检验过程、检验结果、鉴定人署名及日期)、 附件四部分. 5.3封面页 鉴定书和检验报告的封面版式、格式相同.封面正面应标出“鉴定文书”字样以及鉴定机构中文 全称. 5.4声明 鉴定机构应对鉴定意见、检材和样本、鉴定文书使用等进行必要的声明. 5.5正文 5.5.1标题 标题包括鉴定机构中文全称、"鉴定书”或"检验报告”字样和发文编号,发文编号按照鉴定机构管 理体系要求的编号规则编号,可由单位、年和发文字号等组成. 5.5.2绪论 5.5.2.1内容 绪论中应包括委托单位、送检(委托)人、受理日期、案(事)件情况摘要、检材和样本、鉴定要求、检验 开始日期、检验地点等内容. 5.5.2.2委托单位 依照送检(委托)人填写的鉴定委托书、鉴定事项确认书,完整填写委托单位名称. 5.5.2.3送检(委托)人 依照送检(委托)人填写的鉴定委托书、鉴定事项确认书,写明全部送检(委托)人姓名. 5.5.2.4受理日期 当委托单位、送检(委托)人分多批次送交检材和样本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列出受理日期(即鉴 定机构完成鉴定委托受理的日期). 5.5.2.5案(事)件情况摘要 依照送检(委托)人填写的鉴定委托书、鉴定事项确认书上的有关内容,对案(事)件情况进行客观、 2
GB/T 41021-2021 简明的描述.案(事)件情况摘要中不应包含有直接确定案件性质的内容,如”××将××杀死”. 5.5.2.6检材和样本 5.5.2.6.1依照送检(委托)人填写的鉴定委托书、鉴定事项确认书上的有关内容,逐项如实列出送检的 检材和样本,并进行唯一性编号.检材和样本的名称应与鉴定委托书、鉴定事项确认书等相关信息保持 一致. 5.5.2.6.2检材和样本的编号从受理、提取、扩增、电泳到图谱分析全过程应保持一致性和唯一性,并可 溯源. “精斑”. 5.5.2.6.4鉴定委托书、鉴定事项确认书上未注明经初检确定属性的检材,不应标明其属性,可用“可疑 斑迹”...
GB/T 41-2016 1型六角螺母 C级.pdf
ICS 21.060.20 J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1-2016 代替GB/T41-2000 1型六角螺母 C级 Hexagon nuts style 1-Product grade C [ISO 4034:2012 Hexagon regular nuts(style 1)-Product grade C MOD] 2016-02-24发布 2016-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41-2016 前言 本标准是“六角螺母(部分)"系列国家标准之一,该系列包括: GB/T411型六角螺母C级; GB/T61701型六角螺母; -GB/T61711型六角螺母细牙; -GB/T6172.1六角薄螺母; -GB/T6173六角薄螺细牙; -GB/T6174六角薄螺母 老国角: GB/T 6175 型六角螺母; GB/T 61 2型 六角螺母细牙; GB/T 77.1 2型六角法兰面螺母; GB/ 61774 2型六角法兰面螺母 细牙 本标准控 G /T 2009给出的则起 本标准 B/T41- 20008云角螺母 GBT41一2000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候 数标 名称; 除“ 需其他技术 术要求. ..GB 98.2和GB/T3103.1)中选择."(2000年版第1章); 用螺 纹标准统 为GB T193 GB T9145(第2章); 除性 能等级4级 螺时 3); 加热 侵镀锌层技 未要求按GB/T 本标准 使用 新起草法 修改采用ISO -1034:2012六角标准螺母(1载) 产品等级D(英文版). 本标准 ISO 4034:20 12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属因如下: 删除 034规定 中选择”(第1章)不属于本标准规 定的内 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用我国标准代替国际标准(第2章),增加引用GB/T90.2(表3)、GB/T193 (表3)、GB/ 19145 3)和GB/T1237(5.1),删除对ISO72 、ISO 85-1的引用,以符合我国 紧固件基础标准 增加包装技术要求(表3),以符合我国紧固件基础标准; 修改标记示例为简化标记示例 以符合GB 1237的规定. 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修改标准名称; 删除ISO4034的参考文献,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紧固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85)扫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浙江海力股份有限公司、海盐宇星螺帽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由全国紧固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负责解释.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41-1958 GB/T 41-1966、GB/T 41-1976、GB/T 41-1986 GB/T 41-2000. 1
GB/T 41-2016 1型六角螺母C级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C级1型六角螺母的型式尺寸、技术条件和标记. 本标准适用于螺纹规格M5~M64、性能等级为5级、产品等级为C级的1型六角螺母.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90.1紧固件验收检查(GB/T90.1-2002 1SO3269:2000 IDT) GB/T90.2紧固件标志与包装 GB/T193普通螺纹直径与螺距系列(GB/T193-2003,ISO261:1998,MOD) GB/T1237紧固件标记方法(GB/T1237-2000,eqvISO8991:1986) GB/T3098.2紧围件机械性能螺母(GB/T3098.2-2015,1SO898-2:2012,MOD) GB/T3103.1紧固件公差螺栓、螺钉、螺柱和螺母(GB/T3103.1--2002 idtISO4759-1:2000) GB/T5267.1紧固件电镀层(GB/T5267.1-2002,ISO4042;1999,IDT) GB/T5267.2紧固件非电解锌片涂层(GB/T5267.2-2002,ISO10683:2000 IDT) GB/T5267.3紧固件热浸镀锌层(GB/T5267.3-2008 1SO10684:2004,IDT) GB/T5276紧固件螺栓、螺钉、螺柱及螺母尺寸代号和标注(GB/T5276-2015,ISO225: 2010 MOD) GB/T9145普通螺纹中等精度、优选系列的极限尺寸(GB/T9145-2003,ISO965-2:1998, MOD) GB/T16938紧固件螺栓、螺钉、螺柱和螺母通用技术条件(GB/T16938-2008 ISO...
