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 ( 第 80 页)

滨图审函〔2022〕1号——关于对博兴县房地产建设综合开发公司《关于给予幼儿园窗扇开启方向技术支持的函》的回复.pdf
滨图审技函〔2020〕1号——滨州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中心关于施工图中楼梯净高相关问题的审查提示函.pdf
滨图审技函〔2020〕2号——滨州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中心 关于烧结多孔砖和多孔砌块孔型、孔洞率相关问题的审查提示函.pdf
滨图审技函〔2020〕4号——滨州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中心关于执行《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2019时间节点有关问题的审查提示函.pdf
滨图审技函〔2020〕5号——滨州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中心关于《山东省民用建筑外窗工程技术要求》(鲁建节科字〔2018〕43号)废止的审查提示函.pdf
滨图审技函〔2021〕10号——滨州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中心关于防排烟设计若干问题(第一批)的审查提示函.pdf
滨图审技函〔2021〕11号——关于消防应急照明备用蓄电池持续工作时间相关问题的审查提示函.pdf
滨图审技函〔2021〕12号——关于发布《危化品停车场技术要求》的函.pdf
滨图审技函〔2021〕13号——关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在地基基础设计中的适用性的审查提示函.pdf
滨图审技函〔2021〕14号——关于居住区汽车库内停车位相关问题的审查提示函.pdf
滨图审技函〔2021〕14号——附件:关于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中与“满足一次进出停车位要求”有关问题的承诺函.docx
滨图审技函〔2021〕15号——关于“托儿所、幼儿园建筑独立设置”的审查提示函.pdf
滨图审技函〔2021〕16号——关于室内排水管道不得穿越贮藏室的审查提示函.pdf
滨图审技函〔2021〕17号——关于机动车库室外坡道设置顶盖相关问题的审查提示函.pdf
滨图审技函〔2021〕18号——关于给排水专业规范中电气专业相关条文的审查提示函.pdf
滨图审技函〔2021〕19号——关于住宅户型警示的审查提示函.pdf
滨图审技函〔2021〕1号——滨州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中心关于建筑物航空障碍灯标志灯设计的审查提示函.pdf
滨图审技函〔2021〕20号——关于住宅厨房内可燃气体探测报警装置电源设计的审查提示函.pdf
滨图审技函〔2021〕21号——关于对已审结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出具变更调降抗浮设防水位予以警示的审查提示函.pdf
滨图审技函〔2021〕22号——关于排水管道在非住宅类居住房间过道穿越的审查提示函.pdf
滨图审技函〔2021〕23号——关于变更图纸送审时图面要求的审查提示函.pdf
滨图审技函〔2021〕24号——于防烟楼梯间设置固定扇外窗相关问题的审查提示函.pdf
滨图审技函〔2021〕25号——关于视线遮挡风险警示的审查提示函.pdf
滨图审技函〔2021〕26号——关于新建公共停车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设置比例及设计深度的审查提示函.pdf
滨图审技函〔2021〕27号——关于新建居民小区停车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的审查提示函.pdf
滨图审技函〔2021〕28号——关于执行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37/T 5097-2021《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37/T 5043-2021相关问题的审查提示函.pdf
滨图审技函〔2021〕29号——关于新建房屋建筑配套燃气设施施工图审查相关问题的审查提示函.pdf
滨图审技函〔2021〕2号——滨州市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中心关于地下车库防火单元给排水设计相关问题的审查提示函.pdf
滨图审技函〔2021〕30号——关于执行《工程结构通用规范》等一系列通用规范时间节点的审查提示函.pdf
滨图审技函〔2021〕31号——关于配电线路正确选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相关警示的审查提示函.pdf
滨图审技函〔2021〕32号——关于换热站后供热管网管径计算的审查提示函.pdf
滨图审技函〔2021〕33号——关于挡烟垂壁下净高及尺度相关警示的审查提示函.pdf
滨图审技函〔2021〕3号——关于结构专业施工图中提出施工阶段抗浮设防要求的审查提示函.pdf
滨图审技函〔2021〕4号——滨州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中心关于配电系统中慎重选用四级开关的审查提示函.pdf
滨图审技函〔2021〕5号——关于“取消建筑高度超过54m的住宅户内特定房间防火门变更”的审查提示函.pdf
滨图审技函〔2021〕6号——滨州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中心关于消防水池类构筑物工程勘察资料相关要求的审查提示函.pdf
滨图审技函〔2021〕7号——滨州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中心关于“消防车取水口能否替代室外消火栓”的审查提示函.pdf
滨图审技函〔2021〕8号——滨州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中心关于施工图中应当明确警示的危大工程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的审查提示函.pdf
滨图审技函〔2021〕9号——关于卫生间“管线挡窗”的审查提示函.pdf
滨图审技函〔2022〕10号——关于地下水下降漏斗区抗浮设防水位相关警示的审查提示函.pdf
滨图审技函〔2022〕1号——关于中小学校、幼儿园建筑窗扇开启方向的审查提示函.pdf
滨图审技函〔2022〕2号——关于执行《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等一系列通用规范(第二批)时间节点及相关警示的审查提示函.pdf
滨图审技函〔2022〕3号——关于工业建筑节能设计的审查提示函.pdf
滨图审技函〔2022〕4号——关于执行《山东省民用建筑节能推广使用、限制使用和禁止使用技术产品目录(建筑门窗与配件类)》相关问题的审查提示函.pdf
滨图审技函〔2022〕5号——关于将渗漏防控要求纳入施工图审查范围的审查提示函.pdf
滨图审技函〔2022〕6号——关于施工图中第三卫生间设计相关问题的审查提示函.pdf
滨图审技函〔2022〕7号——关于施工图中塔吊布置相关要求的审查提示函.pdf
滨图审技函〔2022〕8号——关于地下车库顶板覆土回填相关技术要求的审查提示函.pdf
滨图审技函〔2022〕9号——关于建筑工程抗浮设计相关技术问题的审查提示函.pdf
滨图审技函〔2023〕1号——关于《民用建筑通用规范》等三部通用规范执行时间安排的审查提示函.pdf
滨图审技函〔2023〕2号——关于通用规范公告废止的强制性条文执行原则的审查提示函.pdf
滨图审技函〔2023〕3号——关于执行新版山东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时间节点的审查提示函.pdf
滨图审技函〔2023〕4号——关于新版《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登记表》及填写注意事项的审查提示函.pdf
滨图审技函〔2023〕5号——关于执行《建筑防火通用规范》时间节点的审查提示函.pdf
滨图审技函〔2023〕6号——关于风管耐火极限相关施工问题警示的提示函.pdf
滨图审技函〔2023〕7号——关于减压稳压型室内消火栓选型问题的提示函.pdf
滨图审技函〔2023〕8号——关于修正活动挡烟垂壁下净高的审查提示函.pdf
滨图审技函〔2024〕1号——关于执行新版《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时间节点的审查提示函.pdf
滨图审技函〔2024〕4号——关于“电气设备楼、电气设备间”消防技术问题的审查提示函.pdf
滨图审技函〔2024〕5号——关于市政给水管网设计条件的审查提示函.pdf
滨图审技函〔2024〕6号——关于优化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及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设计的审查提示函.pdf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高处作业安全培训 2022年03月 12/26/24
高处作业安全管理知识 目录 思考 七、高处坠落事故类型 高处作业的概念 八 高处作业的危害 常见的高处作业场所 九、高处作业的事故案例 四、高处作业类型 十、高处坠落事故原因 五、高处作业安全管理的依据 高处作业的风险管理 六、高处作业事故 十二、高处坠落事故的预防
一、思考 谁想发生安全事故?

你的亲人?

老公,把这个 吉祥物带上!

保平安 你的朋友?

公司领导?

老公,把这个 吉祥物带上!

政府部人员?

保险公司?

12/26/241 吉祥物 于海林(辽宁)作
一、思考 既然没人想要安全事故, 那为什么我们身边的安全 事故还在继续会发生?

不可避免吗?

没和安全意识!

谁说电计 设备、设施不安全吗?

操作的方式不对吗?

所处的位置对吗?

因为运气不好吗?

外力因素?

“安全意识” 毕传国(江苏)作 有意的人为破坏?

思考 美国大片中的蜘蛛侠,为什么能飞檐走壁?

秘密在第 二张图里.

右手的蛛丝 12/26/24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技术质量工艺标准化手册(上) Standardization manual for technical quality technology
前言 高,居住环境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占有重要的位置。

无论是建筑市场的大环境还是小业主的的要求都越来越强调质量品质,而从企业自身来说,企业发展规模的不断壮大,新员 工快速的增加,企业的品质要提升,因此也越来越要求我们提升过程中的工艺质量管控。

为加强对工程质量事前、事中的把控,降低质量风险,特编制此手册。

本手册收集了五局范围内较为成熟与先进的工艺做法,结合国家相关规范与企业相关管理要求,对施工过程中遇到的质量通病、过程工艺关键控制点出发,旨在通过标准工 艺做法及小工具的使用提升过程工序质量。

本手册分为上下两册,手册内做法为推荐性做法不强制要求使用。

上册为主体结构工程的技术质量工艺标准化做法,包含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砌体工程中的 部分关键做法。

下册为装饰装修工程、防水工程、机电安装工程的相关关键做法,目前正在编制中,2018年下半年发布实施。

建议各公司及项目在编制策划、方案及交底时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择运用手册内的做法,扩大推广使用的范围。

由于时间仓促,编者水平有限,不妥之处悬请各单位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批评指正,我们收集意见后,将及时修订完善,切切实实达到技术质量工艺标准化编制的初衷。

