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F 2055-2023 数字聚合酶链反应分析仪校准规范.pdf
JJF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JJF2055—2023 数字聚合酶链反应分析仪校准规范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alyzers 2023-06-30发布 2023-12-30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JJF2055-2023 数字聚合酶链反应分析 仪校准规范 J.JF2055—2023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alyzers 归口单位:全国生物计量技术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参加起草单位:南京市计量监督检测院 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 本规范委托全国生物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JJF2055-2023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董莲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王晶(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高运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参加起草人: 王尚君(南京市计量监督检测院) 陈鸿飞(南京市计量监督检测院) 周李华(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 ...
HJ 710.15-2023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红外相机技术.pdf
H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态环境标准 HJ710.15—2023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红外相机技术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biodiversity monitoring-Camera-trapping method 本电子版为正式标准文本,由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审校排版. 2023-12-29发布 2024-04-01实施 生态环境部发布 HJ710.15—2023 目 次 前言 ii 1适用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1 4观测原则 .2 5观测准备. 3 6相机布设 .5 7相机安装. .5 8相机检查维护与数据采集 .6 9数据存储与整理 .7 10观测指标.. .8 11数据分析与共享. ...8 12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 .8 13观测报告编制.. 附录A(资料性附录)红外相机性能参数表 附录B(资料性附录)红外相机编码表 ..11 附录C(资料性附录) 红外相机观测记录表 附录D(资料性附录)红外相机照片(视频)记录表 ..13 附录E(资料性附录)样区观测数据统计表 ..14 附录F(资料性附录)重要参数计算方法 附录G(资料性附录) 红外相机观测年度报告编写格式 ...17 i HJ710.15—2023 前言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自然保护区条例》等,规范红外相机技术在生物多样性调查和观测工作中的应用,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使用红外相机技术进行生物多样性观测的原则、准备工作、相机布设、相机安装、相 机检查维护与数据采集、数据存储与整理、观测指标、数据分析与共享、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等内容.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G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与以下标准同属生物多样性观测系列技术导则: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陆生维管植物(HJ710.1)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地衣和苔藓(HJ710.2)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陆生哺乳动物(HJ710.3)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鸟类(HJ710.4)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爬行动物(HJ710.5)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两栖动物(HJ710.6)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内陆水域鱼类(HJ710.7)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淡水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HJ710.8)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蝴蝶(HJ710.9)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大中型土壤动物(HJ710.10)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大型真菌(HJ710.11)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水生维管植物(HJ710.12)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蜜蜂类(HJ710.13)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陆生维管植物多样性观测固定样地的设置(H710.14)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定.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23年12月29日批准. 本标准自2024年4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ii ...
HJ 710.14-2023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陆生维管植物多样性观测固定样地的设置.pdf
H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态环境标准 HJ710.14—2023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陆生维管植 物多样性观测固定样地的设置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biodiversity monitoring-Establishment of permanent observation plots for terrestrial vascular plant diversity 本电子版为正式标准文本,由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审校排版. 2023-12-29发布 2024-04-01实施 生态环境部发布 HJ710.14—2023 目次 前言 1适用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1 4样地选址原则2 5样地设计 2 6样地布设 5 7样地标定. .7 8样地复位与改设 ....8 附录A(资料性附录)不同天然植被类型样地的面积要求 .10 附录B(资料性附录)样地设置信息记录表 i HJ710.14—2023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中国生物多样性保 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一2030年)》,规范我国植物多样性观测固定样地的建设工作,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陆生维管植物多样性观测固定样地设置的主要内容、技术要求和方法. 本标准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与以下标准同属生物多样性观测系列技术导则: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陆生维管植物(HJ710.1)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地衣和苔藓(HJ710.2)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陆生哺乳动物(HJ710.3)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鸟类(HJ710.4)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爬行动物(HJ710.5)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两栖动物(HJ710.6)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内陆水域鱼类(HJ710.7)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淡水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HJ710.8)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蝴蝶(HJ710.9)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大中型土壤动物(HJ710.10)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大型真菌(HJ710.11)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水生维管植物(HJ710.12)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蜜蜂类(H710.13)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南京林业大学.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23年12月29日批准. 本标准自2024年4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ii ...
