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 1894-2024 桥梁金属梁柱式护栏设置规范.pdf
ICS 93. 080.30 99 d SOO DB61 陕西省地方标 准 DB61/T1894-2024 桥梁金属梁柱式护栏设置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layout of metal beam-column barriers for bridges 2024-09-24发布 2024-10-24实施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61/T 18942024 目次 前 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与定义. 4一般规定. 5设置要求. 2 6防护等级选取 2 7构造要求. 2 8过渡段要求... f 9质量要求. 4 附录A (规范性) 金属梁柱式护栏构造示例.. 6 附录B (规范性) 金属梁柱式护栏端部构造示例 15 附录C (规范性) 金属梁柱式护栏与其他护栏形式过渡构造示例, 16 参考 文 献.. 61
DB61/T 1894-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陕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陕西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中路安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榆林路桥 勘察设计院、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海湖、马永杰、陈长海、王涛、孙敏、张阿玲、赵昕、梁亚平、赵宏洲、张 少军、王栋、曹杨、闵静、边静瑜、白隽昂、王一晨、马云.
本文件由陕西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解释.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联系信息如下: 单位:陕西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电话:029-68718888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科技六路37号 邮编:710065 II
DB61/T 1894-2024 桥梁金属梁柱式护栏设置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桥梁金属梁柱式护栏设置、防护等级选取、构造、过渡段及质量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或改扩建公路桥梁护栏的设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8226公路交通工程钢构件防腐蚀技术条件 JTGD8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JTG/TD8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 JTG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外悬金属梁柱式护栏overhanging metalbeam-column barriers 型钢立柱外悬于桥梁外侧的金属梁柱式护栏.
3. 2 双立柱结构double column structure 两个间距50cm立柱组成的加强结构.
3. 3 销轴连接pinnedconnection 以一定方式排列,实现护栏立柱与底座多点铰接的紧固连接方式.
4一般规定 4.1金属梁柱式护栏设置应考虑全寿命周期成本,宜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
4.2金属梁柱式护栏与其他型式护栏过渡应协调一致.
4.3金属梁柱式护栏应在防腐处理前加工成型,并对外露焊缝补满、磨光.
4.4钢结构、钢混组合结构、对景观有特殊要求及风沙、积雪地区的桥梁宜采用金属梁柱式护栏.
DG/T 317-2024 液态料饲喂系统.pdf
DG 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 DG/T 317-2024 液态料饲喂系统 2024-12-13发布 2024-12-13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
DG/T 317-202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要求.. 4.1需补充提供的文件资料 4.2样机确定.. 4.3生产量和销售量.. 4.4参数准确度及仪器设备.
5初次鉴定 5.1一致性检查 5.2安全性评价 5.3适用性评价 5.4可靠性评价.
5.5综合判定规则 6产品变更.... 附录A(规范性)产品规格表. 附录B(规范性)用户调查表
DG/T317-2024 前言 本大纲依据TZ1-2019《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编写规则》编制.
本大纲为首次制定.
本大纲由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提出.
本大纲由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技术归口.
本大纲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重庆市农业机械鉴定站、诸城市农机农经发展中 心、青岛得八兄弟机械有限公司、山东牧歌畜牧器材有限公司、瑞昂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南牧装备科 技有限公司.
本大纲主要起草人:邱韶峰、吕占民、国晓光、赵大庆、李斌、王冬梅、张仰猛、林叙彬、李勇 刚、吕晓能、辛顺进、王增春、胡欢、额尔登、李永、卢文迪、梁启新.
IⅡ
DG/T 317-2024 液态料饲喂系统 1范围 本大纲规定了液态料饲喂系统推广鉴定的鉴定内容、方法和判定规则.
本大纲适用于生猪中央厨房式液态料饲喂系统(以下简称液态料饲喂系统)的推广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0396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安全标志和危险图形总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液态料饲喂系统 以集中加工的方式实现生猪液态饲料配制,并通过自动控制,经管路输送给猪采食的系统.
一般 包括搅拌机构、称重系统、异物分离器、输送泵、输送管道、下料阀、清洗消毒系统等.
4基本要求 4.1需补充提供的文件资料 除申请时提交的材料之外,需补充提供以下材料: a)产品规格表(见附录A): b)样机照片(彩色,输送泵、异物分离器、搅拌罐、下料阀、产品铭牌各1张): c)用户名单(内容至少应包括购买者姓名、通信地址、联系电话、产品型号名称、购机日期等, 提供的用户应为产品定型后,使用时间240h以上的用户,数量为5户): d)与液态料接触的材料无毒无害承诺书、搅拌罐罐体材质证明.
以上材料需加盖制造商公章.
4.2样机确定 样机由制造商无偿提供且应是12个月以内生产的合格产品.
样机在使用现场获得,数量为1套.
试 验鉴定完成且制造商对鉴定结果无异议后,样机由制造商自行处理.
4.3生产量和销售量 初次申请推广鉴定的产品,生产量和销售量均不少于5套.
4.4参数准确度及仪器设备
DG/T 315-2024 割胶机.pdf
DG 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 DG/T 315-2024 割胶机 2024-12-13发布 2024-12-13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
DG/T 315-2024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与定义.
4基本要求 4.1需补充提供的材料 4.2参数准确度及仪器设备 4.3样机确定, 4.4生产量和销售量 5初次鉴定 5.1一致性检查 5.2安全性评价 5.3适用性评价 5.4可靠性评价 5.5综合判定规则 6产品变更. 附录A(规范性)产品规格表.
附录B(规范性)用户调查表. 10
DG/T315-2024 前言 本大纲依据TZ1-2019《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编写规则》编制.
本大纲为首次制定.
本大纲由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提出.
本大纲由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技术归口.
本大纲起草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自走科技(北京) 有限公司、海南海胶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惠民交通设备有限公司.
本大纲主要起草人:肖苏伟、曹建华、吴传云、冯健、邓祥丰、孙尧、张耘赫、王际成、吴思浩、 陈娃容、粟鑫、范博、李希娟、贾倩.
II
DG/T 315-2024 割胶机 1范围 本大纲规定了割胶机推广鉴定的鉴定内容、方法和判定规则.
本大纲适用于以电力驱动的手持式电动割胶刀、固定式自动割胶机的推广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0396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安全标志和危险图形总则 NY/T1088橡胶树割胶技术规程 3术语与定义 NY/T108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手持式电动割胶刀 以手持方式,通过电力驱动刀片切割橡胶树皮使胶乳从割口处排出的设备.
3.2 固定式自动割胶机 安装在橡胶树干上,通过自动控制程序(指令)并以电力驱动刀片切割橡胶树皮使胶乳从割口处排 出的设备.
耗皮厚度 割胶时切下的垂直树皮切片面方向的厚度.
3. 4 刀次 从下刀开始至规定割线长度收刀结束为1刀次.
3.5 刀次割胶时间 每刀次所耗时间.
3.6 伤口率
DG/T 274-2024 水肥一体化设备.pdf
DG 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 DG/T 274-2024 代替DG/T 274-2022、DG/T 141-2019 水肥一体化设备 2024-12-13发布 2024-12-13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
DG/T 274-2024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要求.
4.1需补充提供的材料. 4.2样机确定. 4.3机型大小划分. 4.4生产量和销售量. 4.5参数准确度及仪器设备, 5初次鉴定... 5.1一致性检查. 5.2安全性评价. 5.3适用性评价. 5.4可靠性评价. 5.5综合判定规则. 6产品变更 附录A(规范性)产品规格表 12 附录B(规范性)用户调查表. 15
DG/T 274-2024 前言 本大纲依据TZ1-2019《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编写规则》编制.
本大纲是对DG/T274-2022《水肥一体化设备》和DG/T141-2019《灌溉首部》的修订.
本大纲与DG/T274-2022、DG/T141-2019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一一更改了水肥一体化设备适用范围,整合了灌溉首部适用范围:(见1) -删除了规范性引用文件GB/T3216,GB/T9480,GB/T24670:(见2) ),, -删除了型号编制规则:(见DG/T274-20224、DG/T141-20194) 一更改了电磁兼容性检测报告的内容要求(见4.1.e) -删除了涵盖机型有关内容:(见DG/T274-20225.3、DG/T141-20195.4) 更改了参数准确度及仪器设备(见4.5) 增加了一致性检查项目,更改了混液桶容积的检查方法:(见5.1.1) 一一更改了承压性能的试验方法,整合了电气保护、安全防护、安全信息有关内容:(见5.2) 更改了适用性评价内容.
水肥一体化设备增加了额定流量下扬程、整机压力损失,删除了设备 启停正常率、阀门控制正常率、超限报警:灌溉首部删除了电导率均匀性(见5.3.2) -更改了试验条件(见5.3.3.1) 一一更改了流量偏差的测试方法:(见5.3.3.4) 一更改了水肥一体化设备综合判定的有关内容,区分大田、果园机型和设施机型适用性评价指标: (见表4-1) 一一更改了产品变更的有关内容:(见6) 一一更改了产品规格表:(见附录A) 更改了用户调查表.
(见附录B) 本大纲自实施之日起代替DG/T274-2022、DG/T141-2019.
本大纲由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提出.
本大纲由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技术归口.
