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 ( 第 86 页)

ICS 33. 060 CCS M36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020x××x 5G网络切片端到端网络切片模板(NST)技术 要求 Technicalrequirement of 5G E2E network slice template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2X-XX-X×发布 202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202xxxxx 目次 目 次 前 言 I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缩略语 4. 概述 5. 网络切片模板信息模型 5.1. 网络切片模板NRM信息模型 5.2. NST信息模型 5.2.1. NST 5.2.2. NstDf 5. 2.3. Capability 5.2.4. ServiceProfile 5.3. NSST信息模型 5.3. 1. NSST 6 5.3.2. NsstDf 5. 3.3. Capability 5.3.3. 1. 核心网SliceProfile 5. 3.3. 2. 承载SliceProfile 10 5. 3. 3. 3. 无线SliceProfile 01 6.网络切片模板语法定义 II 6.1.TOSCA模板概述 11 6. 1.1. NST模板文件定义, 12 6.1.2. NSST模板文件定义. 13 6.2. JSON模板概述, 13 6. 2. 1. NST模板文件定义 14 6. 2. 2. NSST模板文件定义.

16 附录A (资料性附录)网络切片模板示例 20 参考文献
YD/T 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 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5G网络切片”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及名称预计如下: 一一5G网络切片通信服务管理功能(CSMF)技术要求 一一5G网络切片管理功能(NSMF)技术要求 一5G网络切片管理功能(NSMF)与核心网切片子网管理功能(CN-NSSMF)接口技术要求 -5G网络切片管理功能(NSMF)与接入网切片子网管理功能(AN-NSSMF)接口技术要求 -YD/T4291-20235G网络切片管理功能(NSMF)与基于切片分组网(SPN)的承载网切片子 网管理功能(TN-NSSMF)接口技术要求 一一5G网络切片通信服务管理功能(CSMF)与网络切片管理功能(NSMF)接口技术要求 一一5G网络切片管理功能(NSMF)与核心网切片子网管理功能(CN-NSSMF)接口技术要求 一5G网络切片管理功能(NSMF)与接入网切片子网管理功能(AN-NSSMF)接口技术要求 一一5G网络切片编到编网络切片模板(NST)技术要求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 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上海诺 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毛斌宏、阳志明、田海波、董国珍、周平利、李响、郭楚怡、侯乐、李德 屹、李世涛、樊兆宾、李文璟、胡亚希、巨满昌、祝伟宏、李钢、李笑昕、李欣蔚.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ⅡI
YD/T 202×xxxx 5G网络切片端到端网络切片模板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5G网络切片端到端网络切片模板技术要求,包括端到端网络切片模板的信息模 型、切片模板语法等信息.

本文件适用于网络切片模板的规划设计与生命周期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3GPP 第三代移动通信伙伴计划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cct 5GC 5G核心网 5G Core Network JSON JavaScript 对象简谱 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 NFV 网络功能虚拟化 Network Functions Virtualization NRM 网络资源模型 Network Resource Model NSD 网络服务描述符 Network Service Descriptor NST 网络切片模板 Network Slice Template NstDf 网络切片模板部署属性 NST Deployment Flavour NSST 网络切片子网模板 Network Slice Subnet Template NsstDf 网络切片子网模板部署属性NSST DeploymentFlavour TOSCA 云应用拓扑编排标准 Topology Orchest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Cloud Applications VNF 虚拟化网络功能 Virtualized Network Function 4. 概述 端到端切片模板NST用于描述网络切片于网模板NSST的组成及其网络组网关系,提供网络切 片模板具备的网络能力相关的信息.

网络切片模板NST由NSMF负责创建,网络切片子网模板NSST 由NSSMF负责创建,并分别用于网络切片、网络切片子网实例化部署.

网络切片模板NST应包含以 下对象: a)网络切片子网模板NSST,网络切片模板构成的基本要素,分别包含一个或多个核心网、承 载网、无线网子切片模板: b)NST部署参数nstDf,用于NST模板实例化部署时的部署参数,一般提供一定的网络能力 范围供网络切片实例化部署时选择.

网络切片实例NSI最终由网络切片模板及输入的网络 切片模板部署参数共同确定: c)核心网切片子网模板CN-NSST,一般包含一个或多个NSD,用于描述核心网切片子网模板 所包含的网络服务及其虚拟化网元模板信息: d)无线网切片子网模板RAN-NSST,具体参数内容待研究讨论后补充,参数暂作为可选.

网络切片模板NST的构成示意图如下图1所示: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33. 060. 99 CCS M 36 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5G移动通信网小区广播业务设备测试方法 Test methods of equipment for cell broadcast service based on 5G mobile municationnetwork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X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4测试方法. 4.1测试环境.. 4.2测试环境说明. 4.3测试环境设备.

4.4测试仪表要求. 4.5测试的前提条件 5测试内容. 5.1业务流程测试. 5.2UE测试. 5.3性能测试--广播消息端到端时延, 5.4CBCF操作维护测试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5G小区广播业务系列标准之一.

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和名称如下: b)YD/TXXXX5G移动通信网小区广播业务设备测试方法.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 股份有限公司、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 限公司、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高通无线通信技术(中国)有限公 司、四川天邑康和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联发博动科技(北京)有限 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岚、王庆扬、李路鹏、梁爽、周星月、杨帆、方海鹏、张科峰、王丽君、 王春萌、张晶、乔永团.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11
YD/TXXXX-XXXX 5G移动通信网小区广播业务设备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5G移动通信网小区广播业务的端到端设备的业务流程测试、UE测试和CBCF 操作维护测试等.

本文件适用于支持5G移动通信网小区广播业务的端到端设备的研发、设计和测试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YD/TXXXX-XXXX5G移动通信网小区广播业务设备技术要求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AMF 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 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 CBCF 小区广插中心功能 Cell Broadcast Center Function CBE 小区广播设备 Cell Broadcast Entity gNB 5G基站 Next Generation Node B RAN 无线接入网络 Radio Access Network TAI 跟踪区标识 Tracking Area Identity UE 用户设备 Equipment 4测试方法 4.1测试环境 UE AMF N5e ng (R)AN N2 CBCF CBE UE AMF N5e 图1测试环境架构图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33.060 CCS M36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5G移动通信网小区广播业务设备技术要求 Technicalrequirement of equipment for cellbroadcast service based on5Gmobilemunicationnetwork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2X-XX-X×发布 202×-××-××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 目次 前 言 II 1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4网络架构. 5网络设备功能要求 5. 1 PWSIWF 5.2 CBCF . 5.3 CBC 5. 4 AMF 5 5.5 gNB . 5 5.6 UE.. 错误!

未定义书签.

6网络接口协议要求. 6 6.1协议栈, 6.2 SBc接口. 6.3 N50接口. 6.4N2接口. 6.5Uu接口. 7业务流程.

7.1概述. 8 7.2预警消息投递流程, 7.3预警消息取消流程 8性能指标要求. 12 9备份要求. 12 10CBC/CBCF操作维护与网络管理要求 12 10.1操作维护界面 12 10.2统计记录及存储消息显示 13 10.3系统测试及障碍恢复 13 10.4状态监视及告警要求 13 10.5软、硬件更新 11定时和同步要求.

13 参考文献 15
YD/T ×××x. -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 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5G小区广播业务系列标准之一.

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和名称如下: a)YD/TXXXX5G移动通信网小区广播业务设备技术要求: b)5G移动通信网小区广播业务设备测试方法.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 讯股份有限公司、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OPPO广东移动 通信有限公司、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高通无线通信技术(中 国)有限公司、四川天邑康和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公司、浪潮软件科 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路鹏、王庆扬、梁夷、王海梅、李光磊、张科峰、方海鹏、周星月、王 春萌、徐鹏、王紫程.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 xxxx 5G移动通信网小区广播业务设备技术要求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支持5G移动通信网小区广插业务的端到编设备的功能要求、接口协议要求、业 务要求、性能指标要求和操作维护要求等.

