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0175.3-2021 纺织品 生物化学分析方法 第3部分:有机磷类农药(酶联免疫法).pdf
ICS 59.080.01 CCS W 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0175.3 2021 纺织品生物化学分析方法 第3部分:有机磷类 农药(酶联免疫法) Textiles-Methods of biochemical analysis-Part 3: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2021-05-21发布 2021-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40175.3-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期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GB/T40175《纺织品生物化学分析方法》的第3部分.
GB/T40175已经发布了以下 部分: 第1部分:镉和铅(胶体金法): 第2部分: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酶联免疫法): 第3部分:有机磷类农药(爵联免疫法).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南京海关工业产品检测中心、江南大学、中纺标(深圳)检测有限公司、南京师范大 学、南京海关动植食产品检测中心、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江苏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 晋江中纺标检测有限公司、纺织工业标准化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丽娜、压华、唐泰山、周静珠、刘丽强、周佳、斯颖、王建平、蔡建和, GB/T 40175.3-2021 纺织品生物化学分析方法 第3部分:有机磷类农药(酶联免疫法) 警示:使用本文件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
本文件并未指出可能的安全问题.
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纺织品中甲基对硫磷、甲基对氧磷、杀硫磷、倍硫磷四种有机磷类农药残留量的酶 联免疫检测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各种纺织品.
2规范 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原理 试样中的有机磷类农药与试剂盒中已包被在酶标板上的有机磷类农药抗原竞争性结合有机磷类农 药抗体,再加人酶标二抗,在酶标板上形成抗原-一抗-酶标二抗复合物.
复合物与显色剂发生反应,用 酶标仪测定吸光度值,吸光度值与试样中的农药残留量呈负相关.
5试剂与材料 所用试剂应均为分析纯,水为符合GB/T6682规定的三级水.
5.1有机磷类农药测定酶联免疫试剂盒:附录A给出了一种有机磷类农药酶联免疫试剂盒示例,试剂 盒组成如下: a)酶标板.
b)有机磷类抗体工作溶液.
c)酶标二抗.
d)甲基对硫磷标准工作溶液:可使用试剂盒中提供的标准工作溶液,也可按如下方法配制.
准确称取50.0mg甲基对硫磷标准品(CAS号298-00-0,纯度≥99%)置于100ml容量瓶中, 加人少量甲醇(5.6)溶解后,用甲醇定容至刻度,浓度为500.0mg/L,然后根据需要的系列标 GB/T 40175.3-2021 准溶液工作浓度进行稀释.
e)底物A液:每升包含13.6g醋酸钠、1.6g柠檬酸、0.3ml.过氧化氢(30%)的水溶液.
D)底物B液;每升包含13.6g醋酸钠.1.6g柠檬酸,0.2g3.3',5,5'-四甲基联苯胺的水溶液.
g)终止液:每升包含54.3mL浓硫酸(98%)的水溶液.
温20 的水溶液.
5.2洗涤液:使用前将浓缩洗涤液5.1h)按照体积比119加水稀释(1份浓缩洗涤液9份水).
5.3显色液:使用前将底物A液5.1e)和底物B液5.1f)按体积比1:1混合.
5.4正已烷.
5.5乙酸乙酯.
5.6甲醇.
5.7磷酸盐缓冲溶液(0.01mol/L):在800mL去离子水中溶解8.0g氯化钠、0.2g氯化钾、1.44g磷 酸氢二钠和0.24g磷酸二氯钾.用0.01mol/1.盐酸词节溶液的pH值至7.4.加水定容至1000ml.
5.8甲醇-磷酸盐缓冲溶液:按照体积比114将甲醇与缓冲溶液(5.7)混匀.
6设备仪器和器Ⅲ 6.1酶标仪:波长450nm. 6.2天平:感量0.1g和0.0001g. 6.3微量可调移液器及配套吸头;50gl、100pL、1000pl.
6.4可控温的超声波浴:工作频率为40kHz,控温精度为±5℃C.
6.5氮吹仪.
6.6烘箱:控温精度为土1℃.
6.7pH计:配备玻璃电极,测量精度至少精确到0.1. 7试验步骤 7.1试样前处理 称取5g代表性的试样,剪碎至5mm×5mm以下,混匀.
从混合样中称取1.0g试样,置于 50mL带旋盖的离心管中.
准确加人20ml体积比为1:1的正己烷(5.4)和乙酸乙酯(5.5)混合溶剂, 置于45C的超声波浴(6.4)中萃取30min.取1mL萃取液,氮气吹干.用100xl.甲醇-磷酸盐缓冲溶液 (5.8)复溶,待测.
7.2酶联免疫检测 7.2.1测试前需要将试剂放置至室温(20℃~25C)后方可使用.
7.2.2取系列甲基对硫磷标准工作溶液5.1d)和待测样品溶液(7.1)各50μL分别加入至相应的酶标板 5.1a)孔中,每个溶液平行测试2个,然后再分别加人50gl.有机磷类抗体工作溶液5.1b),在烘箱(6.6) 中37℃下反应30min 7.2.3弃去孔中液体.并将酶标板5.1a)剩余残液在吸水纸上拍干.
每孔注满洗涤液(5.2),轻轻振荡, 放置2min,弃去孔中液体,并在吸水纸上拍干,重复洗涤4次, 7.2.4在每孔中加人50xL酶标二抗5.1c),在烘箱(6.6)中于37C下反应30min.
7.2.5弃去孔中的液体,并将酶标板剩余残液在吸水纸上拍干,每孔注满洗涤波(5.2),轻轻振荡,放置 2min,弃去孔中液体,并在吸水纸上拍干,重复洗涤4次.
2 GB/T 40175.3-2021 7.2.6在每孔中加人50pL显色液(5.3),在烘箱(6.6)中于37℃下避光显色15min, 7.2.7在每孔中加人S0pl.终止液5.1g)以终止反应,于10min内用波长450nm的酶标仅(6 1)测定 吸光度值.
7.3空白试验 在不加试样的情况下,按上述步骤进行试验.
8结果计算与表达 8.1相对吸光度值的计算 分别计算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的平均吸光度值,按公式(1)计算标准溶液或样品溶液的相对吸光 度值, A= B × 100% 式中: A-相对吸光度值; B-系列标准工作溶液或样品溶液的平均吸光度值; B.
-0μg/L标准工作溶液的平均吸光度值.
8.2绘制标准工作曲线 以相对吸光度值为组坐标(%),标准工作溶液浓度(pg/L)的对数值为横坐标,绘制标准工作曲线.
每次试验均应绘制标准工作曲线.
8.3有机磷类农药浓度的计算和结果表达 从8.2中绘制的标准工作曲线上,读取样品溶液相对吸光度值所对应的有机磷类农药浓度,按公 式(2)计算试样中的有机磷类农药的含量.
x_20××V m 式中: X-试样中有机磷类农药的含量,单位为微克每千克(pg/kg); 一从标准工作曲线上得到的试样中有机磷类农药浓度,单位为微克每升(pg/L); V复溶后样品溶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 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计算结果应扣除空白,精确至一位小数.
如被测试样中有机磷类农药含量小于2.0pg/kg,则结果表示为未检出;如含量超过或等于2.0pg/kg, 则结果为实测值,宜使用GB/T18412.3中规定的方法或其他仪器分析方法再进行检测, 9检出限 以甲基对硫磷计,检出限为2.0μg/kg, 10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至少应给出下述内容: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40175.2-2021 纺织品 生物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酶联免疫法).pdf
ICS 59.080.01 CCS W 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0175.2 -2021 纺织品生物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拟除虫菊 酯类农药(酶联免疫法) Textiles-Methods of biochemical analysis Part 2:Pyrethroid pesticides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2021-05-21发布 2021-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40175.2-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期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GB/T40175《纺织品生物化学分析方法》的第2部分.
GB/T40175已经发布了以下 部分: 第1部分:和铅(胶体金法): 第2部分: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酶联免疫法): 第3部分:有机磷类农药(酶联免疫法).
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南大学、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南京海关工业产品检测中心、纺织工 业标准化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海关动植食产品检测中心、江苏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晋江 中纺标检测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背传来、王建平、侯建军、斯颖、章辉、刘丽强、吴丽娜、唐泰山、蔡建和.
GB/T 40175.2-2021 纺织品生物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酶联免疫法) 警示:使用本文件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
本文件并未指出可能的安全问题.
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纺织品中甲氰葡酯、浪氰葡酯、氯氟萄酯、高效氯氰菊酯、氟氯氰葡酯、氯丙萄酯、苯醚 氰菊酯七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的酶联免疫检测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各种纺织品.
2规范 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原理 试样中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与试剂盒中已包被在微孔板上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抗原竞争性结合拟 除虫菊酯类农药抗体,再加人酶标二抗,在微孔板上形成抗原-一抗-酶标二抗复合物,复合物与显色剂 发生反应,用酶标仪测定吸光度值.
吸光度值与试样中的农药残留量呈负相关.
5试剂与材料 所用试剂应均为分析纯,水为符合GB/T6682规定的三级水.
5.1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测定酶联免疫试剂盒:附录A给出了一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测定酶联免疫试 剂盒示例,试剂盒组成如下: a)酶标板.
b)拟除虫葡酯类抗体工作溶液.
c)酶标二抗.
d)甲氰菊醋标准工作溶液:可使用试剂盒中提供的标准工作溶波,也可按如下方法配制.
准确称取50.0mg甲氰菊酯标准物质(CAS号:64257-84-7.纯度>99%)于100ml.容量瓶中, 加人少量甲醇(5.6)溶解后,用甲醇定容至刻度,浓度为500.0mg/L.然后根据需要的系列标 准溶液工作浓度进行稀释.
e)底物A液:每升包含13.6g醋酸钠、1.6g柠檬酸、0.3mL过氧化氢(30%)的水溶液.
f)底物B液:每升包含13.6g醋酸钠、1.6g柠檬酸.0.2g3.3,5.5'-四甲基联苯胺的水溶液.
GB/T 40175.2-2021 g)终止液:每升包含54.3mL浓硫酸(98%)的水溶液.
h)浓缩洗涤液:10倍浓缩,每升包含0.5g磷酸二氢钠、6 0g磷酸氢二钠、16.0g氯化钠、0.5ml 吐温--20的水溶液.
5.2洗涤液:使用前将浓缩洗涤液5.1h)按照体积比1:9加水稀释(1份浓缩洗涤液9份水).
5.3显色液:将底物A液5.1)和底物B液5.1f)使用前按体积比11混合.
5.4正已烷.
5.5石油醚.
5.6甲醇.
5.7磷酸盐缓冲溶液(0.01mol/L):在800ml去离子水中溶解8.0g氧化钠、0.2g氧化钾、1.44g磷 酸氢二钠和0 24g磷酸二氢钾.用0.01mol/1.盐酸调节溶液的pH值至7.4.加水定容至1000ml.
5.8甲醇-磷酸盐缓冲溶液:按照体积比114将甲醇与缓冲溶液(5.7)混匀.
6设备仪器和器Ⅲ 6.1酶标仪:波长450nm. 6.2天平:感量0.1g和0.0001g. 6.3微量可调移液器及配套吸头:50pL、100L、1000pL 6.4可控温的超声波浴:工作频率为40kHz,控温精度为土5C.
6.5氮吹仪.
6.6烘箱:控温精度为士1℃.
6.7pH计:配备玻璃电极,测量精度至少精确到0.1. 7试验步骤 7.1试样前处理 称取5g代表性的试样,剪碎至5mm×5mm以下,混匀.
从混合样中称取约1.0g试样,置于 50mL带旋盖的离心管中.
准确加人20mL体积比为1:1的正已烷(5.4)和石油醚(5.5)混合溶剂,置 于45C的超声波浴(6.4)中萃取30min,取1ml.萃取液,氮气吹干,用100p1甲醇-磷酸盐缓冲溶液 (5.8)复济,待测.
7.2酶联免疫检测 7.2.1测试前需要将试剂放置至室温(20℃~25℃)后方可使用.