本大纲起草单位: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牧业机械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站、 山东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河北省农业机械鉴定总站、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广东省农 业技术推广中心、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吉林省农业机械化管理中心、黑龙江省农业机械试 验鉴定站、上海市农业机械鉴定推广站、四川省农业机械鉴定站、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智能装备技术研究 中心、重庆星联云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河北田野节水有限公司、新疆慧尔智联技术有限公司、邯郸市 农机技术推广站, 本大纲主要起草人:李玮琪、蒋智超、王明磊、齐珊珊、彭俊明、田绍华、杜亚尊、宋兴龙、刘波、 徐峰、饶卫航、禹振军、许康、金晓刚、郭风凯、周子涵、白璐、梅鹤波、韩非、田栋、李保强、郭 常有、李艳丽.
本大纲所代替大纲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代替DG/T274-2022、DG/T141-2019.
DG/T 274-2024 水肥一体化设备 1范围 本大纲规定了水肥一体化设备、灌溉首部推广鉴定的鉴定内容、方法和判定规则.
本大纲适用于水肥一体化设备、灌溉首部的推广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9254.1一2021信息技术设备、多媒体设备和接收机电磁兼容第1部分:发射要求 GB/T9254.2一2021信息技术设备、多媒体设备和接收机电磁兼容第2部分:抗扰度要求 GB10396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安全标志和危险图形总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灌溉首部 将水进行增压、过滤,为农业灌溉管网提供满足灌溉要求水源的设备,一般由灌溉水增压装置、过 滤装置、控制装置、测量设备等部分组成.
3. 2 水肥一体机 将肥料施加到灌溉水中的设备,一般由施肥泵、肥料溶液混合系统、母液罐、注肥流量计、控制器、 机架等部分组成.
3.3 水肥一体化设备 将灌溉水和肥料进行精准混合,并进行一体化管理的设备,一般由灌溉首部和水肥一体机组成.
3. 4 水肥协同形式 施灌过程中管网中灌溉水与肥料溶液的混合路径形式,一般分为主路式和旁路式.
灌溉水和肥料溶 液经过水肥一体机混合后,通过施肥泵直接输出工作液的为主路式:抽取部分灌溉水通过水肥一体机与 肥料溶液混合后,通过施肥泵注入灌溉主管路进行二次混合形成工作液的为旁路式.
4基本要求 4.1需补充提供的材料
DG/T 270-2021 履带式田园搬运机 含2024年第1号修改单.pdf
DG 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 DG/T 270-2021 履带式田园搬运机 2021-01-21发布 2021-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
DG/T 270-2021 目次 前言 Ⅱ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产品型号 5基本要求 5.1需补充提供的文件资料 5.2参数准确度及仪器设备 2 5.3样机确定 2 5.4生产量和销售量 2 6初次鉴定 2 6.1一致性检查 2 6.2安全性评价 3 6.3适用性评价 4 6.4可靠性评价 5 6.5综合判定规则 6 7产品变更 6 附录A(规范性附录)产品规格表 8 附录B(规范性附录)用户调查表
DG/T270-2021 前言 本大纲依据TZ1-2019《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编写规则》编制.
本大纲为首次制定.
本大纲由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提出.
本大纲由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技术归口.
本大纲起草单位:江苏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重庆市农业机械鉴定站、湖南省农业机械鉴定站、 山东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
本大纲主要起草人:郑巍、任宏生、隆清贤、黄盛杰、梁磊、金玉良、陈智.
II
DG/T 270-2021 履带式田园搬运机 1范围 本大纲规定了履带式田园搬运机推广鉴定的鉴定内容、方法和判定规则.
本大纲适用于额定载质量不超过800kg的履带式田园搬运机的推广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0395.1农林机械安全第1部分:总则 GB10396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安全标志和危险图形总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履带式田园搬运机 发动机额定功率不大于22.06kw,最高行驶速度不大于20km/h,用于田间地头、农业大棚、丘陵 地带运送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履带式运输机械.
4产品型号 履带式田园搬运机型号由大类代号、小类代号、特征代号、主参数和改进代号组成.
改进代号:用字母符号A、B、C-表示,首次生产无符号 主参数代号:额定载质量,单位为kg,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小类代号:田园搬运机,用汉语拼音字母“TY”表示 大类代号:农用运输机械,用数字“7”表示 示例:7TY-600表示首次生产,额定载质量为600kg的履带式田园搬运机.
5基本要求 5.1需补充提供的文件资料 除申请时提交的材料之外,需补充提供以下材料: a)产品规格表(见附录A): b)样机照片(左前方45°、右前方45°、正后方、产品铭牌各1张): c)用户名单[内容至少包括购买者姓名、联系电话、详细地址、产品型号名称、购机时间,提供 的用户应为作业100h以上,数量为5户]: d)配套发动机符合国家环保部门相关要求的排气污染物检验报告复印件或环保信息社会公开文 件复印件.
DG/T 205-2024 茶叶压扁机.pdf
DG 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 DG/T 205-2024 代替DG/T205-2019 茶叶压扁机 2024-12-13发布 2024-12-13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
DG/T 205-202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要求.. 4.1需补充提供的材料 4.2参数准确度及仪器设备 4.3样机确定 4.4生产量和销售量.
5初次鉴定. 5.1一致性检查 5.2安全性评价 5.3适用性评价 5.4可靠性评价 5.5综合判定规则 6产品变更 附录A(规范性)产品规格表 附录B(规范性)用户调查表.
DG/T205-2024 前言 本大纲依据TZ1-2019《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编写规则》编制.
本大纲是对DG/T205-2019《茶叶压扁机》的修订.
本大纲与DG/T205一2019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一更改了术语和定义,重新描述了成型茶和茶叶压扁机的定义: 一一删除了型号编制规则: 更改了一致性检查,增加了压辊、输送装置、排列装置等项目: 更改了安全性评价,调整了工作噪声限值: 一更改了适用性评价,增加了未成型率性能指标: 更改了产品变更,增加了压辊、输送装置、排列装置等项目: 一更改了附录A,增加了压辑、输送装置、排列装置等项目.
本大纲自实施之日起代替DG/T205-2019.
本大纲由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提出.
本大纲由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技术归口.
本大纲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安徽丰达农业机械 制造有限公司、安徽众惠农机制造科技有限公司.
本大纲主要起草人:章凯、郭庆、汪满珍、周翔、彭俊明、李玮琪、章三九、许小龙.
本大纲所代替大纲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G/T 205-2019.
IⅡ
DG/T 205-2024 茶叶压扁机 1范围 本大纲规定了茶叶压扁机推广鉴定的鉴定内容、方法和判定规则.
本大纲适用于单、双辊式茶叶压扁机(以下简称压扁机)的推广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0396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安全标志和危险图形总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成型茶 扁展挺直,两叶抱芽,自然舒展,扁平适度的茶.
不满足此要求的为未成型茶.
3. 2 茶叶压扁机 将杀青后的茶叶压制成扁平状的机械设备.
注:将未成型茶放入后由数控装置驱动自动完成输送、压肩、输出、自动排列等工序的为全自动型,其他为 非全自动型.
4基本要求 4.1需补充提供的材料 除申请时提交的材料之外,需补充提供以下材料: a)产品规格表(见附录A): b)产品照片(左前方45°、右前方45°、正后方、产品铭牌各1张): c)用户名单(内容至少应包括购买者姓名、通讯地址、联系电话、产品型号名称、出厂编号、 购机时间等,提供的用户应为购机时间不少于3个月并正常作业的,数量不少于5户): d)与茶叶直接接触的零部件材料的卫生安全证明或无毒无害承诺书.
以上材料需加盖制造商公章.
4.2参数准确度及仪器设备
DG/T 125-2024 蔬菜清洗机.pdf
DG 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 DG/T 125-2024 代替DG/T 125-2019 蔬菜清洗机 2024-12-13发布 2024-12-13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
DG/T 125-202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要求. 4.1需补充提供的文件资料 4.2样机确定... 4.3机型涵盖. 4.4生产量和销售量 2 4.5参数准确度及仪器设备 5初次鉴定 5.1一致性检查 5.2安全性评价 5.3适用性评价 5.4可靠性评价.
5.5综合判定规则 6产品变更.
附录A(规范性)产品规格表. 附录B(规范性)用户调查表.
DG/T 125-2024 前言 本大纲是对DG/T125-2019《蔬菜清洗机》的修订.
本大纲与DG/T125一2019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一更改了毛刷式和气泡式蔬菜清洗机适用范围,增加了水压冲洗式蔬菜清洗机(见1): --删除了规范性引用文件NY/T2846-2015(见2): 一删除了原“蔬菜清洗机”术语,增加了毛剧式蔬菜清洗机、水压冲洗式蔬菜清洗机、气泡式 蔬菜清洗机术语,并给出了定义(见3): -增加了机型涵盖内容(见4.4): 一修改了生产量和销售量要求(见4.4): 一更改了参数准确度及仪器设备(见4.5): 增加了一致性检查项目,修改了“毛刷辊工作长度”限制范围(见表3): 更改了安全性能中工作环境噪声和绝缘电阻取值方法(见5.2.1.1、5.2.1.2): -增加了试验物料要求(见5.3.3.2): 更改了损伤蔬菜的描述(见5.3.3.3): 增加了小时处理量适用性评价内容(见5.3.3.3) 更改了用户调查数量(见5.3.4): 一更改了可靠性评价判定规则(见5.4.3): 一更改了综合判定表和完整洁净率指标(见表4): 一更改了产品变更内容(见表5): 一一更改了产品规格表(见附录A): 一更改了用户调查表(见附录B).
本大纲自实施之日起代替DG/T125-2019.
本大纲由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提出.
本大纲由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技术归口.
本大纲起草单位:湖北省农业机械鉴定站、湖北工业大学、荆州市天屹园林机械有限公司、武汉 华瑞吉祥机械发展有限公司.
