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7476.6-2020 检测实验室安全 第6部分:电离辐射因素.pdf
ICS 13.100 C 7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7476.6 -2020 检测实验室安全 第6部分:电离辐射 因素 Safety in testing laboratories-Part 6:Ionising radiations aspects 2020-11-19发布 2021-06-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27476.6-2020 目 次 前言 引言 IV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安全管理要求 5安全技术要求 附录A(资料性附录) 导出辐射防护标准 附录B(资料性附录) 公众辐射照射的控制 附录C(资料性附录) 不同类型辐射源的防护方法 37 附录D(资料性附录) 射线装置分类 68 附录E(资料性附录)电离辐射测量 41 参考文献 45 GB/T 27476.6-2020 前言 GB/T27476《检测实验室安全》分为以下6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电气因素; 第3部分:机械因素; 第4部分:非电离辐射因素; 第5部分:化学因素; 一第6部分:电离辐射因素.
本部分为GB/T27476的第6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全国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1)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辐射环 境监测站、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北京大陆航星质量认证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威凯认证检测有 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刘岩、张鹏杰、宋起柱、张荣锁、韩京城、刘国荣、王秀芳、吴国平、王文俭、叶须平、 曹实.
GB/T 27476.6-2020 引言 检测实验室安全运行可能涉及电气、机械、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化学和微生物等危险因素, 理能力和安全技术能力,降低检测实验室运行的安全风险.
GB/T27476是适用于检测实验室的安全系列标准,与现已颁布的专业领域实验室安全标准共同 组成检测实验室安全标准体系.
本部分旨在防止工作人员在实验室使用电离辐射源时非必要暴露于辅射和其他人员可能被意外或 预期的电离辐射伤害的事故.
同时,描述了放射性物质和辐照装置的重要特性,有害性和其他基本辐射 防护信息.
GB/T 27476.6-2020 检测实验室安全 第6部分:电离辐射因素 1范围 GB/T27476的本部分规定了检测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与电离辐射因素相关的术语和定义、 安全管理要求、安全技术要求等.
本部分适用于在固定场所内开展以下活动的实验室: 1)使用、处置或储存放射性物质; 2)使用辐照装置.
其他场所的实验室可参考使用,但可能需要附加要求.
动植物检疫、医学、法医、兽医等其他实验室 如参照本部分,可能需要附加专业领域的安全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1806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程 GB14500放射性废物管理规定 GB15603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 GB/T27476.1-2014检测实验室安全第1部分:总则 EJ380开放型放射性物质实验室辐射防护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18871一200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 GB18871-2002的一些术语和定义.
3.1 (电离)辐射(ionizing)radiation 在辐射防护领域能在生物物质中产生离子对的辐射.
[GB18871-2002 定义J1.1] 3.2 (辐射)源(radiation)source 可以通过发生电离辐射或释放放射性物质而引起辐射照射的一切物质或实体.
注:例如,发射氧的物质是存在于环境中的源,辐照消毒装置是食品辐照保瓣实践中的源,X射线机可以是放射诊 断实践中的源核电厂是核动力发电实践中的源.
[GB18871-2002 定义J1.2] 3.3 辐照装置irradiation installations 安装有粒子加速器、X射线机或大型放射源并能产生高强度辐射场的一种构筑物或设施.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27476.5-2014 检测实验室安全 第5部分:化学因素.pdf
ICS13.100 C78 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7476.5 -2014 检测实验室 安全 第5部分:化学因素 Safety in testing laboratories- Part5:Chemical aspects 2014-12-05发布 2014-12-15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27476.5-2014 目次 前言 IV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安全管理要求 5安全技术要求 5.1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5.2人员 5.3设施与环境 5.4设备 5.5检测方法 5.6物料 附录A(规范性附录) 化学品危险及安全使用 13 参考文献 1 GB/T 27476.5-2014 前言 GB/T27476《检测实验室安全》分为如下几部分: 第1部分:总则; 一第2部分:电气因素; 第3部分:机械因素; 第4部分:非电离辐射因素; 第5部分:化学因素.
本部分是GB/T27476的第5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全国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1)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 有限公司、广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上海出人境检验检验局、浙江出人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 中心、上海化工研究院检测中心、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检测研究院、香港明一(福建)婴幼儿营养品有限 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陈延青、吕文、戴明、王秀芳、黄红霞、傅培刚、刘唐书、刘刚、廖上富、林松、林国岗、 欧阳立群、白庆华、陶雨风.
GB/T27476.5-2014 引言 检测实验室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涉及电气、机械、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化学和微生物等危险因 素,GB/T27476是针对这些危险因素而制定的检测实验室安全标准,旨在提升检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能力和安全技术能力,降低检测实验室运行的安全风险.
GB/T27476是适用于检测实验室的系列安全标准,与现已颁布的专业领域实验室安全标准共同 组成检测实验室安全标准体系.
GB/T 27476.5-2014 检测实验室安全 第5部分:化学因素 1范围 GB/T27476的本部分规定了检测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中与化学因素有关的安全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检测实验室,校准和科研实验室可参照使用,本部分适用于固定场所内的实验室,其 他场所的实验室可参照使用,但可能需要附加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90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GB15603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 GB17914易燃、易爆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 GB17915腐蚀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 GB17916毒害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 GB18597危险废弃物存储污染控制标准 GB20577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易燃气体 GB20581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易燃液体 GB20582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易燃固体 GB20589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氧化性液体 GB20590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氧化性固体 GB/T27476.1-2014检测实验室安全第1部分:总则 GB/T27476.3-2014检测实验室安全第3部分:机械因素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危险化学品名录(完整版)(第12号公告),2013 ) 3术语和定义 GB/T27476.1一201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危险化学品hazardous chemicals 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3.2 着火源ignition source 一种足以点燃易燃或爆炸性气氨的能源.
它包括无遮挡的火焰、发热表面、暴露的白炽发光材料、 电弧、发热物质、放电(包括静电)、化学反应、高强度电磁辐射(包括可见光或紫外辐射)、机械火花、固定 和便携式电器、轻便的工具或车辆等.
1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27476.4-2014 检测实验室安全 第4部分:非电离辐射因素.pdf
ICS 13.100 C78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7476.4 -2014 检测实验室安全 第4部分:非电离辐射 因素 Safety in testing laboratoriesPart 4:Non-ionizing radiations aspects 2014-12-05发布 2014-12-15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27476.4-2014 目 次 前言 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安全管理要求 5安全技术要求 5 5.1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5 5.2人员要求 5.3设施和环境 5.4设备. 13 5.5检测方法 16 5.6物料.. 16 附录A(资料性附录)使用距离作为保护措施 17 附录B(资料性附录)非电离电磁频谱划分表 18 参考文献 19 GB/T 27476.4-2014 前言 GB/T27476(检测实验室安全)分为如下几部分: 第1部分:总则: 一第2部分:电气因素; 第3部分:机械因素: 第4部分:非电离辐射因素: 第5部分:化学因素.
本部分为GB/T27476的第4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全国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1)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浙江出人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浙江立 德产品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上海出人境检验 检疫局、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陈延青、徐哲谅、胡静慧、刘国荣、洪国春、钟远生、徐胜、王秀芳、宋起柱、 唐仁幸、孙培琴、陈迪.
GB/T27476.4-2014 引言 检测实验室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涉及电气、机械、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化学和微生物等危险因 素,GB/T27476是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面制定的检测实验室安全标准,旨在提升检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能力和安全技术能力,降低检测实验室运行的安全风险.
GB/T27476是适用于检测实验室的系列安全标准,与现已颁布的专业领域实验室安全标准共同 组成检测实验室安全标准体系.
GB/T27476.4-2014 检测实验室安全 第4部分:非电离辐射因素 1范围 GB/T27476的本部分规定了检测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与非电离辐射因索相关的安全要求.
本部分给出了非电离辐射的限值要求,并提出了详细的建议,以防止这些辐射引起的伤害或者由于 使用这些辐射引起的其他伤害.
本部分不包括非电离辐射全面的使用处理和安全要求.
本部分不包括在实验室以外的工作场所以及为了医学目的面进行的非电离辐射曝露.
本部分不包括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医疗检查时可能露的非电离辐射的要求.
注1:本部分的非电离辐射指的是紫外辐射,可见光、红外辐射、射额幅射、超低频辐射、激光、声音,超声波等.
注2:本部分涉及的指定波长额段是近似的,反映了参考文献的习惯用法.
