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机VS水机:中央空调工作原理、优缺点及适用场景比较.ppt
中央空调(氟机与水机的比较)
几的未来发展趋势比较 原理比较 的适用场景比较 的优缺点比较 目录 央空调的种类介绍
央空调的种类介绍
安装灵活 维护方便 节能环保 氟机中央空调 外热连接管连接,安装位置 机系统相对简单,维护起来较为方便.
氧机果用环保期冷剂,对还城无害,且能 适合各建结购 效比高,费能效果旦著 且寿命校长
水样果用水为理介,湿变安化较为平量,人体感觉验 A 水机中央空调 L
中央空调(氟机与水机的比较)
几的未来发展趋势比较 原理比较 的适用场景比较 的优缺点比较 目录 央空调的种类介绍
央空调的种类介绍
安装灵活 维护方便 节能环保 氟机中央空调 外热连接管连接,安装位置 机系统相对简单,维护起来较为方便.
氧机果用环保期冷剂,对还城无害,且能 适合各建结购 效比高,费能效果旦著 且寿命校长
水样果用水为理介,湿变安化较为平量,人体感觉验 A 水机中央空调 L
机电安装单位工程工资料验收规定及说明 机电安装工程技术资料是指项目施工所依据的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形成 的各种技术文件管理的总汇,主要包括施工技术、质量保证、质量验评、质量 管理等技术资料.
工程技术资料是为了交工验收准备并提供建设单位存档的项目全过程 实际情况的技术资料,是工验收的重要依据,也是该工程项目使用、管理、 维修、改扩建提供的依据,主要包括: 1、单位工程开工报告 2、施工图及图纸会审记录 3、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措施 4、设备开箱检查与材料到场验收记录 5、材料的进场复检报告 6、工程定位测量记录 7、班组施工记录 8、单位工程质量事故及处理记录 9、设计变更及工程更改记录 10、单位工程峻工报告 11、材料、设备代用单 12、单位工程峻工图 13、设备、原材料出厂合格证及质量证明文件 14、下井设备的防爆合格证、煤安标志、生产许可证 15、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质量评定
16、联合试运转记录 17、保护整定调试报告 18、单位工程验收记录及存在问题整改记录 19、设计、勘察单位的质量检查报告 20、监理单位的质量评估报告 21、设备性能检测报告 22、二次灌浆料的强度检测报告 23、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报告 24、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 25、设备基础检查记录 26、安全、技术交底记录 27、接地电阻的测试记录 28、随机资料 29、焊缝质量无损检测报告 30、压力容器耐压试验记录 31、排水管路灌水、通水试验记录 32、空、重载调试记录 33、管路试压检查记录 对以上工程技术资料在收集、整理、编制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 1、单位工程开工、竣工报告应经监理、建设方签学批准,加盖公章.
2、图纸会审由建设方组织,施工、设计、监理等责任各方参加,并形成 具体的会议记录,与会各方必须签字盖章.
3、施工组织设计应经总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
4、设备的出厂质量证明文件、随机资料均应为原件,原材料的质量证 明文件如为复制件应注明原件存放单位,并有复制人、抄件人签字和单位盖 章.
5、工图施工单位要加盖工图章,其内容和施工工程一致.
6、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记录必须有监理的签署意见.
7、设计有要求的重要项目应按要求复试.
8、进口设备、材料应有商检部门的相关合法手续.
9、对有保存期要求的材料,应检查出厂日期.
10、设计和施工变更应相关各方有关负责人的签字和单位公章.
11、设备性能检测报告、保护整定设计报告、二次灌浆料的强度检测报 告、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报告、焊缝质量无损检测报告等各类报告,必须由相 应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报告应加盖计量认证章,试验人、审核人、批 准人签字齐全.
12、质量保证资料应及时、真实可靠、签证齐全、结论明确,手续完备, 符合《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的要求.
附:安装单位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组卷目录.
案号: (安装)单位工程 施工技术归档资料 第_卷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
密级: 保存期限: 共卷 第卷 安装单位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组卷目录及表式 质量管理资料 一、开工准备阶段技术文件 质管安No.1 1、单位工程开工报告 质管安No.1-1 2、设计交底、图纸会审记录 质管安No.1-2 3、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措施 质管安No.1-3 4、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质管安No.1-4 5、单位工程质量监督注册申报表 质管安No.1-5 二、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资料 质管安No.2 1、单位工程质量检验综合评定表 质管安No.2-1 2、单位工程质量保证资料核查表 质管安No.2-2 3、单位工程观感质量评定表 质管安No.2-3 4、分部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质管安No.2-4 5、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质管安No.2-5 6、单位工程竣工报告 质管安No.2-6 7、单位工程竣工验收证书 质管安No.2-7
西藏自治区预算定额 高原装配式建筑工程预算定额 2019.12 (报批稿)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总说明 总说明 一、为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进建造方式创新,促进 传统建造方式向现代工业化建造方式转变,满足西藏自治区装配式建筑项目的计价需要,合 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其工程造价,根据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 2013)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装配式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西藏自治区的《西藏自治 区建设工程预算定额》及现行国家装配式建筑标准、设计规范、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安全操 作规程,并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编制而成(以下简称“本定额”).
二、本定额适用于按照《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2、《轻型钢结构民用建筑 技术规程》JGJ209、《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装配式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 GB/T51233、西藏自治区地方标准《高原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的要求,采用标准化方 式设计、工业化方式生产、装配化方式施工的建筑工程项目.
三、本定额是编审建设工程设计截算、施工图预算、最高投标限价(招标控制价、招标标 底)、竣工结算,调解处理工程造价纠纷,鉴定及控制工程造价的依据:本定额是招标人组合 综合单价,衡量投标报价合理性的基础:本定额是投标人组合综合单价,确定投标报价的参考 依据:本定额是编制建设工程投资估算指标的基础.
四、本定额作为现行西藏自治区《建筑与装饰工程预算定额》(XZ01-31-2016)的补充, 与之配套使用,凡本定额中包含的项目,必须按本定额项目执行,本定额缺项部分参照区内相 关定额的有关册、章内容执行.
五、本定额是按现行的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验收规范、质量评定标准和安全操作规程,根据 正常的施工条件和合理的劳动组织与工期安排,结合国内大多数施工企业现阶段采用的施工方 法、机械化程度进行编制的.
六、本定额包括装配式钢结构工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装配式木结构工程、围护体系 工程、建筑构件及部品工程和措施项目共六章.
七、关于人工消耗量和价格的确定: 1.本定额的人工以合计工日表示,并分别列出普工、一般技工和高级技工的工日消耗量.
2.本定额的人工包括基本用工、超运距用工、辅助用工和人工幅度差.
3.人工费是指直接从事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的生产工人开支的各项费用.
4.本定额中的人工单价是根据《西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的通知》综合计算的.
5.人工工资标准为: 作为2016版西藏自治区建设工程预算定额的配套、补充,人工单价与西藏自治区《建筑 与装饰工程预算定额》(XZ01-31-2016)保持一致,普工为188.29元/工日,一般技工为237. 47元/工日,高级技工为286.65元/工日.
6.海拔降效调整系数: 本定额中的人工工资单价是按海拔3650m制定的,海拔不同时调整系数计算公式为:
高原装配式建筑工程 Y= (0. 0758 ×EXP (0. 4734 ×h) 0. 8686) ÷ (0. 0758 ×EXP (0. 4734 ×3. 65) 0. 8686) 其中Y为 海拔降效调整系数,h为海拔高度(单位为km),当海拔低于3km时,按3km计.
海拔降效系数 参照表如下: 海拔(km) 3.1 3.2 3.3 3.43.5 3.8 3.9 4.1 调整系数 0.91 0.92 0.94 0.95 0.96 0.98 1 1.01 1.02 1.04 1.06 1.08 海拔(km) 4.2 4.4 45 4.6 4.7 4.8 4.9 5.1 5.2 5.3 调整系数 1.1 1.12 1.14 1.16 1.19 1.21 1.24 1.27 1.29 1.32 1.36 1.39 海拔(km) 5.4 55 5.6 5.7 5.8 5.9 6 6.1 6.2 63 6.4 6.5 调整系数 1.42 1.46 1.5 1.54 1.58 1.63 1.67 1.72 1.77 1.88 1.94 八、关于材料消耗量和价格的确定: 1.本定额采用的材料(包括构配件、零件、半成品、成品)均为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和 相应设计要求的合格产品.
2.本定额中的材料包括施工中消耗的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周转材料和其他材料.
3.本定额中材料消耗量包括净用量和损耗量.
损耗量包括:从工地仓库、现场集中堆 放地点(或现场加工地点)至操作(或安装)地点的施工场内运输损耗、施工操作损耗、施 工现场堆放损耗等,规范(设计文件)规定的预留量、搭接量不在损耗中考虑.
