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T 4786-2024 基于SRv6网络故障保护测试方法(备案版).pdf
ICS 33.040.40 CCS L78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XX/TXXXX-XXXX 基于SRv6 网络故障 保护测试方法 Testing method of SRv6 protection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目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测试环境 6测试方法. 6.1SRv6TI-LFA能力测试 6.2SRv6指定中间节点故障保护能力测试 6.3SRv6尾节点故障保护能力测试, 6.4SRv6防微环能力测试. 6.5SRv6端到端保护能力测试.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内容起草.
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朱永庆、龚霞、杨冰、彭书萍、胡志波、田辉、马科、陈然、刘尧、 邓丽洁、伍佑明、陈迅、阮科、胡记伟、汪俊芳.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基于SRv6网络故障保护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SRv6网络故障保护测试方法,包括SRv6TI-LFA能力测试、SRv6中间节 点故障保护能力测试、SRv6尾节点故障保护能力测试、SRv6防微环能力测试及SRv6端到 端保护能力测试等.
本文件适用于支持SRv6网络故障保护的网络设备的研发、测试与应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2021-0220T-YD_基于SRv6网络故障保护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与拓扑无关的无环路备份topology independentloopfree alternate 一种应用于分段路由网络中的快速重路由技术,简称为TI-LFA.
TI-LFA相对于传统IP FRR技术,可在IGP网络中提供与拓扑无关的故障保护能力,同时提供的保护路径和IGP收敛 后的路径一致,减少业务中断.
3. 2 镜像SIDmirrorS10 用于在SRv6网络中提供SPH尾节点保护功能,即将原定发往该节点的流量转发给另一个 具有相同功能的镜像节点.
定义Mirror SID在对应的Endpoint行为为End.M.
3.3 微环microloop 一种在网络拓扑变化时,由于各节点LSDB未完全同步,可能存在收敛路径不一致情况, 并由此产生的暂态网络环路现象.
4缩略语 以下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BE 尽力而为 Best Effort BFD 双向转发检测 Bidirectional Forwarding Detection CE 用户边缘设备 Customer Edge FRR 快速重路由 Fast Reroute IGP 内部网关协议 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 IS-IS 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 ISIS-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 LFA 无环备份路径 Loop-Free Alternate MPL.S 多协议标签交换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PE 运营商边缘设备 Provider Edge PSP 倒数第二个分段弹出 Penultimate Segment Pop 无缝双向转发检测 Seamless Bidirectional Forwarding SBFD Detection SID 段标识 Segment ID 分段路由技术 Segment Routing SRH IPv6分段路由头部 Segment Routing Header SRv6 IPv6数据面的分段路由技术 Segment Routing over IPv6 dataplane TILFA 拓扑无关的无环备份路径 Topology IndependantLoop Free Alternate UCMP 非等值负载分担 Unequal Cost Multipath VPN 虚拟专用网络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5测试环境 本标准规定SRv6网络故障保护测试方法,根据SRv6部署方式及故障保护测试场景,包含 如下测试拓扑组网环境.
R1 cost 10 T1 R2 R3 cost 10 cost 10 cost 500 cost 10 R5 cost 1000 R4 R6 T2 图1测试拓扑1 测试拓扑1:如图1所示,该组网包含6台支持SRv6的路由器,测试仪T1、T2用于发送和 接收流量,R1作为头节点,配置R2、R3、R4、R5、R6路由器节点之间链路的开销值如图1中 所示.
此拓扑用于验证SRv6TI-LFA能力、SRv6指定中间节点故障保护能力、SRv6尾节点故 障保护能力、SRv6防微环能力等.
R2 R4 R5 T1 R1 R8 T2 R6 R7 图2测试拓扑2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YD/T 4785.5-2024 SRv6控制面技术要求 第5部分:PCEP协议扩展(备案版).pdf
ICS 30.040.35 CCS L78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XX/TXXXXX-XXXX SRv6 控制面技术要求 第5部分:PCEP 协议扩展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Rv6 control planePart 5: Extension for PCEP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 XXXX-XX-XX发布 平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目次 前 言. 引 言. I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概述... 6PCEP协议扩展 6.1 OPEN Object 展 6. 2 RP/SRP 0bject 扩展 6.3 ERO Object 扩展. 6.4 RRO Object 扩展 ... 7.ANA分配....... 7. 1 PCEP ERO and RRO subobject.... 7.2 SRv6ERO F1ag............* 7. 3 PATH-SETUPTYPE-CAPABILITT SubTLV 类型值 7. 4 SRv6 PCE Capability sub-TLV 标志位. 7.5 Path Setup Type............... 7.6 ERROR Object.s...... 附录A(规范性)基于 PCEP的 SRv6 Policy 应用场景. 参考文献........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前 言 Commented[1|:缺少引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内容起草.
本文件是YD/TXXXXX《SRv6控制面技术要求》的第5部分,YD/T XXXXX已经发布了以下 部分: 第1部分:ISIS协议扩展: 第2部分:0SPFv3议扩展: 第3部分:BCP-LS协议扩展: 第4部分:BGP SRv6Poliey协议扩展: 第5部分:PCEP协议扩展.
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 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诺基 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朱水庆、龚霞、杨冰、刘尧、田辉、马科、邓丽洁、伍佑明、彭书 萍、谭刃、万晓兰、朱冰、汪俊芳、陈端、顾方方.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言 为加快政务应用改造、拓展行业融合应用,推动IP6规模部署和应用创新成果标准化, 我国制定了一系列IPv6标准,其中,GB/TXXX《SRv6控制面技术要求》是为规范SRv6部署 而制定的标准,拟分为以下部分: 一第1部分:ISIS协议扩展.
目的在于规定了SRv6控制面关于ISIS协议扩展的技术要 求,包括新定义了节点通告SRv6支持能力、节点通告SRv6支持的最大段标识深度能力、各类 ISIS协设扩展SID及其Sub-TLV等.
第2部分:0SPFv3协议扩展.
目的在于规定了0SPFv3协议对SRv6的扩展技术要求, 包括新定文了节点通告SRv6支持能力、节点通告SRv6支持的最大分段标识深度能力、各类 0SPFv3协议扩展SID及其SubTLV等.
-第3部分:BGP-LS协议扩展.
目的在于规定了SRv6控制面基于BGP-LS协议扩展的技 术要求,包括节点对SRv6支持能力、SID分段标识深度处理能力、相关SID、SID各部分长度 捕述、相关Locator路由等信息的通告.
-第4部分:BGP SRv6 Policy协议扩展.
目的在于规定了SRv6控制面基于BGP SRv6 Policy扩展的技术要求,包括新定义了SAFI类型用于描述SRv6 Policy信息、新定义了NLRI 类型及相关Attribute属性等.
第5部分:PCEP协议扩展.
目的在于规定了SRv6控制面基于PCEP协议扩展的技术要求, 包括扩展已有字段通告SRv6创建TE路径能力、新增TLV/Subobject通告SRv6能力及SRv6 SID 信息等.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SRv6控制面技术要求第5部分:PCEP协议扩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SRv6网络控制面基于PCEP协议扩展的技术要求,包括扩展已有字段通告 SRv6创建TE路径能力、新增TLV/Subobject通告SRv6能力及SRv6 SID信息等.
本文件适用于SRv6网络中使用PCEP协议实现SRv6Policy的场景.
也适用于支持SRv6的 网络设备及控制器的研发与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ETF RFC5440路径计算单元通信协议(Path Computation Element(PCE) Coneunication Protoco1) IETF RFC8231有状态PCE的PCEP扩展(Path Computation Element Coemunication Protocol (PCEP) Extensions for Stateful PCE) IETF RFC8408PCEP消息中传递路径设置类型(Conveying Path Setup Type in PCE Conmunicat ion Protocol (PCEP) Messages) IETF RFC8664 SR的PCEP展 (Path Conputat.ion Elenent Communication Protoco1 (PCEP) Extensions for Segment Bouting) IETF RFC8986SRv6 网 络 编 程( Segnent Routing orer IPv6(SRv6) Network Programing)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文适用于本文件.
3. 1 路径计算单元PCE(path conputationalerent) 能够基于网络拓扑、约束条件计算网络路径或路由的实体(组件、应用或者网络节点) 信息服务平台 3.2 路径计算客户端PCC(path conputation client) 请求路径计算的一个客户应用,是一个PCEP会话中所涉及的元素.
3.3 路径计算单元通信协议PCEP(path conputation elenent unication protocol) POC和IPCE之间的通信协议.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YD/T 4785.4-2024 SRv6控制面技术要求 第4部分:BGP SRv6 Policy协议扩展(备案版).pdf
ICS 30.040.35 CCS L78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XX/TXXXX-XXXX SRv6 控制面技术要求 第4部分:BGP SRv6Policy协议扩展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Rv6 control plane Part 4:Extension forBGPSRv6 Policy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目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概述... 6 SRv6 Policy SAFI 及其 NLRI. 7 SRv6Policy和隧道封装属性 8 SRv6 Policy Sub-TLVs 格式 8. 1 Binding SID Sub-TLV. 8. 2 SRv6 Binding SID Sub-TLV. 8.3 Preference Sub-TLV. 8. 4 Policy Priority SubTLV. 8. 5 Policy Name SubTLV. 8. 6 Policy Candidate Path Name SubTLV. 8. 7 Explicit NULL Label Policy SubTLV. 8.8 Segment List SubTLV. 9 Color Extended Community格式 10IANA分配... 10.1已有的注册表:子地址族标识(SAFI)参数. 10.2 已有的注册表:BGP Tunnel Encapsulation Attribute Tunne 10.3 已有的注册表:BGP Tunnel Encapsulation Attribute Sub- 10.4已有的注册表:Color Extended CommunityFlags. 10.5 新注册表:SR Policy Segment List Sub-TLVs.. 10.6新注册表:SR Policy Binding SID Flags.. 10.7新注册表:SR Policy SRv6 Binding SID Flags. 14 10.8新注册表:SR Policy Segment Fiags. 15 参考文献.... 息服务平台 16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内容起草.
