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 > 10月 ( 第 56 页)

ICS 93.010 CCS R26 团 体 标 准 T/CCTAS107-2024 装配式波纹钢结构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fabricatedcorrugatedsteelstructures 2024-07-01发布 2024-07-01实施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发布
T/CCTAS 107-202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规定 分类. 6材料. 6.1 主体结构 6.2 连接件 6.3 防 6.4 密封 1 6.5 回填 7 设计. 7.1 适用性分析 7.2 主体结 7.3 连接. 7.4 特殊构造 密封 6 7.5 7.6 耐久性设计 01 施工 8.1 准备 11 8.2 基础. 11 '8 安装 8.4 回填 -12 9 质量控制 12 9.1 般规定 9.2 基础. 12 9.3 波纹钢结构 12 9.4国填 14 01 -14 附录A(资料性)装配式波纹钢结构适用类型 15 附录B(资料性)装配式波纹钢结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16 附录C(资料性)装配式波纹钢结构尺寸表
T/CCTAS107-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交通工程设施分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衡水奇佳工程材料有限公司、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交通规 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同济大学、西安中交土木科技有限公司、云 南省昆明市交通运输局、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瑞通路桥养护科技有限公司、中煤 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福州大学、湖南省交通规划勘 察设计院有限公司、陕西中晟科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北方工业大学、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 公司、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国家工程橡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 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南平武沙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曹宁宁、张景利、孙海波、郭伦波、张清照、高山、吴永芳、袁大伟、宋松科、 杨进平、梁养辉、段李莉、闽云、傅立新、罗强、康文刚、林光忠、鄂玉胜、王河山、王新、牟宏霖、 李东潇、郑永红、宋顺心、孙士鹏、李春枝、李雅梅、刘峰斌、王海波、鲍明智、张程、王铁映、肖建 辉、罗伯婵、高晓佳、唐宁.

ATION 中 国 协 交通 运 输 II
T/CCTAS 107-2024 装配式波纹钢结构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装配式波纹钢结构的分类及适用条件、材料、设计、施工、质量控制以及养护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公路工程和市政工程装配式波纹钢结构的设计、施工和养护,其他工程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470锌锭 GB/T700碳素结构钢 GB/T706热轧型钢 GB/T709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GB/T912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薄钢板及钢带 GB/T1228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 GB/T1229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螺母 GB/T1230钢结构用高强度垫圈 GB/T1591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GB/T2518连续热镀锌和锌合金镀层钢板及钢带 GB/T3274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钢板和钢带 GB/T8081天然生胶技术分级橡胶(TSR)规格导则 运 输 GB/T14647氯丁橡胶CR121 GB/T19250聚氨酯防水涂料 GB/T22083建筑密封胶分级和要求 GB/T23446喷涂聚腺防水涂料 GB/T27806环氧沥青防腐涂料 GB/T34567冷弯波纹钢管 GB501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661钢结构焊接规范 JTG336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T365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D3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D60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T/CCTAS107-2024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波纹钢板corrugated steelplate 按照规定的尺寸将金属钢板经过波形滚压而制成的一种板状材料.

3.2 波纹钢板件 corrugated steel plate part 波纹钢板经成弧加工制成的具有一定曲率的板件.

3.3 波纹钢管 corrugated steel pipe 3.4 壁厚plate thickness 波纹钢板波纹剖面的钢板厚度.

3.5 波距corrugation pitch 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

3.6 波高corrugationheight 波峰与波谷之间的垂直距离.

3.7 通 输 变位伸缩装置directional telescopicdevice 运 安装在波纹钢结构连接位置,可以调节被连接的波绞钢结构的相对位置的装置.

4基本规定 4.1装配式波纹钢结构应用过程应包括建设信息收集、适用性分析、结构设计、安装施工、质量控制 及养护阶段,可按图1所示的流程进行.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93.080.20 CCS P66 团 体 标 准 T/CCTAS105-2024 聚烯烃改性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指南 2024-07-01发布 2024-07-01实施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发布
T/CCTAS105-202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总体原则 5材料 5.1 聚烯烃改性剂 5.2沥青 5.3集料 5.4填料. 6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与验证 6.1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6.2混合料路用性能验证 7施.. 7.1拌. 7.2储存、运输、摊铺及碾压 7.3开放交通 8质量控制 附录A(资料性)改性剂颗粒粒径检验 附录B(资料性)聚烯烃含量检验 输
T/CCTAS105-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技术促进分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深圳市科中大交通建材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深圳市路桥建设集团 有限公司、河北曲港高速公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市绿化隔离地区基础设施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甘肃省 公路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甘肃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宁夏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保沧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沧州交通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廊坊京台高速公路有限公司、陕西 中霖集团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深圳市市政工程总公司、路丰 尚科(福建)新材料有限公司、河北锐驰交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鸿翔、杨晨、李亚非、张春猛、陈涛、罗代松、纪男、林秀军、魏道新、张 国庆、杨天军、朱逢超、史宏宇、张永升、杨朋、曹轲铭、葛方方、文欣、张兴军、魏定邦、赵静卓、 惠迎新、闫升、崔风龙、崔畔、徐宗程、姜军、桂学、王火明、徐周聪、牛双建、刘正雄、尚培东、刘 阳、丁梓航、张磊.

CHINA SCIATION 中 国 协 交通 运 输 II
T/CCTAS105-2024 聚烯烃改性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指南 1范围 本文件提供了聚烯烃改性沥青混合料总体原则、材料、配合比设计与验证、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 的指导.

本文件适用于各等级公路和城市道路新建、改扩建及大中修养护工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33.1塑料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第1部分:浸渍法、液体比重瓶法和滴定法 GB/T1034塑料吸水性的测试 GB/T3682.1塑料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MVR)的测定第 1部分:标准方法 GB/T6040红外光谱分析方法通则 GB/T19466.3塑料差示扫描法(DSC)第3部分:熔融和结晶温度及热话的测定 JT/T860.8沥青温合料改性添加剂第8部分:高模量剂 JTGE2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通运 输 3.1 聚烯烃polyolefin 由乙烯、丙烯等α-烯烃以及某些环烯烃单独聚合或共聚合而得到的一类热塑性树脂.

注:原料来源于废塑料矿泉水瓶、废塑料大棚薄膜等废弃材料.

3.2 聚烯烃改性剂polyolefinmodifier 以聚烯烃为主要原料,添加树脂、纳米粉体材料、填料等,经过熔融、共混、挤塑成型等工艺配制 而成,用于沥青改性混合料的固体颗粒状混合物.

3.3 聚烯烃改性沥青混合料polyolefinmodified asphaltmixture 由聚烯烃改性剂、矿料和沥青胶结料通过干法工艺拌和而成的改性沥青混合料.

T/CCTAS1052024 3.4 干法 dry processing 沥青混合料拌和过程中把聚烯烃改性剂掺加到集料中进行拌和的直投改性方法.

3.5 熔融指数melting index 聚烯烃改性剂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熔体在10min内通过标准毛细管的重量,用熔体质量流动速率 表示.

4总体原则 4.1聚烯烃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原则,混合料拌合、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标准应符合JTGF40 的规定.

4.2聚烯烃改性沥青混合料各原材料到场后,应按规定进行储存与管理,不同料源、品种、规格的原 材料应分别存放,不得混存.

4.3宜选择在干燥和较热的季节施工,不宜在气温低于10C以及雨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施工.

4.4II型聚烯烃改性剂在冬季最低气温在-30℃及以下的冬严寒区不适用.

SSOCIATION 5材料 5.1聚烯烃改性剂 聚烯烃改性剂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 中 表1聚烯烃改性剂技术指标 项目 技术要求 单位 试验方法 1型骤烯经改性剂 Ⅱ型泉烯经改性剂 外观 固体原粒 目测 粒径 mm 1.18-4.75,占比≥90% 见附录A 熔点T 150>T>110 GB/T 19466.3 密度p g/m² 060≤dC≥50% % 见附录B 5.2沥青 基质沥青采用道路石油沥青,其技术指标应符合JTGF40的规定.

5.3集料 所用粗、细集料技术指标应符合JTGF40的规定.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1. 140. 20 CCS A14 团 体 标 准 T/CCTAS104-2024 铁路电气化建设项目电子文件和 电子档案管理规范 Specification on electronic documents and electronicrecordsmanagement of railwayelectrificationconstructionprojects 2024-07-01发布 2024-07-01实施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发布
T/CCTAS 104-202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总体原则和要求 5电子文件形成 5.1分类. 5.2创建 5.3安全保管 5.4文件数字化 6电子文件收集与整理 1 6.1收集. 6.2整理. 7电子文件归档 7.1归档范围 7.2归档格式 7.3 归档方式 7.4 编目 7.5 档号编制 7.6 检测 8电子档案存储 9电子档案备份 10电子档案利用 11电子档案移交 01. 12电子档案处置. 01- 附录A(资料性)铁路电气化建设项目电子文件分类层级结构 ...11 附录B(资料性)铁路电气化建设项目文档模版 12 附录C(规范性)铁路电气化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 13 参考文献 ..23
T/CCTAS104-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中瀚润洪科技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 限公司北京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云桂铁路广西有限责任公司、中铁二院 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第二工程分公司、北京毅哗科技有限公司、中铁电 气化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航天信息系统工程(北京)有限公 司、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星震同源数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林云志、雍枝税、王健、赵正路、苑玉超、韦友春、史明慧、李育冰、张红卫、 李广东、黄达志、田扬、陶光毅、陈纪纲、乔凯庆、王婧、李俊波、王冬、卢剑、李军、夏煜基、杜 清全、李聘、余瑜.

8. SOCIATION 国 协 交通 运 输 II
T/CCTAS 104-2024 铁路电气化建设项目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铁路电气化工程建设项目电子文件的形成、收集、整理、归档,项目电子档案的存 储、备份、利用、移交、鉴定与销毁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铁路电气化工程建设项目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8894-2016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 GB/T2098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 GB/T39784-2021电子档案管理系统通用功能要求 GB/T41785磁光电混合存储系统通用规范 DA/T13档号编制规则 DA/T18档案著录规则 DA/T28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范 DA/T31纸质档案数字化规范 DA/T 70 文书类电子档案检测一般要求 DA/T 74 电子档案存储用可录类蓝光光盘(BD-R)技术要求和应用规范 DA/T 75 5档案数据硬磁盘离线存储管理规范 DA/T77纸质档案数字复制件光学字符识别(OCR)工作规范 DA/T82基于文档型非关系型数据库的档案数据存储规范 DA/T93电子档案移交接收操作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建设单位 project owner 对项目实施进行组织管理,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负总责的组织.

[来源:DA/T28-2018,3.4] 3.2 参建单位projectparticipant 参与项目建设并承担特定法律责任的单位,主要包括勘察、设计、施工、总承包、监理、设备 1
T/CCTAS 104-2024 制造、第三方检测等单位.

[来源:DA/T28-2018 3.5] 3.3 电子文件electronicdocument:electronicrecord 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履行其法定职责或处理事务过程中,通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办 理、传输和存储的数字格式的各种信息记录.

注:电子文件由内容、结构和背景组成.

[来源:GB/T58-2014,2.1,有修改] 3.4 电子档案electronicrecord:archival electronicrecord 具有凭证、查考和保存价值并归档保存的电子文件.

[来源:GB/T58-2014 3.2] 3.5 元数据metadata 描述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内容、背景、结构及其管理过程的数据.

[来源:GB/T18894-2016 3.3] 3.6 归档archiving 按照国家规定将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及其元数据的保管权交给档案部门的过程.

[来源:DA/T58-2014.3.5] 3.7 档号referencecode 以字符形式赋予档案的一组唯一代码,用于反映、固定和识别档案排列顺序.

[来源:DA/T13-2022.3.2] 通运 输 3.8 转换conversion 将文件从一种格式改变成另一种格式的过程.

[来源:GB/T 26162-2021,3.6] 3.9 迁移migration 在不改变格式的情况下,将文件从一种软硬件配置转移到另外一种的过程.