本大纲主要起草人:朱路阳、张泽的、廖斌、肖遍、张文革、纪华、杨開、刘伟、蔡春远.
本大纲所代替大纲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G/T 125-2019. 1I
DG/T 125-2024 蔬菜清洗机 1范围 本大纲规定了蔬菜清洗机推广鉴定的内容、方法和判定规则.
本大纲适用于毛刷式、水压冲洗式和气泡式蔬菜清洗机的推广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0396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安全标志和危险图形总则 3术语和定义 3. 1 毛刷式蔬菜清洗机 按一定形式排列的毛刷辊旋转对蔬菜表皮进行清洗的设备.
3. 2 水压冲洗式蔬菜清洗机 通过水泵形成有压力的水,对蔬菜表皮进行喷射清洗的设备.
3. 3 气泡式蔬菜清洗机 将空气通过气泵及设在清洗槽底部的管道,使清洗槽内的水形成涌浪,从而使清洗槽的蔬菜翻腾 产生机械作用,使蔬菜上的泥沙、杂质脱离的一种清洗设备.
4基本要求 4.1需补充提供的文件资料 除申请时提交的材料之外,需补充提供以下材料: a)产品规格表(见附录A): b)样机照片(彩色,左前方45°、右前方45°、正后方、产品铭牌各1张): c)与蔬菜接触零部件材料的卫生安全无毒无害承诺书: d)用户名单(内容包括用户姓名、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型号名称、购机时间等.
所提供的用 户(主机型)数应不小于本大纲要求的销售量,购机时间3个月以上.
当存在机型涵盖情况 时,每一个涵盖机型用户不少于1户).
以上材料需加盖制造商公章.
涵盖机型提供a)、b)、c)项材料.
DG/T 120-2024 草捆包膜机.pdf
DG 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 DG/T 120--2024 代替DG/T120-2019 草捆包膜机 2024-12-13发布 2024-12-13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
DG/T 120-202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要求. 4.1需补充提供的材料 4.2样机确定.. 4.3机型大小划分 4.4生产量和销售量. 4.5参数准确度及仪器设备.
5初次鉴定 5.1一致性检查 5.2安全性评价 5.3适用性评价 5.4可靠性评价 5.5综合判定规则, 6产品变更.... 附录A(规范性)产品规格表. 附录B(规范性)用户调查表.
DG/T 120-2024 前言 本文件依据TZ1-2019《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编写规则》编制.
本文件是对DG/T120-2019《圆草拥包膜机》的修订.
本文件与DG/T120-2019相比,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一更改名称为草捆包膜机,增加了方草捆包膜机和方草捆打捆包膜机适用范围(见1):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GB/T10395.20-2021和JB/T9700-2013(见2): 一删除了原术语,增加了草拥包膜机、打捆包膜机术语,并给出了定义(见3): 更改了用户名单要求,增加了需补充提供的材料(见4.1): -增加了打捆包膜机的机型大小划分原则(见4.3): 更改了生产量和销售量要求(见4.4): 一删除了被测参数准确度要求表格(见2019版表1): 增加了一致性检查项目(见表2): 增加了安全防护和安全使用说明相关要求(见5.2.1、5.2.2.2): 一一增加了适用性评价内容及相应的试验方法,更改了试验条件(见5.3): 一更改了综合判定规则,提高了成包率要求(见表4): 一更改了产品变更要求(见6): 一更改了附录A和附录B(见附录A、附录B).
本文件自实施之日起代替DG/T120-2019.
本文件由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提出.
本文件由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技术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河北省农业 机械鉴定总站、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芜湖瑞丰农牧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小燕、吴鸣远、徐子晟、张继勇、刘波、吕占民、杨雨琦、纪中良、胡春 雷.
本文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G/T 120--2019. 1I
DG/T 120-2024 草捆包膜机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草捆包膜机、打捆包膜机推广鉴定的鉴定内容、方法和判定规则.
本文件适用于草拥包膜机、打捆包膜机的推广鉴定.
本文件不适用于自走式机型的推广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262-2008农业机械试验条件测定方法的一般规定 GB/T10395.20-2021农林机械安全第20部分:捡拾打捆机 GB10396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安全标志和危险图形总则 JB/T9700-2013牧草收获机械试验方法通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草捆包膜机 对圆草拥或方草捆进行自动包膜的机具.
3. 2 打捆包膜机 将牧草或农作物秸秆等压缩捆扎(缠网)成圆草拥或方草捆,然后进行自动包膜的机具.
4基本要求 4.1需补充提供的材料 除申请时提交的材料之外,需补充提供以下材料: a)产品规格表(见附录A): b)样机彩色照片4张(左前方45°、右前方45°、正后方、产品铭牌各1张): c)用户名单(内容至少应包括购买者姓名、通讯地址、联系电话、产品型号名称、出厂编号、 购机日期等,草捆包膜机或中、小型打捆包膜机作业量应不少于2000包,数量为10户,大 型打捆包膜机作业量应不少于1000包,数量为5户): d)配套发动机符合国家环保部门相关要求的排气污染物检验报告复印件或环保信息社会公开文 件复印件(适用时).
以上材料需加盖制造商公章.
DG/T 110-2024 茶树修剪机.pdf
DG 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 DG/T 110-2024 代替DG/T110-2019 茶树修剪机 2024-12-13发布 2024-12-13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
DG/T 110-202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要求.
4.1需补充提供的文件资料 4.2参数准确度及仪器设备 4.3样机确定 4.4涵盖机型 4.5生产量和销售量 5初次鉴定 5.1一致性检查 5.2安全性评价 5.3适用性评价 5.4可靠性评价.
5.5综合判定规则 6产品变更.
附录A(规范性)产品规格表. 附录B(规范性)用户调查表.
DG/T 110-2024 前言 本大纲依据TZ1一2019《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编写规则》编制.
本大纲是对DG/T110-2019《茶树修剪机》的修订.
本大纲与DG/T110-2019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中, 删除了“电动茶树修剪机”术语,增加了“单人茶树修剪机”、“双人抬式茶树修剪机”、“双 染物检验报告复印件或环保信息社会公开文件复印件.
”(见4.1): 更改了“参数准确度及仪器设备”有关内容(见4.2): 增加了自走式茶树修剪机样机确定的方式、抽样基数及样机数量有关内容(见4.3): 增加了机型涵盖(见4.4): 增加了自走式茶树修剪机一致性检查的有关内容(见5.1.1): 增加了绝缘电阻和驻车制动的安全性能评价内容(见5.2.1.1、5.2.1.2): 增加了侧边修剪机的适用性作业性能试验方法(见5.3.3.2): 更改了产品变更的要求(见6): 更改了附录A的有关内容(见附录A): 更改了附录B的有关内容(见附录B).
本大纲自实施之日起代替DG/T110-2019.
本大纲由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提出.
本大纲由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技术归口.
本大纲起草单位:福建省农业机械推广总站、浙江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总站、安徽省农业机 械试验鉴定站、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广西壮族自治区农 业机械化服务中心、贵州省农业机械质量鉴定站、重庆市农业机械鉴定站、福建冠能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九奇机械有限公司、重庆宗申通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本大纲主要起草人:张守宇、杨晓平、任永业、冯羚青、吴罗发、应博凡、刘德普、李曦、王志国、 穆斌、杨易、习仲萍、邓特、吴青岛、徐黎婷、胡斯强.
本大纲所代替大纲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G/T 110-2019. II
DG/T 110-2024 茶树修剪机 1范围 本大纲规定了茶树修剪机推广鉴定的内容、方法和判定规则.
本大纲适用于单人、双人、自走式茶树修剪机以及侧边茶树修剪机的推广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0396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安全标志和危险图形总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单人茶树修剪机 操作者用手提持,由动力驱动切割器进行茶树修剪作业的机器.
注:根据动力与机身的传动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单人手提式茶树修剪机和单人背负式茶树修剪机.
一般单人手提式 茶树修剪机的传动方式为齿轮传动,单人背负式茶树修剪机的传动方式为软轴传动.
3. 2 双人抬式茶树修剪机 机件及动力机安装于机架上、由两人手拍进行茶树修剪作业的机器.
3. 3 双人背负式茶树修剪机 动力机由一人背负,动力通过软轴传输,由双人手抬机架完成茶树修剪作业的机器.
3. 4 自走式茶树修剪机 由自走底盘驱动切割高度可调切割器完成茶树修剪作业的机器.
按行走方式可分为自走乘坐式茶树 修剪机和自走手扶式茶树修剪机.
3.5 侧边茶树修剪机 机件及动力机安装于机架上、由一人手推进行茶树侧边修剪作业的机器.
4基本要求
DG/T 104-2024 甘蔗种植机.pdf
DG 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 DG/T 104-2024 代替DG/T 104-2019 甘蔗种植机 2024-12-13发布 2024-12-13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
DG/T 104-202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要求 4.1需补充提供的文件资料 4.2参数准确度及仪器设备 4.3样机确定.. 4.4生产量和销售量 5初次鉴定 5.1一致性检查, 5.2安全性评价 5.3适用性评价 6 5.4可靠性评价, 8 5.5综合判定规则 6产品变更, 附录A(规范性)产品规格表.
13 附录B(规范性)用户调查表. 15
DG/T 104-2024 前言 本大纲依据TZ1-2019《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编写规则》编制.
本大纲是对DG/T104-2019《甘蔗种植机》的修订.