手册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东北公司、北京公司的大力协作与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中建五局科技质量部 二O一八年一月
主编:谭立新 副主编:栗元甲王贵君 责任主编:姚付猛 责任编辑:钟伟尹籁良 黎杨生 王振国 胡敏 编写成员:蒋小军陈泽华 李勇周业 孔繁智钟文 李梓桐
第一章模板工程 1.木模板根部封堵做法 2.木模板阴阳角做法. 3.木模板阳角成品连接件加固微法 4.卫生间降板可拆卸式方钢定型模具做法, F 5.外墙模板接茬做法, 5 6.封闭式楼梯振口留置做法 ..6 7.门窗洞口支模做法 4 8.门窗洞口成品钢抱角节点支模做法 9.后浇带独立支撑体系微法 6′ 10.楼梯支模构造做法. -10 11.边梁支撑做法 11 12.短肢剪力墙处支模做法 12 第二章钢筋工程 1.钢筋绑扎基本要求. 13 2.直螺纹连接做法 . 14 3.电渣压力焊连接做法 -15 4.柱筋定位卡具做法 16 5.剪力墙梯子筋做法 .17 6.梁柱节点处钢筋绑扎做法 - 18 7.板负弯矩筋马链设置方法 .19 8.梁二排筋绑扎做法. 20
9.板上钢筋人行通道定型化工具做法 第三章混凝土工程 1.泵管加固装置做法 -22 2.施工缝剔凿做法. ..23 3.不同标号混凝土控制装置做法, ..24 4.楼板厚度定型化检测工具做法 ..5 5.板厚预制块控制楼板厚度做法 ...6 6.止水节板厚控制做法 -27 7.涉水部位的反坎一次成型做法 88 8.布料机底部装置做法 -29 9.定型模具预留洞吊洞微法 .30 10.内外墙对拉螺杆堵洞做法, 31 第四章 砌体工程 1.构造柱支模及加固做法 32 2.砌体构造柱加固做法 33 3.顶砖做法 34 4.窗台压顶做法 .35 5.构造柱钢筋植筋与绑扎连接做法 .36 6.砖砌体灰缝勾缝做法 -37 7.砌体拉结筋做法 89 8.砌体墙管线先做后砌做法 ..39 9.砌体配电箱预埋做法 40...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5.020 YD CCS L09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429-20** 代替YD/T1429-2006 通信局(站)在用防雷系统技术要求 和检测方法 (报批稿)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nd Testing Methods for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of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RunningTelemunication Stations/Sites 20×X-XX-X×发布 20×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142920** 目次 前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术语和定义. 2 4.分类 .. 4.1通信局(站)分类 4.2通信系统浪涌保护器(SPD)分类 5.技术要求 ..6 5.1接地电阻. .6 5.2接闪器 5.3雷电引下线 ..6 5.4等电位连接 ..6 5.5通信局(站)进局电缆雷电防护, .7. 5.6通信局(站)内部雷电过电压防护 ..9 6.检测方法 ..12 6.1防雷装置检测流程... ..1.2 6.2文件检查 ..13 6.3接地网检测. ..13 注对大地电阻率很高的特殊站点,在雷电有效冲击范围内地网无法达到规定要求时,应以地 网覆盖范围大于雷电冲击半径为检测标准.

另外,在本项检测中还要检查地网的设置是否符合 联合接地的要求.

..13 6.4接闪器检查. ..13 6.5雷电引下线检查. .14 注:如果能确认已利用其建筑物的柱钢筋作为雷电流引下线,就不必再专门设立引下线.

14 6.6等电位检查 .14 6.7通信局(站)进局电缆雷电防护检测, ..44 6.8通信局(站)内部雷电过电压防护检测 ..14 附录A:地网接地电阻值测试 附录B:土壤电阻率的测量 ...17 B.1测量目的.

..17 B.2一般原则.. ..17 B.3测量方法(四点法) ... 附录C:浪涌保护器直流参数测试方法及合格判据 ..19 附录D:通信设备抗扰度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21 D.1通信设备抗扰度的技术要求.

.21 D.2通信设备抗扰度的测试方法.

.23 D.3雷击抗扰度测试中通信链路的测试环境 .27
YD/T14292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YD/T1429-2006《通信局(站)在用防雷系统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与YD/T1429-2006 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订了相关引用标准: 删除了引言: 修订了电源浪涌保护器的配置要求,与GB50689-2011保持一致; 增加了电源浪涌保护器直流参数测试方法.

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 成都泰瑞通信设备检测有限公司、重庆信息通信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强、钟志刚、高波、牛年增、陈少川、甘露、周璟、李国庆、祁征、刘裕城、 余天威、王华刚、武林、关强华、杭一帆、陈天威、魏青.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142920** 通信局(站)在用防雷系统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通信局(站)在用防雷接地装置的接闪器、雷电流引下线、地网、室内接地系统以及雷 电过电压保护装置的测试方法和技术要求,并通过对传输和交换等设备的信号接口进行雷击抗扰度测试 来监测其传输性能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本文件规定了通信局(站)防雷系统的定义、分类、检测规则、检测项目、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 检测周期、检测程序和检测数据整理.

本文件适用于各类通信局(站)防雷系统现场检测与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50689 通信局(站)防雷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GB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

3.1 防雷系统lightningprotectionsystem 通信局(站)及其内部防雷和接地系统的整套装置,它由外部防雷装置和内部防雷接地系统两部分 组成.

外部防雷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等组成:内部防雷接地系统由除外部防雷装置外的所 有其他附加防雷设施组成,它主要包含通信局(站)内用于对各种运营设备进行雷电保护的浪涌保护器 和均压等电位装置等,其主要作用是为了有效地减小流入被保护设备的雷电流和降低雷电磁脉冲对被保 护设备的侵袭,最大限度地保障通信局(站)内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3.2 接地earthing/grounding 一种有意或非有意的导电连接,由于这种连接,可使电路或电气设备接到大地或接到代替大地的某 种较大的导电体.

注:接地的目的是:a使连接到地的导体具有等于或近似于大地(或代替大地的导电体)的电位: b.引导入地电流流入和流出大地(或代替大地的导电体).

3.3 等电位连接equipotentialbonding 通过可靠的电气连接,使两个彼此分离的导体间的电位差趋于零.

3.4 接闪器lightningacceptset 用于承接通信局(站)外部空间的雷闪,并通过通信局(站)的避雷接地系统泄放入地的防雷装置.

它包含: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等.

3.5 引下线leading lightningconductor 2
YD/T142920** 连接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的金属装置,用于将雷电流泄放入地.

3.6 接地体earthconductor 埋入土壤或混凝土基础中作散流用的导体.

3. 7 接地汇集线onearth bus 直接与接地体电气相接的一组主干接地母线,它可为通信局(站)内设施提供接地支路.

3.8 浪涌保护器surge protective device,SPD 也称防雷器,其通过抑制瞬态或暂态过电压,旁路浪涌电流来保护设备的一种装置.

它至少含有一 个非线性元件.

3.9 限压型 SPDvoltage limiting type SPD 在无浪涌时呈高阻态,但随着浪涌的增大,其阻抗不断降低的一种SPD.

限压型SPD的常用器件有压 敏电阻器、瞬态抑制二极管等.

3.10 开关型 SPDswitching type SPD 在无浪涌时呈高阻态,但对浪涌响应时,其阻抗突变为低阻值的一种SPD.

开关型SPD的常用器件有 火花间隙、气体放电管等.

3.11 开关组合型SPDswitehing bination type SPD 由电压开关型器件和限压型器件组合而成的一种SPD.

依据所加电压的特性,它可呈现出电压开关 的特性或限压的特性或者这两者都有的特性.

3.12 保护模式modesofprotection 用于描述配电线路中SPD保护功能的配置情况.

在交流配电系统中分为相线与相线(L-L)、相线与地线(L-PE)、相线与中性线(L-N)和中性线 与地线(N-PE)四种保护模式 在直流配电系统中分为正极与负极(V.-V-)、正极与地线(V.-PE)、负极与地线(V-PE)之间等 三种保护模式.

3.13 标称放电电流nominal discharge current,I 用于划分SPD等级的、具有8/20us波形的放电电流峰值,用于动作负载预备性试验.

3.14 最大放电电流(冲击通流容量)maximumdischargecurrent,Imzx 能够流过SPD的、具有8/20μs波形的最大放电电流峰值.它用于动作负载试验,一般I=2.51.

.

3.15 雷电抗扰度surgeimmunity 系统和设备经受雷电浪涌面不降低其运行性能的能力.

3.16 混合波bination wave 当输出开路时,其端电压U的波形为1.2/50us电压脉冲:当输出短路时,其输出回路脉冲电流Isc 的波形为8/20us,幅值为0.5Uoc,即规定混合波发生器的虚拟阻抗Z=2Q或12Q.

混合波测试波形应符 合下图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3.040.40 CCS L78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X 代替YD/T1341-2005 IPv6基本协议IPv6协议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IPv6) specification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XX-XX-XX发布 20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 3.2缩略语 4 4概述 5IPv6头格式 5 6IPv6扩展头. 6 6.1扩展头序列 7 6.2选项 6.3逐跳选项头 .9 6.4路由头 .9 6.5分片 10 6.6目的选项头 .12 6.7无下一个头 .13 6.8定义新的扩展头和选项 .13 7IPv6数据包长度 .13 8流标签.. .14 9业务等级 ..14 10上层协议, .14 10.1上层协议校验和 .14 10.2数据包最大生存时间 .15 10.3最大上层载荷长度. .15 10.4响应承载路由头的数据包 .15 附录A(资料性)选项格式准则 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代替YD/T1341-2005《IPv6基本协议-IPv6协议》,与本标准与YD/T1341-2005相比,除结 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一修订第4章增加内容:IPv6的数据传输顺序与IETFRFC791附录B中定义的IPv4相同: 一修订第5章关于减少HopLimit数值的内容: 一修订第6章:扩展头编号间题、扩展头在IANA的引用; 一修订了6.5章分片部分的描述:以更正包含身份验证头(AH),并注意“无下一个头”情 况: 一增加6.8章内容:描述定义新的扩展头和选项的建议.

增加澄清注意事项,IPv6头中的某些 字段也可以跨重组的不同分片而不同,并且可能有其他单独的规范补充如何重组它们,参考 IETFRFC3168的5.3章节.

更新了分片头部分的描述,以更正包含身份验证头(AH),并 一修订第7章中要求:新增“IPv6最小链路MTU”内容.

删除要求,当一个ICMP封包过大消 息报告下一跳的MTU小于1280时,外发封包应该包含一个分片头; 一简化第8章中关于流标签的内容:并删除附录A中的相关内容(“流标签字段的语义和使 用”), 作为替代,指出IPV6流标签字段的当前规范文档IETFRFC6437,以及流量类别字段规范 文档IETF RFC 2474 和IETF RFC 3168; 一第10章增加集成IETFRFC6935(“隧道模式下IPV6和UDP封包的校验和”)所做的更 新.

在默认行为中添加了一个例外,用于处理隧道的校验和为零的UDP数据包.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葛坚、马丹妮、朱莹、王妮娜.

本文件及其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05年首次发布为YD/T1341-2015; 信息服务平台 一一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YD/T×x20×× IPv6基本协议IPv6协议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IPv6协议,包括头格式、扩展头格式、数据包的长度、流标签、业务等 级、对上层协议的影响等内容.

有关IPv6的安全性特征不在本标准的讨论范围之内.