HJ 511-2024 生态环境信息化标准体系指南.pdf
H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态环境标准 HJ511—2024 代替HJ511—2009 生态环境信息化标准体系指南 Guideline for standard system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informatization 本电子版为正式标准文本,由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审校排版. 2024-01-05发布 2024-02-01实施 生态环境部发布 HJ511—2024 目次 前言 i 1适用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标准体系构建的原则 5标准体系的层次结构和逻辑关系 2 6标准体系子体系 3 附录A(规范性附录)生态环境信息化标准明细表7 i HJ511—2024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信息化标准体系,促进生态环境信息 化工作,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环境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成、层次结构,划出各子体系之间的逻辑关系,编订了 生态环境信息化标准明细表.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2009年,本次为第一次修订.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标准名称调整为生态环境信息化标准体系指南; 一应用标准子体系删除文件格式,增加系统协同; —应用支撑标准子体系调整为技术支撑、数据支撑、业务支撑; —信息资源标准子体系调整为数据标准子体系,包括数据资源、数据采集、数据汇聚、数据治理、 数据传输交换、数据分析应用、数据共享开放、数据质量; —基础设施标准子体系增加物联感知基础设施、计算基础设施; —信息安全标准子体系调整为网络和数据安全标准子体系,包括物理和环境安全、网络和通信安 全、应用和计算安全、数据安全、安全管理; ——管理标准子体系调整为项目管理、运行维护管理; —增加生态环境信息化标准明细表; —删除环境信息化标准制修订原则.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环境信息化标准指南》(HJ511一2009)废止.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办公厅、法规与标准司组织修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24年1月5日批准. 本标准自2024年2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ii ...
HJ 1350-2024 机动车环保信息公开技术规范.pdf
H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态环境标准 HJ1350—2024 机动车环保信息公开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vehicle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本电子版为正式标准文本,由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审校排版. 2024-01-17发布 2025-01-01实施 生态环境部发布 HJ1350—2024 目 次 前言 1适用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3术语和定义. .2 4一般要求. 3 5信息公开流程及要求 .3 6信息公开检验信息 6 7污染控制技术信息..7 8环保信息随车清单 ....7 9其他要求 .7 10标准实施. 附录A(规范性附录)环保信息随车清单数据项技术要求 ...8 附录B(规范性附录)变更、更正及撤销技术要求 .16 附录C(规范性附录)环保信息公开型式检验项目技术要求22 附录D(规范性附录)型式检验报告技术要求 47 附录E(规范性附录)永久性标识技术要求 .95 附录F(规范性附录)环保信息随车清单样式及技术要求97 HJ1350—2024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 污染防治法》,防治机动车大气和噪声污染,规范信息公开工作,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机动车环保信息公开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机动车生产、进口企业及检验机构开 展机动车环保信息公开工作.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F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中国质量认证中 心、四川省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24年1月17日批准. 本标准自2025年1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ii ...
HJ 1349-2024 区域电磁环境调查与评估方法(试行).pdf
H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态环境标准 HJ1349—2024 区域电磁环境调查与评估方法 (试行) Survey and assessment methods for area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on trial) 本电子版为正式标准文本,由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审校排版. 2024-01-07发布 2024-03-01实施 生态环境部发布 HJ1349—2024 目次 前言 i 1适用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区域电磁环境调查2 5区域电磁环境评估 .4 6质量保证 5 附录A(资料性附录) 区域电磁环境调查数据记录单7 附录B(资料性附录)区域电磁环境评估报告单 附录C(规范性附录) 区域电磁环境评估结果的表示颜色 9 i HJ1349—2024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防治电磁辐射污染,规范区域电磁 环境的调查与评估工作,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0.1MHz~6GHz频段区域电磁环境调查与评估的技术要求及内容.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辐射源安全监管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四川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站,北京市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24年1月7日批准. 本标准自2024年3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ii ...
HJ 1348-2024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设施验收技术规范 卫星地球上行站.pdf
H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态环境标准 HJ1348—2024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设施验收技术规范 卫星地球上行站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acceptanc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acilities for pleted construction projects--Satellite up-link earth station 本电子版为正式标准文本,由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审校排版. 2024-01-07发布 2024-03-01实施 生态环境部发布 HJ1348—2024 目 次 前言 i 1适用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验收工作程序 .2 5启动验收 .2 6验收自查 .2 7编制验收监测方案 8实施验收监测与检查 .4 9编制验收监测报告(表) .5 10后续验收工作. .6 附录A(资料性附录)验收工作程序图 ..7 附录B(资料性附录)验收资料清单 8 附录C(资料性附录)验收监测方案内容. 附录D(资料性附录)后续验收工作推荐方法 i HJ1348—2024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 管理条例》,保护环境,指导和规范卫星地球上行站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设施验收工作,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卫星地球上行站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设施验收的工作程序和总体要求.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辐射源安全监管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24年1月7日批准. 本标准自2024年3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ii ...
