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F/T 3017.3-2022 消防业务信息数据项 第3部分:消防装备基本信息.pdf
ICS 13.220.01 CCS C 80 XF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 救援行业标准 XF/T3017.3-2022 消防业务信息数据项 第3部分:消防装备基本信息 Dataitems offire serviceinformation Part 3:General information of fire equipment 2022-01-01发布 2022-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发布
XF/T 3017.3-2022 目次 前言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数据项编写要求 5消防装备基本信息数据项 5.1消防装备信息基本数据项 5.2车辆信息基本数据项 5.3消防装备规划信息基本数据项 5.4库存台账信息基本数据项 5.5库存装备定期保养信息基本数据项 5.6库存装备定期检查信息基本数据项 5.7交货验收信息基本数据项. 5.8消防装备受赠记录信息基本数据项 5.9消防进口装备登记信息基本数据项 5.10消防装备改进信息基本数据项 5.11消防装备检测信息基本数据项 5.12消防装备检验信息基本数据项 5.13消防装备使用信息基本数据项 5.14车辆监理信息基本数据项 5.15消防装备事故调查处理信息基本数据项 附录A(规范性)数据项编写规则 你准信息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XF/T 3017.3-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XF/T3017《消防业务信息数据项》的第3部分.
XF/T3017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一第1部分:灭火救援指挥基本信息; 一第2部分:消防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基本信息; 一第3部分:消防装备基本信息; 第4部分:消防信息通信管理基本信息: 第5部分: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与建筑物基本信息.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消防通信分技术委员会(SAC/TC113SC14)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应急管理部沈阳消防研究所、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江苏省消防教援总队、上海市消 防教援总队.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海荣、毕赢、杜阳、陈泽宁、裴建国、邹方勇、杨扬、林晓东.
XF/T 3017.3-2022 消防业务信息数据项 第3部分:消防装备基本信息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消防装备基本信息的数据项.
本文件适用于消防装备业务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建的术语和定 4数据项编写要求 数据项编写要求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5消防装备基本信息数据项 5.1消防装备信息基本数据项 消防装备信息基本数据项见表1.
18 装1消防装备信息基本数据项 序号 数据项名称 数标识符 表示格者 说明 装备 ZHB 1.1 通用唯-识别码 ZHB_TYWYSBM 1.2 名称 ZHB_MC c..100 2 消防装备器材分类与代码 XFZBQCFLYDM g2 3 生产厂家_单位名称 SCCJ_DWMC c.. 100 4 品牌型号_名称 PPXH_MC c.100 5 参考价_金额 CKJ_JE n..17.2 6 质量 ZL n..12 2 7 体积 TJ n..14 2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XF/T 3017.2-2022 消防业务信息数据项 第2部分:消防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基本信息.pdf
ICS 13.220.01 CCS C 80 XF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救援行业标准 XF/T3017.2-2022 消防业务信息数据项 第2部分: 消防产品 质量监督管理基本信息 Data items of fire serviceinformation-Part 2: General information of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control for fire products 2022-01-01发布 2022-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发布
XF/T 3017. 2-2022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数据项编写要求 5消防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基本信息数据项 5.1消防产品强制性认证证书信息基本数据项 5.2消防产品技术鉴定证书信息基本数据项 5.3消防产品自愿性认证证书信息基本数据项 5.4 检验报告信息基本数据项 5.5 单位使用消防产品信息基本数据项 5.6 消防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信息基本数据项 6 5.7 举报信息基本数据项 5.8 消防监督检查记录信息基本数据项 5.9 消防产品监督检查记录信息基本数据项 14 5.10消防产品现场检查判定不合格通知书信息基本数据项 15 5.11 消防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抽样信息基本数据项 15 5.12 消防产品质量检验结果通知书信息基本数据项 16 5.13 消防产品复检申请信息基本数据项 17 5.14 消防产品复检受理凭证信息基本数据项 18 5.15消防产品质量复检结果通知书信息基本数据项 81 5.16 通报涉嫌违法生产/销售消防产品案件的函信息基本数据项. 18 5.17 通报涉嫌生产不合格消防产品的函信息基本数据项 19 5.18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信息基本数据项 19 5.19消防产品身份信息基本数据项 20 5.20生产单位信息基本数据项 22 附录A(规范性)数据项编写要求 23 参考文献. 25 平 XF/T 3017.2-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XF/T3017《消防业务信息数据项》的第2部分.
XF/T3017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一第1部分:灭火救援指挥基本信息; 一第2部分:消防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基本信息: 第3部分:消防装备基本信息; 第4部分:消防信息通信管理基本信息: 第5部分: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与建筑物基本信息.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消防通信分技术委员会(SAC/TC113SC14)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应急管理部沈阳消防研究所、应急管理部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黑龙江省消防 救援总队、广东省消防教援总队、辽宁省沈阳市消防救援支队.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春华、张吴、余威、刘程、柳力军、卢韶然、李玉龙、王庆聪.
XF/T 3017. 2-2022 消防业务信息数据项第2部分: 消防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基本信息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消防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基本信息数据项 本文件适用于消防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业务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建的术语和定义 4数据项编写要求 数据项编写要求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5消防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基本信息数据项 5.1消防产品强制性认证证书信息基本数据项 消防产品强制性认证证书信息基本数据项见表卡 表1 消防产品强制性认证证书信息基本数据项 序号 数据项名称 数据项标识符 表示格式 说明 中国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编号 ZGGJQZXCPRZZSEH e16 2 认证委托人 2.1 单位名称 RZWTR_DWM .100 2.2 地址名称 RZWTR_DZMC c 100 3 生产者 SCZ 3.1 单位名称 SCZ_DWMC c.. 100 3.2 地址名称 SCZ_DZMC c..100 4 生产企业 SCQY 4.1 单位名称 SCQY_DWMC .. 100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XF/T 3016.1-2022 消防信息代码 第1部分:基础业务信息.pdf
ICS 13.220.01 CCS C 80 XF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救援行业标准 XF/T3016.1-2022 消防信息 代码 第1部分:基础业务信息 Information codes for fire service- Part 1:Basic service information 2022-01-01发布 2022-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发布