GB/T 40991-2021 微量物证的提取、包装方法.pdf
ICS 13.310 CCS A 9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0991-2021 微量物证的提取、包装方法 Collecting and packaging methods for trace evidence 2021-11-26发布 2022-03-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40991-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刑事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7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北京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广东省公安厅、武汉市公安司法 鉴定中心、山东省公安厅物证鉴定研究中心、山西省公安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厅物证鉴定中心、吉 林省公安厅物证鉴定中心、黑龙江省公安厅删事技术总队、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删事科学技术研究管 理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朱军、郭洪玲、权养科、李胜林、刘卫国、张红旗、郝媛、杨月飞、郭继森、 谢文林、张吉林、李宏森、刘明辉、梁颖、裴茂清、陈承现、李鑫、姜华、魏垂策、李云志、张大雷、梅宏成、 王萍、李娟、刘慧娟、任莉、吴明健.
GB/T 40991-2021 微量物证的提取、包装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纤维、玻璃、油脂、金属、泥土、爆炸残留物、易燃液体残留物、射击残留物、涂料、橡胶 和塑料等微量物证的提取和包装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微量物证的提取和包装.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A/T242法庭科学微量物证的理化检验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A/T242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试剂和材料 4.1试剂 试剂包括: a)乙醚(CHO.分析纯); b)正已烷(CH分析纯); c)丙酮(C,HO,分析纯); d)去离子水, 4.2材料 材料包括: a)微量物证提取专用胶带; b)射击残留物专用取样台及专用样品盒: c)扫描电子显微镜样品台及导电胶带; d)金刚石刀; e)载玻片; f)透明胶带; g)磁铁; h)硬质盒; 吸管(玻璃吸管); j)玻璃试管或玻璃样品瓶;
GB/T 40991-2021 k)密闭金属容器; 1)塑料或纸质物证袋; m)白纸和硫酸纸; n)梳子; o)金属镊子和非金属镊子; p)剪刀; q)手术刀及刀片; r)分离针; s)金属勺: t)脱脂棉、脱脂棉球或滤纸; u)毛刷; v)塑料袋和塑料薄膜; w)一次性手套. 5设备 设备包括: a)静电吸附器; b)定位仪; c)相机; d)显微镜; e)吸集器. 6通用要求 6.1检材提取前,应使用相机拍照固定. 6.2不同部位提取的检材应分别包装,避免混淆或交叉污染. 6.3提取不同种类或不同部位的检材时,应更换提取工具或对提取工具进行清洁,必要时更换一次性 手套, 6.4应及时提取各类微量物证,避免物证丢失或性质改变. 6.5在爆炸、枪击、交通事故等案件中,若涉及送医抢教伤员的衣物检材,应及时提取,以免抢教过程中 丢失, 6.6各类检材提取量应充足,能够满足检验需求. 6.7包装物上应标注案件名称、提取部位、提取时间、提取地点以及提取人姓名,必要时应加注其他所 需信息. 6.8物证在提取后的移交和保存过程中,应确保证据保管链条完整、有效、可溯,每一次交接都应有记 录,并由交接人签字. 7纤维物证 7.1纤维物证提取 7.1.1对于肉眼可见、易提取的纤维检材,可用银子直接提取. 7.1.2对于附着在承载客体上短小细微不易用银子夹取的纤维检材,可用微量物证提取专用胶带 2
GB/T 40991-2021 提取. 7.1.3对于散落在较大面积上的纤维检材,可用吸集器提取. 7.1.4对于附着在衣兜、包裹等内表面的纤维检材,可在大小适中的干净白纸上,将衣兜、包裹等内外 翻转并轻轻抖动、拍打后收集提取. 7.1.5对于大块织物检材,可用剪刀在不同外观状态、额色处剪取适量纤维进行提取. 7.1.6对于散落在平整物体表面且散落面积较大、不宜用以上方法提取的纤维检材,可使用静电吸附 器进行提取, 7.1.7不能用上述方法进行提取的纤维检材,可连同承载客体一并提取. 7.2纤维物证包装 7.2.1提取到的纤维检材,可用大小适宜的物证袋直接封装,或用试管或样品瓶封装:如纤维检材量很 少(单根纤维除外),使用硫酸纸包好后,用物证袋封装. 7.2.2单根纤维检材,用两片载玻片将其夹在中间...