注3:本部分涉及实验室人员、维护人员、分包方、参观者和其他被授权进人的人员,例如使用和进人实验室的学生、 请洁工和保安人员.
本部分适用于固定场所内的实验室,其他场所的实验室可参照使用,但可能需要附加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2900.65-2004电工术语照明 GB7247.1-2001激光产品的安全第1部分:设备分类、要求和用户指南 GB8702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GB/T11651-2008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18528-2001作业场所紫外辐射职业接触限值 GB/T27476.1-2014检测实验室安全第1部分:总则 GBZ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T189(部分)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Personal eye-equipmentSunglasses and sanglare filters for general use and filters for direct observa- tion of the sun) 3术语和定文 GB/T27476.1-2014.GB/T2900.65-2004和GB18528-200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文适用 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2900.65-2004和GB18528-2001的一些术语和 定义.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27476.3-2014 检测实验室安全 第3部分:机械因素.pdf
ICS13.100 C78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7476.3 -2014 检测实验室 安全 第3部分:机械因素 Safety in testinglaboratories-Part 3:Mechanical aspects 2014-12-05发布 2014-12-15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27476.3-2014 目次 前言 N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安全管理要求 5安全技术要求 5.1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5.2人员. 5.3设施和环境 5.4设备 5.5检测方法 5.6物料. 附录A(规范性附录)常用设备的安全使用要求 参考文献 GB/T 27476.3-2014 GB/T27476(检测实验室安全)分为如下几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电气因素: 一第3部分:机械因素; 第4部分:非电离辐射因素: 第5部分:化学因素.
本部分是GB/T27476的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全国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1)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上海出人境检验检疫局、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 院、渐江出人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 限公司(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泉峰(中国)贸易有限公司泉峰测试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傅培刚、曹实、姜瀛洲、史骥、倪奕麟、张继红、陈字军、李志宏、蔡永华、陈晓健、 王秀芳、陈動、贺而、吉黎明、张序星, GB/T27476.3-2014 引言 检测实验室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涉及电气、机械、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化学和微生物等危险因 素,GB/T27476是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面制定的检测实验室安全标准,旨在提升检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能力和安全技术能力,降低检测实验室运行的安全风险. GB/T27476是适用于检测实验室的系列安全标准,与现已颁布的专业领域实验室安全标准共同 组成检测实验室安全标准体系.
GB/T 27476.3-2014 检测实验室安全 第3部分:机械因素 1范围 GB/T27476的本部分规定了检测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与机械因素有关的安全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检测实验室,校准和科研实验室可参照使用,本部分适用于固定场所内的实验室,其 他场所的实验室可参照使用,但可能需要附加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002家用和类似用途单相插头插座型式、基本参数和尺寸 GB1003家用和类似用途三相插头插座型式、基本参数和尺寸 CB3883(部分)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GB/T5023.1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案氯乙烯绝缘电缆第1部分:一般要求 GB7144气瓶颜色标志 GB7231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 GB8965.2防护服装阻燃防护第2部分:焊接服 GB/T12624手部防护通用技术条件及测试方法 GB13960(部分)可移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GB14866个人用眼护具技术要求 GB15382气瓶阀通用技术要求 GB20300道路运输爆炸品和剧毒化学品车辆安全技术条件 GB/T23466护昕器的选择指南 GB/T27476.1-2014检测实验室安全第1部分:总则 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311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27476.1-201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失效保护fail safe 当元件失效时,不增加危害的设计.
3.2 安全联锁装置safetyinterlock 在危险排除之前能阻止接触危险区,或者一旦接触时能自动排除危险状态的一种装置.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27476.2-2014 检测实验室安全 第2部分:电气因素.pdf
C78 ICS13.1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7476.2 -2014 检测实验室 安全 第2部分:电气因素 Safety in testing laboratories-Part 2:Electrical aspects 2014-12-05发布 2014-12-15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27476.2-2014 目次 前言 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安全管理要求 5安全技术要求 5.1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5.2人员 5.3设施和环境 5.4设备 5.5检测方法. 5.6物料要求 15 参考文献 GB/T 27476.2-2014 前言 GB/T27476(检测实验室安全》分为如下几部分: 一第1部分:总则; 一第2部分:电气因素: 第3部分:机械因素; 第4部分:非电离辐射因素; 第5部分:化学因素. 本部分是GB/T27476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全国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1)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中国电器科学研究 院有限公司(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出人境检验检疫局、浙江出人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 心、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检测研究院、东莞市广安电气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周婕、林志力、谢浩江、邓瑾、朱凌、钟成剑、金勇、唐力华、王秀芳、苗本健、 罗子丽、袁兴成、毕玉春、刘畅.
GB/T27476.2-2014 引言 检测实验室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涉及电气、机械、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化学和微生物等危险因 素,GB/T27476是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面制定的检测实验室安全标准,旨在提升检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能力和安全技术能力,降低检测实验室运行的安全风险.
GB/T27476是适用于检测实验室的系列安全标准,与现已颁布的专业领域实验室安全标准共同 组成检测实验室安全标准体系. GB/T 27476.2-2014 检测实验室安全 第2部分:电气因素 1范围 GB/T27476的本部分规定了检测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与电气因素有关的安全要求,以提高 实验室的电气安全,将人员伤害降到最低并防止财产损失.
本部分适用于检测实验室,校准和科研实验室可参照使用,本部分适用于固定场所内的实验室,其 它场所的实验室可参照使用,但可能需要附加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002家用和类似用途单相插头插座型式、基本参数和尺寸 GB2099(部分)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 GB/T3805特低电压(ELV)限值 GB3836.14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4部分:危险场所分类 GB3883(部分)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GB/T4026人机界面标志标识的基本和安全规则设备端子和导体终端的标识 GB4706(部分)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GB4793(部分)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 GB4943.1信息技术设备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5013(部分)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 GB/T5023(部分)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GB7947人机界面标志标识的基本和安全规则导体颜色或字母数字标识 GB8898音频、视额及类似电子设备安全要求 GB16895(部分)低压电气装置 GB16917.1-2003家用和类似用途的带过电流保护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RCBO)第1部 分:一般规则 分:隔离变压器和内装隔离变压器的电源装置的特殊要求和试验 GB/T27476.1-2014检测实验室安全第1部分:总则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30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27476.1-2014 GB4706.1-2005和GB16917.1-200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 本文件.
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4706.1-2005和GB16917.1-2003的一些术语和定义.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27476.1-2014 检测实验室安全 第1部分:总则.pdf
ICS13.100 C 78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7476.1 -2014 检测实验室安全 第1部分:总则 Safety in testing laboratories-Part 1:General aspects 2014-12-05发布 2014-12-15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27476.1-2014 目次 前言 引言 N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安全管理要求 5安全技术要求 10 5.1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10 5.2人员 11 5.3设施和环境 11 5.4设备. 14 5.5检测方法. 17 5.6物料 17 附录A(资料性附录) 实验室结构和布局 20 附录B(资料性附录)实验室安全工作行为 23 参考文献 24 GB/T 27476.1-2014 前言 GB/T27476(检测实验室安全》分为如下几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电气因素; 第3部分:机械因素; 一第4部分:非电离辐射因素; 一第5部分:化学因素.
本部分是GB/T27476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全国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1)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威凯检测技术有限 公司)、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上海出人境检验检疫局、浙江出人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 心、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惠诺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 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吴国平、曹实、王秀芳、伍云山、傅培刚、昌文、谭嫔琪、黄建字、程丽玲、刘彦宾、 徐哲淳、姜洲、林志力、戴明、卢甘石、刘国荣、周婕、陈延青.
GB/T27476.1-2014 引言 检测实验室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涉及电气、机械、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化学和微生物等危险因素, GB/T27476是针对这些危险因素而制定的检测实验室安全标准,旨在提升检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能力 和安全技术能力,降低检测实验室运行的安全风险.
GB/T27476是适用于检测实验室的系列安全标准,与现已颁布的专业领域实验室安全标准共同 组成检测实验室安全标准体系.
本部分和GB/T27476中与检测实验室工作类型相对应的一个部分或几个部分一起使用.
GB/T 27476.1-2014 检测实验室安全 第1部分:总则 1范围 GB/T27476的本部分规定了检测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安全的通用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检测实验室,校准和科研实验室可参照使用.