4.定额中各类预制构配件均按成品构件现场安装进行编制.
5.本定额中所使用的砂浆均按干混预拌砂浆编制,若实际使用现拌砂浆或湿拌预拌砂 浆时,按以下方法调整: (1)使用现拌砂浆的,除将定额中的干混预拌砂浆调整为现拌砂浆外,每立方米砂浆增 加一般技工0.382工日,同时将原定额中干混砂浆罐式搅拌机调整为200L灰浆搅拌机,台班含 量不变.
(2)使用湿拌预拌砂浆的,除将定额中的干混预拌砂浆调整为湿拌预拌砂浆外,另按相 应定额中每立方米砂浆扣除一般技工0.2工日,并扣除干混砂浆罐式搅拌机台班数量.
6.本定额的周转材料按摊销量进行编制,已包括回库维修的耗量.
7.对于用量少、低值易耗的零星材料,列为其他材料.
8.材料费是指施工过程中耗费的构成工程实体的原材料、辅助材料、构配件、零件、 半成品的费用.
内容包括:材料原价、材料运杂费、运输损耗费和采购及保管费.
9.本定额中木材分为板材和方材,木材分类规定如下: 第一、二类:红松、水桐木、樟木松、白松(云杉、冷杉)、杉木、杨木、柳木、 木.
第三、四类:青松、黄花松、秋子木、马尾松、东北榆木、柏木、苦树、梓木、黄 菠萝、椿木、楠木、柚木、樟木、栎木(柞木)、檀木、色木、槐木、荔木、麻栗木(麻栎、 青刚)、桦木、荷木、水曲柳、华北榆木、榉木、橡木、枫木、核桃木、樱桃木.
九、关于机械消耗量和价格的确定: 1.本定额中的机械按常用机械、合理机械配备和施工企业的机械化装备程度,并结合 工程实际综合确定.
2.本定额的机械台班消耗量是按正常机械施工工效并考虑机械幅度差综合确定,每台 - 2 -
总说明 班按8小时工作制计算.
3.凡单位价值2000元以内、使用年限在一年以内的不构成固定资产的施工机械,不列 入机械台班消耗量,作为工具用具在建筑安装工程费中的企业管理费考虑,其消耗的燃料动 力等已列入材料内.
4.本定额施工机械使用费由下列费用组成: (1)折旧费:指施工机械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陆续收回其原值及购置资金的时间价值.
(2)大修理费:是指施工机械按规定的大修理间隔台班进行必要的大修理,以恢复其正 常功能所需的使用.
(3)经常修理费:是指施工机械除大修理以外的各级保养和临时故障排除所需的费用.
包括为保障机械正常运转所需替换设备与随机配备工具附具的摊销和维护费用,机械运转中 日常保养所需润滑与擦拭的材料费用及机械停滞期间的维护和保养费用等.
(4)安拆费及场外运费:安拆费指施工机械在现场进行安装与拆卸所需的人工、材料、 机械和试运费用以及机械辅助设施的折旧、搭设、拆除等费用:场外运费指施工机械整体或 分体自停放地点运至施工现场或由一施工地点运至另一施工地点的运输、装卸、辅助材料及 架线等费用.
(5)人工费:指机上司机(司炉)和其他操作人员的工作日人工费及上述人员在施工 机械规定的年工作台班以外的人工.
(6)燃料动力费:指施工机械在运转作业中所消耗的固体燃料(煤、木柴)、液体燃 料(汽油、柴油)及水、电等.
(7)车船使用税:指施工机械按照国家规定和有关部门规定应交纳的车船使用税、保 险费及年检费等.
(8)海拔降效调整系数: 本定额中的机械台班单价是按海拔3650m制定的,海拔不同时调整系数计算公式为: Y=(0.0451 ×h²-0.3941×h2 1.232×h-0.2491)/(0.0451×(3.65)²-0.3941×(3.65)2 1.232×3.65-0.2491) 其中Y为海拔降效调整系数,h为海拔高度(单位为km),当海拔低于3km时,按3km计.
海拔(km) 33.1 3.23.3 3.53.65 3.7 3.83.9 4.1 调整系数 0.940.95 560 960 0.97 860 1.01 1.02 1.04 1.06 1.08 海拔(km)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1 5.2 5.3 调整系数 1.1 1.13 1.16 12 1.23 1.28 1.32 1.37 1.42 148 1.55 1.62 海技(km) 5.4 5.5 5.6 5.7 5.8 5.9 6 6.1 62 6.3 6.4 6.5 调整系数 1.69 1.771.86 1.95 2.052.15 2.27 2.38 2.512.642.79 2.93 十、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装配式民用建筑钢结构的预制构件安装定额中,未考虑吊装机械, 其费用已包括在措施项目的垂直运输费中.
十一、装配式建筑的措施项目,除本定额另有说明外,应按西藏自治区《建筑与装饰 工程预算定额》(XZ01-31-2016)有关规定计算,其中: 1.装配式钢结构工程的综合脚手架、装配式民用建筑钢结构工程的垂直运输按本定额 --
教学课件 科目:AutoCAD
目录 第一章:简介、界面、新建文件 第二章:绘图前设置、视图控制、选择对象 第三章:绘制图形 第四章:修改工具 第五章:图层、捕捉状态 第六章:标注 第七章:三维 第八章:打印 目录 下一张 上一张 首页
目录 第一章:简介、界面、 新建文件 第一节:简介 第二节:界面 第三节:新建文件 目录 下一张 上一张 首页
第一章:简介、界面、新建文件 计划: 课时:3节 重点:界面、新建文件 要求:1、要了解AutoCAD的作 用 2、认识AutoCAD的界面 3、学会新建文件 目录 下一张 上一张 首页
第一节AutoCAD简介 AutoCAD 的发展 AutoCAD是由美国Autodesk公司开发的,它的 推出得到了很多方面人的广泛推广和使用。
AutoCAD 也在不断的发展着,从最早的版本到现在AutoCADR 14→AutoCAD2000→AutoCAD2002→AutoCAD 2004>AutoCAD2005→AutoCAD2006......AutoC AD2010 目录 下一张 上一张 首页...
ICS 01.040.33 CCS L78 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面向云网协同的业务链服务总体技术要求 Service chainingfor cloudand network collaboration:general technicalspecification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 x 目 次 前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4系统架构及功能要求. 4.1系统架构. 4.2功能层技术要求.. 4.3各功能层间的接口定义 5关键系统及设备技术要求. 5.1服务编排系统技术要求. 5.2网络管控系统技术要求. 5.3云管控系统技术要求. 5.4网络设备技术要求. 附录A.. (资料性) A.1云网安一体化场景 参考文献...... 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公文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讯邮电 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浪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和评测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何涛、庞冉、屠礼彪、易昕昕、赵倩颖、熊礼霞、黄宏毅、黄光平、 万晓兰、汪俊芳、顾方方、王紫程、喻海生.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Ⅱ
YD/T×xxxxxxx 面向云网协同的业务链服务总体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面向云网协同的业务链服务系统架构和技术要求,包括面向云网协同的 业务链服务系统总体架构、系统各功能层要求、系统各功能层间接口定义及系统关键技术 要求等.
本文件所描述的业务链服务能力是基于SRv6协议进行实现的,全文基于SRv6协 议展开对业务链服务能力实现的描述.
本文件适用于面向云网协同的业务链服务系统的产品研发.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ETF RFC7498服务功能链间题说明(Problem Statement for Service Function Chaining) IETF RFC7665 服务功能链架构(Service Function Chaining(SFC)Architecture) IETF RFC8986 SRv6网络编程 (Segment Routing over IPv6 Network Programming)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1 云网协同cloudandnetwork collaboration 云网协同是一种基于云计算和网络技术的协同工作模式,通过网络将用户、设备和云内 服务连接起来,使用户和设备能够高效地共享云内数据、文件、应用程序和资源等,并能实 时协同工作,实现跨地域、跨组织、跨平台的协同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和企业竞争力.
3.1.2 增值服务valus-added service 基于VNF或PNF提供的增值服务(如防火墙、负载均衡、流量清洗等).
3.1.3 服务功能链servicefuncticnchaining 定义了一组有序的服务功能和排序约束序列,匹配组内的数据包/数据帧/数据流等.
其 中的服务功能比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等.
通常,用户所需的服务可能是多项的、有序的,这 样就需要网络流量按照业务逻辑所要求的既定顺序通过这些服务节点,才能实现所需要的如 防火墙、入侵检测等服务需求.
3.1. 4 业务链服务service chaining 基于服务功能链技术,将各种服务组合在一起,以实现复杂的业务需求,为用户提供相 应的服务.