本文件是YD/TXXXXX《SRv6控制面技术要求》的第4部分,YD/TXXXXX已经发布了以下 部分: 第1部分:ISIS协议扩展; 第2部分:OSPFv3协议扩展: 第3部分:BGP-LS协议扩展: 第4部分:BGPSRv6Policy协议扩展; 第5部分:PCEP协议扩展.
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 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诺基 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龚霞、何晓明、伍佑明、刘尧、魏月华、田辉、马科、朱永庆、杨 冰、袁世章、邓丽洁、彭书萍、庄顺万、万晓兰、刘剑华、陈端.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1 引言 为加快政务应用改造、拓展行业融合应用,推动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创新成果标准化, 我国制定了一系列IPv6标准.
其中,GB/TXXXXX《SRv6控制面技术要求》是为规范SRv6部署 而制定的标准,拟分为以下部分: 一一第1部分:ISIS协议扩展.
目的在于规定了SRv6控制面关于ISIS协议扩展的技术要 求,包括新定义了节点通告SRv6支持能力、节点通告SRv6支持的最大段标识深度能力、各类 ISIS协议扩展SID及其Sub-TLV等.
一一第2部分:0SPFv3协议扩展.
目的在于规定了0SPFv3协议对SRv6的扩展技术要求, 包括新定义了节点通告SRv6支持能力、节点通告SRv6支持的最大分段标识深度能力、各类 OSPFv3协议扩展SID及其Sub-TLV等.
-第3部分:BGP-LS协议扩展.
目的在于规定了SRv6控制面基于BGP-LS协议扩展的技 术要求,包括节点对SRv6支持能力、SID分段标识深度处理能力、相关SID、SID各部分长度 描述、相关Locator路由等信息的通告.
-第4部分:BGPSRv6Policy协议扩展.
目的在于规定了SRv6控制面基于BGPSRv6 Policy扩展的技术要求,包括新定义了SAFI类型用于描述SRv6Policy信息、新定义了NLRI 类型及相关Attribute属性等.
第5部分:PCEP协议扩展.
目的在于规定了SRv6控制面基于PCEP协议扩展的技术要求, 包括扩展已有字段通告SRv6创建TE路径能力、新增TLV/Subobject通告SRv6能力及SRv6SID 信息等.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I SRv6控制面技术要求第4部分:BGPSRv6Policy协议扩 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SRv6网络控制面技术中基于BGPSRv6Policy扩展的技术要求,包括新定 义了SAFI类型用于描述SRv6Policy信息、新定义了NLRI类型及相关Attribute属性等.
本文件适用于SRv6网络中使用BGP协议分发SRv6Policy路径信息的场景,也适用于支持 SRv6的网络设备技术及控制器的研发与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ETF RFC 9012 BGP隧道封装属性(The BGP Tunnel Encapsulation Attribute)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基于IPv6数据平面的分段路由segmentroutingover IPv6dataplane 基于IPv6数据平面的分段路由(简称为SRv6)是分段路由技术在IPv6网络中的实现.
3. 2 分段标识符segmentidentifier 简称为SID,表示在分段路由域中的兵体分段.
在SRv6中,SID由Locator、Function和 Argument三部分组成,编码为IPv6地址形式.
SID列表表示为,用于指示报文 转发路径.
3.3 SRv6策略 SRv6policy 基于SRv6转发面的隧道引流技术.
SRv6Policy指示一条端到端的指定路径,表示SID封 装的段列表,也即SID列表.
3. 4 捆绑的SID binding SID SRv6的基础指令,用于标识整个Candidate Path,提供隧道连接、引流等功能.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YD/T 4785.3-2024 SRv6控制面技术要求 第3部分:BGP-LS协议扩展(备案版).pdf
ICS 30.040.35 CCS L78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XX/TXXXX-XXXX SRv6 控制面技术要求 第3部分:BGP -LS协议扩展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Rv6 control plane Part 3:Extension for BGP-LS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目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概述. 6基于SRv6的BGP-LS协议扩展类型. 7SRv6节点属性扩展 7.1 SRv6 能力 TLV. 7.2SRv6节点MSD类型 8SRv6链路属性扩展. 8. 1 SRv6 End. X SID TLV. 8. 2 SRv6 LAN End. X SID TLV. 8. 3 SRv6 Link MSD Types 9SRv6前缓属性扩展 10 SRv6 SID NLRI.. 10.1 SRv6 SID NLRI 格式 10. 2 SRv6 SID 信息 TLV. 10.3 SRv6SID属性 11IANA分配.. 11. 1 BGP-LS NLRI 类型 11. 2 BGP-LS TLVs. 11. 3 SRv6 BCP EPE SID Flags. 参考文献... 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内容起草.
本文件是YD/TXXXX《SRv6控制面技术要求》的第3部分,YD/TXXXXX已经发布了以下部 分: 第1部分:ISIS协议扩展; 第2部分:OSPFv3协议扩展: 第3部分:BGP-LS协议扩展: 第4部分:BGPSRv6Policy协议扩展; 第5部分:PCEP协议扩展.
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 院、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上海诺基 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龚霞、何晓明、伍佑明、阮科、刘尧、张征、田辉、马科、汪俊芳、 朱永庆、杨冰、邓丽洁、彭书萍、庄顺万、万晓兰、陈端、顾方方.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1 引言 为加快政务应用改造、拓展行业融合应用,推动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创新成果标准化, 我国制定了一系列IPv6标准.
其中,GB/TXXXXX《SRv6控制面技术要求》是为规范SRv6部署 而制定的标准,拟分为以下部分: 一一第1部分:ISIS协议扩展.
目的在于规定了SRv6控制面关于ISIS协议扩展的技术要 求,包括新定义了节点通告SRv6支持能力、节点通告SRv6支持的最大段标识深度能力、各类 ISIS协议扩展SID及其Sub-TLV等.
一一第2部分:0SPFv3协议扩展.
目的在于规定了0SPFv3协议对SRv6的扩展技术要求, 包括新定义了节点通告SRv6支持能力、节点通告SRv6支持的最大分段标识深度能力、各类 OSPFv3协议扩展SID及其Sub-TLV等.
-第3部分:BGP-LS协议扩展.
目的在于规定了SRv6控制面基于BGP-LS协议扩展的技 术要求,包括节点对SRv6支持能力、SID分段标识深度处理能力、相关SID、SID各部分长度 描述、相关Locator路由等信息的通告.
-第4部分:BGPSRv6Policy协议扩展.
目的在于规定了SRv6控制面基于BGPSRv6 Policy扩展的技术要求,包括新定义了SAFI类型用于描述SRv6Policy信息、新定义了NLRI 类型及相关Attribute属性等.
第5部分:PCEP协议扩展.
目的在于规定了SRv6控制面基于PCEP协议扩展的技术要求, 包括扩展已有字段通告SRv6创建TE路径能力、新增TLV/Subobject通告SRv6能力及SRv6SID 信息等.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I SRv6控制面技术要求第3部分:BGP-LS协议扩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SRv6网络控制面基于BGP-LS协议扩展的技术要求,包括节点对SRv6支持 能力、SID分段标识深度处理能力、相关SID、SID各部分长度描述、相关Locator路由等信息 的通告.
本文件适用于支持SRv6功能的网络设备利用BGP-LS实现控制面信息交互的场景,也适用 于支持SRv6的网络设备技术研发与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ETFRFC7752利用BGP协议进行链路状态和流量工程(TE)信息的北向分发(North- Bound Distribution of Link-State and Traffic Engineering (TE) Information Using BGP) IETF RFC8814利用BGP-LS发送最大分段标识深度(Signaling Maximum SID Depth (MSD) Using the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 Link State) IETF RFC8986SRv6 网络编程(Segment Routing over IPv6(SRv6) Network Programming)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基于IPv6数据平面的分段路由 segiaent routing over IPv6 dataplane 基于IPv6数据平面的分段路由(简称为SRv6)是分段路由技术在IPv6网络中的实现.
3. 2 分段标识符segmentidentifier 分段标识符(简称为SID)表示在分段路由域中的具体分段.
在SRv6中,SID由Locator、 Function和Argument三部分组成,编码为IPv6地址形式.
SID列表表示为《S1,S2,S3>,用 于指示报文转发路径.
3.3 边界网关协议一链路状态BGP-LS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YD/T 4785.2-2024 SRv6控制面技术要求 第2部分:OSPFv3协议扩展(备案版).pdf
ICS 30.040.40 CCS L78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XX/TXXXXX-XXXX SRv6 控制面技术要求 第2部分:OSPFv3 协议扩展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Rv6 control plane Part 2:Extension for OSPFv3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目次 1 4缩略语 9通告各类SID及其端点指令等相关信息.