GB/T 40903-2021 纺织品 DNA分析法鉴别某些特种动物纤维 山羊绒、绵羊毛、牦牛绒及其混合物.pdf
ICS 59.080.01 CCSW 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0903-2021 纺织品DNA分析法鉴别某些特种动物纤维 山羊绒、绵羊毛、耗牛绒及其混合物 Textiles-Identification of some animal fibres by DNA analysis method Cashmere wool yak and their blends (ISO18074:2015 MOD) 2021-10-11发布 2022-05-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40903-2021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原理 5注意 6设备和仪器 7试剂 8取样. 9试验步骤 10验证 11结果判定 12精密度 9 13试验报告 6 附录A(资料性) 特定长度的DNA片段PCR扩增 附录B(资料性) 额外的DNA纯化 12 附录C(资料性) 等效的DNA抽提方法 13 附录D(资料性) 各类纺织产品的应用实例 附录E(资料性)方法重复性和再现性 16 参考文献
GB/T 40903-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18074:2015《纺织品DNA分析法鉴别某些特种动物纤维 山羊绒、绵羊毛、耗牛绒及其混合物》 本文件与ISO18074:2015相比,在结构上有部分调整,具体如下: 第2章对应ISO18074:2015中的第3章; 第4章对应ISO18074:2015中的第5章; -第5章对应ISO18074:2015中的第2章; 附录E对应ISO18074:2015中的附录C; 增加了9.5.1,后面章条及表的编号依次顺延; 增加了附录C(资料性). 本文件与ISO18074:2015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关于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做了具有技术性差异的调整,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调整的情 况集中反映在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具体调整如下: 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GB/T6682代替了ISO3696(见7.1); 删除了ISO8655-2(见6.1). 修改了“动物纤维”的定义,使之更加全面准确(见3.2). 将“梳子"改为“电泳设备及梳子”,并作相应的解释,更具可操作性(见6.13). 一增加了“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分析纯试剂”,对试剂作更详细的规定;对凝胶迁移标 记物(7.16)和DNA染色剂(7.20)作了更详细的解释,有利于获得稳定的试验结果(见第7章). ()%0%001 () 将样品的粉碎程度从“2mm"调整到“0.2mm”,以更好地裂解(见9.2). 中,有利于获得稳定的试验结果(见9.5.1). -将退火温度从“60C~68C“改为针对四对引物的“62C”,并删除了脚注,使试验更加合理 (见9.5.3). 本文件做了下列编辑性改动: 增加了3.2的注; -删除了3.10的注; -删除了7.21的注: 增加了9.4.13的注; 附录A中的图A.1第4步扩增中,将“12条单链”修正为“16条单链”: 附录B中,额外的DNA纯化采用效果更好的磁珠纯化方法替代了ISO18074:2015中的超滤 离心的纯化方法; 附录E中,根据样品的实际来源列明了产地,并替换为我国实验室的验证结果; I
GB/T 40903-2021 --修改了参考文献.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海关工业品与原材料检测技术中心、佛山市睿牛制衣有限公司、安徽龙环 保科技有限公司、中纺标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依蕾毛纺织有限公司、浙江盛发纺织印染有限公 司、中纺标(深圳)检测有限公司、普江中纺标检测有限公司、浙江港莎针织品有限公司、新乡化纤股份有 限公司、东莞市合标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费静、刘敏华、蔡佳仕、斯颖、魏孟媛、谢跃亭、欧阳月华、夏大峰、唐晓萌、杨俊、 余灿、邢善静、屈兴合、沈金明. Ⅱ
GB/T 40903-2021 纺织品DNA分析法鉴别某些特种动物纤维 山羊绒、绵羊毛、耗牛绒及其混合物 警示:本文件的使用可能涉及某些有危险的材料、操作和设备,但并未对此有关的安全问题提 出建议,用户在使用本文件之前,有责任制定相应的安全和保护措施,并明确其受限制的使用范围.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经DNA提取,采用案合酶链式扩增反应(PCR)鉴别山羊绒、绵羊毛、耗牛绒及其混 合物的DNA定性检测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山羊绒、绵羊毛、耗牛绒及其混合物的定性检测, 2规...
GB/T 40755-2021 公共安全 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 业务连续性管理能力评估指南.pdf
ICS 13.200 CCS A 9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0755-2021 公共安全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 业务连续性管理能力评估指南 Societal security-Business continuity management systems- Guidance on business continuity management capability assessment 2021-11-26发布 2022-05-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40755-2021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业务连续性管理能力模型 5评估方法 6能力定级 附录A(资料性) 能力构造 附录B(资料性) 能力指标评分规则
GB/T 40755-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公共安全基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51)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北京安创信达科技有限 公司、广东省珠海市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北京城市 系统工程研究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秦挺鑫、魏军、祁小华、董晓媛、王皖、刘仁寰、孙世军、李津、尤其、朱坤双、徐风娇、 王晶晶、张超、王亚飞、张卓、周倩、沈乘黄.
GB/T 40755-2021 公共安全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 业务连续性管理能力评估指南 1范围 本文件提出了业务连续性管理能力模型,以及基于该模型的业务连续性管理能力评估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 a)各种规模和类型的组织对自身业务连续性管理能力进行自我评估; b)外部机构对上述组织的业务连续性管理能力进行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本文件. GB/T30146公共安全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B/T30146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业务连续性管理能力business continuitymanagementcapability 在中断事件发生之前、期间以及之后开展预防、准备、响应及恢复业务的管理能力. 3.2 能力构造capability structure 构成业务连续性能力并存在相互联系的各要素的集合. 3.3 能力指标capabilityindex 用于度量组织业务连续性管理某一局部能力的要素. 注:本文件中能力指标均隶属于某一能力构造并用于测度该能力构造. 4业务连续性管理能力模型 4.1业务连续性管理能力等级 业务连续性管理能力划分为5个等级,见图1.管理能力等级自低向高依次为起始级(1级)、发展 级(2级)、稳健级(3级)、优秀级(4级)和卓越级(5级),每个能力等级表明当前组织业务连续性管理能 力所达到的水平,数字越大,能力等级越高,且较高的能力等级涵盖了低于其等级的全部要求.