3.1.5 服务分类器serviceclassifier 负责在SFC网络边界,非SFC网络接收数据报文后,基于某种策略匹配服务功能链后对报 文进行流分类的设备.
YD/T ××xx- 3.1.6 服务功能转发器servicefunctionforwarder 负责根据SFC封装中携带的信息,将流量转发到一个或多个服务,同时处理从服务返回 的流量.
3.1.7 SFC代理SFCproxy SFCProxy为不识别SFC封装的SF提供代理能力,支持移除和插入SFC封装,将流量转发 给SF,并接收从SF返回的流量.
3.1.8 SR-Aware模式 SR-Aware mode 在SR-Aware模式中,SF可以处理它接收的数据报文中的SR信息,并在处理后进行指针的 偏移,但是SF自身应实现的功能不会因为SR信息的存在而有所变化.
3.1.9 SR-Unaware模式 SR-Unaware mode 在SR-Unaware模式中,SF无法处理其接收的流量中的SR信息,因此,它可能会丢弃流量 或做出错误的决定,需要通过SR代理的方法与SFC相关联.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PI 应用程序编程接口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CLI 命令行界面 Command Line Interface DDoS 分布式拒绝服务 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 FW 防火墙 Fire Wall IPS 入侵防御系统 Intrusion Prevention System NETCONF 网络配置协议 Network Configuration Protocol REST 资源表现层状态转化 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 S 服务功能 Service Function SC 服务分类器 Service Classifier SFC 服务功能链 Service Function Chaining SFF 服务功能转发器 Service Function Forwarder SFP 服务功能路径 Service Function Path SID 分段标识 Segment Identifier SLA 服务等级协议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SR 分段路由 Segment Routing SRH 分段路由报文头 Segment Routing Header SRv6 基于IPv6的分段路由 Segment Routing over IPv6 VAS 增值服务 Value Added Service 4面向云网协同的业务链服务系统架构及功能要求 4.1系统架构 面向云网协同的业务链服务系统是为推动SRv6网络入云,将SRv6承载网络与云侧服 务拉通,基于云网融合场景设计的调度系统,其以服务为导向,灵活的将云内服务通过服务 功能链的形式和网络节点一起进行顺序编排,提供给用户使用.
传统的服务功能链可以通过 PBR和NSH技术实现,SRv6与上述两种技术相比具有调整灵活、资源占用量少和可扩展 2
ICS 33. 040.40 CCS M32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X 电信网视频监控系统 移动视频监控业务应用平台 Visualsurveillance system over telemunication networks Mobile video surveillance business application platform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X×XX-XX×X 目次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缩略语、术语和定义.
3.1缩略语. 3.2术语和定义, 4电信网视频监控系统的定义, 5系统架构. 5.1总体系统架构.
5.2关键网元说明. 6功能要求.. 6.1业务功能要求. 6.2系统网管功能要求 7关键网元功能要求, 7.1VAU功能要求 7.2MSP功能要求 7.3PSS功能要求 16 8性能要求.. 22 8.1VAU性能要求 8.2MSP性能要求 23 8.3PSS性能要求 24 9业务流程. 9.1业务开通流程 24 9.2企业自服务.
25 9.3业务注销. 25 9.4用户资源查询. 9.5VAU注册流程 27 9.6实时视频直播流程, 27 10接口要求... 30 10.1内部接口要求, 30 10.2外部接口要求 4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是“电信网视频监控系统”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及名称如下: 一电信网视频监控系统总体要求 电信网视频监控系统业务需求 一电信网视频监控系统业务平台测试方法 一电信网视频监控系统用户终端设备技术要求 一电信网视频监控系统用户终端设备测试方法 电信网视频监控系统服务质量 一一电信网视频监控系统安全要求 电信网视频监控系统移动视频监控系统的客户端单元 一电信网视频监控系统移动视频监控业务应用平台 一一电信网视频监控系统业务质量指标体系 一一电信网视频监控系统移动视频监控业务应用系统流程与接口技术要求 一电信网视频监控系统智能分析及传感器叠加应用架构和总体技术要求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艳霞、冯明、张琳姝、曹宁、崔瑞琳、周杰、胡豆豆.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1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电信网视频监控系统移动视频监控业务应用平台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移动视频监控业务应用平台的体系架构、功能要求、关键网元功能要求、性能要求、 业务流程、接口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国内电信网络视频监控业务设计和业务运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监控前端prefocus unit 用来采集被监控点的图像、报警及相关信息的设备 3.2 用户终端clientunit 业务用户用来观看监控图像、进行远程控制及其他操作的设备.
4缩略语 业标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DR 呼叫详细记录 Call Deteil Record CIF 公共中间格式 Common Intermediate Format CMS 中心管理服务器 Center Management Server CP 内容提供商 Content Provider CU 客户端单元 Client Unit M_CU 移动客户端单元 Mobile Client Unit MSISDN 移动用户ISDN号 Mobile Station Intermational Subscriber
ICS 35. 110 CCS M11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智能实时音视频传输网络的 应用场景与需求 Scenario andrequirement of smart real time audio andvideo transport network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 ××XX-X× 目次 期 言 引 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概述 6智能实时音视频传输网络的主要应用场景 6.1端到端交互应用场景(EndtoEnd.E2E) 6.2端到数据中心交互应用场景(EndtoDataCenter.E2DC) 6.3端到边缘交互应用场景(EndtoEdge,E2Edge) 6.4其他场景 7智能实时音视频传输网络的技术需求 7.1云网融合需求 7.2数据控制分离需求 7.3端边云协同需求 7.4控制中心需求 际准信息服务平台 7.5数据节点需求
YD/T××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 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智能实时音视频传输网络的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和名称预计如下 一智能实时音视频传输网络的应用场景与需求 智能实时音视频传输网络的网络架构技术要求 一智能实时音视频传输网络接口技术要求 一-智能实时音视频传输网络的接口测试方法 智能实时音视频传输网络的网络架构测试方法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 研究院、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高通无线通信技术(中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俊江、张卫青、申光、缪川扬、刘海军、穆志纯、杨昆、刘爽、 卢建、李军、丁元欣、郑清芳、廖凯、郭成峰、刘志龙、彭宏、张森、邓硕、陈戈、张世俊、 陶蒙华、丁仕林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 引言 实时音视频通信是当下炙手可热的领域,在教育、金融、办公、医疗、交通、泛娱乐等 行业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数字世界的不断发展,以及元宇宙带来的产业变革,人们 对于低时延、高可靠的音视频应用的需求愈发增长,实时音视频通信技术将会有更加广阔的 发展空间.
无论是从国际范围,还是从国内市场来看,实时音视频通信相关的产业规模仍然 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其承载网络也将面临新一轮的技术革新.
相对于传统的音视频传输 网络,智能实时音视频传输网络最明显的特征在于智能化、控制化、信息化、感知化和融合 化,具体表现为整体方案更智能、控制调度更灵活、数据转发更快捷、云网融合更具体、支 持业务更丰富,为客户带来更优质的智能化体验.
为了加强对智能实时音视频传输网络的规范化引导,增强智能实时音视频传输网络各部 分系统的联动性,需要对智能实时音视频传输网络进行定义,提出标准化的智能实时音视频 传输网络典型应用场景与总体需求,进而完善系统和网络架构技术要求、接口技术要求及相 应的测试方法等.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ⅢI
YD/T×××××× 智能实时音视频传输网络的应用场景与需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智能实时音视频传输网络的业务场景和技术需求,业务场景包括端到端交 互场景、端到数据中心交互等场景,技术需求包括云网融合需求、数据控制分离需求、端边 云协同等需求.
本文件适用于智能实时音视频传输网络的产品设计、研究开发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实时音视频通信realtimeaudioandvideomunication 基于实时交互的音视频通信技术,包括采集、编码、前后处理、传输、解码、缓冲、渲 染等通信环节,以及涵盖解决互联网不稳定性的专用通信网络和音视频信号处理算法,能够 为行业应用提供高并发、低时延、高清流畅、安全可靠的全场景、全互动、全实时的音视频 服务.
注:广义上的实时通信,泛指各种数据的实时传输,包括音视频、文本、图片等媒体和非媒体数据的 实时传输.
3.2 智能实时音视频传输网络smartrealtimeaudioandvideotransport netumork 基于分布式云、边缘计算、大数据、内容分发网络、软件定义网络等技术,以音视频传 输平台为支撑,全面实时感知网络拓扑和边缘数据,有效管理网络中数据节点、网络状态等 资源,统筹规划客户端到数据节点以及数据节点之间的传输路径,提供智能化的音视频传输 服务,形成一种全新架构的音视频通信网络形态.