9.1概述. 9. 2 SRv6 End SID SubTLV. 9. 3 SRv6 End. X SID SubTLV. 9. 4 SRv6 LAN End. X SID SubTLV. 9.5 SRv6 SID Structure SubTLV. 9.6SRv6SID的端点指令 10IANA分配 10.1OSPF路由器信息TLV注册, 10.20SPFv3LSA功能代码注册 10. 3 0SPFv3 Extended-LSA SubTLV 注册 10.40SPFv3 Locator LSA TLV注册 10. 5 0SPFv3 Locator LSA Sub-TLV 注册 .- 参考文献..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内容起草.
本文件是YD/TXXXX《SRv6控制面技术要求》的第2部分,YD/TXXXX计划发布以下部分: 一第1部分:ISIS协议扩展: 第2部分:OSPFv3协议扩展; 第3部分:BGP-LS协议扩展: -第4部分:BGPSRv6Policy协议扩展: 第5部分:PCEP协议扩展.
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 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诺基 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伍佑明、龚霞、朱永庆、刘尧、魏月华、田辉、彭书萍、万晓兰、 强小应、陈端、杨冰、邓丽洁、马科、张卡、顾方方.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引言 为加快政务应用改造、拓展行业融合应用,推动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创新成果标准化, 我国制定了一系列IPv6标准.
其中,YD/TXXXXX《SRv6控制面技术要求》是为规范SRv6 部署而制定的标准,拟分为以下部分: 一第1部分:ISIS协议扩展.
目的在于规定了SRv6控制面关于ISIS协议扩展的技 术要求,包括新定义了节点通告SRv6支持能力、节点通告SRv6支持的最大段标 识深度能力、各类ISIS协议扩展SID及其Sub-TLV等.
--第2部分:0SPFv3协议扩展.
目的在于规定了SRv6控制面关于0SPFv3协议扩展 的技术要求,包括新定义了节点通告SRv6支持能力、节点通告SRv6支持的最大 分段标识深度能力、各类0SPFv3协议扩展SID及其Sub-TLV等.
第3部分:BGP-LS协议扩展.
目的在于规定了SRv6控制面基于BGP-LS协议扩展 的技术要求,包括节点对SRv6支持能力、SID分段标识深度处理能力、相关 SID、SID各部分长度描述、相关Locator路由等信息的通告.
第4部分:BGPSRv6Policy协议扩展.
目的在于规定了SRv6控制面基于BGP SRv6Policy扩展的技术要求,包括新定义了SAFI类型用于描述SRv6Policy信 息、新定义了NLRI类型及相关Attribute属性等.
一第5部分:PCEP协议扩展.
目的在于规定了SRv6控制面基于PCEP协议扩展的技 术要求,包括扩展已有字段通告SRv6创建TE路径能力、新增TLV/Subobject通 告SRv6能力及SRv6SID信息等.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ⅢI SRv6控制面技术要求第2部分:0SPFv3协议扩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OSPFv3协议对SRv6的扩展技术要求,包括新定义了节点通告SRv6支持能力、 节点通告SRv6支持的最大分段标识深度能力、各类OSPFv3协议扩展SID及其Sub-TLV等.
本文件适用于SRv6组网下使用0SPFv3通告SRv6信息的网络设备和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ETFRFC83620SPFv3链路状态通告(ISA)可扩展性(0SPFv3LinkState Advertisement (LSA) Extensibility) IETF RFC8476 使用0SPF协议发送最大分段标识深度(MSD)(SignalingMaximum SID Depth (MSD) Using OSPF) IETF RFC8665 用于SR的0SPF协议扩展(0SPF Extensions for Segment Routing) IETF RFC8754 SRv6分段路由报文头(IPv6 Segment Routing Header)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基于IPv6数据平面的分段路由 segment routingover IPv6 dataplane 基于IPv6数据平面的分段路由(简称为SRv6)是分段路由技术在IPv6网络中的实现.
3. 2 分段标识符segmentidentifier 简称为SID,表示在分段路由域中的具体分段.
在SRv6中,SID由Locator、Function和 Argument三部分组成,编码为IPv6地址形式.
SID列表表示为,用于指示报文 转发路径.
3.3 SRv6行为 SRv6behavior -种SRv6节点本地定义的行为,也称为端点行为(endpointbehavior),用于处理SRv6 报文,不同类型的SRv6SID对应不同的SRv6行为.
4缩略语 以下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YD/T 4785.1-2024 SRv6控制面技术要求 第1部分:ISIS协议扩展(备案版).pdf
ICS 30.040.40 CCS L78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XX/TXXXXX-XXXX SRv6 控制面技术要求 第1部分:ISIS 协议扩展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Rv6 control planePart 1:Extension for ISIS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GB/T XXXXX.5-20XX 目次 前 言 引 言 I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概述.. 6ISIS通告节点支持SRv6能力 6.1SRv6能力子TLV. 6.2SR算法子TLV. 7ISIS通告支持的最大分段标识深度 8 ISIS 通告Locator 路由 9ISIS通告各类SID及其端点指令.
9. 1 SRv6 End SID SubTLV. . 9.2 SRv6 End. X SID Sub-TLV. 9. 3 SRv6 LAN End. X SID SubTLV. 9. 4 SRv6 SID Structure SubsubTLV. 9.5SRv6SID的端点指令 10IANA分配... 10.1新注册表SRv6LocatorTLV. 10 10.2新注册表SRv6EndSIDSub-TLV 10 10.3新注册表SRv6Capabi1itiesSub-TLV 10 10.4新注册表Sub-sub-TLVs of the SRv6Cepability Sub-TLV 10 10.5 新注册表 SRv6 End. X SID and SRv6 LAN End.X SID Sub-TLVs. 11 10.6已有的注册表MSD Types.. 11 10.7 新注册表 Sub-sub-TLVs for SRv6 End SIDand SRv6 End.X SID.. 11 10.8已有的注册表PrefixAttribute Flags Sub-TLV 12 10.9 新注册表 ISIS SRv6 Capabilities Sub-TLV Flags ...... 10.10 新注册表 ISIS SRv6 Locator TLV Flags. 12 10.11 新注册表ISIS SRv6 End SID Sub-TLV Flags .. 12 10. 12 新注册表 ISIS SRv6 End. X SID and LAN End. X SID SubTLVs Flags 12 参考文献... 14 GB/T XXXXX.520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内容起草.
本文件是YD/TXXXX《SRv6控制面技术要求》的第1部分,YD/TXXXX计划发布以下部分: 第1部分:ISIS协议扩展: 第2部分:OSPFv3协议扩展: 第3部分:BGP-LS协议扩展: 第4部分:BGPSRv6Policy协议扩展: 第5部分:PCEP协议扩展.
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 院、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上海诺基 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伍佑明、龚霞、朱永庆、刘尧、张征、田辉、强小应、彭书萍、万 晓兰、陈端、杨冰、邓丽洁、马科、汪俊芳、张卡、顾方方.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GB/T XXXXX.5-20XX 引言 为加快政务应用改造、拓展行业融合应用,推动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创新成果标准化, 我国制定了一系列IPv6标准.
其中,GB/TXXXXX《SRv6控制面技术要求》是为规范SRv6 部署而制定的标准,拟分为以下部分: 第1部分:ISIS协议扩展.
目的在于规定了SRv6控制面关于ISIS协议扩展的技术要求, 包括新定义了节点通告SRv6支持能力、节点通告SRv6支持的最大段标识深度能力、各类 ISIS协议扩展SID及其Sub-TLV等.
第2部分:0SPFv3协议扩展.
目的在于规定了SRv6控制面关于0SPFv3协议扩展的技术要 求,包括新定义了节点通告SRv6支持能力、节点通告SRv6支持的最大分段标识深度能 力、各类OSPFv3协议扩展SID及其Sub-TLV等.
第3部分:BGP-LS协议扩展.
目的在于规定了SRv6控制面基于BGP-LS协议扩展的技术要 求,包括节点对SRv6支持能力、SID分段标识深度处理能力、相关SID、SID各部分长度 描述、相关Locator路由等信息的通告.
第4部分:BGPSRv6Policy协议扩展.
目的在于规定了SRv6控制面基于BGPSRv6 Policy扩展的技术要求,包括新定义了SAFI类型用于描述SRv6Policy信息、新定义了 NLRI类型及相关Attribute属性等.
第5部分:PCEP协议扩展.
目的在于规定了SRv6控制面基于PCEP协议扩展的技术要求, 包括扩展已有字段通告SRv6创建TE路径能力、新增TLV/Subobject通告SRv6能力及 SRv6SID信息等.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ⅢI GB/T XXXXX.5-20XX SRv6控制面技术要求第1部分:ISIS协议扩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SRv6控制面关于ISIS协议扩展的技术要求,包括新定义了节点通告SRv6支 持能力、节点通告SRv6支持的最大段标识深度能力、各类ISIS协议扩展SID及其Sub-TLV等.
本文件适用于SRv6组网下使用ISIS作为IGP协议通告和学习SRv6相关信息的网络设备和 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ETF RFC7794用于扩展IPv4和IPv6可达性的ISIS前缀属性(IS-ISPrefix Attributes for Extended IPv4 and IPv6 Reachability) IETF RFC8491使用ISIS协议发送最大分段标识深度(SignalingMaximum SID Depth (MSD) Using ISIS) IETF RFC8667 用于SR的ISIS协议扩展(ISIS Extensions for Segment Routing)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分段标识符cegmentidentifier 简称为SID,表示在分段路由域中的具体分段.
在SRv6中,SID由Locator、Function和 Argument三部分组成,编码为IPv6地址形式.