[来源:GB/T34110-2017,3.3.8,有修改]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5. 020 CCS E 11 T/CCGA 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团体标准 T/CCGA90008-2024 煤层气伴生氢气地质评价方法 Geological evaluation method of helium in coalbed methane 2024-03-25发布 2024-05-25实施 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 发布
T/CCGA90008202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煤层气伴生氮气地质评价方法 5煤层气伴生氮气富集区地质综合评价 6提交主要成果 附录A(规范性) 稀有气体组分含量分析结果的精密度要求 附录B(资料性) 煤层气分析基本数据表格式 附录C(规范性) 煤层气中氮气富集区分级评价标准
T/CCGA90008-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煤层气公司、中国氨产 业创新发展委员会、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燕燕、温志新、陶士振、吴义平、杨秀春、李剑、贺正军、王兆明、高建荣、 陶小晚、宋成鹏、刘祚冬、王晓波、吴晓智、杨怡青、陈悦、刘祥柏、李谦、陈秀艳、王雪玲、季天愚、 李恒萱、沈一平.

II
T/CCGA 90008-2024 煤层气伴生氮气地质评价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煤层气中伴生氮气地质评价方法、煤层气伴生氮气富集区综合评价及提交主要成果.

本文件适用于煤层气伴生氮气地质综合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9559煤层气含量测定方法 SY/T7359稀有气体同位素比值测定方法 T/COGA90005-2024氨气储量及资源评价技术规范 T/CCGA90006-2024氨气聚集区带评价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T/CCGA90005-2024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煤层气coalbedmethane 赋存于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以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为主并部分游离于煤孔隙中或溶解于 煤层水中的烃类气体,属于非常规气, 3. 2 煤层含气量coalbedmethane content 在标准状态下单位质量煤中所含气体的体积.

3. 3 伴生氮气资源associated heliumgeologicalresources 伴生于经类或非烃类气藏、在当前或未来具有提取利用氨气潜力的资源.

本文件中的伴生氮气资源 特指煤层气中的伴生氮气资源.

3. 4 氮气富集区heliumenrichmentregion 氮气体积含量大于0.1%的含氮天然气区.

4煤层气伴生氮气地质评价方法 4.1煤层气及氮气含量分析 4.1.1气体样品采集 为了最大限度减少空气污染,需采用带双阀的耐高压钢瓶,现场用井口天然气反复冲洗钢瓶4~6 次后取气样.

取样压力不低于0.5MPa.

4.1.2煤层气含量和组分分析测试
T/CCGA 90008-2024 按照GB/T19559的规定执行.

4.1.3氨气含量和同位素分析测试 按照SY/T7359、SY/T7361的规定执行.

同一被测样品两次独立测量结果的相对偏差应符合附录A 的要求.

煤层气及氮气含量分析测试结果按照附录B进行整理.

4.2煤层地质评价 4.2.1煤层评价资料准备 收集分析勘探目标区域地质资料、前人认识、煤与煤层气勘探基础资料及成果等,具体包括: 区域地质资料:包括区域构造背景、盆地沉积演化、区域水文地质特征等: 一前人认识:包括煤层分布层段、埋藏深度、煤阶、煤层物性、含气性、煤层顶底板特征等: 物探资料及分析化验数据:地震、钻井、录井和测井等资料,以及显微组分、工业分析、镜质 组反射率、元素分析、含气量、气体组分、流体组分、等温吸附曲线等分析化验数据.

4.2.2煤层地质评价 依据露头、煤心、测录井、地震、实验测试等资料,描述煤体结构、煤阶、显微组分、裂隙与孔隙 类型及微观特征等,评价煤层物性(裂隙、孔特征、渗透率)、煤层资源潜力(含气性、储层厚度、 煤体结构)、煤层富集成藏条件(构造、沉积、水文条件).

4.2.3煤层含气性及生气潜力评价 对于伴生氮气面言,煤岩既是载体气也是稀释气.

煤岩生气强度及含气性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气 藏中氮气含量.

评价参数见附录C.

4.3氮源评价 煤层气中的伴生氮气主要包括内源氮和外来氮.

内源氢主要来自煤自身轴、针元素的放射性衰变: 外来氮包括基底或周边富含放射性铀、针元素的岩浆岩、变质岩或沉积岩衰变生成的壳源氨,以及沿着 深大断裂或构造岩浆活动带随着地脱气溢出的慢源氢.

4.3.1内源氮评价 4.3.1.1煤层铀、针元素含量分析及原位特征 根据Y能谱法、电感褐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实验方法,测定煤层铀、针元素含量.

结合形貌观测、 X射线衍法,观测含铀、针元素主要矿物及其赋存状态.

4.3.1.2结合区域地质、地震及测井等资料,确定煤层厚度、分布规模及沉积时代.

4.3.1.3计算煤内源生氮通量 煤内源生氮通量可由式(1)、(2)计算.

Jn (He)=1. 2×10*[U]2. 92 ×10.[Th]* .*. (1) 式中: Jn(He)-内源氯气生成通量,cn²/(g-yr); [U]、[Th]-煤中铀和针的浓度,10°: Ma(He)-总生氮量,m²: Vα -煤体积,m: P -煤密度,g/m²: Tu -煤沉积时代,Myr: YA 一内源气氨运聚系数,% 内源气氮运聚系数Y内与煤层保存条件有关,主要根据煤层顶底板保存条件、区块构造演化剧烈程 度、水文地质条件决定.

4.3.2外源氨评价 4.3.2.1外部壳源氮 外来壳源氨主要来自煤层周缘富铀、针沉积岩和变质岩或者古老花岗岩基底.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5. 020 CCS E 11 T/CCGA 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团体标准 T/CCGA90007-2024 页岩气伴生氢气地质评价方法 Geological evaluation methods of helium in shale gas 2024-03-25发布 2024-05-25实施 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 发布
T/CCGA90007-202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页岩气伴生氮气地质评价方法 5页岩气伴生氮气富集区地质综合评价 6提交主要成果 附录A(规范性) 稀有气体组分含量分析结果的精密度要求 附录B(资料性) 页岩气分析基本数据表格式 附录C(规范性) 页岩气伴生氮气富集区分级评价标准
T/CCGA90007-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燕燕、陶士振、温志新、吴义平、杨威、李剑、赵振宇、高建荣、王兆明、 贺正军、陶小晚、吴晓智、吴伟、陈新军、魏琳、王晓波、杨怡青、陈悦、刘祥柏、李谦、陈秀艳.

T/CCGA 90007-2024 页岩气伴生氮气地质评价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页岩气伴生氮气地质综合评价方法、富集区地质综合评价和提交主要成果.

本文件适用于页岩气伴生氮气地质综合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31483页岩气地质评价方法 SY/T7359稀有气体同位素比值测定方法 SY/T7361稀有气体分离与组分含量分析四极杆质谱法 T/COGA90005-2024氨气储量及资源评价技术规范 T/COGA90006-2024氨气聚集区带评价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T/CCGA90005-2024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页岩shale 由粒径小于0.0625mm的颗粒碎屑、黏土、有机质等组成,具页理、易碎的细粒沉积岩.

3.2 页岩气shalegas 以游离态、吸附态为主,赋存于富有机质页岩层段中的天然气,主体上为自生自储的、大面积连续型 天然气聚集.

3.3 氮气含量heliumcontent 指氮气在气藏中所占体积百分比(%).

3.4 伴生氮气资源associated Heliumgeologicalresources 伴生于烃类或非烃类气藏、在当前或未来具有提取利用氨气潜力的资源.

本文件的伴生氮气资源特 指页岩气的伴生氮气资源.

3.5 氮气富集区heliumenrichmentregion 氮气体积含量大于0.1%的含氮天然气区.

4页岩气伴生氮气地质评价方法 4.1页岩气和氮气含量和同位素分析测定 4.1.1含氮气体样品采集
T/CCGA 90007-2024 为了最大限度减少空气污染,采样需采用带双阀的耐高压钢瓶在现场用井口天然气反复冲洗4~6 次后取气样.

取样压力不低于0.5MPa.

4.1.2氨气含量和同位素分析测试 按照SY/T7359、SY/T7361的规定执行.

同一被测样品两次独立测量结果的相对偏差应符合附录A 的要求.

页岩气及氮气含量分析测试结果按照附录B进行整理与分析.

4.2页岩地质评价 页岩既是页岩气中伴生氮气的源岩,同时也是氮气聚集的储层.

首先需要进行页岩地质评价.

4.2.1地质评价资料准备 收集分析勘探目标区域地质资料、页岩与页岩气勘探基础资料及成果等,具体包括但不限于: 区域地质资料:包括区域构造背景、盆地沉积演化、区域水文地质特征、地震、钻井、录井和 测井等: 勘探成果资料:包括页岩含气性、顶底板特征、试气结果等: 分析化验数据:有机碳含量、显微组分、镜质组反射率、有机质类型、岩石薄片鉴定、X-射线 衍射、元素分析、孔障度、渗透率、岩石力学参数、含气量等.

4.2.2页岩地质评价 依据露头、岩心、测录井、地震、实验测试等资料,描述页岩埋深、岩性、岩相、矿物组成、孔隙 类型与微观特征、裂缝发育特征等,分析物性、非均质性、有利储层形成条件与控制因素,评价页岩储 层质量,确定有效储层厚度与空间展布特征.

具体按GB/T31483执行.

对于伴生氮气而言,页岩既是载体气也是稀释气.

页岩生气强度及含气性过高过低均会影响气藏中 氮气含量.

4.3氮源评价 页岩气中的氮气包括内源氢和外来氮.

内源氢主要来自页岩自身铀和社等放射性元素的放射性衰变, 外来氮可以是基底或周边富含放射性铀和针元素的岩浆岩、变质岩或沉积岩衰变生成的壳源氮,也可以 是沿着深大断裂或构造岩浆活动带随着地脱气溢出的慢源氮.

4.3.1内部氨源评价 4.3.1.1页岩铀、针元素含量分析及原位特征识别 根据Y能谱法、电感耦合等高子体质谱法(ICP-MS)等实验方法,测定页岩中轴、针元素含量.

结 合形貌观测法(如扫描电镜)、X射线衍法,观测含铀、针元素主要矿物及其赋存状态.

4.3.1.2结合区域地质、地震及测井等资料,确定页岩沉积厚度、分布规模及沉积时代.

4.3.1.3计算页岩内源生氨通量 页岩内源氮可由式(1)、(2)计算.

(1)...×6.×H) 式中: Jn(He)-内源氮气生成通量,cm/(g-yr): [U]、[Th]-页岩中铀和针的浓度,10”: Mn(He)-总生氮量,m²: V 页岩体积,m: Px -页岩密度,g/m²: T 页岩沉积时代,Myr: Y -内源气氮运聚系数,%.

内源气氮运聚系数Y与页岩气保存条件有关,主要由页岩上覆/下伏地层保存条件、区块构造演化 剧烈程度等条件决定.

4.3.2外部氨源评价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5. 020 CCS E 11 T/CCGA 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团体标准 T/CCGA90006-2024 氢气聚集区带评价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valuation of helium accumulation zones 2024-03-25发布 2024-05-25实施 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 发布
T/CCGA 90006-202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氨气聚集区带分类 5氨气聚集区带评价 6氨气聚集区带综合评价技术 7氨气聚集区带评价提交主要成果 附录A(规范性) 壳源型氮气聚集区分级评价标准 附录B(规范性) 壳-慢混源型氮气聚集区分级评价标准 附录C(规范性) 氨气聚集区综合评价参数表
T/CCGA 90006-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自然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 心、北京大学、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陶士振、窦立荣、陈燕燕、赵喆、杨威、吴义平、杨恰青、李剑、赵振宇、陶 小晚、高建荣、王晓波、吴晓智、陈秀艳、刘全有、陈悦、陈新军、李登华、范立勇、赵伟波、康锐、 李谦、贾进华、陈践发、刘成林.

II
T/CCGA 90006-2024 氮气聚集区带评价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天然气藏中氮气聚集区带的定义、分类、评价内容、评价技术和提交成果.

本文件适用于石油天然气勘探行业中的氨气聚集区带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SY/T5519盆地评价技术规范 SY/T5515石油天然气地质编图规范及图式 SY/T6285油气储层评价方法 SY/T6594岩性地层区带评价技术规范 T/CCGA90005-2024氨气储量及资源评价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3. 1 载体气carriergas 氮气聚集所依附的宿主天然气.