XF/T 3016.1-2022 目次 前言 IV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消防信息代码编写规则 ........... 5消防信息代码 5.1 储罐设置型式类别代码 5.2报警阀类型代码 2 5.3 消防水泵接合器安装形式类别代码 5.4 喷头类型代码 5.5 计算机入网使用性质类别代码 3 5.6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类型代码 3 5.7 消防认证产品分类与代码 5.8 消防产品认证证书状态类别代码 26 5.9 消防产品检验类别代码 26 5.10 消防产品监督抽查结果类别代码 26 5.11 消防产品监督抽查处理情况类别代码 27 5.12 消防产品监督检查形式类别代码 27 5.13 公众聚集场所投人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类别代码 27 5.14 记录状态类别代码 27 5.15 消防安全违法行为类别代码 5.16 设备来源类别代码 29 5.17 应急通信任务来源类型代码 29 5.18 信息系统巡检类型代码 29 5.19 软件类型代码 5. 20 固定电话呼出权限类型代码 5.21 消防应急通信保障预案类型代码 5.22 消防队站体制类别代码 31 5.23 消防队站类型代码 31 5.24 灭火救援相关部门类别代码 31 5.25 消防战勤保障社会机构类别代码 32 5.26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类别代码 33 5.27 建筑物结构类型代码 33 5.28 消防值班类别代码 5. 29 消防战备级别代码 34 5.30 消防训练分类与代码 35 5.31消防训练课目分类与代码 36 XF/T 3016. 1-2022 5.32消防训练考核分类与代码 5.33产品销售渠道类别代码 42 5.34 消防训练考核评定等级分类与代码 5.35 消防报警方式分类与代码 5.36 消防处警结果分类与代码 43 5.37 灾情分类与代码 5.38 消防战评类别代码 48 5. 39 消防战评组织层次代码 48 5.40 搜教犬品种代码 5.41 搜救犬性别代码 49 5.42 灭火剂种类代码 5.43 化学品状态类别代码 5.44 化学品危险性分类与代码 50 5.45 化学品溶解性类别代码 5. 46 化学品氧化性类别代码 5. 47 化学品腐蚀性类别代码 52 5.48 消防装备器材分类与代码 52 5. 49 消防装备状态类别代码 78 5.50 机动车车身颜色类别代码 5. 51 机动车能源种类类别代码 5.52 消防装备规划级别代码 79 5.53 秘密等级代码 79 5.54 验货方法类型代码 08 5 55 装备来源手续类别代码 5.56 车辆监理情况类别代码 5.57 装备事故等级代码 5. 58 装备事故原因类别代码 5.59 消防装备事故赔偿方式类别代码 .. 81 5.60 5.61 常用证件类型代码 5 62 举报类型代码 84 5.63 举报受理类别代码 5.64 消防监督管辖权级别代码 84 5. 65 建筑物火灾危险性类别代码 5.66 建筑物耐火等级分类与代码 85 5.67 消防安全重点部位防火标志设立情况分类与代码 8 5.68 消防设施类别代码 98 5. 69 消防设施状况分类与代码 98 5.70 消防水源分类与代码 ...... 5.71 灭火系统分类与代码 5.7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形式类别代码 68 5.7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保护对象级别代码 90 5.74火灾探测器类型代码 XF/T 3016. 1-2022 5.75防排烟系统分类与代码 90 5.76灭火器类型代码 5.77行政复议办结状况类别代码 91 5.78消防监督检查形式类别代码 26 5.79 质检结果类别代码 92 5.80 灾情等级代码 93 5.81 灾情状态类别代码 5.82 灾情对象类别代码 93 5.83 灾情标识类别代码 6 5.84 消防岗位分类与代码 94 5.85 天气状况分类与代码 97 5.86 风向类别代码 86 5. 87 风力等级代码 66 5.88 建筑属性分类与代码 001 5.89 建筑用途分类与代码 5.90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等级代码 103 5.91 图片格式类型代码 103 5. 92 灭火救援类型预案分类与代码 01 5. 93 方向类型代码 105 5.94 单位属性类别代码 105 5.95 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火种状态类别代码 108 5.96 消防给水管网形式类型代码 801 5. 97 卫星天线类型代码 801 5.98 信息系统巡检方法类型代码 801 5.99 专业队级别代码. 601 5.100消防水泵接合器类型代码 601 5.101考核出勤类型代码 601 5.102消防救援人员类别代码 110 附录A(规范性)消防信息代码编写规则 住信息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13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XF/T 3015.1-2022 消防数据元限定词 第1部分:基础业务信息.pdf
ICS 13.220.01 CCS C 80 XF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救援行业标准 XF/T3015.1-2022 消防数据元限定词 第1部分:基础业务信息 Qualifiers for data elements of fire service-Part 1:Basic service information 2022-01-01发布 2022-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发布
XF/T 3015.1-2022 目次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数据元限定词的表述 5消防数据元限定词表 附录A(规范性)数据元限定词的表述 XF/T 3015. 1-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XF/T3015《消防数据元限定词》的第1部分.
XF/T3015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一第1部分:基础业务信息.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消防通信分技术委员会(SAC/TC113SC14)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应急管理部沈阳消防研究所、云南省昭通市消防教援支队、山东省威海市消防救 援支队、辽宁省沈阳市消防教援支队.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春华、梁云杰、安震鹏、胡峻洲、杨树峰、邓新宁、刘原、高松.
XF/T 3015. 1-2022 消防数据元限定词第1部分:基础业务信息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消防数据元限定词.
本文件适用于消防信息化建设、应用和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数据元限定词的表述 数据元限定词的表示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5消防数据元限定词表 消防数据元限定词见表1.
消防数据元限定词表 内部标识符 名称 标识符 说明 DQ00001 消防粒援机构 XFJYJG DQ00002 编制人员 BZRY DQ00003 有人员 SYRY DQ00004 DQ00005 消防员 DQ00006 非编制大员 FBZRY DQ00007 战斗班 ZDB DQ00008 攻坚组 GJZ DXQ00009 攻坚组成员 GJZCY DQ00010 执勤人员 ZQRY 11000 执勤车辆 ZQCI. DQ00012 执勤车辆载灭火剂 DQ00013 灭火剂储备 MHJCB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J/T 3-2011 地震救援装备检测规程 起重气垫系统.pdf
ICS_91.120.25 P 15 YJ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 管理行业标准 YJ/T3-2011 代替DB/T43-2011 地震救援装备检测规程 起重 气垫 系统 Testcodefor earthquakerescue equipment Lifting bag systems 2011-12-27发布 2012-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发布 YJ/T 3-2011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检测对象及要求 5检测内容及指标 6检测方法 附录A(规范性附录)起重气垫系统应具备的相关资料 附录B(资料性附录)检测记录格式 附录C(资料性附录)检测报告格式 参考文献 YJ/T 3-2011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地震应急搜教中心、天津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 66150部队.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恩福、闻明、赵国存、张国宏、张策、司洪波、马其成、刘向阳.
根据(应急管理部办公厅关于调整有关地震应急救援行业标准及计划归口管理的通知)(应急厅函(2022) 239号),本行业标准的归口管理白2022年9月27日起由中国地震局调整至应急管理部,行业标准编号由DB/T43- 2011调整为YJ/T3-2011,制修订等技术归口工作由全国应急管理与减灾教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07)承担.
标准内容保持不变, Ⅱ YJ/T 3-2011 地震救援装备检测规程 起重气垫系统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教援起重气垫系统的检测要求、检测内容、检测指标和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地震救援用起重气垫系统的定期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施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245-2006减压阀性能试验方法 JG52-1999弹簧管式一般压力表压万真空表和真空表检定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起重气垫air linting bag 内部充人压缩空气,通过承裁面将重物举起的装置 3.2 减压器preurereducer 由减压阅和压力表的成的压强调节装置.
3.3 标准信 安全阀safetyvalve 释放过高压强的装置.
3. 4 控制器control device 由控制阀、压力表和安全阀组成的用手控制起重气块东气和故气的装置.
3.5 务平台 起重气垫系统liftingbag system 由起重气垫、气动源、减压器和控制器等部件组成的整套装置.
3.6 行程stroke 起重气垫工作状态下相对于自然厚度的高度变化量.
3.7 允许压强allowable pressure 起重气垫系统各部件的最大工作压强.
YJ/T 3-2011 最大起重高度maximumliftingheight 无负载时,起重气垫在允许压强下的最大高度.
3. 9 最大起重力maximumliftingforce 起重气垫在允许压强下输出的最大力值.
4检测对象及要求 4.1检测对象 起重气垫系统的检测对象廉包括如下部件: a)减压器; b)气管及接头; (3 d)起重气垫.
4.2检测要求 4.2.1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起重气系统应进行检测: a)距上次检测时间超过1a b)累积工作时间超过100h c)故障检修后.
4.2.2送检方提供录A规定的资 4.2.3检测环境应符合下列条件 a)大气压力:96kPa士10kP b)温度:1℃C~35℃.