SID列表表示为,用于指示报文 转发路径.
3.2 SRv6行为 SRv6behavior 一种SRv6节点本地定义的行为,也称为端点行为(endpointbehavior),用于处理SRv6 报文,不同类型的SRv6SID对应不同的SRv6行为.
4缩略语 以下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IGP 内部网关路由协议 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 LSA 链路状态通告 Link State Advertisement LSP 链路状态报文 Link State PDU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YD/T 4821-2024 电信运营商网络的自动化质量测量(Telemetry)测试方法(备案版).pdf
ICS 35.110 CCSL78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XX/TXXXXX-XXXX 电信运营商网络的自动化质量测量 (Telemetry )测试方法 Testing method of telemetry technology in telemunications network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 布 XX/TxXXXXxXXX 目次 前 A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Telemetry控制平面功能测试 5.1BGP采集功能测试, 5.1.1BGP路由表.. 5.1.2BGP路由统计.
3 5.1.3 BGP阔值告警 5.1.4BGP邻居状态. 5.1.5BGP邻居中断原因 5 5.1.6BGP邻居安全, 5.2RIB采集功能测试-IP路由表 6 5.3IS-IS采集功能测试. 0 5.3.1IS-IS内存过载. 5.3.2IS-IS邻居建立失败. 5.3.3IS-IS邻居状态发生改变 5.3.4IS-IS接口状态发生变化 5.3.5IS-IS邻居震荡抑制状态 5.3.6前缓SID问题 5.40SPF采集功能测试. 10 5.4.1邻居状态发生变化 10 5.4.2接口状态发生变化 11 5.4.3邻居接口配置错误检测 5.5IP组播采集功能测试, 12 5.5.1IGMP/MLD 12 5.5.2 PIM 12 5.6MPLS/LDP采集功能测试. 13 5.6.1LDP会话状态发生变化 13 5.6.2LDP会话删除, 13 5.6.3LDP会话安全.. 14 5.7MPLS-TE采集功能测试. 15 5.7.1RSVP协议状态. 15 5.7.2MPLS-TE主、备隧道切换状态. 15 5.8SR/SRv6采集功能测试-SRPOLICY状态发生变化 16 5.9EVPN采集功能测试. XX/TxXXXXxXXX 5.9.1EVPN路由类型 17 5.9.2MAC地址路由抑制, 81 5.9.3路由丢弃 61 5.9.4EVPN实例状态变化 ..19 5.9.5MAC数量超限. .20 5.10L2VPN采集功能测试 5.10.1PW状态发生变化 ..21 5.10.2PW保护组故障, 22 5.10.3PW保护倒换. .23 5.11L3VPN采集功能测试. ..24 5.11.1路由数量超限 24 5.11.2VRF绑定接口状态 .25 5.11.3VPN业务隧道状态.
26 5.12LLDP采集功能测试一邻居状态信息 .26 5.13ARP采集功能测试-ARP表.
..27 5.14ND采集功能测试-ND表 5.15BFD采集功能测试-BFD会话状态发生变化 ..28 6Telemetry转发平面功能测试. 6.1接口采集功能测试 6.1.1物理接口流量统计 ..29 6.1.2接口状态... .30 6.1.3子接口状态, ..30 6.2L3VPN采集功能测试-VPN实例流量统计 ..31 6.3MPLS-TE采集功能测试-TE流量统计 31 6.4SR-POLICY采集功能测试-TE流量统计 .32 6.5QOS采集功能测试-队列信息统计... . 33 6.6ACL采集功能测试-ACL规则配置数量 .34 6.7TWAMP采集功能测试-测量数据... ..35 6.8IOAM采集功能测试-TOAMnode id采集 36 7Telemetry管理平面功能测试. . 36 7.1性能数据采集功能测试, ..36 7.1.1 CPU .36 7.1.2存储 .37 7.1.3电源 7.1.4风扇 37 7.1.5温度... 7.2故障采集功能测试-故障告警采集 7.3安全采集功能测试 7.3.1用户登录安全管理 7.3.2CPU安全防护 参考文献 1I XX/Tx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参考国内和国际相关标准,并结合国内电信运营商网络及设备的自动化测量实际情况制定.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公文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 则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 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皓、马军峰、庞冉、史凡、彭书萍、魏月华、张一鸣、张红宾、胡记伟、徐 剑辉、周雪花、汪俊芳.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1 XX/T xXXXXxxXX 电信运营商网络的自动化质量测量(Telemetry)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Telemetry的测试方法,以及Telemetry技术在管理平面、控制平面、数据平面的技 术测试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支持电信运营商网络的Telemetry的网络设备及系统的测试与评估,设备研发、管理 也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YD/TXXXX-XXXX电信运营商网络的自动化质量测量(Telemetry)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CL:访问控制列表(Access Control List) ARP: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ResolutionProtocol) BGP:边界网关协议(Border GatevayProtocol) CBS:承诺突发长度(CommittedBurst Size) CIR:承诺信息速率(CommittedInformationRate) CPU: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 EBGP:外部边界网关协议(ExternalBorder Gateway Protocol) ECMP:等价多路径路由(Equal-Cost Multi-Path routing) GPB:谷歌协议缓存(GoogleProtocolBuffer) gRPC:谷歌远程过程调用(Google Remote Procedure Cal1) IBGP:内部边界网关协议(InternalBorder Gateway Protocol) ID:标识符(Identification) IGMP:互联网组管理协议(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IGP: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 IOAM:带内操作管理和维护(In-band Operation,Administration,and Maintenance)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YD/T 4820-2024 电信运营商网络的自动化质量测量(Telemetry)技术要求(备案版).pdf
ICS 33.040.40 CCS L78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X 电信运营商网络的自动化质量测量 (Telemetry )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 of Telemetry technology in telemunications network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XX/TxXXXXxXXX 目次 前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4Telemetry架构和应用场景 4.1Telemetry典型架构 4.2 Telemetry 实现机制 4.3 Telemetry 工作过程 4.4Telemetry的应用场景, 5Telemetry在管理平面的技术要求 5.1管理平面总体要求... 5.2NETCONF扩展技术要求.. 5.3GRPC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要求 6Telemetry在控制平面的技术要求 6.1控制平面总体技术要求. 6.2BGP监控协议, 7Telemetry在数据转发平面的技术要求.
7.1数据转发平面总体技术要求. 7.2数据转发面的Telemetry相关技术的分类. 7.3交替标记方案.. 7.4动态网络探测器.
7.5IPFIX协议.. 7.6 InSitu OAM. 参考文献... 信息服务平台 XX/Tx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 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华南、朱永庆、程宇、王瑞雪、顾戎、杜宗鹏、赵良、肖敏、汪俊芳、唐宏、 郭亮、伍佑明、龚霞.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1 YD/T XXXXXXXXX 电信运营商网络的自动化质量测量(Telemetry)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信运营商网络的自动化质量测量(Telemetry)的技术架构和应用场景, 以及Telemetry技术在管理平面、控制平面、数据平面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网络设备Telemetry研发、测试及应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ETFRFC6020 网络配置协议(Network Configuration Protocol(NETCoNF)) IETFRFC6241一种用于网络配置协议的数据建模语言(YANG-A Data Modeling Language for the Network Configuration Protocol (NETCONF) )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1 自动化质量测量telemetry Telemetry是一项远程从物理设备或虚拟设备上高速采集数据的技术.
通过推模式(Push Mode),Telemetry机制提供更实时更高速的数据采集功能.
3.1.2 Google远程过程调用协议 googleremote procedure callprotocol GRPC是一个基于HTTP/2传输层协议承载的高性能、通用的RPC框架.
3.1. 3 Goolge协议缓冲存储器googleprotocolbuffer GPB是一种与语言无关、平台无关、扩展性好的用于通信协议、数据存储的序列化结构 数据格式.
3.1.4 模型路径modelpath 模型路径指的是预配置的采集信息的模板集合中的URL,通过指定这些URL,就可以指定 采集的对象.
3.2缩略语 以下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S 自治系统 Autonomous Systen ASG 汇聚服务网关 Aggregation Service Gateway BMP BGP监控协议 BGP Monitoring Protocol BSC 基站子系统 Base Station Subsystem YD/T XXXXXXXXX CSG 基站网关 Cell Site Gateway DNP 动态网络探测器 Dynamic Network Probe eNodeB 演进节点B Evolved Node B GPB Goolge协议缓冲存储器 Google Protocol Buffer GRPC Google远程过程调用协议 Google Remote Procedure Call Protoco1 INT 带内网络Telemetry Inband Network Telemetry i0AM 随路OAM In-situ OAM IPFIX IP流信息导出 IP Flow Information Export MME 移动性管理组件 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 NETCONF 网络控制协议 Network Configuration Protoco1 NMS 网管系统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OAM 操作,管理和维护 Operations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 RNC 无线网络控制站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RSG 无线业务侧网关 Radio Service Gateway SGW 服务网关 Service Gateway SNMP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1 4Telemetry架构和应用场景 4.1Telemetry典型架构 Telemetry技术支持远程从物理设备或虚拟设备上高速采集数据.
设备通过推模式(Push Mode)主动向采集器上送设备数据信息(也包括网络、业务情况),提供实时高速的数据采 集功能.
通过高速实时的推送网络设备的数据指标,Telemetry技术可以为网络问题定位、 网络质量优化和网络调整提供基础的数据支持.
相对于现有网络信息的采集和呈现方式, Telemetry能提供更详细、更细粒度、更实时的网络信息,可用于网络的微突发检测等场景.