本大纲与DG/T104-2019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 一一删除了“漏植”术语和定义,在漏值率试验方法中进行描述(见5.3.2.4): 修改了“蔗种(苗)”、“甘蔗种植机”、“蔗茎弯曲程度”、“伤芽(苗)”、“伤芽(苗)”、 “覆土厚度”、“翻倒苗”术语和定义(见3): 一增加了“行距”术语,并给出了定义(见3.7): 一修改了用户名单要求,增加了自走式或自带发动机的种植机环保信息材料要求”(见4.1): 一修改了参数准确度要求及仪器设备的要求,删除了“被测参数准确度要求”表格(见4.2): 修改了生产量和销售量要求(见4.4): 修改了一致性检查的有关内容,增加了自走式机型一致性检查有关内容(见5.1): 一修改了安全性评价的有关内容,增加了自走式机型安全性评价有关内容(见5.2): 一修改了适用性评价的有关内容(见5.3): 修改了可靠性评价的有关内容(见5.4): 修改了综合判定表(见表3): 一修改了产品变更的有关内容(见表4): 一修改了附录A(见附录A): 一修改了附录B(见附录B).
本大纲自实施之日起代替DG/T104-2019.
本大纲由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提出.
本大纲由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技术归口.
本大纲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云南省农 业机械鉴定站、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研究所.
本大纲主要起草人:莫彧、黎波、吴传云、韦丽娇、卢晓、牛玉梅、王莹.
本大纲所代替大纲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G/T 104-2019. 1I
DG/T 104-2024 甘蔗种植机 1范围 本大纲规定了甘蔗种植机推广鉴定的鉴定内容、方法、判定规则.
(,)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0396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安全标志和危险图形总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蔗种(苗) 用于种植的含有效芽的甘蔗蔗茎或蔗苗.
注:整秆式蔗种为含多个有效芽的整条蔗茎:段种式蔗种由整秆式蔗种分切而成,一般为含1个一3个有效芽的蔗 茎段:钵苗式蔗苗为根部与营养土(钵)结成一体的单株蔗苗.
3. 2 甘蔗种植机 能够实现开沟后通过切种器或摆(排)种(苗)器进行摆(排)放或栽插蔗种(苗)并覆土的机器.
根据需要可以增加旋耕、整地、施肥、喷药、喷水、铺膜、铺管等功能.
注:按蔗种(苗)形式分为整秆式(实时切段式)、段种式(预切种式)、钵苗式:按种植方式分为开沟种植和 起垄种植、单沟(垫)单行种植和单沟(垄)多行种植:按蔗种(苗)撰(排)放方式分为直摆式、横摆式、 扦插式:按与拖拉机联接方式分为牵引式、悬挂式、半悬挂式:自带动力及行走机构的为自走式.
3. 3 蔗茎弯曲程度 用整秆蔗种两端连线与甘蔗茎秆内侧表面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与整秆蔗种两端连线长度的比值W 表示.
分为不弯曲、中等弯曲和严重弯曲.
注:V≤0.1为不弯曲,0.10.2为严重弯曲 3. 4 伤芽(苗)
DG/T 095-2024 铺膜机.pdf
DG 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 DG/T 095-2024 代替DG/T095-2019 铺膜机 2024-12-13发布 2024-12-13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
DG/T 095-202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要求. 2 4.1需补充提供的材料 4.2参数准确度及仪器设备 4.3样机确定 4.4机型涵盖 2 4.5生产量和销售量 5初次鉴定 5.1一致性检查 5.2安全性评价 5.3适用性评价 5 5.4可靠性评价.
5.5综合判定规则 6产品变更.
10 附录A(规范性)产品规格表. 11 附录B(规范性)用户调查表. 12
DG/T 095-2024 前言 本大纲依据TZ1-2019《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编写规则》编制.
本大纲是对DG/T095-2019《铺膜机》的修订.
本大纲与DG/T095一2019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一更改了范围(见1): 一更改了铺膜机、采光面宽度的定义(见3.1、3.6): 一更改了用户名单要求(见4.1): 一一更改了参数准确度要求及仪器设备的要求,删除了“被测参数准确度要求”表格(见4.2): 更改了样机确定的有关内容(见4.3): 一删除了机型大小划分: 一一更改了机型涵盖的有关内容(见4.4): 一一更改了生产量和销售量的要求(见4.5): 一一更改了一致性检查的有关内容(见5.1.1): 增加了绝缘电阻的安全性能评价、电动铺膜机的安全防护和安全信息的有关内容(见5.2.1、 5. 2.2、5. 2.3) ; 一更改了适用性评价中试验条件、试验样机的有关内容(见5.3.3.1、5.3.3.2):删除了基本参 数要求:删除了总排肥量稳定性变异系数:更改了各行排肥量一致性变异系数的试验方法:增 加了滴灌带纵向拉伸率及相应的试验方法(见5.3.3.3): 一一更改了综合判定表的有关内容,提高了垄高合格率、垄间距合格率和适用性用户意见的要求: 删除了总排肥量稳定性变异系数及要求:增加了绝缘电阻、滴灌带纵向拉伸率及要求(见 5. 5. 1).
一一更改了产品变更的要求(见6): 一一更改了附录A的有关内容(见附录A): 一一更改了附录B的有关内容(见附录B).
本大纲自实施之日起代替DG/T095-2019.
本大纲由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提出.
本大纲由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技术归口.
本大纲起草单位:甘肃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河南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宁夏回族自治区 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甘肃洮河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福建省农业机械推广总站.
本大纲主要起草人:赵建托、张瑞、郑书雅、安宁、林小飞、魏伟杰、王世宏、赵玉成、刘鹏霞、 王祺、杜蜓蜓、王浩宇、田巧环、韩雄一、马明义、张守宇.
本大纲所代替大纲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G/T 095--2019. II
DG/T 095-2024 铺膜机 1范围 本大纲规定了铺膜机推广鉴定的鉴定内容、方法和判定规则.
本大纲适用于悬挂式、牵引式、手扶自走式铺膜机的推广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262农业机械试验条件测定方法的一般规定 GB10396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安全标志和危险图形总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铺膜机 仅能完成覆盖地膜或兼有旋耕、起垄、铺管(带)、施肥、喷药等一种以上(含一种)功能的机械.
3. 2 膜面全覆土 在膜面上均匀覆盖一层农艺要求厚度的土壤.
3.3 垄高 垄沟底至奎顶之间的垂直距离.
3. 4 垄顶宽 梯形垄的顶部宽度.
3.5 垄间距 相邻两垄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3. 6
DG/T 084-2024 茶叶输送机.pdf
DG 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 DG/T 084--2024 代替DG/T 084-2019 茶叶输送机 2024-12-13发布 2024-12-13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
DG/T 084-202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要求. 4.1需补充提供的材料. 4.2参数准确度及仪器设备, 4.3样机确定. 4.4机型涵盖 4.5生产量和销售量. 4.6型号编制规则 5初次鉴定. 5.1一致性检查. 5.2安全性评价. 5.3适用性评价. 5.4可靠性评价. 5.5综合判定规则, 6产品变更.
附录A(规范性)产品规格表.
附录B(规范性)用户调查表.
DG/T 084-2024 前言 本大纲依据TZ1-2019《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编写规则》编制.
本大纲是对DG/T084-2019《茶叶输送机》的修订.
本大纲与DG/T084-2019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更改了范围的内容,增加了滚筒式茶叶输送机适用范围: 一更改了术语和定义的内容,增加了滚筒式输送机定义: 一更改了涵盖机型有关内容,增加了滚筒式不做涵盖的表述: 更改了型号编制规则的有关内容,增加了滚筒式输送机的特征代号: 更改了样机确定的有关内容,增加了抽样规则: 一更改了一致性检查的有关内容,按输送机结构型式单独列出: 一更改了安全性评价内容,将绝缘电阻要求从安全防护调整至安全性能: 一更改了适应性评价的有关内容: 一更改了综合判定的有关内容: 更改了产品变更的内容: 一更改了附录A的内容: 一一更改了附录B的内容.
本大纲自实施之日起代替DG/T084-2019.
本大纲由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提出.
本大纲由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技术归口.
本大纲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陕西省农业机械鉴定推广总站、四川省农业机械鉴定 站、浙江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总站、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四川省登尧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本大纲主要起草人:李仿舟、刘志刚、廖国庆、张冀、朱成亮、欧小军、杨海龙、王光明、应博凡 杨卫平、李登尧.
本大纲所代替大纲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G/T 084-2017、DG/T 084-2019. 1I
DG/T 084-2024 茶叶输送机 1范围 本大纲规定了茶叶输送机推广鉴定的鉴定内容、方法和判定规则.
本大纲适用于带式、振动槽式、螺旋式、滚筒式茶叶输送机(以下简称输送机)的推广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311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GB10396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安全标志和危险图形总则 JB/T7863茶叶机械术语 3术语和定义 JB/T786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输送长度 输送机的有效输送距离.
带式输送机为两个传动滚轮的中心距离:振动式输送机为振动槽的长度: 螺旋式输送机为螺旋长度.
滚筒式输送机为进料端至出料端的长度.
3. 2 滚筒式输送机 滚筒旋转带动在制叶在输送过程中不断抛洒,在外部冷风的吹散降温作用下,对在制叶进行输送的 机械.
注:滚筒按结构特点分为直筒式和锥筒式两种型式,按截面形状又分为圆形和正多边形两种型式.