4.3检测装置 4.3.1减压器和控制器的压力表校准宜采用如图1所示的精密压力表标准装置,标准压力表的准确 度等级应优于0.4级 说明: 1-压缩空气气瓶; 2--标准压力表; 3减压器; 4控制器; 5泄压阀. 图1压力表准确度检测装置示意图 2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J/T 2-2011 地震救援装备检测规程 液压动力工具.pdf
ICS_91.120.25 P 15 YJ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 管理行业标准 YJ/T2-2011 代替DB/T42-2011 地震救援装备检测规程 液压 动力工具 Testcodefor earthquakerescue equipment- Hydraulic powered tools 2011-12-27发布 2012-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发布 YJ/T 2-2011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检测对象及要求 5检测内容及指标 6检测方法 附录A(规范性附录)液压动力教援工具应配备的相关资料 附录B(资料性附录)检测记录格式 附录C(资料性附录)检测报告格式 参考文献. YJ/T 2-201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地震应急搜教中心、天津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 66150部队.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国存、王恩福、张国宏、闻明、张策、司洪波、马其成、刘向阳.
根据(应急管理部办公厅关于调整有关地震应急救援行业标准及计划归口管理的通知)(应急厅函(2022) 239号),本行业标准的归口管理白2022年9月27日起由中国地震局调整至应急管理部,行业标准编号由DB/T42- 2011调整为YJ/T2-2011,制修订等技术归口工作由全国应急管理与减灾教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07)承担.
标准内容保持不变, Ⅱ YJ/T 2-2011 地震救援装备检测规程 液压动力工具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液压动力救援工具的检测要求、检测内容、检测指标和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地震救援用扩张器、孵切器、剪扩器、撑顶器等波压动力工具的定期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施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7906- 99液压破拆工具通用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是义适用于本文伴 3. 1 动力单元 powerunit 液压动力教报工具的原动机,为教援工具提供动力的装置 3.2 液压动力工具hydraulicpowered tool 以液压为动力,实现扩张、牵拉、剪切等一 种或多种功能的安全,轻便工具 3. 3 操作循环operatinalcycle 操作液压动力教振工具完全研合到完全张开、再回到完全闭合,或成完全张开到完全闭合、再回 到完全张开的往复过程 3.4 扩张器 spreader 至少有一个可张开的钳臂:能实现扩票搭压,牵拉等功能的液压动力工具.
3.5 务平台 剪扩器bination tool 具有剪切和扩张双重功能的液压动力工具.
3.6 撑顶器ram 具有活塞或类似的伸展装置,实现扩展、牵拉或支撑的液压动力工具.
3.7 剪切器cutter 用于剪切金属材料的液压动力工具.
YJ/T 2-2011 额定工作压力ratedworking pressure 液压动力工具正常工作时最大工作压力.
3.9 最大扩张距离maximum spreading distance 扩张器或剪扩器完全张开时两钳臂尖编的距离.
3.10 扩张力spreading force 扩张器或剪扩器钳臂某一点垂直于活塞轴向并指向钳臂外侧的力.
3. 11 最大扩张力maximum sprradingforce 在额定工作压力下,扩张器或剪扩器在距钳尖25mm处产生的扩张力最大值.
3.12 最小扩张力minimum sprcadingforce 在额定工作压力下,扩张器或剪扩器在距钳尖25mm处产生的扩张力最小值 3.13 牵拉孔pulling attachment mounfinghole 位于扩张器或剪扩器钳臂上,固定牵拉链条的领孔.
3. 14 牵拉力pullingforce 扩张器或剪扩器钳肾牵拉孔处垂直于活塞轴向并指向钳臂内的力 3.15 最大牵拉力maximumpullingforee 在额定工作压力下,扩张器或前扩器在鉴拉孔娅产生的牵拉力最天值.
4检测对象及要求 4.1检测对象 a)动力单元; b)扩张器: 息服务平台 c)剪扩器: d)剪切器: e)撑顶器; f)油管及接头.
4.2检测要求 4.2.1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液压动力工具应进行检测: a)距上次检测时间超过1a; b)累积工作时间超过100h; c)故障检修后.
4.2.2送检方应提供附录A规定的资料.
2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XF/T 999-2012 防排烟系统性能现场验证方法热烟试验法.pdf
ICS 13.220.01 C 84 XF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救援行业标准 XF/T999 -2012 防排烟系统 性能现场验证方法 热烟 试验法 Test method for verifying field performance of smoke management system Hot smoke test 2012-06-19发布 2012-08-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公布
XF/T 999-2012 目次 前言 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试验装置 5试验过程 6试验人员与设施设备安全 7数据记录 8试验准备和试验报告 附录A(规范性附录)烟层底部和羽流分界面处的烟气温度和体积流量 II XF/T999-2012 前言 根据公安部、应急管理部联合公告(2020年5月28日)和应急管理部2020年第5号公告(2020年8 月25日),本标准归口管理自2020年5月28日起由公安部调整为应急管理部,标准编号自2020年8 月25日起由GA/T999-2012调整为XF/T999-2012,标准内容保持不变.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参考了澳大利亚标准AS4391-1999《烟控系统热烟试验)(英文版).
本标准由公安部消防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筑消防安全工程分技术委员会(SAC/TC113/SC13) 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四川省消防总队、公安部消防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谢元一、张晓明、杨庆、卢国建、胡忠日、李乐、胡锐.
XF/T999-2012 引言 本标准在我国建设工程消防验收方法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基础上参考国外先进标准制定,为防排 烟系统设计、施工和管理人员提供了一种现场评价防排烟系统性能的热烟试验方法,可在不对试验现场 造成破坏的前提下,对防排烟系统的性能进行现场测试.
热烟试验的目的是在建筑防排烟系统调试过程中,通过试验火源产生定量的烟气来考察火灾工况 下防排烟系统的烟气控制能力.
试验中通过乙醇池火的燃烧产生无色无毒的热羽流,用可视的示踪烟 气注人热羽流,演示热羽流的流动特性,并启动防排烟系统,评价防排烟系统的性能是否能够满足要求.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XF/T 971.2-2011 消防卫星通信系统第2部分:便携式卫星站.pdf
ICS 13.220. 10 C 84 XF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救援行业标准 XF/T971.2-2011 消防卫星通信系统 第2部分:便携式 卫星站 Fire-fighting satellite munication system- Part 2:Portable earth station 2011-12-09发布 2012-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公布
XF/T 971.2-2011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4构成 5技术要求 6试验 7标志、贮存和产品说明书 XF/T 971.2-2011 前言 根据公安部、应急管理部联合公告(2020年5月28日)和应急管理部2020年第5号公告(2020年8 月25日),本标准归口管理自2020年5月28日起由公安部调整为应急管理部,标准编号自2020年8 XF/T971《消防卫星通信系统》分为以下部分: 第1部分:系统总体要求; 一第2部分:便携式卫星站: ...... 本部分为XF/T971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公安部消防局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消防通信分技术委员会(SAC/TC113SC14)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公安部消防局信息通信处.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常峰、陈强、洪赢政、张吴、陈剑、林海、温晓燕、陈伟、崔艳、胡传平、钟琳、汪 萍萍.
本部分为首次发布.
XF/T 971.2-2011 消防卫星通信系统 第2部分:便携式卫星站 1范围 XF/T971的本部分规定了消防卫星通借 统使据 卫星站的术语、定义和缩略语,构成、技术要 求、试验方法、标志和贮存等.
本部分适用于消防卫星通信 系统中的便搏 武卫星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9969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去 XF/T 971.1 2011 消防卫星通 系 总体要求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XF/T 971. 界定的术语 旅义和 4构成 便携式卫星站的构成应满足XFAT 5技术要求 标准 5.1总则 便携式卫星站应首先满足本章的要求,然后按第6章规定进行试验,并 满足试验的要求.
5.2一般要求 5.2.1便携式卫星站的技术体制、基本功阁 和基本性能应 合XF/T971.1-2011中5.2、5.3、5.4的 规定.
5.2.2手动对星的便携式卫星站总质量应不大于50kg,自动或半自动对星的便携式卫星站总质量应 不大于70kg.