Telemetry技术的典型架构如图1所示,Telemetry的采样数据源自网络设备上数据转发 面、控制面和管理面的数据,这些数据按照YANG模型描述,利用GPB/JSON格式编码,并通过 GRPC协议将数据上送至采集器和分析器进行分析处理.
Telemetry技术是模型驱动的.
模型驱动是指用户或者网管可以通过指定模型路径的方 式来通知设备,需要推送哪些数据,同时数据也按照此模型的描述进行上报.
通过统一的模 型对网络设备上的数据进行描述,有利于设备实现细颗粒度的数据采集.
服务平台 分析器 采集器 按UNC模型组织 按GPB格式编码 建立GRPC连接 网络设 管理面采样数图 成数据转发面采样数据 或控制面采样数据 图1Telemetry模型架构 2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YD/T 4819-2024 内容分发网络测试方法 全局路由节点(备案版).pdf
ICS 33. 040 CCS M16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 XXXXXXXX 内容分发网络测试方法 全局路由节点 Method for testing content distribution networkgobal server load balance nodes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目次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4 缩略语 5 测试对象概述, 6测试环境 6.1测试组网拓扑 7功能测试. 7.1概述. 7.2功能测试. 8接口测试 8.1概述. 8.2接口测试用例 9性能测试. 9.1概述. 9.2性能测试用例 附录A(资料性)测试用例可选必选说明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是“内容分发网络测试方法”系列标准之一,本系列标准预计结构和名称如下: 一内容分发网络测试方法边缘节点 一一内容分发网络测试方法性能 一一内容分发网络测试方法全局路由节点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 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戈、陈麒、梁洁、聂秀英、杨、郭嵩、黄成、缪川阳、沈琼霞、张蕾.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11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内容分发网络测试方法全局路由节点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内容分发网络全局路由节点的测试方法,分别对全局路由节点的功能、接 口、性能的技术要求提出测试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内容分发网络系统全局路由节点设备的测试和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 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YD/T3882-2021内容分发网络技术要求功能体系架构 YD/Txxxx-xxxx内容分发网络技术要求全局路由节点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CDN节点CDNnode CDN的逻辑功能单元,基于统一的资源管理和调度,能够通过共享资源向用户提供服务 的一组CDN设备逻辑上可看成一个CDN节点.
CDN节点可以支持一种或多种服务协议.
准信 3.2 CDN设备 CDN device 组成CDN节点的物理实体单位,如流媒体服务器、缓存服务器、调度服务器、内容管理 服务器等.
[来源:YD/T 3882-2021 2.1.2] 请求路由request routing 负责接收用户服务请求,根据调度策略选择并实现用户请求的全局调度功能.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YD/T 4818-2024 内容分发网络技术要求 全局路由节点(备案版).pdf
ICS 33. 040 CCS M32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 XXXXXXXX 内容分发网络技术要求全局路由 节点 The technicalrequirementsfor contentdistribution networkglobalcontentrouting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目次 前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缩略语 5概述 6总体架构. 6.1 GSLB 逻辑 6.2网络部署. 7功能要求. 7.1总体要求. 7.2调度策略. 7.3DNS调度. 7.4业务接入方式. 7.5与下级CDN对接要求. 8接口要求.... 8.1RR查询接口(DG接口) 8.2DNS查询接口(DD接口) 9用户访问请求调度流程,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是“内容分发网络技术要求”系列标准之一,本系列标准预计结构和名称如下: 一内容分发网络技术要求功能体系架构 一一内容分发网络技术要求应用场景和需求 一内容分发网络技术要求内容中心 一内容分发网络技术要求汇聚节点 一一内容分发网络技术要求内容路由 内容分发网络技术要求全局路由节点 一内容分发网络技术要求边缘节点 一内容分发网络技术要求VR音视频服务 一内容分发网络技术要求统计日志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 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戈、聂秀英、杨、梁洁、陈步华、庄一蝶、海锦霞、尹之帆、王成、缪川 扬、陈麒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1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内容分发网络技术要求全局路由节点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内容分发网络全局路由节点的技术要求,包括全局路由的准确性、可用性及 安全性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内容分发网络全局路由节点的设计、建设,也适用于CDN的网络规划、设 备制造、软件开发、和CDN服务提供商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 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YD/T3883-2021内容分发网络技术要求内容路由 RFC 1034域名-概念和设备(Domain Concepts and Facilities) RFC 1035 域名-实现和标准(Domain Names -Implementation and Specification/0 RFC 2671 DNS 扩展机制(Extension Mechanisms for DNS (EDNS))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DNS) 负责完成域名与IP地址相互转换的网络基础设施,由缓存设备、递归设备、授权设备以 及配套的网络接入设备组成.
服务 3.2 分发 distribution 组成CDN节点的物理实体单位,如流媒体服务器、缓存服务器、调度服务器、内容管理 服务器等为后续的交付.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YD/T 4817-2024 内容分发网络测试方法 边缘节点(备案版).pdf
ICS 33. 040 CCS M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内容分发网络测试方法 边缘节点 Method for testing content distribution network---Edge nodes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 XXX-XX-XX实施 xXX-XX-Xx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目次 前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缩略语. 5 测试对象概述.
测试环境. 7功能测试. 7.1概述 7.2功能测试用例. 8接口测试 8.1概述.. 8.2接口测试用例 9性能测试. 9.1概述. 9.2性能测试用例 附录A(资料性)测试用例可选必选说明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是“内容分发网络”系列标准之一,本系列标准预计结构和名称如下: 内容分发网络技术要求边缘节点 一内容分发网络测试方法边缘节点 一内容分发网络技术要求性能 一内容分发网络测试方法性能 一一内容分发网络技术要求全局路由节点 内容分发网络测试方法全局路由节点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 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戈、陈麒、梁洁、聂秀英、杨昆、郭嵩、黄成、缪川阳、沈琼霞.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1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内容分发网络测试方法边缘节点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内容分发网络边缘节点的测试方法,分别对边缘服务节点的功能、接口、 性能的技术要求提出了测试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内容分发网络系统边缘节点设备的测试和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 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YD/T3882-2021内容分发网络技术要求功能体系架构 YD/TXXXX-XXXX内容分发网络技术要求边缘节点 3术语和定义 YD/T3882-202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CDN节点CDNnode CDN的逻辑功能单元,基于统一的资源管理和调度,能够通过共享资源向用户提供服务 的一组CDN设备逻辑上可看成一个CDN节点.
CDN节点可以支持一种或多种服务协议.
[来源:YD/T 3882-2021 2.1.1] 准信息 3.2 CDN设备 CDN device 组成CDN节点的物理实体单位,如流媒体服务器、缓存服务器、调度服务器、内容管理 服务器等.
[来源:YD/T 3882-2021 2.1.2]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YD/T 4816-2024 内容分发网络技术要求 边缘节点(备案版).pdf
ICS 33.040.40 CCS L78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20xx 内容分发 网络技术要求边缘节点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content distribution network Edge node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XX-XX-XX发布 20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日 次 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缩略语. 4系统概述. 4.1网元定位, 4.2功能组成. 4.3接口要求, 4.4与其他网元的关系, 4.5组网架构. 5功能要求. 5.1内容路由. 5.2内容服务控制. 5.3内容存储.. 5.4内容服务, 12 5.5访问控制. 17 5.6内容处理, 18 6性能要求., 6.1设备性能要求. 0Z 6.2服务质量要求, 07 6.3可靠性要求. 21 7安全性要求. 1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定 起草.
本标准是内容分发网络技术要求系列标准之一.
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和名称预计如下: -内容分发网络技术要求应用场景与需求 -内容分发网络技术要求功能体系架构 -内容分发网络技术要求内容路由 -内容分发网络技术要求功能性框架 -内容分发网络技术要求边缘节点 -内容分发网络技术要求内容中心 -内容分发网络技术要求汇聚节点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 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倪伟、郭嵩、聂秀英、杨昆、李昂、陈戈、缪川杨、吴慧芳、乔治 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内容分发网络技术要求边缘节点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内容分发网络中边缘节点的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及安全性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内容分发网络的建设及边缘节点的选型及建设,并为内容分发网络边缘节点测试及运 行维护提供依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及定义 本文件没有术语及定义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DN:内容分发网络(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Cps:每秒连接数(Connection Per Second) DNS: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 GSLB:全局负载均衡(GlobalServer Load Balance) HLS;基于HTTP的流媒体网络传输协议(HTTPLiveStreaming)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 Text Iransfer Frotocol) HTTPS::超文本安全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over Secure Socket Layer) IP: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 L4:OSI七层协议的第四层,网络层(Layer 4) L7:0SI七层协议的第七层,应用层(Layer 7) 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ean TimeBetweenFailure) RAID:独立余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YD/T 4815-2024 内容分发网络业务性能测试要求(备案版).pdf
ICS 33.160.60 CCS M 15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内容分发 网络业务性能测试要求 The Test requirements for content distribution network for business performance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XXXX-XX-X×发布 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 ×xxxxxxx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4.CDN业务及其性能指标 4.1.CDN业务类型 4.2.CDN业务关键性能指标及其定义 5测试组网拓扑及测试流程 5.1测试组网拓扑. 5.2测试流程 6.测试要求, 7.性能测试参数配置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 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慧芳、聂秀英、李红阳、陈戈、郭嵩、缪川扬、顾方方.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x 内容分发网络业务性能测试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内容分发网络提供的业务性能的测试要求,主要规定内容分发网络业务 及其性能指标、测试流程、测试参数配置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内容分发网络业务性能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YD/T 3430-2018 内容分发网络技术要求应用场景与需求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1. 内容分发网络content distribution(delivery)network 为优化向用户交付数字内容的质量,架构在互联网上的由4至7层网络单元组成的计算机 网络系统.