HJ 1347.2-2024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设施验收技术规范 铀矿冶退役.pdf
H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态环境标准 HJ1347.2—2024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设施验收技术规范 铀矿冶退役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acceptanc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acilities for pleted construction projects --Uranium mining and milling demissioning 本电子版为正式标准文本,由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审校排版. 2024-01-07发布 2024-03-01实施 生态环境部发布 HJ1347.2—2024 目 次 前言 .ii 1适用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验收工作程序... 2 5启动验收. 2 6验收自查 2 7编制验收监测方案 .3 8实施验收监测与检查 4 9编制验收监测报告 .4 10后续验收工作. .6 附录A(资料性附录)验收工作程序图 .7 附录B(资料性附录)验收资料清单 ...8 附录C(资料性附录)验收自查内容表 9 附录D(资料性附录)验收监测方案内容 ......10 附录E(规范性附录)轴矿冶退役项目竣工环境保护设施验收监测报告格式与内容12 附录F(资料性附录)后续验收工作推荐方法 ..20 附录G(资料性附录)验收意见推荐格式 23 i HJ1347.2—2024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 性污染防治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指导和规范铀矿冶退役项目竣工环境保护设施验收 工作,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铀矿冶退役项目竣工环境保护设施验收的工作程序和总体要求. 本标准附录A~附录D、附录F和附录G为资料性附录,附录E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辐射源安全监管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24年1月7日批准. 本标准自2024年3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ii ...
HJ 1347.1-2024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设施验收技术规范 铀矿冶.pdf
H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态环境标准 HJ1347.1—2024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设施验收技术规范 铀矿冶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acceptanc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acilities for pleted construction projects --Uranium mining and milling 本电子版为正式标准文本,由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审校排版. 2024-01-07发布 2024-03-01实施 生态环境部发布 HJ1347.1—2024 目 次 前言 .ii 1适用范围 0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验收工作程序... 2 5启动验收 2 6验收自查 2 7编制验收监测方案 .3 8实施验收监测与检查 4 9编制验收监测报告(表) .5 10后续验收工作. 6 附录A(资料性附录)验收工作程序图 .8 附录B(资料性附录)验收资料清单 9 附录C(资料性附录)验收自查内容表 10 附录D(资料性附录)验收监测方案内容 附录E(规范性附录)轴矿冶项目竣工环境保护设施验收监测报告格式与内容14 附录F(规范性附录)轴矿冶项目竣工环境保护设施验收监测报告表格式与内容23 附录G(资料性附录)后续验收工作推荐方法33 附录H(资料性附录)验收意见推荐格式 .36 i HJ1347.1—2024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 性污染防治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指导和规范铀矿冶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设施验收 工作,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铀矿冶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设施验收的工作程序和总体要求. 本标准附录A~附录D、附录G和附录H为资料性附录,附录E和附录F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辐射源安全监管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24年1月7日批准. 本标准自2024年3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ii ...
HJ 1346.1-2024 固定污染源基本数据集 第1部分: 基础信息.pdf
H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态环境标准 HJ1346.1—2024 固定污染源基本数据集 第1部分基础信息 Basic dataset of stationar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source Part 1 basic information 本电子版为正式标准文本,由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审校排版. 2024-01-05发布 2024-02-01实施 生态环境部发布 HJ1346.1—2024 目次 前言 .ii 1适用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固定污染源基础信息数据集的元数据描述2 5基础信息数据集相关数据元的元数据 ..3 附录A(规范性附录)表示格式规范表. .16 i HJ1346.1-2024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排污许可管理条例》,推进生态环境信息标准化,制定本 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固定污染源基础信息数据集的元数据和相关数据元的元数据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办公厅、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24年1月5日批准. 本标准自2024年2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ii ...