本文件适用于支持5G移动通信网小区广播业务的端到端设备的研发、设计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T32634-2016公共预警短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3GPP TS 23. 038 字符和语言专用信息(Alphabets and language-specific information: Release 16) 3GPP TS 38.413 NGRAN; NG应用协议 (NG Radio Access Network (NG-RAN): NG Application Protocol (NGAP): Release 16) IETF RFC 4960 流控传输协议(Stream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 IETF RFC 7540 超文本传输协议版本2(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Version 2(HTTP/2))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AMF 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 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 CBC 小区广播中心 Cell Broadcast Center CBCF 小区广播中心功能 Cell Broadcast Center Function CBE 小区广播设备 Cell Brosdcast Entity CWM 并发预警消息 concurent warning message EA 紧急区域 Emergency Aren gNB 5G基站 超文本传输协议 Next Generation Noxie B HTTP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NG-AP 新空口应用协议 Next Generation Application Protocol NG-AP-CB 新空口应用协议小区广播 Next Generation Application Protocoi Cell Broadcast NG-RAN 新空口无线接入网 Next Generation Radio Access Network OMC 操作维护中心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enter PWS 公共预警业务 Public Warning Service PWS-IWF 公共预警业务-互操作功能 Public Warning Service-Interworking Function SBc-AP SBc接口应用协议 SBc Application Protocol SCTP 流控制传输协议 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 TAC 跟踪区编码 Tracking Area Code 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33. 060. 99 CCS M 36 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5G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无线自组织网络 和最小化路测测试方法 5Gdigitalcellularmobile telemunicationnetwork-Test method ofself organization network and minimization of drive tests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x×××-××-××发布 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X 目次 前 言 II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 术语和定义 3.2 缩略语 测试要求 4. 1 测试配置 4.2 测试内容 2 4.3 测试终端 4.4 标准信令跟踪工具 基站自启动功能测试 3 5. 1 基站自动建立 3 5.2 基站自测试 3 5.3 割接 5.4 资产自动更新 .5 6 PCI自配置自优化 I°9 PCI冲突检测和优化 6.2 PCI混淆检测和优化. 7 自动邻区关系 8 7.1 NR系统内ANR(同频异频) .8 7.2 NR-L系统间ANR. 12 8 MLB移动负载均衡.

13 9 MRO移动鲁棒性优化, 14 9.1 过早切换场景检测和优化 14 9.2 过晚切换场景检测和优化 15 9.3 切换到错误小区场景检测和优化 16 9.4 支持区分覆盖空洞造成的切换失败 17 01 基站自治愈 17 10.1 硬件自治愈 18 10.2 软件自治愈 19 10.3 小区自治愈 20 II 基于管理的MDT 20 11.1概述 20 11.2基于管理的ImmediateMDT测量上报 12 11.3基于管理的RLF测量上报 22 11.4基于管理的CEF测量上报 22
YD/T 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 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 司、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高通无线通信技术(中国) 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联发博动科技(北 京)有限公司、中电科普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佰才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朝捷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国人无线通信有限公司、苏州智铸通信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音、刘月、李大鹏、陆松鹤、阮航、许森、信金灿、曹亘、董旭菲、 唐春梅、宋宇鹏、袁平、贺敬、苏苓、李建玫、薛凯心、全海洋、刘爱娟、邹伟、薛祎凡、陈 书平、开元、张元、李翔、师延山、李碧瑞、李维成、冯子龙、王韵淇、云翔、李娜、丁超、 程敏、李馨、李勇飞.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11
YD/T XXXX-XXXX 5G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无线自组织网络和最小化路测 测试方法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5G独立组网时的5G无线自组织网络和最小化路测等相关技术的测试方法,包 括基站自启动、PCI自配置自优化、自动邻区关系、最小化路测、移动负载均衡、移动鲁棒性 优化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5G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6GHz以下频段基站设备和终端设备研发.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NR 自动都区关系 Automatic Neighbour Cel1 Relation CEF 连接建立失败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Failure I90 小区全球标识 Cell Global Identifier gNB 5G基站 GNSS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Globe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HO 切换 HandOver LTE 长期演进 Long Term Evolution MDT 最小化路测 Minimization of Drive Tests MLB 移动负载均衡 Mobility Load Balancing MRO 移动鲁棒性优化 Mobility Robustness Optimization 0AM 操作维护管理 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 OMC 操作维护中心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enter PCI 物理小区标识 Physical Cell ID RCEF RRC连接建立失败 RRC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Failure RLF 无线链路失败 Radio Link Failure SA 独立组网 Standalone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33. 060. 99 CCS M 36 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5G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无线自组织网络 和最小化路测技术要求 5Gdigitalcellularmobiletelemunication network-Technical requirement for self organization network and minimization of drive tests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XXXX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4无线自组织网络 4.1无线自组织网络架构 4.2基站自启动. 4.3PCI自配置&自优化 4.4自动邻区关系, 4.5移动负载均衡. 4.6移动鲁棒性优化. 4.7基站自治愈. 4.8RACH优化.. 5最小化路测技术... 5.1最小化路测总体要求.. 5.2最小化路测任务对象管理要求.

5.3最小化路测数据分类与管理. 5.4最小化路测相关数据具体配置要求 5.5最小化路测数据采集输出文件要求 5.6终端侧MDT功能要求. 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 司、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高通无线通信技术(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联发博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中电科普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佰才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捷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陆松鹤、阮航、刘月、高音、许森、信金灿、曹亘、薛凯心、杨思远、唐春梅、 罗逸枫、苏苓、全海洋、刘爱娟、袁平、贺敬、陈书平、李翔、师延山、王韵淇、李碧瑞、程敏、云翔、 李维成、李馨.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11
YD/TXXXX-XXXX 5G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无线自组织网络和最小化路测技术 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5G独立组网时的5G无线自组织网络和最小化路测等相关技术的技术要求,包 括基站自启动、PCI自配置自优化、自动邻区关系、最小化路测、移动负载均衡、移动鲁棒性 优化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5G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6GHz以下频段基站设备和终端设备研发.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NR 自动邻区关系 Automatic Neighbour Cell Relation CEF 连接建立失败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Failure 小区全球标识 Cell Global Identifier gNB 5G基站 NR NodeB GNSS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Glohe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HO 切换 Hand Over LTE 长期演进 Long Term Evolution MDT 最小化路测 Minimization of Drive fests MLB 移动负载均衡 Mobility Load Balancing MRO 移动鲁棒性优化 Mobility Robustness Optimization OAM 操作维护管理 Operation Administrat ion and Maintenance OMC 操作维护中心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enter 物理小区标识 Physical Ce11 ID PRACH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Physica1 Random Access Channel RACH 随机接入信道 Random Access Channe1 RLF 无线链路失败 Radio Link Failure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33.060 CCS M 36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基于服务化架构的5G核心网增强位置业务 总体技术要求 Enhancement to the 5GC location services based on service based architecture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xxxx-xx-xx发布 xxxx 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XXXX 目次 前 I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结构模型和概念特性... 5.1位置请求类型. 5.2定位服务QoS. 5.35G核心网增加位置服务系统参考架构 5.45G核心网和EPC互联架构 6高层特性... 6 6.1网元选择... 9 6.2UE定位业务隐私 10 6.3非3GPP接入相关的方面.. .13 6.4LCS计费 14 6.5与IMS的互操作. 14 7网元功能要求... 15 7.1UE功能要求 15 7.2RAN功能要求 15 7.3LCS用户,AF和NF要求 15 7.4GMLC功能要求 16 7.5AMF功能要求. 16 7.6LMF功能要求 17 7.7NEF功能要求 17 7.8UDR功能要求 17 7.9LRF功能要求 18 7.10UDM功能要求 81 8位置服务接口要求. 18 8.1参考点接口. 18 8.2服务化接口.. 61 9定位业务的流程... 21 9.1终端结束的定位请求流程.

21 9.2终端发起的定位请求流程. 27 9.3延时终端结束定位请求流程.

9.4LMF改变流程... 37 9.5统一定位业务开放流程, 89
YD/TXXXX-XXXX 9.6支持非3GPP的位置服务流程.. 9.7低功率周期和触发的终端结束的定位请求流程, 9.8面向多个UE的组定位请求流程. 9.9支持监管业务的定位流程, 9.10UE定位隐私设置流程.. 55 9.115GC和EPC间的交互流程 9.12辅助数据广播流程, 60 9.13通用子流程. 参考文献.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
YD/T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 公司、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姜永、黄震宁、朱浩仁、王海梅、张科峰、梁爽、任驰.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1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33. 040. 40 0CS L78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基于SRv6的业务链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SRv6-based service function chaining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 XXXX-XX-X×发布 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 ×xxx 目次 前 .I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2 4基于SRv6的业务链概述 .2 5业务段......... .2 5.1业务段概念. .3 5.2 SR-Aware 服务 5.3 SR-Unare 服务 3 6SR服务策略..... .3 8" 7 SR代理行为. .5 7.1SR代理行为概念 .5 7.2静态SR代理... .5 7.2.1静态SR代理概念. .5 7.2.2内部类型为Ethernet的静态代理.. .6 7.2.3内部类型IPv4的静态代理. 7.2.4内部类型IPv6的静态代理 7.3动态SR代理...... .8 .10 7.4共享内存的SR代理... 7.5SR伤装代理, .10 7.5.1SR伪装代理概念, 7.5.2SRv6伪装代理的伪码... 7.5. 3 目的地址: NAT Flavor .. .12 7.5. 4 缓存 Flavor .. .12 .13 8.1SRHTLV对象..... ........ ...13 8.1.1 SRH TLV对象概念 8. 1. 2 Opaque Metadata TLV. : 8. 1. 3 NSH Carrier TLV. 13 8.2SRH标签........ 9 BGP-S 扩展...... -.14 10 NSH 与 SRv6 集成的 SFC. 10. 1 基于 NSH 与 SRv6 的 SFC 15 10. 2 具有 SRv6 随道的基于 NSH 的 SFC . 16 10.3具有集成NSH服务平面的基于 SR的 SFC... 17 10.4 基于SRv6的 SFC的数据包处理....... ..18
10. 5 携带 NSHI 的 SRv6 封装 文 献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公文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 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庞冉、曹畅、李呈、陈然、汪俊芳、方道整、龚金俊、万晓兰.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xXx 基于SRv6的业务链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基于SRv6的业务链数据面技术要求、基于SRv6的SFC控制面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支持基于SRv6的业务链功能的路由器、交换机以及虚拟网络功能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IETF RFC 7498 业务链间题说明 (Problem Statement for Service Function Chaining) IETF RFC 7665 业务链架构 (Service Function Chaining (SFC) Architecture) IETF RFC 8200 互联网协议第 6版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IPv6) Specification) IETF RFC 8754 IPv6 分段路由报文头(IPv6 Segment Routing Header (SRI0) IETF RFC 8986 SRv6 网络(编程 (Segment Routing over IPv6 (SRv6) Network Programming)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分段路由 一种扩展的源路由技术.