注:广义上的智能实时音视频传输网络,不单单局限于音视频媒体传输,包括信令、文件、图片、文 字等富媒体在内的实时交互也属于智能实时音视频传输网络范畴.
3.3 控制中心controlcenter 负责对数据节点进行控制和调度的网元,是智能实时音视频传输网络中的大脑中枢,体 现的是对数据的管理.
注:控制中心会实时采集网络拓扑和数据节点的数据信息,根据数学模型,进行智能规划和选路,并 且支持多策略模型、多约束条件匹配、逻辑表达式筛选、多路由计算、兜底路由、数据复用等功能.
ICS 35.240 CCS L67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XXXXXXX-XXXX 基于人工智能的移动应用视频推荐服务技 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AI-based APPvideo remendation service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xxx-xxxx 目次 前 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技术框架 6视频推荐服务人工智能通用要求 6.1数据 6.2模型, 7功能要求... 7.1智能分析模块 7.1.1视频内容理解模块 7.1.2用户分析模块 7.2搜索查询处理模块 7.3视频推荐决策模块 7.3.1召回模块 7.3.2排序模块 7.3.3决策生成 7.4视频内容呈现模块 7.5评估模块 8业务流程... 8.1视频搜索推荐 8.2视频展示推荐 参考文献, 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北京抖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蚂 蚊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落红卫、谷晨、傅山、杨帆、李宣平、王刚、陈赢、冷德维、李永昌、吴少舞、 林冠辰、张勇、金矾.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
YD/TxxxxxXx 基于人工智能的移动应用视频推荐服务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基于人工智能的移动应用视频推荐服务的技术框架、人工智能通用要求、功能要求和 业务流程.
本文件适用于对基于人工智能的移动应用视频推荐服务进行设计、研发和测评,也可为监管部门、 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基于人工智能的视频推荐服务活动进行监督、管理、评估提供参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 35273-2020 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基于人工智能的移动应用视频推荐服务Al-basedAPPvideoremendationservice 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评估、预测用户的特征,分析视频服务平台的视频内容,选取与用户匹 配的视频,并向用户展示相关视频的APP服务.
3. 2 嵌入向量embeddingvector 将对象转换为多维向量,用以表示对象的特征.
准信息服务平台 3.3 索引池 index pool 与业务场景匹配的,可推荐视频的全集.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PP 移动应用 Mobile Application OCR 光学字符识别 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 IP 知识产权 Intellectual Property MECE 相互独立,完全穷尽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 5技术框架
YD/Txxx-xxxx 基于人工智能的移动应用视频推荐服务系统的技术框架如图1所示 评估模块 智能分析模块 视频推荐决策模块 视频内容理解模块 视频内容 安全 质量 过滤 视频召回 评估 结构化分析 视频排序 用户数据 用户分析模块 视频 视频 视频内容 视频 排序 模型 排序 策略 星现模块 搜索查询处理模块 首动语] 意识别 分词 搜索录入 向量提取 决策生成 纠错 意图分析 图1技术框架 人工智能在视频推荐服务中可应用于: a)智能分析模块: b)搜索查询处理模块: c)视频推荐决策模块; d)视频内容呈现模块: e)评估模块.
视频内容理解模块、搜索查询处理模块、视频召回、视频排序应部署于平台侧实现.
用户分析模块、决策生成、视频内容呈现模块可部署于APP侧,也可部署于平台侧,也可在APP侧和 平台侧同时部署实现.
准信息服务 6视频推荐服务人工智能通用要求 6.1数据 对人工智能算法处理的数据,应满足如下要求: a)应对训练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识别并删除恶意样本、识别并修复或过滤被污染数据: b) 宜对训练数据集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 c) 当采用对比学习时,应减少负样本训练数据的随机性,如将目标用户没有正向但其他用 户有正向的视频作为单独的负样本训练数据集: 宜构建不同于训练数据集的标准测试数据集,模型上线前应通过标准测试数据集的测试; e)应构建合理的训练数据集,包括但不限于数据集的规模、均衡性、准确性等.
6.2模型
ICS 35. 110 CCS M11 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多视角视频业务应用场景与需求 Use-cases and requirements for multi-view video service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 XXX-XX-XX实施 xXx-xx-××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目次 前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缩略语. 5 概述 6多视角视频业务主要应用场景 6.1传统多视角视频业务. 6.2子弹时间类应用场景. 6.3精彩瞬间类应用场景. 6.4自由视角类应用场景. 7多视角视频业务功能需求. 7.1视频质量要求. 7.2播放功能需求. 7.3交互需求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 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戈、陈麒、尹之帆、罗传飞、沈昕、沈琼霞、缪川阳、郑秀丽.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11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多视角视频业务应用场景与需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多视角视频业务的主要应用场景,提供多视角视频业务的功能需求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多视角视频业务系统的产品设计、标准编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 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9861-2013IPTV安全体系架构 GB/T38801-2020内容分发网络技术要求-互联应用场景 3术语和定义 GB/T29861-2013和GB/T38801-202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互联网协议电视internetprotocoltelevision 在IP网络上传送包含电视、视频、文本、图像和数据等,提供服务质量/体验质量、安 全、交互性和可靠性的可管理的多媒体业务.
[来源:GB/T29861-20133.1.5] 3.2 自由视角视频freeviewpointvideo 与六自由度视频同义,指视频可以提供用户在三维空间的X,V,Z轴方向自由移动视 点,以及围绕X,Y,Z轴自由旋转视点的高自由度观看体验.
3.3 内容分发网络contentdistributionnetwork 为更有效地向端用户交付内容,在4层-7层网络单元进行互操作的网络基础设施.
[来源:GB/T 38801-2020 2.1.1]
ICS 33.030 CCS M21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基于公用通信网络的智能图像识别算法及 测试评估人脸识别 Test and evaluation specification of intelligent image recognition algorithm based on public munication networkface recognition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4系统基本结构.. 5人脸采集要求., 5.1人脸采集设备, 5.2人脸采集数据要求. 6功能及性能要求. 6.1人脸定位. 6.2人脸检测. 6.3质量评估. 6.4人脸建库. 6.5特征提取.. 6.6特征比对. 6.7静态比对.. 6.8动态比对., 6.9活体识别. 6.10属性识别. 6.11身份证OCR识别, 6.12银行卡OCR识别 6.13参数设置... 6.14用户管理. 6.15系统日志. 7测试方法.. 7.1测试设计原则, 7.2功能测试 10 7.3性能测试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是《基于公用通信网络的智能图像识别算法及测试评估》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规范的名称 如下: 一一基于公用通信网络的智能图像识别算法及测试评估总体技术要求 一一基于公用通信网络的智能图像识别算法及测试评估人险识别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园、张琳姝、冯明、张艳霞、曹宁、崔瑞琳、周杰、胡豆豆.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XXXX 基于公用通信网络的智能图像识别算法及测试评估 人脸识别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用网络视频监控人脸识别系统基本结构以及人脸采集要求,系统功能要 求,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国内公用通信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人脸识别算法设计和测试,对于人脸识别 产品的设计及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1 视频监控visualsurveillance 通过应用视频(包括音频)技术远程采集多媒体信息(如音频、视频、图像、报警信号 等),呈现给终端用户的远程通信服务.
3.1. 2 人脸图像识别imagerecognition 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判别现场人脸图像是否是人险库中的指定人或者存在于人脸库中.
总服务平台 3.1. 3 人脸特征facialfeature 从人脸图像样本中提取的,用于代表该样本的特定物理量.
3. 1. 4 人脸注册face registration 采集特定已知人的人脸生物特征,抽取其特征并存储的过程.
YD/T XXXXXXXX 3.1.5 识别对象recognition target 作为待识别图像参与人脸识别测试.
3.1.6 人脸图像质量qualityof faceimage 描述现场采集图像中人脸数字图像的一种综合属性,通常用人脸图像的姿态(人脸正面、 侧面、仰俯等,一般包括三个维度的人脸姿态可能性)、分辨率、光照影响程度、面部是否 遮挡等参数表示.
3.1.7 静态人脸识别staticfacerecognition 对包含人脸的单张图片或图片库进行识别称为静态人脸识别.
3.2.8 动态人脸识别dynamicfacerecognition 对前端采集点位采集到的连续视频图像(视频流)、半连续视频图像(图片流)进行的 人脸识别称为动态人脸识别.
3.2.9 人脸实时布控facerealtime surveillance 通过人脸识别系统的人脸特征比对功能,将人脸采集设备所采集的人脸与目标人或目标 人群进行实时比对,一旦比中则报警.
准信息服务平 3. 2. 10 布控库surveillance database 实时布控人员库.
3. 2.11 特征码feature code 人脸识别系统对人脸图像进行建模分析后提取出来的非结构化数据.