本文件适用IPv6设备开发、系统组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ETF RFC 373 任意字符集(ARBITRARY CHARACTER SETS) IETF RFC 791 互联网协议规范版本4(IPv4)(InternetProtocol) IETF RFC 1661 点对点协议(The Pointto-Point Protocol(PPP)) IETF RFC 2460 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范(Internet Protocol,Version 6 (IPv6) Specification) IETF RFC 2463 互联网协议第六版6(IPv6)互联网控制消息协议(ICMPv6)规范 (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ICMPv6) for the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IPv6) Specification) IETF RFC 2474 IPv4与IPv6包头中差分服务字段(DSField)的定义(Definition of the Differentiated Services Field (DS Field) in the IPv4 and IPv6 Headers) IETF RFC 3168 IP中增加拥塞通知(ECN)(TheAdditionofExplicit Congestion Notification (ECN) to IP) IETF RFC 4302 IP认证头(IP Authentication Header) IETF RFC 4303 IP封装安全有效负载(IP Encapsulating Security Payload (ESP)) IETF RFC 4291 IPv6寻址结构(IPVersior 6Addressing Architecture) IETF RFC 4443 IPv6控制协议(ICMP6)定义(InternetControlMessage Protoco1(ICMPv6)) IETF RFC 5871 IPv6路由标头的IANA 分配指南(IANAllocation Guidelines for the IPv6 Routing Header) IETF RFC 6437 IPv6流标签定义(IPv6 FlowLabelSpecification) IETF RFC 6936 使用具有零校验和的IPv6UDP数据报的适用性声明 (Applicability Statement for the Use of IPv6 UDP Datagrams with Zero Checksums) IETF RFC 8200 IPv6基本协议(Internet Protocol,Version 6(IPv6) Specification)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3.100.01 CCS M 04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 1312.21-XXXX 无线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 第21部分:S波段卫星通信终端及其辅助 设备 Requirements and measurement methods of electromagnetic patibility for radio munication equipment- 你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1312.21xxxx 目次 前 言. I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4试验条件. 4.1通用条件 4.2试验布置 4.3免测频段. 5 4.4收信机的窄带响应 6 5性能评估方法. 5.1总则. 5.2辅助设备 5.3设备的分类. 6 6性能判据.. 6.1总则.... 6 6.2性能判据A:持续现象(CP) 6.3性能判据B:瞬态现象(TP) 6.4性能判据C:间断现象(DP) 6.5对于不能建立连续通信链路设备的性能判据.

6.6辅助设备的性能判据. 7适用性.... 7.1骚扰测量.. 7.2抗扰度试验.. 8骚扰测量方法和限值.. 8 8.1辐射杂散骚扰(壳体端口) 8 8.2辐射骚扰(辅助设备的壳体端口) 8.3传导骚扰(有线网络端口), 10 8.4传导骚扰(DC电源输入/输出端口) 10 8.5传导骚扰(AC电源输入/输出端口) 8.6谐波电流(AC电源输入端口) 8.7电压波动和闪烁(AC电源输入端口) 11 8.8瞬态传导骚扰(车载环境的DC电源输入输出端口) 12 9抗扰度试验方法和等级. 12 9.1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9.2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13 9.3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YD/T 1312.21xxxx 9.4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9.5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 9.6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9.7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 9.8瞬变和浪涌抗扰度试验(车载环境) 附录A(规范性)音频突破测量方法 18 附录B(规范性)吞吐量测试方法. 20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1312.21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是YD/T1312《无线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的第21部分.

YD/T1312已经发 布了以下部分: 一第1部分:通用要求; 一一第2部分:宽带无线电设备: 一一第3部分:个人陆地移动无线电设备(PMR)及其辅助设备: 一第4部分:无线寻呼系统: 一第5部分:无线语音链路设备和无线话筒: 一第6部分:业余无线电设备; 一第7部分:集群无线电设备: 第8部分:短距离无线电设备(9kHz~40GHz): 第9部分:400/1800MHzSCDMA无线接入系统:用户设备及其辅助设备; 第10部分:400/1800MHzSCDMA无线接入系统:基站、直放站、基站控制器及其辅助设备: 一第11部分: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用户站及其辅助设备; 一第12部分: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系统:基站及其辅助设备: 一第13部分:移动通信终端电源适配器: 一第14部分:甚小口径终端和交互式卫星地球站设备(在固定卫星业务中工作频率范围为4GHz~ 30GHz): 第15部分:超宽带(UWB)通信设备; 一第16部分: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终端地球站: 一第17部分:甚低功率活性医用植入设备以及相关外围设备: 一第18部分:集成广播电视模块的无线通信设备: 一一第19部分:移动地球站及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接收机: 一第20部分:胶囊内窥与植入式移动通信终端: 第21部分:S波段卫星通信终端及其辅助设备.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博鼎实华(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 测中心、深圳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西安通和电信设备检测有 限公司、广东省通讯终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北京小米移动软件 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宝殿、安海龙、董立成、周镒、臧琦、肖雳、曹珺飞、郭伟、张兴海、刘殿 铭、王俊青、姜雪、张伟红、杜晨光、芦婷、周泽仕、汤润森、周锐.

III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3.180.01 CCS M 33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 1117-202X 代替YD/T1117-2001 全光纤型分支器件技术条件 Specification of allopticalfiber branching device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2X-XX-XX发布 202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1117-202X 目 次 前言 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分类 6技术要求 6.1 光学特性 6.2外观要求. 6.3环保符合性. 7测试方法 7.1 测试环境要求.

7.2 测试仪器要求. 0 7.3 附加损耗 7.4 插入损耗, 7.5 方向性, 7.6均匀性 6 7.7工作带宽.

YD/T 1117-202X 7.8偏振相关损耗 10 7.9波长隔离度. 10 7.10回波损耗 10 8可靠性试验. 10 8.1可靠性试验环境要求. 10 8.2可靠性试验样品要求. 10 8.3可靠性试验要求. 10 8.4失效判据. 9检验规则. 11 16 检验分类 12 9.2出厂检验 12 9.3型式检验. 12 10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13 10.1标志 13 10.2包装, 13 10.3运输, 息服务平台 13 10.4贮存. 13
YD/T 1117202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YD/T1117-2001《全光纤型分支器件技术条件》,本文件与YD/T1117-2001相比, 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2001年版的第2章): b)删除了部分术语和定义:尾纤型光纤分支器件、连接器型光纤分支器件、光纤标准连接器、光 纤单窗口宽带耦合器、光纤双窗口宽带耦合器(见2001年版的第3章): c)更改了部分术语和定义:光纤耦合器(见3.3,2001年版的3.3)、光纤波分复用器(见3.4, 2001年版的3.4)、带宽(见3.5,2001年版的3.5)、光纤分支器芯件(见3.9,2001年版 的3.13)、分光比(见3.11,2001年版的3.16)、插入损耗(见3.12,2001年版的3.17)、方 向性(见3.13,2001年版的3.18)、偏振相关损耗(见3.15,2001年版的3.20)、波长隔离 度(见3.16 2001年版的3.21)、回波损耗(见3.17,2001年版的3.22); d)增加了缩略语章节(见第4章): e)删除了光纤宽带耦合器根据工作形态和引出端口组态的分类(见2001年版的4.1.1); f)更改了根据传输模式的分类(见第5章,2001年版的4.1.2): h)增加了1X2或2×2光纤宽带耦合器的三窗口和全带宽光学特性(见表1,2001年版的表 1): i)增加了1XN或2XN光纤宽带耦合器的三窗口和全带宽光学特性(见表2,2001年版的表 2): j)删除了NXN(N>2)星型光纤宽带耦合器的光学特性(见2001年版的表3): k)增加了1×2或2×2多模光纤耦合器的光学特性(见表3); 1)更改了外观要求(见6.2 2001年版的6.1): m)增加了环保符合性要求(见6.3); n)删除了测试设备中光纤标准连接器要求(见2001年版的6.3.5): 0)更改测试方法:附加损耗(见7.3,2001年版的6.4)、插入损耗(7.4,2001版6.5)、方 向性(7.5,2001版6.6)、工作带宽(7.7,2001版6.8)、偏振相关损耗(7.8,2001版 6.9)、波长隔离度(7.9,2001版6.10)和回波损耗(7.10,2001版6.11): p)删除了环境和机械性能试验内容(见200i年版的第7章); q)更改质量评定程序,将内容放入可靠性试验、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见第8章和第9章,2001 年版的第8章和第9章): r)更改了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的内容(见第10章,2001年版的第10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 研究院、南京华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普天信息工程设计服务有限公司、苏州苏驼通信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武汉网锐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中兴新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天邑康和通信股份有限 公司.

IIII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01. 040.33 CCS M 37 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5G通用模组技术要求(第二阶段) Technical requirement of 5G superior universal module(Phasel)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XXXX 目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4 通信能力要求.. 4.1模组逻辑结构 4.2模组的分类方式, 4.3多模多频段, 4.4接入能力. 4.5天线能力 4.6定位能力. 4.75G模式能力 5 切片能力要求., 5.1模组与网络切片 5.2切片与业务应用 eMBB能力要求... 6.1基础功能要求, 6.2增强功能要求. uRLLC能力要求 7.1基础功能要求. 7.2增强功能要求 8 性能要求.... 8.1应用处理器 8.2存储空间, 8.3温度特性, 9 硬件技术要求. 9.1基本要求, 9.2版图规格. 9.2.1 SMB 9. 2.2 SLB .. 10 9. 2.3 SLS 11 9. 2. 4 SMA . 1 9.2.5 SLA 9.3焊盘尺寸.

9.3.1 SMB
YD/T XXXX-XXXX 9.3.2 SLB 9.3.3 SLS 9. 3. 4 SMA 9.3.5 SLA 11 9.4焊盘定义.

II 9. 4. 1 SMB 11 9. 4.2 SLB .. 15 9. 4.3 SLS 15 9. 4. 4 SMA .. 15 9. 4. 5 SLA . 15 10电气接口技术要求... 15 10.1电源供电接口, 15 10.1.1直流电源接口 15 10.1.2RTC电源接口 16 10.1.3数据1/0电压接口. 16 10.1.4外部供电输出接口 16 10.2模组控制及状态接口. 16 10.2.1电源开关及状态指示接口, 16 10.2.2模组复位接口, 17 10.2.3模组唤醒接口.