GB/T 40755-2021 起始级 发展级 优秀级 (1级) (2级) (3级) (4级) (5级) 图1业务连续性管理能力等级 对于一个组织,业务连续性管理能力的提升一般是通过渐进的方式来实现的.除了起始级(1级) 以外,每个能力等级都表明,组织已经有意识地开展了与该等级相匹配的业务连续性管理活动.在此基 础上,组织可以选择一个更高的能力等级并加以改进.上述过程为组织持续提升自身的业务连续性管 理能力提供了路线图. 不同能力等级对应了不同的业务连续性管理水平: a)起始级(1级):该等级情况下,组织缺乏开展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的意识,组织在中断事件发 生时的准备、响应和恢复,主要取决于组织当时拥有的资源和措施,以及相关人员的个人能力. b)发展级(2级):该等级情况下,组织的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是经过简单策划的.组织为应对中 断事件在机制、资源、措施及人员能力方面开展了预先准备,但这些准备工作在充分性和有效 性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 c)稳健级(3级):该等级情况下,组织的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是经过系统策划的,并且有措施确 保相关工作受控执行.组织为应对中断事件,在机制、资源、措施及人员能力方面都有较充分 和有效的准备. d)优秀级(4级):该等级情况下,组织的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是体系化的,并且注重通过各种措 施确保相关工作得到严格执行.组织为应对可能发生的冲击在机制、资源、措施及人员能力方 面开展了相当充分且有效的准备,此外,组织在重大经营活动中量化并监测其绩效,并予以持 续改进. e)卓越级(5级):该等级情况下...
GB/T 40628-2021 籽棉衣分率试验方法 锯齿型试轧法.pdf
ICS 59.060.10 CCS W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0628-2021 籽棉衣分率试验方法 锯齿型试轧法 2021-10-11发布 2022-05-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40628-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纤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1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恒星检测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纤维质量监测中心、河北省 纤维质量监测中心、石家庄海关技术中心、宁波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陆世栋、连素梅、杜卫东、刘盼、赵风友、李红娟、傅科杰、李朋、姜立嫂、危寒莹、 徐征.
GB/T 40628-2021 籽棉衣分率试验方法锯齿型试轧法 1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籽棉衣分率检测的原理、仅器设备和锯齿型籽棉衣分率的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籽棉衣分率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1103.1棉花第1部分:锯齿加工细绒棉 GB/T1103.3棉花天然彩色细绒棉 GB/T6102.1原棉回潮率试验样方法烘箱法 GB/T6102.2原棉回潮率试验方法电阻法 GB/T6499原棉含杂率试验方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籽棉衣分率lintpercentage 从籽棉上轧出的皮棉质量占相应籽棉质量的百分数. 注:通常分为毛衣分率、准重衣分率、公定衣分率等. 3.2 籽棉土杂百分率soil and trash Percentage of seed cotton 混人籽棉中除棉籽以外的非棉纤维性物质的质量占相应籽棉试样质量的百分数. 注:一般包括尘土、叶屑、棉杆、铃壳等物质. 3.3 净籽棉质量net seed cotton quality 排除籽棉中土杂后的质量. 3.4 籽棉公定农分率conditioned lint percentage of seed cotton 从籽棉上轧出的皮棉公定重量占相应籽棉质量的百分数. 3.5 净籽棉公定衣分率conditioned lint Percentageofnet seedcotton 从籽棉上轧出的皮棉公定重量占相应净籽棉质量的百分数.
GB/T 40628-2021 4原理 称取一定量的试验试样,置于锯齿型籽棉衣分试轧机内,在机械与气流的作用下,清除籽棉中的铃 壳及租大杂质:通过锯齿钩拉和肋条阻隔,使棉纤维与棉籽分离;再经刺辊锯齿钩拉产生的离心力作用, 进一步排除细小杂质,最后收集棉纤维并称重. 5仪器和设备 5.1锯齿型籽棉衣分试轧机:锯齿型籽棉衣分试轧机是由籽棉清理、轧花及皮棉清理三部分一体构成, 技术参数见附录A. 5.2台释或案秤:量程≥1000g,分度值为1g. 5.3分栋台. 6抽样 抽样规则、方法及数量依据GB1103.1或GB/T1103.3规定执行. 7试验步骤 7.1用台秤或案释称取样品,每份样品称量1kg,精确到1g,记录质量. 7.2将样品均匀平铺于分抹台上遇有枝干及粗大杂质应随时捡出. 7.3将样品均匀放人喂棉口,按程序进行开机,试样经过清理后落人轧花工作箱,待喂棉量达到棉卷量 时进行合箱轧花. 7.4轧花结束后,按照程序进行关机,然后收集皮棉、棉籽、不孕籽并称重,精确到1g,记录质量. 7.5轧出皮棉后,应按照GB/T6499测试皮棉含杂率,同时,应按照GB/T6102.1或GB/T6102.2测 试皮棉回潮率,对检验结果有异议时,以GB/T6102.1为准. 8试验结果 8.1净籽棉质量按照式(1)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 ..........(1) 式中: G一净籽棉质量,单位为克(g); G-一从籽棉试样轧出的皮棉质量,单位为克(g); G:一一从籽棉试样轧出的棉籽质量,单位为克(g); G一-从籽棉试样排出的不孕籽质量,单位为克(g). 8.2籽棉公定衣分率按照式(2)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G(100-Z)×(100R.) ×100 (2) 式中: L.-一籽棉公定衣分率,%; G-一从籽棉试样轧出的皮棉质量,单位为克(g); 2
GB/T 40628-2021 G.-一籽棉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Z-轧出皮棉实际含杂率,%; Z-皮棉标准含杂率,%; R.-棉花公定回潮率,%; R-轧出皮棉实际...