7.2.2取系列甲氰菊酯标准工作溶液5.1d)和待测样品溶液(7.1)各50μL.分别加人至相应的酮标板 5.1a)孔中,每个溶液平行测试2个.然后再分别加人50pL拟除虫菊酯类抗体工作溶液5.1b),在烘箱 (6 6)中37C下反应30min.
7.2.3弃去孔中液体,并将酶标板5.1a)剩余残液在吸水纸上柏干.
每孔注满洗涤液(5.2),轻轻振荡, 放置2min,弃去孔中液体,并在吸水纸上拍干,重复洗涤4次.
7.2.4在每孔中加人50pL酶标二抗5.1c),在烘箱(6.6)中于37C下反应30min.
7.2.5弃去孔中的液体,并将酶标板到余残液在吸水纸上拍干,每孔注满稀洗涤液(5.2),轻轻振荡,放 置2min,弃去孔中液体,并在吸水纸上拍干,重复洗涤4次.
7.2.6在每孔中加入50pl显色液(5.3),在烘箱(6.6)中于37℃下避光显色15min, 7.2.7在每孔中加入50pl.终止液5.1g)以终止反应,于10min内用波长450nm的酶标仪(6.1)测定 吸光度值.
7.3空白试验 在不加试样的情况下,按上述步骤进行试验, GB/T 40175.2-2021 8结果计算与表达 8.1相对吸光度值的计算 分别计算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的平均吸光度值.
按公式(1)计算标准溶液或样品溶液的相对吸光 度值.
A= 8 B. ×100% ....( 1 ) 式中: A-相对吸光度值; B--系列标准工作溶液或样品溶液的平均吸光度值: B-0pμg/L.标准工作溶液的平均吸光度值.
8.2绘制标准工作曲线 以相对吸光度值为纵坐标(%),标准工作溶液浓度(pg/L)的对数值为横坐标,绘制标准工作曲线.
每次试验均应绘制标准工作曲线.
8.3结果计算 从7.2绘制的标准曲线上读取样品溶液相对吸光度值所对应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浓度.
按公式 (2)计算试样中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含量.
m 式中: X-试样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含量,单位为微克每千克(pg/kg); c. 从标准工作曲线上得到的试样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浓度,单位为微克每升(μg/L.): V 复溶后样品溶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 一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计算结果应扣除空白.精确至一位小数.
如被测试样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含量小于10pg/kg,则结果表示为未检出:如含量超过或等于 10μg/kg.则结果为实测值宜使用GB/T18412.4中规定的方法或其他仪器分析方法再进行检测.
9检出限 以甲氰菊酯计,检出限为 10μg/kg.
10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至少应给出下述内容: a)本文件的编号: b)样品来源及描述: c)测试结果: d)试验日期; e)任何偏离本文件的细节,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40175.1-2021 纺织品 生物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镉和铅(胶体金法).pdf
ICS 59.080.01 CCS W 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0175.1 -2021 纺织品 生物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镉和铅(胶体金 法) Textiles-Methods of biochemical analysis Part 1:Cadmium and lead (colloidal gold method) 2021-05-21发布 2021-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40175.1-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期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GB/T40175《纺织品生物化学分析方法》的第1部分.
GB/T40175已经发布了以下 部分: 第1部分:和铅(胶体金法): 第2部分: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酶联免疫法): 第3部分:有机磷类农药(酶联免疫法).
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江南大学、纺织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南京海关工 业产品检测中心、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南京财经大学、南京海关动植食产品检测中心、中纺 标(深圳)检测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曹锡忠、周佳、刘丽强、丁友超、邢营瑞、王建平、唐泰山、章辉、蔡建和.
GB/T 40175.1-2021 纺织品生物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镐和铅(胶体金法) 警示:使用本文件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
本文件并未指出可能的安全问题.
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采用胶体金法测定纺织品中可萃取幅和铅含量的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各类纺织产品中锅和铅的筛选测定.
2规范 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3922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汗渍色牢度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文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原理 酸性汗液中的辐和铅离子,经整合剂整合后,与标记了韬和铅单克隆抗体的胶体金微粒发生呈色反 应,额色深浅与试样中的辐和铅的含量相关.
用读数仪测定试纸条上的反应线和控制线颜色深浅,根据 颜色深浅和内置于读数仅的曲线自动计算出试样中锡和铅的含量.
5试剂和材料 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实验室用水应符合GB/T6682中三级水.
5.1稀硝酸溶液(1%.体积分数).
5.2氢氧化钠溶液(40g/L).
5.3锅整合剂:乙二胺四乙酸(EDTA).
5.4铅整合剂:1-(4-异硫氰苄基)乙烯基二胺-N,N.N.N-四乙酸(ITCBE).
5.5N-2-羟乙基哌嗪-N'-2-乙磺酸(HEPES).
5.6氯化钾(KCI) 5.7氯化钠(NaCI).
5.8氢氧化钾溶液(56g/L.). GB/T 40175.1-2021 NaC1(5.7)溶于900mL超纯水,以氢氯化钾溶液(5.8)调pH至9.0.定容至1 L.
5.10二甲亚.
5.11酸性汗液:根据GB/T3922的规定配制酸性汗液,试液应现配现用.
5.12销和铅的标准储备溶液:应使用有证标准物质,也可以按照如下方法配置: a)镉(Cd)标准储备溶液(100mg/L),称取0.203g氧化镉(CdCl5/2HO).溶于水,移人 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 b)铅(Pb)标准储备溶液(100mg/L),称取0.160g硝酸铅[Pb(NO ):J.用10mL硝酸溶液 (19)溶解,移人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 c)系列混合工作溶液分别吸取1ml.标准储备溶液和1ml.铅标准储备溶液于同一100ml 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此溶液锡和铅的浓度均为1mg/1..
再用水分别稀释至 0 005 mg/IL. 0 01 mg/1. 0 02 mg/I. 5.13镐报合剂溶液:溶解1mg整合剂(5.3)于HBS缓冲液(5.9)中,完全溶解,然后用缓冲液(5.9) 稀释至30mL,待用.
5.14铅整合剂溶液:溶解1mg铅警合剂(5.4)于1mL二甲亚(5.10)中.完全溶解,然后用缓冲液 (5 9)稀释至20mL,待用.
6仪器设备和装置 6.1pH计或者pH试纸(1~14).
6.2天平:感量0.01g和0.0001g.
6.3恒温水浴振荡器:控温精度士1℃,振荡频率精度为土1次/min. 6.4液涡振荡器.
6.5计时器:精确到s 6.6干式温洛器:控温精度士1C.
6.7胶体金读数仪:可测定并显示胶体金定量试纸条的测定结果.
6.8重金属福或铅快速定量检测试纸条:由金标微孔、试纸条、标准由线卡(码)组成;需冷藏储存,具体 储存条件参照使用说明.
重金属福或铅快速定量检测试纸条性能评价要求见附录A.
6.9具塞三角烧瓶:150ml. 7样品溶液制备 7.1取代表性样品.剪碎至5mm×5mm以下.混匀.称取4g试样两份(供平行试验).精确至0.01g.
振荡器(6.3)中,以60次/min的振荡额率振荡60min后取出,静置冷却至室温,过滤后萃取液备用.
7.2用氢氧化钠溶液(5.2)或稀硝酸溶液(5.1)将萃取液(7.1)调节至pH7~pH8.用pH计或者pH试 纸(6.1)确认.
分别取0.9ml调节后的溶液加人0.1mL辐整合剂溶液(5.13)或者铅整合剂溶液 (5.14).充分振荡混匀后待测,该项操作应在5min内完成.
注:不网厂家福和铅胶体金快速定量试纸条所需要的样品溶液制备方法可能不同根据使用说明规定的处理方法 进行操作, 8样品测定 8.1将重金属和铅快速定量检测试纸条(6.8)从冷藏状态(2℃~8C)取出放置至室温.
2 GB/T 40175.1-2021 8.2打开干式温浴器(6.6)预热至40℃ 8.3打开胶体金读数仪(6.7)并取系列标准工作溶液(5.12),导人相对应标准曲线,选取待测样本类型 和批次.
8.4准确移取200pl.待测溶液(7.2),缓慢加入金标微孔中,并将金标微孔置于40C的干式温浴器 (6.6)中保持5min.
再将试纸条插人金标微孔中.反应5min, 8.5取出试纸条并擦除下端样品垫,观察C线(控制线)和T线(反应线)显色情况(参见附录B),若出 现下述情况,视为无效检测: a)C线不出现、弥散或严重不均匀. b)C线出现,但T线弥散或严重不均.
8.6打开胶体金读数仪(6.7)配备的试纸条配套卡壳,将试纸条置于卡壳内并插入胶体金读数仅(6.7) 中,点击“检测”",胶体金读数仪(6.7)自动显示镉或铅的含量.
该测定步骤需在1min内完成.
注:不同厂家干式温浴器和胶体金读数仅的使用方法可能不同,根据产品使用说明的规定进行操作.
9试验数据处理 试样中辐和铅含量由读数仪自动计算并显示,取两次结果的平均值,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g/kg).
注:结果判定为无效、阳性的杆品,根装GB/T17593进一步测定 10精密度 在同一实验室,由同一操作者使用相同设备,按相同的测试方法,并在短时间内对同一被测对象相 互独立进行的测试,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均不大于这两个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的 10%,以大于这两个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的10%情况不超过5%为前提.
11检出限 本方法销和铅的检出限均为0.1mg/kg.
12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至少应给出下述内容: a)使用的文件: b)样品来源及描述; c)测试结果; d)试验日期: e)任何偏离本文件的组节.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40153-2021 气象资料分类与编码.pdf
ICS 07.060 CCS A 4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0153 -2021 气象资料分类与编码 Classification and coding of meteorological data 2021-05-21发布 2021-09-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40153-2021 目 前言 引言 1范围 2规范 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气象资料分类与编码方法 4.1分类方法 4.2编码方法 5气象资料的一级分类与代码 6公共属性的分类与代码 6.1概述 6.2区城属性的分类与代码 6.3时间属性的分类与代码 参考文. GB/T40153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期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气象局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气象基本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6)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照安元、王颖、李崇、谭婷婷.
GB/T40153-2021 引言 气象资料是典型的具有时间和空间属性的地球科学数据.
气象资料是我国历史年代最长、保存最 完整、最系统的地球信息资源之一.
我国具有100多年的气象仪器观测历史,长期以来,已积累了大量 的基础气象数据,随着气象探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气象数据加工处理能力的不断提升,当前我国每年 新增的气象资料的容量超过1000TB.
气象资料来源复杂、种类繁多、格式多样、表现形式各异、数据 量巨大,使得对气象资料的有效管理十分复杂和困难,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气象资料以数 字化形式存在,要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气象资料的有效管理,首先应对气象资料进行合理分类同时赋 予每种资料以客观明确的表达,即进行数字编码和命名,因此,对气象资料进行合理分类,并进行编码, 从面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是对气象资料进行规范管理的根本途径.
同时,气象与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关系密切,气象环境条件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
规范气象资 料使用机构对气象资料的管理和利用,可有效提升气象服务于国民经济各行业的能力,增强气象资料的 服务效益.
GB/T 40153-2021 气象资料分类与编码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气象资料的分类与编码方法,一级分类与代码以及公共属性的分类与代码.
本文件适用于气象资料的收集汇交、加工处理、存储归档和应用服务等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2260-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36109-2018中国气象产品地理区划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气象资料meteorological data 使用各种观、探测于段获取的地球表面和地球大气的状态、现象及其变化过程的记录,以及以此为 基础,通过各种技术方法进行加工处理生成的各类衍生和加工产品.
注1:气象资料的记录可表达为文字、数字、图形图像、音视额等.
注2:气象资料的记录载体包括纸质载体、磁性载体、光电子载体等.
3.2 分类classification 按照选定的属性(或特征)区分气象资料,将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气象资料集合在一起的过程.
[米源;GB/T10113-2003,2.1.2,有修改] 3.3 线分类法methodof linear classification 将分类对象按所选定的若干属性或特征(作为分类的划分基础)逐次地分成相应的若干个层级的类 目,并排列成一个有层次的,逐级展开的分类体系.