3. 2 氮气聚集区带heliumaccumulationzone 在盆地内相同(似)地质环境或同一构造带中,具有相同成因联系和生运聚规律并在地域分布上存 在相邻相关的一系列圈闭与已发现富/含氮油气藏(田)的统一组合构成的氮气聚集地质单元.

本文件 特指天然气中氨气聚集区带.

3. 3 氮气聚集区带评价heliumaccumulationzone evaluation 在天然气地质条件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氨气源、输导体系、氨气及其载体气聚集条件的综合评 价,结合天然气含氢性分析及资源量概算,评价优选氮气聚集有利区带.

4氨气聚集区带分类 4.1氮气聚集区带分类原则 4.1.1氨源的类型 氮气的来源有大气氮、壳源氨和慢源氮3种.

天然气中的氮气主要分为壳源氮和源氮.

4.1.2载体气类型 载体气类型,按照储层渗透率,可以分为常规天然气和非常规天然气:按照成因来源,可以分为有 机成因天然气和无机成因天然气:按照气体组分,可以分为烃类天然气和非烃类天然气.

4.1.3区带分类及评价的可操作性
T/CCGA 90006-2024 壳源氨和慢源氮聚集区带的形成条件、动力学机制及评价参数有较大差异.

因此,一般分壳源型氮 气聚集区带和壳-慢混源型氨气聚集区带2类进行分类评价,在此基础上,次级分类可以按照载体气的类 型进行区带亚类的划分.

壳慢源不同类型区带按照以下端元值划分:壳源型(壳源>75%)、壳-慢混源型(壳源75%~25%)、 慢源型(壳源<25%). 目前全球慢源型氮气形成工业性规模聚集的富集区带不多,主要发育壳源型和 壳-慢混源型2类氮气聚集区带. 4.2氮气聚集区带类型划分 4.2.1氨源的类型 按照氨气来源于地壳还是地慢,分为壳源型氨气聚集区带、嫂源型氮气聚集区带、壳-源混源型 氨气聚集区带3类. 如4.1.2所述,壳源氨和慢源氨聚集区带的形成条件、动力学机制及评价参数有较大 差异,因此氮气聚集区带的一级分类按照复气壳楼不同来源划分,二级及以下分类,按照载体气类型划 分. 4.2.2载体气类型 氮气聚集区带:有机成因天然气中氮气聚集区带、有机-无机复合成因天然气中氮气聚集区带和无机复 合成因天然气中氮气聚集区带:经类天然气中氨气聚集区带和非经类天然气中氮气聚集区带. 5氨气聚集区带评价 5.1评价资料 评价资料包括但不限于: a)基础资料 区域构造及岩浆活动地质资料: 氨气聚集区带内的地震、钻井、录井、测井、测试、分析化验资料: 盆地基底和盖层非地震物化探资料: 天然气储层物性、电性、含气性资料: -天然气中氮气含量资料: 天然气、氮气、水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数据. b)基础图件 基础图件包括但不限于: 氨气聚集区带识别与划分图件: 基底氢源岩分布图: 基底断裂分布图: 深大断裂及岩浆活动分布图: 天然气及氢气综合研究成果图: 烃源岩生烃强度分布图: 沉积体系分布图: 含气目的层厚度与储集层孔隙度、渗透率分布图: 含气目的层项底面构造图: 一天然气勘探成果图. 5.2氮气聚集区带地质评价内容 5.2.1壳源型氨气聚集区带 壳源型氮气聚集区带指壳源氮体积百分比大于75%的氮气聚集区带. 壳源型氨气聚集区带地质评价 内容包括: a)氨源体系及主力氮源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5. 020 CCS E 11 T/CCGA 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团体标准 T/CCGA90005-2024 氢气储量及资源评价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helium reserves and resource evaluation 2024-03-25发布 2024-05-25实施 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 发布
T/CCGA 90005-202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氨气地质储量计算方法 5待发现氨气资源量评价方法 6氮气资源量评价方法 7氨气储量/资源分级分类标准 8氨气储量/资源汇总 10 附录A(规范性)氮气储量及资源评价汇总表
T/CCGA90005-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标新科技 (北京)有限公司、陕西秦风气体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起草人:吴义平、王建君、王青、陶士振、雷占祥、李谦、张宁宁、李浩武、陈燕燕、 屈泰来、汪斌、陈荣、刘中奥艺、王晓波、李剑、吴晓智、易成高、汪华、赵伟波、周生友、薛宗安、 陈践发、苑坤、车瑞、徐军凯、张群、郑磊、翟彦邦.

II
T/CCGA 90005-2024 氮气储量及资源评价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氮气地质储量起算标准、估算原则、计算方法、待发现氨气资源量评价方法、氮气地 质储量/资源量分级分类.

本文件适用于常规天然气藏(含非烃类气藏)、凝析气藏和非常规天然气藏以及水溶气中的氨气储 量/资源量评估计算.

本文件也可用于天然气中氮气储量/资源量的规划部署和开发利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1615-2010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 GB/T19492油气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GB/T25979天然气藏分类 GB/T30501致密砂岩气地质评价方法 DZ/T0216煤层气储量估算规范 DZ/T0217-2020石油天然气储量估算规范 DZ/T0254页岩气资源量和储量估算规范 SY/T5520圈闭评价技术规范 SY/T5501天然气藏地质评价方法 SY/T6098天然气可采储量计算方法 T/CCGA90006氮气聚集区带评价技术规范 T/COGA90007页岩气伴生氮气地质评价方法 T/CCGA90008煤层气伴生氨气地质评价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天然气natural gas 天然存在的烃类和非经类气体,以及各种元素的混合物,在地层条件下呈气态或者溶解于油、水中, 在地面标准条件下只呈气态.

3. 2 氮气helium 氮气是天然气中的非烃类气体之一,是一种稀有气体.

在通常情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是唯一 不能在标准大气压下固化的物质,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状态下很难和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3. 3 氮气资源量heliumresources 通过氨气地质条件、地质规律研究和地质调查,推算的氮气聚集量.

3. 4 氮气地质储量heliumreserves
T/CCGA 90005-2024 在钻井发现天然气后,根据地震、钻井、录井、测井和测试等资料估算的氮气聚集量.

3. 5 待发现氮气资源量undiscoveredheliumresources 待发现或未经钻井验证的,当前或未来可开采的、具有现实经济意义和潜在经济意义的氮气聚集量.

3. 6 氮气技术可采储量heliumtechnicalrecoverablereserves 在地质储量中按开采技术条件估算的最终可采出的氨气聚集量.

3. 7 氮气经济可采储量heliummercialrecoverablereserves 现行的经济、技术条件下,通过理论估算或类比的方法算出的可经济采出的天然气中氮气聚集量.

4氮气地质储量计算方法 4.1氮气地质储量起算标准 天然气中氮气地质储量起算标准为,气藏中氮气体积含量≥0.01%; 天然气中氢气资源量起算标准为,天然气中氮气体积含量经类比推测≥0.01%: 地热水中氨气资源量起算标准为,地热水溶气中氨气体积含量占比≥0.5%.

4.2氮气地质储量评价范围 不同类型的含氢天然气藏评价范围有所区别.

常规含氮天然气藏、非常规火山岩含氯气藏、非常规 致密含氮砂岩气藏为200m~7000m,非常规含氮页岩气藏为200m~6000m,非常规含氨煤层气藏为200m~ 2500m,常规含氮煤层气藏大于500m,含氮C0:气藏200m~6000m,水溶氮评价深度200m~4500m 4.3氮气地质储量估算原则 4.3.1按照GB/T19492划分的储量分类进行储量估算,以气藏为基本评价单元,在给定的技术经济条 件下,根据对气藏地质认识程度和生产能力的实际证实程度,对氮气地质储量、技术可采储量、经济可 采储量进行估算.

4.3.2地质储量估算方法主要采用容积法和体积法,储量计算单元一般是单个气藏,但有些气藏可根 据情况细分或者合并计算.

a)容积法适用于以静态资料为主、常规储层天然气藏未开发或开发时间短且动态资料较少情况下 储量估算: b)体积法适用于以静态资料为主、非常规储层天然气藏未开发或开发时间短且动态资料较少情况 下储量估算.

4.4氮气含量取值方法 4.4.1在计算氮气储量/资源时,针对同一个评价单元,至少需要一个氨气含量值.

氮气评价单元的选 取参照T/CCGA90006.

4.4.2在同一评价单元内,若氮气含量有变化,应采集不同部位气样,多点测量取平均值.

4.4.3在开展氮气含量分析时,每个样品连续测试三次,提供每次测试相对误差不超过5%的三次分析 数据,取平均值作为氮气含量.

4.4.4两个单位分析测试氨气含量数据对比,做交汇图,偏离趋势线较大的样品数据,两个单位都重 新分析.

4.4.5本文件中未注明的氮气含量均为氮气体积含量.

4.5氮气地质储量计算方法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1.100.20 CCS 6 86 T/CCGA 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团体标准 T/CCGA70003-2024 亥 Helium 2024-02-25发布 2024-05-25实施 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 发布
T/CCGA 70003-202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技术要求, 4试验方法 5包装、标志及储运 6安全要求 参考文献.
T/CCGA70003-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金宏气体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首钢气体有限公司、四川空分设备(集团)有限责 任公司、葡州杭氧特种气体有限公司、上海亿何气体股份有限公司、武汉钢铁集团气体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中国氨产业创新发展委员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孙猛、孔超、陈琪、徐聪、涨春干、李晓、马海龙、黄科、江蓉、周勇、毛玲 玲、黄萍、祝琪样、李飞明、栗鹏伟、赵时红.

II
T/CCGA 70003-2024 氨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气态氮和液态氮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以及包装、标志及储运、安全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填充氮飞艇、飞行船、气球、检漏等氨气,以及光纤、电子、航天航空及低温超导等 行业的纯氮、高纯氮、超纯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90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GB/T4544纯氮、高纯氨和超纯氮 GB/T5099钢质无缝气瓶 GB/T5832.2气体中微量水分的测定第2部分:露点法 GB/T 7144 气瓶颜色标志 GB/T 11640 )铝合金无缝气瓶 GB/T 14194 压缩气体气瓶充装规定 GB30871受限空间作业规范 GB/T33145大容积钢质无缝气瓶 TSG23气瓶安全技术规程 JT/T617.3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第3部分:品名及运输要求索引 JT/T617.4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第4部分:运输包装使用要求 T/COGA20013氮气瓶安全使用技术规范 T/COGA20014氨气长管拖车安全使用技术规范 T/CCGA20016液氨罐式集装箱安全使用技术规范 T/COGA20017液氮杜瓦技术规范 T/CCGA90002情性气体或缺氧场所的危险 3技术要求 3.1氮一般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技术要求 项目 指标 氮气纯度(摩尔分数)/10 90 95 98 99 氢气含量(摩尔分数)/10 1 0.5 0.2 0.1 甲烷含量(摩尔分数)/10 0.5 0.25 0.1 0.05 氧化碳含量(摩尔分数)/10 0.5 0.25 0.1 0. 05 总杂质(氛氢、氧氢、氮、甲烷)含量(摩尔分数)/10 10 5 2 1 水分露点/℃ 50 -50 50 50 注:用于气球充气时,甲烷、一氧化碳不应超过其爆炸极限的50%.

T/CCGA 70003-2024 3.2纯氮、高纯氨和超纯氮技术要求应符合GB/T4844的规定.

电子级氮气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

3.3液氨不测定水分含量,其他技术要求应符合相关规定.

4试验方法 4.1抽样 一般以一个操作班生产的氨气为一批,按批量的2%随机抽取样品进行检验,抽样数不应少于2瓶, 最多5瓶.

当检验结果有任何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文件要求时,则应在同批产品中重新加倍抽样再行检验, 若仍有任何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文件时,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

纯氮、高纯氮和超纯氮的抽样,应按GB/T4844要求进行.

电子级氮气应符合相关规定进行.

4.2 氮气纯度 氮气纯度按式(1)计算.