它指的是入节点在数据报文中附加一个包含Segment列表的头,在路 径后续的节点上这些Segment对应的指示被逐一执行.

例如这些指示可以是转发的指示,指示了后 续特定的目的地址或接口.在 IPv6网络中,通过使用一个新的分段路由头(Segment BoutingBeader )来保存这些Segmnt,同时Segment会被编码为IPv6地址的形式.

3.1.2 基于IPv6数据平面的分段路由 segment routing over IPv5 dataplane 基于IPv6数据平面的分段路由(简称为SRv6)是分段路由技术在IPv6网络中的实现.

3.1.3 业务段service sement 与服务相关联的分段.

该服务可以在物理设备上运行,也可以在虚报环境(如虚拟机或容器) 中运行.

3.1.4 SR-aware服务 SR-aware service 完全有能力处理SR流量的服务.

SR-aare的服务可以直接与业务段相关联.

3.1.5 SR-unaware服务 SR-unaware service 无法处理SR流量的服务,或者由于包头中存在SR信息面可能导致处理不正确的服务.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33. 030 CCS M21 YD/T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XXXX-XXXX 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音 视频传输技术要求 Technicalrequirements of 5Genabledremote drivinginformation interactionsystem audiovideo transmission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XXXX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XXXX-XXXX 目次 前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3. 1 3.2 3.3 4缩略语 55G远程遥控驾驶音视频传输参考架构与信令流程 5.1参考架构 5.2信令交互流程 65G远程遥控驾驶音视频传输通用要求 6.1功能要求 6.2协议要求 6.3性能要求 6.4安全性要求: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是“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业务交互系统”系列标准之一.

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及名称预计 如下: 一一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一一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远程遥控泊车技术要求: 一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城市运营车紧急接管技术要求; 一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自动驾驶出租车云端控制技术要求: 一一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高速公路车队远程遥控技术要求; 一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矿山遥控作业技术要求; 一一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物流车遥控驾驶技术要求: 一一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港口遥控作业技术要求; 一一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测试评估方法: 一一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音视频传输技术要求.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 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高通无线通信技术(中国)有限公 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大学,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起草人:雷艺学,毛峻岭,张云飞,王军,徐永太,廖臻,葛雨明,余冰雁,许玲,陈晓, 刘琪,宋蒙,林晓伯,郑银香,付瑶,陈书平,殷悦,雷剑梅,韩庆文,余冰雁,周晓萌.

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11
YD/XXXX-XXXX 5G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音视频传输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关于5G远程遥控驾驶音视频传输的参考架构、信令流程以及通用的技术要求,包括协 议、功能、性能及安全性要求等.

本文件适用于5G远程遥控驾驶中车辆到遥控驾驶舱的音视频传输.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ITU-T H.264一般视听业务的高级视频编码(Advanced video coding for generic audiovisual services) ITU-T H.265 高效率视频编码(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视频端到端画面时延video end-to-end picture delay 视频通信中,从视频发送端触发相机捕捉视频画面开始到视频接收端显示出视频画面结束,这一过 程中同一视频画面前后时间差为视频端到端画面时延.

注:端到端是指相机到屏幕,视频端到端画面时延通常包含相机采集、视频传输和画面渲染显示等过程中的时延.

3.2 视频传输时延videotransfer delay 视频通信中,从视频发送端获取视频顿数据开始到视颊接收端解码出视频帧数据结束,这一过程中 同一视频帧前后时间差为视频传输时延.

注:视频传输时延通常包含视频编码、视频发送、网络传输、视频接收、视频解码等过程中的时延.

3. 3 视频卡顿率videofreezerate 视频卡顿时长总和与总视频时长的比值为视频卡顿率.

注:视频卡顿时长可计算为完全相同的视频画面(即视频画面无更新)持续超过一定时间的视频时长.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33.060.01 CCS M30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 物流车遥控驾驶技术要求 Technicalrequirements of 5Genabledremote drivinginformation interaction system for remote driving of logistics-related vehicles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7(报批稿) 息服务平台 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 XXXX-XXXX 目次 前言. I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3.1实时监控. 3.2驾驶指引. 3.3驾驶接管. .2 3.4可靠性. 3.5用户体验数据速率. 3.6在线车辆密度... 3.7应用层数据传输时延.

3.8覆.. .2 3.9节点处理时延 .2 3.10合作式智能运输系统 3.11物流车.. 3.12多接入边缘计算平台.. .3 4缩略语 .3 5应用定义 .3 6系统架构与业务流程, 6.1系统架构. 6.2业务流程. .6 6.2.1基本物流车业务流程 .7 6.2.2终端物流车业务流程 .9 6.3应用层接口信息 11 7性能要求.. 16 7.1通信性能要求. 示准信息服务平台 16 7.2计算处理时延要求 17 Ⅱ
XX/T X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 则起草.

本文件是“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业务交互系统”系列标准之一.

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及名称预计 如下: 一一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一一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远程遥控泊车技术要求: 一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城市运营车紧急接管技术要求: 一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自动驾驶出租车云端控制技术要求: 一一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高速公路车队远程遥控技术要求: 一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矿山遥控作业技术要求; 一一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物流车遥控驾驶技术要求; 一一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港口遥控作业技术要求: 一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测试评估方法: 一一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音视频传输技术要求.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重庆大学,之江实验室,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 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京东乾石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紫光展 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高通无线通信技术(中国)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中国 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中汽研智能网联技术(天津)有限公 司,高薪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百度智行科技有限公司,招 商智行(重庆)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无锡物联网创新中心有限 公司,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 集团有限公司,新奇点智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韩庆文,叶青,廖臻,王琳,陈亚迷,张阳,许玲,敖婷,周晓萌,雷剑梅, 曾少旭,朱孔林,刘云涛,张学艳,余冰雁、葛雨明,路宏,雷艺学,邱佳慧,林晓伯,陈新海,马凌 峰,张博,魏文渊,邓辉,彭伟,陈冬梅,刘建行,薛字,殷悦,张云飞,高崇桂,陈晓,朱永东,朱 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勇旭,孙博逊,杨君云.

III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物流车遥控驾驶 1范围 本文件规定基于5G的远程逼控驾驶典型业务一物流车遥控驾驶的定义、业务架构以及业务交互流 程,主要包括:物流车遥控驾驶的业务定义与交互流程:不同类别的业务对通信、计算资源的功能需求 和性能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物流园区及其他特定园区、小区场景.

本文件适用于支持远程遥控驾驶的5G无线通信系统和业务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实时监控real-timemonitoring 远程遥控驾驶平台在车端以及路侧单元的协助下,采集和监控驾驶行为、车辆状态及驾驶环境数据、 道路交通数据等,此时远程遥控驾驶控制平台不需要参与车辆驾驶控制.

实时监控信息为远程遥控驾驶 平台判断是否需要进入驾驶指引或者远程接管状态提供依据.

业标准信 3. 2 可靠性reliability 在服务所需时间限制内网络层成功传输数据包数量除以网络层传输的数据包总数所得的百分比.

服务平台 3. 3 用户体验数据速率user experienced datarate 用户获得所需体验质量的最小需要的数据速率,不包含广播类服务.