[来源:GB/T10113-2003.2.1.5.有修改] 3.4 面分类法method of area classification 将所选定的分类对象的若干属性或特征视为若干个“面”,每个”面”又可分成许多被此独立的若干 个类目 注:使用时根据需要将这些“面“中的类目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复合类目.
[来源:GB/T10113-2003,2.1 6,有修改]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40108-2021 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pdf
ICS 03.140 CCS A 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0108 -2021 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评价 Evaluation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journals 2021-05-21发布 2021-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40108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期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知识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54)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荆林波、张青松、苏金燕、运万辉、耿海英、余倩、王雅静.
GB/T40108-2021 引言 为规范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评价活动,特此构建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体系.
期刊评价标准是 加强和引导我国学术期刊建设,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推动中国特色 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制度保障.
本文件在结合国内外期刊评价标准体系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基础上,设计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的评价指标体系,旨要创建一套具有科学性、权威性、指导性、工具性和可操作性的学术期刊评价标准.
GB/T 40108-2021 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的原则、评价体系和评价程序.
本文件适用于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评价.
在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建设与管理、科研诚信监 督与改进,以及期刊信息化研发与建设等方到可以作为参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评价客体evaluation objeet 评价活动中的被评价对象,主要指学术期刊.
3.1.2 评价主体evaluation subject 对评价客体进行组织、实施评价活动的机构或个人,包括科研管理部门、第三方评价机构和学术共 同体等.
3.1.3 吸引力attraetive power 评价客体吸引资源的能力,评价客体的外部声誉.
注1:良好的外部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作者和读者提升评价客体的关注度、汇集力和竞争力.
注2:在期刊评价活动中,吸引力则表现为学术期刊作为评价客体.展现于公众面前的良好学术形象和综合竞争能 力,它包含诸多国素,如荣誉、奖项、口确等.
3.1.4 管理力managementpower 评价客体的内部运作能力,评价客体保持发展的能力.
3.1.5 影响力impactpower 评价客体的吸引力和管理力最终体现为对外传插、实践应用,以及对学术理论、公共政策等产生作 用的能力.
注:影响力通盖学术影响力与社会实践影响力,是评价客体实力的直接表现.
3.1.6 影响因子impactfactor 测度一篇期刊论文在一定时间内被其他期刊引用的次数.
GB/T 40108-2021 注:学术期刊影响因子(ImpactFactor.IF)是指某期刊在统计年前两年发表的论文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前两年 内发表的论文总数,它可以量一篇在学术期刊上已发表的文章在其他科学文献中被引用的程度.
[来源:1SO 5127:2017.3.11.7.14] 3.1.7 引用citing 作者为了闸述自已的观点面使用其他文献中的一定内容的行为.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M1吸引力管理力影响力Atractive power-Management power-Impact power 4评价原则 4.1公开性 评价主体应保障评价客体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
4.2客观性 评价主体应以评价标准为依据和准绳,基于评价客体的基本特征,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
4.3公正性 评价主体在评价过程中应平等地对待评价客体.
4.4科学性 评价的方法、指标、程序应客观合理,评价结果应具有可验证性,评价过程和结果应具有可重复性.
4.5独立性 期刊评价的独立性分为两个方面: 8)评价活动的独立性期刊评价主体不受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干预,且与各种利益方无私相授受 行为,完成对评价客体学术水平、声誉和影响力的评价: b)评价指标的独立性在指标设置过程中尽可能减少指标间的关联度,避免显见的包容关系:对 相关联的指标尽量选择其中一个指标来闸释评价客体的某个方面.
5评价体系 5.1评价模型 评价主体从吸引力、管理力和影响力三个层次对评价客体进行评价,人文社会科学AM1评价模型 如图1所示.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36414-2018 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仪表容错性能技术规范.pdf
ICS 25.040.40 N 11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6414 -2018 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 仪表容错性 能技术规范 Process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device- Specificationforevaluatinginstrumentsfaulttoleranceperformance 2018-06-07发布 2019-0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36414-2018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分类 4.1 概述 2 4.2 按容错的形式分类 4.3 按容错的内容分类 4.4 按容错措施的载体分类 5技术要求 5.1 缺省状态 5.2 预防型容错 5.3 警示型容错 5.4 承受型容错 5.5 纠错型容错 6试验方法 概述 6.2 预防型容错 6.3 警示型容错 承受型容错 6.5纠错型容错 8 7评价报告 附录A(资料性附录) 容错措施简介 11 附录B(资料性附录) 特殊环境下承受型容错 13 参考文献. 16 GB/T 36414-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归口.
本标准由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北京广利核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北京瑞普三元计装科技有限公司、福建顺昌 虹润精密仪器有限公司、上海威尔泰工业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中控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上海自 动化仪表有限公司、上海理工大学、西南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范铠、江国进、白涛、李振中、陈志扬、李程生、陈宇、倪敏、王亚刚、周雪莲、王骏、 李明华、苏杏丽、孙永滨、孟广国、梁中起、龙威、赵勇、吕秀红、刘春明.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正式版 GB/T 36411-2018 智能压力仪表 通用技术条件.pdf
ICS 17.100 N 11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6411 -2018 智能压力仪表 通用技术条件 IntelligentpressureinstrumentGeneral technicalrequirements 2018-06-07发布 2019-0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36411-2018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 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参数. 4.1测量类别 4.2测量范围 精确度等级 3 压力接头 4.5 电源 5要求 5.1 基本误差 5.2 回差 5.3 重复性 5.4 示值波动 5.5 稳定性 5.6 参数设定和调整功能 5.7 自诊断及报警功能 5.8 通信功能 5.9 耐压强度 5.10 密封性 5.11 绝缘性能 5.12 防爆性能 5.13 外壳防护 5.14 高温 5.15 低温 5.16 湿热 5.17 振动. 6 5.18 电磁环境影响 5.19 抗运输环境性能 5.20 外观. 6试验方法 6 6.1 试验条件 9 6.2 试验用标准仪器 10 6.3 试验点的选取 10 6.4 基本误差试验 6.5 回差试验. 10 GB/T 36411-2018 6.6 重复性试验 10 6.7 示值波动试验 I 6.8 稳定性试验 11 6.9 参数设定和调整功能 II 6.10 自诊断及报警功能 11 6.11 通信功能 11 6.12 耐压强度 11 6.13 密封性 11 6.14 绝缘性能 II 6.15 防爆性能 11 6.16 外壳防护 12 6.17 高温 12 6.18 低温 12 6.19 湿热 12 6.20 振动 12 6.21 电磁环境影响试验 12 6.22 抗运输环境性能 13 6.23外观 13 7检验规则. 13 7.1出厂检验 13 7.2型式检验 14 8标志. 15 8.1产品标志.. 15 8.2铭牌.. 15 9包装、运输及贮存 15 9.1包装 15 9.2运输. 15 9.3贮存.. 15 GB/T36411-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康斯特仪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计量科学研究院、上海赛途仪器仪表 有限公司、重庆昆仑仪表有限公司、西仪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普赛迅仪器仪表有限公司、安徽天康(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红旗仪表(长兴)有限公司、秦川机床集团宝鸡仪表有限公 司、杭州丰源铜业有限公司、陕西创威科技有限公司、雷尔达仪表有限公司、上海乐研电气有限公司、上 海精普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济南金宝马电子仪表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士春、范丽俊、周秉直、秦军、王小平、潘征宇、周春龙、周步余、付尔敏、邵定华、 杨卫东、周永华、吴洪威、黄勤俭、王浩、甘蓉、陆建军、夏铁新.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公路养护工程预算编制办法及定额“营改增”调整方案的通知-云交管养【2016】868号.pdf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文件 云交管 养[2016 ]868 号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公路养护工程 预算编制办法及定额“营改增 ” 调整方案的通知 各州、市交通运输局,省公路投资公司、省公路局、省路政总队, 昆玉、曲陆、富砚、安晋、磨思、锁蒙高速公路公司: 为满足“营改增”后公路行业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的需要,按照 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计价依据调整方案》交 办公路〔2016】66号)的要求,厅工程造价局制订了《云南省 公路养护工程预算编制办法及定额“营改增”调整方案》.
经过测 算、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完善后,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交通 201年10月202 抄送:厅工程造价局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 2016年10月20日印发 附件: 云南省公路养护工程预算编制办法及定额 “营改增”调整方案 一、适用范围 自2016年5月1日起,执行云南省地方标准《公路养护工程预 算编制办法及定额》(JT53/T001-2013)(以下简称《养护编办及 定额》)公路养护工程计价依据,对我省行政区域内的公路养护工程 项目预算等造价文件的编制和管理,应按本方案调整.
二、费用项目组成内容调整 (一)费用项目组成.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后,我省公路养护工程预 算费用组成作以下调整,其他与现行《养护编办及定额》的内容一致.
1.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及地方教育费附加调整列入企业 管理费,其费率已含在调整后的企业管理费基本费用费率中,不另行 计算.
2.公路养护工程费的税金是指国家税法规定应计入公路养护工 程造价的增值税销项税额.
(二)营改增后公路养护工程费的计算.
营改增后,公路养护工程费按以下公式计算.
公路养护工程费=税前工程造价×(1建筑业增值税税率).
1 式中:税前工程造价=直接费间接费利润.
直接费=直接工程费(含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其他 工程费.
间接费=规费企业管理费.
建筑业增值税税率为11%.
以上各项费用均以不含增值税(可抵扣进项税额)的价格(费率) 进行计算.
三、费用标准和计算方法 (一)人工费,不作调整.
(二)材料费.
材料预算价格由材料原价、运杂费、场外运输损耗、采购及仓库 保管费用组成,其中材料原价、运杂费按不含增值税(可抵扣进项税 额)的价格确定.
材料单价各项组成调整方法见下表1: 表1材料价格各项组成调整方法 序号 材料单价组 成内容 调整方法及适用税率 1 材料 材料原价、运杂费及运输损耗率按以下方法分别扣减.
1.1 材料原价 材料原价按不含增值税(可抵扣进项税额)的价格确定.
1.2 运杂费 按照交通运输业服务适用税率11%扣减.
1.3 运输损耗率 运输过程所发生损耗增加费,以运输损耗率计算,随材料原价和 运杂费扣减而扣减.
材料采购及保管费,以材料的原价加运杂费及场外运输损耗的合 计数为基数,乘以采购及保管费费率计算,材料的采购及保管费费率 采购及 2 为2.67%.
保管费 外购的构件、成品及半成品的预算价格,其计算方法与材料相同, 但构件(如外购的钢桁梁、钢筋混凝土构件及加工钢材等半成品)的 采购及保管费率为1.07%.
2 (三)施工机械使用费 机械台班单价的计算按《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JTG/T B06-03-2007)和《云南省公路养护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JT53/T 001-2013)中数值乘以表2对应的调整系数计算,计算结果取2位小 数.
表2“营改增”实施后施工机械台班单价调整系数 序号 费用构成项目 系数 备注 1 不变费用 (1) 折旧费 0.855 (2) 大修理费 88°0 (3) 经常修理费 868′0 (4) 安装拆卸及辅助设施费 1 2 可变费用 (1) 人工 1 (2) 动力燃料费 以不含进项税的动力燃料预算价 格进行计算.
(3) 车船使用税 1 (四)其他工程费 1.日常保养其他工程费费率调整结果: 表4-4-1日常保养冬季施工增加费费率表(%) 工程类别 区城类别 冬区(I) 准区 高建公路 0.47 普通公路 0.46 等外级公路 0. 46 表4-5-1日常保养雨季施工增加费费率表(%) 区域类别 工程类别 5 6 5 6 雨量1区 雨量11区 高速公路 0.21 0.31 普通公路 0.21 0.30 等外级公路 0.21 0.30 3 -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33215-2016 气瓶安全泄压装置.pdf
ICS23.020.30 J 7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3215 -2016 气瓶安全泄压 装置 Pressure relief devices for gas cylinders 2016-12-13发布 2017-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33215-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全国气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宁波三安制阀有限公司、金华市水汇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北京天海工业有限公司、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大连市锅炉压力容器检验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粤染、黄强华、张保国、胡军、翁国栋、石磊、邵咏青、孙黎、王艳辉.