-001= 式中: 氨气纯度(摩尔分数),10°: 氛氢、氧氩、氮、甲烷、水分等杂质的含量(摩尔分数),10 4.3水分紫点的测定 按GB/T5832.2的规定执行.

允许采用其他方法,但当测定结果有异议时,以GB/T5832.2为仲裁方法.

4.4氛氢、氧氩、氮、甲烷的测定 4.4.1方法提要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

被测样品经色谱柱分离后用热导检测器进行检测.

采用外标法定量.

4.4.2仪器、材料 4.4.2.1仪器 带有热导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检测限:0.05×10(摩尔分数).

4.4.2.2标准样品 标准样品以氮为底气配制,其中氢、氧、氮、甲烷的含量与待测样品中相应组分的含量相近.

4.4.3测定条件 4.4.3.1载气 纯氮(纯度≥99.99×10°).

4.4.3.2色谱柱 不锈钢柱,长约2m,内径2mm,内装0.25mm~0.40mm的13X或5A分子筛.

允许采用其他等效色谱柱.

4.4.4结果处理 各待测组分含量按式(2)计算: A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23.020.40 CCS J 74 T/CCGA 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团体标准 T/CCGA20017-2024 液氢杜瓦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liquid helium dewer 2024-04-08发布 2024-05-31实施 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 发布
T/CCGA 20017-202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符号及其定义 4型号编制及结构 5技术要求 6试验方法 7检验规则 8标志、标识、包装、出厂文件、储运 附录A(资料性)产品合格证. 参考文献,
T/CCGA20017--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提出并归口.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起草单位:查特深冷工程系统(常州)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张家港中集圣 达因低温装备有限公司、杭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科富海低温科技有限公司、无锡特莱姆气体设 备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潘方文、徐惠新、朱长浩、谢秀娟、贾启明、杨少柒、蔡浩、陆江峰、康帅、 邱奕明、文顺清、吴秀杰、装洪敏、张占武、郭远超、梁丽丽、俞斌.

II
T/CCGA 20017-2024 液氮杜瓦安全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液氨杜瓦(瓶)的术语和定义、型号编制及结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标志、标识、包装、出厂文件、储运.

本文件适用于在正常环境温度(-40℃~60℃)下使用,贮存介质为液氮,设计温度不高于-269℃, 公称容积30L~1000L,工作压力为常压(其取值小于0.1MPa)的可重复充装的杜瓦.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713.7承压设备用钢板和钢带第7部分:不锈钢和耐热钢 GB/T3198铝及铝合金箔 GB/T135505A分子筛及其试验方法 GB/T14976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 GB/T18443.2真空绝热深冷设备性能试验方法第2部分:真空度测量 GB/T13443.3真空绝热深冷设备性能试验方法第3部分:漏率测量 GB/T15443.4真空绝热深冷设备性能试验方法第4部分:漏放气速率测量 GB/T13443.5真空绝热深冷设备性能试验方法第5部分:静态蒸发率测量 GB/T13443.8真空绝热深冷设备性能试验方法第8部分:容积测量 GB/T25198压力容器封头 GB/T31480深冷容器用高真空多层绝热材料 TSG21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TSGZ6001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规则 TSGZ8001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 HG/T259013X分子筛 JB4732钢制压力容器一分析设计标准 JT/T617.3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第3部分:品名及运输要求索引 NB/T47013.2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 NB/T47013.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5部分:渗透检测 NB/T47013.11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1部分: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 NB/T47013.14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4部分:X射线计算机辅助成像检测 NB/T47014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 NB/T47018.3承压设备用焊接材料订货技术条件 YS/T599超细氧化钯粉 T/COGA40011液氢杜瓦安全技术要求 CGA 341非可燃低温液体绝热罐式集装箱技术要求(Specification for insulated cargo tank for nonflammable cryogenic liquids) CGA S-1.1 压缩气体气瓶泄压装置标准(Pressure relief device standards part1-cylinders for pressed gases) 3术语、符号及其定义 T/CCGA4001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T/CCGA 20017-2024 3. 1 高真空多层绝热 杜瓦的夹层空间内设置多层交替组合的间隔材料和反射屏,并抽至高真空所形成的绝热方式.

3. 2 几何容积 按设计的几何容积尺寸确定的内容器体积,扣除内件所占的体积,单位为升(L).

4型号编制及结构 4.1根据液氨杜瓦的有效容积,其型号命名方法如下: a)英文型号编制方法 示例:Ultra Dewar 500 表示有效容积为500L的液氢杜瓦.

b)中文型号编制方法 示例:复杜瓦500 表示有效容积为500L的液氢杜瓦.

氮杜瓦 液氮杜瓦的有效容积,L 图1氨杜瓦型号编制方法示意图 4.2液氨杜瓦的型式设计为立式或卧式.

4.3卧式液氮杜瓦加“W”符号,如:氮杜瓦W500,标示有效容积为500L的卧式液氮杜瓦.

5技术要求 5.1材料 5.1.1与液氢相接触的元件材料应与液氮相容.

内胆材料应采用奥氏体型不锈钢,且应符合GB/T713.7 等材料标准的规定,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不应低于GB/T713.7标准相应牌号材料的规定.

不锈钢管材料 应符合GB/T14976要求.

5.1.2焊在内胆上的零部件,应采用与内胆材料性质相适应的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并应符合相应 技术标准的规定.

5.1.3所采用的不锈钢焊接材料焊成的焊接接头,其熔敷金属化学成分应与母材相同或相近,且抗拉 强度不应低于母材抗拉强度规定值的下限且不低于设计图纸的规定.

5.1.4外壳材料应采用奥氏体不锈钢.

5.1.5材料(包括焊接材料)应具有材料生产单位提供的质量证明书原件.

从非材料生产单位获得材 料时,应取得材料质量证明书原件或同时加盖供材单位检验公章和经办人章的有效复印件.

5.1.6内胆筒体和封头材料不应采用硬印作为材料标记,须用无氯无硫的记号笔做材料标记.

5.1.7高真空多层绝热用纤维布、纤维纸应采用导热系数小、放气速率低的脱脂纤维布或者脱脂纤维 纸等材料.

真空夹层中的多层绝热材料及吸附材料应满足以下规定: a)高真空多层绝热材料中的绝热材料,应符合GB/T31480的规定: b)高真空多层绝热用铝箔应符合GB/T3198的规定: c)作为吸附材料的5A分子筛,应满足GB/T13550的规定: d)作为吸附材料的13X分子筛,应满足HG/T 2690的规定: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23.020.40 CCS J 74 T/CCGA 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团体标准 T/CCGA20016-2024 液氢罐式集装箱安全使用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afety using of liquid helium tank container 2024-04-08发布 2024-05-31实施 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 发布
T/CCGA 20016-202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设计制造基本要求 5运输与堆存 6使用与维护 7安全与防护 8应急处理 参考文献
T/CCGA20016-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提出并归口.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起草单位:查特深冷工程系统(常州)有限公司、广州广钢气体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张家 港中集圣达因低温装备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四川空分设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杭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通中集能源装备有限公司、航天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 限公司、靖江市亚泰物流装备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朱长浩、徐惠新、潘方文、邓韬、梁婵、邝敏华、许志泉、罗晓钟、高洁、 谢秀娟、贾启明、杨少柒、吴京国、肖赞山、杨婷、郝雅博、梁维好、周小翔、海航、罗永欣、苏嘉 南、严艾形、黄磊、郭超、徐敬、季长城、王春华、霍海波、杨正华.

II
T/CCGA 20016-2024 液氮罐式集装箱安全使用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液氮罐式集装箱(以下简称液氮罐箱)的相关术语、设计制造基本要求、运输与堆 存、使用与维护、操作与防护、应急处理.

本文件适用于装载液氮,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使用,设计压力为不小于0.5MPa、几何容积不小于 10m、采用不同冷屏结构和高真空多层绝热方式的标准罐式集装箱.

本文件所提出的要求是基本的安全技术要求,符合本文件的液氮罐箱可适用于公路、水路运输, 以及这些运输方式的联运.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T150(部分)压力容器 GB/T1413系列1集装箱分类、尺寸和额定质量 GB6220呼吸防护长管呼吸器 GB/T15655机械安全集成制造系统基本要求 GB/T31480深冷容器用高真空多层绝热材料 GB/T36029港口危险货物集装箱堆场安全作业规程 TSGR0005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JT/T617(部分)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 NB/T47508承压设备用焊接材料 NB/T47509冷冻液化气体罐式集装箱 T/COGA70003氨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液氨罐式集装箱tankcontainersforliquidhelium 由带冷屏保冷的真空绝热罐体和框架、管线系统等组成的、用于充装冷冻液态氢的罐式集装箱.

3. 2 高真空多层绝热highvacuummultilayerinsulation 罐体的真空夹层空间内设置多层由绝热材料间隔的防热辐射屏,并抽高真空所形成的绝热方式.

3. 3 液氮冷屏liquidnitrogenshield 为保障液氮运输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盛装液氨的容器外部采用液氮隔热,并采用独立装卸管线的 系统化绝热屏蔽方式.

T/CCGA 20016-2024 4设计制造基本要求 4.1液氨罐箱设计的基本要求应符合《国际集装箱安全公约》以及所在使用地区接受的地区性设计建 造技术要求.

4.2框架的设计结构应满足JT/T617(部分)及相关道路安全运输需求,相关尺寸符合GB/T1413.

4.3用于海运的液氮罐箱,其设计建造要求还应满足《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以及设计条件要求的 设计标准.

4.4液氮罐箱设计、制造、检验、验收应符合TSGR0005、GB/T150(部分)、NB/T47508、 NB/T47509及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4.5高真空多层绝热应符合GB/T31480的规定,且应满足液氮条件下的使用条件.

4.6罐体真空夹层的漏气速率应符合表1的规定.

4.7罐体真空夹层的漏放气速率应符合表1的规定.

4.8常温下罐体真空夹层的封结真空度应不低于表1的规定.

真空夹层的冷态真空度应不大于封结真 空度的0.1倍.

表1罐体的真空夹层漏气速率、漏放气速率及封结真空度 几何容积(r²) 漏气速率/(Pam/S) 漏放气速率/(Pan/S) 封结真空度/Pa 15≤≤50 ≤5×10 ≤1×10* ≤0. 08 4.9真空绝热管路夹层的真空性能应满足表2的要求.

表2真空绝热管道夹层真空性能 项目 漏气速率/(Pam/S) 漏放气速率/(Paa²/S) 封结真空度/Pa 指标 ≤1×10 1×10 ≤0. 05 4.10液氨罐箱的安全标识应按照对应标准要求进行涂敷和维护.

4.11液氮罐箱的铭牌,除者信息外,至少还应注明:型号、载重、空重、液氮罐和液氮罐的设 计参数、液氮的维持时间等,以及《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或其他设计标准要求的技术参数.

4.12液氮罐箱的操作流程图应张贴在醒目的位置,明确各操作部件的功能和代号,同时对应的操作 阀门和仪表应张贴阀牌.

4.13液氮罐箱的操作说明书至少应包含:安全须知、介质特性参数、详细的流程图、安全操作规范、 吊装和运输要求以及后续维护的安全指南.

5运输与堆存 5.1液氢罐箱的使用、运输、检修和管理应符合TSGR0005和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JT/T617 (部分)的有关规定.

5.2液氢罐箱的使用单位负责人承担液氮罐箱的安全管理责任,并负责管理安全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和 指导工作.

5.3液氨罐箱任何室内外的停放操作应确保通风条件(自然或强制通风),并配备永久或临时警戒线 或栅栏.

5.4液氨罐箱停靠位置应预留快速通道,便于罐车或者消防车通行.

5.5液氨罐箱的运输,应依照道路危险品运输管理要求,对车辆进行限速管理 5.6液氨罐箱在船上的装载,应置于最上层.