3. 4 在线车辆密度activevehicledense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33. 030 CCS M21 YD/T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xxxxxxxx1/0人 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高 速公路车队远程遥控技术要求 Technicalrequirements of 5Genabledremote drivingInformation interaction systemfor highwayplatooning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21-XX-XX发布 2021-XX-XX实施 XXXX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x 目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高速公路车队远程通控应用定义 6高速公路车队远程遥控业务架构与交互流程 6.1架构与接口 6.2业务流程, 6.2.1远程接管领航车 6.2.2远程接管跟随车 6.2.3远程接管自由车 6.3状态显示 7数据交互要求.. 8通信性能要求及处理要求 参考文献..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业务交互系统”系列标准之一.

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及名称预计 如下: 一一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一一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远程遥控泊车技术要求: 一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城市运营车紧急接管技术要求: 一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自动驾驶出租车云端控制技术要求: 一一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高速公路车队远程遥控技术要求; 一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矿山遥控作业技术要求; 一一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物流车遥控驾驶技术要求: 一一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港口遥控作业技术要求; 一一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测试评估方法: 一一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音视频传输技术要求.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索尼(中国)有 限公司,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戴姆勒大中华区投 资有限公司,高通无线通信技术(中国)有限公司,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紫光展锐通 信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高新兴科技集团股 份有限公司,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起草人:雷艺学,张云飞,许玲,陈晓,孙晨崔秦,张学艳,邓辉,廖臻,葛雨明,余冰 雁,陈书平,股悦,戴金刚,周晓萌,郑银香,付瑶,刘琪,宋蒙,刘晓青,王博.

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11
YD/Txxxxxxxx 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高速公路车队远程遥控技技 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高速公路远程遥控车队场景中的5G远程遥控信息交互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高速公路远程遥控车队场景中的5G远程遥控驾驶业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YD/TXXXXXXXX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V2X:车对外界的信息交亲(Vehicle to everything) MEC:多接入边缘计算(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 PC5:直接通信(Proximity Comnmunication) 5高速公路车队远程遥控应用定义 高速公路车队是指基于高精度定位、V2X等技术,由手动驾驶或者自动驾驶的领航车带领,其后由 若干自动驾驶车辆跟随,呈一个队列的行驶形态前进,车队成员保持一定的车距以及稳定的车速.

车 队成员角色包括领航车、跟随车、自由车.

高速公路车队远程遥控应用针对车队的两类管理方式,如表1所示,应用的定义有所不同: 静态管理:车队成员固定,没有跟随车离队或自由车入队,队内车辆通过V2V的方式,实时交 互各自动态行驶信息.

远程遥控主要功能是对车队的监控以及路径规划.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35. 240. 60 CCS M19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X 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 自动驾驶出租车云端控制技术要求 Technicalrequirementsof 5Genabledremote drivinginformation interaction systemfor automateddriving taxicloud control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X-XXXX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自动驾驶出租车云端控制应用 5.1应用概述 5.2应用分类, 5.3应用前置条件 5.4应用安全要求 6业务要求 6.1业务信息通信架构 6.2业务流程 7数据交互内容 7.1概述 7.2环境感知信息 7.3自车状态信息 7.4云端控制请求和远程控制信息 7.5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信息 8性能要求........ 8.1系统通信性能要求 8.2计算处理时延要求 际准信息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8
YD/T X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业务交互系统”系列标准之一.

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及名称预计如 下: 一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远程遥控泊车技术要求; 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城市运营车紧急接管技术要求: 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自动驾驶出租车云端控制技术要求; 一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高速公路车队远程遥控技术要求: 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矿山遥控作业技术要求; 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物流车遥控驾驶技术要求; 一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港口遥控作业技术要求: 一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测试评估方法; 一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音视频传输技术要求.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 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百度智行科技有限公司、信通院车联网创新中心(成都)有限公司、 重庆大学、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 司、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郑州信大捷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 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 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彭伟、路宏、程周、陈卓、杜小川、王丽娜、廖臻、许玲、敖婷、韩庆文、林 晓伯、邬小鲁、曾少旭、周晓萌、刘献伦、郑雪松、王云鹏、方飞、聂育仁、刘海涛、夏黎明、王海军、 宋德王、闫永奇、陈晓、王龙翔、杨朝旭、葛雨明、毛祺琦、王艳华、张学艳、曾令秋、马凌峰、杜松 燕、邱佳慧、刘琪、刘晓青、程港、杨良义、朱勇旭、肖骁、李彬、刘为华、邓辉、宋蒙.

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
YD/T xXXXX-XXXX 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 自动驾驶出租车云端控制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自动驾驶出租车云端控制应用的定义和类型、信 息通信架构、信息交互流程、应用层数据交互要求以及系统性能要求等.

本文件适用于基于5G远程遥控驾驶,具备3级及以上驾驶自动化能力的自动驾驶出租车云端控制系 统的设计与研发.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41871信息安全技术汽车数据处理安全要求 YD/T3751车联网信息服务数据安全技术要求 YD/T3977增强的V2X业务应用层交互数据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自动驾驶出租车automateddrivingtaxi 搭载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系统,按照用户提交的行程需求执行出行服务,并依据约定价格计费的经 营性出租车.

3.2 云控平台cloudcontrolplatform 负责自动驾驶出租车远程遥控驾驶业务全周期管理的云端控制平台,含远程遥控驾驶舱和远程控制 台等,可实施远程监控、远程遥控指令下达、行程规划、遥控接管决策、云端控制驾驶等任务.

3.3 云端安全员cloud-based safety supervisor 负责实施远程遥控任务操作的人员,可以是位于遥控驾驶舱的人类驾驶员,也可以是位于远程控制 台的人类安全员.

3. 4 遥控驾驶舱remotedrivingcockpit 支持人类驾驶员实施远程驾驶任务的云端驾驶舱,驾驶员通过控制方向盘和踏板,由系统下发指令 到车辆,实现远程遥控驾驶.

3.5 远程控制台remotecontrolplatform 支持人类安全员实施远程引导、远程决策、远程自动驾驶等任务的控制平台.

4缩略语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33.060.01 CCS M30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xXXX-XXXXX1/XX 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 城市运营车紧急接管技术要求 Technicalrequirements of 5G enabledremote driving information interaction system for emergency takeover of urban public traffic vehicles 行业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 XXXX-XXXX 目次 前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3.1实时监控, 3.2驾驶指引, 3.3驾驶接管. 3.4可靠性. 3.5用户体验数据速率 3.6在线车辆密度.

3.7应用层数据传输时延. 3.8覆盖..... 3.9节点处理时延, 3.10运营车辆.. 3.11多接入边缘计算平台, 4缩略语. 5应用定义.. 6系统架构及业务流程. 6.1系统架构. 6.2业务流程. 6.3数据交互要求, 7性能要求.. 7.1通信性能要求... 7.2计算处理时延要求. 附录A(资料性)参数设置依据 附录B(资料性)时延计算依据 参考文献... 推信息服务平台
XX/T X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 则起草.

本文件是“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业务交互系统”系列标准之一.

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及名称预计 如下: 一一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一一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远程遥控泊车技术要求: 一一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城市运营车紧急接管技术要求; 一一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自动驾驶出租车云端控制技术要求: 一一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高速公路车队远程通控技术要求; 一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矿山遥控作业技术要求: 一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物流车遥控驾驶技术要求: 一一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港口遥控作业技术要求: 一一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测试评估方法: 一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音视频传输技术要求.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重庆大学,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广州软件应用技术研究院,中国汽车工 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 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高通无线通信技术(中国)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高新兴科技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百度智行科技 有限公司,招商智行(重庆)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长沙智能驾 驶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汽研智能网联技术(天津)有限公司,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韩庆文,郑银香,廖臻,曾林,雷剑梅,孙博逊,许玲,曾令秋,雷艺学,股 悦,朱孔林,周晓萌,邱佳慧,路宏,陈晓,陈冬梅,林晓伯,陈新海,毛祺琦、葛雨明,曾少旭,马 凌峰,张博,魏文渊,刘建行、薛宇,张云飞,朱勇旭,彭伟,叶青,闫宇飞,李阳.

维信息服务平台 III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城市运营车紧急接管技术要 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典型业务一城市运营车紧急接管的定义、业务架构以及业务 交互流程,主要包括城市运营车辆紧急接管的业务定义与交互流程不同类别的紧急接管业务对通信、 计算资源的功能需求和性能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支持远程遥控驾驶的5G无线通信系统和业务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实时监控real-timemonitoring 远程遥控驾驶平台在车端以及路侧单元的协助下,采集和监控驾驶行为、车辆状态及驾驶环境数据、 道路交通数据等,此时远程遥控驾驶控制平台不需要参与车辆驾驶控制.

实时监控信息为远程遥控驾驶 平台判断是否需要进入驾驶指引或者远程接管状态提供依据.

3. 2 远程接管remotetakesover 由远程遥控驾驶平台,在实时收集驾驶数据和道路交通数据的同时,和远程遥控驾驶舱协作,及时 发现车辆/驾驶员异常状况,或根据车端请求,远程接管车辆驾驶的行为.