GB/T 33215-2016 气瓶安全泄压装置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气瓶安全泄压装置的类型、结构型式、设置原则、选用原则、基本要求、安全泄放量与 泄压装置额定排量的计算、动作压力或温度的确定原则以及安装与维护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结构型式和盛装各类气体的气瓶.
2规范 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3005气瓶术语 GB/T16163瓶装气体分类 3术语和定义、符号 3.1术语和定义 GB/T1300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安全泄压装置pressurerelief device;PRD 为使气瓶在意外高温的环境状态下能迅速自动排气泄压,以保护瓶体不致爆破而装设在瓶上的泄 压装置的总称.
3.1.2 安全泄放量minimumflowcapacityforsafety 为使气瓶在意外高温的环境状态下,瓶内气体压力在达到气瓶许用压力以后不能再继续升高而需 要泄放的最小流量, 3.1.3 额定排量certifiedcapacity 在设定的泄放条件下,装置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排出的气体质量.
3.2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A 泄压装置的最小泄放面积,mm²; A.
气瓶瓶体外表面积,m; C 气体特性系数: K 泄压装置的泄放系数; k 气体绝热指数: M 瓶内所装介质的摩尔质量,kg/kmol; p 泄放压力(绝对压力),MPa; GB/T 33215-2016 注:对爆破片装置,为设计爆破压力:对易熔合金塞装置,为在其动作温度下所装介质的饱和蒸汽压力:对安全泄压 阀,为额定泄放压力.
Q瓶内所装介质在泄放压力下的汽化潜热,kJ/kg; T 泄放压力下介质的绝对温度,K; 气体在绝对压力p、绝对温度T时的压缩系数; V 气瓶的容积,L; W,安全泄压装置的额定排量,kg/h; W.气瓶安全泄放量,kg/h.
4安全泄压装置的类型及结构型式 4.1易熔合金塞装置 由易熔合金塞与塞座组成,塞座与瓶体或阀体连接,当温度达到预定值时,易熔合金熔化,气体 排出.
4.2爆破片装置 由爆破膜片、夹持圈和紧固件组成(对于非重复充装焊接钢瓶,膜片可直接焊在瓶体的开孔处).当 瓶内气体压力达到预定值时,膜片即破裂,瓶内气体自行排出.
4.3安全阅 一种由阀座、阀瓣和弹簧组成的可反复启闭的压力控制装置.
当瓶内气体压力达到预达值时,被弹 簧紧压的阀瓣离开阀座,瓶内气体排出.
压力下降到预定值后,阀瓣又重新闭合, 4.4爆破片一易熔合金塞复合装置 由爆破片与易熔合金塞申联组成的安全泄压装置.
易熔合金塞设置在爆破片激放一侧.
当爆破片 压力达到预定爆破压力,且环境温度也达到预定值,复合装置即排气泄压.
4.5爆破片-安全阅复合装置 由爆破片与安全阔申联组合的泄压装置,当瓶内气体压力达到预定值时,爆破片首先破裂,排出的 气体使安全阀开启,高压气体自动排出.
5气瓶安全泄压装置的设置原则 5.1下列气瓶应装设安全泄压装置: a)车用燃气气瓶; b)消防灭火器用气瓶: c)呼吸器用气瓶: d)溶解乙块气瓶; e)工业用可燃气体气瓶; )盛装深冷液化气体的焊接绝热气瓶; g)盛装液化气体的集束气瓶组: h)长管拖车及管束式集装箱用大容积气瓶.
GB/T 33215-2016 5.2盛装剧毒气体(GB/T16163中FTSC编码第二位数字为"3")、自燃气体的气瓶,禁止装设安全泄 压装置.
液氯钢瓶可不装设安全泄压装置.
5.3非工业用液化石油气钢瓶不装设安全泄压装置.
5.4除5.1、5.2及5.3中规定以外的气瓶是否应装设安全泄压装置由气瓶使用单位与制造单位协商 确定.
6安全泄压装置的选用原则 6.1盛装有毒气体(GB/T16163中FTSC编码的第二位数字为“2")的气瓶,不应单独装设安全阀;盛 装低压有毒气体的气瓶,可装设易熔合金塞装置:盛装高压有毒气体的气瓶,不宜单独装设易熔合金塞 装置,应选用爆破片一易熔合金塞复合装置.
6.2盛装易燃和可燃气体(GB/T16163中FTSC编码的第一位数字为"2")的气瓶,宜装设安全阀或带 安全阅的复合装置.
易熔合金塞装置.
6.4盛装深冷液化气体的焊接绝热气瓶应装设两个安全泄压装置,其中的爆破片用于防止气瓶在火 灾环境下因高温而升压所造成瓶体(内胆)的爆破:而安全阀用于防止气瓶绝热性能完全失效时而导致 的升压爆破.
7对安全泄压装置的基本要求 7.1安全泄压装置的设计结构要求 7.1.1装置的结构应与使用环境和使用条件相适应. 7.1.2装置的设置不应妨碍气瓶的正常使用和搬运.
7.1.3装置运行动作过程中的排气反作用力不致于产生不良影响.
7.1.4盛装易燃气体的气瓶,装置的结构与装设都应使所排出的气体直接排向大气空间,不会受阻挡 或冲击到其他设备上.
7.1.5装置在正常的使用条件下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
7.2安全泄压装置的材科要求 7.2.1制造零件的材料,化学成分与物理性能应均匀.
7.2.3爆破片应用质地均匀的纯金属片(镍、紫铜)或合金片(如镍铬不锈钢、黄例、青铜等)制造.
7.2.4易熔合金塞用易熔合金应是共晶合金,合金的始熔温度、终熔温度与自重流动温度应完全 一致.
7.3安全泄压装置的装设部位要求 7.3.1无缝气瓶的泄压装置应装设在瓶阀上.
7.3.2焊接气瓶的泄压装置可装设在瓶阀上,也可单独装设在气瓶的阀座或封头部位.
7.3.3非重复充装焊接钢瓶的泄压装置可以装设在瓶阀上,也允许将爆破片直接焊接在气瓶封头的开 孔部位 7.3.4集束气瓶组的安全泄压装置应装在连接总管上.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正式版 GB/T 29618.301-2015 现场设备工具(FDT)接口规范 第301部分:通信.pdf
ICS25.040 N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9618.301 -2015 /IEC 62453-301:2009 现场设备工具(FDT )接口规范 第301部分:通信行规集成 FF现场总线规范 Field device tool(FDT)interface specification-Part 301: Communication profile integration-FF fieldbus specification (IEC 62453-301:2009 Field device tool(FDT)interface specification- Part 301:Communication profile integration-IEC 61784 CPF 1 IDT) 2015-12-10发布 2016-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2查直 GB/T 29618.301-2015/IEC 62453-301:2009 目 次 前言 引言 IV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符号、缩略语和约定 3.1术语和定义 3.2符号和缩略语 3.3约定 4基本结构 4.1系统和FDT的拓扑结构. 2 4.2H1设备的FDT拓扑结构 4.3HSE设备的FDT 拓扑结构 4.4嵌套通讯 h 5总线类别 6实例和设备数据的访问 *** 6.1 DTM .. 6.2 BTM 7协议特定的行为 7.1连接管理 7.2Abort 中止 7.3FMS请求和FMS响应的关系 7.4订阀机制 II 8通用数据类型的协议特定使用 12 8.1地... 12 8.2 protocolID 8.3applicationDomain .... 8.4 semanticld . 9协议特定的数据类型. 14 9.1 DTM 14 9.2 BTM 22 10网络管理数据类型 10.1概述 10.2H1网络管理定义 88 10.3HSE网络管理定义 **.39 11通信数据类型 83 11.1通用数据类型 83 GB/T 29618.301-2015/IEC 62453-301:2009 11.2FFFMS数据类型 88 11.3H1通信数据类型 95 11.4HSE通信数据类型 102 11.5FDTFF标准块通信数据类型 110 12通道参数数据类型 112 13设备标识 13.1数据类型STRING的协议具体处理 13.2常见设备类型标识数据类型 13.3扫描识别数据类型. 13.4设备类型标识数据类型-DTM提供 31 99 附录A(资料性附录)实现提示 121 A.1关于趋势订阅配置的提示, 121 A.2关于参数订阅配置的提示 A.3关于事件订阅配置的提示, 122 附录B(规范性附录)支持级别 123 B.1常用 参考文献 GB/T 29618.301-2015/IEC 62453-301:2009 前言 GB/T29618(现场设备工具(FDT)接口规范)分为以下儿个部分: 第1部分:概述和导则; 第2部分:概念和详细描述: 第301部分:通信行规集成FF现场总线规范: 第302部分:通信行规集成通用工业协议; 第303-1部分:通信行规集成PROFIBUS现场总线规范; 第303-2部分:通信行规集成PR()FINET输人输出接口规范: 第306部分:通信行规集成INTERBUS现场总线规范; 第309部分:通信行规集成可寻址远程传感器高速通通; 第315部分:通信行规集成MODBUS现场总线规范; 一第41部分:对象模型行规集成通用对象模型; 一第501部分:通用对象模型的通信实现FF现场总线规范: 一第502部分:通用对象模型的通信实现CIP; 第503-1部分:通用对象模型的通信实现PROFIBUS现场总线规范; 第503-2部分:通用对象模型的通信实现PRFINET输人输出接口规范; -第506部分:通用对象模型的通信实现INTERBUS现场总线规范: 第509部分:通用对象模型的通信实现HART现场总线规范: 第515部分:通用对象模型的通信实现MODBUS现场总线规范; 第61部分:通用对象模型的设备类型管理器样式指南. 本部分为GB/T29618的第30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EC62453-301:2009(现场设备工具(FDT)接口规范第301部分:通 信行规集成FF现场总线规范(英文版).