本部分适用于固定场所内的实验室,其 他场所的实验室可参照使用,但可能需要附加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626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 GB2811安全帽 GB2890呼吸防护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3609.1职业眼面部防护焊接防护第1部分:焊接防护具 GB/T3609.2职业眼面部防护焊接防护第2部分:自动变光焊接滤光镜 GB6220呼吸防护长管呼吸器 GB6944-2012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 GB7144气瓶颜色标志 GB7231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 GB8965.1防护服装阻燃防护第1部分:阻燃服 GB8965.2防护服装阻燃防护第2部分:焊接服 GB/T11651-2008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12011足部防护电绝缘鞋 GB12014防静电服 GB/T12624手部防护通用技术条件及测试方法 GB/T12801-2008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GB13495消防安全标志 GB13690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 GB14866个人用眼护具技术要求 GB15258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 GB15603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 GB15630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 GB/T16483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 GB/T16556自给开路式压缩空气呼吸器 GB/T17622带电作业用绝缘手套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27423-2019 合格评定 检验检测服务风险管理指南.pdf
ICS 03.120.20 A 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7423 -2019 合格评定 检验检测服务风险管理指南 Conformity assessment-Guide to risk management for inspection and testing services 2019-12-31发布 2020-07-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27423-2019 目次 前言 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总则. 5内部环境 5.1述 5.2组织结构 5.3 人员能力和资源配置 5.4 诚信和良好职业行为 5.5 组织文化 5.6管理理念 6目标设定 3 6.1述 3 6.2战略目标 3 6.3运营服务目标 6.4合规性目标 6.5信息可靠性目标 7事项识别 7.1述 7.2事项的不确定性 4 7.3信息管理 8风险评估. 8.1风险识别 8.2风险分析 7 8.3风险评价 8 8.4风险评估报告 9风险处理 10控制活动 6. 11信息沟通 12监督和检查 10 附录A(资料性附录) 检验检测机构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指南 11 附录B(资料性附录) 检验检测服务事项清单示例 17 参考文献 GB/T 27423-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证认可技术研究中心、上 海电缆研究限公司、苏州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浙江省医学科技 教育发展中心、国家体育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 司、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吕京、魏军艳、范爱红、田燕超、张秀松、曹鹏、陈雪梅、易煜明、张榆霞、孙莉、 徐晓鹏、顾华、翁景清、胡朝晖、李卫华.
GB/T 27423-2019 引言 检验检测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高技术服务业,又是高风险行业,检验检测服 务涉及国计民生,政策风险、技术风险、财务风险等无处不在.
从国际相关标准发展趋势看,风险管理已是管理的“内核”.
新修订发布的ISO9001:2015《质量管 的管理思维.
在我国,检验检测服务的风险管理一直是弱项,重需实用且与现行管理体系高度融合的风险管理指 南文件,以指引检验检测机构建立基于风险思维的管理体系.
本标准是针对我国检验检测机构提供服 务的特点,参考国际有关通用风险管理和服务标准制定的指南文件,目的是指导检验检测机构建立基于 风险思维的管理方法和体系.
机构需结合自身服务的特点和风险偏好进一步细化要求,满足国家政策、 标准等对风险管理的要求,平衡风险-利益关系,在市场竞争中把握机遇,追求卓越.
GB/T 27423-2019 合格评定检验检测服务风险管理指南 1范围 本标准提供了检验检测服务风险管理的总则、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 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督和检查等环节的控制指南.
本标准适用于提供检验检测服务的机构.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GB/T23694风险管理术语 GB/T24353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 GB/T24421.1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基本要求 GB/T24620服务标准制定导则考虑消费者需求 GB/T27000合格评定词汇和通用原则 GB/T27921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 3术语和定义 GB/T19000GB/T23694、GB/T24421.1GB/T24620和GB/T2700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 文适用于本文件.
3.1 压力测试stress testing 组织在某一特定的(主观想象)的极端情况下的表现状况.
3.2 内部控制internalcontrol 组织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组织、计划、程序和方法等的管理行为.
4总则 4.1风险管理是机构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宜融入机构的文化和行为,贯穿于机构运营的全过程.
4.2机构风险管理的原则是既要保证目标、基于合理的风险评估作出决策,又要保证风险评估和风险 应对的过程合理、规范,以降低和控制不确定性.
同时,要确保的人员都了解机构的目标,每个人均 清楚彼此行为之间的关联和对实现目标的作用.
4.3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督和检查是目前通用 的基于风险思维的机构治理的关键环节,机构宜按上述八个环节(不限于)组织、策划和实施风险管理, 相关的指南见第5章~第12章.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27021.10-2021 合格评定 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机构要求 第10部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与认证能力要求.pdf
ICS 03.120.20 CCSA0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7021.10 -2021/ISO/IECTS17021-10:2018 合格评定管理体系 审核 认证 机构要求 第10部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审核与认证能力要求 Conformity assessment-Requirements for bodies providing audit and certification of management systems-Part 10:Competence requirements for auditing and certification of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 (ISO/IECTS17021-10:2018.IDT) 2021-04-30发布 2021-1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27021.10-2021/ISO/IEC TS 17021-10:2018 目次 前言. III 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通用能力要求 5OH&S管理体系审核员的能力要求 5.1总则 5.2OH&S术语、原则、过程和概念 5.3组织所处的环境 5.4领导作用、工作人员协商和参与 5.5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 5.6OH&.S风险和机遇及其他风险和机遇 5.6.1风险和机遇 5.6.2危险源识别 5.6.3OH&.S风险评价 5.6.4OH&.S机遇 5.7应急准备和响应 5.8绩效评价 5.9消除危险源和降低OH&-S风险 5.10事件调查 6复核审核报告并做出认证决定人员的能力要求 6.1OH&-S术语、原则、过程和概念 6.2组织所处的环境 6.3领导作用、工作人员的协商和参与 6.4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 6.5OH&S风险和机遇及其他风险和机遇 6.5.1危险源识别 6.5.2OH&S风险评价 6.5.3 OH&.S机遇 6.6绩效评价 6.7消除危险源和降低OH&.S风险 6.8事件调查 7其他认证人员的能力要求 7.1OH&.S术语、原则、过程和概念 GB/T 27021.10-2021/ISO/IEC TS 17021-10:2018 7.2组织所处的环境 附录A(资料性)OH&.S管理体系审核与认证的知识 参考文献 GB/T 27021.10-2021/ISO/IEC TS 17021-10:2018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GB/T27021《合格评定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机构要求》的第10部分.
GB/T27021已经 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要求; 一第2部分: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与认证能力要求; 第3部分: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与认证能力要求; 一第4部分:大型活动可持续性管理体系审核和认证能力要求; 第5部分:资产管理体系审核和认证能力要求: 第6部分: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审核认证能力要求: 第7部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系审核认证能力要求; 第9部分:反贿略管理体系审核与认证能力要求: 第10部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与认证能力要求.
本文件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IECTS17021-10:2018(合格评定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机构要 求第10部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与认证能力要求》.
与本文件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1)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中国认证认可协会、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方圆标志认 证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北京中大华远认证中心、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中环联合 (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标准认证服务(上海)有限公司、中标华信(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北京大 陆航星质量认证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夏清、田燕超、王茜、王瑜、颜如、彭新、顾江源、曹雅洁、郭冉、逢华、王梅、赵志伟、 严卓明、蒋晓华.
II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27021.9-2021 合格评定 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机构要求 第9部分:反贿赂管理体系审核与认证能力要求.pdf
ICS 03.120.20 CCSA0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7021.9 -2021/ISO/IECTS17021-9:2016 合格评定管理体系 审核 认证 机构要求 第9部分:反贿赂管理体系审核与 认证能力要求 Conformity assessment-Requirements for bodies providing audit and certification of management systems-Part 9:Competence requirements for auditing and certification of anti-bribery management systems (ISO/IECTS17021-9:2016 IDT) 2021-04-30发布 2021-1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27021.92021/ISO/1EC TS 17021-9:2016 目 次 前言 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通用能力要求 5ABMS审核组的能力要求 5.1总则 ..... 5.2贿略念 5.3组织环境 5.4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5.5贿略风险评估和尽职调查 5.6贿略风险 5.7反贿略控制 5.8反贿略管理体系(ABMS) 6实施中请评审、复核审核报告并做出认证决定人员的能力要求(其他人员) 6.1总则 ...... 6.2贿略概念 6.3组织环境 附录A(资料性) ABMS审核与认证的知识 参考文献 GB/T 27021.9-2021/ISO/1EC TS 17021-9:2016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为GB/T27021《合格评定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机构要求》的第9部分.