5.2.3便携式卫星站在以下环境中应能正常工作: 工作风速:8级风; 工作温度:-30C~55C; 相对湿度:5%~100%; 海拔5000m以下,全天候气象条件.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XF/T 971.1-2011 消防卫星通信系统第1部分:系统总体要求.pdf
ICS 13.220. 10 C 84 XF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救援行业标准 XF/T971.1-2011 消防卫星通信系统 第1部分:系统总体要求 Fire-fighting satellite munication system- Part 1:System general requirement 2011-12-09发布 2012-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公布
XF/T 971. 1-2011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4构成 5技术要求 6试验 参考文献 XF/T 971. 1-2011 前言 根据公安部、应急管理部联合公告(2020年5月28日)和应急管理部2020年第5号公告(2020年8 月25日),本标准归口管理自2020年5月28日起由公安部调整为应急管理部,标准编号自2020年8 XF/T971《消防卫星通信系统》分为以下部分: 第1部分:系统总体要求; 一第2部分:便携式卫星站: ...... 本部分为XF/T971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公安部消防局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消防通信分技术委员会(SAC/TC113SC14)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公安部消防局信息通信处.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常峰、钟琳、张吴、陈剑、林海、温晓燕、胡传平、陈强、洪赢政、陈伟、汪萍萍.
本部分为首次发布.
XF/T 971. 1-2011 消防卫星通信系统 第1部分:系统总体要求 1范围 XF/T971的本部分规定了消防卫星通信系统的术语、定义和缩略语、构成、技术要求和试验等.
本部分适用于消防卫星通信系统的新建、改建和扩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号 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6463 播节 声音质量主观评价方法和技术指标要求 GAT 528 安车转 应急通信系统技 GY/T 134 866 字电视图保 质量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 3.1.1 消防卫星通信系统 fire-fighting satelli 利用统一的清防卫星顿率资源,由 一网管系统管理下,实现消防综合 业务通信的卫星通信系铁 3.1.2 网管中心站VAS hubarth station 具备统一管理调配消防卫年颠率资源、管控全网卫星通信设备、并毕 各分中心站和移动站实现综合 业务通信的卫星通信地球结 3.1.3 分中心站subnet earth stntion 在网管中心站的管理控制下,实 与所辖移动站综合业务通汽的卫星通信地球站.
3.1.4 便携式卫星站portable carth station 以方便携带的箱体为载体,由便携式卫星天线、卫星通信设备、业务终端设备及供电等附属设备组 成的可搬移式卫星通信地球站.
便携式卫星天线分为自动对星天线、半自动对星天线和手动对星天线 等类型.
3.1.5 车载式卫星站transportable earth station 以通信指挥车为载体,装有车载卫星天线、卫星通信和业务终端设备及其他通信电子设备的移动卫 星通信地球站.
车载卫星天线分为在高速移动中自动对星工作的“动中通”天线和在驻停时对星工作的 1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XF/T 970-2011 危险化学品泄露事故处置行动要则.pdf
ICS 13.220.99 C80 XF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救援行业标准 XF/T970 -2011 危险化学品 泄漏事故处置行动要则 Guide for disposal of hazardous chemical leakage accident 2011-12-09发布 2012-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公布 XF/T 970-2011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与定义 4总则 5处置程序 6防护 7处置行动 8洗消 附录A(规范性附录)处置人员资质要求 XF/T 970-2011 前言 根据公安部、应急管理部联合公告(2020年5月28日)和应急管理部2020年第5号公告(2020年8 月25日),本标准归口管理自2020年5月28日起由公安部调整为应急管理部,标准编号自2020年8 月25日起由GA/T970-2011调整为XF/T970-2011,标准内容保持不变.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公安部消防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灭火救援分技术委员会(SAC/TC113SC10)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建华、商靠定、邵建章、姜连瑞、夏登友、王慧飞、任少云、黄敬、博岩.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XF/T 970-2011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处置行动要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的术语与定义、总则、处置程序、防护、处置行动、洗消和处置人 员资质要求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公安消防部队和专职消防肤伍处置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付 的应用 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变件,仅往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 川文作 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XF 770消防员 化学防 服装 公安消防岗位 格考计 大纲 公安消防部队 火教设业务训练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 3.1 危险化学品 hazardous cher 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等性 3.2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hazardouschemial Ieak 危险化学品在出产,由运、使用、销售拍麦弃过程中发生处混 造成的灾害 故 3.3 询情inquiry 在事故现场,针对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相关情况的询问调查.
3.4 侦检detection and inspeetion 在事故现场,针对泄漏危险化 学品种类、性质、浓度、危害范用 和泄漏状况等进行的侦察和检测 行动.
3.5 泄漏介质leakedmedium 泄漏事故中,外泄的危险化学品的总称,包括易燃泄漏介质、遇湿易燃泄漏介质、毒性泄漏介质、腐 蚀性泄漏介质和爆炸性泄漏介质等.
3.6 洗消decontamination 对沾染对象表面沾染的泄漏介质进行的消毒和消除行动.
XF/T 970-2011 3. 7 机动洗消mobile decontamination 利用移动洗消设备对沾染对象实施的洗消.
4总则 4.1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处置工作坚持现场指挥部统一领导,部门依法承担,相关单位按预案联动的 机制运作.
4.2公安消防部队和专职消防队应预先制定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处置相应级别预案.
4.3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处置行动包括疏散抢救人员,制止泄漏,输转倒罐,泄漏介质处置清理泄漏 现场等.
4.4现场指挥员应及时向上级报告现场处置情况.
4.5处置人员资质应符合附录A中的相关要求.
5处置程序 5.1侦检 5.1.1原则 侦检应贯穿处置行动始终,遵循先识别、后检测,先定性、后定量的原则.
5.1.2询情 首批处置人员到场后,应向泄漏现场相关知情人,了解泄漏介质种类及性质:泄漏体的泄漏部位、容 积、实际储量、压力和泄漏量大小:人员遇险和被困等与处置行动有关的信息.
5.1.3辨识与检测 装置泄漏介质,根据生产使用介质辨识:储存、销售和运输中泄漏介质,按泄漏介质容器或包装标志 辨识;使用检测仪器测定泄漏介质浓度,测定风向、风速等气象数据,确定扩散范围,划分危险区域.
5.1.4判断 依据5.1.2、5.1.3获得的信息和数据,分析、判断可能引发爆炸、燃烧的各种危险源:确认现场及周 边污染情况,确定处置方案.
5.2警戒 根据5.1.4,划定警戒区城,在其周边及其出入口设置警戒标志,视情由公安消防部队、公安民警或 武警部队等负责实施;警戒命令应由指挥员或现场指挥部统一发布.
5.3防护 根据泄漏介质的危险性及划定的危险区域,确定处置人员的防护等级,防护按第6章规定执行.
5.4处置行动 处置行动按第7章规定执行;规模大、情况复杂的泄漏现场,由现场指挥部组织专家对处置方案进 行会商.
2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XF/T 969-2011 火幕墙训练设施技术要求.pdf
ICS 13.220. 10 C 83 XF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救援行业标准 XF/T969 -2011 火幕墙 训练设施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the training facility of fire screen 2011-12-09发布 2012-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公布
XF/T 969-2011 目次 前言 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与定义 4分类与型号 5设施构成 6技术要求 7安全要求 8验收 9维护与保养 附录A(规范性附录)火幕墙训练设施竣工验收报告 XF/T 969-2011 前言 根据公安部、应急管理部联合公告(2020年5月28日)和应急管理部2020年第5号公告(2020年8 月25日),本标准归口管理自2020年5月28日起由公安部调整为应急管理部,标准编号自2020年8 月25日起由GA/T969-2011调整为XF/T969-2011,标准内容保持不变.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公安部消防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灭火救援分技术委员会(SAC/TC113SC10)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公安部消防局警官培训基地、江苏省公安消防总队、天津市杰联科技发展有 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东、刘建民、张学魁、张福东、孙军田、李文波、苏联营、马龙、张立国、武荣.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XF/T969-2011 引言 火幕墙训练设施已应用于消防部队训练.
