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 > 9月 ( 第 49 页)

ICs 27.080 CCS P46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 10779-2021 空气源热泵集中供暖工程设计规范 Design code for central heating system of air-source heat pump 2021-11-16发布 2022-02-16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NB/T 107792021 目次 前言 1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负荷计算 系统设计 6 节能与监控 7绝热与防腐 8消声与隔震
NB/T 10779-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章.

本文件由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和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提出.

本文件由能源行业农村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NEA/TC8)归口.

本文件由中国节能协会负责组织起草.

本文件起草单位:浙江中广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伽帝芙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欧瑞达电器科技有限 公司、中家院(北京)检测认证有限公司、合肥荣事达太阳能有限公司、浙江正理生能科技有限公司、浙江阳 帆节能开发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组恩泰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广东美的暖通 设备有限公司、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圣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广东聚腾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泰州中际热能设备有限公司、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广东欧科空调制冷有限公司、浙江柯茂节能环 保工程设备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聚腾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白果科技股份公司、山东阿尔普尔节能装备有 限公司、山东创尔沃热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圣鼎工业装备有限公司、浙江英科新能源有限公司、海信 (山东)空调有限公司、山东爱客多热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朗进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凌拥军、吴新平、张炜、李欣、张会军、黄道德、王凯峰、彭亚勇、赵密升、张光鹏、李 现河、张少宁、桂海燕、邢志男、顾超、李世刚、邓壮、杨海涛、敬长训、吴琛、李安长、侯建军、林谋越、周杰、李 志伟、余同德、李琦、丁伯辉、赵洋.


NB/T 10779-2021 空气源热泵集中供暖工程设计规范 1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空气源热泵集中供暖工程的负荷计算、系统设计、节能与监控、绝热与防腐、消声与隔震 等设计规范.

本文件适用于以空气源热泵为热源主机进行集中供暖的工程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S!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1362商业或工业用及类似用途的热泵热水机 GB22337-2008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冷水)机组 GB/T29044-2012采暖空调系统水质 GB50019-2015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36一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JGJ142-2012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 NB/T10416-2020空气源热泵集中供吸工程安装验收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21362和GB/T25127.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安装场地冷岛cold islandof installation site 空气源热泵制热运行排放的低温空气,因密度大而下沉或安装场地进风和出风短路导致滞留聚集,无 法扩散的低温冷气团.

3.2 冷岛效应cold island effect of installation site 受安装场地冷岛影响,空气源热泵运行环境温度降低、相对湿度增加,除霜频率增加,导致机组能效和 实际有效制热量不同程度降低.

3.3 有效制热量effectiveheatingcapacity 空气源热泵除去化霜等各种原因造成的热量损耗后,实际输送到室内的热量.

3. 4 系统综合能效prehensive energy efficiencyof the system 供暖系统有效制热量与系统运行时设备电功率总和的比值.

3.5 热媒分配heatmedium distribution
NB/T 10779-2021 将热源站供应的热量储存于热媒,并通过传输管网、泵、流量调节装置按使用侧需求进行分配.

常用 热媒为热水或热水溶液.

3. 6 冷凝化霜水系统thawdripping discharge system 将热泵冷凝和融霜过程中产生的水分收集并输送到指定排放处的输送系统.

4负荷计算 4.1参数取值 4.1.1室内环境计算温、湿度取值应符合以下要求: a)民用建筑室内参数取值应符合GB50736-2012中第3章的规定: b)工业建筑室内参数取值应符合GB50019-2015中4.1的规定; c)采暖区域有特殊要求时,室内参数应按其相应要求取值.

4.1.2室外环境计算温、湿度取值宜考虑安装场地冷岛影响,且应符合以下要求: a)民用建筑室外计算参数取值应符合GB50736-2012中4.1的规定; b)工业建筑室外计算参数取值应符合GB50019-2015中4.2的规定; c)山区、郊外、水边等场所室外气象参数取值应根据当地的调查和实测,并与地理和气候条件相似 的邻近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进行比较确定.

4.1.3传热系数取值应符合以下要求: a)已建成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除参考设计资料外,应实地勘察后评估和修正.

b)未建和在建建筑,应按建筑设计资料取值.

资料缺失时,民用建筑各传热面传热系数的计算应 符合GB50736-2012中5.1.8的规定,工业建筑应按GB50019-2015中5.1.6的规定核算围 护结构最小传热阻.

4.2计算要求 民用建筑供暖热负荷计算应符合GB50736一2012中5.2的规定,工业建筑供暖热负荷计算应符合 GB50019-2015中5.2的规定,其他用途按相关标准的规定执行.

5系统设计 5.1一般要求 5.1.1系统设计应根据项目现场条件和用户使用要求进行,优先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在保证使 用效果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系统运行节能性及用户最大收益,必要时设置辅助热源.

5.1.2系统设计供水温度宜控制在55C以下,下列情况宜选择高出水温度热泵进行供暖: a)在空气源热泵可正常运行的极端设计工作环境温度下,系统综合能效计算值高于低水温供暖系 统综合能效,且不小于1.00时; b)原有系统改造,经核算采用低温水无法维持设计室温且室内侧换热系统无法改动时.

5.1.3系统补水水质应符合GB/T29044-2012中4.6~4.7的规定.

5.1.4热源选型时宜参考整体建筑的最大热负荷,室内设备选型时应参考每个房间最大热负荷.

5.2热媒分配管网 5.2.1热媒分配管网供水温度应不低于室内换热系统设计供水温度,特殊区域要求温度较高时宜单独设 水温补偿措施.

5.2.2管网供回水温差宜考虑空气源热泵、末端设备和循环水泵功率等影响因素,在5℃~25C内取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27.080 CCSJ75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 10778-2021 商用或工业用及类似用途空气源二氧 化碳热泵热水机 Air-source carbon dioxide heat pump water heater for mercial or industrialand similar application 2021-11-16发布 2022-02-16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NB/T 10778-2021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分类和编码 5技术要求 6试验方法 7安全要求 8检验规则 9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附录A(规范性) 全年能源消耗效率试验方法 10 附录B(资料性) 全国主要城市全年各温度(日平均)发生时间 参考文
NB/T 10778-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和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提出.

本文件由能源行业农村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NEA/TC8)归口.

本文件由中国节能协会负责组织起草.

本文件起草单位:苏州苏净安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马鞍山市博浪 热能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浙江阳帆节能开发有限公司、浙江中广电器集团股份有 限公司、合肥荣事达太阳能有限公司、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广东纽恩泰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 公司、山东美琳达再生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节能环保劳卫研究所、北京 宏标达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河南欧新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广东海悟科技 有限公司、中家院(北京)检测认证有限公司、宁波美科二氧化碳热泵技术有限公司、浙江盾安机电科技有 限公司、山东阿尔普尔节能装备有限公司、广东聚腾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松下压缩机(大连)有限公司、甘肃 一德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白果科技股份公司、山东爱客多热能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聚腾环保设备 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熊丹、雷朋飞、吴剑峰、熊美兵、王凯峰、张树前、张会军、张文强、赵密升、李钢、王 守国、金磊、赵军周、顾超、倪赛龙、元新、李培遥、赵建峰、魏忠鑫、桂海燕、胡继伟、杨国安、敬长训、李志伟、 杨海涛、吴强、崔涛、徐友成.


NB/T 10778-2021 商用或工业用及类似用途空气源二氧化碳热泵热水机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商用或工业用及类似用途的空气源二氧化碳热泵热水机(以下简称热水机)的分类和编 码、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安全要求、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等.

本文件适用于采用电动机驱动,采用跨临界二氧化碳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名义制热量16000W以 上,以空气为热源,以提供热水为目的,并能在不低于一30℃的环境温度里制取热水的一次加热式热泵热 水机,其他用途的二氧化碳热泵也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9237制冷系统及热系安全与环境要求 GB/T17758-2010单元式空气调节机 GB/T18430.1-2007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第1部分:工业或商业用及类似用途的冷水 (热泵)机组 GB/T21362-2008商业或工业用及类似用途的热泵热水机 GB/T25131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安全要求 JB/T4330-1999制冷和空调设备噪声的测定 JB/T7249制冷设备术语 NB/T47012-2020制冷装置用压力容器 3术语和定义 JB/T724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空气源二氧化碳热泵热水机air-source carbon dioxide heatpump water heater 以空气为热源,以二氧化碳为循环工质的热泵热水机.

3. 2 连续制热周期continuousheatingcycle 在制热运行模式下,热水机从上一次制热开始(除霜结束)到本次除霜结束的一个完整的制热、除霜过 程所需的时间.

高压侧highpressure section 制冷设备中节流元件和压缩机之间承受压缩机排气压力的管路和组件.

NB/T 10778-2021 3.4 低压例low pressure section 制冷设备中高压侧以外的部分.

双级压缩的装置有中间压力的部分可计人低压侧,也可另行设定.

3.5 工作压力operating pressure 正常工作情况下,容器、组件或系统可能达到的最高压力.

3.6 设计压力design pressure 设定的容器、组件或系统的最高压力,其设定值不低于工作压力.

3.7 全年能源消耗效率annualperformancefactor(APF) 热水机全年提供给被加热水的热量的总和与同期间内消耗电量的总和之比.

4分类和编码 4.1分类 4.1.1按使用电源形式分为: a)单相电源式(220V,50Hz); b)三相电源式(380V,50Hz).

4.1.2按是否带辅助电加热分为: a)辅助电加热式; b)非辅助电加热式.

4.2编码 产品的编码结构及每个码位所代表的含义如图1所示: 第1部分第2部分第3部分-第4部分第5部分第6部分 制造商自定义序列号 电源形式 表示名义工况下名义制热量 表示热水机 表示是否带辅助电加热 表示空气源二氧化碳热泵热水机 图1编码结构图 第3部分与第4分用"-"隔开,从左到右每个码位上所使用的代码字符见表1. 表1代码字符 第1部分 第2部分 第3部分 第4部分 第5部分 第6部分 名义工况下名义制 I:单相电源(220 KC:空气源 D辅助电加热式;缺 V 50 Hz); 制造商自定义 二氧化碳热泵 省:非辅助电加热式 RS热水机 热量单位为kW.取 :三相电源(380 序列号,没有可 整数 V 50 Hz) 不标 示例:使用三相电源(380V,50Hz),名义制热量为80kW,辅助电加热式空气源二氧化碳热泵热水机,制造商自定义 序列号为A,标记为:KCIDRS-80ⅡA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27.080 CCS J75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 10777-2021 商用或工业用及类似用途低环境温度 空气源热泵热水机 Low ambient temperature air-source heatpumpwater heater formercialorindustrialandsimilarapplication 2021-11-16发布 2022-02-16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NB/T 10777-2021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分类和编码 5技术要求 6试验方法 7检验规则 8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附录A(资料性) 全国寒冷和严寒地区主要城市全年各温度(日平均)发生时间 12 附录B(规范性) 全年能源消耗效率试验方法 SI 附录C(资料性) 水系统漏、蓄热量试验方法 参考文献 IZ
NB/T 10777-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和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提出.