5.7液氨罐箱的运输过程中(包括起运前、往返运输过程中),应实时监控罐内压力表的读数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23.020.40 CCS J 74 T/CCGA 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团体标准 T/CCGA20015-2024 液氢贮罐安全使用技术规范 Safety technical rule for use of liquid helium tank 2024-04-08发布 2024-05-31实施 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 发布
T/CCGA 20015-202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设计制造要求 5安装.. 6充装及转注 7操作安全与防护 8应急预案与演练 附录A(规范性) 安全距离 参考文献.
T/CCGA 20015-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张家港中集圣达因低温装备有限公司、四川空分设 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南通中集能源装备有限公司、陕西秦风气体股份有限公司、航天氢能科技有 限公司、无锡特莱姆气体设备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查特深 冷工程系统(常州)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敬、郭超、沙敏、刘根仓、孙娟、吴京国、肖赞山、曹春艳、周小翔、海航、 蒋平安、饶伟、王亚宏、兰玉岐、余炳延、李士军、李超、刘发安、张朝阳、雷勇、李建江、朱鸣、邹 应勇、韩占方、赵艺皓、张建国、李群石、徐鸿、俞斌、刘清华、朱长浩、黄禧、李孝军、秦超、马树 辉、刘嘉峻.

II
T/CCGA 20015-2024 液氢贮罐安全使用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液氮贮罐的术语和定义、设计制造要求、安装、充装及转注、操作安全与防护、应急 预案与演练.

本文件适用于装载液氮,在正常环境温度(-40℃~60℃)下使用,设计压力为不小于0.1MPa、几 何容积不小于5m、采用冷屏结构加高真空多层绝热方式的液氨贮罐.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50(部分)压力容器 GB/T713.7承压设备用钢板和钢带第7部分:不锈钢和耐热钢 GB6220呼吸防护长管呼吸器 GB/T14976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 GB/T15556自给开路式压缩空气呼吸器 GB/T13442(部分)固定式真空绝热深冷压力容器 GB/T15443(部分)真空绝热深冷设备性能试验方法 GB/T26929压力容器术语 GB/T29639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TSG21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AQ/T9007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 AQ/T9009生产要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指南 T/COGA20016液氨式集装箱安全使用技术规范 T/COGA20017液氮杜瓦技术要求 T/CCGA70003氮 3术语和定义 GB/T150(部分)、GB/T18442(部分)、GB/T26929界定的及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

3. 1 液氨罐liquid helium storage tank (IHe storage tank) 用于贮存液氮的固定式低温压力容器,其结构包括盛装液氮介质的内罐、与外界隔离的外罐,以及 内容器和外壳之间的真空夹层.

部分液氮贮罐真空夹层内设置液氮冷屏以增加绝热效果.

3. 2 高真空多层绝热highvacuummuti-layerinsulation 罐体的真空夹层空间内设置多层由绝热材料间隔的防热辐射屏,并抽高真空所形成的绝热方式.

3. 3 冷屏thermalshield
T/CCGA 20015-2024 为保障液氨贮罐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夹层空间常采用低温介质进行主动隔热,并采用独立装卸 管线的系统化绝热屏蔽方式.

4设计制造要求 4.1液氨贮罐设计、制造、检验、验收应符合TSG21、GB/T150(部分)、GB/T18442(部 分)、GB/T18443(部分)及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4.2与液氮相接触的元件材料应与液氮相容.

内胆材料应采用奥氏体不锈钢,且应符合GB/T713.7等 材料标准的规定,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不应低于GB/T713.7标准相应牌号材料的规定.

不锈钢管材料 应符合GB/T14976要求.

4.3焊在内胆上的零部件,应采用与内胆材料性质相适应的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并应符合相应技 术标准的规定.

4.4所采用的不锈钢焊接材料焊成的焊接接头,其熔敷金属化学成分应与母材相同或相近,且抗拉强 度不应低于母材抗拉强度规定值的下限且不低于设计图纸的规定.

4.5高真空多层绝热用纤维布、纤维纸应采用导热系数小、放气速率低的脱脂纤维布或者脱脂纤维纸 等材料.

4.6冷屏是保障液氢贮罐绝热性能的重要装置,设计制造单位通过其他方式使得液氮贮罐满足本规范 性能要求,可不设置冷屏.

4.7液氨贮罐静态蒸发率应符合表1的规定.

4.8液氨贮罐真空夹层的漏气速率应符合表1的规定.

4.9液氨贮罐真空夹层的漏放气速率应符合表1的规定.

4.10常温下罐体真空夹层的封结真空度应不低于1.0×10Pa.

真空夹层的冷态真空度应不大于封结 真空度的0.1倍.

4.11罐体夹层真空性能3年内应不超过本文件要求的120%.

表1液氮贮罐的真空夹层漏气速率、漏放气速率 有效容积(n²) 10 10~100 ≥100 静态燕发率(%) 1.5 0.8 真空夹层漏气速率 1×10* 5×10* 1×10* ≤Pan'S" 真空夹层漏放气速率 1×10° 5×10° 1×10 ≤Pan²s" 注:有效容积为推荐参考值.

4.12液氨贮罐的安全标识应按照对应标准要求进行涂敷和维护,其安全防护应符合TSG21相关标准 的要求.

5安装 5.1一般要求 液氮贮罐应妥善安装和操作,以保证不危及人员安全,同时还应保证必要的安全距离,详见附录A.

液氨贮罐的铭牌应安装在便于读取位置.

液氮贮罐安装后应能够对液氮贮罐进行全方位检查,的液氨贮罐控制设备及附件应能够安全 操作.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23.020.20 CCS J 74 T/CCGA 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团体标准 T/CCGA20014-2024 氨气长管拖车安全使用技术规范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afety use of helium tube trailer 2024-04-08发布 2024-05-31实施 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 发布
T/CCGA 20014-202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资质要求 5长管拖车基本要求, 6安全使用基本要求 7安全使用操作要求 8安全管理要求 参考文献
T/CCGA20014-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石家庄安瑞科气体机械有限公司、北京首钢气体有限公司、武汉钢铁集团气体有 限责任公司、陕西秦风气体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亿何气体股份有限公司、常熟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 江苏中油昆仑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昆山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中国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江苏分公 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红霞、张彪、潘晓娥、尹金哲、王林章、王亚宏、翟彦邦、宋军帅、李飞明、 晃萌、翁纯纯、王根朝、许春广、王海涛、杨坤、张博雅、侯海洋.

II
T/CCGA 20014-2024 氢气长管拖车安全使用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氮气长管拖车(以下简称长管拖车)的定义、基本要求、安全使用基本要求、安全使 用操作要求以及安全管理要求等.

本文件适用于气瓶公称水容积为1000L~4200L的可重复充装氮气介质的长管拖车.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9639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TSG07特种设备生产和充装单位许可规则 TSG08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 TSG23气瓶安全技术规程 TSGR0005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含修改单) AQ/T9007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基本规范 AQ/T9011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估指南 NB/T10558压力容器涂敷与运输包装 T/CCGA70003氢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气瓶gas cylinder 水容积为1000L~4200L,用于可重复充装氮气的移动式大容积钢质无缝气瓶和大容积钢内胆纤维缠 绕气瓶.

3. 2 氮气管束式集装箱tube skidcontainer forhelium 由若干大容积高压气瓶与符合集装箱设计结构、尺寸等要求的框架式或箱式的集装箱永久固定连 接,组成标准的氮气管束式集装箱,只限公路运输,管束式集装箱设置有专门的附件箱,配备有充卸气 的管路、闵门、仪表和安全泄放装置等.

管束式集装箱,配备已取得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合格车辆公告的、 危险化学品专用骨架车底盘,形成用于运输高压氨气的道路运输车辆.

3. 2 氮气长管拖车tubetrailerforhelium 由若干大容积高压气瓶与捆绑式、框架式或箱式的上装结构永久固定连接,组成的集装管束与半挂 车底盘永久连接,形成用于运输高压氮气的道路运输半挂车辆,即长管拖车.

长管拖车设置有专门的附 件箱,配备有充卸气的管路、闵门、仅表和安全泄放装置等.

长管拖车需要取得国家相关主管部门的合 格车辆公告,方能上路行驶.

本文件中的氮气长管拖车(以下简称长管拖车)是上述两种形式车辆的统称.

T/CCGA 20014-2024 4资质要求 4.1长管拖车的设计单位和制造、改造、重大修理单位应取得相应的特种设备许可资质.

长管拖车制 造单位还应按国务院汽车行业主管部门的规定取得相应的产品制造资质.

4.2长管拖车的使用单位应取得国家车辆主管部门的氨气车辆运输资质.

4.3长管拖车在使用前应按照TSG08要求,向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办理注册使用登记.

4.4长管拖车的充装单位应按照TSG07的要求,取得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许可资质.

4.5长管拖车投入使用前,应取得危险货物运输许可证、危险品准运证、移动式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证 及电子记录卡等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技术规范、相关标准要求的资质.

4.6长管拖车停用1年及以上时,使用单位应对车辆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并按TSGR0005及相关规定向 使用登记机关申请报停.

重新启用时,应当按照TSGR0005的规定进行定期检验,检验合格后持定期检 验报告向使用登记机关申请启用,领取使用登记证.

5长管拖车基本要求 5.1长管拖车的设计、制造、检验和试验应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符合TSGR0005等相关安 全技术规范和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5.3长管拖车用气瓶的设计使用年限应满足TSG23、产品标准和设计文件的规定.

5.4长管拖车应按TSGR0005及定期检验机构的要求进行定期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5.5长管拖车应有防止运输过程中车辆受横向和纵向撞击等外力冲击以及倾覆侧翻时气瓶、管路及其 附件造成损坏的防护结构和措施,防止车辆损害或介质泄漏.

5.6长管拖车的半挂牵引车应安装限速装置、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装置应满足相关标 准要求.

5.7长管拖车应设置防止车辆意外启动的联锁驻车制动装置.

5.8长管拖车装卸系统的设计应保证每只气瓶能单独装卸.

5.9长管拖车操作仓内的管路、仪表、装卸附件等应安装牢固、设置合理、便于操作.

手动阀门应在 承受压力状态下启闭操作自如,且不应有异常阻力、空转等.

5.10长管拖车的涂敷应符合NB/T10558的规定.

涂漆应均匀、牢固,不应有气泡、龟裂、流痕、剥落 等缺陷.

6安全使用基本要求 6.1长管拖车的使用单位应逐台建立车辆管理档案,并对车辆使用运行中的安全负责,装卸单位应对 装卸作业过程的安全负责.

6.2长管拖车安全使用、装卸过程中应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规章和安全技术规范,以及装卸站 场安全规章制度,并应做好操作记录.

6.3长管拖车必须专车专用,所盛装的氨气应符合T/CCCA70003的规定,不得混装其它介质或者加入 添加剂.

6.4对长管拖车的气瓶和管路系统应严禁敲击、碰撞,严禁在瓶体上切割挖补或焊接修理.

6.5长管拖车投入使用前,应对气瓶及管路内的气体进行置换处理,严禁直接充装.

6.6长管拖车不得互相装卸作业或直接向用气设备进行充装.

6.7对长管拖车的气瓶、端塞及供气系统需要检修时,不得带压检修.

6.8长管拖车装卸时任何设备均不得出现超压现象.

6.9长管拖车进行充装时,应严格控制气瓶的充装量,充分考虑充装温度对最高充装压力的影响.

6.10凡出现以下情况时不应对长管拖车进行装卸作业: a)车辆铭牌介质标记不清、或铭牌介质与注册登记介质、产品资料不一致的: b)气瓶钢印标记、颜色标记不符合产品资料,对瓶内充装介质不能识别确认的: c)安全附件、仅表、装卸附件等损坏、不全或不符合规定的: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23.020.35 CCS J 74 T/CCGA 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团体标准 T/CCGA20013-2024 氢气瓶安全使用技术规范 Safety technical rule for use of helium cylinders 2024-04-08发布 2024-05-31实施 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 发布
T/CCGA 20013-202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基本要求 4气瓶内外表面要求 5气瓶充装要求 6气瓶检验要求 7气瓶管理要求 8应急预案与演练 参考文献
T/CCGA20013-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衢州杭氧特种气体有限公司、北京首钢气体有限公司、陕西秦风气体股份有限公 司、武汉钢铁集团气体有限责任公司、上海亿气体股份有限公司、常熟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江 苏中油昆仑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昆山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中国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于小华、徐庆松、郑立新、尹金哲、王林章、张群、郑磊、陈正忠、李飞明、 冯焕鹏、晃萌、王根朝、许春广、王海涛、杨坤、张博雅、侯海洋.