行业标准 3.1.2. 本地 DNS 服务器 local domain name systen server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DN:内容分发网络(Content Distribution(Delivery)Network) DNS: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 IDC: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rner) YD/Txxxx-xxxx KPI:关键性能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ion) URL:统一资源定位符(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4.CDN业务及其性能指标 4.1.CDN业务类型 本文件中主要针对YD/T3430-2018的5.1中规定的如下CDN业务: a)网页浏览业务: b) 内容上传/下载业务; c) 点播业务: d) 直播业务.
4. 2. CDN业务关键性能指标及其定义 4.2.1.网页浏览业务 网页浏览业务关键性能指标及其定义如表1所示.
表1.网页浏览服务关键性能指标及其定义 KPI 定义 响应时间 从浏览器发出请求到最后一个元素显示完毕所需时间 DNS 时间 通过域名解析服务(DNS),将指定的域名解析成IP地址的消耗时间 TCP 浏览器和WEB服务器建立TCP/IP连接的消耗时间 SSL 握手时间 浏览器和WEB服务器建立安全套接层(SSL)连接的消耗时间 首包时间 浏览器发送HTTP请求结束开始,到收到WEB服务器返回的第一个数据 首屏时间 浏览器显示第一屏主页面的消耗时间,首屏的定义以分辨率800*600为标 可用性 成功请求数次/用户总请求数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YD/T 4813-2024 支持IP网络切片的灵活最优路径算法技术要求(备案版).pdf
ICS 01.040.35 CCS M11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20xx 支持IP 网络切片的灵活最优路径算法技术要 求 Flexible algorithm based IP network slicing technical requirements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XX-XX-XX发布 20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xxxx20xx 目次 前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4 支持IP网络切片的灵活最优路名 IGP灵活算法概述 6 IGP灵活算法原理 扩展IGP协议通告FLEX-ALGO算法 7.1 概述.. 7.2 FAD的通用处理.
7.3 IS-IS协议的FLEX-ALGO算法扩展TLV 7. 4 OSPF 协议的 FLEX-ALGO算法扩展TLV 8 FLEX-ALGO算法的通告 FLEX-ALGO算法拓扑的生成, 10 计算路径... II 基于FLEX-ALGO的网络切片.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20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 司、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然、赵德涛、温建中、龚霞、朱永庆、汪俊芳、徐育红.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20xx 支持IP网络切片的灵活最优路径算法技术要求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支持灵活最优路径算法的技术背景,架构,以及支持灵活最优路径算法的切片方案.
本文件适用于支持灵活最优路径算法的网络设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YD/T3973-20215G网络切片端到端总体技术要求 YD/T4267-2023IP网络切片总体架构及技术要求 IETF RFC5305流量工程的ISIS扩展(IS-IS Extensions for Traffic Engineering) IETF RFC76840SPFv2前级/链路属性(0SPFv2 Prefix/Link Attribute Advertisement) IETF RFC7770扩展OSPF通告可选路由器功能(Extensions to OSPF for Advertising Optional Router Capabilities) IETF RFC7810 扩展ISIS 通告TE Metric(IS-IS TrafficEngineering (TE)Metric Extensions) IETF RFC7981 扩展ISIS通告路由信息(IS-ISExtensionsfor AdvertisingRouter Information) IETFRFC8362 OSPFv3链路状态扩展(OSPFv3LinkStateAdvertisement(LSA) Extensibility) IETF RFC8402分段路由架构(Segment Routing Architecture) IETF RFC8666 OSPFv3支持SR(0SPFv3 Extensions for Segment Routing) IETF RFC8667 IS-IS支SR (IS-IS Extensions for Segment) IETF RFC8919 IS-IS支待特定应用的链路属性(IS-ISApplication-Specific Link Attributes) IETF RFC9350IGP灵活算法(IGP Flexible Algorithm)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YD/T3973-2021、YD/T4267-202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灵活算法定义flexiblealgorithm definition 由(a)计算类型,(b)度量类型和(c)一组约束条件组成.
3.1.2 段路由 segment routing YD/Txxxx20xx 段路由可理解为在源节点上增加一系列的段标识,这些段标识表示了以最短路径寻址到该标识的各 段路径(将以前到目的的一条最短路径进行了分段).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II 管理实例标识 Administrative instance identifier BGPLU 边界网关协议标签单播协议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Labeled Unicast CSPF Constrained Shortest Path Firs Constrained Shortest Path First FA 灵活算法 Flexible Algorithm FAid 灵活算法标识 Flexible Algorithm identity FAD 灵活算法定义 Flexible Algorithm Definition FIB 转发表 Forward Information DataBase ISIS 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 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 IGP 内部网关协议 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 LSP 标签交换通道 Label Switch Path LAG 链路聚合组 Link Aggregation Group MT 多拓扑 MultiTopology NSI 网络切片实例 Network Slice Instance 0&M 操作和维护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PCEP 路径计算单元通信协议 Path Computation Element Communication Protocol 段路由 Segment Routing SRBE 段路由-尽力而为 Segment Routing-Best Effort SRTE 段路由-流量工程 Segment Routing-Traffic Engineering SID 段标识 Segment Identifier TE 流量工程 Traffic Engineering 4 支持IP网络切片的灵活最优路径算法的技术背景 随着各种新技术,例如5G、NFV、SDN、云计算、边缘计算的出现,IP承载网络中的业务类型越来 越丰富,对网络性能的要求存在较大差异,例如 5G的增强移动宽带(eMBB,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ultra-Reliable and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s)、海 量机器类通信(mMTC,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业务分别对带宽、连接数、时延有较 高的要求.
因此,网络管理者希望对不同种类的业务进行分片承载和独立调度.
网络切片技术可以将同一个物理网络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划分为多个虚拟网络,网络切片技术既 节省了网络建设成本,又满足了灵活多变的业务应用场录需求.
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Gateway Protocol,IGP)灵活算法(FlexAlgorithm,FA)技术是实现网络切片的一种实现方式.
基于共享的多网 络域传送网络,运行多种IGP算法而计算得到多种FA平面,每个FA平面可表示一张网络切片,可将不 同的上层业务流量承载在不同的FA平面上,以实现不同类型业务的隔离.
5 IGP灵活算法概述 可以根据约束条件,Flex-Algo算法可以为IGP协议规划出完全满足业务要求的网络拓扑并自由 选择Flex-Algo算法的路由计算度量值类型(IGP链路开销、链路时延和MPLSTE度量值)以及约束 条件(包含或排除特定的链路)来计算路径,目前主要在SR网络中使用.
Flex-Algo具有拓扑灵活规 划、灵活算法定制等优点,满足了各种不同业务的差异化需求.
2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YD/T 4812-2024 业务路由器虚拟延伸接入系统技术要求(备案版).pdf
ICS35.110 CCS M11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业务路由器 虚拟延伸接入系统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ervice router extendable access virtualization system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目次 术语定义及缩略语 3.1术语及定义 3.2缩略语 虚拟延伸系统结构 4.1总体结构 4.2管理模式 4.3通信模式 4.4虚拟三层通道模式 4.5控制协议PECSP交互模式 虚拟延伸系统建立过程 5.1虚拟延伸系统建立 5.2LLDP交互 5.3LACP交互 5.4PECSPOPEN建立连接 5.5 VME创建, 5.6PE CPU口创建 5.7PE扩展端口创建 6虚拟延伸系统PECSP消息 6.1PECSP总体报文格式, 6.2标准消息扩展(MBUSSOCKET) 6.3标准消息扩展(TLV数据) 熄服务平台 YD/T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华南、程臻、龚霞、朱永庆、唐宏、赵红海、万晓兰、伍佑明、杨顺兴、杨 冰.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XXXX 业务路由器虚拟延伸接入系统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业务路由器虚拟延伸接入系统技术要求,包括虚拟延伸系统结构基础架构、 建立工作过程和控制面消息协议及格式等.
本文件适用于业务路由器与汇聚接入交换机之间的虚拟延伸系统的研发、测试、评估和 验收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EEE Std 802. 1BR"2012 局域网和城域网IEEE标准-虚拟桥接局域网-桥端口扩 展( IEEE Standard for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Virtual Bridged Local Area NetworksBridge Port Extension) 3术语、定义及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级联口cascade port 控制设备上连接端口扩展设备的端口.
3.1.2 上行口upstrcam port 端口扩展设备上连接控制设备的端口.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RP 地址解析协议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CB 控制设备 Conirol Bridge 中央处理器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ECID 扩展通道编号 Extender Charnel ID ECP 边缘控制协议 Edge Control Protocol ETAG 扩展标记 Extender Tag LACP 链路聚合控制协议 Link A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 LLDP 链路层发现协议 Link Layer Discovery Protocol MAC 媒体访问控制 Media Access Control MBUS 消息总线 Message bus NETCONF 网络配置协议 Network Configuration Protocol YD/TXXXX-XXXX PE 端口扩展 Port Extender PECSP 端口扩展控制状态协议 Port Extender Control and Status Protocol SNMP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Simple Network Managcment Protocol STP 生成树协议 Spanning Tree Protocol TCP/IP 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 TELNET 远程登录协议 Telemunications Network TLV 类型/长度/值 Type/Length/Value VME 虚拟网管口 Virtual Management Ethernet VPN 虚拟专用网络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4 虚拟延伸系统结构 4.1总体结构 虚拟延伸接入系统是由控制设备CB(例如业务路由器或其集群)通过其级联口与PE设 备(例如交换机或其集群)上行口连接起来形成的系统.