4基本要求 4.1需补充提供的材料 除申请时提交的材料之外,需补充提供以下文件资料: a)产品规格表(见附录A): b)与茶叶直接接触的零部件材料的卫生安全证明或无毒无害承诺书: c)产品照片(左前方45”、右前方45°、正后方、产品铭牌各1张): d)用户名单(内容至少应包括购买者姓名、通讯地址、联系电话、产品型号名称、整机编号、出 厂日期、购买日期等,用户数量不少于10户,用户数量应不小于本大纲要求的销售量,购机 时间3个月以上并正常作业.
当存在机型涵盖情况时,每一个涵盖机型用户不少于1户).
DG/T 080-2024 茶叶揉捻机.pdf
DG 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 DG/T080-2024 代替DG/T 080-2019 茶叶揉捻机 2024-12-13发布 2024-12-13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
DG/T 080-202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要求. 4.1需补充提供的材料 4.2样机确定.. 4.3机型涵盖, 4.4生产量和销售量 4.5参数准确度及仪器设备 5初次鉴定 5.1一致性检查 5.2安全性评价 5.3适用性评价 5.4可靠性评价.
5.5综合判定规则 6产品变更.
附录A(规范性)产品规格表. 附录B(规范性)用户调查表.
DG/T 080-2024 前言 本大纲依据TZ1-2019《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编写规则》编制.
本大纲是对DG/T080-2019《茶叶揉捻机》的修订.
本大纲与DG/T080一2019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一一在“范围”的内容中,增加了茶叶揉机组适用范围: -在“规范性引用文件”删除了GB5009.3、GB/T23821、JB/T9814标准: 一一在“术语和定义”中增加了茶叶揉捻机组的定义: 一一在“需补充提供的文件资料”中更改了用户名单的内容: 一在“样机确定”中增加了茶叶揉挖机组样机有关内容: 一增加了“机型涵盖”: 一一在“一致性检查”中,更改了一致性检查项目,增加了茶叶揉捻机组一致性检查内容: 一一在“安全防护”中,增加了茶叶揉捻机组安全防护要求: 一在“适用性评价”中,删除了作业性能细胞破坏率项目,更改了适应性用户意见判定规则的 内容,删除了细胞破坏率的要求: 更改了可靠性评价的内容: 一在“产品变更”中,更改了变更内容,增加了茶叶揉捻机组变更要求: 一更改了附录A的内容: -更改了附录B的内容.
本大纲自实施之日起代替DG/T080-2019.
本大纲由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提出.
本大纲由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技术归口.
本大纲起草单位:四川省农业机械鉴定站(四川省农机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测试中心)、湖北省农 业机械鉴定站、浙江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总站、安徽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福建省农业机械推广 总站、四川省登尧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本大纲主要起草人:张冀、应永飞、李仿舟、汪绪光、朱路阳、应博凡、章凯、欧小军、张守宇、 任艳、李登尧、董玉玲.
本大纲所代替大纲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G/T 080-2017、DG/T 0802019. 1I
DG/T 080-2024 茶叶揉捻机 1范围 本大纲规定了茶叶揉捻机推广鉴定的鉴定内容、方法和判定规则.
本大纲适用于茶叶揉拾机、茶叶揉捻机组的推广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0396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安全标志和危险图形总则 JB/T7863-2016茶叶机械术语 3术语和定义 3. 1 茶叶揉捻机 由揉桶与揉盘相对回转运动将茶叶揉搓成条、挤出部分茶汁的机械.
[来源:JB/T 7863-2016,5.3.1] 3. 2 茶叶操捻机组 由两台或两台以上结构型式、工作部件尺寸(揉桶外径、揉桶高度和揉盘内径)相同的揉捻机或 揉捻工作部件共同组成的,使用同一框架结构,共用控制系统、上料和下料输送装置,进行茶叶揉捻 作业的组合设备.
4基本要求 4.1需补充提供的材料 除申请时提交的材料之外,需补充提供以下文件资料: a)产品规格表(见附录A): b)产品照片(左前方45°、右前方45°、正后方、产品铭牌各1张): c)用户名单(内容至少应包括购买者姓名、通信地址、联系电话、产品型号名称、出厂编号、 购买时间等.
所提供的用户数量应不小于本大纲要求的销售量,购机时间3个月以上并正常 作业.
其中茶叶揉捻机主机型数量不少于10户,茶叶揉机组主机型数量不少于5户).
以上材料需加盖制造商公章.
4.2样机确定 茶叶揉捻机样机由制造商无偿提供且应是12个月以内生产的合格产品,由鉴定机构在制造商明示
DG/T 078-2022 薯类收获机 含2024年第1号修改单.pdf
DG 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 DG/T 078-2022 代替DG/T078-2019 薯类收获机 2022-02-22发布 2022-02-22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
DG/T 078-2022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要求 4.1需补充提供的材料.
4.2样机确定, 4.3机型划分.
4.4涵盖机型, 3 4.5生产量和销售量 3 3 4.6参数准确度及仪器设备, 3 5初次鉴定... 5.1一致性检查 4 5.2安全性评价 6 5.3适用性评价 8 5.4可靠性评价 11 5.5综合判定规则 12 6产品变更 12 附录A(规范性附录)产品规格表.
15 附录B(规范性附录)用户调查表. 18
DG/T 078-2022 前言 本大纲依据TZ1-2019《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编写规则》编制.
本大纲是对DG/T078-2019《马铃薯收获机械》及其修改单的修订.
本大纲与DG/T078一2019及其修改单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变更了大纲名称,由原来的《马铃薯收获机械》变更为《薯类收获机械》: 一修改了大纲适用范围,由原来的“本大纲适用于马铃薯挖掘机和马铃薯联合收获机”修改为 “本大纲适用于马铃薯(甘薯)挖掘机、马铃薯(甘薯)捡拾机、马铃薯(甘薯)联合收获 机”: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 一修改了申请方需补充提供的材料: 修改了机型划分表: 修改了涵盖机型相关内容: 修改了被测参数准确度及仪器设备相关要求: 修改了一致性检查相关要求: 修改了安全性评价相关内容: 一修改了适用性评价相关内容: 一修改了综合判定表相关指标: 一修改了产品变更相关要求: 修改了产品规格表相关内容: 删除了安全防护、安全信息及安全装备检查明细表: 一修改了用户调查表相关内容.
本大纲自实施之日起代替DG/T078-2019和第1号修改单.
本大纲由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提出.
本大纲由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技术归口.
本大纲起草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机械鉴定检验站、安徽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内蒙古自 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山西省农业机械发展中心.
本大纲主要起草人:赵永飞、周建东、刘志刚、陈磊、汪满珍、乔建伟、张增、郭海杰、李翔、 陈莉君.
本大纲所代替大纲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G/T 078-2012、DG/T 078-2016、DG/T 078-2019.
II
DG/T 078-2022 薯类收获机 1范围 本大纲规定了薯类收获机推广鉴定的鉴定内容、方法和判定规则.
本大纲适用于马铃薯(甘薯)挖掘机、马铃薯(甘薯)捡拾机、马铃薯(甘薯)联合收获机的推 广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0396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安全标志和危险图形总则 NY/T2846-2015农业机械适用性评价通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马铃薯(甘薯)挖掘机 一次完成挖掘,将薯块与土壤分离并铺放或集于地表的机器(以下简称挖掘机).
包括悬挂式、 牵引式和手扶直联式.
3. 2 马铃薯(甘薯)捡拾机 将铺放于地表的薯块捡拾收集起来(含装袋)的机器(以下简称捡拾机).
包括悬挂式、牵引式 和自走式.
3.3 马铃薯(甘薯)联合收获机 一次完成挖掘,将薯块与土壤分离并收集起来(含装袋)的机器(以下简称联合收获机).
包括 牵引式和自走式.
3. 4 小薯 最大长度尺寸小于25m的薯块.
3.5 明薯
GB 19578-2024 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pdf
ICS 43.020 CCS T 4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9578-2024 代替GB19578-2021 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 Fuel consumption limits for passenger cars 2024-11-28发布 2026-0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 19578-2024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型式认证的申请 5燃料消耗量的测定 6型式认证值的确定和记录 7燃料消耗量限值 8生产一致性 9同一型式判定 10标准的实施 附录A(规范性) 发动机系统特征说明 附录B(规范性) 燃油车型燃料消耗量型式认证报告/型式认证申请报告 附录C(规范性) 不可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燃料消耗量型式认证报告/型式认证申请报告12 附录D(规范性) 可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能量消耗量型式认证报告/型式认证申请报告16 参考文献
GB19578-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19578-2021(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与GB19578-2021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 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增加了车型燃料消耗量型式认证值不高于限值的要求(见7.1); b)更改了车型燃料消耗量限值(见7.2、7.3.2021年版的7.1、7.2); c)更改了生产一致性相关要求(见第8章,2021年版的第8章): d)删除了更改和认证扩展要求(见2021年版的第9章); e)增加了同一型式判定(见第9章): f)增加了不可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燃料消耗量型式认证报告/型式认证申请报告(见附录C): g)增加了可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能量消耗量型式认证报告/型式认证申请报告(见附录D).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于2004年首次发布,2014年第一次修订,2021年第二次修订,本次为第三次修订.
GB 19578-2024 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乘用车型式认证的申请、燃料消耗量的测定、型式认证值的确定和记录、燃料消耗量 的限值、生产一致性和同一型式判定.
本文件适用于能够燃用汽油或柴油燃料、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500kg的M类车辆.
