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80 ICS 35.0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0018-2021
信息安全技术基于多信道的 证书申请和应用协议
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Certificate request and application protocolbased onmultiplechannels
2021-04-30发布2021-1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40018-2021
目次
前言 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4总则 5基于多信道的证书申请协议 6基于多信道的数字签名与验签协议 6.1数字签名. 6.2签名验证89 7基于多信道的文件加解密协议11 7.1文件加密密钥传输协议.11 7.2文件解密密钥传输协议12 附录A(资料性附录)兼容性分析14 附录B(资料性附录)采用二维码的证书申请协议15 附录C(资料性附录)应用场景16 参考文献.18
GB/T40018-202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0)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数据与通信保护研究教育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蚂蚁小微金融 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信安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想(北京)有限公司、国民认证科技(北京) 有限公司、数安时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数字证书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北京数字认证股份有限 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牛莹姣、荆继武、高能、陈星、刘丽敏、汪宗斌、贾世杰、雷灵光、杨楠、郑旷昱、 马原、王平建、吕娜、钱文飞、张永强、王天华、林雪焰。
GB/T40018-2021
引言
本标准从信息安全角度提出了基于多信道的证书申请和应用协议,多信道包括近场信道和网络信 道。
近场信道指智能移动设备和证书认证系统终端或业务系统终端近距离连接的信道,如人工信道、光 学信道、NFC等。
网络信道指证书认证系统或业务系统通过网络连接智能移动设备的信道。
近场信道 的特征是带宽小,不能进行大量数据传输,数据以明文形式传递,但是通过该信道发送和接收的数据较 不易被窃听,且能通过面对面的方式进行通信双方身份的鉴别。
本标准通过引人近场信道协同网络信 道完成证书申请和应用能更加有效地抵御信道窃听、数据纂改、终端假冒等攻击。
GB/T 40018-2021
信息安全技术基于多信道的 证书申请和应用协议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利用智能移动设备进行证书申请和应用协议,包括证书申请协议、数字签名与验签协 议、文件加解密协议。
本标准适用于多信道环境中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5069一2010信息安全技术术语 GB/T37092一2018信息安全技术密码模块安全要求 GM/T0014-2012数字证书认证系统密码协议规范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GB/T25069一201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近场信道nearfieldchannel 智能移动设备和证书认证系统终端或业务系统终端近距离连接的信道。
示例:人工信道、光学信道、NFC等。
3.1.2 网络信道networkchannel 证书认证系统或业务系统通过网络连接智能移动设备的信道。
3.1.3 厂商IDvendor ID 应用服务器分配给智能移动设备开发厂商、表明智能移动设备开发厂商身份的唯一标识。
3.1.4 厂商私钥vendor private key 智能移动设备开发厂商在智能移动设备中预先植入的用于证明厂商是否可信的密钥对中的私钥。
3.1.5 厂商公钥vendor public key 智能移动设备开发厂商在智能移动设备中预先植人的用于证明厂商是否可信的密钥对中的公钥。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