此时,车辆完全由远程遥控 驾驶控制平台/驾驶舱操控.

3. 3 可靠性reliability 在服务所需时间限制内网络层成功传输数据包数量除以网络层传输的数据包总数所得的百分比.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35. 240. 60 CCS Z04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 信息交互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Information interaction system for 5G enabled remote driving-Technicalrequirements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 施
XX/TxXXXXxXXX 目次 目 次 前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缩略语, 5. 概述. 6. 信息交互架构.

7. 应用层通用信息交互要求.

7.1 远程遥控驾驶基本信息交互流程.

7. 1. 1 实时监控信息交互流程 7.1.2 驾驶指引信息交互流程.

7.1.3 远程接管信息交互流程. 7.1.4 交通数据发布流程.

t 7.1.5 远程遥控驾驶调整.

7.2 A3接口应用层交互要求 7.3 A4接口应用层交互要求.

7.4 A5接口应用层交互要求 7.5 A6接口应用层交互要求.

7.6 A7接口应用层交互要求, 8. 通信性能和处理时延要求.. 准信息服务平台
XX/TX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是“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业务交互系统”系列标准之一.

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及名称预计 如下: 一一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一一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远程遥控泊车技术要求; 一一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城市运营车紧急接管技术要求: 一一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自动驾驶出租车云端控制技术要求; 一一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高速公路车队远程遍控技术要求: 一一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矿山遥控作业技术要求: 一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物流车遥控驾驶技术要求; 一一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港口遥控作业技术要求: 一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测试评估方法: 一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音视频传输技术要求.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 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百度智 行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大学,深圳联友科技有限公司,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 司,北京邮电大学,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软件应用技术研究院,之江实验室,北京 北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诺基亚贝 尔股份有限公司,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索尼(中国)有限公司,北 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北京星河亮点技术股份有限公 司,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汽研智能网联技术(天津)有限公司,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 通无线通信技术(中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芯讯通无线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长沙智能 驾驶研究院有限公司,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上海机动车检 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郑州信大捷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信通院车联网创新中心(成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许玲,陈晓,敖婷,邱佳慧、林晓伯,廖臻、葛南明、余冰雁、毛祺琦,雷艺 学,张云飞,路宏,彭伟,韩庆文,杨锋,王琳,刘云涛朱永东,吕潇、马饲阳,陈亚迷,金世亮, 孙博逊,王丽娜,李阳、赵红旺,张学艳、邓辉,陈升东,秦佩,孙晨崔秦,周晓萌,朱勇旭,王晖, 汤静,彭雪娜,张博、魏文渊,陈书平,股悦,曾少旭、吴冬升,吴越,马凌峰,刘建行、吴志明,马 春香、付俭伟,刘献伦、刘为华,王龙翔、周卵.

XX/TxXXXXXXXX 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业务的信息交互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主要包括:基于5G的远程 遥控驾驶定义: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通信架构和通用的应用层信息交互要求:远程遥控驾驶业务 对5G系统的通信性能和处理时延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系统的设计与研发.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YD/T3977-2021增强V2X业务应用层交互数据要求 T/CSAE53-2017合作式智能运输系统车用通信系统应用层及应用数据交互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实时监控real-timemonitoring 远程遥控驾驶平台在车端以及路侧单元的协助下,采集和监控驾驶行为、车辆状态及驾驶环境数据、 道路交通数据等,此时远程遥控驾驶控制平台不需要参与车辆驾驶控制.

实时监控信息为远程遥控驾驶 平台判断是否需要进入驾驶指引或者远程接管状态提供依据.

3. 2. 驾驶指引drivinginstruction 执行驾驶任务时,由远程遥控驾驶控制平台根据采集的驾驶感知数据为车辆提供行驶路径和驾驶指 引,但驾驶动作的执行仍由车端自行负责.

此过程中,远程遥控驾驶控制平台仍需要对车辆实时监控.

3. 3. 驾驶接管drivingtakesover 由远程遥控驾驶平台,在实时收集驾驶数据和道路交通数据的同时,和远程遥控驾驶舱协作,及时 发现车辆/驾驶员异常状况,或根据车端请求,远程接管车辆驾驶的行为.

此时,车辆完全由远程遥控 驾驶控制平台/驾驶舱操控.

3. 4. 可靠性reliability 在服务所需时间限制内网络层成功传输数据包数量除以网络层传输的数据包总数所得的百分比.

3.5 用户体验数据速率user experienceddatarate
XX/TxXXXXXXXX 获得所需体验质量的最小需要的数据速率,不包含广播类服务.

3.6 应用层数据传输时延applicationlayerinformationtransmissionlatency 端到端时延定义为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传输一个指定的信息片所需时间.

该时延在应用层测量,从 源节点产生信息片开始,在目标节点成功收到该信息片为止.

3. 7 覆盖coverage 满足所需应用通信服务质量要求的最大通信距离.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5G:第5代移动通信系统(TheFifthGenerationMobile System) RSU:路侧单元(Road Side Unit) 5.概述 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是指依托5G通信系统,将车辆、路侧单元(RSU)、远程遥控云端控制 平台(云控)、远程遥控驾驶舱连接起来,通过其相互间的信息交互和紧密协作,实现由人或者机器对 远程车辆实施驾驶操控的活动.

根据远程遥控驾驶车端能力(包括车辆自身自动驾驶等级和线控支持能力)、云控/远程遥控驾驶 舱对车辆控制层次,云控/远程遥控驾驶舱与车辆在感知、控制功能的分工,远程遥控驾驶应用所适用 的工况,远程遥控驾驶应用具体可分为3种业务状态.

在远程接管状态时,根据适用工况和技术成熟度, 可进一步细分为异常接管、有限工况下的远程遥控常态作业以及全天候全工况远程遥控驾驶作业.

当远程遥控驾驶能力所需前置条件和通信连接服务质量不能满足远程遥控驾驶业务要求时,应退出 远程遥控驾驶业务,以保证作业安全.

远程遥控驾驶业务状态定义见表!

所示.

表1远程遥控驾驶业务状态定义 远程遥控驾驶业务 车辆线控能力/ 云控/遥控驾驶 云控/遥控驾驶舱与车辆分工 工况(分为城区、 状态 车辆自动驾驶 舱对车辆的控制 高速公路、郊区、 等级要求 港口、矿山、园 区、停车场等) 实时监控 L2及以上 驾驶作业实时监 车端和路端提供感知和监控数据: 工况,全天 控 云控和车端协同感知:云控根据这些数 据判断是否需要进入驾驶指引或老驾 驶接管状态.

车端自主决策和执行驾驶任务 驾驶指引 L3及以上 导航、停车位推 云控除了实时收集驾驶数据和道路交 工况,车端 荐、轨迹优化、 通数据,还可以根据融合后的感知数据触发启动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33.060.01 CCS M30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XX/TXXXXX-XXXX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车路协同应用场景及技 术要求 V2X applications and techniquerequirements based on mobileinternet 行业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XX/T XXXXX-XXXX 目次 前 言 IV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1 4缩略... .2 5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车路协同系统架构 .2 6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车路协同应用场景. .3 6.1基于路侧辅助的交叉路口碰撞风险提醒. .3 6.2基于路侧辅助的左转辅助.. .7 6.3异常车辆提醒 .10 6.4道路危险状况提示.. ..14 6.5限速预警. ..17 6.6闯红灯预警 ..19 6.7弱势交通参与者碰撞风险提醒 ..22 6.8绿波车速引导. ..25 6.9车内标牌.

.27 6.10前方拥堵提醒. ..30 6.11紧急车辆提醒 ..32 7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车路协同应用层数据交互内容.