GB/T27021已经 发布以下9个部分: 第1部分:要求; 一第2部分: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与认证能力要求; 第3部分: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与认证能力要求; 一第4部分:大型活动可持续性管理体系审核和认证能力要求: 一第5部分:资产管理体系审核和认证能力要求; 第6部分: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审核认证能力要求: 第7部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系审核认证能力要求; 第9部分:反贿略管理体系审核与认证能力要求: 第10部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与认证能力要求.
本文件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IECTS17021-9:2016《合格评定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机构要 求第9部分:反贿略管理体系审核与认证能力要求》.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1)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深圳市深圳标准促进会、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证认可技术研究中心、阿里巴巴集团、北京中大华远认证 中心、安徽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标准认证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大陆航星质量认证中心股份有 限公司、湖北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北京在礼合规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品牌建设促进中心、方圆标 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华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广州赛宝 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温利峰、颜如、王晓娅、朴美善、苏燕君、目程、郝静、蔡宇、王宇、谢国辉、王筝、 骆辉、赵志伟、柯章勇、陈琼、胡国辉、裘晓东、孙逊、严义君、陈莉、谢灵群、郭冉.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26077-2021 金属材料 疲劳试验 轴向应变控制方法.pdf
ICS 77.040.10 CCS H 22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6077 -2021 代替GB/T26077-2010 金属材料 疲劳试验 轴向 应变控制方法 Metallic materialsFatigue testing-Axial-strain-controlled method (ISO12106:2017 MOD) 2021-04-30发布 2021-1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26077-2021 目次 前言 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符号 5试验设备 6试样 ......... 7试验程序 14 8高温应变控制蜡变-疲劳试验 9结果表达 10试验报告 附录A(资料性)测量不确定度 25 附录B(资料性)试验结果的绘图表述实例 26 参考文献 GB/T 26077-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26077-2010(金属材料疲劳试验轴向应变控制方法),与GB/T26077- 2010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 更改了图1曲线和标注(见图1.2010年版的图1): 对同轴度检查的内容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增加引用了GB/T34104《金属材料试验机加载同 轴度的检验),删除了图3(见5.1.4.2010年版的5.1.4); 更改了试验加工程序的要求(见6.2.2,2010年版的6.2.2); 更改了试验机控制的要求(见7.2,2010年版的7.2): 更改了试样安装的要求(见7.3.2010年版的7.3); 增加了应力-应变滞后回线及其说明(见7.4和图8); -增加了预测量时高温下疲劳试验的建议(见7.5.1); 删除了弹性模量E的测定(见2010年版的7.5.2): 增加了意外试验中止,恢复试验前应确认的三种情况(见7.5.2,2010年版的7.5.3); 增加了高温应变控制变-疲劳试验要求(见第8章): 增加了端变-疲劳试验结果分析(见9.3). 本文件修改采用1SO12106:2017(金属材料疲劳试验轴向应变控制方法》.
本文件与ISO12106:2017相比存在技术性差异,这些差异涉及的条款已通过在其外侧页边空白位 置的垂直单线()进行了标示,具体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一关于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做了具有技术性差异的调整,以适应我国技术条件,调整的情况 集中反映在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具体调整如下: ●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B/T12160代替了1SO9513(见5.2、5.5); ●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B/T16825.1代替了ISO7500-1(见5.1.2、5.5); ●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GB/T34104代替了1SO23788(见5.1.1、5.1.4): ●增加引I用了GB/T25917.1(见5.5)JJF1637(见5.5)、JJG141(见5.5)、JJG556(见5.1.2、 5.5)、JJG 617(见5.5); 补充说明了“真应力”的术语定义(见3.2),与上一版国家标准统一,便于读者理解; 一更改了试验机的控制要求(见7.2),以适应我国技术条件.
本文件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增加了表2、表3、表4的引导语(见4.2.1、4.2.2和4.3); 在图6中增加了L,的标记(见图6); 修改了公式(5)的写法,以更加符合上下文逻辑(见9.2.3).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归口.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25996-2019 绝热材料对奥氏体不锈钢外部应力腐蚀开裂的试验方法.pdf
ICS 91.120.10 Q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5996 -2019 代替GB/T25996-2010 绝热材料 对奥氏体不锈钢 外部应力腐蚀开裂的试验方法 Test method for thermal insulations on external stress corrosion cracking of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2019-10-18发布 2020-09-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25996-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25996-2010《绝热材料对奥氏体不锈钢外部应力腐蚀开裂的试验方法》.
与 GB/T25996-2010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将3.1"应力腐蚀开裂”,修改为"外部应力腐蚀开裂”; 删除了要求(见2010年版的第4章); 删除了方法说明(见2010年版的第5章); 修改了不锈钢板的尺寸(见6.1,2010年版的6.1); 增加了达纳法不锈钢试件连接示意图(见图1); -修改了绝热材料试样制备(见第7章,2010年版的6.3); -增加了7.1一般要求和7.4其他类型绝热材料试样制备; 删除了结果判定(见2010年版的第9章); 增加了试验结果(见第11章).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绝热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91)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河北金威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湖北 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浙江浦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国家玻璃纤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勇、王玲、王涛、高永涛、潘争光、陈丰云、车玉良、戴永杰、王小丽、陈永健、赵 吉敏、王旭、陆伟明.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259962010 GB/T 25996-2019 引言 奥氏体不锈钢暴露在一定的腐蚀环境中,在应力集中点会有开裂的趋势.
特别是当没有硅酸根、钠 离子等抑制离子存在的情况下,氯化物和氟化物会对奥氏体不锈钢造成外部应力腐蚀开裂.
由于氯化 物在环境中比较普邀,试验过程中要采取措施避免氯化物的污染,特别是避免其对奥氏体不铸钢试件 (以下简称不锈钢试件)的污染.
本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是模拟绝热材料使用的大多数实际工业生产过程情形进行的.
使用芯吸或 滴注的方式,绝热材料中存在的可溶出氯化物、氟化物,在28d内不断被去离子水输送到热的不锈钢试 件表面,在高温的作用下蒸发浓缩聚集在不锈钢试件的表面上.
含有腐蚀性离子、水分和氧气的环境会增加外部应力腐蚀开裂的机会.
,在实验室测试条件下,通过 本标准测试合格的绝热材料不会引起敏化不锈钢试件的开裂.
在实际使用中,虽然绝热材料本身不会 引起外部应力腐蚀开裂,但在不合理的使用环境中,绝热材料有可能作为一个媒介,搜集或传输腐蚀性 离子到热的奥氏体不锈钢材料表面上高温会导致水的蒸发和化学反应速率的增加严重时产生外部应 力腐蚀开裂,实践证明,通过改变绝热材料的氯化物含量或加人某些化学添加剂,可制得抑制氯化物存 在下外部应力腐蚀开裂的绝热材料.
一定氯离子浓度的水溶液能引起开裂,不含氯离子的水不会引起开裂的不锈钢试件才能满足本标 准测试的要求.
GB/T 25996-2019 绝热材料对奥氏体不锈钢 外部应力腐蚀开裂的试验方法 1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绝热材料对奥氏体不锈钢外部应力腐蚀开裂的试验方法的术语和定义、仪器与设 备、试剂与材料、不锈钢试件制备、绝热材料试样制备、试验方法、试验用敏化的不锈钢试件合格验证、试 验后不锈钢试件检查、试验结果、试验报告.
1.2本标准适用于覆盖奥氏体不锈钢用绝热材料及其制品,主要包括矿物棉、硅酸钙、复合硅酸盐、膨 胀珍珠岩、泡沫石棉、泡沫玻璃、气凝胶和保温防火涂料等.
也适用于水泥和粘结剂.
1.3本标准给出了达纳法和滴注法两种测试方法,适用性如下: 一达纳法仅适用于芯吸型材料,滴注法适用于可被切割或成型为试验试样的材料; 当材料可热处理成芯吸型材料时,可用达纳法或滴注法测试; 一当材料无法处理成芯吸型材料或热处理温度大于厂家推荐温度时,用滴注法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8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GB/T4132绝热材料及相关术语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15970.3-1995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应力腐蚀试验第3部分:U型弯曲试样的制备和 应用 GB/T20878不锈钢和耐热钢牌号及化学成分 3术语和定义 GB/T413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外部应力腐蚀开裂external stress corrosion cracking:ESCC 金属在某些腐蚀环境下,所受外部施加应力的集中点可能发生的以裂纹形式出现的破坏.