本文件不适用于仅燃用气体燃料或醇醒类燃料的车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19233-2020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 GB/T19596电动汽车术语 GB/T19753-2021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 GB/T37340电动汽车能耗折算方法 3术语和定义 GB/T19596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型式认证的申请 4.1对某一车型或符合GB/T19233-2020中10.2.1、GB/T19753-2021中8.1要求的系族,燃料消 耗量的型式认证申请应由制造商或其法定代表人提出.
4.2申请时应附有下列文件相关信息及详细资料(如果有示意图,应以适当的比例充分说明细节): a)附录A规定的发动机系统特征说明: b)适用的附录B~附录D规定的燃料消耗量型式认证申请报告,但不填写其中测试值、型式认证 值、限值和检验机构信息等内容.
4.3应向负责型式认证试验的检验机构提交代表认证车型或系族的样车.
5燃料消耗量的测定 汽油、柴油、两用燃料及双燃料车辆的燃料消耗量应按GB/T19233-2020规定的测试方法,采用 全球统一轻型车辆测试循环(WLTC)进行测定.
可外接充电及不可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车辆的燃料消 耗量应按GB/T19753-2021规定的测试方法,采用WLTC进行测定.
GB 19578-2024 6型式认证值的确定和记录 负责型式认证试验的检验机构应按下列要求进行车型型式认证值的确定和记录.
a)按GB/T19233一2020确定汽油、柴油、两用燃科及双燃料车辆的燃料消耗量型式认证值(综 合燃料消耗量),将其结果与公式(1)、公式(2)计算所得的相应限值进行比较,并将比较结果记 录在附录B规定的燃料消耗量型式认证报告中.
b)按GB/T19753-2021确定不可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车辆的燃料消耗量型式认证值(综合燃 料消耗量),将其结果与公式(1)、公式(2)计算所得的相应限值进行比较,并将比较结果记录在 附录C规定的燃料消耗量型式认证报告中.
c)按GB/T19753-2021确定可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车辆的OVC-HEV燃料消耗量及OVC HEV电量消耗量型式认证值,并按GB/T19753-2021中G.3(按GB/T37340中简单折算法 进行折算)计算OVC-HEV折算燃料消耗量.
将OVC-HEV折算燃料消耗量与公式(1)、公式 (2)计算所得的相应限值进行比较,并将比较结果记录在附录D规定的能量消耗量型式认证 报告中 7燃料消耗量限值 7.1车型燃料消耗量型式认证值、OVC-HEV折算燃料消耗量应不高于7.2、7.3中的相应限值.
整(四舍五人)至小数点后两位.
[5.90 CM ≤ 1 090 FC; 0.003 4 × (CM 1 580) 7 57.1 090 2 510 式中: FC-车型燃料消耗量限值,单位为升每百千米(L/100km); CM-整车整备质量,单位为千克(kg).
7.3其他车型的燃料消耗量限值应按公式(2)计算,计算结果圆整(四舍五人)至小数点后两位.
6 31 CM ≤ 1 090 FC =0.003 5 × (CM 1580) 8 02.1 090 2 510 式中: FC-车型燃料消耗量限值.单位为升每百千米(L/100km); CM-整车整备质量,单位为千克(kg).
7.4与限值对应C0:排放量的参考值应按公式(3)计算,计算结果圆整(四舍五人)至小数点后两位.
Rco: K co; × FC /100 ( 3 ) 式中: Rco:车型燃料消耗量限值对应CO:排放量的参考值,单位为克每千米(g/km); Ko:-转换系数,对于燃用汽油的车型为2.37×10²,燃用柴油的车型为2.60×10²,单位为克每 1)只要具有可使用的座椅固定点,即视为“座椅“存在.
2
GB 19272-2024 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 通用要求.pdf
ICS 97.220.40 GB CCS Y 5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19272-2024 代替GB19272-2011 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 通用要求 Safety for outdoor body-building equipment-General requirements 2024-11-28发布 2025-09-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 19272-2024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总体要求 5要求 5.1材料 5.2结构设计 5.3空间设计 5 4 功能部件 11 5 5 结构完整性 5.6 环保 14 5 7 场地和安装 5.8 安全警示和使用说明 16 5.9管理与维护 17 5.10特殊附加要求 81 6验证方法 61 基本要求 61 6.2材料 6.3功能部件 6.4环保. 21 6.5稳定性 21 附录A(规范性) 器材的风险评估 23 附录B(规范性) 突出物的检验 25 B.1表面圆角检验 25 B.2一般突出物. 25 附录C(资料性) 常见的器材结构风险示例 27 附录D(规范性) 卡夹的检验 82 D.1通用要求. 82 D.2 头、颈 28 D.3 手或手指 29 D.4其他外形和结构 31 附录E(规范性)钩挂或缠绕的检验
GB 19272-2024 E.1检验装置 E.2检验方法 33 附录F(规范性) 摆动部件防撞击试验 F.1原则 34 F.2试验设备 34 F.3试验程序. 34 附录G(规范性) 载荷 36 G.1永久载荷 36 G.2变载荷 36 G.3使用者数量 附录H(规范性)结构完整性的物理试验 H.1循环次数/加载时间 41 H.2试验载荷 H.3加载 42 附录1(资料性)检查表 44 参考文献
GB 19272-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19272-2011(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与GB19272-2011相比,除结构 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总体要求”一章(见第4章): 删除了“命名”一章(见2011年版的第4章): 增加了绿色环保和可回收材料要求(见4.4); 更改了材料性能要求(见5.1.2.2011年版的5.2); 更改了器材易接触区域内紧同件要求(见5.2.1.4,2011年版的5.3.1.4); 更改了“剪切、挤压、卡夹、钩挂和缠绕的防护“中的“通则”(见5.2.2.1,2011年版的5.3.2.1): 更改了“头、颈卡夹”中的开口类型(见5.2.2.2,2011年版的5.3.2.2.1); 更改了“手指卡夹“(见5.2.2.3,2011年版的5.3.2.6); 更改了“身体的卡夹”(见5.2.2.5,2011年版的5.3.2.4); 增加了“平躺”的圆柱形空间尺寸(见5.3.2.1); 更改了“活动区域”(见5.3.3.2011年版的5.3.3.2.3); 更改了“活动空间”(见5.3.4.2011年版的5.3.3.2.4); 更改了“脚路面”(见5.4.1.2011年版的5.12.2.1); 更改了“摆动部件”(见5.4.2.2011年版的5.12.2.3): 增加了“活动部件”(见5.4.2): 删除了“钢丝绳和滑轮“(见2011年版的5 3.6 5); 更改了“阻力装置”(见5.4.5.2011年版的5 3.8); 更改了“进入和退出”(见5.4.6,2011年版的5.3.9); 更改了“调节和锁定机构”(见5.4.7,2011年版的5.3.10): 更改了“电气部件“(见5.4.9.2011年版的5.11); 删除了“包装”(见2011年版的7.2)、“运输”(见2011年版的7.3)、“贮存”(见2011年版的 7.4) ; 更改了“安装”(见5.7.2.2011年版的5.7.1); 增加了缓冲层冲击衰减性能试验方法(见5.7.5.2): 更改了“安全警示和使用说明"(见5.8,2011年版的5.6、7.1); 更改了“管理与维护”(见5.9.2011年版的第8章); 一增加了个人信息采集要求(见5.9.1); 增加了“适老化”(见5.10.1); 增加了“适儿化”(见5.10.2); 更改了验证方法“有害物质限量”(见6.2.2.2011年版的6.2.3); 增加了“器材全生命周期风险评估规范”(见附录A): 更改了验证方法“突出物的检验"(见附录B,2011年版的6.3.1);
GB19272-2024 增加了“摆动部件防撞击试验“(见附录F): 一增加了载荷计算方法(见附录G).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国家体育总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于2003年首次发布,2011年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GB 12358-2024 作业场所环境气体检测报警仪器 通用技术要求.pdf
ICS 13.320 GB CCS C6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12358-2024 代替GB12358-2006 作业场所环境气体检测报警仪器 通用技术要求 Gas detection and alarm instruments for workplace General technicalrequirements 2024-11-28发布 2025-06-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 12358-2024 目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分类 5技术要求 6试验方法. 11 7检验规则 61 8包装、运输及贮存 9标志 20 10使用说明书 21 11使用要求 22 附录A(资料性) 试验项目 24 附录B(资料性) 接触式仪器试验及方法 附录C(资料性) 非接触式仪器试验及方法 62 附录D(资料性) 蒸汽干扰试验方法 参考文献. 32
GB 12358-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12358-2006《作业场所环境气体检测报警仪通用技术要求》,与GB12358-2006 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删除了10个术语和定义:传感器、检测范围、稳定性、响应时间、监视状态、报警状态、故障状 态、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见2006年版的3.1、3.8、 3 13 3 14 3 15 3 16 3 17 3 20、3 21 3 22) ; b)更改了12个术语和定义:检测器、指示器、报警器、气体检测仪、气体报警仪、气体检测报警仪、 检测误差、报警误差、报警设定值、重复性、零气体、标准气体(见3.2、3.3、3.4、3.5、3.6、3.7、 3.17 3.18、3.29、3.203.25、3.26 2006年版的 3.2、3.43.5、3.6、3.7、3.9、3.10、3.113.12、3.18、 3 19) ; c)增加了23个术语和定义:便携式仪器、固定式仪器、泵吸式仪器、扩散式仪器、接触式仪器、非 接触式仪器、测量上限、最小响应值、显示分辨力、仪器漂移、示值响应时间、报警响应时间、最 大采气距离、有效探测距离、调整、校准、积分浓度、爆炸下限、体积分数、职业接触限值、立即威 胁生命和健康浓度、有毒有害气体和可燃气体(见3 8、3.9、3.10、3.113.12、3.13、3 14、3.15、 3.16 3 19 3.21 3.22 3.23 3.24 3.27 3.283.30 3.313.32、3 33、3 343.35 3.36); d)更改了分类要求(见第4章,2006年版); e)更改了仪器外观要求和试验要求(见5.1.6.2.2006年版的5.2、6.1.5); f)增加了气体检测仪、气体报警仪、气体检测报警仪和非接触式仪器的一般要求和试验要求(见 5 2.1.1 5.2.1.25.2.1.3 5.2.1.4、6 3.1.16 3 1.2、6 3.1.3、6 3.1.4 6 3.1.56 3.1.6、6 3.1.7) ; g)增加了气体检测报警仪和报警仪的声、光要求和试验要求(见5.2.1.6、6.2.2): h)增加了泵吸式仪器最大采气距离和流量要求和试验要求(见5.2.1.10、6.3.1.8); i)更改了方位要求和试验要求(见5.2.3、6.3.3.2006年版的5.3.6、6.7); j)更改了响应时间的性能要求和试验要求(见5.2.4、6.3.4,2006年版的5.3.8、6.9); k)更改了高速气流的性能要求和试验要求(见5.2.5、6.3 5,2006年版的5.3.10.6.11) 1)删除了全量程指示偏差要求和试验要求(见2006年版的5.3.9和6.10): m)更改了绝缘耐压性能要求和试验要求(见5.2.7、6.3.7、6.3 8,2006年版的5.3.12、6 13、6 14); n)更改了高低温试验要求和试验条件(见5.2.8、6.3.9,2006年版的5.3.16、6.18、6.19); o)更改了恒定湿热的试验要求和试验条件(见5.2.9、6.3.10.2006年版的5.3.17、6.20); p)更改了辐射电磁场试验、静电放电试验、电瞬变脉冲试验(见6.3.11.2006年版的5.3.13, 5 3 14 5 3 15); q)增加了浪涌(冲击)抗扰度和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驱扰抗扰度性能要求和试验要求(见5.2.10、 6 3.11 4 6 3 11 5) ; r)更改了振动跌落试验中振动试验的加速度试验条件、跌落试验的跌落高度试验条件(见 6 3.12.1表10.2006年版的5 3.18); 8)增加了蒸汽干扰要求和试验要求(见5.2.12、6.3.14): t)删除了干扰气体的影响说明(见2006年版的5.3.19); u)增加了无线通信要求和试验要求(见5.3、6.4):