本部分对IEC62453-301:2009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删除了IEC62453-301,2009的前言,重新编写了本部分的前言: 删除了正文没有引用的缩写FDA,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西南大学、深圳市标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西安部电大学、机械工业仅器仪表综合 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刘枫、陈汝、刘建元、欧阳劲松、王春喜、刘进、张瀚、黄仁杰、祁虔.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正式版 GB/T 20818.11-2018 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 过程设备目录中的数据结构和元素 第11部分:测量设备电子数据交换用属性列表(LOPs) 通用结构.pdf
ICS 25.040 N1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0818.11 -2018 /IEC61987-11:2012 工业过程测量 和控制 过程设备目录中的数据结构和元素 第11部分:测量设备电子数据交换 用 属性列表(LOPs)通用结构 Industrial-processmeasurement and control-Data structures and elements in process equipment catalogues-Part 11:Lists of properties(LOPs)for measuring equipment for electronic data exchange-Generic structures (IEC 61987-11:2012 IDT) 2018-06-07发布 2019-0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 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 过程设备目录中的数据结构和元素 第11部分:测量设备电子数据交换用 属性列表(LOPs)通用结构 GB/T 20818.11-2018/IEC 61987-11:2012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29)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 网址:.spc.org.cn 服务热线:400-168-0010 2018年6月第一版 书号:1550661-60698 GB/T 20818.11-2018/IEC 61987-11:2012 次 前言 引言 V 1范围.. 2规范 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3.1 测量仪表相关的术语和定义 3.2与关系相关的术语和定义 3.3缩略语 4概述 4.1类别框架 4.2方面 4.3带有块结构的LOP的构建规则 4.3.1 块顺序 4.3.2基数属性的定位 4.3.3由基数创建的块的命名 4.3.4特征属性 ..... 4.3.5有效性 4.4OLOP和DLOP 4.5操作条件 4.6测量装置配置 ....... 6 5操作属性列表(OLOP) 6 5.1通用的块结构 6 5.2基础条件. 10 5.3过程案例.. II 5.3.1概述 II 5.3.2过程案例变量“ II 5.3.3其他过程案例变量 11 5.4设备设计操作条件 11 5.4.1概述. II 5.4.2安装设计条件 12 5.4.3环境设计条件 12 5.4.4过程设计条件 12 5.4.5压力-温度设计条件 13 5.5过程装置 13 5.5.1概述 ...... 13 5.5.2管线或装置管口. 13 5.6物理位置 13 GB/T 20818.11-2018/IEC 61987-11:2012 5.6.1概述. 13 5.6.2可用的电源. 14 5.6.3过程危险性类别.. 5.6.4区域类别 14 6设备属性列表(DLOP). 14 6.1概述. 14 6.1.1通用块结构.. 14 6.1.2与GB/T 20818.1-2015的关系 16 6.1.3多变量设备. 6.2标识. 17 6.3应用. 17 6.4功能和系统设计 17 6.4.1概述... 17 6.4.2可信性 17 6.5输人. 17 6.5.1概述. 17 6.5.2被测变量 17 6.5.3辅助输入. 18 6.6输出.. 6.6.1概述. 19 6.6.2输出 19 6.7数字通信 6.7.1概述.. 20 6.7.2数字通信接口 20 6.8性能... 20 6.8.1概述..... 20 6.8.2设备参比条件 20 6.8.3性能变量. 20 6.9额定操作条件 22 6.9.1概述. 22 6.9.2安装条件 22 6.9.3环境设计等级 23 6.9.4过程设计等级 23 6.9.5压力-温度设计等级 24 6.10机械和电气结构 24 6.10.1概述 24 6.10.2外形尺寸和重量 24 6.10.3 结构设计 24 6.10.4防爆设计认证 24 6.10.5法规和标准认可 24 6.11可操作性 25 6.11.1概述 25 6.11.2基本配置 25 GB/T 20818.11-2018/IEC 61987-11:2012 6.11.3参数化 25 6.11.4调节 25 6.11.5操作 25 6.11.6诊断 25 6.12电源 25 6.13证书和认证 25 6.14组件部件标识符 25 7复合设备 25 7.1复合设备的结构. 25 7.2组件方面. 27 8附加方面. 27 8.1 管理信息 27 8.2 校准和测试 27 附件 27 8.4 提供的设备文档 27 8.5 包装和运输 28 8.6 数字通信参数化 28 具有方面的复合设备示例 28 附录A(规范性附录)设备类型字典 根据测量特征的过程测量设备类别 29 参考文献 42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正式版 GB/T 17739.2-2021 技术图样与技术文件的缩微摄影 第2部分:35 mm银-明胶型缩微品的质量准则与控制.pdf
ICS 37.080 CCS A 1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7739.2 -2021 代替 GB/T 17739.2-2006 技术图样与技术文件的缩微 摄影 第2部分:35 mm银-明胶型缩微品的 质量准则与控制 Microfilming of technical drawings and other drawing office documents- Part 2:Quality criteria and control of 35 mm silver gelatin microfilms (ISO3272-2:1994 MOD) 2021-05-21发布 2021-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17739.2-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GB/T17739技术图样与技术文件的缩微摄影》的第2部分.
GB/T17739已经发布了 以下部分: 第1部分:操作程序; 第2部分:35mm银-明胶型缩微品的质量准则与控制; 第3部分:35mm缩微胶片开窗卡; 第4部分:特殊和超大尺寸图样的拍摄: 第5部分:开窗卡中缩微影像重氮复制的检验程序: 一第6部分:35mm缩微胶片放大系统的质量准则和控制.
本文件代替GB/T17739.2-2006(技术图样与技术文件的缩微摄影第2部分:35mm银-明胶型 缩微品的质量准则与检验).与GB/T17739.2-2006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 如下: 修改了规范 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2006年版的第2章): 将第5章表2中“编率“第三行数值“121“修改为“121.2"(见表2.2006年版的表2): 删除了图1中灰板和缩率尺的定位尺寸(见图1.2006年版的图1).
本文件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1SO3272-2:1994《技术图样和其他绘图室文件的缩微摄影第2 部分:35mm银-明胶型缩微品的质量准则与控制》.
本文件与1SO3272-2:1994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关于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做了具有技术性差异的调整,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调整的情 况集中反映在第2章“线范性引用文件“中,具体调整如下: 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GB/T6159.1-2014代替了1SO6196-1:1993(见第3章); 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GB/T6159.2-2011代替了ISO6196-2:1993(见第3章); ●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GB/T6159.3-2014代替了1SO6196-3:1983(见第3章): 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GB/T6159.4-2014代替了1SO6196-4:1987(见第3章); 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GB/T6159.5-2011代替了1SO6196-5;1987(见第3章); 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GB/T6159.6-2003代替了ISO6196-6:1992(见第3章): ●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B/T6161-2008代替了ISO3334:1989(见第5章和附录B): ●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B/T11500-2008代替了ISO5-2;1991(见4.8和A.2) 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B/T11501-2008代替了ISO5-3:1984(见4.8和A.2); 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B/T18405-2008代替了ISO446:1991(见第5章和附录B); 删除 了 ISO 3272-1:1983 ISO 3272-3;1975 1SO 3272-4:1994 1SO 4330 :1987、1SO 5466 ; 1992 ISO 10602 1993: 增加引用了GB/T6847-2012(见4.5): ●增加引用了GB/T172932008(见6.1.1) ●增加引用了ISO18901,2010(见4.3); ●增加引用了1SO18911:2010(见4.6).
修改了第一代、第二代及发行缩微品负像的最低密度要求(见4.7); GB/T 17739.2-2021 修改了片基加灰雾的密度要求(见4.8): 修改了测试标板章节内容的排列顺序,按照拍摄测试标板的理论和操作流程进行编辑,并设置 了条层级和编号.以便于理解和实践(见第6章): 修改了有关测试标板及其排列的部分内容,以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见第6章): 修改了灰板的反射率数值,以符合我国的操作实践(见图1).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文献影像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86)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聂曼影、魏伶俐、王嘉.
本文件及其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88年首次发布为三个标准,GB/T8988-1988GB/T8989-1988和GB/T8990-1988, 1998年第1次修订了GB/T 8989-1998; 2006年第2次修订时将GB/T8988-1988、GB/T8989-1998 GB/T8990-1988合井为 GB/T 17739.2-2006; 一本次为第3次修订.
Ⅱ GB/T 17739.2-2021 引言 各个机构之间宜顺利交换技术图样和技术文件,并且在利用时不产生歧义, 缩微摄影技术旨在使技术图样和技术文件方便测量、传输、处理和存储.
缩微品宜满足尺寸和质量 方面的精确要求,以便进行可掌的复制.
如果严格按照缩微品的尺寸和所选缩率要求准备原件,就能容 易地达到缩微品本身的质量要求.
GB/T17739由六个部分构成.
-第1部分:操作程序.
目的在于确立35mm无孔胶片上拍摄技术图样和诸如建筑设计图等其 他技术文件的缩小比率、放大倍率、放大尺寸和由此而生成的影像尺寸及拍摄程序.
第2部分;35mm银-明胶型缩微品的质量准则与控制.
目的在于确立用35mm银-明胶型黑 白缩微胶片拍摄技术图样和技术文件制成缩微品的质量要求和控制方法.
第3部分:35mm缩微胶片开窗卡.
日的在于确立数据处理型规定尺寸开创卡的技术特性.
第4部分:特殊和超大尺寸图样的拍摄,目的在于确立特殊和超大尺寸图样的拍摄要求.
第5部分:开窗卡中缩微影像重氮复制的检验程序.
目的在于确立检验A级重氮开窗卡拷贝 机性能质量的测试标板的使用要求.
第6部分:35mm缩微胶片放大系统的质量准则和控制.
目的在于确立缩微胶片敢大系统和 放大复印件的最低可读性要求和放大质量的检验方法.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正式版 GB/T 17614.3-2018 工业过程控制系统用变送器 第3部分:智能变送器性能评定方法.pdf
ICS 25.040.40 N18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7614.3-2018 /IEC60770-3:2014 代替GB/T17614.3-2013 工业过程控制系统用变送器 第3部分:智能变送器性能评定方法 Transmittersfor use in industrial-process control systems- Part 3:Methods fo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intelligent transmitters (IEC 60770-3:2014 IDT) 2018-07-13发布 2019-0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17614.3-2018/IEC 60770-3:2014 次 前言 引言. 1范围. 2规范 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设计评审 3 4.1总则 4.2变送器分析 3 4.3审查的内容 6 4.4文件信息 12 5性能试验. 13 5.1总则.. 13 5.2关于变送器的考虑 14 5.3 关于测量的考虑 15 5.4 试验设备 16 5.5 被试变送器(试验预防措施). 17 5.6 性能试验用参比条件 17 5.7 参比条件下的试验程序 18 5.8 确定影响量影响的试验程序 21 6其他考虑事项. 30 6.1 安全 30 6.2 外壳防护等级 30 电磁发射 30 6.4变型 31 7评定报告. 31 附录A(资料性附录) 可信性试验 32 附录B(资料性附录) 吞吐量试验 39 附录C(资料性附录)功能块试验 42 附录NA(资料性附录)与本部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 43 参考文献 46 GB/T 17614.3-2018/IEC 60770-3:2014 前言 GB/T17614《工业过程控制系统用变送器》由以下部分组成: 第1部分:性能评定方法; 第2部分:检查和例行试验导则; 第3部分:智能变送器性能评定方法.
本部分为GB/T17614的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17614.3-2013《工业过程控制系统用变送器第3部分:智能变送器性能评定 方法》,本部分与GB/T17614.3一2013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本部分的结构主要遵循了GB/T19767的框架.
对于性能试验,还应参考GB/T18271系列 标准,该系列标准描述的许多试验对于智能变送器仍然是有效的.
推荐进一步阅读GB/T18272系 列标准,因为本部分的一些想法是基于该系列标准提出的概念.
”(见引言,2013年版的引言); “方法”中不再有“智能程度”的评价方法;“方法学”中明确了“通信网络”的规定,即“通信网络 (见IEC61158系列标准或其他标准)”(见第1章,2013年版的第1章);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2013年版的第2章); 修改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2013年版的第3章); 用"通过接口(有线或无线)传递测量和控制数据,”代替了“通过接口和现场总线(数字通信链 加在模拟电流信号上的,"后增加了“并且在电输出子系统处可获取.
”(见4.2.5,2013年版的 4.2.5) ; 在“适合于连接到现场总线"后增加了“(或无线)"(见4.2.6,2013年版的4.2.6); 增加了“在无线应用中,需要指定特定的供电(如:电池).
"(见4.2.7,2013年版的4.2.7); 增加了“检查变送器硬件或固件的新版本是否与旧版本兼容、是否已充分记录有关更改(制造 商声明等).
”(见表1,2013年版的表1); “现场总线兼容性"改为"现场总线或无线兼容性”,且其右边列增加了“连接到无线网络(指定 的标准);"(见表2.2013年版的表2); 一“可组态的重启条件"栏右边列增加了“对于具备过程控制功能的变送器,列出任何可组态的 断电后重启条件.
”(见表2,2013年版的表2); 能提供以下信息:"(见表6,2013年版的表6); “报警"栏右边列在“由现场总线连接的主机”后增加了“或无线主机”(见表6,2013年版 的表6); 表7,2013年版的表7); -增加了“无线兼容性"栏(见表8.2013年版的表8); ) 的表9); “应用限制”栏删除了“EMC"(见表9.2013年版的表9);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16811-2018 工业锅炉水处理设施运行效果与监测.pdf
ICS27.060.30;13.060.25 F 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6811 -2018 代替GB/T16811-2005 工业锅炉 水处理设施运行效果与监测 Runningresults andmonitoring ofindustrialboilers water-treatment equipment 2018-05-14发布 2018-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16811-2018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 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分类 5运行效果要求 6日常水质监测 7运行效果定期检测与评价 附录A(资料性附录)工业锅炉水质定期检验报告 11 附录B(规范性附录)离子交换树脂经济运行指标检测方法 12 附录C(规范性附录)反渗透运行指标检测 14 附录D(资料性附录)锅炉阻垢缓蚀剂效果的检测方法“ 17 附录E(资料性附录)水处理设施运行效果定期检验报告 22 GB/T 16811-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6811-2005《工业锅炉水处理设施运行效果与监测》.