利用火幕墙训练设施,消防部队及其他灭火救援人员可 开展适应性训练、心理素质训练和技战术训练等项目.
为规范此类产品的设计、施工、验收与维护等技 术要求,以确保火幕墙训练设施的训练效果及操作等相关人员的安全,制定本标准.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XF/T 875-2010 火场通信控制台.pdf
ICS 13.220. 10 C81 XF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救援行业标准 XF/T875 -2010 火场 通信控制台 Fire scene munication console 2010-06-17发布 2010-08-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公布
XF/T 875-2010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技术要求 5试验方法 6检验规则 7标志 XF/T 875-2010 前言 根据公安部、应急管理部联合公告(2020年5月28日)和应急管理部2020年第5号公告(2020年8 月25日),本标准归口管理自2020年5月28日起由公安部调整为应急管理部,标准编号自2020年8 月25日起由GA/T875-2010调整为XF/T875-2010,标准内容保持不变.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公安部消防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消防通信分技术委员会(SAC/TC113/SC14)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公安部沈阳消防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深圳市天维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谷安永、刘海霞、徐放、范玉峰、张迪、高文军、齐宝金、杜阳、刘蒙.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XF/T 875-2010 火场通信控制台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火场通信控制台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
本标准适用于公安消防部队移动通信指挥车安装使用的火场通信控制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 应用是 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其 微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GB/T 9969 工业 品使 说明书总则 GB12978消防 旭子产 品检验规则 GB/T 17626. 2006 电磁兼容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 200 电磁兼容 和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 20 电磁兼 试 预场感应的传导疑扰抗扰度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 3.1 火场通信控制台 re scene 对安装在消动移动通信指挥车生 有 控制操作和状态显示的控制台.
4技术要求 4.1基本功能 4.1.1火场通信控制台应有消的无线语音通信控制功能,能控制不少 于2部新防用无线电台接人消防 常规、集群等无线通信网进行语音通信,并具有通信工作状态指示 功能.
4.1.2火场通信控制台应有公众移动通信控制功能,能控不少于2 公众移动通话设备接入公众移 动通信网,接听、拨打电话和收发短信,并具有通信工作状态指元主叫号码显示及来电声、光提示 功能.
4.1.3火场通信控制台应有有线电话通信控制功能,能实现不少于1路中继、2路内线电话的接听、拨 打和交换功能,并具有通信工作状态指示和主叫号码显示及来电声、光提示功能.
4.1.4火场通信控制台应有IP电话通信控制功能,能控制IP电话接人网络,接听和拨汀IP电话,并 具有通信工作状态指示和主叫信息显示及来电声、光提示功能.
4.1.5火场通信控制台应有不同频段的无线电台、公众移动电话、有线电话等设备间的语音互通控制 和转接功能,并能实现语音信号的监听、强拆等操作.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XF/T 720-2014 消防标准制修订工作程序.pdf
ICS 13.220.01 C80 XF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救援行业标准 XF/T720 -2014 消防标准制 修订工作程序 Procedures for fire standard development 2014-11-13发布 2014-11-13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公布
XF/T 720-201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代号 4基本要求 5预备阶段. 6立项阶段 7起草阶段 8征求意见阶段 9审查阶段 10批准阶段 11 11出版阶段 11 12复审阶段 11 13废止阶段. 12 14标准修改单制定 12 15标准项目计划调整 13 16标准宣贯与日常管理 13 附录A(资料性附录) 标准项目立项申请文件式样 15 附录B(资料性附录)消防标准参编单位申请表式样 附录C(规范性附录)消防标准制修订项目合同书式样 24 附录D(资料性附录) 消防标准营用国际标准分类号(ICS)和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32 附录E(资料性附录)标准意见汇总处理表式样 33 附录F(规范性附录) 消防标准审查专家签字的一般原则 34 附录G(资料性附录)标准函审表格式样 附录H(资料性附录)消防标准报批表式样 37 附录1(资料性附录)标准申报单式样 88 附录」(资料性附录)强制性标准通报表式样 40 附录K(资料性附录) 标准复审表格式样 43 附录L(资料性附录)标准修改单报批表格式样 参考文献 47 XF/T 720-2014 前言 根据公安部、应急管理部联合公告(2020年5月28日)和应急管理部2020年第5号公告(2020年8 月25日),本标准归口管理自2020年5月28日起由公安部调整为应急管理部,标准编号自2020年8 月25日起由GA/T720-2014调整为XF/T720-2014,标准内容保持不变.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A/T720-2007《消防标准制修订工作程序》,与GAT720-2007相比,除编辑性修 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清单(见第2章,2007版的第2章): -删除了术语和定义(见2007版的第3章); 修改了代号(见第3章,2007版的第4章); 增加了有关消防标准制修订工作过程的信息化系统管理要求(见4.5); 一修改了标准制修订工作各阶段中有关阶段成果和工作周期的表述方式(见4.6,2007版的6.1.4、 6. 2. 4、6.3. 3、6 4. 4、6 5 4、6 6 . 6); 一修改了消防标准立项申请时的文件规定(见5.1.2、附录A.2007版的6.1.1.3、附录A); 修改了签订标准项目合同书的规定(见6.2、附录B、附录C,2007版的6.2.3、附录B、附录C); 修改了标准征求意见稿起草时有关结构、内容的规定(见7.2.2,2007版的6.3.2.3): 修改了标准编制说明内容的撰写规定(见7.2.3.2007版的6.3.2.4); 一增加了形成标准送审文件的规定(见8.3); 一修改了标准技术审查时审查专家的确定原则(见9.1.4,2007版的6.5.1.3): 修改了对标准送审稿进行技术审查的具体程序规定(见9.2.2007版的6.5.2): 删除了报批阶段的规定,将适用内容纳入审查结果处理和报批文件审定等工作程序中,并完善 了报批文件的审定要求(见9.3、9.4.2007版的6.6); -增加了批准阶段的工作程序(见第10章): 一增加了出版阶段的工作程序(见第11章): 增加了废止阶段的工作程序(见第13章); 修改了标准修改单制定程序(见第14章,2007版的7.4); 一修改了标准项目计划调整的工作程序(见第15章,2007版的6.7); 修改了标准宣贯的工作程序(见16.1,2007版的7.1).
本标准由公安部消防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标准分技术委员会(SAC/TC113/SC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公安部消防局、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公安部沈阳消防 研究所、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屈励、韩伟平、李彦军、郭歌、沈纹、胡锐、姚松经、刘连喜、庄爽、朱青、毛毅平、 张德成、程道彬、刘激扬、张学魁、鲁志宝、沈坚敏、刘军军、隋虎林.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A/T 720-2007.
XF/T 720-2014 消防标准制修订工作程序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消防标准制修订工作的代号、基本要求、各阶段工作程序以及标准修改单制定、标准 项目计划调整、标准宣贯与日常管理等.
本标准适用于消防国家标准和行业 准的制修订工作.
防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不适用于工程建设消图 技术标准(消防规 范)的制修订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 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 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 用文 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负件.