GB12358-2024 v)增加了功能安全要求和试验要求(见5.4、6.5): w)更改了产品标志要求中产品主要技术参数内容和执行标准要求(见9.1.2006年版的7.1); x)更改了检验规则要求(见第7章,2006年版的第8章); y)增加了产品说明书中使用条件限制说明的内容(见第10章): z)增加了仅器使用要求,包括仪器的选型、调整、校准与定期检验要求(见第11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于1990年首次发布为GB12358-1990,2006年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GB 12358-2024 作业场所环境气体检测报警仪器 通用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作业场所环境气体检测报警仪器的术语,给出了分类,规定了技术要求、检验规则、包 装、运输及贮存、标志、使用说明书和使用要求,描述了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作业场所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氧气检测报警仪器的生产和使用.
注1:气体检测报警仪器(简称仅器)包括气体检测仪、气体报警仪和气体检测报警仅.
注2:其他场所中使用的气体检测报警仪器,如无有关标准另行规定,参照本文件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3836.1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备通用要求 GB/T4857.5包装运输包装件跌落试验方法 GB8958缺氧危险作业安全技术规程 GB/T17626.2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4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17626.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17626.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驱扰抗扰度 GB/T20438.1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安全相关系统的功能安全第1部分:一般要求 GB/T20438.2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安全相关系统的功能安全第2部分:电气/电子/可编程 电子安全相关系统的要求 GB/T20438.3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安全相关系统的功能安全第3部分:软件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作业场所workplace 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的全部地点.
3.2 探测部件detection parts 将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或氧气的浓度转换为电信号的组件.
GB 11984-2024 化工企业氯气安全技术规范.pdf
ICS 13.300 GB 60 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1984-2024 代替GB11984-2008 化工企业氯气安全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hlorine safety of chemical industrial enterprises 2024-11-28发布 2025-08-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 11984-2024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4基本要求 4.1设计要求 4.2管理要求 4.3设备设施要求 4.4证实方法 5生产安全 5.1 一般要求 5.2电解制氯 5.3氯气处理及液化 5.4液氯气化 5.5证实方法 6储存安全 6.1液氯储罐 6.2液氯钢瓶 6.3证实方法 7应急处置
GB 11984-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11984-2008《氯气安全规程》,与GB11984-2008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 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更改了适用范围(见第1章,2008年版的第1章); 增加了危险区域人员数量的要求(见4.2.2、4.2.3); 增加了异常工况处置要求(见4.2.4); 增加了使用碳钢材质的氯气管道作业时温度限制的要求(见4.2.5); 增加了液氯钢瓶充装前进行抽空的要求(见4.2.9): 增加了证实方法(见4.4、5.5、6.3和7.10): 更改了排出三氯化氮设施的要求(见5.1.1.2008年版的4.6): 增加了电解装置事故氯吸收装置的要求(见5.2.3): 增加了分组电压超限报警联锁的要求(见5.2.5); 增加了控制湿氯气温度的要求(见5.3.5); 增加了液氯气化应采用全气化工艺的要求(见5.4.1); 增加了液氯储罐区应设置SIS的要求(见6.1.2); 增加了事故氯吸收装置泄漏量应考虑的因素[见6.1.3b)]; 更改了储罐气、液相工艺接管双阀设置的要求(见6.1.6,2008年版的6.3.2): 增加了氯气泄漏应急处置的要求(见第7章); 增加了配备应急物资的要求(见7.2).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的文件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89年首次发布为GB11984-1989,2008年第一次修订; 一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GB 11984-2024 化工企业氯气安全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生产和使用氯气的化工企业.
注:本文件所指氯气包括流氯.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15258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 GB/T16483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 GB/T17519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指南 GB/T29639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30000.31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31部分:化学品作业场所警示性标志 GB30077危险化学品单位应急救援物资配备要求 GB/T34525气瓶搬运、装卸、储存和使用安全规定 GB36894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风险基准 GB/T37243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确定方法 GB39800.2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第2部分:石油、化工、天然气 GB/T50493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标准 AQ3051液氯钢瓶充装自动化控制系统技术要求 HG/T4684液氯泄漏的处理处置方法 HG20571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BPCS:基本过程控制系统(Basic Process Control System) HAZOP: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ardand Operability Study) LOPA:保护层分析(Layer ofProtection Analysis) ORP:氧化还原电位计(Oxidation-ReductionPotential)
GB 119842024 SIL:安全完整性等级(Safety Integrity Level) SIS:安全仪表系统(Safety Instrumented System) 4基本要求 4.1设计要求 4.1.1新建、改建、扩建氯气建设项目应符合所在地的规划布局和产业准入条件.
4.1.2新建、改建、扩建氯气建设项目应按照GB/T37243中的定量风险评价法确定外部安全防护距 离,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应符合GB36894的规定.
4.1.3新建、改建、扩建氯气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人生产和 使用.
4.2管理要求 4.2.1企业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应 上岗作业.
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应考核合格,特种作业人员 应经专门的安全生产培训.
4.2.2企业按危险作业岗位少(无)人化的原则,正常生产期间,同一时间进入氯气的生产装置(厂房)、 储存场所的人员不应超过3人,其他情形应控制现场作业人员数量,基于人员定位系统,实现人员聚集 风险监测预警.
4.2.3液氯充装场所的作业人员不应超过2人.
4.2.4异常工况处置应符合及时退守安全状态、现场处置人员最少化、全面辨识分析风险稳妥处置、有 效防止能量意外释放、全局考虑统一指挥的原则,制定相应措施,现场处置人员不应超过6人.
4.2.5不应在未清空的氯气设备、管道外壁进行动火作业,在氯气设备、管道附近进行动火作业时,应 采取防火花喷溅、隔热措施,防止使用碳钢材质的氯气设备、管道外壁温度超过121℃.
4.2.6液氯停止输送期间,不应封闭管道,防正管道出现满液封闭状态.
液氯管道内压力出现异常情 况时应采取安全泄放或抽空措施,停产、泄漏时应采取抽空或氢气、干燥空气置换等措施,并将管道与液 氯系统隔离.
4.2.7氯气场所的作业人员应佩戴便携式氯气报警仪,使用符合GB39800.2规定的个体防护装备.
4.2.8氯气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应符合GB/T16483、GB/T17519的规定.
4.2.9液氯钢瓶充装前应有专人逐只检查,对钢瓶进行抽空处理.
出厂前,生产企业应在钢瓶的明显 位置粘贴、挂拴或喷印化学品安全标签,化学品安全标签应符合GB15258的规定.
4.2.10企业应按GB2894、GB/T30000.31的规定设置安全标志、警示性标志.
4.3设备设施要求 4.3.1氯气管道不应穿(跨)越除厂区(化工园区、工业园区)外的公共区域,不应理地敷设.
企业内局 部需进入地下管沟的氯气管道应采用双层套管,其夹层内、切断阀的附近等位置应设泄漏检测设施.