..6 7.1云端决策数据交互内容. ..36 7.2车端决策数据交互内容 .43 7.3决策方式协调数据交互内容, ..48 8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车路协同应用层数据交互流程 ..49 8.1应用层数据交互协议 .49 8.2注册/认证/授权流程 ..49 8.3云端决策数据交互流程 ..49 8.4车端决策数据交互流程. .50 8.5决策方式协调数据交互流程. ..50 附录A(资料性)典型注册/认证/授权流程示例 ..2 附录B(资料性)车路协同移动智能终端应用单元选择决策方式示例 息服务平台 ..53 Ⅱ
XX/T X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 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联合网络通信 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 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星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 有限公司、信通院车联网创新中心(成都)有限公司、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联通智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电装(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机 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索尼(中国)有限公司、宁波均联智 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思杨、张云飞、崔精兵、费聪、毛祺琦、余冰雁、廖臻、李凤、邱佳慧、 林晓伯、蔡超、郑银香、付瑶、张学艳、房家奕、许玲、陈晓、王易之、张广岐、吴冬升、曾少旭、 倪泓鑫、王龙翔、周卵、乌尼日其其格、陈磊、周晓萌、朱勇旭、张长隆、瞿仕波、田大新、段续庭、 勾驿、马春香、周光涛、辛亮、雷鸣、杨震、诸永强、马凌峰、李云、杨明、孙晨、崔秦、徐萌萌、 李强华、张杰、江萌.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I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车路协同应用场景及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以移动智能终端为载体、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车路协同应用场景、技术 架构、数据交互内容、数据交互流程及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通过移动蜂窝网络承载的车路协同应用的设计与开发.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 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 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9100道路交通信息服务交通事件分类与编码 YD/T3709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消息层技术要求 YD/T3977增强的V2X业务应用层交互数据要求 T/CCSA455车联网平台与路侧设备数据接口通信协议要求 T/CCSA440车路协同路侧计算设备技术要求 T/CSAE53合作式智能运输系统车用通信系统应用层及应用数据交互标准(第一阶 段) T/CSAE157合作式智能运输系统车用通信系统应用层及应用数据交互标准(第二阶 段) T/CSAE159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直连通信系统路侧单元技术要求 T/ITS0117合作式智能运输系统RSU与中心子系统间数据接口规范 T/ITS0233面向车路协同的道路交通标志代码映射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车用无线通信技术V2X 车载单元与其他设备通信,包括但不限于车载单元之间通信(V2V),车载单元与路 侧单元通信(V2I),车载单元与行人设备通信(V2P),车载单元与网络之间通信 信息服务平台 (V2N).

3.2 主车host vehicle 装有车载单元且运行应用程序的目标车辆.

3.3 远车remotevehicle 与主车配合能定时广播V2X消息的背景车辆.

3. 4 车载单元on-boardunit 安装在车辆上的可实现V2X通信,支持V2X应用的硬件单元.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35.240.01 CCS L67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车载信息服务业务术 语 Definitions and terms ofmobileinternetvehicle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200×-××-××发布 200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 XXXX 目 次 前 言. X 引 言. IX 1范围... 12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2 3术语和定义.. .12 3.1360度传感器360 degree sensor. .12 3.2 安全 security. 12 3.3安全 safety. .12 3.4安全带 seat belt;safety belt. .12 3.5安全气囊air bag: safety bellow. .13 3.6报警器alarm. .13 3.7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13 3.8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公开服务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public service. .13 3.9被动安全装置passive safety installation.. .13 3.10本地电子支付localelectronic payment. 13 3.11标准定位服务 standard positioning service (SPS). .13 3.12并线辅助系统lane change assist system .14 3.13 泊车辅助 parking assistance. 14 3.14 捕获灵敏度capture sensitivity .14 3.15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OS). .14 3.16长期演进 long term evolution (LTE) .14 3.17长期演进-车辆 long term evolution -vehicle (LTE-V)) 14
YD/TxXXx xXXX 3. 18 车-X通信 vehicle-to-everything munication. .14 3.19车-车内终端通信vehicle to terminal in vehicle munication. .14 3.20车-车通信vehicle to vehicle munication. .15 3.21车道保持lanekeeping .15 3.22车道变换lane changing. .15 3.23车道偏离预警系统lane departure warning system .15 3. 24 车际网 inter vehicles network. .15 3.25 车距保持headway control 15 3.26 车联网internet of vehicles .15 3.27车辆导航vehicle navigation. .16 3.28车辆服务表vehicle service table(VST) .16 3.29车辆自动编队automatedvehicleplatoon .16 3.30车-路通信vehicle-infrastructure munication. .16 3.31车路协同系统vehicle infrastructure cooperative systems(VICS) .16 3.32车-人通信vehicle-personmunication. .16 3.33车-云端服务器通信vehicle-cloud based server munication. .16 3.34车载(自)诊断系统on board diagnostic(OBD) .16 3.35车载WLAN通信模块on-board WLAN munication modiule .17 3.36车载单元on-board unit (OBU). 17 3.37车载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on-board short-range wireless munication module. .17 3.38车载短消息on-boardSMS .17 3.39车载多媒体短消息on-boardMMS. .17 Ⅱ
YD/T xXxx xXXX 3.40车载蜂窝移动通信模块on-board cellular mobile municationmodule.. .17 3.41车载呼叫on-boardcall .17 3.42车载环境无线接入WirelessAccess in theVehicular Environment(WAVE) .17 3.43车载紧急报警系统on-board urgency system. .17 3.44车载紧急呼叫on-boardurgent call .18 3.45车载雷达 in-vehicle radar. .18 3.46车载视频呼叫on-boardvideo call .18 3.47车载信息服务telematics. 18 3.48车载信息服务提供商 telematics service provider(TSP) .18 3.49车载以太网Automotive Ethernet .18 3.50车载智能终端操作系统operation system of on-board inteligent terminal 18 3.51车载终端on-board terminal .18 3.52出行前信息服务pre-tripinformation service .18 3.53触摸屏touchscreen. .19 3.54传感器 transducer/sensor .19 3.55 窗口 window. .19 3.56大数据 big data. .19 3.57代码签名code signature. .19 3.58 导航地图数据库map database for navigation. 19 3.59导航定位模块navigation andpositioning module .19 3.60道路施工告警指示roadconstruction alert.. .20 3.61道路危险状况提示roaddangerconditionalert .20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33.050.01 CCS M07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X 车载移动应用人机交互安全体验要求和测 试方法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for driver-vehicle interaction safety experience of in- vehiclemobile application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 XXXXXXXXX 目次 前言.. IⅢ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与定义.. 4缩略语.. 5安全体验要求. 5.1驾驶安全目标 2 5.1.1总则.

5.1.2专注驾驶, 5.1.3聚集核心任务 5.1.4简单易用 5.2视觉要素要求, 5.2.1总则.

5.2.2用户界面, 5.2.3文本内容 5.2.3.1字号 5.2.3.2行间距, 5.2.3.3信息量 5.2.4图标与热区 5.2.4.1图标 5.2.4.2热区 5.2.5亮度与对比度, 5.2.5.1环境光下亮度 5.2.5.2显示内容对比度 5.2.6色彩... 5.3交互过程要求 5.3.1可阅读性 5.3.2可操作性, 5.3.3一致性 5.3.4系统响应, 5.3.5语音交互, 5 6测试方法. 6.1测试环境.. 6.2视觉要素测试, 6 6.2.1用户界面与文本内容测试
YD/TXXXXXXXXX 6.2.2图标与热区测试. 6.2.3亮度与对比度测试 6.3交互过程测试, 6.3.1可阅读性、可操作性及一致性测试 6.3.2系统响应测试, 6.3.3语音交互测试... 附录A(资料性)眼动仪 参考文献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
YD/TX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 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曾晨曦、马雾阳、徐勇、解谦、王思善、柳博仁、李鹏、吴寒冰、 宋成伟、张丽静、姚一楠、任海峰、严敏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111
YD/TXXXXXXXXX 车载移动应用人机交互安全体验要求和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智能手机与车载终端互联系统在使用其移动应用场景下的驾驶安全目标、 视觉设计要求、交互设计要求及其对应的测试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智能手机与车载终端互联系统的移动应用,也可适用于车载终端系统自身 的移动应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6464.5-2018信息技术智能语音交互系统第5部分:车载终端 ISO3864-3图形符号.安全色和安全标志.第3部分:用于安全标签的图形符号的设计原 理(Graphical symbols - Safety colours and safety signs - Part 3: Design principles for graphical symbols for use in safety sign) ISO9241-307:2008人-机交互作用的人类工效学.第307部分:电子可视显示器分析和 -致性试验方法(Ergonomics of human-system interaction Part 307:Analysis and pliance test methods for electronic visual displays) ISO15005道路车辆.运输和控制系统的人类工效学方面.对话管理原则和一致性程 序(Road vehicles - Ergonomic aspects of transportation and control systems - Dialogue management principles and pliance procedures) ISO15008:2017道路车辆,交通信息和控制系统的人类工效学方面.车内视觉呈现规 范和测试程序(Road vehiclesErgonomic aspects of transport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systems - Specifications and test procedures for in-vehicle visual presentation) ISO17488:2016道路车辆,交通信息和控制系统,评估驾驶中认知负荷注意力影响的 检测反应任务(DRT)(Road vehicles - Transport inforimation and controlsystems- Detection-response task (DRT) for assessing attentional effects of cognitive load in driving)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人机交互 HMlhuman-puter interaction,driver-vehicle interaction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33. 060. 99 CCS M36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1/0 车辆C-V2X异常行为管理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vehicle C-V2X misbehavior management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发布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目 次 前 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3.1概述 4缩略语 5异常行为定义和分类 6异常行为检测框架 6.1总体结构 6.2本地异常行为检测 6.3异常行为上报方式 6.4全局异常行为检测 6.5异常行为处置 7异常行为报告数据结构 7.1MBR上报数据结构 7.2 MBR结构. 准信息 7.3数据类型 7.4异常行为报告与证据, 8异常行为管理系统架构与接口 8.1系统架构 8.2逻辑接口关系 8.3接口规范与交互流程
YD/T XXXXXXXx 8.4证书配置 8.5CRL发布 附录A(规范性)异常行为管理系统接口数据格式. 附录B(规范性)异常行为上报数据格式... 附录C(资料性)可信域证书列表中MA和CRL发布接口.... 附录D(资料性)证书撤销列表系列号和发布周期参考设置.......... 附录E(资料性)可信域内关联信息查询数据格式.....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郑州信大捷 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通无线通信技术(中国)有限公司、晟安 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江苏先安科技有限公司、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电装(中 国)投资有限公司、北京星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信安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宝马(中国)服务 有限公司、北京数字认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信长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华 为技术有限公司、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通用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福特汽车(中国) 有限公司、华人运通(山东)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邮电大学、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松下电器(中 国)有限公司、江苏易行智联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中交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房骥、于润东、葛雨明、吴志明、刘建行、罗璎珞、刘为华、康亮、周吉祥、 梁承志、徐晖、周巍、杜志敏、丁旭、商建伟、赵统一、杨明、王琦、朱旭、许玲、陈晓、诸永强、宋 跃其、王易之、张广岐、郑军、付军、张图南、严冬、李巍、刘鹏、方恒禄、田野、邱佳慧、林晓伯、 陈荆花、许旭华、王晖、潘凯、杨行、曹小峰、戴田、邹庆海、陈艺、熊纪宇、吴坚、傅建雄、孔勇、 鲍旭华、雷艺学、刘思杨、朱孔林、顾昕钰、郑雪松、杨良义、杨熹、李卫兵、孙德彬、刘继灵、沈猛.