整个虚拟延伸接入系统对外是一台 虚拟的逻辑设备,PE设备是CB设备的扩展接口板.
IPnetwork !
虚拟延伸接入系统 级联口 CB 上行口 PE 图1虚拟延伸接入系统总体结构图 如图1所示,CB设备和PE设备共同组成虚拟延伸接入系统,两者之间通过CB设备级 联口和PE设备上行口互联,对外是同一系统.
4.2管理模式 CB设备统一管理PE设备上的接口,向用户提供接入服务,增加CB设备的接入能力.
CB 设备和PE设备之间是松耦合,版本独立管理,允许跨版本、跨分支、跨产品甚至跨平台对 接.
PE设备是CB设备的扩展接口板,CB设备下发到PE设备的全局配置主要包括: -PE设备的全局配置; -PE槽位上板级的配置; -PE接口上的配置.
对于CB设备和PE设备,在单独运行时,原有接口描述都为三维形式(接口类型槽号/ 2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YD/T 4811-2024 应用于多业务承载的接入及汇聚路由器技术要求(备案版).pdf
ICS 33.040.40 CCS M 21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X 应用于多业务承载的接入及汇聚路由器 技 术要求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 for access and aggregate routers for multiple services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XXXX 目次 前 言 引言 ..IV 1范围. . 2规范性引用文件 .5 3术语和定义. . 4缩略语. .7 5概述 .9 5.1应用于多业务承载的接入及汇聚路由器的定位 . 5.2应用于多业务承载的接入及汇聚路由器提供的业务 ..10 5.2.1移动业务承载的网络承载框架 ...10 5.2.2专线专网业务的网络承载框架 ..10 5.3应用于多业务承载的接入及汇聚路由器的主要功能 10 6接口要求, ..1 6.1常规.. 11 6.2以太网接口 ..1 6.2.1接口类型及特性, ..1 6.2.1.1100M bit/s 以太网接口 11 6.2.1.21000Mbit/s 以太网接口.
..11 6.2.1.310Gbit/s 以太网接口 ..11 6.2.2以太网接口功能要求 .12 6.3 PoS 接口... ..1. 6.3.1接口类型及特性 .12 6.3.2链路层及功能要求 12 6.4ATM接口 12 6.4.1接口类型及特性 ..12 6.4.2ATM层要求 ..1. 6.5TDM接口.. ..3 7路由功能 .13 7.1IPv4路由功能 ..13 7.1.1协议和地址 .13 7.1.2路由 ..13 7.1.2.1OSPF路由协议功能要求 ..14 7.1.2.2ISIS路由协议功能要求 .14 7.1.2.3BGP-4路由协议功能要求 ..14 7.2IPv6功能 ...5 8 QoS .15 8.1QoS总体功能要求 ..5 YD/TXXXX-XXXX 8.2流分类和流标记能力 .15 8.3流量监管和整形(带宽控制)能力 .15 8.4拥塞控制能力.. 16 8.5队列调度和优先级能力 16 8.6连接允许控制(CAC)能力 16 9MPLS功能.. ..16 9.1MPLS基本功能 16 9.2MPLS流量工程.
.17 9.3 MPLS OAM. 17 10 VPN . ..18 10.1 L2VPN. ...18 10.2 L3VPN. ..1.. 11组播 .19 12网络管理系统 19 12.1应用于多业务承载的接入及汇聚路由器网络管理系统功能结构 ..1. 13保护恢复 .20 13.1保护恢复方式, .20 13.2设备余, .21 14网络安全 .21 14.1访问控制和流量控制 .21 14.2路由协议安全 .21 14.3抗攻击能力, .21 15同步要求, .22 15.1时间同步 .22 15.2频率同步 .22 15.3外时钟/时间接口, 参考文献 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 YD/T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新华三技 术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聂世忠、赵倩颖、徐前方、雷波、史凡、杨峰、瞿向明、李云鹤、李聪、吴楠.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11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YD/T 4810-2024 路由系统控制接口(I2RS)技术要求(备案版).pdf
ICS 33.040.40 CCSL78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路由系统控制接口(I2RS )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I2RS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 xxxxxxxx 目次 前 I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简介... 5.1概述 5.2需求. 5.3I2RS架构概述... 6I2RS协议的关键特征, 6.1简单性... 6 6.2可扩展性. 6.3模型驱动的编程接口. 7安全性..... 7.1I2RS安全性简介.. 7.2身份和认证.. 7.3授权.... 7.4客户端瓦余... 7.5个人设备中的I2RS.
8网络应用程序与I2RS客户端. 8.1网络应用程序与I2RS客户编简介. 8.2网络应用程序举例 9I2RS代理及功能....... 9.1I2RS代理与路由单元的关系 9.2I2RS状态存储. 9.2.1I2RS状态存储简介.
9.2.2I2RS代理故障 9.2.3开始与结束. 9.2.4状态恢复.. 9.3I2RS代理与本地配置的交互.
9.3.1I2RS代理与本地配置的交互方式简介. 9.3.2本地配置与临时配置示例, 9.4路由组件和相关I2RS服务. 10 9.4.1I2RS服务... 10 9.4.2路由和标签信息库. I 9.4.3I2RS服务对IGP,BGP和多播协议的扩展, 9.4.4I2RS中的MPLS服务. 9.4.5I2RS服务的策略和QoS机制 11 XXXX 9.4.6信息建模. 12 10I2RS客户端-代理接口 10.1传输协议. 13 10.2通信信道. 10.3协商能力. 10.4范围策略规范. 13 10.5连接性 10.6通知 10.7信息收集. 4 10.8多头控制. 4 10.9业务处理. 11操作和可管理性. 14 参考文献...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 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 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巍、徐洪磊、孙琼、史凡.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ⅢI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YD/T 4809-2024 电信运营商网络带内流信息的自动化质量测量数据面技术要求(备案版).pdf
ICS 33.040.40 CCS L78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XX/TXXXXX-XXXX 电信运营商网络带内流 信息的自动化质量 测量数据面技术要求 Data-plan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situ flow information telemetry in tele carrier network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目次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带内流信息自动化质量测量技术概述 5.1背景.. 5.2交替标记(染色)测量技术 5.3I0AM测量技术 5.4能力通告. 6带内流信息自动化质量测量数据字段格式 6.1交替标记(染色)数据字段格式 6.2I0AM数据字段格式.
7带内流信息自动化质量测量封装方法. 7.1交替标记(染色)测量技术封装方法 7.2I0AM的封装方法, 参考文献.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内容起草.
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 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阮科、龚霞、袁世章、陈迅、龚立艳、庞冉、周天然、王雅莉、陈 华南、朱永庆、杨冰、黄晓莹、黄灿灿、赖道宁、邓丽洁.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Ⅱ 电信运营商网络带内流信息的自动化质量测量数据面技术 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IP网络带内流信息的自动化质量测量(In-situFlowInformation Telemetry,IFIT)技术的数据内容和封装方法,包括基于交替染色(Alternate Marking) 原理的随流检测技术的数据内容及其IPv6封装方法、SRv6封装方法、IPLS封装方法等,基于 I0AM原理的随流检测技术的数据内容及其IPv6封装方法、SRv6封装方法、MPLS封装方法等.
本文件适用于数通领域,可用于指导支持随流检测技术的网络设备的研发、测试与部署.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YD/T4269-2023IP网络带内操作、管理和维护(I0AM)数据内容和封装方法 YD/T4271-2023电信运营商网络带内流信息的自动化质量测量技术要求 IETF RFC3032MPLS 标签堆栈编码(MPLS Labe1 Stack Encoding) IETF RFC7799主动与被动以及混合型的度量标准与方法(Active andPassive Metrics and Methods (with Hybrid Types InBetween) ) IETF RFC8200互联网协议第6版规范(Internet Protocol,Version6(IPv6) Specification) IETF RFC8321 用于被动和混合性能监控的交替标记方法(A1ternate-Marking Method for Passive and Hybrid Performance Monitoring) IETF RFC8889 用于被动和混合性能监控的多点交替标记方法(Multipoint Alternate-Marking Method for Passive and Hybrid Performance Monitoring) IETF RFC8986IPv6 段路由(SRv6)网络编程(Segment Routing over IPv6(SRv6) Network Programming) IETF RFC9359I0AM能力的Echo请求/应答机制(EchoRequest/Reply for Enabled In Situ OAM (IOAM) Capabilities) 息服务平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自动化质量测量telemetry 一系列远程从物理设备或虚拟设备上高速采集数据技术的集合.
Telemetry技术通过推 模式(PushMode)提供实时高速的数据采集功能.
3.2 带内流信息的自动化质量测量in-situflowinformationtelemetry(IFIT) 一种逐包粒度的随流质量测量方法.
该方法通过报文携带测量数据,实现可定制流的路 径还原和流转发质量信息实时采集等功能.
3.3 交替标记(染色)alternate-marking(coloring) 带内流信息自动化质量测量是一种逐包粒度的随流质量测量方法.
该方法通过报文携带 测量数据,实现可定制流的路径还原和流转发质量信息实时采集等功能.