T/CCGA 20013-2024 氮气瓶安全使用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氮气瓶的基本要求、内外表面要求、充装及检验要求、安全使用要求、应急预案与演 练等.

本文件适用于正常环境温度(-40℃~60℃)下使用、公称容积为0.4L~100L、公称工作压力为 0.2MPa~30MPa的盛装压缩氨气的无缝气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5099(部分)钢质无缝气瓶 GB/T7144气瓶颜色标志 GB/T11640铝合金无缝气瓶 GB/T14194压缩气体气瓶充装规定 GB/T15382气瓶阀通用技术要求 GB/T15483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及项目顺序 GB/T29639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30685气瓶直立道路运输技术要求 GB/T34525气瓶搬运、装卸、储存和使用安全规定 GB/T50493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标准 TSG23气瓶安全技术规程 AQ/T9007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基本规范 AQ/T9009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 AQ/T9011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估指南 JT/T617.3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第3部分:品名及运输要求索引 T/CCGA10007气瓶集装篮充装安全技术规范 T/CCGA10012保压阀技术要求 T/COGA20002气体充装软管安全技术要求 T/CCGA20003气体汇流排安全技术要求 T/CCGA20006气瓶安全使用技术规定 T/COGA50009食药级气体充装安全技术规范 T/CCCA90002情性气体或缺氧场所的危险 3基本要求 3.1气瓶设计、制造应符合TSG23、GB/T5099(部分)、GB/T11640及相关规范标准要求.

钢质 无缝气瓶、铝合金无缝气瓶的设计使用年限参照TSG23、T/CCGA20006相关规定.

3.2气瓶颜色标志应符合GB/T7144、TSG23的要求.

3.3气瓶瓶阀设计、制造应符合TSG23、GB/T15382的要求及相关规范标准要求,并应按相关技术要 求进行清洗.

如使用保压阀,应符合T/CCGA10012的要求.

3.4气瓶瓶帽等保护附件,宜符合TSG23的相关要求.

3.5氮气充装、经营单位,应按GB/T16483编制氮气安全技术说明书,并发放、培训用户.

T/CCGA 20013-2024 4气瓶内外表面要求 4.1钢质无缝气瓶内、外表面应符合GB/T5099(部分)的检验与评定要求,不得有鼓包、凹坑、 磕伤、划伤、“橘皮”表面、麻坑、裂纹、凸棱、夹层(分层)、电弧烧伤或火烧伤等严重缺陷.

4.2铝合金无缝气瓶内、外表面应符合GB/T11640的检验与评定要求,且不得有鼓包、凹坑、硫伤、 划伤、麻坑、裂纹、凸棱、夹层(分层)、电弧烧伤或火烧伤等严重缺陷.

4.3盛装纯度大于或等于99.999%高纯气体的钢质无缝气瓶、铝合金无缝气瓶,进行内表面研磨处理, 研磨后其内表面粗糙度应达到Ra0.4以下.

4.4研磨机构应按T/CCGA20006要求完成安全注册:并在气瓶内表面研磨处理后,在钢瓶外表面下部 标注“研磨”,同时将企业代码写入气瓶信息化平台.

5气瓶充装要求 5.1氮气充装,宜参照T/CCGA50009的要求,取得相应的安全注册证.

5.2充装软管应符合T/COGA20002的要求,充装排应符合T/COGA20003的要求.

5.3氮气充装应符合GB/T14194、T/CCGA20006的要求.

气瓶集装篮充装还应符合T/CCGA10007的 要求.

5.4气体检测报警器的设置、安装应符合GB/T50493的要求,在可能形成T/CCCA90002所示的情性气 体或缺氧场所应设置环境氧气检测器,安装高度宜距地坪或楼地板1.5m~2.0m.

5.5氨气充装间、储瓶间(库)、使用场所,应按T/CCGA20006要求,并结合房间封闭、通风实际情 况来设置检测报警器,每个充装间应按要求单独设置氧气检测报警器,实现氧气报警和通风设施安全连 锁,保障充装人员的安全.

5.6充装单位及充装人员应满足TSG23、T/CCGA50009的相关要求.

5.7不得将气瓶内气体直接对其他气瓶进行倒装.

6气瓶检验要求 6.1符合本文件4.1~4.4的盛装高纯氮气的钢质无缝气瓶、铝合金无缝气瓶的定期检验,可按TSG23 延长至8年.

6.2瓶阀应执行TSG23的规定,保压阀执行T/CCGA10012的规定.

6.3气瓶报废,按照气瓶设计使用年限及TSG23的处理方法处理.

7气瓶管理要求 7.1气瓶制造单位、充装单位、检验与检测机构等,应当严格执行TSG23的管理要求,对气瓶产品的 设计、制造、充装、检验等过程信息进行记录,建立气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并且按照特种设备信息化 管理的规定,及时将所要求的信息录入气瓶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

7.2气瓶应购买符合本文件3的产品.

气等,或对其安全可靠性有怀疑时,应提前进行检验.

7.5库存或停用时间超过一个检验周期的气瓶,启用前应重新进行检验.

7.6气瓶装卸、搬运、储运应符合GB/T34525的要求.

7.7气瓶运输,宜用直立运输并符合GB/T30685的要求,应可靠固定气瓶,以免气瓶移动或相互碰 撞.

直立运输的专用气瓶,宜不装防震圈.

气瓶横放运输时,应当整齐放置,垛高不得超过车栏高度, 瓶阀应朝向一致.

7.8气瓶应放置在良好的通风、并避免阳光直射的场所.

7.9气瓶日常应至少进行以下内容检查: a)查看气瓶充装合格证,核对气瓶的检验有效期: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1.100. 20 CCS J 76 T/CCGA 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团体标准 T/CCGA20012-2024 空调检漏氢气回收纯化装置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ir conditioning leak detection helium recovery purification device 2024-04-07发布 2024-05-31实施 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 发布
T/CCGA 20012-202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性能参数 5工艺及技术要求 6检验要求 7供货文件 8包装、储运 参考文献
T/CCGA20012-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万瑞冷电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中国电子气体生产与利用 百人会稀有气体分会、中国氨产业创新发展委员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荣成旭、苏玉磊、赵伟吉、濮春干、孙晓燕.

II
T/CCGA 20012-2024 空调检漏氮气回收纯化装置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空调检漏氮气回收纯化装置的性能要求、工艺及技术要求、检验要求、供货文件、包装、 储运.

本文件适用于采用膜分离器作为纯化部件的空调检漏氨气回收纯化装置,纯化后氨气纯度≥95%.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T/COGA20010低温超导磁体氮气回收纯化装置技术规范 T/CCGA70003氨 3术语和定义 T/COGA20010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性能参数 空调检漏氮气回收纯化装置的性能应符合以下参数: a)进气纯度:≥65%(He): b)工作压力:0.5MPag~0.6MPag: c)进气流量:0L/min~40L/min; d供气压力:0.1MPag~0.3MPag: e)供气纯度:≥95%(He): f)设备回收率:≥95%.

5工艺及技术要求 5.1工艺流程 空调检漏氮气回收纯化装置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空调检漏氮气回收纯化装置由减压阀、压缩泵、 过滤器、冷干机、膜分离器等组成.

入口纯度≥65%的原料氮气经空调检漏复气回收纯化装置纯化后出 口氮气纯度可达95%以上.

T/CCGA 20012-2024 出口 0 BV-01| 压缩票 质量流量计B EV-02 BV-02 NV.42 腾分离器 冷干机 精过请器除水过器 4 质量 量计 1口 EV-01 NV-01 减压阀 油水过器 图1空调检漏氮气回收纯化装置结构原理简图 5.2工艺原理 本装置主要是将浓度为65%~75%的氮气提纯至95%,进面再次供空调检漏生产线循环使用.

当空调 检漏系统中氮气纯度分析仪数值低于75%时,空调检漏氮气回收纯化装置进气电磁阀EV-01开启:将废氮 气排放到空调检漏氢气回收纯化装置内,废氨气首先经油水过滤器除去油水和粉尘:然后通过减压阀减 压至0.5MPag后送入冷干机进行脱水处理:再经除水过滤器和精密过滤器干燥处理后进入膜分离器进行 提纯并经压缩泵增压至0.1MPag~0.3MPag:最后通过纯度仪判断产品气纯度,当提纯后的氮气≥95%时, 供气电磁阀EV-02打开,得到的产品气补入空调检漏系统,当提纯后的氮气纯度<95%,回气电磁阀EV-03 打开,未达标氮气返回前端继续纯化. 当检漏系统中氨气纯度仪检测到纯度高于90%时,关闭进气电磁 阀EV-01,停止纯化 该装置的设备回收率≥95%,为便于检测设备回收率,系统在设备的入口和出口均设有质量流量计, 并在设备出气口设有纯度检测取样口,膜分离器产生的尾气通过NV-02排放至室外. 5.3各系统组成作用 5.3.1过滤器 为防止原料气中的油及固体颗粒进入膜分离器内,在膜分离器前端设置有油水过滤器、精密过滤器 及除水过滤器. 油水过滤器分别填充有陶瓷坏和羊毛毡,连接方式为串联:除水过滤器填充有活性炭, 主要是吸附原料气中的水分:除水过滤器后端设置有精密过滤器,过滤精度为0.1口m,以便于更精密 的去除原料气中的油水等杂质. 5.3.2压缩泵 氮气回收纯化装置内设置有1台压缩泵,主要是将纯化后的氮气进行增压进入后端缓冲罐内储存. 5.3.3质量流量计 氮气回收纯化装置设有2台检测气体流量的质量流量计. 该质量流量计分别用于检测氮气回收纯化 装置进气流量和出气流量.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1.100. 20 CCS J 76 T/CCGA 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团体标准 T/CCGA20011-2024 光纤冷却氢气循环利用装置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optical fiber cooling helium recycling device 2024-04-07发布 2024-05-31实施 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 发布
T/CCGA 20011-202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性能参数 5工艺及技术要求 6检验要求 7供货文件 8包装、储运 参考文献
T/CCGA20011-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万瑞冷电科技有限公司、杭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 中国电子气体生产与利用百人会稀有气体分会、中国氨产业创新发展委员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夏善蒲、黄卫、王传喜、洪春干、袁士豪、吴秀杰、裴洪敏、孙晓燕.

T/CCGA 20011-2024 1范围 本文件规定光纤冷却氮气循环利用装置的性能要求、工艺及技术要求、检验要求、供货文件、包装、 储运.

本文件适用于采用氮气膜分离纯化的光纤冷却氮气循环利用装置,纯化后氮气纯度≥99%.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T/COGA20010低温超导磁体氮气回收纯化装置技术规范 T/CCGA70003氮 3术语和定义 T/CCGA20010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性能参数 性能参数应满足下列要求: a)进气纯度:≥35%(He); b)供气纯度:≥99%(He): c)进气流量:5L/min~20L/min: d)供气压力:0.1MPag~0.3MPag; e)工作压力:0.4MPag~0.6MPag; f)设备回收率:≥90%.

5工艺及技术要求 5.1工艺流程 光纤冷却氯气循环利用装置主要由缓冲罐、压缩泵、质量流量计、精密过滤器、氮气纯化模块等组 成,工艺简图如图1所示.

5.1.1过滤器 为防止原科气中的油及固体颗粒进入膜分离器,在原料气入口设置租级过滤器,对原料气大颗粒杂 质进行过滤:在氮气纯化模块前端设置精密过滤器2台,连接方式为串联,过滤精度为0.01μm,以便 更精细化去除油分及固体颗粒.

5.1.2压缩泵 压缩泵的主要作用是将光纤拉丝冷却管内的废氮气进行回收增压进入氨气循环利用装置内进行纯 化 5.1.3质量流量计 光纤冷却氨气循环利用装置设有检测气体流量的质量流量计.

该质量流量计用于检测氮气循环利用 装置纯化后气体流量.