本文件由能源行业农村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NEA/TC8)归口.

本文件由中国节能协会负责组织起草.

本文件起草单位: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马鞍山市博浪热 能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浙江中广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豪瓦特节能 科技有限公司、浙江阳帆节能开发有限公司、广东纽恩泰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广东欧科空调制冷 有限公司、中家院(北京)检测认证有限公司、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艾欧史密斯(中国)热水器有 限公司、浙江德富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浙江柯茂节能环保工程设备有限公司、浙江创能新能源股份有 限公司、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东莞市正旭新能源设备科技有限公司、广东聚腾环保设备有限公 司、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德业变频技术有限公司、浙江金光新能源设备科技有限公司、合 肥荣事达太阳能有限公司、广州迪森家居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山东阿尔普尔节能装备有限公司、上海海 立电器有限公司、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苏州)有限公司、伽帝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雨露新能源科技有 限公司、白果科技股份公司、斯帝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英科新能源有限公司、山东爱客多热能科技 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聚腾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胡明霞、凌嫦、吴剑峰、张文强、袁晓军、韩夏、王凯峰、赵密升、李世刚、张子祺、 骆名文、马鸿飞、吴雪冬、邓壮、夏青、毛守博、陈祥全、桂海燕、胡正南、仇爱琪、曹少疑、张会军、李伟民、 徐猛、黄之敏、刘强、吴新平、朱晓东、敬长训、邱培忠、林谋越、李志伟、杨海涛、赵恒谊、袁明征、赵军周.


NB/T 10777-2021 商用或工业用及类似用途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热水机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商用及类似用途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热水机(以下简称“热泵热水机")的术语和定 义、分类和编码、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本文件适用于名义额定制热工况制热量不大于12kW,采用电动机驱动、蒸气压缩制冷循环,以空气 为热源、以提供生活热水为目的,并能在不低于一25C的环境温度里制取生活热水的空气源热泵热水机.

其他热源或用途,以及适于更低环境温度的热泵热水机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1766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 GB/T2423.3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GB/T2423.17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 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2829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6388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T9286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 GB/T10870-2014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性能试验方法 GB/T13306标牌 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4522机械工业产品用塑料、涂料、橡胶材料人工气候老化试验方法荧光紫外灯 GB/T17219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 (热系)机组 GB/T21362-2008商业或工业用及类似用途的热泵热水机 GB25131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安全要求 JB/T4330制冷和空调设备噪声的测定 JB8654容积式和离心式冷水(热泵)机组安全要求 JB/T10359空调器室外机用塑料环境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B/T21362一200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热水机low ambient temperature air-sourceheatpump water heater
NB/T 10777-2021 采用电动机驱动、蒸气压缩制冷循环,以空气为热源、以提供生活热水为目的,并能在至少不低于 -25C的环境温度里制取生活热水的设备.

3.2 名义1h产水量nominal 1h heating water production 在规定的名义额定制热工况和条件下运行时,热泵热水机1h提供的热水量.

3.3 全年制热能源消耗效率annual heat performancefactor 热泵热水机全年提供给被加热水的热量的总和与同期间内消耗电量的总和之比.

4分类和编码 4.1分类 4.1.1按使用电源型式分为: a)单相电源式(220V 50Hz); b)三相电源式(380V,50Hz); c)直流电源式.

4.1.2按制热方式分为: a)一次加热式; b)循环加热式.

4.1.3按结构型式分为: a)自带水箱; b)不带水箱.

4.1.4按是否带辅助电加热分为: a)辅助电加热式; b)非辅助电加热式.

4.2优选值 产品水箱名义容量和名义制热量的推荐优选值应符合GB/T23162-2008的规定.

4.3编码 热泵热水机产品编码结构及每个码位所代表的含义如图1所示.

第1部分第2部分第3部分第4部分第5部分-第6部分第7部分 表示电源型式 名义额定制热工况下的制热量 表示热水机 表示制热方式 表示结构型式 表示产品代号 表示适用区域 图1编码结构图 第5部分与第6部分用""隔开,从左到右每个码位上所使用的代码字符见表1.

Z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27.080 CCSJ75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10776-2021 家用和类似用途低环境温度空气源 热泵热水器 Low ambient temperature airsource heat pump water heater for household and similar application 2021-11-16发布 2022-02-16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NB/T 107762021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分类和编码 5技术要求 6试验方法 7检验规则 8标志、随行文件 10 9包装、运输和储存 附录A(资料性)全国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主要城市气候分区 附录B(规范性) 全年能源消耗效率试验方法 13 参考文献 61
NB/T 10776-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和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提出.

本文件由能源行业农村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NEA/TC8)归口.

本文件由中国节能协会负责组织起草.

本文件起草单位: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尔热水器有限公司、科希曼电器有限公司、广东芬尼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合肥荣事达太阳能有限公司、浙江中广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阳帆节能开发有限公司、 广东纽恩泰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浙江豪瓦特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广东聚腾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广东 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宁波德业变频技术有限公司、中家院(北京)检测认证有限公司、艾欧史密斯(中 国)热水器有限公司、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创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泰州中际热能设备有 限公司、上海海立电器有限公司、山东力诺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聚腾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斯帝 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浙江英科新能源有限公司、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白果科技股份公司、山东爱客多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娟、杭文斌、彭玉坤、张会军、朱建芬、王凯峰、赵密升、韩夏、桂海燕、骆名文、仇 爱琪、李欣、柳飞、胡正南、夏青、杨牧、黄之敏、王林、杨海涛、邱培忠、毛守博、林谋越、刘伟、敬长训、李志 伟、赵恒谊、蒋建军、吴晓丽.


NB/T 10776-2021 家用和类似用途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热水器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家用和类似用途的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热水器(以下简称热泵热水器)的术语和定 义、分类和编码、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随行文件、包装、运输和储存等.

本文件适用于低温额定制热量不大于12kW,采用电动机驱动、蒸气压缩制冷循环,以空气为热源、以 提供生活热水为日的,并能在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制取热水的家用和类似用途空气源热泵热水器.

其他 热源或用途,以及适于更低环境温度的热泵热水器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829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4343.1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类似器具的电磁兼容要求第1部分:发射 GB4706.32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热泵、空调器和除湿机的特殊要求 GB/T47981环境条件分类环境参数组分类及其严酷程度分级第1部分:贮存 GB5296.2消费品使用说明第2部分: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17625.1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人电流≤16A) GB/T23137家用和类似用途热泵热水器 GB/T29780家用和类似用途热泵热水器用全封闭型电动机-压缩机 3术语和定义 GB/T2313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热水器low ambient temperature air-source heatpumpwaterheater 采用电动机驱动、蒸气压缩制冷循环,以空气为热源、以提供生活热水为目的,并能在严寒地区和寒冷 地区制取热水的设备.

4分类和编码 4.1分类 4.1.1按使用电源型式分为: a)单相电源式(220V,50Hz); b)三相电源式(380V,50Hz); c)其他电源式.

NB/T 10776-2021 4.1.2按制热方式分为: a)一次加热式; b)循环加热式; c)静态加热式.

4.1.3按结构型式分为: a)整体式; b)分体式.

4.1.4按压缩机控制方式分为: a)转速一定型(转速、容量不变); b)转速可控型(转速或容量可变).

4.1.5按机组适用区域的环境温度分为: a)严寒地区适用型; b)寒冷地区适用型.

注:气候分区见附录A.

4.2推荐值 热泵热水器储水箱额定容量和额定制热水能力的推荐值应符合GB/T23137的规定.

4.3编码 热泵热水器产品编码结构及每个码位所代表的含义如图1所示: 第1部分第2部分第3部分第4部分-第5部分第6部分第7部分/第8部分第9部分 表示序列号 表示储水箱容量 表示制热水能力 表示制热方式 表示压缩机转速控制 表示辅助热源类型 表示结构型式 表示产品代号 表示适用区域 图1编码结构图 代码字符见表1.

表1代码字符 第1部分 第2部分 第3部分 第4部分 第5部分 第6部分 第7部分 第8部分 第9部分 人 Y-次加 用于严寨 F:分体式 D.电辅助 热式 用阿拉伯 用阿拉伯 制造商 地区 K:空气源 缺省:整 热源 Bp:变频 X.循环加 数字表示制 数字表示储 自定义序 H:适热泵热水器 体式 缺省:无 缺省:定频 热式 热水能力, 水箱容量, 号,没有 用于寒冷 辅助热源 缺省:静 单位为L/h 单位为L 可不标 地区 态加热式 示例: YKFDBpY70/150A表示该空气源热泵热水器适用于严寒地区、分体式、带电辅助热源、变频、一次加热式、制热水能力 701/h、储水箱容量为150L.制造商自定义序号为A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97.100 CCS Y 63 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10775-2021 农村户用储热装置 Heat storage devices for rural household (发布稿) 2021-11-16发布 2022-02-16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NB/T10775-2021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分类和编码 5技术要求. 5 6试验方法. 6 7检验规则. 11 8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12 参考文献 14
NB/T10775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和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提出.

本文件由能源行业农村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NEA/TC8)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浙江省太阳能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浙江泰昌新能源有限公司、嘉兴市方圆检测 技术有限公司、浙江神太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远能新能源有限 公司、浙江雨露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产品质量安全科学研究院、嘉兴市计量检定测试院、连 云港众沃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浙江格莱智控电子有限公司、中国计量大学、浙江省太阳能光热标准 化技术委员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沈金俞、胡宝建、吴国祥、俞海强、张昕宇、李博佳、查佳雯、朱晓东、赵奇、 沈炜星、顾常杰、沈进、陈乐、沈福鑫、沈斌.