HJ 1345-2023 外来入侵植物对陆域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影响评估技术导则.pdf
H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态环境标准 HJ1345—2023 外来入侵植物对陆域自然保护区 植物多样性影响评估技术导则 Technical guideline for assessing the impacts of alien invasive plants on plant diversity in terrestrial nature reserves 本电子版为正式标准文本,由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审校排版. 2023-12-29发布 2024-04-01实施 生态环境部发布 HJ1345—2023 目次 前言 1适用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1 4评估原则... .2 5评估程序 6评估内容和方法 .3 7评估周期. "..5 8评估报告编制 ......5 附录A(资料性附录)外来入侵植物对陆域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影响评估资料收集清单6 附录B(资料性附录)外来入侵植物对陆域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影响评估现场调查记录表7 附录C(资料性附录)外来入侵植物对陆域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影响评估指标及评分表8 附录D(资料性附录)外来入侵植物对陆域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影响评估报告编写格式9 i HJ1345—2023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 区条例》,落实《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一2030年)》,规范我国陆域自然保护 区外来入侵植物对植物多样性影响评估工作,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外来入侵植物对陆域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影响评估的原则、程序、内容和方法等. 本标准附录A~附录D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23年12月29日批准. 本标准自2024年4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ii ...
HJ 1344-2023 抗虫转基因植物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pdf
H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态环境标准 HJ1344—2023 抗虫转基因植物对生物多样性 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 Technical guideline for biodiversity impact assessment of insect-resistant transgenic plants (on trial) 本电子版为正式标准文本,由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审校排版. 2023-12-29发布 2024-04-01实施 生态环境部发布 HJ1344—2023 目次 前言 1适用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评价原则2 5评价程序. 2 6背景资料. .3 7评价内容... .4 8调查方案 .5 9评价结论判定 .6 10风险管理策略和方案...6 11评价报告. .6 附录A(资料性附录)不同生物种群或生物群落的调查方法 .7 附录B(资料性附录)抗虫转基因植物对生物群落影响评价中部分生物多样性指标的计算公式19 i HJ1344—2023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履行《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评价抗虫转基因植物可能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影响,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抗虫转基因植物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的原则、程序、内容和方法.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23年12月29日批准. 本标准自2024年4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ii ...
HJ 1343-2023 转基因植物环境释放的生态风险评估导则(试行).pdf
H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态环境标准 HJ1343—2023 转基因植物环境释放的生态风险 评估导则(试行) Guidelines on the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 for environmental release (on trial) 本电子版为正式标准文本,由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审校排版. 2023-12-29发布 2024-04-01实施 生态环境部发布 HJ1343—2023 目次 前言 i 1适用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风险评估基本原则2 5评估程序 .2 6评估内容. .3 7评估报告 ".5 附录A(资料性附录)转基因植物的背景资料 i HJ1343—2023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履行《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管理转基因植物环境释放的生态风险,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转基因植物环境释放的生态风险评估的基本原则、评估程序、评估内容等.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23年12月29日批准. 本标准自2024年4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ii ...
HJ 1342-2023 海洋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标准 浅海和潮间带.pdf
H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态环境标准 HJ1342—2023 海洋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标准 浅海和潮间带 Standard of integrated observation for marine biodiversity -Shallow sea and intertidal zone 本电子版为正式标准文本,由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审校排版. 2023-12-29发布 2024-04-01实施 生态环境部发布 HJ1342—2023 目次 前言 1适用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1 4观测范围、方式、对象和原则 2 5观测内容与方法 .3 6质量控制 ..4 附录A(规范性附录) 生物要素观测指标与方法5 附录B(规范性附录)环境要素观测指标与方法 附录C(规范性附录)威胁因子观测指标与方法 .8 i HJ1342—2023 前言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一2030 年),保护生物多样性,规范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工作,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海洋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的范围、对象、原则、内容与方法等.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23年12月29日批准. 本标准自2024年4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ii ...