17 10.2.4控制接口 17 10.3SIM接口 10.4数据1/0接口... 18 10.4.1UART接口 18 10.4.2GPI0接口 18 10.4.3I2C接口 18 10.4.4SPI接口 18 10.4.5SGMII/EGMII接口 18 10.4.6 SDI0接口 18 10.4.7USB接口 61 10.4.8PCIe接口 19 10.4.9MIPI接口 61 10.5模拟接口.. 61 10.6音频接口.. 61 10.6.1I2S接口/PCM接口 61 10.6.2模拟音频接口和CODEC接口 61 11软件技术要求.. 20 11.1AT命令要求 20 11.2切片相关指令.

20 附录A(资料性)版图规格 21 附录B(资料性)焊盘尺寸 23 附录C(资料性)焊盘定义 24 II
YD/T XXXX-XXXX 参考文献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1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3. 040. 40 CCS L78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域名健康度评价指标体系及评分方法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scoring method on domain name health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发布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xxxxxxxxx 目次 前 L.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域名健康度评价指标体系及评分方法概述. 5.1指标体系概述. 5.2评分方法概述. 5.3指标要求和评估方法框架 6.域名健康度评价具体指标项及评分方法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暨南大学、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马永征,刘冰,孙从友,李洪涛,杨学,张中献.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1
YD/Txxxxxxxxx 域名健康度评价指标体系及评分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域名健康度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框架,并对具体的指标项要求和评分方法进行了明确 的技术要求和规范说明.

本文件适用于域名健康状态评分方法的评估和域名健康状态评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36619-2018信息安全技术政务和公益机构域名命名规范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36619-201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城名domain name 互联网络上识别和定位计算机的层次结构式的字符标识,与该计算机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相对.

一般英文域名由英文字母、数字及连字符(“”)等ASCII编码组成,国际化域名(IDN)由非ASCII 息服务 编码的字符组成,比如“中国”,“公司”等.

[来源:GB/T 36619-2018,3.1] 3.2 域名健康度domainnamehealth 从域名信息、DNS解析、网站检查、邮件服务器检查、安全检查等多维度进行域名安全状态检测 得到的域名整体健康状态.

3.3 城名健康度评价domainnamehealthevaluation
YD/Txxxxxxxxx 程度.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DNS: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 DNSSEC:域名系统安全扩展(Domain Name System Sccurity Extensions) DS:授权签名者(Delegation Signer) EDNS(O):DNS扩展机L制(Extension Mechanisms for DNS)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S:超文本传输安全协议(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Secure) MX:邮件交换器(Mail Exchanger) NS:名称服务器(Name Server) NSEC:下一个安全记录(Next SecureRecord) SOA:起始授权机构(Start Of Authority) TCP: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LD:顶级域名(TopLevelDomain) TTL:生存时间(Time To Live) 5.域名健康度评价指标体系及评分方法概述 5.1指标体系概述 评价域名整体健康情况,可以帮助用户在设置完解析后快速测试解析是否生效,帮助快速定位出解 析不生效的原因,降低排查原因的时间成本,同时,可以准确反映与待检测域名相关的域名生态整体运 营状况.

域名的健康状态评测,应该全面考虑域名的域名信息、DNS解析、网站检测、邮件服务器检测、 安全检测等方面的问题,为域名管理者全方位掌握域名的健康程度提供有力支撑.

域名健康度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3. 040. 40 CCS L78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域名服务体系一体化监测指标和测试方法 Integrated monitoring indicators and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domain name system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发布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xxxxxxxxx 目次 前 L.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域名服务体系一体化监测概述 5.1监测范围和对象.. 5.2权威解析服务. 5.3递归解析服务... 6.监测指标和测试方法.

6.1城名服务配置. 6.2域名服务性能. 6.3域名服务可用性 6.4域名服务安全. 6.5域名服务流量.. 附录A(资料性)域名服务体系工作流程示例. 1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暨南大学、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冰、李洪涛、杨学、孙从友、马永征、耿光刚、姚健康.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1
YD/Txxxxxxxxx 域名服务体系一体化监测指标和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对公众电信网和互联网相关域名服务体系一体化监测的指标要求,对域名服务体系一 体化监测的具体指标项和测试方法进行了规定说明.

本文件适用于互联网域名从业机构对域名权威解析服务和域名递归解析服务的监测分析,适用于对 域名服务体系各个环节中配置、性能、可用性、安全和流量等方面的评价和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36619-2018信息安全技术政务和公益机构域名命名规范 YD/T2135-2010域名系统运行总体技术要求 YD/T2140一2010域名服务系统安全框架技术要求 YD/T3008-2016域名服务安全状态检测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B/T36619-2018和YD/T2135-201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城名domainname 互联网络上识别和定位计算机的层次结构式的字符标识,与该计算机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相对.

一般英文域名由英文字母、数字及连字符(“-”)等ASCII编码组成,国际化域名(IDN)由非ASCII编 码的字符组成,比如“中国”,“.公司”等.

[来源:GB/T 36619-2018,3.1] 3.2
YD/Txxxxxxxxx 城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 一种将域名映射为某些预定义类型资源记录的分布式互联网服务系统,网络中域名服务器间通过相 互协作,实现将域名(或者其他的查询对象)最终解析到相应的资源记录.

[来源:YD/T 2135-2020,3.1.1] 3.3 域名服务 domain name service 从事域名根服务器运行和管理、顶级域名运行和管理、域名注册、域名解析等活动.

3.4 互联网域名从业机构internetdomainnameinstitution 从事域名服务的组织,包括但不限于域名根服务器运行机构、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域名注册服务机 构等.

3.5 域名系统扩展机制extensionmechanismsfordns 在遵循已有DNS消息格式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字段,来支持更多的DNS请求业务.

注:EDNS标准协议主要功能是支持超过512字节的UDP消息,无需切换到TCP,即EDNS0.

3.6 EDNS客户端子网扩展ednsclientsubnet DNS服务支持的一种EDNS协议.

ECS可以通过EDNS选项的形式在DNS请求包中附加请求域名解析的用 户IP地址.

DNS服务器在收到查询请求时,可以根据该地址返回用户更容易访问的服务器IP地址,实现 更精确的DNS解析和流量调度.

3.7 任播anycast 一种网络寻址和路由的策略,通过将相同IP地址分配到多个终端节点上,利用BGP实现最佳路径选 择.

BGPanycast是一种允许不同服务器共享同一IP地址的网络技术,当用户使用anycast向某个服务发 出请求时,BGP会在anycast网络中可用的服务器之外,确定发送请求的最佳可能路径.

服务平台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CL:访问控制列表(Access ControlList) AS: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 BGP:边界网关协议(Border Gateway Protocol)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5.240.30 CCS M 07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202X 网络空间安全仿真互联网域名系统根 服务风险仿真技术要求 Cybersecurityemulation-Technicalrequirementsforroot servicerisk simulationofInternetdomainname system 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202x-XX-XX发布 202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XXXX-202X 目次 前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5实施原则.. 5.1过程可控性原则. 5.2最小影响性原则. 6根服务风险仿真环境构建要求 6.1总体要求.. 6.2仿真网络搭建要求. 6.3网络拓扑编排要求. 6.4路由系统配置要求. 6.5DNS业务流量仿真要求, 6.6DNS系统管理数据仿真要求 6.7与现网对接要求. 7根服务风险仿真要求 7.1孤立式风险仿真要求 7.2致盲式风险仿真要求. 7.3消失式风险仿真要求 7.4劫持式风险仿真要求 参考文..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202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牵头起草单位:广州大学网络空间先进技术研究院、鹏城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

本文件参与起草单位: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互联网域名系统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电子集团第六研 究所、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计 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湖南合天智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姜誉、田志宏、张字、张伟哲、胡宁、仇品、苏申、孙彦斌、李树栋、余翔 湛、金舒原、濮灿、元峰、张宾、谢家贵、齐超、尚清涛、马迪、加雄伟、刘式颖、赵玉震、王晓 宇、贾召鹏、王东滨、陈松、李广措、崔宇.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202X 网络空间安全仿真互联网域名系统根服务风险仿真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互联网域名系统根服务仿真技术要求,包括根服务风险仿真环境构建要求、根服务风 险仿真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互联网域名系统根服务结构性风险分析,指定管理域的域名服务安全风险评估,以及 根服务规划、设计、建设等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YD/T 2135-2010 域名系统运行总体技术要求 YD/T XXXX-202X 互联网域名系统根服务风险评估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YD/T2135-2010、YD/TXXXX-202X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缩略语 下面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S 自治系统 Autonomous System BGP 边界网关协议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ccTLD 国家代码项级域 country code Top-Level Domain DNS 域名系统 Domain Name System EBGP 外部边界网关协议 Extermal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gTLD 通用项级域 general Top-Level Domain HTTP 超文本传输协议 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IANA 互联网数字分配机构 The Interm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 IP 网际互连协议 Intemet Protocol MED 多出口鉴别器 Multi-Exi-DISC NS 名称服务器 Name Server OSPF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路由协议 Open Shortest Path Firsi RR 资源记录 Resource Record TCP 传输控制协议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LD 顶级域 Top-Level Domain TTL 生存时间 Time-To-Live
YD/TXXXX202X 5实施原则 5.1过程可控性原则 仿真人员应按照项目管理要求,建立项目组长负责制,制定具体的仿真方案,达到仿真过程的可控.

5.2最小影响性原则 在接入现网DNS系统时,应采用最小影响原则,即首要保障DNS系统的稳定运行,不对现网正常 运行产生影响,必要时采用避开业务的高峰时间的方式进行解析请求测试.

6根服务风险仿真环境构建要求 6.1总体要求 域名系统的根服务风险来自于根服务的中心式管理,在某国家或地区根服务风险触发的前提下,该 区域内现有域名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为了对根服务风险进行仿真,应进行仿真网络搭建、网络拓扑编排、 路由系统配置等,并应在其中部署域名系统的业务数据、模拟DNS请求流量.

为了对根服务风险仿真进行全面的内容覆盖,在无需模拟权威域名解析时,仿真系统应接入现网, 触发的DNS业务流量直接从现网获取解析结果.

6.2仿真网络搭建要求 为了支撑对DNS根服务风险的仿真,应构建虚拟靶场网络,靶场网络应提供协议、设备、规模、业 务等层面的支撑能力,仿真网络搭建要求包括: a)协议层面:靶场网络应实现对主流网络协议的仿真,包括TCP/IP协议族,DNS、HTTP等应用层 协议,BGP、OSPF等路由协议,以支撑DNS业务及关联业务在仿真网络中的正常运行和接入现网的能 力; b)设备层面:靶场网络应支持对网卡、路由器、虚拟机的定制化配置,并支持对端系统包括根域 名服务器、权威域名服务器、递归服务器、解析客户端等DNS应用端的模拟,设备的系统安装配置可导 入,并应在靶场虚拟运行过程中实时接入控制: c)规模层面:靶场网络应支持仿真网络模拟不少于5个国家或地区,每个国家或地区支持不少于一 个自治系统的模拟,支持一定规模的仿真网络搭建(建议结点数不小于1000个,子网数不小于100个).

d)业务层面:DNS业务的模拟应覆盖根域名解析、权威域名解析、递归解析.