3.2 芯吸型绝热材料wicking-type insulation 一种当其50%~75%部分浸人在水中.10min内就会全部浸润的绝热材料.
4仪器与设备 4.1达纳法仪器与设备 4.1.1试样保持器.
GB/T 25996-2019 4.1.2焊器:可使用银焊料和不含氯的不锈钢焊料进行焊接.
4.1.3结晶Ⅲ:由硼硅酸盐玻璃制成,190mm×100mm.
4.1.4电子变压器:150mA/150V,并配有温度调压器.
4.1.5铜电导线:铜芯截面积50mm².
4.1.6热电偶型温度计. 4.1.7精密折弯机.
4.1.8湿式砂带机:砂带规格P80. 4.1.9不锈钢螺栓:长65mm、直径5mm,带绝缘垫圈和不锈钢螺母.
4.1.10显微镜:X10~X30.
4.1.11钻头:7mm. 4.1.12放大镜:X10~X20.
4.1.13电动锯 4.1.14箱式电阻炉:最高温度不低于1200℃.
4.2滴注法仪器与设备 4.2.1加热装置:加热管外径38mm,外壁温度为水沸点温度土6℃, 4.2.2多通道蟠动泵或其他给水装置:用于向每个样品提供250mL/d的氯化钠溶液、蒸馏水或去离 子水.
4.2.3玻璃瓶:1L.
4.2.4试件保持器.
4.2.5热电偶型温度计.
4.2.6圆柱形采样器;外径25.5mm. 4.2.7精密折弯机. 4.2.8箱式电阻炉:最高温度不低于1200℃.
4.2.9湿式砂带机:砂带规格P80. 4.2.10不锈钢螺栓:长65mm、直径5mm.带绝缘垫圈和不锈钢螺母.
4.2.11显微镜;X10~X30.
4.2.12钻头:7mm. 4.2.13放大镜;X10~X20.
4.2.14电动锯.
5试剂与材料 5.1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不低于GB/T6682三级水的要求,Pa-)<0.1mg/L. 5.2氯化钠溶液:Pc-=1 500mg/L.2.473gNaCl溶于1 L水中. 5.3染色剂. 5.4环氧胶粘剂:铝粉填充. 5.5导热油膏:不含氯化物. 5.6无氯导热树脂. 5.7硼硅酸盐玻璃棉块:中性芯吸型,圆柱形,35mm×51mm. 5.8低氯擦拭纸:38mm×100mm,低尘,w-≤1mg/kg. 2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25217.14-2020 冲击地压测定监测和防治方法 第14部分:顶板水压致裂防治方法.pdf
ICS73.010 D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5217.14 -2020 冲击地压测定、监测与防治 方法 第14 部分:顶板水压致裂防治方法 Methods for test monitoring and prevention of rock burst Part 14:Prevention method of roof hydraulic fracturing 2020-11-19发布 2021-06-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25217.14-2020 前言 GB/T25217(冲击地压测定、监测与防治方法》分为14个部分: 第1部分:顶板岩层冲击倾向性分类及指数的测定方法: 第2部分:煤的冲击倾向性分类及指数的测定方法; 第3部分:煤岩组合试件冲击倾向性分类及指数的测定方法: 第4部分:微震监测方法: 第5部分:地音监测方法: 第6部分:钻屑监测方法; 第7部分:采动应力监测方法: 第8部分:电磁辐射监测方法: 第9部分:煤层注水防治方法; 第10部分:煤层钻孔卸压防治方法: 第11部分:煤层卸载爆破防治方法: 第12部分:开采保护层防治方法; 一第13部分:顶板深孔爆破防治方法: 第14部分:顶板水压致裂防治方法.
本部分为GB/T25217的第14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矿业大学、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充矿集团有限公司、神华新疆能源 有限责任公司、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员:窦林名、贺虎、齐庆新、王富奇、曹安业、陈建强、赵善坤、杜涛涛、蔡武.
GB/T 25217.14-2020 冲击地压测定、监测与防治方法 第14部分:顶板水压致裂防治方法 1范围 GB/T25217的本部分规定了冲击地压顶板水压致裂防治方法的术语和定义、仪器与设备、顶板水 压致裂条件、直接水压致裂方法、定向水压致裂方法、效果检验、安全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冲击地压顶板水压致裂防治方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3561.10-2010煤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测定方法第10部分:煤和岩石抗控强度测定 方法 GB/T25217.1-2010冲击地压测定、监测与防治方法第1部分:顶板岩层冲击倾向性分类及 指数的测定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顶板水压致裂roof hydraulicfracturing 在顶板岩层中注入高压液体,使顶板岩层产生新的或扩大原有裂除,达到控制顶板断裂与能量释放 的防冲技术.
3.2 直接水压致裂directhydraulicfracturing 在顶板岩层中施工致裂孔,封孔后注人高压液,致裂顶板岩体,达到控制顶板断裂与能量释放的防 冲技术.
3.3 定向水压致裂directional hydraulicfracturing 在顶板岩层中人为地切割一个定向预裂缝然后注入高压液,将岩体沿定向预裂缝致裂达到控制 顶板断裂与能量释放的防冲技术.
3.4 定向预裂缝directional initial crack 在致裂钻孔中切割出的狭长切口,断面的形状与樱子类似.
3.5 割缝具device for carrying out initial crack 能够完成定向预裂缝切割的钻具.
GB/T 25217.14-2020 3.6 封孔器borchole sealing 安装在致裂孔中,用于对致裂段进行密封的装置.
3.7 致裂孔fracturingborehole 实施致裂工作的钻孔.
3.8 检测孔detection borehole 在致裂孔附近施工的钻孔,用于窥视或观测致裂液体的流出,确定致裂扩展范围与效果.
4仪器与设备 4.1仪器设备 钻机、高压大流量泵、高压管路与控制阀、割缝刀具、封孔器、压力表(压力传感器)、钻孔窥视仪.
4.2仪器技术指标 4.2.1高压大流量泵的额定压力应大于理论计算出的致裂压力,计算公式参见附录A,流量不应小于 80 L/min.
4.2.2高压管路额定工作压力不应小于泵站额定压力的1.5倍.
4.2.3封孔器额定工作压力不应小于致裂压力的1.1倍.
4.2.4割缝刀具切期出的定向预裂缝直径不小于钻孔直径的2倍.
5顶板水压致裂条件 5.1顶板水压致裂适用岩层 5.1.1直接水压致裂与定向水压致裂适用于顶板岩层单层厚度大于2m的硬质岩岩层.
5.1.2定向水压致裂段岩层应为无显著裂隙、软别夹层等的均一、完整岩层.
5.2顶板水压致裂基础资料 5.2.1致裂地点顶板岩层钻孔柱状图与岩层等厚线图应准备完备.
5.2.2待压裂顶板应按照GB/T23561.10-2010的规定进行抗拉强度测试.
5.2.3待压裂顶板应按照GB/T25217.1-2010的规定进行冲击倾向性测试.
5.2.4联接管路应进行密封性能试验,试验压力不小于致裂压力.
5.3顶板水压致裂适用条件 5.3.1受坚硬顶板影响的具有中等冲击危险及以上的区域,可实施顶板水压致裂,并超前工作面150m 完成致裂工作.
5.3.2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监测顶板活动剧烈、冲击危险等级提高时,对监测异常区域范围内实施顶板 水压致裂,实施期间停止工作面回采.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25217.9-2020 冲击地压测定监测和防治方法 第9部分:煤层注水.pdf
ICS73.040 D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5217.9 -2020 冲击地压 测定、监测与防治方法 第9部分:煤层注水防治方法 Methods for test monitoring and prevention of rock burst Part 9:Prevention method of water infusion on coal seam 2020-11-19发布 2021-06-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25217.9-2020 目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注水参数及设备 5注水布置与施工方法 6煤层注水效果检验方法 附录A(规范性附录)煤层注水用钢丝编织高压胶管主要技术参数及用途 GB/T 25217.9-2020 前言 GB/T25217(冲击地压测定、监测与防治方法》分为14个部分: 第1部分:顶板岩层冲击倾向性分类及指数的测定方法: 第2部分:煤的冲击倾向性分类及指数的测定方法: 第3部分:煤岩组合试件冲击倾向性分类及指数的测定方法: 第4部分:微震监测方法: 第5部分:地音监测方法: 第6部分:钻屑监测方法; 第7部分:采动应力监测方法: 第8部分:电磁辐射监测方法: 第9部分:煤层注水防治方法; 第10部分:煤层钻孔卸压防治方法: 第11部分:煤层卸压爆破防治方法: 第12部分:开采保护层防治方法; 一第13部分:顶板深孔爆破防治方法: 第14部分:顶板水压致裂防治方法.