HJ 1341-2023 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建设标准.pdf
H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态环境标准 HJ1341—2023 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建设标准 Standard of construction for integrated biodiversity observation station 本电子版为正式标准文本,由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审校排版. 2023-12-29发布 2024-04-01实施 生态环境部发布 HJ1341—2023 目 次 前言 ii 1适用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2 4建设原则和内容 .2 5观测站命名 .2 6主要建设要求与技术指标 .3 7人员配置 8制度建设. ..4 附录A(规范性附录)大型综合观测楼建设技术要求 5 附录B(规范性附录) 辅助设施设备技术要求 附录C(规范性附录) 实验室主要仪器设备技术要求 附录D(规范性附录)数据管理、存储和办公设备技术要求 .8 附录E(规范性附录)植物群落观测技术要求 附录F(规范性附录)植物群落观测设备技术要求 附录G(规范性附录)动物群落观测技术要求 12 附录H(规范性附录)动物群落观测设备技术要求.15 附录I(规范性附录)微生物群落观测技术要求 ......16 附录J(规范性附录)微生物群落观测设备技术要求 .17 附录K(规范性附录) 水文水质观测设施设备技术要求18 附录L(规范性附录)土壤(沉积物)观测设施设备技术要求 ...19 附录M(规范性附录)气象观测设施设备技术要求. 20 i HJ1341-2023 前言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一2030 年),保护生物多样性,规范我国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建设工作,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建设的原则、内容、命名方法、主要建设要求与技术指标、人 员配置、制度建设等.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M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 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23年12月29日批准. 本标准自2024年4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ii ...
HJ 1340-2023 生物多样性(陆域生态系统)遥感调查技术指南.pdf
H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态环境标准 HJ1340—2023 生物多样性(陆域生态系统)遥感调查 技术指南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biodiversity (terrestrial ecosystem)survey by remote sensing 本电子版为正式标准文本,由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审校排版. 2023-12-29发布 2024-04-01实施 生态环境部发布 HJ1340—2023 目次 前言 1适用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调查基本原则 2 5技术流程与工作程序 .3 6工作方案编制要求 .4 7数据获取和预处理.. 4 8遥感指标提取 ...5 9遥感指标分析与应用 .9 10成果及归档.. 附录A(规范性附录)卫星数据收集及预处理 10 附录B(规范性附录)航空遥感数据获取及预处理 .12 附录C(资料性附录)主要调查指标及遥感获取方法14 附录D(资料性附录)生物多样性遥感调查报告编制目录 ........18 HJ1340—2023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切实有效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统一规范生物多样性(陆域 生态系统)遥感调查技术、方法和指标体系,进一步将遥感技术纳入常规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加强和 完善我国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建设,提高区域生物多样性观测和预警能力,制定本标准.各地可结合实 际情况,参考制定本地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生物多样性遥感调查的对象、技术流程与工作程序、工作方案编制、遥感数据获取、 指标提取、指标分析以及成果归档等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和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 院、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23年12月29日批准. 本标准自2024年4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ii ...
GB/Z 41288-2022 信息安全技术 重要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防护导则.pdf
ICS35.030 CCS L 8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GB/Z41288—2022 信息安全技术 重要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防护导则 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 Guidelines of cyber security protection for important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 2022-03-09发布 2022-10-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Z41288-2022 目次 前言 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1 4缩略语 3 5重要工业控制系统特性及安全防护原则3 5.1重要工业控制系统特性 3 5.2重要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防护原则 4 5.3重要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4 6安全防护技术 6 6.1基础设施安全6 6.2体系结构安全 6 6.3系统自身安全 8 6.4安全可信防护 7应急备用措施 9 7.1冗余备用 9 7.2多道防线 9 7.3应急响应 10 8安全管理 .11 8.1融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11 8.2全体人员安全管理11 8.3全部设备安全管理11 8.4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11 GB/Z41288—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0)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 心、国家能源局、南瑞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 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公安部十一局、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 集团有限公司、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 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限公司、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 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东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和利时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大学、 国家电网公司华东分部、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启明星辰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 司、国能智深控制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科技开发服务中心、上海电力大学、杭州士兰微电 子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麒麟信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信达探索者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海尔科技有限 公司、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辛耀中、余勇、李冰、胡红升、许海铭、易俗、朱世顺、郭建成...