6.3网络拓扑编排要求 仿真网络拓扑结构的编排包括AS级拓扑编排和IP级拓扑编排,对应要求包括: a)AS级拓扑编排应明确仿真网络各AS间的拓扑连接关系,拓扑连接关系可由开源BGP路由数据获 得.

IP级拓扑编应排明确仿真网络各AS的骨干网结构,每个骨干网路由器通过二层交换机接一个C类地 址规模的子网,用于仿真接入网,并加载DNS业务服务器.

b)IP级拓扑依据开源测量获得.

每个AS模拟应不少于10个骨干网路由器,当测量数据所测网络规 模过大,则抽取所测拓扑结点个数为N的最大连通子图(这里N为应仿真的AS规模) 地址配置方面,为确保仿真业务接入现网时不存在地址冲突,仿真网络中的IP地址配置应采用私网 地址.

为简化路由配置,每个AS集中分配地址块(例如每个AS分配一个B类地址规模的网络),并在AS 内部进一步细分子网.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5. 100. 70 CCS L 79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代替YD/T] 互联网域名系统根区数据备份技术要求 Technicalspecifications of root zone data backup for Internet domain name system (草案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 XXXXX-XXXX 目次 前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备份数据来源和内容, 6根区数据备份技术要求 6.1根区数据备份存储格式 6.2根区数据备份时间间隔. 6.3从IANA根区数据源备份根区数据的技术要求 6.4从顶级域注册局根区数据源备份根区数据的技术要求 6.5从根服务器运行机构根区数据源备份根区数据的技术要求 6.5.1DNS查询. 6.5.2DNS完全区域传输. 附录A(资料性)从IANA根区数据源备份根区数据的操作方法 A.1HTTP下载 A.2DNS完全区域传输 附录B(资料性)从项级域注册局根区数据源备份根区数据的操作方法 附录C(资料性)从根服务器运行机构根区数据源备份根区数据的操作方法 C.1DNS查询... 10 C.2DNS完全区域传输.. 总服务平台 10
YD/T XXXXX-XXXX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 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互联网域名系统根服务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包括: - 《互联网域名系统根服务配置技术要求》 - 《互联网域名系统根服务风险评估技术要求》 《互联网域名系统根区数据备份技术要求》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牵头起草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鹏城实验室、广州大学网络空间先进技术研究 院.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 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 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互联网域名系统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山大学,中国 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所,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宇、张伟哲、姜誉、齐超、尚清涛、谢家贵、赵玉震、王晓宇、 刘式颖、马迪、王东滨、加雄伟、濮灿、元峰、金舒原、徐小琳、贾召鹏.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
YD/T XXXXX-XXXX 互联网域名系统根区数据备份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互联网域名系统根区数据备份的技术要求,包括互联网域名系统根区备 份过程中的数据存储格式和数据获取方法.

注:本文件不涵盖对备份数据的存储维护要求.

对存储维护的相关技术要求,如存储审 计、存储扩展、存储性能等方面,见YD/T3238-2017.

本文件适用于域名系统运行、维护、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7408-2005数据源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 YD/T2135-2010域名系统运行总体技术要求 IETF RFC 1034域名-概念和设施(Domain Names -Concepts and Facility) IETF RFC 4034DNS安全扩展资源记录(Resource Records for the DNS Security Extensions) IETF RFC 8499 DNS术语(DNS Terminology) 3术语和定义 YD/T2135-201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资源记录resourcerecord 域名系统中用于存储与域名相关的属性信息,简称RR.

每个域名对应的记录可能为空 或者多条.

域名的资源记录由名字(Name)、类型(Type)、种类(Class)、生存时间(TTL)、 记录数据(Rdata)等字段组成.

[来源:YD/T 2135-2010 3.1] 3.2 区zone 域名系统名字空间中面向管理的基本单元,通常是若干个域的集合.

[来源:IETF RFC 8499,7,有修改]
YD/TXXXXX-XXXX 3.3 根区root zone 域名系统名字空间树上的区,该区的项点(apex)是零长度标签(zero-lengthlabel).

[来源:IETFRFC 8499 7] 3.4 根区数据备份root zone data backup 从根区数据源将部分或全部根区数据备份到本地的过程.

3.5 根区数据源root zone data source 根区数据的网络位置和原始数据.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XFR:全区传送(Authoritative Transfer) DNS: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 DNSKEY:DNS公钥(DNS Public Key) DNSSEC:域名系统安全扩展(Domain Name System Security Extensions) DS:授权签名者(Delegation Signer) IANA:互联网数字分配机构(The Interm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 KSK:密钥签名密钥(Key SigningKey) NS:权威服务器名称(Authoritative Name Server) NSEC:不存在域名验证(NextSecure) RRSIG:资源记录签名(Resource Record Signature) SOA:权威起始信息(StartofAuthority) TLD:顶级域(Top-level Domain) ZSK:区签名密钥(Zone Singing Key) 5备份数据来源和内容 根区数据来源主要有三个:IANA、根服务器运行机构和顶级域注册局.

根区数据包括下列资源记录:根区权威起始信息资源记录(SOA记录)、根服务器的名 字与IP地址资源记录(NS、A和AAAA记录)、项级域权威服务器的名字与IP地址资源记录 (NS、A和AAAA记录)、根的DNSSEC公钥资源记录(DNSKEY记录)、顶级域的DNSSEC 授权签名者资源记录(DS记录)、验证不存在域名的资源记录(NSEC记录)和资源记录数 字签名资源记录(RRSIG记录).

上述资源记录类型的定义及功能按照IETFRFC1034的规定(SOA、NS、A、AAAA) 和IETFRFC4034的规定(DNSKEY、NSEC、DS、RRSIG).

6根区数据备份技术要求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5.240.30 CCS M 07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202X 互联网域名系统根服务风险评估技术要求 Technicalrequirementsforroot servicerisk assessment of Internetdomainnamesystem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2x-XX-XX发布 202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XXXX-202X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评估原则 5.1过程可控性原则 5.2最小影响性原则 6根服务风险分析与风险程度划分 6.1孤立式风险 6.2致盲式风险 6.3消失式风险 6.4劫持式风险 7根服务风险评估实施过程 6 7.1域名系统的体系结构 6 7.2准备阶段 7.3根服务风险测量评估方法 8根服务风险评估工作形式.. 8 附录A(资料性)根服务风险评估相关的参考测量方法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202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互联网域名系统根服务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包括: 一《互联网域名系统根服务配置技术要求》 一 《互联网域名系统根服务风险评估技术要求》 《互联网域名系统根区数据备份技术要求》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牵头起草单位:广州大学网络空间先进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鹏城实验室.

本文件参与起草单位: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互联网域名系统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 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所、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 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湖南合天智汇信息技 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姜誉、方滨兴、张宇、张伟哲、余翔湛、金舒原、濮灿、元峰、张宾、谢家 贵、齐超、尚清涛、马迪、加雄伟、刘式颖、赵玉震、王晓宇、贾召鹏、田志宏、孙彦斌、陈松、苏 申、李广措、曾德顺、李树栋、王东滨、崔宇、姜政伟、徐小琳、杨晨.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202X 互联网域名系统根服务风险评估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从推动实现安全可信的互联网域名系统根服务的角度,规定了互联网域名系统根服务风险评 估的方法和过程.

本文件适用于互联网域名系统根服务结构性风险分析,指定管理域的域名服务安全风险评估,以及 根服务规划、设计、建设等工作.

域名系统根服务包括根区数据管理与根解析服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31509-2015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实施指南 YD/T2135-2010域名系统运行总体技术要求 IETF RFC 8499 DNS术语(DNS Terminology) 3术语和定义 YD/T2135-2010、IETFRFC849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区zone 域名系统名字空间中面向管理的基本单元,通常是若干个域的集合.

[来源:YD/T2135-2010 3.1.9] 3.2 根区rootzone 域名系统名字空间树上的区,该区的顶点(apex)是零长度标签(zero-lengthlabel).

[来源:IETF RFC 8499.7] 也称为DNS根,它是没有父结点的区,因为它在DNS层次结构的项端(倒置的树).

根区包含 为找到顶级域所需要的全部信息.

[来源:ICANN根服务器系统咨询委员会文档RSSAC026v2.2] 3.3 根服务器root server 一个特别的任播实例,即一个响应根区内容查询的权威名字服务器.

也称为根权威服务器(root authoritative server).

[来源:RSSAC026v2 2] 3.4 根服务root service
YD/TXXXX202X 根服务器运营机构管理的任播实例提供的集体服务.

这些实例响应关于根区的DNS查询.

哪个实例来响应查询无关紧要.

具有相同版本根区数据的根服务器都提供等效的答案.

[来源:RSSAC026v2 2] 3.5 根区文件rootzonefile 根区按照一定格式存储的区文件.

[来源:区文件的定义见YD/T2135-2010,3.1.11] 3.6 孤立式风险isolationrisk 因某国家或地区(以下统称为“区域”)互联网被断开(如物理线路失效、路由信息发布失效等) 而导致该区域互联网域名解析服务受到影响的严重程度.

3.7 致盲式风险blindnessrisk 因存在根服务器通过访问控制配置来拒绝对某国家或地区指定范围的用户解析请求进行服务响应 面导致该区域互联网域名服务解析体系运行受到影响的严重程度.

消失式风险vanishingrisk 因存在对根区文件部分删除或纂改导致某国家或地区互联网域名所承载的网络服务不再被互联网 社会通过域名解析访问该区域对应的项级域名记录的严重程度.

劫持式风险hijackingrisk 因存在对根区文件某国家或地区项级域名记录募改而导致该区域互联网顶级域名解析服务被劫持 使该区域互联网域名解析服务受到影响的严重程度.

3.10 镜像根服务器mirrorrootserver 也称为根服务器的任播实例.

任播路由允许多个根服务器使用同一个IP地址,每个这样的根服务 器称为一个实例.

在各根服务器的任播实例之间没有层次结构,每个实例都有相同的授权级别.

[来源:RSSAC026v2,2] 3.11 递归服务器recursive server 也称为本地域名服务器,或缓存服务器,或递归解析服务器,或递归解析器.