T/CCGA20011-2024 @ 里 ti 03产品气比口 BV-01 质量流量计B EV-02 0品 @ BV-2 氧气纯化模块 冷干机 精密过器 流量 EV.01 G NV.00 tis- cks @ C-01 05要口 NV-01 BV.03 租级过漆器 冲 压罐票 图1光纤冷却氮气循环利用装置工艺简图 5.1.4冷干机 冷干机又称冷冻式压缩空气干燥机,用于去除原料气中的水份.

冷干机处理后的气体的露点可以达 到3℃(常压),冷干机内部设置有自动排水阀.

冷干机的运行信息在光纤冷却氮气循环利用装置控制 系统的人机界面上显示,实现实时监控.

5.1.5氮气纯化模块 为去除氮气中混入的空气,实现氮气纯度达到99%,可采用氮气膜分离器作为核心组件,阀门、管 件为连接辅件,将35%以上浓度的废氨气提纯至99%,该模块最大工作压力为2MPa,处理量可以满足原 料气流量5L./min~20L/min.

5.1.6管道阀门 管道阀门设计满足操作、安装及维修的要求.

应符合下列规定: b)i 设备外侧设置取样口、泄压口、二次循环旁通管路: c) 缓冲罐及管路中应设置安全阀进行压力保护,以防超压.

5.1.7控制系统 光纤冷却氮气循环利用装置设备控制系统具体控制要求如下: 控制设置急停按钮: b) 系统具备PLC全自动控制模式: c) 控制部分应包含仪器仪表、监控面板、安全联锁等,以满足独立长期可靠运行: 控制系统对温度、压力、流量、氮气纯度等关键参数及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显示.

5.2工艺原理 光纤冷却氮气循环利用装置主要由缓冲罐、压缩泵、质量流量计、过滤器、氮气纯化模块等组成.

入口氮气纯度≥35%的原料氨气经氮气循环利用装置纯化后,出口氮气纯度可达T/CCGA70003中氮纯度 99%.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1.100. 20 CCS J 76 T/CCGA 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团体标准 T/CCGA20010-2024 低温超导磁体氢气回收纯化系统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helium recovery and purification system s 2024-04-07发布 2024-05-31实施 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 发布
T/CCGA 20010-202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性能参数 5工艺及技术要求 6检验要求 7供货文件 8包装、储运 参考文献
T/CCGA 20010-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万瑞冷电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广钢气体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衢州杭氧特种气 体有限公司、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中国氮产业创新发展委员会、中国电子气体生产与供应百人会稀 有气体分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陶文兵、荣成旭、戴文泰、梁婵、李伟、柳先林、状春干、郭英阁、曹磊、郑 晨明、孙晓燕.

II
T/CCGA 20010-2024 低温超导磁体氢气回收纯化系统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低温超导磁体氮气回收纯化系统产品规范的性能参数、工艺及技术要求、检验要求、 供货文件、包装和储运.

本文件适用于采用液氮为冷源的超导磁体,在突然失去超导性能导致液氮大量蒸发、预冷过程中的 液氨蒸发和正常工作过程中的液氨蒸发产生的氮气进行回收和纯化的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50(部分)压力容器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T/CCGA70003氨 3术语和定义 T/COGA70003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氮气回收纯化系统heliumrecoveryandpurification systemt 由氮气回收装置、氮气纯化装置及其配套的公用工程系统的总称.

3. 2 氮气回收装置heliumrecovery device 液氮蒸发气通过空气换热器换热后的低纯氮气进入气囊缓存,再使用氮气压缩机对氨气的体积压缩 储存的装置,由空气换热器、氨气缓冲气囊及氮气压缩机组成.

3.3 氮气纯化装置heliumpurification device 以液氮作为冷源,对低纯氮气中的杂质气体进行低温冷凝、吸附进而产生高纯氨气的装置.

3. 4 液氮消耗量hiquidnitrogen consumption 纯化每立方氮气需要消耗的液氮量.

3.5 设备回收率rateofrecovery 氮气回收纯化系统出口氮气量与进口氮气量之比.

4性能参数 a)进气氮气纯度:≥92%(摩尔比): b)出气氮气纯度:99.999%(摩尔比): c)处理流量:30m²/h~3000m²/h:
T/CCGA20010-2024 d)工作压力:≤20MPag: e)液氮消耗量:0.4L/Nm²~0.6L/Nm²: f)进出口压差:≤0.3MPag: 5工艺及技术要求 5.1工艺流程 低温超导磁体氮气回收纯化系统简图如图1所示.

低温超导磁体氮气回收纯化系统由空气换热器、 氮气缓冲气囊、氮气压缩机、氨气纯化装置、高纯氮气缓冲罐、低纯氮气缓冲罐等组成.

正常工作模式 下液氨蒸发的氮气经回温、增压、纯化后,达标的高纯氮通过管道输入至高纯氮气缓冲罐储存,不达标 压进入低纯氮气缓冲罐进行储存,等待氮气纯化装置修复完毕后,低纯氢气缓冲罐的粗氢通过减压返回 气囊,再通过增压、纯化后达到合格标准输入高纯氮气缓冲罐储存.

XV102 就发氨气 -C XV104 高高 10IAX 高 低 0 XV103 低低” 空气换热器 复气级冲气真 Z PCV101 XV105 气压维机 B XV107 xV106 p0q 复气纯化装置 低纯氧气级冲递 高纯氮气级冲量 图1低温超导磁体氮气回收纯化系统工艺筒图 5.1.1氮气压缩机 用于将氮气缓气囊中的气体增压,进而输送至低纯氮气缓冲罐或者氮气纯化装置内,通常使用活塞 式压缩机或者隔膜压缩机.

5.1.2空气换热器 空气换热器用于将超导磁体输送的低温氨气升温至环境温度.

结构采用列管式换热器,管内的冷氮 气通过管壁与管外空气进行换热,空气通常给以自然风为主,也可使用通风机强制供给.

5.1.3氨气纯化装置 用于除去废氢气中的杂质组分(主要杂质为空气和水分),使产品气氮气浓度达到≥99.999%.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1.100.20 CCS J 76 T/CCGA 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团体标准 T/CCGA20009-2024 空分提氢装置技术规范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helium production system from ASU 2024-04-09发布 2024-05-31实施 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 发布
T/CCGA 20009-202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设计 5出厂检验, 6标志、包装、储运 7安装及验收, 8现场性能检验 参考文献
T/CCGA20009-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杭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盈德气体工程(浙江)有限公司、四川空分设备(集 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蜀道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秦风气体股份有限公司、武汉钢铁集团 气体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中国电子气体生产与利用百人会稀有气体分会、中国 氮产业创新发展委员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韩一松、李冬锋、刘景武、春干、张丛权、薛风杰、赵伟达、黄震宇、 赖勇杰、姚蕾、高毅、袁士豪,朱程浩、何晖、徐庆松、曹卫华、刘廷超、马忠、张群、翟彦邦.

T/CCGA 20009-2024 空分提氢装置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空分提氮装置(以下简称提氮装置)的设计、出厂检验、标志、包装、储运、安 装及验收,现场性能检验.

本文件适用于以深冷富集法提取空分中粗氯氨原料气,经净化提纯获得高纯氨产品工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T150(部分)压力容器 GB/T151热交换器 GB/T2624(部分)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 GB/T2888风机和罗茨鼓风机噪声测量方法 GB/T5831气体中微量氧的测定比色法 GB/T10606空气分离设备术语 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T 13306标牌 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8442(部分) 固定式真空绝热深冷压力容器 GB/T20801(部分) 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 GB/T32201气体流量计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30氧气站设计规范 GB/T50050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 GB50055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GB/T50062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 GB/T50063电力装置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 GB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84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35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 GB50236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 GB50275风机、压缩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677空分制氧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HG/T 269013X分子筛 HG/T20512仪表配管配线设计规范 JB/T 4711 压力容器涂敷与运输包装 JB/T 4732 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 JB/T4734 铝制焊接容器 JB/T8058空气分离设备用活性氧化铝验收技术条件 JB/T 12343 3空气分离设备用金属孔板波纹填料技术条件 NB/T47006铝制板翅式热交换器 NB/T47041塔式容器
T/CCGA 20009-2024 NB/T47042卧式容器 SH/T3020石油化工仪表供气设计规范 T/COGA20004低温冷箱设计和运行安全技术规范 T/CCGA70003氢 T/COGA90002情性气体或缺氧场所的危险 3术语和定义 GB/T10606、T/CCGA20004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设计 4.1原料气 装置原料进口与散发碳氢化合物等有害气体发生源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应符合GB50030的规定.

原料气中痕量杂质(特别是氢)的含量应现场检测或模拟分析,并提供数据给提氢装置制造单 位.

表1为典型的提氮装置设计基础条件.

当原料气中杂质超过表1中设计基础条件时,应采取针对 性的催化去除、分子筛吸附或其它有效措施.

表1典型的提氨装置设计基础条件 (粗氛氮) 原料气(粗氛氨)组分 允许参考含量值/% 10 30 氢 5 氮 其余 4.2通用要求 4.2.1压力容器的设计应符合GB/T150(部分)、GB/T151、JB/T4734、NB/T47006、NB/T 47041和NB/T47042的规定.

4.2.2压力管道和压力管件的设计应符合GB/T20801(部分).

4.2.3机组应适应所在地的安装环境及自然气候条件,并能安全、稳定、连续、全负荷运行,机组 日常操作和维修应有足够的安全空问.

4.2.4循环冷却水符合GB/T50050的标准要求.

4.2.5提氮装置启动用外供仪表气源符合SH/T3020的标准要求.

4.3产品基本性能要求 4.3.1提氮装置连续运行时间不少于4000h.

4.3.2设备运行稳定后,氨提取率应不低于95%.

4.3.3提氮装置在考核设计工况下的运行能耗应不大于考核设计值的105%.

4.3.4提氮装置的解冻(不包括排液)后精馏塔各部位温度不低于0℃.

4.3.5提氮装置的噪声排放限值应符合GB12348的规定.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29.045 CCS Q51 团体标准 T/ZJCX 0043-2024 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设备用石墨舟 Graphite boat for 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equipment 2024-07-23发布 2024-07-24实施 浙江省企业技术创新协会发布
T/ZJCX 00432024 目次 前 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产品结构与分类 5技术要求 6试验方法 7检验规则 8包装、标志、运输、贮存 9其他..
T/ZJCX 0043-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浙江省企业技术创新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浙江华熔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参与起草单位:合肥大恒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赛瑞达智能电子装备(无锡)有限公司、 润马光能科技(金华)有限公司、平顶山东方碳素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五星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 江华照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山西博翔汇良新材料有限公司、平顶山市博翔碳素有限公司、苏州兆恩精 密仪器有限公司、宜兴市希羽陶瓷有限公司、浙江亿值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志强、陆斌、王军、李祥、鲍宪钧、张力、何亮、蔡师、李志恒、马二克、 胡平安、林龙玉、魏延召、赵世梁、姜昌星、翟民、赵俊通、樊少璞、任帅许、翟茜、宋晓珂、张阳、 卢彬、股静.

T/ZJCX 0043-2024 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设备用石墨舟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光伏领域管式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设备用石墨舟(简称石墨舟)的术语和定义、 结构和分类、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文件适用于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设备(PECVD)用石墨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1429 炭素材料灰分含量的测定方法 GB/T 3074.4 石墨电极热膨胀系数(CTE)测定方法 GB/T 3520 石墨细度试验方法 GB/T 13465.2 石墨材料抗弯强度试验方法 GB/T 24525 碳素电阻率测定方法 GB/T 24528 炭素材料体积密度测定方法 JB/T 8133.4 电炭制品物理化学性能试验方法第4部分肖氏硬度 YB/T 4379 等静压石墨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石墨舟 graphite boat 本文件所指石墨舟,是以等静压石墨为原料,经切片、磨前、涂层、CNC雕刻等工艺制作而成的 光伏用管式PECVD设备镀膜用工装载具.

T/ZJCX 0043-2024 3.2 表面粗糙度surfaceroughness 本文件所指表面粗糙度,指加工后的零件表面上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微小峰谷的不平度,通常以um 为单位.

3.3 抗折强度flexural strength 本文件所指抗折强度,指石墨在弯曲过程中所能承受的最大弯曲应力,通常以MPa为单位.