GB/T 40270-2021 纺织品 基于消费者体验的通用技术要求.pdf
ICS 59.080.30:61.020 CCSY76:W57:W63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0270-2021 纺织品 基于消费者体验的通用技术要求 Textiles-General technicalrequirements based on consumer experience 2021-05-21发布 2021-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 纺织品基于消费者体验的通用技术要求 GB/T 40270-2021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29)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 网址: spc org. cn 服务热线:400-168-0010 2021年5月第一版 书号:155066 1-67643
GB/T40270-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纺织工业科学技术发展中心、利郎(中国)有限公司、际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纺 标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天纺标检测认证股份有限公司、安莉芳(中国)服装有限公司、恒源祥(集团) 有限公司、上海水星家用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金发拉比妇婴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温州市大荣纺织仪 器有限公司、上海嘉麟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安徽输联色纺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鄂尔多斯资源股份有 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孙锡敏、韩玉茹、章辉、王国建、徐路、田琳琳、高兵、段银海、曹海辉、赵娟芝、 张大华、王慧、林若文、张孟胜、朱虹、杨世滨、张毅、周育青、孟令红.
GB/T40270-2021 引言 现行产品标准的制定主要基于当前的生产工艺和整体技术水平,较少考虑消费者体验.本文件从 消费者体验的角度出发,基于消费者的触觉、视觉、噢觉等主观感知特点,构建不同于现行产品标准的考 核指标体系,即在基本安全和质量要求的基础上,考核产品的视觉感知特性、触觉感知特性和噢觉感知 特性,力图使考核项目能够直观地反映消费者需求. 本文件作为服用和家用等终端纺织产品的通用技术要求,目的在于引导企业在设计、生产产品时, 高度关注本文件践行的消费者需求导向和给予消费者良好体验的标准化技术发展方向,努力避免产品 给消费者带来不愉快的体验感.因此,各相关方在使用本文件时,不宜作为某类产品的明示标准,也不 建议将本文件作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公开比较的依据.
GB/T 40270-2021 纺织品基于消费者体验的通用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根据消费者使用纺织产品时的体验提出的通用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服用和家用等终端纺织产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25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GB/T251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 GB/T4802.2纺织品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改型马丁代尔法 GB/T4802.3纺织品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起球箱法 GB/T6529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8629-2017纺织品试验用家庭洗涤和干燥程序 GB/T12490-2014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家庭和商业洗涤色牢度 GB/T12704.1纺织品织物透湿性试验方法第1部分:吸湿法 GB/T13772.2纺织品机织物接缝处纱线抗滑移的测定第2部分:定负荷法 GB/T13773.1纺织品织物及其制品的接缝拉伸性能第1部分:条样法接缝强力的测定 GB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GB/T19976纺织品顶破强力的测定钢球法 整烫时性能试验的程序 GB/T30669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光黄变色牢度 GB/T31128-2014毛巾产品毛圈钩拉力测试方法 GB31701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 GB/T33729纺织品色牢度试验棉摩擦布 FZ/T01031-2016针织物和弹性机织物接缝强力及伸长率的测定抓样法 FZ/T30005-2009苎麻织物刺痒感评价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消费者体验consumer experience 消费者在使用产品时产生的感觉和认识....
GB/T 40264-2021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尿渍色牢度.pdf
ICS 59.080.01 CCS W0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0264-2021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尿渍色牢度 Textiles-Tests for colour fastness-Colour fastness to urine 2021-05-21发布 2021-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40264-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浙江中纺标检验有限公司、佛山市顺德区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安微开润 股份有限公司、纺织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厦门尹巢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优全护理用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晋江中纺标检测有限公司、中纺标(深圳)检测有限公司、通标标准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佛山市南 海洪誉无纺布有限公司、精准通检测认证(广东)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洪辉达无纺布有限公司、无锡一 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汕尾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静、田媛、张婷、范伟军、赵洒、许超超、赵吴、兰刚华、王健、李健、范劲松、 林鹏翔、郭晓芳、杨新兴、欧阳军、吴泳漆、周畔珺、卓朝松.
GB/T 40264-2021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尿渍色牢度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测定各类纺织产品耐尿渍色牢度的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各类纺织产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25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GB/T251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 GB/T6151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试验通则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7568.1纺织品色牢度试验毛标准贴衬织物规格 GB/T7568.2纺织品色牢度试验标准贴衬织物第2部分:棉和粘胶纤维 GB/T7568.3纺织品色牢度试验标准贴衬织物第3部分:聚酰胺纤维 GB/T7568.4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聚酯标准贴衬织物规格 GB/T7568.5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聚丙烯睛标准贴衬织物规格 GB/T7568.6纺织品色牢度试验丝标准贴衬织物规格 GB/T7568.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标准贴衬织物第7部分:多纤维 GB/T7568.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标准贴衬织物第8部分:二醋酯纤维 GB/T13765纺织品色牢度试验亚麻和苎麻标准贴衬织物规格 GB/T3259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贴衬织物沾色的仪器评级方法 GB/T32616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试样变色的仪器评级方法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原理 将纺织品试样与标准贴衬织物缝合一起,置于人造尿液试液中处理,去除多余试液后,放在试验装 置中的两块平板之间,使之受到规定的压强,并在规定条件下保持一定时间,然后展开组合试样进行干 燥,用灰色样卡或仪器评定试样的变色和贴衬织物的沾色....
GB/T 40262-2021 金属镀膜织物 金属层结合力的测定 胶带法.pdf
ICS 59.080.30 CCS W0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0262-2021 金属镀膜织物 金属层结合力的测定 胶带法 Metalcoating fabric-Determination ofmetal layer adhesive force- Tape method 2021-05-21发布 2021-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40262-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天诺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莱尔德电子材料(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鸿富诚屏 材料有限公司、陆军装备部驻南京地区军事代表局驻济南地区军事代表室、山东省纤维质量监测中 心、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中纺标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朱焰焰、李智慧、李桂梅、谢和成、欧保全、鲁泽华、赵莹、于丽华、陈贵云、窦兰月、 张天祥.