与GB/T16811-2005 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范围(见第1章,2005年版的第1章);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增加了6个引用标准(见第2章,2005年版的第2章);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 修改了水处理设施分类,增加了反渗透设备、除铁设备等(见第4章,2005年版的第3章); 增加了预处理设备、反渗透设备、除氧设备、除铁设备、排污装置、汽水取样装置和在线监测仪 表运行效果要求,修改了离子交换器、加药装置和药剂运行效果要求,增加了对排污装置要求 (见第5章,2005年版的第4章); 修改了锅炉水质日常监测的规定(见第6章,2005年版的第5章); 修改了运行效果定期检验检测与评价(见第7章,2005年版的第6章); 附录中修改了工业锅炉水质监测报告、工业锅炉水处理设施经济运行效果监测报告,增加了离 子交换树脂经济运行指标检测方法、反渗透运行指标检测方法、锅炉阻垢缓蚀剂效果检测方 法,删除了2005年版的附录C(见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2005年版的附录A、 附录B、附录C).
本标准由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2)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锅炉水处理协会、广州市特种承压设备检测研究院、咸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北京康洁之晨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无锡分院、大连市锅炉压力容 淳尔市特种设备检验所、汇科琪(天津)水质添加剂有限公司、珠海京工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河南四季青 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金栋、杨麟、葛升群、王世杰、邓宏康、赵博、张居光、苏勇、张晓丽、冯培轩、 郭琳媛、王磊、陈建兴.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16811-1997、GB/T 16811-2005.
GB/T 16811-2018 工业锅炉水处理设施运行效果与监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锅炉水处理设施分类、运行效果、日常水质监测、运行效果定期检验与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出口蒸汽压力小于3.8MPa,且以水为介质的固定式蒸汽锅炉、汽水两用锅炉和 热水锅炉的水处理设施.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0(部分)压力容器 GB/T1576工业锅炉水质 GB/T6907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水样的采集方法 GB/T12149工业循环冷却水和锅炉用水中硅的测定 DL/T502.21火力发电厂水汽分析方法第21部分:残余氯的测定(比色法) DL/T502.22火力发电厂水汽分析方法第22部分:化学耗氧量的测定(高锰酸钾法) DL/T588水质污染指数测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工业锅炉水处理设施industrialboilers water-treatment equipment 防止或减缓工业锅炉及水汽系统腐蚀和结垢,防止汽水共腾,调节水质、监测水质的设备和装置.
3.2 预处理pretreatment 使水质达到后续设备处理条件的前期处理措施.
3.3 除氧处理deoxygenation treatment 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除去水中溶解氧的工艺措施.
3.4 除铁处理deferrizationtreatment 通过机械截留或氧化-机械截留方法,除去水中铁的工艺措施.
3.5 加药处理chemical dosing treatment 通过针对性投加化学水处理药剂,达到特定效果的水处理工艺措施.
3.6 在线监测仪表on-line monitoringinstrument 锅炉水汽系统设置的,连续自动监测水汽指标的分析仪表.
GB/T 16811-2018 4分类 工业锅炉水处理主要设施分类如下: a)预处理设备; b)离子交换设备; c)反渗透设备; d)除氧设备; e)除铁设备; f)加药装置; g)排污装置; h)取样装置和在线监测仪表.
5运行效果要求 5.1预处理设备运行效果要求 预处理设备运行效果应保证出水水质符合下一级水处理设施进水水质要求,前置于离子交换器和 反渗透装置的预处理设备,出水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前置于离子交换器、反渗透装置的预处理设备出水要求 目 离子交换软化 离子交换除盐 反渗透 pH(25 C) 3.0~11.0 对流(逆流)再生≤2.0 浊度/FTU ≤1.0 顺流再生≤5.0 游离余氯/(mg/L) ≤0.1 铁/(mg/L) ≤0.30 ≤0.05 化学耗氧量COD(以O计)/(mg/L) 污染指数 SDI 单级钠≤6.5 硬度/(mmol/L) 双级钠≤10.0 电导率(25C)/(μS/cm) 400 注1:当反渗透系统设有保安过滤器时,反渗透系统的进水水质是指保安过滤器的人口水质.
注2:当水源水硬度超过离子交换软化器进水要求时,宜采用沉淀软化法预除硬度.
注3:离子交换除盐系统进水电导率大于400S/cm,宜采用反渗透预除盐装置.
5.2离子交换设备运行效果要求 离子交换设备出水水质应符合表2的规定,经济运行效果应符合表3的规定.
2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B/T 4950-2021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石化行业用铬钼钢板.pdf
ICS 77-010 YB CCS H 04 中华人民共和国黑色冶金行业标准 YB/T4950 -2021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石化行业用铬钼 钢板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green-design product assessment Chrome molybdenum alloy steel plate for petrochemical industry 2021-05-17发布 2021-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B/T4950-2021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评价原则和方法 5评价要求 6生命周期评价报告编制方法 附录A(规范性)石化行业用铬钼钢板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框架 附录B(资料性)数据收集表格 13 YB/T 4950-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舞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艳阳、李新创、刘生、肖邦国、李文远、张玮玮、霍咚梅、管志杰、郑生斌、安成钢、 孟超、何航、熊超、程继军、李晓、白永强.
山 YB/T 4950-2021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石化行业用铬钼钢板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石化行业用铬钼钢板绿色产品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评价原则和方法、评价要求、生命周 期评价报告编制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采用高炉炼铁、炼钢、热轧等工序生产的石化行业用铬钼钢板绿色设计产品评价.
其 他行业也可参考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713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板 GB/T4223废钢铁 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2333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24040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原则与框架 GB/T24044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要求与指南 GB/T30052-2013钢铁产品制造生命周期评价技术规范(产品种类规则) GB/T32161-2015生态设计产品评价通则 GB/T35012临氢设备用铬钼合金钢钢板 GB/T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NB/T47013.3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 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2014年) 钢铁行业(烧结、球团)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2018年) 钢铁行业(高炉炼铁)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2018年) 钢铁行业(炼钢)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2018年) 钢铁行业(钢压延加工)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2018年) 钢铁企业节能设计规范(2010年) 3术语和定义 GB/T3216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Y/T 0735.2-2010 麻醉和呼吸设备用于加湿人体呼吸气体的热湿交换器(HMEs) 第2部分:用于气管切开术患者的250mL以上潮气量的HMEs.pdf
ICS 11. 040. 10 C46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 YY/T 0735.2-2010/ISO9360-2:2001 麻醉和呼吸 设备 用于加湿人体呼吸气体的热湿交换器 (HMEs ) 第2部分:用于气管切开术 患者的250mL以上潮气量 的HMEs Anaesthetic and respiratory equipment-Heat and moisture exchangers (HMEs) for humidifying respired gases in humans-Part 2:HMEs for use with tracheostomized patients having minimum tidal volumes of 250 mL (ISO 9360-2:2001 IDT) 2010-12-27发布 2012-06-01实施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发布 YY/T 0735.2-2010/ISO 9360-2;2001 前言 YY/T0735的总标题是《麻醉和呼吸设备用于加湿人体呼吸气体的热湿交换器(HMEs)),包括 以下几部分: 第1部分:用于最小潮气量为250mL的HME; 一第2部分:用于气管切开术患者的250mL以上潮气量的HMEs.
本部分为YY/T0735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9360-2:2001《麻醉和呼吸设备用于加湿人体呼吸气体的热湿交换 器(HMEs)第2部分:用于气管切开术患者的250mL以上潮气量的HMEs). 本部分和ISO9360-2:2001相比较,主要差异包括: 删除了ISO9360-2:2001的前言中部分内容.
一本部分中引用的ISO国际标准,有对应被采用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本部分以引用这些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作为规范使用,现无对应被采用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则以所引用的 ISO国际标准作为规范使用.
本标准中某些要求的基本原理在附录A中给出.
这些条款在正文中用(R)表示.
本部分由全国麻醉和呼吸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6)归口.
本部分由上海市医疗器械检测所负责起草.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伟、李敏.
YY/T 0735.2-2010/1SO 9360-2:2001 麻醉和呼吸设备 用于加湿人体呼吸气体的热湿交换器 (HMEs)第2部分:用于气管切开术 患者的250mL以上潮气量的HMEs 1范園 YY/T0735的本部分基于YY/T0735.1-2009,规定了没有机械连接口的热湿交换器,包括连为 一体的呼吸系统过滤器的具体要求和测试方法,这些装置用于对250mL以上潮气量的气管切开术患 者的呼吸气体进行湿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999-2003麻醉呼吸设备术语(1SO4135:2001,IDT) GB/T16273.1-2008设备用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1SO7000:2004,NEQ) GB19633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GB19633-2005,ISO11607:2003,IDT) YY1040.1-2003麻醉和呼吸设备圆锥接头第1部分:锥头和锥套(ISO5356-1:1996,IDT) YY1040.2-2008麻醉和呼吸设备圆锥接头第2部分:螺纹承重接头(ISO5356-2:2006, IDT) 于最小潮气量为250mL的HME(ISO9360-1:2000 IDT) 3术语和定义 GB/T4999-2003和YY/T0735.1-200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R) HME内部客积HME internal volume HME中的容积减去HME中固体成分的容积,再减去内圆锥接头的容积所剩余的容积.
在不被压缩的情况下,HME中的容积由HME的不渗透性材料的内表面和一个理论边界面组成,该边 界面为封闭HME的活性成分的最小表面积.
4符号与缩略语 YY/T0735.1-2009中给出的符号和缩略语适用本文件.
5通用要求和建议 5.1(R)HME息者端口接头 患者端口的接头应能与符合YY1040.1-2003的15mm外圆雌接头配合.
YY/T 0735.2-2010/ISO 9360-2 :2001 5.2附加端口 其他端口的用于连接呼吸附件(如Y型接头)的接头,应是一个YY1040.1-2003中规定的15mm 外圆锥和(或)22mm的圆锥接头.
如果HME含有-个辅助端口,该端口不应与符合YY1040.1-2003或YY1040.2-2008的15mm 和(或)22mm的接头相连接.
5.3无菌HME的包装 无菌供应的HME应符合GB19633规定的要求.
6试验方法 6.1概述 6.2至6.3规定的仅器和试验方法不排除使用其他能得出同等或更高精确的结果的试验仪器或方 法.
在存有争议时,YY/T0735本部分给出的方法为仲裁方法.
试验应在温度为23℃士2C,相对湿度为50%±20%,大气压为86kPa~106kPa条件下进行.
6.2(R)水分损失测量 6.2.1原理 应通过从6.2.2中规定的试验仪器中记录水分质量损失来测量HME的性能.
6.2.2试验仪器 试验仪器(见YY/T0735.1-2009中图1)应由以下部分组成.
6.2.2.1双向气流发生器 这是一个用以产生正弦波形气流的机械驱动活塞, 6.2.2.2湿气发生器(HG) 湿气发生器(HG)包括: a)一个加热水浴(见YY/T0735.1-2009中图2),空气通过它双向冒出; b)刚性简状储气容器(见YY/T0735.1--2009中图3),最大容积为7L,直径约为150mm,含有 一个2L储气囊; e)绝热箱(见YY/T0735.1-2009中图4),含水浴、储气容器和加热源.
6.2.2.3空气输送系统(见图1),直接向腔内供给干燥空气.
6.2.2.4测试腔(见图1),输送干燥空气进入HME.
6.2.2.5称量仪器,在被测量的质量范围内精度为士0.1g或更高.
6.2.2.6流量测试仪,精度至少为读数的5%.
6.2.2.7校准HME(见YY/T0735.1-2009中图6),由含9X9排列的81根聚氯乙烯(PVC)管路组 成,每根管路内径为2mm,外径为4mm,长度为50mm.