NB/T10775-2021 农村户用储热装置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农村户用储热装置(以下简称储热装置)的分类和编码、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 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文件适用于储热体积不大于1m、工作温度不大于95℃、换热介质为液体的农村户用储热装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51热交换器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4706.1-200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储热量heat storage 一定温升范围内,储热装置所储存的总热量.

3. 2 放热量heatoutput 一定温降范围内,储热装置通过介质以恒定流量释放的总热量.

3. 3 充放效率ratio of heat output and heat storage 放热量与储热量的比值.

3. 4 体积储热量heat storage perunit volume 单位体积的介质所能储存的热量.

NB/T107752021 3.5 相变温度phase transition temperature 物质从一种物相转变为另一种物相时吸收或释放热量的特定温度.

3.5 流阻fowresistance 额定工作流量下,介质流经储热装置管路所产生的压力降.

3. 6 平均热损因数average heat loss factor 在热量无输入输出条件下,储热装置介质的温度与环境温度差为1C时,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储热 装置的平均热量损失.

3.7 储热量衰减率reductionrateofheatstorage 一定充放热量次数后,给储热装置所充的热量下降的百分数.

4分类和编码 4.1产品分类 储热装置按储热方式分为: a)显热储热装置: b)相变储热装置: c)复合储热装置.

4.2编码 储热装置产品编码结构及每个码位所代表的含义如图1所示: 第1部分-第2部分-第3部分-第4部分/第5部分-第6部分 标称工作温度 标称储热体积 标称有效放热量 标称储热量 储热方式 储热装置 图1编码结构图 第4部分与第5部分之间用“/”隔开,其他各部分之间用“-”隔开,每个码位上所使用的代码字 符见表1. 表1代码字符 第1部分 第2部分 第3部分 第4部分 第5部分 第6部分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27.160 CCS F 12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 10774-2021 村镇建筑离网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Off-grid solar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forrural buildings 2021-11-16发布 2022-02-16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NB/T 10774-2021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分类和编码 5设计要求 6技术要求 7试验方法 8安装验收 9包装、运输和储存 附录A(资料性)离网光伏系统现场检测表 参考文献
NB/T 10774-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和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提出.

本文件由能源行业农村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NEA/TC8)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建筑节能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山西桑尼洛英能源 科技有限公司、西藏自治区能源研究示范中心、杭州市太阳能光伏产业协会、保定嘉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苏州腾晖光伏技术有限公司、江苏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杭州索乐光 电有限公司、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祝连、张昕宇、赵斌、王博溯、狄彦强、赵永红、何涛、程远达、张翼飞、刘晓、蔡霞、 陈成锦、金毅、王向红、邓显、边萌萌.


NB/T 10774-2021 村镇建筑离网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村镇建筑离网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以下简称离网光伏系统)的分类和编码、设计要 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安装验收、包装、运输和储存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文件.

GB/T2297太阳光伏能源系统术语 GB7251.1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总则 GB/T9535地面用品体硅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 GB/T10963.3家用及类似场所用过电流保护断路器第3部分:用于直流的断路器 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3539.6低压熔断器第6部分:太阳能光伏系统保护用熔断体的补充要求 GB/T18911地面用薄膜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 GB/T19064家用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GB/T19115.1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第1部分:技术条件 GB/T19115.2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第2部分:试验方法 GB/T20321.1离网型风能、太阳能发电系统用逆变器第1部分:技术条件 GB/T21714.3雷电防护第3部分:建筑物的物理损坏和生命危险 GB/T36276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 GB/T36280电力储能用铅炭电池 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T50801-2013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评价标准 JG/T490太阳能光伏系统支架通用技术要求 JGJ203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229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村镇建筑离网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off-grid solar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for rural buildings 安装在村镇建筑本体或周边场地,为建筑供电的离网型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能光伏组件、控制 器和蓄电池等部件组成.

NB/T 10774-2021 3.2 综合全年太阳辐照量情况,离网光伏系统的日均发电量与光伏方阵面积的比值.

4分类和编码 4.1分类 4.1.1按照供电电压可分为: a)220V、380V交流供电至负载; b)12V、24V、36V、48V和110V直流供电至负载.

4.1.2按照蓄电池组电压可分为: a)12V蓄电池组电压; b)24V蓄电池组电压; c)36V蓄电池组电压; d)48V蓄电池组电压.

4.1.3按照交流/直流供电可分为: a)交流供电系统: b) 直流供电系统.

4.1.4按照光伏组件类型可分为: a) 品硅组件; b)薄膜组件.

4.2编码 离网光伏系统产品编码结构及每个码位所代表的含义如图1所示: 第1部分-第2部分-第3部分-第4部分/第5部分-第6部分 系统峰值输出功率 光伏组件类型 交流/直流供电 蓄电池组电压 供电电压 离网光伏系统 图1编码结构图 各部分之间用“"隔开,每个码位所使用的代码字符见表1. 表1代码字符 第1部分 第2部分 第3部分 第4部分 第5部分 第6部分 220V交流供电电 用阿拉伯 压:220; 12V蓄电池组电压:12; 数字表示系 LWGF:离网 12 V 24 V 36 V、 24V蓄电池组电压:24; 交流供电:AC; 晶硅组件:J; 统峰值输出 光伏系统 48V 110V直流供 36V蓄电池组电压:36 直流供电:DC 薄模组件,B 功率,单位 电电压:12、24、36、 48V蓄电池组电压:48 为kWp,取 48 110 整数 示例:220V交流供电、蓄电池组电压36V、晶硅组件、系统峰值输出功率为15kWp的离网光伏系统,标记为:1WGF-220- 36-AC-J-15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91.040 CCSP46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 10772-2021 村镇建筑清洁供暖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lean heating system of rural buildings 2021-11-16发布 2022-02-16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NB/T 10772-2021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室内外设计参数 建筑节能措施 6负荷计算 7热源 8供热末端和管网.

9调试和验收 10监测与评价 附录A(资料性) 低能耗农房无热桥节点设计 10 参考文献 13
NB/T10772-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和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提出.

本文件由能源行业农村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NEA/TC8)归口.

本文件由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太阳能热利用专业委员会负责组织起草.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贝德莱特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山东中科蓝天 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华业阳光新能源有限公司、江苏省华扬太阳能有限公司、江苏启能新能源材料有限公 司、浙江神太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西藏自治区能源研究示范中心、山西桑尼洛英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建科 环能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昕宇、张同伟、王伟、钟洪伟、黄水伟、邵冬冬、李欢、赵斌、程远达、贾铁鹰、王聪 辉、边萌萌、张磊、邓昱.

NB/T 10772-2021 村镇建筑清洁供暖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村镇建筑清洁供暖技术的室内外设计参数、建筑节能措施、负荷计算、热源、供热末端和 管网、调试和验收、监测与评价等.

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村镇建筑,以及改造或增设清洁供暖系统的既有村镇建筑.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232风机盘管机组 GB25034燃气采暖热水炉 GB34169商品煤质量民用散煤 GB34170商品煤质量民用型煤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28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GB 50041 锅炉房设计规范 GB5018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24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495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标准 GB50736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T50824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CJJ34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 JB/T10393电加热锅炉技术条件 JB/T13573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热风机 JG/T236电采暖散热器 JG/T299供冷供热用蓄能设备技术条件 JGJ142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 JGJ176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 JGJ/T267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技术规范 NB/T10150北方农村户用太阳能采暖系统技术条件 NB/T10152太阳能供热系统节能量和环境效益计算方法 NB/T34006清洁采暖炉具技术条件 NB/T34035小型生物质锅炉技术条件 NB/T34066户用及类似用途空气源热泵采暖机组 3术语和定义 GB5073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NB/T 107722021 3.1 清洁供暖clean heating 利用空气、土壤和水所存储热能,以及太阳能、天然气、电、生物质、洁净煤、工业余热等清洁化能源,通 过高效用能系统实现低排放、低能耗的取暖方式,包含以降低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为目标的取暖全过 程,包括清洁热源、高效输配管网(热网)和节能建筑(热用户)等.

3. 2 平衡点温度balance point temperature 建筑的供暖热负荷与热泵机组制热量相等时所对应的室外温度.

4室内外设计参数 4.1室内设计参数 4.1.1主要房间宜采用14℃~20℃,次要房间根据需要可适当降低温度.

4.1.2供暖室内其他设计参数还应符合GB50736的规定.

4.2室外设计温度 室外设计温度应在GB50736的基础上,按表1进行修正.

表1不同气候区室外设计温度修正值 气候区 严寒地区 寒冷地区 夏热冬冷地区 室外温度修正值,C -5 -3 -2 注:本表所列修正值与GB50736规定的采暖室外设计温度相加,即为最终室外计算温度.

5建筑节能措施 5.1一般规定 建筑方案设计应以气候特征为引导,在设计前应充分了解当地的气象条件、自然资源和生活居住习 惯,借鉴当地传统建筑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措施,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进行建筑平面总体布局、朝向、体形系 数、开窗形式、采光遮阳、建筑热情性和室内空间布局的适应性设计.

5.2建筑节能设计 5.2.1村镇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应符合GB/T50824的规定.

5.2.2低能耗农房应进行无热桥设计,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a)不宜破坏或穿透外围护结构; b)管线穿透外围护结构时,应在穿透处增大孔洞,并预留足够的间隙填充保温; c)建筑部件连接处的保温材料应连续无间隙; d)外墙、屋面、地面以及外窗的无热桥设计方法见附录A.

5.2.3村镇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宜符合GB50189的规定.

5.3建筑节能改造 5.3.1村镇居住建筑应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制订改造方案,优先实施围护结构节能改造,不具备条件时, 宜优先改造门窗.

5.3.2村镇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宜符合JGJ176的规定.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97.100 CCS J75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 10773-2021 农村住宅多能互补供热系统通用要求 General requirements formulti-energy coupled heating system forruralresidences 2021-11-16发布 2022-02-16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NB/T 10773-2021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符号与单位 5技术要求 6试验方法 附录A(规范性) 标准负荷表 参考文献
NB/T 10773-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和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提出.

本文件由能源行业农村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NEA/TC8)归口.

本文件由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太阳能热利用专业委员会负责组织起草.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光普太阳能工程有限公司、山东中科蓝天科技 有限公司、北京华业阳光新能源有限公司、江苏启能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浙江神太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格莱智控电子有限公司、山西桑尼洛英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建科环能 科技有限公司、国家太阳能热水器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北京)、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北 京工业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博佳、闵庆喜、王伟、钟洪伟、邵冬冬、李欢、黄逊青、沈进、程远达、贾铁鹰、狄彦 强、张昕宇、王登甲、王宝龙、郑万冬、薛鹏、王选.