每个目标人的人脸 信息对应一个特征码,用来相互比对、检索.
3. 2. 12
ICS 17.240 CCS L06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通信设施运维人员暴露于射频电磁场的 防护技术要求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protection for the telemunication facilities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personnel exposure to radio-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XXXX-XX-XX发布 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X 目次 前 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缩写与缩略词. 5. 人体暴露限值. 6.工作人员分类. 6.1非RF工作人员 6.2射频工作人员.
6.3射频知情工作人员 6.4特殊风险的工作人员 6.4.1孕妇... 6.4.2携带个人医疗器械的工作人员, 7.射频工作人员和射频知情工作人员的保护措施, 7.1执行风险和暴露评估. 7.1.1风险评估, 7.1.2暴露评估 7.1.2.1计算. 7.1.2.2测量与监测, 7.2向RF知情工作人员提供安全作业必要信息 7.3培训射频工作人员... 7.4为射频工作人员提供合适工具, 7.4.1个人防护设备 7.4.2个人监测器... 7.5采取预防措施(行动计划) 附录A(资料性)ICNIRP限值(2020) 附录B(资料性)YD/T2196建议的暴露防护策略 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参考采用了ITU-TK.145和YD/T2196等标准文件的相关技术内容.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重庆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 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森馥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谈儒猛、林国强、李国庆、马文华、张兴海、陆德坚、李健晖、齐殿元、石 莹、罗森文、陈少川、王文俭、王华刚、关强华、牛年增.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 通信设施运维人员暴露于射频电磁场的防护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三类工作人员:通信射频(RF)工作人员(RF电磁场暴露是其工作性质所固有的): 知情工作人员(已向他们提供有关RF-EMF现场安全操作规范的信息);以及应被视为公众成员(基于 RF电磁场暴露限制目的)其他工作人员.
本文件主要为前两类工作人员(如通信设施安装和运维 人员)在职业暴露条件下提供职业防护技术指南.
本文件适用于通信设施运维人员在射频电磁场(如无线通信基站、微波站等)附近工作时,为其 提供正确的安全防护规范:并为可能需要近距离靠近射频发射源(如发射天线)工作的网络运维工作 人员提供实用防护程序.
本文件也适用于为孕妇、具有植入式或外部医疗器械(包括有源或无源设备) 的职业工作人员在面临电磁场暴露时提供正确的安全防护指南和工作程序指导.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TU-T K.52] Remendation ITU-T K.52 (2018) Guidance on plying with limits for human exposure to electromagneticfields.人体暴露于电 磁场的限值符合性指南 [ITU-T K.61] Remendation ITU-T K.61 (2018) Guidance to measurement and numerical predi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s for pliance with human exposure limits for telemunication installtions.通 信装置人体暴露限值符合性的测量和电磁场数值计算指南 [ITU-T K.70] Remendation ITU-T K.70 (2018) Mitigation techniques to limit human exposure to EMFsin the vicinity of radiomunication stations.无线通信基站周边电磁场人体暴露缓解技术 [ITU-T K.83] Remendation ITU-TK.83(2011) Monitoring of electromagneticfieldlevels.电磁场水平的监测 [ITU-T K.91] Remendation ITU-T K.91 (2019) Guidance for assessment evaluation and monitoring of human exposure to radio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fields.射频电磁场人体暴露的评估、评定和监测 指南 [ITU-T K.121] Remendaticn ITU-T K.121 (2016) Guidance on the environmentalmanagement for pliance with radio frequency EMFlimitsforradioinunicationbase stations.无线通信基站射 频电磁场限值符合性环境管理导则 [ITU-T K.122] Remendation ITU-T K.122 (20i6) Exposure levels in close proximity ofradiomunication antennas.无线通信天线近距离 暴露水平 [ITU-R BS.1698] Remendation ITU-R BS.1698 (2005) Evaluating fields from frequency band for assessing exposure to non-ionizing radiation.f 何频段运行的地面广播发射系统的非电离辐射暴露的场评估
ICS91. 120.25 CCS P15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X 挂载通信设备的智慧多功能杆(塔) 抗震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 Aseismic technicalrequirement &test method of multifunctional smart pole(tower)for mounting munication equipment 行业标准信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报批稿) 在提交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XXXXX-XXXX 目次 前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技术要求 5测试方法 5.1样品要求 5.2仪器仪表要求 5.3安装要求 5.4检测步骤 5.5震前和震后外观检查 5.6震前和震后动力特性检查测试 5.7抗震性能测试 5.8现场安全措施 5.9试验记录及报告要求 参考文献...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天宽带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武汉网锐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华 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邮电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天邑康和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亨通线缆 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汇压网络通信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缪冬青、张朋波、孙国良、张学中、喻晶、吴昊、李文、宫振丽、齐飞、李昕、 许勇、淮平、沈大为、张志刚、赵智勇.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1
YD/T xXXXX-XXXX 挂载通信设备的智慧多功能杆(塔)抗震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挂载通信设备的智慧多功能杆(塔)的抗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20米及以下的挂载通信设备的智慧多功能杆(塔)产品的设计、生产和测试,不涉及智 慧多功能杆(塔)的基础部分,其他智慧多功能杆(塔)可参考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阻尼比 dampingratio 在一个黏性阻尼系统中,实际阻尼与临界阻尼之比.
[来源:GB/T2423.48-2008,3.4] 3. 2 功率谱密度power spectraldensity(PSD) 一个波形每单位频率的均方幅值,用g/Hz与频率的关系表示.
[来源:GB/T13625-2018,3.14] 3. 3 反应谱response spectrum 一组单自由度(SDOF)有阻尼振子在受相同基础激励情况下最大反应与振子频率的关系曲线.
[来源:GB/T13625-2018,3.22] 3. 4 要求反应谱requireresponse spectrum(RRS) 要求智慧多功能杆(塔)抗震性能所应满足的反应谱.
4技术要求 在我国抗震设防烈度7度以上(含7度)地区使用的挂载智慧多功能杆(塔)设备应经过不低于当地 设防烈度等级的抗震检测.
经抗地震检测后:智慧多功能杆(塔)结构不应出现屈曲或破坏,不得出现 零件、组件的脱离、脱落和分离等损坏,焊缝不得出现破坏,螺栓不得出现松动的现象.
5测试方法 5.1样品要求 在进行抗震检测时,被测样品应包含智慧多功能杆(塔)和所能挂载的各功能设备,挂载的设备仅 作为配重,其功能不作为评价指标.
若不能提供挂载的设备,在相应位置应采用相同安装方式安装同等 重量、相似形状的配重模拟.
5.2仪器仪表要求 地震模拟振动台应能够输出满足5.5.4条要求的三向地震波.
数据采集系统分析频率范围应覆盖要求反应谱频率范围.
试验中使用的仪器仪表应经过专业机构的计量且在有效期内.
YD/T xXXXX-XXXX 5.3安装要求 在将智慧多功能杆(塔)安装在地震试验台上时,应采用与实际使用相同的螺栓尺寸、规格和布置 方式,必要时通过转接钢板安装.
安装扭矩应使用智慧多功能杆(塔)设计说明中要求的扭矩,若无明确要求,可采用推荐扭矩,扭 矩推荐值见表1.
安装完成后用记号笔标记螺栓位置,便于震后螺栓松动检查.
5.4检测步骤 当进行智慧多功能杆(塔)的抗震性能检测时,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a)震前外观检查: b) 震前动力特性检查测试”: c)抗震性能考核; d)震后动力特性检查测试: e)震后外观检查.
注:动力特性检查测试结果不作评判.
5.5震前和震后外观检查 通过目测检查被测样品以下几个方面,检查结果应满足第4章要求.
a)检查外观是否发生届曲或破坏.
b) 检查零件或组件是否发生脱离、脱落和分离等损坏.
检查焊缝是否出现破坏,必要时可采用无损探伤检测焊缝质量.
d) 通过检查5.3.3做的标记是否发生移位,判断螺栓是否发生松动.
表1螺栓扭矩推荐值 单位:N 扭矩推荐值 螺栓规格 4.8级* 6.8级 8.8级 10.9 级 12.9 级 M12 50 70 97 120 153 M16 124 175 241 305 380 M20 242 342 471 595 741 M24 418 591 813 1030 1281 注:4.8级、6.8级、8.8级、10.9级、12.9返为螺栓强度等级.
5.6震前和震后动力特性检查测试 采用动力特性检查测试测定被测样品的固有频率、阻尼比等参数.
采用单轴白噪声激振,频率范围 为1Hz~35Hz,加速度幅值为0.05g,若结构振动不明显,可提高加速度幅值至0.1g,激振时间为120s.
5.7抗震性能考核 5.7.1试验方法 抗震性能测试应使用三轴同动地震波激励方式.