本部分为GB/T25217的第9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辽宁大学、山东科技大学.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刘军、齐庆新、魏向志、姜红兵、潘一山、丁传宏、潘立友、张宁博、王亚旭、 宋卫华.
GB/T 25217.9-2020 冲击地压测定、监测与防治方法 第9部分:煤层注水防治方法 1范围 GB/T25217的本部分规定了煤层注水防治冲击地压的方法所涉及的术语和定义、注水参数及设 备、注水布置与施工方法及煤层注水效果检验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在煤层中注水防治冲击地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82-2008煤层煤样采取方法 MT/T501-1996长钻孔煤层注水方法 MT/T1023-2006煤层注水可注性鉴定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煤层注水coal seam water infusion 在煤层具有冲击危险性的区域注水,改变煤层冲击倾向性等物理力学性质,降低冲击危险性的 方法.
3.2 高压煤层注水high pressure coal seam infusion 利用高压注水泵对开采的具有冲击危险性的煤层注水,使高应力区域煤层裂隙增加,释放或转移煤 层应力.
静压煤层注水static pressare coal seam infusion 利用供水管道中的静水压力将水注入具有冲击危险性的煤层,使煤体含水率增加降低或释放煤体 应力.
3.4 煤层原始含水率the originalmoisture contentofcoal seam 煤层注水前煤体中水的质量与干燥煤体质量之比.
3.5 注水后的含水率themoisture content afterwater infusion 煤层注水后煤体中水的质量与干燥煤体质量之比.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24596-2021 球墨铸铁管和管件 聚氨酯涂层.pdf
ICS 23.040.10:25.220.60 CCS A 29:H48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4596 -2021 代替GB/T24596-2009 球墨铸铁管和管件 聚氨酯涂层 Ductile iron pipes and fittings-Polyurethane coatings 2021-04-30发布 2021-1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24596-2021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技术要求 5试验方法 6检验规则 GB/T 24596-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24596-2009(球墨铸铁管和管件聚氨酯涂层),与GB/T24596-2009相比, 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2009年版的第2章); b)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 c)更改了表面粗糙度要求(见4.1.2009年版的3.2); d)更改了厚度要求(见4.3.2.2009年版的3.3.2); e)更改了附着力技术要求(见4.3.4.2009年版的3.3.4); f)更改了端口涂层厚度要求(见4.4,2009年版的3.4); g)增加了聚氨酯内涂层和聚氨酯外涂层型式试验列表(见4.5.1、4.5.2); h)增加了耐间接冲击性、抗椭圆性和断裂伸长率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见4.5.1、4.5.2): i)更改了耐碱腐蚀性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见4.5.1、5.4.3.3,2009年版的3.5.2.3、4.4.2.4): j)删除了耐盐腐蚀性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见2009年版的3.5.2.3、4.4.2.4): k)增加了聚氨酯内涂层耐磨性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见4.5.1、5.4.6.1); 1)更改了耐盐雾性技术要求(见4.5.2.2009年版的3.5.6); m)更改了耐化学腐蚀性试验方法中试样厚度和干燥方法要求(见5.4.3,2009年版的4.4.2); n)更改了耐冲击性试验方法中落锤的球面直径要求(见5.4.2,2009年版的4.4.1); o)增加了绝缘电阻试验方法装置示意图(见5.4.5.2); p)更改了案氨酯内涂层和聚氨酯外涂层型式试验组批规则(见表5、表6.2009年版的表2).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新兴河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圣戈班管道系统有限公司、 山东国铭球墨铸管科技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宁、马宗勇、侯捷、何根、张玉湖、王颖、何齐书、孙恕、侯慧宁、刘长森、王志强、 申勇、王嵩、王道群.
本文件于2009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24523-2020 金属材料 快速压入(布氏型)硬度试验方法.pdf
ICS 77.040.10 CCS H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4523 -2020 代替GB/T24523-2009 金属材料 快速压入 (布氏型 ) 硬度试验方法 Metallic materials-Testmethod for rapid indentation (Brinell type)hardness testing 2020-11-19发布 2021-06-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24523-202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24523-2009《金属材料快速压痕(布氏)硬度试验方法》,与GB/T24523-2009 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范围(见第1章,2009年版的第1章);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2009年版的第2章); 修改了原理(见第4章,2009年版的第4章); 修改了符号与说明(见第5章,2009年版的第3章); 删除了试验力应具有初始试验力和工作试验力的规定(见2009年版的5.2.1); 删除了关于试验温度的规定(见2009年版的7.1); 一删除了关于选取初试验力的规定(见2009年版的7.2); 删除了关于试验循环时间的规定(见2009年版的7.3); 增加了硬度极值的确定(见第9章): 增加了影响测量结果准确度的因素(见第10章); 修改了试验报告(见第11章,2009年版的第8章); 删除了硬度计的检验与校准(见2009年版的第9章); 删除了标准硬度块的标定(见2009年版的第10章); 修改了硬度计的检验与校准(见附录A,2009年版的附录C); 删除了使用者对金属快速压人(布氏型)硬度计的日常检验,其技术内容合并到附录A(见附录 A 2009 年版的附录D). 本文件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沈阳天星试验仪器有限公司、钢铁研究总院、泉州市丰泽东海仪器硬度块厂、冶金 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路明、高怡斐、陈俊薪、吴益文、张风林、侯慧宁.
本文件的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24523-2009 GB/T24523-2020 引言 本文件规定的试验方法主要用于需要对大量零件快速地进行布氏型硬度试验的场合,例如热处理 炉的出炉检验.
本文件要求对压人深度进行测量,不要求按照布氏硬度试验方法使用光学仪器对压痕直径进行 测量.
本文件给出的方法不是标准的布氏硬度试验方法,不符合GB/T231.1试验方法的要求.
由于快速压人(布氏型)硬度计的不同制造商可能采用不同的试验力,采用不同的方法将压人深度 值转换为布氏硬度值,因此,不同制造商生产的硬度计,其试验结果不一定具有可比性.
注:布氏型硬度试验是指允许布氏硬度试验的三个基本参数,即试验力、压头直径和试验循环时间不完全符合 GB/T231.1规定的硬度试验,布氏型硬度试验的试验结果不能直接用HBW表示.
GB/T 24523-2020 金属材料快速压入(布氏型) 硬度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金属材料快速压人(布氏型)硬度试验的原理、符号、试验设备、试样、试验程序、硬度 极值的确定、影响测量结果准确度的因素和试验报告.
本文件适用于应用快速压人(布氏型)硬度计在生产现场对零件进行快速布氏型硬度的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231.1-2018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231.2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第2部分:硬度计的检验与校准 GB/T231.3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第3部分:标准硬度块的标定 GB/T13634金属材料单轴试验机检验用标准测力仪的校准 JJG144标准测力仪检定规程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原理 将碳化钨合金球压头在规定的条件下压人金属材料表面,并测量压人深度.
压人深度从施加初试 验力后建立的基准位置开始测量.
压入深度测量值转换为总压人深度,再转换为相应标尺的布氏硬 度值.
快速压入(布氏型)硬度值按式(1)计算.
HBWT =0 102F /(πDh) 注:由于不同制造商生产的硬度计采用的初试验力值可能不同,硬度计测得的压人深度与总压入深度的转换方法 由硬度计制造商决定.
5符号和说明 5.1表1给出的符号和说明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523-2020 表1符号和说明 符号 说明 单位 D 压头直径 mm F 总试验力 N h 总压入深度 mm HBWT 快速压人(布氏型)硬度 - 5.2采用快速压人(布氏型)硬度试验方法测得的硬度值表示方法如下示例.
示例: 200 HBW T 采用快速压人法 布氏硬度符号 硬度值 6试验设备 6.1硬度计 6.1.1快速压入(布氏型)硬度计应使用一个适合待测试样的测台或试样支撑装置,并对与试样接触的 压头施加试验力,硬度计还应包括一套压人深度测量及示值显示系统.