GB/T 1. 1 标 准化工 作导则 第 和编写 GB/T 200000 部 分)标准化 工作 星南 GB/T 20001 部分) 标准 规则 GB/T 20002 分) 标 中 GB/T 2000 准制定 第 GA/T 1048 准汉译 GA/T 1048 2 推汉译 :标准名称 3代号 消防标准制修开工价可使用表1规定单 代 -1997) 表1代号 名称 代号 名 称 代号 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 TC 113 公共安全行 业标准付 指号 性技术文 GA/Z 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所属分技术委员会 SC 标准项目 项申报文件 PWI 强制性国家标准 GB 标准项目计划 NP 推荐性国家标准 GB/T 标准征求意见稿 WD 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GB/Z 标准送审稿 CD 强制性消防救援行业标准 XF 标准报批稿 DS 推荐性消防救援行业标准 XF/T 标准出版稿 FDS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XF/T 714-2007 构件用防火保护材料快速升温耐火试验方法.pdf
ICS 13. 220. 20 C 80 XF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救援行业标准 XF/T714 -2007 构件用防火 保护材料 快速升温耐火试验方法 Rapid rise fire test methods of fire protection materials for structural elements 2007-09-28发布 2007-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公布
XF/T 714-2007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试验装置 4.1耐火试验炉 4.2炉压测量与控制设备 4.3燃烧系统 4.4试件变形测量仪器 4.5加载设备 4.6约束边界条件. 4.7仅器设备的精确度 5试验条件 5.1升温条件 5.2温度测量 5.3压力条件 5.4加载条件 5.5受火条件 6试件要求 6.1结构 6.2尺寸 6.3数量. 10 6.4边界条件 10 6.5养护条件 10 6.6安装. 10 7试验程序. 10 7.1试验的开始与结束 10 7.2测量与观察 8耐火极限判定条件 11 8.1对钢结构防火保护材料 11 8.2对混凝土隧道防火保护材料 11 8.3对普通混凝土结构保护材料 11 9结果的修正 12 10耐火性能的表示 12 11试验报告 12 XF/T 714-2007 附录A(资料性附录)防火保护材料耐久性试验 13 A.1钢结构用板材类防火保护材料 A.2钢结构用防火涂料、喷射类防火保护材料 13 附录B(资料性附录)防火保护材料附加耐火试验 14 B.1钢结构用板材类防火保护材料 B.2钢结构用防火涂料、喷射类防火保护材料 XF/T 714-2007 前言 本标准附录A、附录B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公安部消防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防火材料分技术委员会(SAC/TC113/SC7)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上海新华阻燃剂总厂、广州市保全普美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福建省晋江华强 防火涂料厂、营口市特种防火材料厂、广州市泰堡防火材料有限公司、上海南鼎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良伟、李风、卢国建、聂涛、赵华利、周晓勇.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XF/T 620-2006 消防职业安全与健康.pdf
ICS 13.220.01 C 80 XF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 救援行业标准 XF/T620 -2006 消防职业安全与健康 Fire department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2006-04-28发布 2006-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公布 XF/T 620-2006 目次 前言 IV 15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 4.1总则 4.2机构和职责 4.3风险管理计划 4.4记录 4.5事故调查与处理 5训练和教育 5.1总则 5.2训练安全教育 5.3训练安全措施 5.4 训练前准备 5.5体能训练 5.6登高训练 5.7实战演练 6消防车辆 6.1总则. 6.2驾驶员 6.3行车安全 6.4操作安全 6.5车载装备 26 6.6维护保养 7消防船 7.1总则 7.2操作驾驶人员 7.3航行安全 8消防航空器. 10 8.1总则 10 8.2驾驶员. 10 飞行安全 10 9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 10 XF/T 620-2006 9.1 总则 9.2防护服装 11 9.3呼吸保护装备 11 9.4头部保护装备 9.5 手、脚部保护装备 14 9.6 消防用防坠落装备. 14 9.7消防员呼教器.. 14 9.8退役和报废 14 10灭火救援作业 15 10.1总则 15 10.2现场总指挥的安全管理职责 15 10.3风险管理 15 10.4基本要求 15 10.5现场安全员 16 10.6现场侦察 16 10.7行动展开 17 10.8火场供水 17 10.9水枪阵地 17 10.10 射水作业.. 17 10.11 现场破拆. 18 10.12 特勤作业 18 10.13 水上灭火救援作业 18 10.14 航空灭火救援作业 19 10.15 紧急撤退. 19 10.16 核查清点. 19 10.17 现场医疗救护 20 10.18 暴露事件处置 10.19 身体恢复. 20 10.20 作业后分析 20 11消防站 20 11.1安全要求 11.2检查和维护 21 12医疗卫生 21 12.1体格和健康 21 12.2医疗机构和人员 21 12.3医疗急教培训 22 12.4饮食卫生 22 12.5传染病防治 22 12.6职业病防治 22 12.7心理健康 23 12.8健康档案 23 12.9保险 XF/T620-2006 附录A(规范性附录)消防组织风险管理计划 12 附录B(规范性附录)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的检查和维护 26 附录C(规范性附录)现场作业区域划分 28 附录D(规范性附录)化学危险品事故现场处置防护等级 附录E(资料性附录)核查清点 30 附录F(资料性附录)消防中队医疗器械和药物配置标准 32 附录G(规范性附录)医疗教护 33 参考文献 XF/T 620-2006 前言 根据公安部、应急管理部联合公告(2020年5月28日)和应急管理部2020年第5号公告(2020年8 月25日),本标准归口管理自2020年5月28日起由公安部调整为应急管理部,标准编号自2020年8 月25日起由GA/T620-2006调整为XF/T620-2006,标准内容保持不变.
本标准参考了美国消防协会标准NFPA1500(消防职业安全与健康》(2002版).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G为规范性附录,附录E、附录F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公安部消防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九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局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骆原、崔荣华、胡锐、陈国良、王鹏翔、赵英然、袁春、曹建旺、孙文中、谭林峰、 于永林、李跃生、李翔、李建春、张建国、郭晓峰、庞淑芹.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N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XF/T 579-2005 城市轨道交通消防安全管理.pdf
ICS 13. 220.99 C 80 XF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救援行业标准 XF/T579 -2005 城市轨道交通消防安全 管理 General rules for fire safety of urban rail transit 2005-12-08发布 2006-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公布 XF/T 579-2005 目次 前言 引言 N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总要求 5消防安全管理职责要求 5.1一般规定. 2 5.2消防安全责任人 5.3消防安全管理人 5.4 部门主管人员 5.5 消防安全员 3 5.6承包、租赁、合作或委托经营 6危险源控制 6. 1 一般规定. 6.2限制可燃物 5 5 6.3吸烟管理 6.4 明火(动火)管理 5 6.5 电气火源控制 5 6.6燃气控制 5 6.7采暖控制 5 6.8用油系统控制 6.9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控制 7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与演练 ........ 7.1 城市轨道交通特大事故和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 7.2 运营单位应急预案 7.3 控制中心应急处理预案(调度指挥预案) 7.4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应急处理预案 7.5车务安全应急处理预案 7.6乘客疏散预案 7.7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8消防设施检查与维护管理 10 8.1消防设施使用操作规程 10 8.2消防设施检查与维护制度 11 9抢险教援工具备品 11 9.1一般规定 11 XF/T 579-2005 9.2指挥备品 II 9.3抢险备品 9.4救护备品 1 10消防宣传教育、培训 10.1一般规定 I 10.2宣传教育、培训内容 12 10.3专门培训 12 11消防档案 Z1 11.1一般规定 12 11.2档案内容 12 11.3保管 13 参考文献 14 XF/T579-2005 前言 月25日起由GA/T579-2005调整为XF/T579-2005,标准内容保持不变.
本标准由公安部消防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九分技术委员会(SAC/TC113/SC9)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中国矿业大学、天津市消防局、北京市消防局、上海市消 防局、广东省消防总队、北京市地铁公安分局、广州市地铁总公司、上海能美西科姆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倪照鹏、程远平、黄振兴、闻强、杨永志、原震、姚永祥、沈奕辉、陈焕、古晋、 刘汝义、郑臻毅.