它负责接受用户端 (解析器)发送的请求,然后通过向各级权成服务器发出查询请求获得用户需要的查询结果,最后返回 给用户端的解析器.

它配置根服务器信息来实现域名解析.

[来源:YD/T2135-2010,3.1.15,有修改] 3.12 互联网数字分配机构根IANAroot 在互联网数字分配机构发布的根区文件中包含的全球13个DNS根服务系统,简称IANA根.

3.13 根提示roothint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5. 100. 70 CCS L 79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代替YD/T] 互联网域名系统根服务配置技术要求 Technicalspecifications of root service configuration for Internet domain name system (草案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XX/TxXXXX-XXXX 目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根服务器上根服务配置技术要求 6递归服务器上根服务配置技术要求 附录A(资料性)主流DNS服务器软件上根服务配置方法 A.1BIND9.16配置根服务器 A.2Unbound1.12配置根服务器 A.3 NSD 4.3.4配置根服务器 附录B(资料性)主流DNS服务器软件上递归服务器使用根服务的配置方法 B.1BIND9.16配置递归服务器.

B.2Unbound1.12配置递归服务器 B.3KnotResolver5.2.1配置递归服务器, 附录C(资料性)主流DNS服务器软件本地根服务的配置方法 C.1BIND9.16配置递归服务器 C.2Unbound1.12配置递归服务器. 准信息服务平台
XX/T XXXXX-XXXX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 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互联网域名系统根服务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包括: 一 《互联网域名系统根服务配置技术要求》 《互联网域名系统根服务风险评估技术要求》 《互联网域名系统根区数据备份技术要求》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鹏城实验室、广州大学网络空间先进技术研究院, 北京邮电大学,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 有限公司,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互联网域名系统北京市工 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山大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所,国家计算机 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宇、姜誉、王东滨、张伟哲、齐超、尚清涛、谢家贵、赵玉震、 王晓宇、刘式颖、马迪、加雄伟、濮灿、元峰、金舒原、徐小琳、贾召鹏.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
XX/T XXXXX-XXXX 互联网域名系统根服务配置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在根服务器上根服务配置技术要求和在递归服务器上根服务配置技术要 求.

本文件适用于互联网域名系统运行、维护、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标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 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YD/T2135-2010域名系统运行总体技术要求术语 YD/T2586-2013域名服务系统安全扩展(DNSSec)协议和实现要求 IETF RFC1035域名-实现和规范(DomainNamesImplementation And Specification) IETF RFC 2826IAB关于唯一DNS根的技术评论(IAB Technical Comment on the Unique DNS Root) IETF RFC 5936DNS区域传输协议(DNS Zone Transfer Protocol AXFR) IETF RFC 7720DNS根名字服务协议与部署要求(DNS Root Name Service Protocol and Deployment Requirements) IETF RFC 7958根区的DNSSEC信任锚发布(DNSSEC Trust Anchor Publication for the Root Zone) IETF RFC 8499DNS语(DNS Terminology) IETF RFC 8806运行一个在解析器本地的根服务器(Running a Root Server Local to a Resolver) 3术语和定义 YD/T2135-201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根服务root service 根服务器运营机构管理的任播实例提供的集体服务.

这些实例响应有关根区域 的DNS查询.

具有相同版本根区数据的根服务器都提供等效的答案.

[来源:ICANN根服务器系统咨询委员会文档RSSAC026v2] 3. 2 根权威服务器root authoritative server 3
XX/T XXXXX-XXXX 提供根服务的权威服务器,简称根服务器(RootServer).

[来源:YD/T2135-2010] 3.3 递归服务器recursive server 递归服务器也被称为本地域名服务器或缓存服务器,递归服务器配置根服务器信息来实 现域名解析.

[来源:YD/T2135-2010] 3.4 根服务配置root service configurations 为实现根服务,在根服务器和递归服务器上进行的配置.

3.5 根提示roothint 包含根服务器的名称和IP地址,递归服务器以此引导域名解析过程.

[米源:IETF RFC 8499] 3. 6 根区root zone 域名系统名字空间树上的区,该区的顶点(apex)是零长度标签(zero-lengthlabel).

[米源:IETF RFC 8499] 3. 7 根区文件root zone file 根区按照一定格式存储的区文件.

[米源:YD/T2135-2010] 3.8 信任锚trustanchor 一个预先配置的DNSKEY资源记录或者DNSKEY资源记录的散列值(DS资源记录).

一 个支持DNSSEC的解析服务器可以使用这个公钥或者散列值作为信任链的起始点.

此外,解 析服务器应该通过DNS协议之外的安全可信的方法获得信任锚的初始值.

[米源:YD/T 2586-2013] 息服务平台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XFR:全区传送(Authoritative Transfer) DNS:域名系统(Domain NameSystem) DNSSEC:域名系统安全扩展(DNSSecurityExtension) DS:授权签名者(Delegation signer) IANA:互联网数字分配机构(The Intem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 IP:网际互连协议(Intemet Protocol)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3.030 CCS M21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X 移动互联网智能家居系统跨平台接入认证技术 要求 Mobileinternet andsmarthomesystem-Cross-platform access andauthenticationtechnicalrequirement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202□-□□-□□发布 202□-□□-□□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TxXXXXXXXX 目次 前 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应用终端跨平台接入概述. 5.1跨平台接入场景.. 5.2跨平台接入协议栈与总体流程 5.3跨平台接入应用终端类型划分 6跨平台认证总体方案.... 6 6.1基本要求, 6.2认证凭证. 6.3网络架构. 6 7传输协议.

7.1通用要求.

7.2 CoAP协议 7.3MQTT协议 8蓝牙分片协议.. 8.1蓝牙分片协议概述.

8.2帧格式定义. 8.3传输流程.. 91型与11型应用终端配置和认证. 8 9.1I型应用终端配置 8 9.2II型应用终端配置 22 9.3配网前认证 24 9.4端云连接... .28 9.5配网后认证 28 9.6设备注册... .31 101II型应用终端配置和认证. 34 10.1蓝牙Mesh子设备配置和认证. 34 10.2其他III型应用终端配置和认证. 46 11应用终端接入.. 46 11.1接入流程.. 46 11.2接口定义.. 48 附录A(规范性)证书格式.... 51 A.1根证书格式.

51 A.2中间证书格式, 51 A.3设备证书格式, 52 A.4云平台证书格式, 52
XX/TXXXXXXXXX 附录B(规范性)安全协商协议. B.1SPEKE安全协商协议.

B.2J-PAKE安全协商协议 58 B.3ECDH安全协商协议. 69 B.4基于PIN的ECDH安全协商协议 63 参考文献.... 69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TX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北京 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 司、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杭 州涂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荣耀终端有限公司、郑州信大捷安信息 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中海企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青岛聚好联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庞帅、高宏、黎卓芳、黄一宏、黄继、李井伟、茹昭、罗朝明、董建利、陈 灿峰、葡冰、张元星、徐龙杰、刘大鹏、安勃、朱红儒、马龙飞、井皓、李志伟、王跃东、李峰、贾 景润、张国鹏、虞小伟、刘建、温锋、张文博、邵光达、刘加、王焕丽、陆志宏、陈逸泽、李杰强、 全湘榕、谢秀珍、武乐、张振、陈志远、高伟、王先庆、王淼、苏湘、吕小强、张军、解荣康、韩梅、 郭涛、郭宁、杨斌、陆营川、潘潇、刘为华、刘献伦、康亮、李辉、王亚忠、牛博、陈挺、吴术霞、 黄德俊、董征.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1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5.030 CCS M 10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面向SIM卡远程配置的国家商用密码算法 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national mercial cipher algorithm for SIM card remote conf igurat ion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XXXXXXXXX 目次 前 IV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5 4缩略语. 5系统框架.

10 5.1角色 11 5.2各角色技术要求.

11 5.3接口.... 13 5.4Profile的保护和数据传输. 14 5.5安全概述.

17 6流程....... 61 6.1远程配置流程.

61 6.2本地签约数据管理.

43 6.3本地eUICC管理. 43 6.4设备与eUICC 初始化流程.. 43 6.5通知.. 43 6.6 SM-DS . 43 7数据元素.. 43 7.1 eUICC信息... 43 7.2签约数据文件元数据 43 7.3加密密钥. 43 7.4证书 44 8接口功能.

55 8.1概述 55 8.2运营商和eUICC接口功能(ES6) 56 8.3SM-DP和eUICC接口功能(ES8) .57 8.4LPA和SM-DP接口功能(ES9) 09 8.5LPA和eUICC接口功能(ES10x) 67 8.6LPA和SM-DS接口功能(ES11) 77 8.7 eUICC 上的 LUI (LUIe). 78 9技术流程. 9.1相互认证(SCP11,SCP03t) 9.2签名验签 79 9.3密钥交换 79 10国密API要求.
YD/TX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 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中电华大电子设计有限责任公司、郑州信大捷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 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红梅、乐祖辉、刘扬、袁巧、刘为华.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
YD/TXXXXXXXXX 面向SIM卡远程配置的国家商用密码算法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面向消费电子设备的远程SIM配置在使用国家商用密码算法(以下简称国密算法, 包括GB/T32905、GB/T32907、GB/T32918)时的技术要求,即在eUICC生态环境中加入国密算法 后对于生态环境中各角色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支持国密算法的eUICC、CI、支持LPAd的设备、SM-DP和SM-DS的开发.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T32905信息安全技术SM3密码杂凑算法 GB/T32907信息安全技术SM4分组密码算法 GB/T32918(部分)信息安全技术SM2椭圆曲线公钥密码算法 GM/T0056-2018多应用载体密码应用接口规范 YD/TXXXX-202X面向消费电子设备的远程SIM配置平台技术要求 YD/TYYYY-202X面向消费电子设备的支持远程SIM配置的嵌入式通用集成电路卡(eUICC)技术要 求 YD/TZZZZ-202X面向消费电子设备的支持远程SIM配置的终端技术要求 ISO/IEC7816-4:2020识别卡.集成电路卡.第4部分:组织、安全和交互命令(Identification cards -- Integrated circuit cards - Part 4: Organization security and mands for interchange) GPCSPE034全球平台智能卡技术规范V2.3.1(GlobalPlatformTechnology Card Specification Version 2.3.1)技术卡规范 NISTSP80038B分组密码操作模式建议用于身份验证的CMAC模式(RemendationforBlock Cipher Modes of Operation: the CMAC Mode for Authentication) 息服务平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远程SIM配置remoteSIMprovisioning 下载、安装、激活、去激活以及删除在eUICC上的profile.