当连接好该仪器并按6.2.2规定进行操作时,装有校准HME的湿气发生器的水分损失将如 YY/T0735.1-2009中表3所示.
YY/T 0735.2-2010/ISO 9360-2:2001 单位为毫米 _10×10 15 100 1--HME 接头,15 mm 外即锥(YY 1040.1 YY 1040. 2); 2试验仪器接头,15mm内圆(YY 1040.1、YY1040.2); 3--空气输送系统接头,22mm外圈锥(YY1040.1.YY1040.2); 4*O"形同.
沿容器周边均匀分布的排气孔.
符合YY 1040.1、YY 1040.2 图1测试腔 6.2.3试验条件 6.2.3.1从空气输送系统输送给测试腔的空气温度应为23C士1℃,含水量不超过1g/m².
6.2.3.2HME应在YY/T0735.1-2009的表2中规定的条件下进行试验,这些条件必须在制造商 规定的HME操作范围内,如果最大潮气量大于1L,则在制作商推荐的最大潮气量下进行,并采用呼吸 频率为10次/min,I:E为1:1.
6.2.3.3如果HME能被用于提供补充氧气,应在制造商推荐的最大氧气流量下,或者如果没有推荐 最大氧气流量,则在10L/min流量下重复进行6.2.3.2中规定的试验.
6.2.4步骤 6.2.4.1将湿气发生器(HG)与双向气流发生器连接.
6.2.4.2调节双向气流发生器,以得到YY/T0735.1-2009中表2给出的试验条件之一,在制造商规 定的HME操作范围内,在测试装置的HME接头处进行测试,调节空气输送系统所输送的空气流量 至进人试验仪器的HME接头的峰值流量的1~1.5倍,峰值流量在YY/T0735.1-2009表2中列出.
6.2.4.3将与供试样品同型号的HME置于测试腔内,在水浴温度为37C士0.5C,绝热箱内空气温 度为37C士1C的条件下操作带有HME的试验仪器至少1h.
该试验过程中保持该温度.
6.2.4.4将HME和测试腔连接到试验仪器上,确认流出HME接头的空气容积就是YY/T0735.1- 2009表2中列出测试条件下所要求的容积.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Y 0286.3-2017 专用输液器 第3部分:一次性使用避光输液器.pdf
ICS 11.040.20 C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 YY0286.3 -2017 专用输液器 第3部分:一次性使用避光输液器 Special infusion sets- Part 3:Light-resistant infusion sets for single use 2017-07-17发布 2019-01-01实施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YY0286.3-2017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通用要求 4材料. 5物理要求 6化学要求 7生物要求 8标志... 9包装 10型式检验 附录A(规范性附录)透光率的测定 附录B(规范性附录)脱色试验 -物理法 附录C(规范性附录)脱色化学试验法一目视比色法 YY 0286.32017 前言 本部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YY0286(专用输液器》由6部分组成, 第1部分:一次性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 第2部分:一次性使用滴定管式输液器; 第3部分:一次性使用避光输液器; 一一第4部分:一次性使用压力输液设备用输液器; 一第5部分:一次性使用吊瓶式和袋式输液器; -第6部分:一次性使用流量设定微调式输液器.
本部分是YY0286的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是在GB18458.3-2005《专用输薇第3部分,一次性使用避光输液器》的基础上制定的, 与GB18458.3-2005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引言: -删除了标记要求; 附录C授提溶液增加丁65%的乙醇(CHCHO)水溶液和50%的案乙二醇400水溶液.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全国医用输薇器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6)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山东省医疗器械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武汉智迅创源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新华安得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江西洪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天津哈娜好医材有限公司、北京伏尔特技术 有限公司、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克林尼科医疗器械(南昌)有限公司、江西三鑫 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单人:骆红字、罗男、刘叶、田晓雷、王间超、王海银、陈勇、王剑锋、夏欣瑞、严波、 郑金路.
1 YY 0286.3-2017 引言 随着输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临床要求的日益提高,相继产生了一些能适应于特殊临床要求的输液 器.
由于产品的发展是无止境的,期望在一项标准中把特殊要求的输液器都包括进来是不可能的.
因此,YY0286的各部分都只针对一个临床特殊要求来规范这些专用输液器,有些专用输液器可能兼 属于多种专用输液器,应同时执行YY0286中与其相适用的部分.
临床中有些药物需要在避光条件下输液,如硝普钠、硝酸甘油、维生素B等,符合(GB8368的普通 输液器不能满足这一输液要求,因此,需要使用YY0826的本部分所规定的避光输液器.
避光输液器与药液接触的各部件都蓄要具有避光性能,本部分只对演斗和管路部分规定了避光性 能,其他部件由于受其外形尺寸所限,因此未对其提出避光性要求,由制造商白行控制.
避光输液器在货架寿命期内保持稳定并不发生脱色是器械制造商的资任,标准附录B和附录C 给出了避光输液器的股色评价方法,附录C给出的四种替代溶剂,更适合器械制造商开展脱色试验. 器械包装上宜标识出已知不相容的药物.
当前见到的输液器实现避光的方式包括: -由避光粒料制造的单层结构, 出避光层和非避光层制造的复合结构; 局部采用遮光装置(如演斗上加遮光罩)遮挡: 以上方式的组合.
对于避光输液器上配有遮光装置时,对被遮光的部位,本标准的避光性试验不适用.
对于由避光层和非避光层复合制造的输液器宜考虑各层壁厚、总壁厚及各层间接合可靠性等对产 品使用性能的影响.
如国家主管部门要求时,避光输液器制造厂或供应商要向主管部门提交材料、材料成分以及其 生产方法的详细资料和避光输液器的详细生产信息,包括任何添加剂的化学名称、含量、这些添加剂是 由避光输液器制造!
加人的还是原材料中所含有的,以及已用过添加剂的详细资料.
YY 0286.3-2017 专用输液器 第3部分:一次性使用避光输液器 1范围 YY0286的本部分规定了液路材料添加避光剂的一次性使用、重力输液式输液器的要求,以下简 称“避光输液器”.
本部分还为避光输液器所用材料的性能及其质量规范提供了指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01一2002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8368一次性使用输液器重力输液式 3通用要求 GB8368规定的要求适用于本文件.
4材料 生产避光输液器及其部件的材料应满足第5章的要求,避光输液器与药液接触的组件,其材料还应 符合第6章和第7章规定的要求.
5物理要求 5.1总则 避光输液器的物理要求应符合GB8368的要求.
5.2避光性 按附录A试验时,避光输液器对290nm~450nm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应符合表1规定.
5.3脱色 5.3.1按附录B试验时,避光输液器应不脱色.
5.3.2按附录C试验时,避光输液器浸提液的颜色应不深于空白液.
6化学要求 应符合GB8368的要求.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Y 0206-1995 药用辅料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 用 辅 料 YY0206 -95 药 =2 胺 四 乙酸 二钠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药用辅料乙二胺四乙酸 二钠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贮存和运 输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化学合成制得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在制药工业中可作为制剂的整合剂及抗氧稳定 剂.
2引用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九九O年版二部 GB9724化学试剂pH测定通则 ZBC10001药品检验操作通则 3化学名称、分子式、结构式、分子量 化学名称: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disodium ethylenediaminetetraacetae 分子式:CHNNaO2HO 结构式: HOOCHC CH COOH NCHCHN 2HO NaOOCH C CHCOONa 分子量:372.24(按1987年国际原子量) 4技术要求 4.1性状 4.2项目和指标 项 目 指 标 含量(以 CsHNNaO2HO计),% W 99.0 溶液的颜色与澄清度 应无色澄清 pH值(5%水溶液) 4.0~6.0 氯化物(以CI计),% M 0.005 国家医药管理局1995 -03-11批准 1995-08-01实施 YY 0206-95 续表 项 日 标 铁(Fe),% M 100'0 重金属(以Pb计),% M 0.001 氰化物 不显氰化物反应 5试验方法 除特别注明外,试验中所用试剂为分析纯试剂,水为蒸馏水或相应纯度的水,溶液为水溶液,仪器设 备为一般实验室仪器设备.
本标准所需溶液、试液、指示液,除特别注明外,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九九O年版二部附录 的规定制备.
5.1鉴别 5.1.1试剂和溶液 5.1.1.1氯化钙试液:取氯化钙7.5g,加水使溶解成100mL,即得.
5.1.1.2氨试液:取氨水(GB631)400mL,加水使成1000mL,即得.
5.1.1.3草酸铵试液:取草酸铵(HG3-976)3.5g,加水使成100mL,即得.
5.1.1.4硝酸铅试液:取硝酸铅(HG3-1070)3.3g,加水使成100mL,即得.
5.1.1.5碘化钾试液:取碘化钾(GB1272)16.5g,加水使成100mL,即得.
5.1.2鉴别方法 5.1.2.1称取本品0.5g,加水10mL使溶,加氯化钙试液0.5mL,用氨试液使溶液对红色石蕊试纸 呈碱性后,加草酸铵试液3mL,应无沉淀产生.
5.1.2.2称取本品2g,加水25mL使溶,加硝酸铅试液2mL,振摇,加碘化钾试液3mL,不应产生黄 色沉淀,再加氨试液使溶液对红色石蕊试纸呈碱性,加入草酸铵试液3mL,应无沉淀产生.
5.1.2.3本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九九O年版二部附录41页鉴别,应显示钠盐的鉴别反应.
5.2溶液的颜色和澄清度 取本品适量加新沸放冷的水使成5.0%(m/V)的水溶液,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九九O年版 二部附录57~58页方法测定.
5.3含量测定 5.3.1试剂和溶液 5.3.1.1氨-氯化铵缓冲液(pH10.0).
5.3.1.2锌标准滴定溶液(0.05mol/L).
5.3.1.3铬黑T指示剂:取铬黑T0.1g,加氯化钠10g,研磨均匀,即得.
5.3.2测定方法 称取样品0.5g,称准至0.0002g,加热水50mL使溶,加氨-氯化铵缓冲溶液(pH10.0)5mL,用锌 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近终点时加铬黑T指示剂少量,继续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红紫色.
5.3.3分析结果的表述 样品的含量X(以CoHNNa2Og2HO计,以质量百分数表示)按下式计算: Vc×0.372 2×100 X= m 式中:V--消耗锌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m--样品的质量,g; c-锌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 8 YY 0206--95 0.3722-消耗1mL1.Omol/L的锌标准滴定溶液相当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CoH NNaO2HO) 的质量,g.
5.3.4允许差 本方法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允许绝对差在0.5%之内.
5.4pH值的测定 称取本品适量,加新沸放冷的水,制成5%(m/V)的溶液,用酸度计按GB9724规定的方法测定.
5.5氯化物的测定 5.5.1试剂和溶液 5.5.1.1硝酸(GB626).
5.5.1.2硝酸银试液(0.1mol/L).
5.5.1.3标准氯化钠溶液(1mL含10μgCl).
5.5.2测定方法 取本品1.0g,加热水30mL溶解,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九九O年版二部附录48页氯化物 检查法测定.
用5mL标准氯化钠溶液作对照.
5.6铁盐测定 5.6.1试剂和溶液 5.6.1.1柠檬酸试液:取柠檬酸(GB9855)20g,加水使成100mL,即得.
5.6.1.2氯化钙.
5.6.1.3硫基乙酸.
5.6.1.4浓氨试液.
5.6.1.5标准铁溶液: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九九O年版二部附录51页方法配制(10μgFe/ mL).
5.6.2测定方法 取本品1.0g,置比色管中,加热水10mL使溶解,加柠檬酸试液2mL,氯化钙0.25g和巯基乙酸 0.1mL,混合物用浓氨试液碱化,再稀释到25mL,放置5min.
取1mL标准铁溶液以相同方法处理作 对照液,生成的粉红色不得比对照液更深.
5.7重金属的测定 5.7.1试剂和溶液 5.7.1.1氧化镁(GB9857).
5.7.1.2氨试液.
5.7.1.3冰乙酸(GB676).
5.7.1.4乙酸盐缓冲液(pH3.5).