XF/T579-2005 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快速、环保、舒适、客运能力大的城市交通工具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及地区 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对于疏解城市交通,发挥城市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 长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在我国得到了较快发展,其运营安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广泛关注.
为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行,预防轨道交通火灾,减少轨道交通火灾危害,保护公民人身、公共 财产和公民财产的安全,维护公共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在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和吸收国内外有关资料,并广泛征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 单位及其他多方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的.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J/T 8-2016 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队员训练指南.pdf
ICS_91.120.25 P 15 YJ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 管理行业标准 YJ/T8-2016 代替DB/T63-2016 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 队员训练指南 Training guide for earthquake search and rescue team members 2016-03-14发布 2016-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发布 YJ/T 8-2016 目次 前言 2总则 3基础知识 4基本技能 5搜救专业知识 6搜救专业技能 7管理知识 8管理技能 参考文献 YJ/T 8-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38集团军某工兵团、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 所、防灾科技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顾建华、陈虹、刘向阳、彭碧波、吴新燕、卢杰、贾群林、余世舟、刘亚华、韩炜、 黄猛、李立、王念法、何红卫、胡杰、宋富喜、闻明、王巍.
根据(应急管理部办公厅关于调整有关地震应急救援行业标准及计划归口管理的通知)(应急厅函(2022) 239号),本行业标准的归口管理白2022年9月27日起由中国地震局调整至应急管理部,行业标准编号由DB/T63- 2016调整为YJ/T82016,制修订等技术归口工作由全国应急管理与减灾教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07)承担.
标准内容保持不变.
Ⅱ YJ/T 8-2016 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队员训练指南 1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训练的总则,全体救援队队员训练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搜救 队员训练的搜救专业知识和搜救专业技能,以及管理人员训练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
本标准适用于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融员的训练,训练大翻和培训教材的编写:其他类型救援队队员 训练可参照使用.
2总则 2.1训练对象 2.1.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对象是全体教援队队员.
2.1.2搜救专业知识和搜教专业技能的训练对象是搜教队员.
2.1.3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的训练对象是管理人员 2.2训练分级 训练内容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分为初级、中级和高 2.3训练原则 2.3.1从初级到高级逐步提高.
2.3.2自训和集训相结合.
2.3.3理论知识操作提能和演练相结合.
2.3.4专项训练和协同练相结合.
3基础知识 标准 3.1地震灾害常识 3.1.1训练目标:了解地震和地震灾害的基础知识 3.1.2训练内容包括: 服务平台 a)地震基本概念和术语; b)地震灾害的特点及其危害性.
3.2政策法规 3.2.1训练目标:了解地震应急救援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
3.2.2训练内容包括: a)突发事件应对法; b)防震减灾法: c)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 d)应急教援标准; YJ/T 8-2016 e)应急预案.
3.3民族宗教与环境常识 3.3.1训练目标:了解民族、宗教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情况.
3.3.2训练内容包括: a)主要民族分布及经济、社会、人文、建筑、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 b)宗教和文化常识、生活习俗、丧葬禁忌常识.
3.4野外生存与安全常识 3.4.1训练目标:了解野外危险防范生存常识.
3.4.2训练内容包括: a)野外危险防范; b)野外生存常识; c)野外定位: d)高温、高寒、高原、山地等环境的防护与救生.
3.5建(构)筑物结构常识 3.5.1训练目标:了解建(构)筑物的基本知识与震后破坏形式和倒塌类型.
3.5.2训练内容包括: a)常见建(构)筑物的基本结构类型主要承重体系、建筑材料和用途; b)地震对建(构)筑物造成的盒见破坏形式和倒場类型 3.6医疗基础知识 3.6.1训练目标:了解地震常见伤医疗意数、传染续知识及遇难者遗体处置知识.
3.6.2训练内容包括: a)地震常见伤的参型和特点; b)现场医疗息救的基本内容; c)常见传染痛知识: d)遇难者遗体处置程导(参见IDBT55-2013).
3.7灾害心理救助 3.7.1训练目标:了解创份心理学基础知识和心理疏导方法 3.7.2训练内容包括: a)创伤心理学基础知识; b)心理疏导方法.
3.8地震救援知识 3.8.1训练目标:了解地震救援的历史沿革、职责和任务、力量构成、技术、装备及方法、 3.8.2训练内容包括: a)地震教援的发展历程; b)地震救援行动的特点、力量构成、指挥体系; c)地震教援的职责和任务; d)教援技术与装备概况; 2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J/T 6-2013 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 工作场地遇难者遗体处置规程.pdf
ICS_91.120.25 P 15 YJ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 管理行业标准 YJ/T6-2013 代替DB/T55-2013 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 工作场地 遇难者 遗体处置规程 Earthquake search andrescue team- Disposal code of the corpse on working site 2013-12-17发布 2014-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发布 YJ/T6-2013 目次 前言 引言 1范围 2术语和定义 3教援队员防护措施 4遗体处置 附录A(规范性附录)遇难者遗体标签 附录B(规范性附录)遇难人员信息登记表 参考文献. YJ/T 6-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中国地震应急搜教 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虹、彭碧波、闻明、周敏、卢杰、顾建华、吴新燕、曲曼皓.
根据(应急管理部办公厅关于调整有关地震应急救援行业标准及计划归口管理的通知)(应急厅函(2022) 239号),本行业标准的归口管理白2022年9月27日起由中国地震局调整至应急管理部,行业标准编号由DB/T55- 2013调整为YJ/T62013,制修订等技术归口工作由全国应急管理与减灾教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07)承担.
标准内容保持不变.
Ⅱ YJ/T6-2013 引言 及时妥善地处置地震遇难者遗体,对维护遇难者尊严,预防地震灾区疫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救援 队员和地震灾区群众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震灾害紧急教援队伍在施教过程中,经常要面临遇难者遗体的处置问题.
教援队员直接接触遗 体,如防护不当,会威胁到救援队员的身体健康;处置不当可能造成遇难者身份识别的困难或引起疫病 传播.
本标准是在系统总结了国内外一系列地震救援经验、研究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标 准的基础上制定的.
YJ/T 6-2013 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 工作场地遇难者遗体处置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在工作场地处置遇难者遗体的防护措施、处置程序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地震灾害紧急教援肤伍在救援过程中发现造难者遗体的现场处置,其他突发事件教 援队伍可参照使用.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遣用于本文件.
2. 1 工作场地working site 开展搜索、营数和医疗教援的区域 [GB.T29428.1-2012:定义3 2. 2 遇难者遗体victin corpse 在工作场地因地震造成的死亡者息体.
3救援队员防护措施 3.1救援队员出发前应补充接种地震灾区常见传染病所需疫苗,注射免疫血清.
3.2处置遇难者造体前,数援队员应戴观层手套(里层医用乳胶手套,外层相质手套或长橡胶手套)、戴 医用口罩、戴防护眼管、着菌护服、穿长靴等防护装具.
3.3救援队员进入需团空间处置遇者遗体前应首先进行侦检并通风换气,进人时应佩藏呼吸器.
3.4救援队员在处置遇难者遗体过程中应避免发生下列情况: a)皮肤直接接触遇难者造体及血液等体液: b)个人佩戴物接触遇难者遗体及血液等体液: c)解除防护装具; d)意外擦伤.
