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9080-2012 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飞行结果评定.pdf

推荐性国家标准
文档页数:9
文档大小:322.19K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推荐性国家标准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ICS 49.020 V 7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9080-2012
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飞行结果评定
Evaluation for flight results of geosynchronous munications satellite
2012-12-31 发布2013-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29080-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宇航技术及其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2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经姚翔、李杨、张云彤、范陆海。

I
GB/T29080-2012
引II言
本标准属于中国航天国家标准体系。

中国航天国家标准体系适用于航天领域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和 管理,覆盖航天管理、航天技术、航天应用与服务三大领域,是指导航天器和运载火箭项目管理、工程研 制、航天发射服务、卫星在轨应用等活动的依据。

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发射人轨后,一般都要经历一段时间的在轨测试,对卫星平台和有效载荷的 各项功能与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利用相关测试数据对卫星的在轨飞行情况进行评定,当用户与承制方共 同确认通信卫星的在轨飞行评定结果满足合同规定的要求时,才能将卫星交付给用户。

为确保地球同 步轨道通信卫星的飞行结果评定客观公正,并能被承制方和用户共同认可,有必要明确和规范相关评定 依据、原则、评定项目和方法等,这对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的研制和交付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I
GB/T 29080-2012
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飞行结果评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飞行结果评定的原则、依据、等级划分、项目、方法及等级 判定。

本标准适用于卫星研制部门对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自星箭分离后至交付用户前,根据在轨测试 数据给出飞行结果的评定。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通信卫星:munications satellite 用于中继无线电通信信息的人造地球卫星。

2.2 地球同步轨道geosynchronous orbit 轨道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等的顺行轨道。

2.3 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geosynchronous munications satellite 轨道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的通信卫星。

2.4 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geostationarymunicationssatellite 轨道倾角和轨道偏心率为零的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

卫星相对于地面静止。

2.5 等效全向辐射功率equivalent isotropic radiated power EIRP 施加到天线的功率与给定方向天线的绝对增益的乘积。

2.6 品质因数:G/Tratio 天线增益与系统噪声温度的比值。

2.7 饱和通量密度saturation flux density SFD 使卫星上一个转发器频道输出功率达到饱和所需输人的通量密度。

2.8 带外抑制out-band suppression 电信系统对频带以外电信号的抑制程度。

2.9 定点精度station accuracy 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在定点捕获后轨道位置保持的精度。

1
GB/T 29080~-2012
2.10 压力-体积-温度法pressure-volume-temperature(PVT)method 基于带压缩因子的气体状态方程,根据增压气体质量守恒计算贮箱内剩余推进剂的方法。

3评定原则
3.1评定级别应按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以下简称卫星)完成任务的程度划分。

3.2星上采用余设计的部件失效,不影响整星任务时,不影响评定级别。

3.3非直接故障,另行评定。

非直接故障主要包括: a)运载火箭故障引起的卫星故障或工作寿命的减少; b)卫星间于扰超过国际规定的额定值,引起通信质量下降; c)通信上行信号原因引起的卫星转发器故障; d)地面测控站操作失误造成的卫星故障; e)其他非卫星产品本身原因造成的无法实现任务目标的故障或情况。

3.4飞行结果的评定应在完成了在轨测试后交付用户使用前进行。

必要时可增加评定次数。

4评定依据
4.1文件 文件包括: a)用户提出的使用要求、性能规范、合同要求、合同附件中的相关要求等; b)卫星飞行试验大纲; c)卫星在轨测试大纲。

4.2在轨测试结果 在轨测试结果包括: a)卫星平台工作状态和性能的评定,以卫星遥测参数为依据; b)卫星通信功能及性能的评...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