6.1.2硬度计应按附录A进行检验与校准.
6.1.3硬度计可直接施加总试验力,也可分别施加初试验力和总试验力.
6.1.4硬度计应保证施加到压头上的试验力加载平稳,且无影响测量结果的冲击力.
应采取预防措 施,避免由系统惯性及液压系统过冲等引起的过载.
6.1.5硬度计的设计和制造,应保证在试验力的施加和卸载过程中,压头不会出现转动或侧向移动.
6.1.6硬度计测台的底面和支撑面应保持清洁,无附着物.
6.1.7有关硬度计的特点、限制条件及操作方法,可参考硬度计的使用手册.
6.2试验力和压头 6.2.1总试验力通常为 29.42 kN(3000 kgf)、14.71 kN(1500 kgf) 、9.806 kN(1000 kgf)或 4.903 kN (500kgf),如果可以保证测量精度,经供需双方协商,也可以采用更小的试验力.
如果使用初试验力, 初试验力的大小由硬度计制造商决定.
6.2.2用于快速压人(布氏型)硬度试验的压头应是符合GB/T231.2规定的碳化钨合金球.
6.3压入深度测量装置 6.3.1压人深度测量装置应符合A.3.3.2的规定.
测量压入深度的方法由硬度计制造商决定.
6.3.2硬度计的显示应包括测得的压入深度值和相应的布氏硬度值.
显示的布氏硬度值应是由测得 的压人深度转换而来的相应标尺的布氏硬度值.
测得的压人深度转换为布氏硬度值的方法由硬度计制 造商决定.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24507-2020 浸渍纸层压实木复合地板.pdf
ICS 79.080 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4507 -2020 代替GB/T24507-2009 浸渍纸层压 实木复合地板 Laminate engineered wood flooring 2020-12-14发布 2021-07-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24507-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24507-2009(浸遗纸层压板饰面多层实木复合地板),与GB/T24507-2009 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范围(见第1章,2009年版的第1章);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2009年版的第2章): 修改了部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2009年版的第3章): 修改了分类,按表面形状分类情况,把原标准“浮雕面”修改为“非平面”;增加“按表面耐磨等 级分”.删除了原标准的“按甲醛释放量分”(见第4章,2009年版的第4章); 修改了外观质量、规格尺寸及其偏差(见5.2、5.3.2009年版的5.3、5.4) 修改了表面耐划痕与表面耐磨性能等级要求(见5.4.1,2009年版的5.5): 一修改了试件制取方式,静曲强度、弹性模量试件由原标准规定的不同试件修改同一试件(见 6 3.1.4,2009 年版的6.3.1.3); 增加了表面耐湿热性能要求与检验方法(见表3和6.3.12); 修改了甲醛释放量要求与检验方法(见5.4.2和6.3.14,2009年版的5.5和6.3.13).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提出.
本标准全国人造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9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江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测院、红木杭家居 科技(湖州)有限公司、浙江省林产品质量检测站、苏州凯牌木业有限公司、常州市冠林装饰材料有限公 司、上海本材工业研究限公司、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书香门地(上海)美学家居股份有 限公司、巴洛克木业(中山)有限公司、浙江裕华木业有限公司、江苏森茂竹木业有限公司、圣象集团有限 公司、苏州大卫木业有限公司、浙江云峰莫干山地板有限公司、江苏肯帝亚木业有限公司、湖南圣保罗木 业有限公司、安微扬子地板股份有限公司、德华免宝宝装饰新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建筑材料检验研究 院有限公司、上海汇丽集团有限公司、宿州市东大木业有限公司、寿光市鲁丽木业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 松博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德清县虎马中环佳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彭立民、朱钦、张超、陆军、邓侃、胡忠华、邱家达、田启魁、李文忠、卜立新、 林德英、金月华、刘海良、陈大男、蒋卫、高水昌、邮海星、杨素文、雷响、戴维德、王兴华、王邦鹰、李伟、 国智武、詹雄光、赵永轩、吴忠其、唐召群、刘美宏、樊正强、庄期应、许正格.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24507-2009.
GB/T 24507-2020 浸渍纸层压实木复合地板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浸渍纸层压实本复合地板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识、包 装、运输、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浸渍纸层压实木复合地板,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828.1-201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 计划 GB/T15102-2017浸渍胶膜纸饰面纤维板和刨花板 GB/T17657-2013人造板及饰面人造板理化性能试验方法 GB/T18102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 GB/T18103-2013实木复合地板 GB/T18259-2018人造板及其表面装饰术语 GB18580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 GB/T39600-2020人造板及其制品甲醛释放量分级 3术语和定义 GB/T18259一201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 GB/T18259-2018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浸渍纸层压实木复合地板laminateengineeredwoodflooring 以一层或多层专用纸浸溃热固性氨基树脂,经干燥后铺装在胶合板基材正面,专用纸表面加耐磨 层,基材背面可加平衡层.
经热压、成型的地板.
3.2 龟裂fissure 树脂在热压过程中固化过度或表面层与底层膨账收编不同,面在产品表面产生的不规则裂纹.
3.3 鼓泡blow,blisters 由于胶合失效造成板内出现空穴并在表面局部凸起的缺陷.
[GB/T18259-2018 定义2.45] 3.4 鼓包bulge 产品表面内含固体实物引起的局部异常凸起.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24183-2021 金属材料 薄板和薄带 制耳试验方法.pdf
ICS 77.040.10 CCS H23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4183 -2021 /ISO 11531:2015 代替GB/T24183-2009 金属材料 薄板和薄带 制耳 试验方法 Metallic materials-Sheet and strip-Earing test (ISO11531:2015 IDT) 2021-08-20发布 2022-03-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24183-2021/1SO 11531:2015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符号及说明 5原理 6试验设备 7试样 8试验程序 9结果计算 10试验报告 GB/T 24183-2021/ISO 11531:2015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24183-2009(金属材料制耳试验方法),与GB/T24183-2009相比,除结构 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更改了d的说明,增加了Narpl和Nr的符号与说明(见第3章,2009年版的第3章); 将5.3中注的要求更改为正文6.3内容的一部分(见6.3,2009年版的5.3中注); 明确了凹模、压边模和冲头的工作表面硬度要求是指维氏硬度(见6.5); 增加了制耳率的修约要求(见9.4).
本文件等同采用ISO11531:2015(金属材料薄板和薄带制耳试验方法》, 本文件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和“术语和定义”两章.
本文件做了下列最小限度的编辑性改动: 在图2中增加了“试样”的标引序号: 在8.3中增加“注”,补充说明可选择机油作为润滑剂.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海关工业品与原材料检测技术中心、上海申力试验机有限公司、深圳万测试 验设备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中国技术经济学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益文、李思瑾、董莉、杨浩源、黄星、陈庆东、侯慧宁、李剑峰、王海婷.
本文件于2009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23981.1-2019 色漆和清漆遮盖力的测定 第1部分:白色和浅色漆对比率的测定.pdf
ICS 87.040 G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3981.1 -2019 代替GB/T23981-2009 色漆 和清漆遮盖力 的测定 第1部分:白色和浅色漆对比率的测定 Paints andvarnishes-Determination ofhidingpower- Part 1:Determination of contrast ratio ofwhite and light coloured paints (ISO 6504-3:2006 Paints and varnishes-Determination of hiding power Part 3:Determination of contrast ratio of light-colouredpaints at a fixed spreading rate MOD) 2019-03-25发布 2020-0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23981.1-2019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原理 5三刺激值法 5.1仪器及材料 5.2取样 5.3 试验步骤 63 5.4 精密度 5.5试验报告 6反射率法 6.1仪器及材料 6.2 取样 6.3 试验步骤 6.4 结果表示 6.5 试验报告 附录A(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与ISO6504-3:2006的章条编号对照情况 附录B(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与ISO6504-3:2006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 11 参考文献 12 GB/T 23981.1-2019 前言 GB/T23981《色漆和清漆遮盖力的测定》分为下列两个部分: 第1部分:白色和浅色漆对比率的测定; -第2部分:黑白格板法.
本部分为GB/T23981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23981-2009《白色和浅色漆对比率的测定》.