5.7.2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确定,水平向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取值见表2,垂直向设 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取水平向加速度的65%.
表2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2
ICS 33. 040.40 CCS M32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业标准 YD/T XXXX-XXXX 数据中心能耗管理系统测试方法 Test method of data center energy consumption management system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23-xx-xx发布 2023-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 XXXX-XXXX 目次 前 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信息管理模块测试方法, 5.1基础信息管理测试 5.2派单信息管理测试. 5.3报表导出测试.. 6数据采集模块测试方法. 6.1数据采集测试.. 6.2人工采集信息测试方法, 6.3数据存储管理测试方法, 7数据分析及诊断模块测试方法. 7.1数据分析测试. 7.2数据诊断要求.. 7.3异常告警测试.. 8智能控制模块测试方法. 8.1供配电系统智能处理测试. 8.2制冷系统智能处理测试. 8.3其他设备智能处理测试. 8.4IT设备智能处理测试.. 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维谛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 限公司、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新华三 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万国长安科技有限公司、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普天信息工程设计服务有限公 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郭亮、李洁、吴美希、韩会先、李宝宇、常金风、温小振、刘宏伟、杜希、赵 军辉、蒋钢、阮迪、刘衍彬、邵攀、李培、宋树昆、刘劲楠、刘清东、董少杰、肖爱元、杨敬巍.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XXXX 数据中心能耗管理系统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数据中心能耗管理系统的计量方法、测试周期、测试指标等测试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全国各地区数据中心的能耗管理系统的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件.
GB 501742017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3.1 IT设备1Tequipment 包括数据中心中的计算、存储、网络等不同类型的设备,用于承载在数据中心中运行的应用系统, 并为用户提供信息处理和存储、通讯等服务,同时支撑数据中心的监控管理、运行维护及算力.
3. 2 供配电系统power supplyanddistribution system 用于提供满足设备使用的电压和电流,并保证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供配电系统通常由变压器、 配电柜、发电机、UPS、HVDC、电池、机柜配电单元等设备组成.
3.3 制冷系统refrigeration system 为保证IT设备运行所需温、湿度环境而建立的配套设施,主要由空调设备、冷源设备、新风系统等 设备组成.
3. 4 数据采集设备data acquisition equipment 用于采集、汇总、分析数据中心能耗数据并将数据上传到系统平台的设备.
1
YD/T XXXX-XXXX 3.5 能耗管理系统energy consumptionmanagement system 接收数据采集设备上传能耗数据的信息系统.
3. 6 能源消费量energyconsumption 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消耗的各类能源的数量.
3. 7 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 一次能源的一类,在一定程度上,地球上此类能源可在自然过程中再生.
注:此类能源包括例如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和地热能等.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HVDC:高压直流(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UPS:不间断电源 (Uninterrupted Power Supply) 5信息管理模块测试方法 5.1基础信息管理测试 本测试应遵循GB50174-2017规定的机房温度和相对湿度环境.
具体测试要求如下: 测试编号 01 测试项目 基础信息管理测试 测试目的 验证是否具备基础信息管理的功能 1、用户登入系统: 测试步骤 2、查看基础信息界面.
1、登入成功,进入系统界面; 预期结果 2、包括所属数据中心名称、数据中心编号、电表编号、电表倍率、是否智能电表 等基础信息字段: 2
ICS29.200 CCS M41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通信基站用变频式温控设备能效要求 及试验方法 Energy efficiency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ofvariable frequency temperature controlequipmentfortelemunicationbasestation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202X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型式和工作条件. 4.1型式.. 4.2工作条件 5性能要求 5.1制冷量. 5.2制冷消耗功率 5.3制热量. 5.4制热消耗功率.
5.5辅助电加热功率, 5.6能效比.. 5.7循环风量.
5.8季节耗电量. 5.9季节能源消耗效率. 6能效限值.. 7试验方法.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202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广东海悟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 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深圳市英维克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信空调有限公司,苏州黑盾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中通服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众彪、李尚、刘国锋、朱浩林、程磊、孙文波、娄小军、陈川、冯志扬、 张水兵、黎春鹏.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1II
YD/T XXXX-202X 通信基站用变频式温控设备能效要求及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通信基站、汇聚机房用转速可控型(俗称“变频式”)温控设备的术语和定义、型 式和工作条件、性能要求、能效限值及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采用空气冷凝器、全封闭电动变频压缩机,额定制冷量小于14000W,气候类型为T1 的房间空调器.
本文件不适用于移动式、新风组合式、热管组合式、多联式、水冷冷凝式以及风管送风式空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T7725房间空气调节器 GB21455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房间空气调节器rairconditioner 一种向室内(含设备柜内)提供经过处理的空气的设备.
注:主要包括制冷和除湿用的制冷系统、空气简环和净化装置,还可以包括加热和通风装置等(它们可被组装在 一个箱壳内或被设计成一起使用的组件系统) 3. 2 转速可控型空调器variablespeedroomairconditioner 空调器运行时,根据热负荷的大小,其压缩机的转速可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的空调器.
本文件 提到的通信基站用变频式温控设备属于转速可控型空调器.
3. 3 额定制冷量ratedcoolingcapacity 在额定工况和规定条件下,空调设备从所处理的空气中移除的显热和潜热之和,单位为瓦(W).
ICS 33. 160. 60 CCS P76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 基于智能音箱的多媒体通信业务平台 技术要求 Multimedia telemunication service platformrequirements for smart speakers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发布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xx××× 4x××x 目次 前 基于智能音箱的多媒体通信业务平台技术要求.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概述 6系统总体架构, 7平台技术要求.
7.1业务管理模块, 7.2通信技术模块.
7.3支撑管理模块, 8安全管控 8.1安全认证. 8.2IP管控 8.3传输要求. 9接口要求. 9.1业务接口. 9.2信令接口.. 9.3媒体接口.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 4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 公司、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程宝平、雷珺、吴楠、吴庆航、陶晓明、苏松波、蔡志标、张叶蒙、陈民、 汪锋、褚亮亮、张秋波、段一平、王楠、黎卓芳、王妮娜、马凡.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1
YD/Txxxxxxxxx 基于智能音箱的多媒体通信业务平台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范了基于智能音箱的多媒体通信业务平台的各类功能模块及技术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业 务管理模块、通信技术模块、支撑管理模块、网络、安全管控、接口等要求.
本文件定义的多媒体通 信业务平台适用于为智能音箱提供IMS的多媒体通信服务.
其他类型的智能设备可以参考此文件.
本文件主要适用于指导基于智能音箱的多媒体通信业务平台的相关技术开发,包括指导实现多媒 体通信业务平台对接运营商通信系统的业务管理模块、接入并控制智能音箱进行音视频通信业务的通 信技术模块,业务平台所需的支撑管理模块,业务平台与智能音箱和运营商系统的接口要求,以及业 务平台对智能音箱接入的网络和安全认证技术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IETF RFC 2616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1.1(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1-HTTP/1. 1) IETF RFC2617 HTTP身份验证:基本和摘要访间身份验证(HTTP Authentication:Basic and Digest Access Authentication) IETF RFC2818安全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OverTLS) IETF RFC 3261 会话初始协议(SessionInitiation Protocol,SIP) IETF RFC 3550 实时传输标议(RTP:A Transport Protocol for Real-Time Applications) IETF RFC 3711 安全实时传输赫议(The Secure 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SRTP) IETF RFC 4566会话描述协议(SDP: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 IETF RFC 6101 安全套接字协议(The SecureSocketsLayer(SSL)ProtocolVersion 3.0) IETF RFC 8760 SIP摘要访间认证机制The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Digest Access Authentication Scheme) 3GPP TS 23.228IP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Len (IMS):Stage 2(Release 16)) 3GPPTS24.229基于SIP和SDP的IP多媒体呼叫控制协议(IPmuitimediacal1control protocol based on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and 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 (SDP) ;Stage 3) ITU-T G.711 音频的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 (PCM) of voice frequencies) ITU-T H.264 H系列:通用音视频服务的先进视频编码(Advancedvideo coding for generic audiovisual services)
YD/Txxxxxxxxx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智能音箱smartspeaker 智能音箱是指以音箱为载体,利用计算机网络、互联网、音视频等技术,具备语音识别、语音交 互、自然语言理解、语音合成等功能,能够为用户提供信息、生活等服务的设备.
3.2IP多媒体子系统IPmultimedia subsystem IP多媒体子系统是运营商为其用户提供多媒体服务的系统.
IP多媒体子系统应该为无线和有线用 户实现语音,视频,消息,数据和基于Web的技术的融合和访问.