3. 1. 1
YD/TXXXXXXXXX 运营签约数据文件operationalprofile 运营商配置于eUICC上的数据以及应用的组合,应支持与相应运营商的签约以及允许建立移动网络的 连接.

应用也可包含于运营签约数据文件以提供非通信类的业务.

3. 1. 2 测试签约数据文件testprofile 配置于eUICC上的数据以及应用的组合,可为测试设备提供连接能力,用于设备以及eUICC的测试.

测试签约数据文件不应存储任何运营商的凭证.

3.1.3 签约数据文件元数据metadataofprofile 有关用于本地签约数据文件管理目的的配置文件的信息.

3. 1. 4 签约数据文件包profilepackage 使用可互操作的描述格式的个性化签约数据文件,传输到eUICC以加载和安装配置文件.

3. 1. 5 绑定签约数据文件包boundprofilepackage 已加密链接到特定eUICC的受保护的签约数据文件包.

3.1.6 签约数据文件策略规则profilepolicyrule 定义在发生特定情况时对签约数据文件执行操作的资格或规则.

3. 1. 7 RSP服务器 RSP server 签约管理发现服务器(SM-DS)或签约管理数据准备服务器(SM-DP).

3.1.8 激活码activation code 由运营商/服务提供商向最终用户发布的信息,用于最终用户请求下载和安装签约数据文件.

3.1.9 激活码令牌tokenofactivationcode 由运营商/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激活码信息的一部分,用于引用订阅.

3. 1. 10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3. 040. 40 CCS M36 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演进分组系统(EPS)网络设备安全保障要 求演进基站(eNB) Security assurance specification (SCAs) for the evolved node B (eNodeB)network product class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X 目次 前 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4概述.... 5基站设备特有的安全功能性需求和测试用例. 5.1概述...... 2 5.23GPP标准中的基站设备安全功能性需求和测试用例 5.2.1控制面数据的机密性保护. 2 5.2.2控制面数据的完整性保护 5.2.3eNB对用户面数据的加密和解密.

5.2.4用户面数据的完整性保护. 5.2.5AS保护算法选择 3 5.2.6校验RRC信令的完整性. 5.2.7选择EIA0. 5.2.8eNB密钥更新.

5.2.9X2切换的降级保护.. 5.2.10eNB切换过程中的AS保护算法的选择 5.2.11eNB对下行RRC和UP数据的加密 5.2.12映射UE的NR安全能力.. 8 5.2.13UE的NR安全能力仅发送到SgNB. 9 5.2.14在X2切换过程中目标eNB获得NR安全能力的降级保护 10 5.3技术基线. 11 5.4操作系统. 11 5.5Web服务器. 5.6网络设备, 11 6基站设备加固安全. 7基站设备特定的基本脆弱性测试需求 11
YD/T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是移动通信系统网络设备安全要求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和名称预计如下: a)YD/T3807《移动通信网络设备安全保障通用要求》: b)YD/TXXXX《演进分组系统(EPS)网络设备安全保障要求演进基站(eNB)》: c)YD/T3948《演进分组系统(EPS)网络设备安全保障要求移动性管理实体(MME)》; d)YD/TXXXX《演进分组系统(EPS)网络设备安全保障要求分组数据网网关(PGW)》.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中兴 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荣、胡力、杨红梅、陆伟、游世林、余万涛、刘宇泽、庄小君、高枫.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11
YD/T xXXX-XXXX 演进分组系统(EPS)网络设备安全保障要求演进基站(eNB)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移动通信网络中演进基站(eNB)设备的安全保障目标,描述了其需求,并 给出了测试用例.

本文件适用于演进分组系统演进基站设备安全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 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YD/T3807-2020移动通信网络设备安全保障通用要求 3GPP TR 21.905 3GPP 规范词汇表(Vocabulary for 3GPP Specifications) 3GPP TS 33.401v16.0.0 3GPP系统架构演进:安全架构(3GPP 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 (SAE); Security architecture) 3GPP TS 33.501v16.0.0 5G系统安全架构和流程(Security architecture and procedures for 5G system) 3GPP TS 33.9263GPP网络设备安全保障要求威胁和重要资产(Security Assurance Specification (SCAS) threats and critical assets in 3GPP network product classes )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3GPP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AES 高级加密标准 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 AS 接入层 Access Stratum EIA EPS完整性保护算法 EPS Integrity Algorithm EPS 演进的分组系统 Evolved Packet System eNB 4G基站 Envolved Node B MAC-1 完整性消息认证码 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 for Integrity MeNB 主eNB Master eNB MME 移动性管理实体 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 NR 新无线接入技术 New Radio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5.110 CCS M11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X 工业互联网软件定义的工厂内网络转发 层模型与技术要求 Industrial Internet Software defined factory network -Forwarding model and technicalrequirements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XXXXX-XXXX 目次 前 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转发模型 6解析器技术要求 6.1解析元组 6.2解析方式 7匹配-动作流水线技术要求 8调度器技术要求 8.1概述. 8.2队列调度方式, 8.3队列调度方式分类 8.4调度器模型 8.5队列调度方式选择要求 9可编程技术要求 10南向接口技术要求 附录A(资料性)调度器示例, A.1概述... A.2队列管理模块 A.3单队列整形 A.4时间门控制 A.5多队列整形 A.6 MAC 控制. 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YD/TXXXX《工业互联网软件定义的工厂内网络转发层模型与技术要求》与YD/TXXXXX《工业互 联网软件定义的工厂内网络架构与总体技术要求》、YD/TXXXXX《工业互联网软件定义的工厂内网 络管理层模型与技术要求》、《工业互联网软件定义的工厂内网络接口与技术要求》(待发布)共 同构成软件定义的工厂内网络系列标准.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 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波士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海 信通信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东北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北京交通 大学、重庆大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于海斌、曾鹏、李栋、俞雪婷、李志博、刘金娣、杨明、张恒升、陈洁、刘鹏、 李斌、楚俊生、李锉、陈凯、李红、李松、朱海龙、白钰、雷为民、邓庆绪、王恒、杨冬、蔡岳平、郭 小龙、耿亮、程远.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1
YD/T XXXXX-XXXX 工业互联网软件定义的工厂内网络转发层模型与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基于软件定义的工厂内网络的转发模型、解析器技术要求、匹配-动作流水线技术要 求、调度器技术要求、可编程技术要求和南向接口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工厂测量、监视与控制的软件定义工业通信网络转发层设备.

是基于软件定义的工厂 内网络转发层产品研制、设计、生产、测试、验收和采购的主要技术依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IEEE802.1QbuIEEE局域网和城域网标准网桥和桥接网络修订26:帧抢占(IEEEStandardfor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 Bridges and Bridged Networks - Amendment 26: Frame Preemption) IEEE802.1QbvIEEE局域网和城域网标准网桥和桥接网络修订25:排定流量增强(IEEE Standard for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 - Bridges and Bridged Networks -- Amendment 25: Enhancements for Scheduled Traffic) IEEE802.1QavIEEE局域网和城域网标准虚拟桥接局域网修订12:时间敏感数据流转发和排队增 强 ( IEEE Standard for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 - Virtual Bridged Local Area Networks Amendment 12: Forwarding and Queueing Enhancements for TimeSensitive Streams)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软件定义网络softrare definednetwork:SDN 网络设备管理层与数据层分离的、硬件标准化、软件平台化、信息中心化的新型网络架构.

3.2 软件定义的工厂内网络software definedfactory network 运用软件定义网络技术,打破传统工业网络分层隔离的网络架构,将IT网络和OT网络融合构建的全 互联、扁平化、灵活化的工业网络.

3.3 南向接口southboundinterface 连接管理器和交换机,用于管理器和交换机之间信息的交互 3.4 北向接口northbound interface 连接管理器和用户应用,用于管理器和用户应用之间信息的交互.

3.5 U/N接口user/network interface 用于连接用户管理器和网络管理器的接口.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BS:基于信用的流量整形(Credit-Based Shaping)
YD/TXXXXX-XXXX DSCP:差分服务代码点(Differentiated Services Code Point) FIFO:先入先出(First In First Out) FP:皖抢占(Credit-Based Shaping) IP:互联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 IT: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LSTF:最小截止时间优先(Least Slack-Time First) MAC: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 OT:操作技术(Operation Technology) 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SDFN:软件定义的工厂内网络(Software Defined Factory Network) SDN: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SP:严格优先级(Strict Priority) TAS:时间敏感整形(Time-Aware Shaper) TBF:令牌桶过滤器(Token Bucket Filter) TCP: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Protocol)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Protocol) WFQ:加权公平队列(Weighted Fairness Queueing) WRR:加权循环队列(Weighed Round Robin) 5转发模型 交换机的转发模型采用流水线的模型,将转发设备处理数据的过程进行抽象和重定义,数据处理单 元对数据的处理抽象成匹配和执行匹配-动作表的过程,包头的解析抽象成解析器,将流水线处理过程 中需要记录的数据抽象为元数据总线,对缓存的发送数据的数据流管理功能抽象成调度器.

设备转发模 型见图1.

转发模型包括的主要模块如下: 解析器:解析分组数据的关键字段,将分组数据转化成元数据,见第6章内容; 匹配动作单元:根据元数据关键字段查找流表匹配项,按照匹配项的动作进行元数据操作, 见第7章内容: 元数据:在流水线内存储数据信息: 调度器:对缓存在队列中的发送数据的顺序进行调度,见第8章内容: 流表配置接口:对流表进行配置管理的接口; 调度器配置接口:对调度器进行配置的接口.

: 南向接口代理:南向接口代理实现交换机与管理器南向接口的适配,负责解析南向接口的指 令,并调用对应的接口对交换机进行相应操作.