NB/T 10773-2021 农村住宅多能互补供热系统通用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农村住宅多能互补供热系统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农村住宅中采用太阳能与电加热、热泵协同供热,额定功率不大于70kW的供热装置.

其他形式的多能互补供热系统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4706.1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6424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 GB/T17581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 GB/T17758-2010单元式空气调节机 GB/T19409水(地)源热泵机组 GB/T20289储水式电热水器 GB/T25127.1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第1部分:工业或商业用及类似用途的热泵 (冷水)机组 GB/T25127.2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第2部分:户用及类似用途的热泵(冷水)机组 GB/T25857低环境温度空气源多联式热泵(空调)机组 GB/T26976太阳能空气集热器技术条件 GB/T28746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储水箱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额定供热功率nominalheatingpower 规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多能互补供热系统可稳定供给用热装置的热量.

3.2 节能率energy savingratio 相同供热量下,多能互补供热系统比户用燃煤供热系统减少能量消耗的百分比.

3.3 标准负荷referenceload 附录A规定的用于测试多能互补供热系统供暖期节能率的逐时负荷参数.

4符号与单位 下列符号与单位适用于本文件.

NB/T 10773-2021 COP:供吸期系统性能系数; c:工质的比热容,单位为千焦耳每千克每摄氏度[kJ/(kgC)]; E:多能互补供热系统累积耗电量,单位为千瓦时(kWh): E.(i):多能互补供热系统第i天累积耗电量,单位为千瓦时(kWh),i取1,2,3; E.:多能互补供热系统供暖期日平均耗电量,单位为千瓦时(kWh): E(i):模拟负荷系统第i天累积的负荷量,单位为千瓦(kWh),i取1.2,3; E(i):多能互补供热系统第i天供热量,单位千瓦时(kWh),i取1,2,3; E.(i,j):多能互补供热系统第i天第j小时供热量,单位千瓦时(kWh),i取1.2.3,j取1~24; E :多能互补供热系统供暖期日平均供热量,单位千瓦时(kWh); △E:多能互补供热系统的日供热量与标准负荷的最大偏差,%; f:多能互补供热系统的节能率,%; G:太阳能集热器采光面的太阳辐照强度,单位为瓦每平方米(W/m²): H:太阳能集热器采光面的日太阳辐照量,单位为兆焦每平方米每天[MJ/(m²d)]; :测量次数: ma:多能互补供热系统供热设计流量,单位为千克每秒(kg/s); m:模拟负荷系统的工质流量,单位为干克每秒(kg/s); m.多能互补供热系统供热循环工质流量,单位为千克每秒(kg/s); Qa:多能互补供热系统额定供热功率,单位为千瓦(kW); Q(i,j):模拟负荷系统第i天第j小时的负荷,单位千瓦(kW),i取1,2.3,j取1~24; Q.:多能互补供热系统供热功率,单位为千瓦(kW); q:标准煤热值,单位为干瓦时每千克标准煤(kWh/kgce),取8.14kWh/kgce; q.:电力折标准煤参考系数,单位为干克标准煤每千瓦时[kgce/(kWh)],可按当年火电发电标准媒 耗或取值0.318kgce/(kWh); R(i,j):标准负荷的第i天第j小时负荷率,%,i取1.2,3,j取1~24; :室外环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aam:多能互补供热系统设计回水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d:常差室内空气的干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w:给差室内空气的湿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d:标准负荷下对应的室外日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模拟负荷系统出口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n(i j):模拟负荷系统第i天第j小时的出口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i取1 2.3.j取1~24; :模拟负荷系统进口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Lax(i,j):模拟负荷系统第:天第j小时的进口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i取1,2.3,j取1~24; n:多能互补供热系统供水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m:多能互补供热系统回水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户式燃煤供暖的供热综合效率,取0.70; v:性能试验期间,集热器周围空气的平均流动速率,单位为米每秒(m/s). 5技术要求 5.1热源部件 多能互补供热系统的热源部件应符合表1的规定,并具有相应性能检测报告.

N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97.100 CCSY71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 10771-2021 清洁采暖炉具现场测试及评价方法 Field test and assessment protocols for clean heating stoves 2021-11-16发布 2022-02-16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NB/T 10771-2021 目 次 前言 1范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符号和单位 5基本要求 6短期测试 7长期监测 8评价方法 附录A(资料性) 现场调查表 附录B(资料性) 现场测试与评价报告 参考文.
NB/T 10771-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能源行业农村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NEA/TC8)归口.

本文件由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民用清洁炉具专业委员会负责组织起草.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化工大学、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 学、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淄博柳店炉业有限公司、北京未来蓝天技术有限公司、山西家 家旺科贸有限公司、阳信县利民生物质能技术有限公司、唐山市丰润区神火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北京中 研环能环保技术检测中心、中国农业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薛春瑜、李惠斌、沈国锋、李兴华、吴华成、郭群、张静、李赤明、于森波、王常军、杨 明珍、周宇光、徐文勇、刘广青、王伏虎、武亭、陈晓夫.


NB/T 10771-2021 清洁采暖炉具现场测试及评价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清洁采暖炉具现场测试的术语和定义、符号和单位、基本要求、短期测试、长期监测和评 价方法等.

本文件适用于燃用煤炭和生物质等固体燃料,额定供热量小于50kW的采暖炉具、炊事采暖炉具和 炊事烤火炉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11煤的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GB/T212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GB/T213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9801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 GB/T10180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 GB/T1888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T28731固体生物质燃料工业分析方法 GB/T28732固体生物质燃料全硫测定方法 GB/T28733周体生物质燃料全水分测定方法 GB/T28734固体生物质燃料中碳氢测定方法 GB/T30727固体生物质燃料发热量测定方法 GB/T30728固体生物质燃料中氮的测定方法 GB/T31391煤的元素分析 HJ/T44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非色散红外吸收法 HJ57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 HJ75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 HJ194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 HJ618环境空气PM和PM的测定重量法 HJ629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HJ818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NO、O、CO)连续自动检测系统运行和质控技术规范 HJ870固定污染物废气二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HJ1045困定污染源烟气(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便携式紫外吸收法测量仪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HJ1131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测定便携式紫外吸收法 NB/T34059炉具术语 3术语和定义 NB/T3405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采暖炉具heating stove
NB/T 10771-2021 燃用固体燃料,额定供热量小于50kW,额定工作压力为常压,循环系统高度不超过10m,出口水温 不高于85℃的水暖炉具.

3.2 炊事采暖炉具cooking andheatingstove 兼有炊事功能的采暖炉具.

炊事烤火炉具cooking andradiant heating stove 燃用固体燃料,以烤火功能为主,兼有炊事功能的炉具.

3. 4 清洁采暖炉具cleanheatingstove 热效率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指标符合本文件表2中2级及以上的采暖炉具.

3.5 基线baseline 传统采暖炉其的热效率、大气污染物排放、采暖期燃料消耗量和室内空气质量等指标的平均水平.

3.6 短期测试short-termmeasurement 在采暖期内对炉具供暖系统进行室内外温度、燃料消耗量、炉具热性能、室内空气质量和污染物排放 的现场测试.

其中,炉具热性能和污染物排放测试时间不少于24h,其他指标测试时间不少于72h, 3.7 长期监测long-termmonitoring 在整个采暖季内对炉具供暖系统进行室内外温度、燃料消耗量、室内空气质量和使用率的现场测试.

3.8 纵向调查before-and-after survey 对同一用户前后使用的传统采暖炉具和清洁采暖炉具进行测试调查.

3. 9 横截面调查cross-sectional survey 对使用传统采暖炉具和清洁采暖炉具的不同用户进行测试调查.

3.10 使用采暖热效率hcatingefficiency infield 炉具在采暖测试期间输出的有效热量与投人到炉具内燃料发热总量的百分比,表明炉具的热利用程度.

3. 11 炊事功率cookingpower 单位时间锅水吸收的有效热量,表明炉具的炊事能力,也称炊事火力强度.

3. 12 单位质量燃料排放因子fuel massbasedcmissionfactor 燃用单位质量燃料所排放某种大气污染物的质量.

3.13 单位有效热量排放因子useful energy based emission factor 输出单位有效热量所排放某种大气污染物的质量.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19.040 CCSK 40/49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10673-2021 智能配电房传感设备 环境技术要求与导则 Environment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guides Sensorequipmentofsmartdistributionstation 2021-04-26发布 2021-07-26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NB/T 10673-2021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技术要求 5环境条件 3 6试验要求及方法 4 7试验规则 13 8标志、包装、运输、贮存与防护 14 附录A(资料性)智能配电房传感设备种类 16 附录B(资料性)智能配电房传感设备防护措施 18 参考文献 20
NB/T 10673-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电工电子产品环境条件与环境试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8)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电力试验研究院、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 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广西电 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薛家 湾供电局、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瑞丽供电局、重庆大学、广州穗能通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广州南 方电力集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广州市恒力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赛宝计量检测中心服务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无锡索亚特试验设备有限公司、福建省新能海上 风电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莫文雄、张敏、王俊、方健、何嘉兴、王勇、王红斌、郝方舟、刘鑫、陈川、 姚顺春、戴栋、谢从珍、王婷婷、卢志民、姜臻、贾志东、许雪冬、周柯、张明阳、张欢、李光茂、 刘宇、杨森、王强钢、杨鸣、刘赛足、庞松岭、云昌盛、刘磊、潘慧献、王希林、罗新东、刘亚东、 严英杰、赵海龙、周中明、蒋光道.

IⅡ
NB/T 10673-2021 智能配电房传感设备环境技术要求与导则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智能配电房传感设备的技术要求、环境条件、试验要求及方法、试验规则,以及标志、 包装、运输、贮存与防护等.