YD/T xXXXxXxx 车辆C-V2X异常行为管理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车辆C-V2X功能异常行为的管理技术要求,包括异常行为的定义、分类、异常行为检 测、异常行为报告数据结构、异常行为处置以及异常行为管理系统与安全证书管理系统之间的接口协议、 交互流程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车辆C-V2X功能异常行为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YD/T3594-2019基于LTE的车联网通信安全技术要求 YD/T3709-2020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消息层技术要求 YD/T3957-2021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安全证书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3.1概述 YD/T3594-2019、YD/T3957-202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1 异常行为misbehavior 在C-V2X直连通信网络中,车辆的C-V2X功能有意或无意对外发送包含虚假或错误内容的消息的行 为.

3.1.2 异常行为报告misbehaviorreport C-V2X设备检测到其他车辆V2X设备存在C-V2X异常行为时,提交给异常行为管理机构的报告,包 含异常行为发生时间、地点以及所观察到的证据.

3.1.3 异常行为管理机构misbehaviorauthority 负责处理异常行为报告以识别车辆C-V2X异常行为的机构,并在必要时通知相关安全证书管理系统 撤销异常车辆的通信证书.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33. 060. 99 CCS M36 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 V2I基础信息单播传输技术要求 Technicalrequirements of V21 basicinformation unicast of LTE- based vehicular munication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发布 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XXXX 目次 前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系统及架构 6消息层技术要求 6.1近场支付业务. 6.2车辆身份信息管理, 7网络层技术要求, 7.1管理子层技术要求, 7.2适配层功能要求 7.3接入点及服务原语. 8安全要求, 8.1基于证书机制的安全要求 8.2基于密钥协商机制的安全要求 9系统配置要求, 50 9.1网络层. 9.2消息层. 附录A(规范性)单插业务应用标识 附录B(规范性)近场支付业务消息帧 参考文献. 难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是“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及名预计称如下: YD/T3400-2018《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总体技术要求》; -一YD/T3340-2018《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空口技术要求》: --YD/T3707-2020《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网络层技术要求》; --YD/T3709-2020《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消息层技术要求》: --YD/T4008-2022《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应用标识分配及映射》: YD/TxxXx-XXXx《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V2I基础信息单播传输技术要求》.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国 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郑州信大捷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高通 无线通信技术(中国)有限公司、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星云互联科 技有限公司、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 有限公司、北京百度智行科技有限公司、宝马(中国)服务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淼、葛雨明、李明超、林琳、郑石磊、刘建行、房家奕、顾昕钰、刘献伦、 潘凯、殷悦、黄翔宇、吴志明、张博源、李顶占、马建超、王易之、周浩、部冲、雷艺学、刘琪、宋蒙、 郑银香、关旭迎、薛宇、张云飞、王鲲、张岩、张存玺.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11
YD/TXXXX-XXXX 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V2I基础信息单播传输技术 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国内基于LTE-V2X直连通信技术的路侧设备和车载终端设备之间的单播传输 技术要求,包括基于LTE-V2X的消息层和网络层协议栈增强,点对点交互流程,直连通信涉及 的地址管理与维护、单播安全要求以及单播业务配置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基于LTE-V2X直连通信技术的路侧设备和车载终端设备之间近场支付业务和 车辆身份信息管理类业务的系统设计与开发.

车载终端之间、手持终端和车载终端之间进行近 场支付业务和车辆身份信息管理类业务可参照本文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 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0851.4-2019电子收费专用短程通信第4部分:设备应用 GB/T20839-2007智能运输系统通用术语 YD/T3707-2020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网络层技术要求 YD/T3709-2020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消息层技术要求 YD/T3957-2021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安全证书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YD/T3977-2021增强的V2X业务应用层交互数据要求 YD/T4008-2022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应用标识分配及映射 GM/T0062-2018密码产品随机数检测要求 标准信息服务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车联网无线通信vehicletoeverything 车载单元与其他设备通信,包括但不限于车载单元之间通信(V2V),车载单元与路侧单 元通信(V21),车载单元与行人设备通信(V2P),车载单元与网络之间通信(V2N).

[来源:YD/T3709-2020 3.1.1] 3. 2 服务提供者provider 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中应用服务提供者.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33.030 CCS P76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X V2X车载单元与车载系统互联 应用层技术要求 Applicationlayer technicalrequirementforinterconnection ofV2XOBUandvehicle system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 xXXXX-XXXX 目次 前言 V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总体架构. 6数据交互流程 3 6.1基于车载以太网的数据交互流程 6.1.1配置管理 6.1.2V2X业务数据上报 4 6.1.3诊断信息上报 5 6.1.4请求和回复 5 6.1.5车载系统信息下发 6.2基于CAN总线的数据交互流程. 7应用层数据交互内容, 7.1基于车载以太网的应用层数据交互内容 7.1.1配置管理顿 7.1.1.1V2X业务数据注册V2X Business Data Register. 7.1.1.2车载系统业务数据注册Vehicle System Business Data Register. 7.1.1.3功能开关配置FunctionSwitch.. 7. 1. 1. 4配置管理确认信息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Confirmation. 7.1.2V2X业务上报数据帧.. 7.1.2.1V2x业务数据类型V2XBusiness Data. 8 7.1.2.2自车0BU信息Host0BU.. 6 7.1.2.3交通参与者信息:机动车PTVinformation... 6. 7.1.2.4交通参与者信息:非机动车PNVinformation.. 6" 7.1.2.5逻辑地图信息LogicMap... 7.1.2.6道路交通标志信息RTSInformatfon. 7.1.2.7道路交通事件信息RTEInformation.. .10 7.1.2.8信号灯信息 Traffic Light...... 7.1.2.9地图处理结果信息MAPResult. 10 7.1.2.10RTS处理结果信息RTS Result.. 11 7.1.2.11RTE处理结果信息RTE Result.. 7.1.2.12信号灯处理结果信息TrafficLight Result.. 11 7.1.2.13车路协同预警信息Warning Target. 12 7.1.3诊断信息帧..... 12 7.1.3.1诊断请求信息Diagnostic RequestInformation. 12 7.1.3.2诊断上报信息Diagnostic ReportInformation. 12 7.1.4车载系统信息下发数据帧 13
YD/TXXXXX-XXXX 7.1.4.1业务数据类型Bussiness Date Type... 7.1.4.2车辆驾驶意图信息VPIInformation. .13 7.2基于CAN总线的应用层数据交互内容 ..14 7.2.1业务数据帧..... 14 7.2.1.1业务数据帧类型 Bussiness Date Frames Type... ..14 7.2.1.2自车OBU信息Host OBU.... ..14 7.2.1.3交通参与者预警目标信息PTCInformation.. .15 7.2.1.4RTS 处理结果信息RTSResult. 7.2.1.5RTE处理结果信息RTEResult. ..15 7.2.1.6信号灯处理结果信息TrafficResult...... ..15 7.2.1.7车路协同预警信息Warning Target... 7.2.2诊断信息帧..... 8应用信息数据结构定义...... 8.1四轴加速度信息Acc4wayInformation.

