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S B 05 ICS 65.020.40
NY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1240-2021 代替NY/T1240-2006
草原鼠荒地治理技术规范
Management of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odent damaged grassland
2021-12-15 发布2022-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发布
NY/T 1240-2021
平台 公共服食典通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NY/T1240-2006《草原鼠荒地治理技术规范》,与NY/T1240-2006相比,除结构调整 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更改了草原鼠荒地的定义(见3.1);增加了秃斑地、秃斑率、可食牧草比例的术语和定义(见3.2、 3.3和3.4);删除了草原鼠害、草原鼠害综合治理、草原鼠害持续控制的术语和定义(见2006年 版的第3章); 删除了治理区域确定(见2006年版的第4章); 增加了鼠荒地分级要求(见4.1); 更改了附录A作为草原主要害鼠防治指标(见4.2.1,2006年版的附录A),增加了综合处理措 施要求(见4.2.2); 更改了治理效果评价作为鼠密度调查方法(见5.1.2,2006年版的第6章),增加秃斑地和可食牧 草调查方法(见5.1.1和5.1.3); 删除了附录B(见2006年版的附录B)。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4)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全国畜牧总站、四川省草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甘肃农业大 学、青海省草原总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治蝗灭鼠指挥部办公室。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俗、李新一、杜桂林、白史且、刘刚、花立民、王钰、李洪泉、张绪校、吴建国、道里 刚、谢红旗、星学军、刘丽、根呷羊批、唐俊伟。
NY/T 1240-2021
草原鼠荒地治理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草原鼠荒地治理的术语和定义,鼠荒地分级、治理的技术要求,调查及治理的证实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各类草原鼠荒地治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反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ARD JB/T 7137镀锌钢丝围栏网 JB/T7138编结网围栏 NY/T635天然草地合理载 NY/T 1176体牧和禁牧技规程 NY/T 1237草原用学技术 NY/T 1342人工草地强设技 NY/T 1481农区鼠書 NY/T 1905原量R 3术语和定义u 下列术语和定用 3.1 鼠荒地rodentdamaged grassland
因导致食物草显著减少的严重退 化草地。
R 注:一般鼠荒地的秃斑宜退化草原。
3.2 秃斑地damagedpatch 鼠荒地中斑块化的裸地 注:包括土丘、洞口、鼠道、裸斑塌洞和镶嵌体地块 3.3 秀斑率damagedpatchratio 单位面积内秃斑地占总面积的百分比。
3.4 可食牧草比例proportionof edibleherbage 单位面积地上可食牧草产量占地上植物总产量的百分比。
注:以《中国饲用植物志》记载的饲用植物为可食牧草。
4技术要求 4.1鼠荒地分级要求 秃斑率、可食牧草比例两个指标应按照表1分级,鼠荒地等级以两个指标中其中之一的最高级别 定级。
NY/T 1240-2021
表1鼠荒地分级指标 分级指标危害程度分级
1级2级3级 秃斑率,%40~6061~80>80 可食牧草比例,%15~2010~15<10 4.2治理要求 4.2.1害鼠种群数量符合表2的要求时,应对鼠荒地综合治理,治理后应调查害鼠控制效果。
表2草原主要害鼠防治指标 害鼠有效洞口、土丘,个/hm² 股(Myospalax sp.)>150 最形田鼠(Ellobiustalpns)>150 高原鼠兔(Ochotonacurzoniae)>150 布氏田鼠(Lasiopodomysbrandtii)>1 500 大沙鼠(Rhombomrys opimus)>400 黄免尾鼠(Lagurus luteus)>160 草原免尾鼠(Lagurus lagurus)>160 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500 4.2.2根据草地坡度和鼠荒地等级选择治理措施,可采用多种措施综合处理。
如下为宜采用的综合处理 措施: a)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