本文件适用于智能配电房传感设备的设计、制造、运行、包装、运输、贮存、防护等过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421-2020环境试验概述和指南 GB/T2422环境试验试验方法编写导则术语和定义 GB/T2423.1-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3-2016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GB/T2423.4-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 循环) GB/T2423.10-2019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 GB/T2423.16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J及导则:长霉 GB/T2423.17-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 GB/T2423.18-2012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b:盐雾,交变(氯化钠溶液) GB/T2423.22-2012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N:温度变化 GB/T2423.45-2012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Z/ABDM:气候顺序 GB3100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 GB/T3101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 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4798.1环境条件分类环境参数组分类及其严酷程度分级第1部分:贮存 GB/T4798.2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第2部分:运输 GB/T4798.3一2007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第3部分:有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 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4537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冲击与碰撞试验 GB/T17626.2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3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17626.4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17626.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17626.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GB/T17626.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NB/T10673-2021 GB/T17626.10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17626.11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GB/T33905.4-2017智能传感器第4部分:性能评定方法 DL/T1498.1-2016变电设备在线监测装置技术规范第1部分:通则 JB/T4159热带电工产品通用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B/T2421一2020、GB/T242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智能配电房smart distribution station 智能配电房是融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传感设备等技术,实现对配电房内 设备状态、环境状态监测,并具备气候防护的电力设施.

3.2 智能配电房传感设备sensor equipment ofsmart distribution station 安装在智能配电房中,用于采集、传输、处理配电房内设备状态、环境状态等信息的传感设备.

注:传感设备种类见附录A 3.3 主站系统master system 主站系统是对智能配电房传感设备感知的信息进行汇集、存储、处理、分析、显示、监控的设备.

3.4 监测终端monitoringterminal 监测终端是安装在智能配电房内的远方监控设备,完成智能配电房传感设备数据汇集、存储、处理、 远传及联动等,并将处理后的状态信息上传至主站系统.

4技术要求 4.1外观及结构要求 智能配电房传感设备应满足如下要求: a)智能配电房传感设备在显著部位应设置持久明晰的、完整的铭牌或标识,标志应包含产品的型 号、名称、额定量、制造商和商标,以及出厂日期和编号:各种量值与单位的文字符号应符合 GB3100及GB/T3101的相关要求,印刷或刻字应清晰.

b)智能配电房传感设备外观完整、整洁,活动件稳固,应无明显的锈蚀、凹凸痕、划伤、裂缝和 毛刺,镀层不应脱落,标牌文字、符号应清晰、耐久.

c)智能配电房传感设备应采取必要的防电磁干扰措施,外露导电部分应在电气上连成一体,与被 监测设备电气系统应完全隔离,并可靠接地.

d)对外连接的机械接口、电气接口正确,内部电气线路应排列整齐、固定牢靠、走向合理,便于 安装、维护,并用醒目的颜色和标志加以区分.

4.2性能要求 4.2.1通用性能要求 智能配电房传感设备应具备如下通用要求: a)智能配电房传感设备应具备数据采集、处理、实时传输至监测终端等功能: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19.040 CCSK 40/49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 10672-2021 智能电力管廊传感设备 环境技术要求与导则 Environment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guides Smartpowertunnelmonitoringdevice 2021-04-26发布 2021-07-26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NB/T10672-2021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环境条件 2 5技术要求 6性能与试验要求 7检验规则 11 8标志、包装、运输、贮存与防护 12 附录A(资料性)智能电力管廊传感设备防护措施 13 参考文献 15
NB/T 10672-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电工电子产品环境条件与环境试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8)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电力试验研究院、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 限公司、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华电器材检测研究限公司、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广西电 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广州智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广 州运维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重庆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福建省 新能海上风电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莫文雄、何嘉兴、揭敢新、方健、张敏、王婷婷、王红斌、刘鑫、王希林、 许雪冬、何珂、何正旭、郭虹冥、吕启深、孙广慧、周柯、梁朔、周杨珺、余绍峰、杨瀚鹏、张斌、 王建文、赵子超、庞松岭、李光茂、刘宇、李颖、杨森、陈川、贾志东、王强钢、杨鸣、刘亚东、赵海龙、 严英杰、周全.

NB/T 10672-2021 智能电力管廊传感设备环境技术要求与导则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智能电力管廊传感设备的环境条件、技术要求、性能与试验要求、检验规则,以及标 志、包装、运输、贮存与防护要求等.

本文适用于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管廊传感设备的设计、制造、运行、运输、贮存等过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421环境试验概述和指南 GB/T2422环境试验试验方法编写导则术语和定义 GB/T2423.1-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3-2016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GB/T2423.4-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 循环) GB/T2423.7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c:租率操作造成的冲击(主要用于设备型 样品) GB/T2423.16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J及导则:长霉 GB/T2423.18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b:盐雾,交变(氯化钠溶液) GB/T2423.22-2012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N:温度变化 GB/T2423.38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R:水试验方法和导则 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4797.1-2018环境条件分类自然环境条件温度和湿度 GB/T4797.3-2014电工电子产品自然环境条件生物 GB/T4797.6-2013环境条件分类自然环境条件尘、沙、盐雾 GB/T4798.1环境条件分类环境参数组分类及其严酷程度分级第1部分:贮存 GB/T4798.2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第2部分:运输 GB/T5169.11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11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成品的灼热丝 可燃性试验方法(GWEPT) GB8624-2012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GB/T11287电气继电器第21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振动、冲击、碰撞和地震试验第 1篇:振动试验(正弦) GB/T13384-2008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4537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冲击与碰撞试验 GB/T17626.3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NB/T 10672-2021 GB/T17626.4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17626.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17626.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17626.9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17626.10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17626.11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GBZ/T205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 DL/T1432.1变电设备在线监测装置检验规范第1部分:通用检验规范 DL/T1498.1变电设备在线监测装置技术规范第1部分:通则 JB/T4159-2013热带电工产品通用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B/T2421、GB/T2422、DL/T1498.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智能电力管廊smartpowertunnel 指通过传感、安防等前端监测设备和监控平台,实现配电网(35kV及以下)电力管廊内电缆及通 道状态监测、环境监测、安防管控的智能化电力管廊.

智能电力管廊属于地下封闭空间,从防护程度上可分为两类:电缆沟、电缆井等半封闭空间,通过 电缆沟盖板或电缆并盖实现不完全封闭,能与地面自然通风,受气候影响:电续隧道、综合管廊等全封 闭空间,具备良好的气候防护能力.

3.2 智能电力管廊传感设备smartpowertunnelmonitoringdevice 安装在智能电力管廊被监测设备附近,用以采集、处理和发送被监测设备状态信息的传感设备及附 属数据处理、数据通信模块,包含电缆设备监测、管廊环境监测、管廊结构监测、安防监控、通信网关 及边缘计算终端等设备类型.

3.3 智能传感器smart sensor 具有与外部系统双向通信功能,用于发送测量、状态信息,接收和处理外部命令的传感器,在传统 传感器基础上集成微处理单元,能对采集信息进行边缘计算.

注:智能传感器是包含信息处理装置的传感器,传感器是智能传感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4环境条件 4.1气候环境条件 传感设备所处气候条件依照GB/T4797.1-2018进行分类.

中国各城市和地点气候可参照GB/T 4797.1-2018附录B.

4.2生物环境条件 4.2.1概述 智能电力管廊传感设备生物环境条件涉及霉菌、蚊类、鼠类,所处生物环境条件按照GB/T4797.3一 2014的图1进行划分.

具体划分如下: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13.100 D 09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10515-2021 露天煤矿安装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Standardforqualityofsurfacecoalmine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2021-01-07发布 2021-04-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NB/T 10515-2021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验收主体要求. 4.1验收前资料准备 4.2基本规定. 4.3验收单元划分 4.4验收合格判定 5固定式、半移动式破碎机设备安装 5.1一般规定 5.2机械安装 5.3电气安装.. 6带式输送机安装 IL 6.1一般规定 11 6.2机械安装(主控项目) 13 6.3电气安装. 7疏干系统设备安装 7.1一般规定 21 7.2机械安装 7.3电气安装 7.4管道安装 8排水系统设备安装 8.1一般规定 27 8.2机械安装 8.3电气安装. 8.4管道安装.. 28 9供配电系统设备安装 9.1一般规定. 9.2架空线路安装 9.3电气安装... 附录A(规范性附录)露天矿安装工程分项、分部及单位工程名称表 附录B(规范性附录)各级验收单元验收记录 附录C(规范性附录)分部工程质量验收汇总 附录D(规范性附录)单位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 附录E(规范性附录)单位工程观感质量检查记录 43
NB/T10515-202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煤科工能源科技 发展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神华准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省煤炭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新疆宜化矿 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祥生、刘峰、周游、丁新启、付天光、贺昌斌、曹克楠、杨扬、刘道文、陈再明、 郭生、张镭、刘利杰、王桂林、艾畅、徐昆、周伟、陈彦龙、庞建将、王泽强、刘福明、张岩、梁玉军、赵汝辉.

NB/T 10515-2021 露天煤矿安装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露天煤矿安装工程验收的验收主体要求、固定式、半移动式破碎机设备安装、带式输 送机安装、疏干系统设备安装、排水系统设备安装、供配电系统设备安装的工程质量验收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露天煤矿采掘场、排土场范围内的安装工程质量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150一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GB50168一201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71一201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84-2011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31-2017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GB50268-200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70-2010输送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661-2011钢结构焊接规范 GB50683一2011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1062-2014煤矿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规范 GBJ149一199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露天煤矿安装工程surface coalmine installationengineering 反映露天煤矿采掘场、排土场范围内的生产系统设备、疏干防排水系统设备、供配电系统设备等各 项露天煤矿采掘场、排土场范围内的安装工程的主要内容.

3.2 露天煤矿安装工程质量qualityofsurfacecoalmineinstallationengineering 反映露天煤矿采掘场、排土场范围内的安装工程满足相关标准规定或合同约定的要求,包括其在安 全、生产使用功能和指标及其在耐久性能等方面明显和隐含能力的特性总和.

3.3 分项工程检验批inspectionlotofkindsofconstruction 以同一个分项工程按不同部位或批次验收的最小单元.

NB/T 10515-2021 4验收主体要求 4.1验收前资料准备 4.1.1露天煤矿安装工程施工前应有相应的工程设计、技术标准、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安全技术 措施、技术安全交底等技术文件.

4.1.2露天煤矿安装工程施工中使用的各种计量和检测器具、仪器、仪表和设备,应符合国家现行计量 法规的规定,其精度等级不得低于被检对象的精度等级.

4.1.3露天煤矿安装工程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相关各专业工种之间应交接检验,形成记录;本专业各 工序应按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应进行检查,形成施工原始记录.

上道工序未经 检验认可,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4.1.4设备安装前,应对下列设备进行详细的检查和验收: 备基础图及安装图等.

b)设备外形:包括防腐蚀、变形及破损情况等.

c)随机零部件:包括各种随机零件、部件、配件、专用工具等.

d)进口设备的相关报关手续,翻译成中文的随机文件等.