正式版 GB/T 43166-2023 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溯源检测方法.pdf
ICS65.020.20 CCS B16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3166—2023 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溯源检测方法 Traceability detection of 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 2023-09-07发布 2024-04-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43166—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1)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深圳海关、深圳市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章桂明、高瑞芳、王颖、向才玉、黄河清、李娜、张丹丹. I GB/T43166—2023 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溯源检测方法 1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应用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wgSNP)方法对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进行溯源检测 的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的分子溯源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溯源traceability 对于一个未知产地的对象,依靠建立特定的技术,实现其原产地的追溯. 注:溯源又称为“可追湖性”. 3.2 系统发育树phylogenetic tree 具有共同祖先的各物种间进化关系的树. 注:在进化树中,每个分支节点代表其各分支的最近共同祖先,而节点间的线段长度对应演化距离. 3.3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 在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的变异所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 3.4 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whole genome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wgSNP 在全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的变异所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 4病菌的基本信息 中文名: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又称瓜类果斑病菌、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西瓜细菌性果腐病菌. 学名: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Schaad et al. 1978)Willems et al. 1992 最新命名:Acidovorax citrulli(Schaad et al.)Schaad et al. 2O08 异名:Pseudomonas avenae subsp.citrulli(Schaad et al. 1978)Hu et al. 1991 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es subsp.citrulli Schaad et al. 1978 分类地位:原核生物界(Procaryotae) 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B-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 从毛 单胞菌科(Comamonadaceae) 噬酸菌属(Acidovorax) 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 该病菌的其他相关资料见附录A. 1 ...
GB/T 43165-2023 使用过的车辆、机械及设备跨境运输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df
ICS65.020.20 CCS B16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3165-2023 使用过的车辆、机械及设备跨境运输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Pest risk analysis for the transboundary movement of used vehicles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2023-09-07发布 2024-04-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43165—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1)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潘绪斌、徐晗、李尉民. 1 GB/T43165—2023 引言 本文件参考了ISPM41:2017《使用过的车辆、机械及设备国际运输》,对与我国使用过的车辆、机械 及设备跨境运输涉及的有害生物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使用过的车辆、机械及设备在国际上频繁贸易 或以其他方式移动.它们可能曾用于农业和林业,也可能曾用于建筑、工业用途、采矿和废弃物管理. 取决于它们出口前的用途、储存或运输,使用过的车辆、机械及设备可能受到检疫性有害生物或管制物 的污染.当作为贸易商品或异地经营(如收割机)在跨境运输时,使用过的车辆、机械及设备可能携带土 壤、有害生物、植物残体或种子,因此可能给目的地带来有害生物风险.取决于在目的地的用途,它们可 能向农区、林区、荒地或其他区域引入检疫性有害生物. 新车辆、机械及设备也有可能被污染,但不在本文件范围内.但这并不排除进境方国家植物保护机 构对新的交通工具等提出植物检疫进境要求以防止污染,只要技术合理便采用5.3中所述的措施. 关于与使用过的车辆、机械及设备移动和存储相关的有害生物风险,以及为促进它们的安全运输可 能需要采取的植物检疫措施方面,需要向国家植保机构提供具体指导.植物检疫措施应用的目的是减 少对贸易的负面影响. 对使用过的车辆、机械及设备进行去污染处理能防止生物体进人新地区,从而可能与这些地区的生 物多样性相关(外来入侵物种). Ⅱ ...
GB/T 43164-2023 种植用植物生长介质跨境运输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df
ICS65.020.20 CCS B 16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3164—2023 种植用植物生长介质跨境运输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Pest risk analysis for transboundary movement growing media in association with plants for planting 2023-09-07发布 2024-04-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43164-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1)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温州市景山森林 公园管理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银川海关、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和草原病虫害防治总站、全国农业技 术推广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晗、张永江、潘绪斌、王春霞、杜伟、胡诗瑶、李娟、李潇楠. GB/T43164-2023 引言 本文件参考了ISPM40:2017《种植用植物相关生长介质国际运输》,对与我国相关的跨境运输用的 种植用植物生长介质有害生物风险因素进行了描述.众所周知,用于种植植物用的生长介质种类多 样,如土壤、植物材料、合成介质等,都是能传播并扩散检疫性有害生物的高风险途径. 多个国家立法,严禁调运土壤或含有土壤的生长介质,但并未对种植用植物生长介质做进一步约 束.商品流通中的种植用植物,需要生长介质维持生命,这些附着于植物上的生长介质也存在同样的有 害生物风险.本文件基于ISPM40:2017《种植用植物相关生长介质国际运输》,为跨境运输用种植用植 物生长介质提供了有害生物风险管理备选方案.本文件的实施有助于防控检疫性有害生物、外来入侵 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