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166.1-2010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1部分:110(66)kV架空输电线路.pdf

110,2010,国家电网,国家电网
文档页数:23
文档大小:337.07K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国家电网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Q/GDW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GDW166.1-2010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 内容深度规定

第1部分:110(66)kV架空输电线路

Code of content profundityfor preliminary design for transmissionand distribution projects of STATE GRIDPart 1:110(66)kV overhead power Transmission line

国家电网公司 发布

目次

前言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3总则4总的部分5线路路径 46气象条件 7导线和地线- 58绝缘配合 99防雷和接地- 710绝缘子串和金具 导线对地和交叉跨越距离11 12 杆塔和基础 7 713 在线监测14 对电信线路和无线电台站的影响及其防护15 16 劳动安全 环境保护.. 917 运行维护.. 918 主要设备材料表 919 特殊施工方案 专题报告20 21 图纸. ...9 0122 计算项目及其深度要求. 01概算部分 1224附件 编制说明 1315

前言

为贯彻落实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要求,规范工程设计工作,提高设计能力,全面推广应用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建设成果,推进基建新技术应用,适应坚强智能 电网的建设要求,对原《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架空输电线路)》(Q/GDW166.1-2007)进行修订,形成以下系列标准:

Q/GDW166.1-2010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1部分:110(66)kV架空输电线路

Q/GDW166.6-2010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6部分:220kV架空输电线路

本次修订,紧紧围绕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加强设计管理,强化应用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和方法,依托“三个目录”(标准化建设成果目录、基建新技术研究目录、基建新技术推广应用实施目录),提高“三通一标”应用率,推进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工程设计的精益化、标准化水平.

设管理、设计、设计评审等单位意见,增加在线监测等智能电网线路环节设计技术要求,深化、细化走 本次修订,为适应电网建设新的要求,认真总结了输电线路工程设计经验,广泛征求网省公司、建廊清理设计,增加了防舞动、防强风、防闪络等抵御灾害的技术措施要求.对于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已确定的结论,如电力系统部分,本次修订进行了简化.

线和地线、绝缘配合、防雷和接地、绝缘子串和金具、导线对地和交叉跨越距离、杆塔和基础、在线监 本规定共分24章,主要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总则、总的部分、线路路径、气象条件、导测、对电信线路和无线电台站的影响及其防护、环境保护、劳动安全、运行维护、主要设备材料表、特殊施工方案、专题报告、图纸、计算项目及其深度要求、算部分、附件.

本规定由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规定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规定主要起草单位: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北京市电力公司、北京电力设计院

本规定参加单位:江苏省电力公司、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河南省电力公司、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本规定主要起草人:孙竹森张强史梓男李东亮李显鑫夏泉刘昱李志鹏郭庆宇张慧翔朱占巍吕健陶礼学郭咏华安巍李力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1部分:110(66)kV架空输电线路

1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110(66)kV交流架空输电线路(以下简称线路)新建工程的初步设计.技术改造线路工程可参照执行.大跨越设计参照330kV及以上架空输电线路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中相关章节执行.

本规定只对设计的内容深度作出要求,不作为各设计单位内部专业分工和卷册划分标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成果(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通用设备)应用目录

国家电网公司基建新技术研究及应用集约化管理办法

电网工程限额设计控制指标

Q/GDW248-2008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程

3.1应遵守的规定和程序

3.1.1国家各项技术方针、政策、法规,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以及上级部门对工程建设的要求.3.1.2国家及其有关部门颁发的设计文件编制和审批办法的规定.3.1.4城乡规划、建设用地、水土保持、环境保护、防震减灾、地质灾害、压覆矿产、文物保护及劳 3.1.3“三通一标”和“两型三新”建设原则.动安全卫生等相关要求.

3.2初步设计文件内容

a)设计说明书及图纸:b)专题报告:c)概算书:d)勘测报告(水文气象、岩土工程等报告).

3.2.2初步设计说明书内容应包括下列部分

a)总的部分:b)线路路径:c)气象条件:d)导线和地线: e)绝缘配合:f)防雷和接地:g)绝缘子串和金具:h)导线对地和交叉跨越距离:

Q/GDW 166.1-2010

i)杆塔和基础:j)在线监测:1)环境保护: k)对电信线路和无线电台站的影响及其防护:m)劳动安全:n)运行维护:0)主要设备材料表: P)附件.

3.3内睿深度的基本要求

3.3.1对重要技术方案应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方案.3.3.2具体的内容深度在本规定各第5章~第25章节中分别说明.3.3.3本规定未能涉及的问题,应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加以说明. 3.3.4当采用现行的通用设计时,相应部分可适当简化.3.3.5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在相关章节论述抵御自然灾害的措施(防闪络、防舞动、防强风倒塔等).3.3.6初步设计文件应包含外委项目的评审意见或报告,主体设计单位应负责概算汇总.3.3.7设计文件齐全,计算准确,文字说明清楚,图纸清断、正确.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初步设计文件可分册出版.

4总的部分

4.1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

4.1.1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批准、核准的工程文件. 4.1.2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评审文件.4.1.3设计中标通知书或委托文件.4.1.4工程设计有关的规程、规范.

4.2工程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

4.2.1线路起落点、额定电压、输送功率、导线型号、线路长度和回路数(是否同杆并架)、中间落点 及引接方式.工程概算、以及运行维护的辅助设施等.4.2.3线路走廊清理设计.

4.3接入系统概况及建设期限

4.3.1接入系统概况(简述必要性和建设规模).4.3.2两端发电厂或变电站进出线规模以及T接点概况.4.3.3建设期限.

4.4主要技术经济特性

4.4.1线路路径长度、曲折系数、杆塔数量(直线塔、转角塔等).4.4.2沿线地形、地貌分布和交通概况.4.4.3主要造价表.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