GB/T 40262-2021 金属镀膜织物金属层结合力的测定 胶带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用胶带法测定金属镀膜织物金属层结合力的试验方法,包括耐摩擦色牢度试验仪法 和手动压辑法. 本文件适用于各类金属镀膜织物.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2792胶粘带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 GB/T392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GB/T20631.2电气用压敏胶粘带第2部分:试验方法 GB/T33729纺织品色牢度试验棉摩擦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金属镀膜织物metalcoatingfabric 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对表面进行金属镀膜处理面使其具有特定功能的织物. 4原理 将压敏胶粘带粘贴到金属镀膜织物上,施加特定的压力使胶带与金属层织物紧密接触,然后在规定 条件下剥离胶带,观察胶带上粘附的金属颗粒情况,评定织物和金属层结合的程度. 5仪器和材料 5.1压敏胶粘带 透明或半透明压敏胶粘带,宽度为(19±1)mm.粘若力为6N/25mm²~10N/25mm²(按照 GB/T20631.2的要求测定). 5.2摩擦布 符合GB/T33729中棉摩擦布的规定,尺寸为(50±2)mm×(50±2)mm....
GB/T 40228-2021 服饰配件和组件中部分化学物质控制指南.pdf
ICS 61.020 CCSY75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0228-2021 服饰配件和组件中部分化学物质控制指南 Guide for the control of some chemicals in apparel accessories and ponents 2021-05-21发布 2021-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40228-2021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总则 5服饰配件和组件中部分化学物质的控制建议 6取样规则 7试验方法 附录A(资料性)化学物质清单 附录B(资料性) 化学物质测试指南 附录C(资料性) 邻苯二甲酸二异戊酯含量的测定 14 附录D(资料性) 有机锡化合物结果计算 18 附录E(资料性)氯化甲苯含量的测定 6[ 附录F(资料性)苯含量的测定 23
GB/T 40228-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纺织集团检测标准有限公司、必维申美商品检测(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市质 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福建省纤维检验中心、佛山市南海NO.1实业有限公司、山东中康国创先进印 染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通标标准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天 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高铭、郑为、杨秀月、徐萍、赵海浪、裴德君、徐逸群、李卫东、陈笑英、毛志平、 汪慧春、刘丽琴、郑娟.
GB/T 40228-2021 服饰配件和组件中部分化学物质控制指南 1范围 本文件提供了服饰配件和组件中部分化学物质控制、试验取样以及试验方法等方面的指导.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2912.1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1部分:游离和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 GB6675.2-2014玩具安全第2部分:机械与物理性能 GB/T17592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 GB/T17593.1纺织品重金属的测定第1部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7593.2纺织品重金属的测定第2部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GB/T17593.4纺织品重金属的测定第4部分:砷、汞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 GB/T19941.1皮革和毛皮甲醛含量的测定第1部分: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19941.2皮革和毛皮甲醛含量的测定第2部分:分光光度法 GB/T19942皮革和毛皮化学试验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 GB/T20388纺织品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四氢映嘀法 GB/T22807皮革和毛皮化学试验六价铬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GB/T23322纺织品表面活性剂的测定烷基酚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GB/T24279.1纺织品某些阻燃剂的测定第1部分:溴系阻燃剂 GB/T26125电子电气产品六种限用物质(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的测定 GB/T26572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 GB/T26713鞋类化学试验方法富马酸二甲酯(DMF)的测定 GB/T30157纺织品总铅和总镉含量的测定 GB/T30158纺织制品附件镍释放量的测定 GB/T31126纺织品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和全氟胶酸的测定 GB31701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 GB/T32447鞋类鞋类和鞋类部件中存在的限量物质有机锡的测定 GB/T32883电子电气产品中六澳环十二烷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 GB/T33391鞋类鞋类和鞋类部件中存在的限量物质多环芳烃(PAH)的测定 GB/T33392皮革和毛皮化学试验禁用偶氮染料中4-氨基偶氮苯的测定 GB/T35446纺织品某些有机溶剂的测定 GB36246-2018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
GB/T 40227-2021 婴幼儿腰凳.pdf
ICS 61.020 Y7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0227-2021 婴幼儿腰凳 Baby carrier with hipseat 2021-04-13发布 2021-1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40227-202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9)和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针织品分会 (SAC/TC209/SC6)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纺织集团检测标准有限公司、晋江嘉年华婴儿用品有限公司、好孩子儿童用 品有限公司、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杭州贝咖实业有限公司、天纺标检测认证股份有限公司、 中纺联检(上海)检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金发拉比妇婴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温州市大荣纺织仅器有限 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双喜、颜呈晓、杨秀月、谷世锋、李玲、王斌、赵娟芝、耿轶凡、林若文、张孟胜.
