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广联达GJG2021能不能与Tekla互导
提问日期:2024-01-14 10:52:47
提问网友:风起
Tekla模型能导入到广联达GJG2021算量软件里吗?
解答网友:欢乐心中飞雪
不能的
提问日期:2024-01-14 10:52:47
提问网友:风起
Tekla模型能导入到广联达GJG2021算量软件里吗?
解答网友:欢乐心中飞雪
不能的
提问日期:2024-01-14 10:50:03
提问网友:林工
解答网友:GXZ
广东定额规则,悬挑板500以内按挑檐,悬挑500以上按雨篷阳台,栏板或挂板高度1200以下按反檐栏板,1200以上按墙
提问日期:2024-01-14 10:48:27
提问网友:路灯
请问桩护筒的计算规则是什么?该怎么算?
解答网友:大庆张工
桩护筒含在钻孔的子目里面,摊销量
提问日期:2024-01-14 10:46:31
提问网友:大业
解答网友:大家广联
用圈梁画
提问日期:2024-01-14 10:46:00
提问网友:微风飘洋
找平架和外架搭设什么区别 要单独算吗
解答网友:nh
要分别计算的
提问日期:2024-01-14 10:40:49
提问网友:看厌了一切╮
解答网友:欢乐心中飞雪
这样图纸都有材料表的,看一下8#或者29#材料的尺寸
提问日期:2024-01-14 00:52:03
提问网友:羊村你懒哥
是布置在方框位置还是圆圈位置呢
解答网友:将军峰
提问日期:2024-01-14 00:36:13
提问网友:吴俊涛
旋挖(钻)孔灌注桩是指旋挖灌注桩吗?还是指钻孔灌注桩;他们有什么区别?他们都会产生土方吗,还是只产生泥浆?
解答网友:大庆张工
旋挖(钻)孔灌注桩是指旋挖灌注桩吗?
是的
还是指钻孔灌注桩;
旋挖方式钻孔灌注桩
他们有什么区别?
有干作业成孔和泥浆护壁成孔
他们都会产生土方吗,
是的
还是只产生泥浆?
泥浆和土方都会产生,干作业则没有泥浆
提问日期:2024-01-14 00:03:26
提问网友:大步朝前
解答网友:禾沐
需要,孤墙端头就是无约束墙端。
提问日期:2024-01-14 00:01:11
提问网友:小丁
解答网友:
提问日期:2024-01-13 23:53:36
提问网友:W
2024-01-14 00:20:46 补充
电源线和网络线
解答网友:
网线是每个锁一个回路,电源线可以共用一个回路
提问日期:2024-01-13 23:46:19
提问网友:梅兰
解答网友:预算小魏
根据工人经验😓
提问日期:2024-01-13 23:21:46
提问网友:羊村你懒哥
按照我的理解是不是外墙每层做法都要计算,然后内墙再按照内墙装修进行计算
解答网友:预算小魏
是
提问日期:2024-01-13 22:54:07
提问网友:叻沙
可以套零星钢构件里的制作安装吗?还是套其它的,或者套这个6-105?谢谢师傅!!
解答网友:预算小魏
都没说材质,不知道啊
提问日期:2024-01-13 22:52:58
提问网友:砥砺前行
解答网友:星辰大海
建挑檐构件,
提问日期:2024-01-13 20:38:54
提问网友:小姚今天学会了吗
解答网友:预算小魏
你那是基础梁呀😓😓😓
提问日期:2024-01-13 20:33:12
提问网友:造价人
解答网友:zhangy
按斜段的面积。
提问日期:2024-01-13 20:14:46
提问网友:辰.
解答网友:GXZ
是的
Q/GDW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GDW166.1-2010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 内容深度规定
第1部分:110(66)kV架空输电线路
Code of content profundityfor preliminary design for transmissionand distribution projects of STATE GRIDPart 1:110(66)kV overhead power Transmission line
国家电网公司 发布
目次
前言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3总则4总的部分5线路路径 46气象条件 7导线和地线- 58绝缘配合 99防雷和接地- 710绝缘子串和金具 导线对地和交叉跨越距离11 12 杆塔和基础 7 713 在线监测14 对电信线路和无线电台站的影响及其防护15 16 劳动安全 环境保护.. 917 运行维护.. 918 主要设备材料表 919 特殊施工方案 专题报告20 21 图纸. ...9 0122 计算项目及其深度要求. 01概算部分 1224附件 编制说明 1315
前言
为贯彻落实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要求,规范工程设计工作,提高设计能力,全面推广应用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建设成果,推进基建新技术应用,适应坚强智能 电网的建设要求,对原《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架空输电线路)》(Q/GDW166.1-2007)进行修订,形成以下系列标准:
Q/GDW166.1-2010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1部分:110(66)kV架空输电线路
Q/GDW166.6-2010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6部分:220kV架空输电线路
本次修订,紧紧围绕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加强设计管理,强化应用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和方法,依托“三个目录”(标准化建设成果目录、基建新技术研究目录、基建新技术推广应用实施目录),提高“三通一标”应用率,推进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工程设计的精益化、标准化水平.