[3GPP TS 23. 228: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IMS) : Stage 2 (Release 16)] 3.3多媒体通信multimedia telemunication 一次呼叫过程中同时提供声音、图像、文本等多类别数据的新型通信方式.
3.4业务运营支撑系统 business operation support system 为多媒体通信业务平台提供业务开通、通信账号、通信号段等相关信息.
3.5固网 IMS1MS for fixed munication network 提供基于IMS标准规范的通信能力服务的固定通信网络.
3.6统一认证平台unifiedauthenticationplatform 为手机APP软固话终端接入到和多媒体通信业务平台提供认证凭证信息的认证系统.
3.7IMS域终端IMSterminals IMS域终端是指通过IP网络接入核心网,可以实现音视频通信服务的设备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BOSS:业务运营支撑系统(Business Operation Support Systen) HTTPS:超文本传输安全协议(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over Secure Socket Layer) IMS:IP多媒体子系统(IPMultimedia Subsystem) 服务平 MTU:最大传输单元(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 SBC:会话边缘控制器(SessionBorder Control) SDK:软件开发工具包(Software Development Kit) SIP:会话初始协议(SessionInitiation Protocol) 5概述 智能音箱的多媒体通信系统通过有线/无线家庭网络技术将家庭智能音箱、家庭网关、IMIS域终端 2
ICS33.050 CCS M30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X 智能视讯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第4部分:远程交互式电子白板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for intelligent video munication equipment -Part 4:Remote interactive electronic whiteboard 行业标准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 XXXX-XXXX 目次 II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功能架构 6技术要求 6.1硬件要求 6.2软件功能要求 6.3安全能力要求 6.4运维要求 7测试方法 7.1测试环境 7.2测试组网 7.3硬件测试 7.4软件功能测试 7.5安全能力测试 7.6运维测试 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52
YD/T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智能视讯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系列标准的名称如下: 智能视讯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第1部分:总体要求: 一一智能视讯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第2部分:音视频性能: 智能视讯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第3部分:通用信息安全; 一智能视讯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第4部分:远程交互式电子白板: 一一智能视讯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第5部分:智能视讯多媒体一体机.
本文件是“智能视讯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系列标准的第4部分:远程交互式电子白板.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博鼎实华(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厦门亿联网络技 术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国义、陈显义、张鹏、耿东玉、王明泽、俞刚、罗水针、成键、赵高永、叶 佳、张宏伟、李福霞、付学涛、李珊、杨琛、黄挺、易高雄、林振鹏、陈杰.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1
YD/T XXXX-XXXX 智能视讯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第4部分:远程交互式电子白板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智能视讯设备远程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技术要求,包括硬件要求、软件功能要求、安全 能力要求、运维要求和相应的测试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智能视讯远程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8499. 1-2012 基于IP网络的视讯会议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第1部分:基于ITU- TH.323协议的终端 YD/T XXXX. 120XX 智能视讯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第1部分:总体要求 YD/T XXXX. 220XX 智能视讯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第2部分:音视频性能 YD/T XXXX. 320XX 智能视讯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第3部分:通用信息安全 ITUT G. 711 声音频率脉冲编码调制(Pulsecode modulation(PCM)of voice frequencies) ITUT G. 722 7kHz音频编码(7 kHz audiocoding within 64 kbit/s) ITUT G. 729 利用共轭结构代数码激励线形预测的8kbit/s语音编码 (Coding of speech at 8 kbit/s using conjugate-structure algebraiccodeexcited linear prediction (CSACELP)) ITUT H. 239 ITU-TH.300系列终端的角色管理和附加媒体通道(Role management and additional media channels for ITU-T H. 300- series terminals) ITUT H. 323 基于分组的多媒体通信系统(Packet-basedmultimedia munications systeas) ITUT H. 264 用于通用音视频服务的高级视频编码(Advancedvideocoding for generic audiovisual services) ITUT H. 265 高效视频编码(Highefficiency video coding) RFC 3261 会话初始化协议(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RFC 3550 实时媒体传输协议(RTP:A Transport Protocol for Real- Time Applications) RFC 4582 双流控制协议(BFCP:The Binary Floor Control Protocol) RFC 6716 音频编码格式(Opus:Definitionof the Opus Audio Codec) 3术语和定义
YD/T XXXX-XXXX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远程交互式电子白板remoteinteractivewhiteboard 集智能书写、极清投屏、视频会议、开放办公应用为一体的智能终端设备,结合媒体播放、视频会 议、白板协作、智能书写、智能投屏、信息发布等基础功能,以及智能导播、智能音幕、连接第三方SDK 等扩展功能,可以满足企业会议室、经理室、开放办公区、医院、教室、家庭书房等场景的智慧办公需 求的硬件电子感应白板.
远程交互式电子白板屏幕尺寸一般在65(寸)或者165(cm)以上.
3.2 双屏显示 dualscreen display 远程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通过扩展或者外接其他显示播放设备,分别在两个显示设备上输出不同内 容.
如:白板显示本地视频/内容,扩展显示设备展示远端会议图像.
3.3 智能音幕intelligent soundscreen 通过结合多声源定位、波束约束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屏蔽特定拾音角度、范围、空间外的声音,摆 脱周围杂音的影响,提升开放环境下的会议体验的音频输入控制技术.
3.4 平行视界parallelhorizon 同一个应用在远程交互式电子白板中同时打开多个页面布局的显示方式.
3.5 触控识别等级touchrecognitionlevel 通过识别不同触控物体的面积,来实现展示不同额色或支持不同功能.
目前主流方式包括四种级别 触控识别识别细笔、识别粗笔、识别手指、识别手掌.
识别一种为一级,识别两种为二级,以此类推, 识别四种为四级.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AC 高级音频编码 Advanced Audio Coding AI 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VS 信源编码标准 Audio Video coding Standard BFCP 二进制发言控制协议 Binary Floor Control Protocol BYOM 自带会议 Bring Your Own Meeting DLNA 数字生活网络联盟 Digital Living Network A1liance FTP 文件传输协议 File Transfer Protocol HDMI 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 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 HTTP 超文本传送协议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1
ICS 33.040 CCS M30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 XXXXXXXXX 智能视讯设备技术要求 和测试方法第3部分:通用信息安全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for intelligent video munication equipment - Part 3: Common information security 行业标准信息服 (报批稿) XXXX-XX-XX发布 平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XX 目次 言.. 1范围.
2规短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概述 6技术要求 6.1标识和鉴别 6.2访间控制 6.3管理安全 6.4通信安全 6.5数据安全 6.6业务安全.... 6.7日志审计安全 5 6.8软件管理安全 6.9漏洞和恶意程序防范 6.10元余、备份恢复与异常检测 6.11其他安全 7测试方法 7.1测试条件 7.2测试组网 7.3标识和鉴别测试 7.4 访间控制测试 7.5管理安全测试.
6 7.6 通信安全测试 11 7.7数据安全测试 7.8业务安全测试 11 7.9日志审计安全测试 12 7.10软件管理安全测试 14 15 7.11漏洞和恶意程序防范测试 7.12元余、备份恢复与异靠检测测试 7.13其他安全测试. 参考文献 51
YD/T X000XX00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智能视讯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系列标准预计的名称如下: 智能视讯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第1部分:总体要求: 智能视讯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第2部分:音视频性能: 智能视讯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第3部分:通用信息安全: 智能视讯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第4部分:远程交互式电子白板: 智能视讯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第5部分:智能视讯多媒体一体机.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博鼎实华(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厦门亿联网络技术股份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郑州信大捷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浙 江华创视讯科技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享人:李明慧、李福酸、付学涛、陈爱婷、李珊、彭洋、林振鹏、苏文平、柯剑峰、 杨深、黄挺、刘为华、刘献伦、陈国义、耿东玉、赵高水、耿峰、杨涛、俞鸣园、王克彦、叶佳、 张宏伟.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1I
YD/T XX000XXXX 智能视讯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第3部分:通用信息安全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智能视讯设备的通用信息安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包括标识和鉴别、访控制、管 理安全、通信安全、数据安全、业务安全、日志审计安全、预装软件和第三方应用软件安全、漏洞和恶 意程序防范、元余备份与异常检测和其他安全等.
本文件适用于支持视频会议及相关的视音频通信业务的专业的智能视讯设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文件.
GB/T 216392008 基于IP网络的视讯会议系统总技术要求 GB/T 250692022 信息安全技术术语 基于IP网络的视讯会议系统设备测试方法第3部分:多点控制单元(MCU) 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 YD/T 2033 32009 YD/T 2034. 12009 基于IP网络的视讯会议终端设备测试方法第1部分:基于ITU-TH.323协议的 终璃 VD/T 2256-2011 对支持SIP协议设备的安全性技术要求 YD/T 22572011 对支持SIP协议设备的安全性测试方法 YD/T XXXX. 1200X 暂能视讯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第1部分:总体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B/T25069-202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智能视讯平台intelligentvideoplatform 多路音视频信号和其它媒体信息的汇素、合成、转码、智能编辑处理、智能选路分发,并实现对各类数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采用云或非云的架构,对视讯业务和智能视讯终端进行认证和智能分析,实现 据信息的智能分析管理等功能的业务平台.