接口代理 流表配置接口 调度器配置接口 解析器 流水线 调度器 元数据 一动作单元 元 一动作单元 配 配 配 匹 匹 图1转发模型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5.110 CCS M11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X 工业互联网软件定义的工厂内网络管理 层模型与技术要求 Industrial Internet-Software defined factory network-Management model and technicalrequirements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 xXXXXX-XXXX 目次 前 言 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软件定义的工厂内网络管理层模型 6管理器功能要求. 6.1用户管理器功能要求 6.1.1用户应用管理功能 3 6.1.2传输需求管理功能 6.2网络管理器功能要求.. 6.2.1网络拓扑管理功能 6.2.2网络设备管理功能 6.2.3终端设备管理功能 6.2.4流量信息统计功能 6.2.5用户安全管理功能 6.2.6多协议组网功能 6.2.7网络动态重构功能. 6.2.8确定性保障功能.. 6.2.9网络配置管理功能 6.2.10告警和故障管理功能 6.2.11历史数据及日志管理功能 7管理器北向接口技术要求, 7.1北向接口技术总体要求 7.2北向接口适配技术要求 7.3北向接口协议技术要求 8管理器U/N接口技术要求 9管理器南向接口技术要求 5 9.1南向接口适配技术要求 9.2南向接口协议技术要求 9.3流表配置要求.... 9.3.1流表时效配置要求 9.3.2流表优先级配置要求 9.4队列调度配置要求 10多管理器协同技术要求
YD/TX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YD/TXXXX《工业互联网软件定义的工厂内网络管理层模型与技术要求》与YD/TXXXXX《工业互 联网软件定义的工厂内网络架构与总体技术要求》、YD/TXXXXX《工业互联网软件定义的工厂内网 络转发层模型与技术要求》、《工业互联网软件定义的工厂内网络接口与技术要求》(待发布)共 同构成软件定义的工厂内网络系列标准.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 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波士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海 信通信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东北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北京交通 大学、重庆大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于海斌、曾鹏、李栋、俞雪婷、李志博、刘金娣、杨明、张恒升、陈洁、刘鹏、 李斌、楚俊生、李锉、陈凯、李红、李松、朱海龙、白钰、雷为民、邓庆绪、王恒、杨冬、蔡岳平、郭 小龙、耿亮、程远.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1
YD/T XXXXX-XXXX 工业互联网软件定义的工厂内网络管理层模型与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基于软件定义的工厂内网络的管理层模型、管理器功能要求、管理器北向接口技术要 求、管理器U/N接口技术要求、管理器南向接口技术要求和多管理器协同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工厂测量、监视与控制的软件定义工业通信网络管理层设备.

是基于软件定义的工厂 内网络管理层产品研制、设计、生产、测试、验收和采购的主要技术依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YD/TXXXXX-20XX工业互联网软件定义的工厂内网络架构与总体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network:SDN 网络设备管理层与数据层分离的、硬件标准化、软件平台化、信息中心化的新型网络架构.

3.2 软件定义的工厂内网络software definedfactory network 运用软件定义网络技术,打破传统工业网络分层隔离的网络架构,将IT网络和OT网络融合构建的全 互联、扁平化、灵活化的工业网络.

3.3 南向接口southboundinterface 连接管理器和交换机,用于管理器和交换机之间信息的交互.

3. 4 北向接口northbound interface 连接管理器和用户应用,用于管理器和用户应用之间信息的交互.

3.5 U/N接口user/network interface 用于连接用户管理器和网络管理器的接口.

信息服务平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PI: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Interface CPU: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 IP: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 MAC: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 REST:表现层状态转移(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 SDN: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TCP: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Protocol)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 5软件定义的工厂内网络管理层模型
YD/TXXXXX-XXXX 软件定义的工厂内网络管理层为软件定义的工厂内网络逻辑上集中的控制实体.

管理层包括用户管 理器和网络管理器,两种管理器物理上可以集成在一起,作为管理器使用,也可以物理上分开形成独立 的用户管理器和网络管理器.

无论采用上述哪种方式,管理层逻辑上的各功能单元的抽象模型都是一致 的.

软件定义的工厂内网络管理层模型如图1所示,包括北向接口单元、应用需求管理单元、用户层适 配单元、U/N接口、网络应用单元、管理器核心单元、南向接口适配单元、南向接口单元和网络实体抽 象单元.

软件定义的工厂内网络管理层架构 用户管理器 北向接口 北向接口适配 用户应用管 传输需求管理 理 收发设备 数据流民性 传输需求 数据流配置 U/N接口 网络管理器 网络实体抽 网络应用 象 网络动必重构 确定性保障 多协这相网 其他展应用 管理器核心 网络扑管理 网络设备管理 终端设备管理 流量信息统计 网络配置管理 用户安全管理 告警故障管理 历更数据及日 志管理 其他管理模块 南向接口适配 南向接口 图1软件定义的工厂内网络管理层模型 管理层架构中各单元的功能如下.

北向接口单元北向接口单元是管理器连接用户应用的接口,负责与用户层的用户应用进行数据收 发设备信息、数据流属性信息、传输需求信息、数据流配置信息的交互.

北向接口单元应能够支持一种 及以上的北向接口协议,且与用户层应用支持的北向接口协议相匹配.

络实体抽象单元的适配功能单元,负责对从北向接口获取到的数据流收发设备信息、数据流属性信息、 传输需求信息进行提取,并完成与传输需求管理单元信息的适配处理.

用户应用管理单元:用于用户应用的身份注册认证和管理.

传输需求管理单元:用于存储、更新和维护通过北向接口获取到的网络中的数据流收发设备信息、 数据流属性信息、传输需求信息和数据流配置信息.

U/N接口单元:为可选单元,当网络管理器和用户管理器为两个物理上独立的实体设备时才会存在, 用于网络管理器和用户管理器之间信息的交互.

网络应用单元:网络应用单元为软件定义的工厂内网络应用服务的主体,宜包括:网络动态重构功 能应用、确定性保障功能应用、多协议组网功能应用,并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增减网络应用.

网络应用 单元获取数据流属性和传输需求等信息,根据需求执行对应的网络应用程序,调用核心功能单元,生成 数据流传输路径、调度策略和配置方式.

管理器核心单元:管理器核心单元是管理器中各基本功能模块的合集,应包括:网络拓扑管理、网 络设备管理、终端设备管理、流量信息统计、网络配置管理,宜支持用户安全管理、告警和故障管理、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5.110 CCS M11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X 工业互联网软件定义的工厂内网络架构 与总体技术要求 Industrial Internet -Software defined factory network -Architecture and general technicalrequirements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XXXXX-XXXX 目次 前 言 I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软件定义的工厂内网络架构 5.1软件定义的工厂内网络层次模型 5.2软件定义的工厂内网络架构 5.3设备类型 5.4接口类型, 6软件定义的工厂内网络基本要求, 6.1网络拓扑要求 6.2通信协议要求 6.3数据流要求 6.3.1概述, 6.3.2数据流类型 6.4时间同步要求.

6.5TSN网络兼容性要求. 7软件定义的工厂内网络总体技术要求 5 7.1概述.... 7.2软件定义的工厂内网络管理层要求 7.3软件定义的工厂内网络转发层要求 5 7.4软件定义的工厂内网络接入技术要求, 5 7.5软件定义的工厂内网络北向接口技术要求 6 7.6U/N接口技术要求. 7.7软件定义的工厂内网络南向接口技术要求 1111 8 7.8设备即插即用 7.9网络动态重构 7.10多协议混合组网 7.11确定性传输保障 附录A(资料性)TSN网络兼容性.

A.1概述... A.2TSN协议... A.3软件定义的工厂内网络对TSN网络协议兼容方式 A.3.1兼容方式类型 A.3.2单交换机类别协议兼容方式 A.3.3多交换机协商类别协议 附录B (资料性)设备即插即用技术. B.1概述..
YD/TXXXXX-XXXX B.2设备接入过程.

11 B.3设备接入通报过程 11 B.4设备信息注册过程 11 B.5网路构建过程.

11 附录C(资料性)网络动态重构技术. 附录D(资料性)多协议混合组网技术 14 D.1概述...... D. 2 PROFINET 工业以太网组网配置 附录E(资料性)确定性传输保障技术, 19 E.1概述... 19 E.2运行流程 61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YD/TXXXXX《工业互联网软件定义的工厂内网络架构与总体技术要求》与YD/TXXXXX《工业互联 网软件定义的工厂内网络转发层模型与技术要求》、YD/TXXXXX《工业互联网软件定义的工厂内网 络管理层模型与技术要求》、《工业互联网软件定义的工厂内网络接口与技术要求》(待发布)共 同构成软件定义的工厂内网络系列标准.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 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波士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海 信通信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东北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北京交通 大学、重庆大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于海斌、曾鹏、李栋、俞雪婷、李志博、刘金娣、杨明、张恒升、陈洁、刘鹏、 李斌、楚俊生、李锉、陈凯、李红、李松、朱海龙、白钰、雷为民、邓庆绪、王恒、杨冬、蔡岳平、郭 小龙、耿亮、程远.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1
YD/TXXXXX-XXXX 工业互联网软件定义的工厂内网络架构与总体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基于软件定义的工厂内网络的网络架构、基本要求、总体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工厂测量、监视与控制的软件定义工业通信网络系统.

是基于软件定义的工厂内网络 系统设计、搭建、验收、检验的主要技术依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YD/TAAAA-20XX工业互联网软件定义的工厂内网络管理层模型与技术要求 YD/TBBBB-20XX工业互联网软件定义的工厂内网络转发层模型与技术要求 IEC 61784 工业通信网络(Industrial munication networks) IEEE 802.1QIEEE局域网和城域网标准网桥和桥接网络(IEEE Standardfor Local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 -- Bridges and Bridged Networks) IEEE 802.1QbuIEEE局域网和城域网标准网桥和桥接网络修订26:皖抢占(IEEE Standard for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 Bridges and Bridged Networks Amendment 26: Frame Preemption) IEEE802.1QbvIEEE局域网和城域网标准网桥和桥接网络修订25:排定流量增强(IEEE Standard for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 -- Bridges and Bridged Networks -- Amendment 25: Enhancements for Scheduled Traffic) IEEE 802.1QcaIEEE局域网和城域网标准网桥和桥接网络修订24:路径控制和预留(IEEE Standard for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 -- Bridges and Bridged Networks -- Amendment 24: Path Control and Reservation) IEEE802.1AS一IEEE局域网和城域网标准桥接局域网时间敏感应用时间和同步(IEEE Standard for Local ani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 -- Timing and Synchronization for Time- Sensitive Applications in Bridged Local Area Networks) IEEE802.1QatIEEE局域网和城域网标准虚拟桥接局域网修订14:流预留协议(IEEE Standard for Local and Metropoiitan Arca Networks -- Virtual Bridged Local Area Networks Amendment 14: Stream Reservation Protocol (SRP).) IEEE802.1QavIEEE局域网和城域网标准虚拟桥接局域网修订12:时间敏感数据流转发和排 队增强(IEEE Standard for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 -- Virtual Bridged Local Area Networks - Amendment 12: Forwarding and Queueing Enhancements for Time-Sensitive Streams) IEEE 802.3以太网标准集(Standard for Ethernet)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工业控制网络industrialcontrolnetwork:1CN 连接ICS设备的网络,一个工厂可能同时存在不同的ICN,他们可能与远程设备和工厂外部资源相连 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