GB/T 40227-2021 婴幼儿腰凳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婴幼儿腰凳的术语和定义、要求、检验方法、使用说明、检验规则以及包装、运输和 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婴幼儿腰凳产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5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GB/T2910(部分)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 GB/T2912.1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1部分:游离和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 GB/T392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GB/T3921-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皂洗色牢度 GB/T3922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汗渍色牢度 GB/T5296.4消费品使用说明第4部分:纺织品和服装 GB/T5713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水色牢度 GB6675.2-2014玩具安全第2部分:机械与物理性能 GB6675.4一2014玩具安全第4部分:特定元素的迁移 GB/T7573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 GB/T8427-2019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人造光色率度:氙弧 GB/T14576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光、汗复合色牢度 GB/T14644纺织品燃烧性能45方向燃烧速率的测定 GB/T15557服装术语 GB/T17592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 GB18383累用纤维制品通用技术要求 GB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GB/T18886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液色牢度 GB/T22048玩具及儿童用品中特定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的测定 GB/T23315-2009粘扣带 GB/T24121纺织制品断针类残留物的检测方法 GB/T29862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 GB/T30157纺织品总铅和总辐含量的测定 GB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 GB/T35270-2017婴幼儿背带(袋) GB/T38015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氨纶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
GB/T 40227-2021 FZ/T01026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多组分纤维混合物 FZ/T80002服装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EN71-2:2011A1:2014玩具安全第二部分:燃烧性能(Safety of toys-Part 2:Flammability) 3术语和定义 GB/T15557和GB/T3527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婴幼儿腰凳baby carrier withhipseat 由纺织品、附件及凳芯等缝制面成,穿戴在成人身体驱干上用于支撑年龄在36个月及以下婴幼儿 的产品,见图1. 注:凳芯通常为聚氨酯(硬质)、聚丙烯、聚乙烯、金属等材质. a)非独凳式婴幼儿腰凳 b)独凳式婴幼儿腰凳 图1婴幼儿腰凳示意图 3.2 有明显界限的腿部开口integral legopening 腰凳上让婴幼儿腿部通过并伸展的开口,该开口是腰凳产品的一部分,而非由腰凳和穿戴者躯干共 同构成. 3.3 无明显界限的腿部开口unboundedlegopening 由穿戴者躯干和腰凳共同构造出的让婴幼儿腿部通过并伸展开的开口. 4要求 4.1内在质量 4.1.1纺织织物要求 腰凳产品上所用纺织织物的要求按表1规定.
GB/T 40227-2021 表1纺织织物的要求 项目 技术要求 纤维含量/% 符合GB/T29862规定 甲醛含量/(mg/kg) pH 值 异味 可分解致癌芳香胶染料/(mg/kg) 耐水(变色、沾色) 符合GB18401A类的规定 耐汗渍(变色、沾色) 耐干摩擦 色牢度/级 耐睡液(变色、沾色) > 耐皂洗(变色、沾色) 3 ...
GB/T 40181-2021 一次性卫生用非织造材料的可冲散性试验方法及评价.pdf
ICS 59.080.30 W0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0181-2021 一次性卫生用非织造材料的可冲散性 试验方法及评价 Test method and evaluation for flushability of disposable sanitary nonwovenmaterials 2021-05-21发布 2021-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40181-202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9)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广州纤维产品检测研究院、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杭 州诺邦无纺股份有限公司、晋江恒安家庭生活用纸有限公司、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大连瑞 光非织造布集团有限公司、杭州路先非织造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金三发卫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金佰利 (中国)有限公司、维达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兰精纤维(上海)有限公司、杭州湿法无纺布设备有限公司、 浙江宝仁和中科技有限公司、台州市玫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美馨卫生用品有限公司、安微汉邦日 化有限公司、广东美登纸业有限公司、唐山三友集团兴达化纤有限公司、赛得利(九江)纤维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向钦、李桂梅、赵瑾瑜、粪金瑞、柳燕贞、马宏强、张芸、朱锐铜、严华荣、刘彩虹、 梁国峰、邵盈、何忠、胡银松、赵芳、杨欣卉、周良勤、周献兵、郑磊、李敬、么志高、邓桂荣、李显吴、吴晓东.
GB/T 40181-2021 一次性卫生用非织造材料的可冲散性 试验方法及评价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一次性卫生用非织造材料的可冲散性能试验方法及评价,包括湿态断裂强力预试验、 抽水马桶及排水管道清洁试验、晃动箱分解试验、家用泵试验、沉降试验、好氧生物分解/降解试验、厌氧 生物分解/降解试验、市政排污泵试验共8个试验及评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声明可直接丢入马桶内分散降解的一次性卫生用非织造材料,包括婴幼儿用干/湿 巾、女性护理用干/湿巾、厕用干/湿巾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0810-2018卫生纸(含卫生纸原纸) GB/T21856化学品快速生物降解性二氧化碳产生试验 GB/T24218.3纺织品非织造布试验方法第3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 GB/T31216全价宠物食品犬粮 CJ/T51-2018城镇污水水质标准检验方法 3定义和术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可冲散性flushability 产品在预期使用条件下,能够保持抽水马桶及排水管道系统的畅通,与现有的污水输送、处理、再利 用和处置等系统相容,在合理的时间内废弃物变得不可识别,具有可分散和降解的性能. 3.2 模拟排泄物simulatedfecalmaterial:SFM 用于模拟可冲散性试验中人类粪便的材料. 3.3 总悬浮固体total suspended solids:TSS 未处理污水或活性污泥中的总悬浮物, 3.4 总固体total solids;TS 厌氧消化污泥蒸发至干所余留的总固体质量,是厌氧污泥中溶解性固体和非溶解性固体的总和. 4通则 通过抽水马桶及排水管道清洁试验、晃动箱分解试验、家用泵试验、沉降试验、好氧生物分解/降解...