..17 8.2CAN信息 Can Information. .17 8.3感知信息DetectInformation ..20 8.4车辆驾驶意图DriveIntention. ..20 8.4.1路径规划点Path Planning Point..... ...20 8.4.2位置置信度Positional Confidence ..21 8.4.3相对位置点Position Offset LLV ..21 8.5 GNSS 信息 Gnss Information... ..21 8.6地图节点信息MapNode ... .22 8.6.1地图路段信息MapLink 22 8.6.2路段连接关系LinkMovement.... .23 8.6.3地图车道信息MapLane... 8.6.4车道连接关系Lane Connection ..... ..23 8.7位置分析结果 Message Position Result ..24 8.8路径点信息Path Point Information. ..24 8.9预测轨迹PathPrediction .25 8.10交通参与者信息:菲机动车PnyInformation.... 25 8.11路径点定位信息 Point PosInformation. .25 8.12路径点位置信息Point SiteInformation..... ..25 8.13交通参与者信息:机动车PTVInformation. .26 8.14 关联路段信息RelateLinkInformation. ..26 8.15 关联路径信息RelatePathInformation.. ..26 8.16 交通事件信息RteInformation. .27 8.17 交通标志信息RtsInformation.. 27 8.18 限速信息 Speed Limit Information ... 8.19限速结果信息Speed Limit Result...... ..28 8.20预警目标信息TargetInformation.... 29 8.21 信号灯相位信息 Traffic Light Phase ... 8.21.1信号灯相位状态Phase Status. .. 29 8.22目标方位描述Target Direction Description............ .30 8.23目标预警描述TargetWarn Description...... .30 II
YD/TXXXXX-XXXX 8.23.1 目标预警信息TargetWarnInformation 30 8.23.2 前向碰撞预警FCW .31 8. 23. 3 交叉口碰撞预警ICW ..31 8 23. 4 失控车辆预警CLW 31 8 23.5 异常车辆预警AVW ..32 8.23.6 紧急刹车预警EBW . 32 8.23.7 逆向超车预警DNPW .32 8.23.8 变道预警LCW .32 8.23.9 左转辅助LTA... 8. 23. 10 紧急车辆预警EVW ..33 8. 23. 11 盲区预警BSW .33 8.23.12限速预警SLW .34 8.23.13闯红灯预警SVW ..34 8.24车辆信息Vehicle Information .34 8.25车载系统业务数据类型Vehicle SystemBusiness Data.

.35 8.26V2I场景标识V2IUsecase. .35 8.27V2V场景标识V2VUsecase. ..36 8.28V2X业务数据类型 V2X Business Data. .36 附录A(规范性)目标方位.

.37 图1V2X车载单元与车载系统互联总体架构, 图2车载系统向V2X车载单元进行配置管理(车载以太网互联方式) 图3V2X车载单元向车载系统进行配置管理(车载以太网互联方式) 图4V2X车载单元向车载系统的业务数据上报(车载以太网互联方式) 5 图5车载系统与V2X车载单元的诊断上报(车载以太网互联方式) 图6V2X车载单元将异常主动向车载系统上报(车载以太网互联方式) 5 图7车载系统与V2X车载单元的请求回复(车载以太网互联方式) 图8车载系统向V2X车载单元下发信息(车载以太网互联方式) 6 图9V2X车载单元向车载系统发送业务数据(CAN总线互联方式) 表1V2X业务数据注册 表2车载系统业务数据注册........ 表3功能开关配置.. 4' 表4配置管理确认信息 表5基于车载以太网的V2X业务数据.

8 表6自身OBU信息... 表7交通参与者信息:机动车 表8交通参与者信息:非机动车, 10 表9逻辑地图信息.. .10 表10交通标志信息, 10 表11交通事件信息 10 表12信号灯信息... .10 表13地图处理结果信息 11 表14RTS处理结果信息 III
YD/TXXXXX-XXXX 表15RTE处理结果信息 12 表16信号灯处理结果信息 12 表17车路协同预警信息, 表18诊断上报信息 13 表19基于车载以太网的车载系统业务数据类型 14 表20车辆驾驶意图信息. ..14 表21基于CAN总线的业务数据帧类型.. .15 表22 自车OBU信息 15 表23交通参与者预警目标信息, 表24 RTS处理结果信息 表25RTE处理结果信息 16 表26 信号灯处理结果信息 17 表27 车路协同预警信息, ..18 表28 四轴加速度信息, .18 表29 CAN信息 81 表30 感知信息 21 表31 驾驶意图. ..22 表32 路径规划点, 22 表33 位置置信度, 表34 相对位置点, .23 表35( GNSS信息. .23 表36 地图节点信息 24 表37 地图路段信息 .24 表38 路段连接关系, ..24 表39地图车道信息, 25 表40车道连接关系 25 表41 位置分析结果.

..26 表42 路径点信息 ..26 表43 预测轨迹... 27 表44 交通参与者信息:非机动车 .27 表45 路径点定位信息. ..27 表46 路径点位置信息.

表47 交通参与者信息:机动车 表48 关联路段信息, ..28 表49 关联路径信息, .29 表50 交通事件信息, 表51 交通标志信息 .30 表52 限速信息... .31 表53 限速结果信息 31 表54 预警目标信息 31 表55 信号灯相位信息, . 32 表56 信号灯相位状态.

.32 表57 目标方位描述 .32 表58 目标预警描述 33 表59目标预警信息.

. 33 AI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33. 060. 99 CCS M 36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C-V2X规模化测试系统及接口技术要求 technicalrequirements for C-V2x large scale testing system and data interface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报批稿) 在提交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唯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XXXX 目次 前 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2 4系统架构与数据交互 .2 4.1系统架构 2 4.2测试流程 4.3测试要求 4.4数据类型与消息结构 5被测节点技术与接口要求 5.1技术要求 5 5.2数据交互流程 .. 5.3数据接口要求 ..6 6测试床节点技术与接口要求 .15 6.1技术要求 .15 6.2数据交互流程 .15 6.3数据接口要求 .16 附录A(规范性)数据类型 23 A.1V2X应用消息类型 .23 A.2车辆类型表. .23 A.3状态返回值类型. .23 A.4命令类型 .23 A.5应用类型 .24 A.6PROTOBUF文件描述 .24 附录B (资料性)规模化车辆数量计算方法 .30 B.1基于车辆密度的拥塞控制算法 30 B.2规模化车辆数量计算. .30
YD/T 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招商局检测车辆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信通院车联网创新中心(成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星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大学、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信息 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招商智行(重庆)科技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 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 信集团有限公司、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 份有限公司、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福州物联网开放实 验室有限公司、索尼(中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祖晖、陈新海、曾令秋、王龙翔、王易之、郑银香、周卵、韩庆文、于润东、 赵丽、刘帅、向枭笛、吴超、叶青、杨淼、许玲、杨朝旭、牛雷、冯成均、李艳芬、胡怡、郭美英、卓 玺、邱佳慧、王博思、雷艺学、娄方帝、张迪思、房骥、祁帅、陈冬梅、陈俊鹏、杨益起、刘晨、王款 朔、崔秦、潘洁、何冀军、王少飞、郑磊、邱语响、马春香、张瑞芳、李明超、陈昌学、李伯雄、袁雪 琪、林晓伯、张莹、方世杰、张骞、曾少旭、孙晨.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1
YD/T XXXX-XXXX C-V2X规模化测试系统及接口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C-V2X规模化测试的系统架构、数据交互流程及测试数据交互接口要求.

本文件面向智能汽车、智慧交通行业,适用于采用C-V2X车路协同系统在规模化环境下通信性能 与应用功能测试验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31024.1-2014合作式智能运输系统专用短程通信第1部分:总体技术要求 YD/T3594-2019基于LTE的车联网通信安全技术要求 YD/T3707-2020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网络层技术要求 YD/T3709-2020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消息层技术要求 YD/T3957-2021 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安全证书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GB/T31024.1-201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合作式智能运输系统cooperative intelligenttransportsystems 通过人、车、路信息交互,实现车辆和基础设施之间、车辆与车辆之间、车辆与人之间的智能协同 与配合的一种智能运输系统体系.

[来源:GB/T31024.1-2014,2.1] 3.1.2 专用短程通信dedicated shortrange ccumunication 用于车辆、基础设施、行人等交通要素之间进行短程通信的无线通信方式.

3.1.3 C-V2X通信cellular vehicle to everything munication 基于蜂窝网络的车载单元与其他设备通讯,包括但不限于车载单元之间通讯(V2V),车载单元与 路侧单元通讯(V2I),车载单元与行人设备通讯(V2P),车载单元与网络之间通讯(V2N).

3. 1. 4 规模化测试largescaletest 通过C-V2X终端或信道模拟器搭建由大量通信节点(建议有效通信范围内不低于150个节点,详见 附录B)构成的C-V2X测试环境,对被测件进行环境规模可控、业务数据可控的通信、应用功能测试.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