与GB/T23981-2009相比,除编 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增加了三刺激值法(见第5章); 修改了标准范围,将浅色漆的三刺激值Y值改为大于25(见第1章.2009年版的第1章);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 原理中增加了反射率法的内容(见第4章); 一将反射率法中底材为聚酯薄膜和黑白卡片纸对应为A法和B法(见第4章); 一对反射率法中黑白卡片纸进行了详细规定(见6.1.2.2.2009年版的4.4); 修改了反射率法中黑板的反射率的规定,改为应不大于3%(见6.1.5,2009年版的4.2); 增加了反射率法中底材的处理(见6.3.1).
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6504-3:2006《色漆和清漆遮盖力的测定第3部分:浅色 漆在固定涂布率时对比率的测定》.
本部分与ISO6504-3:2006相比在结构上有较多调整,附录A中列出了本部分与ISO6504-3:2006 的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
本部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修改了标准名称;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A;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B; 一增加了参考文献.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江苏兰陵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标格达精密仪器(广州)有限公司、宣城亚邦化工 限公司、深圳市广田环保涂料有限公司、阿克苏诺贝尔太古漆油(上海)有限公司、黄河三角洲京博化工 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北晨阳工贸集团有限公司、中华制漆(深圳) 有限公司、佛山市顺德区巴德富实业有限公司、浙江明泉工业涂装有限公司、浙江博星化工涂料有限公 司、美巢集团股份公司、株洲市九华新材料涂装实业有限公司、黑龙江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院、东来涂 料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普申化工机械有限公司、山东东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韶关市合众化 工有限公司、福州鑫隆达土木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23981.1-2019 色漆和清漆 遮盖力的测定 第1部分:白色和浅色漆对比率的测定.pdf
ICS 87.040 G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3981.1 -2019 代替GB/T23981-2009 色漆 和清漆遮盖力 的测定 第1部分:白色和浅色漆对比率的测定 Paints andvarnishes-Determination ofhidingpower- Part 1:Determination of contrast ratio ofwhite and light coloured paints (ISO 6504-3:2006 Paints and varnishes-Determination of hiding power Part 3:Determination of contrast ratio of light-colouredpaints at a fixed spreading rate MOD) 2019-03-25发布 2020-0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23981.1-2019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原理 5三刺激值法 5.1仪器及材料 5.2取样 5.3 试验步骤 63 5.4 精密度 5.5试验报告 6反射率法 6.1仪器及材料 6.2 取样 6.3 试验步骤 6.4 结果表示 6.5 试验报告 附录A(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与ISO6504-3:2006的章条编号对照情况 附录B(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与ISO6504-3:2006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 11 参考文献 12 GB/T 23981.1-2019 前言 GB/T23981《色漆和清漆遮盖力的测定》分为下列两个部分: 第1部分:白色和浅色漆对比率的测定; -第2部分:黑白格板法.
本部分为GB/T23981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23981-2009《白色和浅色漆对比率的测定》.
与GB/T23981-2009相比,除编 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增加了三刺激值法(见第5章); 修改了标准范围,将浅色漆的三刺激值Y值改为大于25(见第1章.2009年版的第1章);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 原理中增加了反射率法的内容(见第4章); 一将反射率法中底材为聚酯薄膜和黑白卡片纸对应为A法和B法(见第4章); 一对反射率法中黑白卡片纸进行了详细规定(见6.1.2.2.2009年版的4.4); 修改了反射率法中黑板的反射率的规定,改为应不大于3%(见6.1.5,2009年版的4.2); 增加了反射率法中底材的处理(见6.3.1).
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6504-3:2006《色漆和清漆遮盖力的测定第3部分:浅色 漆在固定涂布率时对比率的测定》.
本部分与ISO6504-3:2006相比在结构上有较多调整,附录A中列出了本部分与ISO6504-3:2006 的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
本部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修改了标准名称;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A;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B; 一增加了参考文献.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江苏兰陵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标格达精密仪器(广州)有限公司、宣城亚邦化工 限公司、深圳市广田环保涂料有限公司、阿克苏诺贝尔太古漆油(上海)有限公司、黄河三角洲京博化工 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北晨阳工贸集团有限公司、中华制漆(深圳) 有限公司、佛山市顺德区巴德富实业有限公司、浙江明泉工业涂装有限公司、浙江博星化工涂料有限公 司、美巢集团股份公司、株洲市九华新材料涂装实业有限公司、黑龙江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院、东来涂 料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普申化工机械有限公司、山东东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韶关市合众化 工有限公司、福州鑫隆达土木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23902-2021 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 超声衍射声时技术检测和评价方法.pdf
ICS 19.100 CCSJ04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3902 -2021 /ISO 16828:2012 代替GB/T23902-2009 无损检测 超声 检测 超声衍射声时技术检测和评价方法 Non-destructive testing-Ultrasonic testing-Time-of-flight diffraction technique as a method for detection and sizing of discontinuities (ISO16828:2012 IDT) 2021-05-21发布 2021-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23902-2021/ISO 16828:2012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符号和缩略语 4概述 5人员资格 6设备要求 7设备设置程序 8数据解释与分析 9复杂儿何形状的检测和定量 10技术的局限性 12 11无数据记录的TOFD检测 13 12检测工艺程序 14 13检测报告 14 附录A(资料性)参考试块 15 附录NA(资料性) 本文件与GB/T23902-2009相比新增的术语和定义、符号、编略语 16 附录NB(资料性) 本文件与GB/T23902-2009相比删除的内容 17 附录NC(资料性)本文件与GB/T23902-2009相比修改的内容 18 参考文献. 19 GB/T 23902-2021/ISO 16828:201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23902-2009(无损检测超声检测超声衍射声时技术检测和评价方法》,与 GB/T23902-2009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增加了部分术语和定义、符号、缩略语(见附录NA); b)删除了部分内容(见附录NB): c)更改了部分参数要求(见附录NC).
本文件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16828:2012《无损检测超声检测超声衍射声时技术检测和评 价方法) 与本文件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GB/T9445-2015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1SO9712:2012.IDT); GB/T39240-2020无损检测超声检测总则(ISO16810:2012,MOD); GB/T39242-2020无损检测超声检测灵敏度和范围设定(ISO16811:2012.MOD).
本文件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NA,本文件与GB/T23902-2009相比新增术语和定义、符号、编略语;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NB,本文件与GB/T23902-2009相比删除的内容;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NC,本文件与GB/T23902-2009相比修改的内容.
本文件由全国无损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6)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硕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材料研究所、广东汕头超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超 声仪器分公司、艾因蒂克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 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贝克休斯检测控制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中国 计量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香勇、黄隐、马君、汪丽丽、彭春、周立军、付汝龙、陈新波、刘永福、张学涛、 钟德煌、沈功田、杨平、 本文件于2009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GB/T 23902-2021/ISO 16828:2012 无损检测超声检测 超声衍射声时技术检测和评价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超声衍射声时技术(TOFD)方法的一般原则.
本文件适用于低合金和碳素钢构件中 不连续的检测.
本文件也适用于其他类型材料,前提是使用超声衍射声时技术时要充分考虑构件的几 何形状和材料声学特性及检测灵敏度.
本文件一般情况下适用于ISO16810所包含的材料内的不连续检测,包括焊缝可参考使用.
选择 此方法的原因在于其明确的超声探头位置和扫查方向.
除非在引用文件中另有规定,本文件适用于最低要求.
除非另有明确声明,本文件适用于1SO16811规定的如下等级: 1类,没有限制; 2类和3类,适用指定的限制.
注1:第9章有类似说明.
4类和5类,产品的检测要求有专用的工艺程序.
注2:第9章有类似说明.
注3:ISO10863介绍了使用TOFD进行焊缝检查的技术.
注4:相关的验收文件在ISO15626给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ISO 9712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Non-destructive testing-Qualification and certifi- cation of NDT personnel) ISO 16810无损检测超声检测总则(Non-destructive testing-Ultrasonic testing-General principles) ISO 16811无损检测超声检测灵敏度和范围设定(Non-destructive testing-Ultrasonic testing-Sensitivity and range setting) EN12668-1无损检测超声检测设备的性能与检验第1部分:仪器(Non-destructive testing Characteriza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ultrasonic examination equipment-Part 1 : Instruments) EN12668-2无损检测超声检测设备的性能与检验第2部分:探头(Non-destructive testing Characteriza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ultrasonic examination equipment-Part 2: Probes) EN12668-3无损检测超声检测设备的性能与检验第3部分:组合设备(Non-destructive testingCharacteriza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ultrasonic examinastion equipment-Part 3; Combined equipment)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1
…
22
23
24
…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