设管理、设计、设计评审等单位意见,增加在线监测等智能电网线路环节设计技术要求,深化、细化走 本次修订,为适应电网建设新的要求,认真总结了输电线路工程设计经验,广泛征求网省公司、建廊清理设计,增加了防舞动、防强风、防闪络等抵御灾害的技术措施要求.对于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已确定的结论,如电力系统部分,本次修订进行了简化.
线和地线、绝缘配合、防雷和接地、绝缘子串和金具、导线对地和交叉跨越距离、杆塔和基础、在线监 本规定共分24章,主要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总则、总的部分、线路路径、气象条件、导测、对电信线路和无线电台站的影响及其防护、环境保护、劳动安全、运行维护、主要设备材料表、特殊施工方案、专题报告、图纸、计算项目及其深度要求、算部分、附件.
本规定由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规定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规定主要起草单位: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北京市电力公司、北京电力设计院
本规定参加单位:江苏省电力公司、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河南省电力公司、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本规定主要起草人:孙竹森张强史梓男李东亮李显鑫夏泉刘昱李志鹏郭庆宇张慧翔朱占巍吕健陶礼学郭咏华安巍李力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1部分:110(66)kV架空输电线路
1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110(66)kV交流架空输电线路(以下简称线路)新建工程的初步设计.技术改造线路工程可参照执行.大跨越设计参照330kV及以上架空输电线路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中相关章节执行.
本规定只对设计的内容深度作出要求,不作为各设计单位内部专业分工和卷册划分标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成果(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通用设备)应用目录
国家电网公司基建新技术研究及应用集约化管理办法
电网工程限额设计控制指标
Q/GDW248-2008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程
3.1应遵守的规定和程序
3.1.1国家各项技术方针、政策、法规,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以及上级部门对工程建设的要求.3.1.2国家及其有关部门颁发的设计文件编制和审批办法的规定.3.1.4城乡规划、建设用地、水土保持、环境保护、防震减灾、地质灾害、压覆矿产、文物保护及劳 3.1.3“三通一标”和“两型三新”建设原则.动安全卫生等相关要求.
3.2初步设计文件内容
a)设计说明书及图纸:b)专题报告:c)概算书:d)勘测报告(水文气象、岩土工程等报告).
3.2.2初步设计说明书内容应包括下列部分
a)总的部分:b)线路路径:c)气象条件:d)导线和地线: e)绝缘配合:f)防雷和接地:g)绝缘子串和金具:h)导线对地和交叉跨越距离:
Q/GDW 166.1-2010
i)杆塔和基础:j)在线监测:1)环境保护: k)对电信线路和无线电台站的影响及其防护:m)劳动安全:n)运行维护:0)主要设备材料表: P)附件.
3.3内睿深度的基本要求
3.3.1对重要技术方案应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方案.3.3.2具体的内容深度在本规定各第5章~第25章节中分别说明.3.3.3本规定未能涉及的问题,应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加以说明. 3.3.4当采用现行的通用设计时,相应部分可适当简化.3.3.5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在相关章节论述抵御自然灾害的措施(防闪络、防舞动、防强风倒塔等).3.3.6初步设计文件应包含外委项目的评审意见或报告,主体设计单位应负责概算汇总.3.3.7设计文件齐全,计算准确,文字说明清楚,图纸清断、正确.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初步设计文件可分册出版.
4总的部分
4.1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
4.1.1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批准、核准的工程文件. 4.1.2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评审文件.4.1.3设计中标通知书或委托文件.4.1.4工程设计有关的规程、规范.
4.2工程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
4.2.1线路起落点、额定电压、输送功率、导线型号、线路长度和回路数(是否同杆并架)、中间落点 及引接方式.工程概算、以及运行维护的辅助设施等.4.2.3线路走廊清理设计.
4.3接入系统概况及建设期限
4.3.1接入系统概况(简述必要性和建设规模).4.3.2两端发电厂或变电站进出线规模以及T接点概况.4.3.3建设期限.