3.4 带内操作、管理和维护in-situ operations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10AM) 一种带内0AM实现方法,通过将网络操作和采集信息携带在数据报文中,并沿着业务转 发路径进行转发.
4缩略语 以下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CL 访问控制列表 Access Control List DSCP 差分服务代码点 Differentiated Services Code Point EAM 增强替代标记 Enhanced Alternate Marking FIEH 流指示扩展头 Flow Instruction Extension Header FIH 流指示头 Flow Instruction Header GACh 通用关联信道 Generic Associated Channel IFIT 带内流信息自动化质量测量 Insitu Flow Information Telemetry IANA 互联网数字分配机构 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 IOAM 随路OM In-situ OAM MPL.S 多协议标签交换 MultipleProtocol Label Switch OAM 操作,管理和维护 Operations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 SLA 服务等级协议 Service-Level Agreement SRv6 IPv6段路由 Segment Routing IPv6 TCP 传输控制协议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WAMP 双向主动测量协议 Two-Way Active Measurement Protocol VxLAN 虚拟可扩展本地局域网 Virtual eXtensible Local Area Network 5带内流信息自动化质量测量技术概述 5.1背景 目前,大多数服务提供商的网络承载的流量对丢包IETFRFC7680、延迟IETFRFC7679和 抖动IETFRFC3393高度敏感.
鉴于这种情况,服务提供商需要方法和工具,以适当准确地监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YD/T 4808-2024 IP承载网路由设备路由策略YANG模型技术要求(备案版).pdf
ICS 33.040.40 CCS M21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X IP 承载网路由设备路由策略YANG 模型技 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YANG modelforroutingpolicy ofrouterIPbearer network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XXXXXXXXX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4路由策略的通用YANG模型概述. 5数据模型结构. 5.1基本网络模型 5.2路由策略的表达式.
5.2.1简介 5.2.2用于策略匹配的定义集. 5.2.3策略条件.
5.2.4策略操作 5.2.5策略子程序(subrot 5.2.6策略评估. 5.2.7路由策略的应用. 6YANG模块及其架构. 6.1路由策略模型架构. 6.2路由策略模型.... 附录A特定于路由协议的策略 附录B策略示例 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32 YD/TX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 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新华三技术有限 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巍、徐洪磊、张雪、颜宇、杨雪、徐博华、刘畅、韩博文、穆域博、柴瑶琳、 吴波、吴钦、汪俊芳、万晓兰.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 YD/T XXXXXXXXX IP承载网路由设备路由策略YANG模型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定义了一个数据模型,用于配置和管理路由策略,从而屏蔽不同厂商之间的差异.
本标准规 范了路由策略的通用YANG模型,以便后续向其中扩充其他协议的相关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路由设备生产商、控制器生产商、网络运营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ETF RFC7950 YANG 1.1数据建模语言(YANG 1.1 Data Modeling Language) IETF RFC8340 YANG 树状图(YANG Tree Diagrams)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1 路由策略routingpolicy 路由策略定义如何在路由协议之间或单个路由协议内导入、导出、修改和发布路由.
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3. 1. 2 策略链policy chain 策略链是一系列的路由策略.
3. 1. 3 策略语句policystatement 策略语句由一组条件和操作组成(其中任何一个都可能为空)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IGP: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GatewayProtocol) IS-IS: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 YD/T xXXXXXXXX LSP:标记交换路径(LabelSwitched Pat) NETCONF:网络配置协议(Network Configuration Protocol) NMDA:网络管理数据存储体系结构(Network Management Datastore Architecture) 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pen Shortest PathFirst) SDN: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 TED:流量工程数据库(Traffic Engineering Database) URI:统一资源标识符(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 VM:虚拟机(Virtualmachine) 4路由策略的通用YANG模型概述 本标准描述了一个YANGIETFRFC7950数据模型,用于基于各种服务提供商网络中的运行情况 和最佳实践进行路由策略配置.
该模型旨在屏蔽不同设备厂商间的差异性,允许运营商在具有多个供 应商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环境中以一致的方式管理策略配置.
本文件中的模块符合网络管理数据存储体系结构(NMDA)IETFRFC8342.
此模型的目标不是功能的完整性,而是支持广泛使用的结构,用于管理跨对路由的跨协议导入、 导出和修改操作.
此模型的开发过程中参考了跨多个运营商网络使用的实际策略配置.
因此,本模型 的重点是启用广泛使用的策略配置功能和结构.
尽管不同设备商实现中的策略表达式在细节上存在差异,但该模型采用相对简单的条件-操作方 法,该方法可以很容易地映射到多个现有供应商的实现,并且还为运营商提供了一种熟悉而直接的策 略表达方式.
此设计决策的一个副作用是不考虑其他表示策略的方法.
该模型中只包含现有主要实现中广泛可用的策略表达式,模型中省略了那些仅在单个实现中可用 的配置项.
附录A给出了一个扩充该通用YANG模型的示例,附录B给出了如何定义和应用配置 的示例.
本文件中使用的树状图遵循IETFRFC8340中定义的符号规则.
5数据模型结构 5.1基本网络模型 在本标准中,数据节点、操作和其他数据模型对象的名称通常不带前缀,只要定义每个名称的上 下文中清楚即可.
否则,名称将使用与相应模块关联的标准前缓作为前缓,如表1所示.
表1前缀和对应的YANG模块 前级 YANG模块 参考 if ietf-interfaces RFC8343 rt ietf-routing RFC8349 yang ietf-yang-types RFC6991 inet ietf-inet-types RFC6991 if-ext ietf-if-extensions daft-itf-netmod-intf-ext-yang-10 if-flex ietf-if-flexible-cncapsulation draft-ietf-netmod-sub-intf-vlan- model-07 路由策略模块包括三个主要部分: 提供了一个通用框架,将策略表示为一组相关条件和操作.
包括在许多路由协议中有用的匹 配集和操作;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YD/T 4807-2024 IP承载网中基于MPLS段路由的YANG模型技术要求(备案版).pdf
ICS 33.040.40 CCS L78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IP 承载网中 基于MPLS段路由的YANG模 型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SR-MPLS YANG model based on IPBearer Network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XX 目次 前 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4概述 5协议SR扩展功能要求 5.1 SR原理. 5. 2 SRMPLS TE PoLICY . 5.3 ISIS 协议SR-MPLS 扩展 5.4 0SPF 协议 SR-MPLS 扩展, 3 6 SR-MPLS YANG 模型. 6.1SEGMENTROUTING 配置对象.. 3 6.1.1段路由全局标签块范围配置 1 6.1.2段路由公共配置 6.2 SR-POLICY配置..... 3 3 6.2.1段路由策略流量工程公共配置 3 6.2.2段列表配置 6.2.3段路由策略配置 6.2.4候选路径配置 6.2.50DN按需动态策略模板配置. 6 6.3 ISIS 协议 SR-MPLS 配置 4' 6.3.1ISIS实例配置SR-MPLS扩展配置 6.3.2ISIS接口配置SR-MPLS扩展配置 6.3.3ISIS段路由本地标签块动态范围配置 8 6.3.4ISIS静态邻接标签范围配置 6.3.5ISIS静态邻接配置...... 6.4 OSPF 协议 SR-MPLS 配置扩展..... 6.4.1OSPF实例配置SR-MPLS扩展配置 6.4.2OSPF接口配置SR-MPLS扩展配置 10 6.4.30SPF段路由本地标签块动态范围配置 10 6.4.40SPF静态邻接标签配置 11 6.4.50SPF静态邻接配置 11 参考文献... 12 YD/TX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参考国内和国际相关标准,并结合国内IP承载网络及设备的实际情况制定.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 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博华、朱琳、张学茹、马红彬、寇阳、赵峰、刘畅、韩博文、尹永胜、陈华 南、龚霞、刘尧、魏月华、彭书萍.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X-XXXX IP承载网中基于MPLS段路由的YANG模型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SDN控制器与IP承载设备的南向接口SR-MPLS协议要求,以及相应的 SR-MPLSYANG模型,用于SR-MPLS承载业务的下发和编排.
本文件适用于支持SR-MPLS功能的IP承载网设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YD/T 35092019 段路由技术要求 YD/T 1149-2020 基于SDN的IPRAN南向接口技术要求 IETF RFC 6991 公共YANG数据类型(Common YANG Data Types) IETF RFC 7950 YANG1. 1数据建模语言(The YANG 1.1 Data Modeling Language) IETF RFC 8402 段路由架构(Segment Routing Architecture) IETF RFC 8665 段路由 OSPF 扩展(OSPF Extensions for Segment Routing) IETF RFC 8667 段路由 IS-IS 扩展(IS-IS Extensions for Segment Routing) IETF RFC 9020 段路由 YANG数据模型(YANG Data Modelfor Segment Routing) IETF RFC 9129 OSPF 协议YANG数据模型(YANG Data Model for OSPF Protocol) IETF RFC 9130 ISIS 协议 YANG 数据模型(YANG Data Model for IS-IS Protocol) IETF RFC 9256 段路由策略架构(Segment Routing Policy Architecture)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下列术语、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BE 尽力而为 Best Effort MPLS 多协议标签交换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IP 因特网协议 Internet Protocol IS-IS 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协议 Intermediate System-to-Intermediate System OSPF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SID 段标识 Segment ID SR 段路由 Segment Routing SRGB 段路由全局标签块块 Segment Routing Global Block SRLB 段路由本地标签块 Segment Routing Local Block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1
…
87
88
89
…
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