4.1.5设备安装前,应对设备基础进行交接验收,其内容应包括基础十字线、标高、主要预留螺栓孔位 置、尺寸及深度、主要预埋件位置、基础外形尺寸及基础表面质量等;设备基础应符合GB50204的有关 规定,并应有验收资料和记录.

4.1.6安装工程所用材料,应符合工程设计及其产品标准的规定,安装前应对材料进行检查和验收,并 应做好记录.

4.1.7垫铁、地脚螺栓隐蔽及其他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通知有关单位验收,并应形成隐蔽工程验收 文件.

4.1.8露天煤矿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应符合设计文件、设备制造厂家技术文件的规定,在试运转中需 要调试的装置,应在试运转中完成调试,其功能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4.2基本规定 4.2.1质量验收应在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预验收合格的基础上,按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 进行,露天矿安装工程分项、分部及单位工程划分见附录A.

4.2.2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应符合附录B的B.1.

4.2.3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应符合B.2.

4.2.4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应符合B.3.

4.2.5单位工程质量峻工验收汇总记录应符合B.4.

4.2.6单位工程所包含的各分部工程质量验收汇总应符合附录C.

4.2.7单位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验收记录应符合附录D.

4.2.8单位工程观感质量检查记录应符合附录E.

4.2.9当工程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处理: a)经返工重做的分项工程,应重新进行验收.

b)经返修或加固处理的工程,改变外形尺寸但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可按技术处理方案和协商 文件进行验收,技术处理方案和协商文件应经原设计单位认可.

4.2.10通过返修或加固处理仍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的工程,严禁验收.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NB ICS 27.010 F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P NB/T10493-2021 生物质能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of Biomass Energy Resources 2021-01-07发布 2021-07-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NB / T 10493-2021 前言 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6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 科技(2016)238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在广 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农业生物质、林业生物质、城 镇有机固体废物、生物质能资源总体评价.

本规范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管理,由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提出并负责日常管理,由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北小街2号,邮政编码:100120).

本标准主编单位: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 中节能咨询有限公司 格薪源生物质燃料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单位:光大环保(中国)有限公司 广东长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颜剑波陈自立高丽娟窦克军袁宝荣张德见 李翔楚凯锋张晓利欧逸宁邱进生戴向荣 牛天祥韩晓峰李文涛王蓓任东明刘一秀 王波李金亮宁培王泽李璜刘黄诚 曹园园岳蕾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谢宏文张大勇袁旭峰田宜水贺鹏尹水娥 李玉忠王彪李学军唐思李新功黄勇 颜丽张箭高伟谢鸿微田晓霞胡小峰 李仕胜
NB/T 10493-2021 目次 1 总则 2 术语 3 基本规定 4 农业生物质 5 4.1资源调查 4.2资源量估算 6 5林业生物质 10 5.1资源调查 10 5.2资源量估算 12 6城镇有机固体废物 13 6.1资源调查 13 6.2资源量估算 15 7生物质能资源总体评价 16 7.1总体评价 16 7.2评价成果 17 附录A农业生物质资源量估算方法 18 附录B 3林业生物质资源量估算方法 20 附录C城镇有机固体废物资源量估算方法 22 附录D生物质能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目录 24 本规范用词说明 26 引用标准名录 27 附:条文说明 29
NB/T10493-2021 1总 1.0.1为规范生物质能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统一技术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县级及以上地区范围内可能源化利用的农 业生物质、林业生物质、城镇有机固体废物等生物质资源的调查 与评价.

1.0.3生物质能资源调查与评价应遵循全面普查和重点调查相 结合的原则.

1.0.4生物质能资源调查与评价应采用合理的调查和评价方法, 评估调查区域各类生物质理论资源量、可收集资源量和可能源化 利用资源量.

1.0.5生物质能资源调查与评价,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 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NB/T10493-2021 2术语 2.0.1理论资源量theoreticalrcsourccs 在一定范围内,理论上每年产生的生物质资源数量.

2.0.2可收集资源量collectableresources 在一定范围内,依托现有收集方式,每年可获得的生物质资 源数量.

2.0.3可能源化利用资源量energy-availableresources 在一定范围内,根据当地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的需求和技术 条件,每年实际可用于能源生产的生物质资源数量.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NB ICS 75. 060 F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10489-2021 进入天然气长输管道的生物天然气 质量要求 Qualityrequirements for biomethane injectinglong- distance gas pipeline 2021-01-07发布 2021-07-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NB/T10489-2021 目次 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质量要求 5试验方法 6检验规则 表1进人天然气长输管道的生物天然气质量要求
NB/T10489-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管理,由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提出并负责日常管理,由水电水利规划 设计总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北小街2号,邮编:100120).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中石大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水电水利规划设 计总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红军、张松林、江皓、李叶青、胡小峰、李茂祥.

NB/T10489-2021 引言 我国生物天然气产业处于发展初期,为规范进人天然气长输管道的生物天然气产品质量,与现有 天然气相关标准衔接,推动生物天然气进人天然气长输管道,且符合安全生产、合理利用、清洁环保 的要求,制定本标准.

根据《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印发2017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及英文版翻译出版 计划的通知》(国能综通科技(2017)52号)的要求,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 参考有关国内外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开展了《进人天然气长输管道的生物天然气质量 要求》的编制工作.

NB/T 10489-2021 进入天然气长输管道的生物天然气质量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进人天然气长输管道的生物天然气气体质量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文件适用于以生物质为原料,通过厌氧发酵或热解气化生产处理并进人天然气长输管道的生物 天然气.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T 10410 人工煤气和液化石油气常量组分气相色谱分析法 GB/T 11060. 1 天然气含硫化合物的测定第1部分:用碘量法测定硫化氢含量 GB/T 11060.2 天然气含硫化合物的测定第2部分:用亚甲蓝法测定硫化氢含量 GB/T 11060.3 天然气含硫化合物的测定第3部分:用乙酸铅反应速率双光路检测法 测定硫化氢含量 GB/T 11060.4 天然气含硫化合物的测定第4部分:用氧化微库仑法测定总硫含量 GB/T 11060.5 天然气含硫化合物的测定第5部分:用氢解-速率计比色法测定总硫 含量 GB/T 11060. 8 天然气含硫化合物的测定第8部分:用紫外荧光光度法测定总硫含量 GB/T 11060.10 天然气含硫化合物的测定第10部分: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硫化合物 GB/T 11062 天然气发热量、密度、相对密度和沃泊指数的计算方法 GB/T 13609 天然气取样导则 GB/T 13610 天然气的组成分析气相色谱法 GB/T 17283 天然气水露点的测定冷却镜面凝析湿度计法 GB/T 27893 天然气中颗粒物含量的测定称量法 GB/T27894(部分)天然气在一定不确定度下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组成 GB/T 30490 天然气自动取样方法 GB/Z 33440 进入长输管网天然气互换性一般要求 NB/T10136-2019生物天然气产品质量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生物天然气biomethane 沼气经过净化提纯,或生物质热解气化达到一定品质要求的可燃性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

[来源:NB/T10136-2019,3.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29.120.20 K32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10330-2019 电动汽车用直流接触器 DCcontactorsforelectricalvehicle 2019-12-30发布 2020-07-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NB/T 10330-2019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分类. 5产品资料 6正常使用、安装和运输条件 7结构及性能要求 8试验 12 附录A(资料性附录)型式试验程序 27 附录B(资料性附录)常规试验 29 参考文. 30
NB/T10330-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能源行业低压直流设备与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NEA/TC3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泰科电子(深圳) 有限公司、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尼普领电器(昆山)有限公司、旭格威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中检质技检验检测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方圆电气设备检测有限公司、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安来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电器设备检测限公司、贵州天义技术有限公司、东莞市中汇瑞 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诺雅克电气有限公司、沈阳沙尔特宝电器有限公司、蚌埠市双环电子集团股 份有限公司、沈阳二一三控制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浙江人民电器有限公司、苏州未来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晓酷电器有限公司、浙江众信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沙中坤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章克强、栗惠、高伟、吴佩峰、李一挺、黄秋平、魏益松、吴卫东、王剑、 曾祥明、张宇星、吴澎、刘书章、王海渊、陈龙、刘凯、曹文宇、包志舟、楼铭达、张德伟、吴金良、 李进平、郑捷欣、崔涛.

NB/T 10330-2019 电动汽车用直流接触器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用直流接触器的分类,产品资料,正常使用、安装和运输条件,结构及性能 要求以及试验.

本标准适用于主触头用来接入额定电压不超过直流1500V的电动汽车用直流接触器,在电动汽车高 压电气系统起接通与分断电路的作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使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3.5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 GB/T2423.17-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 GB/T2423.22-2012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N:温度变化 GB/T2423.34-2012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Z/AD:温度/湿度组合循环试验 GB/T2423.56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h:宽带随机振动和导则 GB/T5169.10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10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灼热丝装置和 通用试验方法 GB/T5169.11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11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成品的灼热丝 可燃性试验方法(GWEPT) GB/T14048.1-2012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总则 GB/T14048.4-2010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4-1部分:接触器和电动机起动器机电式接 触器和电动机起动器(含电动机保护器) GB/T14048.5-2017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各第5-1部分:控制电路电器和开关元件机电式 控制电路电器 GB/T16927.1高电压试验技术第1部分:一般定义及试验要求 GB/T17626.4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17626.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18655一2018车辆、船和内燃机无线电骚扰特性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限值和测量 方法 GB/T19951一2019道路车辆电气/电子部件对静电放电抗扰性的试验方法 GB/T21437.2道路车辆由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第2部分: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 GB/T33014.2道路车辆电气/电子部件对窄带辐射电磁能的抗扰性试验方法第2部分:电波暗 室法 GB/T33014.4道路车辆电气/电子部件对窄带辐射电磁能的抗扰性试验方法第4部分:大电流 注入(BCI)法 3术语和定义 GB/T14048.1-2012和GB/T14048.4一201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29.120.50 K 30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10329-2019 锂电池电动汽车用直流熔断体通用要求 DC fuse-links for the protec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propelled by lithium-ion traction battery 2019-12-30发布 2020-07-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NB/T10329-2019 目 次 前言 引言 1范園.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 一般工作条件 5特性 6标志 7结构及性能要求 8试验 附录A(资料性附录)锂电池电动汽车用直流熔断体尺寸示例 81 参考文献 23
NB/T 10329-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熔断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0)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西安中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中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省机电产品质量检测所、上海添唯认证技术有限公司、武汉标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好利来(厦门) 电路保护科技有限公司、杭州超熔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弗而兹电气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博鐵电子有限 公司、浙江中泰熔断器股份有限公司、美尔森电气保护系统(上海)有限公司、上海电器陶瓷厂有限公 司、浙江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温州三实电器有限公司、厦门赛尔特电子有限公司、浙江新力熔断器 有限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栗惠、石晓光、贾炜、王碧云、杜量、刘耿、田从梅、赖文辉、戴超、李提、赵志成、 黄天忠、陈嵩、吴辉、李传上、郑巨烈、徐忠厚、方径林.