3.4 石墨粒度granularity 本文件所指的石墨粒度,指石墨中心颗粒的粒径大小,即中心颗粒的直径,通常以um为单位.

4结构与分类 4.1结构 石墨舟整舟主要由舟片、舟脚、电极块、石墨隔块、舟片连接块、石墨螺母等组成.

4.2分类 依据硅片型号分类,石墨舟分为125×125mm、156×156mm、158.75×158.75mm、166×166mm、 182×182mm、210×210mm和182×210mm等型号.

不同规格下所含石墨舟片、硅片载片量等不同.

石墨舟具体的规格尺寸可根据客户要求定制.

5技术要求 5.1一般要求 5.1.1石墨舟须按规定程序设定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5.1.2石墨舟的原材料和外购件应有供应商的合格证明文件.

5.1.3等静压石墨材料应符合YB/T4379的规定.

5.1.4石墨舟所采用的氧化铝陶瓷材料,其机械性能和物理性能指标应分别满足表1和表2的要求.

表1氧化铝陶瓷材料机械性能要求 序号 指标 参考值 1 抗折强度(MPa) ≥300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13.060 Z 10 ZJATTA 浙江测试团 体标准 T/ZJATA00262024 水质总磷测定 预制磷钼蓝和钒钼黄试剂分光光度法 Water quality-Determination of total phosphorus-Precast phosphorus molybdenum blue and vanadium molybdenum yellow eagent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2024-07-08发布 2024-08-08实施 浙江省分析测试协会发布
T/ZJATA 0026-2024 目次 前言. 1适用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原理. 5干扰与消除 6试剂或材料. 7仪器和设备, 8采样和样品. 9测定条件. 10分析步骤.. 11结果计算与表示, 12 准确度. 13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14废弃物处理, 15注意事项, 附录A(规范性) 附录B(规范性) 参考文献.
T/ZJATA 0026-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考虑到生态环境监测类标准的专业性和特殊要求,本文件主要内容按HJ168-2020《环境监测分 析方法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的规定编制.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浙江省分析测试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浙江迪特西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验证单位: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浙江省杭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浙江省台州生态 环境监测中心、浙江省绍兴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浙江省金华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浙江环境监测工程有限 公司、中科检测技术服务(嘉兴)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朱晓丹、俞慧萍、蒋立英、傅强、赵娴、雷伟冬、郑婉琳、汪凌佳、林雪志、 陈彩凤、叶尚锋、伍泓洁、包伟方
T/ZJATA 00262024 水质总磷测定预制磷钼蓝和钒钼黄试剂分光光度法 警告:预制试剂含有硫酸.

使用本文件的实验人员应注意安全防护,避免与试剂直接接触,实验过 程中应防止试剂泄露.

1适用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测定水中总磷的预制磷钼蓝(钒钼黄)试剂分光光度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总磷的测定.

当采用低量程测定时,本文件的方法检出限为0.01mg/L,测定下限为0.04mg/L,未经稀释水样的 测定上限为2.0mg/L.

当采用高量程测定时,本文件的方法检出限为0.07mg/L,测定下限为0.28mg/L, 未经稀释水样的测定上限为30.0mg/L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HJ91.1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91.2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HJ16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168-2020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 HJ924C0D光度法快速测定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3术语和定义 3. 1 总磷Totalphosphorus;TP 总磷包括溶解的、颗粒的、有机的和无机磷.

[来源:GB11893-89,1] 3. 2 预制试剂precastreagent 通过预先在生产工厂完成某种分析所需几种试剂的称量、溶解、混合、分装等流程,得到独立包装、 即开即用的化学试剂产品.

[来源:T/ZJATA 0001-2020 3.2] 3. 3 实验室空白试验Iaboratoryblanktest 将实验用水代替实际样品,按照与实际样品一致的分析步骤进行测定的过程.

[来源:T/ZJATA 0001-2020 3.3] 3. 4
T/ZJATA 00262024 全程序空白试验wholeprogramblanktest 将实验用水代替实际样品,置于样品容器中并按照与实际样品一致的程序进行测定的过程.

注:一致的程序包括运至采样现场、暴露于现场环境、装入采样瓶中、保存、运输以及的分析步骤等.

[来源:T/ZJATA 0001-2020 3.4] 4原理 测定时根据水样中总磷浓度水平的高低,选择低量程(过硫酸钾消解-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或高量 程(过硫酸钾消解-钒钼黄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磷浓度值.

低量程:水样加入到总磷预制试剂管内,在中性条件下用过硫酸钾使试样经高温消解后,将所含磷 全部氧化为正磷酸盐.

在酸性介质中,正磷酸盐与钼酸铵反应,在锑盐存在下生成磷钼杂多酸后,立即 被抗坏血酸还原,生成蓝色的络合物,于波长880nm处测定吸光度值,换算成水样的总磷浓度值.

高量程:水样加入到总磷预制试剂管内,在中性条件下用过硫酸钾使试样经高温消解后,将所含磷 全部氧化为正磷酸盐.

在酸性介质中,正磷酸盐和钼酸盐反应生成钼磷酸杂多酸,在钒存在下,生成黄 色的磷钒钼黄,黄色深浅和磷含量成正比,于波长420m处测定吸光度值,换算成水样的总磷浓度值.

5干扰与消除 5.1低量程 主要干扰物为有机物、浊度、色度、砷、砷酸盐、硫化物、铬、铁、铝、铜、镍、锌、酸度及强缓 冲溶液、硅、硅酸盐等.

有机物干扰会消耗过硫酸钾氧化剂,使总磷的测定结果偏低,可以通过稀释试样来减少影响,当用 过硫酸钾高温密封消解未能完全破坏时,本方法不适用:浊度和色度可采用补偿方法减少影响:硫化物 大于2mg/L时干扰测定,可通入氮气去除:砷大于2mg/L时干扰测定,可用硫代硫酸钠去除:铬大于 50mg/L时干扰测定,可用亚硫酸钠去除:酸度过高及存在强缓冲溶液超出预制试剂的缓冲能力时,样 品测试前应先调节pH值至中性.

5.2高量程 主要干扰物为砷酸盐、氯化物、针、铋、硫化物、硫代硫酸盐、硫氰酸盐或过量钼酸盐,都会引起 负干扰:二价铁会使溶液变成蓝色,小于100mg/L时不影响测定:硫化物干扰可用溴水氧化法消除:酸 度过高及存在强缓冲溶液超出预制试剂的缓冲能力时,样品测试前应先调节pH值至中性:铝、铁(三 价)、镁、钙、钡、锶、锂、钠、钾、铵根离子、镉、锰、铅、汞(一价、二价)、锡(二价)、铜、 镍、银、铀、锆、砷酸盐离子、澳离子、焦磷酸盐、柠檬酸盐、甲酸盐、钼酸盐、硫酸根离子、亚硫酸 根离子、碳酸根离子、高氯酸根离子、氰根离子、碘酸根离子、硅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亚硝酸根离 子、乳酸盐、酒石酸盐、水杨酸盐、甲酸盐、四硼酸盐、草酸盐、硝酸盐、苯酸盐小于1000mg/L时不 影响测定.

6试剂或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实验时所用试剂均为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实验用水均为新制备的超纯水、 蒸馏水或同等纯度的水.

6.1预制试剂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13.060 Z 10 ZJA 浙江测试 团 体标准 T/ZJATA 0025-2024 水质总氮测定 预制变色酸试剂分光光度法 Water quality-Determination of total nitrogen -Prefabricated chromogenic acid reagent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2024-07-08发布 2024-08-08实施 浙江 省 省分析测试协会发布
T/ZJATA 0025-2024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方法原理 .2 5干扰与消除 6试剂或材料. 7仪器和设备, 8采样和样品. 3 9测定条件 10分析步骤. 4 11结果计算与表示, 5 12准确度, .5 13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5 14废弃物处理. 15注意事项. .6 附录A(规范性) 附录B(规范性) 00 参考文献.
T/ZJATA 0025-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考虑到生态环境监测类标准的专业性和特殊要求,本文件主要内容按HJ168-2020《环境监测分 析方法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的规定编制.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浙江省分析测试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浙江迪特西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验证单位: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浙江省杭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浙江省台州生态 环境监测中心、浙江省绍兴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浙江省金华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浙江环境监测工程有限 公司、中科检测技术服务(嘉兴)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史斌、傅强、魏君、俞慧萍、朱晓丹、徐凯玲、朱静静、王立群、尹东光、 冯良、丁亮、肖宇星、包伟方.

T/ZJATA 0025-2024 水质总氮测定预制变色酸试剂分光光度法 警告:预制试剂含有硫酸.

使用本文件的实验人员应注意安全防护,避免与试剂直接接触,实验过 程中应防止试剂泄露.

1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测定水中总氮的预制变色酸试剂分光光度法.

本文件适用于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总氮的测定.

本文件的方法检出限为1.0mg/L,测定下限为4.0mg/L,未经稀释水样的测定上限为100mg/L.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HJ91.1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16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168-2020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订技术导则 HJ924COD光度法快速测定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3术语和定义 3.1 总氮total nitrogen(TN) 指在本文件规定的条件下,测定的样品中溶解态氮及悬浮物中氮的总和,包括亚硝酸盐氮、硝酸盐 氮、无机铵盐、溶解态氨及大部分有机含氮化合物中的氮.

[来源:HJ199-2023,3.1] 3.2 预制试剂precast reagent 通过预先在生产工厂完成某种分析所需几种试剂的称量、溶解、混合、分装等流程,得到独立包装、 即开即用的化学试剂产品.

[来源:T/ZJATA 0001-2020,3.2] 3.3 实验室空白试验laboratory blank test 将实验用水代替实际样品,按照与实际样品一致的分析步骤进行测定的过程.

[来源:T/ZJATA 0001-2020 3.3] 3.4 全程序空白试验whole program blank test 将实验用水代替实际样品,置于样品容器中并按照与实际样品一致的程序进行测定的过程.

注:一致的程序包括运至采样现场、暴露于现场环境、装入采样瓶中、保存、运输以及的分析步骤等.

1
T/ZJATA 0025-2024 [来源:T/ZJATA0001-2020,3.4] 4方法原理 在碱性条件下,试样和过硫酸钾在125C下消解30min,将含氮化合物的氮氧化成硝酸盐.

消解结 束后,加入偏重亚硫酸钠试剂消除卤素类氧化物的影响.

在强酸性介质中,硝酸盐和变色酸形成一种黄 色配合物,于波长420nm处测定吸光度值.

注:测定某些工业废水中的难氧化物质时,总氮的测定结果可能会与用其他文件方法测定的结果不同,此时总氮值 的大小取决于被测水样的组分和所采用的分析方法.

5千扰与消除 本文件方法主要的干扰因素为非干扰物质钡、钙、镉、铁、铅、镁、有机碳、pH值、磷、硅、银、 锡及干扰物质溴化物、氯化物.

当氯化物浓度大于3000mg/L,溴化物浓度大于240mg/L时会产生正干扰,可以通过稀释试样来减 少影响.

6试剂或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

6.1实验用水的制备 无氨水:实验室纯水器直接制备,或直接购买市售纯水,应满足实验空白要求.

6.2总氮预制试剂 适用于测定总氮值为5mg/L~100mg/L的样品,主要组成成分应包括: 一试剂A,过硫酸钾(KSOs): 一试剂B,氢氧化钠(NaOH): -试剂C,偏重亚硫酸钠(NasSzOs): 一试剂D,变色酸(CoHgOgS).

预制试剂在常温避光条件下,应至少能稳定保存1年.

预制试剂在使用前应进行消耗性材料的质量检验,检验方法按附录A执行.

6.3总氮标准溶液 6.3.1硝酸钾(KNOs),基准试剂或优级纯.

在105℃~110℃下烘干2h,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6.3.2总氮标准贮备液1,P(N)=1000mg/L.称取硝酸钾(6.3.1)7.218g,溶于适量水,移入10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混匀.

加入1~2ml三氯甲烷作为保护剂,在0°℃~10C暗处保存,可稳 定6个月.

也可直接购买市售有证标准溶液.

和100mg/L.分别量取0、0.50ml、1.00ml、2.00ml、5.00ml、8.00ml和10.00ml的总氮标准贮备液1(见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