3.2 智能视讯终端intelligentvideo terninal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分析业务属性并通过自主要染,实现音视频信号及其它媒体信息的识别采集、 智能压缩和编码,并通过网络传输到智能视讯平台或其它设备,同时对智能视讯平台或其它设各发送的 音视频信号及媒体信息进行接收、解码和播放等功能的视讯设备.
3.3 智能视讯设备intelligentvideo terminal 智能视讯设备包括智能视讯终端和智能视讯平台中用于实现智使编解码、智使路击、业务智能分析 管理等功能的设备,这些设备其同协作实现视讯业务的智能化.
息服务平 3. 4 敏感数据sensitive data 一且渡露、非法提供或遗用可能危害网络安全的数据.
注:智能视讯设备常见的敏部数据包括口令、密码、关键配置信息等.
3. 5 部件ponent 由若干装配在一起的零件组成,能够实现特定功能的模块或组件.
ICS 33. 060. 99 CCS M 36 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X 智能视讯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第2部分:音视频性能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for intelligent video munication equipment -Part 2: Audio and video performance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X 目次 前 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2 4缩略语... 3 5设备类型及使用场景概述 5.1音视频设备类型分类 4 5.2耳机.... 4 5.3个人会议设备 4 5.4多人会议设备 4 6音频技术要求 6 6.1发送方向 6 6.2接收方向 6.3回声要求 13 6.4侧音 15 6.5混响房间中的要求 15 6.6噪声场景下的语音质量及抑制噪声性能 17 7音频测试方法 18 7.1发送方向 18 7.2接收方向 20 7.3回声要求 22 7.4侧音... 23 7.5混响房间中的测试 23 7.6噪声场景下的语音质量及抑制噪声性能 25 7.7客观测试的设置 26 8视频技术要求 43 8.1视频采集技术要求 44 8.2视频输出技术要求 50 9视频测试方法 52 9.1视频采集测试方法 52 9.2视频输出测试方法 62 附录A(资料性)测试色卡信息 71
YD/T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起草.
“智能视讯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系列标准的名称如下: 一智能视讯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第1部分:总体要求; 一一智能视讯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第2部分:音视频性能: 一智能视讯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第3部分:通信信息安全; 一智能视讯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第4部分:远程交互式电子白板.
一智能视讯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第5部分:智能视讯多媒体一体机.
本文件是“智能视讯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系列标准的第2部分:音视频性能.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博鼎实华(北 京)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易高雄、杜攀、阳文斌、王亚军、翟梦冉、赵兴龙、李明慧、李福霞、 陈爱婷、李珊、付学涛、陈国义、杨琛、黄挺、张宏伟、穆志纯、孟军、于磊.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11
YD/TXXXX-XXXX 智能视讯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第2部分:音视频性能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智能视讯设备在在各种不同视讯场景下实现音视频通话功能时的音视频技 术要求,本标准还规定了智能视讯设备的音视频测试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专门支持视频会议及相关业务的智能视讯设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 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7921 均匀色空间和色差公式 GB/T 18910. 61 液晶显示器件第6-1部分:液晶显示器件测试方法光电参数 YD/T 1607 移动终端图像及视频传输特性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SJ/T 11348 平板电视显示性能测量方法 ETSI ES 103 106 在噪声环境下的语音质量性能(Speech quality performance in the presence of background noise: Background noise transmission for mobile terminals-objective test methods) ETSI ES 103 224 终端测试用声场复现方法及噪声(A soundfieldreproduction methodfor terminal testing including a background noise database) IEEE P1858 照相手机图像质量标准(IEEEStandardfor CameraPhoneImage Quality (CPIQ)) ITUT G. 711 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ofvoice frequencies) ITUT G. 191 语音及音频编码标准软件库(Software tools for speech andaudio coding standardization) ITUT P. 51 人工嘴(ArtificielMouth) ITUT P. 56 活动语音电平测量(0bjective measurement of active speech level) ITUT P. 57 人工耳(ArtificialEars) ITUT P.58 电话测量用头和躯干模拟器(Headandtorsosimulatorfor telephonometry) ITUT P. 64 本地电话系统灵敏度/频率特性的测量(Determinationof sensitivity/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telephone systems) ITUT P. 340 免提终端的传输特性和语音质量参数(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peech quality parameters of hands-free terminals ) ITUT P. 501 电话测量用测试信号(Testsignalsfor use in telephonometry) ITUT P. 502 对于语音通信系统使用综合测试信号的客观测试方法(Objectivetestmethods for speech munication systems using plex test signals)
ICS35.040 CCS M30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20XX 智能视讯设备技术要求 和测试方法第1部分:总体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for intelligent audio-visual munication equipment -Part 1:Generalrequirements 行业楼 (报批稿) (本草案完成时间:2022年10月31日) 在提交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XXXXX-20XX 目次 前 引 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4技术要求. 4.1概述.. 4.2系统架构与组网 4.3功能要求. 4.4协议要求. 4.5业务流程要求. 4.6性能要求. 4.7互通性要求. 5测试方法, 5.1测试条件, 5.2测试组网. 5.3功能测试. 5.4协议测试.. 5.5业务流程测试. 5.6性能测试.. 5.7互通性测试. 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20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博鼎实华(北京)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 公司、厦门亿联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浙江华 创视讯科技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明慧、李珊、李福霞、付学涛、陈爱婷、杨琛、黄挺、柯剑峰、陈锦龙、郑 倩、易高雄、王克彦、杨涛、穆志纯.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1
YD/TXXXXX-20XX 引言 YD/TXXXX旨在确立智能视讯设备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YD/TXXXX适用于支持视频会议及相关 的音视频业务的专业的智能视讯设备,拟由5个部分构成.
第1部分:总体要求.
目的在于规定智能视讯设备的通用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第2部分:音视频性能.
目的在规定智能视讯设备的音频、视频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
第3部分:通用信信息安全.
目的在于规定智能视讯设备的通用通信安全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 法,包括标识和鉴别、访问控制、管理安全、通信安全、数据安全和业务安全等.
设备安全、协议安全、 业务安全、数据安全、访问控制和日志安全等方面.
一一第4部分:远程交互式电子白板.
目的在于规定远程交互式电子白板特有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 法.
一第5部分:智能视讯多媒体一体机.
目的在于规定智能视讯多媒体一体机特有的技术要求和测 试方法.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1
YD/T XXXXX-20XX 智能视讯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第1部分:总体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智能视讯设备的总体技术要求,包括系统架构与组网、智能视讯设备的功能、协议、 业务流程、性能和互通性等:本文件还规定了智能视讯设备的测试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支持视频会议及相关的音视频业务的专业的智能视讯设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16392008 基于IP网络的视讯会议系统总技术要求 GB/T 21642. 32012 基于IP网络的视讯会议系统设备技术要求第3部分:多点控制单元(MCU) GB/T 28499. 12012 基于IP网络的视讯会议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第1部分:基于ITU-TH.323协 议的终端 GA/T 10932013 出入口控制人脸识别系统技术要求 GA/T 12122014 安防人脸识别应用防假体攻击测试方法 YD/T 14812006 会话初始协议(SIP)服务器设备技术要求 YD/T 1522. 12006 会话初始协议(SIP)技术要求第1部分:基本的会话初始协议 YD/T 15232006 会话初始协议(SIP)服务器设备测试方法 YD/T 2033. 32009 基于IP网络的视讯会议系统设备测试方法第3部分:多点控制单元(MCU) YD/T 2034. 12009 基于IP网络的视讯会议终端设备测试方法第1部分基于ITU-TH.323协 议的终端 标准信息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术语和定义 3. 1. 1 智能视讯平台intelligentaudio-visualmunicationplatform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采用云或非云的架构,对视讯业务和智能视讯终端进行认证和智能分析,实现 多路音视频信号和其它媒体信息的汇聚、合成、转码、智能编辑处理、智能选路分发,并实现对各类数 据信息的智能分析管理等功能的业务平台.
3.1.2 智能视讯终端intelligentaudio-visualmunicationterminal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分析业务属性并通过自主决策,实现音视频信号及其它媒体信息的识别采集、 智能压缩和编码、通过网络传输到智能视讯平台或其它设备,同时对智能视讯平台或其它设备发送的音 视频信号及媒体信息进行接收、解码和播放等功能的终端.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