NB/T 10329-2019 引言 国际社会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关切程度与日俱增,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越来越被视为改 善能源结构、解决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

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动汽车领域呈现爆发式发展 的态势.

电动汽车的关键核心技术有三个,一是动力电池技术,二是电机技术,三是控制系统技术.

其 中,动力电池最为关键.

目前,电动汽车上应用的电源有铅酸蓄电池、钠硫电池、氢镍电池、铁电池、 锂离子和锂聚合物电池、镍镉电池、燃料电池、飞轮电池等.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锂离子蓄电泡作为动力 电池驱动的情况.

随着电动汽车的迅猛发展,市场上出现了一大批用于保护电动汽车系统线路安全的直流熔断器,熔 断器可以对电动汽车系统中的各类负载(包括电池包、电池管理系统BMS等)提供短路保护,也可以 对高压线束进行保护.

在电动汽车发生故障时,熔断器可通过熔断自身来切断故障电流,从而保护车辆 和使用者的安全.

国际上,ISO对车载熔断器的研究较早,且已形成完整的标准体系(ISO8820《道路车辆熔断器》 系列),主要适用于传统燃油车用熔断器,该系列已转化为我国国家标准GB/T31465《道路车辆熔断 器》系列,适用电压最高为450V.

然而,目前小型车配电系统用熔断器电压等级在200V~450V之间, 大型车配电系统用熔断器电压等级在500V~750V之间,且这一电压等级在未来有可能更高.

在本标 准制定之前,现有标准已无法满足市场上的电动汽车对低压熔断器的应用要求,也没有对应的国际先进 20部分:电动车用熔断器》,但具体指标多为开放式,由制造商规定.

本标准主要规定了用于动力电池包保护的、额定电压不超过直流1500V的直流熔断体的技术指标, 以及用于验证在电动汽车运行环境下的产品性能的试验.

与国内外同类标准相比,本标准在技术上的创 新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一为了便于试验操作,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常用铜导线和铜排的规格尺寸,首次提出依据 电流密度的原则规定试验用导线的截面积要求: -明确电动汽车用直流熔断体产品分断能力对应的时间常数为(2土0.5)ms,确保产品性能.

当 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国际标准中,仅给出时间常数范围或未明确: 一根据实际需求,确定了两种评价产品耐非正常热和火的验证方法,适用性高于现有标准: 一根据产品的实际应用情况,确定了耐受电流循环冲击的验证要求,并允许制造商规定不同的要 求,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适用性高于现有标准: 一提出了产品可接受的热感应漂移水平,以及相应的试验方法,确保产品的环境耐受性.

相比现 有国标,该试验方法更符合产品制造商实际需求.

通过本标准的制定,对该类产品的安全可靠性、运行环境要求、机械特性、动作特性等进行统一规 范和要求,满足国内电动汽车市场对直流熔断器安全标准的求,对降低电动汽车故障率、保障用户的 人身安全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切实地提高我国熔断器产品的整体水平,解决当下相关产品的混乱局面, 为未来拓宽熔断器产品的市场打下基础.

II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29.240.99 K 46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10327-2019 低压有源三相不平衡调节装置 Low-voltage active three-phase unbalanced load regulator 2019-12-30发布 2020-07-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NB/T 10327-2019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型号命名 3 5使用条件 4 5.1正常使用条件 4 5.2特殊使用条件 6基本电路及组成设备技术要求 6.1基本电路. 5 6.2组成设备技术要求 5 7技术要求 7.1结构与外形尺寸 7.2元器件及辅件的选择与安装 7.3安全与防护 7.4 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 9 7.5 装置的绝缘水平 6 7.6 保护及告警功能 10 7.7 运行模式要求 11 7.8运行性能要求 11 7.9运行环境 12 7.10电磁兼容性能 13 8试验..... 13 8.1试验条件 8.2试验项目 14 9检验规则 9.1概述 9.2例行试验 18 9.3型式试验 9.4现场试验 18 10标志、标签和铭牌 19 10.1标志和标签 10.2铭牌.. 20 11包装、运输与贮存 .20 11.1包装 ..20 11.2运输. ...20 11.3贮存 20 11.4随装置供应的文件 20
NB/T 10327-2019 11.5随装置提供的配套件 21 附录A(资料性附录)装置工作原理 22 附录B(资料性附录)电网连接点电气条件 24 附录C(资料性附录)装置滤波单元和直流电容器参数选择 25 参考文献. 27
NB/T10327-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能源行业无功补偿和谐波治理装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NEA/TC9)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深圳市三和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西安高压电器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合肥华 威自动化有限公司、西安爱科赛博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南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华冠电器集团 有限公司、合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杭州伊洛电气工程有限公司、上海思源电力电容器有限公司、桂林 电力电容器有限责任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 学研究院、西安西电电力电容器有限责任公司、国网浙江杭州市萧山区供电公司、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 电力科学研究院、埃特罗斯(北京)电气有限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鞍山供电公司、青岛海洋 电气设备检测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合肥瀚度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省金屹电源 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雷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河北旭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安西电电气研究院有限责 任公司、深圳市力量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时通电气制造有限公司、思源清能电气电子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吕韬、元复兴、贾一凡、任海库、陆瑶、李斌、华闻达、王耀、王崇祜、田恩文、 胡治龙、俞立天、李电、许钒、江钧祥、刘菁、彭杨涵、杨为、陶梅、金涌涛、贾华、梁踪、邓军锋、 叶剑、张秀娟、孙梅、张剑呼、琚泽立、刘雪飞、蒋晓刚、许崇福、蒋震华、马凡、黄海宏、张晨晨、 葛绍志、吴细秀、韩劲松、王启华、张建平、林川、李俊、高山、叶树新、高华荣.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29.120.01 K 10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10310-2019 压缩机辅助加热用电加热带(线) Electric heating strip (wire) of auxiliary heating for pressor 2019-11-04发布 2020-05-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NB/T10310-2019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型号和结构 5技术要求 6试验方法 7检验规则 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附录A(资料性附录)型号命名规则 11 图1电加热带外形结构图 图2电加热线外形结构图 图3金属外壳电加热线外形结构图 图A1型号命名规则 11 表1出厂检验项目、要求和试验方法 表2第一组型式检验的项目、要求和试验方法
NB/T10310-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电器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6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镇江东方电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 限公司、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安徽省宁国市天成电气有限公司、厦 门三行电子有限公司、西安远征自动化控制有限公司、厦门业盛电气有限公司、安徽卓越电力设备有限 公司、巢湖市银环航标有限公司、集湖市海风门窗有限公司、安徽都邦电器有限公司、上海日立电器有 限公司、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江阴市志驶电器线缆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 东爵有机硅(南京)有限公司、佛山市川东磁电股份有限公司、江阴鑫佳橡塑电器有限公司、无锡同方 人工环境有限公司、东莞瑞景电器科技有限公司、徐州如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西安智恒电器科技有限 公司、义乌日清家居用品有限公司、西安凯益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阳亚太阳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孔睿迅、谭伟、潘丽霞、张晋东、许行臻、范少稳、钱继友、黄景林、南征、 叶钦赐、赵剑平、徐玉军、李国、聂前顺、周易、蔡军、钱峰、马志军、曹锋、郭平、龙克文、周佳伟、 王洋、林金理、倪赞、全永德、张威.


NB /T 10310-2019 压缩机辅助加热用电加热带(线)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压缩机辅助加热用电加热带(线)[简称电加热带(线)的型号和结构、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电压不大于480V,表面工作温度不高于140C的电加热带(线).

本标准适用于电加热带、电加热线、金属外壳电加热线.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04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2423.17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 GB/T5169.5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5部分:试验火焰针焰试验方法装置、确认试验 方法和导则 GB/T26125电子电气产品六种限用物质(铅、汞、镉、六价铬、多澳联苯和多澳二苯醚)的测定 GB/T26572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加热带(线)electric heating strip(wire) 由高电阻合金丝缠绕在经硅树脂表面处理的玻璃纤维上,外包硅橡胶作为绝缘导热层的电加热元件.

注:电加热带(线)包含电加热带、电加热线、金属外壳电加热线.

3.1.1 电加热带electric heating strip 由高电阻合金丝缠绕在经硅树脂表面处理的玻璃纤维上,外包硅橡胶作为绝缘导热层,尾部橡胶套 用耐热硅橡胶导线连接起来的带状电加热元件,两端橡胶套由弹簧固定.

3.1.2 电加热线electricheatingwire 由高电阻合金丝缠绕在经硅树脂表面处理的玻璃纤维上,外包硅橡胶作为绝缘导热层,在绝缘导热 层外再罩以不锈钢丝或镀锡铜丝编织的金属网带,尾部橡胶套用耐热硅橡胶导线连接起来的电加热元件, 两端橡胶套由弹簧固定.

NB/T10310-2019 3.1.3 金属外壳电加热线electricheatingwire withmetal housing 由高电阻合金丝缠绕在经硅树脂表面处理的玻璃纤维上,外包硅橡胶作为绝缘导热层,端部用耐热 硅橡胶导线与端子连接并模压,在绝缘导热层外再罩以金属外壳起导热和固定用的电加热元件,使用快 速锁固定.

3.2 发热区heating-area 按图样要求电加热带(线)表面产生热量的区域.

3.3 正常工作normaloperation 当电加热带(线)与电源连接时,其按正常使用(条件)进行工作的状态.

3.4 工作温度workingtemperature 电加热带(线)在额定输入功率且正常工作状态下,发热表面的平均温度.

3.5 模拟条件simulationcondition 在本标准各章条的状态下,采取一些措施,使电加热带(线)发热表面的平均温度与工作温度基本 相符的工作条件.

3.6 工作寿命operation life 电加热带(线)在规定的条件下工作至故障的累计工作时间.