3.5救援队员在处置遇难者遗体后应采取平列防疫措施: a)i 遇难者遗体处置过程中接触到的设备、衣服、担架、车辆等用1000mg/1~2000mg/L含氯 消毒液喷洒消毒和清洗,作用时间不小于1h; b)一次性手套或防护服用后集中销毁处理; c)反复使用的手套和防护服用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作用时间不小 于1h d)防护眼镜用75%的乙醇溶液擦拭消毒; e)塑料文件袋和笔用75%的乙醇溶液擦拭消毒; {)双手用肥皂水洗净,再用75%的乙醇溶液浸泡两遍或使用速干手消毒液擦干: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J/T 5-2013 地震应急救援专业标准体系表.pdf
ICS_91.120.25 P 15 YJ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 管理行业标准 YJ/T5-2013 代替DB/T52-2013 地震应急救援 专业标准体系表 Diagram of standard system for earthquake emergency response and rescue trade 2013-07-22发布 2013-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发布 YJ/T 5-2013 目次 前言 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地震应急救援专业标准体系结构 5地震应急教援专业标准明细表 6地震应急教援专业相关标准明细表 附录A(资料性附录)地震应急救援专业标准统计表 附录B(资料性附录)地震应急救援专业标准体系结构图 YJ/T 5-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地震应急搜教中心、武警总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虹、宋富喜、尹光辉、周敏、闻明、彭碧波、谢霄峰、王建军、卢杰、曲曼皓、李蕊.
根据(应急管理部办公厅关于调整有关地震应急救援行业标准及计划归口管理的通知)(应急厅函(2022) 239号),本行业标准的归口管理白2022年9月27日起由中国地震局调整至应急管理部,行业标准编号由DB/T52- 2013调整为YJ/T5-2013,制修订等技术归口工作由全国应急管理与减灾教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07)承担.
标准内容保持不变.
Ⅱ YJ/T5-2013 引言 促成地震应急教援专业标准体系表编制的主要原因是: a)DB/T1-2008(地震行业标准体系表》中“地震应急救援专业标准分体系表"给出的是一个宏 观的框架,需要进一步细化; b)地震应急救援专业技术发展的需求; c)地震应急救援专业标准发展规划需要该体系表提供现有、应有和预计发展的标准: d)地震应急救接专业标准的立项审批需要通过该体系表来指导协调,避免交叉重复.
本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 件应对法》、GB/T13016-2009《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制定.
制定过程中参考了美国NFPA、 ASTM制定的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标准,参考了国家防震减灾规划等文件以及其他相关行业的标准体 系表.
YJ/T 5-2013 地震应急救援专业标准体系表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震应急救援专业标准体系的结构、层次划分和标准化对象.
本标准适用于地震应急救援专业标准的规划、计划、立项和编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美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复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支件.
DB/T1-2008重震行业标准体系表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地震应急救报专业earthquake cmengency response and rescae trade 地震应急教报技术方法、程序、服务和管理活动的总和 3. 2 地震应急救准备 preparedness on earthquake emergeney response and rescue 在地震发生前,为减轻灾害预先对人员、物资、装备、技术、管理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和行动.
3. 3 地震应急救援陷应sondingetueoncarhqkemergencyresposeandrece 在地震发生后为减轻灾害而采取的紧急应对措施和行动 3. 4 地震应急救援恢复capaeityrecoveryonearthquake emergency response anlrescue 地震应急救援响应结束后,为使应急教接能力恢复到正常状态面采取的措施和行动.
4地震应急救援专业标准体系结构 4.1标准代码设置模式 本标准体系表沿用DB/T1-2008的编码方式,采用1位字母加4位数字的5位混合编码.
自左 至右,字母D代表地震行业符号,第1位数字表示本体系表结构层次的序号,第2位数字表示地震行业 应急救援专业通用标准的序号,第3位数字表示地震应急救援专业通用标准不同门类通用标准的序号, 第4位数字表示同一门类不同业务专用标准的序号.
具体编码结构如下: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J/T 4-2011 地震救援装备检测规程 内燃机动力工具.pdf
ICS_91.120.25 P 15 YJ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 管理行业标准 YJ/T4-2011 代替DB/T44-2011 地震救援装备检测规程 内燃机 动力工具 Testcodefor earthquakerescue equipment- Engine powered tools 2011-12-27发布 2012-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发布 YJ/T 4-2011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检测对象及要求 5检测内容及指标 6检测方法 附录A(规范性附录)内燃机动力工具应配备的相关资料 附录B(资料性附录)内燃破碎镐检测记录格式 附录C(资料性附录)内燃破碎镐检测报告格式 附录D(资料性附录)链锯检测记录格式 10 附录E(资料性附录)链锯检测报告格式 附录F(资料性附录)内燃无齿锯检测记录格式 附录G(资料性附录)内燃无齿锯检测报告格式 YJ/T 4-201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地震应急搜教中心、天津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 66150部队.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国宏、张策、王恩福、赵国存、闻明、司洪波、马其成、刘向阳.
根据(应急管理部办公厅关于调整有关地震应急救援行业标准及计划归口管理的通知)(应急厅函(2022) 239号),本行业标准的归口管理白2022年9月27日起由中国地震局调整至应急管理部,行业标准编号由DB/T44- 2011调整为YJ/T4-2011,制修订等技术归口工作由全国应急管理与减灾教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07)承担.
标准内容保持不变, Ⅱ YJ/T 4-2011 地震救援装备检测规程 内燃机动力工具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内燃机动力救援工具的检测要求检测内容、检测指标和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地震教援用破碎镐、链锯、无齿锯等内燃机动力工具的定期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621-2008普者机械与气动工具性能试验方法 GB/T8910.5-2008手持便携式动力工具手辆擦动测量方法第5部分:建筑工程用路面破 碎机和镐 LY/T1198-1996油锯锯切试验方法 简易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内燃破碎镐engine breaker 以内燃机为动力,用来破碎石块、混凝土等材料的 3.2 钎杆drillsteel 内燃破碎镐作业时,向针头传速冲击能的杆.
3.3 冲击能blow energy 在内燃机额定输出功率条件下,年头单次冲击所具有的能量 3. 4 冲击频率blow frequency 务平台 在内燃机额定输出功率条件下,钎头平陶每秒冲击次数 3.5 吸能器 energy-absorbing device 检测内燃破碎镐冲击能时,用来吸收冲击波能量并减少反射波能量的装置.
3.6 链锯chain saw 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手提锯,主要用来切割本材.
3.7 锯切效率cuttingefficiency YJ/T 4-2011 在标准规定的检测条件下,链锯单位时间内锯切原木的切口面积.
3.8 锯切燃油消耗率cuttingfuel consumption 在标准规定的检测条件下,链锯锯切单位面积的原木消耗的燃油量.
3. 9 内燃无齿锯petrolcircular saw 以内燃机为动力,通过高速旅转的圆形锯片切割沥青、混凝土、钢材等材料的工具.
4检测对象及要求 4.1检测对象 内燃机动力救援工具检测的对象应包括: a)内燃破碎镐; b)链锯; c)内燃无齿锯.
4.2检测要求 4.2.1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内燃机动为救摄工具应进行检测 a)距上次检测时间超过1a b)累积工作时间超过100 c)故障检修后.
4.2.2送检方提供录A规定的 4.2.3检测环境应符下列条件 a)大气压力:96kPa士10 b)温度:10℃~5℃.
4.3检测记录及报告 4.3.1内燃破碎镐检测记最格式可参见附录B样例.
4.3.2内燃破碎镐检测报告督式可参见附录C样例.
4.3.3链锯检测记录格式可参见附录D样例.
4.3.4链锯检测报告格式可参见附录E样例.
4.3.5内燃无齿锯检测记录格式可参是附录F样例.
4.3.6内燃无齿锯检测报告格式可参见附录导样例.
服务平台 5检测内容及指标 5.1环境温度适应性 本标准涉及的内燃机动力教援工具应能在一40℃~40C的温度范围内正常运行.
5.2性能检测 内燃机动力教援工具性能检测内容及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2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1
…
9
10
11
…
2,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