GB/T 40054-2021 公共安全 应急管理 公共预警指南.pdf
ICS13.200 CCSA9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0054-2021 公共安全 :应急管理 公共预警指南 Societal security--Emergency management-Guidelines for public warning (ISO22322:2015 MOD) 2021-04-30发布 2021-10-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40054-2021 目次 前言 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公共预警体系 5公共预警流程 附录A(资料性) 公众意识 ..... 附录B(资料性)公共预警的预警信息和相关通知的关系 10 附录D(资料性)本文件章条编号与ISO22322:2015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
GB/T 40054-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修改采用1SO22322:2015《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公共预警指南》. 本文件与1SO22322:2015的技术差异如下: 更改了术语和定义中的“警报”为"预警信息”(见3.1); 删除了术语和定义中的“弱势群体”: 删除了“社区代表协商"及其脚注(见4.1); 删除了发布公共预警的利益相关者(见4.2.1); 更改了4.2.2a)中“国际”为“国家”: 删除了“弱势群体”(见4.2.3.5.4.3.2和5.4.5); 删除了1SO22322:2015中4.2.4公共预警授权责任机构: 更改了原标题“警报“为”预警信息”(见5.4.3.2); 增加了预警方式的举例(见5.4.4): 增加了附录A和附录B在正文中的引用(见4.2.2和4.2.3): 增加了本文件章条编号与1SO22322:2015章条编号对照(见附录C); 增加了本文件章条编号与ISO22322:2015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见附录D). 本文件由全国公共安全基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51)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甘肃省特种设备检验检 测研究院、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广州中石科技有限公司、嘉兴市特种设备检验检测 院、重庆消防安全技术研究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超、王皖、王佳禾、孙世军、唐卫国、高阳、徐风娇、朱坤双、孙英涛、马晓爽、 张超、牛江、秦挺鑫、姚锦烽、杨继民、赵品品、潘金平、龙海....
GB/T 39973-2021 纺织行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pdf
ICS 27.010 F 01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9973-2021 纺织行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Implementation guidance for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s in textile industry 2021-04-30发布 2021-1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39973-202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常州宏大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互太(番禺)纺织印染有限公司、 广州弘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浙江美欣达纺织印染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福田纺织印 染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郑州宏大纺纱新技术咨询有限公司、佛山市清洁生产与低碳 经济协会、纺织工业科学技术发展中心、山东长润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佛山弘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程皓、张中娟、王庆、李燕、顾金华、马建华、杨爱民、龙方胜、林英、新烟成、 郑君仪、王民忠、李孝、韦湘林、开吴珍、慕晓燕、侯珊、马义博、孙亮、徐秉声、张岚.
GB/T39973-2021 引言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指导纺织行业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对企业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能 源管理体系提供系统性指导建议,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绩效. 本标准是对GB/T23331-2012在纺织行业应用的展开和具体化,指导企业准确理解GB/T23331- 2012.并对其有效实施给出指南. 纺织企业具有能源消耗总量大、使用能源种类较多,耗能工序多以及具有可回收余热等用能特点. 能源管理涉及设备和工艺的选择、能源采购、能源存储、能源加工转换、能源输送分配、能源计量以及余 热回收等环节,具有全员、全流程和全系统的管理特点. 能源管理体系是用能企业建立体制、机制、方式和方法的标准规范.企业按本标准建立、实施能源 管理体系,充分考虑、融合企业现有的管理体系(如: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以及职业健康安全管 理体系等).从面保证企业管理体系的集成与统一.
GB/T 39973-2021 纺织行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1范围 本标准提供了纺织行业中生产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其能源管理体系的系 统性指导建议. 本标准适用于纺织企业(含纺纱、浆纱、织布等工序)、印染企业(含前处理、染色、印花和整理等工 序)、服装制造企业(含水洗、制衣和后整理等工序)以及含相关工序的综合性纺织企业. 本标准不适用于化纤生产企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T23331-2012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GB/T29456-2012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GB/T36713-2018能源管理体系能源基准和能源绩效参数 3术语和定义 GB/T23331-2012、GB/T36713-2018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能源管理体系 4.1总则 企业应按照GB/T23331-2012的要求,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并结合企业白身状况建 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能源管理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a)企业应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管理机制企业最高管理者应当持续支持能源管理体系,了解 内外部节能形势、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熟悉自身能源管理和利用状况,保证能源管 理体系符合相关要求. b)能源管理体系的边界和范围一经确定企业在此范围内影响能源供给和使用的过程和活 动均应纳人能源管理体系.纺织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边界示例见表1....
GB/T 39944-2021 筒子纱数字化染色成套装备 通用技术条件.pdf
ICS 59.120.50 CCS W 95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9944-2021 筒子纱数字化染色成套装备 通用技术条件 Digital cone yarn dyeing plete equipment-Genera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2021-03-09发布 2021-07-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9944-2021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装备构成 5主要参数 6要求 试验方法 附录A(规范性)设备安装基础
GB/T 39944-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纺织机械与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5)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泰安康平纳机械有限公司、北京机科国创轻量化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中康 国创先进印染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康平纳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国家纺织机核质量 监督检验中心、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队范、单忠德、刘琳、王绍宗、鹿庆福、罗俊、李毅、王静怡、范伟、张倩、刘鹏、 张琳、李瑞芬、刘丹、周鹏....
GB/T 39878-2021 疑似毒品中艾司唑仑检验 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法.pdf
ICS13.310 A 92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9878-2021 疑似毒品中艾司唑仑检验 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法 Examination methods for estazolam in suspected drugs- Gas chromatography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2021-04-30发布 2021-08-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9878-2021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原理 5试剂 6仅器和设备 7操作方法 7.1定性分析 7.2定量分析 8结果评价与表述 8.1定性结果评价 8.2定量结果评价 8.3结果表述 8.4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述 9检出限 附录A(资料性附录)内标法标准溶液和外标法样品提取操作参数 附录B(资料性附录)艾司唑仑相关资料
GB/T 39878-202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期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刑事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79)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公安部物证整定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利生、张春水、郑珲、赵阳、钱振华、常颖、霍晚棋、李彭、赵彦彪、杨虹贤、郑晓雨、 闻武、刘克林、黄星、王一、王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