4.3.2企业间氯气管道输送和接收两端应设置紧急切断阀,紧急切断阀应能实现远程控制,并与压力、 流量等信号建立联锁关系.
4.3.3氯气设备、管道应使用专用阀门.并使用耐氯、耐压、耐温性能的密封垫片.
维护、检修时应及时 更换垫片,使用与氯气不发生反应的润滑剂.
4.3.4使用碳钢材质的氯气设备、管道内氯气温度不应高于121℃.
4.3.5液氯输送泵应选择无轴封泵.
4.3.6氯气设备、管道的安全阀前应设置爆破片,安全阔和爆破片之间设压力监测,安全阀放空线引至 2
GB/T 32065.6-2015 海洋仪器环境试验方法 第6部分:恒定湿热试验.pdf
ICS19.040 A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2065.6-2015 海洋仪器环境试验方法 第6部分:恒定湿热试验 Enviromental test methods for oceanographic instruments Part 6:Dampheat steady state 2015-10-09发布 2016-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2065.6-2015 前言 GB/T32065(海洋仪器环境试验方法》分为17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低温试验; 第3部分:低温贮存试验; 第4部分:高湿试验; 第5部分:高温贮存试验: 第6部分:恒定湿热试验; 第7部分:交变湿热试验: 第8部分:温度变化试验: 第9部分:长霉试验; 第10部分:盐雾试验; 第11部分:冲击试验; 第12部分:碰撞试验; 第13部分:倾斜和据摆试验: 第14部分:振动试验; 第15部分:水压试验; 第16部分:海水腐蚀试验: 第17部分:温度-湿度-振动综合试验.
本部分为GB/T32065的第6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国家海洋局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艳圆、卢效东、杨哲玲、隋军、庞永超.
GB/T 32065.6-2015 海洋仪器环境试验方法 第6部分:恒定湿热试验 1范围 GB/T32065的本部分规定了海洋仪器恒定湿热试验的试验要求、试验过程及相关信息, 本部分适用于考核或确定海洋仪器在高相对湿度环境下使用和贮存的适应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2065.1-2015海洋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1部分:总则 3试验要求 3.1一般要求 海洋仪器恒定湿热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试验样品安装、试验温度稳定、试验中断处理等应分别按 照GB/T32065.1-2015中4.2、6.1、6.2和第7章的规定进行.
3.2试验设备 3.2.1试验设备应符合GB/T32065.1-2015中第5章的规定.
3.2.2试验箱(室)的工作空间内任何一点的空气应流动,实际工作空间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均匀, 但风速应不大于1m/s.
3.2.3试验设备加热元件的辐射热不应直接作用于试验样品上.
3.2.4直接用来生成湿度的水的电阻率应不小于500Ωm.
3.2.5试验箱(室)的内壁和顶部的凝结水不应滴落到试验样品上.
3.3试验温度、相对湿度 除另有规定外,海洋仪器恒定湿热试验应在以下条件下进行: 温度:(40土2)℃,相对湿度:(93土3)%.
3.4试验时间 1个试验周期为1d,除另有规定外,试验周期从下列数值中选取:2d、4d、6d、10d.
4试验过程 4.1预处理 除去试验样品表面灰尘及油污,使之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达到温度稳定或按相关规范(例如:产品标
GB/T32065.6-2015 准、试验大纲或试验合同等,以下同)进行.
4.2初始检测 按相关规范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电性能、机械性能检测以及其他性能检测,并记录检测数据.
4.3条件试验 4.3.1试验样品在不包装、不通电和准备工作状态,放人试验箱(室)内.
4.3.2把试验箱工作空间的温度在不加湿的条件下以0.7C/min~1.0C/min速率,升到试验温度 40C,待试验样品温度稳定后再加湿,以免在试验样品上产生凝露, 4.3.3待试验箱(室)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达到规定值并稳定后,开始计算试验持续时间.
4.4中间检测 4.4.1在条件试验期间,相关规范可以要求对试验样品进行中间检测,并规定检测时间和检测项目.
4.4.2中间检测时,不应把试验样品从试验箱(室)内取出或恢复后进行检测, 4.4.3短期试验(2d,4d,6d),在试验结束前的1h内,应直接在试验箱(室)内对试验样品进行性能检 测;长期试验(10d),可在每5d对试验样品进行性能检测.
检测项目和要求按相关规范规定选取.
4.5恢复 4.5.1条件试验结束后,应对试验样品进行恢复,使之达到稳定.
4.5.2除另有规定外,恢复条件应按照GB/T32065.1-2015的规定选取.
4.5.3相关规范应说明是否采取专门措施去除试验样品表面的潮气.
4.6最后检测 按相关规范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电性能、机械性能检测以及其他性能检测,并与初始检测数 据进行比较.
5相关信息 当使用本部分规定的方法时,相关规范应给出如下信息: a)预处理; b)初始检测: c)试验样品在条件试验期间的状态; d)试验温度、试验相对湿度和试验周期; e)中间检测: f)清除试验样品表面潮气应采取的措施: g)恢复条件; h)最后检测.
GB/T32065.6-2015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试验样品检测数据记录表 试验样品检测数据记录表用于记录初始检测、中间检测及最后检测的相关数据.
详见表A.1. 表A1检测数据记录表 检测样品信息 试验项目 样品名称 样品型号 样品编号 样品特征 描述 检测所使用的主要设备 名称 测量范围 准确度等级 或最大允许误差 证书编号 有效期至 检测情况 初始检测 中间检测 最后检测
GB/T 32065.5-2015 海洋仪器环境试验方法 第5部分:高温贮存试验.pdf
ICS19.040 A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2065.5-2015 海洋仪器环境试验方法 第5部分:高温贮存试验 Environmental test methods for oceangraphic instruments Part 5:Dry heat storage 2015-10-09发布 2016-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2065.5-2015 前言 GB/T32065(海洋仅器环境试验方法》分为17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低温试验; -第3部分:低温贮存试验; 一第4部分:高温试验; 第5部分:高温贮存试验: 第6部分:恒定湿热试验; 第7部分:交变湿热试验; 第8部分:温度变化试验: 一第9部分:长霉试验; 第10部分:盐雾试验; 第11部分:冲击试验; 第12部分:碰撞试验; 第13部分:倾斜和摇摆试验: 第14部分:振动试验; 第15部分:水压试验; 第16部分:海水腐蚀试验; 一第17部分:温度-湿度-振动综合试验.
本部分为GB/T32065的第5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国家海洋局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艳圃、刘士栋、杨哲玲、隋军、庞永超.
GB/T 32065.5-2015 海洋仪器环境试验方法 第5部分:高温贮存试验 1范围 GB/T32065的本部分规定了海洋仪器高温贮存试验的试验要求、试验过程及相关信息.
本部分适用于考核或确定海洋仪器在高湿环境条件下贮存的适应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目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2065.1-2015海洋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1部分:总则 3试验要求 3.1一般要求 照GB/T32065.1-2015中4.2、6.1.6.2和第7章的规定进行.
3.2试验设备 3.2.1试验设备应符合GB/T32065.1-2015中第5章的规定.
3.2.2试验时,试验样品应尽可能的靠近试验箱(室)的中央,其任何表面与对应的试验箱(室)壁间的 最小距离应大于15cm,且试验箱(室)内的风速应不大于1.7m/s.
3.2.3试验样品在试验箱(室)内应不受任何发热和冷却元件的直接辐射.
3.2.4试验箱(室)内的水蒸气不超过20g/m²(相当于35C时50%的相对湿度), 3.3试验温度 除另有规定外,海洋仪器高温贮存试验温度应从下列数值中选取: a)(55±2)℃; b)(70±2)℃.
注:70C仅适用于北非、中东、巴基斯坦和印度、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北部及赤道周边等地的极端贮存环境.
3.4持续时间 除另有规定外,海洋仪器高温贮存试验持续时间为8h.
4试验过程 4.1预处理 将试验样品放置在标准大气条件下,使之达到温度稳定,或按照相关规范(例如:产品标准、试验大
GB/T 32065.5-2015 纲或试验合同等,以下同)进行.
4.2初始检测 按相关规范规定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电性能、机械性能以及其他性能检测,并记录检测数据.
4.3条件试验 4.3.1试验样品应处于不包装、不通电状态放入试验箱(室)内,然后以0.7C/min~1.0C/min的温度 变化速率将试验箱(室)的温度调整到设定值.
4.3.2待试验样品温度稳定以后,保持3.4中规定的时间.
4.3.3试验结束时,试验样品应保留在试验箱(室)内,以0.7C/min~1.0C/min的温度变化速率将试 验箱(室)温度降至试验标准大气温度,并保持此温度直到试验样品达到温度稳定.
4.4恢复 除另有规定外,按GB/T32065.1-2015中6.3的规定进行恢复.
4.5最后检测 按相关规范规定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电性能、机械性能以及其他性能检测,并记录检测数据.
5相关信息 当使用本部分规定的方法时,相关规范应给出如下信息: a)预处理; b)初始检测: c)试验样品在条件试验期间的状态; d)试验温度和持续时间; e)恢复: f)最后检测: g)供需双方同意的对试验程序的任何更改.
GB/T32065.5-2015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试验样品检测数据记录表 试验样品检测数据记录表用于记录初始检测和最后检测的相关数据.
详见表A.1. 表A.1检测数据记录表 检测样品信息 试验项目 样品名称 样品型号 样品编号 样品特征 描述 检测所使用的主要设备 名称 测量范围 准确度等级 证书编号 有效期至 或最大允许误差 检测情况 初始检测 最后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