4型号和结构 4.1型号命名 制造商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型号命名规则.

一种电加热带(线)的型号命名规则可参见附录A.

4.2典型结构 4.2.1 电加热带外形结构见图1.

发热区 橡胶套平垫、锦钉 硅橡胶合金电热丝玻璃纤维绳 拉簧扣 橡胶套弹赞 硅橡胶导线 图1电加热带外形结构图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29.120.01 K 10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10309-2019 防腐金属管状电热元件 Corrosionresistantmetallic tube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s 2019-11-04发布 2020-05-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NB/T10309-2019 目次 前言 Ⅱ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型号命名 5技术要求 6试验方法 7检验规则 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NB/T10309-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电器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6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南京柏克斯电热器具制造厂、广东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佛山市欧卡电热 设计有限公司、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镇江东方电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志高空调保温管 电热管厂、阿诗丹顿电气(中山)有限公司、江苏大唐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肇庆市宇华电器有限公司、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南京溧水贝斯特有限公司、西安旭迈智能家电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凯益金电子科技 有限公司、厦门银都利工业有限公司、广东恒美电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宁国市天成电气有限公 司、常州西玛特电器有限公司、思瑞克斯(广州)电器有限公司、杭州佐帕斯工业有限公司、中山市中 恒电器有限公司、佛山市顺德区奥荣电器实业有限公司、绍兴市奥帅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常州福兰德电 器有限公司、浙江鼎新电器有限公司、中山市龙德电器有限公司、中山市迪生电气有限公司、东莞瑞景 电器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如心家电科技有限公司、佛山金澜电热器有限公司、金华旺源电子科技有 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晓柏、周立国、盛建寅、庄伟玮、中勇兵、谭伟、解钟、乔福忠、梅中华、 唐伟、林伟光、贾吴楠、卫斯萍、陈锋、全永德、向梅、张怀国、钱继友、金彩凤、孙伟、于艺杰、 张宽基、度兵、王泽、李蔚、杜立、董万文、陈培广、郑赞文、林金理、王兔林、朱学旋、张威.


NB/T 10309-2019 防腐金属管状电热元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防腐金属管状电热元件(以下简称元件)的型号命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 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安装在家用和类似用途热水器中、在腐蚀性加热介质中工作的、额定电压不超过 480V、单管额定功率不超过9000W的元件.

本标准不适用于: 专门用于工业用途的元件: 一在真空或绝对压力超过1MPa环境下工作 一在易燃易爆环境下工作的元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2423.17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Ka: 盐雾 GB4706.1-200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 JB/T 4088-2012 日用管状电热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防腐金属管状电热元件 corrosion resistant metallie tube electrie heating elements 以防腐金属管为外壳、能够满足本标准技术要求的日用管状电热元件.

3.2 防腐金属管corrosionresistant metallic tube 管体与管表材料相同或不相同,但管表都具有一定防腐蚀性能的金属管.

3.3 管体tube body 直接包裹绝缘填充材料的金属管.

3.4 管表tube surface 与被加热介质直接接触的热交换面.

3.5 耐腐蚀性corrosionresistance 元件抵抗被加热介质腐蚀破坏作用的能力.

NB/T10309-2019 4型号命名 元件的型号命名按照下述规定进行: FRGS 171 额定电压(V)/额定输入功率(W): 设计序号: S为加热介质特点代号: G为管状: FR为防腐金属电热元件.

示例:FRGS220/1500表示加热介质为水的防腐金属管状电热元件,额定电压为220V、额定输入功率为1500W、 第一次设计(省略).

5技术要求 5.1基本要求 元件应满足JB/T4088-2012中第5章的技术要求.

5.2防腐要求 5.2.1按6.2.1~6.2.4的要求对样品进行包括电气强度、泄漏电流、盐雾试验在内的预处理,之后按GB/T 17897-2016中4.1方法A,试验温度为(50土1)C,连续进行6h试验.

6.2.1~6.2.5试验期间元件的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试验应分别满足5.2.2和5.2.3的要求.

5.2.2元件在工作温度下、盐雾试验后和腐蚀试验后的泄漏电流均不应超过0.75mA.

5.2.3元件的绝缘应能承受相应的电气强度试验,在试验期间不应出现击穿.

不同的额定电压对应的试验电压见表1.

表1电气强度试验电压 单位为伏特 额定电压(U) 冷态条件下 工作温度下 盐雾试验、防腐试验、干烧急冷试验、 试验电压 试验电压 电压递增试验、防干烧试验后试验电压 U≤150 1250 1000 1250 150250 1.2U/1 250 1.2U 800 1.2U 1 000 本表中U指额定电压值.

5.3干烧急冷试验要求 元件应能承受6个周期的干烧急冷试验.

试验是否合格,通过以下方法判定: a)试验期间不能出现熔融、喷射火焰及释放有害气体等影响安全的现象; b)试验后的元件在工作温度下工作,试验电压调整到使输入功率等于最大额定输入功率的1.15倍, 待达到稳定状态后,按照GB4706.1-2005中13.2测量淮漏电流,测得的淮漏电流不应超过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17.200.01 K 04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10308-2019 电热元件用红外温度场分布测试方法 Infrared temperature field distribution testmethodfor electricheatingelement 2019-11-04发布 2020-05-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NB/T10308-2019 目次 前言 Ⅱ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测试目的和主要物理参数 -2 5技术要求 -2 6测试前准备程序 ...3 7测试和拍摄 -6 8后处理 9测试报告 附录A(资料性附录)视场角的图示 ...9 附录B(资料性附录) 聚乙烯材质红外吸收光谱图 10 附录C(资料性附录) 常用电热元件外层材质发射率 附录D(资料性附录) 常见非金属材质发射率 12 附录E(资料性附录)大气透过率修正参数 13 附录F(规范性附录)发热均匀度计算方法 14 参考文献. 15 图1贴塑对照法示意图 图2辐射亮度示意图 图A.1视场角示意图 图A.2瞬时视场角示意图 9 -9 图B.1 聚乙烯材质红外吸收光谱图 10 图E.1大气透过率修正参数(大气窗口) 13 图F.1电热元件划分子区域示例 14 表C.1 常见金属材质在8um~14μm波段发射率 表D.1常见非金属材质在8um~14um波段发射率.. 12
NB/T10308-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电器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6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芜湖市九龙控制器有限公司、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美的电冰 箱有限公司、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厦门弗兰家电科技有限公司、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浙江 鸿雁电器有限公司、西安旭迈智能家电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凯益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欧意智能厨 房股份有限公司、东莞瑞景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庄伟玮、朱洲阳、周扬、张天宇、彭仕畅、孔睿迅、汪凤琴、陈锋、全永德、 方志明、林金理.


NB/T 10308-2019 电热元件用红外温度场分布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利用红外辐射原理,使用红外热成像仪对电热元件进行红外温度场分布测量时的检测 方法要求,包括环境要求、人员要求、设备要求、测量方法规范、图像处理等.

本标准适用于在一段时间内对电热元件或其附近部件进行持续的非接触式表面温度测量,测量的温 度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甚至是一个面.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9445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 GB/T2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热元件electricheatingelement 基于焦耳定律原理发热的元件.

3.2 红外热成像仪infrared imager 基于红外检测原理,通过红外光学系统、红外探测器和电子处理系统等,将物体红外辐射能量转换 成在二维坐标系中分配有测量所得温度的可见图像的设备.

3.3 (红外热成像仪)工作波段 workingband 红外热成像仪的红外探测器的响应波长范围.

3.4 红外光谱透过率infrared spectral transmittance 红外线透过物体的辐射通量与入射到该物体表面上的辐射通量之比.

3.5 视场角field ofview;FOV 物体在红外热成像仪中完整成像的水平角度和垂直角度.

注:视场角通过水平视场角(horizontalfieldof view,HFOV),垂直视场角(vertical field ofview,VFOV)和显示 视场角(displayfieldofview,DFOV)进行表示.

各类视场角示意图可参见附录A中图A.1.

3.6 瞬时视场角instantaneousfieldofview;IFOV 红外热成像仪探测器的单个敏感元通过光学系统后所对应的空间光学角,也叫空间分辨力.

注:瞬时视场角示意图可参见附录A中图A.2.

NB/T10308-2019 3.7 测量视场角measuringfieldofview;MFOV 红外热成像仪探测器可精准测得数据的最小的像素范围.

3.8 发射率normalemissivity 某一物体在一特定波长和温度下的发射辐射强度与理想黑体在相同波长和温度下所发射的发射强度 之比. 3.9 背景辐射backgroundradiation 由红外传感装置接收到的,非被检测表面所发射的全部辐射.

注:背景辐射包含外源反射辐射.

3.10 辐射亮度radiance 单位投影面积在单位立体角内的离源辐射通量.

注:单位为瓦每球面度平方米[W/(srm²)].

4测试目的和主要物理参数 4.1电热元件用红外温度场分布测试的目的 相较于接触式的单点温度测量法,红外温度场分布测试能够同时对整个发热源的表面温度进行测量, 使用户能够了解电热元件的表面温度分布.

同时由于红外温度场分布测试属于非接触式测量法,不必接 触在工作时会出现高温的电热元件,从而让用户安全迅速获得温度场数据.

本标准通过建立一系列标准化的基础测试方法,克服红外温度场测量不确定度较大的问题,使电热 元件的红外温度场分布测试的数据尽量准确,并以此获得有效的电热元件正常或异常工作情况下的温度 场数据.

4.2主要物理参数 影响测量结果的主要物理参数: a)发射率,无量纲: b)波长,单位为微米(μm); c)视场角,单位为弧度(rad).

5技术要求 5.1环境要求 5.1.1检测时应注意被检电热元件的温度状态,使人员和设备与之保持安全距离,以免资伤或造成设备 损坏.

5.1.2测试环境应尽量避免背景辐射对测量造成误差.

此外,也应尽量避免包括太阳、照明用灯在内的 光源导致测量产生误差.

一般应遮挡阳光测试和关灯测试,或通过搭建封闭的无光非光面黑漆测试角或 无风网箱来避免外源辐射干扰.

5.1.3测量时红外热成像仪所处的环境温度和湿度不得超过其设计要求,如确实需要靠近高温环境测 量,应使用冷却装置保护红外热成像仪或通过红外窗口进行测试.

5.1.4红外热成像仪的工作和储存环境均应避免静电、电弧焊机和强烈的电磁场的影响.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