4.4主要技术经济特性
4.4.1线路路径长度、曲折系数、杆塔数量(直线塔、转角塔等).4.4.2沿线地形、地貌分布和交通概况.4.4.3主要造价表.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1725-2017
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Regulations on design content and depth for electric energy storage systeminterconnecting to distribution network
目次
前言... 11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 4设计依据和主要原则4.1设计依据4.2设计范围,4.3设计水平年5系统一次... 4.4主要设计原则5.1储能系统概述,5.2电力系统现状概况5.3电力系统发展规划 5.4电力平衡分析5.5接入系统方案.5.6储能系统接入电网的其他要求 35.7附图6系统二次. 6.1继电保护,6.2安全自动装置6.3调度自动化..6.4电能量计量装置 6.5电能质量在线监测6.6附图7系统通信7.1现状概述7.2业务需求分析 7.3系统通信方案7.4通信设备配置7.5附图8设备清单及投资估算 9结论及建议,编制说明
前言
为规范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设计内容深度要求,促进储能与配电网协调发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展策划部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华云电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重庆电力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电院. 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丰、张正陵、王雅丽、孙充勃、宋毅、王旭阳、吴志力、杨卫红、杜振东、苗友忠、原凯、薛振宇、靳夏宁、白桦、王伟、冷正龙、齐晓光、王杨、杨雄、李娜、洪绍云、刘云、黄河、张林圭、熊宁、王颖、戚燕、吴笛、高亚栋、王开让、李强、吴桂联、凌云鹏、陈永刚、叶云、李映雪、马世乾、韦微.
本标准首次发布.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至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部.
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以电化学形式或电磁形式存储电能的储能系统接入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配电网设计内容深度的要求.
及以下电压等级接入时可适当简化.通过储能变流器接入配电网的其他储能系统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经营区域内新建、改(扩)建的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的设计,以380V
2规范性引用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DL/T5729-2016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Q/GDW1564一2014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配电网distribution network
从电源侧(输电网、发电设施、分布式电源等)接受电能,并通过配电设施就地或逐级分配给各类用户的电力网络.其中,110kV~35kV电网为高压配电网,10(20、6)kV电网为中压配电网,220V/380V电网为低压配电网.
[DL/T5729-2016,定义2.0.1]
3. 2
储能系统energy storage system
以分为按照储存介质进行分类,可以分为电化学类储能系统、电磁类储能系统、机械类储能系统等. 通过物理介质或装置,进行可循环电能存储、转换及释放的设备系统.按照储存介质进行分类,可
3. 3
储能系统与配电网的连接处.
接入点pointofinterconnection
[Q/GDW1564-2014,定义3.3]
Q/GDW 117252017
4.1设计依据
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设计依据应包括以下文件:
a)说明本工程任务的依据,包括经批准的前期工作审查文件、指导性文件、项目取得的相关协议b)与委托方签订的设计咨询合同: 文件、储能系统本体设计说明书等:c)与本工程有关的资料,包括区域电网规划、电网运行方式等:d)说明参考的标准规范.
4.2设计范围
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设计范围描述应包括以下内容:a)说明本设计应包括的内容和范围:b)说明本设计与外部项目的边界条件: c)对改(扩)建工程,说明原有工程情况与本期建设的衔接和配合.
4.3设计水平年
说明工程的设计水平年、过渡水平年和远景水平年.
4.4主要设计原则
说明本工程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以及委托方对设计重大原则间题的意见、设计内容的特别要求等.
5系统一次
5.1储能系统概述
介绍储能系统的基本情况,包括:
a)简述储能系统建设的目的与意义:b)项目业主、项目背景、项目性质、所在地理位置、环境条件、规划规模、分期建设情况及本期 建设规模、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建设及投产时间、安全措施(设施)配置等内容.对于扩建的储能系统,说明现有储能系统概况、扩建条件、扩建规模等:c)介绍储能系统的配置方案、技术参数、充放电特性以及运行方式等.
5.2电力系统现状概况
介绍储能系统所在区域电力系统现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b)电源现况,包括常规电源与新能源电源的并网情况、发电量、年利用小时数及出力特性等: a)负荷现况,包括供电负荷、供电量和负荷特性等:c)电网现况,包括电网接线方式、变电站规模、相关电压等级出线间隔预留及扩建条件、线路型号及长度、线路走廊条件、配网设备负载情况等.
5.3电力系统发展规划
5.3.1负荷预测
说明储能系统所在区域的负荷预测结果与增长趋势,并进行负荷特性分析,提出本次接入系统设计各水平年的负荷水平.
5.3.2电源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