5.7.1.5标准铅溶液(1mL含铅10μg)(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附录51页配制).
5.7.1.6酚酞指示液.
:5.7.2测定方法 取本品1g,加氧化镁0.5g,置石英坩埚中,灼烧到红热,直到得到一种均匀的白色物质,假如灼烧 30min后仍有颜色,则冷却后用细玻璃棒搅拌,再继续灼烧,如有必要时反复此操作,最后加热到800℃ 大约灼烧1h,残渣用盐酸(5mol/L)10mL,分两次溶解,加酚酞指示溶液0.1mL,并滴入氨试液到产 生粉红色,冷却,加冰乙酸至颜色消失,再多加0.5mL,如有必要,可以过滤,再用水稀释到20mL(被测 溶液I).
取上述溶液12mL,加乙酸盐缓冲液(pH3.5)2mL,混合,加硫代乙酰胺试液1.2mL,立即混合 放置2min,产生的棕色不能比用相同的方法处理2mL上面得到的被测溶液加10mL下面的比较溶液 得到的棕色更深.
比较溶液是用1mL标准铅溶液,加到放有0.5g氧化镁的石英坩埚中,于100~105C干燥,然后 9 YY0206-95 用上述方法灼烧、溶解、氨试液碱化及冰乙酸酸化最后稀释到20mL备用(比较溶液I).
10mL比较溶液I加2mL被测溶液1产生的棕色应略深于用10mL水和2mL被测溶液I用相 同的方法处理得到的颜色.
5.8氰化物的测定 5.8.1试剂和溶液 5.8.1.1硫酸亚铁试液:取硫酸亚铁结晶(GB664)8g,加新沸过的冷水100mL,使溶解,本液应临用 新制.
5.8.1.2氢氧化钠试液:取氢氧化钠(GB629)4.3g,加水溶解,使成100mL,即得.
5.8.1.4酒石酸试液:取酒石酸(GB124)10g,加水溶解,使成100mL,即得.
5.8.2测定方法 取本品1g,依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九九O年版二部附录50页氰化物检查法中第一法进 行检查.
6检验规则 6.1本品应由生产厂的质量检验部门进行检验,生产厂应保证出厂的产品符合本标准的要求,每 件出厂的产品都应附有产品合格证.
6.2使用单位可按照本标准对所收到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
6.3本品按药品检验操作标准ZBC10001的规定取样.
6.4如果在检验中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标准,应加倍取样件数,重新取样进行核验,产品重新检验的结果 有一项不符合标准时,则整批产品为不合格品.
6.5供需双方对产品质量发生异议时,可由双方协商选定仲裁单位按本标准进行仲裁.
7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7.1包装上应有牢固的标志,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注明“药用辅料"字样)、产品生产批文号、生产日 期、净重、商标、生产厂名称和贮存条件.
7.2本品应装于硬纸箱内,纸箱内用纸夹作隔段,每个隔段放一棕色瓶,每箱装10瓶,每瓶净重 0.5 kg.
7.3本品运输和贮存中不得与有污染的物质混装、混运.
7.4本品应在阴凉、干燥、通风、避光处保存.
7.5按规定包装,原包装保质期为二年.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国家医药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医药管理局天津药物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由天津氨基酸公司人民制药厂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津春.
10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正式版 YY/T 1400-2016 牙科学 牙科设备表面材料耐受化学消毒剂的测定.pdf
ICS11.060.20 C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 YY/T1400 -2016 /ISO21530:2004 牙科 学牙科设备表面材料 耐受化学消毒剂的测定 Dentistry-Materials used for dental equipment surfaces-Determination of resistance tochemical disinfectants (ISO 21530:2004 IDT) 2016-03-23发布 2017-01-01实施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YY/T 1400-2016/ISO21530.2004 目次 前言 早15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 取样 5 试验方法 6检验与评价准则 7试验报告 附录A(资料性附录)化学消毒剂溶液概况 参考文献 10 YY/T 1400-2016/ISO 21530:200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21530:2004《牙科学牙科设备表面材料耐受化学消毒剂的测 定英文版),与本标准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6682-2008,ISO3696,1987,MOD) ( -H(G/T3115硼硅酸盐玻璃3.3的性能(HG/T3115-1998 IS(03585:1991 1IYT) 本标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楼GB/T1.1的要求进行T一些编辑上的修收; -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行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口腔材料和器械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齿科设备与器械分技术委员会(SAC/TC99/ SC1)月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州医疗器城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 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仕宁、刘晓林、周宇新.
I YY/T1400-2016/IN071530:2004 引言 污染.
当使用牙科设备制造商推荐的相关消毒剂进行消毒时,这些材料应能够耐受这种消毒处理面不 发生变质或者变色.
YY/T 1400-2016/ISO 21530:2004 牙科学牙科设备表面材料 耐受化学消毒剂的测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预期需要消毒的牙科设备外表面材料耐受化学消毒剂特性的确定的三种试验方法: 浸泡试验、喷雾试验、接触试验,选择使用何种试验方法由试验者自行决定.
本标准未涉及消毒剂对细菌、病毒、真菌的有效性.
本标准未规定试验材料在耐受试剂试验时,所受应力对测定可能产生的影响.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H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SO 554调节和/或试验用标准大气规格(Standardatmospheres for conditioning and/or tes- ting-Specifications) ISO1942牙科学词汇表(Dentistry-Vocabulary) ISO2812-1涂料和清漆耐液体性的测定第1部分:除了水之外的液体侵人法(Paintsand varnishes-Determination of resistance to liquids-Part 1; Immersion in liquids other than water) ISO35853.3硼硅酸盐玻璃性能(Borosilicate glass 3.3-Properties) ISO3696:1987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Water for analytical laboratory use-Specifica- tion and test methods) 3术语和定义 ISO1942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取样 本标准中所描述的试验均为盘式试验, 尽可能从牙科设备上制取有代表性的试样,进行完整的试验.
试样尽可能呈平板状.
下述取样方 法任选其一: a)使用牙科设备的新部件; b)如a)不可能,使用标准的样本以及半成品制成的试样(例如:厚板、薄板或圆球); e)试样也可通过切割(如切或锯)未加工部件或半成品制取,但要求试样的新边缘和新表面应与 原有表面的性质相同.
对新边缘和薪表面所形成的面积,应予以保护,新面积应占试样面积 较小的比例.
试样应无污垢及油脂.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正式版 YY/T 1305-2015 钛及钛合金牙种植体临床试验指南.pdf
ICS11.060.10 C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 YY/T 1305 --2015 钛及钛合金牙种植体 临床试验指南 Clinical trial guideline for titanium and titanium alloy dental implant 2015-03-02发布 2016-01-01实施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YY/T1305-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口腔材料和器械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9)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野、胡秀莲.
YY/T 1305-2015 钛及钛合金牙种植体临床试验指南 1范围 本标准制定了牙种植体的临床试验要求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钛及钛合金材料牙种植体的临床试验(不包括表面涂层钛种植体和其他材料种植 体).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口腔种植轻度不良反应mildadversereactionsofdentalimplant 种植区域出现局部过敏反应、种植体基台破损或折断、中央螺丝松动或折断、黏膜瓣裂开、血肿、死 骨形成、肿胀、疼痛.
2.2 口腔种植重度不良反应severe adversereactions of dentalimplant 种植后出现全身过敏反应、颌骨骨折、神经感觉异常、种植体松动、种植体脱落、种植体破损或折断.
2.3 退出drop out 因受试者主观意愿而停止参与试验.
2.4 终止termination 因试验过程中客观条件的改变导致被迫停止试验.
2.5 特殊规格种植体specialtypeimplants 直径小于3.25mm,或长度小于7mm,或大于30°基台的种植体.
3临床试验前要求 3.1试验材料 牙种植体及配套附件.
3.2受试者 3.2.1纳入标准 3.2.1.1总则 凡有牙列缺损或缺失的患者.
年龄在18岁~70岁,性别不限.
3.2.1.2手术适应证 3.2.1.2.1牙列缺失或缺损要求种植修复.
1 YY/T 1305-2015 3.2.1.2.2种植体植人区域无影响种植体植人的软硬组织缺损或病变.
3.2.2排除标准 3.2.2.1全身状况及营养状况差的患者.
3.2.2.2患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未控制者.
> 3.2.2.3患有血液系统疾病及心血管疾病未控制者.
3.2.2.4系统或局部的骨性疾病被认为是种植修复的禁忌证,如骨结核,骨炎,骨肿瘤等.
3.2.2.5患有系统性免疫性疾病者.
3.2.2.6长期服用特殊药物者如激素、抗凝药等.
3.2.2.7妊娠及哺乳期女性.
3.2.2.8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患者.
3.2.2.9精神病患者或有心理障碍者.
3.2.2.10颌骨病理性改变.
3.2.2.11病理性黏膜病变.
3.2.2.12头颈部放疗后.
3.2.2.13舍格伦综合症患者.
3.2.2.14尚未控制的牙周病或口腔卫生极差者.
3.2.2.15不良咬合习惯者,夜磨牙等.
3.2.2.16研究者认为其他不适合试验的情况.
3.3种植体数量 根据产品特点和评价目的,选择合适的统计学设计和方法,确定合适的病例数量和种植体数量.
病 例选择应包括上、下颌种植体.
3.4对照 牙种植体临床试验可不设对照试验组.
4试验步骤 4.1知情同意和治疗计划 符合人选标准的受试者接受治疗前需签署知情同意书.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拟定治疗计划.
4.2术前检查 受试者均应进行以下检查: a)血压、脉搏、呼吸、心电图等; b)口腔检查; c)影像学检查:曲面体层或颌骨CT影像学检查,必要时平行投照牙片; d)血液检查:血常规、血生化,检查结果异常者排除; e)必要时进行全身检查及传染病筛查,未控制的全身系统性疾病患者排除; f)临床检查:试验前对预期植人种植体的部位进行详细的检查包括剩余牙槽骨的高度、宽度、附 着牙龈宽度、对颌牙及邻牙的健康状况.
2 YY/T 1305-2015 4.3患者一般信息记录 4.3.1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
4.3.2一般情况:受试者的既往史、家族史、过敏史、心率、脉搏、血压等.
4.4术前准备 4.4.1术前一周行牙周治疗.
4.4.2术前30min使用抗生素(注意过敏史).
4.4.3激口液含漱3次.
4.4.4局麻患者有必要时心电监护.
4.5手术中需观察记录的项目 4.5.1手术消毒方法,麻醉方式、麻醉药的种类及剂量.
4.5.2切口的方式,黏骨膜瓣的情况.
4.5.3植人部位牙槽骨解剖状态.
4.5.4种植体的直径,长度和类型.
4.5.5种植体植入时的旋入扭矩.
4.5.6种植体植人后的位置及其植人深度.
4.5.8软组织瓣缝合状态.
4.5.9整个手术过程中器械使用的顺应性.
4.6术后需要观察记录的项目 4.6.1术后用药的情况包括用药方式、剂量、时间.
4.6.2观察并记录术后第7天、第14天伤口愈合情况.
4.6.3术后即刻、3个月拍摄X线片观察种植体愈合情况.
4.6.4其他:试验后种植区域有无疼痛、感染症状或感觉过敏、感觉异常,等神经损伤症状.
4.7种植修复后需观察记录的项目 4.7.1种植修复方式,修复体固位方式,制作修复体所使用的材料、基台型号(如两段式植体).
4.7.2基台固位中央螺钉扭矩(如两段式植体).
4.7.3种植修复体与对颌牙的咬合情况.
4.7.4修复器械使用的顺应性以及其他异常情况等.
4.7.5种植修复完成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复查,进行临床检查并记录包括种植体脱落、破 损、折断,基台松动、折断,中央螺丝松动或折断,修复体松动或折断等情况,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状况 (菌斑指数、出血指数等).
4.7.6种植修复完成后即刻、1年、2年、3年拍摄X线片记录种植体周骨改建情况,期间必要时根据患 者情况再增加拍X片.
5疗效评价 5.1评价指标 5.1.1临床检查种植体无松动.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1
…
103
104
105
…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